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汽车专业范文

汽车专业精选(九篇)

汽车专业

第1篇:汽车专业范文

对于汽车营销专业,教学方法与核心课程直接影响人才塑造与培养。从汽车服务专业的教学目标来看,适合汽车营销行业和技术服务需求是它的根本要求,所以它要求其必须具有良好的敬业、职业精神,并且具备汽车保险、技术服务、汽车理赔、售后服务、配件销售等各种基本技能和能力,以良好的职业技能为发展基础,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转化。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由于课程建设很可能和培养目标相反,一旦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基础理论时,就很难在汽车销售岗位上做到融会贯通,同时也就违背了现代职业培养的根本目标与方向。

二、汽车技术服务和营销专业的课程开发与实践

1.教学要求

从核心课程开设情况来看,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汽车销售》《营销管理》《汽车售后服务》《汽车构造》《管理沟通》等课程。从教学要求来看,汽车营销涉及汽车知识的课程主要包含《底盘构造》《发动机构造》以及《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等。但是该专业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在上述课程教学中都有很大的差距。本文结合汽车构造中的教学内容,对课程改革思路进行了整理。从《汽车构造》来看,该课程被分成底盘篇和发动机篇,从工作过程和技能检测结果来看,它包含发动机检测、底盘检测、设备操作检测和调整,进一步培养学生在汽车销售和服务中对于底盘、发动机各种零售器件的故障诊断和分析。

2.教学内容

从汽车营销学习过程来看,除了要理解专业的汽车知识,还必须掌握需要销售车型的结构,并且根据销售车型的参数,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正确全面的解答。所以它要求掌握的知识全面,可以不深入专业知识,但是必须整合汽车销售知识,从根本上加深研究和探讨。例如,汽车构造主要包括基础和提高两个部分,基础部分也就是基本理论,包括:发动机原理、7大系统、关系以及行驶、传动、制动、转向系;在提高部分,主要包括功能认知、发动机构造、底盘结构和功能认知与训练等内容。

3.教学方式

第2篇:汽车专业范文

论文关键词:汽车;办学

近几年来,中国的汽车市场发展非常快,2012年中国市场的汽车销量突破1900万辆,而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亿辆,中国车市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1月23日,社科院在京《2012-2013中国汽车社会蓝皮书》在京,蓝皮书指出,中国已于2012年正式迈入汽车社会,以目前的增长速度,5年后私人汽车保有量会翻一番,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会达到40辆,10年后将达到或接近60辆。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汽车进入了平常人家,学车、买车、用车的人是越来越多,人均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社会对汽车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必将是迫切的,需求量也将是很大的,很高兴我校看到这一发展机会,在理工学院成立了一高职类汽车运用技术专业,2011年面向全省开始招生,到现在已经办学两个年头,办学两年多有很多东西值得总结探讨,在此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1.教学对象的情况和培养目标

汽车维修岗位具体可分为机修(发动机底盘修理工)、电子电器、钣金(车身)、涂漆等。根据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我们可将其分为不同的层次,如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那些有能力为汽车诊断出故障所在、制定排除故障方案的维修人员才能称为“汽车医生”。而一线维修操作工则为“汽车护士”。而现代汽车的科技含量高,维修方法要求规范化,诊断检测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要求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必须以技能型为主。在理论上应具备:对现代轿车的结构原理比较熟悉,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对传感技术、液压控制、自动控制技术比较熟悉,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能直接阅读英文维修手册;在实践技能方面,应能熟练掌握和使用智能化的仪器来检测诊断和维修现代轿车出现的故障。这就要求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机械原理构造,而且要有电控理论知识。从社会需求来看,社会所要求的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应该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对于招生对象为初中和小学学生的职业技术学校,由于生源的问题,学生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培养的学生多半只能为低级到中级的技术工,也就是“汽车护士”。

我们这一专业为专科高职类专业,所招收的学生为高中和三校生毕业生,其文化基础高于职校学生,其可拓展空间很大,对他们的培养目标应为中高层次的技能人才,使他们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汽车维修行业的“汽车医生”。

2.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我们的教学中应根据专业特点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并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行“尝试成功教学”,让学生先学后教、当堂检测,先试后教、当堂训练,努力做到教、学、做三位一体;倡导“项目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对接工作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对接工作过程,强化技能培训,使学生毕业后就能成为一名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劳动者;实施“案例教学法”,先教师出示典型案例,接着学生思考案例中发生故障的可能原因,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诊断步骤,最后教师介绍排除故障的方法,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所需的实践能力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结构,为今后职业生活积累经验。

3.实验室的开放

实验室开放,我这里说的实验室开放是指让学生不太多受限制根据自己的需要到实验室自己做实验进行实训。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主要是开设实验课。实验课对学生训练是远远不够,是很难满足日后工作的需要。设想如果把实验室对学生开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必将有很大的提高,这也将为他们日后就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当然在实验室的开放时我们应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应注意处理好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1.实验室现有设备仪器首先在满足正常实验教学的前提下才可能为学生开放。2.时间的安排,实验室开放首先不能影响正常的实验教学,所以实验室开放以及开放时间安排要合理。3.实验室开放时间内的管理,实验室开放不是说就让学生无组织无纪律的来实验室进行训练操作,甚至是蛮干,应该有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监督以及安全管理。4.在实验室开放后,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训练操作,正常的损耗、损坏是难免的,损耗、损坏的零件器材设备应及时进行补充,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4.个体化的见习和实习

每一学年都有两个寒暑假,每个星期都有两个双休日,更何况每年还有大大小小的其它节假日,学生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很愿意利用这些节假日到汽车维修厂和相关企业进行参观见习以及实习,但苦于没有一很好的渠道。假若我们学校给他们建立一个平台,与相关企业建立好每种见习实习关系机制,学生根据需求自己到实习基地进行见习实习,这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将为学生走向市场打开了一扇窗户。

5.向兄弟学校和企业学习

我们汽车专业为新建专业,有很多东西要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当然这一工作我们在专业筹建期间就已经先行一步,但随着专业的建立,教学工作的开展将伴随着很多问题出现。向兄弟学校学习他们办学方法和经验,这样可以避免问题的出现或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可使我们少走弯路。

向相关企业求教,我们培养学生将来就业多在诸如汽车维修厂、汽车4S店之类的企业。他们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培养方向,只有充分了解这些企业的需求我们才能培养出满足市场要求的学生。走出去,请进来,到兄弟学校和相关企业参观学习,请兄弟学校的专业教师和相关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来讲课,这将是一种很好的校校、校企交流模式,对专业的办学和发展将很有益处。

第3篇:汽车专业范文

关键词: 汽车商务英语专业 专业管理 评价

在全球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商务英语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甚至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许多院校也都开设了商务英语课程。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如今的社会中商务英语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我国许多高等院校也相继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但是由于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高职”特色并不突出,出现沿袭普通高校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现象。加入WTO以来,汽车市场日益国际化,在汽车维修过程中高科技含量不断加大,而且会遇到全英文显示的汽车故障诊断设备,不懂专业英语就不能掌握和操作这些设备。许多维修企业进口设备使用率极低,原因就在于缺乏既懂相关英语又懂汽车维修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对以“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为己任的职业学校来说,不仅有必要进行汽车专业英语教学,而且要给予足够重视,不能流于形式。此外,对维修行业从业人员来说,专业英语水平低下,无疑也会限制自己对国外汽车新技术的掌握,影响自己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如何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开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商务英语课程成为当前国内外众多院校潜心研究的课题。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符合现状发展,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国汽车持有量急剧增加,在促进汽车“后市场”发展的同时,也给相关行业带来很大压力,市场需要的大批高素质从业人员的数量和供给严重失衡,形成巨大的人才缺口。为此,国家在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列为优先确定的四个专业领域之一。这对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来说,既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以下是一些对于汽车商务英语专业设置的一些探讨。

一、汽车商务英语专业设置

(一)课程定位

在汽车商贸领域较熟练地运用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具有商务、汽车专业运用及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商务活动中分析、经办、交往、谈判的能力;能灵活使用现代汽车设备;具有较强的协调公关能力。

(二)课程安排

商务英语:主要学习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学史及选读、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市场营销等课程。

汽车英语:主要从汽车类型汽车结构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气系统汽车车身尺寸和重量性能外观和内饰安全配置舒适配置等方面的汽车基础核心词汇和知识。

汽车商务英语:主要包括客户接待客户开发信息收集汽车介绍价格协商促成交易支付方式处理投诉用户反馈维修接待汽车维护和汽车保险方面的专业课程。

(三)课程培养目标

在职业技能目标上做到掌握商务概念及各类商务应用文章的写法,以及汽车类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的汽车商务英语技能进行实际操作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在校期间争取获得取得相应证书:

英语A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I级证书+汽车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英语B级证书+汽车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汽车专业资格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I级证书。

二、汽车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管理

汽车专业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其教学在理念、方法、定位和手段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强调实践、实训等教学环节。我们设计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汽车专业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和体系,如下:

1.建立科学合理的课改体系。

2.强化实践和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

三、课程评价体系

商务英语作为考试课,考核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能只限于笔试,还应采取口试、试验、实习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在教学过程评价方面,采用多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使教学评价成为多主体共同参与、交流、对话与协商的过程。在实训练习评价方面,教师通过学生进行的模拟情景训练和实际操作练习,对学生的实际商务运用能力进行等级制与评语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

考试成绩要结合课程总结性考试和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并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实行百分制、等级制及与评语相结合的综合评分方法。

四、开设具有我院特色的汽车专业商务英语课程

在此方面,我院已经做出了很大举措,已为个别非英语专业增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例如在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开设了汽车专业英语,以及在物流专业开设了物流专业英语。对于我院商务英语专业来说,如果要做到独具特色,就需要从我院的实际情况出发,除了开设国家教育部所规定的普通商务英语课程之外,还要增设一些与我院专业紧密相联系的汽车专业商务英语课程。使我院学生在掌握商务英语基础课程和汽车专业英语课程的同时具有一定水平的专业技能,从而体现我院独汽车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

以有效就业为目标,以满足企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求为基点,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在进行广泛的市场需求分析,捕捉企业及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开设能够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商务英语课程,实现社会需要与人才培养的统一。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紧盯就业市场―分析岗位需求―构建对应专业的“核心项目课程”―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如何合理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以及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增强汽车类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是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专业英语作为维修人员必备的一项专业基本技能,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能否培养出满足新技术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对开设汽车专业方向的商务英语设置和管理及评价研究,对我院各类专业平衡发展,改变我院一直重理轻文的课程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社会的调查及分析讨论,我院开设独具汽车特色的商务英语专业,培养语言和汽车商务相统一的综合型人才是切实可行的,同时也符合我国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安晓灿.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十年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贾国栋.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第4篇:汽车专业范文

为了完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实践能力,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从2010年9月份开始,汽车专业部教师带领学生在我校博友汽修厂展开了为期近半年的实习工作,现将实习情况及效果总结如下:

一、明确实习目的:

阶段实习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会实践虽然安排在一个完整的学期进行,但并不具有绝对独立的意义。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学习效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1、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汽车维修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从课堂走向工厂。近几年来,我校在教学实习单位的安排上侧重于对口实习工厂,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实际的操作过程,熟悉工厂管理的基本环节,实际体会一个对汽修工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2、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习,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二、对学生实行顶岗实习管理

实习学生具有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鉴于此,我们对学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安排在某一具体的岗位,工作可能很琐碎。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与此同时,也要把眼光放高远,从工厂工作的全局出发,了解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工人的基本心态、企业管理的原则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工厂,增强适应能力。

3、以“研究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前通过“双向选择”(指定、自定)方式确定一些课题,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利用实习机会深入工厂,了解汽修行业的新技术,熟悉操作流程,关注最新行业动态,为最终走向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4、安全第一,服从管理。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绝对遵守工厂的规章制度,服从实习老师的统一管理。

三、教师分工明确:

本学期的实习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极大关注和重点支持,为此汽车专业部多次召开会议,制订了完善的实习方案,并且明确提出学生的实习工作教师包干到户,每位专业教师负责一个项目,争取使学生得到最全面、最细致的的指导。

分工如下: 总负责:赵主任

汽车发动机维修检测— 石磊老师负责 汽车车身喷涂—李克义老师负责汽车底盘维修检测—刘勇老师负责 汽车车身整形—杨德义老师负责

四、实习效果

1、达到专业教学的预期目的。在三个月的顶岗实习之后,学生普遍感到不仅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后,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结合生产实际,在专业领域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2、教学实习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实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接触社会,培养了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5篇:汽车专业范文

关键词:汽车文化人才培养

一、汽车文化人才现状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汽车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国是最大的汽车市场,当然,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的人口总量大,对汽车的需求量大。目前的经济社会形势总体来说是有利于我国汽车人才的培养的。

1.虽然目前我国的汽车产业处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前景良好,随着教育的发展,对汽车文化人才的培养也大大加强,然而仍然处于令人担忧的境地,原因在于我国汽车人才总量大,但是结构不合理,体现在汽车技术人才的数量少,底层基础型人才数量过多,总体上来说汽车人才在汽车产业上的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还不能达到汽车产业所期待的要求, [1]

2.我国汽车人才的总量大,但是学历水平不高,这主要体现在有很多汽车人才仅仅是初中学历,学历上的不足将会对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因为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人才在汽车产业的发展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汽车产业的壮大方面也起着支撑作用,必须改变汽车人才学历水平不高的现状。

二、汽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轻视实践教育。目前很多职校的汽车文化教学场地还是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在教学之中往往高度重视理论教学,而对实践方面的教育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以理论为主的教学便不能培养出专业素养高的人才,也就很难满足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教师在期末时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也往往是参照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教育方法并不能够真正考察学生的专业能力。汽车专业对实践的要求非常的高,比如说在汽车的修理方面,光有理论知识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也是不够的。在汽车零部件的安装以及拆卸方面,其中任何一个零件部位安装错误都很可能导致整个汽车的瘫痪,所以要提高汽车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此外,部分学校在教育经费方面比较的缺乏,在设备方面更新速度不能达到相关要求,就无法促进汽车的更新换代。[2]

2.课程资料标准落后。目前,有些学校在汽车专业的教材方面还不能达到相关要求,教育观念也比较的落后,没有根据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来改变和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我们的课程几乎都是专业课程,其他科目都被学生所忽视,比如学生并不看重英语这门课程,而当学生正式踏上工作岗位之后英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交流工具,尤其是汽车这一行业结合了多国技术,不仅仅是英语,学生还很有必要学习日语以及法语等等关于汽车的专业词汇,以便于学生在日后能够与相关从业人员正常交流。

三、专业汽车文化人才培养措施

新的汽车专业课程需要以目前的市场体系为基础进行研究,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根据,以帮助学生成功就业为主导思想,认真分析现有的课程教材,重新安排教学内容,大胆创新,开发出最合适的课程体系。

1.重视实践教育。高职汽车文化人才培养有着极强的目标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十分明确,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同时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及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而不是只懂理论不会操作。教学方案应当包括课程安排、技能培训等。汽车专业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汽车方面理论知识以及各种汽车维修拆装方法,尤其是最新的检查方法、技术标准等等。从教学目的来看,汽车专业与汽车的诊断和检测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较为先进的轿车修理检测方法。[3]

2.重视教师的专业素养。在高职汽车专业教育的众多资源中,师资力量始终都是占据首要地位的,教师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果。一方面学校要组建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同时还要重视其中各位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首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学的要求引进一批具有较强专业素养的教学人才,从整体上提升师资力量水平,然后,学校还要根据实际需求聘请社会上汽车部门的从业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3.投资建设实训基地。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校可以组建一些实训基地,即以教学为主的一种实训方式,也就是将企业引进到校园内部,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能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行过程,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从业人员交替授课,使得学校环境与企业环境有机融合,两者互帮互助,资源共享。

总之, 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汽车人才的过程之中,要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素质,在学习和工作之中恪尽职守,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利. 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汽车文化教育研究[J]. 科技视界,2013,34:260.

[2]赵臻. 高等职业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101-104+128.

[3]毕胜强,梅德纯,吴飞. 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生物技术世界,2013,03:141-142.

第6篇:汽车专业范文

关键词:教学车间;教学环境;教学评价;职业岗位

中D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160-04

一、概述

近年来,中职学校在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教学做了许多改革性的实践和研究,力图提升其教学质量,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但效果不明显,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主要问题是对学生在汽车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就业创业能力方面培养不够,对汽车维修企业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分析不准确,在校内没有建立有职业岗位指向和职业能力要求的就业创业学习平台。不能向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岗位工作环境,也无法满足学生感受职业氛围及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专业领域课程不符合技能人才标准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课程内容选取和组织不能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或模拟项目)为依据整合、序化等等。因此,学生毕业后,仍然难以适应企业职业岗位的要求。

二、“教学车间”建设思路

1.教学车间的构成。“教学车间”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见图1):是根据专业建设总任务要求,围绕专业定位目标,探索和深化“教学车间”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专业建设高仿真汽车维修企业汽车机修工等6个职业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环境,在校内建立相应的专业“教学车间”,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和职业能力要求(企业岗位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工作内容等)的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建立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标准、课件和教材等),形成校内6个职业岗位的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学习平台,并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使教学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相同,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

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具有双重身份,在教室学习时为学生,进入实训室时身份转变为员工,参与具有社会性的服务生产活动及工作,能够在员工之间、员工与客户间互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具有了与学校学习或实训过程不同的社会性体验,从而促进了学习过程的进行,通过社会性互动和协作来进行学习,这一点正是建立学习的关键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2.教学车间的基本模式及特点。“教学车间”采用学徒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教学环境具有学校与车间一体的特点,能够培养具有职业综合能力的学生,特别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上具有鲜明的特色。

(1)学徒制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即徒弟,教师即师傅。教学的组织形势采用学徒制、班组式,学生即徒弟,教师即师傅。师徒式教学过程通过口头传述、激发想象、探讨问题、技术示范、纠错指导等现实环节进行积极的意义构建。师资力量方面,除学校双师型的教师外,还有企业的专家,两者共同在具有与企业相同的情境环境的“教学车间”完成教学过程。

(2)基工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学习即完成真实的生产或服务。汽车类的学习过程即基于汽车类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或项目同时通过在“教学车间”内实施,最后结果落实在实实在在的汽车维修产品上,使汽车类维修方案的可行性、操作的正确性得以证实,学生逐步理解整个专业的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习成为任务或项目中有的知识可能超出原有学科课程次序、突破相应的课程界限。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并实现自学能力的训练。

(3)具有实践性、社会性的真实的车间教学环境――教室即车间。通过真实性、实践性的车间的创建,学校教室即生厂车间。真实的车间具有对外生产的功能,也具有学生学习的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活跃着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也是徒弟和师傅;同时体现着双重过程,生产和教学过程,既出人才又出产品。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基于物理的环境,心理的暗示及人员的互动过程产生的。

(4)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工学结合”在校内孵化器。学校实训能够培养学生一定的实践技术,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采用“工学结合”及“教学车间”,通过现场教学和现场管理来实现。

(5)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合格素质的员工的特色――员工素养在学生学习中内化。通过引进企业文化的“软件”环境,引进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的精髓,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学生即是员工,员工也是学徒,学生身份决定了学习态度。在思想意识上会以学习和提升技能、知识为出发点,而员工身份决定了工作态度,表现为认同企业规章制度,自觉服从管理,协调团队合作和寻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提升产品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基础。

三、“教学车间”模式实施方案

教学车间在运行过程中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标准进行改革,将企业引入学校,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教学、共同建设实训室,将开放性的生产与封闭式的课堂的整合,在互动及教情感体验的引导及素质的养成、车间管理制度与学校制度的整合,形成一种崭新的制度,大大地提高专业内涵建设。

1.构建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目标中确定的汽车机修工等5个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中的活动领域进行教学化处理后转化为学习领域,形成12门专业模块课程,201个学习单元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模块课程体系。并完成汽车专业模块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相关课程标准和专业课表的制定。①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行业、企业调研结果,分析汽车机修、汽车电工职业岗位的专业能力特点,提取所需知识和技能,将其直接转化为专业核心课程共12门。其中的7门为《汽车基本技能》《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I》《汽车二级维护》等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汽车机修、汽车电工岗位的核心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②专业拓展课程:在搭建课程体系框架的同时,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对汽车销售员、汽车零配件管理、维修业务接待员、汽车美容与装潢工和汽车快修作为专业的补充方向。分析这些职业岗位的专业能力特点,提取所需知识和技能,将其直接转化为拓展领域课程共7门。其中5门为《汽车美容与装饰》、《汽车快修技术》、《汽车商务》、《汽车整车检测技术》、《汽车定损理赔》等拓展领域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拓展岗位的核心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另外,结合专业方法能力培养,开设2门为《汽车专业资料检索》、《CAD辅助制图》2门课程。每门专业模块课程对应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包含若干个岗位工作任务转换为课程项目,和若干个岗位专项任务转换为课程项目单元等,形成一个岗位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每门专业模块课程配置教材《××课程一体化实训教程》和《××课程一体化实训手册》两册配合使用。③丰富公共基础课程内容:按照教育部规定,完成文化课基础模块的教学内容,针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特点,在英语课程中增加汽车专业工程英语课程内容,体育课融入体能训练与吃苦耐劳的培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增加办公自动化课程内容等。

2.课程结构。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顶岗生产实习课程等构成。

(1)教学组织与实施。①课程安排:依据基于教学车间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模块课程前置,按照课程间并列和递进的关系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课程的排序。专业模块课程以周(26课时)为课时单位,每个学期安排至少3门专业模块课程。

第一学期的汽车专业一体化模块课程汽车基础课程、汽车基本技能课程和汽车美容与装饰课程3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专业概念、标准化和开始建立职业习惯。第二、三、四学期的汽车专业技术领域和扩展课程11门。目的是让学生对各岗位工作系统综合性任务和复杂设备建立整体认识,能够选择工艺、工具进行质量控制、解决问题,养成反思性认同感,并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使学生形成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职业责任感。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和理论性强的机械基础、机械识图等专业基础学科课程以课时为单位,每个学期安排4~5门课程。充分利用各个教学车间,安排学生到教学车间进行与专业课程安排相对应的阶段技能等级考证培训,如第二学期安排汽车美容与装饰工考证培训,第四学期安排汽车中级维修工、汽车中级维修电工、汽车销售员、汽车业务接待员等考证培训。安排第5~6学期,顶岗实习课程。②教学组织:专业课程设计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职业岗位总任务的完整工作任务活动领域为依据、序化教学内容的等教学化处理后,推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师生双方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犹如上岗工作的教学方法来完成课程中的每项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和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三个层次目标为一体的课堂教学任务,教学中尽量采用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采用文字、图片、仿真技术、视频、实物等多种教学手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保障。(1)教学团队保障。教学实施工作中的师资主要包括专业核心课程的任课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聘用企业工作人员)两部分,具体要求如下表。(2)实践教学条件保障。①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教学车间”实训基地按照教育部对示范专业实训基地标准的要求和南宁市汽车维修企业标准,并由校企合作共同设计、施工和设备采购等。建成“教学车间”实训基地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400人实训,能满足汽车机修工、汽车整车销售员、汽车零配件管理、维修业务接待、汽车美容与装潢和汽车快修等6个职业岗位的实训项目要求。②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条件和要求:积极和与关部门联系,努力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打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平台。逐步建设完善8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用于满足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实习、顶岗锻炼、毕业实习等工学交替项目内容的实施,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安排学生开展专业课程进行工学结合形式的教学,进行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实训及顶岗实习等各项工作,全面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③实训环境建设标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环境要具有真实性或仿真性;场地的供电、照明、尾排与通风、消防、工具配备等要满足专业核心课程的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设备的台套数和工具数量应满足实训分组不大于5人/组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应该配备多媒体、黑板、桌椅等教学设备,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应配备维修资料、维修手册、电脑、网络等,有利于让学生养成独立学习和工作习惯。④实训环境的管理:安排具有企业真实管理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对实训室进行建设和管理;形成与课程配套的实训指导手册,明确指出实训的操作规范和评价标准;合理安排实训项目,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建立健全实训室的申请、使用、检查、评估等管理制度,注重节约成本,减少大量实习给实验实训设备带来的损失。

四、“教学车间”模式评价方案

依据学校相关要求及教学质量监控相关管理制度,进行教学检查与反馈,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教学质量监控相关管理制度:以教育教学效果为依据,建立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互评、教学工作综合考评等质量管理制度,学生学习质量考评制度包括考试、考查、考证等方面,用人单位等社会各界对毕业生综合评价、学校对毕业生跟踪反馈等为主的教学效益评价与反馈制度。

2.教学检查:根据授课准备工作检查考评标准,主要以教自查、互查、向学生征询意见。检查授课进度计划和教案。授课进度计划检查包括基本格式、教学任务、教学环节、符合课程标准、教学执行情况等。教案检查教案完整度、符合授课计划、反映授课基本内容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方法可行性。

3.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根据授课质量考评标准和教学效果与实施终结性评价情况考评标准,对任课教师教学理念与课程内容的结合、课堂的组织、实施教学目标的考核与评价和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开展由教师、学生开展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及时了解掌握教学一线情况。

4.专业职业能力教学质量评价:专业课程授课质量根据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专业课教学质量评价考核体系,是对课程中每个项目单元(岗位专项任务)进行学习领域和技能考核评价,考核形式分为专业理论知识研究题、实践操作、项目技能考核和素素质培养等,侧重于项目技能考核。最后通过综合成绩统计表统计见成绩,完成该课程(岗位总工作任务)的终结性评价。

5.学生学业评价:根据各科目特点及学生学习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专业课以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相结合,专业核心课程实现全程质量控制,最后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业。

6.社会、行业评价:每次阶段实习要请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评价。专业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调研、社会需求调研、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取证情况、学生社会获奖情况等调查,根据调查情况了解社会、行业对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及学生质量的评价,为更好地提高办学质量奠定基础。

结束语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教学车间的建设思路、教学车间的实施方案以及评价模式,我校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学生在学校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既是学生同时也是工人,学生由原来被迫学习改变到要学习,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及职业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由于职业能力发生了质的转变,所以在就业时企业争着到我们学校来要实习生,维修企业的档次也由原来的中低档品牌4S点向高档品牌转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的角色也由单一的教师向教师兼师傅这个角色转变,教师的专业技能也在教学中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第7篇:汽车专业范文

关键词:汽车专业课;教学改革;理论实践;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055-01

1 引言

在世界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和引领下,我国的汽车行业也在蓬勃发展。但我国仍是一个汽车发展中国家。在当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机械、微电子技术、液压传动技术的高速发展,汽车行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汽车售后市场的快速发展使汽车维修与汽车运用的技术人才成为目前最为紧缺的技能型人才之一。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对汽车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优化汽车专业的教学也就被提到职业教育的议程上。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校的汽车专业是国家示范性专业,就汽车专业课的改革与优化,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2 推进职业学校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优化

2.1 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中等职业学校的对象是初中毕业生,是中考的落榜生或者是因某种原因如家庭困难或者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职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差、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对学习缺乏足够的信心。本来汽车专业的专业理论课比较抽象,尤其是汽车电控技术更加抽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动画和视频演示,加上教师详细而生动的讲解,出来的效果更加直观,令学生们容易接受,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同时提高了学生兴趣和对汽车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的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学生们通过观看汽车各个部分的动画和视频以及汽车仿真教学软件,提高了学生们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们对汽车的各个零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更加容易的理解和接受,从这些方面提高了学生们对汽车专业课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利用多媒体讲课,把学生们难以理解的抽象化转变为了具体形象化,同时加深了学生们的印象,为以后的实践也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稳步完善硬件设施。

现在很大一部分职业学校汽车专业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很落后,导致硬件和软件的不协调发展,满足不了现在汽车的检测与维修。很多学校尤其缺少的汽车检测诊断设备。随着电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目前汽车的检测维修已非传统意义的检测维修,因此需要增加先进的检测、诊断设备。与之配套的检测、诊断设备也不断更新,先进的发动机综合诊断仪、解码器、示波器等诊断设备和汽车性能检测设备在汽车维修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学校应该增加专用的检测、诊断和维修设备以改善教学效果。目前我们学校购进了几百万的检测诊断设备,完全能够完成现在汽车的检测与维修,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也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2.3 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各个职业学校现在的汽车专业师资有一定的欠缺,汽车专业涉及的面比较广,缺少双师型教师,既需要一批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又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并懂得教学规律的实训指导教师。汽车行业在迅速发展,所以无论专业教师还是实训指导教师若长期脱离生产实践,必然会面临着知识和技能落后,因此也需要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保障。各个学校也在加强教师队伍双师结构建设,充分发挥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优势,开展教师专业技能自主培训,制定轮训计划,提高教师队伍"双师"素质;积极参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各类师资培训;定期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汽车技术先进和职业教育发达的地区进修培训,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应用技术带回来,引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参与及组织同类学校间的校际交流,互相促进教研能力。与企业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教师与企业员工联谊活动,在培训、技术支持等方面互访互助,提高教师与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各个学校可以通过这些方面提高师资力量,加快双师结构的建设。

2.4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加强与汽车维修企业的合作,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还需与相关的企业建立深度的合作关系很快的建立起"厂中校、校中厂"办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保证教学和安全的前提下实行"平行交换、岗位轮训"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1+1+1+1+1+1(学期)的教学时段模式(即学生一个学期在校学习,一个学期到企业参加课程内实习)下,校企深度融合,努力实现生产性实训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80%以上。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离开学校就能立即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学校和企业合作建立专项班,按照企业的标准,学校实施教学和培养。这些培养模式有的在我们学校实施已取得相当的积极反响。

2.5 教学和课程体系改革。

陈旧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已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在教学上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各个职业学校汽车专业可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从而将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紧密地结合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领会、验证理论知识。教学方式上采用任务驱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这些让理论和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全面发展。根据学校的设备和企业的用人标准,专业课老师编写符合自己教学的教材或者说是工作页,这样可以不选用其他的教材。同时也要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交流共同开发出适合学校教学和企业用人的特色教材,这个层次需要有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与企业共同构建基于汽车维修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与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共同编写工学结合的教材。

3 结论

职业学校的汽车专业的改革旨在培养适合汽车行业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专业人才。在改革和优化中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目的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动手的能力,以至于提高维修技能。还要和企业密切合作交流,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还可借鉴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教学。

参考文献

第8篇:汽车专业范文

进校到现在,我一直坚信“成功属于有预备的人”这句话勤奋努力,不断自我完善。同时在老师的指点下,在知识的熏陶中,在实践的砥砺上,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在校两年,我除了学习专业课程外,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进步自己的能力。课余时间我习惯用文字记录生活表达思想,并且猎取大量的书籍学到很多知识使我有充足的自信。时刻布满***、做好拼搏的预备和不断追求向上是我引以为荣的“三大宝贝”。

暑假期间,为了个人的德智体能更全面的发展,我在汽车公司做临时销售,车展的时候也往做促销,趁此机会我不进迅速地了解了汽车的性能,也能让个人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实践是检验人才的最好途径,我始终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勤奋踏实,积极进取是我最大的优点,***的家庭培养了我乐观、自信的性格;十几年辗转求学的经历造就了我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两年的学生工作及不断的校外实践进步了我组织协调、沟通和开拓的能力。

第9篇:汽车专业范文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职业教育;汽车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146-01

西方国家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其现代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成熟的教学模式。主流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模块式、阶梯式以及学习领域模式三种。本文结合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特点,对模块化教学方式实施的若干问题做简要探讨。

目前的国际职业教育体系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主要采用的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1]。CEB强调从对职业岗位的分析出发,确定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结合教学规律,将相同或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实现教学的模块化。

CEB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训方式,非常有利于培养社会化应用型人才,但过分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方式,往往忽略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限制了其教育的职业针对性,不利于学生长期职业规划。因而,美国近年的职业教育改革主要立足于学生的远期职业规划,拓宽了职业教育的课程框架。在职业教育中强化数学和科学基础知识模块,将先进技术引入职业课程,将职业教育的专业化课程与学术进行融合,以适应现代社会职业岗位对更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操作技能的要求。

一、构建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一)业务导向的模块设计原则。汽车专业职业教学的课程模块强调的是业务能力,针对未来汽车行业对员工的能力需求制定教学模块,其模块针适用于具备相同业务能力要求的不同岗位群[2]。

(二)模块的独立性与相关性原则。在就业岗位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下,同一岗位要求的各业务能力具备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其教学模块之间的关系必然存在一定联系。同样,同一职业岗位的不同业务之间相互区别,具有相对独立性,其教学模块自然也相对独立。

(三)模块教学体系的层次性原则。职业教育的对象基础能力以及理论准备参差不齐,模块化教学的体系设计应该能够体现模块群之间的层次性。让学生在经过较低层次模块学习后,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可以从事一定的工作。允许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再继续较高层次的模块学习,体现职业教育的灵活性。

(四)培养业务素质。职业教育的特征是宽基础面,以社会应用为导向。因而,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始终,将相应模块分层次划入汽车专业技术的各模块层次。

二、实施职业学院汽车专业模块式教学的若干问题

(一)科学认识与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兼具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双重属性。在我国汽车专业职业教育中第一个属性体现的较为明显,而学术教育属性却往往被忽略掉了[3]。优秀的汽车专业高技能型人才首先要保证其高素质性,而现行的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在强调职业岗位业务能力的同时,不断弱化对于理论素养的教育。

(二)业务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目前我国的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时仍以科目为单位,而CBE要求将模块作为学习的基本单位,以利于对学生业务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的最终结果应该以模块的形式体现出来。通过对不同的课程目标进行整合,形成相对鲜明的课程模块,从而有效地培养汽车专业学生的业务能力。

汽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应该面向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市场的变化,面向社会的用人需求,面向学生的实际,不断地调整、修订和完善。结合专业的远期职业规划,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学生评价及课程评价等评价体系。

(三)以岗位知识与能力的需求为基础的课程体系。一方面,课程要满足现实汽车专业的多岗位转换甚至要满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的呈现需要。另一方面,开设机械设计、汽车动力系统等有利于汽车专业能力可持续性发展的课程。例如:交通运输类、计算机仿真与辅助设计、汽车专业英语等课程。使学生具有较宽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

(四)注重模块式教学体系的开发过程。教学体系的开发要注意体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更好地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能力发挥而服务。在加强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注意对理论知识相关性与必要性的强调[4]。

模块式教学体系开发过程中难度最大的是“技能分析”。针对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 “技能分析”,必须要按照现实汽车行业的职业技能逐一地进行细致的分析,特别是操作步骤和考核的标准一定要准确地反映岗位所需能力的要求。此外,还要注意汽车相关的基础专业技能应及早地出现,重要的汽车行业的专业技能应该重复2至3次。教学体系的开发也要有针对性,要突出与传统汽车专业职业教育的区别以保障整合模块式教学在培养汽车专业学生方面的科学性和经济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