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评价指标体系论文范文

评价指标体系论文精选(九篇)

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第1篇:评价指标体系论文范文

目前,债券投资已代替银行存款成为保险公司最重要的投资渠道,然而,债券市场的走势也因此会影响到保险资产的配置,进而影响到保险公司自身的业务结构、发展规模及战略布局,加之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波动加大以及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全面开放,导致我国保险资产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若保险业要在与各大金融行业的竞争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要提高资产管理效率,直面各种挑战,在接连不断的挑战中谋求发展。现阶段,我国保险资产管理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严峻挑战。

1.1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

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逐步与世界经济接轨,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国际经济走势,同时世界经济的波动反过来也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分析我国保险资产管理问题时,不仅要分析国内的经济环境,还要将当前国际政治的变化和经济格局的调整考虑在内。

1.2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面临巨大压力

受托管理我国保险业约90%的可运用资金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2006年以前只能管理保险公司的资产,缺乏直接接触个人以及其他机构的渠道,而国外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不仅能够管理保险公司自身的资产,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管理第三方资产,并且第三方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超过50%。同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逐步扩大资产管理范围,推动资产管理公司由单一管理保险资产向综合管理社会公众资产转变。然而,逐步扩大的资产管理范围对于起步较晚的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来说,虽然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不可预知的风险。

1.3投资收益低下

随着我国保险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保险业的可利用资金也在不断增长,但由于我国保险业目前的投资渠道过于单一,仍然将资金投资的重点放在存款和债券资产上,而在基金、股票上的投资比例较小,加之近几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超常增加,造成市场流动性泛滥,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日趋下降,从而导致我国保险投资的收益率也随之明显下滑。所以,如何提高资产管理的投资收益率,是我国保险业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1.4资产负债管理难度加大

近几年来,保险行业续期效应降低,从而造成保险业的流通资金减少,成本压力增加,保险负债成本呈现出日渐上升的趋势,资产负债收益率匹配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如果投资收益率达不到预定利率水平,将导致新的“利差损”产生。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的资产久期远远低于负债久期,“长钱短用”现象屡见不鲜,而且随着负债定价利率的上升,业务增加反而会造成附加费用的增大,此时负债成本较高,资金回报压力增大。由此可见,保险行业目前的这种资产负债管理机制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2构建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原则

科学地建立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考虑现有的统计制度和相关的统计数据,还要充分考虑到国际之间对比的需要,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除了要满足指标体系设置的一些基本原则外,还要满足以下几项原则。

2.1主次性原则

由于能够反映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的指标较多,如果都用来当成评价标准,容易造成指标设置主次不分,给资产管理竞争力评价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在选取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指标时,应该遵循主次性原则选取对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产生主要影响的指标,而忽略那些影响较小的指标。

2.2可行性原则

影响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有定性的不可量化的指标,也有能够定量描述的指标。无论是定性描述的指标还是定量描述的指标,都应该是可行的,有据可循的。因此,本文为了更好地将保险资产管理水平作横向与纵向的对比,所选取的都是评价资产管理水平的可行性指标。

2.3比较性原则

在运用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问题时,往往要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因此在选取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指标时,不仅要便于保险资产管理自身前后进行比较,而且还要便于与其他金融业资产管理水平之间进行比较。另外,为了能与国际保险资产管理接轨,还要在指标选择上尽量靠拢国际通用标准。

3构建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

在我国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进程中,保险资产管理作为保险公司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其盈利水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决定了保险业的自主竞争能力,也成为保险业增强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促进金融市场稳步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结合我国保险行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我国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理论框架。

3.1保险资产管理的现实竞争力

所谓的现实竞争力就是指主体在现实中获取竞争优势所拥有的资源。保险资产管理的现实竞争力主要由资本市场的投资规模、资产管理效率、资产管理的业务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等要素构成。资本市场的投资规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行业投资主体的资产管理能力,是各行业在资产管理上相互竞争的核心方面;不同行业资产管理业务能力的强弱也是现实竞争力的基础;而风险的管控能力是企业管理人自身管理能力、风险防范意识的重要体现,构成了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相互竞争的重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保险资产管理的效率与未来发展的高度。为了提高保险资产管理效率,有必要将国外先进的资产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我国的保险行业中,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目前,我国保险业投资覆盖了证券、货币、衍生品等各投资领域,并在此范围内打造不同风险收益率的产品链,在更广阔的空间内为客户们捕获投资机会,分散投资风险。

3.2保险资产管理的潜在竞争力

潜在竞争力是相对于现实而言的,它对于未来整体竞争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险资产管理的潜在竞争力是使现实竞争力得到有效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所在,主要包括市场环境、政策支持以及业务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等要素。在大资管时代,资产管理范围的逐步扩大,使得保险资金的风险进一步加剧,并且对现实金融市场环境变化的反应也更加敏锐,国家政策支持可以为保险资产管理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而业务、产品、组织上的创新对于提高保险资产管理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以资产管理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为分体系的保险资产管理整体竞争力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内,资产管理的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保险资产管理的整体竞争力水平的高低。

4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目前,由于我国保险行业的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够完善,监管机构对于保险资金运用所涉及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估算方法并没有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使得国内各家保险公司的财务会计报表之间缺乏可比性。因此,本文在我国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评价体系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评价指标只作定性描述,并将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评价体系分为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两个子评价体系,总共设置14个指标。

4.1保险资产管理现实竞争力评价指标

市场规模反映了资产管理业务的宽度和广度;资产管理效率是国内外资产管理竞争的一个核心方面,因此本文选取投资收益率来体现保险资产管理效率。资产管理的业务能力指标又可以细分为资本负债比、资本安全性、资本流动性、资本充足性、业务产业链和业务价值链。资本负债比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流动性负债与总资产的比值,不仅能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所面临风险的大小,也能反映企业资产管理的能力。保险资金运用的核心就在于平衡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关系,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运用委托人的委托资金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能只考虑资产或负债,而必须要保证资产和负债的动态协调与平衡,为资产委托人提供长期稳定的预期收益;资本安全性、资本流动性客观上反映了资产管理的服务属性;资本充足性、业务产业链和业务价值链3个指标分别反映了保险资产管理的实物资源、业务宽度和业务价值。风险控制能力是现实竞争力的又一重要体现,本文选取资本缩水幅度这一负面指标来度量对保险资产的风险控制能力。

4.2保险资产管理潜在竞争力评价指标

第2篇:评价指标体系论文范文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在国际项目管理能力基准(ICB)中,将项目管理能力描述为项目管理的知识、素质、技能以及取得项目成功的相关经验的集合。管理企业项目管理能力的研究是近年来项目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在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在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取得了不少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提出了组织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OPM3),从组织的战略与战术定义了通过项目实施组织战略的过程能力,构建了组织项目管理能力体系与改进的思路。杨启防、白思俊运用OPM3模型的核心思想构建了相对适合我国组织项目管理发展现状的基于OPM3的组织项目管理能力体系。欧立雄、纪文宝等针对大型水电开发企业提出了集成能力、专业化管理能力、企业环境支撑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指标体系。朱桂新、鲍学英提出来基于项目全过程的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徐先国构建了包括项目管理工具的使用、项目管理培训、统一方法的形成、知识管理及应用、单位内部的项目环境因素、以往的项目完成情况6个方面构建了国防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潘红在PMBOK和C-PMBOK的知识体系九大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OPM3的评价标准、方法和绩效评价理论,构建了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的3级评价指标体系。笔者也曾从组织机构建设、技术力量及历史业绩、对项目管理控制协调的力度3个方面构建了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但针对大型煤炭企业如何构建项目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还缺少研究。大型煤炭企业的项目管理处于整个煤炭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地位,内容包括了煤炭建设项目前期决策、勘察设计、招标投标、项目实施的控制、项目试生产、项目整体验收等阶段,项目往往关系到国家能源战略布局和能源安全,具有政治性、一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构建一套适合于大型煤炭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尤为重要。

2构建大型煤炭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1构建的原则

为了使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满足目标的需要,在建立评价指标时要遵守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在设计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大型煤炭企业项目管理能力的本质和评价的目标。

(2)可操作性原则。

构造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要考虑在现实条件下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否付诸实施,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有足够的精度。

(3)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要求对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进行科学的界定,运用科学的分类方法,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企业项目管理能力的影响,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科学合理地界定企业项目管理能力的系统范围。

2.2构建指标体系

该文基于文献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确定大型煤炭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项目管理能力指标体系构建成一个多级递阶结构模型,依据该模型建立与项目管理能力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层次指标体系。由于项目管理能力涉及的指标数量较多,要做到既全面又无冗余,需要对初选指标进行筛选整合,原则是删除那些对测度目标序位不产生影响的指标,即保序性准则。

(1)项目管理组织建设能力。

项目管理组织是项目管理活动的载体,项目管理的组织模式、组织结构的选择,企业项目管理体系的建设,组织人员的配备直接影响着项目管理活动的成败,故在评价时必不可少。

(2)项目过程管理能力。

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活动包括3个阶段:项目管理决策和部署过程,项目的实施、过程控制和管理,项目的收尾管理即移交过程及未来生产运营。大型煤炭企业应具备科学的项目决策能力,在我国近几年西部矿区开发建设中,表现出的问题比较严重,在项目方案决策、井巷开拓方式选择中失误时有发生,造成了重大损失。

(3)项目管理培训能力。

衡量企业项目管理培训的内容包括培训的内容、规模及培训的效果上。培训是充实项目管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大型煤炭企业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并通过取得项目管理专业人才认证的比例衡量培训能力的高低。

(4)项目管理技术的应用能力。

项目管理技术是在项目管理活动中所需要的知识、方法、工具和技能。

3结论

第3篇:评价指标体系论文范文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所必须的公益性事业。它不仅满足城市居民出行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对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起到了一定的组织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公共交通所具有的个体交通无法比拟的强大优势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自1980年代起,我国政府就明确提出了城市客运交通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发展方针,并且先后了相关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为公交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评价现有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挥的潜力,把握公交总体发展水平,可以为公交进一步发展提供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依据,对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管理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方法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两大系统:定点、定线公共交通系统和非定点、定线的公共交通系统。前者包括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地铁、轻轨、小公共汽车以及索道、缆车、登山电梯等。后者主要是出租汽车。各种交通方式有各自的运行特征,本文针对最常见的公共汽车交通问题进行研究。 1.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评价是一些归类的指标按照一定的规则与方法,对评判对象从其某一方面或多方面或全面的综合状况做出优劣评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整体完备性原则:应该从不同侧面反映公交发展的特征和状况; 客观性原则: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公正,保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准确性和评估方法的科学性; 科学性原则:指标的选择与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与合成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非线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评价指标选取应遵循非线性原则,实现指标体系的结构最优化; 实用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工作的意义在于分析现状,认清所处阶段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因此,尽量选取日常统计指标或容易获得的指标,以便直观、简便地说明问题。 涉及公共交通的评价指标至少有几十种,精确的量化不等于评价的准确,对于发展水平的总体评价,应选取尽量少的指标,反映最主要和最全面的信息,每项指标应具有独立性、可量化和通用性。 1.2 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 城市常规公交评价涉及面广、内容多,评价指标选取考虑的因素也多,因此,用简单的线性结构难以描述各指标的内在联系,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树状的关系结构,运用目标层次分类展开法,将目标按逻辑分类向下展开为若干目标,再把各个目标分别向下展开成分目标或准则,依此类推,直到可定量或可进行定性分析(指标层)为止。目标层次分类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选取的指标直接与目标相关,具有层次性,并可随着目标的增多而扩充。 2 指标体系建立的分析和依据 2.1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的要素包括流动的人、行驶的车、变化的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该系统的指标多达数十种,对指标进行归类分析整理,认为评价体系可以从建设投入水平、运营服务水平、综合效益水平三个方面来反映总体发展水平。 考虑将指标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为体现公共交通规划、建设水平的指标,分别从线网、场站、车辆、优先措施、投资计划等方面选取能反映城市公交建设规模、政策环境、发展基础及潜力的指标;第二类为体现公交服务水平的指标,从安全、方便、迅速、准点、舒适、经济、高效等多方面反映运营特征、管理水平,这是公交发展水平最直接的体现;第三类指标体现公交系统综合效益,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选取合

第4篇:评价指标体系论文范文

[关键词]体育综合评价;误差分析价值;误差研究现状

在体育综合评价实施过程中,误差存在于多个环节,如:评价理论准备阶段、评价数据获取阶段及评价数据处理阶段。展开来说,在体育综合评价理论准备阶段误差有指标初筛选误差、指标赋权误差、评价指标选择误差,评价数据获取阶段误差包括主观评分误差和客观测量误差,评价数据处理阶段提出评价数据的审核及定性指标量化和指标无量纲化误差。因此,本课题对体育综合评价中引入误差分析的意义和价值、研究现状及误差分析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作出了简要阐述。

1体育综合评价中误差分析的意义和价值

1.1误差分析的理论意义

在理论研究领域,体育综合评价中有关评价误差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尚未引起广大专家和学者的普遍关注,体育评价实施开展的科学性问题并未在体育学术界引起足够重视,还没有研究者系统地对体育综合评价过程中误差存在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探究分析和讨论。

1.2误差分析的应用价值

在体育综合评价过程中,通过误差分析旨在:评价理论准备阶段,使得评价指标的初选、筛选,评价指标的赋权,评价标准方法的选择更为简明合理;评价数据获取阶段,使得主观评分获取的评价数据、客观测量获取的评价数据更加接近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评价数据处理阶段,使得定性指标的量化过程、评价结果的标准化过程更加科学可靠。

2体育综合评价实施开展中误差分析研究现状

有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体育综合评价实施开展中的一些评价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且成果丰富,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但是部分学者撰文过多集中于对评价本身的阐述和使用方法的讨论层面,其中有:

郭亚军在其编写的《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一书中指出:构成综合评价的要素有:被评价对象、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综合评价模型、评价者。综合评价的一般步骤是明确评价目的、确定被评价对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若干预处理、建立与各项评价指标相对应的权重系数、选择或构造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各系统的综合评价值并进行排序或分类、结合各评价阶段找出评价指标选择、赋权的方法等。

厦门大学苏为华教授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2000年)一文中,对近些来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研究与应用成果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同时对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中的有关理论与方法给予了理论意义下的论证。对评价的物理过程、评价指标的构建方法、评价指标赋权方法及各种常用的多元统计方法作出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北京体育大学赵书祥在其博士学位论文 《我国体育领域中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及实证的研究》(2008年)一文中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这一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体育综合评价领域的基本问题和现状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构建了体育领域综合评价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与整体框架,论文提出: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找出体育综合评价存在的具体问题;体育领域研究中各种类型指标数据的一致化方法的比较;体育领域研究中各种常用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体育领域研究中各种常用综合评价方法的实证分析与比较。

西北师范大学刘著在其硕士学位论文 《陕西省高校男子短跑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与运动成绩的相关研究――兼论专项心理能力选材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建立》(2004年)一文中综合运用因子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对陕西省高校男子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心理能力指标与运动员成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讨论,建立了陕西省高校男子短跑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选材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评价标准。

通过这些书籍资料的整理:在体育综合评价实施开展的过程中,有关评价指标选择、指标处理、评价实施等讨论的文献众多,这里不再一一例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现有文献资料中,集中于讨论评价各环节所采用方法选择,提到了因使用的不同方法在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及注意事项,但是缺乏因方法使用的局限性而产生的误差存在的原因、误差处理及误差控制手段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

3体育综合评价中误差分析面临的问题

翻阅中国期刊网及专业文献书籍资料发现:目前体育综合评价实施过程中有关误差分析研究的内容较少,且成果不多。经过多次较为细致的筛选,安徽师范大学王运良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体育评价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及处理措施》(2007年)中指出:体育评价大多是多指标的综合评价,但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有关评价指标筛选、权重分配以及评价标准是否客观、有效,评价方法应用的是否恰当以及应用的局限性和其改进办法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研究,重点提及:评价误差和评价质量方面以及评价误差的检验与控制方面的问题。提出评价误差主要包括评价体育测量过程中的误差(第Ⅰ过程误差)和评价判断过程中的误差(第II过程误差)。并对这两种误差含义给予了一定的描述,对第I过程误差和第Ⅱ过程误差的种类、误差的检测提出了相应方法。但是有关误差分析部分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仅占较小篇幅,并且没有对两个过程中关于误差的来源、度量及减小或控制误差方法进行过多讨论。

本课题针对以上所述研究现状及问题,根据误差理论知识,依据体育综合评价开展实施的过程,对体育综合评价开展实施的主要阶段产生的误差原因、误差度量及误差控制等进行讨论分析,试给出相应环节误差的处理方法,目的在于提高体育综合评价各环节的准确性、客观性和有效性,以增加体育综合评价的科学性。

4结论

课题明确了现阶段体育综合评价开展实施中引入误差分析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给出了体育者评价开展实施过程中引入误差分析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同时对体育综合评价实施开展中有关误差分析的研究现状和面临问题作出了阐述。研究结果表明,体育综合评价实施过程中有关误差分析部分应当引起专家学者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费业泰.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1-4.

[2]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

[3]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0.

[4]赵书祥.我国体育领域中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及实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第5篇:评价指标体系论文范文

关键词:生物科学;毕业论文;评价体系

本科毕业论文对本科生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研开发管理能力的培养均至关重要.地方高校多为以教学任务为主的高校,它们主要通过加强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等措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创新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得以提升.毕业论文(设计)作为教学评估或教学质量检查的重要指标,各高校历来十分重视其质量评价工作,在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入微的质量评价,旨在解决当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滑坡的问题.近年来,地方高校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等措施,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性评价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生物科学专业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对该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可以为其他理科专业提供良好的借鉴.

1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的打分评价操作性较差

以肇庆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为例,综合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内容和成果特点,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主要为研究类型,设计类型相对较少.论文评价主要从平时成绩、论文成绩和答辩成绩3个方面进行考查,制定了不同等级的参考评分标准.传统的打分评价方法评价毕业论文成绩存在一些问题,如主观因素干扰、操作繁琐等,它要求评价者十分了解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综合素质等情况,严控人情分,否则容易产生评价偏差.

1.2过分依赖系统

近年来,学校为防止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中出现抄袭现象,启用了中国知网的“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结果评价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如规定重复率超过30%者不允许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这一举措引起师生高度重视,客观上提升了论文质量.不过有一点应当注意,我们需要正确认识重复率与论文的创新性和学生的科研能力之间关系,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和将评价方法简单化等问题.

1.3毕业论文创新性在质量评价中的权重较低

目前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主要在论文选题、开题、指导、评阅、答辩、诚信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质量监控,评价内容较为全面;但对论文的科研价值、创新性权重的稀释作用明显,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分量明显不足.论文质量评价本身不应拘泥于平时表现和答辩过程的外在形式,而应与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技能培养等相关内容结合起来.为量化评价毕业论文质量的创新性,可参考“多元智能理论”,在评价体系中设计创新素质的量化评价指标,并尽量提高毕业论文的创新性在质量评价中所占的权重.

1.4分类评价存在不足

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根据研究内容可分为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工程工业设计等类型.相同或相似类型论文的质量评价具有很好的可比性,而基础理论、应用研究方面的论文,则由于研究侧重点不同,其培养学生效果亦不同,两者之间的论文评价极易出现偏差.学校针对不同专业设计的论文质量评价标准缺乏普适性,评价内容较为粗放,对专业特殊性的针对性不强,倘若专业内部能按研究类型进行分组评价,则评价效果更好,更能体现专业特色.另外,指导教师情况、学生现状、高校教学科研条件和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现状,均会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评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上述因素导致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呈现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论文质量与目标要求之间存在差距.

2对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认识

一些学者认为,要构建良好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就应从毕业论文选题、过程、答辩到成绩评定等方面,对毕业论文实行全程跟踪评定.有的学校将平时表现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毕业论文成绩评价体系.毕业论文成绩评价是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全过程进行评价,是对学生4年所学知识的综合检验.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考虑科学研究素养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探究精神、获取文献知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选题能力、技术分析能力、科学实验能力、写作能力等.由此可见,毕业论文的质量评价不能等同于论文成绩评价.由于论文的选题、研究内容、方法及结果存在多样性,很难制定专业性极强的统一标准,因此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存在困难.在制定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时,应突出多层次指标和有精准明确内涵的专业性评价,要克服评价指标宽泛、以偏盖全、内涵不明确等缺陷,不能将“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做成“论文成绩评价”.以生物科学专业为例,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应紧扣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从基础理论、应用设计等方面考量,制定出适用于本专业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

3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

3.1定性评价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定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同行评审专家(或教师)对各项标准做出优、良、中、差的判定,根据对论文的整体印象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定性评价操作简便,但误差大、可靠性差.为使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我们将权重引入指标体系,对评审专家的各项标准打分进行加权平均.这种评价方法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定量方法,加权平均结果仍受评价专家主观思维的影响,评价体系尚不能准确反映论文的质量与水平.

3.2定量评价

为得到对论文质量的定量评价结果,可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统计分析的质量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对所有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并对层次间指标进行排序,该评价方法具有客观、科学、可靠性强等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模糊评价方法,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多层指标的模糊集合进行分析,属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指标体系的模糊综合评价,有效地减少了主观臆断所带来的弊端,在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定量评价实践中广为应用.

4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

肇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参考评分标准》,主要对论文成绩进行评价,包括评分标准、论水水平和答辩3部分.其中论文水平评价部分包括工作量、技术水平、研究成果、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结构与文字表达等内容.笔者基于该部分设计了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详见表1.此评价体系基于选题质量、科研素养、能力水平和成果水平设计了18个指标层指标,其中突出了论文的创新性和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5结语

第6篇:评价指标体系论文范文

关键词:荒山绿化;投资绩效;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3)05-0071-07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经济上虽然取得了高速增长,但是资源环境却遭到了极大的损害。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现象严重,山体滑坡、泥石流、沙尘暴、雾霾等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频发。2013年两会期间,北京出现了严重的的雾霾天气,其影响之大引起了网友纷纷吐槽,一位网友所写《沁园春霾》更是引起了中科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姚檀栋的重视,他甚至当着主席的面背了几句:“北京风光,千里雾霾,万里尘飘……气候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破坏引起了两会代表的极大关注,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植树种草、防止沙化等成为很多人大、政协委员所提议案的首选。荒山绿化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下,新疆的荒山绿化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这种显著的效果仅仅是一种感性的或者是一种定性的认识,缺乏科学的理论、方法及经验证据。荒山绿化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而资金投入的大部分由政府承担,政府投入又特别注重投资绩效,因此,开展荒山绿化投资绩效评价研究十分重要,它是加快荒山绿化进程、提高荒山绿化质量的现实需求,也是避免政府盲目投资、效率低下、“豆腐渣”工程,防止挪用公款以及等问题和行为的迫切要求。但是检索文献发现,国外在荒山绿化投资绩效方面的研究较少,国内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树木成活率、绿化覆盖率等简单的评价指标上,对荒山绿化投资绩效理论和评价模型缺乏研究。基于此,本文将根据荒山绿化投资绩效理论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评价指数,将评价指数分等建立荒山绿化投资绩效评价标准,从而形成荒山绿化投资绩效评价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研究新疆雅玛里克山的投资绩效,以期为我国开展荒山绿化投资绩效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证据。

二、研究综述

1.评价指标研究

颜艳梅[1]从公共工程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成本、时间和质量)、工程生命周期(初期、中期和末期)与平衡计分卡这三个角度建立了一套公共工程执行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张燎[2]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构建了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马辉等[3]在界定与分析公共项目管理绩效的基础上,提出了“过程-内容分解+Delphi法”的指标体系两阶段构建方法。杜亚灵和尹贻林[4]针对性地提出了公共项目管理绩效过程的评价思想,指出绩效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并且公平性与过程性这两个特征表现得尤为显著。吴建南等[5]探讨了公共项目中存在的多重委托关系,构建了委托模型来描述各利益相关方的活动,进而借鉴逻辑模型、平衡计分卡两种工具的优越之处,提出公共项目绩效评价多维要素框架以及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李裕[6]在绩效评价理论的基础上,首先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共项目评价目标进行界定,分析了公共项目建设各阶段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情况,然后通过绩效棱柱理论分析了各阶段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和诉求,最后结合利益相关者诉求与绩效目标维度来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公共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崔彦[7]构建了一套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公共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最高层为该公共项目的战略目标,中间层以平衡计分卡中的顾客、学习与发展、内部流程和财务等四个维度作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中间层指标,最底层为各个具体的评价指标。王雨婧[8]运用逻辑框架法、平衡计分卡等方法构建了基于低碳经济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从项目的投入、过程、产出及影响四个方面运用云模型进行了评价。

2.评价方法研究

王瑷玲等[9]采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互校正的方法综合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根据评价指标对项目成功度的效应来建立各评价指标的模糊分布函数,进而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得到关于土地整理效益的项目成功度评价结果。鲍良[10]从管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这五个方面建立了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杨洪蛟[11]和孙少游[12]运用AHP和综合模糊评价法对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进行了研究。罗文斌[13]提出了用于土地整理项目的“双层双视角”绩效评价分析框架,并分别构建了土地整理项目绩效的“P-S-R”评价指标体系、“流程逻辑”评价指标体系和“农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由此建立土地整理项目绩效的物元评价模型、熵权TOPSIS评价模型和CSI评价模型。张心昌[14]通过构建三阶段 DEA 模型定量分析我国各个地区的农村公共投资绩效水平,以此对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的总体状况进行分析和解释,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程素杰等[15]构建了公共项目绩效管理考评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基于AHP 模糊综合法的神经网络评价模型。

3.其他方面的研究

杜亚灵等[16]分析了公共项目绩效改善、项目治理以及风险分配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了公共项目风险分配模型。尚虎平[17]运用文本研究方法,采用相对重要性矩阵来确定我国公共项目绩效评估状况的一般式,并与国际情况进行对比,发现我国公共项目绩效评估的问题出现在它与工程评估的割裂和独行侠式的盲目探索。吴建南等[18]在对我国西部某市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该市目前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七种主要评价模式,指出绩效评价制度化和多元化可能是未来公共项目绩效评价发展的主要趋势。王晓生[19]从经济学角度对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进行有效分析。陈美云[20]运用证据理论测算了合肥市某一公共工程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彭德艳[21] 从农户满意度的角度对农村公共投资绩效评价进行了研究。

从上文的综述可以看出,当前对公共项目的研究较多,但少有具体到荒山绿化项目投资方面的研究,仅有徐清福等[22]对开化县荒山绿化后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同时,在评价方法方面,层次分析法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已有所涉及,因此,本文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到荒山绿化项目投资的绩效评价上,一方面,丰富当前有关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对开展荒山绿化投资绩效评价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荒山绿化投资绩效理论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

1.理论分析

对于绩效评价,不同的学者、不同的研究领域有不同的评价指标,比如研究财务会计的学者通常把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当作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而研究公司治理的学者又会把董事会建设、经理层管理、监事会监督和利益相关者关系当作评价指标。对于荒山绿化投资绩效评价,我们认为,应设置行为结果评价指标和行为过程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如果只设置行为结果评价指标,有可能导致荒山绿化投资实践投入产出不对称、资金浪费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评价指标如果只设置行为过程评价指标,有可能导致不顾经济效益和影响而盲目投资的问题。所以,从科学评价的角度来看,荒山绿化投资绩效评价指标既应当包括行为过程评价指标,也应当包括行为结果评价指标。

荒山绿化投资行为需要进行项目论证,做好项目规划,项目规划完成之后需要投入资金,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提供保证,需要对项目的保证情况进行分析、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所以,荒山绿化投资行为过程应从项目投入和实施情况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而项目投入则应当从项目规划、资金投入、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维度进行评价,项目实施从项目执行保证度和项目监督维度进行评价。

荒山绿化项目实施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这个特定的目标可以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种。短期和中期目标体现为建设工期、成本控制和质量水平等直接结果,长期目标体现为对生态、社会和经济带来的长期影响,表现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或改善上。其中,生态效益是荒山绿化投资行为最核心的结果评价指标,应通过绿化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与均匀性、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和空气质量等指标进行评价。荒山绿化投资绩效评价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

2.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对荒山绿化投资绩效所进行的理论分析,我们按照全面性与简明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可拓展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依据荒山绿化投资绩效相关理论及实践做法选择评价指标,建立荒山绿化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四、评价指标权重与评价指数

1.权重确定

评价指标确立以后,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成为影响评价结果是否合理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选择层次分析法用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运筹学教授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使人们的思维过程层次化,通过逐层比较多种关联因素来为分析、决策、预测或控制事物的发展提供定量依据,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以完全用定量进行分析的复杂问题,是将半定性、半定量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23]。其计算的基本步骤如下:

(1)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对一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和三级评价指标分别相对于结果层指标、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的优越性或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图3所示的比较判断矩阵:

五、 雅玛里克山绿化投资绩效案例分析

1.雅玛里克山概况

雅玛里克山位于乌鲁木齐市西侧,在沙依巴克辖区内。十余年以前,由于过度放牧,加上少雨干旱,雅玛里克山一片荒芜,成为乌鲁木齐市区最大的一座荒山。1996年,沙依巴克区政府提出“绿化雅山、建设绿色人居环境”的构想,雅玛里克山造林绿化改造工程序幕正式拉开。经过十余年的奋战,雅玛里克山绿化投资近270亿元,绿化荒山达138万亩,植树73万余株,树木品种60余种,树木存活率达92%。曾经饱受沙尘污染的首府如今变成清新的都市景点,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城市“绿肺”功能。

2.雅玛里克山绿化投资绩效评价

根据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我们选取五位专家,并对其评价结果进行汇总,采用几何平均法得出评价指标体系中各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在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后,最终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如表5所示)。

依据荒山绿化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我们搜集、整理雅玛里克山绿化投资绩效相关指标,按照荒山绿化投资绩效评价指数构建方法计算雅玛里克山绿化投资绩效评价指数,计算结果为86分,根据荒山绿化投资绩效评价标准(如表6所示),新疆雅玛里克山绿化投资绩效质量等级B类,投资绩效较好。这说明新疆雅玛里克山的绿化投资取得了较大成效,同时也表明该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六、 结语

开展荒山绿化投资绩效评价研究是加快荒山绿化进程、提高荒山绿化质量的现实需求,也是避免政府盲目投资、效率低下、“豆腐渣”工程,防止挪用公款以及等问题和行为的迫切要求。本文基于荒山绿化投资绩效理论分析,从荒山绿化投资绩效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两个维度构建荒山绿化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结果层指标1个、一级评价指标4个、二级评价指标9个和三级评价指标26个,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荒山绿化投资绩效评价指数,将评价指数进行分级,从而建立起荒山绿化投资绩效评价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对新疆雅玛里克山绿化投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构建的荒山绿化投资绩效评价模型反映了作为政府公共投资之一的荒山绿化投资的特殊性和特定目标,评价模型既可以用于单项评价如荒山绿化投资经济效益评价,也可以对整个项目进行评价。新疆雅玛里克山的实证研究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对开展荒山绿化投资绩效评价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弥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该项目的投入和运营情况较好,绿化投资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各具体项目或内容、产生的直接结果和长期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应当指出的是,由于国内外在荒山绿化投资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可以借鉴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不多,本文的研究仅仅是对荒山绿化投资绩效评价进行的一次探索,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另外,评价指标还应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减,以提高绩效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和相关性,这些都将是下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颜艳梅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张燎政府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研究——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绩效评价改进及实践[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马辉,杜亚灵,王雪公共项目管理绩效过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软科学,2008,(7):49-53

[4]杜亚灵,尹贻林公共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8,(2):13-17

[5]吴建南,章磊,阎波,刘佳 公共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基于多维要素框架的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09,(4):13-17

[6]李裕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公共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7]崔彦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教育类公共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8]王雨婧基于低碳经济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9]王瑷玲, 赵庚星, 李占军 土地整理效益项目后综合评价方法[J] 农业工程学报,2006,(4):58-61

[10]鲍良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与管理体系研究——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为例[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1]杨洪蛟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2]孙少游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初步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3]罗文斌 中国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14]张心昌 基于三阶段DEA的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5]程素杰,张国兴,张绪涛公共项目绩效管理考评指标体系模型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3,(2):123-127

[16]杜亚灵,尹贻林,严玲公共项目绩效改善研究:风险分配途径[J]科技管理研究,2008,(5):274-276

[17]尚虎平我国公共项目绩效评估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8,(6):76-81

[18]吴建南,刘佳,阎波,章磊公共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现状——基于西部某市的调查[J]项目管理技术,2009,(12):9-15

[19]王晓生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经济学分析[J]审计研究,2009,(3):41-44

[20]陈美云基于证据理论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1]彭德艳基于农户满意度的农村公共投资绩效评价研究——以浙、苏、鲁三省为例[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2]徐清福,汪传佳,汪洪潭开化县荒山绿化经济效益评价[J]浙江林业科技,2001,(1):60-64

第7篇:评价指标体系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科技评价;评价指标;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G250.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9-0155-05

科技评价作为科研管理和绩效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构建科技发展竞争环境的基础,在推动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方面作用重大。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承担着国家的重要科研任务,合理有效的科技评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研究所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科研任务,而且能为国家的科学研究、奖励、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使管理决策部门正确地评价科学活动,合理地制定激励系统,以保证科学系统积极有效的运行,对科研事业和学科的长远发展有举足轻重的意义[1]。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科技评价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评价特点是采用定量方法进行研究所产出评价,评价结果表现为研究所排名,不与资源配置挂钩。第二阶段的评价特点是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关注重大创新成果、目标完成度和政策引导,评价结果表现为研究所分类排名并与研究所资源配置有所挂钩,同时反馈评价信息到研究所并为研究所提供咨询建议。第三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建立以综合质量评估为根本、以政策导向评估为重点、以基础数据测评为基础的综合质量评估体系,把战略规划评估纳入评价,尝试了创新能力指数评价[2]。

以上评价的3个阶段伴随着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第三阶段的评估体系全面总结和评估了科学院各个研究所的知识创新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有科学院特色的评价模式尚待建立,科技评价尚不能有效支撑科学院战略管理和绩效管理的需求,科技评价方法有待完善和进一步创新[2]。目前,中国科学院应总书记“不仅要创造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更要造就一流的人才”的要求,开始实施“创新2020”,着力解决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为此,研究所的评价导向应有所调整,应建立以重大产出为导向的研究所评价体系,尤其注重对人才的评价。

本文在讨论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研究所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优化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思路。

1 常用指标分析与优化思路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研究所评价体系共包括24个基础指标元素(见表1)[2],其中的很多指标是科研机构常用基础评价指标,也是科技评价必不可少的指标,如论文等出版物以及影响因子、检索系统收录情况和被引频次,获奖成果,专利和软件著作权,项目数和经费,将帅人才等等[3]。下面就在讨论这几项常用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思路,使之更适合中国科学院的创新评价需求,达到评价导向和支撑科学院战略管理与绩效管理的需求。

1.1 论文数和影响因子

绝大部分科研机构都把发表科技论文数作为评价单位研究实力和科研人员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与研究所排名、项目申请、成果申报、职称晋升、待遇奖励等挂钩。科研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此项指标数据也很容易获得,但以简单的数量指标来衡量科研绩效,往往不能反映科研成果的真正价值[2]。首先科研论文有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综述、摘要、咨询报告等多种类型,论文的类型不同,在数量方面客观上就存在差异。其次,即使同样是期刊论文,刊载论文的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以及论文本身的质量也是千差万别。再次,数与学科差异和领域有较大关系,如有些需要有长期积累的学科,在短时间内很难有论文等成果产出。还有些学科或领域的期刊较少,发表文章的难易程度也就不一样[4]。因此现在的评价体系都不会把论文数作为单一的评价指标,而是和影响因子相结合。

第8篇:评价指标体系论文范文

[关键词] 评价 评价学 科学评价 评价活动

[分类号] C934

2010年5月,邱均平等先生的力作《评价学:理论・方法・实践》(以下简称“本书”)一书出版了。本书从评价理论、方法、实践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科学评价问题,是国内第一部从科学理论的高度和学科建设的角度撰写的“评价学”专著。它突破了科学评价单位、专业、学科、行业、机构等实践因素的局限,构建了一个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较为全面、系统的“评价学”学科体系。这个体系包括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涉及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评价问题。邱均平教授和他的团队长期从事大学评价的实践与研究,本书的出版可以说是从评价实践到评价理论的一次飞跃。

1 关于评价学的理论问题

1.1 评价与科学评价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评价的世界,我们随时随地都在评价着周围的人、事、物,同时也都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评价,每一个人都无法挣脱复杂的社会评价系统。在社会评价系统中包含众多的评价标准、准则和观念,如文化就是最庞大、最复杂的社会评价标准和评价系统;此外还有政策、法律、法规、信仰、习俗、道德、舆论等,它们同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社会评价系统和社会评价网络。然而如此丰富和复杂的社会评价,只有发展到科学评价的阶段,即自觉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科学地认识、选择和决策,才能催生作为学科的“评价学”。因此,本书的理论篇首先概述了科学评价的发生与发展。

本书把人类评价活动的历史过程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原始评价或本能评价阶段;社会评价或大众评价阶段;综合评价或系统评价阶段。随着评价活动的科学化程度日益提高,科学评价理论和方法逐步成熟,评价形式也逐渐从定性评价向定量评价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转变。可见广义的科学评价是人类评价活动日益科学化的必然趋势。

本书又将当前世界进行的科学评价活动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从哲学层面展开的评价活动,涉及事实认识、价值认识与判断等,包括价值评价、社会评价、道德评价等,应用于认识论和价值论领域;二是从各学科层面展开的评价活动,涉及对象的认识与描述、判断与选择、改进与完善等,主要包括环境与状态评价、过程评价、结果及影响评价、绩效评价等,主要应用于科技、经济、管理与决策领域;三是从社会生活层面展开的评价活动,涉及文化、观念、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习俗、规则等,主要是价值认同与观念选择的问题,伴随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活动首先在不同的层面各自展开,随着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它们相互渗透,逐渐融合,综合发展。从目前科学评价活动发展的现状来看,经济(价值评估、资产评估)、科技(科技评估、大学评价)与社会领域的科学评价活动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可见本书已跳出了狭义的科学评价研究。

以上两段的结论为科学评价活动发展状况的研究勾勒了经纬线。国外的科学评价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后半叶在发达国家已经呈现出系统化、制度化、常规化的趋势;我国的科学评价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表现为评价方法的发展,呈现出行政评议、同行评议、定量评价、综合评价四个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化、制度化、常规化的评价体系。通过对科学评价活动发展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到其呈现的发展趋势:科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化;科学评价类型的多样化和综合化;科学评价标准的专业化;科学评价需求的多样化;科学评价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本书还对科学评价的内涵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认识了科学评价的性质、特点、作用、价值、功能、原则、类型,全面描述了科学评价系统模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1.2 评价学的理论基础

要研究学科的理论基础,就要有明确的研究视角,形成学科的核心价值观,建立学科的核心价值体系。一切相关学科的能够支撑建构这个学科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成果都是其理论基础,并建构到这个核心价值体系之中。

本书认为应该用系统的观点把评价看成一个系统,系统地选择评价目标、评价标准,明确为什么进行评价、评价什么、怎么评价等问题,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评价活动的理论基础和依据,从而保障评价过程、评价结果的科学、客观和公正。这就明确了评价学学科的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基本要求。

本书认为评价学的理论基础是一个理论集合体,由多学科理论共同构成,其主要来源于:哲学中的价值论和认识论;劳动价值论;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知识计量学和经济计量学理论;比较理论与分类理论;信息论与系统论;科学管理与科学决策理论;信息管理科学理论;数学与统计学理论等,以及科学学、预测学、科技管理、科学哲学等学科理论。这些学科的成果广泛地应用于科学评价过程中。本书具体研究了价值理论、认识理论、计量学理论、比较与分类理论、信息管理科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科学管理与决策理论建构到评价学的理论基础的问题,是评价学理论基础建构的奠基性工作。

1.3 评价学的学科构建

随着科学评价活动在全球范围普遍展开,本书作者积极参与开创和开展我国的科学评价实践与研究。本书对科学评价实践开展综合、系统、全面的整合研究,将科学评价经验概括、抽象、提炼、上升为科学评价理论,将局部的、分散的、具体的经验,抽象、综合为全面的、完整的、系统的科学评价理论知识,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评价学理论体系,并用于指导科学评价实践活动,以促进科学评价实践活动健康发展,适应了当前科学评价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的迫切要求,是一次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

1.3.1 关于评价学的研究对象 评价学是研究科学评价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一切科学评价活动及其规律。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评价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科学评价对象系统,也包括科学评价活动系统。

1.3.2 关于评价学的研究内容 评价学的内容体系分为:①理论研究,包括科学评价活动的研究和评价学学科建构的基本问题;②方法和技术研究,包括科学评价的技术研究和科学评价方法、工具的研究;③应用与实践研究,包括科学评价的应用案例研究和各行业、各学科领域内的科学评价应用研究。其内容层次可分为:①宏观科学评价,包括国家和政府的科学评价政策法规制定、体系建设、人才教育与培养、产业发展与管

理,以及资源配置、调控、管理、开发、利用等;②中观科学评价,包括各类产业、机构、组织的评价;③微观科学评价,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某一具体活动为对象的科学评价活动的实施、认识、评价指标体系建构、评价方法选择、评价信息的收集、评价结果的与利用等。

1.3.3 关于评价学的体系结构 根据以上评价学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划分,评价学的学科体系结构从内容层次结构上可分为宏观评价学、中观评价学、微观评价学;从对象范围结构上分为广义评价学、狭义评价学;从内容范围结构上分为理论评价学、技术评价学、应用评价学。

这样本书就给出了评价学学科构建的基本结构。

1.4 评价学的理论体系

作为学科的“评价学”虽然刚刚起步,但其理论来源却源远流长,本书也带领我们进行了溯源之旅。哲学领域有关评价问题的研究广泛地涉及到心理学、语言学、认识论和价值论等方面;经济学领域有关评价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价值理论和资产评估以及竞争力评价;信息管理科学领域有关评价问题的研究主要面对知识的产生、、传播、存贮、利用,形成了文献计量学;科技管理领域有关评价问题的研究主要关注科技评价、项目评价、科研绩效评估、科技统计分析、技术经济评估;科学学领域有关评价问题的研究主要面对科学活动过程,形成了科学计量学;管理学领域有关评价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综合评价和系统评价。

这些理论探索与实践都成为“评价学”理论的源流,同时也是“评价学”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但“评价学”理论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而不对其来源学科的理论成果“拿来主义”般的堆砌,所以本书也对评价学的理论构成进行了研究,并提出:

1.4.1 基于学科的理论体系 ①科学评价基础理论,主要包括科学评价的概念体系、对象体系、内容体系、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等;②科学评价方法体系,主要包括评价方法论、评价方法、评价模型和评价过程;③学科理论,主要包括科学评价作为学科所需研究的相关理论问题,如对象、内容、学科性质和相关学科等…。

1.4.2 基于过程的理论体系 它面向具体的科学评价活动过程,根据对象的属性、评价的要求和条件,探讨相关的理论、选择和设计合适的评价方法,实施过程管理与控制。主要研究:①体现科学评价活动共性的评价方法论;②面向不同对象的评价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模型;③各种具体的科学评价方法与模型;④科学评价实施过程管理与控制的方法和规范。

1.4.3 基于应用的理论体系 主要由三部分构成:①应用范围,包括科学出版物评价、机构评价、科研工作评价、竞争力评价、学科评价、教育与教学评价、科学评价等;②应用原理与方法,包括应用背景、评价原理、评价方法、评价技术和工具;③案例与实证,发现其共性、特点。

这样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评价学的理论体系,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系统和整体。

2 关于评价学的方法问题

2.1 评价学的方法论

科学评价的方法论问题是评价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进展不仅反映了科学评价理论研究的水平,也为发展评价学学科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条件。评价学的方法论是关于评价活动的途径、手段和方式的学说,研究评价方法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性与整体结构体系。

本书是在总体方法论基础之上来认识和探讨评价学方法论的,因此,不仅关注方法的移植与发现、方法与理论的转化,也关注评价学研究对象所要求方法的选择。本书认为评价学方法包括广义的评价学方法和狭义的评价学方法,并将评价学方法论的层次结构分为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和具体学科方法三个层次来研究。内容包括:评价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的理论与方法;评价指标权重赋值的理论与方法;评价信息获取与数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评价信息分析与集成的理论与方法;评价方案和程序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评价实施过程管理与控制的理论与方法;评价结论信度与效度检验的理论与方法等。本书还对评价方法进行了分类与比较分析,概括出四类方法:①以外部专家定性评价为主的方法;②以同行专家为主,辅以计量评价并强调案例研究的方法;③以定量为主的方法;④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方法。所有这些使科学评价活动整个过程中涉及的一系列方法形成了完整的方法论体系。

2.2 评价学的广义评价方法

本书认为广义的评价方法是指评价过程所涉及的全部方法,包括评价方法、程序和规范。因此,所谓广义的评价方法,其实是从评价过程中方法、程序、规范整体考虑的系统方法。方法、程序、规范统一于评价过程之中,程序是通过科学方法对评价过程的流程设计,规范是在科学方法上对评价过程控制与约束,而方法又必须满足程序合理性、规范可控性的要求。具体而言,评价过程需要有程序的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评价信息获取和数据处理,其中方法居于核心地位,所以本书从这三个方面论述了广义的评价方法。

2.2.1 评价的程序设计①以委托方为主体的评价流程,按评价工作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评价准备阶段――确定评价工作的目标、范围、进度、成本等;评价实施阶段――选择评价人员或评价机构、实施评价、管理与监控评价工作、撰写评价报告;评价结果利用阶段――为管理决策服务。②以评价方为主体的评价流程,按评价工作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评价准备阶段――确定评价对象、明确评价目标、资料信息收集与分析、组织评价专家组;评价进行阶段――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或设计评价方法、单项评价、综合评价、协调关系;评价结束阶段――分析评价结果、撰写评价报告。

2.2.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 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评价指标构成的有机系统,遵循评价者的思路,体现科学性与适用性、整体性与层次性、全面性与系统性、简洁性与聚合性、动态性与静态型、通用性与可比性、主成分性与独立性、定性与定量协同结合的原则以及可操作性、目的性、政策引导性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初步形成指标体系,再进行检验、优化、量化、规范化处理以及权重赋值,充分反映评价对象的数量、结构和相互关系。

2.2.3 评价信息获取和数据处理 评价信息是指用于评价活动中的各种信息的总称,包括评价主体、客体、中介的信息,评价数据往往隐含在评价信息之中,通过评价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实现评价数据的处理。评价信息的获取常采用逻辑关系法、分类获取法、咨询法、对比法、追踪法等,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收集信息,然后对数据信息进行甄别筛选、整理序化、加工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方法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方法体系,由低级到高级对数据信息进行分层处理,使评价信息形成适合于科学评价利用的形式。

2.3 评价学的定性评价方法

评价学的定性评价方法主要有同行评议法、德尔

菲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定标比超法等,其共同的特点是都基于同行或专家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对评价对象做出主观判断。本书中详细介绍了最常用的同行评议法、案例研究法、德尔菲法、标杆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并详细研究了这些方法的特点、作用及应用领域、主要内容、形式、类型、实施步骤、演变发展等,对于学习评价学、把握定性评价方法以及开展评价活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2.4 评价学的定量评价方法

评价学的定量方法是通过把复杂现象简化为指标或相关数据,对评价对象的指标或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用数值比较来进行判断分析的方法。本书概括出目前用于科学评价的定量方法主要有文献计量法和经济计量法两类,包括科学计量学、文献计量学、情报计量学、技术计量学、网络计量学以及经济计量学等一系列学科理论和方法。本书是导引性的,概略地介绍了这两类方法的特点、指标、主要应用、优缺点、新发展等,对于学习评价学、把握定量评价方法以及开展评价活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具体的计量方法可以在本书引导下去深入学习。

2.5 评价学的综合评价方法

所谓评价学的综合评价方法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定性、定量方法进行多层次、多指标、多数据、可视化的评价方法。本书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综合评价方法,特别是层次分析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知识图谱分析法等,是因为现代评价活动更多地体现综合评价的特点,并且依托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发展来实现。

2.5.1 层次分析法 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它把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组成因素,并按支配关系形成层次结构,然后两两相比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计算各因素的权重,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不同决策方案的排序。

2.5.2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是根据评价政策导向、目标、对象特点,确定评价准则或原则,构建多层次的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请专门的评价小组或专家先对各项指标赋权,再对对象的相应指标打分,通过加权运算,结合其他的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与分析。

2.5.3 知识图谱分析法是以可视化的方法显示科学知识结构关系与演进规律,通过分析评价揭示科学知识及其活动规律的方法。是文献计量法与信息可视化技术结合的产物。

这三种方法体现了从多层次到多指标,再到可视化的发展过程。本书研究了它们的特点、基本原理、基本步骤及应用。

3 关于评价学的实践问题

评价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问,它来自于评价活动的实践,是实践到理论的飞跃,其基础离不开实践,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才能不断发展,所以本书认真梳理了几类评价实践活动。

3.1 国家竞争力评价

国家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国家竞争力评价是对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科技的综合评价。

3.1.1 WEF&IMD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本书研究了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和相应的专题研究报告的产生与发展;详细介绍了WEF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和IMD的《世界竞争力年鉴》及其国家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WEF&IMD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为进行国家竞争力评价提供了值得参考的理论、方法和依据。

3.1.2 基于博弈论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 在本书看来,基于博弈论可以认为竞争力就是博弈能力。国家竞争力就是国家在国际经济博弈取最大化均衡国民财富的能力,是由国家信息能力、国家策略能力、国家支付函数三者的乘和决定的。所以,只要找到国家信息能力、国家策略能力、国家支付函数的测度方法就能进行国家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本书介绍了基于博弈论的国家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指标的综合合成方法。

3.1.3 国家科技竞争力评价 国家科技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被评价对象在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方面的综合实力,是衡量评价对象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是科技资源与科技活动的统一。由于科技竞争的重要性,本书专门对国家科技竞争力评价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国家科技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与方法。

3.2 大学评价

邱均平教授领导的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广泛地开展了教育评价研究、科研评价研究、期刊评价研究、机构与信息化评价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充分运用于大学评价活动之中。到现在为止,他们已经连续7年了中国大学竞争力排行榜,在国内形成了较大的影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本书就是在这些实践中探索、总结、提升到理论的结果。本书介绍了进行中国大学及学科竞争力评价、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的理念与做法、基本指标与方法、评价方法与结果分析等。

3.3 科研机构评价

科研机构评价是科学评价的重要方面。本书主要介绍了几类中国科研机构的评价实践,主要包括:

3.3.1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评价本书理出了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评价的三个阶段,即“蓝皮书”评价阶段(1993―1998年)、“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评价阶段(1999―2004年)、“综合质量评估”评价阶段(2005年以来),并介绍评价方法、指标与未来评价走向…。

3.3.2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价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评估规则和指标体系的建设,使评估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是保障其高效运行的有效措施。本书介绍了其评价指标与方法,并对评价特点进行了分析。

3.3.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价本书介绍了该评价的思路与原则、指标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的全过程。

3.3.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评价介绍了该评价的思路与基本原则、具体做法、结果与分析的全过程。

3.4 企业竞争力评价

随着企业经济在国家经济中作用的日益凸现,企业竞争力评价日益被企业和公众所关注。《财富》、《商业周刊》、《福布斯》三大财经杂志每年对世界企业进行排名,其聚合对象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按一定的标准来排出那些最应该受到关注、最有实力的企业。因此大多数企业也以是否进入排名以及位次如何作为衡量自己实力的标准。本书从评价学的角度介绍了《财富》世界企业排行、《福布斯》全球企业排行、《商业周刊》全球企业排行这三大排行榜的产生与发展、评价指标与方法、排名的特点,并对这三大杂志企业排行进行了比较与评价分析。

3.5 学术期刊评价

期刊评价是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布拉德福的“文献离散定律”、加菲尔德的“引文集中定律”、普赖斯的“文献老化指数和引文峰值理论”形成了期刊评价的文献计量学基础。SCI、SSCI、A&HCI和ISI Web 0f Knowledge、Web 0f Science以及JCR和JCRWeb成为期刊评价数据的重要来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世界图书》编辑部、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等单位先后进行过核心期刊的评选工作,尤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核心期刊评价影响最为广泛,但都只是公布相应的入选结果而没有进行综合排名。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项目是一项综合的、科学的大规模评价活动,得到了国内第一个多角度综合性的学术期刊排行榜。本书详细介绍了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具体做法、评价特色与结果分析。

3.6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与科技成果相比有其自身特点,一般情况下是与科技成果分开评价的。国内外学术界和科研管理界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评价原则、标准、指标体系、方法、程序等方面都十分关注,开展了大量评价实践。评价模式主要有:专家导向评价模式、民主/法制评价模式、双层指标评价模式、分类型评价模式、创新/标杆评价模式、综合/效益导向评价模式等。本书研究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类型,并针对学术论文类、研究报告类、学术著作类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分别进行了研究,还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主题进行了分析。

4 结语

“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科学的管理;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科学的决策。”这一论断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如何正确地看待评价、科学地开展评价、合理地利用评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读过本书,笔者体味到科学评价的三个基本原则:方法要科学;程序要民主;过程要规范。相信本书的出版必将对今后评价实践的科学、民主、规范的发展发挥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评价指标体系论文范文

关键词:体育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3612(2010)08-0001-03

Build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SportSocial Science

CAI Youzhi,WANG Huizhai,CHEN Ling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 Evaluating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sport social science has a practic al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ration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he manage ment of China’s sport social science and to enable it to have a better referenc e function to the decision-making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mponents of the eva luation system of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the sport social science and the rela tions among them. It proposes a ra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subjec t, object, standard, objectives and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evaluation.

Key words: sport social science; evaluation system; building

在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要实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高效化、奖励的合理化、管理 的科学化,必须以建立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科学评价体系为前提条件和基本依据。可以说 ,体育社会科学评价活动是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奖励、管理活动的基础,科学合理的评价是 保障体育社会科学系统有效运行及推动体育社会科学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1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实践与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数量激增,成果质量良莠不齐。如何科学、客观 、公正地评价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如何在体育学科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建立与完善我国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机制、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前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发 展中刻不容缓、必须要解决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开展体育社会科学 研究成果的评价无疑对提高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以及促进体育社会 科学更好地为决策服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是调动体育科研人员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体育社会 科学人才成长的重要措施。对于科研人员而言,科学研究的真正意义在于对其首创精神和创 新成果的认同。体育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大小与其研究工作和成果能否得到承认、 相应待遇和荣誉有关。只有对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才能造就一个公正竞 争的环境,才能充分调动体育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是体育科研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一方面,通过建立 相对公平的成果评价标准,有利于增加科研项目管理的透明度和可实施性,并对项目承担者 、申报者产生激励效应;另一方面,在评价指标体系可衡量和可公开的条件下,会对体育科 研项目承担者产生直接约束效应,从而达到提高科研项目完成质量,实现科研项目研究目标 的目的。

再次,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可以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者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规范提 供导向。当前体育学学术界存在着一些学术失范问题,而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程序的 实施必将有助于改变这一现状。

最后,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能为体育社会科学宏观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只有通过 全面系统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掌握当代体育社会科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发现不 同研究人员、机构和地区的体育社会科学能力、水平、优势和不足,才能依据评价结论制定 出相应的政策和规划,以引导或指导体育社会科学活动,减少决策的主观性与盲目性,实现 体育社会科学管理的科学化。可见,加强体育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建立完善的 体育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对于优化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宏观管理、推动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的发 展尤其重要。

2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评价的主 体、评价的对象、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目标体系等等。

2.1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构成要素及基本结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项目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了有机的评价体系。对评价体系的组成及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分 析,是评价设计阶段的核心内容,也关系到评价活动能否顺利实施以及能否取得准确、科学 ,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和理论研究意义的评价结果[1]。

体育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标准、目标、方法和技术。其 中评价目标是由决策主体和评价主体所确定的,在评价过程中所希望做出判断的主观价值或 客观价值的类型;评价标准是评价活动做出价值判断的基准,可以是历次评价活动结论的总 结,也可以是评价主体价值观或主观效用的体现;评价目标经过与评价客体属性和评价客体 外部环境属性相结合,形成了评价指标体系。而评价主体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客体的属 性和对评价客体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特性进行分析,形成评价结论。成果评价系统基本结构 如图1所示。

从认识论的视野出发,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需要由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的属性或 特征进行认识,并与事先选定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和判断。评价对象的属性是否能够被评价 主体认识,不仅取决于评价对象属性的隐蔽性,还取决于评价主体的认识能力。评价主体进 行评价时依据其主观评价目的确定评价标准,即从评价对象属性中选择部分属性判断其是否 符合客观价值标准和主观价值标准。

2.2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主体评价是主体对客体价值的认识活动。按照价值论观点,价值是客观的,但评价不同于对 客体的认识,而是对主体需要及其与客观属性关系的反映[2]。因此在评价中,评 价主体及其需求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的目的及对客体属性的认识和判断。

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中,隐含着一个基本的假设,即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活动能 够满足一定主体的需求,即在主体与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中存在着一定的价值关系。在这 种价值关系中,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活动成为价值客体,而与其对应的主体就是价值主体。在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中,评价的内容是判断价值客体符合主观规律和客观规律的程度 ,因此评价主体的选择不仅要考虑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特点与关系,还要考虑对价值客体 符合规律的认识需求。

2.3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客体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是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属性的认识和对客体属性满足价值主 体需求程度的判断过程。评价的客体是体育社会科学成果及体育社会科学成果与价值主体之 间的价值关系。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特征被描述为:创造性的认识结果;具有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的;用科学方法产生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可以界定为:科研人员运用科学方法,收集 、加工、研究与体育社会科学有关的信息而生产出的具有新的价值的认识结果[3] 。

体育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是一种高度对象化的活动。体育社会科学成果不同于体育自然 科学成果的形式、性质和特点,在于它既作为对象性前提,也作为评价主体赖以生存和活动 的文化背景,而规定、制约和影响着体育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活动。从价值论和评价论的高 度来把握体育社会科学成果基本对象性特征,对体育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具有关键性意义。2.4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标准标准问题是评价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前提和基础。评价标准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 果评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实现科研成果评价客观性与公正性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对成 果的评价、对科研人员及其机构的科研活动以及对学科的发展具有“引导和定向功能”。为 了客观、科学、公正地评价成果价值,必须厘清标准问题,从而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基本评价标准涉及价值标准和验证标准。其中价值标准是体育 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标准体系的核心内容。依据价值标准评价体育社会科学成果的现实的或可 能的意义或功能,就能对成果中所包含的价值和意义作出合理的评判,这是体育社会科学成 果评价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它通常通过评价主体对成果的一定态度表现出来,表达着评 价主体对于成果的肯定或否定、赞赏或厌恶的情感和思想倾向。总体上讲,价值标准包含着 理论价值标准和社会价值标准。

科学的社会科学理论应是对于社会存在及其本质的科学反映。因此,体育社会科学成果 评价必须坚持真理性评价这一原则。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惟一标准,也是检验体育社 会科学成果的真理性的根本标准。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存在着一定的客观性基础,由此可 以得出,其验证标准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以事实作为验证的根本依据;以逻辑作为验证的 重要准则。

2.5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目标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目标的确定是评价设计的关键内容,根据评价目标确立评价 问题,并进而设置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基础工作。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活动中,首先 就应有明确的评价目标,清楚地认识为什么而评,评什么。然后再以此为依据选用可行的科 研评价方法、制定合理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目标是整个评价活 动中最关键的因素,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总目标展开。

2.6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评价体系总体目标的具体标志。要对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必须 确定对各个组成要素和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衡量的统一尺度,即构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 价指标体系。评价的依据和标准应当深植于评价指标体系之中。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应是全面、系统、明确,并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评价依据和评价标准。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 果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和依据,它通过一系列科学、完整、系 统的指标衡量成果的实际情况,对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有很大影响,是体育社会科学 研究成果评价体系中最受关注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部分。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它一般要包括信 息搜集、目标分析、指标体系结构的确定、指标的分析与筛选、指标的内涵与标度设计、指 标权重分析、指标体系的确定等步骤。特别指出的是,确定的指标体系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方能在实际评价活动中运用。本项目在专家调查的基础上,为将繁杂的指标概化为少数关 键性指标,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尝试应用因子分析方法,根据各因子载荷,抽取特征根大 于1的公因子,共抽取出五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社会价值、学术价值、检索、社会认同 、文献参考因子。各因子含义分别为:

因子1:在该因子中,成果转引率、成果影响广度、资料收集处理难度等指标的载荷较大, 这几项指标的共同特点是:他们是对科研项目的客观评价,能够收集到具体的数字作为论据 ,通过他们可以间接而客观地验证科研项目的重要程度,因而将因子1定义为检索因子。

因子2:该因子中,研究成果获奖等级、项目研究的社会价值、等级、项目来 源等载荷较大,这些指标的共性是:他们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是映本项目对对该成果认可度, 因而定义为社会认同因子。

因子3:该因子中,文献引证规范性、资料收集处理难度、项目研究的惟一性的载荷较 大,定义为文献参考因子。

因子4:该因子中,项目的社会价值等指标的载荷较大,定义为社会价值因子。

因子5:该因子中,项目的学术价值等指标的载荷较大,定义为学术价值因子。

2.7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方法与技术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定性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主要是同行评议方法,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是计量评价方法。此外,在评价过 程中还需要结合专家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其他评价方法。但需要强调的是,每一种评价方 法,包括量化方法,都有其方法所限定的内在目标,只有充分认识了这些内在目标才能更好 的建构评价体系。下面主要分析同行评价方法和计量评价方法。

2.7.1 同行评价方法体育社会科学成果的描述性、模糊性等特点使得它难以通过精确的计算、反复的科学实 验加以验证,也无法用某些数据或指标作简单的测定。同时,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对体育事业 发展具有长期或者间接的作用和影响,因此,目前对体育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大多采用同行 评价的方法来进行。

2.7.2 计量评价方法为了使体育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结论尽可能地符合客观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一些 体育社会科学管理部门和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借助科学计量分析指标来评价体育社会科学成果 。计量评价方法是一种定量的评价方法,主要是把体育社会科学评价中的一些内容指标化、 数量化、数值化,然后根据一定的权重计算出分值,通过分值的比较来衡量体育社会科学的 价值。

3 结 语

一个成熟的评价体系不是理论思辨的结果,而是在实践的互动中诞生的,其中评价主体 、评价对象、评价目标与评价方法的互动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事实上,方法的局限就是评价 的局限,不深入分析所采用方法的不足,就很难确实了解评价的真正内涵和指向[4] 。因 此,本文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方面的探索只是一次尝试,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实 践中不断完善和深化。

参考文献:

[1] 连燕华,马晓光.评价要素系统结构分析及模型的建立[J].研究与发展 管理,2000,12(4):17-20.

[2] 李连科.哲学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83.

[3] 蔡有志,等.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标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30(12).

[4] 刘大椿.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若干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

[5] 吴平.社会科学评价程序与方法运用[J].情报科学, 2006(6): 814-818.

[6] 陈力丹.关于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标准的几点意见[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院学报,2003(1):56-5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