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文言课堂范文

文言课堂全文(5篇)

文言课堂

第1篇:文言课堂范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然而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文言文的教学效率低下却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问题。因而,若想要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效率与质量,使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有效的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视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当学生遇到学习中的难题时,教师要鼓励其自主进行探索与思考,尽力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不是一味的依赖教师给出答案。尤其是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往往通过自主的思考才能够使学习过程与结果更加印象深刻。教师要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融入到文言文所描绘出的情境中,使之能够真正喜爱文言文的学习。例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师说》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求其在班级范围内进行共同学习与朗读,并自主发表自己学习朗读后的感受,使课堂氛围轻松活跃。

二、重视文言文基础知识,加强语法教学

高中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使学生能够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基础以及语法知识,进而使文中的文言文学习难点能够得到有效的理解。在进行文言文阅读的教学时,教师应教授学生文中所涉及到的修辞手法与知识,进而能够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中所表达的含义。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对文言文基本字词知识有足够程度的重视,并对语法的教学给予格外的关注,使教学能够真正取得成效。基于文言文基础知识乏味而枯燥的学习特点,文言文学习也具有了较大的难度。语法的基本知识以及学习语法的基本观念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进行不断的渗透。并且应当将文言文中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分类以及总结,对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引导,降低其对于文言文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便于其进行文言文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廉颇蔺相如传》的教学时,教师务必将文中的重点词汇与语法教给学生,使之在充分掌握字词的基础上进行整篇文章的理解与学习,并掌握高效的文言文学习方式与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诵读与理解能力

文言文虽然较难理解与朗读,然而由于其是中国传统的语言形式,仍然需要学生进行学习与朗读,并培养自身亲切的文言文诵读语感。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时要注重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文言文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还能够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更好地进行文言文的理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外文言文的朗读与诵读,使其能够亲自发现并感受到文言文的音律美、文字美等等,同事在不断的朗读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吸引人之处。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必须要通过课外的大量阅读得到反复的记忆与验证,进而被学生完全掌握与吸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与选文相关的文言文,拓展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视野与阅读范围,使其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教学成效得到显著提升。

四、结束语

第2篇:文言课堂范文

关键词:语言艺术;语文课堂教学;知识性;生动性;情感性;精练性;规范性

语言作为一种人类思想交流的工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便捷的一种方式,是人们丰富情感的输出方式之一,是人类心灵沟通的外在表现形式,更是人类知识信息承载和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交流艺术的重要体现。语言艺术,是人类在思想交流、知识传承、心灵沟通、情感输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语言运用技巧与方式的综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艺术,不仅是教师的基本能力要求,更是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的语言,好比一个溪流的源头,从那里流淌出的水可以滋养人的心田,并且能绵延千里。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或许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欠缺,缺少感染力,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所以教师虽然传授了知识,但是学生接受的程度却各异,也就是说原本可以讲得很生动的课,结果却讲得平淡无奇。这样的课堂效果说明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中教师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尤其是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语言艺术的运用要求更高。笔者结合十几年来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经验,重点论述一下中学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

一、知识性:中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运用的内容核心

语言是文化与知识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工具。对于教学而言,学生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要具备很强的知识性。尤其是对于县级普通中学,由于教育综合因素的影响,这里的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学习语文的主动意识不强,课堂就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重要平台,大部分学生把课堂当作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知识就成了学生们知识储备的全部。对于语言知识性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不要泛泛议论,而应该做有针对性的议论,有理有据,博采众长。教师所讲授的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学有所得,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知识在一天天地累积,由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具备很强的知识性,教师既要钻研专业知识,又要将教材分析透彻,准确掌握所传授的知识,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将每一个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在语言知识性的运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好知识的切入点,将知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授给学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生的视野也在不断地拓宽,教师仅将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因此,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语文学习涉及内容的广度比其他学科更大一些。所以,教师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和专业知识,更要掌握除语文外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而且要扩大知识面,丰富自己,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

二、生动性:中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运用的形象表达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仅具有知识性是不够的,虽然一节课的知识容量很大,但是日复一日,对于学生来说,也会有一个倦怠期。如果教师不懂得丰富自己的语言,那么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一定会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适当调整语言的表达方式,以课堂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表达方式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生动性体现在教师在语言表达时要善于生动地描绘,利用肢体语言,给学生一种极强的直观感受,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课堂语言的生动性是教师智慧的一种体现。语文课堂教学中生动的语言是语文教师个人素养的综合体现。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带动整个课堂节奏的同时,也会让学生领悟到深层的含义。教师的生动性语言不仅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兴趣,而且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尤其对于沉闷的课堂气氛,有很好的调动效果。如一位语文教师到外校去讲一节公开课,这位教师与学生课前从未见过面,当听课教师和学生们坐好后,她的开场白中有这样一句话:“同学们,如果我有哪个知识没有讲明白,大家可以假装听懂了,并且面带笑容地来配合我。”这位教师说此话时,表情很严肃,可话音刚落,听课的教师和学生们都笑出了声。这几句生动幽默的话,让师生间少了许多陌生的尴尬,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位教师用她的生动幽默语言化解了沉闷的课堂氛围。可想而知,有如此智慧的教师,她的这一节课也一定会上得精彩。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可见生动、幽默的语言是教师走近学生的一个捷径,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像以往那样,一方是严厉的,另一方是毕恭毕敬的。语言生动、幽默的教师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得体的一句幽默的话,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他的注意力引回到课堂,还可以使课堂变得轻松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也会自然集中到授课教师的身上,那么课堂效果就显而易见了。但是教师也要注意幽默的尺度,任何时候都要把握好,否则,会适得其反,会造成课堂的混乱,甚至会难以控制。所以,教师要把握好幽默这个度,这样会使我们的课堂别开生面。

三、情感性:中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运用的教学共鸣

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时,要融入教师对学生的责任与情感,重点是要引起教与学、师与生的情感共鸣。这就需要努力做到激励学生主动地去学。在学生的心中,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句评价,就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甚至关乎学生未来的人生命运。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语言。1.教师课堂情感性语言的鼓励性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问题提出后,没有学生主动来回答,场面很尴尬,这时教师的语言就显得尤为可贵和重要了,教师接下来的话决定着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同样的问题在笔者的课堂教学中也遇到过,笔者处理的方式是对学生说,“不要担心回答得不准确,我给你补充”,“你可以把你的答案悄悄地说给我听。”学生听到这样鼓励的话之后,开始有人举起了手,接下来发言的人越来越多,课堂气氛开始活跃起来。2.教师课堂情感语言的差异性特点。教师情感性语言不要流于形式,更不能泛泛,如“很好!好!对!”之类的评价,毫无区别性,久而久之,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学习较突出的学生会认为自己的回答与一些成绩稍差的同学回答后的评价没有任何差异,在教师的心中认可程度一样,这样会打击成绩较突出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师评价学生的语言要具有差异性,如“语言表达流畅!思路清晰!想法独特!”等等,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评价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3.教师情感性语言的书面性特点。教师鼓励性语言除了口头之外,还有书面形式的,这在教学中同样不可小觑。比如说,在笔者所教的班级中,每周都要上交作业,每次在批阅完作业之后,笔者都会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相应地写一些评价性和鼓励性语言,在作业分发下去后,学生们都抢着互看教师给的评语,很多学生特别珍视教师的评语,就像得到了宝贝一样,爱不释手,因此,特别期盼下次交作业,而且作业完成的质量比上一次还高,目的是希望得到教师更高的评价。教师鼓励性的语言如一剂良方,药到病除,希望老师能恰当使用鼓励性语言,因为几句鼓励的话,能让学生有无穷的学习动力。

四、精练性:中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运用的取舍体悟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精练,就是教师在课堂上不要说套话,不要说与教学内容无关联的话,更不要说无凭无据的话。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经过细致加工、反复斟酌、有取有舍,用准确、简约的话表达丰富的内容,这才是语言精练的要义。如讲《寡人之于国也》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两套方案,其中一套方案是,从行文脉络角度分析,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纲目入手,将课文清晰地理顺出来,这样学生可以很快地掌握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去整体把握课文。另一套方案是从概括语段内容入手,在分析内容时,插入人物形象的分析,这一套方案在实施时,耗时比较长,而且根据课时安排,一节课不能完成,需要三课时,所以弊端是学了后边的内容,前边的内容容易忘记,而且整体效果不好。经过这样的考量,笔者果断地选取第一套设计的方案,课堂效果很好,学生很快地抓住了课文的结构,本篇课文能够达到如此效果,与授课设计思路的精练分不开。教师课堂语言做到精练,就能重点突出,条目清晰,反之,就会拖泥带水,变浅易为复杂难懂。尤其那些多次重复性的语言,更会让学生听得不耐烦,有的学生会理解成教师太啰唆,会在课堂上开小差,影响听课效果。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水平,在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影响,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忽视。

五、规范性:中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运用的正确表达

身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必须规范,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学语言的混杂,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1.不要文白相杂。所谓文白相杂是指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混用,有一些教师为了显示自己拥有饱读诗书的才华,在语文课堂上满口“之乎者也”,有时又很随意地用白话文讲解,造成不伦不类的课堂效果。其实这样的课堂教学语言貌似文绉绉,实际上会使学生觉得很深奥而又难以理解,学生也就不再认真听讲,那么这样的语言导致的课堂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没有了课堂效果,那么知识的传授也就不能顺利进行,我们的教育目标也没有达成。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语言来授课。2.切勿乱用网络流行语。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的应运而生,网络流行用语开始活跃在人们之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受到了网络流行语的影响。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一是要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是利用汉字或数字、外文的谐音、词汇或拼音首字母的缩写等方法造出的网络新词汇,有的词语是人们为了表情达意而自创的一些符号。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语,对网络流行语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教师要引导学生恰到好处地运用网络流行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更要引导学生让其明白网络流行语应用的场合和应用的对象,但同时也要告诉学生真正有魅力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汉语,告诫学生不要顾此失彼。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不管是网络流行语还是中国的传统汉语,只有发挥其真正的意义,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枉我泱泱大国的五千年文明,才不愧为炎黄子孙。二是杜绝乱用网络流行语现象。全民参与的造词造句狂潮,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可小看。许多流传的词与句可能都是昙花一现,经不起时间的打磨。而且有一些网络流行语粗鄙、低俗,因为这些词的出现,使网络流行语泛滥成灾,使互联网的环境缺少了以往的纯净。现在的中学生心智还未健全,长期受到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在学生中间交流时,满口的网络流行语,没有人在意这些词用得是否得体、恰当,反而互相比的是谁能说出最新、最多的网络新词汇。长此以往,学生们一定会对真正的汉语语言的知识淡化、模糊,甚至会影响他们对规范用语的使用能力。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口头表达的很多词汇都不规范,而且在平时的作业和考试中,学生在书写汉字时,不是写错字,就是写出了网络流行语来代替汉语中的同音字。种种的现象表明,乱用网络流行语的情况很严重,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去正确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流行语。同时,语文教师更要以身作则,不要给学生错误的导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用语慎重,坚决杜绝语文教师乱用网络流行语现象。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师,在语言方面的要求很高,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能够直接影响课堂的实际效果。换句话说,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状态,而听课状态又决定了接受知识的准确程度及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所以说,作为教师,尤其要讲究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李芸芳.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网络流行语的使用[J].商情,2016(41).

[2]苗兴伟.语言学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第3篇:文言课堂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多角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信息化程度已经越来越高。几年前的课堂教学工具还是“黑板+粉笔”,现在多媒体教学已经越来越普及。教育作为国之根本,如果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则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因此目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初中作为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对学生整个人生起到铺垫作用,初中语文的学习更是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探索新型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主动思考、热爱实践、合作共赢的学生习惯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学方式的创新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来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化。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作为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其学习也更具综合型。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中,对学生培养观察力、调查与搜集资料的能力、讨论与策划的能力等等都提出了要求,同时也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极可能夺得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定期要求学生通过报刊、互联网、电视、书籍等等渠道搜集整理资料,锻炼学生的相关能力;采用小组形式让学生展示其收集成果,锻炼学生的讨论与表达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一点点来累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多方位提供平台,例如演讲比赛、辩论赛、晚会演出等等让学生有展示和学习的平台。另外,教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等教学资源。一个人的认知是有限的,教师也不例外。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宽广的知识面是其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所以教师要学会利用资源,不论是搜集大量的教学素材还是拓宽自身的知识面都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学习《孩童之道》、《我的信念》等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去访问与调查,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让学生展示一些别人的成果激发学生的灵感。这种主动式的学习方法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探究的动力。一份问卷的采集与设计、一次亲身的访问都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组织能力,所以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最好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实践是学习的最佳途径。

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学习能力

在初中语文的学习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还不是很成熟,教师也无法直接传授,但是梳理归纳的方式方法教师可以向学生谈谈自己的经验,同时要渗入一些抽象思维和分析思考的思维。对知识的总结是完成一个小小阶段学习必须的回顾,这有利于“记忆曲线”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温故而知新或者可以发现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和理解错误的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或文言文时,一词多义的现象特别常见,例如“畔”一词原意是“田界”,引申义有“旁边”,由于与“叛”同音又有“背叛”之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必须善于总结归纳才能全面掌握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总结的习惯,有的教师习惯自己总结好以后呈现给学生,学生只需要背诵与记忆即可,这就抹杀了学生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自身角色,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做学生的引导着和鞭策着,而不是“保姆式”教学。

三.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多角度多方位开展教学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调皮捣乱是其显著的特点,他们常常厌倦枯燥的学习,因此教师要结合课程目标融入新鲜的元素,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吸引学生的眼球。例如在学习《长城的价值》时可以通过视频放映一段长城的影像,这样的方式不仅新颖,更能从视觉上让学生了解到长城的宏伟与壮观,同时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观后感。教师还可以讲述一下关于长城的故事,来体会一下华夏子孙的聪明与勤劳,当然也有一些负面的故事,教师可以有选择的为学生讲述一些,有助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习《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一课时可以设置“如何界定聪明人与傻子”这样的话题来供学生讨论,观点没有对错,重点是要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即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可以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的就达到了一半。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语文高效课堂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陈玉红.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J].学周刊,2012,27:80-81.

[2]葛丽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导刊,2010,01:106-107.

第4篇:文言课堂范文

摘要: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简要分析了几种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方法 课堂 有效性 策略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主动性和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就要从这两个目标出发,改变教学方法和模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再利用短片、语言创设出美国人民当时饱受压迫和威胁的情境后,利用文章演讲中激昂的情绪和变化的语调来引发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在特定背景下的重要意义。其次,教师可以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不仅能够利用演讲内容的要求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书写能力,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对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阅读写作结合教学,加强写作教学效果

写作教学是高中需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各种写作手法,如词句的使用、文章结构的安排、特定对象的描法等,不仅能够在现学现用的模仿中提高学生的写作熟悉度,也能够不断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文章中回忆的描法,也可以让学生学习其中描写景色和情感表达的手法,提高学生作文的色彩饱满度。

三、增加游戏教学成分,点燃学生学习激情

语文的学习是沉闷的,长时间的学习难免让学生产生烦躁的心理,这时适当增加游戏教学,不仅能够重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这节课时时,教师在通篇的文言文学习中,可以加入“情景剧”,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来编排相应的剧本在课堂上进行表演,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四、结语综上所述,通过丰富课堂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在轻松、多变的环境中产生更多的学习激情;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能够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这些措施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是非常关键的。

参考文献:

[1]陈靖惠.浅谈新课程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5,(02).

作者:侯敬文 单位:吉林省实验中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浅析

语文作为母语,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学生们从踏入校园那天开始就开始接触语文,到了高中阶段语文更是成了一门重要的学科。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将课堂高效化,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最为重视的问题。当前,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为教育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本文笔者就信息化环境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了阐述,以供同行探讨。

一、信息化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可以说当前社会就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也被广泛运用。学生不单在学校接受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课堂教育,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如家庭网络、手机网络等,这些信息化技术可以说是当前学生最常用、也是最喜欢的。就教师而言,一说到信息化,首先想到的必然是信息化教学。将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信息化教学,这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化教学不仅单指教学方法,而是体现在每次语文教学的环节之中,如语文的观念及内容、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技术及学科评价等。总体来讲,信息化教学以其资源丰富的特点,对教学环境的创设非常有利,且信息化教学手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能在课堂教育中在感官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的能力。计算机和互联网有这极强的交互性,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了互动、促进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由此可见,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有更强的优势。在高中阶段,语文这门学科所蕴含的知识量是巨大的,且内容为古诗文和现代文的结合,这很难让所有学生都对其产生兴趣。笔者试着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创设中,让合作学习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信息化环境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1.情境的创设

语文教学讲究听、说、读、写,因此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就具有了相当的优势。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了模拟情境来打造高效课堂,对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通过动画和图片模拟课文场景进行教学。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景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不同内容,不同场景都能得以展现,对教学效果的提升相当明显。新课改提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笔者将信息技术引入高中语文教学,让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保证了情境设置的有效性,用充满趣味的方式将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好地调动起来。如在进行《春江花月夜》的教学时,笔者设计出动画和音频,完美展示了张若虚所要表达的情感。

2.利用互联网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通常情况下,笔者对一些课本中较为简单的内容会安排学生进行自学,用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些较为复杂难懂的内容,笔者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为我班学生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在进行《锦瑟》这首诗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自主认知课文、并在相互讨论后得出各自结论,再让学生一起利用互联网信息获取资料并进行综合讨论其表意的不同观点,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讨论过程中进行引导、讨论最后进行讲解和点评,这类方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3.利用互联网增设互动教学

自主合作教学的基础要素是合作中的互动性,而合作互动学习就是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在自主合作教学过程中,笔者较为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及相关技能指导,并确保自己能全程参与到学生合作学习之中、对每个小组都能进行指点,在学生互动学习之后,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成果展示,让每组学生制定出相应的PPT,运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相互学习所得的交流,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这些成果的评比之中。

4.利用信息化环境巩固学习所得

互联网的应用是信息化环境最大的优势。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开展网络做题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了加深和细化,在学生网络做题过程中,指导其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要求学生自行解决,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同时,这类教学方式也让笔者对教学效果有了明确的了解,在后续教学中做到了心中有数。在高中语文信息化课堂教学中,还充分利用了诸多智能化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综合测评,这使得一些不能够完全理解所学知识,或不了解自身薄弱环节在哪的学生,能有效对自身所学进行评价,以便在发现问题之后、其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学习。综上所述,高中语文学科的难度重点就在其对文本的理解性之上。所以笔者将利息化环境有机融合至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打造了高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加强了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推广力度,改善了高中语文教学枯燥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语文这门学科的知识内容。

作者:胡凌 单位:江苏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学

第三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探索

摘要:现如今,教育教学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诉求,与新课程标准不相适应。高中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与其它科目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对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诊断,制定标准化的诊断策略,就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的有效必然之举。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教学诊断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对策,并结合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中语文是涵盖知识面非常丰富的学科,对学生语言能力、实际应用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为了健全学生的道德修养,树立他们正确的世界观,就必须坚持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为学生终身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诊断标准化 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文化传播的加快,人们对高中教学的重视度不断提高,语文教学作为必须科目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汉语是我国的母语,是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方法,语文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还要树立学生对语言价值的正确认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好语文科目。教学诊断是一种贯穿于高中语文教学始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生态系统的健康理论对教学工作进行完善,对教学中的各项要素做出判断,并总结经验和方法,实现课堂教学各要素的紧密结合,构建标准的诊断策略。但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诊断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教师更新观念,基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现标准化诊断,完善高中语文生态建设。

一、目前高中语文教学诊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高中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必修课,教师必须时时关注教学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但是针对教学诊断的应用,高中语文目前的诊断还存在很多不足。

(一)教师的重视度不高

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进行互动,坚持因人而异的教学模式,并构建教学的知识新体系。教学诊断作为伴随教学课程而来的诊断工作,必须要及时开展,与教学相伴而行。然而由于传统理念的束缚,现如今高中语文教学诊断工作还不够高效,诊断工作经常滞后,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与分析,不能保证及时发现问题,不利于改进教学方法,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对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无法形成

诊断是有目标的诊断,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的全方位、科学化的总结,诊断工作不是随意而为的,要保证实现诊断的目标就必须要结合实际,制定标准化的诊断方式,及时发现语文教学中在理论上的不足,目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即便认识到了诊断的作用,也由于缺乏标准化策略无法保证诊断科学性的凸显,影响了最终的诊断效果。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项目内容

(一)教学诊断教师活力要素

针对高中语文教学生态化系统,教师要通过诊断了教师是否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应有的意义,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才是实现诊断教学的基础,是满足活力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成为教学的主导者,在诊断中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科学性。

(二)教学诊断学生活力要素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场所,光有一部分根本无法完成教学,一切为了学生才是教学的宗旨和意义。诊断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标准化模式,就是要实现活力课堂的构建,通过诊断养成学生的语文思维,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语文学习的求知欲,对待学习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并明确教学的目标。

(三)教学诊断师生结构要素

课堂生态系统组织结构是指课堂生态系统中生物和非生物的组成部分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分化与配置而形成的各种有序系统。由于作为非生物环境的教室无法产生能量,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组织结构主要是指课堂生态系统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方式。因此,诊断的主要项目还包括师生之间的融洽程度,教学诊断要保证师生之间可以实现良性互动,转变教学理念,端正学习态度,并完善教学多样性,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

(一)坚持客观公正的进行诊断

诊断者要尊重授课教师,在没有经过全面的了解前不能不负责任的贸然进行评论和批评。诊断者在进行听课前和听课后要全面了解执教老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目的以及过程中渗透的教学理念。基于实际情况制定有价值和有意义的诊断与评价,保证高质量教学。

(二)教学诊断要突出激励性作用

所谓的激励性诊断就是要确保诊断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于刚上岗的年轻教师,要多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他们的工作抱有期待,并引导他们学会变通,灵活的开展诊断教学,解决教学问题。

(三)要做到因人、因场合而异

诊断依据的标准要根据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场合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如果是一些随堂课和农村语文教师的课,诊断要相对降低要求。对于一些省级、市级层次的示范课、展示课等,诊断所依据的标准相对较高一些,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要透彻、公开。另外,如果听课、讲评场面大、听课教师比较权威时,诊断者要预先跟授课教师打招呼,让其提前做好思想准备,提问题时要委婉,多提一些探讨性的问题,使执教教师站在更高的角度要求自己,并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必修课,与汉语语言的运用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做好诊断性教学,制定标准化策略。也就是说,教学诊断要明确诊断内容,坚持客观公正的诊断策略,突出它的激励作用,并保证因人而异、因场合而异,切实提高诊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群.基于人才成长的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J].成才之路,2015,33:19.

[2]姜兴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问答教学”策略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06:49.

[3]韩友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5,05:9.

[4]宋丽.探究高中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10:125.

[5]严丽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5,30:33.知识文库.2016年12期.

[6]曾莉.开放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尝试[J].科学中国人.2015年14期.

[7]江小林.浅谈如何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A].2016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8]刘成发,陈登慧.探究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A].2016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作者:王存良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中学

第四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研究

【摘要】如何有效的发挥经典美文的魅力,让学生从美文中感受文学气息,增加对生活及人生的领悟,提高审美与鉴赏能力,成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时常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就此进行探析,研究如何利用经典美文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文章立足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发挥经典美文魅力,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经典美文 魅力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高效性 教学 策略

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经典美文的阅读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之一,课文中的经典美文都是符合高中生阅读需要的、能够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文学精华。

一、阅读经典美文,奠定学生语言基础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们在进行课文教学时都过于关注对文章的分析,进行逐字逐句地解析,分层分段的总结思想,反而没有让学生真正的阅读文章,这就会忽略对文章本身的欣赏与感悟,让美文阅读失去了魅力。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也不会主动的去用心领悟美文所表达的思想,语句中巧妙地情感表达等,而是固化了思维模式,习惯于关注教师强调的阅读技巧,这就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得到提高,反而在大量的练习下日渐僵化。阅读经典美文,不仅要从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更重要的是从文字中架起与作者之间沟通的桥梁,领悟作者在一行一句中流露出的丝丝情感,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美文的魅力所在,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对文字的感知力大大提升,并在今后的阅读与写作中更关注对情感的准确表达,而不是对技巧的过多使用。例如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教师在教学前不妨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经过一遍甚至多遍阅读后,让学生来谈一谈对这篇散文的感受,可以说文章中的整体情感基调,也可以单从自己认为很优美的语句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等等。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但是学生并不了解散文中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本身的人生经历,单从散文的语句很难直接准确的感受到这种心情。这时教师不应直接向学生说出散文的分析,而应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了解文章背景后,再进行重点段落的阅读,领悟作者的情感。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己体会作者情感,比直接接受教师灌输的答案来说更能提升阅读素养,从文字中学习到更多优美的表达与对感情的把握,从而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学会从阅读中收获更多文学财富。

二、读背结合,提高其阅读经典美文的水平和素养

经典美文的读既要侧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掌握语气、句读、停顿,又要注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尽量让学生做到美读与品读相结合,既读出情感、读出节奏,又能品味语言的意境美和音韵美。让文学作品中传诵百世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在让学生进行背诵时,不仅仅是把文章背诵下来,更要在背诵中代入对情感的感悟,让学生在重复的阅读与背诵中感受文学的魅力。这时就需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朗诵与背诵,帮助学生正确的把握阅读时的情感,例如在柳永的《雨霖铃》中,这首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教师在阅读时,应按照词的词谱格律对照为学生朗诵,让学生在朗诵中增加对词的阅读体验,强化情感表达。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从而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的价值将随伴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吐露芬芳,能扶持学生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长期的诵读薰习,还可以提高阅读美文与古文的能力,在文化的智慧宝藏中畅游,也能陶冶性灵,开阔心胸,端正品行。

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美文的阅读与学习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而应以课堂为学习平台,让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更高效。有效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从阅读中提升文学素养,不断的在美文中吸收文学精华。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好的材料和文章阅读,从文体上说可以选择散文、小说等阅读,在对不同文章的涉猎中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还可以选择优秀的作者进行选读,例如,著名的文学家鲁迅、朱自清等,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学生们不爱阅读,从根本上说是对阅读缺少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学生们建立一个有趣的阅读表象,让学生产生对阅读的一种向往。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一些中外名著、有趣的小品文、优秀作文等,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戛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从而带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以后,学生对《红楼梦》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选段推荐学生阅读,比如第八回《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描述了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与薛宝钗的金锁之间“金玉良缘”的故事,阅读《红楼梦》,可以体会曹雪芹对文中人物细致的情感描写,也能让学生增加对古文的阅读经验。在大量的课外阅读后,学生在进行课文学习时也会更容易的抓住文章主线,不用过多的技巧就能准确把握文章思想。总之,经典美文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教师应有效利用美文阅读,将语文学习变得有趣且具有文学气息,让学生从阅读中不仅学会阅读,更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全面的提升语文学习素养,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精彩。

【参考文献】

【1】宋太弘.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华少年,2015(28)

【2】叶邦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J】.时代教育,2015(16)

【3】王国辉.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5(42)

作者:卞娟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第五篇:流行文化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摘要:流行文化是对某个时期内具有流行特质的特定文化的整体概况,是当今高中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将流行文化引入高中语文课堂,不仅能够迎合学生的审美需求,还能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语文课堂的生动、活跃性。从流行文化类型的角度,对影视作品、流行音乐和网络语言进入高中语文课堂的具体教学策略进行了重点分析。

关键词:流行文化;网络语言;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教学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呈现出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普遍缺乏生机与活力的现状。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应该从当前学生的喜好出发,结合现实生活,开展学生真正感兴趣的语文教学。以流行文化为例,其通俗易懂和接地气的特征就十分符合高中生的审美追求,部分学生甚至还将它视为时尚风向标。而流行文化本身也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其多元化的审美元素和大众文学一脉相承。因此,将流行文化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是增强课堂活力的重要渠道。

一、影视作品+经典名著,直观展现文学作品的画面美

影视作品凭借其精心构架的故事、色彩丰富的画面和旋律优美的背景音乐,赋予了文本材料更多的生动形象性,同时也备受各年龄阶层观众的追捧。将影视作品与经典名著结合起来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原本“躺”在课本中的文学作品“立”起来,显得更为直观形象。由于当今时代生活条件的改善,许多高中学生对年代已久的文学作品的写作背景缺乏了解,尤其是一些描写底层民众苦难的作品,在教学中常常难以唤起学生的同情心。这时,教师不妨利用网络资料,找出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结合经典名著的文本和影视资料进行对比学习,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祝福》时,很多学生对于祥林嫂的悲剧人生经历缺乏理解,甚至觉得祥林嫂一遍遍向别人讲述“阿毛”被狼吃了的故事这种行为十分可笑,而无法体会到作者表露出来的同情与悲叹。因此,教师可以在学习这篇小说时,选取祥林嫂嫁人、遭遇丈夫儿子去世、再辗转回到鲁四老爷家做女工的片段,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仔细对比祥林嫂前后的精神状态,以及演员在表情神态方面对祥林嫂的形象刻画。让学生置身于田园牧歌的生活情境和自然风光中,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为阅读课文、领悟文章意蕴美和人文美奠定基础。

二、流行音乐+古典诗词,细心品味汉语语言的韵律美

流行音乐是音乐性、情感性与艺术性相互融合的视听艺术形式。一方面,它凭借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深受学生喜爱;另一方面,又因为唱流行音乐的艺人大多属于当前最受欢迎的娱乐明星,因而受到学生的追捧。虽然许多教师并不赞成学生在校期间听流行音乐,甚至觉得部分流行音乐的内容过于低俗、口语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些质量较高的音乐作品依然有许多值得师生学习的地方。例如,在教学诗歌时,教师就可以借助部分改编自古典诗词的流行歌曲,导入课程教学或者与学生进行互动。以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的《诗经•蒹葭》为例,为了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趣味,教师可以选择在课堂上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让学生在欣赏优美动听的旋律的同时,细心品味古典诗词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当然,在现代诗歌的学习过程中,也能穿插同名歌曲的欣赏。如,学习必修一的《再别康桥》时,教师就可以播放林宥嘉演唱的《再别康桥》。或者为了提高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让学生以这首歌的旋律为蓝本,进行自主填词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也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网络语言+修辞技巧,体验汉语知识的艺术美

随着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语言符号的更新换代速度也逐渐加快,网络语言的衍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是在对现有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进行改造和创新的基础上产生的,因而蕴含了大量丰富的汉语语言知识。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知识,还能通过分析网络语言中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掌握语法修辞知识的具体应用,从而改变语法知识在学生心目中枯燥、深奥的形象。例如,网络语言中比拟手法的运用十分普遍,它常常结合某种人物的言行特征或外形特征,借助某种动物来比作人。如,“菜鸟”“大虾”“网虫”等,而且这些词语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简单易懂,把原本需要一句话解释的内容压缩成了两个字,却依然涵盖了语言知识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选取几个运用了比拟和比喻手法的网络词汇,让学生在日常理解的基础上对这些词进行扩写和再创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锻炼书面表达技能。总之,在流行文化占据主流市场的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通过将语文教学知识与流行文化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曹明海,史岩.语文教育与文化精神的建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

[2]马燕.流行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J].文学教育(上),2012(10).

第5篇:文言课堂范文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提出引人深思的新鲜提问,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注意力集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使他们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明确目标

让提问具有针对性。教师的设问应服从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考虑每一个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到什么,培养何种能力和品质,从而根据目的,有意识地将问题进行分类,再根据类型,精心设计提问。

2.教师在创设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找准问题的切人点,即问在当问之处

课堂提问要问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够”时,问在当问之处。由浅人深,层层深人,让学生在设疑的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能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3.教师应把握好提问的“量”和“度”设计科学的提问,好比给学生配了一个熟练的向导,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保证教学活动获得理想的效果。因此,设计提问一定要把握好提问的“量”和’度”。“量”即数量,易精不易多,以质取胜。提问应提在重难点上,应提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提问的覆盖面应宽一些,具有一定的思维强度。当然提问的广度、深度、难度要与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和智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让学生通过努力,可以摘到“桃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关注差异,精心提问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方式、理解的层次、注意力的落点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这个差异,精心设计提问,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课掌提问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所以,要使课堂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渠道,就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提问,会提问,提好问。

1.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主体教育观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参与水平的标志之一,就是看学生提问的情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勇于和善于提出问题。这样能够启动学生思维,活跃思维,并主动积极地去探求知识的奥秘,能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2.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提问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不是不能提出问题,而是不敢提问,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怕自己提问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理解,亦或学生自信心不足,没有提问的勇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气息,鼓励学生提间。

3.正确评估学生的提问

对学生的表扬越及时,效果越好,激励作用也就越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对一个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促使他们充满自信心。对问题提得好的学生,还要倡导全班同学向他学习。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分角色游戏。如:“答记者问”、“今天我来问”等,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课堂提问,大胆发言,形成踊跃提问的良好风气。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