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中医初步知识范文

中医初步知识全文(5篇)

中医初步知识

第1篇:中医初步知识范文

方法

1.纳入标准。研究对象:针灸专业教育、针灸主干课程教学、针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关研究。干预措施:针灸专业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教育措施,包括授课、培训、实验、实习以及其他创新培养环节等。研究类型:中英文文献报道的教学试验研究、教育评述、专家意见稿、经验总结等。

2.排除标准。非针灸专业本专科学生。

3.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同时使用Google查找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包括:针灸学、针灸、教育、教学、人才、学生、能力。英文检索词包括:acupuncture,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eaching,education,ability,competence,evaluation,student,elite等。根据不同数据库的特点,采用主题词或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间截止2012年7月。

4.文献筛选。纳入关注或评价针灸人才专业能力的研究文献。通过阅读文章题目和摘要排除不相关文献,通过阅读文章全文判断是否纳入。由两名研究人员分别独立筛选并确定纳入文献,如有分歧,则协商达成一致或由第三名研究人员决定。5.资料提取由两名评价者制定资料提取表,记录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资料:作者、期刊名称、发表语种、研究类型、研究对象(样本量)、教育措施、测量工具和结果指标。两名研究人员分别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如有分歧,共同协商决定。

结果

1.检索结果

共检索出285篇文献,最终纳入138篇(详见图1)。从文献来源看,137篇来自国内的研究,1篇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从报道语种看,中文文献137篇,英文文献1篇。从文献内容看,教学对照试验有3篇,其余135篇均为教育评论、课程教学经验总结及或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论述。

2.针灸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关注度分析

纳入文献中,各大中医院校所关注的针灸专业学生应培养具备的能力较多样,涉及到认知、技能、素质等方面。通过对138篇纳入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可以初步从频次的角度归纳各研究文献对针灸专业学生各种能力的关注程度,归纳为专业技能、思维能力、素质能力,涉及18种能力要素(详见表1)。从文献中各大院校针灸教育学者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关注度可以看出,现有的针灸专业人才培养强调学生的针灸临床、科研专业思维和实践能力。其中,针灸动手操作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和知识学习与获取能力在研究报道中提及频次最高,说明现有的针灸教育对这四种能力的培养要求最高(详见图2)。值得一提的是,纳入文献中唯一的英文文献[3],关注的重点是学习针灸和东方医学的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态度和兴趣,强调科研思维的训练和临床科研试验的参与,正说明美国针灸教育中对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高度重视,与国内过去传统的观念中“针灸是技能性的,经验性的”应只突出临床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差异。著名针灸学学者石学敏院士在剖析未来针灸学科的发展战略时,曾提出“应当用自然科学的多学科研究方法,包括运用现代医学手段,对中医针灸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4]。因此,对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是我国针灸教育需要补充和强化的部分。

3.针灸专业本科生专业核心能力体系的构建

教育部高教司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将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针灸等部门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对毕业生的业务知识和能力要求规定为“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知识以及必要的现代医学基本知识;掌握针灸、推拿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运用针灸、推拿处理临床各科疾病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医学,尤其是针灸、推拿学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目前,随着针灸学科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进步,针灸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呈多元化趋势。从知识结构来说,有中医学通才型与针灸推拿专门型;从能力结构来说,临床应用型与多学科交叉复合型[5]。各大院校相继开设了针灸推拿、针灸康复、针灸骨伤、针灸英语等方向的专业[6],培养以针灸学为主体的多元化专业。

结合本次文献循证的结果,我们认为针灸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是与针灸临床诊疗、针灸学科教学与科研密切相关的思维和技能,具有专业敏感性和特有性。从学习、实践和创新的角度,可将其内核归纳为三大类能力,即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第一,知识获取能力,指针灸专业的本科生能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听课、实训、见习、实习、网络课堂、自学等各种教学形式,对已成体系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中药方剂、内妇儿外常见疾病的诊疗、四部经典的学术思想等中医学核心知识,以及经络、腧穴、刺灸法、配穴处方、常见疾病的诊疗思路、针灸医家的学术思想等专业核心知识的有学习、掌握、吸收和继承的能力。

第二,实践操作能力,指针灸专业本科学生毕业时能具有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够在临床上采用适当的诊断和治疗策略,熟练地进行临床应变的能力。他们应具备能够正确完成针灸科操作技能如体格检查、穴位定位与消毒、刺法、灸法、罐法的基本操作手法、针刺得气、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现代针灸治疗器具的使用、病历书写等临床实践的能力。

第三,科研创新能力,指针灸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当具备一定的批判性、创新性思维能力,能够发现故有的知识的局限性,提出合理的质疑,并能够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需具备科学研究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必要的科学实验动手能力,即具备文献检索、阅读能力和初步进行经穴位的结构特点、刺灸法作用机制、针灸对人体的调节机理、循经感传的基本特点和激发方法等方向的专业科研,提出新的假说并验证,以及归纳成为学术成果的能力。此外,诸如社会适应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表达能力等也属于合格的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可视为是针灸专业核心能力的外延。这些能力的具备,能够帮助针灸专业本科生毕业后顺利地融入临床或科研工作,对其发挥其专业特长起到推动作用。

第2篇:中医初步知识范文

1.1教师培训不够

PBL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由“知识的提供者”向“学习的促进者”转化,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监控和引导学习过程,这一点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有相当的难度。临床学科的教师仍习惯于其在教室内的掌控和主导地位,基础学科的教师缺少引导技巧,这对于长期从事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来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需要对教师进行强化培训,在不断的实践中把握好干预的尺度。

1.2硬件设备不足

PBL要求很多学生需要同时使用图书馆及电脑网络资源,需要有适合于PBL教学的教学场地,我国大多数中医院校图书馆、网络和教学场地等硬件设备不足,没有足够资金购置完备的信息查询设施,客观上影响了PBL的全面实施。如何实现教学资源配置满足PBL教学的要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改革中医PBL教育的初步设

2008年开展中医PBL教学实践之初,首先尝试设计制作了第一个中医PBL教学案例《人生之前回头路》,以“胎位不正”为主题,通过所提出一系列“问题”的讨论,了解异常胎位的种类、形成原因、确定时间与诊断方法,掌握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的操作技术,探讨矫正胎位的机理,明确应用中的注意问题,使简便、安全、有效的转胎方法得以普及应用。在此基础上,2010年又成功申报了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探索适合中国实情的高等中医PBL教学百病案例研制》,共设计制作了100个中医PBL案例,使PBL教学法在中医教育中全面推广。与传统模式的PBL教学方式的最大不同,就是在每个病案中设立了“主导内容”和“辅导内容”两种结构。

2.1主导内容

问题讨论主导内容部分是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分层递进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历,重新整合多学科知识,查阅文献资料,解决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2.2辅导内容

点评指要辅导内容属于创新设计,在主导内容每一幕提出的“问题”经学生充分讨论之后,针对争议较大或难点问题进行启发、分析。所讨论的重点也就自然突出了。需要注意的是授课教师不能对讨论细节参与太多,不能重新返回教授模式;学生也不能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讲授,要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在PBL经典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辅导部分的内容,使每个病案在论证时的信息量增大数倍,并不局限于导致这个病例发生所涉及到的单个病因、单个病型,同时可以和导致本病的多种原因、多种类型相互比较和鉴别,从而对本病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使获取的知识更具有系统性,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学生将以前所学的基础知识揉合在临床案例中,并从生理病理、解剖结构、诊断鉴别、中西医各种治疗方法、调养护理乃至环境、气候、社会、人文各方面综合起来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3结语

第3篇:中医初步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四诊合参诊断系统;智能化分诊;远程医疗;智慧中医

1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定义及分类

1.1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定义

中医辅助诊疗系统是以现代化的中医诊疗设备为基础,通过应用物理学、信息学、数学等现代科技理论知识和技术进行中医四诊信息客观化、量化实现的手段。现阶段的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包含的硬件和软件是一整套服务于医务人员、普通患者以及科研人员的协助诊断,收集体质和病证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的中医现代诊疗设备及软件。虽然目前对于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义。然而不管诊疗的过程是如何实现的,这一系统的最终目的应当是服务大众,作为家庭诊疗的指导,临床诊疗的补充,而不是用来取代临床医生,亦不是单单用来科研教学或前沿探索的工具[2]。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如何定义中医辅助诊疗系统会随着管理办法的出台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而日趋完善。同时就要求对于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分类进行明确化,从而保证在整个医疗活动中做到分工明确,提高效率和大众普及率。

1.2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分类

现有的中医辅助诊疗系统从服务对象来讲主要分为家庭使用型,临床医疗型,科研分析型等三类。最常见的则属于家庭使用型中用来监测脉搏心率的智能穿戴设备了,也是市场化应用中最成功的案例。家庭使用型中相匹配的硬件及软件在医疗活动中可以使用的功能更加基础化,简易化,实时化。这使得在数据收集中更易于让大众接受。在患者就诊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是医疗活动型了,自动导诊、问诊系统和四诊采集、初步诊断系统在临床的应用占大部分。其中以中医体质辨识和脉诊舌诊仪为代表的中医辅助诊疗设备是现阶段的学术界和应用领域中的热门,也是急需发展与创新的关键点。科研分析型的中医辅助诊疗系统较为复杂而且相对交流单一,现阶段将教辅用具归为其中,虽然其革新速度较快,科研及学术方面也较为完善,但大部分脱离了临床实际应用及数据反馈,应与现实医疗活动相结合从而确定发展和研究方向。

2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

2.1家庭日常中的应用

智能化穿戴设备是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在家庭日常中应用的代表。智能化穿戴设备的普及和创新,是近5年来研究与市场化的热门,智能手环手表、睡眠呼吸监测设备、中医体质辨识App等各类硬件软件的推广程度毋庸置疑,众多的资金流入加速了发展与创新。2018年6月2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上发表了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将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健康养老、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等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实现个性化、便捷化、共享[3]。智能化穿戴设备与手机的紧密联系使众多研究团队着眼实时医疗的研究方向上,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各大公司均研发出了一整套家庭日常中应用的中医辅助诊疗系统。但是由于市场化的初期,研发资本较高,成本无法有效控制,系统的交流单一导致无法实现与医疗和急救系统的联网。同时目前的传感器研究的民用化领域还无法达到中医脉诊仪的精确度要求,现阶段的中医诊疗还处于面对面就诊较为专业的时期。

2.2临床医疗中的应用

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在临床医疗中的应用是各大公立私营医院的建设重点之一,与此同时基层卫生医疗也开始着眼于该项目的引进及推广。林庆等[4]基于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建立社区健康管理平台,为社区人群建立中医健康档案,包括对基本信息、体适能、生活方式、中医四诊、常规医学体检等信息的收集。通过档案中的信息,不仅可以对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还可以对有共同特征的群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最后,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源,建立并完善不同人群的中医药干预数据库,包括健康指导、运动营养、心理调整、中医保健等评价指导方案。在应用方面,平台可以辅助社区中医师的诊疗工作,一方面通过客观化的四诊信息可以协助医师进行辨证论治;另一方面由于强大的数据库功能,可以辅助医师业务提高。因此,应用范围设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以及机关、单位等功能性社区的群体性健康管理机构。基于四诊合参辅助诊疗系统构建社区健康管理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古今中医健康管理理念与现代健康管理思维的融合,将居民生活习惯、运动能力、心理状况和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起来,实施从生活方式方面、运动饮食方面、中医保健方面以及心理情致方面的个性化干预是社区卫生服务规模化、标准化的需求,也是中医理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健康工具,还是维护居民基本健康需求的手段。赵胜堂等[5]设计了基于云计算的中医体质健康与耳鼻咽喉单元病综合服务系统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多维健康和云计算信息化管理技术模式上,应用中医诊查技术与西医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从机体、社会、自然环境、心理情志等多维角度,对个人或群体进行体质与耳鼻咽喉器官组织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检测、分析、评估。根据个体不同健康状态提供相应的养生、调治、健康维护和教育方案。各大中医院及门诊的中医特色诊疗室中的脉诊仪、舌诊仪、中医体质辨识系统均属于临床医疗活动中的中医辅助诊疗系统[6]。当下这些设备与系统的应用还处于试用阶段,医生的推广力度不强,患者需求度不高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整套系统没有完整的评测系统,标准程度无法得到医生和患者的广泛认同;第二,中医诊疗思路中嫁接新技术、新方式的时间还比较短,没有自成体系。因此发展完善的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应从受众需求出发,依照市场化和随机调查发聩结果更改及创新。

2.3科研分析中的应用

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在现阶段的应用在科研分析中作为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重点及高效部分深受科研工作者的喜爱,也是研究与创新的热点项目。唐亦菲等[7]应用中医辅助诊疗仪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临床诊断特征,表明现代中医的诊疗模式逐渐转变,在注重医者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标准化、客观化、定量化的中医四诊信息采集系统在临床辨证和诊断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韩天等[8]研究利用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器采集四诊信息,艾灸治疗原发性寒湿性痛经疗效明显优于气滞性痛经,木行人的体质与原发性痛经体质有极大的吻合度。本研究是在人机互动的智能模式下完成诊断过程,开启了主客观联合辨证的医疗时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引入与结合,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拓展和延伸传统诊法的内涵,将各种可获取的人体诊断信息整合为基于以数据形式表达的中医四诊合参,获得更为全面的检测、识别与分类信息,形成多信息融合的开放性中医诊疗平台。

3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发展

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从事中医药信息标准研究,已建立中医药主题词表、中医临床术语、中医语言系统、后控词表网络平台;开展中医药知识图谱研究;中医药数据库、知识库等建库关键技术研究;中医医案大数据挖掘分析、名医名家学术传承知识表达、临床数据和古籍结构化等技术研究;中医四诊采集及客观化技术研究等。已研发中医药主题词表、中医临床术语、中医语言系统、中医药多库融合平台、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中医医案大数据分析系统。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相关研究与应用领域,针对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人工智能已初见端倪,但作为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与手段,建立有效的模型与算法,更好地表达和应用中医思维体系,让中医知识更好地传承和为大众服务还任重而道远。目前,中医核心知识图谱的表示与构建方法已展开初步探索,这预示着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中,将脑认知科学与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相结合的类脑计算研究将成为下一个值得期待的方向,其发展必将推动专用人工智能向领域人工智能乃至通用人工智能过渡,即强人工智能时代的逐步逼近。

参考文献

[1]张德政,哈爽,刘欣,等.中医药领域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J].情报工程,2018,4(1):13-23.

[2]瞿年清.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设计[A].中华中医药学会.朱文锋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中医诊断师资班3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5.

第4篇:中医初步知识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中医本科学生临床实习,是本科教学的关键部分。临床实习,通常安排为期一年,以巩固和加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为目的[1]。临床实习可以把课堂所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所需临床技能融会贯通,为从医生涯打下基础,是医学生、准医生、合格执业医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实习的质量不仅关系到毕业学生的质量,还关系到不久后执业医考试的质量。因此,实习的质量需要严格把关。实习的管理包括学校和医院两个方面,从学校方面而言,要严抓实习质量,加强实习中期检查。临床实习中期检查,我们已经制度化、惯例化。中医本科学生临床实习中期检查,前前后后历时大约5~6周。检查前准备、各个实习点巡查、检查后学院集中会议、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学院牵头,各教研室、教学办、学工办都参与其中,是临床实习期间一次重要的教学活动。

1中医本科学生临床实习中期检查的准备

检查的准备工作提前两周启动,从学院层面逐级贯彻,细节问题逐一落实。主要包括以下:①布置任务。确定不同实习医院(实习点)检查的时间,确定检查的目的,规范检查的流程,划分检查片区,每个检查小组负责2~4个实习点的检查。②成立检查小组。成立8~10个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学院领导、专业课程副高职称以上的双师教师(教师资格、医师资格)、学院教学办、学生工作部的老师。均有不同的分工、不同的任务。③联络和保障。联系实习医院,联系实习学生,保障网络通畅,准备好必要的资料印刷,安排好车辆、住宿。

2中医本科学生临床实习中期检查的实施

2.1检查小组检查中医本科学生临床实习情况

学生实习期间的组织纪律、医德医风、思想动态,需要明确;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临床思维,需要考查;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心态、学习方法,需要评估;学生对实习医院的看法、对学院的建议、对实习管理的意见,需要了解。检查小组在有限的时间内,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全方位调查、考查。(1)在线问卷调查。在线问卷的设计,针对中医学生临床实习各个方面,全方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实习推进、生活后勤、学习状态。在线问卷在一定时间段内开放,要求被检查的实习点学生按时完成、及时提交。(2)专业知识在线考查。考查以单选题、问答题、病案分析等题型为主,考查内容全面,包括了中、西医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覆盖内、妇、儿、外、其他专科等临床相关知识技能,以及影像、超声、护理、检验等相关内容。在线考查题目从题库随机抽取,保障不同实习点、不同时间的考查题目不相重复。考查在规定时间开放,配合不同实习点考查小组的考查进程。(3)临床综合测评。由考查小组中专业课程教师组成测评小组,对不同实习点实习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学生分组,2~4人一组,每组由一位教师负责检查。通常以“新收病人查房”为背景,学生独立完成新收患者的问病、查体、收集相关医疗信息,进行初步的诊断、鉴别诊断,分析舌象、脉象,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梳理临床资料,完成病例汇报,给出初步的治疗方案。检查教师则作为“上级医师”,随机在不同节点进行提问,针对患者的阳性体征进行启发,考核诊治过程中涉及的中医经典、西医检查、中医辨证、临床方药等等,提问中西基础知识,抽查中西医临床技能,尤其注重观察学生的言行、与患者的沟通、细节的处理,特别了解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留心观察学生之间的讨论、配合,纠正学生出现的偏差,指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专门组织查阅学生的实习手册、出科记录,查阅学生的轮转小结,带教的评语。最后,要求每位学生提交一份完整病历。(4)组织学生座谈。专门安排,检查小组全体成员与学生座谈。相关内容包括:①个人实习方面:比如实习安排、专业学习、技能训练、临床思维养成、综合能力提高。②实习医院方面:实习安排、轮转是否合理、动手机会是否足够、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③实习带教方面:科室安排是否合理,带教老师对待学生态度如何,是否有相应内容讲座讲课。④实习环境:是否有图书馆或者自习室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住宿条件如何,食堂的饭菜及价格是否适合学生生活,是否有举办文体活动等。学生自由发言,检查小组认真记录。

2.2检查小组与临床实习医院交流

检查小组和实习医院医教负责人、相关科室教学负责人、带教老师举行座谈。相关内容包括:①学生的实习情况,医德医风培养、组织纪律、仁心仁术教育;专业学习推进、学习积极性、基础知识、临床技能融会等。②医院的发展状况,了解实习医院的建设发展,临床特色发展,诊疗水平提升,名医名家评选等。③医院和学院之间互动,实习学生的双方管理、实习单位和学院的学术交流、教学查房示范、实习单位基层医师带教培训等。

3中医本科学生临床实习中期检查的结果反馈

3.1检查小组反馈

(1)现场反馈。检查小组在考查学生、与学生座谈、与院方座谈期间,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反馈,随时解决。学生学习的问题,比如学习方式方法、复习考研和认真实习的时间安排矛盾、轮转流程中个人个别调整、实习点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等,包括专业方面的、管理方面的、生活方面的种种,在检查期间就地反馈、就地解决。(2)后续反馈。在线问卷调查结果、在线专业考试结果、学生现场完成的病例,均由考查小组专人负责,在规定时间分析结果、给出分数、写出评语,反馈给学院、医院、实习学生。

3.2集体反馈

中期检查结束后,所有检查小组汇总检查情况,学院进行总结、分类,再反馈。学院反馈给实习学生,学院反馈给教学一线的教师,学院反馈给实习医院。总结临床实习前半阶段的情况,安排推进后半阶段的轮转。发现的问题,不仅要在本届实习学生中及时解决,保证学生实习质量,还要预见性地运用于在读学生的教学当中,规避可能的错误和风险,以最大限度保障临床实习的学习和提高。

4中医本科学生临床实习中期检查的反思

中医本科学生临床实习中期检查,已经成为我院重要教学环节之一,为学院人才培养做出了一定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学院毕业学生中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近年来名列前茅,与临床实习中期检查关系密切。虽然有常规的实习医院科室轮转,有常规的日常考核,但是学院组织专门的中期检查,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积极的触动。

4.1临床实习中期检查对学生学习的直接促进

学院授课教师亲临实习医院,与学生座谈,检查学生问病查体,考核学生临床技能,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学生学习收获,解决学生实习当中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临床实习的顺利进行。检查小组指导学生临床实习期间学习方法。临床实习,从课堂到病床的转变。一些学生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灵活处理临床事件,临床思维训练不够。基础知识都能掌握,经典条文能背诵,方药歌诀能背诵,穴位定位很清楚,查体手法也到位,药物使用也都了解,但是临床诊断、分析,还不能系统掌握;也有学生提出,临床工作繁忙,带教老师每天超负荷工作,没有多少时间专门进行讲解;还有学生提及,实习医院又是研究生、又是规培生,本科实习生干活都排不上队;很多学生积极准备报考研究生,在花费精力和时间方面很是纠结。检查小组认真分析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将自己的学习调整为一个新的模式,这些指导让学生受益匪浅。检查小组帮助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初步构建职业规划概念。医学生毕业之后主要的就业去向,还是以医院为主。临床医院实习,就是职业生涯开始之前的一个基础。检查小组告诫学生在实习期间,要过渡到“准医师”角色,体会治病救人的仁心仁术,熟悉医疗流程,习惯诊疗节奏,了解医院运转,明白科室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临床实习期间用心体会,认真揣摩,生动、鲜活地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从临床第一步就能够向高尚的医德医风学习。检查小组引导学生建立“社会人”角色。学生一直在学校学习,相对社会,学校生活较为简单。作为一名准医生,在医院环境实习,就一下子进入了社会,很多学生不能适应。医患关系的处理,与上级医师的关系,医护之间的协作,还不能很快理顺。尤其是医患关系,从书本上的讲解,到直接面对,一些学生还不能很好地做出适当反应。检查小组针对具体案例、具体情况,进行现场分析,引导学生初步建立“社会人”概念,为社会关系梳理打好基础。检查结果有助于后续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提高。检查小组汇总本届学生临床实习检查情况,反馈到学院各个教研室的所有教师。取得一定成绩的肯定性教学优势,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临床实习中反映出来的不足,则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规避、修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早临床多临床的原则,要持续贯彻。这样一届一届的临床实习中期检查,不仅有利于该届学生实习,也有利于后续学生的教学。

4.2临床实习中期检查对学生学习的间接促进

检查小组代表学院,与实习医院密切交流,间接地促进了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提高。学院和教学医院,相辅相成,教学医院的学术地位提高了,医疗环境改善了,诊疗特色突出了,学院的学生实习,就更加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就更加有所保障。学院和医院的交流合作,包括三个层面,学院和医院之间、学院教研室和医院科室之间,学院教师和医院医师之间,积极开展可能的科研协作、教学协同、学术团体共融等等。多渠道、全方位的学术交流,学院和医院互通有无,相互促进,双方共赢。另外,检查小组临床实习中期巡查,带给学生一种人文关怀。老师严格检查,学院严格考核,整个检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学生们透过苛刻的要求、严谨的试题、有难度的挑战,看到了学院对学生的关爱,领会了老师对学生的温暖。五年医学生涯的“最后一程”,还能够得到学院和老师的指导和关怀,学生们都有些激动。这种关爱,间接地化作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成长。本科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步入临床,以准医生角色投入临床的一个转变,是理论与实践衔接的重要阶段,是本科医学教育的关键环节[2]。我院狠抓中医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以临床实习中期检查为抓手,组织专门的检查小组,检查所有的实习学生,覆盖所有的实习医院,促进了中医临床实习的顺利运作,提高了中医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中医本科临床实习中期检查,在我院已经形成制度、执行多年,为学生高质量完成本科学习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波,武文娟,陈军,等.临床实习教学方法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5):2325-2328.

第5篇:中医初步知识范文

【关键词】PBL教学法CBL教学法中医教学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12月在我院进行临床实习的学生60人,根据教学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人,女13人;年龄21岁~25岁,平均年龄(22.65±0.41)岁;文化程度:专科10人,本科20人。观察组:男20人,女10人;年龄20岁~25岁,平均年龄(22.70±0.48)岁;文化程度:专科12人,本科18人。2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2组均包括课题方案指导教师、授课教师、协调实习生教师各1名。每组分为6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对照组(PBL教学法)由课题方案指导教师提出临床问题,由实习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完成书面报告。观察组(CBL教学法)由课题方案指导教师对案例进行设计,带教老师根据案例进行授课,提出问题,实施情景模拟,由小组进行分析讨论。2组在课堂上与授课教师进行互动,明确临床案例的解决方法,由授课教师进行总结。

1.3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在实习第1个月和第6个月时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对比2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其评价标准:60分及以上为合格,61~79分为尚可,80~90分为良,90分以上为优。②在授课结束后,2组实习生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85分以上为满意,60~84分为一般,低于60分为不满意,计算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理论知识考核成绩

观察组实习生第1个月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为(72.65±8.36)分,第6个月为(90.31±6.85)分;对照组实习生第1个月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为(77.62±9.35)分,第6个月为(86.65±9.27)分。观察组实习生第1个月的成绩比对照组低,第6个月的成绩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43,P=0.001;t=6.000,P=0.001)。

2.2满意度

观察组实习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

3讨论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运用中医理论对内科疾病病因病机、症候特征、辨证论治、预防康复进行阐述的学科,其内容比较复杂,临床医生应全面分析病情,掌握病机特点及鉴别病证,合理辨证施治[1,2]。PBL教学法、CBL教学法是中医内科临床带教中应用较广的方法。PBL教学法是一种为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3],能够提高实习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实习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医教学基础阶段,该教学方法应用在尚未或初步接触中医内科临床的实习生可发挥较好的效果,因此本研究中观察组实习生第1个月的理论成绩比对照组低,但是临床带教中发现,单一采用PBL教学法,实习生比较容易回到简单的思维模式,实习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无法得到准确地检验,因此观察组实习生在第6个月的理论成绩比对照组高。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实习生对CBL教学法的满意度更高,分析原因在于CBL教学法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师生互动良好。CBL教学法以案例为导向进行教学[4],比较适合应用在刚完成某个器官系统学习或桥梁课学习的实习生中。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带教老师通过分析某个病例,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分析和小组讨论,有助于提高实习生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5],可更加全面地获取到中医内科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较好地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但是在中医内科教学中单一采用CBL教学法,初步接触临床的实习生由于医学基础知识不扎实及缺乏临床经验,存在较大的自学难度且耗费时间长,另外小组讨论时间不长,实习生无法较好地清晰表达通过自学完成的案例分析结果。因此在中医内科教学中,可根据学生进入临床的时间合理把握PBL教学法、CBL教学法的应用时机,以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提升教学质量。总而言之,在中医内科教学中PBL教学法、CBL教学法各有优劣,临床应合理选择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时机,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远,刘玄.PBL联合CBL教学法在中医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7):95-96.

[2]潘振亮,杜金霞,林海燕,等.PBL联合CBL教学法在中医泌尿男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4):8-9.

[3]黄宁静,施慧芬,邵萍.PBL与C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20):44-46.

[4]莫春梅,陈羽娜,荣震,等.C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黄疸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6):123-12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