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营销管理培训范文

营销管理培训精选(九篇)

营销管理培训

第1篇:营销管理培训范文

通过上两节的内容,我们学习了经销商选择的思路、标准、和动作。主要内容如下:

经销商选择标准一:实力认证(细分为考察经销商店面规模、仓储规模、运力、网络知名度等系列动作)

经销商选择标准二:行销意识认证(细分为对经销商的“三句问话、两小时观察”等系列动作)

经销商选择标准三:市场能力认证(细分为了解经销商现经营品牌表现、KA业务、批发阶次等系列动作)

经销商选择标准四:口碑调查(细分为了解同行、同业口碑,经销商及其合伙人口碑等系列动作)

经销商选择标准五:管理能力(细分为了解经销商人流、物流、资金流管理现状,要求经销商建立基本管

理程序等系列动作)

经销商选择标准六:合作意愿(细分为观察经销商是否热情、是否在合同细节问题讨价还价等动作)

本节将讲述经销商选择、定的其他注意事项 实战动作培训:经销商选择注意事项

一、 经销商选择的六大标准应该如何排序?

如果一定要对六大标准做排序的话,建议遵守以下思路。

合作意愿最重要!不管经销商的实力、行销意识等条件再优秀,如果他表现出对这个品牌不是很有信心和兴趣,那么他就不会对这个品牌的推广投入太多精力和资源。经销商的一切优势都不能为厂家所用。需要注意的是经销商的合作意愿是可控的,厂方完全可以通过某些方法激发经销商的合作意愿(具体方法见下期内容)。

对有合作意愿的经销商候选人,要注意调查其口碑,有砸价、冲货、截流货款恶名者不能录用。与其找一个“劣迹斑斑”的经销商合作,然后再对他严加监控、斗智斗勇,不如趁早不要用他。不要幻想这个客户在和你合作之后其经营理念和风气会自动完善。

在上两条标准都能通过的前提之下,经销商的行销意识、管理能力、市场能力越强要好。

实力不是越大越好,恰恰相反,在经销商的实力能够覆盖厂家给他规划的渠道、网络和区域市场目标前提下,经销商实力越小越好(尤其对中小企业而言)!超出厂家目标市场的实力并不能为厂家所用,相反太大的经销商往往市场反控力强、砸价冲货“潜力”大,“客大欺厂”的“潜力”大。

二、 注重经销商的选择质量

企业开发市场一定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去选择一个合适的经销商,需知有什么样的经销商就有什么样的市场,在经销商选择问题上草率妥协,会带来无休无止的烦恼和惨重的代价。

如果在某个区域市场经过筛选发现找不到合适的经销商(大多数情况是有合作意愿的经销商不能满足要求,而能满足要求的经销商又没有合作意愿),企业万不可退而求其次。“先找一个经销商临时应急,凑合着用,不行了再换!抱着这种心态往往到想要更换经销商时发现市场已经做乱、价格已经穿底、通路上已有大量的即期/不良品积压、部分超市已经开始将该产品清场……。而这时候企业会发现:拯救一个曾经作乱的市场,比启动十个新市场都难。”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以下两种应对方法;

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确找不到各方面符合企业要求同时合作意愿又很强的经销商,说明时机暂不成熟,不妨将这块市场暂时搁置。宁可晚一步开发也不降低标准选择不合适的经销商,埋下“祸根”。

倒着做渠道:经销商合作意愿低无非是怀疑对你的产品能否畅销和有钱赚。厂家真的有决心一定要开发这块市场。不妨先派厂车、业代在该市场直接做终端,选择重点区域进行零店铺货、超市促销、家属区宣传活动等。当然做这些动作的目的决不是要做直营,而是造势——让这些准经销商看到“这个厂家挺有市场运作能力”“这个产品稍做促销销量就可上升”。倒着做渠道可以拉动经销商的合作意愿,变被动为主动。

三、 尤其对新经销商的调整要当机立断,市场不等人

经销商选择思路中讲到,对待经销商要像对员工,严进宽出——选择时要慎重,一旦选进门要力争激励扶持,不要轻易“开除”。这个思路也有例外——员工入职一般都有三个月试用期,试用不合格不再续签合同。对经销商也一样,新经销商刚开始合作对市场影响不是很深入时,一旦发现其在合作意愿、基本实力(资金、网络等)、行销意识等要素上的确不能胜任,要当机立断,考虑马上更换。拖沓、延误、寄望经销商的自我完善大多导致悲剧。

比如:

经销商资金实力不够时,大多会说“请给我时间,几个月内我可以融资”但实际落实的可能性极小。

经销商的行销意识和企业市场要求格格不入,企业想教育经销商转变观念,最后会发现,教育一个经销商从根本上转变和改善所付出的成本远比开发新客户要大的多。

经销商目前欠公司十几万货款,暂时“不敢换”,几个月后会发现欠款更多……。

四、 经销商的产品线长了好还是短了好?

产品线是指经销商的产品多寡。产品线长的经销商必有较大网络实力和资金实力,但注意力分散,很难对单一品牌投入太多关注。相反,产品线太短(甚至专销一个产品)的经销商关注度足够,但难免实力较小、网络不全面。正常情况经销商2---4个品牌最佳。

另一种情况是选择产品线与本品“相容而不违背”的经销商。“相容”是指经销商目前的产品与本品销售渠道吻合,网络可互相借用。“不违背”是指经销商现在的产品中最好不要出现本品的竞品,尤其不要出现优势竞品(品牌及通路利润较本品有优势)。

如:乳品企业可以去找做碳酸饮料的经销商,这种客户零店、超市、家属区、餐饮各渠道网络全面,同时大多看好乳品市场的发展前景,意图在此一展拳脚,一般会对新的乳品品牌投入更多关注。

五、 利用二线客户的欲望

强势竞品的大二批中有不少人不甘心永远做一级经销商的下线客户,憋足了劲要当经销商。

批发商中有些专门卖杂牌产品的客户,虽然赚到了钱,但他们也不敢心老当“杂牌王”也很希望通过产品正规运作提升经营层次。

一些职业经理人在企业里打工作十几年销售,然后辞职干起经销商。他们有丰富的销售经验,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相对先进的营销理念。同时他们做生意的本钱是十几年打工的积蓄来之不易,因此做生意更有头脑、更努力。

以上三种客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旦他们看中了某个产品会竭尽全力,不计较短期得失,在合作意愿上可以评120分!善用这些客户的热忱,往往可以创造比正规经销商更好的业绩和厂商合作局面。

六、 人力投入较充足的厂家可考虑诱导资金量充足的其他行业经销商进入新行业

例如:

某汽车经销商不满足与现状,决心进入消费品行业,经业务人员诱导,果汁产品,做超市渠道经销商,厂家投入人力支持弥补其对消费品行业经验短缺的弱点。双方合作非常愉快、业绩也不错。一方面超市渠道压款造成较大的资金占用让很多消费品行业经销商望而却步,但对汽车经销商而言简直是小数目。另一方面恰恰由于他对消费品行业一无所知。又很想进入这个行业,所以对厂家的“策略”言听计从,完全配合,真正做到厂商一条心、共同拓展市场。

大家电(电视、冰箱)经销商的利润越来越薄,而一些精明的小家电企业(炉具、燃气具等)就开始利用小家电行业利润的优势挖大家电经销商。同样道理,对大家电经销商而言,以往给厂家打款都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现在小家电只需以往投入的十几万就可能有十几、二十个点的回报率,何乐不为?

七、 警惕国营经销商现象

国营体制的经销商大多实力较强,账款信誉较好,但同时因机制问题部分会有以下弊病,阻碍市场发展,建议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选用;

人浮于事,事亦难行,遇到有利可图各部门(销售、财务、储运)都伸手,遇到要担责任(如:给下线客户放赊销)又全都推脱责任,事事有人干涉,事事无人管。

由于人员分配奖罚机制滞后造成员工惰性。

例:5点30分下班,5点拿订单给经销商的员工就不送货了。问其原因:振振有词——虽然现在还没有下班,但我送货回来路上就到下班时间了,后面的时间谁付加班费?!

财务制度非常正规,市场应变需要经销商临时垫支促消费、推广费用几乎不可能。

八:经销商评估表的运用

到此为止,我们学习了厂商关系、经销商选择的思路、标准、动作和7条注意事项,但大多数业务人员了解了这些内容之后,一下市场还是不由自主地按思维定势找一个大户回来,人的思维有惯性,“知不等于行”,要给业务人员进一步指导,引导和约束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不由自主地按照企业教给的方法去选择经销商——推荐方案:使用经销商评估表,具体步骤如下:

销售经理根据的企业市场投入力度,该区域的市场特点和要推广的产品特点,设计经销商评估表。在表格最左框写明 “在该区域合适的经销商所应该具备的条件,然后针对每个条件写出最佳状态描述、次佳状态描述、最差状态描述(不同状态对应不同分值)。销售人员在经销商选择过程中要针对以上内容对号入座、如实填写并评分(藉此引导约束销售人员的注意力和工作方向,避免他按个人经验惯性做事 )。

某企业某区域经销商评估表示例:

注意:

1、 此表不能由企业统一定制,不仅不同企业会有差别、同一企业不同产品、同一企业统一产品不同地区的经销商选择评分标准细则内容不同(如:同一企业同一产品在开发市场和成熟市场对经销商的实力要求不同)

2、 要告诫业务人员在经销商筛选的过程中不做任何许诺,以免引起将来落选者的愤恨,谈及“如果合作成功,货款如何结算”时要明确表示——现款现货。

3、 此表只能作为培训手段,不能作为管理手段。表中有些栏的资讯采集有一定难度(如经销商资金实力、经销商本产品品类占比),不要强求业务人员必须一一填报(否则只会造成假报表),用意是指明思维方向,告诉业代用此表可帮他更快捷准确的评估经销商,表单填报仅为培训和业务辅助手段,

不作硬性要求。

第2篇:营销管理培训范文

上节着重讲了经销商选择的八大注意事项

1、 经销商选择的标准应该如何排序

2、 注重经销商的选择质量

3、 尤其对新经销商的调整要当机立断,市场不等人

4、 经销商的产品线长了好还是短了好?

5、 利用二线客户的欲望

6、 人力投入较充足的厂家可考虑诱导资金量充足的其他行业经销商进入新行业

7、 警惕国营经销商现象

8、 经销商评估表的运用

本节将一情景模拟的形式,展现一个业务人员到陌生城市之后选择经销商的动作流程!

实战动作培训:陌生城市经销商选择动作流程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厂商关系 、经销商选择思路,进而又把思路细化为具体标准、动作、注意事项、乃至经销商选择的评估工具,但是学员在掌握了这些知识技能之后,到了陌生市场还是会感到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真正要想让学员学会经销商的选择,还要更进一步,给学员一个动作流程,告诉他到了陌生市场下了车,具体怎样做动作,才能把前面所学的思路、标准、动作、运用于实践。

业务员在陌生市场选择经销商时的动作流程中常见误区

一、预设立场

表现1: 业代甲在去到目标城市之前,已经找同行询问了当地的几个大户的名字,打算在这几个大户中间筛选一个。(预设立场:经销商一定要在几个名气大的批发户中筛选)

表现2: 业代乙下了车直奔批发市场,看哪个批发户门店气派、店内售卖的产品种类多,哪个就是候选经销商。(预设立场:锁定经销商一定是在批发市场)。

实际工作中,当我们要在一个城市开发经销商前,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我的产品要在这块市场的哪些区域、哪个渠道进行销售,然后去寻找在目标终端渠道有供货网络的客户。至于实力吗——能满足我们设定的区域要求就够了,太大未必是好事。所以江湖上“威名赫赫”的明星客户未必是首选,业代甲的方法有失偏频。

业代乙也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一个城市里的优秀经销商未必一定在批发市场,越来越多精明的客户激流勇退,关闭了批发市场的门店转为贸易公司,小一点的选址在家属区,大一点的在写字楼。相反,执著于批发市场门店店头生意的客户往往是观念相对陈旧,有跨区冲货动机的老批发商(尤其在各地长途货运汽车站附近的批发市场),这种客户终端配送的意识和网络都不是很强。

二、冒然拜访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业务人员到一个陌生城市,寻找经销商心切,往往会不经过对当地市场的细致调查分析直接去找心目中的“经销商候选户”登门拜访。而有经验的客户和这样的业务人员一搭话,就会感觉到对方对当地市场非常不熟悉,造成以下两个负面结果。

a) 经销商利用业务人员对当地市场的陌生,有意夸大市场开发难度和竞品的市场投入,漫天要价。

b) 很多经商在选择产品时,更看重厂家的业务人员是否诚恳、专业。业务人员的种种“外行”表现会使经销商产生对其本人(乃至厂家)的“轻视”,直接导致合作障碍。

三、不重视新经销商谈判,合作意愿煽动工作

选择经销商最难的工作是如何促成经销商的合作意愿,解决“你爱她,她不爱你”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上很多业务人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准备。在锁定经销商候选人目标之后,只简单把公司的产品、政策向对方介绍一遍,等待对方的合作意愿。

尤其在新市场开发阶段,经销商的配合力度和对该产品的关注&投入力度决定着市场的成败。促成经销商全力投入的动力来自于三方面:① 经销商认为该产品能卖起来。② 经销商认为经销该产品能赚钱。③ 能带给他利润之外的收益(如:培训、网络扩张等)。

业务人员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这三个驱动经销商的源动力做好充分的素材、话术准备和演练,然后对经销商进行谈判、煽动。相对那种简单直白的把公司政策讲一遍的做法、前者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不要为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口才担忧,商务谈判不是节目主持,不在乎你的口才是否能娱乐对方。关键是你是否有充分的准备,把自己能提供给对方的好处和利益展示出来,你有几分准备就会有几分效果。

经销商选择工作流程示例

一、首先业务人员对当地市场各渠道进行整体拜访,达到“知己、知彼、知环境”的目的。

1、 知环境

通过向零店/批发店老板询问、同行其他业务员询问,以及查阅资料等方法对当地市场基本情况建立概念,再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掌握以下资讯:

a、 当地人口数,行政区划,收入水平,当地支柱产业;

b、 有多少个批发市场,分布在哪里,各个批发市场的货物流向所在(有的批发市场专走外埠、有的批发市场专覆盖市区);

c、 大约有多少零店、超市、酒店、进店费等渠道费用的大致情况;

d、 当地其他市场特点(如:有几个购买力极强的大家属区、大单位等)。

2、 知己

名词解释:

自然销售:是指厂家在某地还没有设经销商,而当地已经有几个批发商从外地自提该厂家的产品在当地销售。

了解当地市场是否有“自然销售”现象,如果有,要落实三件事:

a、 本品的哪一个品项在当地自然销售;

这个品项是自然流通进入该市场的,说明该市场对这个品项有需求,也许下一步攻打该市场,这个品项就是先头部队第一炮。

b、 谁在从外地自提本公司产品进行销售;

这个客户主动自提经营我公司产品,说明对我公司产品有兴趣,而且已经从中赚到利润,他也许就是未来的经销商候选人。

c、 在自然销售阶段,我公司产品在通路各阶售价和利润是多少?

一般而言,自然销售阶段,从外地自提产品的一批商利润较高,二批、零店利润较低,要想在开设经销商之后销量有所提升,必然重新调整渠道利润,让一批/零店利润有明显改善。

3、 知彼

市场走访过程中锁定自己的主竞品(包装、价格、使用功效与本品相近)。了解三件事:

a、 竞品在哪个渠道销售?卖的最好和最差产品品项是什么?

竞品已经在当地销售了一段时间,他的市场表现可做为我们的“指路明灯”,研究他什么品项卖的好、什么品项卖的差、目前他在哪个渠道表现好、哪个渠道尚有空白、对下一步制定我们的产品/渠道策略极有参考意义。

例:

竞品500ml PET橙汁、355ml纸包装苹果汁卖的极好,而其各种包装葡萄汁几乎都卖不动,目前竞品主要在便利店进行销售,在学校渠道几乎没有铺货。

分析:

竞品500ml PET橙汁和355ml 纸包装苹果汁能卖火,说明当地市场能接纳类似的产品。竞品葡萄味一点也走不动,似乎在暗示着葡萄味在当地接受度不高。对比竞品,我公司500ml PET橙汁在包装、价格等多方面均无优势。但我公司355ml 纸包装苹果汁是照相版包装外观光泽超过竞品、 而且价格比竞品低,有一定优势。

结论:

以我公司355ml 纸包装苹果汁为新市场开发的首选品项迅速铺货,抢竞品的网络。500ml PTE苹果汁做后续跟进的第二品项。渠道选择上注意抢占被竞品忽略的学校渠道!

b、 竞品各阶通路的价格和利润。

我公司产品要想在当地后来者居上,必须借助通路力量,针对竞品的各阶通路利润设计我们的价格体系,至少讨好一个通路(如:二批利润高于竞品),在该通路形成排斥竞品主推本品的格局。

c、 竞品在当地手伸了多长? 竞品在当地有没有经销商?厂方有多少人驻守在这里?有没有设办事处、分公司?他们已经直接拜访到哪一层通路? 了解竞品在当地的人力投入,知道竞品已经控制到哪一层渠道,对我公司在当地的兵力部署可起比照功用。

业务人员做到知己知彼知环境的好处

1、 使自己不再显得是一个初来乍道的外行,在经销商候选户面前建立自己的专业形象,间接促进经销商合作意愿;

2、 对本品在当地产品/渠道/价格策略制定找到依据,找到支撑本品成功上市的着力点;

二、 终端调查,寻找目标候选客户。

首先通过上一环节的工作,确定本公司产品将在这块市场哪一个渠道进行销售,然后去这些渠道的终端焦点调查。寻找在几个渠道都有终端供货配送能力的明星客户,得出经销户候选人名单,然后进一步深度访谈,运用前面几节讲述的经销商评估筛选的方法标准进一步筛选,得出准经销商。

例:确定本公司果汁要在县城零售店、批发市场及外埠15个乡镇批零店进行销售。

1、走访市区零售店,询问“您店里的饮料是谁给您送的货”,“这个城市里哪几个批发商在给零店配送饮料和其他小商品”?——得出在县城零售店渠道供货明星客户名单;

2、同理得出县城批发渠道和乡镇售点供货明星客户名单;

3、锁定三份名单中重叠的部分;

4、这个重叠区中的客户就是在各目标渠道都有终端供货能力的客户——经销商候选人;

5、向其他厂家业务人员/其他批发商询问打听这几个“经销户候选人”的口碑——是否有过与其他厂家的帐款纠纷,是否有冲货、砸价、截留促销品的恶名; 排除恶名远播的问题客户,锁定真正的经销商候选人;

8、运用经销商评估表,对经销商候选人进行逐个预约、上门访谈、店头观察、仓库盘存等系列动作进行深度评估,最终找到准经销商。

三、 经过充分准备与准经销商进行谈判,点燃其信心,激励其合作意愿。

大多数准经销商在遇到一个陌生厂家来找他谈经销权问题时,都会有点犹豫(特别是对不知名的产品),也有不少人会议“没时间”“没精力”“资金不够”“现在顾不上,过完年再说”等等借口进行推托。

事实上分析一下经销商的心理,没有一个经销商“真的不想新产品”,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推托和犹豫只是假象。其实经销商在嘴上说“不想合作”的同时,心里想的是“我挺想做的,但这个产品不知不能赚钱”。

业务人员要做的就是,让经销商相信这个产品肯定不会赔钱,而且销量和利润有保障。

如何实现这一点呢?——带着上市计划去找经销商!具体步骤示例如下

1、业务人员锁定准经销商后,首先对准经销商的人员、车辆、运力、网络做详细调查和纪录,谈判起来心中有数。

2、把在“知己知彼知环境”这一环节收集的资料整理分析,初步得出本公司产品在当地的推广计划,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点。

a、 本公司产品哪一个品项作为先头部队攻打市场,为什么?这个品项相对竞品有什么优势?

b、 在哪个渠道销售,各阶通路价格是多少?为什么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c、 上市头2个月共做几次大型促销?具体的人员、地点、方式、投入等,最好能预计出这一阶段会完成的销量和经销商这一阶段实现的利润。

d、 需要经销商提供什么配合?

e、 公司解决经销商后顾之忧的服务&政策保障(如:经销权,退换货承诺等)。

f、 如果有条件要准备公司在邻近区域成功上市的案例,当地具体客户的人名、点名、联系方式。

g、 准备好向经销商展示公司促销/政策支持的实物例证(如:经销商合同、海报、促销政策、赠品样品等等)。

3、就自己设计新市场开发计划与上级沟通,得到上级支持。

业代要想在客户面前竖立威信,千万不要轻易做自己“超出自己职权范围之内的许诺”。最后公司不批准,导致经销商反感。

新市场开发计划涉及公司的投入,业务人员要经过上级批准,心中有数之后,再与准经销商进行谈判、煽动。

4、在新市场开发计划获上级批准之后,业务人员要对上市计划充分熟悉,设计其中的话术反复演练,然后去找准经销商谈判。

谈判过程中要充分向他展示 我们的产品如何适合当地市场并且相对竞品有优势;渠道选择上如何独打到市场空白点;价格制定确保各层通路有钱赚促进通路推广意愿;公司何时投入多少人、车、资源帮经销商做促销推广工作。第一波做什么促销、完成多少销量。第二波做什么促销、完成多少销量……。最终按照这个新市场开发的思路,产品被一步一步的推起来!

你的新市场开发计划要让准经销商听完之后,觉得是一个“很有道理、很可行的成功行动方案,按这个方案产品一定能做起来”。然后自然会合作意愿高涨,以百倍热情投入市场开发工作中去!由准经销商变成铁杆经销商。

下节内容预告

在具体的新市场开发设计沟通过程中,又会遇到以下问题;

1、业务人员沟通能力差,不知道怎样煽动经销商怎么办?

2、经销商对业务人员的新市场开发计划很不屑怎么办?

3、经销商对业务人员的新市场开发计划能否落实不相怎么办?

第3篇:营销管理培训范文

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和高素质的营销人才是我国医药行业滞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医药营销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良莠不齐,非“科班”出身的不在少数。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医药市场上营销人员的现状,研究医药营销人才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以及如何对这一群体加强培养,以期为医药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构建绿色营销环境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医药营销;复合型人才;需求;培养

[中图分类号]F4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9-0047-04

1 前 言

全球经济日新月异,医药行业也随之迅猛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于医药行业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治病诊疗方面,保健、养生等活动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热衷。医药卫生行业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往往受到更大的关注,被提出更多的要求。营销人员作为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是医药供销环节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对其加强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医药行业营销人员素质与能力良莠不齐,很多医药企业对营销人员要求松散,非科班出身的营销人员不在少数。药品销售不同于其他商品,无论是营销人员只懂销售不懂药理,还是只懂药理不懂销售,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很不负责任的,也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探讨医药营销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与能力,怎样对其进行有效培训,使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医疗卫生服务要求,对于构建绿色医药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2 我国医药行业营销人员现状

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疾病谱的不断扩大促使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医药行业及相关领域日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医药制造业生产总值一直保持上升态势,2012年医药商业销售总值达到1.11万亿元,比2011年高出18%,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值9.1个百分点,利润率也高出全国均值4.1个百分点。尤其是在2008年至2009年,在全球经济增长普遍放缓的背景下,我国医药制造业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显示出了巨大的行业发展潜力。

目前我国医药企业的营销人员按照知识背景可分为三类:一是医药专业型,这类营销人员所学专业为医学或药学,医药学知识丰富,优势是具备较强的学术推广能力;二是营销专业型,这类营销人员具备一定的营销专业知识,并能在药品销售中灵活使用一定的营销技巧;三是纯粹经验型,这类营销人员既没有医药学知识背景,又缺乏市场营销学技能,营销手段较为简单,效率不高。

2.1 药品营销人才现状分析

2.1.1 基层人员适应工作要求的能力较差

随着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各医药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对基层的药品营销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实际工作中,基层药品营销人员要负责完成各种具体的销售工作,例如市场开发、市场推广、药品推介、售后服务等。这样的工作内容决定了他们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但对于医药知识型的营销人员来说,知识结构中欠缺营销知识,因此导致营销手段简单粗放,缺乏实战能力;营销专业型的人员对医学和药学知识知之甚少,对于完成营销策划类的工作可能比较适合,但完成学术推广工作难度相对较大;而完全依靠经验,不具备医药和营销知识的营销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最难胜任药品营销工作的,无论在学术推广方面,还是在营销手段的使用上都无法领会医药营销的重点和难点,不利于医药企业销售工作的开展。

2.1.2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很多资料表明,营销管理人员的学历普遍不高,甚至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中,营销工作片面的等同于“卖东西”,他们并不了解“营销”的真正含义,因此觉得营销并不需要专门花大气力来学习。因此,在很多企业中营销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要增加就业就应该提高营销人员的素质与学历。

2.2 医药营销人员需求分析

医药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营销人才?在对多家企业的营销人才招聘要求进行分析后发现,医药企业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营销人才:一是最好首先具备一定的医药行业背景,因为药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在销售时需要对药品的适应证、不良反应、禁忌证、药理反应等问题有准确的把握,属于“专家型”产品;二是必须具备一定的营销专业知识和销售实践经验;三是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销售人员要做到详细讲解、积极倾听,有效回答几点,另外还包括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四是营销人员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例如:①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名营销人员,要随时做好可能碰壁的心理准备,尤其对于新药,很多消费者不敢贸然尝试,因此营销人员要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心态良好。②良好的个人素质。个人素质大致包括个人的品德素质和人文素质两方面。鉴于医药商品的特殊性以及不可替代性,药品营销人员的道德品质更显得尤为重要。人文素质则是指个人知识方面的累积。例如营销知识、医药知识、管理知识以及对消费者心理研究的能力等。

3 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

3.1 相关院校人才培养

3.1.1 我国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现状

目前我国约有75所高等医学类院校,其中开办市场营销专业的有31所,培养本科生的院校有27所,如中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学院等,部分院校还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授予权。

医学院校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目标是培养既有医药学知识,能够进行学术推广,又有营销基础知识,能够从事市场预测调查、营销策划等工作的新式复合型人才。这类院校开办市场营销专业,在传授市场营销知识的同时突出医药方面的特色,具有明显的医药特征。但由于我国医药院校对营销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教学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3.1.2 我国医药院校营销人才培养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医药院校培养医药营销人才具备明显的优势:①医药方面师资力量强大。与其他院校相比,医药院校在医药知识的传授方面有一支高水平、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所以这类院校具备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的理论教学条件。②医药院校品牌效应显著。医学院校通常都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可以凭借自身以及附属医院的品牌效应使医药院校培养出的营销人才更容易被社会、企业以及消费者认同和接受。

但是院校培养人才存在的最大弊端莫过于实践教育的缺乏。医药院校培养出的营销人才普遍缺乏实战经验。教师授课仍主要以传统教学手段为主,采用“填鸭式”灌输营销知识,实践课时安排很少,甚至没有,很多学生对毕业实习也仅是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这些都导致学生对营销缺乏实际的操作和切身的体会。另外,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历,知识专而不全,对实践教学把握有限,也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3.1.3 如何加强对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

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①根据医药营销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设置原有课程体系。医药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既要突出医药特色,又要传授营销基本知识技能。基于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课程体系大体应涵盖围绕营销内容展开的管理学知识和医药学知识两大方面,具体来说应安排以下几个模块:

一是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包括数学、外语、计算机、体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这部分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所必须具备的除专业知识外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基本素养而开设的。二是以营销内容为核心的管理学课程模块,这部分课程由专业基础课程和营销专业课程共同构成:专业基础课程应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医药企业管理、医药国际贸易等,开设这些课程主要是为完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管理学科知识;营销专业课程包括医药市场营销学、推销与谈判、公共关系学、医药广告学、医药市场调查与预测等内容,这部分课程向学生传授将来从业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三是医药课程模块,这部分课程主要是为了突出医药专业特色:包括中医基础、中药学、方剂学、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等,这部分课程是为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医药知识背景而开设的。另外,还应开设一些具有工具性质的课程,例如统计学、运筹学等。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该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综合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方法,丰富单一理论教学手段,提高培养质量。根据对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到医药市场营销专门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行为科学、医学、药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因此,高校在教学中,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还应通过综合应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PBL教学、实验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市场营销理论的同时,为学生打造最贴近真实营销环境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营销实践过程。四是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让学生分析、讨论各种具有代表性的医药营销案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实施模拟教学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分别扮演营销过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营销现场模拟,提高学生的营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此外,多数高校都配备了实训室,可以通过在实训室中安装营销课程配套仿真操作系统,让每个学生都建立自己的模拟公司,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和对市场的理解作出经营决策,因而能够更好地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的有机融合。

②以课外实习及实践活动为抓手,将实践教学内容真正落到实处。实践教学除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课外实习及实践活动中。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学生在毕业前尽可能多地接触实际,进行锻炼,可以更好地实现从书本到实际、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型。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为保证课外实习及实践教学的效果,选择一些规模较大、具备发展潜力和声誉良好的医药企业,做好校企双方的紧密合作至关重要。做好校企合作,成立实习基地,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定期到企业参观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邀请这些企业的成功人士在学校挂职,定期给学生举办讲座,针对医药营销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以及学生关心的问题给予指导、解答。此外,与某些医药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深入企业进行实践的机会,以弥补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实际工作经历的弊端。这种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共同培养学生的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提高技能,能够让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融入企业,实现由理论知识到专业技能、从业素质方面的飞跃,提前达到企业的用工标准。“订单式”人才培养也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有效方式,学校根据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定向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按照合同规定到用人单位就业。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岗位要求,按照课程进度设计贴合企业实践的实训项目,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销售技能竞赛,帮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能够逐步达到企业对岗位的要求。

学校应该尽可能地与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关系,吸引企业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来,从而使企业实践能够主动引导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内容,使学校能够达到企业对销售人员的要求,为企业培养大批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

3.2 相关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为在职员工进行后续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使其能结合自身未来的发展目标,明确自身不足,自主地学习有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个人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培训工作本身就是职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和员工个人职业规划的实现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医药市场产品种类繁多,国内外医药公司竞争激烈;为在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各公司不断加大宣传和销售力度,纷纷开展销售业务竞赛。因此医药营销人员为实现业务指标压力沉重,导致他们仅仅关注业绩是否完成,大大冲淡了医药营销人员接受培训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的结果就是缺乏对职业生涯完整的规划,完全忽视了培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虽然教育培训可以有效提高营销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使他们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但这也会产生“道德风险”,即某些员工会随着能力的提高,追求较高的物质回报,精神层面也有了新的要求,再加上某些竞争企业“挖墙脚”,这些都有可能导致他们在对当前任职公司提供的待遇条件进行权衡比较后选择离开。该情况的发生将会引发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规划和配置失误,某些受训员工流失,导致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浪费。此外,多数医药公司目前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制度,对培训的内容、分工等问题并没有明确规定,各级别管理人员对自己在培训中的职责比较模糊,缺乏各层次管理者的有力支持,培训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同时,多数企业没有设计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估办法,对培训效果考核往往只停留在简单的考试上,而事后又不注重反馈调查,使培训与实际需求脱节,培训难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营销人员培训意识淡薄,主观上不重视,部分受训员工流失,企业人力资源投资浪费,各层次管理者对培训的支持力度不足以及对培训过程的监督和培训效果的评估严重缺失,这些都是当前各医药企业在对营销人员进行培训时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形势下要提高医药营销人员的技能与素质,就有必要实现营销人员的转型,即从医药专业型、营销专业型、纯粹经验型向复合型营销人才转化。加强对现有医药营销人员的素质培养,使之适应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适应医药改革的需要是当务之急。根据医药企业的实际情况,要解决上述问题,营销人员的在岗职业培训至少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实现观念的转变;②建立培训制度,尤其重视培训效果评估;③学习并运用先进的营销理念进行实务培训。

3.2.1 基于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树立培训新理念

立足长远,以人为本,医药企业的发展必须确立培训优先的战略思想。为此,企业应树立人才资本、终身教育、竞争发展的培训新观念。

3.2.2 建立完善的、系统的培训管理体系,形成有效的培训机制

建立一套完善、系统的培训管理体系并形成机制,对培训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培训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实施阶段以及效果评估阶段。这三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有机整体,不可分割,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培训的低效或无效。实施培训时,企业应首先进行调研,对培训的需求进行分析,即从企业整体、各部门和员工个体等角度考虑,安排培训内容;而且在培训期间不能随意变更培训内容,因为营销人员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培训中,当然希望培训的目标、内容与自身的需求或发展计划相吻合,通过培训可以使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有更好的发展;培训的考核和评估工作应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这两项工作应紧紧围绕培训的目的和要求展开,对培训的考核和评估至少应涵盖以下内容:

(1)评估营销人员的反应。最常用的方法是让受训人员填写有关问卷,另外也可以对受训员工进行面谈或电话调查。

(2)考核和评估营销人员的学习情况。对于某些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培训前和培训后分别对受训者进行考核测试,通过成绩比较客观地评价培训效果。

(3)对营销人员的行为进行考核与评估。这个层次上的考核和评估比较复杂,实施起来难度也比较高,因为行为发生改变往往要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观察培训后营销人员在工作上产生哪些变化以及变化的程度。通过此项评估可以使管理层对某个培训项目有深入地了解,也可以使营销人员通过评估看到自己的变化,从而增强对培训的信心并更有效地进行工作。

(4)培训整体效果的评估。此项评估是站在部门和组织的角度,了解培训活动给公司业务带来的影响和回报如何,例如业绩是否增长,客户满意度是否提高等。

3.2.3 基于先进的营销理念进行营销实务培训

(1)基本理论方面的培训。这是营销培训的基础内容。理论上应包括:药品营销的本质及特殊性、企业战略计划、医药企业管理知识、消费者市场细分及市场定位、医药商品学等。目的是让接受培训的营销人员先从理论层面上掌握如何创造市场需求,开拓新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推广新产品的市场营销理论和技巧,为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树立坚实的理论基础。因为医药产品的特殊性,培训时尤其要注意强调营销应围绕消费者的利益,从消费者的视角来展开。

(2)基于销售技巧的销售实务培训。相比之下,实务培训更强调针对性与实用性。这是营销实务培训的关键所在,营销人员要亲身参与。培训时应针对销售过程各个环节、信用管理、客户管理、各种社会公共关系等方面建立模拟仿真场景,提高培训的仿真度、加强角色间的对抗性。

(3)案例培训。搜集案例进行开放式的讨论也是一种有效的营销实务培训方式,这种方法可以引导营销人员展开头脑风暴,锻炼创新性思维,激发参与讨论的热情。案例选择应尽可能贴合本土实际,并保持与时俱进,体现最新的营销动态。案例分析法的中心环节是自由讨论,让营销人员在讨论中学习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建立团队合作精神是此项培训的重点。可以让营销人员根据自己的从业经验,彼此分享各自成功或失败的例子,将这种现身说法结合到案例培训中,更加能够强化参考和借鉴的效果。实务型营销培训,应注意培训对象的类别,有区别地安排阶梯式培训,不同层次的营销人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现身说教、现场演示、角色扮演、视频培训、网络培训、商战模拟等,不断提高医药营销人员运用营销知识和技巧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程友斌,薛强,陈春.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必备素质和能力探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6).

[2]吴海峡.医药营销人才现状分析及培养建议[J].中国药业,2009(2).

[3]雷蕾,向铮,叶建.浅谈医药营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商场现代化,2009(10).

[4]史兰香,张宝华,张星辰.地方院校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第4篇:营销管理培训范文

保险营销员培训体系作为保险公司的助推器,起着提升保险公司留存率、提升保费规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各家保险公司为支持2015年因监管政策变化而大力增员所采用的重要业务推动配套工作。本文将从硬件—培训中心配置,软件—培训中心人员配置和培训课程体系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和对比总结,博取各家所长,为搭建良好的培训体系奠定基础是本文的重点。

关键词:

培训中心配置;培训部人员配置;培训课程体系;结构化培训体系构建模式;过程化培训体系构建模式

一、中外资保险公司培训体系对比研究的现实基础

2015年保监会下达了关于取消保险人从业资格证考试的相关规定,这个规定对于各家保险公司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意味着各家保险将可以大力推动和发展增员、扩大业务团队、扩增保费规模。但这同样意味着加入保险公司的保险营销人员少了一次重要的从业筛选、少了一次标准的专业系统保险知识考核。保险公司如何对于大量入职的保险人该如何培育,让已经产生的增员成本转化为业务收益,培训是其中关键因素之一。保险营销人员虽然分布在不同的保险公司,但其在每个阶段遇到的问题及培训需求类似。各家保险公司的培训体系,虽然表面上架构大体一致,但细化到培训部的构成、培训课程的执行文化、培训课程的操作形式、培训讲师的设置、培训课程的追踪,又有较大的区别。所以保险公司培训体系是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吸收的。从最具有代表性的外资保险A公司和中资保险B公司而言,两者的团队风格和外在公司形象给人的感觉均各有千秋。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牵涉很多,但这与两家公司不同的培训体系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能够对比研究两者的不同,取长补短并完善系统,相信能为保险行业培训人员打开一个新视角。广州分公司无论是对于AB中外资保险公司哪家而言,都是重点机构、分公司级别、重点布局,市场份额大,并且在这个市场上,各家公司在培训部上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也都是毫不吝啬的,从而可对比性强。所以本文将从两家公司广州分公司为代表进行对比和分析。

二、培训体系对于保险营销员养成的重要意义

培训体系对于保险营销员的意义,相当于养料对于植物的意义,下面将从保险营销员的个人业务发展角度和晋升发展角度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从保险营销员业务角度而言。系统、专业、实战的培训能帮助他们掌握好系统的销售技能技巧、增强信心、从而达成更好的业绩、赢得更高的收入。人力发展是保险公司发展的极其重要板块、永恒的主题。人力发展包含“进”和“出”两部分。“进”代表增员,“出”代表留存。留存率的高低受到保险营销员的业绩影响,留存率高说明保险营销员有赚到钱,有成功销售到保单,他们留下来的继续拼搏的信心大。留存率低说明,保险营销员处处受挫,没有信心看好自己未来的发展,从而选择离职。保险营销员的养分与能量来自公司、主管、自身、客户。公司能给到的一大重要支持就是培训支持,帮助保险营销员搭建基本的营销认知框架、提升技能、调整心态、传授方法,搭建平台,为保险营销员的发展助力。

(二)从保险营销员晋升发展角度而言。良好的培训体系能帮助他们在晋升准备阶段和晋升后,搭建系统的认知框架,为更好的晋升和团队管理奠定基础。作为保险营销员而言,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为管理路线。新准备晋升的主管,如何进行增员、如何辅导新人、如何管理团队、如何进行会议经营,如何激励团队,这些都是他们的新课题,也是他们非常重要的、迫切需要得到指引和协助的部分。他们自然能从身边的团队和主管身上观察和领悟到很多经验,但没有系统的框架及整理帮助他们,容易让主管迷茫。并且培训部可以从整个公司层面来筛选各项指标都健康优秀的团队来进行经验的总结、分享和传承,从而拓展了新晋升主管们的思路和视野,也让公司能够在保险营销管理层中树立符合公司战略要求的典范和榜样。

三、AB中外资保险公司培训体系的对比与分析

无论对于哪家公司而言,保险营销员培训体系都同样包含软件和硬件两部分,软件包括培训课程体系以及培训部人员配置,硬件包括培训中心配置。本文将从以上几个维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培训中心配置在广州,因为广州市场份额足够大,所以广州分公司在两家保险公司内部都属于一级机构,也是两家保险公司保费贡献的大头和人力占比的大头。为了支持同等的业务规模,这两家保险公司的培训部都极具规模,分别都有各自的培训中心,并且都是极具代表性的。1.培训中心配置对比。(1)从培训中心地段和面积而言。A中资公司的培训中心面积更大并且地段更佳,所在地理位置是广州中心的黄金地段,A中资公司的广州培训中心有占据整两层楼的空间,B外资公司的广州培训中心在地段方面同样也非常不错,甲级写字楼,但在面积上会略逊色一筹,总面积上仅占据整一层楼的空间。(2)从培训课室的的设置上和布局上而言。A中资公司培训中心,是在正常的办公环境中区隔成了几个大培训课室,每个培训课室配备上独立的音响设备和投影设备以及教学设备。B外资公司的设置上更科学、更灵活、音响和吸音设施考虑更周全。合计3个培训课室,4个小型面谈室、以及一个音控室。4个培训课室之间的隔墙可以推开,最大可以变成一个容纳300人的中型培训室。4个小型面谈室可以支持主管培训中的督导和辅导的演练环节以及培训课程的通关环节。音控室可以统一操作4个培训课室的音响设备,可以进行现场录像,每个培训课室也同样有自己的音响设备可供独立操控。2.培训中心配置分析总结。两家公司在培训中心的地理位置、面积以及硬件设备配置、课室布局上都非常不错,但A中资公司因为在广州需要培训支持的业务团队规模大于B外资公司,所以培训中心的面积大于B外资公司。而就培训中心配置的考虑周全性、设计的现代与灵活性而言,B外资公司毕竟借鉴了香港成熟保险市场培训中心运营的良好理念,所以略胜一筹。这也是保险公司在搭建培训中心时非常值得借鉴之处。

(二)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方式有结构化培训体系和过程化培训体系两种模式。两家公司在搭建培训体系时均有使用这两种方式,并且互相交织,无法独立剥离,但在应用过程中两家保险公司各有特色,各有值得借鉴的地方。1.从结构化培训体系构建对比。(1)A中资公司的培训课程分别为:①保险营销员培训课程:新人岗前培训;人考试培训;新人衔接培训;新人转正培训;成长训练;QS培训;产品培训;综合开拓培训;E化行销培训;②业务主管培训课程:主管晋升培训;主管成长训练;主管研修培训;增员旅程;③业务经理培训课程:部经理晋升培训;部经理研修培训;杰出部经理培训;④保险营销高手分享大型讲座。(2)B外资公司的培训课程分别为:①保险营销员培训课程:新人岗前培训;人考试培训;新人培训);新人重聚;营运知识培训;分红险培训;职业操守培训;万能险培训;社保培训;②业务主管培训课程:见习业务主任培训课程;讲师培训;团队管理培训;业务主任训练营(CAMP);业务主任年会(CLUB);③业务经理培训课程:卓越经理人课程;④专题讲座系列课程。2.从结构化培训体系构建上分析总结。(1)无论哪家保险公司的保险营销员在同一个市场下,他们都是具有共性需求的。两家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均依照了结构化培训体系构建方式,他们都依据了保险营销员的职业发展生涯来设计课程内容;并依照了结构化培训体系构建方式分析各个级别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者培训课程体系内容丰富,各个层级的课程内容均有兼顾。故而,两家公司培训课程体系整体上而言也都是类似的,区别不大。(2)A中资公司在业务经理级别的培训课程支持力度非常大。原因有几个,第一,各地的分支公司很多,业务团队大,总监多,可以借助的总监资源也多;第二,成立自己的企业大学后,企业大学会协同全国内勤讲师资源共同开设培训经理级别的课程,内勤讲师们对经理级别课程的掌握力度也自然更强。(3)两家公司均有举办专题讲座,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A中资公司重点在于帮营销团队建立坚定的信心,所以举办的专题讲座,更大型、规格更高,比如外部租赁大型礼堂并邀请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等地的业内顶级高手进行销售分享。主导举办单位一般不是培训部,是市场营销部,主题多为销售类型。B外资公司举办的专题讲座,重点在于打造专业的团队,所以一般由培训部主导,在培训中心,规模约为300人,题材更丰富,主题不仅仅限于销售,还会包括外聘专家分享心理专题、经济形势专题、股市分析专题、医疗专题等,销售部分则由内部的资深经理或总监担任分享嘉宾,从而更好的帮助销售人员增强知识,增加与客户沟通的谈资。(4)B外资公司在主管层级的课程更加丰富。其中的CAMP和CLUB是两个非常重要且极具特色的课程,也是主管们从中收获非常深的课程。这与B外资公司有丰富高阶营销经理有关也与培训部资深培训讲师有能力、有意愿,深耕开发并掌握主管级别课程的讲授也有关。(5)B外资公司课程设置上延续性更强。例如,新人重聚课程是对之前的新人培训的回炉,业务主任年会是在业务主任训练营基础上搭建的一个分享平台。A中资公司也有在做,但课程的回炉培训做得并不彻底也并没有形成制度,更多的是为了相应总部推动要求而去做。课程的延续,让课程的指标追踪性更强,为未来调整和改进课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馈机会,同时也说明培训部设置课程时更加关注绩效指标及其达成。3.从过程化培训体系构建方式对比。根据在其中的工作经验和调研分析可以了解到,两家公司在培训体系中同样采用了过程化培训体系的构建方式,他们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均是按照四个过程来设计的培训体系,第一步确定培训需求,第二步设计和策划培训,第三步提供培训,第四步评估培训成果。这四个步骤都是各家保险公司都会做,区别在于做到的程度。4.从过程化培训体系构建上分析总结。在过程化培训体系构建方式方面,B外资公司做得更加到位。在2006年,B外资公司就已经在培训部引入了ISO标准。无论从培训课程的设计、课程的修订、培训班开班执行、培训部内部的相关通知、培训课程评估表、培训课程行政工作等通通都有编号、存档,做到有据可查。并且内部成立了审查团队,在接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外部审查通过之前,先内部审查。在外部审查通过并获得资质认定后,内部审查团队定期进行审查,如出现审查问题,将以备忘录的形式发送给部门主管,同时在部门主管会议上统一点评,直接有分公司总经理参与监督执行。所以执行力度是非常到位,确保每一个培训班的的质量按统一标准执行并有所保证,而不是形式主义。A中资公司培训部并未引入ISO标准来规范、监督培训部的相关工作,所以培训工作质量容易受到个别授课讲师和培训部部门调整的影响。

(三)培训部人员配置两家公司培训部的人员配置可以从培训部的部门架构角度来分析。1.培训部人员配置对比。(1)A中资公司培训部:培训部由部门经理担任,下设四个科室,分别为:业务员培训室、业务主管培训室、产品培训室、综合管理室。(2)B外资公司培训部:培训部在部门经理领导下,下设三个科室,分别为:业务培训组、业务主管培训组,行政组。在业务培训组中又分别设置职前培训小组、新人培训小组、资深业务员培训小组。2.培训部人员配置分析与总结。(1)从部门框架结构来看,两家公司培训人员人员配置,大体一致,相差不大。大体都是根据业务员的发展阶段来设置培训部的课室、并分配培训讲师。至于A中资公司培训部多了一个产品培训室,这个室,专门负责产品在营业区的推广和产品销售资格的确认。B外资公司培训部虽无这个科室,但其功能已经在其它小组涵盖完全了。(2)两家公司培训部都有行政支持的科室,但两者的功能有很大区别,对培训部讲师的工作影响也很大。B外资培训部行政组的功能非常强大,有力的支持了培训部的运转,并帮助培训部课程及课程管理能保质保量的进行。A中资公司培训部的综合管理室人员总配置一般为3人左右,是负责培训部的仓库、书籍、部门报表、培训课室及其设备管理,以及部门经理的行政秘书职责。B外资公司培训部行政组的人员配置可以达到8人左右,其工作职责除了以上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是支持培训讲师,支持课程行政工作。B外资公司培训部的业务员组和业务主管组都有对应的1-2个行政组的指定支持同事。所有第二天上课的物料行政组的同事均会提前准备好给讲师,中大型课程的音响设备控制和音乐等播放,均有行政组的技术支持同事支持,所有新课程开发过程中PPT、学员手册、讲师手册的文字处理工作也均由行政组的同事协助,更重要的是,每堂课程的评估表均会由行政组的同事录入、评分并下发到部门所有讲师签名确认及存档。这样的安排极大的简化了培训讲师的工作量,让培训讲师可以更多的将精力放在培训课程的授课、培训课程的管理和更新上。

四、总述

通过以上对比和分析总结,可以看到中外资保险公司营销员培训体系各有优劣势,互相借鉴将更有利于保险营销员的留存和发展。1.在培训部场地设置上,应该在结合规模需求的情况下,考虑设计的灵活性以及使用人的便利性,让培训部硬件配置上更加人性化。2.在培训课程体系设置上,需要关注以下几点:(1)既要大力借助保险营销员团队的力量,来充实和提升课程的实战性以及号召力,同时又要提升培训讲师对高阶课程的掌握力,提高培训部的存在感。(2)在专题培训上,既要营销高手能发挥鼓气和标杆作用,又需要安排能提升保险营销员专业度的专题内容,让保险营销员内外兼修。(3)课程设置的延续性上,是容易被忽略的,关注和提升课程延续性,能让培训讲师更关注课程设计的品质和授课口碑。(4)在课程的标准操作上,一定要严把关,帮助提升和保持培训部课程品质的稳定性。3.在培训部人员配置上,要加强讲师的行政岗建设,让讲师能把更多时间放在课程开发和课程品质提升上。

参考文献:

[1]唐炯浙江保险营销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徐芳培训与开发理论及技术复旦大学出版社.

[3]王淑珍,王铜安现代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

[4]吴杰GS人寿保险公司营销员培训体系优化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第5篇:营销管理培训范文

关键词:服务营销;培训体系;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270-01

中国加入WTO后,金融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外资银行进入后已经在市场、客户与从业人员等多个方面对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中资银行构成压力,城市商业银行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服务营销在商业银行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服务营销人员素质的提升显得越来越重要了。现代培训理论研究成果显示,培训是使企业人员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从而改变原有的行为方式和工作态度的重要途径,通过人员素质提升可以提高企业业绩、促进企业走向成功。

城市商业银行在资本规模、市场竞争能力、公司治理和管理能力及人才储备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增强银行的竞争力,关键是提高银行自身的素质,而人的因素是构成银行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营销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通过提高服务营销人员的素质是提高银行的素质的重要手段。

一、商业银行服务营销培训存在的问题

银行不重视培训从我国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现状来看,服务营销培训状况不容乐观,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服务营销培训项目与内容脱离实际,产生培训无用论。在前期进行的商业银行调查中,我们发现,89.77%的职员认为培训十分必要,但培训后对于自身的影响中,认为作用十分明显的仅占10.17%。这是因为,一些银行在进行培训时只注重培训形式,不能真正了解员工的需求,照搬其他银行的培训方案,培训内容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培训的方式比较单一,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培训无用的情况。

(二)服务营销培训资金投入不足。在一些商业银行中还认为培训是一项昂贵且得不偿失的活动,认为把钱花在培训上很难马上见到回报,更多的把员工的素质寄托于高学历,在预算上尽可能地削减培训费用。没有资金保障,培训效果难以实现。

(三)服务营销培训尚不规范。一些培训随意性较强,没有专门的培训管理制度,缺乏规范的培训指导,培训讲师临时选择。

(四)服务营销培训缺乏创新性。首先形式陈旧,一些培训依旧以课堂式教学为主,单纯进行理论灌输。讨论式、实战式的培训形式还没能普遍运用,特别是对一些新员工的培训,紧紧是从学校课堂的学习转成工作单位的课堂学习,不能真正从培训中感受真实的从业场景。

之所以存在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我国银行才刚刚步入现代市场经济,成长历史还相当短暂,在培训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培训要做到快速而有效的改变员工工作和学习状态,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增强竞争能力,更大的发挥员工的潜力,开发员工的潜能,让员工在这样的激励氛围中实现自我价值和银行目标而积极工作,从而增加城市商业银行的吸引力。培训能否实现上述目标,培训方法的改变和培训的质量提高已经是重要的课题。

二、商业银行服务营销培训体系要分层递进,注重培训效果

根据商业银行自身特点,设计培训体系,包括培训目标、培训方案及培训效果评价,内容要分层递进,例如新进服务营销人员定向培训项目,可以包括银行首要产品、人际关系技能、团队建设、聆听技能、信息沟通、授权、管理变化、安全常识、产品知识、全面质量管理、公共演讲技能、演示技能、压力管理、目标管理、信息管理系统、推销技能、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大众心理学、追求卓越心态、银行相关法律知识、员工行为规范等等。

为了达到培训目标,扩大培训成果,培训活动要随时进行评价,不仅要对学员的学习成效评价,而且还需对培训的成果进行评价。培训效果评价,则是对培训效能发挥程度或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科学分析、比较、综合、判断的过程。许多银行都认为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价的难度很大,尤其是对态度是否改善上,如沟通技巧、领导能力的评价,难度很大,但评价又是培训重要性的最具说服力的证明和未来培训进一步改善的依据。银行职员的学习效果,主要有培训后知识、技能,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变化状态。虽然并不是所有的都需要量化,但尽量应用量化的方法来进行考核。

三、商业银行服务营销培训的几点建议

为了解商业银行员工对服务营销培训的需求及要求,以黑龙江省部分银行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为商业银行服务营销培训提出建议,从而使商业银行通过人的因素提高自身竞争实力。

(一)服务营销培训内容要适应银行发展的需求培训内容要具有针对性,要与实际接轨,在调查中58.8%的员工希望得到营销能力的培训,对于财务管理与分析的内容也是一个热点。分析可见对于与自身相关密切的内容员工们兴趣浓厚。培训内容不仅是技能培训上,还应该涉及现代前沿科技知识的学习和职工智能的开发。要紧密联系实际,形成双方良性互动。还要了解员工曾接受培训的情况以免培训内容重复,无法达到培训的目的。

(二)服务营销培训的方式要创新必须改变你说我听,填鸭式的传统培训模式。这种老化的方式导致参加培训的员工对培训缺乏兴趣很难取得很好效果。培训还可以根据员工的基本状况选择培训方式,,互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灵活、生动、活泼,易于被员工接受。当然还要注意个别员工的需要,要体现出层次性、多样性。

(三)员工培训的教师素质要提高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银行员工学历水平较高,以该行为例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占91.4%,对于培训教师的理论水平有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实践能力更要提高,目前金融产品和业务日新月异,作为金融院校的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校最好能够为教师开展实践调查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使教师大致了解目前银行乃至金融行业的发展变化,避免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唐昕,张伟.培训项目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252-253.

【2】朱磊.如何建立有效的员工培训评价体系[J].饭店现代化,2009,6:38-41

【3】张文贤.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管理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76-86.

第6篇:营销管理培训范文

关键词:市场营销;IT培训;营销策略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深,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成败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之间竞争。而决定科学技术的关键和实质在于人才素质的竞争。国内IT培训市场非常巨大,但现有的IT培训的机构已非常多,包括IBM、Microsoft和Orade等国外知名的IT培训机构进入中国,抢占IT培训的市场,民族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何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创新的价值链,制定合适和高效的营销战略和策略,提高我国IT职业教育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以参与国际的市场竞争,使民族的IT职业教育机构的市场占有率得到增大,职业教育机构的质量得到提升。

通过研究清华IT华南区的品牌营销策略和方案等问题,主要结合品牌营销的原理和方法,从清华IT华南区所处内外的政治、经济、技术和市场等环境分析清华IT品牌营销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作局部相应的修改和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制定清华IT华南区总部的品牌营销策略和方案及相应的保障措施等,以提升清华IT在华南区的品牌影响力和品牌价值,进而提升品牌的市场份额。

二、市场营销策略

(一)市场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是个人或集体在创造产品价值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识别消费者的需求,创建和管理市场上消费者的盈利性关系和交换关系,并对产品进行调研、开发、定价、传播和服务等核心活动的管理,以实现产品和消费者价值的过程。市场营销的理论也正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从原来的4P理论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等发展到市场调研Probing、市场划分Partition—ing、市场优先Probing、市场定位Position-ing、包装Package、政治Politics和人力资源PeoDle及公共关系Pubicre ationship等

同时,国内外的学者通过广泛的研究还提出了市场营销的4C理论,即从客户(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出发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价值,最终提升客户对产品的满意率;4R理论,通过与客户建立关联并与客户形成需求供给和互助的关系(Relations),并在信息和网络环境下,加快对客户需求的响应(Reaction),以提升公司和客户的回报(Return)等;4C和4R理论等新营销策略理论的发展为公司进行高效的市场营销提供了知道和参考。

(二)品牌营销策略

品牌营销的功能在于使品牌的核心价值得以明确。品牌的角色关系得到理清,充分开发和利用已创建品牌资源,延长品牌的生命周期。增加品牌的核心和附加价值,扩大品牌的市场份额。品牌营销即是充分挖掘市场和客户的潜在需求,并不断地创造和增加产品的核心和附件价值。以使市场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全过程。

品牌管理对于品牌的创建和品牌价值及竞争力的提升起着关键的作用,公司的品牌营销管理包括品牌营销团队的建设、品牌营销制度的创建、对品牌营销渠道的管理和对品牌各级商的管理等,国内外的学者对品牌营销的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并得到一系列的结论和形成一整套的方法。

三、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结构不合理

清华IT华南区的培训机构普遍存在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华南区市场上对于IT从业人员有巨大的需求,同时,清华IT华南区的培训机构也培养了大批的学员,但企业对于IT从业人员还是有很大的缺口,清华IT华南区在培训结构上设置的不合理,尽管培养出大量的人才,但是因为没有结合企业对IT从业人员的实际需要。同时。华南区部分的高等院校的应届毕业生遇到找工作难的困境,证明高等院校在设置IT培训结构时也存在着人才培养结构设置不合理的问题。

(二)地区供给差异大

从华南地区来看,广州和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软件人才供给数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这些地区软件人才市场总量上存在供过于求的迹象。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而一言,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软件人才需求数量逐年增加。由于自身培养能力的不足以及软件人才缺乏吸引力等原因,这些地区的软件人才供不应求态势明显。且供需缺口逐步拉大的趋势。

(三)培训价格不合理

华南区的IT培训较为混乱,占市场份额50%以上的小型IT培训机构,用极低的价格抢占有限的市场资源。清华IT培训的价格比较设置的比较高,这一部分与清华IT全国品牌的定位和品牌质量有关,因此竞争优势弱了很多:再加上IT培训业的行业的利润一再降低,培训机构的收益进一步降低:而且国内的消费者和企业对于IT培训行业从原来的盲从和狂热,已逐渐恢复理性,价格和收益成为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时的首要要素。而清华IT华南区的培训成本较高,为学员带来的收益且与价格的较大差距,在华南区市场的竞争优势不是非常明显。

(四)各分校软硬件差

目前清华IT培训品牌在华南区的广东和广西两省6市开展了品牌营销,但是已有的这24个分支机构的硬件和软件实力差距很大。从广东地区的学校在培训的机器和设备方面比较先进,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而广西地区的学校的硬件设备相对较差,没有完善的培训设备和优良的培训场所,并且培训的师资队伍十分欠缺,教师队伍的流动性比较大,真正好的教师进不来,进来以后也留不住;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班子和队伍的建设,制约了校区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五)品牌管理意识缺乏

培训品牌的质量和服务在吸引潜在的学员方面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清华IT在华南区的知名度不是很高,技术方面的优势和硬件设施等方面不如国外的大型IT巨头。在公司刚成立的初期不重视对于品牌的建设和清华IT的推广和传播,在品牌营销团队的建设、品牌营销制度的创建、对品牌营销渠道的管理和对品牌的各级商的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和关注也非常的少,遇到了外部IT巨头和国内大型IT机构的威胁和挑战,和内部公司员工及培训团队不重视品牌的管理和质量的提升所带来的困难和发展的阻碍。

第7篇:营销管理培训范文

关键词:经销商 培训

经销商作为独立自主以赢利为根本的组织,具有培训和学习的需求。企业应该视经销商为伙伴为上帝,应该“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全面培训经销商,让他们对公司产品有信心,让他们提高自身的组织运作效率,让他们深知自己的未来方向,经销商们才能学以致用,最终为企业产品销售带来好处。

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销商培训研究,企业对经销商的培训总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即产品知识、销售政策、公司实力介绍等基础知识层面培训为第一层次;对经销商的业务人员管理,库存管理,报表管理等提高日常运营效率的技能型培训为第二层次;最高层次是站在经销商自身的角度,为他们自身的未来发展进行有针对性的福利式培训。

第一层次的培训是与经销商合作的基础,培训目的是加深经销商对公司和产品的了解,激发他们的销售积极性,希望他们在企业产品上面投入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资金销售更多的产品。第二层次是提升,培训目的是真正帮助经销商在人员管理,库存,配送等方面提升组织运行效能,相应提升企业产品的销量。第三层次则是企业提供给经销商的高级福利(或奖励),相当于企业出钱为经销商自身的自我发展提供动力,培训目的是让经销商清晰认知自己的未来方向,打造他们自己的竞争优势。

基础培训

这一层次的培训最为普及,其中尤为典型的是新产品上市培训和招商培训。欧美外资企业(宝洁、强生、联合利华、欧莱雅等),国内大中型企业(光明、康师傅、统一等等)里,企业市场部(企划部)经常性的、耗费时间最多的工作之一就是召开经销商“新品上市会议”。他们事先精心准备大量的产品特点、优点等资料,制定经销商进货奖励等销售政策,然后以一个省或相邻的几个省为单位召开当地的经销商开培训会。在会议上通过生动的有市场调查数据做支撑的幻灯片演示以及模拟训练等,加深经销商对产品的认知,增强他们销售产品的信心。一般而言,通过介绍产品独一无二的卖点,强大的广告促销等市场支持,描绘无比美好的市场前景,最后不失时机的推出进货奖励政策,进一步演绎利润神话,通过这么几部新品上市培训曲,绝大多数经销商都会被洗脑成功,销售积极性会大幅度增强。

大企业实力雄厚,理念先进,一般不需要进行企业介绍这方面的专门培训,但是,对国内众多的中小企业而言,如何加深经销商对企业本身的信任度,却成为了首要事项。如果一个经销商对一个企业的整体实力,对企业的未来没有信心,即便产品的市场前景很好,经销商也不一定有兴趣。相比与大公司新品上市培训会议的效果,中小企业要在招商等会议上培训经销商,最终达到让经销商认同企业,相信产品,迅速激发产品销售的积极性,这绝非易事,这其中如何介绍企业,如何推荐产品的学问更大。

以目前销售规模已近5亿元的贝因美公司为例,三年前,销售额尚不到1亿元的贝因美营销管理层面临着一个非常艰巨的难题:如何让浙江省以外的经销商对贝因美的未来充满信心?如何让他们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销售更多的贝因美产品?当年,贝因美虽然在浙江省颇为知名,但因为多年来未系统有效的开拓省外市场,在许多省外经销商心目中贝因美是个长不大的品牌,发展前途不大。在当年的经销商培训大会上,面对经销商的种种疑虑,面对企业实际上拥有的非常有限的优势之客观事实,培训人员胸有成竹,慷慨陈词,主要从公司所拥有的高瞻远瞩的领导、各有专长的人才、厚积薄发的品牌等角度来分析贝因美拥有的美好未来.....从根本上打消省外经销商的疑虑。打消疑虑还远远不够,培训人员趁热打铁,让浙江某样板市场的经销商上台现身说法:为什么宁愿放弃娃哈哈(该客户曾经是娃哈哈全国最大的经销商),而要经销贝因美?......经过情真意切,事实凿凿的两小时培训,浙江省外的经销商完全相信现在的贝因美不是过去的贝因美,他们更相信跟随贝因美未来一定更美好!此后,在打保证金,产品订货铺市等具体销售方面,经销商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在随后的几年中,贝因美省外市场的销量年年倍增!

第一层次的培训是企业与经销商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这一层次的培训核心是―用美好前景,利润神话,样板案例来打动经销商,全面增加经销商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

效率提升培训

如果说第一层次的培训仅仅是激发客户的销售积极性,仅仅是改变经销商思想态度的过程,第二层次的培训则是直接提升经销商本身日常运作效率的过程。

一般而言,从事批发行业的人员,整体知识、学历层次要低于制造业,相应的日常管理水平也较低。经销商有迫切的愿望希望通过实力强大的管理先进的厂家来提升自己的运作效率。曾有一个宝洁公司的经销商坦言:卖宝洁的产品不赚钱,但赚的是管理经验和技术,因为有宝洁公司的“经销商即办事处”指导下的全力培训,该客户的业务人员日常访销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报表制度甚至是财务管理水平均远远超过了同行。

批发行业本是微利行业,企业必须通过出色的成本控制和高效的业务运行,才会获取正常的利润。从这一角度,理论上,经销商甚至比上游的品牌商们更在乎日常营运效率提升方面的培训。

由于经销商本身能力各异,除了年度的经销商大会,企业平时很少采用集中式培训,多数采用厂家代表为主的顾问式培训。在达能、喜之郎、嘉里粮油等公司,企业会要求专业的培训师对公司的业务人员进行“如何培训经销商业务员”“如何强化经销商与零售店的关系”等管理支持类的培训,这些企业培训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培训出专业的业务代表,再通过业务代表对经销商的日常走访、交流等潜移默化的培训,会到达乘数放大效应,并且有利于培养厂方代表的业务管理权威,最终达到经销商、厂方代表和企业三赢的局面。

有些特别专业的技能,比如要求经销商上ERP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经销商进行软件使用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则需要企业直接派人或委托第三方上门直接培训。

运作效率提升等第二层次的培训是欧美等大公司的强项,国内中小型企业因为自身管理水平的不完善,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有自信有能力帮助经销商进行日常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培训。

福利式培训

如果说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的培训终极目的是让经销商更加积极高效的卖企业的产品,尚属于急功近利的销售行为范畴之内,第三层次的培训则完全脱离了销售行为本身,其本质是企业给经销商的一种高级别的福利或奖励,企业希望通过这些培训福利,“动之以情”,以期经销商长期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希望经销商自身能够提升实力,永续经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经销商物质奖励固然重要,在如今竞争更激烈的社会,精神上的奖励或许更加重要。学无止境,特别是对终日忙于谈判、配送等琐事中的经销商而言,学习的机会更加难得。客观而言,经销商的层次并不高,企业有时候认为想当然的一些社会趋势,市场形势,发展战略,许多经销商都可能浑然不知,更加不知道如何应对。企业的经销商做有关市场形势的培训时,向培训师提出了自身的发展战略问题:在城市发展迅速,大厂家直营不可阻挡前后夹击的背景下,经销商该何去何从?培训师简单建议:经销商要主动成为只赚物流利润的配送商,或前向一体化(自建超市),或后向一体化(投资上游制造业),或相关多元化战略等,这一简单的建议得到经销商的强烈反响。在现代渠道大革命的时代背景下,讨论经销商将如何应对这样的书籍文章非常多,但事务繁忙的经销商们却没有时间去阅读和钻研。最重要的是看书的感觉与现场培训的效果完全不同,培训给人的影响更直接更深刻。

相比于前两层次的培训,许多有远见的经销商更加重视这种站在经销商自身充电角度考虑未来发展的培训。这种集中式的内容精炼的又非常实用的培训,他们的确非常需要。

对企业培训而言,这一层次的培训最难,安排培训的人员必须充分考虑经销商自身最紧迫的需求,甚至要为他们的个别人员量身定制培训内容,一些著名的家电公司甚至拨出专项培训基金送优秀的有潜力的经销商去读EMBA、MBA,这值得提倡。

对经销商自身发展的培训最忌空对空,言之无物,泛泛而谈,类似“什么是市场营销,营销的意义,管理的重要性”等基础性、学术性内容最好不要安排。经销商毕竟不是全职的在校大学生,他们没有时间更没有兴趣去学习抽象的理论、概念、术语,他们需要的是方法、细节,是案例,是方案。一些企业每年都会在经销商会议中加入专题培训的内容,也常常邀请名牌大学的老教授们给经销商做培训,效果却不理想。其中一个老教授就管理两个字的字面含义,从中文到英文,从古代含义到现代含义,竟然足足讲了两个小时。能够为经销商想到第三层次的培训,该企业的出发点不错,但是由于培训讲师和培训内容安排上的不恰当,反而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导致许多经销商抱怨:“千里迢迢赶来,听这么无聊的培训,简直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第一层次的培训人员由企业内部的市场部企划部人员、销售经理、营销经理等来担当即可;第二层次的培训人员可以邀请外部大量的有经验的合格的培训讲师;第三层次的培训讲师却不容易寻找。企业内容既懂理论又懂实战,且要站在经销商角度换位思考的培训人员几乎不可能有。外部有经验的培训师们大多有一套自己的培训体系,要他们深入企业的经销商群体,为他们量身定做具体培训内容,也不现实。所以,总体上而言,第三层次的经销商培训,在我国开展的不多,这可以理解,但鉴于经销商自我发展自我学习的重要性、迫切性,这一层次的培训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这值得国内众多的营销培训机构去努力开拓。

我国市场营销的历史并不长,对经销商进行系统培训的企业也不太多,但随着竞争的加剧,渠道价值必然更加受到重视。企业与经销商之间不仅仅是产品买卖关系,更是基于长期利益的战略伙伴关系。重视经销商,为他们进行分层次的系统的培训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企业既要为经销商提品知识、销售政策、企业前景等基础知识类的培训,也要为他们提供如何管理业务队伍,如何管理库存、帐期等日常运营技术层面的培训,更要为他们提供未来何去何从,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等自身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培训。企业为他们提供的培训越系统,他们的向心力、忠诚度也越高,这些经销商所组成的渠道体系将会成为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8篇:营销管理培训范文

春节前后,工业品企业忙总结、忙部署、忙培训。营销培训,几乎成了新年大餐的一道硬菜。年终培训,企业方希望培训师“诊断”一下的每一个关键的“灯下黑”。善待过去,才能过好明天,培训师好比历史学家吗?年终总结式工业品营销培训,多半是“压场”。企业老板在评点营销时,都希望跳出业绩的单一衡量标准,相对客观、全面地评估过去一年的营销目标达成、过程质量与问题、接下来步伐的沉重或轻快。此时,培训师需要扎实的经营判断力、战略审视力与分析总结力。

年前营销培训,为的是总结有高度、问责有风度、改变有力度。那么,春节刚过、开工之前的营销培训,又是为啥呢?新年、新开始、新气象、新期待,“四新”局面,或许是营销培训必须营造的“氛围价值”。老板要给营销队伍打气,期望他们能够为公司争气,一个营销好气场,即刻开启吧。

正月初六、初七,叶敦明在济南圣泉集团开展了两天工业品营销培训,第一天培训主题是《业绩倍增,工业品营销的杠杆力》,第二天培训主题是《营销模式,工业品企业的竞争力》,有260多圣泉营销将士参与。课件休息时,一个会场服务人员特地对我说:您讲的太好了!这从何说起呢?不由得想到一个古人,白居易,他觉得邻居老太太能听得懂的诗才算上品。工业品营销是活生生的,是一群人为了另一群人而忙碌的营生,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可能活得好。好的工业品营销培训,剥去专业理论、行业知识与管理实践的洋葱皮,内核就是“美好别人的事业,成就自己的生活”。有经验的工业品营销人员,需要有人指点工作成就生活的迷津,需要培训师以人生智慧结合营销理念与方法来开启事业的第二春。

含金量的工业品营销培训,不会停留在方法、案例、互动游戏的浅层价值上,定会触及到营销思路、理念与战略层面,在引导听众剖析与解决营销难题时,适时导入体系营销、运营管理与战略洞察。而这些看似深奥的专业技能,其实与生活中智慧一脉相承,参悟通透的培训师,能言让位于善感。营销悟透的培训师,其讲课风格与课程内容,必定是大道至简、深入浅出、余味十足的。

营销的本质是什么?洞察人性、尊重人性、满足人性与升华人性。那么,工业品营销培训,就是如何善待客户、激活内部组织、盘活企业资源的一次集体修炼。营销理念决定营销手段,而营销手段则直接影响客户价值获得与感知。修为而得的经验与智慧,大道至简,居高声自远,价值流无尽。

第9篇:营销管理培训范文

全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旺盛需求,极大地推动了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已经成为国内高校设立最多的专业之一。目前我国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强调综合素质教育,采取宽口径、厚基础培养模式,培养专业知识全面的研究型、通识型营销人才;二是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强调培养具备实际工作技能的应用型营销人才。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面临深度调整,市场营销专业是对经济发展最为敏感的专业之一,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要求将发生较大改变。新建本科院校,在生源、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研究水平、社会资源等方面与传统本科院校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市场营销专业该如何创新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本文以成都工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探讨新建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1营销人才培养方案现状

成都工业学院(下称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经历2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营销人才。但升本后的营销专业该如何发展,如何培养特色营销人才?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和重新梳理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市场营销专业的行业导引不明确。学校升本后,明确了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但是专业课程偏重于传统营销理论的学习,看似“高大上”,实则不接地气,行业针对性不强,学生普遍感觉学不到实用的东西,加之实训环节与行业衔接不紧密,培养的学生缺乏行业核心竞争力,毕业生就业呈严重的低端化趋势。

其次,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特色。理论课程设置具有较明显的“大营销”体系烙印,强调宽而全,与其他院校的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差别不大;职业能力培养方案不系统,虽然设置了多个能力训练专周,比如市场营销策划专周、商务谈判专周、推销实务专周等,但多为课程导向,有时会成为教师理论教学体系的延伸,达不到能力训练的目的;对营销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研究不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能力训练项目缺乏针对性。

最后,实训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效率低。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校内实训资源在院系之间无法共享,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营销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二是校外实训的行业融入度比较低,多为走马观花式的感官认知,没有形成真正的校企联合培训模式;三是学生的校外实训多集中在终端营销岗位,很难接触到行业的完整营销过程,对营销活动的认识较为片面,对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营销等环节更是知之甚少。

2重新定位专业特色

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着培养行业性营销人才的原则,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进程,将专业特色定位为:依托本校工科传统优势,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以市场为导向、行业为引领,着重培养系统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具备工业企业基础知识、熟悉工业品营销环境和营销技能,行业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应用型营销人才。

第一,机械电子类工科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和行业资源,培养行业性营销人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第二,可以有效摆脱营销人才市场激烈的低端化竞争;第三,工业企业对营销人才的综合素质、行业知识水平以及国际化视野等要求较高,系统学习有助于特定行业营销人才的培养;第四,有助于与其他院校营销专业形成差异化竞争、错位发展。

3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31人才培养方案创新

(1)发挥工科院校专业优势,强化职业导引。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结构,在制定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工科基础知识植入专业课和实训专周之中。设置两门以上工科基础课程为市场营销专业基础课、两门工科课程为专业选修课;实训环节突出工业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设置ERP模拟对抗实训、工程训练、生产管理实训等几个专周,其中工程训练在校内的校办工厂完成,生产管理实训则是在校外企业由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团队指导完成。

(2)专业课程设置重视专业能力特质培养。我们通过系统研究发现,工业企业最看重营销人员的7大能力特质:营销策划与管理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较全面的行业知识、国际化视野。于是在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中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课程,并且规定每门课在授课时安排不低于三分之一课时用于相应能力的实训和拓展,每门专业课最后留出2~4学时,特聘企业专业人士传授实践经验。

(3)系列专题讲座。有计划地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有经验的行业管理人员和工业企业营销人员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讲座采用6+4模式。即安排6个管理能力与营销能力特质讲座和4个专业(行业)知识讲座。

32实训教学体系创新

(1)校内实训资源协同创新。长期以来,我院校内实训资源大多都是分专业以系部为中心构建的,各实训室资源相对独立,实训设施仅服务于所在系部的实训项目,使用与日常管理权限也属于系部,外系部、外专业的学生基本不可能接触到更不可能实际操作这些实训资源,实训资源使用效率受到极大限制。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定位是“应用型工业企业营销人才”,工科实训资源是实训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寻求从管理制度上打破原有的实训资源部门管理模式,释放实训资源活力,逐步实现校内实训资源共享是实训体系创新的重要环节。

(2)校外实训多元化。其一,与企业合作开设生产管理等实训专周。企业组织各个生产管理环节有丰富经验的管理者联合设计实训流程和编制实训资料,学生到企业实训1~2周,深度学习企业经营流程。其二,与有实力的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选派优秀学生到企业进行暑期实训和毕业实习,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考量、择优轮换选送。其三,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营销策划和营销实践竞赛,老师全程参与指导,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四,营销策划实训。以团队的形式为企业做营销策划或活动策划方案,企业只需要为学生做一两次企业经营方面的讲座和提供必要的企业经营背景资料,就有可能收获不错的营销方案或创意,学生也能得到实际的锻炼。

33毕业设计创新

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专业知识面较广,但理论深度不够,要求学生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对营销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毕业设计应该与具体的营销实践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鼓励以原创的营销策划方案作为毕业设计。营销策划和执行能力是我校营销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特质之一。可以由指导老师指定具体的企业和产品,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学生在调研的基础上完整写作一份营销策划案,以此考量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