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范文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精选(九篇)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第1篇: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工商管理;供电企业;科技创新

一、引言

对于供电企业来讲,科技创新是必然之举,也是在整个电力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的有效措施。工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科技创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二、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

(一)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形成科技创新是技术创新以及科研活动的统称,具体指的是借助新型的管理模式以及生产工艺,对新的产品进行研发,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以及更高质量的服务。所以,科技创新又被分为技术、知识、管理创新等不同的板块,涵盖着资金、知识、制度等多个不同的要素,是创新元素以及创新的个体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复杂体系。在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的支持,营造出科技创新的氛围、提供出科技创新的路径,才能从根本上推进科技创新的步伐。所以,作为现代化的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工伤管理的模式,以此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对企业制度体系进行优化,从而有效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形成。

(二)工商管理体系支持科技创新因为科技创新所设计的领域以及主体较为广泛,因此政府在对组织作用进行发挥的基础上,需要积极倡导企业对自身进行科技创新的职责进行明确,准确掌握市场的动向,为科研人员提供明确的研究方向以及流程,科学地支配科研资金,做好科技成果的测评工作。与现代经济市场结合起来,站在内部以及外部体系中对科研成果进行评判。而在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工商管理为其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指路明灯。

(三)工商管理文化氛围促进科技创新对于现代化的企业来讲,工商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质量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水平,尤其是在文化氛围层次上,企业有必要营造出尊重知识、人才以及科技创新的企业文化,从而有效带动企业人员进行科技创新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需要逐渐构建起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促使科研人员的创新激情能够被充分激发出来,站在企业内部体系构建的角度上,将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与自身综合水平的提升挂钩。这样不仅有助于相关工作人员素养水平的提升,也能够完善科技创新的流程,为企业实现创新发展注入不竭动力。除此之外,以科技创新构建起的企业文化体系将创新的元素充分融入科研活动中,提升了科技创新的连续性,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也能够助力企业更好地应对更加复杂的市场挑战。

三、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

(一)强化科研队伍创新意识在供电企业内部,对工商管理体系的研究与探索工作与科技人才息息相关,因此科技创新体系与工商管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随着供电企业工商管理理念的深入贯彻落实,企业逐渐关注高端科研人才的引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对人才招聘的渠道进行有效优化,为企业招聘更多高科技技术性人才;其次,对目前在岗的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将其打造成一支创新能力强的科研队伍。而这些高水平人才在对工商管理内容进行解读的过程中也能够促使工商管理体系内容以及模式的改革。

(二)用科技创新带动工商管理体系创新供电企业之所以能够实现平稳运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转。随着科技创新机制的出现,科技促进生产的理念得以实践,也是对科技管理体系进行创新的尝试,这主要表现在管理思维拓展、科研项目成果展示等方面。随着科技创新带动工商管理创新工作的深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无形之中得到了提升,核心技术得到了升级,是企业实现长足发展的推动力。

四、结语

作为现代化的企业需要不断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同时做出一定的调整,在创新以及思考中实现前进。供电企业需要正视工商管理体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利用工商管理的内容带动科技创新,并且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在工商管理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促使两者成为互相促进的个体,为企业实现长足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赵丽君.浅析工商管理与企业科技创新的关系[J].工商管理,2018(7):82.

第2篇: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范文

一、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内涵及特征

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知识和技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中发生相互作用的组织、机构网络,是将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要素或这些要素的新组合引入该系统,创造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实现新的功能,使区域内经济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的经济体系。

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特征:(一)区域自主创新体系主体多元化。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纳入了包括企业、政府、高校等科研院所以及社会等在内的众多主体,使得自主创新体系的内涵更加深刻,范围更加广泛,使得自主创新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体系。(二)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对象(内容)多元化。在区域自主创新体系中,自主创新的对象不再只是拘泥于技术创新领域,而是涵盖了包括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等在内的体系创新。(三)区域自主创新的保障机制多元化。以往的创新局限在企业内部,其与系统内的其他主体交流甚少,从而其保障机制集中在企业内部,主要体现在管理者的重视。而现如今的区域自主创新已经提升到一个体系的范畴,保障机制也由原来的企业主体的单纯保障扩大到社会和政府的多重保障,有效地对区域自主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起到了预警和保障作用。

二、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结构及主体

从整个体系的内容来看,自主创新体系又应该分为,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制度创新体系,文化创新体系,管理创新体系等。这个体系中包含政府机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等重要主体。还涉及到相关的法规、政策和道德以及整个社会的风气。各创新主体之间的互相作用对创新的影响同样重要。技术知识和信息在人、企业和机构间的流动是创新过程的关键。必须把研究开发成果的生产、扩散和使用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必须使新的知识在创新体系内部流动起来,使各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如下图:

企业是创新体系的核心,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管理创新的实验体。企业本身作为一个系统化网络化的体系组织,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一方面,企业可以为创新活动提供其所必须的条件和因素。另一方面,企业也同样具有生产设备、物流、市场营销等条件,可以将设计和研发的新产品转化为产业,形成产业链,能够为企业和社会带来双重效益。

政府是创新体系的支撑,是政策创新的主体。体系中的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发展重要的直接指导组织,他不仅起到贯彻国家的宏观指导政策的作用,还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促进自主创新的计划,设计与执行有关区域发展的各种机制。

科研机构和高校是创新体系的依托,是知识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的重要角色。科研机构和高校蕴含着大量的科研成果和专利,储备着大量的人才和专家,文化创新的理论发祥地和技术初创地,成为创新体系的重要依托。首先,高校与科研机构不断的产生新的知识和技术。其次,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在自主创新体系的运行中,还承担着教育和培训的职能。第三,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直接融入到区域的发展中,实现产学研的合作创新

社会是创新体系的检验体,是创新服务体系的主体,是企业文化的影响者。在企业的自主创新过程中,社会作为体系中的一个主体并不直接参与到整个创新活动中去,而是在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学研联合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包容着其他的三个主体,所起到的是协调、协助的作用。社会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载体,会在无形中影响到企业的文化建立和企业家理念的形成。进而影响企业的决策和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

三、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运营机理

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运营机理,就是把科技的自主创新看作是一个有机动态的演进过程。本文主要从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和高校以及社会这四个创新主体在对于创新体系的各个内在体系的影响和相互作用方面来阐述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作用机理。如下图:

在自主技术创新体系中,企业是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企业将技术转化为产品,最终得以在市场上面流转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知识储备。政府和社会则可以为自主技术创新体系提供一定的政府投资和社会融资,以更好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完成。同时,社会又是技术创新的检验体,可以检测此项技术的市场效力和收益。

在自主管理创新体系中,企业是先锋。作为一个组织,企业领导人或企业家们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进而可以转化为企业的实际生产力。社会在整个体系中起到一个辅助作用,提供必要的环境因素和舆论因素,包括媒体和第三方中介。

自主文化创新体系渗透在整个企业自主创新体系中,无缝不入。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体系的主体要不断开发适合本企业的文化形式和内涵。构建属于本企业的文化体系。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社会的文化走向。高校和科研院所则是要完成对于新生代的培养和教育,因为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基本都要经过高校的培养和教育过程,所以高校对于整个民族文化的未来发展以及潜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自主创新体系中的各个子系统之间也存在者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作用。

(一)管理创新系统与技术创新系统。管理创新系统是技术创新系统的内在保障,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的一个途径。通过管理创新,可以形成有效、科学的管理,它同技术一起构成现代企业中不可缺少的投入组合。它直接或间接地给管理创新带来新的课题,推动管理创新的展开。

第3篇: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科技创新;工商管理;重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0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2-37-2

1 工商管理中科技创新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运行工商管理项目的过程中,多选用较为新型的运行结构,能实现对企业资源的有效分配和管控,在企业资源结构中,企业可流动的资金以及项目管理模式都是必需要素,能对企业资金进行集中应用,确保企业的市场活动和经济活动实现更好的发展。但是,也有一部分企业还在沿用传统管理模式,或者是一味的模仿优秀经验,没有总结出贴合于自身的管理机制,在改革和创兴路径方面缺乏动力,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收益,严重的会制约企业的长效发展。(图1)

2 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

2.1 科技创新能助力工商管理企业竞争力优化

国内市场经济结构在逐渐转变,整体运行结构也逐渐升级,企业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就要集中强化工商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制定贴合于社会发展诉求的管控制度。并且集中融合科技创新的发展要素,企业只有提升自身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才能有效升级整体控制模式和管控层级之间的系统化运行机制,贴合实际需求。另外,企业在工商管理项目运行的过程中,要借助科技创新提升企业自营项目的科技含量,并且集中升级控制模型和管理依据,确保管理项目和管理要求之间能建立更加有效的系统化操作流程,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根本上实现技术项目和运行项目的升级目标。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动态化的运行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确保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1]。

2.2 科技创新能助力工商管理企业持续性发展

对于企业工商管理项目运行结构而言,不仅要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对科学创新项目的重视程度,也要针对具体问题建构具体处理机制,保证企业运行层级从传统结构有效的转变为现代化运行结构,更好的顺应社会诉求。科技创新结构能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科学化运行结构的转型,也能从企业工商管理经验中总结有效的发展元素,针对相应因素进行集中强化,确保企业能实现整体管控结构的升级。另外,在企业工商管理项目中运行科技创新模式,也能一定程度上升级控制层级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认知,不仅能保持管理结构的创新发展,也能充分践行企业的可持续性战略发展目标,顺利升级整体管理系统,在紧跟时展步伐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强整体管理效果。

除此之外,在对企业工商管理项目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能真正为企业积蓄发展动力和创新潜力,在市场结构中占据主动,更好的建构企业自身特有企业文化和发展理念,保证管控结构和管理层级之间的有序发展,也能维持企业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综合优化[2]。

2.3 科技创新能助力工商管理企业经济收益优化

对于企业来说,一切管理结构和管理项目的开展,最终目的都是要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确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能建立有效的平衡关系,因此,企业要针对具体管理系统进行集中关注和综合管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优势,提升整体管理模式的时代价值。企业要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提高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最基本的发展动力。企业只有实现整体工商管理项目和科技创新结构的有机融合,才能实现整体管理层级的转变,从传统管控结构转变为现代化和科学化的企业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整体管理效果,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减少企业的市场运行风险[3]。另外,企业在运行科技创新工商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也能有效实现获益的长效性和持续性,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提优企业工商管理结构中科技创新的策略分析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工商管理结构中科技创新项目的运行效率,就要建构更加有效的管控和处理规范,保证规范项目贴合实际市场的发展情况。

3.1 进一步夯实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地位

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要综合管控科技创新项目的运行质量和运行系统性,进一步从失败的经验中总结教训,从而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经营水平,确保整体工商管理结构贴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建构更加有效且符合标准化运行模式的管控层级。合理转变陈旧的管理思维模式,提升管理效果的同时,有效处理市场中的动态化关系[4]。

近几年,我国企业工商管理项目的运行模式和运行结构也在发生改变,整体管控结构和管理层级能更好的贴合实际发展结构,进一步有效升级管控层级,从而提升处理系统的实效性,一定要从思想意识层面提升管控结构和管理需求,全面认知科技创新的有效性和时代价值,进一步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集中处理,建构综合管控和综合分析的理念,顺利提优企业的整体发展动力和发展水平。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管控和系统化项目升级,全面强化工商管理科技创新的发展力度和整体水平,确保能建构有效的运行框架和发展要求,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5]。

3.2 进一步建立工商管理科技创新队伍

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最基本的元素就是人才,因此,要想提升企业工商管理科技创新能力,就要针对专业人员综合培养,确保其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建立一支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管理队伍。企业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确保管控系统和管理层级贴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不仅要提高整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理论基础,也要保证员工具备更多的实践经验。只有提高员工对于科技创新的认知水平,才能有效升级整体管理结构和科技创新项目的融合机制和统一效果,进一步升级管控水平,保证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从而更好的实现自身战略发展目标,保证教学结构符合实际需求。另外,企业要建立有效的针对性培训项目,从专业学习角度和技能培优角度对员工进行综合管理,确保管理团队能有效认知工商管理项目和科技创新运行模式的关系[6]。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中,要综合分析工商管理项目的具体要求和科技创新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化升级整体管控系统的处理策略,保证管控效果和企业发展目标相贴合,提高企业经济收益,建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关系,在建立专业化管理团队的基础上,确保工商管理项目和科技创新的有效融合,强化企业的战略决策,为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赵观新.走出围城的必由之路:科技创新对于建筑节能门窗领域的影响[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4,15(12):66-69.

[2] 郑晓卉.论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J].商,2016,22(15):19-19.

[3] 徐光伟,陈舒怡.互补性资产视角下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提升路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14(14):100-104.

[4] 陈惠源.民企科技创新机制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及实证[J].科技通报,2015,22(05):261-266.

第4篇: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范文

1 电力企业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电力由原来的计划经济模式转入市场经济,在市场转化过程中,电力系统理念发生了重大变革,展现了全新的活力与生机,成为市场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电力企业发展好坏,关系到国民经济建设,影响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只有全面做好企业管理与创新,才能符合市场,满足发展环境需求。电力企业在市场重组中,企业体制机制模式主要是由发电厂进行电能生产,然后再由输电线路传输到各个变电站,最后经由输电线路传输至配电站,通过配电线路传输至用电单位与家庭,保证人们用电需要。目前来看,针对电力设施修建、生产、收费、维护等组织单位,均为电力企业的一部分,形成综合性强的电力系统,企业系统称之为电力企业。

2 电力企业科技管理现状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能源不断出现,对电力市场形成冲击,导致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近年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与应用速度加快,给电力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要想有效应对市场,则需要企业内部不断创新,积极应对形势,以更快的创新速度迎接挑战。电力企业改革不断深化过程中,对技术创新也时刻没有放松,当前,电力企业创新机制取得了一定成绩,推动了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获得了较大进步。电力企业作为技术型组织,对科技的关注度较高,所以说,科技项目才是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的实施点,是实现整个行业突破进展的关键,只有全面把握好技术核心要义,才能推进整体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多年来,我国电力企业对科技项目不断研究和实践,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为电力企业后续发展奠定较好基础。

3 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电力企业科技管理结构问题

电力企业不断发展,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原来的结构已经完全不适应现展建设,人员结构上分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两大类。作为技术企业,技术人员占据了较多比重,而技术人员也分为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技术人员两大类,复杂的人员层次结构,使电力系统管理难度增加。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工作不协调,管理人员对技术人员实际工作不够了解,导致了外行管理内行的现象,使技术人员无法适应管理现状,形成了两层皮的问题,最终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矛盾重重,不利于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发展,阻碍了企业进步。

3.2 科技管理与创新制度冲突问题

电力企业也非常重视科技管理与创新,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没有经验,前期积累不多,一些制度不符合时代需求,不能有效形成管理效能,达不到管理效果。企业有关制度与现实问题产生冲突。这就直接造成了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发展整体效率低下,比如说,科技管理与创新实施中的项目审批,审批程序多,导致一些项目审批时间超过了项目预期,等审批下来后,项目已经过了最佳实施期,影响了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良性发展。

3.3 科技管理与创新项目发展单一

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项目不足,眼光不宽、发展单一的问题还影响企业创新发展。这种情况较为普遍,容易造成电力企业科技创新方面发展缓慢,没有良好的制度保证,后期推进无法进行,造成一些项目中断,项目单一性问题也导致了重复建设,出现的问题较多,技术研究单一性和片面性使项目深度挖掘不足,是电力企业项目发展中的大难题。

3.4 科技管理与创新人才发展计划较弱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核心也是科技管理与创新人才,没有人才则谈不上创新发展,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前提与动力。但是体制机制的影响和其他因素导致电力企业人才结构不稳定,出现了较多的断层。整体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人员年龄大的现象比较普遍,给电力创新带来危机与隐患。

4 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措施

4.1 优化电力企业科技管理结构

为了保证电力企业创新发展,则需要不断促进电力企业结构转变,通过对企业科技管理结构优化升级,对复杂工作简化处理,全面提高工作效能,对以往不适应新形势的部门进行合并,对人员做好精简分流,通过资源优化配置,达到结构设计合理科学的目标,节约能源,节省开支,确保电力企业快速发展,形成良好的科技管理与创新新机制。

4.2 加强电力企业内部资源利用

电力企业有着自身的良好优势,只有全面认识到企业优势,发挥企业长处,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我国电力企业当前整体科技管理与创新发展形式较好,机遇较多,但是从外部环境看,不没有充分整合,如果通过对内部优势整合利用,吸引外部力量加入,则对电力企业创新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内部改善是根本出路,营造出良好的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氛围,不断推动电力企业对外竞争能力提升。

4.3 政府部门进行政策激励

要想推动电力企业发展,光靠内部创新动力不足,需要政府推动才能完成,如果单一由企业或个人推动,电力企业发展是非常缓慢的,在发展过程中,较多现实困难不能得到解决。政府部门需要发挥职能作用,有意识引导电力企业进行科技管理与创新,针对创新项目出台政策激励和支持,比如税收优惠、项目补贴、项目贷款等等,为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可持续发展。

4.4 加快研究成果落实

我国电力科技研究发展项目较多,成果丰富,一些项目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成果。但是项目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是需要过程的,影响因素较多,项目不能落地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我国电力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能力,加快对研究成果市场转化,积极进行研究成果实践与深度合作,不断积累实践研究经验,最终达到成果推进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

4.5 设立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研究平台

?力企业要想不断推动科技管理与创新,则需要加大投入,建立核心平台,针对项目问题不断完善,创新思路,对重点项目、行业负责人进行物质激励和奖励。对项目研究整体平台开放,不断推动项目发展,挖掘项目人才,建设成一个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技术平台。

第5篇: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品牌 名片 科技创新 科技名片

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品牌,尤其自主品牌更能体现企业竞争优势,2011年6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会同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就加强我国自主品牌建设提出指导要求,强调以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指导思想,市场导向,各方参与,对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主品牌涉及到产品研发、设计等环节,但还远远不够,不能反映企业科技活动的全貌,要通过全新的科技创新评价和监督指标的设计,从科技创新角度将企业品牌建设向科技创新品牌延伸,使科技创新品牌成为企业一张响亮的“科技名片”。

1 企业科技名片的内涵和意义

1.1 企业科技名片内涵

品牌是企业的一张最好的名片,品牌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关于品牌的内涵有多种说法,李晓飞认为[1]可以从三方面理解,从价值角度看是无形资产,从外在表现角度看核心是产品或服务,从本质角度看体现了为顾客提供价值的承诺。蒋Z萍认为[2]品牌构成要素包括品牌基础要素、品牌个性要素、品牌传播要素、品牌外部关系要素。因此,可以说品牌涵盖了企业产品(或服务)及其一切关系,它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我们平时所说的品牌一般指的是狭义的商业性品牌。

其实,商家之间的合作更重视的是彼此的信用状况,随着全国各地信用建设的开展,信用信息的有据可查为企业树立信用品牌创造了方便条件,因此企业的品牌建设也应该延伸到信用方面。

企业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产出、协同创新、技术扩散等能力及水平指标可清楚的反映企业的可持续创新发展能力,企业的品牌建设也应该延伸到科技创新方面。科技创新品牌代表着企业科技活动的全部,因此可以说是企业的一张科技名片,它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简单的企业档案工作,而是建立在企业科技档案基础上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指标规范企业科技活动,能更全面的体现企业品牌特色。如图1所示。

1.2 建立企业科技名片制度的意义

1.2.1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体现

国家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科技名片反映了科技活动的全貌,体现出企业对科技投入的重视和科技创新效果,因此是企业品牌建设中重要一环,要让企业像重视商业品牌建设一样重视科技名片建设,要通过企业科技创新信息和科技政策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名片建设工作。

1.2.2 企业品牌的有效延伸

市场未来竞争靠的是科技创新,而传统的企业品牌注重的是商业品牌价值,企业科技名片代表的是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更能体现企业实力与未来的发展潜力,企业科技名片制度的建立能有效引导企业的品牌建设向科技创新延伸,从长期来看,企业商业品牌必然还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支撑,苹果品牌的树立就是建立在其强大的创新能力上,在涉及技术问题的时候,苹果公司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主导市场[3]。

1.2.3 培育企业创新意识

企业科技名片制度的建立能从制度上规范企业科技活动,其评价与监测指标体系的设立及其相应政策上的引导,也能加强和规范企业科技档案工作与科技项目申报工作,能更加激发起企业科技创新的热情,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活动。

1.2.4 改变科技管理方式

目前我国的科技管理方式非常不利于企业项目申报,由于科技项目立项是采取网上征集、单位自行申报方式,对企业有失公允。首先,企业的中心工作是生产经营,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科技企业并不熟悉政府的项目申报工作,其次,因为科研院所内部有科技申报部门专业性申报政府项目,每年的政府科技项目经费都较多的流入了科研院所,加之要照顾一些关系户,导致最需要科技经费支持的企业无法得到政策与资金支持,无法体现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企业科技名片制度的建立使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有据可查,对建立了企业科技名片的企业一是可实行普惠制的政策支持,二是也可将其作为科技项目立项重要依据,使政策与资金支持向企业倾斜。

1.2.5 有利于完善科技统计工作

目前多数科技统计工作都是分散在各部门完成的,各专业科技统计之间存在壁垒,由于制度原因造成沟通不畅、统计内容及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等不一致、重复填报现象严重[4]。

从统计对象看,我国《科技统计报表制度》涉及的企业分布面有限,统计内容也不尽一致,指标设计仍不完善,实施企业科技名片制度可将统计的企业面拓宽,重新设计指标体系,统一管理口径,能更加完善科技统计制度。

1.2.6 有利于拓宽科技政策普惠范围

目前国家对企业科技创新支持主要通过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关于印发“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科发政字〔2006〕31号)从总体部署上针对各类企业特点重点支持,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大中型骨干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并开展了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家就对针对开发区内外的企业进行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并于2008年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第172号文),对中国境内注册的、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统一的认定工作,2016年又进一步进行了修订工作;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局 商务部 科技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3号]) 文件规定,支持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包括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服务、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服务。

从以上可见,科技创新型企业虽然涉及的面较广,但目前只进行了试点工作,从试点政策推出到2010年全国也只有400余家试点企业[5],高新技术企业也只能是通过认证的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主要涉及三方面外包服务业务的企业,并仅适用于20个城市。目前国家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面较窄且内容有重复,申报的企业有时也无所适从,实行企业科技名片制度后将统一规范科技创新统计工作,符合条件的所有类型企业均可受益于普惠政策的支持。

1.2.7 有利于落实国家创新调查制度

多年来国家层面非常重视创新发展,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的《建立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工作方案》中有专门针对企业的创新调查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其三级指标涵盖的范围较广,但与传统的科技统计工作一样,单独靠统计法约束企业行为效果并不会理想,企业上报的数据质量上也无法保证,实施科技名片制度将通过政策支持与品牌战略扩张的宣传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调查工作落在实处。

1.2.8 有利于企业推进自主品牌建设

科技活动的主体应该是企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是拥有独立的自主品牌。企业的自主品牌建设包括了品牌研发、品牌设计、品牌推广等方面[6],科技名片制度的实施能激励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根本。

2 企业科技名片建设的基础

2.1 科技档案

科技档案是科技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企业科技活动的原始凭证,凝聚着众多人的劳动成果,有时甚至是几代人的心血,科技创新需要科技信息的支持和科技进步的积累,企业科技创新要求企业应建设自己的科技档案,科技档案与科技创新息息相关,是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重要环节[7]。企业的科技档案是企业科技名片制度的建设的重要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大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科技档案,为其科技名片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科技统计

我国目前实行的科技统计制度尽管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但其统计数据已成为各类科技创新与发展研究的重要依据,目前已将农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软件开发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纳入我国科技统计范畴。

2.3 创新研究与实践工作

近年来对科技创新的研究较多,主要从创新体系、模式、能力及指标体系等方面内容相关,国家层面也对科技创新研究重视有加,在2012年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明确提出建立全国创新调查制度;从2013年初开始,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建立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工作方案》总体部署,据此科技部从国家、区域、企业(产业)、典型创新密集区等方面开展创新活动统计调查和创新能力监测评价,并对其《国家创新调查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8]上网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国家统计局于2014年开展第二次全国企业创新调查,此次试点以北京、江苏、山东、湖北4个地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和重点服务业企业为主[9]。

3 企业科技名片建设原则与对策

鉴于企业科技名片建立的重要性,有必要建立起企业科技名片制度,并作为与企业商业品牌、信用品牌建设并举的管理制度。

3.1 建立科技名片制度的原则

3.1.1 评价标准科学合理

科技名片制度中的关键是其能体现科技水平的考核指标,指标设计要科学合理,既要反映其投入水平,又要体现出产出效果,还要看到技术扩散的辐射影响力;既要反映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又要体现其协同创新能力;既要反映企业科技水平的硬件条件,又要体现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软件条件;既要反映科技本身,又要体现出科技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

其中,科技投入包括人员、资金、设备的投入及内部研发机构的建设;科技产出包括知识产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技术产出(新产品、自主核心技术产品比重);技术扩散包括技术扩散(技术性销售收入、技术服务出口比重)、产品扩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新产品出口比重)、成果影响(获奖情况);科技创新保障包括管理者素质(学历、行业经验)、管理制度(组织结构、规章制度、认证体系);协同科技创新包括产学研合作、创新资源整合能力等。

3.1.2 企业积极性高

企业科技名片制度的建立一定要有企业的积极配合,否则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应将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在政府层面大力宣传企业科技创新,并辅以资金与政策支持,可采用普惠政策与项目支持相结合、财政与货币政策相结合的方式鼓励企业参与科技名片的建设。

3.1.3 体现品牌价值

要将科技名片建设纳入到企业品牌发展战略中,把企业科技名片作为企业品牌建设的延伸,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品牌的可识别性,帮助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力,用科技创新提高企业运行质量,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3.2 科技名片制度建立的对策

3.2.1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府管理

与商业品牌建设不同,科技名片是一种科技创新品牌,涉及到监督与评价指标、科技统计、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复杂问题,涉及到对国家科技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因此,需要政府方面的顶层设计,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合力支持,在法律法规、发展规划、指标与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名片建。

3.2.2 优化竞争环境,突出科技创新品牌地位

为了加强企业科技创新品牌的建设,应加强立法和相应的扶持工作[10]。一是完善对自主品牌、核心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二是通过普惠政策、项目支持等政策支持企业创新活动,在财政、货币、税收等方面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持,引导传统的商业品牌建设更多的向科技创新品牌延伸,三是加强对科技创新品牌的管理和宣传力度,规范企业科技创新行为,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制度和科技创新品牌管理制度。

3.2.3 发挥企业主导地位,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要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就要将管理机制与激励机制结合,加强对技术交易、产学研合作、产业联盟等支持力度,从体制机制上激发企业及其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并通过成立相关基金引导企业科技创新,要结合科技创新型企业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工作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改革。

3.2.4 加强企业品牌管理,建立企业科技名片数据库

目前我国尚缺乏一套能较全面体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完整的大数据库,在大数据年代需要建立强大的数据库从技术上支持企业科技名片的建设工作,政府应采取招标方式与相关数据库经营机构合作,建立起国家层面的企业科技名片大数据库,以便更好的把握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状况。

4 结语

品牌是企业最好的名片,传统的企业品牌主要指商业品牌,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科技创新水平,因此,企业品牌建设要向科技创新品牌延伸,科技创新品牌可以说是企业的一张“科技名片”。

建立企业科技名片制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体现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更能突出企业品牌内涵,有利于培育企业创新意识、改变科技管理方式、完善科技统计工作、扩大科技政策普惠范围、落实国家创新调查制度、推进企业自主品牌建设。

建立企业科技名片制度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与对策。原则方面,评价标准要科学合理,企业的积极性要高,要真正能体现企业的品牌价值。对策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竞争环境,完善激励机制,加强企业品牌管理,建立全国性的企业科技名片数据库。

参考文献:

[1]蒋Z萍.企业品牌内涵及其生成模式[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2-43.

[2]李晓飞.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R].使命与责任―以质量方法促转型升级――第五届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2012.

[3]王锐.霸气苹果 创新无止境――苹果缘何创造消费电子产业奇迹[J]. 中国科技产业, 2011,(6):46.

[4]史伟.完善我国科技统计制度的对策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5,(17):8.

[5]IUD领导决策数据分析中心.国家技术创新试点企业已达469家[J].领导决策信息,2010,(29):28.

[6]倪伟清.我国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5,(12):10.

[7]吕萍.浅谈企业自主创新与科技档案管理的关系[J].兰台世界,2011,(S2):85.

[8]科技部.关于征求国家创新调查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意见的通知[EB/OL].(2013-11-27)[2016-5-23].

第6篇: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自主创新;社会经济系统;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019-02

一、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现状

(一)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政策进一步完善

2006年2月9日国务院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以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明确指出,现阶段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各级政府也出台了配套政策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结构趋于优化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科技中介机构等已成为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创新主体,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呈现出逐年增加的势头。就中关村核心区来说,科技人员总量达十多万人,其中企业科研人员就有3万多人;2013年发明专利授权18 000件,技术合同交易额1 191亿元。技术市场、技术贸易机构、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学科技园等,相继建成,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创新平台建设有较大发展。

(三)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进一步改善

创新政府服务模式,破除束缚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解决好企业创新管理职能交叉、机构重叠、责任区分不够明确等突出问题,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开通包括政务公开、投资审批、网上办事、政民互动、效能监察等功能模块的网上办事大厅,各委办局积极做好网上办事大厅录入服务事项工作,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并向下延伸。

(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人才强企“战略得到有效实施,人才规模合理增长,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逐步形成。近年来,围绕发展规划和技术需求,一些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培养人才战略协议,并建立了联合研发机构。通过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及人才培养模式,使得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逐渐成熟。

二、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扶持科技创新的措施缺乏及时性操作性

现有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政策比较多,其中有的内容存在滞后性,难以与其他地区和国际接轨。部分专家和企业反映企业科技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对现有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的存、改、修等方面工作不到位。科研项目申报方面存在的审批程序不透明、科研经费分配不公平,以及利用职权、关系、学术地位影响科研项目的申报结果、科研项目中标的结果,申报周期过长,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经费管理太松,容易造成浪费和滥用等方面问题,并且长期不能有效解决。

(二)政产学研之间还存在沟通障碍

政产学研紧密结合是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和科技创新回报率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机制不够健全,导致政产学研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一些企业在开展政产学研合作上存在不少困难,供需信息不畅通、找不到合作对象,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和大学科研机构的研究脱离实际是主要的困难。

(三)科技中介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大量的科技中介机构应运而生,对科技中介机构相应的管理办法没有及时跟上,导致科技中介机构的管理体制不顺。政府行政部门对科技中介机构存在多头管理和政企不分的问题,以及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素质落差大等种种因素造成中介机构自身的管理跟不上,导致了一些中介机构无论是在机构内部的管理还是外部的市场运作上,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混乱,难以发挥它们对科技创新信息的传递、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科技资源流动的促进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四)在金融对科技创新支持上资金投放效率不高

各级各类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不断增长,对企业有专项基金,对各类人才有支持措施,但一些企业和个人在得到支持后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创新作用,还有一部分急需支持的创新项目和科研成果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在精准支持科技创新、如何进行金融支持创新的后续评估方面没有具体有效的办法,缺乏相关的奖惩措施。

(五)对人才资源的使用管理不到位

传统的对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标准存在不足,人才难以引进。科技创新骨干人才因为住房、户口、子女就业上学等因素大量流失。人才选拔聘用制度、职称评审制度、职务晋升制度、工资薪酬制度、进修培训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存在不合理现象,个人收入与能力业绩不成比例,收入分配过于平均化,缺乏激励机制,导致吃大锅饭的流行,对那些热衷于创新并且取得了成绩的科技工作者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利于体现科研创新的价值。特别是一些年轻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创新中所获得的分配过低,影响到年轻科技工作者的收入水平,从而影响到他们科技创新积极性和创新潜能的发挥,不利于科研团队的后续发展。

(六)创新氛围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学术独立不受行政干预和宽容失败的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端学术行为有一定的空间,对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知识的了解程度不高。知识产权受到侵害主要表现在成果被抄袭,文章未经许可被发表或者转载,技术秘密被盗用。研究者自律不够,监督机构不健全,处罚不严厉,学术规范教育不够,学术规范和规章制度不明确。风险投资对创新的支持力度也不是很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产学研合作、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力。

三、当前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分析

(一)以体制创新促科技创新

坚持以体制创新促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型企业文化。企业家要走出去到先进企业进行考察学习,积极吸收先进思想,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开拓视野,敢于领导企业进行创新。企业建立专门的信息搜集部门,负责对市场上的需求动向、新技术发展趋势等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以新的指标体系作为考核重点,加大创新在企业考核体系中的比重,建立新的企业考核体系。加强政府对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为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通过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来营造自主创新的硬环境;在实施政策规划和法规等宏观措施的过程中,政府通过有效的组织为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市场政策和信息等软环境,进而影响和引导技术创新的直接参与者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等进行创新活动。

(二)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企业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

建立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主要依托的知识创新体系。重点高校和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是主要创新源。因此,要积极推进高等院校的教育和科研体制改革,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探索建立创新型大学。发挥高校在建设创新型企业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加快培养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的创新需求,统筹布局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各类科技力量,形成以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基地,以面向产业创新的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为重点的知识创新体系。

(三)发挥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作用

大力培育科技型中介机构,提高科技情报信息机构的信息采集分析和综合加工能力,与技术交易机构共同发挥企业技术转移中心的作用。建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为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提供技术评价技术、产权评估、政策咨询、技术产权交易和技术培训等服务。加快大型科学仪器及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科学资源共享平台、产业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科学信息和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促进企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

(四)建立多元的创新融资体系

建立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引导社会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动银企合作,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信贷支持力度。建立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准备金制度,完善担保代偿评估体系,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并增加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和企业创办风险投资机构,通过参股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开展风险投资业务,以提高创新资源利用率为导向,提高创新投人能力。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提高高素质人才的薪酬水平,吸引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到企业中来;对企业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建立高水平的研发中心,利用研发中心带动企业创新。

第7篇: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企业创新管理 思考

现代化企业管理的特点,不仅要有先进的组织形式,在技术装备及管理模式方面呈现优势,还要注重体现在企业管理和服务质量上彰显特色,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为此。现代化的企业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而有效并能严格执行的规章制度体系及科学规范的领导制度、双向选择的人事聘任劳动制度,以效益共享、利益优秀,向知识倾斜和按职能、绩效实行小平衡大差距和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国际规范接轨的财务会计制度等。因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已不再仅仅取决于先进的设备等有形资产,更多的是依靠知识产权、优质服务、科学网络管理等无形资产。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企业的创新管理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管理创新的意义

社会经济与现代企业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要有因势利导的谋略,还要有开拓创新的智慧和胆量,更要有与时俱进的勇气和锐气。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通过管理创新,达到更新观念、转变机制、开发人才、优化组织、培育企业文化、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引进新的管理方法和提高效率,从而实现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提高资产运营绩效的目的。才能合理配置企业的管理资源,使人力、物资、资金、信息等资源条件向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向流动。因此,积极探讨企业管理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实现管理体制的创新,对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目前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基础薄弱,高素质技术人才缺乏

企业创新人才不足也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受创新条件限制,高技术人才引不进、给企业的创新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高学历人才明显偏少,是制约企业创新的主要原因,激励机制措施不力,难以吸引人才为长期的企业创新发展献策效力。

(二)创新企业资金筹集方式有待完善

许多企业仍处于资本结累的初级阶段,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划拨大量的创新资金来支付企业的创新投入,对创新工作的开展依然较为弱势,扶持力度不足,同时缺少风险投资,使得企业创新工作滞后。企业创新的资金支持机制和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三)服务体系不健全,有关政策宣传不到位

在研究成果的保护上,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企业很少有专项研究国家对企业的各项支持政策,致使不能有效利用国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的创新工作滞后。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措施

(一)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尤其要特别注重将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落实好企业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通过设立资助基金或奖励的方式,对促进重点项目进行集中投入,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益,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当前,要积极探索建立多元科技投入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首先,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企业增加自主投入,集中力量用于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其次,要继续鼓励金融机构扩大科技贷款的规模,重点对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给予支持;第三,要通过政府政策性补贴、风险投资、招商引资等途径,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第四,建议企业每年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投入科技创新工作。

(二)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培育技术创新的动力

一是要实施科技人才培育计划,建立科技人才奖励基金,有计划地培养和造就大批懂科技、善经营、有较强自主创新、研发能力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二是以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引进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专业技术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的技术带头人和复合型人才;

三是改革分配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把智力投入与资本投入放在同等位置,鼓励科技人员以成果参股、入股或领办高新技术企业,参与价值分配,开展技术攻关,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三)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产学研结合

走自主创新道路需要构建体系,搭建平台,培育创新链。要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企业主动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起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采取联合开发、委托开发、技术指导等方式,使科技开发与市场需求、生产要求充分结合。企业还应主动与科研机构结盟,壮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要加强相关企业间的合作研发,通过广泛的技术合作,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益。

(四)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要持续加大品种结构优化、工序成本降低等工作力度,坚定不移走特色精品之路,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特色产品的盈利水平。企业要明确自身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提高竞争力的突出位置,以市场为导向,直接参与技术研发,搭建更为快捷和开放的技术创新平台,形成更加完善、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技术机构,夯实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充分发挥其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的作用,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是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了创新的重要地位,彰显了创新的力量。

三是重视专利和品牌的研发和申报,制定相应的鼓励办法,支持企业实施专利和名牌战略。

(五)要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工程,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加大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重创新、抓改革力度,使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后劲有一个大提升。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力。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打牢实体经济基础。

(六)培育健康有序的企业文化和以创新为核心的管理文化

第8篇: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范文

>> 构建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融资服务体系的研究 基于中小企业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研究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的研究 中小企业在线培训服务体系的构建 关于构建中小企业实体经济服务体系的探索研究 黄河科技学院通过集团化办学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我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浅析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关于创新中国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思考 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协同创新构建 多渠道构建支持服务体系努力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构建中小企业营销服务体系研究 构建与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管理人才培训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教师个人素质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影响 构建中小企业会计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 构建中小企业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的探索和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参考文献]

[1]陈莉敏.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机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5.

[2]毕克新,李 莹,陈 申.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外部环境及支持体系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4):70-76.

[3]薛瑞飞.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金融支持机制优化研究[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14:5.

[4]刘小兵.长沙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3):171-180.

[5]何如喜.提升知识服务能力增强企业孵化器竞争力[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7):187-190.

[6]高 强.基于DEA方法的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评价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5):57-56.

[7]杨文利.科技部与北京联手建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6-06-13(B).

[8]王 磊,王 淼.部级高新区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成都高新区为例[J].城市,2009(6):50-52.

[9]于晓丹.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服务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3.

第9篇: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措施 研究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是以技术创新能力为支撑、以核心技术能力为基础的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构成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创新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属于经济学范畴,它的主要特征体现了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强调了市场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提高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紧紧抓住企业技术创新这个关键环节。

一、技术创新对提升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通过技术的开发形成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烟草企业只有在核心技术和烟草产品上具有长期积累的特殊能力,才能不断扩展,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都离不开技术创新。著名烟草企业如菲莫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国内的红塔集团等之所以产品市场畅销、盈利能力强,关键的一点便是其通过持续的研究开发,创造和更新核心技术,打造核心产品,并能保证核心产品的更新换代。

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烟草企业已经走出了投资推进型增长方式,并开始从投资推进型向创新推进型转变。企业的成长发展应着眼于核心能力的培育,立足于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创新成为企业成长的根本依托。很多以技术创新为特色的企业并没有庞大的员工队伍,也没有太大的规模,但它们对世界的进步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技术革新保持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的命运总是与技术创新相联系的。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时间的推移,企业的核心技术会演化为一般技术,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促进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加速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开发出成本低、有较高使用价值的新产品,创造出消费者对该类产品的新需求,才能保持其竞争能力。如果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产品结构雷同、竞争乏术的境地,甚至遭到市场的淘汰。

二、提升烟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是确立烟草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多层次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实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紧密结合。我国烟草企业长期生存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相对国外烟草集团而言,企业主体意识不强。因此,必须摆脱企业对政府、上级公司的依赖思想,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载体。

二是大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人才是科技之本,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因此,尤其要重视和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以激发科技队伍的创新精神,提高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要努力培养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努力培养科技和管理全能的复合型人才。要全面提高科技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加大科技成果的奖励力度和奖励面。

三是建立和完善烟草企业的技术创新系统。烟草行业应紧紧围绕建立和完善创新体系,明确创新目标,建设高效的技术创新系统。企业应建立健全技术中心组织设置,配备相应的研究开发人员,配置科研开发的设备。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能有效地组织协调,有效地实施,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四是完善科技管理体系。科技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配齐各级科技管理人员,明确其职责,提高其素质,加强对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的跟踪管理和绩效评估。适应和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及推广体系。完善对各级领导班子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通过严格管理,确保行业科技资源功能的发挥和效率的提高。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和其它生产要素的结合,形成投入、创新、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机制。

五是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科研经费是保证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顺利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烟草企业要逐年增加对科技的投入,确保每年的科研经费足额按时到位。建立科学技术研究专项基金,对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进行专项管理,保证科研经费专款专用、高效使用。

三、实施技术创新必须把握好几种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科技投入与生产投入的关系。科技投入与生产直接投入相比,见效慢周期长,一些科研开发项目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成功。我们要放眼于未来和发展,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改善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支持科技工作者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这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