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对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对标学习心得体会

第1篇:对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一、学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党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定前行的宣言书。100年的风风雨雨,100年的励精图治。学习的“七一”重要讲话,为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地质九队的基层党员,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在各项工作中以“站排头,争第一”的精气神高质量完成,这是我们党员先进性的体现。我要立足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岗位,才能创亮点、出成绩。面对未来和挑战,我们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为我们党的事业和中国石化的发展努力奋斗。

二、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指定学习材料收获和感悟

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充分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唯有自立自强、追求卓越,方能突破封锁和瓶颈,于危机中育新机。“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必须依靠自主创新,从而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更好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超越、追求卓越,锐意创新,开拓进取。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自我革新、自我净化、自我超越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一路走到今天,就是因为她总是能打破陈规、破旧立新,持续创新体制机制,从而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进入新时代,党的创新优良传统不能丢,而是要继续发扬光大。打造世界创新高地,拼的就是创新。唯有坚持不断创新,方能培养高精尖人才,才能充分释放公司潜力,方能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实现与时俱进、走在前列。

三、对照党史学习教育目标要求查摆自身存在的不足

(一)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一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在理论指导实践上还有不足。理论学习上,能够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但是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上做得还不够,将理论学习成果应用于纪检监察工作实践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二是看齐意识仍需进一步增强。在实际工作中对照上级部门的一些具体规范和具体要求,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二)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面。遵守政治纪律态度不坚决。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对上级决策部署采取选择性执行的情况,在工作落实上凭自己的主观判断,觉得重要的就全力推进,觉得意义不大的就热情不高。

(三)在思想觉悟、能力素质、担当作为、道德修养、作风形象方面。一是不敢担当、不负责任问题。在面对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思想上有时存在畏难情绪,行动上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二是存在求稳怕乱思想,责任担当精神不足。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愿意投入精力去触及难题和一些敏感领域,有时会有顾虑,怕得罪人、怕背包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2篇:对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1武术学习的整体动力———武术学习过程

学习动机并非与学习的效果直接相关,还要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通过对这些武术学习的一系列元素所反映出来的武术学习动力进行综合的分析,可以比较完整的解释中小学生武术学习动力的情况。武术学习动力的不仅体现在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还综合反映在武术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上。在武术学习的过程中,心理动力和实践动力是相互作用,共同形一个学习动力的系统。

2武术学习的心理动力

武术学习的心理动力在本文是指的是武术学习动机。在本研究中,笔者从武术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来分析武术学习的心理动力,从心理学角度和动力来源划分了学生武术学习心理动力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武术学习心理动力的内部动力———内部动机评析武术学习的内部动机指的是学生因内在的需要而产生的学习武术的动机,可以促使学生的武术学习活动有效的进行。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选择“强身健体”和“磨练意志品质”指标的频次最高,其他指标选择的情况基本一致。其中,“强身健体”指标的得分最高,通过学习武术来改善身体和意志里是学生的主要目标,学生主要看重的是武术的健身功能。而选择“很不符合”最多的的指标是“我相信学习武术对我和重要”占该指标的6.8%,其次是“学习武术能给我带来快乐”和“我喜欢武术”、“我很愿意学习武术”,分别占相应指标的6.0%和5.7%。总体来看,各指标的均值都大于等于3.28分。本次问卷采用五点积分法,若以得1分为“没有学习动力”、2分为“动力很差”、3分为“学习动力一般”、4分为“学习动力较好”、5分为“学习动力充足”的判断标准来衡量,可以判断上海市中小学生武术学习内部动机的整体处于一般水平。武术学习心理动力的外部动力———外部动机评析武术学习的外部动机是指学生因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各种影响而引起的学习武术的动机,是对学生武术学习行为的诱发和推动,具有被动性。根据学习的外部动机的特点和本次研究的需要,在问卷的设计中,笔者设计了目标的动力、家庭教育的动力、教学的动力、社会生活环境影响的动力、社会价值观念的动力、武术传播的动力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来测量武术学习的外部动机水平。从测试的结果来看,各项外部动机的指标得分均值都不高,只有“能见义勇为惩恶扬善”一指标超过了3分,其余指标的得分均值都低于3分,得分最低的指标是“受父母习武影响”。可以判断上海市中小学生武术学习的外部动机的整体水平处于一个较差的状态。“家庭教育的动力”类的指标处在外部动机的最低水平。但就“家庭教育对学生武术学习动力的影响”问题来看,从教师的问卷和中小学校长的访谈中得到,70%的教师认为家庭对学生武术学习动力的影响“大”、“很大”和“非常大”,60%的中小学校长也认为家庭教育对武术学习的影响起到较大的主导和影响作用,从学生的问卷中得出的结果却与教师和校长的观点却不相吻和。通过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和整理,从校长的访谈记录中发现,家庭教育是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家长对“武术学习”的认同度不高,即认为学武术没有用或者是学武术影响学业,减弱了家庭影响对武术学习动力的影响作用,导致了在学生的问卷上体现出了较低的武术学习动力水平。

3武术学习的实践动力———武术学习活动

3.1武术学习态度

武术学习态度,在这里是指学生对武术学习、武术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通过对武术学习指标的统计情况可以得出,中小学生武术学习的态度的测试分数都高于3.06分,若以1分为“武术学习态度很差”、2分为“武术学习态度较差”、3分为“武术学习态度一般”、4分为“武术学习态度较好”、5分为“武术学习态度很好”的判断标准来衡量,上海市中小学生武术学习动力态度的整体水平处于一般的水平。其中“,我认为武术是很好的锻炼和健身活动”指标的水平最高,反映了学生很愿意通过武术学习训练来提高身体素质。而“我喜欢每天都能练习武术”这一指标的水平最低,反映出了武术没有成为学生进行课外身体锻炼的主要手段。

3.2武术学习行为

武术学习行为在这里是指学习武术的实际行动和操作过程体现。通过对武术学习指标的统计情况可以得出,中小学生武术学习的行为的测试分数都高于3.39分,若以1分为“武术学习行为很差”、2分为“武术学习行为较差”、3分为“武术学习行为一般”、4分为“武术学习行为较好”、5分为“武术学习行为很好”的判断标准来衡量,上海市中小学生武术学习行为的整体水平处于比一般稍好的水平。其中,“我学习武术时注意力集中”指标的水平最高,说明学生认可自己的学习行为。而“我在学习武术遇到困难时能坚持学习”这一指标的水平最低,反映了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能认识到自身的额不足。但总体来说,武术学习行为测试的得分比较平均,学生的武术学习行为表现出了稍好的整体水平。

3.3武术学习习惯

武术学习习惯在这里是指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参与武术和运用武术进行健身的情况,是习练武术操作实践的体现。通过对武术学习指标的统计情况可以得出,中小学生武术学习习惯的测试均值分数多数低于3分,只有一项的均值稍高于3分。若以1分为“武术学习习惯很差”、2分为“武术学习习惯较差”、3分为“武术学习习惯一般”、4分为“武术学习习惯较好”、5分为“武术学习习惯很好”的判断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武术学习习惯整体处于较差水平。其中“,武术锻炼是我的一个爱好”指标的水平最高,反映了参与武术主要是基于对武术的喜好的基础之上的。而“我不习惯没有武术锻炼的生活”这一指标的水平最低,反映了对部分学生没有用武术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武术锻炼没有融入学生的生活。总体来说,武术学习习惯测试的得分比较平均,学生的武术学习习惯的整体水平较低。

3.4武术学习的效果

武术学习效果在此是指学生学习武术的成效,是对学习结果的自我评价。通过对武术学习指标的统计可以得出,中小学生武术学习效果的测试分数两项均值低于于3分,六项高于3分。若以1分为“武术学习效果很差”、2分为“武术学习效果较差”、3分为“武术学习效果一般”、4分为“武术学习效果较好”、5分为“武术学习效果很好”的判断标准来衡量,上海市中小学生武术自我评价学习效果的整体水平处于一般水平。其中“没有收获”指标的水平最高。该指标作为一个反向计分题,完全符合该指标得分最低,不符合该指标则得分高。该指标反映了参与武术学习的学生大多数都认为或多或少取得了一些方面的收获。而“学会格斗技术”这一指标的水平最低,反映了武术教学内容的情况———技击格斗作为武术的本质并没有在武术教学中很好地体现出来。总体来说,武术学习效果各指标测试的得分有一定差异,学生的武术学习效果的整体水平一般。

4上海市中小学生武术学习动力存在问题探悉

4.1武术学习在心理动力方面的问题

武术学习动机与武术学习行为武术学习动机作为学生主观上对武术的认识和周围影响因素造成的学生对学习武术的需要,整体上并没有呈现正向一致的情况。武术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上海市中小学生武术学习的心理动力主要是内部动机,但对于武术的认知和学习武术的需要程度不高,武术学习的内部动机处于一般水平。武术学习外部动机作为武术学习的诱因,各指标得分情况处于较差水平,无法有效的转换为内部动机,使得武术学习的内部动机和整体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加强武术学习外部动机的激发,可以提高武术学习的心理动力。家庭教育与武术学习父母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习惯、学习态度都会起到很大的引导和培养作用,正面教育会对学习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80%的教师和所有的学校领导认为家庭教育对学生武术学习的影响作用很大,但这一作用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还要视具体情况。家庭、社会环境和武术学习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成长。从统计结果得出,63.6%的学生表示其学习武术不是受社会习武氛围的影响,社会的习武环境对学生武术学习的影响很小。学生在学校学习之外进行的社会接触的机会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之下也显得很有限,尤其学生进入中学教育阶段之后,课外补习往往成为中学生假期生活的重要内容,而学生其他的兴趣活动都要为升学考试让路,即使有武术学习兴趣的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只能紧随社会潮流。

4.2武术学习在实践动力方面的问题

武术学习态度从前文的统计结果已经看出,上海市中小学生在武术学习态度方面整体水平一般,各指标的得分均值在3-4分之间,只有一个指标均值达到了4.12分。在学习动机相对较弱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态度仍好于学习动机水平,说明武术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虽然并非重要,但学生对武术学习仍然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态度。出于对中国的国粹认识和喜爱,武术在学生的心中还是占据了一定的位置。武术学习行为上海市中小学生武术态度的整体水平也一般,但较之学习态度要稍好一些。大部分指标的均值在3.5分左右,可以说明,学生的武术学习动机水平虽然不高,态度也不是很好,但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基本上能投入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武术学习习惯武术学习效果主要是指武术课堂学习之后的课外学习情况,是在课堂“学”的基础上的“习”的部分。武术的学习习惯在几个实践动力里整体水平最低。武术并没有进入学生的生活,学生只是把武术学习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至于学得好不好、练得怎么样似乎无关紧要。而且武术套路的练习也缺乏趣味性,再加上武术的学习是一个领悟的过程,在繁重的学习负担之下,学生也不可能自觉地去领悟武术的奥妙,寻求习武的真谛。武术学习效果武术学习效果是学生对自己武术学习的一个评价,从统计结果得出学生的学习评价整体水平是一般,各指标的均值在3分左右,武术学习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效应。但学生普遍认为,在学习武术之后有收获,虽然学习效果的其他指标均值都较低,但学生对自己在学习武术之后的收获比较肯定,从一方面增强了武术学习的操作动力。另外,有武术教学经历的的教师对学生武术学习的效果评价为“好”以上的占到了71.5%,也是对武术学习动力的一个推动。

5结论

第3篇:对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新的课堂改革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做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要学会探究,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学习中还要学会全作,与同伴共同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际上,学生在我们体育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机会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激励,学生具备了这样的意识,才会主动的学习,并在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探究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

2激励手段的种类

激励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显示是丰富多样的,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激励,而不是吝啬。激励的方法很多也很有科学性,所以在激励的运动时也要做到科学有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注意自己的激励艺术,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激励。激励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就对常用的激励方法进行介绍。

2.1运用目标激励

每节课都有一定的目标,对每个学生的学习也有制定一定的目标,只有学生在了这习目标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有了动力,在学习中为了完成目标而努力学习,这种目标对学生而言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激励他们主动学习。在目标的制定时,要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目标,所以不同的学习目标有所差异,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在教师的激励下,以目标为动力推动学生学习,这种动力就成为了一种动机,不断朝这个方向而努力。

2.2树立榜样进行激励

在体育教学中给学生树立榜样,其作用是不可小觑的,能激励学生的学习,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的动力。树立榜样有很多方面可以影响学生,比如给学生树立体育方面的明星,刘翔、姚明等都是学生心中的体育明星,这些明星的事迹可以多介绍给他们,也激励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为国家争光。但是,这些明星离我们很远,很多同学心中也没有印象,这样,我们就可以运用身的榜样激励他们,比如一次运动会上,我们把破纪录的同学加以宣传,让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另外,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榜样,在教学中或者生活中,教师要学生树立榜样,处处在学生面前表现优秀,让学生把你看作心中的英雄。教师以一种榜样,给学生怎样的激励。首先是出色的体育教学技术技能,从讲解到示范,都要给学生做好榜样的人物在面前时,要做到具有较高的体育技能,让学生感觉教师无所不能;其次是教师的言行要一致。如果要把学生作为榜样,就要选择那些些品学兼优,特别是具有一定体育能力的学生,时时起到示范作用,并让其担任小组长起到指挥与协助教师的作用。

2.3给学生以信任感来激励

学生喜欢得到教师的信任,这样学生会觉得能看得起自己,是对自己的肯定,如果信息度高,那么学生也会有较高的自信心。对学生的信任从而就会成为一种激励,进而激起了学习体育技术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差生,在他们心目中,自己比其他学生差,教师也不会关心自己,久了便会成为一种自卑感,严重影响了其自信心,这样越是没有信心就越是没有学心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这些学生给一些信任,从语言、表情、行动上多鼓励,让他们感觉是教师对他们的关注是鼓励,从而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与快乐,逐步形成体育兴趣。

2.4投入情感进行激励

情感是师生之间互动的基础,如果教师与学生能够友好相处,形成一种融洽而又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那么学生才能带着一个愉快的心去学习。学生也会把教师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有什么问题会主动向教师请教,在课堂会主动而又细心的听教师讲课,课下会积极的去锻炼,感觉学习是一种享受。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热情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比如在学习跳高或者跳箱时,学生有胆怯心理,教师要用微笑打消他们的顾虑,帮助每一个学生克服困难。教师的这些行为,都会给学生很大的鼓舞与激励。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特别提出了情感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情感教育激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也要不断地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勾通,让学生对体育教师产生信任感。如果在教学中对某个学生不关注,他完成的学习情况、动作情况等不闻不问,也不给以鼓励,但是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却看在眼里,而且会给以严厉的批评,这样会大大损伤他们的自尊心,会变主动为被动,学习时就会缩手缩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宽严适度,在与学生保持情感的基础上快乐学习。

2.5通过体育竞赛进行激励

有体育就有竞赛,这是我们意识中所首先想到的,所以体育教学中也应该时时有一些竞赛,竞赛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学生的学习。但是竞赛也要有始有终,竞赛结束之后要进行总结,如果没有总结,学生不知道竞赛后得到了什么,胜的得到了,失败的也要总结教训以下次取得胜利。比如在一次迎面接力的游戏结束后,胜方很显然除了体力好以外,还要其他的优点,教师加以鼓励,而对于失败者,我们除了让学生理解自己身体是一个方面,但我们还要一定技巧来取胜,比如接棒的时候要快、注意力要集中等等。等下一次比赛时,败方却反败为胜了,而这时教师进行鼓励,鼓励他们在方法上有了很大的改进,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取得下一次的胜利,这给了学生信心。

2.6施以适当的惩罚进行激励

有人对新课标下的无劣性评价进行了质疑,说如今的体育课只有激励而没有惩罚,这些质疑的声音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但对学生有奖励,还有适当的惩罚。我们把这种惩罚看作是一种激励,但是激励的前提是最好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而是让他们感觉自己不好好努力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在进行“注意力”的反口令练习时,在比赛前向学生声明,但自己出现错误时,要对其进行惩罚,或者是跑100m,或者是蹲起跳10次等等,还要告诉他们,这些惩罚是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不可强求。

2.7利用合理评价进行激励

体育教学中的评价不可少,科学的评价、正确的评价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评价时要以激励为副,以建设性的评价为主。学生都具有自尊心,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特别是都对他们较高的评价会让他们学习兴趣大增。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一点点进步,而且要采用即时评价,这种评价方法特别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更具有激励作用。

3总结

第4篇:对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激励;潜能;动力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章编号:1002-0845(2007)02-0030-02

实施教学激励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关乎人性的基本要求,对于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开发教学资源、推进课程改革、实现教育创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1]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学的本质出发,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应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决定教学效果的根本因素。

一、目标激励

动机是个体行为对一定的目标指向。反过来目标的设立也会通过自我激励机制,对个体动机发生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设立合适的教学目标,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但给学生一些如“努力学习”的抽象建议,而且应给学生提供明确而具体可行的目标,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明白他们每堂课及至每门课的学习目标及其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并将这个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使他们感到学有所获。在教学过程中的目标激励应注意以下几点:(1)设立的目标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2)设立的目标难度要适当,必须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本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目标过高,学生经过艰苦努力后也很难实现;目标过低,学生很容易就能实现,对学生来说缺乏挑战性,也不能实现有效的激励。一个难度适中的目标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激发持久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该目标而不懈努力。(3)设立的目标应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目标具有层次性使目标指向不同水平的学生,从而对班级中的所有学生都能起到激励作用。目标具有阶段性使得学生在实现某一阶段目标后,获得一次积极的强化,在循序渐进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向更高目标进取的信心。(4)目标设立后,教师必须为这些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师的密切关注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达成目标、取得成功、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和激发其后继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二、情感激励

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情感不只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而且能对人类行为动力施以直接影响。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情感交流,能达到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2]。

首先,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提供给学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并且,教师应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得到轻松、愉悦的体验,这样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无疑会激发出学生无穷的学习动力。其次,要对学生饱含深情的期望。教学过程中的“期望效应”已被专门的实验研究和教育实践所证实,“期望效应”应该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的重要心理线索。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并满怀极大的期望,就会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学生也会从教师对待自己的态度中理解教师的期望,从而感到自己的未来是有希望的,使他们更加自信、自强,激发出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再次,教师应该尊重和信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能人为的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设立屏障,阻碍他们之间的交流,充分地尊重和信任是对学生人格和能力的尊重和认可。这样,学生就会把教师的这种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内部力量,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积极性投入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对那些暂时处于后进的学生给予尊重和信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就更显得必要了。最后,教师应帮助和关怀学生。教师必须深入学生当中,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从而给予相应的帮助,使他们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样,不仅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而且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就会对教师所给予帮助与关怀当作情感上的补偿,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

三、榜样激励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除了学习者对刺激做出反应后并予以直接强化,从而使学习者掌握行为反应的直接学习外,还有一种间接学习,这就是学习者在社会交往中,通过榜样人物的示范行为进行观察而无需予以直接强化的学习。这种学习又称为替代性学习。在学习中,学生对榜样及其先进事迹有一种崇拜的心理,而且会在实际的学习中去模仿,如果榜样的某种行为得到奖励或惩罚,那么就会使学生的模仿行为发生强化或削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可供学生模仿的榜样,用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会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在榜样激励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榜样必须具有典型性和时代性。研究证明,榜样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与模仿者越相似,被模仿的可能性就越大。在现实教学中以那些具有明确学习目标,克服种种困难进行学习的模范人物和身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老师、同学中的优秀分子为榜样,使学生感到更加贴进自己,可触、可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2)教学中教师必须以身示范,做学生的榜样。教师作为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及其本身的学识修养和敬业精神,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四、奖励―惩罚激励

行为主义者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表扬或批评、惩罚等方式,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将外部刺激转化为内部学习动力,从而使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师要使他们知道自己的成功,对他们进行表扬和奖励,从而引起他们愉快的情绪,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自信心以及进取精神。同时在此过程中,其他同学会产生不甘人后的内部学习动力,并暗下决心积极进取。当然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批评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作用。对于成绩落后、表现差的学生,教师应当让他们知道落后的原因,还要对他们进行善意的、富有艺术性的批评。但是,对于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最主要的还是应对其多进行鼓励和表扬,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不断鼓励激发,从而使其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在进行奖励―惩罚激励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奖励和惩罚不能滥用,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严格按照奖惩标准实施,这样才能起到激励作用,否则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2)要灵活应用奖励―惩罚激励。总的说要多用奖励、表扬,少用惩罚、批评。尤其对那些所谓的“差生”,应发掘其“闪光点”,抓住其点滴进步予以奖励表扬,从而激发其内部学习动力。对那些傲气十足的学生要批评多于表扬。对胆小自卑的学生则要表扬多于批评。

五、合作―竞争激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展开合作与竞争,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将他们潜在的动机变为现实的学习动力,使他们在相互作用中产生感染行为与竞争努力。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已为教学实践所证实。比如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集体的努力当然胜过个人的努力。能力差的学生同能力强的学生一起进行学习活动,能力差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已从与能力强的同学合作中获益,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深入思考问题。学习中学生之间开展适当的竞争,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尊心的需要更加强烈,潜在的动机被激发,使学生努力克服困难,去获取优异成绩,形成学生之间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局面。在合作――竞争激励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1)在此激励过程中,竞争的运用必须合理,不能频繁地开展竞争活动,否则会造成过度紧张的气氛,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引起学生的过度焦虑,反而造成负面影响。(2)教师要对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给予关注与调控,防止和消除在此过程中因竞争过度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六、反馈―评价激励

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效的反馈及相应评价,会激发学生可用来提高具有动机价值的将来的行为[3]。当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及其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成效时,可以激起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通过反馈,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及时纠正和调整,并能激发起他们的上进心。在反馈的同时要给学生以适当的评价,评价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相应的激励作用。如果学生得到了积极正面的评价,那么他就会感到,他得到了外界的认可,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学习积极性和上进心就会增强。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会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学业成就需要得到了满足,自尊心、自信心也就会增强,同时引发更高层次的需要和动机。如果得到了不良的评价,学生或多或少产生了一种失意的心理,但有可能其成就需要与价值承认的需要会更加强烈,他们就会以更加努力的姿态去获取成绩、赢得认可。在反馈―评价激励中应注意:(1)评价时不仅要重视终结性评价,更应关注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把三种评价有机结合,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反馈、评价的结果必须客观准确,评价要多带鼓励性。(3)反馈、评价应及时。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学生对刚学过的东西有鲜明的记忆表象,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了清楚的认识后,便于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4)反馈、评价时应指出其形成评价结果的原因,帮助其正确归因,使其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教学激励是实施新课程的应有之意,符合我国当今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其对于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杜德栎.教学激励与新课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3).

第5篇:对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这次培训让我难忘,不仅使我更系统的把握新课程,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专题学习,互相评论,互相讨论,集众师之见,使我的眼界得以开阔,并且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有重大的突破和认识。同时也“被迫”对自己的心态和角色进行了调整——原先想既然是远程培训,也不会很紧张,可是从培训的第一天起,就体会到了——放松一下的想法都让这每天的听、想、写等无形的压力赶的无影无踪。

现将这次学习总结如下:

(1)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

(3)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4)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培训真的是既太紧张太辛苦!在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和视频学习中: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让我对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大一学生生活学习心得体会

2019年军人学习生活心得体会范本

2019年党校生活学习心得体会

2019年大学学习生活心得体会样本

最新大一新生生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生大一生活学习体会例文

拓展心得之体验式学习

年轻处级干部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心得体会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2019年学习廉洁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纪律教育学习活动心得体会

远程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19年4月安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第6篇:对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自主学习

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人要不断的学习或更新自己的知识,终身学习己成为一个趋势。所以学校的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足够的知识,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自己去获取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更有竞争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如何促进自主学习的开展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主要是对高中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进行调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这个对与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并且据此给出了 一些关于促进高中数学自主学习的策略意见。

1.影响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分析

1.1目标设置

一般而言,学习者的所设置的目标可以分成两类:一是以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完成任务为目的;二是以自我展现,自我定向等关注自我价值及表现为目的。研究发展,第一类的目标设定,更有助于自主学习;而那些在学习过程中过分关注自我价值及外人对自己的评价等外在因素时他们往往以显示能力、超越别人、获取赞许为目的的目标定向,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性就不强。同时目标的特征也会影响其.学习动机。通常短期的目标比长期的目标更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因为短期目标更为明确而且可行性高;具体的、确切的目标比笼统的目标更具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因为这样的目标更具有执行力。一些根据学生具体水平选定的能够完成但同时又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通常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者认为,具备这种特征的学习目标更容易让学生经常体验到努力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高自我效能感,逐步增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的信心。

1.2教育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日益广泛的应于教学活动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一种趋势。先进的教学方式可以生动的展示教学内容、模拟各种教学情境,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在网络的支持下学生自生也可以得到更多的学习信息,极大了方便了自主学习,师生间的交流也更多元化,互动性也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以及时的反馈,以便得到及时的解决,在学习安排上,现代技术也给了学生更多选择,学习者可以自主获取学习材料,自主的安排学习时间,灵活的安排学习计划。总之,现代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培养高中数学自主学习的策略

2.1设置合适的目标

学习目标对于学习者至关重要,传统的教育由老师为学生设定目标并监控目标执行,目标太笼统,不能涉及到具体的个体,通常得不到学生积极的响应,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要想使其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让学生自己为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当这个目标是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愿设定时,学习者通常会为此付出足够的努力去实现它,而且不会有排斥和逆反心理的干扰。青少年的冲劲和倔强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当其为自己确立目标后便能执着的进行下去,并取得相应的成果。相反,若老师不顾学生的感受和具体情况,强行给学生定目标、定计划,就又回到以老师为中心的模式,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目标的设定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目标不能太高亦不能太低,过高难以实现而打击学习者的信心;过低不具有挑战性而无法促使其进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老师要帮助学生创建其学习目标但不能喧宾夺主,另一方面教师要只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因为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目标是模糊的不具体的,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明确这个目标,并确保此目标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为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的关注,并对其成就进行表扬,而对不足给予适当的帮助或指导。这种目标及方式能很好的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2.2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之前我们已经探讨了自我效能感对自主学习的影响。当学习者具有相应知识技能基础后,自我效能感就更加深刻的影响学生后继的学习,甚至成为决定性因素。比如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因为怀疑自己的能力而消积的应对学习,表现出很低的自我效能感水平,缺少信心恒心遇到困难常常放弃,这样就无法进步,如此以来形成恶性循环。增强自我效能感水平的方法是很多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用到以下三种:一是鼓励,教师要向学生传递老师相信学生这样一个信息,并暗示学生自己能行,自己要相信自己这样的信息。这样以来学生会逐步找回勇气和信心,增强自我效能。二是借助榜样的力量。榜样是最有说服力的活的教育材料,利用身边的实际案例刺激学生不断努力突破心理上的屏障,通过获得替代性的经验与强化提高其学习的动力。那么他的面前将是一条新的大道。三是精心设计循序渐近的帮助学生找回信心。为学生设的问题要难易适中适合学生的能力,太难打击学生信心,太易伤学生自尊心,让学生在成功的解题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水平。

2.3训练归因

通常认为将学习成绩的好坏归因于自己努力与否能更好促进学生自身的学习。当学习成绩不好时,学生通过归因意识到努力不够,这样就找到了改变现状的方法。当学习成绩很好时,通过归因学生知道这是努力的结果,那么他就更加的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更加的信任这种方法而继续努力。但事情不能一概而论归因是多样的,我们在鼓励"努力归因"的同时还要实事求是,我们称之为"现实归因"。结合学生具体的情况找到影响学生学习的具体原因,并帮助学生解决相应问题,就是"现实归因"的意义所在。

3.结论

高中阶段的青少年逻辑思维和自我认知能力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这个时期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关键阶段,较之初中时期的青少年他们的情绪更加稳定协调,求知能力也强,他们已经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但这种意识是朦胧的,零碎的,于是构建自主学习的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数学教学的重任之一。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第7篇:对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 体育教学 分组教学 提高效率

目前,我国农村体育教学条件和师资配不够完善,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实践课还是以自然班上课形式为主,这种上课形式虽然比较传统,存在着不足,教师难以全面照顾,不利于因材施教,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是太高,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应该适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需要,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笔者从事10多年的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工作,深切感受到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改革任务繁重,下面,结合个人开展体育分组教学的实践,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分组教学的方法

1.1 选择适合自己的起点进行分组

选择适合自己的起点进行分组教学是根据项目不同,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起点进行练习,这样就使学生在自己起点完成的情况下,努力超越自我、去向新的目标挑战。同时,学生在选择项目起点时都是自己所能完成的成绩,因此,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如:耐久跑的教学,学生按自己所报起点的成绩进行测试,能力强的在一组,能力弱的在一组,学生在测试时被拉下很远的情况不存在了,由于实力相接近,测试时,你追我赶的场面经常出现,很多次出现四、五个人同时撞线的场面,以前从未在比赛中获得撞线的机会的学生在测试中终于尝试到了撞线的体验,高兴得手舞足蹈,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享受了体育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2 按兴趣自选项目进行分组

分组教学要求积极地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力,关注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是分组教学模式的主要原则,在进行球类教学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球类项目进行学习。例如:在排球教学中,一般女生都会选择这一项目,根据学生的基础将学生分成精英组、基础组和初学组,精英组的学生按教师给她们练习的目标和内容,自主进行学习;基础组的学生按老师给她们指定的练习内容,在组长的带领下,自主进行学习;初学组的学生由教师进行示范、及时纠正错误动作,认真学习排球的基本技术。经过几次课的学习,学生对排球技术的掌握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往见到排球就躲的女生,在学习后也就跃跃欲试地要求参加比赛。

1.3 按比赛的内容自行进行分组

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 掌握了动作技术,检验动作技术是否掌握, 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教学比赛,通过比赛可以了解自己,可以评价自己在比赛中对动作技术的运用是否得当。学生在分组比赛时一般采用力量平均进行分组,通过不同的分组,学生在比赛中获所得的收获也不同,享受的快乐也不同,对体育课学习的热情也逐步提高。如本人在50米快速跑教学,我们先进行随机四人测试跑,然后按成绩相近的学生分成一组进行50米快速跑练习,这样学生在成绩相对接近的情况下练习有了可竞争性,大家每次认真对待,积极改进跑步技术动作,你追我赶,缩小差距,显示和发展自己的潜能,教学练习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又如中学篮球投篮教学,有的学生平时就喜欢打篮球,他们有了一定的篮球基础;而有的学生则才开始接触篮球,他们在教学才开始就有了差异。如果我们按照传统式的集体教统一练的教学方法去教学,一些学生就会成为陪客。为了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先简单的讲一下投篮的技术要领,接着采用以篮筐的垂直点为圆心,半径分别为2米、4米、6米划分的半圆区域,进行定时升降级过关投篮计数教学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的目标学习。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潜能都得到的挖掘,同时教师也能够很好地照顾了学生差异,提高了课堂效率。

2.分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运用。

2.1 有利于学生实现运动技能领域的各项水平目标

以前上体育课,教师讲授新的知识时,只是把本课的重、难点进行讲解,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素质好的学生会很快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素质差的学生总也完不成教师所要求的教学目标,长此以往,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自然提不高,上体育课只是来应付。采用分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的素质目标进行练习,当学生对所选目标能很好完成时,教师可让其增加练习难度,进一步掌握,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跳山羊的教学中,开始我们并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那么可以事先设置三个练习场地,按梯度分为山羊的分腿腾越、低一格的纵厢分腿腾越、正常高度的纵厢分腿腾越。课堂中学生通过完成教师设置的梯度练习自动分层,这种分层是自由的和动态的也是临时的、可变的,教师应该及时给予一定的指导。那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自然提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2. 2 有利于实现身体健康领域的各项水平目标

分组教学的方法使学生的练习时间增多,通过各项练习的手段,发展了学生的速度、耐力等素质,体会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好处,认识和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和机能发展的影响,懂得环境与身体锻炼的关系。

2. 3 有利于心理健康领域水平目标的实现

学生在分组教学中,各组都有自己的组长,学生通过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各种运动技能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相互合作和互相配合的精神,而组长又成为教师的帮手, 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同时,由于兴趣相同,学生在一起练习的积极性也相应得到提高,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有了学习的动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消除了自卑感,产生获得胜利所带来的愿望, 享受了体育带来的快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教学效果显得到提高。

2.4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的现象,笼统、同一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对于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要求过高,而对于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则要求过低。过高的目标和要求是学生在学习时缺乏自信心,存在畏难情绪,甚至逃避学习。过低的目标和要求则使,学生缺乏进取心,对学习马虎了事。这些都严重挫伤了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组教学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总之,"分组教学"符合当前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客观规律,在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我们应该合理科学的运用它,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中不断实践、摸索,再实践、总结、提高,我们就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8篇:对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关健词]目标 学习 激励

一、目标及其重要性

目标是指人在一定时期内,所期望要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人的任何行为都是有动机的,学习也是如此。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上。作为学习者,及早地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并确信这些内容值得一学,他们就会自觉地、努力地学习。国内外的学习实践都证明,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启动、激励、凝聚、调控、 制约等心理作用。明确的学习目标比没有目标对学生学习活动安排,学业成绩提高都会产生更积极的影响。心理学家认为,目标之所以对人在学习过程中起激励作用,其原因是:第一,目标的确定犹如黑夜航海的船舶有了灯塔的指引,有了明确的方向性,更能使人集中注意力完成当前目标;第二,目标能增加人做事的耐性,即持久度;第三,目标能激发人的灵感,开拓寻求新的策略,改进学习方法,优化学习资源的配置。

二、目标的分类

每个人的追求不同,目标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此外,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习惯也不相同,因此目标也分为多种种类。

1.以任务为目标

以学习或者掌握技能为目标的学生,更乐于选择挑战性的任务,不怕困难.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自己在某个阶段的掌握情况和个体的能力的提高,不注重与周边同学的比较,他们也向他人寻求帮助,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2.以成绩为目标

此类学生比较在意周围同学、老师、家长的看法。把成绩作为衡量自己学习的标准,关心测验分数。通过成绩比较,或者一种自我的满足感。如果认为不能超过别人,便会产生挫折感。更多的关心别人的评价,而不关心自己学到了什么。

3.以回避为目标

此类学生不要学习,为人比较散忙,得过且过,游手好闲。认为学习就是应付,能交差就行。这类学生力图不花任何精力尽快完成作业或者学习任务。当他们觉得不必努力,或者工作时候也能非常清闲时,便获得了满足

4.社会性目标

当学生升入高年级或者进入青少年时期,他们或多或少的与社会联系增多,他们也会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所以社会性目标对他们变的尤为重要.社会性目标多种多样,有的有利于促进学习,比如为了家庭,社会,国家荣誉而努力学习的目标就能支持学习;但也有不利于学习的,比如在团队合作学习过程中,为了避免伤害同学感情,不指除错误的概念。

三、关于目标制定要注意的几个因素

1.目标要明确合理

所谓目标要明确,也就是目标要具体化。如果一个学生的目标太过概念化,形式化,就对学习起不到激励作用。比如一个高一的学生,目标是要成为一名大学生,这个目标就太过模糊,对于他这一阶段的学习,没有导向作用。按当前状态和要实现预期理想状态的差距,我们可以把目标分为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长远目标一般比价笼统,抽象;近期目标比较具体,明确。目标的动机作用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是不同的。一般说来,具体的目标比较适合低年纪学生,能起到激励左右;相反,对于高年级青少年来说,长远的目标可以对他们起到持久的作用。

所谓目标要适当,也就是目标要合理化,不能太难或者太过于简单。如果目标太难,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严重打击积极性,产生悲观,抑郁的情绪,严重影响学习;如果目标太过于简单,则容易产生自满情绪,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利于后续学习,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所以,当教师在帮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时,要注意实际考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当前学生的状态,制定确实,有效,可行的目标。

2.目标制定应以学生为主

设置学生学习目标,事关学生个人,学生必须参与,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积极性。其参与程度越强,其责任感就越深,其激励效果就越好。如果由老师全程制定,学生会产生一种局外人的感觉,认为与自己无关,缺乏义务感。当然,有的个别学生比较自卑,对自己的能力不够自信,这时,老师要引导他们正确的认知自己,从而师生共同建立合理的学习目标。

3.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习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会经历一些挫折。当学生经历这些挫折时,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第一种,积极归因。成就动机水平高的学生,往往能平和的对待这些挫折和失败,他们分析原因,主要归结于自己的努力程度不够,即使失败也不灰心。相信努力和成功总是具有因果关系,表现出积极的学习行为;第二种,消极归因。此类学生,心理承受力较弱,缺乏自信,一遇到挫折,就会产生沮丧,抑郁的情绪,进而自暴自弃,会采取消极的学习行为。作为老师,要建立学生的自信,引导他们向积极的心态发展。比如,有的学生作业质量不高,动手能力较弱,老师应该从正面引导他们,而不是直接呵斥,慢慢的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4.教师对学生学习目标产生的影响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确立以任务目标为导向,并为支持这个目标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对学生的目标产生影响:第一是反馈。目标是个体评价自己绩效的标准,反馈则告诉人们这些标准满足得怎样,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有待于改进,反馈为目标的执行过程提供了总结。反馈也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教师应该多选择正反馈,通过反馈告诉学生他们的努力已在逐渐接近目标,这一反馈会进一步极力学生朝着目标作出更大的努力或者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目标。第二是认可目标。认可目标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认可他人为他确定目标,二是学生自己建立目标。

总之,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激励作用,学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师的监督与指导,从而建立科学有效的目标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美兰,车宏生.目标设置理论及其新进展[J].心理学探新,1999,(2):87-91.

[3]刘惠军.当代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进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5):112-117.

第9篇:对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一、什么是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组织每一个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简单地说,就是能持续进行组织学习的组织。理解它的关键是将组织视为一个生命体。正象人能够通过学习,学会吃饭、穿衣,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一样,组织也会学习。

这一理论我是从彼得?圣吉博士研究成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得知,并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一崭新的管理思路。

何为五项修炼?五项修炼是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1、“自我超越”:能够不断理清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实现自我超越。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组织整体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植根于各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看待旧事物形成的特定的思维定势,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图像、印象。怎样改善心智模式?学会首先把镜子转向自己, 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开放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

3、建立共同愿景。“愿景”: 就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一种意象或愿望、理想、远景或目标,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想要创造什么。共同愿景是组织中全体成员的个人愿景的整合,是组织中成员都真心追求的愿景,是能成为员工愿望的愿景。

4、团队学习:是发展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 团队学习的关键是深度汇谈——即每人全部摊出心中的设想,在无拘无束的探讨中自由交流自己心中的想法,交流经验教训,反思、探询,相互支持与启发,从而得到超过各自的个人认识。深度汇谈的目的是要超过任何个人的见解,进行得当,人人都是赢家,个人可以获得独自无法达到的见解。

5、系统思考:要求人们用系统的观点对待组织的发展。如何进行系统思考?一要防止分割思考,注意整体思考。二要防止静止思考,注意动态思考。三要防止片面思考,注意本质思考。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不少人对问题常做表面的思考而忽视了本质的思考。

二、为什么要创建学习型组织?

1、创建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是一个没有终身职业的社会。在一个没有终身职业的社会,如何让社会成员有一份终身职业?这个终身职业就是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

2、创建学习型组织是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变革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每5年知识就翻番。由于知识的迅速更新,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阐述,就是知识在迅速地折旧。在这样的时代,如果我们不注重学习,对社会的发展变化麻木不仁,我看,就难以摆脱被淘汰命运。

3、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满足人学习天性、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学习的天性。因好奇而产生探求心,这是知识起源的开端。在知识经济时代,而这种天性与渴望将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每个人不仅直接从事与知识、信息有关的工作,从工作中学习,而且要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这将成为未来人们的生存方式。

三、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

1、观念的转变。我认为学习型组织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她的创建首先是一个观念的转变问题。“态度决定一切”从每个人的言行举止中可以反映出他的思想,学习型组织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检验团队的标准,把它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与工作中去,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学习型组织所强调的学习,并不是通常我们在学校的那种灌输式学习,是自己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主动去学习。“谦受益、满招损”,我们首先得有一个谦虚的态度,才能在学习中、生活中、团队中去发现新事物、新知识,这其实也是培养与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或者说技能)。“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学习型组织的学习讲究的是感悟,是主动的去撷取,去开拓未知的领域,达到创新,以提高效率创造更多的效益。

2、融入学习型组织的基点。融入学习型组织的前提,我认为首先是做好自己的本分,胜任自己的本分,这样才有去追求更高目标的基础。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是创新,如果你连基本技能都没有掌握,都不能做好,何言创新?

3、制定计划。每一个人针对如何融入到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中去,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目前自己所达到的阶段,制定一个切合自己实际,对自己来说具备可执行性的学习计划。这个计划可以放在心理作为一种潜在的目标,也可写下来每日三省,有了计划然后坚持不懈的去执行与实现。

4、快乐学习。学习着是快乐的,学习着是美丽的。其实,快乐就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信心的体现。 “今天我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在每天的学习中我们不断的问自己、不断的总结,从辛勤的劳动中去体现自身的价值。只有保持这种心态,我们才能去体会到一份成功的乐趣,从紧张工作中找到一种成就感;具有这种成就感,我们才能体会到学习、生活中的快乐。确实,我们只有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才能有清醒的头脑和饱满的热情去面对学习中的难题,才能毫无畏惧的去面对挫折与困难,才能持之以恒、才能务实高效地去解决出现的问题。充实自我、冲破瓶颈、超越自我,最终达到超越领先的境界。

5、标杆学习。在学习中,光局限在自己的领域中还不行,这样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停步不前。所以我们还得为自己找到一个标杆,一个学习与超越的标杆。“三人行必有我师”,首先从自己的身边,自己的团队里为自己找一个标杆,这样离你最近,更便于你近距离接触与学习,更便于你发现与标杆的差距,进而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与进步提高的程度。

当你赶上或超越了你的标杆时,你将可以从更广阔的空间里去寻求更高目标,通过了解更多的信息和学习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为自己所用。这样,你就具备了创新的能力,当你的创新能应用到你的工作中的时候,这就是学习型组织管理理念在你的工作中的体现。

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会不断尝试将它应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更大的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抚顺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