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艺术硕士论文范文

艺术硕士论文精选(九篇)

艺术硕士论文

第1篇:艺术硕士论文范文

1.地方师范院校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

2.回忆我“音乐硕士”的学业历程

3.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能力的培养研究 

4.山东省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调查

5.我院首次颁发音乐硕士、学士学位

6.中美音乐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 

7.有关高师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

8.音乐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初探

9.综合性大学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之研究

10.音乐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现状与思考 

11.上海音乐学院第一个音乐硕士诞生 

12.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学部的研究生教育情况 

13.关于高师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及质量的探讨与思考

14.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硕士培养解析 

15.中美德音乐表演专业硕士教育的并置比较

16.台湾师范大学在职音乐教学硕士培养模式探究

17.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学现状之反思

18.我国音乐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调查研究方法的分析与反思

19.积极探索 勇于实践 积聚能量 服务社会——记流行音乐作曲与理论硕士研究生论坛

20.从NBPTS音乐教师专业标准谈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硕士的培养

21.谈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的创新

22.浅议英国的音乐表演硕士教育

23.音乐教育研究的社会调查方法应用探索——基于108篇硕士学位论文的调查分析

24.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

25.音乐专业艺术硕士课程设置量化分析的可行性 

26.回忆我“音乐硕士”的学业历程(上) 

27.关于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28.谈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的创新

29.2000-2010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方向硕士毕业论文综述

30.音乐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假劣之风当遏止

31.新疆音乐学硕士点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32.中美艺术管理硕士研究生入学要求比较之思考——以中国音乐学院艺术管理专业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艺术管理专业为例

33.儿童钢琴音乐在硕士研究生论文中的研究状况综述

34.中美音乐学科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之比较及思考

35.社会现实下的分享与抗争——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入学、教学与毕业要求

36.音乐硕士研究生扩招现状与分析

37.音乐教育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学探索——基于108篇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

38.留美硕士座谈音乐治疗学 

39.论音乐学硕士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

40.高师“音乐艺术硕士”(MFA)培养的若干思考 

41.民族音乐学方向硕士论文的社会调查方法审视

42.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硕士点介绍 

43.简论加强音乐硕士导师队伍建设

44.学术的探讨 人生的启迪——王耀华老师一堂普通音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的记录与感想

45.音乐专业艺术硕士教育教师调查问卷简析

46.音乐学系92届硕士研究生通过论文答辩

47.音乐专业艺术硕士教育学生调查问卷简析

48.普通高校音乐艺术硕士[MFA]培养的定位思考

4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态度调查研究——以音乐舞蹈生为例

50.我国音乐教育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51.我国应当设立音乐表演类硕士专业学位

52.音乐治疗的临床操作规律  

53.音乐艺术硕士教育研究中的标志性参数 

54.论艺术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平台构建的学科价值与意义——以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学术活动周为例

55.音乐专业艺术硕士课程设置的动态致变因素分析

56.音乐专业艺术硕士舞台表演实践的教学保证

57.音乐专业艺术硕士课程设置问卷的调查分析

58.《民族乐器演奏》选修课程在高校音乐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中设置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59.音乐专业艺术硕士课程设置研究的数学实证

60.音乐学硕士“声乐教学与研究”方向专业课程改革探析

61.赴美留学生马淑慧获音乐教育学硕士学位回国

62.武汉音乐学院2003届硕士研究生毕业

63.音乐学硕士“声乐类研究方向”名称需准确和规范 

64.中国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获准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

65.吉林艺术学院喜获音乐学、绘画艺术(油画版画)两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66.高师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

67.長江師范學院艺术硕士(音乐)学科简介

68.来自汾河畔的歌声——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硕士研究生杜兵印象

69.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70.音乐教育学科研究方法现状分析——基于五所高校硕士学位论文的定量研究

71.音乐类硕士学位论文的定量评估

72.音乐节奏与英语节奏的共性研究  

73.聚焦多元选题理念 彰显传媒音乐特色——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音乐学硕士学位论文综述

74.中西音乐专业艺术硕士教育现状比较及启示

75.音乐艺术硕士需提高文学修养

76.思考与实践——表演方向硕士研究生的西方音乐史教育

77.技巧·修养·境界——音乐“专业硕士”学位教学的三个基本追求

78.对吉林大学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思考

79.从博硕士论文看流行音乐传播的研究

80.皖西锣鼓——中国传统音乐的一支奇葩——读田耀农先生的硕士论文《皖西锣鼓研究》

81.高师“音乐艺术硕士”(MFA)培养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82.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引入“社会导师”的可行性研究

83.音乐殿堂里解译密码的行者——记徐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杨健

84.中央音乐学院一九八七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85.《西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序言

86.大陆电视音乐传播的价值观调整  

87.音乐和语言神经基础的重合与分离——基于脑成像研究元分析的比较  

88.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  

89.音乐训练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90.四川音乐学院表演专业首届硕士研究生举行毕业音乐会

91.民族音乐学:学术前沿与教学研究——访中央音乐学院杨民康教授

92.民族器乐演奏专业的就业形势

93.“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师资培养模式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报告 

94.国际关系中的音乐与权力 

95.关于歌剧《党的女儿》中音响运用的实践与探索

96.春花秋实 继往开来——武汉音乐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97.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谈研究生教育 

98.为了一个承诺,呈一片赤子之心——高佳佳教授 

99.聚焦区域音乐文化研究 促进音乐地理理论建设

100.开启心灵 共筑前沿——访著名音乐心理学教授周世斌  

101.面向移动终端的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云平台构建研究 

102.论仪式音乐的系统结构及在传统音乐中的核心地位 

103.音乐与情绪诱发的机制模型 

104.中国传统音乐在高校存在方式的反思 

105.北京市音乐旅游资源分布规律研究

106.音乐疗法配合长强穴按压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107.音乐疗法在失语症康复中的应用 

108.美国音乐版权制度转型经验的梳解与借鉴 

109.音乐干预在痴呆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10.高师音乐学硕士生课程结构失衡的审视

111.民族音乐学:学术前沿与教学研究——访中央音乐学院杨民康教授 

112.中国当代音乐学家  

113.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概况 

114.“学生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现象之探究 

第2篇:艺术硕士论文范文

关键词:艺术研究生;定位培养;业导向;自主创新

一、普通高校音乐艺术硕士(MFA)的培养定位

多年来,各地普通高校的艺术类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音乐艺术人才,这些音乐艺术人才在我国各地充实着艺术文化市场,为我国的音乐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人们对艺术市场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辐射的面积也越来越宽,对艺术市场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目前来讲,社会艺术市场的需求主要是具有高层次、技艺精湛的音乐艺术人才,而这类音乐艺术人才在我国二、三线的城市里较为紧缺,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它是制约地方音乐艺术向高层次发展的条件缺失。对具有音乐艺术硕士办学资质的普通高校无形中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中心目标,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不同的学术型学位。音乐艺术硕士是具有职业背景的硕士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为提高技艺型专业研究生(MFA)提供沿着更专业化的方向深造建立一个平台。音乐艺术硕士(MFA)的定位培养目标是具有高层次、应用型音乐艺术专门人才,应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音乐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高水平的音乐表演能力、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艺术理解能力及音乐创作能力,并能够胜任本专业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长期以来,艺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格单一、一般都以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主要培养方向。由于我国目前对研究生文化课水平考试设定的高门坎儿,对于一些具有音乐艺术天赋与才能的学生来讲,难以跨越这个高门坎儿继续深造,只能选择出国留学,而少数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并不一定具备很高的专业技能,而且他们的研究生培养阶段主要是理论研究,相当大的精力及时间都花费在毕业学术论文的撰写上,难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高自身最具光彩的专业技能技巧上。

普通高校的音乐艺术研究生(MFA)以服务于地方文化经济的发展为导向,结合地方社会艺术发展的特点,服务于地方社会音乐文化,但这并不意味着要降低音乐艺术硕士(MFA)培养目标的水准,而是要针对地方社会艺术的特点,推动地方音乐文化经济的发展,由此带动和提升一方国民文化经济的发展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二、普通高校音乐艺术硕士(MFA)的职业导向

普通高校在这里指的是:除了国家一类艺术院校以外的具有音乐艺术硕士办学资质的省属级院校。培养这类院校的音乐艺术硕士(MFA)的就业方向应在未来带动地方文化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地方文化经济一般都有地方文化经济的特点,根据普通高校的地域特点,在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大框架下,制定出具有地方特点的招生计划和培养目标

普通高校的音乐艺术硕士要以地方艺术文化经济的需要为导向,应把艺术职业作为音乐艺术硕士(MFA)培养的目标,音乐艺术职业应是(MFA)学生获得音乐艺术硕士学位后的职业方向,音乐艺术硕士(MFA)应是高层次的演职人员或者是创编人员。在培养过程中,全面提高音乐表演艺术技能和表演艺术素养,重视艺术实践能力的提升。培养模式需要突出音乐艺术专业的特点,以音乐艺术实践为主并兼顾理论研究及全面艺术素质的培养。要从知识积累型向知识创新性型转变。既要考虑到研究生理论知识的合理结构的培养,又要精心设定艺术研究生最具光彩的专业技能技巧的培养,能够使音乐艺术研究生在校培养阶段专业技能技巧上能有大幅度的提升。在这一方面,中央音乐学院在2000年便进行了艺术硕士(MFA)初步的教学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为普通高校,这些研究生成功的培养经验可以作为普通高校音乐艺术硕士(MFA)的办学定位模式以此借鉴,并可根据普通高校的办学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本着普通高校服务于地方的基本原则,在教学模式上应当突出地方特色性教学。音乐艺术研究生在校培养期间,音乐技艺能力方面应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兼顾核心课程及选修课程的学习与研究。毕业答辩时可参照中央音乐学院学位答辩的做法进行。

三、普通高校音乐艺术硕士(MFA)的培养方式

1、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艺术实践能力

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音乐艺术硕士(MFA)的培养目标,其突出于精湛的高技能性,在培养音乐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计划中,应体现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的思维方式,培养过程中要突出(MFA)专业特点,培养方式应区别于文学硕士课程的内容。音乐艺术硕士(MFA)与艺术文学类硕士学位最大的不同是: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是高层次、技艺精湛的实用型艺术人才,课程设置以突出实用性,同时兼顾学术性。而文学类硕士学位的标准是以学术研究型为主,兼顾实用性,主要精力投入在专业理论课、公共课、科研课题及学位论文的写作上,而不是提高具有光彩的实用型专业技能技艺上,在培养计划中,应考虑到知识结构的合理调配,内容的衔接、提高、拓宽与加深。

音乐艺术硕士(MFA)以提高记忆能力及艺术实践能力为主,同时兼顾音乐艺术理论及音乐艺术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技能技巧个别课与集体训练及音乐艺术实践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

导师应对开设的研究生课程精心准备,课程结束时按规定进行认真的考核并评定成绩。导师应根据培养计划的要求,从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遵循因材施教的培养原则,制定出音乐艺术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在培养整体过程中。导师全程监控,应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术活动与社会实践,并形成常态化。在每学期培养计划中应安排教学形式的音乐会,这种教学音乐会是以公开教学的形式进行展开,导师现场指导,并邀请具有资质的、高水平的社会文艺团体的艺术家一起观摩,并参与对教学音乐会进行全面指导、评价,提出问题让学生答疑。引导音乐艺术硕士生对导师提出的问题产生自己的观点,使音乐艺术硕士生能够对于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导师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应允许学生持有自己的观点,让学生自己在对知识的探索中逐步获取正确的解答方案,这样做有利于音乐艺术硕士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学音乐会以公开教学的形式展开,应区别于毕业音乐会。

在培养过程中,导师需负责对学生的全程监控,为增强研究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实施“双师制”,与社会艺术团体挂钩,聘请艺术团体资深艺术家参与音乐艺术硕士生(MFA)的培养及指导工作,外聘艺术家主要负责社会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指导。音乐艺术硕士生不定期的参加社会艺术团体的专业演出,丰富舞台艺术实践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舞台艺术能力。以我国现行的学位标准规定:艺术硕士是艺术表演类的最高学位之一,强调培养音乐表演类方向的艺术硕士生实用性专业能力,可作为音乐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考量标准。 转贴于 2、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普通高校音乐艺术硕士(MFA)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层次、高素质、技艺精湛的音乐艺术人才。因此,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发挥音乐艺术硕士(MFA)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种观念层面的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则是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的实践能力,并贯穿于普通高校音乐艺术硕士学位培养教育的全过程。创新意识主要包括科学创新思维、科学判断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创新思维是运用学科的前沿科学世界观进行创新研究的思维形态;科学判断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在科学创新思维的引导下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中实践能力的具体体现。科学创新思维可以转换一种科学的研究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专业知识的系统性、知识的分辨能力、思维的判断能力、敏锐的记忆能力、超强的实践能力等等。这些坚实的专业基础能力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

创新是发展的方向,没有创新,发展就失去动能基础。多年来,普通高校由于受到传统艺术教育模式的影响,对艺术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上缺乏创新构想, 教育模式基本上是艺术本科生的延续,把艺术本科教育的思维模式直接延伸到艺术研究生的培养上来,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中缺乏培养自主创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被延伸下来的本科授课内容。最主要的是教学思维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在培养模式上,艺术研究生培养模式与艺术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上应该有着本质的区别,艺术研究生不再是学习者而是艺术研究工作者,艺术研究生的教学模式应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及艺术家而展开的研究活动,教学应作为研究的手段和载体。因此,艺术研究生培养模式应在一种研究性的培养模式框架下以此构建,以研究与创新为主线的艺术演奏家培养模式,而非艺术本科教育的延伸。

培养音乐艺术硕士生(MFA)的自主创新能力及提升艺术实践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音乐艺术硕士(MFA)定位于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人才,其突出于应用性与实践能力,同时兼顾全面的音乐艺术素养。音乐艺术硕士(MFA)在音乐艺术领域里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并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能够体现出音乐艺术研究生的多重创新思维意识,是衡量音乐艺术研究生在专业技术能力的艺术实践到理论素养两方面的水准。

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应体现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导师负责对学生在培养计划中实行全面监控,同时重视教学团队集体的作用,以学生为培养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自主创新的思维意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倡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能够体现出自己的创新构想。

自主创新意识在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就应该体现在培养计划中。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提倡导师与音乐艺术研究生互动。与研究生一起就相关问题共同讨论,研究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应在如何引导音乐艺术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方面进行研究,引导和激发音乐艺术研究生探究新观点的潜力,并能够及时发现和掌握学术界的最新动态,导师应引导音乐艺术研究生(MFA)能够有的放矢的自学和独立思考问题,使研究生能够在学术边缘学科敏锐的察觉新动向,跳出前人的知识体系,以质疑的眼光对待问题,对原有的知识结论提出自己的创新理论,能够独立的综合分析问题,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普通高校的音乐艺术研究生应针对地方文化经济的发展为培养基点,目标以提升和发展地方文化经济为背景。以地方文化经济的发展为培养导向,从招生调控目标到培养全程,都应以地方文化经济为中心。关于课程设置、考核标准、研究论文、质量评价等等,普通高校应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大框架下设定出本校具体的培养计划。导师对培养过程实行全程严格监控,不可放任自流,不能以艺术本科生的教育思路来培养音乐艺术研究生。另外;普通高校可根据本校的办学资质及师资力量,亦可招收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研究生学员,戏曲艺术研究生对我国的地方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在全国研究生培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第1期.

[2]厉以宁《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年第3期.

第3篇:艺术硕士论文范文

关键词:设计类;硕士;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1

设计类硕士作为比较特殊的文化群体,是在社会就业之中比较具有开放意识、知识水平相对较高、追求较高人生目标的一类人群。这些内部因素决定了他们在择业的过程中既要面临挑战,又要把握住机遇。把握住设计类硕士毕业生的自身的特点,从而来论述对于设计类硕士毕业生的竞争力的培养。本文笔者就实际考察调研从而来阐述提高设计类硕士就业的竞争力的策略。笔者目前就读的是河南大学,据了解河南大学的2013级美术设计类学生110人,与2010级学生人数相比,扩招多达三倍之多。

一、当前艺术设计类硕士就业现状综述

作为应用学科的艺术类设计专业,必须面向人们的心理需求、面向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以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需求为宗旨, 以此适应社会对人才提出的不断创新的要求。总之,艺术设计类的硕士毕业生在经过可能比艺术设计类本科毕业生就业更多的磨难后,相伴的问题也不少。目前设计类硕士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需求比较大,课程开设仍然具有一定盲目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艺术设计类专业成为了比较热门的专业。市场上对于人才的需要,可以细分为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动漫设计、服装设计、展示设计、包装设计等等。但是在河南大学内部,对于课程的开设以及人才的方向培养,硕士课程出现了比较僵化的现象,教学师资、设备、市场调研等等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对于市场需要哪种类型的艺术设计人才,所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怎样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等等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

(二)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忽视综合素养的培养。用人单位对于从学校毕业的硕士毕业生,期待硕士毕业生是较之于本科毕业生更加成熟的“产品”。对设计师的要求是既具备专业设计能力,又要有独立接单的能力。但是在学校的内部,学校对于此种专业的硕士的培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比较夯实,但是对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反而比较容易忽视。其中很大一部分忽视了“非技术”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如团队协作能力、合同法规、谈判技巧、职业道德等等,从而造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全面。

(三)设计类硕士学生就业观念需要调整。一方面在进入设计艺术类硕士生学习的时候,因为大部分人将目光投放的比较长远。认为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就业形势比较好,高收入。但是据调查,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找到工作后,起薪一般在1500―2500元,一些新兴专业如动漫专业毕业生的薪水则相对较高,硕士毕业生在其上只是浮动300元左右。这无疑给艺术设计毕业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对自己竞争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就业信心等估计较高,当遇到实际困难或是棘手的设计任务时,对自身应该具有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创新意识的评价则普遍偏低。而今天的用人单位更看重团队精神、敬业精神、责任意识等方面,而大学毕业生在这些方面的自我认同则更低。

二、提升设计类硕士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针对实践性较强的艺术类设计专业学科,必须与市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必须让学生增强动手能力、懂技术、把握流行信息、了解市场动态。企业对艺术类设计专业硕士毕业生的要求是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更具有创新意识、品牌意识,又能在产品运作过程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现代应用型人才。

(一)基本的专业技能。所谓的专业技能是指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专业, 也称从业能力。加强实验、实习教学,是培养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掌握设计的实用性和工艺性,制作精细,符合生产条件,是作为设计人才的基本技能。

专业技能是艺术设计人才技能结构中的核心, 包括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的专业实践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设计概论、设计史论等基础性设计理论知识,还包括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码动画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等设计方向中具体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学等方向性设计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在各个不同设计专业方向中具体的设计实践能力, 尤其强调实战性的设计实践能力。

(二)注重实践。善于捕抓一切实践机会。就是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而得到新知识,这也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过程。设计过程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只有对设计问题进行“实践”才可以实现把分析问题转化为解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捕捉住一切有利于实践的活动:一是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艺术设计竞赛和展览活动;二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三是参与到学校老师承担的各种设计项目的工作中;四是尽可能地参加每年一度的毕业生招聘会,了解市场要求的同时,也为将来自己的就业进行实战练兵;五是尝试做点设计类的科研小论文。

(三)加强校企合作,用企业文化引领学生。要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强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就要加强与企业合作,广泛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每学期安排一定时间参加实习。实习基地可以是广告、装潢公司、服装企业,也可以成立工作室。另外,也可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为营造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环境。教学上可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设计人才,参与到专业教学和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在个人基本素养培养上,可将5S管理模式, 即企业环境卫生和设备管理工作标准,引入到学生宿舍和教室日常管理之中。也可邀请相关企业人士开设讲座,宣传企业文化,与学生沟通、交流和探讨, 让大学生提前体验这样的企业文化,对今后进入该类企业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艺术硕士论文范文

【关键词】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考核模式改革

随着素质教育的倡导,各地方院校及专业都在进行教育学改革,教学改革既是观念的创新也是教育思想的转变。在教学改革下,艺术设计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设计既要区别于本科,又要在本科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与理工科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以理工科毕业论文的考察模式考察设计专业的学生是不现实也是不客观的。所以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毕业考核模式是一个有待探究的问题。如何让他们在本科的基础上提高科研水平,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和社会需要,发挥研究生应该有的能力,这些都是在设定考核标准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模式现状

据统计,全国大约有1000多所设有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校,其中具有设计艺术学硕士点学位授予的学校有50多所,设计艺术学博士点学位授予的有10多所。毕业设计不仅是检验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学习成果,也检验教师的具体教学成果,同时也检验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以及考核模式的有效性。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的形式一共有三种,第一种是论文的形式,第二种是论文与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结合的形式,第三种是联系学生提出的实际实践作品、设计报告与毕业作品集三种形式的结合。但目前具体针对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模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一)仅凭论文的考核模式

作为设计艺术学的研究生,由于本科阶段与在研期间多注重设计实践,忽略了深入探究问题的科研素养,同时很多研究生在研期间仍然处在“无事干,无处去”的学习状态,最终没有培养出成熟的论文撰写能力,论文的写作质量不高,所以仅凭论文的考核模式并不能考核出研究生的真实水平。

(二)论文加毕业设计作品的考核模式

这种模式中要求毕业作品与学位论文选题紧密结合,把论文与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评按比例配比,最终得出考核成绩。但是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准确而公正的配比还没有被提出。此外,大多数院校针对毕业设计实践作品采取定性评价的考核模式,定性评价是对评价资料做“质”的分析,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但定性评价实质是依靠教师的主观判断,由于教师的主观喜好,对作品的评价不够全面,容易产生不公正问题,引起学生的不良情绪。

(三)实践作品、设计报告与毕业作品集的考核模式

此模式是浙江传媒学院基于素质教育,以及学生毕业时忙于就业不能兼顾论文的实际情况提出的考核模式。其中,实践作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报告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考核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毕业作品集是平时学生每一次作业的积累,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考核的项目过多,不免会让考核程序变得繁琐,三者的关系与比例分配标准并没有具体设立,具体实施结果还有待考证。

针对以上几种情况,论文加毕业实践作品的模式比较容易实施,但要教师把握住两者分数的配比以及毕业实践作品的评价标准。

二、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模式的改革内容及目标

无论是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艺术设计都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创新性、实用性与技术性,强调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本科阶段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各种绘画、软件应用技能的阶段;研究生阶段是对本科阶段基础知识的检验,学生的实践要与企业相结合,使每个学生都能具备独立完成企业设计任务的能力。所以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需要更加注重毕业实践作品的考核,在理论考察的基础上重点考察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趋势推动下,让研究生能够真正学会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创作出好的设计作品,就必须改进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模式与标准,全面提高设计艺术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使其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具有较好的艺术设计水平和动手能力。

根据对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2011级、2012级、2013级和2014级的艺术学研究生进行的调查问卷,81%的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考核以及标准不太清楚,31%的学生希望加强毕业设计的指导,30%的学生希望加强毕业设计的制作环节,61%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艺术类研究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审核等环节管理制度的力度。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应该精细列出毕业设计的考核标准具体事项,提前让学生了解考核的大致方向与侧重点,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与完成毕业设计作品的兴趣。此外,要增加研究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并把选题细分化,便于学生精确定位自己的设计方向。

三、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新的评判要求及分级评价指标

鉴于以上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模式现状分析,以及对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模式的改革内容和目标的梳理,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列举出毕业作品的考核指标,从而梳理出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考核的新标准模式。具体如下:

(一)对毕业设计作品的精细化分类

毕业作品类型按照专业方向分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作品、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产品设计作品、环境设计作品、摄影作品、动画设计作品、工艺美术作品、绘画作品,以及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作品九大类。

(二)毕业作品内容要求

第一,选题:与本人学位论文选题紧密结合,针对本专业方向,作品主题明确,内容积极健康。

第二,设计内容:设计作品呈系列,按专业特点以平面或立体形式表现,最终作品外观效果完整,适合展示。此外,还必须以平面形式呈现完整的创作过程。

第三,设计方法:制作工艺规范,符合设计标准;提倡手工制作,体现传统工艺的技术美感。

第四,设计成果:作品符合相关专业规范要求,满足相应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使艺术性与实用性完美结合。

(三)毕业作品考核评价指标

具体要求:第一,所有类型的毕业作品均需以展览形式出现;第二,毕业设计作品由评委会集体打分,最终得分取平均值,评委会由校内外专家3至5人组成;第三,作品与论文分值比例各占50%;第四,论文开题报告中必须包含设计作品构思计划。中期检查时,除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外,还必须汇报毕业作品构思和草图设计过程,最终所提交的毕业论文中必须包含毕业设计作品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的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标准模式,以及更好的培养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措施和途径,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高水平的艺术修养品质和专业素质顺应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夏宝红.基于体验式教育的艺术设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2(9).

[2]屠曙光.当前我国设计艺术学研究生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3).

[3]徐浩.美术类专业毕业设计的考核模式改革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9).

[4]周宇.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与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J].理论月刊,2008(1).

第5篇:艺术硕士论文范文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 2名、岩土工程 2名、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2名、矿产普查与勘探 2名、建筑与土木工程 2名。

3S与数字矿山研究所 :部分专业

理学院:有机化学 1名、系统理论 1名、系统分析与集成 2名、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2名、材料物理与化学 8名、化学工程 5名(专业型)。

体育部:体育人文社会学2名、体育教学2名(专业型)。

人文学院:外国哲学3名、伦理学 3名、政治经济学2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1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名、科学技术史1名。

中南大学

航空航天学院:报考专业为工学门类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含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力学、机械工程、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隆平分院:作物学杂交水稻方向 2名。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 (专业型)。

深圳研究院:MBA。

法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

中国海洋大学

学术型:

海洋环境学院: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物理海洋学、应用海洋学、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凝聚态物理、光学、自然地理学、海洋信息探测与处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摄影测量与遥感、软件工程、光学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测绘工程。

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化工、化学工程。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

水产学院:动物学、增殖养殖工程、渔业。

海洋生命学院: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工程。

医药学院:制药工程。

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工程热物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控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项目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环境工程。

数学科学学院: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管理学院: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财政学。

外国语学院:法语语言文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学。

法政学院: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材料工程。

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专业学位:

法律硕士教育中心: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

旅游管理硕士教育中心:旅游管理硕士。

金融硕士教育中心:金融硕士。

保险硕士教育中心:保险硕士。

国际商务硕士教育中心:国际商务硕士。

湖南大学

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数学。

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教育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均为专业学位),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

岳麓书院: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

华东师范大学

生命医学研究所: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物理系:凝聚态物理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光学,14名。

化学系:无机化学 7名。

深圳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工学硕士 4名。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4名(工学、理学各2名) 、生物学11名(含威海校区4名)。

食品学院:食品科学 2名。

威海校区:船舶与海洋工程 4名、海洋科学 3名、微生物学 2名、车辆工程3名(专业型)。

人文学院:世界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科技史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史1名。

航天学院:人机与环境工程学科。

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 3名。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23名(专业学位)、 北京教学中心管理软件应用顾问方向(单证)。

厦门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不少于11名。

物理学院: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飞行器设计、电子与通信工程。

电子工程系: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光学工程。

航空系: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系统、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法学院:法律硕士(法学)。

知识产权研究院:法律硕士(非法学)。

能源研究院:共9人 ,核科学与工程、光伏工程、能源化学。

药学院:化学生物学、药物化学、药理学。

材料学院:固体力学专业 2名,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 8名。

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智能科学与技术系: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

软件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共8名、移动云计算。

中山大学

深圳研究院:计算机技术专业 32名。

重庆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型、专业型。

数学统计学院:学术型和应用统计专业硕士。

农学及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学。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力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光电工程学院:各专业。

通信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信息与通信工程(含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兰州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3名、卫生毒理学2名、公共卫生 2名(专业型)。

生命学院:植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动物学、生物物理、生态学。

中国农业大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移动互联技术方向。

工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机械工程类硕士。

应用力学系:力学。

山东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设计艺术学。

环境学院:学术型3名。

药学院:部分专业。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韩国语)、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医学院:临床医学。

国际教育学院:对外汉语。

西北工业大学

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工程 7名、细胞生物学 4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文学院: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软件学院:移动云计算、RIA交互设计、互联网营销与管理。

四川大学

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硕士(MTA)。

电子信息学院: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无线电物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信息安全。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专业。

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型)。

数学学院:部分专业。

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学院: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开大学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物流工程专业学位。

吉林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学术型), 水利工程(专业型)。

哲学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2名)、外国哲学(6名)、宗教学(2名)、伦理学(3名)、名类学(3名)、应用心理硕士(1名专硕)、 社会保障(4名)。

东南大学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术型

农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6名、作物遗传育种8名、植物资源学5名、种子工程5名。

植保学院: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22名、农药学2名、植保资源利用2名、有害生物治理生态工程2名。

资环学院:环境科学4名、土壤学15名、植物营养学2名、农业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11名、土地资源与空间信息技术7名、肥料学4名、资源环境生物学5名。

园艺学院:果树学2名、设施园艺工程2名、茶学3名、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14名。

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学4名、特种经济动物饲养5名、水产养殖1名、渔业资源2名、草学11名。

经管学院:区域经济学5名、会计学4名、企业管理7名、农业经济管理1名、林业经济管理4名、农业技术经济与项目管理4名、农村金融2名、土地资源管理4名。

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哲学4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5名、社会学18名、职业技术教育学 2名、中国史5名、科学技术史4名。

机电学院:机械工程3名、农业机械化工程10名、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2名、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10名、木材科学与技术4名。

水建学院:岩土工程7名、结构工程3名、水文学及水资源19名、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7名、水工结构工程7名、水利水电工程9名、农业水土工程3名。

生命学院:植物学16名、遗传学15名、微生物学2名、生物信息学2名、细胞生物学1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3名、药用植物学2名、中药学3名。

林学院:生态学10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4名、林木遗传育种7名、森林培育5名、森林保护学17名、森林经理学5名、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8名。

信息学院:计算机系统结构3名、计算机应用技术9名。

理学院:应用数学13名、生物物理学6名、化学生物学13名、应用化学26名。

外语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3名。

动物医学学院:生理学5名、神经生物学3名、发育生物学7名、基础兽医学6名、预防兽医学2名、临床兽医学2名、动物生物技术2名。

思政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名、思想政治教育5名。

专业学位

农学院:作物9名。

植物保护学院:植物保护13名。

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15名。

园艺学院:园艺16名。

动物科技学院:养殖 18名。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工程21名。

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19名、工商管理硕士83名。

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硕士19名、公共管理硕士 94名。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水利工程13名、农业工程12名。

生命学院:生物工程19名、中药学19名。

林学院:林学硕士14名。

信息工程学院:农业信息化23名。

动物医学学院:兽医硕士18名。

北京师范大学

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计算机应用技术。

数学科学学院: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

法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

珠海分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英语)、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软件工程硕士 (专业学位)。

数学科学学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

历史学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历史)。

信息科学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术型)、软件工程(专业型)。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公共管理硕士 (只接收报考清华北大MPA生源)。

电子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MBA。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MPA。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

神经信息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数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化学系:部分专业。

信息学院:工程硕士软件工程专业。

物理系:17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

浙江大学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单证,专业学位)。

第6篇:艺术硕士论文范文

美术学院开设美术学(师范)、美术学(艺术市场)、绘画(国画)、绘画(油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七个专业及方向,并设有现代艺术研究所、中国工笔画研究所、现代水墨研究所、亚洲美术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汉藏佛教美术研究所和视觉设计与教育研究所等六个科研机构。现有教授15名、副教授25名,其士生导师10名,90%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学院具有美术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设计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在美术史论、美术教育理论、汉藏佛教美术史、中国画创作与教学研究、油画创作与教学研究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美术学可依托项目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另外,还招收研究生课程班以及教育硕士、艺术硕士等专业硕士。

美术学院近年来发展迅速,2001年被教育部定为“国家艺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美术学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11年美术学获得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2008年美术教育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北京市美术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1年学院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合作成立中国美术家协会首都师范大学青年美术家培训基地。美术学专业从2003年至今,在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的本科专业排名中始终被评为 A++等级。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排名中,美术学排名全国第5。

美术学院现有在校博士生、硕士生、全日制本科生等各种层次统招学生 900 余人,各类毕业生大都在高等院校、文化科研院所、新闻出版、中等美术教育及各种传媒广告单位就职,为国家和首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美术学院师资队伍雄厚,老一辈美术教育家、书画家卫天霖、李瑞年、康殷、戴林、刘福芳、董福章、戴克鉴、黄今声、杜希贤、贾克德、冯怀荣、杨景芝、舒春光、常锐伦、李福顺等都是美术学院的前辈,近年来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的知名画家、教授,如尚扬、孙志钧、刘孔喜、董重恂、刘进安、尹少淳、段正渠、李中扬、韦红燕、韩振刚、汪港清、王珂、赵永康、吴明娣、主玛于江、滕英等。此外,学院还聘请了多位海内外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

第7篇:艺术硕士论文范文

青岛大学是国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坐落在黄海之滨、浮山之麓,依山傍海,风景秀丽。

目前,在校学生达到42000余人,其中研究生近8000人,本科生32000余人,留学生1300余人。学校设置了文、艺、史、哲、理、工、医、经、管、法、教等11个学科门类,开设了100个本科专业,拥有4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240余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包括学术学位类型和专业学位类型);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5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特色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41门,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与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7个。

学校实施特聘教授人才工程,拥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1000余人,院士2人、外聘院士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7人。

学校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所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设立了交流学生、交流学者、学术合作、联合办学、留学生教育以及海外孔子学院等118个交流项目。

音乐学院现有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学四个专业,下设音乐学、音乐教育、舞蹈、声乐、键盘、作曲、西洋管弦和民乐八个系科。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硕士学位和艺术硕士(MFA)专业类型学位授予点。学院拥有100间教学琴房,两个舞蹈厅、一个大排练厅和一座1200座席的剧场音乐厅,教学设施国内一流。学院坚持规范化的专业教学管理,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一批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国外留学归来的专家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各个系科的主任和教学骨干,把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教学经验引入音乐学院,聘请国内外的艺术家、演奏家担任兼职教师,聘请小提琴家吕思清担任名誉院长,舞蹈家李春华、唢呐演奏家左继承、长号演奏家赵瑞林、圆号演奏家朱昆强担任我院兼职教授,作曲家徐沛东先生担任客座教授。学院与美国密苏里大学音乐学院、德国陶森根音乐学院、俄罗斯国立艺术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互派留学生和教师进修互访关系。学院现有双管制的交响乐团、合唱团、舞蹈团、民乐团等音乐实践演出组织,大学生交响乐团连续三年承担“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高校巡回演出活动。学院教师与学生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比赛并荣获奖项,在科研立项和科研评奖方面也获得有多个奖项。

美术学院是山东省最早的美术院系之一,现由全国中青年画家王绍波教授担任院长,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精良。学院以培养新型高素质艺术人才为宗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和艺术创新。学院学科门类齐全,在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及绘画三个本科专业中含十个专业研究方向,其中环境设计专业有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装饰雕塑与陶艺三个专业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有平面艺术设计、数码媒体艺术设计、纺织艺术与装饰设计三个专业研究方向;绘画专业有水彩、油画、版画、国画四个专业研究方向。学院拥有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设计艺术学、美术学两个学术类型硕士点,以及艺术硕士(MFA)和工程硕士(艺术设计)两个专业类型学位点。美术学为山东省重点学科,水彩画为山东省特色专业。水彩教学成果荣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设有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青岛学术研究中心。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成果卓著,教师已在学术展览中获大奖、金奖7项,其他奖项80余项,学生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和艺术设计展,并获多种奖项,院长王绍波教授的水彩作品《渔歌》在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荣获金奖。

纺织学院(服装学院)专业教学历史悠久,纺织、服装学科独具特色。学院现拥有全国一流的服装CAD实验室、服装工艺实验室和装备优良的表演厅,设有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含服装设计、服装表演两个专业方向),并有设计艺术学(服装设计方向)硕士点和工程硕士(工业设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点。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方向)培养掌握服装设计理论与实践、服装材料性能和服装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能从事服装艺术设计、服装品牌运作、服装生产管理与营销、纺织品艺术设计、成衣工艺研究和技术改造的高级专门人才。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方向)培养掌握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表演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可从事服装表演、服装表演编导与组织、服装设计、公关礼仪等工作,并能担任高级服装模特、服装表演师资或教练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文学院设有广播电视编导、动画两个艺术类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及艺术文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策划、编导、编剧、电视节目创作的复合型应用电视学高级专门人才,注重电视编导(导演)、电视摄影、电视动画、电视美术设计等方向的培养。动画专业培养二维、三维动画创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及理论,能在视觉传达媒体领域内,从事动画原画、动画创意设计和编导及三维电脑动画创作理论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及电视台、动画、游戏公司、教育等行业及有关单位从事虚拟现实动画创作、教育研究和其他工作,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美术类专业招生计划(山东省)

学 院

专业名称(方向)

层次

招生

科类

学制

招生

计划

联系电话

纺织学院

(服装学院)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

本科

艺术文

四年

26

0532-85953038

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装饰雕塑与陶艺)

本科

艺术文

四年

59

0532-85953828

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艺术设计、数码媒体艺术设计、纺织艺术与装饰设计)

本科

艺术文

四年

59

绘画(水彩、油画、版画、国画)

本科

艺术文

四年

26

文学院

动  画

本科

艺术文

四年

20

第8篇:艺术硕士论文范文

·全国重点大学,1958年创建于北京

·全国100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获批“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3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9个特色专业建设点

·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院校

二、艺术类招生专业概况

设计学类含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5个专业,培养具有双创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人才,其中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专业1个,全部为省级以上特色和专业,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在行业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拥有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3个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美术、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广播电视编导主要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拥有艺术学理论、电影、广播电视、艺术设计硕士学位授予权。

播音与主持艺术主要培养以播音与主持能力为基础、采编播应用综合能力为核心、综合沟通能力为重点的,具有较全面人文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拥有艺术学理论、电影、广播电视、艺术设计硕士学位授予权。

三、招生计划及拟招生省份:

专业(类)招生计划 拟招生省份 备注

设计学类 300 北京 天津 山西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重庆 陕西 甘肃 按设计学大类招生,一学 年后分流至动画、视觉传 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 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5 个美术类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 60黑龙江 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重庆 陕西 甘肃

播音与主持艺术 60黑龙江 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重庆 陕西 甘肃

注:以上专业均为本科,外语教学为英语,具体计划以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为准。

四、报考条件

1.我校认可拟招生省份艺术类专业课统考合格成绩。

2.考生符合生源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艺术类专业报考要求,并须参加报考专业所属类别的省级统考,统考专业课成绩及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生源省份规定分数线,方有资格报考我校。请考生务必了解本省(市、自治区)招生政策,明确所属情况。

3.艺术类专业身体条件要求

设计学类各专业:要求考生无色盲,无色弱。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求考生无色盲,无色弱,无夜盲,五官端正;身体健康;无残疾;男生身高不低于1.68米,女生身高不低于1.58米。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要求考生发音器官无疾病,无色盲,无色弱,无夜盲,五官端正;身体健康;无肢体畸形,面部、颈部、手、臂无明显疤痕、纹身、胎记及皮肤病。男生身高不低于1.70米,女生身高不低于1.60米。

4.我校所有非外语专业外语教学为英语。

五、录取原则

1.非陕西省生源:省统考专业课成绩和高考文化课成绩均达到所属省份控制分数线,并符合本省(市、自治区)艺术类专业录取条件,录取时以艺术类专业课省级统考成绩的60%与高考文化课成绩的40%之和作为综合分,参照志愿,择优录取。

2.陕西省生源:省统考专业课成绩和高考文化课成绩均达到省控分数线,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3.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对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有特殊规定的,结合我校录取原则,择优录取。

4.在招生计划未分科类(艺术不分文理)公布的省份,录取时按文理科合并统一排队,按照我校录取原则择优录取。

注:详细录取原则以我校公布的《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中相关条款为准。

六、学费标准

设计学类专业为9000元/人•年。

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为11000元/人•年。

注:若上级主管部门对收费标准作出调整,执行新的收费标准。

七、其他

本简章由陕西科技大学招生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

招生咨询电话:029-86168100,86168101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

学校网址:sust.cn(公网) sust.edu.cn (教育网)

附:艺术类招生专业简介

设计学类

设计学类含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5个专业。其中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专业1个,全部为省级以上和特色专业,拥有较强的办学实力。拥有“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3个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设计学类依托陕西省重点学科设计学,构建了各专业通用平台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计与艺术实验中心”。着力培养具有双创能力(创意和创业)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人才,在行业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动画 (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特色专业

本专业贯彻以传统动画理论与技术为核心基础的“泛动画”专业领域拓展的人才培养宗旨,分“新媒体动画”和“数字动画”两个专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美学、语言文学、影视、动画创作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影视、动画、媒体、广告、网络、游戏、建筑、房地产等行业从事影视、动画创意、制作与研究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剧本创作与分镜设计、视听语言、运动规律与时间掌握、美术设计、网页创意与制作、摄像与影视短片创作、CG绘画技术、舞美与展示设计、动画表演学、动漫衍生产品、模型、材质、渲染、数字合成技术、动画短片创作、虚拟现实技术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视觉传达设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特色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视觉艺术、品牌形象、商业包装、广告传媒、书籍装帧、印刷工艺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包装印刷、广告业、出版业、房地产、高等院校及研究单位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创意、设计、制作、策划、教学等工作的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意人才。

主要课程:三大构成、设计心理学、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创意思维与视觉符号设计、标志设计、VIS设计、版式设计、UI界面设计、导向标识设计、书籍装帧、包装造型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广告设计、会展设计、设计材料与制作工艺、设计与市场分析、专业课程设计、丝网印刷、包装结构实验、专业实习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环境设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特色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

本专业拥有模型实验室、制图室、创新实训中心等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能力、能在城镇化建设和人居环境领域从事规划设计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人居环境设计综述、建筑制图与识图、手绘表现技法、模型表现技法、场地规划与建筑设计基础、家具与陈设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施工工艺与预算、建筑装饰材料与应用、建筑测绘、园林植物造景、雕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展示设计、照明设计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产品设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陕西省专业

本专业主要面向轻工产品领域,以设计研究、设计管理、设计创意、设计表达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整合设计资源、集成设计技术、重视设计实践为手段,使学生成为具有设计规划能力、系统设计经验和创新实践精神的高级设计师。毕业生能在企业、设计公司及科研院所从事产品规划、市场及用户研究、产品策划与分析、设计创意与表达等工作。

主要课程:设计管理与规划、市场与用户研究、消费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设计表现、造型材料与工艺、形态设计、产品造型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开发与设计、快速成型与模型制作、广告策划与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服装与服饰设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特色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

本专业分服装艺术设计与皮革制品设计两个专业方向,以纺织服装、皮革和裘皮服装、革制品的设计为主,产品覆盖服装服饰、鞋靴、箱包和皮具,具有鲜明的设计特色。本专业在浙江、广东、江苏、陕西、福建等产业聚集地设多家就业实习基地。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服装服饰及皮革制品设计、结构、工艺与服装及皮革制品设计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服装及制品设计开发方面进行造型和结构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色彩学、服装材料学、服装结构设计、服装跟单、服饰配件、成衣纸样与工艺、手工艺术、形象设计、箱包设计、鞋靴设计工艺、鞋靴结构设计、服装CAD、服装生产工艺与管理、服装工业制板、服装市场营销、服装工效学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广播电视编导(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综合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文化部门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制作、主持以及摄影、撰稿、编剧、广告、社教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专门人才。专业自创办以来,学科实力和影响力逐年增强。已经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在一些广电影视网络行业中立足发展并取得骄人成绩,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认可。

主要课程:试听语言、影视艺术概论、电视摄像、摄影基础、电视艺术学、影视精品读解、色彩与构图、电视专题片创作、栏目与频道策划、非线性编辑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播音与主持艺术(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主要培养以播音与主持能力为基础、采编播应用综合能力为核心、综合沟通能力为重点的,具有较全面人文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设计创新性实践平台“栏目化教学”体系将传媒实际要求与学生创意能力相结合,产生了一批音、视频教学研究成果。近年来学生在多项比赛中获大奖,毕业生竞争力强,签约单位分布面较为广泛,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9篇:艺术硕士论文范文

学校座落于重庆第二大城市——万州区。现有沙龙、百安两个校区,占地1980亩,校舍面积4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96万余册(种),仪器设备总值近1.3亿元。现设有17个二级学院,55个本科专业,3个学术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教职工1089人,专任教师851人(正教授97人,副教授246人,博士109人,硕士590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重庆市名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5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含资助计划)24人。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73人(含校外兼职),外聘兼职教授和外教100余人。

学校紧扣“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管理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经济学等9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全日制在校19500余人(含研究生近100人)。连续五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年终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

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创建于1987年,现有教职工61人,教授5人(另外聘教授8人),副教授12人,硕士49人,有校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15人。有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服装与服饰设计五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600余人。2015年开始在教育硕士美术学科教育领域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美术学院以当代创新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引领办学,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内、外部发展平台,教学管理更趋完善,教学水平快速提升,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师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8部,发表美术论文120余篇,入选、省级美展作品360余件,有180幅作品获得、省级奖。获重庆市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2项,“三峡民间美术”课程为重庆市级精品课程。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艺术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成立了美术学院创新实践团队、时装表演模特儿队、服装与服饰创新实践工作坊、传统生活创新中国画工作坊等。近年来学生积极美术展览活动,有40余件作品获奖、有150余件作品获省级奖,发表美术作品论文130余篇,并荣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学院加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美术人才13000余名,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就业率达到90%以上,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美术学(本科·文理)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绘画创作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实践技能,能在美术创作、美术编辑、美术教育、艺术设计和管理、以及美术宣传和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等领域的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美术概论、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透视学、解剖学、构图学、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雕塑材料学、版画、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美术教育心理学、应用美术设计、计算机应用设计等课程。

环境设计(本科·文理)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当代环境设计理念,现代设计思想,环境设计综合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设计师,能在各大装饰公司、建筑行业、中职院校、设计单位等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教学和管理的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中外设计史、设计透视、素描、色彩、手绘表现、建筑装饰材料与概算、室内空间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展示设计与模型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文理)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有创新设计思想与能力,适用于时代视觉传达发展需求,有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设计技能,并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中外设计史、设计概论、素描、色彩、字体设计、图形创意、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制作、企业形象策划、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

动画(本科·文理)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动画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应的影视知识,熟练掌握动画设计、动画制作,动画产品开发等实践技能,能在设计公司、游戏公司、传媒公司、艺术教育等单位从事动画、影视制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艺术设计史、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绘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摄影、网页设计、卡通雕塑、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后期合成技术、DV短片制作、动画造型设计、影视声音、三维动画技术、动画分镜创造等课程。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文理)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流行文化视野与民族服饰文化底蕴、兼备创新设计与工艺技能、能在服装设计、教育、研究、媒体、生产和管理等企业单位从事设计、开发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主干课程:中外服装史、服装材料学、服装效果图、服装结构设计、工艺基础、服装CAD、流行成衣设计、职业装设计、创意装设计、配饰设计、形象设计等课程。

一、报考对象和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年龄不限;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