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教学方法范文

美术教学方法精选(九篇)

美术教学方法

第1篇:美术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 美术;教育;素质;探索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我们的美术课程中,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然后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一、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首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感情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或可试)的几种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如在讲授《水墨画的笔墨技法》时,对于课中涉及到的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表述恐怕学生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伴以适当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避免简单的缺少学生参与的师讲生听和机械模仿,尽量弥补该模式可能造成的认识活动的不完整性。尝试有的教师认为这是数学课中最常用的,美术课不需要这种方法,其实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尝试来学习绘画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商讨、边探寻方法。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有时包含部分的示范)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在《美丽的热带鱼》、《树叶贴画》的课中,让学生根据制作图自己动手操作,教师的指导贯穿在学生动手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尝试,可培养其独立能力。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绘画的兴趣,使其具有挑战性;并不断鼓励学生持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如在教学漫画中让学生有 4个作业选择,分别是:(1)根据生活中的趣事画一张漫画;(2)为理想中的自己画一张漫画;(3)为喜爱的卡通动物或者人物设计一个完整的故事。(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卡通画并且临摹一张。学生不用再为一道不愿做的作业烦心,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难度大还是难度小的作业,心情肯定愉快而又轻松。

二、增设特色课,提高教学效率

特色课是本着普及与提高的原则进行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 。即在上好普及课的同时,对划分好类别的整块内容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一个重点来进行教学。这需要课前认真分析教材,找出共同点,也就是找出一条能把这一整块内容串起来的内在联系条件,围绕着重点内容进行 以点带面的教学。由于特色课是一种表演技能型教学,所以在特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某一个重点能够展示表现技能的本领,从工具使用到技法、技巧等训练,使学生全面熟悉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能用这方面知识、技能自 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事物、现象、规律、特征,理解艺术处理及表现能力的展示方式。如中学生创作、书法、图画、手工制作等等。通过中学生创作完成想象画、插图、添画、设计等一系列的零散教学内容,可谓一举多得。这样,既做到充分利用有限的美术课时,又能使有限的美术教学环境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培养求异思维开发智力

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为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人去开拓创造。那么,就需要造就一代新型人才,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上一颗“独创”的种子。在美术教学中挖掘教材的求异因素,特别是图案装饰、工艺美术等教材,从不同角度去展开、去强化,创设情景。善于从联想中求异。求异思维训练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没有创造就不能“青出于篮胜于篮”。未来的世纪将创造竞争的世纪,把美术教育和智力开发溶于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处在一个美的世界和社会里,还知道人类在悠久的年代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美好的当今世界,他们还知道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世界,更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同时,还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他们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强盛、民族的兴旺都是他们的智慧和美感,美术知识和运用表现美的头脑及双手去创造、去建设的。因此,才能在他们细小心灵中埋下这美的种子,使他们现在成为爱美、会美、外表美、能创造美的一代鲜花,在祖国这块大花园中竞相吐鲜开放,促进我国群星灿烂、英才辈出时代的来临。

第2篇:美术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问题;办法;学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090-01

一、中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强调教师主导地位,教师方法单一

在教学工作中,美术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画、教师阅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及内容单一、形式单调,呆板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

2、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

由于考试的压力,学生在衡量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重要性的基础上,将大量时间放到这些学科的学习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转移对美术的兴趣,导致对美术学科的轻视和兴趣的减弱。从事普通美术教育的教师通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喜欢画画,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也不多。

3、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多、不够

民族地区美术教师最头痛的事就是缺乏现代教具,学生美术用品严重不足。上课了,几十个学生稀稀拉拉的有那么零星的几个人拿着极其简单的工具,一小盒水彩笔或者一支铅笔,一巴掌大的一个图画本。老师无可奈何,尽管如此,课还是要上的,给学生讲着不着边际的中国画、水彩、蜡笔画等,学生也如行雾里。可真正的美术教学,这样能行吗?老师只是说教,没有示范,学生只是聆听,没有实践,这从哪来感受“美”呢?

4、教材内容较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倾向、心理水平

现行初中教材违背了教育心理学规律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教学内容简单划一、强求一致、存在明显的成人化倾向,造成了揠苗助长与停滞不前的后果。教师让学生欣赏艺术品,主要不是培养职业的鉴赏家和批评家,但经常对各种审美类型和特征作比较与鉴别,经常对各种艺术作品优劣之处进行区分与评价,确实有助于审美趣味的敏锐化,但这种审美趣味的培养,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个性独特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

二、中学美术教法探索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忽略了让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新课程中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现在的美术教科书比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表现与鉴赏活动欲望的思想,这一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在美术欣赏中,有的教师往往在上课后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欣赏成了“讲赏”。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支配下,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主体意识淡薄,缺乏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对美术欣赏课普遍不感兴趣。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美术教育中应该让他们自由地创作绘画来表达自己情感,使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外出参观或实地考察,使学生的课本知识与现实得到联系,在亲身体验美中去领略文化的内涵,并潜移默化为内在的人文素养。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境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美的学习氛围

直观教学是美术欣赏的重要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多媒体教学以其绚烂多彩的表现形式,融欣赏、讲授、示范为一体,声画同步,图文并茂、生动直观,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利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突出了主导地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的引导,加上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教与学双方的能力都得到充分发挥。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导入摄影、漫画、卡通、陶艺以及走出课堂等表现手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全面地培养学生,扩展他们的视野。

4、教材应注意美术与音乐的融合

第3篇:美术教学方法范文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可以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

(2)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需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它包括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对话,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等几个方面。无论是哪种对话,都要借助语言这一中介来实现。对于学生来说,这几种对话是互相交织的。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一同体会创作者创作时的愉悦与兴奋、率真与情趣、专注与自信、幻想与创造,在欣赏中成长。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做自己的范本。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的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1)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

(2)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

(3)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要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

(3)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条件稍差的农村,有关欣赏课的内容应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有效的灵活调整。

四、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步骤和审美教学目标

综合上述因素来说,在欣赏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做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大力扶植,促其开花、结果。如同一幅大师作品,几十个学生就会有几十个不同的欣赏角度。这其中有些欣赏角度,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欣赏品味。

第4篇:美术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美术教学方法

一、当下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美术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首先,近年来,初中的学科教育正朝着知识和技能的多元化、全面性发展,由于初中美术学科的教学特点是广泛的隐密性,对于这种孤立单一的教学学科,往往由于缺乏知识的多方延展性导致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有很大欠缺。其次,由于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影响,有些美术教师不肯走入学生心灵,因此没有充分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能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最终也导致教学效率的下降。2.美术教学中学校存在的问题。许多初中学校过分强调传统学科的学习,而对美术课重视程度不够,对美术教学的投入也十分匮乏。投入资金少,导致教学设备短缺,许多初中学校甚至只具备粉笔、石膏模具等基本的教学设备。这样的学习氛围很不利于激发中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另外,学校图书馆关于美术方面的书籍太少,学生没有受到良好的熏陶,也很难培养一定的美术素养。

二、新教育理念下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1.教学过程中应提高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视程度。由于新课程理念更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感受以及学习态度的积极热情,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提高则更容易达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其中将美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美术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尤为重要。如在讲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用画笔触摸细节》一课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速写中以线为主的手法,绘制生活中常见场景、物象等细节特点。细节是作品的“灵魂”,没有了它,作品就会失去精神力度,艺术感染力也会趋于平淡。让学生亲自体验在生活中观察细节的整个过程,在“线条表现细节”的内容下呈现“色彩表现”的内容,从而体会造型表现中细节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学生便也容易理解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物体细节的表现越逼真,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就越强。此外,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的专业性要求不高,因此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应认真备课,在对教学材料充分熟悉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最后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根据实际情况教授的方法更易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加强学习的信心。

第5篇:美术教学方法范文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人们步入信息文明时代,信息技术作为网络传播的一种媒介在人类活动中得到全面而广泛的应用。在国家制订的高中美术课程新标准中,倡导并要求强化自主教学与探究性学习,使得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合作学习,获得综合知识与能力。现代的高中生自身具有一定的个性和较强的创造能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结合网络环境,利用网络资源与技术,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时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2 网络环境下高中美术教学的方法

2.1 正确认识网络环境

在信息时代,网络资源具有较大的容量,其中包含了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知识,覆盖全社会各个层面。因此,高中美术教学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学生学会从中自主获得知识。一般来说,网络环境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具有无限的网络资源,并且这些网络资源能够开放和共享,这样就对它种媒体传播方式进行了弥补。特别是在美术教学中,网络环境就像一个庞大的博物馆,能够提供大量的图片,进行美术展览。而学生可以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方便快捷地找到一些作品的图片和一些背景材料,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保存相关学习内容,从而方便以后长期研究、学习使用。

上述关于网络资源的认识只是一种网络的资源观、工具观、媒体观,也就是说将网络作为一种硬件的“物”,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本质应当是强调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即生命观。在教学实践中将网络技术与美术欣赏课程整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才是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那么,这就需要重新思考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在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里的作用,思考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在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的地位,以及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学生与网络环境的相互关系。

2.2 网络环境下高中美术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师、学生与网络环境的相互关系

1)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网络环境下,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该作为一个引导者,真正起到引导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等作用,彻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习兴趣,以进行自主的研究性学习。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高中美术学习过程中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程资源比较落后,而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学生处于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中。因此,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使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

3)正确处理教师、学生以及网络资源之间的关系。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是人与人的关系,教师、学生与网络是人与物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网络资源,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引导、指导学生的美术欣赏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反馈所学到的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具有重大的意义。

现阶段,有丰富的网络交互方式,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QQ、电子邮件等。特别是专业美术论坛,它不仅能够促进广大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也为专业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个人美术欣赏专著的发表平台。由此可见,网络环境下的高中美术教学的方法不断丰富,学生不再只是接受教师关于美术知识的灌输,而是拥有更为广阔的知识学习与交流的园地;学生也不是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向教师提问,与教师交流,而是在更多的课余时间里,通过网络来实现这些目的。

网络技术为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提供了资源库,为高中生围绕美术欣赏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基础,是高中生学会学习和学会终生学习、自主学习的坚强后盾,为所有高中美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方便。那么,如何结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课程优化网络资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作为网络时代的美术教师,笔者现在正在学习网络技术,准备建立自己的网页,内容涵盖高中美术欣赏各课,针对教学内容建立美术欣赏图片库,编写自己的欣赏性文字,链接其他优秀的美术专业网站,建立网络留言板,在此基础上体现自己教学思想和个性。

第6篇:美术教学方法范文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美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领悟美术在实践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究。

2.利用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情感意识往往是在个体或整体行为和态度中体现出来的。美术教育的特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以美感人,以情动人,达到培养人的目的。它是靠真情打开审美者的心灵大门,牵引着人们回到现实的生活,去体验我们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发展审美能力。在教学中以情施教,从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关注人类,关注自然。

3.利用教材内容,寻求兴趣点

教材中有一些很有趣的例子,引人入胜的情景,都可以作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所以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研究教材内容,力求找到关键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师生的互动交往,即探究过程,完成教学任务。探究性学习主要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传统的美术教学和其他学科的传统教学一样,表现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灌”,学生犹如机械,主动权操纵在教师的手中,学生在“喂”中成长,这样的教学过程培养出的学生只会回答“会”与“不会”,何谈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初始环节,问题的提出,能体现学生动脑思考的程度和学生的现有学识水平。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发现问题是创造发明的基础。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比如,教师水平、学生接受能力及教学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较差,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发现学生有疑问,应大胆给予鼓励,而不是挖苦、打击。对于不善于动脑的学生,应该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引导学生从相关事物中找差异,从不相关的事物中找相关性。对于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抓住契机,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和愉快,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三、关注学习过程

探究的关键是关注学习过程。如何关注美术的探究学习过程呢?

1.必需明确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

新课程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把教学内容转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掌握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生动的事物去探究,这样学生的主动性会大大得以调动,有了更大的创造空间。教师要明确在探究的过程中自身的位置,不要参与得特别多,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

2.给探究活动提供互助平台

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营造探究氛围,使美术课堂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人人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促使每个学生真正动脑、动口、动手,参加到学习探究、创意思考、自由创作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技能、情感、态度、道德的变化和发展。

四、关注评价与反思

在美术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探究的结果理想与否,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教师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在探究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点滴的成绩,也要给予肯定。对于存在的不理想的结果,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产生的原因。促使教师更好、更全面、多层次地看待学生,积极采取多维、多级的评价方式,适合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并以鼓励、表扬等评价手段,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探究性学习方法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环节短、快,层次分明,培养学生自主、互助、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师真正从传统的教学中解脱出来,对教学意图、方法,大胆改革,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方法。

参考文献:

第7篇:美术教学方法范文

一、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是上好鉴赏课的前提。我在讲课之前,把临摹的一幅《游春图》和《簪花仕女图》挂在教室。虽然学生们以前也在很多印刷品中看过这两幅画,但从来没有看过如此大而且如此美的,许多同学走在画前认真细致观察,感到是惊奇,在学生们止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之际,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此时我适时地向学生介绍国画的特点与技法,介绍《游春图》的作者、创作年代、所表现的内容、思想感情等,以及作品给观赏者带来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在认真分析研究以后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等等,使学生感到美术作品的背后还有丰富、有趣的内容。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从而为上好美术鉴赏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练习,要求学生从不同方法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外出参观

为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实地考察是很有必要的。

利用好地区的乡土----沙滩文化资源,参观文物,使同学们被悠久的历史及人类如此灿烂的文化所吸引,增强了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逐步树立起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的审美理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创造精神,为发扬光大中华文明努力学习、扎实奋进。

四、举办展览

为了让学生弄清中国画的分类及其装裱艺术形式,我校办了一次中国书画展览。展览的作品都是创造,内容包括山水、人物、花鸟,装裱形式有立轴、横批、镜心、手卷、册页等。直观教学的手段使学生掌握知识轻松愉快,同时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了民族自豪感。

五、搜集整理

在中国民间美术鉴赏教学中我要求同学们到农村、街道去搜集旧的年画、剪纸、民间玩具、草编、竹编等,从报刊杂志搜集有关图片资料,并按类别、作者、创作年代、风格等整理出来,加以文字说明。

一周一节的美术课堂,我会充满激情地想尽办法使我的课堂活跃起来。但由于条件所致,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进行实践的机会很少。这就导致了理论与实践脱节、课堂与社会错位。

其实,实践的道理很简单,我们都知道,认真画一幅写生画比讲一通理论好。但是如何将这样的理念变为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措施?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接近生活的必要"。社会是人生的大课堂,要鼓励学生多接触生活--参加小区板报设计、小区美化劳动等。在社会实践中要让学生体会到参与、动手、互动的快乐,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明天"。实践会让人发现很多在教学中不会显现的问题,而学生从实践中所得到的经验是无法估量的。

2.在美术鉴赏课中尝试社会模拟化教学。学生没有步入社会,他们对社会中的事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同时也会对一些现象表现出茫然。所以,尝试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社会模拟化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上设计课时,学生分工来当地企业设计标志。通过模拟设计,学生不但掌握了设计的相关知识,而且加强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很好地施展了他们的才能。

第8篇:美术教学方法范文

一、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是上好鉴赏课的前提。我在讲课之前,把临摹的一幅《虢国夫人游春图》和《簪花仕女图》挂在教室。虽然学生们以前也在很多印刷品中看过这两幅画,但从来没有看过如此大而且如此美的,许多同学走在画前认真观察,津津乐道,甚是惊奇,在学生们止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之际,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此时我适时地向学生介绍国画的特点与技法,介绍《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作者、创作年代、所表现的内容、思想感情等,以及作品给观赏者带来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在认真分析研究以后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等等,使学生感到美术作品的背后还有丰富、有趣的内容。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从而为上好美术鉴赏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外出参观

为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实地考察是很有必要的。

利用好地区的博物馆和文化资源,参观文物,同学们被祖国如此悠久的历史及人类如此灿烂的文化所吸引,增强了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逐步树立起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的审美理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创造精神,为发扬光大中华文明努力学习、扎实奋进。

四、举办展览

为了让学生弄清中国画的分类及其装裱艺术形式,我举办了一次中国书画展览。展览的作品都是临本,内容包括山水、人物、花鸟,装裱形式有立轴、横批、镜心、手卷、册页等。直观教学的手段使学生掌握知识轻松愉快,同时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了民族自豪感。

五、搜集整理

在中国民间美术鉴赏教学中我要求同学们到农村、街道去搜集旧的年画、剪纸、民间玩具、草编、竹编等,从报刊杂志搜集有关图片资料,并按类别、作者、创作年代、风格等整理出来,加以文字说明。同学们在搜集过程中亲眼见到民间艺人熟练的剪纸功夫,不用草稿,一幅生动活泼的《老鼠嫁女》就出来了,又一幅代表喜庆气氛的《五谷丰登》跃然纸上;还有质朴自然的草编的虫、鱼等玩具。这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教学,学生获得了甘醇美酒般的民间艺术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劳动群众质朴、热情和醇厚的情感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这是无穷的影响。

一周一节的美术课堂,我会充满激情地想尽办法使我的课堂活跃起来。但由于条件所致,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进行实践的机会很少。这就导致了理论与实践脱节、课堂与社会错位。

其实,实践的道理很简单,我们都知道,认真做一张招贴画远比空谈一套理论更能掌握设计的精髓。但是如何将这样的理念变为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措施?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接近社会的必要”。社会是人生的大课堂,要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参加小区板报设计、小区美化劳动等。在社会实践中要让学生体会到参与、动手、互动的快乐,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明天”。实践会让人发现很多在教学中不会显现的问题,而学生从实践中所得到的经验是无法估量的。

2、在美术鉴赏课中尝试社会模拟化教学。学生没有步入社会,他们对社会中的事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同时也会对一些现象表现出茫然。所以,尝试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社会模拟化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上设计课时,我让学生分工来模拟设计公司,他们有各自不同的分工和角色。通过模拟,学生不但掌握了设计的相关知识,而且加强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很好地施展了他们的才能。

第9篇:美术教学方法范文

一、课本“步骤图”的再加工

在课本中,由于篇幅的限制,很多步骤画所占的位置都很小,具体的细节根本就模糊不清,在过程的描述上也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启发指导学生最形象具体的作画方法却正是步骤画,那么这就给学生作画造成了较大的难度。如果教师在课前,早有自己再加工的步骤图的话那就既直观又简练,事半功倍了。方法就是把作画的方法步骤的范画放大绘制好,到讲课时依次张挂,边挂边讲,比如在中国画笔墨练习教学中,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学生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国画技法训练。学生可以跟随老师的范画步骤慢慢感受,慢慢体会国画的意境。这比老师站在讲台上对着书本枯燥无味的语言讲授课本中的步骤要有意思的多,学主有更直观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所要学的新内容。

二、命题画、想象画、设计创作时的启示性范画

命题画、想象画、设计创作中的启示性范画是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路,有效地进行创作画的重要方法,教师应结合自己的作品,设计创作范画,将创作的体验、构思的方法、制作的过程及技法详细讲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扩散成新的思维,让学生逐步学会创作和设计的方法。比如在上初一课程中的吉祥物的设计这一课中,我就把每一次奥运会的吉祥物的形象在课前绘制在纸上,上课时一一展示,并让学生做比较,说特点,然后由学生选出最可爱最想画的一个,在黑板上具体示范做画的过程,再出命题让学生为学校的艺术节设计一个吉祥物,这既尊重了学生的选择,也让学生与教师有很好的课堂交流。

三、范画的对比效果在教学中也是不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