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效养猪技术范文

高效养猪技术精选(九篇)

高效养猪技术

第1篇:高效养猪技术范文

1.标准化建场

首先要选择合理科学的场址。猪场一定要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电力方便、交通快捷并远离污染的地方。如地势低洼、道路坎坷或建在人口稠密的地方,不仅阴暗潮湿,而且进出困难,最重要的是不能给生猪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势必带来一定的麻烦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其次,标准化猪舍是规模化养猪的必备条件。选择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设备设施,是提高猪的生产水平和养猪效益的关键所在。一定要根据种公猪、繁殖母猪、仔猪、育肥猪的生理特点,建造科学合理的猪舍。陕西省农业厅王宏主编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技术手册》较为全面地介绍了——100头标准化规模育肥户、600头商品代场、1000头扩繁场的不同模式,并附有设计图纸。非常实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地形、地质情况、建筑材料等适当调整,做到科学合理、经济适用。

2.优质化引种

猪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猪的生长速度,繁殖性能等。就以育肥猪场而言,三元、四元杂交猪种就比低代杂交猪生长速度快,从出生到90kg一般4~5个月就可完成,而一般猪种6个月也长不到90kg。实际生产过程中,有些户养的猪8个月、满年甚至1年多才出栏的现象屡见不鲜。实践证明,每头良种猪比一般猪最少多收入300~500元。

目前,世界上已有的猪种我国都已引进回来了。“杜大组合”是当前全球普遍应用的最佳组合。我国基本沿用了这套组合。这套组合特别适用规模养猪场。

3.疫病防治

认真搞好疫病防治是经营好规模养猪场的关键。经营者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3.1规范引种

首次引猪时必须到正规的猪场。必要时可先做血液检查,确保无病无疫时方可作出引种决定。装车前还需带全免疫档案、检疫手续等。进场后密切观察一段时间。

3.2正确免疫

首先制定科学适用的“免疫程序”,一定要结合当地疫病流行特点及本场实际情况,应用最新研究成果制定免疫方案。不能照抄、照搬书本上的东西。避免因免疫带来的应激反应和不必要的人力、财力浪费及不应有的损失。

当然“免疫程序”是要依据时间和本场情况的不断变化而及时修改的,也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一旦确定了免疫程序,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具体实践中一定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时,按要求,按说明书的剂量认真搞好免疫。实贱经验得知,免疫剂量上,一般常见病如猪瘟注射、鸡新城疫的饮水免疫,都要加大2~5倍甚至8倍。饮水免疫还要考虑药物的浪费问题。否则,剂量不足就会带来抗体水平太低,起不到防疫的目的。

实际操作过程中还要考虑母源抗体干扰、猪场的发病史、免疫途径、季节、不同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等诸多因素。

3.3预防用药

一些疾病,如仔猪黄、白痢,只要事先在饲料中加入药物,完全是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为了预防常见病,一般养殖场都定期或不定期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粉、黄芪多糖粉、氟哌酸粉、环丙沙星粉等。做到防患于未然。

3.4严格消毒

搞好消毒工作是保证猪群健康和正常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根据季节变化和疫病流行情况,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进出车辆、人员、养殖环境、养殖器具、猪体表面进行彻底完全的消毒。切不可怕麻烦而忽视了这一工作。

当然要建立一整套的消毒制度,并做好记录。

4.科学饲养、规范管理

首先为生猪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尽量避免过度拥挤、空气污浊、温度偏高或偏低。

饲养密度:直接影响猪舍内的空气卫生状况,饲养密度大,猪只散发出来的热量多,舍内气温就高;但湿度、灰尘、微生物、有害气体的含量就会增高,噪音强度也会加大。

一般合理的饲养密度是:断奶仔猪0.5~0.8m2/头;育肥猪 1~1.2m2/头;繁殖母猪1.5~3.2(带仔母猪)m2/头。种公猪应依据实际情况稍大一点,以创造宽敞的活动空间。

温度:空气温度是影响猪只健康和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猪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的各种环境温度下,无论是在严寒的冬季,还是酷热的夏季都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来保持体温的恒定,但是这要消耗很多的热量,既增加了日粮的消耗,又影响了营养状况,轻则日增重下降,严重时可以引发疾病甚至死亡。各种年龄的猪只适宜温度是:

断奶仔猪:28~22℃;繁殖母猪分娩前:18~20℃、分娩期间:25~26℃、分娩:1~23d 25~20℃,值得注意的是初生仔猪保育舍的温度应保持在:30~28℃,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到24℃。

相对湿度:猪舍内要保持合适的湿度,假如过大,可以减弱机体的抵抗力,是发病率提高。髙湿有利于各种病原菌的繁殖,仔猪副伤寒、丹毒、仔猪黄白痢、疥癣和其他寄生虫都很容易蔓延。一般60%~70%即可,但肥育猪相对高点应在70%~75%。

①通风:是猪舍降温放热的有效措施,即可排除舍内的热量,又能改善空气污浊度,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实际生产中要依据舍内空气质量和温湿度的情况,适时通风换气。

②选择质量可靠的饲料。目前市场上的饲料品质参差不齐,经营者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的品牌饲料。万不能以价格高低随意用料。否则不是影响猪只生长速度,就是带来了新的疫病发生,造成不要的损失。

③积极应用先进的饲喂技术。大力推广“套餐饲喂”模式,按照猪只不同生长阶段,饲喂不同档次的饲料,以避免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现在正规的饲料厂家,都有繁殖母猪、育肥猪、种公猪、仔猪等不同品种的饲料。饲养者可依时依阶段选择。

④注重猪体保健。以往的以“预防为主”的意识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然而现代养殖业必须重视猪体保健,这样不仅提高了猪体的健康水平和生长速度,而且也防止了一些疾病的发生和传染。

这一方面,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实践。生产的“乳菌宝”、“益畜王”等保健品效果很好。值得大力推广。特别适合规模养殖场应用。

5.正确把握市场

第2篇:高效养猪技术范文

1.1选择技术

1.1.1种猪选择技术

种猪对日后的猪仔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养殖者必须掌握正确的选择技术。在选择过程中要保证猪种纯良,皮毛不含杂色;要根据养殖的种类选择体态适中的;种猪必须保证哺乳能力与生殖能力,要观察其乳头数量是否多、排列是否整齐[1]。

1.1.2苗猪选择技术

为确保苗猪的生存量与饲养质量,在选择时应遵循头体均大、身长背阔,四肢发达,尾巴粗壮、毛光顺滑、嘴短有神、食欲旺盛、活泼好动的原则。只有满足这些标准,才可确保苗猪的质量。

1.2饲养技术

1.2.1母猪饲养技术

对于母猪,饲养者必须遵循其处于的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饲养:生长期前期高营养供给,后期控制供给量;妊娠期采用前期逐渐增加营养供给,后期逐渐减少供给量。注意维生素的供给;哺育期提高供给量。通常可采用让其自由进食的饲养方式,并控制猪舍温度、空气湿润度、保持舍内卫生。

1.2.2苗猪饲养技术

断奶技术,在断奶前7d逐渐减少对母猪营养的供给,将母猪与苗猪分舍饲养,逐渐坚守母猪的日哺育次数。在断奶后要注意对苗猪供给糖水,进行防疫作业,以保证小猪的健康成长。要调控好苗猪猪舍温度及干湿度。喂养技术,遵照猪的生长需求合理搭配饲料,为苗猪生长提供均衡营养,保证瘦肉率以提高猪肉品质。要选择合适的品种,还应注意苗猪营养供给量的控制,按其生长周期提供所需蛋白质。以散养代替圈养,增加苗猪运动量,以提高其瘦肉率。控病技术,近年来常发生各种疫病,降低猪的饲养质量。在猪的养殖过程中必须做好防疫工作,提高猪肉质量,维护养殖者的经济利益。猪的疫病可分为热型疾病、呼吸性疾病、神经性疾病、口蹄类疾病。常见的疫病有猪肺疫、萎缩性鼻炎、病毒性脑脊髓炎、口蹄疫等。为此,养殖者应了解每类疾病的发病特征,及早进行救治以降低损失。

2生态化养殖模式

当前,已有养殖者进行生态化养殖模式,取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较为显著。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猪的生态化养殖是猪饲养的主要发展方向。在现代化科技与市场的推动下将向产业化与自然化生态养殖方向发展。

2.1生态化养殖技术

基因改良技术,引进高品质的外国品种的猪进行基因改良,被引进的品种具有成长期短、出栏快、肉质高等特点。通过品种的杂交实验对国内猪与引进的国外猪的基因进行改良,使国内猪保证口感的前提下使其具备国外猪的优良特点,使国外猪在保证优良特点的基础上,使其口感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饲养技术,借鉴国外先进的养殖技术,以促进我国生态猪养殖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养殖者要根据自己所处的养殖环境进行合理的养殖规划,充分考虑气候、环境为生态猪饲养带来的优势及弊端。科学设计猪舍为其提供温度适宜、湿度适中的生长环境。严格按照科学养殖方式进行饲养,以保证猪的养殖质量。运程养殖技术,学习国外的远程养殖技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促进养殖技术向现代化发展。利用这种技术可实现大规模养殖。这种技术使养殖流程化,进一步促进养殖科学化。还利于减少养殖者的作业量,减少人力成本。

2.2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化趋势,产业化养殖利于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当前,产业化的养殖趋势大型养殖场与中小养殖场或农村个体养殖户进行合作,大厂家提供技术、苗猪、防疫、回收等服务,下属合作单位进行养殖。这一发展趋势可带动双方的发展,解决各自面临的养殖困难,如大型厂家猪舍扩建困难,小型养殖场缺乏相应的技术,小型养殖场受市场影响其经济效益不稳定。产业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自然化趋势,生态养殖模式即放养的自然养殖模式,可提升猪肉质感,进而提升猪肉的经济价值。这种养殖模式可将林木业、农业、沼气、猪的养殖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可持续的立体化生态养殖模式。既利于促进各类经济效益的提高,还利于提高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降低污染。

第3篇:高效养猪技术范文

关键词: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趋势;分析研究

猪肉是人们生活中备受宠爱的美食,特别是生态猪肉,在人们的餐桌上必不可少。但是传统的生态猪养殖产业,存在自身的发展弊端,包括养殖设备的落后等,造成生态猪的养殖活动不能良好进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改善了传统生态猪养殖弊端,推动了养殖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养殖技术的阐述

1.1生态猪养殖过程中的卫生环节

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对于养殖场地和周围环境的卫生要极为关注,其关系着生态猪能否健康生长。对于生态猪的养殖场地,要利用绿色的材料进行场地的地面构建,地面构建材料的选择,要以吸水性和透水性较好的材质为主要选择对象,保证生态猪养殖环境的干燥,利于空气的传播和流动。也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性,养殖场地定时清理,保证养殖活动高效进行。

1.2对食物的供给活动进行管控

在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应饲料的获取主要是来自于农田,进而,与饲料生产的场地具有极大关联。包括饲料的种植场地、草地环境等。健康的饲料在生态猪养殖活动中的运用的同时,生态猪粪便可以作为养料,对饲料场地进行施肥,进而形成良好的相互影响。对于生态猪的饲料的配搭,要增加矿元素的含量和维生素元素,增强生态猪的体质,控制疾病的发生,保证猪肉的质量。

1.3管控水源

水源是生态猪饲养过程中最关键环节,饲养活动离不开水。对于生态猪养殖活动的水资源的供给,要保证水源的健康和绿色,保证水资源没有被工业活动和化学物质所污染,促进生态猪的健康生长。也要注意生态猪的饮用水源的安全性,定时进行清理,保证水的质量,防止受到其它外来元素的影响。在生态猪的饲养活动中,也可以在饮用水中适当加入盐和矿物质,维持生态猪的健康。

1.4疾病的管控和预防

生态猪的健康生长,在养殖活动中,对容易发生的疾病进行预防,对患病的生态猪,进行管理和及时治疗,促进生态猪养殖顺利进行,减少因为生态猪患病,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在生态猪的饲养过程中,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方面,养殖人员要建立一整套合理的管理体系,把预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对于患病的生态猪群体,及时进行治疗,进行分离,并对养殖环境进行全面清理,包括对饲料槽、水槽等设备,进行及时前面的消毒,对整个养殖场所进行消毒等,保证生态猪疾病的传染率最低化,形成健康养殖、绿色养殖的大好局面。

2养殖技术的发展形势

2.1经济体系形式

我国的生态猪养殖,主要是利用基地和企业单位、养殖户进行相互运作形式。这一运作活动,主要是由养殖场地构建生态猪的养殖计划,利用企业公司进行农户的招引,对猪养殖户进行统一的教育培训,在其掌握养殖计划和养殖技术后,展开养殖活动。养殖基地可以为生态猪养殖人员给予技术饲料的支持,并在后期为其提供销售的技巧和渠道。

2.2散养的形式

生态猪的散养形式,与以往的养殖模式具有极大不同,主要是把生态猪放任到自然环境中,进行放养。散养的形式,增加了生态猪的活动区域,使生态猪和生态环境建立联系性,生态猪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自主觅食,增加了生态猪的自然性,保证生态猪肉的绿色。生态猪的散养形式,把猪和大自然进行紧密联系,营造了一个灵活健康养殖环境,既对生态环境进行了保护,也利于生态猪的成长,可谓两全其美。

2.3立体养殖形式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立体养殖形式就是这种进步的产物,适应养殖行业的发展要求。对于生态猪的立体养殖,是在一定的区域空间中,对生态猪的饲养品种和饲养的密度进行增加,进而提升生态猪的养殖效率和养殖质量,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资源浪费。立体养殖形式,在生态猪的饲养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对饲养的不同环节具有极大影响。例如,优化了农田和猪饲养活动关系,丰富了养殖活动的生物链,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3结论

第4篇:高效养猪技术范文

关键词:养猪,废水,零排放,浅析

 

猪肉及其制品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摄入动物蛋白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不少经济学家提出猪、粮稳天下的农业治国之策。发展养猪是菜篮子工程的主要内容,猪肉制品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经过多年的发展,磁县养猪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格局和“产-加-销”的产业链条。全县养猪业已具备一定的基础。随着养猪行业的不断发展,养猪粪便、废水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做好养猪废水、粪便的治理工作成为当前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积极探索并实现养猪废水、粪便的零排放技术不啻为当前的一剂良药。

1.传统的养猪废水治理技术

养猪场废水是养殖业废弃物中最典型的一类污染物,主要包括猪尿、部分猪粪和猪舍冲洗水,属高浓 度有机废水。由于养猪业属传统产业,用于废水处理的资金有限,所以养猪场废水处理各项指标要完全达标难度很大。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养猪场废水处理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工程应用实践。目前,养猪场废水处理研究的工艺方法主要有物化处理、自然生态处理、好氧处理、厌氧处理等。但是,由于受地理条件、资金、技术和场地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废水处理方法得不到很好的应用和推广。如:自然生态法处理需要大面积的处理场地;好氧处理能耗大,去除污染物不完全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2.零排放技术原理及优点

2.1技术原理

在猪饲料及生活环境(猪舍内垫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形成有利于猪生长发育的优势微生态系统,有效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乙酸、丙酸、乳酸、抗生素及细菌素等共同组成对外籍的化学屏障;原籍菌群有秩序地定植于黏膜、皮肤等表面或在细菌之间形成生物屏障,这些屏障可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的定植,起着占位、争夺营养或拮拉作用,使有害微生物失去生存环境和营养而不能繁殖。生猪的肠道微生态系统处于最佳的平衡状态时,还可做为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因子,通过细菌本身或细胞壁成分刺激宿主免疫细胞,使其激活,以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巨嗜细胞的活性,激活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如双歧杆菌细胞壁肤聚糖在适当条件下呈现免疫原性,增强了体液免疫应答,从而提高猪的抗病能力。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蛋白酶、淀粉酶、纤维酶和脂肪分解酶,可以帮助生猪对营养的消化和吸收,提高饲料转化率,猪所排出的粪尿在垫料中被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从而达到免冲猪舍、零排放、无臭味、节能增效、健康养殖的目的。

2.2技术优点

2.2.1实现养猪场粪尿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

猪饲养在洛东生物发酵舍垫料上,其所排出的粪尿在猪舍内经洛东酵素生物完全发酵并迅速降解、消化,从而实现猪粪尿的零排放。用洛东生物发酵舍养猪不需要冲洗猪栏,所以没有冲洗水排出。洛东生物发酵舍使用的垫料一般可连续使用3年,由于垫料有较好的散落性,又有十分优质的有机肥,对土壤改造有良好的作用,3年后可直接装包出售。所以,采用洛东生物发酵舍养猪能实现养猪场粪尿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

2.2.2全面提高猪场清洁卫生水平

由于洛东生物发酵舍的猪粪尿在短时间内被迅速降解、消化,猪舍内没有臭味,苍蝇没有产卵孵化的地方;不需要冲洗栏舍,没有排水沟,蚊虫没有产卵孵化的条件,因此,全面采用该技术几乎没有臭味,苍蝇和蚊虫,猪场和周边的水土不会污染发臭,猪场整体清洁卫生水平全面提高。

2.2.3提高饲料利用率

由于饲料中加入了洛东酵素,其机理作用将降低猪肠内PH值,加强肠道的蠕动和分泌,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益生菌群在肠道内的生长繁殖,会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和消化酶,这些代谢产物将分解饲料中的大分子物质,从而提高猪对饲料的转化,促进猪的生长,可节约饲料10-15%,提前15天出栏,一头育肥猪可节约饲料成本100-150元。

2.2.4减少疾病的发生和蔓延,降低药品投入,提高猪肉品质

洛东酵素不能治病,但洛东生物发酵舍已经形成了以有益菌为强势菌的生物圈,猪舍中的病原菌得以有效抑制,通过蚊蝇传播的疾病也大大减少,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将大为降低,猪运动增加,猪肉质量明显提高,有效保证了生猪的健康生长,一般情况下,一头育肥猪可节约用药成本10-20元左右。

2.2.5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资、水、电等成本消耗

该技术采用自由采食,自动饮水,不需要清除猪粪和圈内清扫,可节约大量用工。如在育肥阶段,一般一个工人可饲养1000头猪左右,可降低人工成本40-50%.由于不需要用水冲洗猪舍,用水下降70-90%.在产房和保育舍使用该技术,垫料的保温效果十分明显,基本不用其他采暖设备,与长期使用保温灯相比可节电70%。

2.2.6降低固定资产投入

该技术要求四面通透,按装卷帘,平时能良好换气通风,夏季能强行负压通风换气,垫料、猪群能方便进出,相对猪舍不需要四面建墙,安装窗户,也不需要建漏缝地板、圈舍冲洗设施,场内排污管线、化粪池或沼气池、污水好氧、厌氧池,新建一个自繁自养的万头养猪场可节约固定资产投资20%以上。

3.该技术的成功应用

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养猪工艺,在整个的生产工艺流程中,通过微生物发酵,完全分解猪只饲养过程中产生猪粪尿,从而实现零排放的目的。该技术由于采用的是新工艺,微生物发酵分解猪粪尿产生的热量足可以满足冬天猪舍的温度要求,不用再使用其它供暖设施,可节约大量的能源。同时,新的养猪工艺使猪回归自然,增强了体质,提高了生产成效,在微生物的保护下,猪只得病少,用药少甚至不用药,决定了所生产的猪肉为无抗低残留的高肉质产品,也代表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县已建成磁县益民养殖有限公司等6家养猪企业,均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4.结论

养猪业属于传统产业,猪场废水处理必须寻求经济可行、处理效果好的方法。综上所述,该方法不仅可有效解决猪场废弃物污染问题,而且可减少用水量, 不会流失营养物质,实现污染物零排放,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使用。

第5篇:高效养猪技术范文

现代化养猪是提高猪肉质量。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既要养出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猪,又要做到内外部环境相统一。

养猪最大的成本是饲料,饲料占养猪总成本70%以上。采用JSS专利生物养殖系统技术养猪,饲料成本能够节省10%~25%。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话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中一度提到。所谓“实干兴邦”,并不是一味蛮干,必须以核心技术为支撑。

在新一轮国际信息产业大发展过程中,如何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重庆杰比西科技有限公司,正是以还原绿色生态农业为己任,立足西南、布局中国,以生命科学产业发展为先导,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优秀团队为保障,以科技促农业,让百姓生活更美好,让绿色生活不是梦!

技术革新的顶尖猪肉

一次偶然的机会,记者在食品展会上有幸认识了重庆杰比西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海归科学家江声先生。江声先生善于健谈,在谈到饮食方面的问题时,江声不禁有很多感慨。他说:“小时候,人们都很爱吃猪肉,特别是农家猪,吃起来很香,也很放心。随着时代的变迁,为什么现在的猪肉吃起来却不是那么香,原因是什么?”

为了找出答案,并改善这种现象,江声创建的重庆杰比西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研究科技养猪技术,历经生命科学领域二十余年理论与实证的探索与追求,厚积而薄发,最终成功在国内外拥有数十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其中“JSS生物专利养殖系统技术”首次成功实现微生物及微电子技术在养殖行业的交互技术乘数效应,堪称全球养殖技术及无农残生物饲料之革命性变革。该技术在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广东等地成功示范实践养殖,达到了高于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内外检测标准的品质水平,赢得了国内广大养殖户的高度赞誉。

江声表示:“现代化养猪的关键是如何提高猪肉质量。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既要养出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猪,又要做到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相统一。投入饲料是否科学、生态环境是否健康是影响猪肉质量的直接原因。”

科技引领健康养殖

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养猪方式已由家庭副业式的散养猪迅速向规模化、专业化养猪转变。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迅速提高,圈舍由开放式向半开放式、封闭式转变,饲养管理方式由粗放型转向精细型,品种遗传性生产性能迅速提高,猪对营养、饲料、环境等的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与苛刻。

传统的养猪场,都存在着普遍的问题:臭气熏天、污水横流、苍蝇满天飞。对于传统模式的养殖业来说,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研发的‘江氏专利生物养殖系统技术’(以下简称JSS技术)是在不改变养猪场原本的猪种、饲料、猪舍的前提下,彻底解决猪喝水、吃饲料、呼吸空气的三大源头问题。” 江声强调,这项技术就是让猪“吃得好,睡得香,活得舒服”。从科学上解释,“JSS”技术就是将水和空气净化,把饲料中的药物和化肥等残留剥离开,让猪享用高品质的饲料和水,还能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JSS”技术对猪的尿粪处理,可以让细菌总量下降99%以上。猪粪便中的硫化氢、氨气和吲哚三种构成神经毒气的气体被大幅度地削减。利用共生微生物对残留的尿粪进行处理,可以将养殖所产生的污水处理成零排放的干净水。而这种零排放的水完全可以在农场中循环使用,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其投入少、经济效益高,与现行的养殖场沼气处理方式有着天壤之别。

江声表示,通过水还原系统量子物理生物分子新材料技术的应用,让猪也能喝上优质的“矿泉水”。而采用“JSS”系统养殖技术喂养出来的猪肉,18种氨基酸(总蛋白)含量可达到19%~22%,猪肉的风味物质肌酐酸比普通猪肉高7倍以上,比一些世界名猪,如日本鹿儿岛黑豚猪、三元麦猪、西班牙依伯利柯猪等都要高出4~5倍,而日本鹿儿岛黑豚猪的里脊肉在日本售价高达每公斤6000日元(约480元人民币)。同时,江声向记者展示了一份国家权威部门技术检测报告,证明猪肉质量之高,检测部门包括中国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日本和欧盟最权威的食品检测中心等。

科技养殖更实惠

“养猪最大的成本是饲料,饲料占养猪总成本70%以上。采用JSS专利生物养殖系统技术养猪,全过程都不需要使用任何药物和抗生素,而且饲料成本还能够节省10%~25%。之所以能做到这些,主要在 于提高饲料的转化率。”江声说。JBC共生菌与无抗生素饲料通过专利发酵技术发酵后,再进行分子高频共振发酵。在饲料的发酵过程,不仅能降低农残、药残,而且,由于在特定的时间内有机酸的大量产生,饲料中常见的大肠杆菌、威尔氏菌和霉菌被有效地“解除武装”,这就能够抑制各种病原菌的生长。同时,这也是一个将猪饲料中的玉米、大豆中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转化为低分子蛋白的过程,使得发酵的饲料更有利于猪的消化吸收。饲料的发酵,不仅降低了饲料的成本,防止了饲料中粉尘对猪呼吸系统的不利影响,完全去除医药成本,而且提高了猪的免疫力和养殖经济效益。

带领农民发家致富

除了自己投资兴建养猪基地外,江声希望能够与更多的养殖户合作,帮助他们消除环境污染和提升猪肉品质,更重要的是让更多养猪场用了这项先进技术后,整个中国的养猪成本会大大降低,这就意味着老百姓都能吃得起高品质的猪肉。

第6篇:高效养猪技术范文

1肥东县养猪业存在的问题

1.1养猪成本与养猪效益非正比增加的矛盾

从2009年养猪效益看,虽然养猪效益较往年有所提高,每头生猪出栏纯收入(除劳动力)达300~400元,在纯收入提高的背后却是养猪成本迅速上涨:一是仔猪、饲料成本的增加。仔猪价格不断攀升,猪饲料价格不断上涨;每出栏1头生猪,饲料成本增加40~50元,仔猪成本增加200~250元。二是劳动力、水电费用增加。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较大,外出打工者增多,在家养猪不如外出打工挣钱多,从事生猪养殖既脏又累,还要承担疫病和市场风险,导致散养的农户减少。加之水电、运输、劳动力等饲养成本居高不下,使得生猪养殖效益的增长空间受到压缩,在“养猪一头不如打工一周”的效益比较下,不少青壮年农民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在家从事养殖业。

1.2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与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的矛盾

与其他产业相比,养猪业属“三高一低”产业,即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目前,生猪养殖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长期生产看,生猪产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养殖户经不起市场低潮冲击;传统的生猪养殖缺乏组织动作,组织化程序低,无法将分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形成养殖合力,难以预测和适应市场的变化,无法承受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只能被动应付,使养殖者失去养殖的积极性。

1.3疫病形势严峻与防控难度大的矛盾

传统分散饲养中公共卫生防疫建设存在部分空档,加上动物防疫可追溯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动物疫病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一些常规疫病在一些规模饲养户和防疫空白村时有发生,造成一定经济损失。200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一些规模养殖户和新进猪群中发生,疾病多数引起全县猪大批死亡,对养猪业的危害性极大。同时多数养猪户对猪的防疫保健意识不强,重饲养轻防疫、重治疗轻保健,没有按要求和需要建立免疫程序,对新的病种没有足够重视,不采取免疫措施,一旦发病损失较大,将影响养殖户增养补栏的积极性。

1.4生猪良种体系建设与现代化要求的矛盾

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肥东县母猪饲养量总体较少,大多数养殖户母猪饲养水平低下,农户自繁自养能力不强。从外省调入的仔猪抗病能力较弱、疫病风险较高、损失较大,导致仔猪购买成本增加。由于资金投入少,品种改良规模小、范围窄,加之生猪生产以农村散养为主,没有形成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和科学的饲养管理体系,使良种良养普及率低。

1.5投入不足与畜牧业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养猪业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圈舍、良种、饲料、防疫等都需要一定的投资。据预算,一个千头猪场仅固定资产投入就需要60多万元,同时商品猪从出生到出栏上市约6~8个月内需花费1100~1200元,资金周转周期长,需要流动资金大。由于规模养殖土地大部分为租来的闲置土地,养殖场不能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导致很多规模养殖户多年来处在低水平运行状态。而养猪除省级有一定项目投资外,县乡级对养猪业建设项目的配套投入较少,信贷投入、民间资本以及外资投入也不足。另外,加工龙头和市场建设滞后,除围绕县城供应的定点屠宰厂外,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制约着养猪业产业化进程。做大做强生猪业,要社会资金及金融资金进入,需要各级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良种推广、动物防疫、养殖户贷款政策性贴息等方面加大投资。

2肥东县养猪业发展对策

通过对肥东县养猪业的调研,认识到肥东县养猪业资源较丰富,市场容量较大,技术较成熟,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重新审视养猪业的现状、外部条件和发展前景,不得不认识到:养猪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应确立发展生猪产业、做大做强生猪产业的科学定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工业理念和产业化思路来谋划、推进生猪产业的发展;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提质增效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良种繁育、疫病防治、标准化养猪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实施养猪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推进养猪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全县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1切实加强对生猪生产的组织领导

把生猪生产纳入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立足肥东县实情,统一思想,上下一致,齐抓共管,针对肥东县的资源优势和生产潜力,对畜牧业内部结构进行比较客观的调整。按照“以农养猪、养猪促农”的要求,稳定千家万户养殖,重点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采取个人、集体、国家有机结合的办法大力发展养猪业,选择养猪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发展养猪小区、家庭规模养殖场等适度规模养殖,开展仔猪繁育和商品猪生产基地建设。

2.2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将猪的品种改良作为提高养猪生产能力的一个突破口,从行政到业务给予高度重视,按照《畜牧法》及畜种区域规划,加大对引进和出售种猪的管理,实行良种鉴定、登记制度,坚决取缔劣杂公猪,加快瘦肉型猪改良推广步伐,促使猪种品质优化。按照养猪生产“三化”繁育体系的要求,加大新品系的培育和优良猪种引进;鼓励农户饲养二元生产母猪,大力推广猪的人工授精和三元杂交优质肉猪生产技术;建立稳定的区域性母猪饲养基地,提高高繁优良母猪比例,增加仔猪来源。

2.3转变养殖方式,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

饲养方式落后是养猪产业发展缓慢、效益不高的一个关键性制约因素,加快发展养猪业,必须大力转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将现代化养殖作为今后生猪养殖的关键措施来抓,将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于养猪,突出良种应用,配合饲料、疫病防治、科学饲养流程与生态养殖、沼气池建设利用等技术的应用。在今后工作中因势利导,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扶持,加快示范村、养殖小区建设和扶持大户规模养殖,加快推进标准化养殖,在一些条件成熟,生产有一定规模和实行标准化养猪的地区,开展无公害、有机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全面推进标准化养殖,便于统一优良品种和科学饲养防病技术。

2.4加强养猪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含量

畜牧业现代化需要养殖户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系统理论知识的人才能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才能生产出无公害的畜禽产品。在今后工作中结合生产实际,以人为本,下大力气开展不同层次的科学养猪技术培训。全面认真实施千家万户科技入户工程,做好畜牧科技普及型培训工作。针对规模养猪户(场),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技术难点,建立健全长效培训机制,实行注册登记长期跟踪培训,深化培训内容,从普及型培训转向专业型培训。同时鼓励饲料兽药厂家和经销商结合产品推广开展科学养猪技术培训。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理论与实践操作的能力。要加大对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密切关注国内外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及时推广人工授精、生态养殖、标准化养殖等技术,全面提高养猪业的科技含量。

2.5加强防疫保健,确保养猪业健康发展

针对现阶段猪病十分复杂的现状,切实加强生猪防疫保健:一是积极争取资金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和防疫冷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免疫、检疫和疫病监测,突出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疫病的防控,落实强制免疫,强化内防外堵,确保不发生大的疫情。二是积极引导和指导养猪大户强化猪的防疫保健意识,把防治疫病资金用在防疫保健上,并制定切合本场本户生产实际的免疫程序,做到计划免疫,对一些新的病种有免疫防治。三是畜牧部门要根据养猪生产实际,强化疫病的监测工作,对近年来疫病监测中发现的新病种及时制定防控方案,开展早期预防免疫。四是将发展暖棚养猪与沼气池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等工作结合起来,强化对粪水及其他污物的再利用,防止粪水污染环境。在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一批利用养殖场粪污生产沼气和有机肥项目。

2.6切实增加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发挥养殖户、加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的同时,政府必须在基础设施建设、良种推广、动物防疫、政策性贴息补助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一是对优质种源生产场应给予相应的财政补助,农村认真落实母猪补贴和保险,对种公猪引进也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性补贴,以保障生猪生产的基础。二是建立生猪产业扶持和稳定发展基金,对因产业发展波动而受损的规模养殖给予政策性扶持补助,稳定肉猪市场供应。三是加大科技推广,重点解决生猪养殖中的技术问题,如优良杂交组合筛选、提高母猪生产力、重大疫病监测防治等,帮助养猪者提高生产能力,节约生产成本,节支增效。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安徽省有关生猪产业扶持政策,搞好项目筛选、养殖小区的验收完善和省级龙头企业的上报工作,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扶持。争取县财政资金支持,扶持生猪产业发展。

第7篇:高效养猪技术范文

丹麦是世界猪肉出口第一大国,其养猪业已成为丹麦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劲的竞争力。其产业竞争力的来源除了先进完善的育种体系、一体化合作组织系统以及专业化服务水平以外,丹麦对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严格的养殖环境控制与治理措施也是值得关注的重要方面。随着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养猪规模化集约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但同时也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据测,一个万头生猪养殖场日排泄物约150t,大量的猪粪便污染物如果不能被充分处理,可能会对水体、土壤以及大气等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还可能会导致生猪免疫力下降、发病率上升。因此,对生猪养殖环境进行治理,对于有效控制动物疾病,确保生猪质量安全,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推动养猪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针对生猪养殖环境进行有效治理呢?丹麦严格的环境立法规制、先进的科技研发与高水平的产业链一体化服务体系等都是中国在生猪养殖环境治理方面值得借鉴与学习的经验。

1丹麦养猪业基本情况

丹麦是世界公认的“养猪王国”。2010年全国有养猪场5800个,出栏生猪2500万头,屠宰加工猪肉产量150多万t,人均占有量280kg。猪肉产量次于中国、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巴西等大国,位居世界第7。尽管猪肉产量仅占世界的1.8%,但却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出口国,猪肉出口量占全球猪肉贸易总量的30%,年创汇33亿美元,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猪肉产量的80%出口到欧盟和日本、美国、中国等。可见,养猪业已成为丹麦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劲的竞争力。丹麦养猪业的特点首先是重视种猪培育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丹麦的种猪主要有丹育大白、长白猪(又名“兰德瑞斯”)、汉普夏和杜洛克等4个举世闻名的优质品种,各项生产指标均居世界前列。丹麦培育的种猪以生长速度快、产仔数高、抗病能力强闻名于世,但为了保持其持续的竞争力,丹麦政府仍非常重视种猪的选育和改良,并建立了高效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即育种核心群、繁育猪群和商品猪群三级繁育体系)组织实施“丹麦种猪育种计划”,其目的就是改良丹麦的种猪品种。为加快育种进程,育种所需的资金来源于商品猪的生产/屠宰税,即每生产/屠宰一头商品猪,农场主缴纳4.9克朗的会员费和5.5克朗的屠宰税,每年大约有2.5亿克朗的预算用于育种、科研、健康控制、屠宰技术的研发、市场活动等。

丹麦养猪业的另一个特点是科学的饲养方式。丹麦养猪和屠宰联合会的生猪生产部,承担猪饲料营养的综合研究。通过混合饲料和对饲料成份的检测分析,为养猪的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和最好的经济效益。丹麦的猪饲料以谷物为主,主要是大麦、小麦、黑麦、豌豆、豆粉等。另外,加少量油饼、动物脂肪、肉骨粉、蛋白等添加剂。丹麦法律严格禁止饲料中使用催长剂、荷尔蒙等生长激素。猪的饲养以科学的配方为指导,提高饲料转换率,丹麦养猪的料肉转换率在2.3以下,平均日增重900g左右。饲料输送全部自动化,猪每天的进食量由电脑控制,根据不同生长期定时、定量喂养。饲养1000头生猪,仅需0.3个劳动力。由于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丹麦猪的体重、身长、身高、瘦肉率基本相同,所以能在标准的自动生产线上进行屠宰。丹麦饲养肉猪达到屠宰体重所需天数约160d。该联合会还非常重视猪舍改善和改进生产体系等基础设施。其目的是提高猪的生产效率、改进猪健康条件和福利,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同时,他们还注重对养猪农民的技术培训,定期进行专业学习和发送技术资料。通过多年的努力,丹麦基本消灭了各种危害猪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如口蹄疫、典型非洲猪瘟、猪水疱病、伪狂犬病、病毒性脑炎、脊髓灰质炎、结核病和旋毛虫病等,保证了猪群的健康。

2丹麦生猪养殖环境治理的先进经验

严格的环境立法规制、先进的环境技术以及高水平的产业链一体化体系有效地保障了丹麦生猪养殖环境治理效果,增强了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我们提供了先进的经验,下面予以分别介绍。

2.1严格的环境立法规制

丹麦当局拥有世界上最严格的农业控制系统,其环境立法风格,超越了欧盟的要求条例。例如,丹麦的耕地最多可施用氮形式的猪粪140kg/hm2,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如英国是170kg。丹麦的养猪业已经确立了一些环境指标。到2015年,猪粪尿氨蒸发量将减少40%。其他减半的目标包括磷,减少氮的排放量的13%。此行业目前正在研究技术解决方案,以减少猪异味和氨的排放单位。法律也对农场的面积和农场主可拥有家畜的数量进行限制,一般农场在达到一定规模时,相关部门和机构就要对其环境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其是否能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譬如,在养猪气味的散发上,附近居民会受到影响,丹麦的养猪户必须严格遵守气味的限制,只有远离环境易污染和那里的邻居不会受到气味影响的地区才给予批准。丹麦政府当前正在实施一套绿色政策。2011年1月1日起,自然条件脆弱地区的氨气标准提高。对于特定类型的自然条件,法规将根据畜牧生产总氨气排量来制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根据计划扩张造成的额外氨气排量进行评估。其中,Natura2000生态保护网规定的自然环境下,最高氨气总量标准将改变为0.2~0.7kg/hm2,具体取决于周围畜场的数目。荒漠中,最高氨气总量标准将改变为1kg/hm2(Natura2000规定之外的地域)。根据当前立法,这些地区允许排量需要评估。当1kg/hm2的配额用完之后,相关的生产设施将不再可能有任何的发展。

2.2先进的环境技术

丹麦养猪研究中心(PRC)参与了多项环境技术的开发和测试,养猪生产者采用这些技术来降低氨气和异味的排放。目的是确保这些技术在环境影响方面切实有效,并且在经济上也划算。丹麦环保署的“技术清单”当中列出了现在已经经过充分测试的系统(见表1),而PRC则继续针对新产品和新技术进行测试。具体就空气清洁技术而言,主要包括空气清洁机、生物空气清洁系统等,其原理是通过过滤单元即3个垂直蜂窝过滤器,来过滤空气,其中为保证所有过滤器的空气负载均衡,在第1个过滤单元之前加装了孔式空气分配板。多年来,丹麦养猪生产者一直在用“农场洁气生物系统”,PRC试验结果显示,夏季从猪舍排出的空气当中异味浓度降低30%,冬季降低50%,氨气浓度从4~9mg/kg降低到1~2mg/kg。这套清洁系统的构造是一根不带过滤单元的管道。清洁机底部的喷嘴向气流当中喷射酸水,对空气进行清洗。系统顶端有一个滴水捕获装置,可使酸液留在空气清洁机内部。粪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粪坑通风、清理以及酸化。氨气和异味来自粪浆,而PRC正在研究,能不能通过粪坑通风,利用高效清洗系统在这个阶段将大部分污染物质捕获。如果能这样的话,就有可能实现大幅的减排。在每猪位粪坑通风量16和54m3/h的情况下分别研究了粪坑和顶棚排气口排放的异味和氨气。剩余的通风量,直到最大通风量(100m3/h)由顶棚排出。结果显示,当粪坑通风量16m3/h时,61%的异味排放和70%的氨气排放出现在粪坑通风当中。当粪坑通风量54m3/h时,90%的异味排放和94%的氨气排放出现在粪坑通风当中。与粪坑通风量16m3/h相比,这种情况下粪坑通风当中的异味和氨气的量显著提高,高于预期。因此,最实用的办法是把粪坑通风量设置为最大通风量的10%~20%。#p#分页标题#e#

2.3高水平的产业链一体化体系

丹麦猪肉产业链一体化体系,为生猪产业环境治理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丹麦合作社的发展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合作社的起源是从养猪和乳制品行业开始的;丹麦养猪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组织,形成了高水平的产业链一体化服务体系。丹麦养猪和屠宰联合会是一个合作社性质的农民自助组织,该联合会负责种猪育种、生猪饲养、屠宰、市场营销、检疫防疫、猪舍建设、动物福利等各方面的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生猪产业供种、饲料、养殖、加工、营销各环节主体,互相渗透、互为股东,真正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作为猪肉产业的协会,其宗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障该产业农民的利益,是养猪行业的代言人,代表该行业与相关机构对话;与其所属的技术委员会和董事会密切配合,制定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开发新产品,为农场主提供各项技术服务;开展产业内部合作,推动养猪产业一体化中各环节的协调与合作等。譬如为了提高本国猪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政府与市场要求严格控制养殖环境,提高动物福利,保障食品安全,那么该协会就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机制来促进生猪养殖环境治理的改善。

第8篇:高效养猪技术范文

摘要发酵床养猪技术目前正被一些推广机构及商业机构广泛宣传,分析了发酵床养猪的优缺点,以期为开发地方特色的发酵床养猪技术及我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发酵床;养猪;优点;缺点

发酵床养殖技术是指综合利用微生物学、生态学、发酵工程学原理,以活微生物作为物质能量“转换中枢”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1]。主要是在猪圈内铺上1层一定厚度的锯末与菌种的垫料,菌种利用动物排出的粪尿与锯末作为营养源进行分解和转化,恢复了猪只的拱食习性,部分菌体蛋白能被猪只采食,整个饲养过程对外达到零排放、无臭味、无污染的效果,使功能微生物长期、持续、稳定地发挥功效[2]。发酵床养猪技术目前正被一些推广机构及商业机构广泛宣传,虽然发酵床养猪技术有许多优点,但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现将发酵床养猪技术的优缺点介绍如下,以供同行们参考。

1发酵床养猪技术的优点

1.1无排放、无臭气、无污染

发酵床养猪技术不同于一般的传统养猪技术,猪粪、尿可长期留存猪舍内,不向外排放,不向周围流淌,靠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分解、转化;而猪舍独特的自由开闭式天窗设计,通风传热,使冷暖空气形成对流,底层热空气流动的同时使圈底的水分蒸发,圈底就会保持最佳状态,没有臭味,同时当粪、尿转化为饲料资源后被猪采食,不用清除,也会越来越少。充分解决了传统养猪技术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3]。

1.2节省饲料、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由于猪粪、尿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猪食用的无机物和菌蛋白质,而且锯屑中的木质纤维和半纤维也可被降解转化成易发酵的糖类,猪通过翻拱食用,给猪提供了一定的蛋白质等营养,从而减少了精饲料的供应。据介绍,这种发酵床不光猪粪尿永远不用清理,就是发酵床的垫料,10~20年都不用换。另外,由于发酵床养猪中途无需人工清粪、冲洗猪床、打扫圈舍,一方面可减少饲养人员,节省人工支出,另一方面又节省了水费。

1.3菌体发酵的热量解决取暖的问题

采用生态养猪技术的猪场,在环境温度达到-20 ℃时,舍内发酵床仍可保持在10~l5 ℃。对于中型以上的猪,这个温度完全可以安全过冬,不需要任何能源的消耗,这样的发酵床就等于给猪铺了“电褥子”。

1.4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提高猪肉品质

垫料和猪粪尿等的混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迅速发酵分解,产生的热量可使温度达到40~50℃或更高,这大大抑制了病原菌的繁殖,有利于杀死寄生虫、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保证猪只的健康。另外,发酵床养猪模式要求全程不添加抗生素,不仅减轻了药费负担,还使所生产的猪肉品质明显改善,无药物残留。

2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缺点

2.1猪舍内不能使用化学消毒药品和抗生素类药物

猪舍内如果使用化学消毒药品和抗生素药物,将杀灭或抑制微生物,使得微生物的活性降低。虽然推广的商业机构强调使用发酵床养猪技术饲养的猪只疾病发生率较传统饲养发病率低,但不是不会发生。当猪场发生蓝耳病、圆环病毒等常见病毒性疾病,或者发生口蹄疫、猪瘟等烈性传染病时,连化学消毒药都不能使用。而单纯靠隔离治疗,疫病是不可能被控制住的,但用药就不能再发酵了,若不用药则病毒将长期存在发酵床养猪猪舍的温床上,一旦发病将损失惨重。

2.2发酵床内的疾病控制问题

发酵床是靠木屑、米糠等粉状物吸收猪的排泄物,而猪有拱食的习惯,木屑、米糠等粉状物会因为猪拱食而进入呼吸道,造成其呼吸道疾病。另外,发酵床床面湿度必须控制在60%左右。湿度过低,不利于微生物繁殖,易于导致猪只发生呼吸系统疾病;而湿度过高,则猪寄生虫病危害严重。同时,由于发酵床床面长期不清理打扫,使得猪只易受皮肤病危害[4]。

2.3猪舍的建设成本高

100 m2的发酵床只能养50~70头猪,即每头猪占地面积只有1.4~2.0 m2,这种高密度使得发酵床养殖的建设成本很高。即使是对目前规模化养猪的猪舍进行改造,但发酵床养殖要垫10 cm厚的锯木,而且要杂木的,这也是需要一大笔费用的。

2.4猪舍内温度过高,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发酵床养猪猪舍内的垫料发酵会散热,虽然表层温度并不高,但猪舍的环境温度会上升,此时猪只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有所下降。因为日本是高层养猪,很多猪场猪舍内均装有空调,发酵床养猪的模式不会影响猪的生长。但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常年气温较高,尤其是夏天,这种模式很不利于猪只的健康生长。

2.5菌种效率低,不能迅速降解、消化猪粪水

由于猪舍是半开放式的。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加上单位面积饲养猪的头数过多,发酵床的发酵速度就会降低,不能迅速降解、消化猪的粪尿。现在全国有几百家销售发酵床菌种,菌种质量更是参差不齐,有的发酵床做好后但并不能进行发酵,使发酵床的温度不稳定,甚至有用几个月后就出现死床现象。

3结语

总之,生态养猪是一种新的养殖方式,说它是养猪业的一大革命为时尚早,生态养猪既有利也有弊,如何进行此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兴利除弊仍是一个需要大家慎重考虑的问题。

尽管发酵床养猪技术目前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只要广大的养猪业者不断实践,将先进技术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开发有地方特色的发酵床养猪技术,共同促进养殖、环境、资源与人类的和谐,就能为我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

4参考文献

[1] 陈玉红,王荣祥,史家云,等.发酵床养猪技术示范与推广[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3):136-139.

[2] 洪华君,郑美娟,李金顺,等.瑞安市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309-310,312.

第9篇:高效养猪技术范文

关键词:生态养殖技术;发展背景,应用要点

生态猪是依靠生态养殖技术产出的猪,要求饲喂没有农药残留,没有重金属和不良添加剂的饲料,并对其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用作农作物肥料,在运输和屠宰时,不过度刺激,采取人道化手段,最终产出的猪肉要健康无病变。

1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发展背景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猪产品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感好,品质高,绿色的猪产品得到了老百姓的青睐。而随着规模化猪场的数量逐渐增多,养猪业正由传统的养猪模式向高效生态的模式过渡。在政策方面,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生产用地,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等方面有了实质性的保障,这为普通养殖户实施生态养猪提供了可能性[1]。另外,生态猪场建立自有生物链,使废弃物资源再利用,不污染环境[2]。这一特点使生态猪养殖技术能够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3]。

2生态猪养猪技术的应用要点

2.1选择适宜的生态环境

生态猪养殖应该选取环境优良的地点建立猪场。首先,猪场要与其他养殖场有1000m左右的距离,且附近没有工厂和居民。其次,选址处要通风良好,地势干燥,便于排水,方便组织防疫,地处下风向,地下水位2m以下。

2.2保持猪舍干净卫生

生态猪的养殖大多数时间是采取自由活动的散养模式,因此要对猪的粪便及时清理回收,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沼气等方式使其发酵分解,在建立沼气池的时候,沼液出口要和排污口连接,并将排污口密封,统一疏通到化粪池进行发酵分解,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废物对水源和农田的污染,还能产生有机肥料,再次利用。其次,要保证猪舍有适宜的温度,并且通风良好,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猪舍的干净整洁舒适,为猪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猪场工作人员和车辆要进行消毒后才能够进入猪舍,并且场内不允许饲养猫狗等小动物或家禽。采取封闭式的饲养模式,严禁外来车辆、人员、猪的进入。

2.3严格管控饲料质量

猪场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其中包括种植饲喂猪的天然食物,使猪能够提高自身营养健康水平。生态猪的饲养原料中应该添加适量的抗生素与维生素,以提高生态猪的免疫力和抗病力,进而有效提高生态猪的产量,为猪场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并且,饲喂生态猪的饲料要以青绿饲料为主,同时保证新鲜无霉变。青绿饲料不仅能够给猪提供足够的营养,还能增强猪的免疫力现采现喂的饲养模式能够避免长时间堆积而产生的亚硝酸盐,导致猪中毒。另外,要注意饲料中农药的残留,通常在采取饲料原料例如青菜、牧草时,要在喷洒农药后15d。如果没有条件建立自己的生态体系,需要在其他地方购买饲料的,要选择正规厂家,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的精饲料。

2.4严格管控饲料质量饮用水在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充足的饮水能够保证生态猪较快的生长,并且可以在水中放入适量的食用盐,起到杀菌的作用[4]。水源的干净卫生对生态猪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给水的过程要严格控制,所使用的饮用水要无色透明,没有异味,没有杂质,水质要求为中性或者微碱性。并且水中不能有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农药、寄生虫、亚硝酸盐等。另外,应该给予含有矿物质的饮用水。

2.5积极进行疾病防治工作

猪场一旦出现疾病便会大大降低生态猪的自身价值,从而损害猪场的经济利益,因此,生态猪场需要做好相关疾病的防治工作。当发现猪患病或状态异常时,要及时联系兽医对其进行诊断,并且做好病猪的隔离处理工作,防治疫病扩散,造成更大的损失。对健康猪进行疫苗注射,也是预防和控制疫病最主要的手段[5]。生态猪要建立完善的免疫制度,并严格执行,不漏种疫苗,也不过渡接种。同时,为了避免猪产品的药物残留,预防疾病的药物应该使用中草药。

2.6注重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如何适应其所处的环境,满足其基本的自然要求,包括生理福利、环境福利、卫生福利、心里福利和行为福利。生态猪养殖技术要按照动物福利要求,进行猪的繁殖、饲养、经营、运输等活动[6]。

3结束语

生态养殖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要求养殖场从环境控制、饲料管控、疾病预防和动物福利等方面对生态养殖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切实建立和完善生态养殖技术,确保生态猪养殖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国忠.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J].当代畜牧,2014(29):20-21.

[2]孟凡明.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J].中兽医学杂志,2015(7)。

[3]梁禄华.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J].农民致富之友,2015(15):85.

[4]陆军国.生态养猪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311-312.

[5]高山.生态猪养殖技术[J].现代畜牧科技,201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