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刑事政策范文

刑事政策全文(5篇)

刑事政策

第1篇:刑事政策范文

关键词:江苏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政策

一、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有关要求,切实提升财政政策乡村振兴效率和水平,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进行农村加大财政对其县域特色、支柱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资金投放结构,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格局。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明确和强化各级政府“三农”投入责任,财政支出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推进财政支农资金统筹使用,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江苏省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按照统筹整合的思路,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规范项目资金管理,着力加强重大投资政策创设、重大建设规划编制、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创新农业农村投融资体制机制,推动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格局,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文献综述

刘克刚等(2005)指出,农业投资管理的基本状况、特点、作用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投资渠道分散和重复投资问题、投资缺位和错位问题、项目建设投资与事业费不配套问题、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中央农业项目投资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建议。主要包括转变观念,突出投资决策和项目监管两个重点;由易到难,逐步形成统一的农业投资管理体制;划分事权,进一步明确中央农业投资重点;统筹规划,着力解决投资渠道分散及重复建设问题;健全机制,推进项目科学决策;整合投资,逐步解决固定资产投资与事业经费安排形不成合力问题等建议。谌立平和贾金荣(2010)认为,资金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引导和配置其他资源的作用,投融资体制是连接资金供给与需求的重要渠道,是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加快现代农业的建设步伐,必须创新目前现代农业投融资体制。吕守明和文明涛(2013)指出整合的基本原则。一是规划引导、统筹安排。根据农业农村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整合资金性质不变、安排渠道不变、监督管理不变的原则,整合支农资金和项目,现统筹安排,通力协作。二是集中财力、优化结构。打破行业、区域和部门分割,整合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发挥项目资金的聚集优势,优化投资结构,形成引导效应,集中支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撑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三是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围绕优势产业,选择一批对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支撑有力、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集中投入,全力支持,做到投资一项、见效一项。四是创新机制、提高效益。按照扶持政策不变、资金来源渠道不变、单位资金管理权限不变的要求,创新投入机制,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农村,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五是强化监管、追踪问效。强化对项目工程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三、财政政策支持下农业投资整合研究分析

农业投入的增加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意义重大,而加强资金的使用效率以促进政策目标的实现更为重要。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绝对规模上,从2014年的172.39亿元到2018年的168.42亿元,财政三农支出总量近年都是平稳的投入,特别是在2017年,财政三农支出规模大幅度上升。近年来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已经成为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投资新热点,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农业产业规模的增长态势将长期持续。同时,在国家拉动内需战略及国民消费支出增长带来的消费升级驱动下,从表2中可以看出整个农业产品市场规模将长期呈增长趋势。目前农业产业投资价值正逐渐得到投资者认可,农业投资规模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各产业基金的出现,有助于农业企业引入专业化PE机构进行战略扩张,有利于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整合。江苏省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系统化的思维丰富完善改革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改善农村民生,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表3中可以看出,从2014年的14958元到2018年的20845元,江苏省农民可支配收入每年都呈现递增的趋势。综合上述,利用相关分析探讨财政三农支出和农民可支配收入、现代农业VC/PE投资和农民可支配收入、财政三农支出和现代农业VC/PE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如表4所示:根据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是聚焦三农问题,指出“要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落实和完善扶持政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从表4中财政三农支出与现代农业VC/PE投资相关系数是-0.5261,说明随着消费市场的扩张和农业科技进步,国内农产品价值与附加值的深度挖掘和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与扩张为PE/VC提供广阔的投资平台,特别是在诸如高端食品消费市场、农业电商、种业、冷链物流、物联网等领域,资本的加入为新商业模式的探索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通过投后培育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提供企业管理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技术性支持。但实证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整合力度互补性只有50%左右,从大背景来看,农业投资整合仍有待加强。财政三农支出与农民可支配收入相关系数是0.3646,说明增加财政“三农支出是增加农民收入进而促进农村消费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在新形势下加大对农村、农民、农业的有效科学投入,对三农的补助扶持可以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也有助于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善和效率的提高。现代农业VC/PE投资农民可支配收入相关系数是-0.8924,说明现代农业的痛点之一是农业生产的分散化。现阶段中国农业生产仍然以家庭承包的小农经济为主,区域分散、集中化程度低、规模效应小,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条件存在差异,导致在生产环节的成本较高,也造成了信息传达、技术普及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困难。这一生产流通模式是造成农业利润偏低,尤其是农产品生产端利润低的主要原因。造成生产分散的原因是现有的农业土地流转制度妨碍集约化、规模化的实现,进而阻碍农业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农民收入的提升。

四、思路与建议

(一)提高对农业综合开发作用的认识持续提高对农业综合开发作用的认识农业综合开发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准则,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才是实现全面小康生活目标的农民的期许。要进一步深化对农业综合开发作用和地位的认识,充分发挥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新阶段,继续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国家财政政策应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整合力度要加大地方财政政策的资金整合力度。农业综合开发是各级政府共同的目标。要将农业综合开发地方财政政策配套资金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将年初预算统筹充分考虑,同时预算计划优先得到保证,使农业综合开发地方财政政策配套资金的投入依法稳定成长。

(三)积极引导多元化资金整合投入合力开发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加大招商引资的强度,采取补贴、贴息、有偿扶持等多元形式,吸引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资等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增强农业综合开发“饼”。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坚持市场行为机制,按市场经济规律调整,通过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示范带动,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投资者,实现优劣势互补,培育主导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克刚,宋微,王振泽.(2005).改革和完善中央农业投资管理体制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86.

[2]谌立平,贾金荣.(2010).论现代农业投融资机制的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2010(6).

第2篇:刑事政策范文

关键词:新政策;财政风险;问题防范;转型;实施

财政风险一种定义是政府不适当的财政活动或者是财政行为给政府及社会经济带来了各种潜在危害;另一种是财政领域中因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的财政资金或财政运行可能遭到破坏的可能。新政策在转型和实施的过程中有其积极的作用,也会带来一些财政风险,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减税降费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企业要注意财政风险的防范,使经济活动得以健康运行[1]。

一、减税降费政策对财政带来的影响

(一)减税降费减少了财政收入2019年减税降费实施以来,增值税改革减税7038亿元,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减税1827亿元,新增社保费降费2725亿元,截止到今年9月份,我国累计减税降费17834亿元。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实施的减税降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企业的总体税收缴纳变少,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和现金盈余。但是,税收的减少,同时导致财政收入的减少,部分地区由于结构差异性导致地方财政运转困难,地方财政没有更多的支出去进行交通、水利、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使我国各地区之间出现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当地企业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二)减税降费可能会出现财政赤字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的不断落实,我国部分较小的市县没有其他的财政来源,减税降费的落实,使得地方的财政收入减少,地方政府没有财力去进行公共事业及养老事业的运转资金,有可能会出现财政赤字的现象,导致地方出现经济和社会的不稳定。有数据显示,减税降费政策落实从2015年到2018年期间,财政赤字率逐年上升,说明随着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力度的增大,我国财政赤字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大,但赤字压力下政府未来会从税源和税基着手对企业税费征管采取严厉举措,对企业而言也是一项挑战。

二、减税降费政策对企业带来的问题

(一)企业获得感不强减税降费政策是否取得效果,要看企业的运行顺畅度、发展特点、市场环境、交易对象等多方面的因素。国家考虑到企业生存困难等因素,实施了减税降费等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但是,如果企业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不能取得对应税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例如一般纳税人收到小规模纳税人专票或普票,反而享受不到减税降费的政策[2]。

(二)企业成本增高减税降费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国家对企业的社会保险费用的税式管理进行了完善,扩大了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力度,使部分未按要求缴纳社保的企业难以继续逃费,一旦企业出现逃费的情况,税务机关会给予其严厉的惩戒。同时,针对从业人员较多的企业来说,工资是企业较大的经营成本支出,企业所承担的社会保险费用也会随之升高。虽然,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企业减轻了税费负担。但是,社会保险费征缴政策的改革,提高了企业的社会保险费用,使企业的支出变大,反而使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企业负担加重我国企业需要遵循政府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并付出一定的成本,这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非市场性因素,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是企业的税务环境得到改善。但是,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正在呈现隐形化的趋势,不利于企业的良性运行。例如,我国企业的纳税内容已经远远超过了世界银行所量化的内容。我国企业发票存在双重认证现象,一旦开具的发票出现问题,开票方和受票方都将承担责任,情节严重者会被要求缴纳一定的罚款。同时,我国税务机关征管系统和预警体系逐渐完善,在税务、银行、社保等大数据获取成为可能压力下,企业需要更加规范业务运营,严格防范税务风险,管理成本、犯错成本较历史时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些问题都导致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加,使得企业难以实现量化[3]。

三、新政策转型和实施过程中财政风险问题防范措施

(一)企业财务要深化学习培训经济下行、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大宗材料价格上涨、就业形势及国际经济贸易投资环境恶化是2019年及未来较长时间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低税率,严征管是未来很长期间的税务征收管理常态;面对所处的经营环境的恶化,企业如何利用好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负、获取合法的税收利益、有效进行税务风险管控成为企业及财务人员需要考虑与解决的重要课题。尤其是企业的财务专业人士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投资者、管理层、企业各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对企业经营业务更深入的进行了解才能实施有效的税务规划并对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管控。企业财务专业人士认真学习最新出台的减税降费相关政策,明晰减什么、降什么、怎么减、怎么降,掌握减税降费的内容、条件及对企业所带来的益处,并根据减税降费所带来的益处去进行财务的进一步工作,降低企业的税费成本,防止在财务风险分析工作中,因政策不熟或适用错误而导致企业产生虚假风险的情况发生,最大限度做到无风险,从而进一步激发企业的活力。

(二)企业要提高对财务的管理能力企业要加大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对于财务的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政策和时代的发展,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使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得到实现。首先,企业要从细微的小事入手,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把生产经营中的各个领域与财务管理进行结合,提高财务的服务与监督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其次,企业要提高自身的财务风险意识。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虽然降低了企业的税费,激发了企业的活力,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但是,其在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其他对企业运行有风险的因素,企业要对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行培养,使财务人员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从而保证企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企业要创建科学的财务文化,帮助企业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加财务人员对于企业的认可度,从而提高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4]。

(三)企业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提升企业财务人员应该不断对自己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知识进行提升,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首先,财务人员要进行财务知识的深入学习,打牢业务基础。企业财务人员可以对会计基础、会计法规、会计程序、会计制度等书本知识进行深入学习,牢牢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其次,企业财务人员要在实践中进行学习,找到自己在工作上的不足,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并总结经验。再次,企业财务人员要多学习其他优秀财务经验,多向领导及专业人员进行请教,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最后,企业财务人员要进行自我职责道德素养的提升,一个会计人员只有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是不够的,若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中净给领导出歪主意,使领导做出错误的决策,或者滋长单位的歪风邪气,或者帮助企业偷税漏税等行为,都会给企业以后的发展带来很多问题。因此,企业财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责道德,在工作中遵循道德原则,不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增强自己的法治观念,帮助企业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让领导和人民群众充分信任自己,为把财会事业做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5]。

四、结语

综上所述,减税降费政策在转型与落实的过程中虽然会给地方财政带来一定的风险进而对企业造成一定压力。但是,只要国家和当地政府处理好减税降费政策与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为了保证减税降费政策的有效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一定要通过科学地、普惠的制度建设形成企业减负的长效机制,为企业营造公平公正的运营环境,就可以减轻企业的很多负担。同时企业要从自身出发,深入研究国家政策,遵纪守法,提升企业自身财税管理水平,从而避免减税降费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财政风险,保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尚希.要有基于风险决策的财政政策新思维[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9(9).

[2]蔡昌,朱凯达.我国减税降费的财政风险及实施路径研究[J].财政监督,2019(17).

[3]赵大全.当前财政政策措施要重在防范就业风险[J].中国财政,2019(15).

[4]郭庆旺.减税降费的潜在财政影响与风险防范[J].管理世界,2019(6).

第3篇:刑事政策范文

关键词:VR技术;形势政策课程;现状;问题

1VR技术概念及特点

1.1VR技术的概念

VR技术是一种虚拟现实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它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界面,让人可以在虚拟空间体验到真实的感觉。其综合利用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多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模拟人的各种感官功能,在计算机的虚拟空间中通过语言,手势等自然方式与之进行实时交互的一种技术。

1.2VR技术的特征

VR技术给人一种真实的虚拟世界体验,具有多种特点,其特点有:多感知性、浸没感、交互性以及实时性等。(1)多感知性:这是因为应用VR技术要用到视、听、触等多种人类所具有的感官感觉,体验者可以在体验中感受到视觉、听觉等多种信息,甚至发挥人的多种潜能,增加体验者的感官享受。(2)浸没感:浸没感是体验者对虚拟世界的情感反映,在我们所构建的虚拟世界中注重真实的感受,所以,在这是个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非常逼真,让人在其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3)交互性:VR技术构建的人机交互系统是非常自然的,体验者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方法,即鼠标、键盘等实现交互,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包括语音命令,数据手套等,同时,在虚拟世界中,还可以响应用户的命令,从而实现相互沟通。(4)实时性:在VR系统的体验中,实时的参与、交互和显示,把体验者的活动提升到人机融为一体的积极主动活动,是一种融入性的智能开发系统。

2VR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VR技术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在教学中融入VR虚拟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当前教学的效率,更能提升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增加课程的体验感。同时,也为构建数字教学模式打下坚实基础。由于VR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现代教学中主要还是在理工科的教学实践中用的比较广,例如土木工程,桥梁建筑等专业,应用得就非常的广泛。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就成立了教育实验室,其就是为了将VR技术应用于教育事业中的适用性。在国内,一些高等学府也逐渐应用VR技术在教学中,例如同济大学建筑学院的虚拟实验室,从全方位体现了虚拟教学的优点。应用VR技术尽管可以通过实景演练,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同时开拓学生的思维,但是,VR技术在实际的教学中的问题也是不得不关注的。首先,制作一套VR产品所需成本较高、周期较长,相应的学校现代商贸工业的购买成本就高,不仅影响教育事业的效率,也会教育成本也会增加,这对我国大部分高校来说是比较困难的;第二,要想将VR技术与各个教学专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需要很高的软件开放能力,这就要求学校是相关的专业人士与相应的技术企业合作进行特殊的设计与开发,使得VR设备在教学领域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可行性;第三,如果将VR设备引进高校,那么还需要配备相关的VR设备维修人员,需要对使用VR设备的教师进行相关技能和操作的基础培训,而且对于VR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们还有很大的学习、探索和提升的空间;最后,VR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所模拟的虚拟空间,体验者享受的是3D立体的视觉冲击,如果VR眼镜质量差或者体验者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对身体的造成一定的负荷和伤害,佩戴者容易产生晕眩、恶心、呕吐等症状。另外,VR设备长时间使用会发热严重。

3形势政治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形势政策课程是高等院校对在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建国初期,我国处于新民主主义教育阶段,当时设置了三门马克思主义课程,以新民主主义论为核心课程,我国高校形势政策课程由此开端。经过了十几年来的时间发展,共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起步与探索阶段(1949-1956年);稳步与循进阶段(1956-1966年);停顿与倒退阶段(1966-1976);恢复与发展阶段(1978-2000);规范与完善阶段(2000-至今)。高校始终坚持理论结合实际,力求采用不一样的方式进行授课,尽管小有成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师队伍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3.1课程层面

课程本身存在课程体系不够健全完善和系统化,课程规范化建设较为滞后。当前形势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以当前国内外的形式为主,力求紧跟时代,课程内容本身变动性较大,时效性和灵活性太强,虽然教育部每年都会制定形势政策课程的教学目标,给各大高校一个教学导向,但是全国高校数量多,以至于各个地区各个院校选择的教材和划定学习范围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大部分高校不能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以便同学们能够提前了解该门课程的特点,重点,以及要点,教学内容滞后陈旧,教学效果则令人堪忧。

3.2高校层面

首先,高校的教学研究部门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没有足够重视和投入到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研究和教学中。其次,配备的授课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师队伍是由辅导员,以及行政教辅人员承担,教师理论素养和专业素质远远达不到教学所需具备的要求。第三,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多数高校采取大班教学的形式,一堂课安排三四百名学生,教室空间大,学生数量多,课堂规范和要求松散,导致授课教师也管理乏力,学生参与度也很低。第四,教学手段和平台单一。大部分的老师还是以“满堂灌”、“一言堂”的方式授课,整堂课下来任台上教师讲的口干舌燥,而课堂气氛却沉闷、缺乏生气,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无法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积极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另外,对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考核方式单一且不具有权威性,不能够引起学生对形式与政策课程的足够重视和严肃对待,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制度松散且过于形式化,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评价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3.3教师层面

教师自身没有过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相关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当前绝大部分的形势政策课堂教学中,仍然是以老师讲述为主导,学生被动接收的单一教学模式,只是在僵硬地输出知识点,照本宣科,缺乏新意。这样的传统“传递———接受”的方式既不能让学生了解到当前国内形势的关键,也不能将国家的一些政策很好的传达下去,丧失了形式政策课的教学初衷,更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汲取知识。部分教师自身没有做到紧跟时事热点,不注重培养时政分析的能力,不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讲解国内外形势的时候,授课教师只是对当前社会的时事热点进行阐述分析,缺乏对我国的政策理论做深入的分析,不能将社会热点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更是不了解学生近期所关注话题和热点,更不用说进一步教学创新,借助多媒体互联网技术让课堂产生对学生感染力和求知欲。

3.4学生层面

大学生这一群体首先受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偏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形势与政策这类政治思想教育课程的意义和价值认知出现分歧,产生“这是一门对自己毫无用处的课程,不会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造成影响”的想法,在形势政策课堂中的表现则是不遵守纪律,例如交头接耳、“低头族”、戴耳机听音乐看视频等现象屡见不鲜,缺课旷课现象也颇为严重。如此看来,形势与政策课堂与教学过程亟需加强规范和监督。再则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娱乐新闻、社会热点、国家大事、国际要闻等诸多方面的亦真亦假的信息充斥在大学生周围,尤其是时事热点每天每分都在发生和更新,大学生群体在巨大的信息流的冲击下,对时政新闻的敏锐性有逐渐丧失的趋势,对时事热点针砭时弊的能力也逐渐弱化。因此在这种处境中,对于形势与政策课堂中教师所讲以理论为主的枯燥又传统的教学也不为重视甚至充耳不闻。

4VR技术在形势政策课中的运用

形势政策课程的要求就是向学生讲述当前的时事要点,结合国内外政治来制定教学要方案,是一个极具政治色彩的课程。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VR技术的出现,给形势政策课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要利用好VR技术,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真正使形势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入脑、入心。

4.1利用VR技术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高低决定了教书育人的经验水平,特别是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队伍所在,往往他们能够更准确的抓住学生的心理动向,是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主要教学力量。为适应新时代下高等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队伍可以进行专门的VR技术的培训,培养专有的人才。特别是能够在教学中运用VR与实际相结合,运用VR技术更直观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讲授。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更好的满足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也可以安排一些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青年教师进入到专门研发VR技术的公司去学习,亲身体验VR技术的优点,可以增加教师对一线的真实感受,提升实践能力,优化“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的师资力量,从而打造出一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

4.2利用VR技术构建形式与政策课教学平台

我国形势与政策课大多以老师学生面对面的传统讲课模式为主,近几年,虚拟现实发展迅速,教学平台也呈现出多样化,越来越多的高校都采用了新媒体教学,包括远程教学平台,视频教学等,这样的教学平台给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发展带来了机会。促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与VR技术相结合,从2D平面式教育到3D实景虚拟,将知识点立体化,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文字、图片等学习资料难以表达的内容,打破时空的限制,在向学生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教学现场,让课堂展示更加形象生动、教学效果更加真实,使学生能够轻松的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促进其学习兴趣。同时,使用VR教学平台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需求,体现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时效性,拓展高校形式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平台和教学情境。

4.3利用VR技术提高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参与

当前大学生的主体是90后、00后一代,在新生一代的大学生中,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都希望能够自主地表达自己想法,同时更希望能得到他人,尤其是老师的认可。但是,在当前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接受老师所灌输的东西,难以实现自身的想法。VR技术支持多人同时在线交流,将该技术运用到课程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探讨与合作,学生与老师之间也可以实现零距离互动。因此,VR技术将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自主性。将VR技术与形势与政策课程相结合,使得传统的授课方式发生转变,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学生能够与老师展开更加紧密的互动,学生也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同时学生还能够通过VR技术,更好的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提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参与度,转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

4.4结合VR技术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体系

当前我国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体系尚未成熟,每年的教学内容都不一样,缺乏固定性,特别是在教材的制定方面,无法统一。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导致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的展开受到限制,同时,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存在一定缺陷,无法为学生提供稳定、静态的思维基础和知识平台,难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规律,极大地影响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顺利进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就难以达到标准。因此,为了进一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引进VR设备,加大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师对VR技术的培训,构建一套基于VR技术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体系,突出该门课程的时效性,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够实现学习资源共享,将其他高校或教师的优质教学内容和资源引入到我校,有利于丰富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式。

4.5运用VR技术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进行创

我国高校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以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为主,宣传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大多高校都尝试在形势与政策课程进行实践教学,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实践教学依然只是流于形式,实践效果难以达到。结合VR技术,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能够亲临实境地感受国家的政策与方针,学生可以就问题展开讨论,在实际体验中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培养发散思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VR技术为我国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不仅有利于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还有利于构建新的教学平台、更能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建立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提高形势政策课程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为我国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在全国政治教育大会上的讲话[Z].2016.

[2]许展.基于VR设备的课堂教学辅助应用的设计[J].电子世界,2018,(10):58-59.

[3]朱震华.VR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1):124.

[4]段再昱.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5,(5):67-68.

第4篇:刑事政策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预算管理;绩效;监督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问题分析

(一)票据管理不科学,税收缴纳不合理第一,由于票据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票据管理工作存在缺陷。此外在财政税收会计核算以及内部审计的过程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缺乏相应的关注,导致会计人员出现纰漏,票据管理责任不明确,使得票据管理工作缺乏秩序,最终无法保障财务数据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人员在专业技术水平方面存在欠缺,不能深入掌握与理解税收征收标准,使得征税税率存在偏差,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税征收工作。第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税收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税收缴纳工作缺乏参考标准,导致财务工作人员不能正确认识基本费用规范管理,并且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正确树立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的观念,导致部分地方税收部门私自征税的情况较为严重。

(二)缺乏完善的财政税收预算管理制度第一,财政税收预算的编制缺乏严格的工作标准。当前我国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在预算编制的过程当中,不涉及项目执行部门与项目的相关人员,这种情况就导致最终申报的项目预算存在纰漏,无法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使得预算执行不符合预算编制的要求。第二,财政税收预算编制的手段落后,缺乏科学的标准。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需要依照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传统的预算编制手段忽视了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状况,导致预算编制无法实际执行,影响了财政税收工作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预算风险。第三,财政税收预算执行能力不足。对于财政税收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导致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存在资金的违规使用,加剧了财政税收风险。同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情况的奖惩方面缺乏力度,造成预算执行过程的随意性与片面性,不能约束预算执行人员的行为,导致大量的违规现象出现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中。

(三)内部管控与外部监督较弱通过发挥内部监管的积极影响,能够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部门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监督预算落实情况以及资金使用的过程中,都依赖外部机构的作用,但是外部机构不能做到全面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导致其在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活动时存在不足。所以内部管控机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假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控能力缺乏,只能依靠外部力量来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然而当前我国的外部监督机构与体系存在缺陷,在监督方式和手段上较为落后,无法有效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四)责任不清,考核体系不健全现阶段,财务税收项目职责模糊的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频繁出现,同时税收项目的考核缺乏全面性。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重视缴纳服务应用系统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自身的财政税务责任缺少清楚的认识。在大多数情况下,针对税务部门每年度只有一次的缴税服务满意度考察,不能全面了解纳税服务的相关要求。正是由于这种问题的存在,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无法及时对外公布财政缴税信息。

二、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票据管理,优化税收缴纳流程第一,行政事业单位与税务相关的票据需要保障真实性,严格规范票据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指导票据管理工作的进行,采用先进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税收的核算。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严厉打击借条行为,保障票据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依照相关的规定使用税务票据以及财政收据,对于票据的内容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规范,使得税收票据的内容更加具有真实性。第二,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对外公开财政税收信息,提高社会公众的监督力度,不断优化扩展税务信息公开渠道,第一时间向公众推送最新的财政税收信息,同时构建有效的信息反馈平台,及时收集纳税人的相关意见,听取纳税人的合理建议与诉求,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社会大众的服务水平。

(二)完善财政税收预算管理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在开展部分工作预算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同时持续的时间较长,使得预算情况前后存在偏差。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工作时,需要遵循自身的发展现状,为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对策,降低预算与实际资金需求之间的偏差。如行政事业单位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在参照财政部门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开具的拨款证明以后,扣除相关的事业经营收入,降低财务核算与拨款确认的偏差程度。部分业务合同涉及的时间周期较长,使得结算金额无法核算,在这种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就要遵循事业经营收入与费用支出配比原则,确认本年度的项目事业收入,利用年度事业成本的支出减去财政补助收入冲减额,最后再加上年度事业项目收益。然而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会计确认的项目收入与实际拨款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在实际拨款低于实际成本支出的情况下,在税收层面无法扣除国家拨付的经费超支金额。从行政事业单位的角度来看,这种计算方法缺乏合理性,如部分科研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不断投入资金来推动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然而科学实验活动存在不确定性,使得国家在为科研项目拨款时,无法精准地预算拨款金额,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扣除科研事业单位的经费超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在实际状况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完善编制流程,根据外在因素的变化调整项目实施过程,及时向上级汇报存在偏差的预算,遵循预算编制的要求,提高预算管理的能力。

(三)健全内外部监督体系第一,从内部监督的角度来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在内部安排专业的审计部门,主要负责监督财务税收工作的进行。此外还需要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例如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需要其他部门对最终的编制结果进行审核。同时还需要发挥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核心作用,涉及财务部门的相关文件都需要管理层的检验。第二,从外部监督的角度来看,行政事业单位不仅需要主动公开财务税收信息,同时还需要构建完善的反馈机制,例如借助互联网渠道,构建信息评价平台,基于社会公众针对税收工作存在的疑惑,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及时做出解答。

(四)构建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财政税务工作的过程中,单位内部的主要职能部门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通过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保障财政税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提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员工在工作中的执行情况以及绩效与他们的薪酬水平相联系,使得职工在提高工作质量的同时,还能保障他们自身的权益,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从整体上提高财政税务工作的效率。

三、结语

现阶段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其在发展过程当中暴露出财政税收的问题,针对目前财政税收的缺陷与不足,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需要进行深入讨论,不断提高税收缴纳的管理能力、优化预算编制的流程、构建完善的票据管理机制、加大对财务税收资源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所具备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职业道德规范等,从而推动财政税收管理机制朝着科学与有效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静.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问题及对策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9(22)

[2]卢春香.关于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问题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07)

[3]高飞.关于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14)

第5篇:刑事政策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策略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统筹规划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的工作内容多并且复杂,它所涉及单位的所有部门,因此财务管理体系的内容很多。因为部门多,所以管理问题成为难题,但是虽然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不同,但是其存在的目标是一致的,满足单位的需要,与单位的经营目标一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仍然存在问题,因为资金的预算管理仍然是需要对财政部门有依赖性,他需要财政部门和资金的审批部门之间沟通,这样存在的方式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财务管理效率,所以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有利于对其统筹规划的管理。

(二)有利于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对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能平衡投入和产出数据,为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减轻负担。传统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是采用定量供求,而数据来源于以往的工作经验,这是不合理的数据,因此对于最后的管理工作的结果也会有错误出现。大家工作的利益与工作状态无关,所以工作的积极性缺乏,但是如果对其进行改革,让经济利益和绩效挂钩,那么大家就会在岗位上主动开展工作,各部门也能节约成本,达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的目的,促进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中现存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意识薄弱

在上文总结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依然是预算资金管理意识差,导致单位内部的内控制度和财务预算制度拖后腿,影响到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大家的关注点在核算上面,因为核算的结果与其工作的利益有关系,导致预算管理缺少有效的手段,其优势很难发挥出来。再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权力的高度集中,它对于资金的使用也是一言堂的局面,所以很多资金都没有被用在预算的位置上,因此不仅影响工作的进展,还会造成预算资金管理的风险,影响最终单位工作的进程,促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以此也就无法达到预算资金管理最初的预期效果。

(二)财务人员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水平需要提高

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时间长,而且财务人员的年纪很多都是高龄人员,他们的专业水平有限,学习能力有限,他们的长期安逸的工作状态导致他们工作中缺少积极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他们的知识、能力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断补充,不能一味地以这样状态工作。有的财务人员在最初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是缺少相应的从业资格,因此他们的相关理论知识不足,更加欠缺实践和创新的能力,不能进行高质量的财政预算,在造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不能保证财政的收益,所以财政风险经常出现,工作的独立性差,水平低,成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和财政收益发展的阻碍性因素。

(三)财政资金预算编制不符合单位发展实际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编制工作是预算管理的基础,但是在做单位的财政预算的时候,要符合单位的发展情况与市场的动态,需要做成分的调查才能保证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但是因为我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编制程序不统一,制度不合理,所以在做预算编制的时候利用的时间很少,对各项指标都没有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最终的预算编制的结果是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不相符,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这样的预算计划,一旦单位的领导者使用以后,会给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策带来经济损失,严重的情况是直接关系到单位的生存问题。

(四)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

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制度的执行效果怎样,取决于监督部门工作的开展情况,监督力度不够,直接影响到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效果。之所以说监督的力度不够,这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体制不健全,对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没有制定奖惩制度,同时考核机制也不完整,因此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不能进行规范的规定。因为监督部门还以依附在管理者的思想,因此不能很好地起到监督的作用,无法对资金使用和收益进行有效的监督。一般情况下,监督缺少科学性,随意性很大,所以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监督机制的建立增加难度系数。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重视度

在社会的发展中,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在激励的市场中站稳,就应该重视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加强对其的重视,客观的看待其存在的重要性,并且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工作计划,清楚的划清大家的工作职责,采取统一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建立完善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制度,并且保证制度的执行力度,在单位中做好意义的宣传,让大家熟知其存在的意义,再具体的工作中应该克服主观性,用客观的事实工作,并且针对薄弱环节要加强,鼓励大家积极地参与到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工作中,在单位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国家宏观政策上要给予支持,从而为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发展提供有限的物质条件保障。

(二)健全预算编制的相关制度

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工作,首先要完善预算编制制度,保证预算编制制度是符合国家的法律要求,在对单位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后才制定的预算编制制度。预算编制制度是一项工作需要细心的制度,在所有职工的参与下,制定合理的计划,最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保证了预算编制的执行力度。同时对行业的发展前景、政府的经济财力状况,按照分析的主次的原则,科学对单位的发展情况做好预测,保证预算编制在制定完以后与单位发展的目标一致,并且在执行的时候要对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估和确定,发现不足及时整改,创新工作方法,满足预算编制的可操作性原则,最终建立一个完善的财政预算编制体系为预算的执行以及最后效果做基础准备。

(三)强化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监督

加大监督力度是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的一种方式,在财政预算体制上,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扩大预算的范围到整个单位的所有部门,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监督中来,奖励制度完善,便于在单位内部的监督体系的完成,同时做好内控的管理,发挥出内控审计部门的作用,有利于单位的自我监督。而外部监督也不能松懈,国家的审计机构要定期对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做监督,从预算的制定到最后的执行,整个过程都应该进行监督,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护国有资产,减少资产的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加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的透明度,便于国家的监督。而行政单位是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因此社会大众的监督是最公正的,因此也不能忽视这一点,单位要客观的采纳社会大众的意见,以免逐步完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制度。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财政资金的预算结果,所以说对于财政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业务能力行政单位要严格把关,并且制定培训和学习计划,在对财务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以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的培训和提升,在培训中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融入进去,保证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对于专业水平的提高,应该聘请专业人员对内部财务人员进行技术的学习,召开座谈会加强沟通,制定绩效奖,对工作能力强的给予奖励,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完善工作人员的应聘制度,要严格专注其工作能力,以便在进入岗位以后能够带动部门人员的工作状态,这样才能综合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要求加强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在单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单位应该加强对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视,建立完善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内控管理,预算编制制定要符合实际情况,重视人才的培养炸招聘,最终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水平,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计划。

参考文献:

[1]符英.浅析部门预算改革的现状和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