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营销专科论文范文

营销专科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营销专科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营销专科论文

第1篇:营销专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 本科毕业生论文 研究方法

一、引言

科学的研究方法的选择是确保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前提。许多高校以教学为中心,科研特别是本科生的科研氛围不太浓,学生们常常不知道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清楚不同研究方法的特色、差异及适用条件,更不熟悉这些方法的运用,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影响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现实中,由于科学研究方法的缺失、错用或乱用等导致相当数量毕业论文的结论难以成立。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此也都有过深入的研究,浙江大学马庆国教授早就对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给出了“标准化”建议。本文以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为研究样本,分析这些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情况,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研究背景

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迅速,毕业生数量增长很快。现有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类型繁多,主要包括管理学院双学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以及国际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和国际学院国际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等多个层次。2010届毕业生183人,2011届毕业生130人,2012届毕业生234人,2013届毕业生212人,2014届毕业生211人,2015届毕业生219人。六届合计1189人。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指导教师只有23人(含3名双肩挑人员,还有一些教师出国深造、外出学习),教师年人均指导学生8.62人,论文指导的工作量较重。由于毕业生在毕业前忙于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考会计证、考驾照等社会活动,大多心神不宁,难以全副身心投入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更遑论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了。到来年春天,只有短短八周时间,要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十分困难的。

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应该选择哪些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什么特色和适用条件?本文通过对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所使用研究方法的实证分析,试图发现其中的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研究方法和目标

在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0-2015届1189名毕业生中,由于部分同学毕业论文的电子档案未能找到或者不全,本文只找到598篇资料齐全的毕业论文。因此本文只对这598篇有效论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不同研究方法的使用频率中,试图发现毕业生选择不同研究方法的差异,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研究基础

1.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在具体实证分析之前,本文先确定本科毕业论文有哪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知网”输入“毕业论文研究方法”等关键词,获取相关文献20余篇。删除一些级别不高、不太相关的文献,余下有近10篇重要论文(见文后参考文献)。在这些论文中,浙江大学马庆国教授在《管理世界》杂志发表的论文《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与学位论文评判标准》最为经典。虽然该文主要是针对管理类(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谈研究方法的,但其基点高、立论准,能够为本文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马庆国(2004)认为,从内部理性(logos,人的思维、推理、分析)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来看,主要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如下四个大类别(称为四类研究方式):从理论到理论的方式、数理分析为核心的演绎方式、实证研究方式和实验研究方式。“从理论到理论的方式”和“数理分析的方式”本质上是演绎式的。在管理科学中,一时还找不到“从理论到理论”的事例。以数理分析为核心的演绎方式,是理论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式。实证研究方式,即从现实出发,通过调查,获取数据,通过以统计分析为主的对数据资料的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被研究对象的演变规律,或者相应的结论、理论。这是管理科学的主流研究方法,是国际通用的研究方法,也是相关结论被承认的基础,是研究论文的通用语言。这也是学位论文所要使用的主流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式,也就是从现实世界中,提炼前提,用实验方法研究变量间关系,特别是因果关系的研究方式,也是管理科学研究的主流研究方式之一。它突出的是管理科学结论的可重复性。

欧阳桃花(2004)提出,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等。

李仁意(2010)将国外营销研究方法分为假设法、实验法和模型分析法。国内营销研究方法分为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评估法。

经过小组研讨并请教相关专家,本文将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划分为5大类:描述性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参与观察法、访谈法、对比法)、定量分析法(实验法、调查法、实证法)、案例分析法(兼具定性和定量研究特色)、研究方法不明。

2.主要研究方法的特征

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上述研究方法的概念和特征如下:

(1)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2)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参与式观察研究,是指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对象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的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研究观察。其优点是:不破坏和影响观察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有关较深层的结构和关系的材料。其缺点是: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

访谈法(interview)又称晤谈法,是指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因研究问题的性质、目的或对象的不同,访谈法具有不同的形式。根据访谈进程的标准化程度,可将它分为结构型访谈和非结构型访谈。访谈法运用面广,能够简单而叙述地收集多方面的工作分析资料,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

对比研究法,作为几个基本的科学探索方法之一,是把一组具有一定相似因素的不同性质物体或对象,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通过综合比较它们在构造方面的差异(因),在性质方面的不同(果),得出这种物体或对象某性质(果)是由什么、哪些因素(因)造成的。

(3)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市场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实验法是通过主动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4)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结合市场实际,以典型案例为素材,并通过具体分析、解剖,促使人们进入特定的营销情景和营销过程,建立真实的营销感受和寻求解决营销问题的方案。

三、实证分析

1.统计结果

本文主要对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所使用研究方法的频率进行统计,以反映大学生使用不同研究方法的选择差异(见表1) 。

本文发现,案例分析法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首先的研究方法,占一半以上。其次是定量分析方法,达到四分之一。排名第三的是描述性研究方法,不足一成。定性分析排名第四,不足4%。研究方法不明的毕业论文将近一成。在定性研究方法中,应用最多的是访谈法,其次是对比法。在定量分析方法中,应用最多的方法是实证研究方法,其次是调查法,运用最少的方法是实验法。

表1 2012-2014届毕业论文研究方法使用情况

研究方法 使用数量/百分比

描述性研究方法 37/6.19

定性分析法 对比法 7/1.17 20/3.34

参与观察法 0/0

访谈法 13/2.17

定量分析法 调查法 74/12.37 152/25.42

实验法 1/0.17

实证研究法 77/12.88

案例分析法 336/56.19

研究方法不明 53/8.86

合计 598/100

2.运用不同研究方法的原因分析

案例研究方法,即运用大学生身边、所处城市或地区、亲友所在的企业或行业的具体案例,去印证某一营销理论或策略,这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在大二、大三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习中,类似的训练已在开展,只是规模小些。这也是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选择此种研究方法的重要原因。

在学位论文中使用调查法、实证研究方法和实验法等定量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方向。本次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一的毕业论文选择这类研究方法,这说明相当部分高校已经将“科学研究方法”当作“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重要内容,也说明相当部分大学生已经较为熟练地使用了这类研究方法。这中间,选择调查法和实证研究的比例大抵相当。而选择实验方法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比例甚少,说明高校在这方面的教学和训练不足。

描述性研究方法,亦即仅仅使用基本的经济管理理论,进行逻辑推理。具有一定难度,对于逻辑推理程度不强的学生来说,选择这种方法的可能性较小。使用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理论积淀,需要长期的理论关注,更需要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并非短期内能够养成。在具体运作时也有一定的操作难度,本科生较难掌握。

在定性研究中,大学生较多地选择了访谈法和对比研究法,没有人选择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

访谈法要求大学生与相关企业和行业人士就某一个营销问题进行深度访谈和交流,这种研究方法对于一些演讲能力强,与人交流畅通的大学生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应该承认,仍有部分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较弱,特别是与企业和行业高层,就一个专业问题进行深度交流的能力较弱,这也是这些学生没有选择这种研究方法的重要原因。

做对比性研究,需要依靠科学的指导,精细的规划,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如果仅仅做表面的比照,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就难以得出创新性的结论。大学生在这方面还是需要训练的,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

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看似简单,容易操作。但它需要一定的设施设备,还需要与被观察对象的深度沟通,赢得他们的信任,并与他们较长时间的相处。这对于处于毕业季、人心惶惶、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操作起来就较为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成的毕业论文研究方法不明。也就是说,从网上拼凑一些资料,没有做深入的鉴别,没有做深入的分析,就得出一些看似“合理的”结论,仍是一部分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广场做法。如果毕业论文体现不出“论”,说服力也就大打折扣。态度不端正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学校相关部门把关不严也会助长这种风气。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案例研究法、定量研究中的实证研究法和调查法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较多使用的方法,而描述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中的访谈法、对比研究法和参与观察法,定量研究中的实验法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较少使用。

造成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不同研究方法使用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与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条件和难易程度有关的,另一方面是与当前高校对本科生科研的重视程度、本科生的科研氛围有关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与大学生对待撰写毕业论文的态度和投入程度有关的。

2.建议

(1)进一步营造高校本科生科研氛围

本科生是高校的主体。本科生科研是高校科研工作的基石。具备了良好科研能力的本科生是更高层人才的前提。高校要加强对本科生科研氛围的营造,鼓励学术研究,讲究大胆创新。特别是要把“毕业论文写作”当成一门必修课,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开设。尽量让每一个本科生都懂得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同时,要严把毕业论文的质量关,不让学生浑水摸鱼。要降低毕业论文的过关率,迫使学生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把毕业论文撰写当成本科生毕业前的一项重要业务活动来看待,与学分挂钩,与学位挂钩,与毕业证挂钩。

(2)加强本科生对毕业论文研究方法的认识

鼓励大学生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平时就要向本科生介绍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科学研究方法的类型、特点及适用范围。要在平时教学中,训练本科生的基础科研能力,如观察、调查、访谈、案例分析、文献综述、数量分析、实验、比较、实证等。教师可以将自己科研项目中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交由本科生来完成。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为自己的科研项目积累素材,更重要的是借以提升本科生的科研素养,为他们撰写毕业论文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马庆国.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判参考标准[J].管理世界,2014(12):99-108,145

[2]蔡鸣龙.谈谈毕业论文写作中的研究方法[J].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51-53

[3]陈云卿.营销研究方法[J].管理观察,1998(1):26

[4]李仁意.中外营销学研究方法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6):153-153

[5]肖代柏.试析国际营销研究方法的新趋势[J].北京社会科学,2009(3):21-24

[6]邸承奎.市场营销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几个特点[J].当代经济研究,1998(S1):8-9

[7]王雪冬,董大海.实证与案例研究方法在中国营销学中的应用[J].科技与管理,2012(2):55-60

[8]欧阳桃花.试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南开管理评论,2004(2):100-105

[9]宋永高.国外营销学研究方法介绍[J].嘉兴学院学报,2001(6):43-46

[10]于立.工商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J].经济管理,2013(12):172-180

[11]刘庆贤,肖洪钧.案例研究方法价值提升路径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9(6):30-34

第2篇:营销专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149-02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市场营销人才的各种要求不断提高。为了适应社会实践变化的要求,高等院校需要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地设置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所要求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市场营销人才。本文从市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出发,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的设计。

1 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员能力要求

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是企业营销活动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对企业走访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不是十分满意,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一定的实际技能。

根据罗伯特•卡茨的观点,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技能。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如果从事本专业,按就业时间推移,主要分布在业务代表、营销主管、营销经理、营销总监和营销副总经理这样一些岗位群上。

从工作内容讲,业务代表主要从事产品推销,营销主管主要从事营销协调与调研,营销经理主要从事营销策划(广告策划、促销策划等),营销总监和营销副总经理主要从事经营管理。

从工作能力讲,不同层级营销人员对自己技能要求不同,上级营销管理人员对下级要求技能侧重点也不同,但这些营销从业人员最重要的是应具备沟通协作能力、判断分析能力与社交能力。具体到不同层级时,基层营销管理者及一般营销人员需具备市场信息分析能力、市场信息收集能力、业务谈判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客户维护能力和销售管理能力。营销主管应具备开拓市场能力、营销策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商品推销能力和市场调研能力。中高层营销管理者应具备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

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必须以此为目标,充分利用在校学习机会,加强此方面技能培训,为今后工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2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存在的问题

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这三个方面。一般来说,素质是知识、能力的核心,它代表着人的内化并相对稳定的品质,知识是素质和能力形成的基础,而能力是知识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在校学生要达到上述要求,需要通过一定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建设方案一定要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服务的着眼点要放到区域经济或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上。然而,目前在课程群设置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的不足

存在着课程结构单一,知识结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①知识结构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课程设置多数以营销理论课为主,培养的学生似乎什么都能营销,但是由于他们对营销的商品并不熟悉,特别是对专业性很强的如医药、汽车、机械等特殊产品,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而大大影响其市场营销的能力。②选修课不成体系。目前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在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选修课程方面偏少,加之没有很好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和教师引导不力,学生在进行确定选修课程时主要从是否能通过考试角度考虑,造成选修课开设存在着不成体系,课程发挥效果不佳。其结果是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综合素质没有提高,不利于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2.2 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主次不清

主要表现在:①学科体系和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完整性和系统化,特别是强调每一门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性。教师之间对教学内容的沟通较少,结果造成了有些内容多门课程都讲,重复严重;另外有些内容任课教师认为应由其他教师讲,结果是谁也没讲,浪费了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②单科性课程越来越多,综合性课程越来越少,忽视了课程之间的整合,课程设置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不少课程内容严重重复。

2.3 课程更新速度慢

为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化,教师的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多是经多年来的讨论和实践,形成体系的那些较定型的知识。如果教师按教学大纲进行授课时,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远远不能得到反映,没有明确规定却得不到快速的补充,毕业生所掌握的某些知识难以满足社会和时展的需要。

2.4 教材建设滞后、重复现象严重

营销专业各课程的教材建设,只注重本课程教材建设,片面追求教材体系结构完整,忽视教材之间的整合,教材内容互相重复,教材种类越来越多,教材越编越厚。

2.5 理论内容较多

现有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理论课程明显多于实务课程。在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纯理论课程的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必要的,但具有较强实务性的课程如现代推销技术与技巧、市场营销策略等,在实际教学中,也往往是理论多于实务。由于实际操作课程较少,造成学生仅仅是纸上谈兵,遇到实际营销问题,一筹莫展。

3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建设方案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高等院校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按照教育部关于本科教育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总体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从事行业性市场营销活动的职业生涯规划,本文认为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应构建“通识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特色课程与综合素质拓展课程)”、“学科专业基础教育(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教育(学科专业选修课程)”、“实践与创新教育(实践教学与综合技能课程)”四类课程群。其中:

“通识教育”是全校学生必须修读、为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掌握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能力而设置的通识教育类课程。包括人文社科基础课、自然科学基础课、身体素质课、外语课、计算机基础课等。

“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课,是为学生掌握该学科和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设置的课程。包括经济类课、管理类课、市场营销类课等。

“专业方向教育”是根据学校现有资源、不同学生的个性要求及其行业发展趋势而设置,可以跨学科选修课程。包括市场营销活动的理论课程、技能课程、管理课程及相关行业产品知识。

“实践与创新教育”是为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而开设的必修课程。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实习、专业实习、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这种课程群结构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趋势和社会各行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个性化需求设置,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能力。

4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内容

根据以上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建设方案,本文设计出以下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

“通识教育”:课程群涉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大学语文;综合素质拓展课设置一些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教育及其他学科的课程,允许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上述课程主要安排在第1、2、3学年学习。

“学科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包括高等数学Ⅲ、概率与统计Ⅱ、西方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概论、人力资源管理、商务交流与礼仪等。这一部分的课程主要安排在第1、2学年学习。

“专业方向教育”:此类课程群安排,我们既考虑到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不同岗位上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对市场营销管理技能的影响。课程群设置主要以营销的4P、4C及相关管理知识为主,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谈判与推销技巧、产品与品牌管理、消费心理学、分销渠道管理、广告策划与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公共关系与C I策划、零售学、销售区域管理、营销风险管理、组织市场营销、服务营销、国际市场行情与营销、电子商务、企业定价、客户关系管理、营销新动向述评、财务管理、企业危机管理、创业管理、项目融资与管理、生产与运营管理、时间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商品学、证券投资、非营利组织管理、中小企业管理。此外,结合特定行业和专业领域以及我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要求,设立了行业营销研究、农村市场营销研究等专题讲座,供学生选修。这一部分的课程主要安排在第3学年学习。

“实践与创新教育”具体包括军事训练、课程实训、模拟商业计划书设计、模拟市场营销策划、毕业教育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课外实践及创新活动等。除军事训练外,其余课程主要安排在第4学年进行。

参考文献:

[1]马勤.基于能力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开发调查[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13-17.

第3篇:营销专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医药院校;市场营销;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8-0024-03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学子步入中医药院校的非中医药专业学习。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中医药本科院校非医药专业的招生规模出现持续增长的态势,2001年为3.62%,2010年为18.5%[1],这充分说明非医药专业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今高等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我国新医改的逐渐深化引发了医药市场格局的巨大变化,由此,医药市场营销在现代激烈市场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众多医药企业对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予以了高度重视,认识到在新医改新常态新竞争中,优秀的医药营销人才是其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然而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药营销人才需要经过系统培养、理论和实践的检验,因此,专业课程设置就成为了中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科建设较为重视的一项工作。本文主要探讨现有湖南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校企合作模式下此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

一、市场(医药)营销专业概述

市场(医药)营销专业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对医药行业细分基础上新设立的应用型专业。相对于其他医药专业,市场(医药)营销专业在中医药院校的发展历史中较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制定、实践环节安排等方面更是不够成熟,仍处于摸索阶段。

市场(医药)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医药行业新环境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与诚信品质,熟练掌握医学知识和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 和专业技巧,具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医药行业)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制订(医药)企业总体营销计划以及发展战略目标,依据医药行业市场变化随时调整市场营销战略与战术,制定公司品牌管理与发展策略;能独立进行业务谈判,从事(医药)企业广告、市场调研、企业策划、销售管理、基层销售等职位的应用型人才。

二、市场(医药)营销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快了跨国公司蚕食我国的医药市场领域的步伐;另一方面,随着 “回归自然”、“生态健康发展”理念的强化,引发了人们对天然药物的追捧热潮,而这些变化无疑给医药市场营销人才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挑战,进而对此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市场(医药)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能够快速适应这些新变化,有必要认识到现有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目前,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如下。

(一)课程体系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

市场(医药)营销专业作为湖中医大的一个新建应用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以其行业特色性而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有所区别,但发现现有课程设置把综合性大学的课程体系照搬到中医药院校中,再加上一些医药方面的课程,生硬地拼凑在一起[2],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与行业特色课程、医药类课程相互之间的耦合不够,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

(二)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

在现有课程设置上,市场(医药)营销专业主要开设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三个课程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与学校其他专业统一设置。专业主要课程有“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销售管理”、“广告学”、“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3],而医药方向的课程比较少,仅有“医学概论”、“药学概论”等作为专业限选课进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从课程体系来看,课程涉及面较广,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市场营销方向和医药方向两个专业的教师是分开的,因而传播理论知识的交叉点自然就会很少,全凭学生自己去耦合这些知识点,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可能不是社会真正所需的医药市场营销人才。

此外,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总学时为2720),必修课占主要地位(2128学时),达到总学时的78.2%,远远高于国外50%的水平。而选修课偏少(592学时),占总学时的21.8%,不超全部课程的1/4,跨学科、跨专业、跨系的很少。

(三)理论课与实践课配置欠佳

市场营销专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理论性相对偏弱,且实践内容不同于学校的医药类专业。但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偏多,而实践课程偏少,存在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严重脱节[4]。即使有些课程安排了实践课,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因相关实践教学的条件限制,老师们基本是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实践指导,而无法亲临市场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四)过于强调专业学科教育,忽视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其是用一种适应时代的文化内容来扩大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5]。相关研究也证实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但现有课程体系中,特别重视营销管理的专业核心,过早地给学生进行专业定性,且教学过程完全是按照单纯学科的自身内容进行的,而语言、历史、文化、科学技术、逻辑思维等方面通识教育比较缺乏,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三、校企合作下的市场(医药)营销专业课程

设置策略

在各种数字新媒体时代,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因此,新形势的发展对市场(医药)营销专业的教学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要求营销专业的教学不止完成理论的教学、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营销的创新思维,营销动手能力。而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质量培养,注重在线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6]。从实践来看,现有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学校引进企业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校企互动模式和订单式合作模式[7]。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一般只有校方和学生两个基本构成要素,而校企合作模式,把企业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把企业引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了“校方、企业共同参与,学生互动”的格局。因此,我们可以把校企合作概括为“教学三要素,学习两课堂”。

(一)湖南中医药大学市场(医药)营销专业校企

合作项目特点

为探索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响应教育部推行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卓越计划”,湖中医大管工学院从2014年开始,启动“卓越营销师”培养计划,寻求与企业合作,加强(医药)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具体的实施方法是:每年暑假在市场(医药)营销专业中从大一到大四,选出部分学生进医药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旨在让学生从大一时起就能学习与市场对接、与社会接轨,避免学生培养与社会需要脱节,探索建立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合作下的市场(医药)营销专业课程设置策略

为了使校企合作教育模式顺利实施,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此,笔者认为在课程设置上也要进行一系列的配套改革。

1.在课程体系的结构上,可分成“学校课程”、“校企共建课程”和“企业课程”三大模块。学校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根本,其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战略视野;培养专业岗位所需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掌握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学校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校企共建课程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保障,是课程体系结构的重点,其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在掌握学校课程体系下所学的理论知识,并通过提供相关的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市场(医药)营销专业的校企共建课程主要包括“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调研”、“产品管理”、“分析渠道管理”、“广告策略”、“营销策划”等。

企业课程主要是指学生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是校企合作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认知就业所需的专业岗位技能,熟悉和适应就业岗位环境,提前进入“岗位角色”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

2.在原有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上,重新组合“学校课程”的构成。学校课程设置不能脱离校企合作培养目标的核心思想,基础课程应重视文科基础课程、科学技术基础课、商科基础课程。因此,在学校课程设置上,应做如下调整与改革:(1)合理增加大学生通识教育的教学,以此培养大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学科有所认识,以至将不同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2)合理加强专业基础平台的教学。市场(医药)营销专业在专业理论课程上,授课内容应该以越简明、越通俗易懂越好,关键是把要求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融汇到解决实际的企业管理问题中,因此,可以适当减少“线性代数”的学分,但需增加与市场营销专业岗位竞争力相关的“应用统计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理论性课程的学分。(3)聚焦专业核心课程,打破以往教学计划中拼凑的课程体系,以医药行业特色为背景,以营销管理的理论为支撑,增设医药学专业的前沿性课程,把医药学专业前沿性课程与营销管理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3.根据学校特色、师资力量与企业资源,共建“校企课程”模块。(1)可以根据具体课程和企业的实际需要,提出相关课题,由课程授课教师和企业专职人员进行教学设计、共同开展教学活动。以“产品管理”课程为例,合作企业可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拟定企业产品(线)规划项目,将项目的实施与学校“产品管理”课程相结合,企业产品部门负责人与学校授课教师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并共同组织教学。(2)校企分别担任同一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其中,理论部分由学校专业教师讲授,实践部分由企业人员负责指导。如“市场营销调研”课程就可以采用这种合作方式来进行教学。

总之,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设置应该使各种教育资源更加优化,课程模块设置更趋科学,比例结构更加合理,课程应用性更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设置的实施和推广,将有利于高校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洋,张智兵.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教育发展过 程分析[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4).

[2]申俊龙,陶林.论高等医药院校非医药类专业的课程设 置[J].中医教育,2005,(1).

[3]冯夏红,肖晗.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 究初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2).

[4]官翠玲,杨柳青.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 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5).

[5]李惠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J].理论学习与探索, 2000,(1).

第4篇:营销专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营销本科人才;培养;能力要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2-0198-02

一、应用型营销本科人才的内涵与培养目标

(一)应用型营销本科人才的内涵

应用型营销本科人才区别于营销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营销研究型人才和营销技能型人才,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把研究生及以上层次的营销人才称为营销研究型人才,把专科及以下层次的营销人才称为营销技能型人才。作为处于中间层次的应用型营销本科人才,其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是应该具备博雅的思想,有较高的大学人文素养,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二是应该具备较系统的营销专业知识且能够应用专业知识专业地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具备一定的营销操作和管控技能。

(二)应用型营销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经过四年专业学习,成长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胸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需要,具有现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市场营销、管理、经济、计算机和法律方面综合知识和能力,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从事工商企业的市场调研、营销策划、销售管理以及相关教学、科研工作,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

二、应用型营销本科人才的专业能力体系

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分“学科平台、专业教育”两阶段进行。在学科平台阶段,学生主要学习本专业及交叉学科的基础知识,加强专业基础训练。在专业教育阶段,学生要系统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在多学科融会复合与校内外实验实践相互结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型营销本科人才的专业能力体系分为三大能力体系:基本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其中基本能力包括思想素养、经济与法律素养、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人文科技修养等。专业应用能力可分为六大能力模块,具体如下:第一,管理基础应用能力。掌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掌握管理学一般原理和企业管理全貌知识,具备对相关管理方案和过程进行开发、设计、管理、运用、评价的能力。第二,市场营销基本能力。掌握现代市场营销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营销管理一般过程,具备初步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能力。第三,市场分析能力。熟悉现代市场调研的操作技能和工作方法,具备组织和实施市场调研活动的能力。第四,销售管理能力。能够运用市场营销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分析不同行业市场营销的普遍规律和策略技巧,树立市场营销的专业思维框架,具备运用销售战略规划、销售管理以及销售团队建设的能力。第五,客户管理能力。具备根据消费者行为活动规律和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沟通工作,建立良好客户关系的能力。第六,营销策划能力。系统掌握营销策划的方法和技巧,能对企业的营销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并制定相应营销方案的能力。

三、基于应用型营销本科人才能力体系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目标

教学设计的总目标是建立强化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并能以点带面、有效提升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协同教学系统。

具体而言,有以下四点值得我们重点强调的子目标:第一,要强化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理念。在全程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清晰认识自己所面对的职业层级,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理念和职业观、职业态度。第二,要建立和企业全面接轨,以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的培养方案。长期以来,专业教学和企业需求结合不密切,从而导致了系列问题,市场营销培养模式的改革首先要全方位强化产学合作。第三,要全面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环节。强化培养专业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必须要求重新审视现行的培养方案,以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中心,模块化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不能单纯是理论讲授,更要把一线企业的管理技术或管理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同时又深切感受到实践的鲜活。同时把课堂教学、校内实验或实训、企业实践结合起来;把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专家结合起来,把产学研结合起来,实行全方位立体教学。第四,要建立以能力和综合素质评价为核心的考试评价模式。把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考核有机结合起来,突出考试作为激励和促进手段的地位和作用;把对人才考评重点转移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上来。

(二)课程设计

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即立足企业的营销需求,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以企业和市场的需求趋势为导向,培养专业理论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擅长营销策划和营销运作的应用型高层次营销管理专门人才。我们围绕此目标“走出去、引进来”,即一方面加强对企业营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深入研究,加强对企业人才需求的定期调研,根据企业需要更新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另一方面,将企业引入专业建设,建立一整套长效机制,吸引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共同研讨和论证人才培养途径,使学生从独特的专业教育体系获得保障其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和职业生涯中具有核心竞争力与后发优势的知识模块和能力结构,成为能够迅速适应企业需要和市场发展变化,勇于开拓创业和营销创新,有效支撑和完成企事业单位的市场策划、营销运作、销售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结合专业应用能力培养构架,本专业可开设如下主要课程:第一,管理基础应用能力:工商管理学科导论、管理学、会计学、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第二,市场营销基本能力: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概论、商品学、战略管理、物流概论。第三,市场分析能力:统计学、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学。第四,销售管理能力:销售管理、分销渠道管理、零售管理、网络营销学等。第五,客户管理能力:服务市场营销学、顾客资产管理、公共关系学、商务谈判。第六,营销策划能力:广告学、营销诊断与策划、企业形象设计、促销设计。

(三)教学环节与教学进程设计

教学环节设计根据前述的指导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专业教师的早期导入,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专业教师才导入,这有诸多弊端,新的模式在教学环节上从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导入专业教师(导师),对学生专业认知与职业观念的树立给予强有力的引导。二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而且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层次递进的梯次结构,比如:见习、单元实训、综合实训、实习等(见图1)。

其中理论教学采用“知识点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团队提交解决方案”的模式进行;实践教学采用4Ps的模式进行:(1)提出问题(Problems):以案例、课程讨论、专业热点等提出课程实践问题;(2)做好流程(Programs):实践设计流程、执行流程和考核流程及整体流程;(3)依托专业实践组织(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以市场营销协会、青年经济学会、模拟市场管理委员会、大学生技能协会、专业教研室等;(4)策划项目(Projects):以现实公司、模拟公司等为素材设计项目,并进行立项和论证,最终形成策划方案,有条件的项目还要进行方案的执行和评价。

(四)教学效果测评体系设计

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测量学生是否达到培养要求、是否具备各项专业能力,可以通过如下手段进行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测评:第一,通过课程学习、项目训练形成和测评学生的能力构成,最终培养学生的各种专项能力和三大能力,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第二,通过学生评教和教师评教体系考核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第三,英语与计算机过级率。第四,毕业学生就业率、考研率。第五,毕业学生追踪调查。第六,学生专业认知调查。

参考文献:

[1] Prahalad,C.K.and Hamel,G.The Core Competency of the Corporatio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68(3):79-90.

第5篇:营销专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市场营销;实训室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长期以来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使得毕业生无法满足营销岗位的技能要求,造成人才匮乏。作为应用型的管理学科,市场营销专业要求学生在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以适应未来的职业岗位要求。为此,实训室建设就成为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室建设现状

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是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作用不大,还不如让学生到企业去实践锻炼更实际一些,对实训室建设投入过多的经费是一种浪费。因此,许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严重滞后,资金的投入很少,大多数只是个摆设,远远达不到高职高专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通常,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室分为“商务谈判室”“校园超市”和“ERP”这三种类型。根据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本文对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室建设进行初探,拟构建一个整体解决方案,为高职院校搭建学术交流的通道和国际合作的桥梁,提高人才的竞争力,多角度、全方位打造一站式实训室平台。

市场营销综合实训室以“科学规划+理实一体+科研提升+校企合作”为核心建设思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理念,以创新一流实训室为建设基本目标,通过软硬件平台、课程平台和创新实战平台的搭建,争取建设一个国内目前功能最全、实训教学效果最好的营销类示范标杆实训室。

二、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室建设方案

1.职场实境,打造全新的实训体验

实训室除了需要配备与市场营销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相对应的实训模拟软件(市场调研与预测系统、市场营销实训系统、ERP系统、连锁经营管理系统、企业经营决策系统、市场营销策划系统、企业销售管理系统、商务谈判系统、创业创新系统等),教学研辅助软件,实时资讯系统,数据库系统之外,还需安装创新型实训室综合管理平台、高科技大屏幕系统和智能多媒体呼叫中心。全真模拟业界真实场景,完全仿照行业职场真实工作环境配置的高科技硬件设备和高水准的室内环境设计,使得实训室尽显专业气质与科技之美。这种高仿真的设计使得师生身临其境,体验到耳目一新的实训教学氛围。

2.角色扮演,全面模拟营销竞争环境

在实训室,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例如,扮演公司营销负责人的角色,通过产品分析做好相关的决策,确定产品的价格策略、宣传策略、渠道策略,使自己的产品在区域内实现市场占有率最大化。此外,还需要积极做好市场调查,有效地配合销售,同时参与投标,并利用系统提供的交易洽谈功能模拟谈判过程。角色扮演能让学生全面了解市场营销各环节,把握交易洽谈的技巧和实际销售策略。

3.软件系统分析,领会营销战略的制订

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软件中的实操要求,进行全方位的思维训练和模拟实战,比如市场调查、市场细分、SWOT分析、竞争战略分析等,对市场的各个层面进行有目的、有选择性的调查,锻炼学生分析市场、挖掘数据的能力,为后期的营销实战提供指导思想。所需要的核心课程软件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4P理论,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的4C理论和强调从消费者需求出发的4S理论为基础,让学生熟悉基本的战略分析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形成基本的营销能力。

4.要求软硬结合,全方位涵盖知识领域

实训室提供包括软件、硬件、增值服务在内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实训内容涵盖市场营销概论、营销战略、市场调查、客户管理、营销策略、市场竞争、商务谈判等全套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实验、实操技能训练和实境模拟演练。此外,还能承接远程教育培训、承办技能大赛等。

5.增设科技大屏幕,市场资讯尽在掌握

实训室增设高科技大屏幕,实时连接全球市场,提供最新资讯,带来前所未有的开阔的视野,使业界风云变幻尽在掌握。科技大屏幕营造真实工作氛围,突显实训室资源优势,有利于开展远程视频互动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增进对外沟通协作。

6.数据精准,助力营销分析研究

数据库强调对原始数据的深层专业加工和整理,引进各行业的数据库系统,为市场营销的数据分析与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可以结合实证研究专题,按研究方向对海量数据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提供个性化的深加工数据定制服务,帮助研究者最快速、最方便地构建研究模型,以满足不同研究者的不同需求。

7.个性设置软件,后台控制能随心所欲

市场营销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对应的软件需采用分层技术开发,系统后台数据设置灵活,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与实训需要,重新设置市场营销模拟实验的数据。教师在后台可随时添加宏观政策、市场资讯、市场行情等各种变量要素,修改包装价格、产品定价,制订各种营销规则,核算产品投入(包装、研发、生产能力等),产品宣传(电视媒体、纸面媒体、户外广告、网络营销、促销活动、直邮等),渠道建设(超市、商场)等所需费用,还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经营报告和利润表等。此外,教师可以根据专业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与开发。

8.校企深度合作,全面拓宽师生视野

全方位校企合作,将简单实训室变为行业培训、专业实践、科研创新的基地,充分发挥营销专业对外合作交流方面的资源实力。开展校企合作,承办相关的培训工作,例如教职员工的进修培训、新人岗前培训、专业认证培训、面向社会公众的网络教学培训等。引进丰富多彩的校企深度合作的增值服务(教材开发、师资培训、校企合作开发项目、项目孵化等),借助知名企业在业界的资源,以实训室为基础向外拓展,为师生提供从教学、研究、实训到学术交流、科研成果转化等的一系列专业优质的服务。

总之,营销专业校内实训室的建设规划,不能只着眼于几台电脑、几套软件、一个谈判室,而要制订一套使师生能力都能得到全面提升的综合整体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吴振箐.如何防范国际工程承包中外汇风险[J].中国外资,2009(9).

[2]周福泉,王丽华.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2).

[3]黄春麟.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4]辛继湘.试论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5 (3).

第6篇:营销专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市场营销;课程体系;创新

作者简介:朱勇(1972-),男,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杨蕾(1975-),女,四川南部人,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重庆 40133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090-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应届毕业生规模越来越大,就业压力日益凸显。但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情况来看,各行业对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猛增,尤其是对具有较强市场营销策划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由于受到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教学方式的短板限制,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特性不突出、重理论轻技能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高端复合型营销人才的培养进程,因此创新本科层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显得尤其重要。

一、国内本科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营销专业发展定位不准确,思路不清晰,培养模式简单化

课程与教学体系不够完整,没有突出本科层次复合型、实践型人才特点。多数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方面比较注重传统形式,缺乏必要的创新与改革。

2.市场营销本科人才培养的时代性不够鲜明,缺乏行业特色

专业课程或能力拓展课程设置不合理,即便学校每三年更换一次教材,但因为教学内容更新和充实缺乏时代性,而且滞后于各行业发展,所以毕业生工作一年后普遍反映所学知识与现实联系不够紧密。另外,由于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素养教育较少,用人单位常常反映学生缺乏职业道德意识,缺乏敬业精神。

3.教学类型单一,难以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由于客观教学条件限制和教师备课信息量大,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做到因材施教,更无力顾及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理论部分比重太大,实践经验与技能培养少,因而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与本单位用人要求存在差距。毕业生需要企业“再培训”才能上岗。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匹配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偏重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考试形式单一。学习主要在课堂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不多,部分院校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基地建设严重滞后,产学研结合不够,所用教材多生搬硬套国外现成营销理论,与国内实践结合不多。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必须与实践紧密联系,而教学考核作为培养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更多是课堂理论知识的卷面考试,多数学生考试过后与任课教师缺少联系,学生无法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也不知该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本专业实践技能。

5.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经验与设施不足

学校多重视专业知识理论教学,忽视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目前,许多本科院校在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过程中都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但受限于教师队伍的实践经验,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引导能力较弱,学生对实践内容常常一知半解,无法将理论知识延伸到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与应用之中。

二、市场营销专业三维能力培养模型

对实践能力的认识,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吴志华等人将实践能力看作是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所显现的综合性能力,是个体生活、工作所必不可少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由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磨练而获得。[1]刘磊等人则将实践能力看为是对个体解决问题的进程及方式上直接起稳定的调节控制作用的个体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总和。[2]从高校实践教学所强调的能力培养角度看,实践能力是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4]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实践能力特别强调以现有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为基础衍生出解决新问题的技能或能力。[2,5,6]实践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反复练习的持续过程,而大学本科阶段正是形成这一能力的关键时期。大学实践教学目的正是要缓解学生实践技能不足的问题,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应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创新,并着力建设与理论教学相平等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三维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能有效改变现有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1.基础能力

基础能力是指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在社会中独立生活或学习的能力,如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基本道德修养水平和对新生事物的继续学习能力等,这是各行各业都要求员工所具备的通用能力。

2.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完成某类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市场营销专业能力则是指学生根据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而发展出来的与市场营销工作联系较紧密的沟通能力、计划能力、模仿能力、谈判能力与归纳能力。由于营销的职业性质需要员工接触不同性格的客户或不同性质的客户群体,所以沟通能力就成为专业能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一环。沟通的时机、语言表达技巧对营销人员而言常常是决定沟通成败的关键,这一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必须要在基础能力之上借助专业知识与社会经验的融合才能达到。

3.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在完成新任务和解决新问题时能在以前经验和技能基础上派生出新的工作技巧来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市场营销专业的创新能力则要求在已经具备相当基础的专业能力水准之上,对市场出现的新问题能综合运用基础能力与专业能力甚至运用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来解决,提出新办法、新思路或新的创意,这是三维能力中最难达到的阶段,也是最具价值的能力。

三维能力培养既充分考虑了本科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约束又兼顾了社会对营销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以此三维能力为导向,对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层次课程设计进行调整将有助于提升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能力。

三、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创新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应在满足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基础上,构建以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围绕三维能力导向图,市场营销专业所有课程可以对应分为五大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实验课程模块、实践技能课程模块。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该模块包括: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大学英语、机算机应用基础、文学欣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

学科基础课程模块,本模块主要有:经济数学、管理学原理、经济法、统计学原理、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国际贸易与实务等。

专业课程模块包括:市场营销学、商品学、公共关系、礼宾礼仪、消费心理学、消费经济学、电子商务、推销学、广告学等。

实验课程模块包括:商务谈判、消费者行为分析、模拟经营等。

实践技能课程模块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实务、客户关系管理、营销案例研究、销售沟通等。

由于学生必须掌握大量的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才有可能在后续阶段的能力培养中获得进一步提升,因此学生的基础能力与专业能力培养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但这两个阶段理论学习量较大,在课时安排有限的情况下,这两阶段的本科教学仍然由教师理论讲解为主,并辅以案例分析和适当的课堂讨论,如果提前引入实践内容反而会造成学生对理论体系把握不够全面,形成后续学习障碍。

在创新能力培养阶段,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采用包括启发式讲授、分组讨论、沙盘推演、实战模拟、角色扮演、专题讲座等方式鼓励学生勤于思考、踊跃发言,引导学生以发散性思维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写归纳、总结的习惯,摒弃传统的课堂作业模式,以企业实训要求为考核标准,模拟企业经营环境与现实市场行为。由于在教学方法上将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融于一体,将有利于营造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培养氛围。学生在理论学习与能力锻炼过程中所遇到的,涉及企业整体营销战略、产品研发、价格制定、生产安排、广告策略、资金需求规划、市场与销售、财务经济指标分析、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多个方面的现实问题,均可在教师引导下独立寻求答案。以三维能力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课程体系创新设计及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有利于学生对市场营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全面掌握和职业素养的提高。

四、结束语

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这表明市场营销本科层次人才的培养与高职院校相同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具有明显不同,不仅要求理论深度和广度,而且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同样高于高职院校,这也决定了市场营销本科层次人才的能力培养体系内涵更丰富,内容更全面。

本文从我国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入手,剖析了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以培养学生三维能力为核心的市场营销课程体系创新模式。基于三维能力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创新课程体系,立足于国内教育体制现状与特点,有效利用本科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段,以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调整相应课程内容设置及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国内高等院校培养满足社会发展的市场营销高级人才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志华,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及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6,(9):25.

[2]刘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2):2.

[3]皮连生.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40-41.

[4]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第7篇:营销专科论文范文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的产物,其培养模式和人才定位不同于研究型的本科院校和体现技能特征的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是独立学院的特色,适应市场对高素质应用型营销人才的能力因素要求和岗位需求,搭建专业基本素养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三步培养框架,形成相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交叉融合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要体现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符合高素质应用型营销本科人才岗位需求划分的三种路线,即市场助理、市场经理、市场主管、市场总监;或客户代表、客户经理、销售主管、销售总监;或营销策划助理、策划策划员、营销策划主管、营销策划总监。

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和市场对营销本科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单纯强调专业课程的系统化和广博与精深,或者片面强调某项技能的熟练,不符合面向未来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围绕市场营销专业的整体课程体系框架,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包括:一个目标和三个层次。“一个目标”,即培养一个专业核心能力(指营销实战能力);“三个层次”,即基本技能层次、专业技能层次、综合技能层次。

1.基本技能层次培养基本能力。具备政治人文素养、人际沟通与组织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自然科学素养等基本技能是高素质应用型营销本科人才的一项基本能力,是其胜任市场助理、客户代表等初级岗位的前提。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本技能层次设计了寒暑假的社会调查与实践、假期支农支教活动、日常的社区服务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掌握如何认识和了解当前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如何发现企业现有产品的不足和寻找尚未满足的市场需求的能力。通过广泛的校内社团活动,以及院内、省内甚至全国的大学生辩论赛、演讲比赛等竞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口头表达能力。对于日后从事产品销售和营销策划相关工作的营销专业学生来说,高超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其与客户沟通的基本素质。

2.专业技能训练培养专业能力。市场营销专业的最大特点实践性特点,学生的营销实战能力高低决定了其就业竞争力的大小。所以,学生对一个地区的制造业、销售业、物流业中的典型企业的市场调研、产品销售等营销实践活动要有清晰的了解,这一能力要通过专业认识实习环节来实现。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素质和提高专业技能的核心环节,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案例教学环节训练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模拟训练环节和角色扮演训练学生的某些营销技能。

3.综合技能环节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市场营销高级岗位所需的一种革新能力,这种能力通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课程、市场营销仿真模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参加校内外各种创业竞赛和校内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等综合技能环节得到锻炼。毕业设计(论文)是对高素质应用型本科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检查的重要环节,学生在选题、写作和答辩等环节中充分锻炼实践创新能力。采取学生在校外的实习基地与校内大学生创业中心顶岗实习的环节,使学生熟悉特定岗位的工作环境和业务流程,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特定岗位的工作能力和岗位适应性。参加创业大赛与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通过写作创业计划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核心环节的实施与考核

1.社会调查与实践环节。社会调查与实践是营销专业学生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全面认识社会的重要方法。基本技能环节中制定前两年学生实践训练计划,安排一年级学生参加寒假社会调查、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二年级安排寒假进行专业调查、暑假进行专业认识实习。学生利用假期或者就某选题完成调查任务,或者选择一个单位深入下去进行实践体验,结束后撰写实践报告,在新学期开学4周内以班为单位进行交流、答辩,评定成绩,推荐优秀报告。

2.专业核心课程的案例教学环节。市场营销学、服务营销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案例教学的组织方式是每门课程选择5-8个典型案例,精心设计讨论话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采用大班交流与点评以及分组对抗辩论等形式深入和共享讨论成果;案例讨论的成绩以20%计入本门课程的考核成绩。

3.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对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检查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毕业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并能否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过程。利用培养计划中的半年(甚至一年)时间,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或知名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在理解论文任务、项目调研、资料查阅、方案设计、技术实现等具体要求方面能得到好于或相当于校内毕业设计所能得到的锻炼和提高,而且对于在企业环境下如何系统地进行产品销售能得到亲身体验,实现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就业”一条龙。毕业设计的考核采用现场答辩与实习表现相结合的5级评价制。

4.市场营销仿真实验环节。为了在校内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锻炼学生根据市场环境运作企业的能力。市场营销仿真实验室配置因纳特市场营销模拟平台,在电脑上全程模拟企业的运转过程,从企业的建立、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和设计、产品促销与销售、企业资金的运用与管理等方面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的实战模拟成绩和市场报告核定每个企业的成绩,其中每个学生建立的企业其实战成绩通过企业的资本额、产品销售量和销售额、市场区域和市场份额等指标衡量。

5.创业竞赛环节。“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市场调查分析专业竞赛等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是锻炼营销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又一综合实践环节。各项竞赛比赛内容包括写作创业计划书、ERP软件模拟和项目答辩等环节。各团队通过创作计划书,模拟真实企业运行过程,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成员群策群力,锻炼团队合作意识,答辩环节思维缜密,口若悬河,锻炼学生一流表达能力。

第8篇:营销专科论文范文

关键字:网络营销课程;差异化教学;分析;实施

今天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可是纵观国内高职教育网络营销课程的整体开展情况,多数都是针对某个专业具体来谈网络营销课程的开展情况分析。由于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多数情况下是由一位教师同时承担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两个专业的网络营销课程。有关这两个专业面对同一门课程如何开展教学工作很少有这方面的专门讨论。例如,代桂勇老师在《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一文中是以市场营销专业为背景来谈内容如何构建。李柱老师探讨的《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教学设计思考》一文主要是以电子商务专业为背景从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考核五个方面探讨《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设计。本文将从网络营销课程开设情况、网络营销课程在不同专业差异化教学的必要性分析及如何具体实施三个方面来讨论网络营销的差异化教学。

一、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网络营销课程开设情况分析

(一)、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课程开设情况分析

当前上海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本专科院校共19个,其中本科院校9所,专科10所。从各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院校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面向网站开发,网页维护,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库的维护为主要方面的人才培养。只有小部分院校从客户营销角度出发来设置他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从开设的整体情况看,网络营销课程在电子商务专业中重视程度不高,并未真正体现出利用技术手段实现营销的目的。

(二)市场营销专业开始网络营销课程的情况分析

通过笔者的调研发现,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院校都会安排网络营销这门课程,大部分院校所选择使用的教材和电子商务专业所只用的教材基本相同,即大部分教师都选择了从营销角度来讲网络营销,而不是根据专业方向和学生背景来区别对待该课程的讲授。

二、网络营销课程在不同专业差异化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教学目标不同

网络营销课程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网络营销课程应该是市场营销核心课程的具体应用。其教学目标一定存在不同。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教学目标需要学习对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一般了解。通过对技术工具的掌握来实现网络营销。而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运用所学市场营销的4P理论知识能够理解网络营销的一般理论,在各种平台上使用营销理论实现真正的网络营销。

(二)、教学背景不同

1.学科设置背景不同

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网络营销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电子商务概论、多媒体技术应用、网页制作、PHOTOSHOP等专业课程。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网络营销课程之前学习了市场营销、管理学、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学、会计基础等课程。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一般来说是十分缺乏的,大部分学生只是在学校里学习了计算机基础或者是办公自动化之类的课程。学生在不同专业知识背景下学习同一门课程,决定了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需要区别对待。

2.学生特点不同

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主要以文科类为主。笔者曾经所在的学校因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生源较少,将学生并入了电子商务专业学习,学生普遍的反应是学不懂。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学生在学习网络营销技术时往往表现出学习上有很大的困难,甚至是对某些知识难以理解、领悟。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由于学生多数以理科生为主,在实际学习网络营销课程时,对于营销策划、定价、市场策略、渠道建设方面也往往表现出缺乏相关的知识背景的特点。

三、差异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教学目标不同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习,我们需要将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背景优势发挥出来,在设置教学目标时,需要建立在围绕技术为主的营销手段上。让学生了解网络市场的整体环境、掌握各大知名网站的搜索引擎工作原理、能够掌握SEO技术、能够掌握网站优化技术、可以运用技术手段实现营销数据分析,让学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网络营销。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营销策划,活动推广手段、渠道建设,不同平台营销特点、广告推广、市场定价、网络促销等营销手段上作为教学目标,让营销类学生能够真正深入探索网络营销的实质。

(二)、师资力量配置不同

在两个专业的授课过程中,决不能搞一刀切,使用相同的老师给学生们授课。当前师资的配置往往是一个老师同时给两个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教授以网络技术为主的网络营销课程的老师对于市场营销、推广等营销手段并不在行。而对市场营销、推广在行的老师往往对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实现营销并不熟悉,这样就造成了老师遇到技术营销往往选择将该部分内容跳过不讲。这样的状况会造成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该学习的内容没有学到。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因为技术学习上的困难,放弃了对网络营销课程的其他内容学习。

(三)、实践课程安排不同

在实践课程安排环节中,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需要按照小组项目制来进行实践教学的具体操作。这样能够让学生通过团队的集思广益和共同营销的力量实现教学目标。而在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环节中主要以学生的个人操作为主体来实现技能的学习。让学生独立进行网站建设,不同平台的搭建,关键词的优化等待。

(四)、考核方法不同

面对不同专业学生在学习网络营销课程时需要使用的考核方法也是不同的,对电子商务学生的考核可以采用个人对某项技能的具体学习和掌握情况来进行考核。而对于营销专业的学生的考核,则需要以小组方式来实现。

四、总结

每个专业都有其特定的要求,网络营销课程在面对不同专业背景的独特要求下,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授课对象的不同来进行网络营销的差异化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符合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作者:洪兰 单位: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9篇:营销专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市场营销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导下,以人才培养活动为本体,为实现培养目标所设计形成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①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与规格、培养过程与制度、培养评价等方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内容、存在的问题和创新途径进行了研究,总体来看,这些研究还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也缺乏实证支持,尤其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关注不够。受人才缺乏和经费紧缺的困扰,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得不模仿老牌本科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学科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尽管一些研究对新建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这些探索还不能有效指导新建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基于此,本文结合我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的一些经验,对新建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期对新建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有所裨益。

1 新建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

1.1 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模糊

教育部要求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于“地方性、应用型”,许多新建本科院校也提出了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坚持“教学型、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不少新建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上大同小异,没有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培养目标设定具体的育人模式,没有突出具体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相关特色,②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模糊。如,在对我省8所新建本科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中发现,虽然不少学校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院校的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还停留在口号上,人才培养定位的“地方性、应用型”不突出,多数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高,与生源素质及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不适应,还需要不断地反复论证和完善。

1.2 缺乏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是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本专业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专业特色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③目前我国各新建本科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大多与老牌本科院校趋同,表现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手段、教材等方面大同小异,缺乏应有的专业特色,毕业生明显倾向“同质化”,未能形成特色化的比较优势,学生就业质量差。例如,在对我省8所新建本科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中发现,只有两所本科院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具有行业背景特色,其余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不明显。市场营销专业的需求具有广泛性,但不同行业的专业背景各异, 具有一定的专业特点,若培养的专业人才具有地方性行业背景,必然受当地企业的欢迎,从而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反之,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行业多样化、差异化的人才需求,就业竞争力不强。

1.3 课程体系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目前,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理论方面的课程相对较多,而实践性课程相对较少,实践课处于理论课的从属地位。一些高校虽然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实践课,但或课时少,或缺乏与现实紧密结合的实践教材,或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形同虚设,导致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难以提高,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许多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照搬重点大学和老牌本科大学,注重专业的“学科性”而忽视其实践性,课程教学偏爱“理论性”而轻视其应用性,其结果导致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培养的学生应用能力差;不少院校在具体的课程设置过程中,更多的是考虑教师能不能开课,而没有考虑企业的需求,导致实践课程不足,并且因为缺乏双师型教师,实践课的教学质量不能保证,达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④⑤

2 优化新建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2.1 人才培养定位突出特色与优势

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应坚持“地方性、应用型”,摸清家底,在深入研究区域经济特点和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明确本专业的优势和劣势,确立具有特色和相对优势的专业发展规划,找准突破口,加强特色方向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将“服务地方经济,突出专业特色与优势”的办学理念贯彻至每一个老师,并落实到具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课程体系建设、老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促进具有专业特色和优势的人才培养定位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落实和深化,不断提高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质量。

例如,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在对河南省同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许昌市优势产业和人才需求特点,考虑到我校资源优势,结合本专业师资实际,经过反复论证,确立了“依托地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许昌学院优势工科专业,在高技术产品营销(如IT产品营销)、快速消费品营销(如食品营销)等领域凸显本专业的特色优势”,并从2010培养方案、老师的课程教学内容中开始实施,效果良好。

2.2 基于就业导向优化课程体系

适当拓宽专业口径。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需要,适当拓宽专业口径,开设足够数量的选修课,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增强就业竞争力和适应性。如,我院市场营销专业选修课学分比例达到25%,涉及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会计学、广告学等其它专业的核心能力课程。

增开综合性实践课程。综合性实践课程能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应根据师资情况开设尽可能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如,读书报告、市场调查课程设计、市场推广实习、营销策划课程设计、营销案例专题研讨、学年论文、营销软件模拟等,逐渐使实践环节的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达到25%以上,综合性实践课程占总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达到80%以上。

建立特色专业课程。特色专业课程是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体现,有实力的学校应结合自身优势开设特色课程,如,我院经过反复论证,增设特色专业课程“高技术产品营销专题、快速消费品营销专题”,就我们所知,这些特色课程是国内首创,受到学生和企业欢迎。

根据就业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根据本专业的“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生面向中小企业就业的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压缩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以中小企业案例为主,并且是与地方优势产业相关的行业企业案例,模拟训练尽量与地方企业结合,以突出学生服务地方经济的就业能力培养。

2.3 构建开放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和完善开放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和完善由课堂实践教学、实验室实践教学、学生“第二课堂”专业实践活动、校外实践教学构成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课堂实训、案例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实习、营销模拟软件实训、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寒暑假社会实践、市场营销大赛、创业计划大赛、学生社团活动、学生自主创业活动等与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加强课堂实践教学。进一步加强课堂实践教学,如,课堂陈述与演讲、案例分析、角色模拟教学,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的实践教学课时占该课程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的实践教学课时占该课程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二分之一;鼓励教师积极开发项目式综合性实验;进一步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顶岗实习机会;聘请富有实战经验的实习、实训企业经理或营销管理人员参与教学,弥补实践教学师资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师进企业、企业进校园”的合作机制,实现企业、学生和学校的三方共赢。

3 结语

新建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毕业生面临应用能力弱、就业压力愈益增大的双重困境,因而,需要积极推进新建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式的改革。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人才培养定位要突出专业特色与优势,基于就业导向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开放性的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新建本科院校只有找准自身的定位,坚持就业导向,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才能促进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注释

① 刘元春.市场营销专业构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吉林化上学院学报,2006(6).

② 刘战伟.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保障体系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③ 刘元春.市场营销专业构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吉林化上学院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