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汽车机械范文

汽车机械精选(九篇)

汽车机械

第1篇:汽车机械范文

【关键词】 汽车机械故障 原因 故障诊断技术

在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厚的物质条件也为汽车购买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随着现代汽车数量的激增,汽车交通事故频发率也大幅度提升,其中汽车机械故障引起的交通事故占有很大比重。因此需要对汽车机械故障产生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且需要加大汽车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这样才能在汽车机械故障还未产生时就及时遏止。

1 汽车机械故障常见表现

所谓的汽车机械故障指的是组成汽车的机械部件发生故障最终导致汽车产生故障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汽车比较常见故障形式有以下几种:首先,汽车运行过程中发出了异常响声,比如尖锐摩擦声或者是沉闷咚咚声,还可能会产生毫无规律的敲打声,甚至是呈现一定规律嘎嘎声。其次,汽车常见故障还可能导致汽车操作失灵,例如刹车失灵,倒车失灵,档位的不灵活甚至会出现汽车操作反应较慢情况,这可能是汽车操作者的操作失误,但也有可能是汽车机械部件的受损导致的。最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异常排烟状况,具体表现为排放出的浓烟有刺激性的同时浓度还很高,或者是排出的浓烟中夹杂着油或者水排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机械故障维修人员应该针对具体的汽车故障表现形式,仔细分析汽车故障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合理化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汽车性能,保证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汽车故障产生的原因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原因多种多样,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首先,汽车拥有者对汽车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当汽车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最理想的情况是给汽车保养,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汽车性能,提高汽车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一些汽车拥有者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或者是为了节省金钱,在较长时间使用汽车过后,并且是在汽车有很大负荷和条件下使用,汽车将很长一段时间处在紧张运行状态下,这将对汽车内部部件造成很大负担,如果汽车拥有者没有对汽车进行合理有效维修和保养,这就很可能导致汽车出现机械故障的情况。其次,造成汽车出现机械故障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汽车机械部件的损坏。汽车内部机械部件使用寿命各不相同,当汽车机械部件达到使用寿命之后,将会逐渐出现机械部件损坏状况,在机械部件刚开始出现损坏情况时并不会对汽车使用故障情况造成很大障碍,但是当使用一定时间之后即会导致汽车出现故障情况,甚至会造成汽车交通事故。再次,汽车出现机械故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汽车维修人员维修技术的不过关。现在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激增,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必然拉动了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由此可知,汽车维修是汽车使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汽车维修行业人员需要提高对汽车机械故障的具体认识,同时需要提高汽车维修技术,不断创新汽车维修技术才能更好保证汽车维修质量。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相当一部分汽车维修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并且工作态度也不端正,这就很难保证汽车维修的质量,也就很难保证汽车行驶过程中安全可靠性,汽车机械故障问题也就容易产生。

3 汽车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汽车机械故障诊断技术主要有三种技术,即是一般诊断法,经验诊断法和全面分析诊断法。

一般诊断法这是针对汽车出现较小故障问题而言的[1]。当汽车产生故障之后汽车拥有者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步骤例如说一些简单观察、敲打或者是比较的方法来判断汽车故障产生的原因和具体故障位置,并根据具体故障采取相关措施使汽车性能能够达到正常状态。如果在采取措施之后汽车故障还未消失则需要专业维修工作人员来帮忙。

经验诊断法:一些有着丰富经验的专业维修人员可以快速诊断出汽车机械故障的原因和具置。但是这并不是所有的维修人员都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这对汽车维修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非常高,并且有着非常丰富的具体实践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因此当汽车维修人员在实践中碰到相似的机械故障时就能够准确判断出机械故障出现的具置和机械故障原因。

全面分析诊断法:当经验诊断法并不能很好的诊断出汽车故障产生原因和具置时,这时候需要专业维修人员对产生故障的汽车进行全面检查和分析,并且重点检查可能出现机械故障的汽车部件,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对一些最有可能出现机械故障的部件进行全面的拆卸检查。比如说汽车的蓄电池在长时间自己放电之后,蓄电池内电量必然完全流失。专业维修人员经过仔细认真全面检查最终确定故障位置,并且对可能出现故障的蓄电池第四个保险拔出即阻止了汽车蓄电池自放电情况,很好的完成汽车故障诊断工作,保证了汽车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汽车机械故障相应预防措施

汽车出现故障之后需要耗费很大一部分财力和物力,因此在日常驾驶汽车过程中需要对汽车可能出现的机械故障采取一定预防措施。首先坚持预防为主,勤检查、勤保养、勤修理,在出车前、行车中、回场后坚持检查汽车[2]。其次需要建立比较健全维修保养管理制度。再次,汽车生产厂家需要严格把好汽车生产质量关口。最后,专业汽车维修人员需要提升自身维修技术,不断通过实践来提高和丰富自己。同时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汽车配件厂家的质量监督和管理,使汽车配件生产厂家更好的为汽车拥有者服务。

5 结语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拥有的汽车数量也在不断激增,在享受汽车带来的交通便利的同时需要提高对汽车机械故障的重视。同时汽车维修人员需要提高对汽车故障诊断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维修汽车质量。随着我国现在汽车产业和维修产业的不断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汽车机械故障诊断技术能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为进一步提高汽车性能服务。

参考文献:

第2篇:汽车机械范文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汽车控制;运动控制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电子计算机技术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传统控制技术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低的缺点逐渐显露出来,汽车传统控制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市场需求,那么我们需要对汽车传统控制技术提出新的要求。由于传统的自动化技术的控制方法比较单一,并没有实现智能化控制,而随着自动化技术由青涩逐渐发展到成熟,自动化在机械控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汽车机械控制中使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机械控制模式,使汽车机械控制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我们要通过对传统汽车控制系统的改进,使得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控制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1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及其应用

1.1汽车控制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我国汽车需求量增大,强烈地刺激了汽车行业的发展。为了使汽车控制系统从过去复杂的操控中挣脱出来,我们从传统的控制模式入手,对汽车控制系统进行全面的改进,从而实现高智能的汽车机械控制系统。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的制造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我国的机械智能化技术还不够完善,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对这方面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使得自动化技术发展得更好。

1.2汽车控制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运行方式

在汽车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我们通过人为地对计算机进行控制,来实现对整个汽车操作过程进行监控,汽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使我们节省了人力,而且提高了自动化监控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我们通过对汽车各个控制系统之间运行方式的了解,更加方便了对汽车进行控制和管理。为了提高汽车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方面的技术,就必须在软件优化层面进行创新,在软件的优化上一般采用C语言进行开发。这是由于C语言具有流程化简单、维护方便及独有的灵活性等优点,能够更好地实现各种复杂的操控流程。考虑控制自动化系统软件的整体性,应该在设计过程中为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注入传感器模块、信号收集分析模块、数据发射调试模块等来确定PLC的一体化操控流程。

1.3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

当下在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中添加了很多高科技技术成分,使汽车监控系统中包含了很多新功能,如感应功能、传感功能、信息采集功能、传感功能和中央调控功能。传感功能的主要作用是对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机器的状态进行全程的监控,当汽车出现问题时,能够对问题及时地解决和处理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中央控制系统有两个功能:一个功能是对行驶过程中的环境进行及时的报告;另一个功能是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地报告。为了满足对汽车正常行驶的概率和能力的要求,那么就对中央控制系统的准确性、检验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对汽车进行实时的检测,在行驶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汽车的中央控制系统就对传感装置发出信号,传感装置把中央控制系统发出的信号进行接收并立即进行分析和处理,而且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所以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时,中央调控系统及传感装置就能够及时地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并给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保证汽车驾驶员的安全。

2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控制过程中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能够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隐患,并且能够对这些隐患及时地进行处理和解决,所以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汽车的整个控制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汽车控制系统的实施不仅大量减少了传统检测过程中消耗的人力和物力,而且为检测过程减少阻碍提供了便利。为了更加方便我们在汽车控制过程中运用机械自动化技术,下文对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控制过程中具体的应用进行分析。

2.1对汽车行驶的数据实时地进行监测和反馈

首先,通过计算机对汽车的行驶过程中用来监控和处理的装置进行标准化参数的设置,并对汽车运行的过程进行数据采集;然后,自动化汽车控制系统通过对采集和反馈回来的数据与标准化参数进行比对,当采集到的数据不在给定的标准参数的范围内时,自动化汽车控制系统就发出警告,并且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对这些应急事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给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2.2对汽车的实时故障的判断和处理

由于自动化汽车控制系统和计算机技术是绑在一起同步发展的,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汽车控制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得以不断进步。现代的自动化技术与传统的自动化技术存在较大的差别,我们通过对传统的汽车控制进行重复实验和改进,实现了智能化控制技术。智能化汽车控制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类来对汽车的行驶过程进行控制,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出现的误操作进行发现和及时的处理,从而避免了交通意外的发生,而且智能化汽车控制系统还可以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及时的处理。

2.3严格的安全机制设置系统

在对汽车进行控制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通过在汽车控制系统中安装一些对安全有保障的结构来为车辆行驶安全提供保护措施,这样不仅仅是对车主负责,也是对社会发展负责。在自动化汽车控制系统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在汽车的控制系统中加入不同的安全机制控制系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汽车安全机制设计系统会对车辆的安全信息进行反馈,汽车控制系统就及时地做出有效的处理。例如,当发生不同的危险事故时,汽车的安全机制设计系统就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另外,为了保证汽车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及信息的严谨性,需要对汽车控制系统进行严格的布控,禁止非技术人员查看反馈回来的信息。

3机械自动化在汽车控制系统中的未来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自动化机械控制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全球经济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今社会,市场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在市场上竞得一席之地,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我们只有在机械自动化控制的道路上不断发展,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必须将自动化沿着集成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来满足市场的需求。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对我国制造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动化的创新发展不仅仅是市场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经济发展中产品和技术是市场的主流,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发展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汽车自动化控制技术是汽车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它的发展对社会安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汽车自动化控制的自主创新能力能使汽车控制系统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进步而得到不断改善和进步。经过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使机械自动化和汽车控制系统不断升级和改进,使汽车行业迎来新的明天。

4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在整个汽车机械控制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我们通过对汽车控制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究,更加明白我们在汽车行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对汽车控制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不能止步不前,应该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不断研究进行自我革新和完善,剔除陈旧的思想观念,接收新潮的科学技术,再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应用,使汽车机械控制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促进自动化技术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张博强.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5,(12).

[2]李湛青,薛平.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5,(13).

[3]杨繁建.探讨当代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东方文化周刊,2014,(15).

[4]曹译.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科学导报,2014,(13).

[5]杜理平.探究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机械,2014,(9).

第3篇:汽车机械范文

【关键词】汽车机械控制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

自动化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学科,其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汽车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其能够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系统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因此在汽车机械控制系统中合理应用自动化技术,对汽车能耗的降低与运行速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汽车制造行业的长远发展。

1汽车机械控制系统中自动化技术概述

1.1重要性

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控制中的重要性主要可从两方面加以分析:一方面是系统工作的调节。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其主要是将工作站存储的信息数据传送到局域网,确保信息的自动化流通。人们可结合自动化技术在系统中的工作方式,向系统发送个人意愿和指令,由系统前置机处理指令,从而传输到局域网中,这样能够保证信息流通的便捷性,自动化采集信息和调节系统。另一方面是系统软件的设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有效替代了传统的生产机制,人们借助计算机技术来自动化控制生产流程,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计算机在汽车机械控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C语言和单片机技术,以不同汽车类型为依据,开发设计不同的汽车软件,提高系统软件的简易性、个性化和适用性。

1.2模块分配

首先在PLC通信模块方面。对于PLC自动控制系统而言,其主要是利用STEP7软件加以编制,具有语句编辑、功能块图和梯形逻辑图等功能,能够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使用不同的I/O模块。同时其对人机对话接口加以科学安装,以此提高系统的操作与使用性能,便于用户操控汽车。其次在中央控制系统方面。中央控制系统是汽车机械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以微型计算机技术为依据,利用微型计算机的稳定性、功能和接口数量等,满足不同的任务控制需求,因此具有速度快、控制精度高和功能多等优势,能够有效促进汽车运行效率的提高。一般而言,汽车中央控制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能够采集和处理传感器的信息数据,利用自动报警功能和监控设备对系统运行的异常情况加以报警,以此提高汽车系统的安全性与运用效率。最后在传感器系统方面。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实时监控汽车的运行情况,并利用频分制和时间节点的通道形式进行信息的传输,其中频分制形式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具有特定的频率,因此不会发生信号混淆现象,能够降低故障的发生几率。当前自动化技术在汽车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能自动采集距离、干湿度、车速和油温等数据,自动对比其与预设的参数,从而对汽车的实时工况加以准确判断,优化调整系统。

2当代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械自动化在各项制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对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必须要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动化技术,从而强化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自动化技术的最终发展目的就是主导市场,成为市场中的主流技术与产品,汽车控制技术作为汽车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其将会随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进步。一般而言,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其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一是实时监测方面;二是安全机制设置方面;三是故障排除与诊断方面;四是配电优化设计方面。

2.1实时监测

在汽车机械控制系统中应用自动化技术时,为了使操作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工作状况的信息,可通过数据报表的开发来实现。这样在数据的实际传输过程中,系统能够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将数据打印为特定的报表,并提供多样化的报表形式,从而满足不同用户对其功能的实际需求。可以说,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便捷性,完善了汽车的使用性能。

2.2安全机制设置

汽车机械控制系统中应用自动化技术时,往往会对不同等级的安全机制加以预设,而等级的不同使得操作人员具备的权限也不尽相同,能够有效提高汽车机械控制系统的安全性。一般该系统要想满足不同操作人员的工作需求,可对不同的密码等级加以设置,只要操作人员密码等级达到相应地权限,其才可对相关区域的数据信息加以查询,否则系统会自动拒绝其访问请求,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3故障排除与诊断

自动化技术作为一种高度集成的综合性技术,其在汽车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据,有效模拟人类生产方式的全过程。如果汽车机械控制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存在故障,利用自动化技术能够自动判断、排除和检测故障,并严格按照预设的处理措施加以处理,避免因系统继续运行产生的损失,有效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以自动化技术为基础而形成的汽车机械控制系统,其具有更强的使用性与更高的经济性。

2.4配电优化设计

在实际配电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汽车机械控制系统应用自动化技术的适用性与可靠性加以综合考虑,优化汽车机械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灵活性,使其能够满足汽车机械负荷容量需求与控制标准。同时对设计线路加以选择时,需要以线路配电负荷的具体情况为依据,负荷较小时需要采用静态补偿的方式设计配电线路,而负荷较大则需选择动态补偿。当然在优化选择线路补偿时,需要保证系统满足电力的需求,促进配电电能消耗和损失的减少,保证电网电力负载的减轻。此外,当通线线路传播电能时,由于线路电阻因素的要想,往往会产生功能消耗,因此需要优化设计通线线路。一般电阻R=ρL/S,其中S表示的是导线横截面积,ρ表示的是电阻率,R表示电阻,如果S增大则R减小,因此实用导线可选择电阻率小的材料,以此降低导线中存在的电阻。总而言之,在设优化设计自动化技术配电的过程中,需要对各方面因素加以综合分析,严格遵循相关要求与标准进行设计,实现优化设计的目标。

3结语

综上所述,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可从实时监测功能的实现、安全机制的设置、故障排除与诊断功能的实现、配电的优化设计等方面出发,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实现汽车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自动化技术具有极大的应用与发展空间,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其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把关系统工作和系统软件,从而保证系统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促进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第4篇:汽车机械范文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汽车机械基础 课程改革 项目化教学

汽车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下构建的新课程,它融合了《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液压传动》等多学科的课程,具有内容多、教学课时少的特点,中职学生基础差、起点低,学习起来有很大难度。这门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对这门课的掌握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职业能力,以坚持“应用”为主,“必需、够用”为度原则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并与项目化教学中的内容进行适当联系是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

1.以岗位需求来培养学生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本专业的实践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能从事汽车维修、检测、车辆改装、汽车技术管理、汽车营销、评估、保险等,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技术能力。

1.1职业素养

1.1.1能自主学习汽车新知识、新技术,具有对知识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和提高的探索精神。

1.1.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1.1.3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及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1.1.4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1.1.5能从维修案例中寻找共性举一反三,不断积累汽车维修经验。

1.1.6具备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认真、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具备安全操作意识、品质管理意识。

1.1.7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通过本课程所学的知识技能,将来毕业后能胜任岗位要求,又能适应汽车运用与维修市场的变化和发展需要。

1.2技术能力

1.2.1掌握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并可根据图样进行汽车零件的检验,修配,进行总成和部件的正确拆卸和装配。对绘图能力的要求可相应降低。

1.2.2掌握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及汽车运行材料的分类、品种、规格、使用特性、牌号和发展趋势。能识别常用金属材料牌号、初步具备分析非金属材料特性和应用状况的能力及提高材料性能的方法。掌握选择、使用汽车运行材料的技能,能对在用油的质量进行监测评估。

1.2.3掌握各种机械传动,如四杆机构、螺纹连接、键连接、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凸轮机构等在汽车上的应用以及它们的运动特性、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1.2.4掌握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了解汽车常用的液压回路、液压元件,初步能分析汽车液压元件常见故障。

1.2.5能够正确使用各种维修工具、量具。

2.以行动导向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2.1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汽车机械基础,是第一次真正接触汽车结构,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第一个环节。针对学生和课程的特点,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普遍规律,确定采取先分析认识汽车机械总体构造,再以汽车作为一种机械组成部分,以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传动系统、汽车行驶系统、汽车转向系统及汽车制动系统的工作任务来设计学习情景,选用汽车发动机、底盘的典型机构或装置为载体,安排项目来组织教学过程。

2.2教学方法

传统的《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方式大多是“灌输式”。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学习,但效果并不理想。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考虑到中职学生的起点低、基础差的特点。为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在课程组织和安排上,要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采用项目教学法,开展自主学习,以汽车结构认识实训导入知识学习,提出理论问题,并通过汽车结构实例分析来解决理论问题,形成以“明确项目任务—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评估”5个环节来组织教学,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汽车机械基本维修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将传统的教学内容糅合到完整的汽车机械中,建立学生整体的汽车机械意识,每一个知识点都以具体汽车机械结构为依托,做到教、学、做结合,加深对专业认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

2.2.1明确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比如汽车上有很多常用件采用键连接,曲轴与曲轴皮带轮之间的连接方式是什么连接?在拆卸曲轴皮带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让学生了解键的相关知识,并且让学生有正确选用键的相关知识。

2.2.2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参考资料,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比如让学生查阅维修手册,按照维修手册规定准备这个项目所需的工量、制定操作工艺流程,培养学生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

2.2.3做出决定。根据各小组确定的曲轴皮带轮拆装的计划,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案,最后由全班讨论,确定本项目的最佳方案。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也能学到很多知识。

2.2.4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重点考核学生对工量具的使用是否正确,操作工艺是否合理,动作是否规范。

2.2.5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各组结果差异的原因。

3.结语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在《汽车机械基础》的教学过程中运用项目化教学法显然更适合中职院校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通过对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整合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崔振民,张让莘,钟宝华.汽车机械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王成波.汽车机械基础[M].科学出版社,2010.

[3]徐锦生.项目学习——探索综合化教学模式[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第5篇:汽车机械范文

关键词: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改革;岗位能力需求

0引言

汽车机械基础是笔者所在学校汽车维修类专业第一学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基础课程,涵盖了机械制图、材料学、工程力学、常用零部件介绍、机械传动、液压传动方面的知识,涉及到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知识结构,对学生掌握机械专业基础,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本课程之前,还未学习过任何机械基础知识,不了解机械行业的工程特点和从业要求,机械通用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这给该门课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我们加强了该课程的教学研究。

1背景

根据汽车专业类学生的从业范围、岗位能力要求,结合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对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包含基本机械制图、材料性能、钢铁材料及热处理、有色金属以及非金属材料、力学基础知识、构件强度计算、常用汽车零部件、齿轮传动、皮带及链传动、液压传动等内容,存在大量的公式、图表以及国家标准需要学生掌握,具有知识结构全面、内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工程实践性强等特点。而现阶段大部分专业教师的企业工程应用经验不足,只能依照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贴近工程实际进行案例教学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以上教学现状已经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即要结合当今中国的机械技术发展现状,以新时代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重点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理解能力,强化工程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有必要对目前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

2课程改革内容及措施

2.1优化课程标准

课程讲授的内容不应该完全受到教材目录的限制,而要以满足岗位需求为目标,按照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要侧重对接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紧贴最新科学技术发展趋势,邀请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对课程框架进行研讨和确认,最终编撰出来的课程内容能够适应技术发展趋势,具有发展性和先进性。目前各个职业院校在该课程的授课内容基本包含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材料学、机械传动与计算等。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汽车零部件图纸的设计、机械零件的设计与强度校核,更加偏重于机械基础的理论学习,违背了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人才的理念。笔者学校经过对东风悦达起亚、北京现代、长安福特等汽车售后经销商企业的岗位进行调研,通过与企业技术带头人进行多方交流和研讨,认为要侧重对图样识读、机械装置的拆装方法、常用工艺知识的应用、企业标准和规范意识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而机械零件图设计、复杂传动系的设计及校核、深入的力学计算等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少,在课程教学上可以予以删除。所以,在对汽车售后维修企业及相关行业专家进行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修订,将与岗位相关的多个机械基础技术模块作为一个系统,明确各个模块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对课程内容上与汽车发动机、底盘构造交叉重复的知识点进行精简,制定新的课程标准,将教学内容优化调整为汽车零部件识图、常用材料及热处理、构件力学分析、标准件与通用件、常用机构传动、液压传动六个模块,满足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降低企业重复培训的人力成本。

2.2编撰辅助教材

笔者学校已经使用的《汽车机械基础》教材近十本,但这些教材大致还存在理论性强、知识重复、实践案例少、没有弘扬工匠精神等问题,部分章节看不到与汽车有关的知识,没有突出汽车专业的特色。进行市场调研,我校与上汽大众、北京奔驰、长安福特、北京现代、起亚等多个品牌开展了深度的校企合作,各品牌旗下的经销商企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很大,每年为我校汽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深入企业一线岗位,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了解岗位对课程的要求,收集学生反馈的学习效果,邀请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对岗位的知识体系进行研讨,确定任务目标和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汽车机械基础》的项目模块,对每个项目进行实践任务的分解,突出任务的主题和重难点,优化整合各种验证性、创新性、综合性实验,把理论知识有机穿插在各个实践任务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综合,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试编校本教材,以教学项目为框架,在机械基础知识、原理、基本方法和技能等方面进行多样化展示,明确教材的知识结构主线,强化汽车机械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并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教材的主要知识环节。试用校本教材,通过学生反馈、专家审阅和行业企业评议的方式,进行教材编写质量的论证,并不断修改完善,最终质量评价良好的教材可以公开出版发行。

2.3改革教学方式

汽车机械基础的传统教学方式偏重于以理论为主,教师一般通过多媒体PPT的方式进行授课,由于PPT的可复制性强,众多教师的授课PPT在内容上趋同,大量的公式推导、照片和动画等知识点的堆积,导致PPT信息化大、重点知识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照本宣科和走马观花的情况严重,学生对PPT中的知识容易麻木,教学效果大打折扣。(1)摆脱单一多媒体授课的局面。以传统黑板板书的知识要点为主线,采用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讲授方式,在提出问题的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引入学生进行思考,形成一环扣一环的讲授思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拓展知识主线,从如何提升学生技能和创新思维的角度,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增加机械基础知识实训和工程实践环节,通过安排与汽车先进检测技术、制造工艺等相关的实验内容,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实践认知和分析总结”的教学层次,培养学生自主实践和思考工程问题的能力。适时邀请汽车制造和售后市场的行业专家走进校园,通过技能展示与现场互动,让学生体验工匠精神的底蕴和内涵,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和专业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2)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建立学生对机械的感性认识为目标,采用网络资源平台上的教学课件、素材、机构动画和工程视频等开展教学,将信息化资源有机融合到“案例导向-问题驱动-分析拓展-归纳总结-应用创新”的一体式教学体系中,让学生通过网络深入到自修、讨论、互动答疑等开放式的教学环节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专业教研室也可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按照机械基础的模块化特性,系统搭建各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课外获取和补充汽车机械工程实践中需要的相关知识,让教与学在资源共享中进行传递,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创新考核评价方式

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的考核方式,以汽车岗位的需求作为质量标准,坚持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注重在机械基础学习过程中进行考核,在调研汽车机械维修类企业一线岗位工作需要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与时俱进制定理论知识、技术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方面的考核标准,通过过程中的工程实践项目考核与期末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职业精神、工程素养和技术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以材料及热处理章节为例,在学习材料的机械性能、工艺性能和热处理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汽车维修过程中遇到的发动机活塞磨损、螺纹孔损坏和悬架连杆变形等故障检修案例,设计相应的工程实践项目进行考核,制定技能和素养过程考核标准,并纳入相应的职业资格能力的认定中,让考核体系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岗位和技能等级认定体系。

3改革成效分析

经过我校教务处和专业教学委员会的同意,《汽车机械基础》的课程改革自2016年开始实施,校本教材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新能源汽车技术2个专业使用,截至目前已经有两届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并参加就业。从毕业生、企业和专任教师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课程改革具有较好的成效:

3.1学习效果

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满意度,改变了该门课程理论知识繁多、学习过程乏味、实践操作性不强的印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升,部分学生还能在岗位实践中,继续就深层次的工程问题与专业老师进行探讨。新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汽车维修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的认可,他们认为授课内容与企业的工作岗位更加贴合,相比之下,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强、职业发展速度更快,降低了企业的培训成本。

3.2后续建设方向

(1)《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后续改革,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强化对机械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工程应用实践能力的职业性,在课程教学内容和手段上持续创新,最大限度的利用课程资源和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学习手段和途径,创造思考问题、动手实践和讨论提高的学习氛围。(2)丰富课程内容,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开展资源库建设,在工程认知、模型实验、案例训练和能力竞赛等方面建设开展多方位的实践教学平台,紧跟学科的前沿技术,在新工艺、新方法和新设备上不断拓展资源途径。(3)加强校企合作,围绕职业岗位技能鉴定、从业人员的职业成长历程、典型的工作任务,构建多级别的课程学习体系,紧跟行业企业的发展动向,以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载体,建立课程设计、教学反馈和持续改进的联动机制,让课程改革不断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第6篇:汽车机械范文

关键词:汽车;机械故障;维修;分析

中图分类号:U471.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汽车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人们在享受汽车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应该提高对汽车机械故障的重视,将安全行车作为出行的基本遵则,努力从自身做起,在降低交通事故的同时,也保证了自身的人身财产安全;对于汽车维修气压来说,汽车维修人员应该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加强对汽车机械故障原因的分析与诊断技术的创新,进而提高汽车维修质量,保证汽车行驶时能够处于最佳状态,为使用者安全、舒适使用汽车提供保障。

1 汽车机械故障常见的病因

1.1驾驶员认识不到位,缺乏责任感

一般来说,汽车在出现机械故障前多数会有预兆,如汽车的转向拉杆球头销松旷了,活动间隙会变大,转向就会迟钝;带吊耳钢板弹簧断裂后,车子会摆头,制动时尤为明显,还有较易发现的制动跑偏,制动距离过长,制动管路漏气、漏油等等。这些现象有的极为明显,凭经验可以马上预感到,有些故障在驾驶中会察觉出来,但在实际中却有许多司机明明知道存在故障却依然带“病”驾驶,甚至超负荷行车,造成故障未能及时排除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1.2 车辆超负荷运行导致故障频发

我国现阶段车辆超负荷运行状况时有出现,尤其是长途汽车货运汽车发生事故非常常见,这些司机与驾驶人员因为长期超重载货或者超速运行,加速了车辆的损坏过程,对车辆内部机械零件的磨损程度加大了很多,导致了高速公路上事故频发的惨剧发生。其中主要事故包括爆胎、传动轴掉落、汽车发动机故障等。

1.3 维修不到位

汽车故障维修是常有之事,但由于一些维修人员维修技术有限,并不能够诊断出汽车故障的根源,也有些维修人员缺乏责任心和利益考虑对维修的也不够彻底,这些都会埋下很多安全隐患。此外,在汽车保养时,因操作不规范,例如在拆装、检查汽车时,拆下的螺丝、螺帽等部件不能准确放到指定位置,造成少装、错装、误装等问题,甚至把不合乎安全规格的部件也装到了车上,这些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2 汽车机械故障方法策略

2.1强化安全驾车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十九条明确规定,“机动车必须保持车况良好,车容整洁,制动器、转向器、喇叭、刮水器、后视镜和灯光装置保持齐全有效。”这些规定是多年来汽车运行中的经验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防止机损事故的制度措施。要严格执行以上规定,必须从单位领导、驾驶员到车辆维修人员等切实转变思想认识,对驾驶员而言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切除侥幸心理;对车辆维修而言要提高责任意识,确保维修质量。总之,车辆相关人员一定要有长远眼光,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安全全驾驶,平平安安回家。

2.2养成勤保养,出门前检查的良好用车习惯

汽车中很多机械零部件需要经常性的定期维修,例如刹车片经常磨损而不维修就会导致汽车刹车失灵,制动气室的膜片不经常更换也会导致制动失败,这些都是车辆经常耗损的零部件,需要定期维修。在汽车运行过程中,各个部件会发生一定的冲击与震动,导致摩擦力加大,降低机械部件之间的问题,引起车辆故障。因此,必须每天养成对车辆检验的好习惯,培养良好的用车习惯。

2.3车管部门要加强旧车报废制度管理

目前我国有一大批车辆已经到了报废年龄却依然还在运行的车辆,这些车辆随时都有可能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对他人安全和国家财产造成一定的隐患。这些为数众多的报废车辆这些车使用了多年,其车身损坏程度较为严重,其部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磨损、老化问题,其在路上行驶是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所以车管部门必须对一些检查不合格汽车实施强制报废。

3 汽车机械故障的诊断原理

汽车零部件的磨损、变形、断裂、腐蚀及老化的因素是造成汽车机械故障的主要原因。汽车机械故障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振动异常、响声异常、温度异常、及运动副轨迹异常等。根据汽车的不同部位,故障表现的特征也有差别。车轮轴承及转向操纵机构的机械故障表现为其几何特性的改变;发动机气缸活塞组、冷却系统、系统及轮胎气压的故障变现为部件的密闭性改变;汽车点火系统、发电机转速系统、电系统及灯光系统的故障表现为电光热的状态参数的改变;传统系统和发电机的故障表现为车体振动或者声频的改变;发电机供给系统、润呼系统及配合副磨损等的故障表现为机油成分和排气成分的改变。

根据机械故障的特征信号的检测可以确定机械故障的类型及故障部位。主要的机械故障特征信号包括几何信号,压力信号、电信号及物质含量信号。几何信号包括角度间歇、自由行程、工作行程及侧滑量等;压力信号包括气缸压缩压力、机油压力、进气管真空度及轮胎气压等;电信号包括电压、电流、频率、相位、时域特性及频域特性等;物质含量信号包括机油粘度、金属杂质含量、机油中清洁剂含量及排气殊气体的含量等。

机械故障特征信号的获取是机械故障诊断的基础。振动传感器是获取振动信号的主要部件,其原理是将机械振动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来表示振动参数(包括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等)。振动传感器包括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及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等。电磁传感器是获取磨粒信号的主要部件,其原理是利用金属颗粒对磁场的扰动转换为对应的电压值,从而确定金属颗粒的尺寸,还可以利用相位的变化确定颗粒是否带电。热电阻传感器和热电偶传感器是温度信号获取的主要部件,热电偶的原理是不同材料的导体或者半导体构成闭合回路,两导体的温差会使其产生电压,从而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热电阻是利用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征。

机械故障特征信号的分析是机械故障诊断的关键。特征信号的分析包括信号的预处理,时域分析及频域分析等方法。信号的预处理包括模拟信号的滤波、A/D转换及直流分量分离和数字信号的异常值处理。模拟信号滤波的目的是滤去噪声,消除干扰信号。时域分析法包括统计分析法、无量纲指标分析法、相关累积分析法及模型分析法等。频域分析法包括傅里叶分析、倒谱分析及小波分析等。经过特征信号的分析后,最终对故障做出诊断。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残差分析法、距离分类法及逻辑判别法等。这几种故障诊断的方法的原理是根据不同故障特征确定一个对应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观测模型本身参数的变化来判定系统的工作状态。

4 现代机械故障诊断仪

本文经过故障诊断原理的阐述,结合现代通信技术、检测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提出了一种现代机械故障诊断仪的设计。

4.1 硬件设计

诊断仪硬件部分包括计算机、微机控制系统、通讯模块、按键显示及检测接口等。诊断仪处理系统采用嵌入式的设计方法。诊断仪和汽车ECU之间的通信采用OBD—II通信模块,其设计原理为通过电压比较器来完成各总线协议与计算机之间的电平转换。总线通信采用CAN协议通信,其特点主要体现在成本低、极高的总线利用率、具有可靠的错误处理和检错机制及传输距离长等。

第7篇:汽车机械范文

【关键词】汽车机械;故障;诊断技术;智能化

汽车机械故障在汽车总体故障中占有很大比例。汽车机械故障对汽车的性能造成的影响也比较大,包括影响汽车的安全性、稳定性、操纵性及动力性等,严重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给驾驶人造成人身伤害。

1.传统的汽车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传统的诊断方法有经验诊断法、通过仪器测量诊断法、利用大型检测诊断设备诊断法、车载自诊断法、诊断仪诊断法及计算机诊断等。

经验诊断法是最早而且最常用的一种机械故障诊断方法。它主要是依靠维修人员通过积累的维修经验对车的异常情况进行诊断。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费时费力而且准确度差。

利用仪器和大型诊断设备诊断技术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准确度的诊断速度,而且利用诊断设备可以记录存储故障情况,便于故障诊断经验的积累,但是这种方法投资比较大,尤其是大型诊断设备。

车载自诊断是汽车机械故障诊断智能化的标志。它是利用智能化的控制装置时刻监测汽车的相关数据是否偏离正常的设定值来判断汽车的故障情况。维修人员可以通过车载监测装置的提示迅速确定故障位置并将其排除。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监测传感器的检测范围有限造成只能诊断部分故障。

诊断仪诊断法和计算机诊断法是目前比较先进的诊断技术,具有高智能化和准确度高的特点。随着技术逐渐成熟,这两种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汽车机械故障的诊断原理

汽车零部件的磨损、变形、断裂、腐蚀及老化的因素是造成汽车机械故障的主要原因。汽车机械故障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振动异常、响声异常、温度异常、及运动副轨迹异常等。根据汽车的不同部位,故障表现的特征也有差别。车轮轴承及转向操纵机构的机械故障表现为其几何特性的改变;发动机气缸活塞组、冷却系统、系统及轮胎气压的故障变现为部件的密闭性改变;汽车点火系统、发电机转速系统、电系统及灯光系统的故障表现为电光热的状态参数的改变;传统系统和发电机的故障表现为车体振动或者声频的改变;发电机供给系统、润呼系统及配合副磨损等的故障表现为机油成分和排气成分的改变。

根据机械故障的特征信号的检测可以确定机械故障的类型及故障部位。主要的机械故障特征信号包括几何信号,压力信号、电信号及物质含量信号。几何信号包括角度间歇、自由行程、工作行程及侧滑量等;压力信号包括气缸压缩压力、机油压力、进气管真空度及轮胎气压等;电信号包括电压、电流、频率、相位、时域特性及频域特性等;物质含量信号包括机油粘度、金属杂质含量、机油中清洁剂含量及排气殊气体的含量等。

机械故障特征信号的获取是机械故障诊断的基础。振动传感器是获取振动信号的主要部件,其原理是将机械振动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来表示振动参数(包括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等)。振动传感器包括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及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等。电磁传感器是获取磨粒信号的主要部件,其原理是利用金属颗粒对磁场的扰动转换为对应的电压值,从而确定金属颗粒的尺寸,还可以利用相位的变化确定颗粒是否带电。热电阻传感器和热电偶传感器是温度信号获取的主要部件,热电偶的原理是不同材料的导体或者半导体构成闭合回路,两导体的温差会使其产生电压,从而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热电阻是利用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征。

机械故障特征信号的分析是机械故障诊断的关键。特征信号的分析包括信号的预处理,时域分析及频域分析等方法。信号的预处理包括模拟信号的滤波、A/D转换及直流分量分离和数字信号的异常值处理。模拟信号滤波的目的是滤去噪声,消除干扰信号。时域分析法包括统计分析法、无量纲指标分析法、相关累积分析法及模型分析法等。频域分析法包括傅里叶分析、倒谱分析及小波分析等。经过特征信号的分析后,最终对故障做出诊断。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残差分析法、距离分类法及逻辑判别法等。这几种故障诊断的方法的原理是根据不同故障特征确定一个对应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观测模型本身参数的变化来判定系统的工作状态。

3.现代机械故障诊断仪

本文经过故障诊断原理的阐述,结合现代通信技术、检测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提出了一种现代机械故障诊断仪的设计。

3.1硬件设计

诊断仪硬件部分包括计算机、微机控制系统、通讯模块、按键显示及检测接口等。诊断仪处理系统采用嵌入式的设计方法。诊断仪和汽车ECU之间的通信采用OBD―II通信模块,其设计原理为通过电压比较器来完成各总线协议与计算机之间的电平转换。总线通信采用CAN协议通信,其特点主要体现在成本低、极高的总线利用率、具有可靠的错误处理和检错机制及传输距离长等。

3.2软件设计

根据检测诊断任务的需要,软件系统完成的任务包括基本的操作功能(键盘及显示等)、故障诊断功能及数据传输。软件系统主要包括主函数模块、通信模块及诊断模块等。

主函数模块是软件的核心,主要负责各子函数之间的调用和任务分配。通信模块的主要任务是接收、识别及发送信号,包括收发函数和协议识别函数。收发函数由接收字节函数、发送字节函数、接收命令函数及发送命令函数四部分组成。协议识别函数的方法是发送特定的校验码与读取到的信息进行比较,若相同,则认为找到该协议,若不同,则认为找不到该协议。诊断模块包括传统的诊断模块和智能模块。诊断模块由读取故障码函数、清楚故障码函数、及读取数据流函数组成。

4.汽车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汽车功能和结构的复杂程度加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针对汽车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诊断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多功能化和人性化

车载自诊断系统和车外诊断仪的配合使用将越来越广泛。车载自诊断可以及时地监视汽车的行驶情况并记录故障数据,为汽车维修中心或安全部门提供汽车的实况数据,就像飞机的黑匣子一样。车外诊断仪将日趋人性化,例如易于操作、携带方便及价格便宜等。

4.2诊断智能化

诊断的智能化的主要体现为现代人工智能与诊断理论的结合。现代人工智能包括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等。神经网络可以有效的组织和运用积累的经验知识进行故障的诊断。目前神经网络应用于故障诊断的研究范例是BP神经网络在汽车故障中的应用。相对于神经网络,专家系统适合用于解决需要大量准也知识的问题。其实两者的结合是未来人工智能在故障诊断应用的发展方向。

4.3诊断信息的网络化

诊断信息的网络化可以实现各种车型故障资料的共享,维修人员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这些信息,而且可以网络平台传递诊断信息和维修经验,提高维修效率。随着无线通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远程故障诊断将成为可能。 [科]

【参考文献】

[1]肖云魁.汽车故障诊断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第8篇:汽车机械范文

1传统汽车故障诊断技术

以往,当汽车产生较为严重机械故障时,就诊断方法来说,呈现出一定的多样化特征。比如,较为流行的经验诊断法,也就是按照多年经验进行相应的故障诊断。也有部分人员,利用较为先进的仪器,对故障部位进行一定程度的检测,从而达到诊断目的。除此之外,车载自诊断法也是较为流行的一种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流行推广,计算机诊断同样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具体来说,在车辆驾驶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可以立刻使用经验诊断法进行诊断故障原因。但是这种方法实际运用起来仍然存在不可避免的缺点。比方说,耗费较长时间也可能找不出故障根源,较为浪费维修人员物力财力[1]。准确度方面也相对难以真正保障。借助仪器设备进行诊断,在诊断技术方面得到明显提高,准确度也得到保障,诊断速度同样得到提升。同时,通过诊断设备,故障情况能够进行及时记录,实现长期内有效存储,在故障诊断实施过程中,有效的积累经验。然而,此种方法推广起来需要比较大的投资。通过车载故障自诊断系统,故障诊断不再仅仅依靠于人工,而是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车载自诊断系统在控制装置方面逐步实现了智能化,在汽车驾驶过程中,相关数据监测工作就能随时进行。一旦偏离正常,汽车极有可能产生一定故障。在此情况下,汽车维修人员应对故障位置进行科学有效的确定,这样才能保证故障排除[2]。然而,此种方法同样存在较大缺点:监测传感器运行过程中,监测范围角度较为有限,诊断范围就较为有限,部分故障难以实现科学有效的诊断。计算机诊断同仪器诊断一样,诊断技术仍待提高,一旦发展较为成熟,智能化程度就会较高,准确度也能得到充分保障。

2汽车故障诊断原理

汽车出现严重机械故障,一般是零部件出现问题。比如说,零部件出现磨损,产生一定变形,零部件腐蚀等。汽车一旦产生机械故障,一般会出现异常振动,声音也会出现异常,汽车温度会出现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汽车产生机械故障的部位不同,表现出的特征不同。比如汽车车轮轴承,就会在几何特性等方面出现较为明显的改变。再比如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故障,系统同样难以正常运行。机械故障一旦出现,特征信号也会出现改变。基于此,从特征信号检测方面着手,能够实现对故障部位科学有效的判定。然而,只有保证了科学获取特征信号,才能将故障诊断落实到位。在振动信号的获取时,需要相应振动传感器[3],将信号有效转换。最终,通过电信号的形式,将振动参数表示出来。电磁传感器能够有效实现模拟信号的获取,除此之外,热电阻传感器能够科学有效的获取温度信号。

3现代机械故障诊断仪

3.1硬件设计

关于故障诊断仪,主要包括两部分;硬件部分和软件系统。硬件部分主要包括计算机,微机控制系统,还有相应的通讯模块和检测接口。从设计方法角度考虑,嵌入式处理系统较为流行[4]。诊断仪通信过程中,通讯模块能够起到较为重要作用。在硬件设计过程中,应遵循汽车硬件原理,通过电压比较器,实现良好点平转换。总线通信应采用协议通信方法。一方面,成本普遍较低。另一方面,总线利用率极高。除此之外,能够实现有效错误处理,具有十分可靠的特点。传输距离方面,也相对较长。因此,硬件设计较为关键。

3.2软件设计

从任务需要角度考虑,软件系统需要完成诸多方面任务。比如说,操作功能,相应的故障诊断功能,数据传输功能等。软件系统中,主函数模块承担着重要作用,属于整个软件核心。从模块功能角度考虑,子函数调用能否顺利进行,任务分配能否贯彻落实,通信模块发挥着较为关键作用:能够实现接受信号和发送信号。该模块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为收发函数,另一方面为协议函数。收发函数能够充分起到接受字节的作用,同时也能发送字节,并能够接受命令。协议识别函数是通过校验码发送,进行信息之间的对比,一旦二者之间相同,该协议就能找到;一旦二者之间不同,协议就难以找到。

4汽车机械故障诊断未来趋势

4.1多功能化

不久之后,通过车载自诊断系统能够充分实现与诊断仪的配合,汽车将得到有效监视,故障数据得到有效记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汽车的针对性维修,实况数据才能完善。除此之外,车外诊断仪人性化特点得以充分凸显,易于进行操作,携带相对更加方便,价格方面也将更加便宜。

4.2诊断智能化

汽车故障诊断,未来必然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人工智能优势得以充分体现,能够实现良好诊断。通过科学有效的神经网络,故障诊断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除此之外,借助于相应专家系统,能够解决意外故障问题。二者之间还能实现有机结合,人工智能运用将越来越广泛。

5结论

第9篇:汽车机械范文

一、影响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培养缺位高职院校存在重课本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方法,教育与产业脱节的现象。教学偏重于认知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和理想教育,没有指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学生没有创新的环境和原动力。

(二)创新方法和创新人才的认识存在误区高职院校对创新型人才具有的能力和认识未能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许多人认为创新型人才是高学历或高职称或海归人才。也有人认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在于创新教学体系,通过高难度的科技研发项目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有观点认为创新是突发奇想,是灵感和机遇的结晶,无规律可循。尽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总体来说创新能力还比较弱,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创新潜能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不断主动学习和培养而形成。

(三)知识陈旧与教学方法单一多数课程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大多数课堂仍以教师讲授为主,特别是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更容易如此。专业及课程设置过细,各专业主要关注自身的系统性,缺乏必要的学科交叉,人文学科相对薄弱,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误区仍然存在。学生的思维滞塞、缺乏质疑或变通,何谈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评价学生标准存在偏差学生的评价主要是学生的学业成绩,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只求完成听课、取得及格,忽视自我兴趣和其它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科研能力、动手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教师创新能力欠缺高职教师的评价标准仍然是科研能力比如课题与论文的等级和数量,多数老师在课题和论文上花去很大精力,没有时间也没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开展多种多样的卓有成效的创新教育活动。高职工科专业教师如果不会操作不会修理,不知道各个机构各个系统的工作过程以及零部件的作用,只会纸上谈兵,怎能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

二、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深化校企合作,构筑创新桥梁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应注意效果。如成立以企业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专业教师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让企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有关教改的课题研究,以利于学校及时将工业领域最先进的技术纳入专业教学计划,让学生在课堂里就能接触先进的技术知识。同时,学校与条件较好的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利用企业设备优势和最新的生产技术优势,弥补校内实训设备的不足。也可以让企业在学校建立实训中心,补充学校实训条件的不足。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实习,直接接触生产实际,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工艺设计、售后服务等过程,为他们提供一个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实践机会,为培养现代工业发展所要求的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创造条件。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创新保障高职院校要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专业教师可到企业进行锻炼和学习,以掌握现代工业领域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拓宽视野和调整知识结构,使他们了解社会需求以及积累生产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鼓励教师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强化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同时,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活动,也可到学校为学生授课,这些兼职教师应达到一定比例,为学校开展创新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三)改革评价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教育。教育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国外的先进经验也应该及时拿来为我所用。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业的评估仍然简单呆板,学生应知、应会的考试所占的成分比较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力度明显不足。只有能考查出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估方法,才是促进高职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的最有效方法;只有改革评估方法,才能从机制上保证高职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紧密结合。

三、基于高职汽车机械基础平台课程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

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包括《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等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理论性比较强,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积极探索模块教学新模式比如:《汽车机械基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许多教材想面面俱到,因而内容多而广,深而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只能赶教学任务,无法进行创新教育。划分模块,是以一个教学模块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教学中必须从模块这个整体出发,统筹安排制定教学方案,即在一个相对规定的课时内,对某个主题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学习。改革目前的教学模式,不求多而全,只求精而专。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成,成有所专,专有所用。通过精简整合课程,缩减了课堂教学时数,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条件开展实践教学、专业实训、技能实操、专业实习等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的专业动手技能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每个模块设置为项目和任务,每个任务设置任务导入、相关知识、任务实施、知识拓展等多个环节。

(二)倡导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的教学是以学生在职业工作中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据,系统化地建立模拟或实际的学习情境,通过让学生自始参与“工作”全过程,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体验并反思学习行动,最终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行动导向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项目教学为典型表现形式。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于2009年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两个专业基础课首次开展“行动导向”教学。这一方法主要将我们传统的教学内容的设置,改为以工作和工位为主的设置,这样更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中注重实践教学的特色,而这种实践教学更贴近实际工作。

(三)积极编写实训教材,创建开放式实训环境实训教材的编写注重项目建设,不同的任务实施有不同的方式,藉此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力推进开放式的实施环境创建,创建健康有李子云张雄才:基于高职汽车机械基础平台课程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序、宽松和谐、开放高效、激励上进的育人环境。鉴于高等职业学校的特点,第一课堂应当严格要求。这可以使这些本来文化课基础相对比较低,学习理论的积极性相对比较欠缺,学习理论知识的习惯比较差,在学习方面不够刻苦的学生掌握大学基本的理论和教学要求。改革考试方法,将考核的重点转向创新能力,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依据。例如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将“汽车发动机拆装比赛”“、汽车发动机运行与调试比赛”“、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比赛”、“汽车营销创意大赛“”汽车文化演讲比赛”常态化,将比赛的成绩作为学业成绩的重要依据。又例如《机械制图》设置《计算机制图》,集中实训1周,这可以使这些情商比较好,与人相处的能力相对比较好,大部分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优势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智,发挥和发展自己的潜力,利用自我教育的方式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从理论课变成了理论实践课,教师是教学体系推进过程的关键,教师的角色从一个信息的给予者转变成为一个学习的管理者,由于主要的教学目标变成了为学生开发今后工作中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讲演者,他能为学生提供学习信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在实训时,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确定方案,在实施中不断改进,重在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组织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