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医专业范文

中医专业精选(九篇)

中医专业

第1篇:中医专业范文

目前,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存在专业思想状态不容乐观、专业意识淡薄、学习积极性不高、临床能力不强、就业情况不理想等等问题。因此,探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因素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产生专业思想问题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包括有专业的发展现状、专业教育的现状、一些人对这个学科的误解和偏见、整个国家卫生政策的限制、前辈们的就业状况等。

(一)中医西化,发展缓慢

现在中医发展不平衡,虽然全国上下出台了很多中医发展的优惠政策,但现实中,中医院依旧与综合医院的发展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基层的中医医院基本上发展缓慢,存在中医西医化的倾向,即以“西医的模式”指导中医临床。在临床方面有用西医的辨病取代中医辨病,用西医理论指导中医用药,治疗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等严重地影响了中医学特色的发挥和中药疗效的体现,使广大大学生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科学性、中医药的治病防病能力等等产生了怀疑,动摇了大家的专业思想。

(二)专业教育现状

现在的中西医临床医学院校普遍移植西医的培养体系,按照西医模式培养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医文化熏陶已不存在,中医教育正日益衰退。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自从入学就接受两套学科的学习,即要接受中医学习,又要接受西医课程,课程多,极大地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再者学生是分别接受西医和中医知识,并未直接接受融合的中西结合的临床思维,这是学习过程中造成学生思维矛盾的根本性因素。而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学习年限并没有延长,且各课程过分强调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往往造成学科齐全、内容繁多且重复,学生疲于应付,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潜能的发挥。另一方面专业深奥,中医、西医在学习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医学具有明快、方便、好学的特点,而中医的特点是抽象、难学、难悟。然而,对于当今靠着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起来的高中生,要认真钻研经典、理解经典是很困难的,因而很多人倾心于学习西医。这就导致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西医知识掌握不牢靠而中医方面知识和技能却捉襟见肘。

(三)就业压力大,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表面上是一个发展前景不错的专业,但实际上与国家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不相一致,其前景不容乐观,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就业困难,一些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的学生毕业就面临着失业。这种就业难题不仅困扰着本科专业的学生,甚至研究生乃至博士生。其原因是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教学、科研、医疗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使中西医专业队伍形成严重的不对等态势;再加上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中西医身份并没有得到一样的尊重和认可,比如有些综合医院就明确提出,不招录中西医毕业生或中西医毕业生只能到中医科工作等等;二是考研专业受到限制,很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是要想通过考研,脱胎换骨,摆脱中医身份对自己今后职业发展的困扰。但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在报考研究生的受到限制,多数中西医临床医学生考取科学型的研究生。然而2011年国家规定“科学型硕士研究生不得以研究生学历去考取医师资格证,只能以本科学历考取医师资格证”。这对于中西医临床医学系专业的学生来说不异于是当头棒喝。三是职业前景不好,中医发展缓慢,而且具有西化严重的问题,中医院效益不好,学中医没有出路,已经成为很多中医大学生的一个心病。再加上很多中医的执业行为会受到人为的限制,这就导致其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不容乐观。

二、巩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对策

为了解决中西医临床医学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问题,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增强中医自身吸引力和优势

不断增强中医自身的吸引力和优势,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切实做到中西医均衡发展,给中西医平等的地位。中医药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医学科学,除要有正确的政策保障外,自身学术的繁荣和提高则更为重要。因此,每个中医工作者都应当认清形势,努力把自身队伍建设搞好,不断提高中医学术水平与临床疗效,实现中医的腾飞与超越,赢得社会支持和认可。

(二)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大师资力量

考虑到较短的培养周期和难度较大的教学任务,课程设置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则是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应当强调在知识结构上的“复合”,中西医并重,重点着眼于临床技能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弄清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能够建立中、西医两套思路,以便更好地应用中西医两套知识及技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毕业后可以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需要,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在教学安排中,让中西医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执教,突出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加强学生辨病辩证的能力和临床思维模式,积极培养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师。

(三)政策支持

将中西医临床医学事业在国家关系中的重要地位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中西医临床医学在全国各地得到普遍、有力贯彻,确保各地中西医都有一个均衡、稳定的发展。因此,现阶段从中央到地方都要重视中国西医临床医学。首先对中医的投入,要与社会对中医的需求和中医本身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即应用多种扶植、优惠的特殊措施、办法促进中医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应加大中西医临床科研的资金投入,只有新兴学科中得到新探索新研究才能更有利于学科在临床中的应用。另外要取消限制中医发展的政策和局部性的制度,做到中医研究生从业的无障碍化。站在专业科学发展的角度,有关部门必须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加强调研,搞清楚大学生“改换门庭”的根本原因,采取积极的政策引导,将中医研究生的平台搭建得更为牢固。

第2篇:中医专业范文

1、医古文、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检体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2、中医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现代中医学发展和高等中医教育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扎实的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一定的中药学及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具有较强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中医学专门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中医专业范文

1.1培养目标与实际教学不统一

国家明确了大专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培养面向农村、社区医院的助理执业医师为主要目标,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但在目前专科实际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教材使用不一,教师各执其教。其次,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讲解,忽视技能提高。目前各专科院校针灸部分安排少量的实验或见习课外,基础部分无实训课,临床部分无见习和实习机会。再次,重点难点不突出。许多院校教师对中医学教学重视不够,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毕业生在今后的临床应用。

1.2教学目标与教学时数不匹配

按照我国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发展需要,专科层次中医学强调“三基”、“五性”、“三特定”、“必需、够用”原则。随着各院校近年来教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教学计划不断修改,临床医学专业的《中医学》课时数多少不一,最多72学时,最少36学时。而中医学包含中医基础、中药、方剂、中医诊断、针灸、中医内科、其他临床各科等7门主干课程为一体,要完成如此大量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显然不够,篇幅与课时不相吻合,教师只能走马观花式教学,大大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1.3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不一

各院校担任中医学教学的教师基本由老中青三个梯队组成。由于从教时间不同,教学经验及职称、学历有所不同,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不断补充,教学经验不足,教法欠佳,对教材的着眼点和把握能力不同,在具体授课时对讲授内容、重点难点、深度把握、技能突出上理解不一,教材内容取舍处理不当,由此产生了教学计划与进度安排不一,教学内容不一,没有起到真正培养技能的目标作用。

1.4学生层次不同致掌握知识不一

以平凉医专为例,临床医学专业招生学生分高中起点普通大专和中职起点三校生两类,前者没有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后者虽然经历了中职医学教育,但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参差不齐,加之使用教材不同,教师教学水平差异,最终导致学生对中医学知识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高出现偏差,对下一步进入临床开展中医诊疗造成差距。

2.改革课程结构

以注重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为先导,以注重提高学生应用技能为目标,按照“先进性、实用性、针对性”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将中医学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即中医学总论、中医学基础、中医学临床。按照1:2:3的比例安排计划、学时及进度,是理论与技能教学基本保持1:1。通过总论部分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医学的思维特点,中华医药的伟大渊源和杰出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通过中医学基础部分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医认知及思辨理论的核心,为下一步临床技能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通过中医学临床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完全掌握中医基本技能,为临床中西结合诊疗常见病、多发病做铺垫。要求每部分内容依据教学时数精细编写,详略得当,达到学而致用的目的,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服务。

3.改进教学模式

3.1明确定位目标

根据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统一规划教材内容,明确层次目标、专业目标、技能目标,确定授课内容,以便更好的指导教师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2加大授课时数

许多院校对中医学重视不够,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轻视中医,偏颇中医,安排学时时只是为了完成部颁大纲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了毕业生在今后的临床应用,对教学时数能减则减。按照我国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发展需要,专科层次中医学强调“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即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三特定”(即特定目标、特定对象、特定限制)、“必需、够用”原则,临床医学专业的中医学教学,应当至少安排96(理论60学时,实践36学时)学时数来完成整个教学内容,方能达到学以致用的培养目标。

3.3加强实践教学

3.3.1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在中医学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多媒体教学法(课件或影像资料)、病案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抽象的中医理论简单化,转化为学生易懂、易学、易记的实际技能训练。对于绪论、中医学发展史等章节的内容可采取多媒体教学法;对于中医学基本特点、病因病机可采取问题教学法;对于治则可采取讨论教学法;对于辩证、方药知识可采取病案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对于四诊、针灸基本知识等可采取实验实训教学。

3.3.2多开展在校实训

在中医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四诊、针灸基本知识、毫针刺法、艾灸法、拔罐法、推拿手法可采取实验实训教学,利用中医实体脉象仪、舌诊模型、针灸模拟人等诸多实训器材反复进行实训,也可同学之间模拟四诊诊疗。

3.3.3加强临床见习

中医的实践性教学,只有通过早临床、常临床、多实践,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加强中医基本诊疗技能的临床锻炼和培养,才能对疾病有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与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对疾病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根据不同的临床见习特点,采用参观法、实践法、病例讨论法和精讲复习法等不同教学方法,强化临床实践技能,不断提升临床见习效果。

3.3.4抓好生产实习

第4篇:中医专业范文

1、护理专业,属于临床医学院;

2、中医学专业,属于临床医学院;

3、针灸推拿专业,属于针灸推拿学院;

4、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属于针灸推拿学院;

5、中药专业,属于药学院;

6、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属于药学院;

第5篇:中医专业范文

【关键词】 中西医临床医学;就业观调查;就业指导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是近十余年中医院校新开设的一门新兴专业,我国各中医院校均已开设,由于家长与学生热衷于该专业,以致呈现出招生人数多、在校人数多、毕业生数量多的“三多趋势”,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其他专业大。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该专业学生就业、择业、创业等方面的现状、优势及存在问题,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我们对贵阳中医学院近几年来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在校生及毕业生的就业观进行了调查分析。

1 对象及方法

2 结果

2.1 在校生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有62.75%的被调查者中毕业后打算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在医疗机构等级及工作地的选择上,70.87%的被调查者选择在二级以上医院工作,97.4%的被调查者选择在县级城镇及以上的城市工作,只有2.6%的被调查者选择到县级以下乡镇工作。结果表明,该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地的选择上期望值太高,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模式相违背。在选择就业地点时,有43.62%的调查者将“个人发展机会”作为首要的考虑对象,其次才会考虑工作、生活环境以及经济收入、人事编制等因素,这一点也反映出,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理性、成熟的一面。

2.2 毕业生调查结果

2.2.2 调查结果 我院从1995年开始招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已毕业学生数千人,本课题中对近三年已毕业参加工作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个人基本情况、工作情况、求职过程、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见表4。

3 建议

3.2 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全程化、全面化,帮助学生尽早将就业工作纳入议程 医生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不仅在学识上有较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医疗工作者还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出色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充沛的精力和较强的心理接受能力。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在校生中对自己所学专业今后工作的性质和去向非常清楚的同学只有17.1%。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我校学生大多在大四进入临床学院学习后,才开始考虑就业相关事宜。我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分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两个部分,该专业的职业规划课程多开设在大三学年级,就业指导课程开设在大五下学期。对职业性质不了解、自我认识不够充分、就业工作准备不充分,盲目就业是影响该专业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开设一些相关课程,使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生涯,及早做好职业规划。

3.3 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中西医临床医学是一门对实践技能要求比较高的学科,调查结果显示,在校生和已毕业学生普遍认为,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在求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专业教学安排和师资方面,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专业竞争力。

第6篇:中医专业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育 畜牧兽医专业 发展与走向

社会发展使中职教育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对中职教育中畜牧兽医专业也有了更高要求,根据当前形势来看,要想使畜牧兽医得到发展,必须要改变传统模式,使其有一个新的走向,从而满足现在社会需要。

一、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学习文化课,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专业技能,然而教授专业课的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师范院校生物系毕业的,在普通教学中他们还能够胜任,但是还没有办法完全适应畜牧兽医专业。毕业于农林院校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很难从事教育事业,特别是既有深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教师更是缺乏。畜牧兽医专业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以及专业性,在教学中直观教具、标本模型以及实际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现在的中职教育中,学校经费不够充足,缺少实验实习设备,因此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比较少,也就导致了学生技能较弱。另外,很多教师都是从普通高中调过来的,仍是使用普通高中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只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现在社会上,小型养殖滑坡,就业困难,畜牧兽医人才缺乏,学校为吸引生源,将要求降低,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进入中职学习,生源素质差,不利教学,进入社会也很难就业,这样一来就造成恶性循环,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要提高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质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在教学中实行传、帮、带的教学方法,就是说由老教师带新教师,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带领经验不足教师,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是帮助者或者是被帮助者,使要帮助对象更加明朗,要有帮助计划及检查评比,这样可以使教师之间进行相互协作,共同来提高。第二,计划性地将教师派遣到有对口专业的高校去深造,或者是到一些现代化养殖场中去进行实地学习,这样增强他们的教学功底,同时,了解现代化养殖技术,可以使他们的视野更加开拓,为畜牧兽医专业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第三,扩展教师聘用范围,聘请对口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和畜牧兽医界知名人士来学校执教,增强教学专业性。

三、畜牧兽医教学要走向社会

在今后畜牧兽医教学中,要坚持开门教学、向社会化发展的方向。对社会群众带到学校的有病家禽,要指导学生进行现场解剖、诊断。教师在每一次出诊或者是进行预防注射时,都要带领一些学生去进行实习,对他们进行手把手教学,培养学生敢于诊断疾病和开药治病的能力,每年要定期让学生到养殖场或者是兽医站去进行实习,还要带领学生去参观现代化养殖场,使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增长他们的见识。

四、控制生源,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在专业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个专业得以生存的保障。学生素质又和教学质量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学校招生时要注意控制生源质量,将那些素质比较高,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学生招收进来,从而保证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有一个良好基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会感到比较轻松,效率也就比较高。再者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注意运用合理方法来进行教学,对课程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主动性,让他们自主学习。

结语: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在现代教学中面临严峻考验,在实际教学中,要采取合理措施来改变畜牧兽医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使畜牧兽医有一个良好发展方向,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促进畜牧业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中医专业范文

 

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80%分布在城市,只有20%分布在农村。为解决农村地区卫生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卫生部教育部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中增加了农村医学专业,主要目的是为边远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培养执业助理医师(乡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通过对本省基层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现状的调查结果,制定该专业的招生计划。我校在2011年增设农村医学专业,并于同年秋季开始招生,三年来招生人数逐年增加。

 

在农村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中,《中医学基础》是学习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的职业能力和服务水平。而中医学中的一些常用中草药、临床操作技能、急救技术等,在农村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因此,面向农村培养的农村医学专业学生尤其需要掌握《中医学基础》课程。

 

1 教材分析

 

《中医学基础》教材涵盖了基础理论、养生防治、中药方剂和临床技能等知识,在内容上体现出深奥抽象的特点。整个中医学体系的内容浓缩在一本教材,用几十个学时完成教学,内容多而不精,加大了教师讲解的难度;对学生而言,由于基础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很难理解抽象的知识,容易对学习感到失望,甚至厌学。

 

2 学生素质分析

 

从农村医学专业三年来的招生情况分析,由于学校扩招几乎不设置入学门槛,导致该专业的学生素质令人担忧:大多数学生为“中考淘汰生”,文化基础知识极为薄弱,学习能力低下;另一方面,大多数中职学生年龄较小,没有主动学习的观念,甚至完全是按照父母的意愿来读书,自控力、自律性不强,容易出现消极懈怠的情绪。此外,在入学后学生家庭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具有孤儿、单亲、留守等背景的学生数量在50%以上。这部分学生中不乏聪明好学、接受能力强的孩子,但是由于家庭及社会的因素,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与人沟通等因素也成为学习上的障碍。

 

3 教学探索

 

3.1 整合教材内容:

 

目前所用的教材,只是大专、本科的缩略版,不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因此,势必对教材进行整合,在基础理论模块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不追求面面俱到,较难的内容不必“深讲,精讲”;在临床技能模块,教学大纲参考的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为4∶1,根据我校情况调整为3∶2,通过适当增加实践课,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得到工作过程的充分体验,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

 

3.2 运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

 

虽然多媒体教学在中职学校已广泛使用,但在中医学方面的精品课件还是比较少。这主要与中医学内容深奥抽象,缺少视频、图像资料等因素有关。笔者坚持运用多媒体教学且不断改进,通过视频、图片等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又能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此外,还可以整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例如:在“望诊”中用大量临床图片展示舌诊图片,既解决了挂图、模型失真的问题,又避免枯燥、乏味的讲解,节约了时间;在“中药”内容中将原药材与饮片对比展示,使学生意识到身边处处有中药,激发了学习热情;在针灸、推拿、拔罐等实践教学中循环播放视频,使学生查缺补漏,在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独立完成任务,突破重、难点。此外,针对学生经常用手机上网、QQ的情况,教师可以提供中医课程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学习浏览,并在QQ上答疑解惑。

 

3.3 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是联系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的纽带。教师以案例为教学手段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学生通过对案例的主动探索,自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通过典型案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采用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临床经验,通过定期到医院进修学习,收集有效病案,促使教师自我学习和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4 运用兴趣教学法:

 

中医学既是一门科学、一门技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医学应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需求,融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生活文化的重要部分[1]。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接触了大量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中医学知识,但这些知识是比较零乱的。因此,当学生接触中医学课程以后,会发现生活中的自然现象,长辈们处理疾病的方法,甚至日常的饮食保健等,都是中医学理论的运用,进而对中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兴趣教学法”,设置知识链接,将课本知识进行拓展,例如: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可以用“阴阳”归类的自然现象;列举自己家乡常用的草药及功效;平时的饮食中体现“药食同源”的例子等等。

 

3.5 强化技能培养:

 

中职教育要培养的是符合就业岗位要求的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因此,在教学中要树立“贴近岗位”的观点,强化实践技能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课时设置中加大实验课的比重,临床技能如针灸、推拿、按摩、拔罐等则尝试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培养职业情感。

 

3.6 改革考核模式:

 

传统的考核模式,往往是期末考试定终身,过分强调了应试能力而忽略了操作技能的培养,这种考核模式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师对成绩的考核标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向,所以不应该把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而要将实践技能操作强化训练和达标考核相结合[2]。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是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在考评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及评价指标,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4 结语

 

中医学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而成的医学体系,至今仍然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是防治疾病、维护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通过在教学中的不断探索与改革,使学生能更好掌握中医学基础知识与实用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相对接的职业理念。

第8篇:中医专业范文

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是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最根本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相辅相成的互动双方。对于生物化学这门发展速度快、与其他学科交叉性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做到游刃有余、信手拈来,就一定要熟练驾驭教材内容,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保持知识体系的快速更新,这样才能使生物化学的讲授融会贯通,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才能随之提高。那么,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讨会,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多参加各项科学研究活动,使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帮助学生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和了解新动态。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晦涩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与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常用的方式之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将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糅合在一起,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优点。逼真的三维图像和动画效果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示生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变化过程,可使原本抽象、晦涩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这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生物化学理论知识,提高主动学习兴趣。如在讲解蛋白质、核酸的高级结构时,多媒体能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形象具体的三维立体图像;遗传信息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一经多媒体演示就可以形象地模拟、展现出来,使同学们一看就懂。但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不能一味地盲目追求多媒体,造成教师对课件的依赖,而忽视了备课环节,使教师成为放映员、播音员,而要随时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诱导、点拨、启发等手段,增强与学生的互动。

三正视差异,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次教学

授课教师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不难感到,文科生和理科生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方面确实存在着某些差异。当文科生居多的中医专业学生突然接触生物化学这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时,其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就更加暴露出来了。这就要求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次教学模式。鉴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可将学生根据文理科学生的基础水平分班教学。将理科基础好的理科生或文理兼优的文科生组成提高班,而将理科生中的成绩较差或理科基础薄弱的文科生分入基础班。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各有侧重。对于基础班,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上。而对于提高班,除了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外,还可以满足一部分学生想进一步深造的愿望。

四构建案例教学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第9篇:中医专业范文

论文摘要:十二五规划初期,是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学校不论从管理上,还是教学过程中必须贯穿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制度、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方针,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这个既是契机又是挑战的今天,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也同样面临着许多契机和挑战,我们只有敏锐地抓住契机,勇敢地迎接挑战,才能让我们的学科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1.加强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每一学科基本的教学条件之一。尤其是中医院校开设的预防医学专业,在专业方向上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因为深厚的中医学理论与预防医学专业存在着天然的结合点,中医在早期就提出中医治未病的成熟理论,这就使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就业方向更灵活,专业口径更宽阔。因此,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是中医院校预防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主导,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针对中医院校预防医学专业属于初期发展阶段,师资队伍比较薄弱的特征,教师队伍建设应以引进和培养有资历、有经验、有科研能力的学科带头人为首要,以培养、稳定骨干教师队伍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一支数量够、素质高,结构合理、业务优良、治学严谨、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同时,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向预防医学专业教师倾斜的分配制度和管理机制,确保专业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3.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 

随着国家对社区建设的逐步重视,投入的进一步加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更多的将走向社区工作,因此,为突出中医院校预防医学专业的特色,修订适于中医院校该专业发展的教学培养方案,如将中医基础理论、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学科融入预防专业的学习中,让学生毕业后在社区工作中技能更多,能力更强。同时,为了宣传、突出预防医学的特点,开展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推动课程建设的有效形式。建立中医特色的预防医学“五大卫生”的教学梯队,严格主讲教师岗位资格,严把教学质量关。 

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材建设。要突出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特点,可能在教材建设上还存在着学生无教材或无统一教材可参考的现实,因此,组织教学团队,编写适用于预防医学中医特色学科的教材是主要任务之一。同时,我们应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不能滞后于现代预防医学的发展,应紧跟全国西医院校预防医学的大发展,并突出中医特色。 

4.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建立和完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充实专业课实验室设备,改善实验教学条件,积极开展学科具代表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同时,探索中医、中药与预防医学结合的实验教学内容,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5.加强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建设 

毕业论文是预防医学专业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的一项主要表现形式。论文写作的好与坏,直接反映了学生在学校、医院、疾控和监督所所学基本功是否扎实及科研能力的强弱,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必须加强管理,确保质量。从实验的选题、开题、实施及统计分析都应严格按照专业要求来做,不能与临床医学生要求一样,因为,我们着眼的是整个人群的监控和环境,并最好能突出中医特色。 

 

二、加强专业教风与学风建设 

教风建设是建设良好学风的基础。教师应当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学生树立典范。学风建设是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习惯。考风考纪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加强考风建设,采取得力措施,严格考试纪律,杜绝考试舞弊现象。 

总之,教育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是高校赖以生存的根本。学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就业、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学生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外语水平。学生运用外语的阅读能力、听说交流能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等,都是专业教师在日常学习中指导学生的方向。二是信息处理能力。包括学校是否开设了计算机公共课,学生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专业学生是否熟练掌握相关专业软件,如营养与食品卫生的计算器,流行病与统计学的spss等相关软件。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中医特色的预防医学药兼顾中医和预防两个方向,因此,平时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将中医基础与预防疾病有机结合,对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科技论文都很有帮助,也为大学生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开阔了口径。四是融入社会的能力。作为预防专业的学生,工作对象是整个人群,因此,将坚实的课堂知识和工作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中医院校预防专业学生平时培养的重要能力。 

对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要逐步凸显特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需要领导的重视,增加教学投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生也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培养自己的能力,将自己的专业特色体现到社会当中去。 

 

参考文献: 

[1]朱惠莲,洪微,张作文.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生命科学,2006,(01). 

[2]孙涛.中医治未病[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3]王宏.预防医学专业高级人才素质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08). 

[4]钟贵良,梁维君,刘爱忠,杨光凡.新的公共卫生形势下深化流行病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03). 

[5]王蓓.提高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