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高效传播范文

高效传播全文(5篇)

高效传播

第1篇:高效传播范文

关键词:移动新媒体;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实效性

一、移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教育的现状分析

新媒体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环境,也促进其不断转型以期与新媒体共融,于是,新媒体新闻传播行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移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媒体专业输出的大规模毕业生很多不能适应激烈竞争的岗位需求,所以,要结合新媒体素质教育,将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培养成有较高的政治责任感、较深厚的文学素养、较强的策划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全方位综合素质人才。移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师资力量的配置等方面。我国高校新闻院系在培养学生方面相较以往不同的是将专业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培养的目标不一样,培养出的人才就不一样,新媒体环境下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也强的新闻专业人才,以尽量贴合新媒体时代的需求。目前我国高校新闻院系在培养人才方面需要学生参加一定的业务实践,拥有较丰厚的专业知识等,可以帮助学生很快的适应新媒体时代,为学生将来可以顺利的投入新闻行业打下坚实的根基。但是,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不同院校培养人才的形式是相近的,都对学生新闻意识缺少培养,导致培养出的新闻人才缺少个性,新闻意识薄弱。[3]1.新闻传播专业的教育观念不能适应移动新媒体环境下的素质教育需求。在移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的质量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的需求,新闻教育模式和社会对实际岗位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差距,所以,需要更加重视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改变传统的滞后的教育理念。2.在移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传统新闻传播教育过程中的摄、录、编、播等教学环节已不能满足移动新媒体的需求,要结合教学内容优化设置和教学配套升级,促进高校新闻媒体教育升级。在当今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部分高校在新闻专业课程中融入了新媒体技术相关课程,如数字技术应用、多媒体新闻报道等课程等。众所周知,课程设置在新闻传播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合理的教学课程设置对于培养专业的、符合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新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反之,不恰当的课程设置方式也会造成学生学习环节的不顺畅,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3.移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目前,很多高校新闻专业的教学和配套实践活动还习惯于利用传统的主流媒体进行新闻传播教育,执教老师也缺乏专业素质,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4]由于我国高校新闻院系在招聘教师时注重学历,忽略实践,所以专职教师都是从学校刚毕业就进入学校工作,虽然拥有很强的理论知识,但欠缺教学经验,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媒体实践经验。同时,也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师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仅限于在书本、互联网等一些途径来提高,并把这些知识传输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师只起到了一个中间媒介的作用,并没有加入自己的理解,教育质量无法保证。但是,一些有着多年传媒方面经验的资深人士,却因为自身学历的不足而不被各大高校录用,这样一来,学生无法了解最直接的相关经验,这是学校和学生双方面的损失,也是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绊脚石。

二、移动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导向

新闻传播专业作为研究新闻传播学和媒体学的重要基础性专业,在促进新闻传播、文化传播以及价值引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移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以新闻传媒发展变化为导向,在教育规模、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模式等方面需要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实效性方面做出新的思考。[5]在移动新媒体环境下,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和思想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新闻传播教育的结构、理念、目标、方式方法,分析移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导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6]1.在移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该体现开放性和自媒体性的特征。移动新媒体的出现,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媒介选择可能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月,中国互联网网站数已达694200个,所以,未来的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中,需要用更加审慎的态度对待良莠不齐的新闻媒体,在新闻媒体教育中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素质的导向性培养,提升学生的新闻职业道德素质,重视文化职业素养建设。移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教育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7],可通过选择、解读、评估、质疑的过程进行新闻媒体的分析和评估。2.移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教育要从“课堂封闭式教学”向“多元开放式教学”转变。基于移动新媒体发展是以新闻传媒发展为主导,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新模式的转换要与之相适应。以新闻传媒发展变化为导向,在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过程中,发展有利于媒体内部良性运行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新闻传播教育途径。[8-10]3.重视移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人才需求导向作用。在移动新媒体环境下,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知识的单向被动式教育要转化为以移动新媒体为导向的人才素质培养教育,更加注重知识传输和专业理念及专业精神的培养,努力改变新闻传播教学中存在的短板问题,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行为实处。此外,还要在构建学生专业组织、管理以及沟通能力方面多下功夫,展开教学中的双向互动,需求多途径提升学生的新闻专业能力[11]4.以新闻传媒现实情况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目标和培养理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断突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人才的绝对性优势,培养不可替代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包括信息敏感性、独特的新闻视角、专业的新闻精神和新闻职业道德,使他们在日益复杂的就业竞争环境中取得一定的优势,善于运用新闻手段来处理工作中遇见的问题,提升自身的人际能力。此外,还需要针对当前不同的新闻媒介形态和媒介手段,采用不同结构的培养原则和培养方式,培养不同类型的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人才。5.以实践教学为导向,注重实践教学途径和手段,努力改变新闻传播教育在实践性方面的不足。在众多的教育教学中,实践教学都占据重要的地位,新闻传播教育尤其将这一特点清晰的展现了出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新闻传播教育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在实践方面还有欠缺。从高校角度来看,与媒体实习基地的联系不够,导致学生的实习单位参次不齐,实践能力没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因此,应当以实践教学为发展导向,积极建立与媒体实习基地的关系,并同步发展高校的模拟实践基地,分段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磨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新闻传播教育教学的实践欠缺问题。

三、移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教育创新

针对移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紧迫性,结合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新特点,要积极加强新闻传播教育的实效性。1.调整移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教育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配套内容。在移动新媒体环境下,特别要加大对自媒体、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的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注重新闻的宣传功能和社会效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应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相比于之前的新闻媒体,社会热点信息与新闻传播行业是重要的集合点,新媒体可以满足传统媒体的不足,在新媒体技术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目前媒体平台种类不断增加,在我国新闻传播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社会大众可以借助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同互联网连接,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信息,随时关注事件进展,增加了新闻传播的高效性。因此,大力开发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媒体多样化平台,是我国基于新媒体实施新闻传播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2.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大胆探索适合移动新媒体环境的新闻传播教育模式。在移动新媒体环境下,要结合新媒体为教学提供的丰富、新鲜资料,探索远程教育和网上教育模式,利用好校园资源和新闻基地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创办自己的新闻网页等,提升移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实效性,通过教学模式优化,为学生提供实战的平台。新媒体背景下可以切实加强新闻传播的互动性,大众可以自由评论。现如今要全面打破新闻传播教育的相关界限,比如相关专业彼此课程之间、新闻专业与非新闻专业之间的界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融合教学,各地的高等院校新闻传播专业应当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设立专业性更强的班级,使得学生的就业率大大提升。3.树立适用于移动新媒体环境的新闻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在移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的诞生打破了旧有的媒介环境,改变了高校新闻传播教学的模式,在自媒体的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资源开放性较大,需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新闻传播职业素养的培养,对新闻传媒业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新闻传播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紧跟着多媒体发展的脚步,能运用数字电子技术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二次补充。目前所需的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内容可以按照相关方法得以满足,如可以开设各种形式的新闻专栏,对之前探索程度不深的领域结合创新手段进行重新探索,犹如众筹新闻传播模式等。总之,在新媒体时代,实时快速、双向互动成为未来新闻传播的主要特点,基于新媒体新闻的传播互动性和实效性,进行新闻教育模式改革,要建立信息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模式,树立适用于新媒介环境的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观念。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以新闻传媒发展和移动新媒体发展为导向,强调移动新媒体的经济效益和商业功能,在媒体运作机制上,结合素质培养和文化建设,培养具有综合性的移动新媒体方面知识和较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大对新闻传播专业教学的硬件设施和新闻基地建设,注重文化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树立适用于移动新媒体环境的新闻伦理道德观,适应新时代的职业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嘉妍,吕梦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闻传播,2017,(15):64-65.

[2]陈发达.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2):73-75.

[3]王梦.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新闻传播,2017,(15):48-49.

[4]杨春燕.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教育存在的困境与革新分析[J].新丝路,2017,(22):138-138.

[5]乐晓蓉,经晓峰.移动新媒体时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5,32(3):271-275.

[6]钟之静.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J].今传媒,2016,24(10):126-128.

第2篇:高效传播范文

关键词:微博;传播方案;传播效度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微博自媒体平台为了在众多自媒体平台中脱颖而出,吸引用户,需要契合用户心理与当下社会的快节奏。它不仅适应了当代人们的快餐式信息传播,内容新颖并更新快,且为短时间大范围传播奠定了基础。新浪微博媒体是按照“兴趣社交网络”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关系网络。该网络是由拥有共同兴趣爱好或是人际社交关系组成的一个圈,用户在圈内进行转评赞等行为进行分享,进而使信息得到广泛传播。随着用户数量增加,诸多企业、个人或是第三方平台通过在微博平台以自己或他人广告的形式让产品、服务或品牌在用户心中形成或加深印象,使用户在接收信息后产生消费欲望、形成消费需求,展现全新品牌形象,甚至重新定位产品。由于门槛日益降低,微博里媒体数量与日俱增,内容的优质程度与受关注程度并不成正比,各媒体之间相互模仿抄袭,内容重复缺乏创意点。基于此,生产优质原创内容的媒体更容易获取用户的关注。此时内容的优质与否、是否具有媒体特色成为了能否运营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为了形成优质的传播效度,无论是企业、个人媒体都应基于媒体特性,制订更有效的广告传播方案。

一、微博广告传播方案常见思路

(一)微博广告发展现状2018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微博月活跃用户4.62亿,连续三年增长7000万+。在微博平台投放广告,具有受众针对性高、千人成本较传统媒体低、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双向传播的微博广告促使广告主能够即时获取用户的反馈信息。就长期发展而言,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信息量大且刷新快所导致的不显著性就是其最大的一个劣势,若没有良好的粉丝基础,再优质的内容也难以被发掘。第二是对内容要求不够高,缺乏广告创意。意见领袖相互之间内容抄袭,原创性不足。第三是缺乏信赖度与真实性。部分KOL买粉行为影响受众的判断。[1]

(二)微博广告传播常见方案微博活跃用户与日俱增,众多广告主将重点放在具有较高传播价值的微博平台上,微博广告已有了丰富的传播形式与相对成熟的传播模式,据此可以将微博广告的传播方案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将多渠道获得的多维度信息整合进行传播①该传播方案最常见的是为粉丝用户整合不同渠道获取电商平台的优惠券、折扣链接等,通过该广告主定位粉丝群体,为用户整合各平台的信息达到拉新、留存与促活用户的目的,在大型电商节前这种微博广告的传播方式多会被广告主采用。②通过热点话题的爆点信息进行传播。③以引起受众共鸣的感性形式进行传播。2.个性化定制广告的形式进行传播利用微博平台的“粉丝通”功能与服务,帮助广告主的品牌或服务获取更多的曝光机会,扩大宣传范围。个性化定制广告是基于微博的后台数据分析,根据用户的搜索浏览习惯、地域定位等属性与社交关系有针对性投放给目标人群。3.采用增加用户互动率的物质性奖励进行传播基于微博的互动性强,传播广的优势,众多广告主纷纷采用物质性奖励机制,不仅提升微博关注度,还有效涨粉,为下次的活动推广打基础。有效利用微博的社交网络就可以达到短时间大范围的推广。参与活动的门槛低,只需转评赞或关注即可参与,容易被接受采纳,在物质奖励过程中不断向消费者灌输产品信息达到广告营销的目的。4.明星、网红等KOL提升用户关注度进行传播大多数广告主都会选用这些有一定粉丝基础且内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意见领袖进行推广宣传,带动粉丝经济,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传播,提升产品、服务或品牌的知名度。

二、传播指标界定与传播效度关系研究

(一)数据说明传播的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媒介、受众与传播效果。相关指标即是界定传播效果的量化指标。基于新浪微博可见数据,结合传播的量化指标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

(二)微博广告投放情况概述微博广告的投放情况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广告范围,微博广告涉及范围较广,且投放于开屏广告、搜索类、信息流和视频类广告中。二是微博广告合作客户,品类齐全多样,品牌从低端至高端,国内至海外都涵盖在内,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风格方面,基于微博用户多为年轻群体,风格更契合年轻时尚文化娱乐等年轻受众更感兴趣的方向。

(三)传播效度相关指标关系1.用户与内容选题关联度呈正相关微博用户本身就是广告内容传播的关键点之一,了解受众用户的媒介接触动机是能够实现有效传播的环节。微博的用户多为年轻群体,且多为“碎片化阅读”,信息的呈现需不同于微信的长篇剖析而要短小简洁展现信息点;在新媒体泛滥的社会,年轻群体普遍对硬广存在着一定免疫力,采用软广更能深入人心,产生良性效果。因此需要清晰定位用户群体。2.广告主的选择趋势与媒体品牌调性的相关度为了使广告主的信息内容得到裂变式与多中心式传播[2],广告主选择媒体的重点应放在自身的产品调性与媒体调性相契合,这样客户品牌与媒体品牌有一个较强的连接,更能够满足广告主选择的媒体受众的需求,供需相适应,达到最佳传播效果。3.传播因素与传播效度的连结情况微博数量对传播效度的影响在于用户在每日接收信息有一个饱和度,一旦超过便会提升受众接触媒体的广告干扰度与受众接触广告干扰度,传播效度会大幅降低。广告时间与用户接受度的相关性对于关注了许多博主的用户来说,正确的广告时间有助于将广告主的信息传递给目标消费者。微博广告的创意性与用户互动性的关联度在于不拘泥于传统文字广告,提升广告的创意性,实现广泛传播。4.意见领袖与用户的互动性呈单向性意见领袖与用户的互动仅小部分是呈双向性,大多数呈单向性。具体体现在粉丝数远大于关注数,因此意见领袖难以与每一名用户进行双向互动。

三、“英国报姐”微博账号广告传播方案与效果

(一)英国报姐微博媒体介绍英国报姐品牌创立于2013年,粉丝受众接触媒体的广告干扰度较大,受众接触广告的干扰度也较强,报姐所承接的广告范围广,广告间干扰度较强,难以给受众粉丝留下深刻印象。

(二)报姐微博广告特点其合作的广告客户,我们主要从品类、品牌、产品与风格四个方面进行分析。(1)品类多样齐全。会根据粉丝的不同需求与不同品类的广告客户合作,所进行合作的广告客户所覆盖的品类非常齐全。(2)品牌高端且为海外品牌。报姐的粉丝大多是有较高的生活品质的粉丝群体,同时报姐本身主打分享海外逸闻趣事,因此海外品牌的广告客户品牌调性与报姐相符合,这样与品牌也有一个较强的连接。(3)在产品方面,报姐合作的广告产品贴近生活且质优。报姐所推广的广告产品多为贴近粉丝生活,更能够满足粉丝的生活需求,从而达到推广目的。这些与报姐合作的广告客户的产品无质量或是其他声誉问题,在质量上先为粉丝把关,产品质量有保障。(4)在风格方面是时尚流行与文化娱乐并存。受众的规模就是品牌竞争力,所以跟随时尚热点能够有效契合受众粉丝心理,达到预期甚至更好的广告宣传效果。

(三)报姐微博广告传播方案(1)采用病毒式营销硬广,形成传播群体。病毒式营销是指相同的营销信息快速复制通过多个不同范围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并快速传递给目标受众,传播速度快且受众面广泛。(2)利用明星、网红等KOL带货红人粉丝效应进行推广。广告内容中含有明星代言人,在双十一电商节前夕,明星代言的产品广告,其转评赞均高于条均,且多为有效评论。(3)以受众兴趣度高的方式提升受众的自主参与度。每个月进行粉丝互动榜的礼物赠送。互动榜的互动数是用户对于该博主的内容一个互动的行为,对于博主来说,回馈粉丝活动时优先考虑排名靠前的核心粉丝;对于粉丝来说,可以通过提高排名来获取博主的关注。因此月初报姐会对粉丝互动榜的前十名赠送礼物,从而刺激粉丝在每条微博下方转评赞区,粉丝群的发言等进行互动。(4)创新内容形式,转移受众注意力。粉丝兴趣内容,提升粉丝对其关注度,将重点从广告转移到产品、服务、品牌本身。再通过独特新颖的话题,引发受众的好奇心理。

四、总结

微博是自媒体时展的产物,就现在的发展趋势而言,微博的用户使用规模逐年增加,未来微博广告在传播内容和形式上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其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传播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忽视,从报姐案例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清晰准确定位用户,符合媒体调性的广告;创新广告形式,转移受众注意力的广告;提高广告内容要求,做到独特新颖与众不同的广告更能够在这个新媒体广告泛滥的时代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媒体形式的创新,必然会不断对媒体人的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若困于流量之争,则只能疲于奔命,而将目光放在受众需求上,才能真正探索出有效的传播方案。

参考文献:

[1]李嘉瑞.新浪微博广告传播优势及其现实发展瓶颈[J].传播力研究,181-182.

第3篇:高效传播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力;提升

一、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力分析

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力就是其有效传播的能力。所谓“有效”不仅取决于传播的速度、广度,更在于传播的精度,也就是它能给受众群体带来多大影响,让受众在接收到这条新闻时能获得什么。究其根本,就是要体现传播内容的价值。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群体不再仅仅是信息接收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这也使得新闻的数量变得十分庞大,真假新闻更是难以区分,导致受众群体对新闻的真实性有所怀疑,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力。在不计其数的信息中,能够被众多受众接受的,让受众群体愿意相信的,是能够给受众提供帮助的那部分内容。所以想要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力,最重要的就是制作富有个性化和吸引力的传播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让新闻信息获得较好的反响,收获理想的传播效果,从而体现出广播电视新闻的重要价值。

二、新媒体时代下提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力的有效途径

1.树立公信力,确保新闻权威性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很多人利用门槛要求低的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传播,信息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广,这也导致新闻信息过剩,很多新闻都有相似之处,而具有深度和个性的新闻信息越来越少。因此,想要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力,必须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对新闻内容价值进行考量,使新闻内容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让受众能够及时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要发挥权威性,充分认识自身在这一方面的特点,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取长补短,避免出现邯郸学步的现象,既没有实现提高新闻传播力,还丢失了原本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优势,得不偿失。第一,重大事件普遍与时事政治有关,在报道时要准确掌握新闻重点、中心内容,正确引导舆论导向,让受众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准确报道这些时政类新闻能够在受众群体中树立较高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从而有利于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力的提升。第二,突发事件主要指突然发生的事件,如地面塌陷、交通事故等,这类新闻讲究时效性,谁先报道出来谁就占有绝对的优势,虽然这很考验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敏锐度和工作效率,但往往这种新闻能引发广大受众群体的关注。因此,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能够让受众得到有效的信息,凸显了广播电视新闻的服务性,有助于提高其新闻传播力。第三,本地典型事件能够凸显当地特色,具有针对性,更能体现出新闻的真实性,能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提高本地广播电视新闻在受众心中的地位。典型事件分为负面和正面两种类型,负面新闻对受众有一定的警示教育作用,能够让受众进一步思考,有效规范受众行为。正面新闻对受众有激励、鼓舞的作用,使得受众通过正面新闻的影响,对自身严格要求,能有助于提高国民的素质。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本地典型事件,都要注意新闻导向的正确性,做到弘扬正能量。

2.增强广播电视新闻的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的灵魂,广播电视新闻要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对事件进行及时报道。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广泛收集素材,对新闻内容进行及时加工,避免错失有效的报道时间。在报道时,记者可以运用抖音、快手等软件平台对新闻进行现场直播,让受众第一时间接收到信息,吸引受众关注,提高新闻的传播力。

3.增加节目的交互性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多样化的新媒体之所以能够快速吸引受众关注,主要在于新媒体具有众多传统媒体不具备的特点,尤其是在当下生活压力剧增的环境下,受众群体更青睐于互动性强的新媒体,通过新媒体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诉说需求。在这种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应加强与受众之间的沟通,提高受众的黏性。广播电视新闻可以开通微博、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引导受众通过这些平台进行节目的观看。这些平台都具有很好的互动性,受众可以在这上面留言、交流,提出自身对节目的看法,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新闻节目的交互性,还能根据受众的建议对节目进行有效调整,制作出更受大家喜爱的内容。

4.全方位创新

打破多年形成的一成不变的程式化报道方式,是新的媒体格局下提升传播有效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以江苏广电总台为例,该台提出,“宁愿在创新的过程中犯一点错误,也不能犯不创新的错误”,突出全方位创新,从内容、表达、呈现、包装,到主持人播报方式,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大力度改变;强调融合创新,要求广播电视记者不仅要生产广播电视稿件,还要生产新媒体产品。

三、结语

传播力是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基础。在传播格局和舆论环境深刻变革的当下,主流媒体如何强化传播力、提升传播有效性,成为重要课题。信息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广播电视新闻想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就需要借鉴新媒体优势,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搭建属于自己的特色化网络平台,受众只需要下载APP就可以对往期内容进行回看。广播电视新闻要采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使优质新闻内容传播实现整体品牌化效应。

【参考文献】

[1]郭慧娟.地方广播电视如何增强新闻传播力[J].科技传播,2019,11(10):66-67.

第4篇:高效传播范文

现如今,社会给高校学生造成的压力不少,不管是在感情方面还是在就业方面都面临很多挑战,学生在心理上压力太大时就更需要在精神和心灵上有所慰藉。正面的宗教传播,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一方面可以扩大视野,另一方面也可以陶冶情操,使学生能够勇于面对生活。有很多高校学生加入信仰宗教的队伍中,其原因之一是宗教信仰能够给学生以心灵上的宽慰,使学生能够找到人生奋斗的目标,宗教所蕴含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能够让学生在压力中得到一定的解脱,也可以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烦扰。

2现阶段高校宗教信仰存在的现状及问题

为了解当前高校宗教信仰的现状及问题,笔者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得出以下观点。

2.1宗教信仰呈现多元化趋势

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学生信仰的宗教颇多,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可见高校学生的宗教信仰具有多元化发展的态势。高校学生多是来自不同的地区,而有宗教信仰的学生也就把不同地域特色的宗教信仰也带到了学校里,在某种程度上带动了其他同学的宗教信仰。另外,现代网络传媒等也为宗教传播提供了支持,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方便地获得宗教信仰方面的信息,学生更容易对宗教产生兴趣。

2.2信仰教育薄弱,宗教知识缺乏

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对于人生信仰这一问题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对宗教的认知也十分的迷茫。尤其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学生,有脑海中只有十分模糊的概念,且对宗教相关法律也甚少了解。高校学生关系着国家的未来,是个独特的群体,高校学生的信仰不仅关系着学生本人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在当前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发展、学生思想困惑以及道德失范等这样的一个社会转型期,需要针对高校学生的情况实施相应的教育,尤其是要加强信仰教育。

3引导现阶段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对策

3.1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

进行信仰教育首先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应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互动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然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实践对于学生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加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和体验,在教学中可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让学生能够在活泼的教学实践环节体会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增加对我国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教师也应注意自身理论水平、思想觉悟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不具体充足的学识,就很难做好教育学生这件事,没有崇高的理想,也就难以起到示范作用。

3.2把理想信念教育与积极的心理引导结合起来

高校学生刚进校园,在思想上要从高中转变为大学,而生活环境亦发生不小的变化,各种考验也迎面而来,此时遇到迷茫与失落是在所难免。而学生的理想信念则会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及行为。高校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改变高校学生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想让高校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不仅仅是思想教育而已,心理引导也是太不可少的。总体而言,因为他们是有着一定知识水平与思考能力的群体,需要循循善诱,搞好疏导,入情入理地进行教育,耐心细致地帮助高校学生,才能高校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武装自己。

3.3全面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需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任务来进行。给北京大学学生回信勉励当代青年,希望他们可以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因此,在对高校学生开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就需要教育高校学生时刻记住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要努力进行自我提升,不断奋进,要担当起新时代的重任,要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起社会责任。其次,必须要了解当代的高校学生在信仰方面存在危机,要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出创新性的成绩。要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脉搏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分析高校学生信仰危机的原因,做好基础性工作。第三,要遵循高校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才能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把思想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结合起来,融入到教学管理当中,在潜移默化中、在知识传授中进行,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

3.4对校园内外宗教事务加强监督和管理

坚决查处在高校及其周边所建立的非法宗教活动场所,学校应与公安机关合作起来,一并将之取缔。而对于借教学活动施传教之实的活动也要进行依法处理。而学校对于教职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借机进行的传教行为,也应进行严加处理;而对于教师进行非法宗教活动的也应国家法律及学校规定进行处理;而对于执意传教、屡教不改的教师不得再从事教师岗位工作,情节严重的可解聘不用;对于教师传教已达违法程度的,要由有关部门进行依法处理。对于高校中的外教以及留学生,在引进时必须要严格审查其宗教信仰问题,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必须要让其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以及相关教育要求,若外籍教师进行传教行为,必须要及时制止,对于不听劝阻的,可采取解聘或是退学处理,势必要保证校园内的宗教活动是在正常范围内进行的。

3.5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学生年轻充满朝气,活力十足,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在高校中可加强各种社团活动,让高校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成长,充分挖掘高校学生的潜能,让他们能够在社团活动中得到历练,能够正确对待学业,使他们能够有正确的情感依托,从而安心学习和生活。高校学生有着健康的心理时,就能够正确对待人际关系,处理遇到的事物,也就可以避免学生向宗教来寻求心理慰藉,无需求也就不会加入其中。另外,还要加强高校学生班集体的组织功能,在班级当中多开展活动,要班级内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一个充满正气的集体组织,在班级内部满足其交往需要。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也不可放松,要时刻关注学生社团的政治方向,为学生进行正常的社团活动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使学生实现自我。

4结语

第5篇:高效传播范文

关键词:移动学习方式;新闻传播教育;教学创新

一、“互联网+”时代移动新媒体对大学新闻传播教育的影响

(一)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移动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被迫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于移动学习方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来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此外,比起线下教学内容的单调和枯燥,线上的教学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移动学习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在往常课程里学不到的知识以及解答不了的疑问,也可以不受教师知识水平的限制而尽情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手中掌握的教学资源就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可以实时更新自身知识体系,紧跟时代潮流。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在这种新型学习方式中受益良多,移动学习平台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平台,也可以是教师们集体“充电”的平台,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减轻教师负担,提升课堂效果

移动学习方式实际上是充当了“助教”这一职责,本质上是对课堂学习的补充。许多学生在课上没有得到及时解答的问题,都可以在课下寻求答案。因为新闻传播专业是一门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都较高的学科,教师的能力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有力不从心的地方,这个时候,移动学习平台就很好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并且,由于学生可以在移动平台上进行课前的预习和课外的知识补充,因而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二、构建融合移动新媒体技术的大学新闻传播教学模式

(一)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移动设备

首先,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新闻传播教学将信息整合能力和培养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只有确立了教学重点与难点,才能够更好地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教学。学生们在使用智能手机等设备时,往往比教师更加得心应手,但对各种辅助教学的APP可能了解不多。而老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帮助学生熟练地使用各类学习软件,并学会利用学习软件来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解答自身疑问。学生则要在教师指导下积极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找到适合自己的知识弥补途径,并且为自己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运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时,还应发挥学校和教师的监督作用,以免移动学习变成流于形式的表面工作,也防止部分学生利用这一机会查看与学习无关的内容。

(二)鼓励学生参与网上交流,积极参与师生互动

高等教育的课堂组织形式依然是班级授课,有利于发挥教师和集体教育的优势,对于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班级授课方式有一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教学内容和教师精力的有限。而鼓励学生积极在网络上与老师展开交流,学生可以了解在往常的45分钟课程里了解不到的知识以及解答不了的疑问,这样一来,学生手中掌握的教学资源就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可以实时更新自身知识体系,紧跟时代潮流。此外,教师的能力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有力不从心的地方,有时可能不能在课上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而通过QQ群讨论、私信交流、互发邮件等方式,可以让教师在下课之后收集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在日后的课堂上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解,对于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可以迅速地通过网络进行解答。

(三)发挥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作用

对于移动学习方式,我们目前可以看到它存在的许多优点,但是任何事物都并不是完美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可能也会发现许多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要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针对学生在使用移动新媒体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并记录下来以便做出进一步的反馈。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估,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对于一些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对其进行重点表扬,引导其他学生借鉴他们的学习方法。

(四)完善相关的设备设施

要想让新媒体技术更好地运用到新闻传播类教育教学中,就要完善相应的设备设施。对于一些设备资源较为短缺的院校,国家应该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投入更多的资金,引进更先进的设备来助力艺术教育。高等职业院校也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企业、社会机构进行联系与沟通,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对于一些实力较为雄厚的院校来说,设备的管理、运营、日常保养工作就成了重中之重。为避免设备资源的浪费,这类院校应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各类设备的用途、使用情况及数量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并形成报告,校方要根据数据来制定有关教学设备的调用方案。对于一些使用不便、效率低下、实用性不高的设备,学校相关部门要及时进行更新和淘汰,此外,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还要注重设备的保养及维修。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除了完善设备外,职业院校还应加强对有关教师的培训工作,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许多从事艺术类教育的教师,专业基础雄厚,专业技能过硬,在学界也有较高的地位,但这样一群优秀的教师团体,却在不断更新的时代思潮中,遇到了教学上的瓶颈,那就是如何收获年轻一代学生的关注度。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学生早已不满足于传统的授课方式,甚至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难以提起兴趣,这并不是学生的水平退步了,而是社会对新闻传播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这种变化,职业院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保留各个教师个人特色的基础上,适当地对其新媒体技术运用能力进行培训,一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二是通过手段创新来提升教学成效。

(六)对新媒体展示内容进行优化选择

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对新媒体技术都缺乏基本的知识,往往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就像前文所说,如果只是运用先进技术对课本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堆砌,而没有考虑到新闻传播教育的特性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那么就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此外,单调或杂乱的信息也会干扰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在运用新媒体技术时,不仅要看到使用的过程,还需要看到使用的效果,不能只是将教材内容照搬照抄、生搬硬套,或者是新壶装旧酒,而应该在实现技术的创新外,同时实现内容的创新,对展示内容进行一个优化选择,这样才能为学生呈现出清晰简明的学习思路。

三、结语

在移动设备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移动学习方式是从教学结构变革角度进行的一种尝试。但是,任何新兴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面临许多曲折。如果各大高校能够抓住时代浪潮赋予的这一机遇,充分利用移动学习平台的发展,那么将会给新闻传播教学带来巨大的变化,为国家的文化事业、传媒事业输送更多更优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严梦娜.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评论,2014(06):121-123.

2.杨梅.高职学生对移动学习的需求分析[J].电大理工,2012(03):50-52.

3.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1(05):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