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锻炼工作总结范文

企业锻炼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企业锻炼工作总结

第1篇:企业锻炼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模式探索;现代学徒制

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是推行“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基石,是培养“教师”、“师父”“双师型教师”,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找准企业与学校利益的共同点,建立校企合作长期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对接,满足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知识、素质、技术、技能的要求。

一、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困惑

(一)校企合作深度、广度不够

现行校企合作仅仅限于企业把人才需求信息传递给学校,帮助学校规划专业设置、改革课程及教材选定;派遣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向学生宣传企业文化,进行就业指导,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学校派教师以“访问工程师”身份到企业进行实践;以及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教师参观、学习、挂挂牌子等,合作面较窄,校企深度合作不够。

(二)法律、法规、制度保障不力

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培训义务和有关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小型的民营企业。我国在《关于人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文件中只提到“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并没有相关的对企业激励及优惠的政策[1]。企业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政府、国家的事情,与企业无关。现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制定了配套的教师到企业锻炼的现代学徒制机制,但这些政策、制度是为了配合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学校的考核、评估指标。没有建立常态化的可发展的激励教师到企业锻炼,能够保障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效果、目标得以实现的接地气的机制。

(三)人才培养模式不确定

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岗位需求一栏,常常是一个专业主岗,几个辅岗和若干个岗位群,即培养的是具有“普遍性”岗位需求人员,缺乏“针对性”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却是为了追求利益需要招收的人才能够立竿见影的发挥作用,其岗位的侧重职能不言而喻,即“针对性”、“专业性”。不同企业的技术不同,所用的平台不同,培养的期限不同,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什么成为教师和企业师父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师到企业锻炼,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操作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教于学生。

二、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建议

(一)以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到企业锻炼

1.教师企业挂职。专业教师脱离学校现有的教学岗位,到企

业顶岗工作,向一线技术能手学习专业技术,提高操作能力,并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心得,与企业技术能手一起编写实践教学的实习实训方案、教材等。教师有了相关企业工作的经验,在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改革、教材的开发等有了一线的数据、资料的支撑。

2.教师假期学习。教师寒暑假到企业学习,可跟随一个师傅专项学习,也可在多个专项领域全面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工作的内容和需要具备的能力,学习行业技术,接受行业的新理念。这种培训大多数教师都可以参加,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对教师的行业理念和实践技能都有很大的帮助。

3.教师带学生顶岗实习时参加企业锻炼。教师带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自己利用业余时间跟着企业师傅学习操作规程、操作方法、操作技能、技巧,或者自己也和学生一样参加顶岗锻炼,以此提高专业技能技巧,接触一线的专业知识,前沿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企业的新思想。

(二)用多种方法促进教师企业锻炼

1.有明确的目标。在企业锻炼前,明确教师企业锻炼的意义和目标,要求教师在企业锻炼期间对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等资料的收集,并有考核指标体系。对科研的教师要提出将教师对专业设计的想法和创新应用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当中,以此提高自己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研室主任要提出熟悉并掌握企业的各种工种及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要学习企业经营与管理理念、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等,以便于制定合乎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总之,要有明确的到企业锻炼的目标。

2.有正规合适的企业。供专业教师挂职锻炼的企业应该是正规的、比较大型的、发展较好的与教师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业。企业选择可以采取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需要,自己联系,也可以从学校建立的实训基地中选择。

3.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成立实践锻炼的组织机构,建立较为完善的、可操作的管理体系及制度。有明确的企业锻炼的教师任务、应承担的相应责任及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实践的积极性,让教师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严格考勤制度。同时,学校要与企业加强交流,让企业对教师的锻炼给予重视。

(三)从多个方面评估教师企业锻炼

1.岗位任务。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岗位应与课程基本对口才能学以致用,岗位契合度与岗位层次则是评价教师岗位任务的。岗位契合度是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岗位与所任课程的对口程度。岗位层次是教师到企业工作岗位上从事哪个层次的工作。评价要从教师下企业锻炼前,专业研究室、系、人事处等相关部门结合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对教师本人提出的下企业锻炼目标、计划、进度,预期取得的效果以及企业规模、发展前景及企业代表性等进行审核,评价其是否与教师所在专业及所担任的课程的匹配度。

2.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教师到企业锻炼是为了提高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是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的提高。职业技能是能否胜任岗位工作、工作质量是否达到或超出企业要求。这两方面的考核,学校可设评估考核工作委员会,根据企业地点,划区域对教师进行评估考核。可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以及教师教学水平是否提高、是否完成与企业锻炼相关的课题、论文或者校企联合编写教材等进行评估考核。企业可根据教师完成的工作量,工作进度与质量对教师进行评估考核。

3.下企业锻炼的材料。教师到企业锻炼的过程中,要填写企业工作日志,撰写企业工作总结。对教师而言,撰写工作日子和总结是一个总结反思过程,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企业工作成果,对学校而言,企业工作日志和总结所包含的信息对教师进行考核的原始依据。在考核的方式上,考核小组在审核教师下企业锻炼的资料的时,可根据材料内容提出相关问题,由下企业锻炼的教师进行答辩。依据资料和答辩情况进行评估考核。

作为一个在学校从事多年实践教学的实践者、见证者,我认为,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固然重要,学校和企业能否达成“双赢”模式才是核心,“企业见不到利润,学校劳民伤财,再多的政策也没有意义[2]。”高职教师下企业锻炼,需要学校、企业多方面的配合,现代学徒制的推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以教师下企业锻炼,校企深度合作,促进现代学徒制的推进。

参考文献:

第2篇:企业锻炼工作总结范文

摘 要: 高职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专业教师应该是“双师型”,而教师实践能力欠缺一直是高职发展的瓶颈。校企合作,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培训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作者结合亲身体验,总结教师挂职的经验,并尝试提出进一步提高挂职成效的策略。

关键词: 高职高专 挂职培训 成效及对策

1.引言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部分“中师”升格成“大专”,“大专”升格成“本科”,同时,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这些变化不断冲击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发展。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虽然由“中师”升格成“大专”,坚定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立足马鞍山、辐射长三角,实施教师教育和高职教育“一体两翼”并行的办学格局和“同城错位”的发展战略,但整体师资队伍建设还需加强,尤其是职业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近年来,我校旅游与外语系主动和万豪酒店集团合作,依托万豪基金会“万礼豪程”教育合作项目,定期选派骨干教师赴酒店挂职锻炼,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万礼豪程”是万豪家族基金会一项具有前瞻性的慈善项目,该基金会为万礼豪程项目首期投入人民币4,050万元,旨在通过促进全球学术界和业界精英们紧密合作,协力提高中国服务业教育水平,让青年人在中国服务行业一展抱负。笔者很荣幸地参加了上海新发展亚太JW万豪酒店的寒假挂职,受益匪浅。

2.高职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成果

2.1挂职锻炼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目前,高职专业教师学历高,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少实际企业锻炼机会和经验。新入职教师从“校门”到“校门”,直接走上讲台;在职教师因扩招后教学任务重等种种原因,大多没有企业实践工作经历。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专业教师能够深入企业挂职锻炼,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不仅可以拓宽视野,了解实际工作现实,学到相关知识,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而且可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双师素质。以笔者在上海万豪酒店挂职为例,挂职培训的每个环节都经过了组织者的精心筹划,使得教师置身于一个大型学习实验室,给予了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既可以体验现实生活中的酒店顾客服务,又可以深入了解酒店的实际运营。在挂职锻炼期间,笔者进入人力资源部、酒店餐饮部(咖啡厅、中餐厅、宴会厅、清酒烧、大堂吧、牛扒馆)、厨房(冷房、总厨办公室、38楼厨房)、市场营销部(市场部、预订部、行政公寓、宴会销售、市场关系)、前厅(礼宾部、前台、客户服务、总机)、客房部(公共区域、客房、洗衣房、制服间、健身房)、财务部、保安部、工程部等部门,同部门的主管或领班一起工作,熟悉酒店的餐厅、大堂吧、酒廊运作,了解楼层、客房、公共区域、制服房、洗衣房、健身房的运作,熟悉前台、AYS、礼宾部、商务中心的运作,了解酒店各项制度的制定、员工管理的各种报表,参与对新员工的招聘、电话预约、面试等人事工作等,并积极与我系正在酒店实习的学生进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了各部门操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以及部门之间如何沟通和协调;同时熟悉了核心服务岗位职责、服务技能及酒店规章制度、管理体系等。挂职培训不仅让专业教师学习了酒店的一线操作知识和技巧,为专业课教学提供了生动的素材,而且感受了万豪集团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对实习生的影响与改变。一个月虚心学习和认真工作,为今后教学和实践指导积累了宝贵经验,有利于学生对未来服务岗位职责、服务技能及基层管理理论有更直观的理解,以更好地贴近行业实际。

2.2挂职锻炼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和教科研能力

教师到企业锻炼,在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可以收集大量一线信息。教师可以主动联系企业管理者、员工并进行多方面的深入交流;可以借助人力资源部对毕业生、实习生进行跟踪调查,进行人才需求调查,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毕业生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进而相应调整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对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及课程结构体系、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组织形式等按市场需求进行改革,努力解决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笔者在挂职期间曾有幸参加酒店全英文的最高行政会议,回校后,通过亲身经历和学生分享了英语,尤其是流利的英语口语在五星级酒店的重要性;通过和德籍总经理进行早餐约谈,详细了解了企业高层对人才的期望;也曾在餐饮部邀请德籍总监录制对话视频,以丰富案例教学等。挂职锻炼在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教科研水平,教师回校后可结合专业特色,开发校本教材。例如,我系针对餐饮部教学编写的《酒店情景英语》校本教材已进入小范围试用阶段,后期将进行反馈、修改、定稿和全面使用;教师也可以积极和酒店合作,开展项目咨询和研究,申报产学融合、人才培养的相关教科研课题等。

2.3挂职锻炼有利于建立良好互动的校企联系

“校企结合,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改革方向,挂职锻炼教师作为学校与企业联系的桥梁,有利于提高教师实践技能和自身综合素质。此外,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会给企业带来丰富的理论知识、规范的操作要求或未来的人才储备。比如,对于“万礼豪程”项目,这是双赢的,在挂职后的执教过程中,教师在潜意识里加入了万豪的特色,将万豪酒店集团的核心价值观、酒店服务精神和专业技巧深度融进教学,为万豪培养了潜在的忠诚员工。同时,教师可以将自己对某些问题的想法与企业交流,为企业的生产组织、业务管理和产品销售提出好的建议,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单位经营管理水平。如,笔者在挂职期间因所学专业为英语,所以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参加人力资源本部每周对员工的英语培训项目,通过精诚合作,共同培养酒店优秀员工。可见,挂职锻炼有利于建立校企联系,促进校企联合办学,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扩大学校知名度。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我校在2016年10月成功主办了2016年安徽省旅游院校合作联盟第五届旅游论坛暨万豪酒店集团万礼豪程(华东)教学研讨会,来自全国49所高等院校、8家合作企业及安徽省旅游学会的领导、教师近200人齐聚一堂,共襄盛举。这是专科院校第一次承k这样的大会,极大地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本次会议是一场旅游、酒店研究及教育的盛宴,会上中外教育工作者共同分享教学方法及学术研究方向,积极探讨相关议题。会议内容丰富,对教师今后开展教学及研究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通过参加此次会议,我校不仅加强了与省内兄弟院校的交流与联系,同时为学院谋得了新的发展思路。旅游与外语系旅游英语和酒店管理专业将进一步拓展与万里豪程的合作项目,推动专业建设,切实做到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高职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探索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锻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含社会环境与人们观念等原因,又有校企合作与学校自身管理的问题。如,一些专业教师平时教学任务已经很繁重,很难抽出时间到企业锻炼,而到了假期,往往要占用休息时间,导致教师积极性并不高。又如,目前职称评审注重的是学历、课题等硬性指标,而较少考虑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双师素质,这样的指挥棒使得教师不得不埋头研究、多发论文,还有其他种种原因导致挂职锻炼并不顺利。

3.1企业、学校、教师三方协同合作

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涉及三方利益,应协同合作,以共赢为原则,形成企业与高职共同办学的良性机制。企业方面需考虑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对企业人才储备、技术创新等都有重要的发展意义;学校作为教师依托平台,应意识到教师挂职的企业是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基地,是学生就业的重要去向,应对企业足够重视和尊重,积极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应意识到赴企业挂职锻炼是一次宝贵的机遇,有划地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3.2做好挂职结束后交流、考核工作

挂职锻炼期满,教师应认真填写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考核表,由挂职单位考核,交院系备案。对考核不合格的,学院可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如,适当减少挂职锻炼所折合的工作量,减少下次培训的机会等,从而约束挂职教师的行为,提高教师挂职锻炼的质量。除此以外,挂职教师还要根据在企业实践的经历,积极分享挂职成果和经验。为同行和学生做一次专题讲座;撰写一份针对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实习实训等内容的专题报告;递交挂职锻炼个人总结。学校将组织“挂职教师经验交流会”,查看挂职教师的工作日志及工作过程中搜集的资料,以便资源共享,使教师共同成长。

3.3完善挂职锻炼的管理体制

建立完善管理机制,促进专职教师赴企挂职锻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将挂职经历作为教师职称评定时的参考条件,专业教师在申报职称的过程中,要求有半年的企业挂职锻炼,作为“双师”素质认定的重要条件之一;二是与年终绩效考核相结合,对于挂职锻炼的教师要在年终考核时适当加分,在优秀教师评选、骨干教师推荐、专业技术带头人选拔等方面享有优先权,充分调动教师挂职锻炼的积极性;三是保证挂职教师的待遇,给予一定的交通、午餐等补助和校内津贴,津贴发放按照考核的百分比发放,对于表现优秀的给予一定的额外奖励。对于赴企锻炼的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通过每一阶段的学习锻炼,专业技术、实践能力达到考核标准。

4.结语

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一支专业理论扎实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而外出赴企业挂职培训在提高专业教师业务素质、增强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双师”素质有效又切实可行的方法。对于教师赴企挂职锻炼的研究,仍以实践层面较多,还需不断探索研究,以期努力提高高职专业教师挂职锻炼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别敦荣,胡颖.论大学协同创新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

[2]李春燕.提高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

[3]赵新峰.协同育人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第3篇:企业锻炼工作总结范文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高职教育的内容也必须及时更新,教师只有具备了“双师”素质,才能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能。为了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而主要的方式就是选派教师赴企业顶岗锻炼。然而,很多教师在赴企业锻炼时,只是将其视为必须硬性完成的任务,潜意识下不认真对待,没有很好地规划企业锻炼,以及锻炼结束返回学校之后的一系列安排,导致锻炼效果不佳,能力提升并不明显。对此,高职教师一定要端正赴企业实践锻炼的态度,做好规划,力求达成既定的目标,并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以利于将来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

一是要明确赴企业锻炼的主要目标。高职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明白下企业是提高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到企业体验最真实的工作环境,可以提升对相关职业的认知,学到最新、最实用的先进技术,锻炼自身的实际操作水平,以适应教学的需要。另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对比学校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实际的需求,调查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方案是否合理,与企业人员在合作的过程中找到双方进一步合作的新路径,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教师在赴企业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高职院校要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和可行性分析,提出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工作建议,并在组织、资金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

二是要以企业标准规范自己的工作。教师一旦进入企业锻炼,就是企业工作人员的身份,不能再以师者自居,必须端正工作态度,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并以企业的质量标准要求自己。在锻炼的过程中,要全身心投入,认真观察和记录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理顺岗位工作的流程,分析岗位要求的技术能力,虚心向企业员工请教,尤其是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务求熟练操作并明晰设备的技术标准,以便回校后指导学生的实训。技术水平成熟的教师还可以参与企业的项目或产品开发,力求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在参与生产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安全,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所在院校树立良好的形象。另外,教师还要将锻炼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总结归纳。

第4篇:企业锻炼工作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国家税务总局《2003年-2007年全××*务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为指导,结合××*干部培养工作,采取干部进企业××*锻炼的方式,让干部亲身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了解国企改制后企业生产、发展的特点和新情况;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现状;了解现行××*征管手段、方式、方法与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后的新形势是否相适应;通过宣传、辅导让企业在第一时间享受应享受的××*优惠政策。同时,为企业出谋划策,挖掘企业内在潜力,帮助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通过实践,让干部直接感受市场经济竞争氛围,提高干部的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增强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找准强化××*征管,优质服务纳税人的切入点,进而推动××*工作发展。

二、选拔对象

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条款之规定,××*拟选派10名干部到企业××*锻炼,其选派对象和条件是:

1、组长以上的干部和业务骨干;

2、具有一定的财务和业务知识;

3、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领导能力。

这次选派××*锻炼的10名同志,分驻到10户企业。根据干部自身条件和企业情况,可担任企业副总经理(厂长)、财务科(部)副科(部)长,直接参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或生产管理。

三、时间和安排

这次××*锻炼采取离职的办法,××*人员每天直接到企业上班,参与企业考勤,时间为半年,即:从二月二十三日至八月二十三日止。

四、组织领导

为了搞好这次活动,××*成立领导小组,××*局长左世忠同志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综合科人教组)负责具体组织和抓落实。

五、具体要求

××*锻炼是培养干部,推动××*工作的一项新举措,因此,选派××*锻炼人员必须转换角色,严格要求自己。

一是××*锻炼人员,必须严格作息时间,自觉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与企业人员同工作同劳动,自觉服从企业管理,工作尽职尽责不当特殊人员。在锻炼期间,××*将随时抽查。

二是实行工作汇报制度。××*领导每人负责2名××*干部的跟踪管理,不定期走访有关企业,了解××*干部的工作情况。××*干部也要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工作、思想、感受,便于××*随时掌握工作动态。

三是××*干部应注重抓好调查研究,给企业当好参谋,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同时应注重宣传××*政策,为企业服好务。

四是××*干部要做好工作日记,写出工作体会和感受。同时勤于思考、注重研究深化××*征管改革,强化××*管理的新规律、新路子。锻炼结束后,××*还将组织交流,对成绩突出的,××*还将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第5篇:企业锻炼工作总结范文

解决顶岗锻炼问题的有效措施

顶岗锻炼已经成为提高高职教育中教师职业技能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如何能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教师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一)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目前的校企合作尚处于初级阶段,校企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使得顶岗单位难找,企业不愿配合。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为教师提供稳定的实践基地。这需要以下几方面的努力:1.政府的支持。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需要当地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特别是对校企合作企业要有相关政策上的优惠;可以出台校企合作法规,明确企业与高职院校在合作中的权力和义务;设立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扩大其影响力。2.学校的努力。学校要积极地走出去,通过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共同努力,加大校企合作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和合作,把校企合作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兼职”或“聘用”的方式,使企业技术人才进入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制定和课程计划的实施;鼓励企业技术人员与高职院校教师共同承担科研课题和项目开发,将教师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企业技术人员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这不仅为教师顶岗锻炼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也为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这些也离不开经费的支持。

建立和完善顶岗锻炼运行机制

第6篇:企业锻炼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字: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世界大学城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8-0019-02

寻找适合我国高职教育特征,能够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办学模式,一直是我国高职教育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1]。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实现与市场接轨、与前沿技术接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对于专业发展、教师培养、学生顶岗实习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在这一高要求下,教师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众多高职专业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这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如何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如果只是按照大众化的需求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就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迫切需要下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积累经验,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专业教师实践锻炼现状调研分析

如果教师不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就不能及时了解行业企业的技术动态,职业教育就会陷入闭塞的信息状态。所以专业教师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势在必行,也是对职业教育的负责态度,是职业教育信息通畅的必要做法。

所谓专业教师实践锻炼,是指因实践教学或薄弱学科建设的需要,抽调部分专业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的对口部门进行实践训练或参与企业的项目研发工作或交流学习企业实践中的新技能、新经验,以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经积极推进教师进行实践锻炼,提倡或要求专业教师有半年以上的企业实践锻炼经历,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有助于教师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有助于教师更好的了解企业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通常专业教师会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践锻炼,由企业提供岗位,教师可以选择和专业相关的岗位工作,进行顶岗锻炼。比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师可以选择网络管理员的职业岗位,全面熟悉和实施岗位工作,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调研发现,许多教师能够联系到专业相关的企业岗位参与顶岗锻炼,但是由于参加锻炼的时间相对较短,加上企业的不信任或者项目保密性,一般只让教师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导致教师不能真正参与到岗位工作,了解真正的企业运作,达不到顶岗锻炼的预期效果,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即使是校企合作单位也避免不了这个问题,导致了专业教师实践锻炼有名无实的现象。

二、结合教师实践锻炼,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东营职业学院正处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期,迫切需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向前发展。打破传统的专业教师实践锻炼模式(即教师到校外相关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我们提出一种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即教学系部专业教师到本校其他相关部门参加实践锻炼活动,如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校办企业等,以这些部门模拟校外相关企业。由校内其他部门、教学系部根据实际需要,向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提交申请,在委员会的统一协调下,双方协商合作内容,签署合作协议,然后根据这些部门提供的专业相关岗位工作,由专业教师根据实践锻炼的专业需要选择相应的专业相关岗位,进行顶岗锻炼。顶岗锻炼的时间由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统一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分配。顶岗锻炼期间,双方根据合作协议,实施具体的工作,如联合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合作培养就业生,合作技术服务和课题研究等。顶岗结束后,顶岗锻炼教师须提交顶岗总结报告,作为反馈,为今后类似的校企合作借鉴经验和教训。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为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师顶岗锻炼的有效实施,需由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由委员会具体实施教师顶岗锻炼的考勤、考核等监督措施,保证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

三、校企合作新模式实践探索

东营职业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技术人员缺乏,无法满足当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迫切需要增加技术骨干,壮大技术团队,保障校园网的正常运行。而本校电子信息与传媒学院的专业教师迫切需要到企业参加顶岗锻炼,了解企业运作模式,提高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质,同时又面临去校外企业参加顶岗锻炼,达不到预期效果的现状。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根据两单位的申请进行研究后认为,电子信息与传媒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师可以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承载网络运行部参加顶岗锻炼,提供技术支持,双方共同研究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工作,恰能解决当前双方遇到的难题。于是,按照上述流程,电子信息与传媒学院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进行了合作探讨,确定了合作内容,签署了合作协议,并选调了电子信息与传媒学院的三名教师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参加为期半年的顶岗锻炼活动。顶岗期间,三名教师认真执行承载网络运行部的网络运行与维护岗位工作,包括校园网旧布线间的整顿、网络故障排除、中心机房的设备维护和升级等。通过该岗位的顶岗锻炼,熟悉了网络运维工程师的岗位职能、岗位能力要求、专业技术要求、职业素质等综合职业能力,为更好的培养贴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顶岗锻炼期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丰富的校园网络资源,教师带领本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为期5周的顶岗实习,包括熟悉校园网络的布线、拓扑结构、设备安装与调试、安全防范、各旧设备间的重新改造等丰富的实践活动。另外,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围绕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双方还开展了个性化移动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主要对世界大学城()的使用进行了调研分析及深入研究,世界大学城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平台、师生交流沟通平台,能够为每个老师和学生快速建立一个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空间,能够深入应用于院校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每个环节的深入融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自主学习管理,真正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信息化的便利,下一步将进行使用实践研究。

四、结束语

通过实践证明,这种结合教师实践锻炼进行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在校内其他部门间进行合作推广。实践证明,这种校企合作新模式具有许多优势,如专业教师到本校其它部门参加顶岗锻炼,既给其它部门提供了技术支持,又使顶岗锻炼落到实处;专业教师到其他部门,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可以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合作培养学生,比如从学生入学开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跟着顶岗锻炼的教师参与校园网维护工作,作为顶岗实习,贯穿于整个在校学习期间,通过这种方式,逐步熟悉并适应相应岗位工作,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期间表现优异的学生,毕业时可由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负责推荐工作;还可以合作开展对外技术服务等项目。

当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比如教师在校内参加顶岗锻炼结束时,可能一部分工作还未完成,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应有相关政策保障工作的持续性及顶岗锻炼教师的相关利益;顶岗工作如何进行考核的问题,可由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结合教学系部和实践锻炼部门的双方意见给出具体量化的考核方案。另外,这种模式在具体实施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有的专业如机械制造等不适用等。因此这种新的校企合作模式需要现实应用中灵活对待。?

第7篇:企业锻炼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工体育;开展状况;影响因素

通过调查,作者发现,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当前三线地区国有军工企业的职工体育活动特征普遍发生了较大变化,××飞机制造厂是典型代表。

一、职工体育活动组织化程度较低

调查发现,目前三线国企的职工体育活动逐渐从企业有组织开展、组织化程度较高的状态转为职工个人自发参与、组织化程度较低的状态,且有组织的活动项目单一乏味并渐趋没落,而职工个人自发参与的业余体育锻炼活动相对覆盖面广、项目分散、形式多样、参与人数较多,总体来看转型非常明显。

事实上,自1965年建厂以来,××飞机制造厂有组织的职工体育活动开展十分活跃,其职工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田径队等在系统内都具有非常强的实力,至今还保持着系统内的多项田径竞赛纪录,上世纪末期还曾向甲B球队输送过具有专业水平的球员。2006年以前,工厂坚持每三年举办一次职工田径运动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厂内足球联赛,不定期地举办其它形式的职工体育竞赛活动,等等。这都是企业有组织地开展职工体育活动的实例。

转型出现在2006年以后,最明显的例子是连续五年都没有举办过传统的职工田径运动会和足球联赛了,其它形式的有组织的职工体育活动也仅剩下迎新春长跑一项,且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通过进一步的深入了解,我们大致能分析出以下几个原因:

1.近五年来受国际形势和国家政策的影响,工厂生产任务十分繁重,尤其是连续承担了国家和军队数个重点项目的主要生产研制或配套生产任务,已连续数年实行了“6・11”工作制(即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且有限的资金也主要用在保障国家和军队的重点建设项目上,客观上没有时间、精力和经费来组织开展较大规模的职工体育活动。

2.随着形势的急剧发展变化,三线军工企业大多面临图强求存的现实需要,生产经营任务日益繁重。在此大背景和氛围下,工厂主管职工体育工作的主要职能机构――工会、团委等的工作重心也迅速地向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向转移,组织青年生产突击队、岗位立功竞赛活动、生产现场慰问活动等成为主要工作方式和手段。职工体育的组织工作则在有意无意间成为既费时费力又不讨好的“鸡肋”工作,在企业领导层没有明确意向的情况下,基层部门更无人愿意花时间、下大力去研究和组织开展,就连勉力维持的迎新春长跑活动,也早已在实质上成为变相发放职工福利的象征性活动。

3.工厂近年来重视并陆续引进了大量拥有较高智力水平的高校毕业生和科研技术型人才,充实了科研生产一线的人才储备,却没有引进一名具有专业知识的群众体育组织管理人才,工会、团委等主管职工体育工作的基层部门中,要么是接近退休年龄的老同志“坚持最后一班岗”,热情有余,心力不足,要么是“外行”坐镇,无所适从。

4.2008年工厂投入巨资改造原工人文化宫,建成了目前省内数一数二的综合性企业内部文体娱乐休闲中心,其中配套新建了乒乓球室、台球室、室内健身馆、室内羽毛球场,室外老年门球场、室外休闲广场等多个附属体育活动场所(地),客观上开辟了新的职工体育活动阵地,丰富了职工体育活动的物质手段,使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选择余地增多了。但也因此促进了职工体育活动兴趣的转移,加之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等传统体育活动场地年久失修,逐渐陷入废弃状态,客观上制约了有组织的职工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展。

二、职工体育活动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基本符合需求,但利用率不高,缺乏专业的群众体育指导员,难以充分发挥场地及设施的内在潜力,也难以形成职工体育锻炼的长期持久效应

调查中发现,该厂新建文体娱乐休闲中心的室内健身馆开业初期,曾经出现过千人追捧。一票难求、需要至少提前三天预约的盛况,即使行情略差的乒乓球室和台球室,也经常人满为患,可见职工群众的认可和满意度。然而这样的情况仅仅维持了半年左右,初始的热情就迅速消退,现在的室内健身馆、乒乓球室、台球室等已经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

众多受调查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场地及设施虽好,但没有专业人士的现场指点,完全靠个人的兴趣和猜想去使用,一者驱动力不足,毕竟人都有懒惰心理和“三分钟热情”情绪,二者对锻炼的效果心里没底,也不知道“科学”锻炼的方法和步骤,三者没有高手指点,水平无法上升和提高,始终徘徊在较低档次上,久而久之,兴趣和热情自然就消退了。

应该说,这一看法是比较符合群众体育活动的客观规律的。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我国竞技体育不断在国际上取得优异成绩后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使得群众体育在向广泛性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向专业性靠拢。人们不但追求体育活动的乐趣和荣誉,也更加看重体育锻炼的效果和质量。拥有从业资格的健身教练在各地广受欢迎即是明证。

计划经济时代,该厂曾经有过相对专业的群众体育指导员,而且那时一般人对体育锻炼的专业性要求也不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专业人士在年龄的制约和知识的储备、更新上已逐渐落伍,而拥有最新专业知识的群众体育指导员(包括专业教练和专业宣传推广人员)则较为缺乏,不能满足群众体育工作对专业人才日益高涨的需求,的确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群众体育向深度和广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即使场地、设施等客观条件再怎么具备,缺少了专业的群众体育指导人员,也难以吸引和维持职工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更难以形成长期持久的效应了。

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年龄分化明显,中年人体质堪忧

该厂职工中能够自发参加日常体育锻炼的人员以青年人和老年人为主,36~55岁的中年人较少参加体育锻炼,呈现出明显的“两头多,中间少”格局。长此以往,则中年人的身体素质堪忧。另外,中、青年人中女性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也明显少于男性。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根据调查,主要原因在于:

1.36~55岁年龄段的中年男女职工,一般都是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承担着最主要的工作任务,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事业的发展上,而且由于近年来三线军工国企普遍实行了关键岗位、重点岗位的“6・11”工作制,这些人经常成为加班加点的主力军,没有充裕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2.36~55岁年龄段的中年男女职工,正是所谓的“上有老

下有小”的中间年龄层,家务同样繁忙,家庭负担也最重。其中最重要的家庭难题是小孩面临高考冲刺,一刻也不敢放松。工作忙过后,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监督孩子,照顾孩子,既没有心情、也没有精力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

3.36~55岁年龄段的中年男女职工,即使有一定的闲暇时间,也多用在看电视、上网和娱乐上,而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这既跟人体从事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的自然分配趋势有关(即工作中已付出了大量的体力劳动,闲暇时间身体和生理上自觉地就不愿意再从事体力活动),也跟当前上网和娱乐(尤其是打麻将)甚为流行的社会休闲文化活动趋势有关;

4.20~35岁年龄段的年轻女性,工作紧张度和家务繁忙度都相对较轻,挽留“青春”的心思相对也最重,所以平时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逛街、美容和谈情说爱上,却较少关注体育锻炼,坐吃身体年轻的“老本”。另外也不乏独生子女“娇骄”之气的影响。因此对于她们来说,体育锻炼完全是“非不能为,实不欲为也”。

四、项目分散,形式多样,柔和、休闲成为主旋律

调查发现,当前三线国企职工的业余体育活动多以健身操、健身球、跑步、散步等为主,进行柔和、休闲型体育活动的人远多于进行剧烈、竞赛型体育活动的人,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传统的、竞赛性较强的体育活动则以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总体上呈现出“项目分散,形式多样,柔和、休闲成为主旋律”的特点。这不但与职工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增强体力、增进健康相符,也完全符合当前我国群众体育、社会体育的总体实际和一般规律。

进一步分析还可以看出,男性职工更喜好跑步和较能充分展示男性体魄魅力的三大球以及健身器材活动等锻炼项目,女性职工则更乐于散步和选择运动强度较小、较为舒缓的健身球、健身操等锻炼项目,以起到塑身、美容的作用。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第一,这符合我国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恬淡、舒适),也与中国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中庸养生的传统锻炼观念有关;第二,跑步、散步、健身操等活动既不受场地和器材条件的制约,对参加者个人的身体和技术水平要求也较低,适合大众参与;第三,相应的经济支出较少,符合企业职工一般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第四,上述项目属于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体育项目,易引起关注、易接受、易培养出兴趣,相关的体育产业开发也较为成熟。

五、职工体育尚有较大发展空间,转变观念和心态更重要

调查显示,当前国企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多还局限在传统的增强体力、增进健康和延续锻炼习惯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体育活动还能够改善人的情绪,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加深家庭内部联系,沟通家庭成员之间尤其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促进家庭和睦团结,增强家庭凝聚力,有效提升身体素质,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可能的患病,风险和医疗费用,加强人际沟通和协作,增强凝聚力,培育相互之间文明、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因此,要大力发展职工体育活动,相比于场地和设施是否具备等物质条件而言,转变观念和心态更加重要。

六、几点建议

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职工体育日益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最积极因素之一,职工体育文化也日益成为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领导者应把职工体育上升到文化建设以及和谐企业建设的高度加以重视和研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实施。在充分尊重职工体育作为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完整体现群众体育固有特点的基础上,辩证地处理好组织行为和职工自发参与之间的相互关系,使职工体育既保持职工群众自发参与、自行选择参与的良好基础,又能通过适当的组织行为不断地加以总结和提高,两者相得益彰,共同促进职工体育向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深入发展。那种认为既然职工体育、群众体育具有业余性和自愿性特点,那么只要配备了足够的场地和设施就足以体现企业对职工体育的重视程度的观点,既是短视的,也是错误和无益的;既不利于职工体育的持续长久发展,也不利于企业文化的深入建设。

2.时刻关注职工的身心健康,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一方面,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各种宣传机器和宣传渠道的作用,大力宣传体育锻炼对于职工个人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和企业长远发展的积极作用,引导职工积极投身体育锻炼,另一方面,也要想方设法研究出台相应激励政策――例如可以设立职工健身福利专项基金,利用该专项基金每年向职工发放健身服装、健身卡、订阅健身书籍、购买健身器材、按比例发放健身补贴等,变相提高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消费能力――促使职工(尤其是中年职工)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真正将个人的身心健康与企业的发展命运结合在一起。如此,才有可能长久地吸引和维持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达到职工体育活动的本来目的。

3.采用多种手段切实培养职工的体育兴趣和意识,引导职工利用闲暇时间开展体育休闲、体育消费等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转变。例如,可在世界杯足球赛、亚运会、奥运会等世界级重大竞技比赛(盛会)期间组织开展集体收视、集体赏析和评论活动,定期组织评选体育家庭和超级体育(球)迷,不定期组织专家讲座,适时举办“健身周”、“健身月”等主题活动,主动设立或鼓励成立单项体育(运动)协会并给予适当的经费资助,大力向职工宣传“花钱买健康”的新型消费观念,将职工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纳入企业领导层、部门和个人年度考核内容,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以约束和强制职工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等等。

4.科学地指导职工开展科学的体育锻炼,是科学发展观在职工体育活动中的具体而直接的体现,因此,企业领导者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为职工提供现代化的场地和设施条件,还应该考虑适当地引进和配备拥有专业知识的群众体育指导员(包括专业教练和专业宣传推广人员),一方面能够在工作闲暇时间指导职工科学、合理地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并现身说法地进行宣传推广,另一方面也可以专业人士的眼光和经验,帮助企业研究制定开展职工体育活动的年度和长远计划,使企业的职工体育工作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渠道。

参考文献:

1.徐洁.当代中国休闲体育及其兴起的背景.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5);23-24

2.曾莉.余暇体育大众健身.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16(4):44-46

3.秦椿林,体育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我国职工体育管理体制社会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体育学刊.2006.(2)

5.胡炜,职工体育的功能和地位,中国职工教育,1993,(3)

6.卢文超.新时期职工体育取向层面的社会研究.体育科技,1995,(4)

7.杨岭,重庆市企事业单位职工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豆丁网

第8篇:企业锻炼工作总结范文

【论文摘 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双师素质”水平还不能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而青年教师实现“双师素质”转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针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现“双师素质”转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最基本的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而青年教师是整体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的重点。如何科学地建设高职教育青年教师队伍,促进高职青年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尤其是顺利实现“双师素质”转型,使高职青年教师这个群体和高职青年教师个人都顺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是一个极其复杂和长期的过程。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现“双师素质”转型的必要性

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也关系到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和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

1.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大量双师素质教师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建设的全局。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师资队伍有别于普通高校,更注重教师的“技术应用”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虽然各高职院校在不同程度上都对专职教师提出了参加专业实践的明确要求,但由于国家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政府没有制定要求企事业单位接纳实习教师的奖励政策,高职院校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

2.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要实现自身的发展也要提高双师素质

近年来高职院校补充的青年教师数量较多,他们大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他们的理论知识功底都较强,但由于他们没有工作经历,缺乏工作经验,不熟悉实际业务工作,因此严重影响到他们完成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尤其是青年教师实践动手教学指导能力普遍匮乏,这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有些教师虽参加过挂职锻炼或到实际工作单位实习过,但大多或是走过场,或是不够深入,没有真正掌握专业技能,教学效果都不理想。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现“双师素质”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在提高“双师素质”水平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的来说,离高职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对青年教师的要求差距还很大,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青年教师缺乏实践的场所和时间

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的职教体系在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中尚未形成,产教结合的教育模式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部分单位不愿意接收教师参加顶岗实践。企业为了自身利益,禁止教师参加与核心利益相关的工作,很难深入到企业一线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导致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效果大打折扣。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基地大多名存实亡,培养工作困难重重。教师大多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难有机会长时间地到生产实践的第一线锻炼和提高。另外,在现行的教师职称评定中存在着重论文、轻教学,重研究、轻应用的倾向。这根指挥棒无形中在引导教师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完成论文、发表著作等硬指标上,而忽视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青年教师实践锻炼管理与考核流于形式

目前学校领导十分重视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工作,许多高职院校都组织无工程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下厂实习锻炼,但是相关管理与考核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发挥作用。学校缺乏统一的组织与协调管理,基层教学部门缺乏计划性,往往将无课上的富余教师派到企业实践锻炼,没有根据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建设需要合理安排专业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未能很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一些基层教学部门无专人对教师到企业实践进行跟踪服务,全靠教师自觉管理,随意性较大。青年教师每年3~4周的短期下厂锻炼并没有取得实效,往往流于形式。而经过这短暂的参观、实习,大部分教师对企业实际生产流程仍不熟悉,也不能根据企业岗位需要,编制相应的教学方案。

三、加快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现“双师素质”转型的对策措施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保证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双师素质状况还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加大培养力度。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组织教师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工作

学校要制定出教师参加专业实践活动的管理办法,对教师参加实践活动的内容、实践过程管理、考核办法、待遇和保障措施等提出具体的要求,做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从而保障教师下厂实践工作能取得实效。同时,只有安排相对长时间的脱产在企业挂职和顶岗,才能真正接触到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达到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2.校企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

这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体现其办学实力的重要环节。近几年,高职院校引进了大批高学历的青年教师,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企业因为成本的考虑不会聘用大批高学历人才。学院可以把缺少工作实践经验的高学历人才输送到企业参与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与企业建立合作基地,通过与企业签订协议等形式保障教师较长的时间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企业可以定期选拔推荐一定数量、具有良好工程经验的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选拔过程应允许校方参与;学生可以去企业顶岗实习,实践并掌握专业技能,学校还可以为企业定向培养学生,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

3.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实现“双师素质”转型的制度保障

一方面,根据不同专业类别制订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选派、管理、考核文件。制订科学的配套政策,如职称评审、评优推优、双师认定、绩效考核、访学进修、岗位聘任等方面优惠政策,激励教师投身到企业生产一线,变被动下企业为主动下企业。积极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自觉要求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制订出台《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规范过程管理。实行学校和企业实践锻炼单位双重管理制度,锻炼期满后,由企业和学校进行双重鉴定。学校、系部及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派出督查小组,进行不预告性检查,通过与企业领导、员工座谈及找本人谈话等方式,真实掌握锻炼教师的学习、工作情况。实践结束后,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的教师要在一定范围内与其他教师进行座谈交流,相关考核部门要详细检查教师实践锻炼工作材料。

参考文献

第9篇:企业锻炼工作总结范文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physical health testing at home and abroad,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sports teaching resources condition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basic train of thought, ideas and the planning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employees' physical health testing, and expounds the value action of staff physical health testing.

关键词: 电力企业员工;体质健康测试;价值作用;研究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employees;physical health testing;value action;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130-02

1 国内外体质健康测试状况

美国早在1880-1900年期间,国内就盛行体力测验,即Fitness Test。但不同时期对体质的解释不尽相同:1958年美国健康、体育、娱乐、舞蹈协会将其解释为一个人能有效活动程度的一种状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过程的加快,各种文明病逐渐增多,对体质的研究发生了变化,后解释为能安全的从事体力活动,并能预防运动不足而引起的疾病的能力: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研究学者则认为Fitness应将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区别开来,把提高运动成绩不可缺少的各种身体素质称为运动素质,这些素质是提高运动成绩必不可少的素质,把增进健康和预防某些疾病有特殊作用的素质叫做“健康素质”,这些素质是一个人所必需的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身体素质,它能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因此,美国现阶段体质健康测试以健康素质为主,主要包括心肺耐力、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

日本政府在上世纪60年表了《关于增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从改善保健和营养条件、普及国民体育入手,增强国民的体育健康。

我国目前已经实施了三次国民体质监测,从2000年开始,每五年进行一次,它虽然是一种政府行为,但在组织形式上采取了社会抽样测试的形式,参与者往往是敷衍了事,测试的数据结果掺杂着不少水份,使得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报告多少显得名不副实。

近些年来,政府职能部门加大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方面管理、监督、督促的力度,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开展顺利,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以及上报数据的及时性都大大提高,这为国家全面了解掌握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提供了依据,便于国家在关心下一代方面制定新举措。

作为我们电力企业能否针对自己的企业文化特点,把身体健康测试作为一项关心员工身体健康的任务来抓,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2 推行体质健康测试的基本思路

健康高于一切,世界上还没有人会怀疑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健康是我们事业和幸福的保障,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健康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要通过主观努力,消除和控制危害身体健康的因素而获得的,所以人们要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以积极的态度、充沛的信心和正确的观念面对自己的健康。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优化整合培训教育资源势在必行,我们作为电力企业院校也就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这不仅要求我们在做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又要加快教师思维观念的转变,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把服务社会、服务电力企业作为自己的根本。因此,发挥我们的职业特点,对电力企业员工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实际上就是我们电力企业院校体育资源效能的具体表现,也是我们通过超前的服务意识、服务理念筑牢我们生存基础的体现。

作为电力企业员工有一个好的身体条件是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现实生活中,大家随时随地的都在进行着自身体质健康的保持与身体的锻炼,健康意识在不断加强,但是如何正确制定行之有效的自身锻炼计划,如何进行有效的计划实施,如何真正通过身体的锻炼来提高自身机能状况,作为未经过健康培训的人员,可能会很茫然,或者跟风锻炼,或者做着锻炼效果不佳的项目运动,那么怎样才能使企业员工真正做到身体健康的可持续保持与提高,那就是通过体质健康测试这一活动形式,对员工进行有目的的体质健康指导和科学合理身体锻炼的有效培训,发挥体质健康测试的价值功效,使我们的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能表现出良好的工作状态、良好的工作热情以及较高的工作效率。

3 如何进行有效的体质健康测试

对电力企业员工进行有目的的体质健康测试,实际上也是对员工进行健身指导、健康咨询以及健康培训的服务过程。它不仅仅只是体现出一种对员工体质健康的测试,更是电力企业在关心职工身体健康方面的一个重大举措,其意义非常的深远。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健康测试指标 以《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为依据,以评定体质状况,检验体育锻炼效果为目的,针对企业员工特点我们制定以下测试指标。

①形态指标(身高、体重);②机能指标(肺活量、台阶试验);③体能指标(坐位体前屈、握力、背肌力、纵跳、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俯卧撑、一分钟仰卧起坐)。

员工通过以上指标的测试,我们的测试报告会对其测试项目的得分情况进行综合评定,会对其在体重、心肺功能、力量素质、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弹性有一个测评结果说明,并在健身指导建议里提出详细的运动训练计划以及训练要求。

3.2 确保体质健康测试的有效性

3.2.1 以目前所进行的培训班学员为对象进行试点测试,对测试的结果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与学员进行交流沟通,不断总结与完善体质健康测试的准确性。

3.2.2 加强运动处方(运动训练计划以及训练要求)的监控与健身指导、健康交流的有机结合,把握好运动处方的关键点,以交流与沟通的方式,通俗易懂的向受测人员进行讲解,促进健身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3.3 提高测试工作开展的可行性 确定了体质健康测试的指标,明确了开展此项活动的工作思路,如何实施员工体质健康的测试工作,关键在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对这项有益于员工身体健康的活动给予大力支持,要统筹、协调、督促所属各企业单位对员工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具体安排、任务的具体落实,要把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作为各企业单位一项关心员工健康的任务来抓。我们作为测试的具体实施单位,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把这项活动作为服务企业员工身体健康的一项工作来做。

有了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安排,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与目标,可以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员工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开展。对于各企业单位我们可以采用预约上门式测试的形式,并按员工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年龄结构、性别差异,进行抽样组织测试,测试结果以报告的形式提供给每位受测人员。为了使每一次体质健康测试活动能有一个良好的效果,我们在测试活动过程中,对测试单位的员工们就其测试报告情况要进行面对面的健身指导与健康咨询交流,真正达到对企业员工在体质健康保持、身体素质提高方面有一个推进作用。

3.4 建立员工体质健康测试的长效机制 员工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其目的就是通过对其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员工提供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运动处方,同时以指导、咨询、交流等方式加强员工自身体质健康的培训,提高员工科学锻炼身体的意识,培养员工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但是对员工进行体质健康测试不能只图形式,企业应把它列入员工年度健康培训任务中去加以实施,要倡导员工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健康五十年的理念。

坚持企业员工常年体质健康测试机制,可以有效加强员工健康意识的培养,规范员工在锻炼身体方面的不科学性,达到促使员工会锻炼、爱锻炼的目的。

3.5 加强体质健康测试队伍建设 对员工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测试人员不仅要会使用仪器,更主要的就是自身要具备渊博的体育知识,懂得人体健康发展的规律,了解人类运动的心理,熟知各类运动的技能。这些知识与经验的获取是需要我们测试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不断地总结来积累的,因此,加强测试人员自身知识能力培养是根本,建设一支协作意识强的测试团队是关键,测试人员既是员工体质健康测试的操盘手,又是员工健康培训的指导者,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4 体质健康测试的价值作用

对电力企业员工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它旨在通过对企业员工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来客观实际的评价员工体质状况和体育锻炼效果,健全并督促企业员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科学地指导企业员工开展体育活动,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对电力企业员工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是企业对员工身体健康关心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大力弘扬电力企业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体质健康测试可以促进员工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体质健康水平,让员工意识到健康对人一生的进步发展的重要性,让员工知道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迈向成功的重要基础,让员工懂得只有坚持长效的体育锻炼活动,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才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才能为电力企业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何仲恺.体制与健康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