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杠杆论文范文

财务杠杆论文精选(九篇)

财务杠杆论文

第1篇:财务杠杆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财务杠杆,资本结构,影响

 

1 引言

杠杆效应,是指固定成本提高公司期望收益,同时也增加公司风险的现象,杠杆具有放大赢利波动性的作用。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往往会使企业产生固定性的筹资成本比如债务利息或优先股股利。当企业现金流不能应付这些到期的固定性筹资成本时企业将丧失偿债能力,这就是财务风险。例如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很多企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2008年上半年,全国就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温州30万家制造企业中的20%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并有4万家企业倒闭;东莞关停、转移外资企业就有405家,同比上升36.4%[2]。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人们只盯住了杠杆的更大收益而忽视了由此带来的风险,当风险释放的时候企业无力承受。悲惨的事例教育我们不能盲目的追求杠杆效应的最大化经济学论文,应将杠杆效应与风险因素综合考虑,使企业能从容应对风险,不至于倒闭破产。什么样的资本结构是企业最佳资本结构?这将是本文的介绍重点。

2 财务杠杆简介

2.1财务杠杆定义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债务的存在而导致企业息税前利润变动引起普通股每股收益产生更大变动的杠杆效应。当企业存在债务融资时就会产生财务杠杆效应。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3]。财务杠杆的大小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表示,它是企业计算每股收益的变动率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之间的比率。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表明财务杠杆作用越小,财务风险也就越小。

DFL==

式中:DFL——财务杠杆系数

EPS——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额

EPS——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收益

EBIT——息税前盈余变动额

EBIT——变动前的息税前盈余

上述公式可以推导为:

DFL =

式中:I——债务利息

PD——优先股股利

T——所得税税率

2.2财务杠杆收益

A、B、C三家业务相同的公司,相关财务资料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完全没有负债融资的A公司相对于有债务融资的B、C公司,当息税前利润增加1倍时,每股收益也增加了1倍,说明每股收益与息税前利润同步变化,没有显现出财务杠杆效应。而B、C公司每股收益分别增长了116%和154%,显示出财务杠杆效应。同时由于B、C公司资本结构的不同(B、C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0%、50%),他们的每股收益变化率为116%和154%,说明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财务杠杆效应越明显。随着债务利息的增加,企业面临的现金危机也在增加,同时财务风险也增大。

企业是可以通过不同的筹资渠道来调整企业的负债比率,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负债经济学论文,使财务杠杆利益抵消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3 资本结构简介

3.1资本结构含义

企业资本由负债和权益构成,短期资金需要量和筹集方式经常变化,且在整个资金中所占比重不高,因此将短期资金作为营运资金管理。因此长期债务与权益资本的组合形成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债务融资一方面可以实现抵税收益,但在增加债务的同时也会加大企业的风险,并最终要由股东承担风险的成本。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主要内容是权衡债务的收益与风险,实现合理的目标资本结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3.2资本结构决策

资本结构决策有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资本成本比较法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其中资本成本比较法以资本成本作为选择标准,计算过程简单,这种方法只是比较了各种融资组合方案的资本成本,而没有考虑不同融资方案带来的财务风险,本文重要介绍第二种方法即: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以不同融资方案下企业的每股收益相等为基础,通过比较在企业预期盈利下的不同融资方案的每股收益,进而选择每股收益最大的融资方案。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计算公式如下:

EPS==

式中:EPS——每股收益

N——筹资后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以上述A公司为例,假定A公司息税前利润为15万,需追加资本50万,有三种筹资方式

一是全部发行普通股:增发25000股,每股20元经济学论文,这时每股收益1.5元

二是全部发行长期债券:债务利率7%,利息35000元,这时每股收益1.725元

三是全部发行优先股:优先股股利10%,优先股股利50000元1.25元

1、 计算第一、二种方案的无差别点

=

EBIT=105000万

这时每股收益1.05元

2、计算第一、三种方案的无差别点

=

EBIT=200000

这时每股收益2.00元

由以上图示可以看出当企业预期息税前利润大于10.5万元时,采用长期债务融资比采用普通股融资的每股收益大,当企业预期息税前利润大于20万元时,采用优先股融资比采用普通股融资的每股收益大。同时可以看出无论企业息税前利润多大时,采用长期债务融资都比采用优先股融资的每股收益大。由于A企业预期息税前利润15万,通过对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比较A企业应该采用发行长期债券融资方式。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通过比较在不同筹资方式下企业每股收益的变化来指导企业筹资决策,哪种筹资方式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每股收益就选哪种方式。但是在选择的同时并没有考虑到企业的整体价值大小。当每股收益的增长不足以弥补风险增加所需的报酬时,尽管每股收益在增加,但公司价值仍然会下降。企业管理目标并不是每股收益最大化而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权益最大化,那么怎么样的筹资方式才是符合企业管理目标的方式?这就引出了最佳资本结构的概念。

3.3最佳资本结构

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应当是使企业的价值最大,而不是每股收益最大的资本结构,同时在这种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资本结构下,企业的资本成本也应该是最低的。

企业的市场价值V等于其股票的市场价值S加上长期债务的价值B。

V=S+B

假定企业长期债务的现值等于其面值;股票的现值等于企业未来净收益按股东要求报酬率折现。企业经营利润永续,股东要求回报率不变,则股票市场价值为:

S=

式中:Ke——权益资本成本(股东要求报酬率)

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股票的资本成本Ke

Ke =RF+β(Rm-RF)

式中:RF——无风险报酬率

β——股票的贝塔系数

Rm——平均风险股票必要报酬率

公司资本成本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KWACC)表示

K=K(1-T)()+K()

式中:Kd——税前的债务资本成本

继续以上述A公司为例,该公司预期息税前利润15万,长期资本构成为普通股,无长期债券和优先股经济学论文,该公司认为目前的资本结构不合理,准备通过发行债券回购部分股票方式调整资本结构。经咨询,目前的债务利率和权益资本成本情况如下:

根据上表资料以及前述公式计算不同长期债务规模下企业价值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如下:

以发行20万长期债务为例计算过程如下:

债务市场价值等于其面值20万

股票市场价值==100万

企业市场价值=20+100=120万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9.38%

一般情况下个别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按账面价值计算,当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差别过大时,计算结果会与实际有较大差距。因此如果能够取得资本市场价值在计算过程中用市场价值计算权数会更准确,本例中长期债券取账面价值,股票取市场价值。

从上表中可以得出当企业以发行20万长期债券方式回购股票时公司的价值最大(V=120万),同时公司的加权资本成本最低(KWACC=9.38%)

4 结论

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影响着企业价值的大小,选择适当适度的筹资方式将财务杠杆效应发挥到最大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每股收益。但更大的每股收益与最大化的企业价值下企业资本结构往往并不一致。发行什么规模的债务来筹资从而达到最大的企业价值是本文论述的关键。我们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今天,筹资与投资决策至关重要,希望本文能引起你对筹资决策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雷曜.《次贷危机》[M].(修订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陈希琴.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多元化融资策略[J].会计之友,2009(2)上:54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4]严勤连.浅谈财务杠杆与股东利益最大化[J].现代企业教育,2007(9):64-65

[5]杨志慧.财务杠杆应用误区及策略[J].财会通讯,2007(9):46

[6]董永灵.浅谈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J].经济师,2010(10):153-155

[7]杨帆.合理利用财务杠杆.优化企业筹资效益[J].现代经济信息,2010(9):120-122

[8]张小文.文拥军.财务杠杆效应对资本结构配置的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10(1):120

第2篇:财务杠杆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以781家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资本结构在9年内的长期演变规律,结果发现:企业资本结构整体上具有趋同趋势,企业资本结构虽然长期收敛,但是并未出现明显的交叉,而是表现出了较强的长期稳定性。由于已知的各种影响因素无法对上述规律做出充分合理的解释,因此企业资本结构可能是由某些未知的且具有长期稳定性的因素所决定。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西方资本结构理论是现代金融经济学的核心,从莫迪格里安尼(Modigliani)

米勒(Miller)1958年共同提出“MM定理”以来,围绕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不胜枚举。MIT斯隆商学院梅尔斯在2001年撰文回顾和评论了几十年来金融学关于西方资本结构的四个理论流派,其中包括:基于避税利益、破产成本的静态权衡理论和基于成本的资本结构理论,基于非对称信息的信号传递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以产品般人品市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以及考虑企业控制权竞争的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等。每种理论都从不同侧面提出了一系列决定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与此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非常丰富。Titman和Wessels(1988)较早对资本结构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

(二)国内文献国内陆正飞和辛宇(1998)则较早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此后,国内很多学者都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如吕长江(2001)、肖作平(2004)、赵冬青和朱武祥(2006)等。国外实证研究表明获利能力、公司规模、资产担保价值、成长性、非负债盾、变异性等因素影响资本结构的选择。我国实证研究则表明,行业因素、获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获利能力增长、资产结构、资产担保价值、资产流动性、利息保障倍数、企业规模、规模扩张、企业经营风险、非负债税盾、企业实际税率、成长性、保留盈余、总资产市值面值比、收入变异程度、收益质量、财务困境成本、投资额、产品独特性、产生内部资源能力等都是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还有许多学者研究了我国特有的股权结构,如股权流通程度、国家股比例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另外,回顾国内已有研究文献,我们发现,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对企业资本结构的作用方向和显著性判断方面,至于企业资本结构的长期演变规律及其决定因素等方面尚无相关研究文献的记载。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长期演变规律进行初步的探索,从中发掘一些有意义的规律。

二、财务杠杆及其影响因素选择

(一)资本结构定义企业资本结构可以有两种度量方式,一种是账面资本结构,另一种是市场资本结构。本文对账面资本结构定义为:账面杠杆(BDR)=账面负债/(账面负债+账面股东权益)。其中账面负债定义为公司的有息债务,即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和其他长期负债三者之和。为了增加信息含量以及结论的可比性,我们也同样对市场资本结构进行了统计与检验,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存在非流通股这一特征,本文的市场资本结构被定义为:市值杠杆(MDR)=账面负债/(账面负债+流通股市值+非流通股×每股净资产),其中账面负债为公司的有息负债。

(二)财务杠杆因素依据有关理论以及国外学者的经验研究,能够影响企业财务杠杆的因素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其中括号里的符号表示影响的方向):公司规模(+),对于大公司而言,调整资本结构所涉及到的交易成本相对易于承受,而且信息更为透明,所以大公司更易发行债券和借贷。因此,可以期望公司规模与财务杠杆之间呈现正相关。显然,如果公司规模能够影响企业未来资本结构,那么,这种决策应该依据的是公司在期初,即上期末的数据。本文选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度量公司规模(sIZE);成长能力(+),快速成长的公司往往需要大量的外部资金,从而呈现出快速借贷的趋势,因此企业成长越快,财务杠杆比率也会更高。本文选用总资产的增长率来度量公司的成长能力(GROWTH);盈利能力(+/一),根据权衡理论,盈利能力更强的公司会要求更多的负债以获得避税的好处,而且依据自由现金流假说,外部股东也可能会迫使管理层举借更多的负债以减少自由现金流的滥用。由此提升负债融资比例。但是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因为不能区别好与差的公司,从而选择提高利率,使得公司转而挖掘内部资金,进而降低公司外部负债融资比例。本文选用净资产收益率来度量公司的盈利能力(PR0Fn1ABILnY);抵押能力(+),根据权衡理论,当公司破产时,有形资产较易清算并且容易降低企业的财务困境成本。另外,根据优序融资理论,由于有形资产可以被用做抵押,这使得针对贷款人的信息不对称情况能够有所减轻。基于以上两种理由可以认为,有形资产比重大有利于公司加快融资步伐。本文选用(固定资产净值+存货)/总资产来度量公司的抵押能力(MORTGAGE);非负债避税(一),根据权衡理论,借贷的主要动机是利用利息的避税好处,其他非负债避税,如折旧将会缓和这种动机。另外折旧无疑也是公司一种非常重要的现金来源方式,必要时可以缓解公司紧急的资金需求。因此,可以预期非负债避税会降低公司财务杠杆比率。本文选用累计折IH/总资产来度量公司的非负债避税(NDT);资产流动性(+),一方面公司的资产流动性高意味着企业可以较易支付短期债务,有利于增加企业借贷。另一方面公司流动性高也意味着一些投资项目可以通过流动性资产,如存货的变现而不是借贷获得项目所需的资金。因此,公司的资产流动性高有可能提高或降低企业的财务杠杆比率。本文选用流动比率来度量公司的资产流动性(LIQUIDITY)。

文献综述中提出的其他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因为在不同程度上都与上述影响因素有关,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故本次研究中没有将企业实际税率、保留盈余、总资产市值面值比、收入变异程度、收益质量、财务困境成本、投资额、产品独特性、产生内部资源能力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

(三)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择了1998年及其之前在沪、深股市上市的所有公司为样本,其中除去金融公司、sT和公司以及账面与市值财务杠杆大于1的上市公司,时间跨度为1994年至2007年,最后获得分布于35个行业的781家公司,共计8339个观察值。数据来源于CCER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表1)显示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账面财务杠杆、市值财务杠杆以及各影响因素的基本情况。

三、财务杠杆演进规律研究

首先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杠杆的横截面变化规律。(图1)描绘了四组企业的平均财务杠杆在“事件窗口”期间的变化规律。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经修订后只涵盖了1994年到2007年,如果选择研究上市公司9年的财务杠杆变化,则分组的最后年份只能为1998年。当然也可以选择研究我国上市公司l0年或更长年份的长期变化规律,但是这样做会使得大量新近上市的公司排除在样本分析之外。出于折中的考虑,本文以1994年至1998年作为分组期间,研究我国沪、深两市所有符合要求的781家上市公司在9年间的资本结构变化规律。文中(图1)的具体构造方法如下:从1994年至1998年每年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杠杆的期末大小将该年全部样本企业平均分为高财务杠杆组、较高财务杠杆组、中等财务杠杆组和低财务杠杆组,同时剔除每组中财务杠杆比率最高与最低5%数量的企业,以消除极端数据对分析结果的干扰,然后保持组内样本企业不变,并以分组年份视为基期0(t=0)计算每组样本企业在随后9年(t∈(0,8))内每一年的平均财务杠杆比率。由于从1994年至1998年每年都能计算出四组企业在随后9年的平均财务杠杆比率,为了求得我国上市公司整体财务杠杆的长期变化规律,就必须对上面数据再求平均,从而计算得至U高财务杠杆组、较高财务杠杆组、中等财务杠杆组和低财务杠杆组四组企业在9年内的平均财务杠杆变化规律,具体结果见(图1)。

观察(图1)可以看到,四组企业的平均财务杠杆在期初差异明显,账面(市值)平均财务杠杆差异为37%(38%),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开始逐渐收敛,且速度逐渐放慢,到了期末,账面(市值)平均财务杠杆差异仅为13%(10%)。由此可见,企业财务杠杆在横截面上存在较强的稳定性,某些因素维持了企业财务杠杆的长期水平,同时又有一些短期因素使得不同企业的财务杠杆朝着中间偏上的水平不断趋近。当然,上述财务杠杆的稳定性有可能是源于已知的影响因素,如公司规模、成长能力、盈利能力、抵押能力、非负债避税、资产流动性等作用的结果,也有可能是来自某些未知的其他因素的作用。正~IWillianmson(1988)研究发现,企业的财务杠杆与公司规模紧密相关,高财务杠杆的企业往往公司规模也更大。因此,高财务杠杆组的企业平均规模可能更大,而低财务杠杆组的企业平均规模则可能更小。

为了检验企业财务杠杆的稳定性是否与我们已知的影响因素有关,本文采用了如下技术处理:从1994年至1998年每年将样本企业的账面(市值)财务杠杆比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对滞后一期的已知影响因素(公司规模、成长能力、盈利能力、抵押能力、非负债避税、资产流动性)进行回归,然后以回归残差作为分组依据,将样本企业重新划分为高财务杠杆、较高财务杠杆、中等财务杠杆、低财务杠杆四组,然后采用与(图1)同样的方法,计算按残差分组的四组企业它们的平均财务杠杆比率在9年内的变化规律,具体结果见(图2)。

由于(图2)采用的是残差作为分组依据,此时每组包含的企业已与前文所列的影响因素无关。如果这些影响因素能够决定企业的财务杠杆比率,或者能够解释企业财务杠杆比率的绝大部分变化,那么我们有理由推测:(1)采用残差分组的基期组间差异应该很小。(2)就像回归方程残差应是期望值为0的白噪声时间序列一样,财务杠杆的组问差异应该在基期的后续年份迅速消失。然而,如(图2)所示,事实并非如此,除了第一点较为符合外,即按残差分组的组问期初账面(市场)财务杠杆差异为24%(16%),小于直接按财务杠杆分组的组间期初差异37%(38%),(图2)中四组曲线的形状与(图1)中四组曲线的形状基本相同,从而说明在剔除已知影响因素对企业财务杠杆的作用后,总体而言,企业财务杠杆仍然具有很强的长期稳定性,换言之,在这些已知影响因素之外还可能存在某些我们尚不知晓的其他因素,它们能够显著的、持久的影响企业的财务杠杆水平,决定着企业资本结构未来的长期变化趋势。本文接下来将采用大样本面板数据回归,进一步考察这些已知和未知影响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实际作用程度。

四、财务杠杆稳定性影响因素检验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企业财务杠杆会受到某些未知因素的影响,如果这些因素被忽略,线性回归的系数和假设检验结果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如企业在技术、市场支配力和管理方面的差异会对企业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长期影响,由于这些因素不易被观测,因此可以在面板数据回归中加入固定效应来替代上述影响因素(Arellano,2003)。同理,对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也可以借鉴此方法,只要这些未知影响因素是随时间缓慢变化的,即不是固定不变的,就可以将不可观测的公司效应和时间效应作为固定效应纳入到面板回归当中,替代影响企业财务杠杆的未知因素。另外,为了测度企业过去的财务杠杆对未来财务杠杆的影响,回归模型还引入了滞后一期的已知影响因素,最后本文构建了如下针对企业当前财务杠杆水平的双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

其中,i代表不同企业,t代表不同时间,x。代表滞后一期的各已知影响因素,Lev.代表第i个企业在第t年的财务杠杆水平,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v恳不可观测的企业效应,e随机误差项。最后回归结果见于(表1)。如上述回归结果所示,无论是否考虑固定效应,企业的当前账面和市场杠杆都会受到9年前企业财务杠杆的显著影响,也就是说,即使控制了影响企业财务杠杠的其他变量,企业的当前财务杠杆仍是决定企业未来长期财务杠杆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观察加入固定效应前后各影响因素对企业财务杠杆作用的变化:(1)在加入固定效应后,回归方程的解释平方合(adj.R)出现了明显提高,从原来的21.56%(16.85%)上升到85.12%(85.5%)。(2)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企业规模影响因素除外)。(3)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出现了普遍降低,其中部分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直接从原来统计上显著转变为不显著(企业规模影响因素除外)。从以上回归结果可以看到,在面板数据回归中替代企业资本结构未知影响因素的“固定效应”对各已知影响因素具有很强的替代效应,并且对企业资本结长期演变规律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由此可见,传统影响因素(公司规模、成长能力、盈利能力、抵押了能力、非负债避税、资产流动性)并非企业财务杠杆的决定因素,于此相对,某些未知影响因素(模型中的企业固定效应)才是决定企业财务杠杆水平的关键因素。

第3篇:财务杠杆论文范文

关键词:财务杠杆;资本结构;运用前提

引言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资金短缺常常会成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发达国家的企业大多采用负债经营,我国仍存在受传统消费观念而不愿负债经营的状况,这更加剧了资金链的紧张。负债经营是把双刃剑,既可以放大权益收益,又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如何通过财务杠杆来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已成为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问题。

一、相关文献综述

西方资本结构理论是财务管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研究既定财务目标下企业资本的构成问题,阐述了公司负债、公司价值和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结构理论不断发展丰富,对企业的筹资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主要有Modigliani和Miller提出的MM理论,权衡模型,啄序理论等。财务杠杆是帮助公司决策者确定公司资本结构的有效工具之一,帮助达到风险和收益的最优均衡。

由此分析可得影响财务杠杆系数的因素有:一是负债利息,与财务杠杆系数呈正方向变化;二是息税前利润,与财务杠杆系数呈反方向变化。

财务杠杆十分形象的描述了企业资金运用的放大效应。当企业总资产收益率大于负债的利息率时,负债资金通过投资所获得的利润回报可以同时补偿负债筹资的资本成本并为权益资本带来额外的收益,即正杠杆效应。反之,负债的利用会大幅度降低每股利润,给权益资本造成损失,此时负债所体现的是负杠杆效应。

当财务杠杆发挥正效应时,负债比例越大 ,财务杠杆效应越大 ,企业收益越大 ,财务风险也越大。财务风险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未来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 ,负债经营可能给股东带来更大收益 ,或者更大损失;二是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因此,控制财务风险是发挥财务杠杆正效应的基础。

三、财务杠杆原理的运用

首先,保证息税前利润超过每股利润无差别点的水平。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是指在债务筹资和股权筹资两种筹资方式下,普通股每股利润相等时的息税前利润水平。根据每股利润无差别点,可以通过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债务筹资和股权筹资来安排和调整资本结构。当预期企业未来息税前利润超过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时,利用负债追加筹资可使普通股每股利润提高。显然,预期的不确定性要求企业还要考虑预期息税前利润超过每股利润无差别点的可能性大小和额度大小。

结语

本文从财务杠杆原理角度出发,充分分析财务杠杆作用机制及其在资本结构中的作用。围绕利用财务杠杆如何来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进行公式推导分析,说明财务杠杆在企业资本结构决策中的应用,以便于财务管理人员在决策中运用该原理进行有效的财务决策。(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郭复初,王庆成.财务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牟丹轲.应用财务杠杆原理优化企业资本结构[J].会计之友.2011(28)

[3]孙涛.财务杠杆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1(08)

第4篇:财务杠杆论文范文

Abstract: The financial leverage of the capital structure of enterprise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optimization. This paper defined the 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 by analyzing the optimization of capital structure on the theoretical level which combined with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leverage on capital structure, then designed an application of capital structure by using the financial leverage.

关键词: 杠杆原理;财务决策;经营风险;运用

Key words: leverage;financial decision-making;operational risks;use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0-0120-03

0引言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常常会由于资金短缺而无法大踏步向前发展。因此,发达国家的企业大多采用负债经营方式使企业越做越强。但中国绝大部分企业由于受传统消费观念和消费习俗影响,总是局限于自己手中那点资金,不敢负债经营,这使得企业资金供应十分紧张。事实上,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负债经营是企业迅速壮大发展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的企业也并没有因为负债导致企业危机。因此,如何安全合理地筹措资金成为我国企业财务决策中的重大问题之一。企业筹措资金途径很多,既可筹措投资者投入资本金,也可通过金融市场或其他途径进入部分资金,以弥补资本金不足,使企业在不改变生产方法、销售条件等的前提下提高资金收益率。[1]因此,企业如何通过财务杠杆来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是事关企业发展和壮大的问题。

1企业财务决策

企业财务决策,是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对资金筹措、使用的最佳方案进行甄别与选择,力求使企业的财务活动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活动。[2]它主要通过调节资源配置和控制财务风险两个渠道为企业经济利益服务。财务决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收益分配决策三大方面。[3]

1.1 财务决策的程序

财务决策的一般程序是:①确定财务决策对象和目标;②根据财务预测提出各种备选方案;③选择决策标准和方法,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价,选定最优方案;④实施选定的方案,进行跟踪再评价。[4]

1.2 财务决策的方法

针对不同的财务决策内容,决策方法会有所差异。按照决策的条件是否肯定,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方法有:①优选对比法:总量对比法、差量对比法、指标对比法;②数学微分法:边际分析法、经济批量法;③本量利分析法;④数学规划法:线形规划法、非线形规划法、动态规划法、目标规划法。[5]

风险型决策方法有:①概率决策法:最大可能准则决策法、期望值准则决策法、期望值-变异系数准则决策法、接受错误概率法、概率树决策法。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有:①损益决策法:乐观准则决策法、悲观准则决策法、乐观系数准则决策法、等可能性准则决策法、“后悔值”准则决策法;②对策论或博弈论方法。[6]

在财务决策中,必须重视经验方法,并与数量方法配合运用,才能有效地提高财务决策的质量。

2企业财务杠杆原理

2.1 财务杠杆的含义

财务杠杆是指企业负债筹资而产生的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从而导致每股利润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杠杆效应,即负债经营对所有者权益所产生的影响。

2.2 影响财务杠杆的因素

财务杠杆作用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指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相对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其理论公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

变动率

通过数学变形后,公式可以变为: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负债比

率×利息率)=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利润率-负

债比率×利息率)。

根据以上两个公式计算财务杠杆系数,后者揭示负债比率、息税前利润以及负债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前者可以反映出资本收益率变动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表示财务杠杆作用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表示财务杠杆作用越小,财务风险也就越小。财务杠杆系数可以表明息税前盈余增长引起的每股盈余的增长幅度,同时可以反映出在资本总额、息税前盈余相同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高,财务风险越大,但预期每股盈余(投资者收益)也越大。

2.2.1 负债利息率的影响

权益资本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企业投资收

益率-负债利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财务杠

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负债比率×

利息率)

从以上公式可知,在息税前利润和负债比率一定的情况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负债的利息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的变化。而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则是呈相反方向变化,即负债的利息率越低,资本收益率会相应提高,而负债的利息率提高时,资本收益率会相应降低。

2.2.2 息税前利润率的影响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利润率-负

债比率×利息率)

从以上公式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因而息税前利润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呈相反方向变化。由计算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公式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呈同方向变化。

2.2.3 资本结构的影响

负债比率即负债与总资本的比率也是财务杠杆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但负债比率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则表现在正负两个方面,当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表现为正的影响;反之表现为负的影响。

3财务杠杆在财务决策中的应用

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恰当地进行负债融资,调整资本结构,规避财务风险,尽最大可能发挥财务杠杆的正效应,抵减其负效应,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只有使财务杠杆的正效应远大于其负效应,才能真正达到企业“借钱生钱”的目的。

3.1 确立科学的负债结构

企业由于受偿债能力、周转能力等的制约,其负债规模不能无限制的扩大;负债结构也不能随意安排,因此必须使财务杠杆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企业必须运用科学的合理的技术分析方法,结合比较适合本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财务指标,正确进行财务杠杆决策,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和负债结构。

3.2 降低综合资金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

在进行负债融资时,降低资金成本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在企业资金总额中,适度提高长期债券与长期贷款比例,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综合资金成本,提高自有资金利用率。另一方面,要求借入资金后,企业能够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应尽量选择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项目,以保证资金快速周转。因此在资金筹措上,应以需求为依据,举债过多或过早都会使资金闲置,增加利息负担,造成资金浪费使企业财务杠杆无法发挥恰当作用;举债不足或延迟又会影响企业经营,使企业丧失良好的经营机会,同样使杠杆作用发挥受限。所以,为了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作用,既能达到融资目的,又能使融资时间恰好,企业才能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3.3 帮助企业合理控制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利用财务杠杆,而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或是股东权益发生较大波动的风险。通常,财务风险只发生在负债企业。企业如果一味追求财务杠杆利益,便会加大负债筹资,从而使公司财务风险加大。债权人由于无法按期得到利息,风险也加大,就此要求公司增加风险溢酬,这就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同时企业投资者也因投资风险加大而要求更高报酬率,作为对可能产生的风险的一种补偿,使企业发行股票和借款筹资的筹资成本大大提高,财务杠杆负效应将会占主流。所以企业为了发挥财务杠杆正效应,必须促使企业合理控制风险,将负债比率保持在总资金平均成本攀升的转折点,而不能无限扩展。

综上,企业在财务决策时,应对自身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有充分而准确的估计,全面考虑财务杠杆大小及影响因素,趋利避害,适时调整,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保证企业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达到企业效益最佳目的。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在运用财务杠杆时,只要能够在明晰杠杆原理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财务决策来发挥杠杆正面作用并积极限制其负作用的产生,就能够使企业在有限的权益资金基础上,为投资者创造更多收益。

参考文献:

[1]黄佑军:《财务杠杆原理及其应用》[J];《经济论坛》2004(15):115-116。

[2]刘占强:《财务杠杆原理》[J];《科技与经济》2006(5):32-33。

[3]宋浮萍:《财务杠杆对企业资本结构的综合效应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6(10):67-68。

[4]李四泉:《论企业的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J];《科学之友》2006(3):37-38。

第5篇:财务杠杆论文范文

美国詹姆斯・C・范霍恩、小约翰・M・瓦霍维奇教授合著的,刘曙光译的《财务管理基础》一书,对经营杠杆有比较详细的解释,书中提出以下观点:(1)固定成本的存在引起的一个可能的有趣的效果是,营业利润(或损失)并不随着销售量的变动而成比例变动。因此,固定成本的存在使得销售量每变动一个百分比,就会使营业利润(或损失)变动一个更大的百分比。(2)根据经营杠杆的定义,得出现在普遍应用的产销量为Q件时的经营杠杆系数。设DOL为经营杠杆系数,EBIT为息税前利润,S为销售额,Q为销售量,QBE为盈亏平衡点时的产销量,FC为固定成本总额,V为单位变动成本。则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百分比/产销量变动百分比,即由此推导出公式:并且根据描点法画出了经营杠杆系数的图像(本文讨论的是产销量大于盈亏平衡点时的情形),见图1。

图1是以Q= QBE和以DOL=1为渐进线的双曲线,所有具有稳定的、线性的成本结构的企业都将具有类似的图形,但每个企业的图形都以各自的盈亏平衡点为中心;根据基于销售额而不是销售量的DOL描点也将得出形状相似的图形。而且,如果根据DOL和Q/QBE或者S/SBE,即DOL对盈亏平衡点的相对水平描图可以得到一张适合于所有企业的标准图形(即由图1的公式分子分母同除QBE得到)。(3)经营杠杆系数仅是企业的总经营风险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导致经营风险的其他主要原因包括销售和生产成本的变化性或不确定性,企业的经营杠杆系数将放大这些因素对营业利润变化性的影响。如果企业保持固定的销售水平和固定成本结构,则再高的经营杠杆系数也没有任何意义。类似的,将经营杠杆系数做为企业经营风险的同义词也是错误的。但是,由于销售和生产的潜在变化性,经营杠杆系数会放大营业利润的变动性,从而放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经营杠杆系数应当视为对“潜在风险”的度量,这种潜在风险只有在存在销售和生产成本的变动性的条件下才会被“激活”。

在国内,很多学者对经营杠杆理论进行了有益探索。罗福凯教授在《经营杠杆理论的改进》一文中指出,经营杠杆系数的图形是以Q=QBE和DOL=1为渐近线的双曲线的一支,并画出了与国外相似的图形。并且,罗福凯教授进一步提

潘慧明、杨卫丰在《浅析经营杠杆系数及其经济应用》中提出,利用经营杠杆来判断企业经营的安全状态,推导出公式经营杠杆系数=1÷经营安全率,由经营安全率的取值范围得出结论:经营杠杆系数超过10 时,企业经营状态危险;经营杠杆系数大于6.67小于10时,企业经营状态较危险;经营杠杆系数大于4小于6.67时,企业经营状态不太好;经营杠杆系数大于3.33小于4时,企业经营状态较安全;经营杠杆系数大于1小于3.33时,企业经营状态安全;0到1为经营杠杆系数的不存在区间,经营杠杆系数小于0时,企业出现亏损,经营状态极为危险。对此,也有学者对经营杠杆系数取值区间的划分做过研究,验证了学术界提出的最优经营杠杆系数区间规则。这些学者认为,根据制造业企业三个盈利指标与经营杠杆系数区间的对应关系,发现在经营杠杆系数(1,4)的区间内企业盈利能力最强,尤其是在(1,2.5)及附近的区间范围内,盈利能力达到最高水平,然后随着经营杠杆系数由正转负逐渐减小,企业的盈利能力也逐渐下降。同时,根据制造业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与经营杠杆系数的对应关系,发现企业整体财务状况与划分的经营杠杆区间有极好的吻合关系,即随着经营杠杆系数的在正区间内不断减小,企业财务状况得分不断提高,到(1,2.5)区间达到最高点,然后随着经营杠杆系数变为负数继续减小,企业财务状况得分也开始逐渐下降。

王静刚、董正英、周颖合著的《经营杠杆――理论与实务》一书中,对经营杠杆做了十分深入的剖析,全书共分六部分,包括传统的经营杠杆,单一产品经营杠杆的理论及模型,多种产品经营杠杆理论及模型,经营杠杆理论的风险分析及模型,经营杠杆理论的主要理论支柱,本量利分析理论的决策价值及发展。

本文给予关注的是经营杠杆与安全边际的比较,进而得出经营杠杆的具体评价指标,以及单一产经营杠杆的理论及其模型(从广义经营杠杆角度解释)。王静刚等人指出,根据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价格、销售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影响利润的四大要素,因此,对经营杠杆的研究,这四大要素应该成为经营杠杆理论分析的基本要素。这也为经营杠杆这一理论概念的科学界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样,价格、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对利润也存在着相应的经营杠杆现象。因此,对经营杠杆的定义在传统概念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和延伸,即从广义的角度来描述或定义经营杠杆的理论概念。王静刚、董正英、周颖提出四个因素影响下的经营杠杆分别是:产销量经营杠杆,

根据上述介绍,广义经营杠杆的理论概念可以描述为:以本量利分析模型为基础,研究产品的价格、销售量、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对利润的影响,以及该四大要素对营业利润产生的杠杆作用及其规律性。经营杠杆的广义概念是对传统理论的发展和补充。

针对王静刚等提出的经营杠杆系数的定义,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推导和论证,用DOLq和基本经济量来表示其他的三种经营杠杆。并且,进一步将四种经营杠杆进行综合,得出综合经营杠杆的概念,即在四种因素共同作用,或者在两种、三种因素的作用下,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程度。还可以通过在四种“分经营杠杆”前面加系数的方法,得出在几种因素共同影响但不同幅度(或不同方向)变动条件下,息税前利润的变动情况。本文将重点运用公式推导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的各个变量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在最后,将用数据进行解释。

二、广义经营杠杆分析与论证

其一,经营杠杆分析的四个因素与公式推导。根据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价格、销售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影响利润的四大要素。该四大要素,也应该成为经营杠杆理论分析的基本要素,这为经营杠杆的科学界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样,价格、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对利润也存在着相应的经营杠杆现象。因此可以定义广义经营杠杆,包括产销量经营杠杆,价格经营杠杆,单位变动成本经营杠杆、固定成本经营杠杆以及总经营杠杆。如果对广义经营杠杆的定义公式进行推导,可以把四种因素纳入同一个图形当中,用相同的变量――产销量分别表示为DOLq、DOLp、DOLv、DOLfc。

下述是推导过程(这里规定,?驻Q=Q-Q1,?驻P=P-P1,?驻V=V-V1,?驻FC=FC-FC1)

产销量的经营杠杆:

由上述分析易知:DOLq、DOLp、DOLv、|DOLfc|的图像与DOLq的图像相似,都可以由DOLq的图像通过平移得到,如图3所示。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C・范霍恩、小约翰・M・瓦霍维奇著,刘曙光译:《财务管理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罗福凯:《经营杠杆理论的改进》,《财会通讯》2004年第2期。

[3]潘慧明、杨卫丰:《浅析经营杠杆系数及其经济应用》,《武汉纺织工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第6篇:财务杠杆论文范文

杠杆收购中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为了取得财务杠杆利益而利用负债资金时,增加了破产机会或普通股盈余大幅变动而带来的风险。债务增加时,一旦企业息税前盈余下降,不足以弥补高额的固定利息支出时,企业每股盈余下降得更快,甚至会引起企业破产,这就是财务风险所在。如何防控杠杆收购融资带来的风险是决策的关键问题。

杠杆收购融资研究研究综述

对于融资方案,陈亚萍(2008)总结了KKR公司融资方案。王祥木、王英(2006)、李明昌、孙震(1998)等人将杠杆收购融资财务模式分为以下几种:典型的杠杆收购融资模式、杠杆收购资本结构调整模式、杠杆收购控股公司模式和策略性杠杆收购模式。对于财务风险来源,戈俏梅(2002)对杠杆收购高负债的弊端进行了分析,还指出杠杆收购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能否有丰厚的回报去弥补巨额成本;朱殿柱(2003)认为收购时机、收购策略、高息债券和高负债都是财务风险高的因素。对于财务风险控制,很多学者对财务风险提出优化控制,其中被普遍认同的是“标准静态控制-动态模型优化控制体系”。该方法是对收购引起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设立一组风险大小测定指标,作为控制公司举债的标准,将公司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文献中案例分析较为浅显,理论分析主要集中在财务风险控制,又无实证分析,用财务风险控制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的几乎没有。本文从此角度切入,选取了著名的 KKR收购RJR NABISCO案例,搜集财务数据,对其融资风险进行财务分析。把理论和实证相结合。

KKR收购RJR NABISCO融资风险分析

一、KKR收购RJR NABISCO财务风险分析

第一,财务风险分析。

一是经营杠杆分析。经营杠杆(DOL)指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率相当于业务量(S)变动率的倍数。

DOL=(ΔEBIT/EBIT)/(ΔS/S)=Tcm/EBIT

Tcm是贡献毛收益总额。因为Tcm=EBIT+a(a指固定成本总额),只要企业有盈利,DOL就大于1。DOL越高说明其息税前利润随销售变化的程度越高,销售增长,EBIT以DOL倍增长;如果销售下降,EBIT以DOL倍下降。所以DOL越大,企业经营风险越大。

经计算可得,收购之后1989、1990年的DOL分别为-2和2.2,息税前利润在1990和1991年分别较上一年上涨12.9%和17.0%。可以看出不论是息税前利润的变化幅度还是DOL在1990年到1991年都有一个明显的上升,从1992年后又趋于平稳。这说明收购后,企业在1990、1991年的经营风险很大。企业在1990年遇到了财务困境,这也证明了这一点。

二是财务杠杆(DFL)分析。杠杆收购企业的融资风险主要体现在财务杠杆(DFL)上,是指每股盈余(EPS)随息税前利润(EBIT)的变动而变动的幅度。

DFL=(ΔEPS/EPS)/(ΔEBIT/EBIT)=EBIT/(EBIT-I)

其中I是债务利息总额, DFL越大,对权益资本变动的影响越大,融资风险越高。

根据融资时候指定的还款安排和未来盈利预测,可以计算出KKR收购RJR NABISCO后的DFL值。从中可以知,在收购后的1990、1991年融资风险较大(DFL分别为10.84和3.07),之后随着利息的偿付慢慢降低,从1992年的2.5下降到1998年的1.0。所以公司应在1990、1991年加强风险防范。而且这是基于公司可以实现预期收益。如果收益没有达到预计,那融资风险就会加大。1990年的财务困境证实了这一点.

第二,财务风险控制分析。

本文用标准静态控制法,用几个不同的指标分析KKR收购RJR NABISCO后偿债风险的控制程度:

一是利息所得倍数。利息所得倍数=付息及纳税前收益/债务利息。此指标衡量了公司对其债务有多大的偿付能力,一般该指标宜大于1小于3。KKR收购RJR NABISCO后,根据预测,1989到1993年的指标符合要求,而1994年之后的利息所得倍数超过3。从此来看,公司前几年债务偿付能力较好,而后几年摘取的伸缩性很小。况且前几年的支付能力是在预计收益都能实现的前提下。如果预期收益没有实现,那还是有利息偿付的风险。

二是最大现金支付率。最大现金支付率=可获得最大现金净流量/债务本息支付额。如果小于1,公司丧失偿债能力,陷入偿债危机。可公司把自由现金流量设定为预计偿还的本金额。所以很容易陷入偿债危机。

二、财务困境与KKR杠杆收购关系分析

导致KKR收购RJR NABISCO之后的财务困境的因素很多,那么财务困境究竟和杠杆收购这种收购方式之间的关系有多大呢?下图反映了KKR杠杆融资的过程以及导致财务困境的途径。

从图可看出,KKR收购RJR NABISCO融资分为两阶段:一是完成对RJR NABISCO75%的股权收购,二是后续融资。但融资之间的依赖关系导致了现金流的脆弱性。此案例中,第二阶段公开发行新债券受挫,导致1991年2月到期的一笔过桥贷款面临无法偿还的风险。

另一方面,为了利用RJR NABISCO良好融资信誉降低融资成本,获得较低的债券利率,KKR在收购协议中预设了一个垃圾债券重设条款。垃圾债券市场崩盘也使得本来就紧张的现金流趋于崩盘。

为什么RJR NABISCO的现金流如此不堪一击?公司把自由现金流量设定为预计偿还的本金额,这降低了现金流的灵活性。那紧张的现金流与杠杆收购融资又有什么关系呢?本文认为导致现金流紧张以及最终崩溃的原因可以归为三个:高昂收购价、过高杠杆率、变化无常经营环境。如下图:

财务危机的深层原因来自KKR高昂的收购价格和畸形的融资结构。上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杠杆收购市场上,很多急功近利LBO资金涌入,专门经营LBO机构筹集的资金超过可行需求,导致激烈竞争,价格节节攀升。KKR收购RJR NABISCO从最初的94美元提升到109美元。这使得KKR不得不依赖于债务融资来完成收购。高度的杠杆大大缩小了计划现金流量和债务设施之间变动范围,几乎没有给公司留下什么缓解不利环境压力的空间。这导致了最终现金流的崩溃。

结论与建议

一、杠杆收购融资这种收购方式确实增加了财务风险,这些可以通过DOL、DFL、最大现金支付倍数、最大现金支付率等指标显示出来。所以杠杆收购企业在收购之前应该进行融资风险分析,运用金融技术加强财务风险控制,,规避融资风险。

二、当高昂的收购价格由债务融资且赶上了不利的经营环境时,杠杆收购后的现金流将面临危机。这是杠杆收购导致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所以,在竞购时候,如果发现因为竞争导致交易价格虚高,应果断放弃,避免过度竞争。

三、高度的杠杆大大缩小了计划现金流量和债务设施之间变动范围,几乎没有给公司留下缓解不利环境压力的空间。这导致了最终现金流的崩溃。所以收购企业应避免杠杆过高,应给现金流留出一定变动空间。

第7篇:财务杠杆论文范文

物理学中所讲述的杠杆原理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也一样存在着。如果管理者能正确的掌握和利用,它可为企业创造财富,即给企业经营带来杠杆利益;反之,当企业经营者违背规律或对杠杆作用使用不当,它又以反作用力让企业承受着相应的经营风险,即遭受损失。企业管理中所说的杠杆是无形的,指的是杠杆的作用,反映的是不同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本文所谈的是企业中常见的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联合杠杆。

二、经营杠杆

(一)经营杠杆形成机理

经营杠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存在固定成本而造成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营业总额变动率的现象,且被称为企业具有经营杠杆效应(该杠杆支点为固定成本F,见图1)。 效应机理是固定成本不变,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所分得的单位固定成本降低,从而使得企业息税前利润的增长率(或下降率)总是大于企业产销量的增长率(或下降率)。

(二)经营杠杆系数的测算

经营杠杆作用程度的大小通常用经营杠杆系数来衡量。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相当于业务量变动率的倍数称为经营杠杆系数。为了反映经营杠杆利益的大小,评价经营风险的高低,都需要用杠杆系数这一工具进行计算。因此,它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用来测量企业体温是否正常的一支温度计。

1.经营杠杆理论公式的来由及其变量关系

息税前利润(EBIT)= 销售收入(S)- 经营成本(Y)

销售收入= 单价(P)× 销售量(Q)

经营成本 = 变动成本总额(V)+ 固定成本总额 (F)

变动成本总额=单位产品变动成本(Cv)× Q

变动成本率(CR)=(V/S)

息税前利润(EBIT)=(P-Cv)× Q - F

经营杠杆系数(DOL)=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业务量变动率

=(ΔEBIT/EBIT)/(ΔQ/Q)

2.应用实例证明

(1)某企业生产A产品,单价10元,单位变动成本5元,固定成本总额为200元,当销售量分别①为100件、②为200件时,测算息税前利润及其变化情况。

EBIT①=(10-5)×100-200=300元

EBIT②=(10-5)×200-200=800元

业务量增长率=(200-100)/100×100%=100%

息税前利润增长率=(800-300)/300×100%=167%

从以上变化规律证明,息税前利润增长率远远大于销售量的增长率。经营管理者在做有关经营决策时,在考虑正面(好的方面)效应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负面(坏的方面)效应。假设上例,其他条件不变,销售量下年度比上年度下降,则息税前利润增长率一样得出相反的结果。

(2)某工厂生产甲产品,固定成本为6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40%,当工厂的销售额①为400万元、②为200万元、③为100万元时,测算营业杠杆系数(DOL)分别为:

DOL①=(400-400×0.4)/(400-400×0.4)-60=1.33

DOL②=(200-200×0.4)/(200-200×0.4)-60=2

DOL③=(100-100×0.4)/(100-100×0.4)-60=∞

以上例子证明:

第一,DOL说明了销售额增长(减少)所引起利润增长(减少)的幅度。比如:DOL①当销售额为400万元时,销售额的增长会引起利润1.33倍的增长;DOL②说明了销售额为200万元时,销售额的增长会引起利润2倍的增长。

第二,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额越大,DOL越小,经营风险也就越小;反之,销售额越小,DOL越大,经营风险也就越大。比如:当销售额为400万元时,DOL①=1.33,当销售额为200万元时,DOL②=2。显然,后者利润的不稳定性大于前者,故而后者的经营风险大于前者。

第三,在销售额处于盈亏临界点的阶段,DOL随销售额的增加而递减;当销售额到达盈亏临界点时,DOL趋于∞。如DOL③的情况,此时企业经营只能保本,若销售额稍有增加便可出现盈利,若销售额稍有减少便会发生亏损。

在经营管理中,一般可以通过增加销售额、降低产品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固定成本比重等措施使DOL下降,从而降低经营风险。

三、企业财务杠杆

(一)财务杠杆的形成理论

企业负债经营过程中,不论企业营业利润多少,债务的利息和优先股的股利通常都是固定不变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1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这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反之,当息税前利润减少时,每1元盈利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增加,这就会大幅度减少普通股的盈余。这种由于债务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股东权益变动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杠杆效应,称为财务杠杆。它的支点为利息支出(I)(见图2)。财务杠杆效应程度的大小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润的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

基本公式:DFL=[ΔEPS/EPS]/[ΔEBIT/EBIT]。式中:DFL为财务杠杆系数;EPS为变动前的每股利润;ΔEPS为每股利润的变动额;EBIT为变动前的息税前利润;ΔEBIT为息税前利润的变动额。

(二)财务杠杆的计算及应用

根据财务会计逻辑:息税前利润(EBIT)=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税后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所得税;每股利润(EPS)= 税后利润/普通股股数。例:甲公司年债务利息为30元,所得税率为25%,当息税前利润分别①为50元,②为100元,则:税后利润:①=50-30-(20×25%)=15元;②=100-30-(70×25%)=52.5元;EBIT的增长率=(100-50)/50=100%;税后利润以及每股利润的增长率=(52.5-15)/15=250%。

以上数据显示说明:由于企业使用债务资本,存在固定利息支出,当EBIT发生较小变化时,可导致每股利润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动。

(三)财务杠杆利益的体现

例:某公司全部长期资本为650万元,负债率为46%,债务年利率为8%,公司所得税率为25%,息税前利润为76万元。测算财务杠杆系数(DFL)。DFL=76/(76-650×46%×8%)=1.46

以上DFL为1.46的含义是:当EBIT增长1倍时,普通股每股收益将增长1.46倍;反之,当EBIT下降1倍时,普通股每股收益将下降1.46倍。前种情形表现为财务杠杆利益,后种情形则表现为财务风险。

(四)警惕财务风险

追逐财富的热情要和关注风险的态度成正比。借债经营虽可从中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但借债一定要小心行事,在企业经营较好,产品供不应求,投资回报率高于债务利率的情况下,企业适当加大负债比重是有利的,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而尽情享受财务杠杆利益。在企业处于衰退、滑坡,产品滞销,市场疲软等不利的情况出现,就要谨防财务风险了。

四、复合杠杆

(一)复合杠杆原理及其测算

复合杠杆或称总杠杆,是指销售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由于固定成本和固定筹资费用的存在,使得每股收益(或权益净利率)以更大幅度变动的现象。它的支点是F+I(见图3)。复合杠杆用来反映企业综合利用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给所有者收益带来的影响。对于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综合程度的大小,用复合杠杆系数来反映。复合杠杆系数(DTL),是指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相当于营业总额(或营业总量)变动率的倍数。它是经营杠杆系数与财务杠杆系数的乘积。用公式表示:DTL=DOL×DFL。

例如,甲公司的经营杠杆系数为2,财务杠杆系数为1.46,该公司的复合杠杆系数测算为:DTL=2×1.46=2.92。此例中DTL=2.92的含义是:当公司营业总额或营业总量增长1倍时,普通股每股收益将增长2.92倍,具体反映公司的联合杠杆利益;反之,当公司营业总额下降1倍时,普通股每股收益将下降2.92倍,具体反映公司的联合杠杆风险。总之,复合杠杆的利用就是要求企业管理者确定合适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债务筹资规模,使企业的经营杠杆或财务杠杆的利益和风险达到企业可接受的程度,同时降低企业整体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二)复合杠杆与企业风险的关系

复合杠杆是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共同作用的结果。经营杠杆是销售影响经营利润,财务杠杆是经营利润影响净利润。因此,销售额变化必然影响净利润的变化。总杠杆效应反映的是销售额对净利润的杠杆作用,是经营杠杆效应和财务杠杆效应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五、结论

企业管理的杠杆原理似乎是有魔力的、不可捉摸的。这种杠杆作用像一把双刃剑,在企业经营效益好的时候,它可以使企业利益迅速增长,在经营效益差的时候,它又会使企业利益严重受损。有人喜欢它,因为它有一种万利的魔力;有人讨厌它,因为它会把企业推入破产的深渊。杠杆原理总是牢牢地和风险捆绑在一起。无论管理者是否愿意接受这种杠杆作用,只要企业存在固定成本或固定债务(利息)的支出,这种神奇的杠杆力量就始终都会存在。

参考文献

[1]荆新.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乔宏.财务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3]牛彥秀.财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李淑珍.不懂财务就做不好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第8篇:财务杠杆论文范文

[关键词] 财务风险 财务杠杆 负债的利息率 息税前利润率 资本结构

一、引言

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充满着风险,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主要有资本供求的变化、利率水平的变动、企业获利能力的变化、企业财务杠杆的利用程度等。其中财务杠杆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最大,财务风险随着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而财务杠杆系数的变化与负债的利息率、息税前利润率和资本结构密切相关,把握好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因素,对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有重要意义。

二、财务杠杆的含义

财务杠杆又称融资杠杆,是指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资本的利用程度。在公司债务资本总额不变的条件下,公司从营业利润中支付的债务成本是固定的,与企业实现利润的多少无关。当营业利润增加时,每一元营业利润所负担的债务成本就会相应地减少,扣除所得税后,可分配给股东的股利就会增加,给股东带来额外的收益;反之,当营业利润减少时,每一元营业利润所负担的债务成本就会相应地增加,可分配给股东的股利就会减少,给股东带来额外的损失。这种由于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债务对股东收益的影响,叫财务杠杆作用。

财务杠杆是反映负债筹资对股东收益可变性影响程度的指标。所谓的财务杠杆效益是指企业利用债务筹资而给股东获得超出企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但与此同时财务杆杠的利用将产生财务风险,即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普通股收益的可变性。负债筹资产生的效应的大小可以通过财务杠杆系数来反映,财务杠杆系数又称财务杠杆程度,是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它可以用来估计财务杠杆利益的大小,评价财务风险的高低,它的计算公式为:DFL=(EPS/EPS)/(EBIT/EBIT)。

因为EPS=(EBIT-I)(1-T)/N,EPS=EBIT(1-T)/N,EPS/EPS=EBIT/(EBIT-I), 而DFL=(EPS/EPS)/(EBIT/EBIT);所以DFL=[EBIT/(EBIT-I)]÷[(EBIT/EBIT)]= EBIT/(EBIT-I)。

式中,DFL为财务杠杆系数;EPS为普通股每股利润;EPS为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额;EBIT为息税前利润;EBIT为息税前利润的变动额;I为利息;T为所得税税率;N为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三、企业财务杠杆的利用程度与企业财务风险的关系

财务杠杆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最大也是最为综合,在一定的偿债能力情况下,如果企业对财务杠杆利用得较多,财务风险较大,享受利息免税的机会增加;如果该企业对财务杠杆利用得较少,财务风险也较少,而享受利息免税的机会减少。当企业息税前利润变动时, 每股盈利会以更大的幅度变动,且每股盈利增减的倍数是财务杠杆系数与企业息税前利润减少倍数的乘积。因此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扩大投资者的收益,也可以扩大投资者的损失。

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重要因素,资本结构决策需要在杠杆利益与其相关的风险之间进行权衡。任何只顾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无视财务风险而不恰当地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最终将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四、财务杠杆作用的影响因素

由于财务风险随着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财务杠杆系数是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体现,那么影响财务杠杆系数大小的因素,也必然是影响财务杠杆作用的因素。下面分别讨论影响财务杠杆作用的主要因素:

1.息税前利润率

在资本总额和资本结构相同的情况下, 息税前利润率的高低影响到财务杠杆系数的大小。例如:甲企业的全部资本为2000万元,普通股为1000万股,每股1元,债务为1000万元,资本总额和资本结构相同,有六种方案,相关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中方案3、4,债务利率为5%,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息税前利润率越高,息税前利润就越大,每股收益也越大,而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财务风险越小。

表1中方案5、6,债务利率为30%,息税前利润率小于负债利息率,且息税前利润EBIT不足以支付负债利息;同样得出上述结论。

表1中方案1、2,债务利率为22%,息税前利润率小于负债利息率,且息税前利润EBIT足以支付负债利息,同样得出上述结论。

因为EPS=(EBIT-I)(1-T)/N,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高,息税前利润EBIT越大,(EBIT-I)(1-T)/N则越大,每股收益越大;反之,每股收益越小;因而息税前利润率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而DFL=EBIT/(EBIT-I)=1/(1-I/EBIT),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越高,EBIT越大,I/EBIT越小,(1-I/EBIT) 越大,1/(1-I/ EBIT)将越小,因此财务杠杆系数也越小;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因而息税前利润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是呈相反方向变化。

2.负债的利息率

在资本总额、资本结构和息税前利润率相同的情况下,负债利息率高低也影响到财务杠杆系数和每股收益。例如:甲企业的全部资本为2000万元,负债比率为50%,息税前利润率为10%,普通股为1000万股,每股1元,有三种方案,当负债的利息率发生变化时,各方案的每股净利润和财务杠杆系数如表2所示:

无论息税前利润率小于或等于还是大于负债的利息率,这样的结论都存在:在资本总额、资本结构和息税前利润率相同的情况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支付的利息也就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每股收益越小。

因为I增大,EBIT一定,I/ EBIT越大,(1-I/EBIT) 越小,1/(1-I/EBIT)将越大,而DFL=1/(1-I/EBIT),因此DFL越大;EPS=(EBIT-I)(1-T)/N当I增大,(EBIT-I)减小,EPS将减小;反之,负债的利息率越低,每股收益EPS越大,财务杠杆系数DFL越小。可见负债的利息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则是呈相反方向变化。

3.资本结构

企业的资金可以来源于权益资金,也可来源于负债资金,二者组成企业的资本结构。其中,负债比率即负债与总资本的比率也是影响财务杠杆因素之一。表3所示,甲企业的全部资本为2000万元,资本总额一定情况下,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与负债利息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的影响相同。即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但负债比率对资金收益率的影响既不同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也不同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影响,它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表现在正、负两个方面,如表3中方案1、2、3所示, 息税前利润率为20%大于负债利息率15%,在此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每股收益越高,这说明企业适当运用财务杠杆,可以使企业在不增加权益资本的情况下,获得更多利润,产生正杠杆作用。表3方案4、5,息税前利润率为10%小于负债利息率15%,在此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每股收益越低,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产生负杠杆作用。因此,当企业息税前利润率偏低的情况下,资本结构中应尽可能减少负债比重,避免财务杠杆负作用给股东带来的损失。

五、结束语

负债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几乎没有一家企业是只靠自有资本,而不运用负债就能满足资金需要的。然而,负债资金的运用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而较大的财务风险可能导致企业生命的终止。因此,企业管理者应正确了解企业负债经营过程中,负债的利息率、息税前利润率和资本结构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为企业创造最大利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宋献中 熊楚熊:公司理财[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82~83

[2]周忠惠 张 鸣 徐逸星:财务管理[M].上海三联书店, 1996:631~633

第9篇:财务杠杆论文范文

【关键词】杠杆原理 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

一、杠杆原理的定义

杠杆是一个应用很广泛的概念,自然科学中人们通过杠杆的使用,可以用较小的力量移动较重的物体称为杠杆效应。财务管理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是指:由于特定费用(如固定生产经营成本或固定的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财务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即由于固定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业务量发生比较小的变化时,利润会产生较大幅度的变动。

企业在确定最优资本结构时,不仅要考虑资本成本,还要考虑筹资风险。杠杆原理就是用来帮助确定筹资风险的,合理运用杠杆原理,有助于企业合理规避风险,提高资金营运效率。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原理有三种应用形式,即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

二、经营杠杆和财务管理

在单价和成本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产销业务量增加,变动成本将同比例增加,销售收人也同比例增加,固定成本总额不变,但会降低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从而提高单位产品利润,使息税前利润的增长率大于产销量的增长率。这种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称为经营杠杆。

经营杠杆在财务管理中会产生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因经营上的原因而导致利润变动的风险。引起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和成本等因素的不确定性,经营杠杆本身并不是利润不稳定的根源。但是,经营杠杆扩大了市场和生产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利润变动的影响,经营杠杆对经营风险的影响最为综合,而且经营杠杆系数越高,利润随产销量变动的越激烈,即企业经营风险越大。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固定生产经营成本的存在导致企业经营杠杆作用,而且固定成本越高,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越大。如果固定成本为0,经营杠杆系数等于1。经营杠杆系数影响着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从而制约着企业的筹资能力和资本结构。控制经营风险的方法有:增加销售数量、降低产品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的比重。

三、财务杠杆和财务管理

在资本总额及其结构既定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通常是固定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就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

财务杠杆在财务管理中也会产生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因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财务杠杆系数是反映企业的财务杠杆作用程度和财务风险程度的指标。一般而言,企业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杠杆作用程度越大,财务风险就越大。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或利率越高,利息额越大,财务杠杆系数就越大。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可以通过计算分析不同资本结构下普通股每股收益及其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来进行测试。控制财务风险的方法有:控制负债比率,即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负债使财务杠杆利益抵消风险增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下面结合每股收益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的计算,来说明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四、复合杠杆和财务管理

由于固定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的共同存在而导致的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称为复合杠杆。由于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共同作用,销售额的细微变动就会使每股收益产生更大的变动。

同样,复合杠杆在财务管理中也会产生财务风险。复合风险即企业风险是指由于复合杠杆作用可能使普通股每股收益大幅度波动而造成的风险。复合风险直接反映企业的整体风险。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复合杠杆系数越大,复合风险越大;复合杠杵系数越小,复合风险越小。复合杠杆系数反映了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之间的关系,即为了达到某一复合杠杆系数,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组合。在维持总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选择不同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组合,实施企业的财务管理策略。

五、杠杆原理应用案例分析

(一)美国格兰特公司

美国格兰特公司的创始人格兰特,从开始一个小企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美国大企业。运行了70年,由于该公司的决策者在选择的业务目标上的失败,公司由盛到衰,到了最后的崩溃倒闭。

威廉・格兰特出生于1876年,19岁那年,他的管理能力方面很有天分,在波士顿负责一家鞋店,在1906年,他拿出了一万美元把自己所有的资金投资在林恩市开设了第一家的日用品零售商店。两年后,他开了数多家在美国格兰特连锁店,提高其销售收入。到了20世纪60年代,年销售收入近100亿美元,成为国内知名的大型企业。在竞争激烈的零售情况下,认真研究定价策略,将其商品的定价为25美分,高于美国的5间分行和10家分支机构,但低于一般的百货公司。和格兰特家具模式比便宜“5美分和10美分”店的高品位。这个价格定位,吸引了百货公司和廉价的客户。并因此,该格兰特公司的业务快速发展,格兰特新的商店数远远超过业界领导者西尔斯,1972年,格兰特的新商店运行量是1964年的两倍。格兰特公司正是因为这样的策略已经奠定了60年的光荣历史的增长。然而因为在后期盲目的扩张使企业在短短几年时间宣告破产。

格兰特公司的起家、发展至成熟,利用财务杠杆的效应,通过降低单价,提高销量,带来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经典成功案例。然而,在后来的发展中,格兰特公司一时的盲目决策,将正值辉煌的企业步入了衰老的阶段。由于格兰特公司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考虑的并不是十分完善,而造成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最后也没有将风险控制好,导致经营的失败,也给了后人一个深刻的教训。在经营企业这条独木桥上要考虑仔细,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控制在合适的范围里面。

(二)深圳金蝶软件公司

1998年5月6日,全国最大的金融和商业管理软件厂商,深圳金蝶软件公司宣布,已正式签署了信息产业金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公司――国际数据集团IDG的协议,将接受IDG风险投资基金的风险投资在中国――广东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2000万元金蝶软件研发和国际营销业务。这是国内最大的IT行业后,四通利方接受风险投资,也是中国财务软件行业首次接受国际风险资本。

金蝶总裁徐少春,中国的第一代电脑的主人,提出以“打破了传统的会计,步入新的财务管理”的理念,牢牢把握核心的国际新产品的快速发展。短短几年金蝶推出为V2.0和V3.0DOS版财务会计软件,第一个开发出新的Windows产品,依靠其敏锐的市场触觉,并在同行业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与世界软件巨头微软销售的快速增长,并开始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并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发展实力。作为一个高科技企业,企业创新的本质是创新能力,在同等条件的外部环境下,对企业的发展前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高科技企业,创新的本质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同等条件下的外部环境也同样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前景。IDG董事长研究金蝶说:“金蝶在产品和服务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在市场营销和组织的运作有一个良好的记录,是增长最快的财务软件公司。”

如果风险投资的成功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利润;如果失败,将会给该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可选的投资对象可以减少风险,并最大限度地提高福利待遇等来寻找潜力股企业的发展目标。总是需要依靠内部积累,是不可能有任何的抗风险能力。然而,仅仅是重新投资在自己的积累是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融资的积累是低效率的积累,实现了企业的快速,超常规发展,必须扩大我们的积累更广泛。一些在世界上最有名的公司,在资本运作的过程中,加快发展。金蝶引入风险投资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成功,无疑将提供有益的启示。

六、总结

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原理有三种形式,即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每一种杠杆效应都包含杠杆利益与杠杆风险两个方面,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杠杆利益与杠杆风险之间进行权衡。而要理解这些杠杆的原理,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使用杠杆原理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模式,同时防范杠杆原理带来的不必要风险。

参考文献:

[1]范抒,赵忠华.财务杠杆原理及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03.

[2]胡艳,孙安龙,张建. 杠杆原理及其在财务决策中的运用[J]. 价值工程,2009.

[3]秦伦超.财务杠杆原理与企业资本结构优化[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

[4]胡才鸿.论杠杆原理与风险控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

[5]高娟.中小企业破产风险与杠杆原理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