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效农业建设范文

高效农业建设精选(九篇)

高效农业建设

第1篇:高效农业建设范文

为切实加快我镇高效农业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竞争能力,增强区域特色;扎实打牢新农村建设基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落到实处,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为目标。以发展高效农业,加快结构调整为着力点,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和新模式的应用,发展大棚蔬菜,形成特色明显的农业经济板块,努力在农业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上寻求新的突破。

二、任务目标

1、2014年新204国道沿线的各村新建一个连片100亩以上的钢架大棚基地。

2、在牌楼、小凡、殷乐、牌沟、张倪、中南、泰河、孔堡、董贤、四港,建成一个1200亩以上连片钢架大棚示范基地。

三、工作要求

1、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从5月中旬开始,12月中旬到位,整个园区运行时间必须达到三年以上。

2、土地流转在6月底之前与承包户签订好协议,并于种植大户签订好合同。

3、基础设施包括路道、水电等在10月底前到位。

4、标准钢架大棚要达到6米的跨度,2.3米的高度,1.5肩高,一边一路压膜槽。

四、推进措施

1、成立高效农业建设领导小组,由周爱东同志任组长、王荣同志任副组长,农技、财政、水利、农经、土管等部门负责人和各村村民委员会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技站,由史桂林、许吉林、常春、何忠富具体负责高效农业建设的组织实施。

2、强化宣传引导推动,通过广播、会议、培训等多种形式,宣传典型,引导身边的人和事,造浓氛围,大力宣传实施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实行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保持梁垛农业强势发展、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层层统一思想,把新时期指导农业的方式转变到抓高效建设、强辐射发展高效农业上来。

3、加强产销衔接的组织服务。加强市场信息服务,产销衔接,不断拓宽市场销售渠道,以内攻产品质量、外拓市场窗口为策略,积极培植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引导农民经纪人诚信经营,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鼓励和支持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纪纪人到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设立农产品外销窗口,提高我镇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五、考核奖惩

1、在市政府奖补的基础上,为充分调动各村组加快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镇政府对今年内建设达标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将以原纳税面积为依据,按照每亩200元标准补给相关村,用于土地租金补偿,并负责高效农业示园内生产必须的路道、电、水等配套设施的资金安排。

2、凡在新204国道沿线建成100亩以上的大棚示范基地,视同招商引资招引一个2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同比例考核计分。

3、凡建成一个高效农业示范园的村且经市验收合格,镇每亩奖给村组织费50元(按市验收面积)。

第2篇:高效农业建设范文

关键词: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 F324.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4.037

“三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更是社会热议话题之一,国家不断推出诸多政策进行扶持,尤其在农机合作组织发展方面。在这样的背景下,乡镇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迅猛,在增产、增收的实现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农业服务组织是以乡镇农机服务站作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服务体系健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 农机服务组织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1提高农机组织化程度

农机服务组织能够将分散的农机户进行整合,并加以管理,实现规模化经营以及系统化服务,最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农业种植以及收割期间,传统的方法是使用大量的人力,不但工作效率低,还会造成农户的体力性创伤。而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不但能够提高农机操作人员的经济收入,更方便了农户,降低了人力上的重大消耗,便于农机部门管理。农机服务组织之间在不断进行信息沟通和整合的基础上,还能够根据农作物种植的地区以及气候等方面的特异性,进行农机作业的安排,可以避免农机闲置问题,实现更高的农机使用效率。

1.2 提高农机产业化水平

农机服务组织可以进行市场信息的调研,针对市场供需问题进行合理的调整,是农机市场、农户之间的重要媒介,实现农业产业化。

1.3提高农机人员经济收入

对比于单户农机操作人员,农机服务组织能够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措施,使得农机工作的安排更具合理性,在整合市场风险的同时降低农机人员的损失。

2农机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

2.1资金不足

农机服务组织想要获得发展,前提条件是要保证资金的充足。但就当前农机服务组织来看,存在着明显的资金不足问题,政府拨款经费有限,且操作中存在欠缺。所以农机合作组织无法针对市场需求购买新的机械并引进人才,最终影响组织的有效运转以及相关人员的收入。

2.2基础设施不足

就当前乡镇发展情况来看,不但单块的农田面积相对较小,还有很多农户地块之间不相连,这就为农业机械的操作带来了明显的障碍,最终导致很多农户虽然想要使用农机进行田间劳作,但是农机无法进行而降低使用率。很多的农用机械没有停车棚,基本都是停放在仓房或者露天环境下,长期经受淋雨、风霜、日晒,最终造成农机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

2.3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农机服务组织中的工作人员一般年龄都相对较大,且专业素质不高,多数还存在着明显的思想保守问题,对于组织安排的学习以及培训都不积极参与,缺乏创新精神,最终导致自身专业知识不足,且严重弱化的局面。另外,农机组织在人员招聘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例如招聘渠道狭窄、经济收入较低、就近招聘。所以最终录用的人员存在着学历不高、素质不高等问题,而这些工作人员的存在将直接影响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

3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对策

3.1增加资金投入

对于当地政府而言,需要从政策以及资金两个方面进行农机组织扶持,还可以设立问责制度,以保证每一项政策都能够成功落实到位,对于执行中的问题可以直接查找责任人,强化了工作人员的责任信心。另外,农机购置资金要适当的倾斜,以保证农机的有效购入。

3.2完善农机基础设施建设

农机扶持资金之中,要设立专项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田间道路的拓宽等一系列问题。另外,要对农民进行基础设施完善建设重要性的宣传,让农民能够积极的相应,并成功认识到基础设置完善的重要性,获得农民的支持。

3.3树立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对于农户来说,要得到实惠,才能实现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以及参与的积极性。因此需要选择基础好、积极性高的合作组织实现侧重性扶持,实现最佳效果后作为典型进行宣传。

3.4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在进行人员的选择上,要打破传统的招聘原则,可以进行专业人才的引进,并进行经济性贴补。较远地区人才的招聘,可以为其提供住宿。另外,安排组织内成员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培训、组织内宣传以及外出培训等,以更好地促进农机组织服务工作的开展,让农户真正得到好处。

4结语

第3篇:高效农业建设范文

一、整合信息资源

基于村组紧抓服务、乡镇紧抓延伸以及市级紧抓提升的创新思路,凭借着远程教育网与农业在线等既有的维护投入体系、服务体系以及运行保障体系等,有效的对相应站点进行整合,并充分的对既有的设备以及人员进行利用,以此实现多行业与多部门的农业信息整合,从而使其可以符合农民生活与生产需要。同时,还要依照用户自身的特征以及用户对于农业信息的需求特征,使农民增收的主线得到突出,以此实现多网功能统一的目的,从而为农民提供更加快捷与便利的信息服务,并有效的使农民信息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得到满足。例如:有机的结合病虫测报,有效的使农业信息应急系统的建设速度得到提升,以此使农业动植物病虫害以及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测与预报水平得到提升;有机的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广泛的对农场品市场需求以及价格行情等信息进行收集,以此及时的为农户提供更加准确的农产品需求服务以及价格行情,从而促使农户可以自主的依照市场需求来对养殖生产结构以及种植生产结构等进行调整;有机的结合劳务输出,对相关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劳动力培训以及劳动力转移等信息进行收集,以此及时的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情况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服务。[2]

二、提高科技教育

农业信息化在推动农村向工业化以及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关键是发展教育与科技。随着农业科技入户以及三下乡等阳光工程教育活动的开展,促使以农业先进技术当作主要内容的新文化与新科技也不断进村入户,并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关注与重视。但是把农业信息服务当作核心的教育培训一直和农民擦肩而过,并停留在机关企事业以及上层建筑等层面,则导致农民群众严重的缺失信息化意识以及有效的对农业信息进行利用的能力,促使农民难以养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积极的对信息进行获取的习惯。所以,应该不断的采取有效措施,使相关农业信息管理者具备的工作技能以及业务素质得到提升,构建出一支具备较强责任心、合理知识结构以及较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此外,应该不断的加强对于农业信息化功能作用以及基础知识进行宣传教育的力度,利用分点辅导以及集中培训等手段使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还应该重点的强化对于农村经纪人、中介组织的相关信息服务人员、农业产业化企业以及农业生产大户等进行培训,并利用培训使其实现有效的传播信息、收集信息与分析信息的目的。[3]

三、构建创新机制

农业信息化是一个综合集成各项业务技术,且跨地区、跨部门与跨行业的大系统工程,其需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使其自身具备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并确保分工合作以及统一规划,所以,政府在进行农村农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其应该占据着主导地位。同时,农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网络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其要求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日常运行费用以及开发资金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投入。此外,政府还应该安排相应的支农资金以及农业发展资金,合理的对资金进行使用,并实施统筹管理,从而防止出现资金浪费与重复建设的情况。政府还应该颁布有关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以及通信网络运行单位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并鼓励企业、个体与集体开展多方投资。政府还可以通过减少税收、贴息贷款以及低息贷款等政策,鼓励社会资金积极的参与到农业信息产业建设中。构建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与管理机制,奖罚分明,并明确的对职责进行划分,从而充分的对基层管理人员、职能部门以及基层服务所具有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行调动。

第4篇:高效农业建设范文

【关键词】高效节水;建设;经验

Descriptions efficient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Shaya preliminary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xperience

Wang Zhong

(Shaya WCB Shaya Xinjiang 842200)

【Abstract】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efficient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in Xinjiang continued to move forward, 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tion and efficient water-saving projects, labor, fertilizer, increase production, improve efficiency, increas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significantly, greatly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efficient water-saving farmer enthusiasm. For this sums up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nty agricultural efficient water-saving some work experience in the early stage of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in, and we discuss.

【Key words】Efficient water-saving;Construction;Experience

沙雅县从2007年开始,大力实施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截止目前已完成农业高效节水面积49.13万亩,占全县灌溉面积的40%以上,大幅提高了用水效率和综合效益,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动了县域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从组织机构建设、前期工作、建设管理、运行管理方面总结了几点经验。

1. 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我县成立了农业高效节水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农业高效节水实施办法》,调整充实了沙雅县2013年高效节水滴灌领导小组,制定了《沙雅县2013年棉花滴管高效节水增效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滴灌首部运行管理制度》及《节水滴灌设备养护检修制度》,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年初领导小组对本年农业高效节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6~7月组织各乡镇场滴灌负责人、首部技术人员及部分农民召开大型滴灌现场会,实地讲解并指导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每年县领导对农业高效节水进行两次调研,总结经验和不足,为下一步开展好工作做好准备。

2. 抓好项目设计关

2.1 统一设计,保证设计质量。

为保证项目科学合理实施,每年由水利局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农业高效节水工程进行统一设计,并上报上级部门审核,保证了滴灌工程按照水利工程建设规范和要求施工,统一了建设标准,便于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

2.2 坚持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的水源选择。

沙雅县平均每年地表水引水9.5亿方,其中从渭干河引水7.15亿方,从塔里木河实际引水量约为2.4亿方;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2亿立方。随着全县工业及农业的不断发展,地下水资源开采已达到开采上限,目前我县已制定出台了《沙雅县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全面加强了对地下水的控制和管理,限制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地下水资源无法满足农业高效节水需求。我县在实施农业高效节水的过程中,坚持实施以地表水水源为主、地下水为辅助的滴灌系统,减少了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旱季时也保证了农业灌溉,提高了灌溉保证率和生态安全;我县将滴灌首部建设在已防渗渠道边,减少了渠道输水长度和渗漏损失,提高了用水效率。

2.3 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标准和工程建设质量。

为提高系统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节水系统节水增效的作用,我们在设备配置上做了深入调查,总结运行经验,进行了选择。过滤器选择耗能较少的全自动反冲洗过滤设备,管理方便,成本低,同时该设备还设有定时清洗排污和手动清洗排污功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出水的安全可靠;启动柜选用恒压变频设备,可以自动调节供水压力,保证了系统的安全稳定;施肥箱选用压差式密闭施肥罐,提高了肥料溶解度,从而提高了利用效率,同时由于压差式密闭施肥罐自动冲水搅拌,减少了人工成本;进一步推广自动化滴灌系统,便于控制和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减少了人工投入,实现了节水与增效并举。

2.4 积极拓宽农业高效节水推广范围。

我县共有耕地面积120万亩,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含复播)136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0万亩,棉花播种面积90万亩,果树21万亩,西甜瓜播种面积2万亩,甜菜播种面积1.6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4万亩。根据不同农作物不同需求,积极拓宽农业高效节水推广范围。滴灌农作物从以往棉花单一物种推广到果树、玉米、小麦、西甜瓜、蔬菜等,今年实施了滴灌小麦500亩,果树涌泉灌溉300亩,滴灌玉米400亩,滴灌西甜瓜100亩,平均亩产增长20%~30%,滴灌小麦达到了619公斤/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现了由单一物种向多种农作物转变和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全面推广。

2.5 建设采取集中连片、整村整乡推进方式

随着农业高效节水的开展,滴灌从种植大户逐渐推向所有农户,由点到面,整村整乡推广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其中,整村推进40余村,整乡推进新垦农场5万亩,实现了规模化管理,提高了灌溉效率、用水效率和管理效率,增加了农民收益,降低运行成本;同时便于开展集中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运行管理能力;规模化管理便于水资源的调配,提高了我县水资源配置能力。

3. 加强工程施工管理

3.1 严格落实工程建设“五项”制度。

为提高工程质量,我县全面落实项目建设管理“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并根据《沙雅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实施办法》,成立了水利工程建设办公室、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更加明确水利工程建设职责,加强了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资质审查,确保在其资质等级允许范围内从事水利工程建设,推动水利工程施工、监理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体系,进一步强化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3.2 严把原材料质量关。

为确保工程质量,我县从材料使用入手,严格把关工程建设所需原材料、各种设备,尤其严格贯彻执行节水产品质量认证制度,施工中选择国家和自治区认证的过滤器、管材、滴灌带等节水设备,确保材料、设备质量与使用安全。

3.3 实施全民参与。

滴灌农业与传统农业差别很大,我县采用全民参与的方式,充分发挥滴灌农业的作用,推动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益。我县通过积极宣传动员,积极组织了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培训,使广大收益农民群众掌握滴灌使用技术,比如滴灌农作物栽培技术,更好地管理农田,发挥节水滴灌设施作用,增加收益;聘请一部分受益农民参与农业高效节水工程建设,一方面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因工程建设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农户参建加强了工程质量监督;另一方面,农民通过参与工程建设,了解了工程的布局和运作方式,掌握了管理及运行、维修技术,为以后运行管理队伍建设打下基础。

4. 运行管理

我县为克服基本农户地块较为分散、滴灌运行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创新管理模式,开展“高效节水管理增效年”活动,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基本农户滴灌系统运行管理采用“村组+农户”模式、个人承包模式和乡镇新农村服务公司物业化管理模式等三种模式,确保基本农户滴灌系统运行有序高效。

4.1 “村组+农户”模式。

(1)以村委会牵头组织,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在受益区群众中选择2~3名有责任心的农民作为滴灌系统管理人员。滴灌系统管理人员负责首部设备及地埋管道的正常运行、维修及养护,并对系统故障进行及时维修处理,在系统运行时严格按照轮灌次序开启关闭地面球阀。受益区群众负责地面PE管和滴管带的铺设和连接,并在滴水时,负责对PE管和滴管带进行检查和维修。

(2)在滴灌系统运行前,由村委会按照每亩30~50收取运行费用,主要用于管理人员工资,电费和维修费。管理人员工资每人每月1500元左右,共计发放9000~13500元。若按每系统1000亩计算,管理人员工资支出约15元/亩、电费支出15元/亩,维修养护费用5~10元/亩。在滴灌期结束后,以上费用的支出由村委会或村组理财小组按照实际支出进行公示。同时首部管理人员与受益区群众根据设计轮灌秩序滴水,并统一滴水时间,每个轮灌组滴水前,由首部管理人员通知对应的农户进地,由农户对地面PE管和滴管带进行检修并检查滴水情况,滴水不正常的农户及时反馈给首部管理人员,由首部管理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处理。

(3)该管理模式优点是通过提前收取管理费用,稳定了首部管理队伍,保证了滴灌系统运行所需的人员。设备维修费用和电费等基本费用,使系统能正常运行;缺点是管理人员缺乏激励机制,同时首部管理人员由本村人员担任,在新建滴灌系统的村组,缺乏运行管理及维修养护方面的技能,对于系统运行期间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4.2 个人承包模式。

(1)受益区群众通过召开“一事一议”会议,选择一名或几名有责任心、懂运行、并有一定资金能力的村民,以承包的方式负责滴灌系统运行管理工作。承包人与当地村委会签订承包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承包人受村委会监督管理。 承包人负责滴灌首部设备及地埋管道的运行、维修养护,对滴灌设备故障进行及时维修和处理,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受益区群众负责滴管带和地面PE管铺设安装。在滴水前,由农户自行将地面PE管铺设并连接好滴管带,在滴水时,由农户负责各自地块内的滴灌带检查维修。

(2)在每年滴灌系统滴水前,滴灌地块内所有农户将2~5元/亩的服务费交予承包人,同时村委会减免承包人一定的义务工。这些费用主要用于承包人员工资,对于设备维修养护等支出均由村委会承担,电费支出一般先由承包人垫资,后按每月实际电量支出从各户收取。在每次滴管系统运行前,由承包人根据系统设计轮灌制度和作物需水严重程度,确定每次滴水运行秩序。运行时,每次滴水时间严格按照轮灌制度进行操作;在施肥投入方面,由每次开阀滴水的轮灌组农户,根据各自地块面积和统一的亩均用肥量,将肥料集中在泵房统一滴肥,滴肥时由农户监督执行。

(3)承包模式是一种市场化运行模式,滴管系统的运行状况直接与承包人的经济效益相挂钩。由于管理资金到位和村委会优惠政策的支持,极大的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但承包模式受所选承包人的运行管理水平、维修养护方面技能影响较大。

4.3 物业化管理模式。

(1)以各乡镇已成立的新农村服务公司为滴灌运行管理单位,负责各乡镇滴灌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对滴灌系统实行物业化管理。新农村服务公司组建专业化首部管理队伍,一方面,通过聘用社会上懂管理会维修的人员,组成首部管理队伍的技术骨干力量;另一方面从每个滴灌系统受益区群众中聘用一些工作人员,以便与受益区群众沟通协调。新农村服务公司负责滴灌首部设备和地埋管道的运行、维修和养护,对滴灌运行中除险的问题进行及时维修和处理,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受益区群众负责滴管带和地面PE管的铺设和连接,并在滴水时负责对滴管带和地面PE管进行维修、检查。

(2)新农村服务公司制定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同时加强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奖惩办法,系统运行时,严格按照轮灌秩序和滴水时间,进行操作,杜绝人情水和关系水。在滴肥时,由每个轮灌组的农户商定施肥量,采取集中统一施肥。滴灌运行前,新农村服务公司在受益区群众处收取50元/亩的服务费,该服务费主要用于公司的基本支出,含管理人员工资、维修费、电费及其他。新农村服务公司实行自负盈亏。

(3)物业化管理模式是在“村组+农户”管理模式基础上建立的,同时弥补了“村组+农户”、个人承包管理模式中存在的运行管理和维修技术方面的缺陷,且实行自负盈亏,有利于促进管理水平提高,为滴灌系统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5篇:高效农业建设范文

关键词高效设施农业;城郊;发展

近年来,连云港市新浦区把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突破口,紧紧抓住当前国家扩大内需、沿海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强势推进高效设施农业建设的步伐,使现代高效农业成为拉动新浦区农业快速增长的新动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

1新浦区高效设施农业取得的成绩

(1)取得了“三个提高”。一是高效农田所占比例有了新的提高。全区产值4.5万元/hm2以上的中高效田块达1.08万hm2,占耕地面积的54%;其中产值7.5万元/hm2以上的高效农田占15%;产值15万元/hm2以上的特高效农田占5.3%。二是设施农业所占比例有了新的提高。全区设施农业面积达1 253.3hm2,占耕地面积的6.3%。三是规模养殖所占比例有了新的提高。生猪饲养量达14万头,家禽饲养量350万只,奶牛存栏580头。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较2008年提高7个百分点。

(2)实现了“五个突破”。一是设施农业规模化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全区建成万亩连片高效农业基地1个,千亩连片23个。新建市级千亩连片设施农业基地5个,草舍西红柿、馨源花卉和蔬菜、希望花卉、云盛出口蔬菜等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680hm2,其中新建千亩以上日光温室栽培生产基地4个,面积达600hm2,设施农业发展规模之大,速度之快,为历年之最。二是农业项目有了新的突破。全区在建农业项目22个,项目总投资6 570万元,已完成投资5 584万元。西红柿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日光温室鲜切花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等项目已全部建成。三是品牌效应有了新的突破。全区涉农商标达15个,无公害农产品33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1个。建立了1.53万hm2无公害生产基地,制定了25个地方标准和产品操作规程。“云盛”牌番茄获江苏名牌产品和连云港市知名商标。四是农业产业化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全区现有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9家。野仙云雾茶、馨源鲜切花、云盛果蔬等一批特色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7家,新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10家。五是高效农业特色村、示范基地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全区已培育建成高效农业特色村12个,示范基地23个。乡镇都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82hm2。

2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效农业规模较小,农业园区建设层次不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缺乏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土地流转步伐不快,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存在农民不愿“流”、部分干部不敢“流”、发展水平局限不易“流”等制约因素。三是优势资源缺乏整合,品牌带动效应微弱。新浦区的农产品远没有东海大米、赣榆泥鳅那样远近闻名。野仙云雾茶、草舍西红柿等品牌仅在区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品牌带动效应微弱。四是乡镇之间在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上还存在不平衡[2]。

3发展对策

(1)优化产业布局,建设三大高效农业区。一是积极申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浦南、岗埠片区以包青路为轴线,规划建设面积6 666.7hm2,发展鲜切花、生态富硒米、高效水产、设施蔬菜四大产业园,形成一区四园格局,2010年新发展鲜切花133.3hm2、设施西红柿333.3hm2、生态富硒米666.7 hm2、高效水产养殖133.3hm2,确保成为江苏沿海开发后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二是高标准建设省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园区。以云台片区已通过省级验收的花果山外向型农业园为核心,建设4 000hm2出口创汇农业园区,新增水生蔬菜266.7hm2、水生花卉66.7hm2,建设施蔬菜66.7hm2,新扩洋葱、甘蓝等创汇蔬菜333.3hm2,建成万亩浅水藕基地、万亩出口蔬菜基地,成为全市最大的省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园区。三是积极创建省级农业生态园区。充分利用云台山山场资源,新建茶园266.7hm2、新植果园266.7hm2,建成万亩云雾茶基地、万亩鲜杂果基地,申报省级森林公园,加快建设樱桃谷采摘园、花果山云雾茶文化园、城隍庙生态休闲农业园。建立园区管理机构,成立园区管委会和园区投融资主体[3]。

(2)明确目标任务,实施农业农村六项工程。一是农业园区工程。除了申报创建省级三大园区以外,每个乡镇新建一个66.7hm2以上的高效农业园,每个村结合“一村一品”特色村创建,新建或扩建百亩以上的特色农业示范园或养殖小区,每个村民小组至少培育10户种养大户。二是设施农业工程。设施化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是现代农业的标志,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2010年要新增设施农业666.7hm2,各类农业政策性资金将重点扶持设施蔬菜、工厂化育苗等设施农业项目。三是精品茶果工程。云雾茶每年新扩266.7hm2,截至2012年全区云雾茶面积要达到1 333.3hm2以上。2010年沿山新建千亩连片的樱桃、葡萄、冬枣等特色鲜杂果园2个以上。打造出深具影响力的采摘休闲园,推进农业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四是花卉苗木工程。迅速扩大鲜切花种植规模,每年新增133.3 hm2,到2012年鲜切花面积要达到1 000 hm2,加快花卉交易市场建设,将新浦区建设成为区域性鲜切花生产基地和花卉物流集散地。为满足城乡绿化需要,每年新建苗圃133.3 hm2。五是规模养殖工程。大力发展规模畜禽养殖、规模水产养殖,保障城市肉品的供给。生猪规模养殖15万头以上,家禽育雏饲养量1 000万羽以上,高效水产养殖发展到1 333.3 hm2。六是农民康居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3个市级康居示范村建设任务。每年重点建设5个康居示范村,将新村庄建设与村庄土地复垦、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相结合,盘活土地存量,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园区和农村二、三产业[4]。

(3)改善发展环境,健全三大农业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农业科技指导直接到户、科普宣传直接到田、科技服务直接到人的农技服务网。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每个村至少有1名农技员。加快引进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二是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完善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积极引导农民流转土地,推进土地向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法人集中,实现集约化生产。每年流转土地面积666.7hm2。三是建立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制定新浦区优势特色农产品和原产地农产品的地方标准。新创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3个。

4参考文献

[1] 黄真国,黄秀敏.对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思考[j].河南农业科学,1999(7):16-17.

[2] 何洁,张和广.固原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7-18.

第6篇:高效农业建设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强县、名城”为目标,以实施“十二五”规划和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为动力,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为中心,立足于建设好百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大县,推动优质大豆产业开发,实现“抓产业、强龙头、建基地、扩规模、促加工、上档次、创品牌、增效益”的发展目标。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开发原则

(一)效益开发原则。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为核心,树立绩效观念,强化绩效管理。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科技贡献率,努力实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统一,切实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

(二)积聚开发原则。因地制宜确定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支持的产业、区域和龙头企业。一是土地治理项目实行规模开发,坚持集中投入、连续扶持;二是产业化经营项目向园区集中,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积聚;三是合力开发农业项目,以农业开发项目为平台,整合其他支农资金,合力建设农业项目,做大项目规模;四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业项目建设,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格局。通过积聚开发,加速推进优势主导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向产业优势区域聚集,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提高农业开发项目建设水平、效益和形象。

(三)科技开发原则。坚持农业科技创新,根据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明确科技推广的目标和内容,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农民和农民经纪人、农业企业经营者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以省农科院为依托,积极引进、转化、推广农业科技的新成果,强化科技对高效农业的支撑作用。

(四)择优立项原则。对乡镇重视程度高,项目和资金管理水平高,农民积极性高,产业特色明显的项目,优先立项。

三、开发重点及目标任务

(一)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优质稻米产业开发。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重点是实施乡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项目建设投资规模1086万元,争取财政投资1000万元,疏浚排水沟2.7万立方米,支渠衬砌11.61公里,斗渠衬砌10.4公里,分水闸1座,斗门10座,农门500座,农道涵40座,农桥3座;改良土壤0.2万亩,良种补贴4万公斤,育秧大棚200栋,白色路面2公里,砂石路8公里;农防林100亩;达到“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树成行”。新技术推广2项,培训农民2000人次。

(二)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优质大豆基地建设。2012年重点扶持香其酱业大豆深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是2万吨香其酱扩建项目,投资规模140万元,争取财政投资70万元,购置香其酱加工设备10台套,年生产加工成品酱规模达到2万吨。

(三)争取产业化贷款贴息项目,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012年重点扶持大众农产品批发大市场贷款贴息项目,争取财政贴息100万元,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产提效,为广大瓜果菜农提供广阔的流通市场,满足市场供应,丰富居民的菜篮子。

(四)抓好优质水稻良种繁育科技示范项目。扶持延丰种子有限公司繁育水稻良种1000亩,争取财政投资60万元,为全县发展优良水稻生产提供优质良种。

(五)申报“节水增粮行动”旱作农业项目。积极争取青川乡旱田节水灌溉设施建设项目立项。

四、工作措施

(一)创新工作思路,切实把握开发方向

1.确立一个中心。以建设粮食主产区,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粮食产能工程为中心,突出抓好百万亩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

2.突出两个重点。一是突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水平,建设精品工程,打造农业开发新亮点,建设好高标准农田,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高效农业的示范带动效应。二是突出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内具有前瞻性、示范性的科技项目,推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化步伐。

3.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开发理念。农业开发由过去的分散布局向规模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转变。二是转变开发方式。积极探索和实践与其它支农资金整合配套、统筹安排、捆绑使用的机制和办法,吸引社会资金共同建设农业开发项目,共同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努力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三是转变开发机制。积极引导管理规范的、有经济实力的、带动农民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业主大户直接承担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对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能人、大户及龙头企业等业主参与建设的各类基地,农业综合开发予以优先扶持,提高现代农业建设和管理的生命力。

4.抓好四个结合。一是土地治理项目与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相结合,重点抓好乡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精品工程,发挥好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作用。二是土地治理项目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坚持项目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安排,项目建设内容要和当地新农村建设有效对接,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集中连片开发,规模推进。三是土地治理项目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建设高效农业生产基地,为产业化项目提供高品质的生产原料。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精深加工延深的同时,向高效生产基地延深,鼓励龙头企业直接参与农产品基地建设,在推广优良品种、推广农业新技术和加强基地管理上,发挥积极的带头示范作用。四是农业开发项目实施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以农业开发项目为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进一步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吸引社会各类资本共同参与农业开发项目建设,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农业开发格局。

(二)规范项目管理,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一是加强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强化项目评估论证,把好项目选项、立项关,从源头上保证项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二是规范项目计划管理。严格执行项目调整报批有关规定,按要求履行计划的调整、变更手续,确保计划执行的严肃性。三是加强项目实施管理。严格实行项目公示制、竞争立项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等,强化项目管理责任,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水平和效益。四是强化工程建后管护。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后,根据工程类别、性质分别落实管护主体,及时办理产权移交手续,建立健全有效的运行管护制度,保证项目工程有效运转和长久发挥效益。

第7篇:高效农业建设范文

滨海县位于盐城市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全力推进“双百工程”建设。2005年,该县共建成种植业特色村40个,新发展大户近200户,建成畜禽水产专业村27个,发展大户100多户。仅今年1-3月份,全县就新增蔬菜大棚3万多个,新增面积达2万多亩;培植高效畜禽水产规模养殖大户30多户,新增生猪2万头、家禽100万只。

一、主要做法

1、强化舆论宣传,营造高效农业发展氛围。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的先导。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发展高效农业的热情,该县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宣传行动。一是会议宣传。该县多次召开由各乡镇、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农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对全县如何发展高效农业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先后召开了“312”设施栽培、林业产业推进、高效畜禽规模养殖等动员大会,对发展高效农业,推进“双百工程”进行具体部署。各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层层召开会议,层层宣传发动,许多乡镇还组织乡村干部和大户到淮安、寿光等地参观学习。二是媒体宣传。该县在报纸、电视、电台、网站等媒体上,开辟发展高效农业的专题和专栏;在街头、路口等醒目地方,悬挂发展高效农业宣传横幅和标语,在全县上下营造发展高效农业的浓烈氛围。三是入户宣传。该县农业局、林牧渔业局专门编写了《滨海县设施农业应用手册》、《畜禽水产高效养殖技术要点》等小册子10多万份,宣传单30多万张,分发给广大农民;同时登门入户,采取与群众算账对比、现场说教等方法,充分激发广大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的热情。

2、加大政策扶持,健全高效农业投入机制。发展高效农业产出多,效益高,但一次性投资也相对较大。为帮助广大农民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该县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健全高效农业投入机制,保障高效农业发展的资金需要。一是财政支持。在县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该县筹集1000多万元专项资金,专门用于高效农业的扶持奖励,对新增连片设施栽培面积达300亩以上的,纳入2006年度重点扶持项目,给予一次性以奖代补。对农户新建标准大棚的,当年“一事一议”投资投劳全部减免。新建猪舍、禽舍的,只要饲养家禽达1000只以上或生猪100头以上的,每幢补助2000元。二是贷款支持。该县明确要求县、乡各金融部门按照“上引下贷”的原则,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研究落实对高效农业发展的专项贷款,重点用于发展蔬菜大棚,发展高效规模养殖。县信用合作联社加大小额贷款发放力度,凡新上蔬菜大棚的,钢架大棚每亩贷款3000元、竹木大棚每亩贷款1000元,并从县专项经费中,拿出资金贴息50%。三是部门支持。为缓解资金压力,该县要求所有县直部门都要挂钩帮扶一个村,并出资3-5万元,统一解交到县“312”设施栽培工程指挥部专户,专门用于挂钩帮扶乡镇、村组设施栽培示范区的建设。

3、实施科技带动,夯实高效农业发展基础。该县始终重视发挥农业科技在高效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的有效支撑。一是选准优良品种。种植业上,重点推广金棚一号蕃茄、苏椒5号、暑宝西瓜等优质、高产、高抗、耐贮运的新品种,并力求达到早、中、晚品种科学搭配,稀特并举,努力提升设施农业的品位档次和市场竞争力。林牧渔业上,大力推广三五杨、三元猪、波尔羊、异育银鲫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名优品种,提高名优品种比例,全县林牧渔业良种覆盖率达60%以上。二是推广高效模式。为提高广大农户在设施栽培上的效益,该县重点解决“秋延后、春提早、伏补缺”等难题,合理安排生产布局,优化种植结构,搞好轮作换茬,大力推广多茬次种植和高效立体种植新模式,加强生产全程质量监控,杜绝有害农药进入生产环节,千方百计提高设施栽培的品质和效益。三是加大技术服务。为提高广大农户在设施栽培的效益,该县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多层覆盖保温、嫁接换根育苗等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使广大农民生产的农产品符合国内外市场标准。林牧渔业方面,大力推广林下生态养鸡、高架养羊、黄颡鱼混养等高效养殖技术,全县新增生态养殖畜禽20万只,池塘套养黄颡鱼1万亩。

4、坚持市场导向,拓宽高效农业发展空间。该县发展高效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他们认为没有市场,发展高效农业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是扩大规模占市场。规模化生产是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前提和基础,该县始终把培植规模作为发展高效农业的重中之重,先后实施了“50万亩优质稻米”、“80万亩双低油菜”、“优质畜禽规模养殖”等工程,全县现有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大米生产基地20个,种植面积达35万亩,300亩以上的高效设施栽培基地15个;年饲养量在2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基地4个,年饲养10万只以上家禽基地3个。二是搞活流通建市场。先后在上海、苏州、无锡等大中城市设立直销窗口35个,全县有12个农产品直接进入大中城市的超市销售;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思路,加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大小市场13个,今年下半年,准备在204国道沿线,再规划建设1个大型特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三是发展中介拓市场。为更好地降低农民在发展高效农业过程中的生产和经营成本,增强农民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该县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入手,切实加强农民专业协会和各类中介组织建设。2005年,该县新增蔬菜产销协会、草鸡协会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6个,新发展年销售额50万元以上的农民经纪人2000多人,保证了全县农产品种得出、卖得掉、有钱赚。

二、几点启示

滨海县发展高效农业的成功做法,为苏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范例,留给人们较多的思考与启示。

1、发展高效农业,必须营造浓烈的舆论氛围。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功方向,是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机遇期已经来临。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效农业建设,要下大决心、下大力气、下狠招子,全面营造高效农业建设的舆论氛围,全方位推进高效农业建设。要通过会议部署、媒体宣传、现场说教、典型示范等多种途径,全面营造发展高效农业浓烈的舆论氛围,充分迸发广大干群发展高效农业的激情、豪情和热情。

2、发展高效农业,必须加大全面扶持力度。发展高效农业,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比较大。因此,要使高效农业出成绩、见效益,必须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增加投入。要创新投入办法,建立长效机制。在地方财政给予必要扶持的情况下,还应该加大农业招商力度,不断吸引发达地区的富余资本进军高效农业,支持高效农业建设。要通过内部加大扶持、外部吸引资本的方式,形成支持高效农业建设的强大力量。

3、发展高效农业,必须发挥科技支撑作用。要积极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高效农业规模化的要求,不断加大科技兴农、科技增收工作力度,坚持农业技术引进推广与创新及科研开发相结合,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深入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三项更新工程,重点推广一批高效农业优良品种、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和一批先进高效适用新技术,特别要在轻型高效栽培、高效立体种养、畜禽水产集约化高效养殖、肥药高效利用等综合配套技术推广上下大功夫,提高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科技人员把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有较大推动作用的科研成果送到农民手中,应用到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领域。大力开展农民科技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进一步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机制。

第8篇:高效农业建设范文

一、东营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状

近年来,东营市高度重视农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加大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合理布局,积极鼓励引导工商企业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促进了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园区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升,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11年12月,东营市已建成和在建规模以上现代农业园区85个,规划建设总面积90万亩,累计总投资103.4亿元;共有黄河入海口生态农业观光园等76家农业园区被认定为首批“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其中华林庄园等28家农业园区被认定为首批“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优秀示范园区”。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现代畜牧业、现代渔业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山东大地乳业万头奶牛示范场、1200吨/年海产品加工等一批现代农业项目落户示范区。同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如山东华林庄园有限公司投资1.61亿元建设了山东华林庄园休闲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山东福源花卉苗木有限公司投资3.3亿元建设山东福源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东营市里重点推进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三大示范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成效进一步显现。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其海参育苗场基地项目已竣工投产,商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蓝镇骨干道路路基土方工程已完成;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实施了有机蔬菜、苗木种植创新基地、现代农业开发投资平台等“十大重点项目”建设,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呈现出了许多新亮点、新特色;现代畜牧示范区在抓好总体规划、加快基础配套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已与六合集团、万得福集团达成合作意向。

二、东营市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1.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园区发展规划。本着“规划先行、适度超前、有序推进”的原则,编制园区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十二五”东营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要内容,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相互衔接,确保园区内产业功能布局合理、发展空间富余。比如,东营区研究制定了《2009-2012年全区新型城郊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利用3~5年时间,建设以南二路为中轴的近郊生态旅游观光带和广蒲河流域高效农业产业带。河口区聘请中国海洋大学对海洋经济产业园建设进行了近、中、远期的规划,聘请山东农业大学对全区农业产业园区进行了规划细分。

2.坚持品牌立农,积极创建优势品牌。以扶持和培育生态农业品牌为抓手,充分发挥农业园区的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和打造“黄河口”绿色生态品牌。东营区大力发展高品质瓜果、蔬菜,积极发展桑蚕、经济林、苗木、花卉等休闲观光农业,全面打造绿色高效生态农业。河口区大力实施“百千万”黄河口特优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了冬枣、海参、大闸蟹三大特色基地,规划建设了百亩标准化精品园10个,千亩高产示范方10个,万亩特优生产基地3个,总面积约4.5万亩。广饶县目前已认定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55万亩,认证农产品194个,重点培育了凯银、驰中、半球、华誉、黄河口鳖等一大批全国、全省知名品牌。

3.坚持龙头带动,实施重点项目带动园区建设。各县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带动作用。依托农业园区的土地、配套设施、人才、交通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入园办场。比如,东营区2009年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万泉花卉苗木培育基地、王营放心蔬菜基地、麻湾西瓜基地等休闲观光农业项目,麻湾西瓜被评为“无公害产品”和“中国国际农产品博览会名牌产品”,万泉花卉苗木培育基地已成为东营最大的花卉苗木培育、交易集散区;广饶县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已达53家,初步形成了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大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齐头并进的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化格局。

4.坚持特色兴农,逐步实现专业化规划、区域化布局。各县区立足特色和实际,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等高效生态农业,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生态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河口区目前已发展杏、桃、葡萄、苹果等特色林果7000余亩,黑花生2500亩,紫薯1000亩;扶持发展新户镇香椿、莲藕、食用菌,义和镇草莓、葡萄等特色产业百亩精品园10个。利津县畜牧业已逐步向专业化规划,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肉鸡、肉鸭、肉牛、肉羊四大特色生产基地,建设畜牧合作组织30家。

三、东营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东营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差距还很明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园区基础设施水平仍较低,沟渠路配套不尽完善,生产设施装备水平较低,新品种、新技术储备不足,机械化水平低,与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不相称;二是园区规模小而散,产业化水平不高,科技支撑和带动能力不强;三是园区功能还比较单一,部分园区是以单项产业园为主,且大部分园区局限于农产品生产功能,缺乏加工、销售、科技培训、休闲旅游和示范带动等功能;四是有的园区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经营机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行政化特征还较明显,园区发展后劲不足。针对这些问题,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把加强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出成效。

四、东营市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思路、重点和措施

1.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规划建设一批起点高、功能全、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园区,使其成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和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样板区,大幅度提高农业园区经济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规划到2015年,现代农业园区经济总量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东营市重点规划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现代生态渔业示范、现代畜牧业示范三大农业示范园区,每个县区也要规划建设一至两个重点农业产业园区。

第9篇:高效农业建设范文

一、指导思想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这个总目标,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建设吨粮田为核心,选择集中连片的标准农田,按照建设良田、应用良种、推广良法、配套良机、推行良制的要求,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完善设施,长久保护,强化管理,使之成为粮食稳产高产高效模式示范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区、解决季节性抛荒的带动区、统一服务的先行区,为稳定粮食生产、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夯实基础。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紧紧围绕我县农业转型升级,通过统筹规划、整合优化、改造提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科技应用、改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体系,全力建设一批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主体充满活力、经营机制完善、辐射效应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使之成为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应用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推动我县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任务

根据浙政办发〔〕7号文件精神,粮食生产功能区要按照《浦江县-年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通过8—10年努力,力争全县建成7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整体达到亩产吨粮的生产能力,其中到年底建成4万亩。根据全省现代农业园区“125”工程建设任务,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我县从年起,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2个现代农业综合区,3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5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现代农业园区每年制定具体建设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各类园区建设年限分别为:现代农业综合区在4年内建成,主导产业示范区在2年内建成,特色农业精品园在1年内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1年内建成。

(二)目标

1、粮食生产功能区

(1)农田设施完善。耕地集中连片面积100亩以上,山区50亩以上,周边水系通畅,农田格式化,田面平整;区内排、灌分系,具有较高的抗旱与排涝能力;田间道路成网,布局合理,能适应大中型农机下田作业要求;农电输电线路、变压器等设施能满足农业生产安全用电需求。

(2)农田质量提升。通过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改善标准农田地力状况,达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酸碱度适宜、耕作层厚度适中、理化性状优化、农田养分平衡的土壤培肥要求,农田总体地力水平良好。

(3)生产技术先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内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基本普及,复种指数200%以上,其中至少有一季种植粮食作物。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千斤粮万元钱”、水旱轮作、稻田养鱼等高效生态栽培模式逐步得到广泛应用。

(4)服务体系健全。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减少季节性抛荒,培育发展种粮大户、规范性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健全粮食生产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推行统一机械作业、育供秧、植保、烘干等服务,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2、现代农业综合区

按照省级同类建设标准执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按照金华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标准执行。通过建设实现良田(地)、良种、良机、良制、良法配套,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比周边同类产区高20%以上,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农民普遍增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1)加快集聚,建设样板。

一是加快集聚优势产业。围绕水果(葡萄、桃形李、蜜梨)、蔬菜(杜瓜)、茶叶、林产品(香榧、竹笋两用林)、畜禽等农业产业,向规模化生产、集群化方向发展。

二是加快集聚先进科技。进一步扩大钢管大棚、喷滴灌等高效设施,以及先进适用机械的推广,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藏运输,集中建设一批设施农业示范点和农机化示范基地。力争现代农业园区的科技贡献率达70%以上,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率80%以上。

三是加快集聚高效模式。大力推广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农渔结合、立体种养和能量循环等多种高产高效模式,推广粮经轮作、水旱轮作、稻瓜轮作、稻菇轮作等新型农作制度,推进农作物秸秆还田和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循环化利用,推进现代农业园区高产、高效、优质和生态、循环、清洁生产。

(2)加强联动,促进农业增效。

一是加强龙头带动。大力培育扶持规模农业龙头企业,开展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增强对现代农业园区的联结带动功能。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开展订单生产,实行统一服务,加强产销对接,提升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是加强市场拉动。着力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大力培育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等农产品流通队伍和营销大户,进一步健全农民信箱和农产品营销管理中心功能,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推行连锁经营、直销配送等现代物流方式,组织外设窗口、外进超市、外出展销、外向出口和农超对接,构建高效的公共信息和市场服务平台,确保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

三是加强休闲促动。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深入挖掘特色产业、优质产品、规模基地、高效设施及生态环境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积极拓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形成的绿色景观、农事体验、科研教育、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着力做优一产,提高现代农业园区生产能力;做强二产,推进加工增值;拓展三产,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三个产业紧密衔接和联动发展,引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3)加速推进,提升产业层次。

一是加速推进优质生产。遵循市场导向,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差异化发展,加强“三品”认证和良种推广,园区名特优品种覆盖率达100%,“三品”认证率达100%。进一步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和主导产业示范区至少形成1个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特色农业精品园至少形成1个金华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全面推行农产品生产记录、产地准出,严格园区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和农产品检验检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保障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加速推进机制创新。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原则,引导工商企业、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鼓励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以及科技人员、大学生参与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经营,引导农业科研院所、民营科研机构通过合作共建、技术入股等参与园区建设,形成政府引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借鉴工业园区建设的经验,推行园区建设项目法人化管理,全面落实创建和管理责任,形成政府加强服务、业主自主经营的机制。引导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合作、统一服务等形式,提高园区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

三是加速推进高效服务。建立健全“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建设。大力培育扶持农机、植保等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加强农资经营、动物诊疗等专业化服务,统一开展全程机械化生产和病虫统防统治,统一开展产品包装、营销,拓宽服务领域,健全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效率。

三、工作保障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两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两区”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具体负责我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指导、监督、考核和政策实施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两区”建设考核机制,将“两区”建设任务列入各乡镇(街道)创业承诺及新农村建设考核指标。各乡镇(街道)要成立相应的“两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两区”建设办公室,安排工作人员,落实工作职责,及时解决“两区”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二)制订规划,加强引导。按照“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粮食功能区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细化工作要求。每个粮食功能区要有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做到技术专家、技术骨干、技术标兵三位一体,确保工作进度和工作成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注重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的衔接,科学规划布局,合理择址建设,确保现代农业园区建成一片、保护一片。

(三)整合项目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在努力争取上级农业“两区”建设项目资金支持的前提下,按照“服务‘两区’、渠道不变、归口管理”原则,做好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地力提升工程、现代农业发展扶持项目的资金整合工作,重点支持“两区”公共基础设施、机械购置、设施农业、统防统治、种子种苗、科技推广、贷款贴息、技术培训等环节,确保每年县级投入“两区”建设资金不少于2000万元,其中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不少于600万元,地力提升工程资金不少于400万元,现代农业发展扶持资金不少于800万元,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林业“兴林富民”项目、农业产业化提升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点安排在农业“两区”内。县“两区”办要研究制订“两区”建设资金的管理使用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农业“两区”建设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