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医英语范文

中医英语精选(九篇)

中医英语

第1篇:中医英语范文

【关键词】中医英语教学改革翻译技巧

Abstract:ThepaperfocusesonhowtoimprovetheteachingeffectintheteachingofEnglishforTCMbyintroducingthetheoryoftranslation,reinforcingthepracticeoftranslationandenhancingclassroominteraction.

Keywords:theteachingofEnglishforTCM;thetheoryandpracticeoftranslation;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classroominteraction;teachingeffect

近年来,我国的不少中医院校都开设了《中医英语》这门课程,可见英语在中医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中医英语的教学目的必然是让学生通过英语这一媒介,把中医介绍给世界,为全人类造福。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并应用到中医英译的实践中去。本文就重点探讨中医英语的教学目的及如何提高中医英语的教学效果,满足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1介绍翻译技巧和方法

作为大学生,有比较扎实的英语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翻译知识对他们来说,几乎是空白,而这对学习中医英语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让学生学好中医英语,必须先填补这一空白。因此在课程设置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教师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翻译的基础知识介绍给学生,其中还包括科技英语翻译的一些特点,使学生有“法”可依,有规则可循,而不是盲目地、随心所欲地进行翻译。在教学过程中,我一开始就向学生强调翻译理论和实践在这门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由此引入翻译理论的学习,包括翻译的原则、方法、技巧。由于这些理论对学生来讲比较生疏而且抽象,我就一一举例说明。比如,在讲到翻译技巧中的“增益法”(amplification)时我就举了这样一个英译汉的例子:Mattercanbechangedintoenergy,andenergyintomatter.(物质能够转化为能量,能量也能转化成物质。)其中“也能转化”就是增加的内容。我同时告诉学生,如果从中文“物质能够转化为能量,能量也能转化成物质。”译成英文“Mattercanbechangedintoenergy,andenergyintomatter.”,使用的是另一种技巧,学生马上就知道是“省略法”。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理解得非常透彻,印象也很深刻。然后,我还通过布置课外作业,让他们运用这些学过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翻译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学生反映效果非常好,而且饶有兴趣。

2介绍科技英语的术语特点及句法特点

科技术语一般都比较长,不容易记忆,学生往往对着一大串长长的科技词汇感到无所适从。让学生掌握科技英语术语的构词规律对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很大的价值,比如在介绍affixation(缀合法)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deoxyribonucleicacid=de(去掉)+oxy(氧)+ribo(核糖)+nucleic(核)+acid脱氧核糖核酸DNA。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对DNA是非常熟悉的,但他们原来不知道这个术语是这样组成的,而且大部分的术语的构成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发现令他们兴趣大增。又如,“中医”这一术语经常被译为TC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这里用的是首字母缩略法。在讲到科技英语的句法特点时我主要通过举例和分析的形式把例句讲透,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并鼓励他们在翻译实践中尽量有意识地关注和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

3重视语境因素

由于缺乏翻译知识和文化意识,学生往往只会在英语中寻找与汉语对应的词,而忽略了文化及语境等因素,从而造成错译、误解,甚至闹出笑话。因而让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在同一语言的不同语境下使用不同的译法。比如中医有“少火生气”的说法。如不推敲“生气”在这里的含义而直接用“angry”来翻译的话,就完全曲解了原文,也会使目的语读者不知所云。另外,同一个术语,在针对不同的读者群时,译文就必须考虑读者的认知语境和阅读反应,也就是要考虑译文的实际交际效果,[2]宜采用不同的译法。一般说来,对于医学研究人员、临床(西)医师或有志于学习中医的人,就适宜采用科技英语构词法中的缩合法、缀合法等构成的专业性强、比较规范的术语,这样便于中西医之间的贯通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而对于不懂西医但对中医有兴趣、愿意了解中医或有意接受中医治疗的普通读者群,由于他们大多不懂拉丁文、希腊文之类的,也不谙西医,如果译文中尽是由各种词缀组成的术语,会使他们望而生畏,也就起不到翻译的交际效果了,故应尽量用浅显的普通词汇,比如尽量选用根据复合法构成的术语[3]。如“高血压”一词,对于专业人士可采用“hypertension”,而对普通读者则宜用“highbloodpressure”。

4引入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的知识

奈达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4]我国学者王佐良先生也曾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5]故而在教学中我既强调文化修养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又注意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的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不仅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同时又深化文化知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困难直接体现在语汇缺失与词义冲突上,即:源语词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找不到对等的语汇,或者与译后的对应词语所载的文化信息相互矛盾或者不一致。如在翻译“《难经》: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中的“动脉”时,我就告诉他们不能想当然地把“动脉”理解为与静脉相对的动脉而译成artery。中医古籍中语言非常精练,概括性相当强,有许多术语或词汇在英语中不能简单地找对应词(equivolent)。在阅读时要仔细推敲,只有准确理解了原文的意思,才有可能忠实于原文。此处所谓“动脉”指的是脉之搏动,故宜译为pulse。

通过多年来中医英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笔直认为介绍翻译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知识,加强翻译实践在中医英语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否则这门课就成了无本之木。另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94.

[2]李虹.浅谈中医术语的英译[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6(3):181182.

[3]Nida,EugeneA.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ng[J].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3:109.

第2篇:中医英语范文

【关键词】中医英语 语料库 建设 意义 研究

纵观历史长河,中国是中医的诞生地。换句话说,它是我国传统文化里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医英语不仅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成为一门新型的学科。同时,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它在中西医学交流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见,相应的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设也是有着深远的意义的。它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我国中医英语的教学,还有利于中医在国际的传播和发展。进而把中医推向世界,实现“国际化”。在国际医学的大舞台中,中医能够也应该占据一席重要的位置。

一、语料库和中医英语语料库的概述

中医英语语料库是随着中医英语的发展而相应建立的。它是一门新型而具有专门用途的语料库。同时,它也只是语料库中微小的一粒。因此,对语料库的认识是对中医英语语料库进行了解的前提。所谓的语料库主要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收集的语言文集。语料库这样的语言文集有别于一般的语言文集。语料库是能全面而准确的代表某一语言或某一方面的语言特点。而一般的语言文集可以反映一个时代或一个作家很多方面的特点,如语言、文化。它可能是全面的,也可能是杂乱无章的。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立不仅仅是一场革命,它还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益处。对于以往那些繁杂的文本,可以很容易进行处理,因此对不同类型文本在语言特征上的差异也能够准确地进行分析。

而中医英语语料库主要是指用于中医英语的研究和翻译实践而进行收集的,由计算机处理和储存的很多中医英语文库的集合。同时,它由口语和书面语组成。相应地,中医语料库的建立具有这些方面的用途。首先,它可以用于中医英语的教学,为老师和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源。其次,中医英语语言的研究以及收集的大量语料,能够帮助相应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对此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掌握。最后,在相关英语国家操作实践方面,中医能够满足那些涉外或在国外从事中医的工作者予以一定的帮助,有助于他们解决遇到的医疗实际问题。可见,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设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二、我国中医英语语料库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在中医英语教学和研究方面,国内外光盘语料库和公开语料库对此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我国中医英语语料库的现状来看,它存在一定的问题。

1.在我国中医英语语料库中,一些信息不够准确。比如,对相应的英译中医术语和中式中医英语的混淆,没有明确的界限;相应语料库中出现的错词、生硬造词现象,使读者对中医的相关知识产生了混和误导。

2.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应用范围比较狭窄。它大都只是针对医学方面。对于其它学科的涉及很少,不能有效地将同一科学之间或相近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

3.当下,我国现有的中医英语语料库还不够健全,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此外,它的划分也不够详细。这样就会导致我国现在的中医英译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中医学的相关研究和发展。当然,这种顺应时展需要而诞生的中医英语语料库,还在其它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上面只是其中的一些。

三、中医英语语料库建设的意义

随着不同国家之间频繁的交流,英语在国际中的地位已日益凸显。但很多人都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进行沟通,英语的翻译更是欠缺。因此,作为语料库中的一支,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使我国悠久的中医文化得以传承,还能在对外传播的同时,吸收国外先进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对我国的中医系统理论和诊治手段进行完善,把它推向历史潮流的高峰和主流。中医英语语料库建设的意义体现在很多方面。

1.它在中医英语教学方面的意义。中医英语教学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如中医名词术语翻译的标准,词汇的教学,经典著作的翻译等等,在这些方面,中医英语语料库将会发挥它应有的统一划归的作用,对这些问题加以科学和有效地解决。首先,对中医英语学习者来说,词典是他们必备的工具。中医英语语料库在语料库的基础上,能够编写出各种适合中医英语学习者的词典,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便利。其次,在中医英语的语言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方面,它能够对相应的很多问题做出客观的判断,比如,那些常用的语言结构、对相应难点的分级排列。最后,对中医英语的词频进行排列统计等方面,成为了重要的支撑。在词汇方面,它能够对中医英语教材的编写以及教学提供一定的依据。

2.它在中医英语语言学研究方面的意义。就目前中医英语研究的现状来看,还处于翻译研究的层次。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中医英语日益成熟的关键研究领域。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设为中医英语的研究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该语料库可以提供很多方面的研究,比如,词汇研究和`句法研究方面。对那些搜索到的词汇进行不同方面的分析,如通过对词汇的结构,进而对中医英语词汇的搭配和构成规律进行相应的探索。以此,使中医英语的研究从描述性的研究逐渐向解释性研究方面进行转变,使它不断地完善和科学系统化。

3.它在中医英语翻译研究方面的重要意义。(1)它能够为中医英语翻译的规范化提供一定的指导。中医英语翻译它不仅要忠于中医文本的原意,还要进行一定的句式语法调整,符合英语国家的习惯和需要。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设,能够在中医英语翻译规范化与忠实性方面起到很好地协调作用。(2)可以对翻译理论家提出的那些假设和预测进行验证。通过中医英语语言库对此进行验证,能够知道这些假设和预测是否准确,并为它提供相应的事实依据。(3)在探索中医英语翻译的普遍规律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相应的语料库进行研究的时候,很多的翻译理论家都会把那些具有普遍性特点的方法进行归纳,来符合中医英语在信息传递方面追求的准确和简明特点。当然,这就需要很多真实而详细的语料为它提供一定的依据。因此中医英语语料库不仅可以给研究者提供大量的信息,还能让他们快速搜索到需要的结果。此外,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设意义还体现在其它很多方面,比如,它在自动翻译研究方面的意义。可见,虽然中医英语语料库目前所处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但它建设的重要意义依然是不可轻视的。

总之,在新时代下,应运而生的中医英语语料库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立是我国传统医学把中医英语推向世界的有利武器。因此,需要针对中医英语语料库建设的现状,对它进行完善,使它具有的特点和意义更加突显。最后,作者希望本文在丰富读者内心世界的同时,也让他们对此引起高度的关注和思考,帮助它更好地成长,丰满它的羽翼。

参考文献:

[1]董岩.建设中医英语语料库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4,05:191+199.

[2]叶章勇.英语语料库建设及应用研究:态势与反思[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78-82.

[3]程玲.浅谈中医英语语料库及其教学意义[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03:56-57.

第3篇:中医英语范文

关键词:医学英语,时态,语态,翻译技巧

 

医学英语属于科技英语,而科技英语的翻译首先必须要达到“信”这个基本标准,即概念准确,句式严整。其次,译文必须简洁明了,自然流畅,即“达”。除此之外,译者的中文文字功底一定要深厚,能够准确熟练的进行两种语言的转换,力争达到“雅”的高度。

在医学英语翻译过程中,时态是大多数译者碰到的一大难题,英语中的时态有很多种,并且都附着有词形的变化。但是汉语就没有这些形态的变化。所以很多人在翻译的过程中,他们不知何时该用何种时态。有时全文从头到尾只用一种时态,或几种时态杂乱交错,给人不知所云的感觉。我们要知道汉语强调的是意义,不太强调句子结构,许多句子没有主语,还有的句子主语不明显,但意义是明确的;而英语句子非常强调句子结构,绝大多数句子需要主语和谓语。这就要求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注重句意的转换,学会抓找中心词和使用各个关联词。以下就医学英语中时态翻译的特点大致归类为:

1.动词过去时态的译法与现在时态相同,一般不要加“了”、或“过”等字。例如:

Preliminaryhormone studies did not reveal any striking changes in this tissue.

译为:初步的激素研究未显示这一组织有任何显著改变。。

Shake down the mercuryafter you have read and recorded the temperature.

译为:你看完温度并记录后,将水银甩下来。

2.现在完成时或过去完成时在翻译时可以加“已经”、 “曾经”、 “了”等字。例如:

She had beensuffering from diarrhea and had developed some edema.

译为:她一直患腹泻并且已经出现一些浮肿。

但有时时态助动词或副词可不译出。。例如:

Shake down the mercuryafter you have read and recorded the temperature.

译为:你看完温度并记录后,将水银甩下来。

3.将来时动词的翻译可以根据文意加“将要”、“要”、“会”等字。正式场合用“将”;表示愿望用“要”;表示可能性、结果等意义时用“能”、“会”等。例如:

Some patientswill come again tomorrow.

译为:有些病人明天会再来。

Man will die withoutair.

译为:人没有空气就会死亡。

The discussionwhich follows will be confined to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hormones.

译为:下面的讨论将限于天然激素。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医学英语中常出现would + v. 的句型,这是用来表示按照某种判断应当产生的果,这种句型可译为“应当会……”。例如:

Therefore itcould be predicted that of the 152 women admitted to the watch policy group 37would have histological diseased axillary lymph nodes.

译为:因此可以推测,在收住院观察的152名妇女中,有37人应会出现组织学上的腋窝淋巴结病变。

4. 进行时态的动词翻译可以加“正”、“在”等字。。例如:

The sociologicimplications of certain infections disease are being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译为:某些传染病的社会意义正在受到更大的注意。

但有时为了使句子更好的表情达意,也可不添加任何表时态的字眼。例如:

Although shehad been receiving injection of penicillin for several days, she had shownlittle improvement.

译为:她虽已注射了几天的青霉素,但没见好转。

另外,在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较多。其原因在于科技文章主要论述客观存在的事实和科学论断,并且希望强调和突出所论述的事物,因此谓语动词常采用以客观事物为主体的被动语态。医学英语亦然。但在翻译时,也并非都要译成被动语态。那么,有关于语态的处理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

1.保留原文的主语,译成“被、由、受、为……所”等句式。例如:

The germs are ingestedalive.

译为:这些细菌活活被吞噬。

Oxygen in the air istaken up by the blood.

译为:空气中的氧为血液所吸收。

2.不保留原文的主语,并且把原文主语译成宾语,使之成为汉语的无人称主语。例如:

In this way a cavity isproduced which contains fluid pus.

译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含有脓液腔。

3.当主语为无生命名词时,而行为的支配者又不十分具体时,可以把句子译成表被动意义的主动句。也就是说,用主动的句式来表达被动的含义。例如:

This hormone has beenisolated from the urine of both male and female.

译为:这种激素已经从男女两性的尿液中分离出来。

Some difficult diseasecan be cured with acupuncture.

译为:一些疑难病可用针灸治愈。

4.有些没有主动者的句子,或由it引起的被动语态句型,在译成汉语时,由于汉语语法或意义的关系,需要把主动者补充出来时,或译成“据……”等句式。例如:

Great effort are being made to find easilyadministered and reliable drugs.

译为:人们正在做出巨大的努力以便发现易于服用而又可靠的药物。

It is known that 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cure.

译为:众所周知,预防胜于治疗。

It is usually considered that……

译为:普遍认为……

It was felt hat……

译为:有人认为……

It has been illustrated that……

译为:据图表所示……

It is supposed that……

译为:据推测……

综上所述,医学英语作为一门非常有特色的学科,除了学习一定的专业词汇,相关的医学知识之外,必要的翻译技巧和理论也是必须要掌握的,这会给你的翻译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最终能翻译出脍炙人口,质量上乘的文章。

参考文献

[1]李钰铭, 李霄露. 医学英语的翻译方法及技巧研究[J]. 西北医学教育,2009:(04)

[2]付芬. 医学英语特点及翻译[J]. 包头医学院学报 , 2009: (02)

[3]丁颖. 浅析模糊性在医学英语中的语用功能[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09: (07)

[4]董力争. 医学英语翻译技巧[M]. 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2:(12)

[5]韩其顺,王学铭. 英汉科技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4)

第4篇:中医英语范文

关键词:中医治法 四字格术语 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220-01

中医术语中四字词组多、语法结构紧密而复杂。熙将词组分成偏正词组、述宾词组、述补词组、主谓词组和联合词组[1]。中医治法四字术语中主要是偏正词组、述宾词组和联合词组。目前只有少数人仅对中医的四字格术语翻译进行了研究(如:张登峰、丁年青、余梅芳、龚谦等),尚未发现对中医治法中的四字格术语进行探讨的文章。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所有数据均采自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以下简称标准①)、世界中医药联合学会制定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②)、Dr.Wiseman编著的Paradigm Online TCM Dictionary(以下简称标准③)以及《中医大辞典》(第二版)[2]。

1.2 方法

三本中医词典中共同出现的属于中医治法范畴的四字格术语共计105条,本课题对比研究了这些术语在三本词典中给出的翻译结果,分析了这些术语的语法结构特点和逻辑关系。

2 结果

治法中四字格术语的基本语法结构特点是偏正结构、述宾结构、联合结构。

2.1 偏正结构

偏正词组是由修饰和被修饰成分构成。根据充当中心语成分的语法特点,可将偏正词组分为定中词组和状中词组[3]。在治法中出现的12条偏正词组都是状中词组,即修饰语是状语,中心语的成分一般都是谓词性成分。如:辛温解表,《中医大辞典》解释为:是指用性味辛温的药物发散风寒,解除表证的治法。三本英译词典给出的翻译分别为:release the exterior with pungent-warm(标准①);releasing exterior with pungent-warm(标准②);resolve the exterior with warmth and acridity(标准③)。可见,偏正词组中的状中词组翻译时介词选用“With”。

2.2 述宾结构

述宾词组字面意思就是由术语和宾语组成的一个词组。在中医治法中述宾词组总共有14条,如:和解少阳,《中医大辞典》解释为:和法之一,为疏通表里,治疗少阳病的治法。三本英译词典给出的翻译分别为:harmonize and release the lesser yang (标准①);harmonizing lesser yang(标准②); harmonize the lesser yang(标准③)。可见述宾词组翻译为动宾结构短语可与原文达到形式上的统一,译文具有较好的回译性[4]。

2.3 联合词组

联合词组顾名思义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相同的词组构成。本文研究的中医治法中出现的79条联合词组在汉语语法中都是两个动宾词组的联合。虽然形式上都是动宾联合,但是通过比较三本词典中动宾联合词组的翻译,发现对同一词组在不同的词典中翻译的基本句式不同。如:发汗解表,三本词典的翻译分别为:promote sweating to release the exterior(标准①);inducing sweating to release exterior(标准②);promote sweating and resolve the exterior(标准③)。前两个翻译的回译是“发汗的目的是为了解表”,发汗与解表是目的关系;后一个翻译的回译则为“发汗和解表”,发汗和解表是并列关系。由这个例子可知,对联合词组逻辑关系理解的不同,导致了翻译的不同。三本词典中共同出现的属于中医治法范畴的79条联合词组逻辑关系分为目的关系和并列关系两种。

表示目的关系的动宾联合词组的前一部分表示治疗方法,后一部分表示治疗目的。如:温肾纳气,《中医大辞典》解释为“用温性药物补助肾阳以治疗肾不纳气导致的虚喘证的治法”,三本英译词典给出的翻译分别为:warm the kidney to promote qi absorption(标准①);warming kidney to improve qi reception(标准②);warm the kidney to promote qi absorption(标准③)。

表示并列关系的动宾联合词组前后两部分是独立并存的,表示同时运用两种治疗方法或者同时针对两种病症或不同部位的病邪,彼此之间是相对独立的,没有从属之分。如:清营透疹,《中医大辞典》解释为“清营分热结合透疹的治法”。三本英译词典给出的翻译分别为:clear the nutrient aspect and promote eruption(标准①);clearing nutrient aspect and promoting eruption(标准②);clear construction and outthrust papules(标准③)。前后两部分结构相同,通过并列连词“And”连接。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翻译中医治法四字格术语时,应认真分析术语的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确定翻译的基本句式,正确把握术语的中医内涵,恰当的选用动词翻译,这样才能更好地翻译术语,将传统中医推向国际化。

参考文献

[1] 赵金铭.汉语句法结构与对外汉语教学[J].中国语文,2010(3):217.

[2] 李经纬等.中医大辞典[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第5篇:中医英语范文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0-0100-03

中医英语是中医国际化的基础性工具。为促进中医走向世界,我国各高等中医院校目前普遍开设中医英语(或中医双语)课程,并着力提高中医英语教学质量。中医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使用高质量的中医英语教材,而如何编写和选用中医英语教材仍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对此,笔者基于已有外语教材评估标准的相关研究,结合中医英语教学的特点,拟定出中医英语教材的评估标准,并尝试对现有中医英语教材进行评估,以期为中医英语教材的选用和编写提供参考。

1 外语教材评估标准的研究现状

教材评估是教材建设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涌现了大批针对外语教材评估标准的研究。Seaton[1]主张根据教学大纲或评估一览表对教材进行对照评估;McDonough等[2]提出外部评估(总体判断)、内部评估(逐项检查)及综合评估;Sheldon[3]建议采用整体印象评价和定性评价。Cunningsworth[4]则提出整体评价与深入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并建议分3个步骤进行,即使用前、使用中和使用后。总之,上述评估标准都涉及教材的目标和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法、教师参考书等,并且强调要重视学习者和教师等要素。

在外语教材评估领域,目前广为使用的是Hutchinson等[5]提出的对照评估法。首先由评价者列出教材的使用目的以及对各个层面的特点要求,如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成本等,然后根据该清单来对照评价被评估教材。具体做法是对教材的每一方面进行打分,然后以总分确定被评教材的价值。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评估和编写外语教材提出了指导性原则[6-7],还有研究者综合运用国外较有影响力的评估理论框架针对大学英语教材进行了评估[8-9]。

总之,国内外研究者在评估外语教材时尽管实施步骤不尽相同,但在方法上多数采用的是Hutchinson等[5]提出的对照分析法。在评估内容上,一般都强调学习者的重要性,重视选材、教学方法、技能培训、练习设计及语言使用。这些研究为后来的教材评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是,中医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在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因而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才能制定出适用于中医英语教材评估的原则和标准。

2 关于中医英语教材的评估标准

2.1 中医英语教学的专业特性

根据现行中医药大学中医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中医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运用英语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的能力,具体是指综合运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进行有关中医内容的研究及对外交际活动。该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已完成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学习任务的学生,他们具有大学英语四级以上的英语水平,并已掌握了一定的中医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中医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其专业特性。首先,中医英语教学立足于中医专业知识,以中国古代哲学观念为理论基础,有其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学术观念,因此,不能盲目使用没有专业人士审核的教材。其次,中医不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一门治病救人的科学,中医英语教学不仅要立足中医文化的传播,更要着眼于介绍中医现代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成果,所以,中医英语教材的内容覆盖面要广,并按照中医学科内容进行循序渐进地编排。此外,中医对于脏腑功能、疾病、治疗原则等认识与西医多有不同,其术语表达也有与自身语言、文化传播相对应的特点,因此,中医术语的翻译训练也是教材编写的重点。

2.2 中医英语教材的评估标准

根据中医英语教学目标及其内容的专业特性,笔者从内容选择、结构安排、学习任务编写、翻译技能培训及使用者(教师和学生)需求等方面,提出以下评估中医英语教材的7项标准。

2.2.1 教材内容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有学者指出,仅仅具有材料真实性的教材是不够的,只有符合学习者心理真实、学习水平(如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真实和交际功能真实的教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实性教材[10]。因此,中医英语教材既要保证所选内容的真实性,又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中医知识水平,以确保教材的实用性。

2.2.2 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内容的有机融合 英语语言知识具体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等,英语语言知识的累积是学好中医英语的基石。完成大学英语四级学习的学生在英语语言基础方面仍有待加强,所以,中医英语教材应以中医学科知识为核心,以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发现等内容为依托,将英语语言知识与中医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将中医基础学科所涉及的主要英语术语、习语和句型等在内容中体现出来。

2.2.3 教学内容编排的循序渐进 教材的编写在专业内容程度上应逐步加深,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中医英语教材不是普通英汉对照读物,而是培养中医外向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内容上应由基础理论着手,渐入各科。

2.2.4 形式多样的练习设计 教材应充分考虑学生情感需求和认知特点。教材内容单一,学生将失去学习兴趣,其效果会大打折扣。中医英语教材应根据中医学科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既要有思考分析类任务,又要有交流表达类活动。

2.2.5 术语翻译的训练 中医英语是以将中医推向国际为目标,国际化的交流离不开翻译技能的培训。中医术语翻译是中医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中医英语教材必须包含一定量的术语翻译的训练。

2.2.6 学生和教师的专业背景需求 教材是否能够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是评判教材的依据和前提[7]。因此,中医英语教材应根据学习者专业语言水平的不同,合理设计,有的放矢。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是教材的使用者,教材编写必须考虑到教师的背景和水平,设计出为大多数教师所接受的教材。担任中医英语教学的教师专业背景,既有英语专业,也有中医专业,因此,中医英语教材的设计必须考虑到教师专业背景的多样性。

2.2.7 动态的立体化教材 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中医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理应延伸到大的交际环境中,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因而,中医英语教材也应该是多方位的,为学习者提供开放、互动、多元化的中医英语学习材料。

3 对现有中医英语教材的评估

目前,可供选择的中医英语教材很多,针对各高校的使用情况和关注度,笔者主要讨论李磊、施蕴中主编的《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11]和李照国、张庆荣主编的《中医英语》[12]这两套有代表性的教材,参照Hutchinson的“主观需要”与“客观对象”相对照的评估方法,对照上述7项评估标准进行简要评析。

3.1 内容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题材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养生、中医临床特色治疗。《中医英语》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主要内容,同时涉及中药、方剂、针推、典型病例分析、中医现代进展。两套教材均以中医药基础知识为核心,结合中医临床知识,对于中医专业和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内容兼具真实性和实用性。《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所选课文内容有出自Manfred Pokert、Tom Williams等国外著名中医研究学者的著作,这些专著有些就是国外中医学习人员所使用的教科书,因此,国内学习者了解并阅读同样的教材,有利于在国际交往中中医交流的开展,更符合实际交际任务的需要。两套教材在内容上的不足之处在于篇幅有限,有关中医四大经典的内容不多。

3.2 语言知识与专业内容的有机融合

上述两套教材文后都附有词汇及音标,关键句译文,翻译练习和扩展阅读,将中医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有机融合。《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的词汇表中将六级词汇单独标出来,也有长难句注解,有利于学生英语和中医知识的积累。《中医英语》将中医英语专业知识与听力结合,制作出临证会话MP3光盘,提高了学习者的听力水平和中医翻译水平,也是第一本拥有听力光盘的中医英语教材。

3.3 教学内容的编排

《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上册课文包括中医概述、阴阳、精血和体液、脏腑、中医病因、五行、辨证论治、病机、针灸、治疗原则;下册课文包括中医前景、针灸、推拿、太极拳、方剂和剂型、中药、非典和中医、疟疾和青蒿、中药的安全性、疼痛的治疗。而《中医英语》的课文内容依次为中医医学史和发展、中医理论体系、阴阳、五行、藏象、五脏、六腑、气血、气血关系、经络、病因、病机、四诊、脉诊、八法、中药、中医方剂、针灸、推拿、病案举例、中医现代进展。《中医英语》严格按照中医原版教材的编排顺序编写,对已有中医基础的学习者来说是便于熟悉的。《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第一章即是中医概述,从中西方文化差异来导入中医基础知识,先脏腑病因后五行理论,对中医初学者来说,更易于理解,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认识中医的思维方式。

3.4 练习设计

《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课后有翻译练习、讨论、阅读理解、听力,且下册每一单元开篇的“Warm-up”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演讲,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与合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中医英语》课后安排翻译和写作练习、阅读理解、翻译讲座、口译实践及临证会话光盘,加强了学生中医英语翻译技能的培训。可见,这两套教材在练习形式上是具有多样性的,但也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如《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可以增加MP3临证会话的内容和口译实践,《中医英语》也可以增加“Warm-up”等促进师生互动的环节,增加实践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两者都可加大术语翻译练习。

3.5 术语翻译

该两套教材均重视学生中医术语翻译的训练。《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在中医术语翻译上力求将术语的多样性体现出来,如相克的表达有“inter-restraining”和“interaction”。但由于文章多来源于国外中医研究者,某些术语表达出于欧美国家的习惯,可能会对中国学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困难。如中医中所说的“七情”被翻译为 “joy,anger,sadness, grief,pensiveness,fear and fright”,其中“sadness”和“grief”意思相似,没有把“忧”翻译出来。《中医英语》中“七情”翻译为“joy,anger,anxiety,thought,sorrow,fear, fright”,更易于理解和运用。《中医英语》教材所附的MP3光盘中涉及中医基础理论的师生对话也为课堂教学可能涉及的中医口译提供了很好的操作模板。

3.6 专业背景需求

两套教材以中医药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对中医专业和英语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来说,内容深度是适中的。从语言层面上讲,两套教材均符合医学英语清晰简洁的特点。《中医英语》多是中文内容的阐释,更符合英语综合水平较低的学习者的思维方式;《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多截取国外文章,英语应用更加地道,更符合英语综合水平较高的学习者使用。

3.7 现代化技术手段

这两套教材目前都还没有网络学习课件。《中医英语》作为第一本附光盘的中医英语教材,其多种课后练习,如阅读理解、中医知识讨论、翻译技能解读、英汉互译、口语练习和听力练习等,还可经过进一步加工,多方位地开发为互动平台,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件,加强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培训。

4 小结

从上述分析和评估情况来看,《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适用于综合英语水平较高的中医初学者,《中医英语》更适用于综合英语水平较低的有一定中医基础的学习者。但各自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在翻译技能培训上可以着重强调当前国际中医热点,如针灸、中药等,以便学生在交流和学习过程中应用,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此外,两者都应该进一步完善练习设计和教辅教参。

教材评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只是笔者对中医英语教材评估这项艰巨任务的最初尝试,更有说服力的评估结果应该是来自所有中医英语教学参与者(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评判。上述中医英语教材评估标准也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参与这项工作,从而共同推动中医英语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1] Seaton B. A handbook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erms and practice[M]. H.K.: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82:33-36.

[2] McDonough J, Shaw C.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M]. Cambridge and Mass:Blackwell,1993:163-165.

[3] Sheldon L. Evaluating ELT textbooks and materials[J]. ELT Journal,1988,42(4):237-246.

[4] Cunningsworth A. Choosing your coursebook[M]. Oxford:Heinemann, 1995:76-78.

[5] 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44-46.

[6] 胡壮麟,陈中竺,赵扬.提高教材评估工作的科学性[J].外语界,1995(1):11-16.

[7] 文秋芳.编写英语专业教材的重要原则[J].外语界,2002(1):17-21.

[8] 徐锦芬,肖婵.《大学英语》听力教材教学内容的评估[J].外语界, 2001(2):52-55.

[9] 黄雪英.高职英语教材的评估与选择[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5(4):79-81.

[10] 罗选民,熊俊钧,罗立胜.大学英语专业阅读阶段教材教法研究[J].外语界,2001(2):36-42.

[11] 李磊,施蕴中.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12] 李照国,张庆荣.中医英语[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第6篇:中医英语范文

【关键词】医学人才 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254-02

英语是世界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族下的西日耳曼语支,并通过英国的殖民活动传播到世界各地。根据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数计算,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二语言,世界上60%以上的信件是用英语书写的,50%以上的报纸杂志也是英语的。上两个世纪,英国和美国在文化、经济、军事、政治和科学上的领先地位使得英语成为一种国际语言。英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也是事实上的国际交流语言。因此,掌握英语即掌握了世界的语言,是考量人才专业素质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各大医院都逐渐开始重视英语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采取各种方法来提高医学人才的英语水平,从而更好的了解国外先进医学技术和信息。

1 英语对于医学人才发展的重要性

1.1 查阅文献、阅读英文医学书籍要求较高的英语阅读水平。医学研究需要阅读大量文献、论著,而其中大部分是用英文编写的,没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就无法学习最先进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因此,英语学习对于医学研究非常重要。

1.2 出国开会、技术交流要求医学人才掌握较高的英语交流能力。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医学界与国外的交流也逐渐增多,通过出国学习,中外交流,我们可以获得最新的医学信息,引进先进的医学技术。而这些需要医学人才掌握优秀的英语口语和交流能力。

2 现状

我院每年新职工录用都会进行岗前培训,而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英语测试。测试内容比较简单,是一道3-4句话的英语翻译。通过对答卷的统计,发现20%的新职工未解答此题,50%的新职工对此题进行了解答,但部分翻译错误,30%的新职工翻译比较准确,但用词并不是很贴切。由此可见,医学人才的英语水平良莠不齐,还需要医院进一步培养。以下是医院内医学人才英语水平的现状:

2.1 多数医学人才英文水平一般,一部分水平较差。医学院校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的第一、 二年均有公共英语必修课, 有些院校在后几年开设有专业英语选修课。学生在完成英语必修课后,没有继续得到系统的外语训练,再加之专业课程和临床见习、 实习任务的繁重, 以及一些学生自身的原因,前两年必修课所学内容得不到巩固, 而逐渐遗忘或生疏, 英语水平有所下降。而中年的一些医学人才根本没有经过系统的英语学习,因此英文水平也较差,甚至不会。

2.2 英语学习意识不足。医学人才一旦定科进入临床, 临床工作的繁忙以及对专科工作的适应, 他们很难用较多的时间来恢复和提高英语水平。并且多数医学人才认为只要做好临床,学好专业就已足够,不必再费力费时学习英语。

2.3 一些医学人才的英文基础不牢固,在使用时容易出现错误。进入临床工作后, 外语方面主要面临的两个问题就是专业文献的阅读、翻译和英文病历及文章、 摘要的写作。如果英文基础不扎实,语法和词汇用法不准确,就会在阅读、翻译或病历中出现错误。医学人才的工作关乎人命,至关重要,任何方面的一个小错误都有可能会造成重大损失。

3 培养方法

3.1 培养学习意识。院领导和科主任应对英语学习应给予重视和支持,在科会和院会上提倡学习英语,让年轻医师充分了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另外可以通过口号、标语等方式营造英语学习气氛,培养医学人才的学习意识。

3.2 开展院内英语课程。在院内开展英语培训课程,要求全院中青年医学人才(如40岁以下)必须在两年内完成4-5个月的英语学习课程,课程包括:医学专业英语词汇、医学文献英语阅读、医学专业英语写作、医学文献英语翻译及口语。医学人才可以选择五种课程中的三种进行学习,学习结束后参加英语测试,测试合格则不必继续参加课程,测试不合格者需继续参加英语学习。

3.3 举办英语竞赛、英语讲座等活动。每年举办一次院级的英语竞赛,由各科推荐一名英语水平高的医学人才参加竞赛,聘请外语院校的教授作为评委,通过评委点评和群众投票选出英语最优秀的医学人才,医院给予适当的奖励;定期聘请外籍医学专家来院进行英语讲座,即可以提高英文水平,也可以进行技术交流。

3.4 为医学人才布置英文文献阅读及翻译的任务,并请专业人士进行修改和指正。选择经典的医学文献或论著,要求年轻医学人才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阅读,并翻译部分段落,将其译文交与专业人士进行修改,并指正其文字错误。这样既可以让年轻医学人才大量阅读文献,学习专业知识,还可以扎实英文基础,纠正惯有的错误。

第7篇:中医英语范文

关键词:医学英语:涵盖面;“内容型”教学;实践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1-0160-02

国家教育部〔2005〕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高大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建立个性化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本着“学以致用”的精神,近年来英语教学以“实用”为原则开启了专业英语教育教学的新局面。各大中医院校也开始了医学专业英语教育的探索之路。医学与语言的结合,中医与英语的融汇,专业与工具的应用成为中医院校专业英语的研究热点。中医院校医学英语以全面培养学生“五项”(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为基础,教学模式的构建,教育团队的建设,教材设备的完善等方面还在研究中,特别是确定明确的涵盖范围,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构建全面实用并具有竞争力的教学模式是目前中医院校专业英语面临的首要问题。

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在全球背景下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基础上制定出“内容型”教学模式,其涵盖面包括对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实践训练的界定与规划。

一、教学目标

中医院校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三个层次上的“五项”能力得到综合全面的提高,是学生能够在科研与临床上运用医学英语解决相关专业问题,系统地掌握医学英语,以增强职业竞争力和科学研究力。

二、教学对象

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医学英语教学对象目前是七年制本硕和五年制英语方向(针推、中医)的学生。一般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两个学期开设医学英语的两门课程:中医英语和西医英语。近年来各个高校都开展了公共英语特色化教学改革。2012年4月21日在青岛举办的“全国中医西医教学与教材研讨会”上,各大高校专家纷纷提出了“公共英语专业化”的试改提议,这一议题预示了未来大学英语教学的转型路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也确立了“专业化”这一改革方向,教学对象将逐步扩大到所有临床相关专业,并扩充学时数以保证医学英语授课内容的充实与完整。

三、教学模式

依据确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做出了改革和调整。在原有教材《中医基础》(TCM Basics)、《中医诊断学ABC》(Diagnostics of TCM)和《医学英语基础教程》(英文版)的基础上,还在编充能够满足“五项”教学的配套教材,如《西医英语教程ABC》(ABC Medical English)、《中医英语教程ABC》(ABC Medical English of TCM)、《针灸学ABC》(ABC Acupuncture)等多部教材。学校还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平台来支持课件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教材的扩编和补充是确定“内容型”学习模式的基础。“内容型”教学模式是通过运用目标语把语言学习和学科学习结合起来,并通过对学科的学习来获取语言能力。这种模式打破了医学英语教学与医学专业知识学习的壁垒,兼顾并融合了语言与专业两个系统。这种模式我们可以向日本学习。日本较早地开展了综合性的医学英语教学,推广“内容型”的学习模式:讨论式学习,病例分析,教学查房,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日本德岛大学医学院每周举行3次医学英语讲座,内容可为个人的研究进展,也可为《Cell》《Nature》等刊物的论文思路[1]。这些训练使医学生的医学英语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

中医英语与西医英语为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两大板块,在“内容型”的教学模式下,两者兼顾综合性培养学生的“五项”能力。西医英语教学中,词汇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我们研发了以“词素”为中心的“思维导图总结”法,在实际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巩固了学生对医学词汇的记忆和掌握,为阅读和翻译等项目奠定了基础。在中医英语教学中,特别要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中医学在其形成和发展中,受到中国古典哲学和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其语言和表达中吸收了大量的中国哲学思维和文学术语表达。在讲解中,阐述和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文化语境,这对中医英语词汇的记忆,理论的理解,实际的运用都至关重要。中医虽然在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上与西医具有较大差异,但两者都是研究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都是为防病治病。

四、教学方法

在“内容型”学习模式的理念下,我们主要采用自主学习,考学一体,比较联系和实践训练等几种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教育状况和需求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材料,应用合适的学习策略,自我检测评价学习效果。其理论基础是基于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和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 psychology)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语言在教学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 [2] 。这种构建主义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监督和调控,并引发约束机制的认知行为。在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设置中,为了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还配套了“启发式”的“内容型”学习内容。如“问题导入” “话题讨论” “情景对话”以及课后的研讨、报告、团队作业等。考学一体则以提高学习效率,加大学习强度的方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对所掌握的知识迅速反应,设置与授课内容相对的多元随堂考试模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比较联系法将中西医文化背景及词汇的共性与区别进行比较联系,词汇是“五项”的基础,这一方法特别适用于词汇的记忆,也突出了以词素为中心,以文化为背景的“内容型”学习模式之要义。比较联系法特别适用于易混词汇、一词多义以及系列词组的记忆。如介绍“气”时,把中医学中涉及的各种气放在一起讲解,“正气”的表达有:healthy energy; innate vitality qi; vital qi等,“邪气”的表达有:evil energy;evil factors; pathogenic factor等 [3] 。同时比较这些表达之间的不同,以加强区别和记忆。其他一些具体的学习和教学方法我们还在探讨实践中。

五、实践训练

实践训练对“五项”提出了新的要求,实践是掌握一门技能的最终途径,在词汇的基础上,可以侧重锻炼翻译、口语等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中医院校医学英语的专业与语言结合特色就体现在实践的过程中。科研、会议、临床将是实现实践训练的三大途径,其对五项的侧重要求也有不同(如图)。

科研方面,阅读和写作是重点和难点,要求的级别是“更高要求”。中医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融合 [4] 。目前,医学生的医学英语水平严重阻碍了其对国际前沿学术成果的阅读、翻译、理解,用英语在国际期刊上也有很大困难,科研能力因医学英语受到很大局限。所以在科研上鼓励学生多阅读学习英语论文,直接接触一手科研成果,组成科研小组定期交流、讨论。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奈达(E.A.Nida)把翻译看成交际活动,运用交际学理论,将通讯论和信息论用于翻译研究[5]。由此“合作原则”成为医学英语攻破科研翻译与阅读的重要方法。听力和口语可在临床与会议中采取情境模式。在前期的基础教学中,我们会让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新闻英语听说训练,在奠定了良好的听说基础后,再将医学专业英语运用到临床与会议的情境中。会议强调听的理解与说的表达,涉及比较专业的学术名词和前沿的学术理论。而临床则是将基础的词汇、口语运用在与病患交流、病例书写等方面。写作是在听、说、读、译过程中通过积累与模仿而逐渐培养的一种能力,科研论文、病例书写、会议记录、读书摘要等都是写作的训练项目。这些训练可安排在医学生大四、大五两年的学习实践中,而基础课程则提前到大二、大三的课时安排中。充实教学内容,拉长教学战线,丰富教学层次,加强实战效果一直是我校医学英语改革的努力方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研究总结出中医院校“西为中用”的教育原则,“内容型”教学的教育模式,确定了以培养学生“五项”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目标。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提供了科研、会议、临床三大实践途径,即保证了医学英语的基础教学,又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了医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建立起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模式,实践训练几大内容的统一的教育系统,这一涵盖面的确立指明了中医院校医学英语的发展方向,并让我们确定了今后要完善的具体配套内容。

参考文献:

[1]程井军,马骏.中医院校医学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刍议[J]. 长江大学学报,2011, 1 (8): 203.

[2]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

ford:Pergamon,1981.

[3]柳月娟. 中医院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民间民族医药,2011(5): 55.

第8篇:中医英语范文

关键词: 中医汉语;长句;特点;翻译方法

一、前言

中医英译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三百余年。17世纪到19世纪末,中医药学传播到了西方。其间,先后翻译了156部有关中医药的书籍,针灸学占63部。其中54部为英译,其他为拉丁语、法语、德语、荷兰语、意大利语、俄语译著,而且译者均为欧洲人,大部分是来华的传教士。[1]近年来,中医在国内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为满足专业学习、对外交流及业界研究的需要,中医汉语英译也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作为中医英译的研究重点之一,中医长句的英译至关重要。现阶段中医英译的研究集中在术语翻译层面,对中医长句的英译缺乏系统研究。尽管有很多中医典籍,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等都有了完整的英译版本,且目前许多中医教材均为中英文对照版本,但由于缺乏中医汉语英译句子层面的研究,翻译质量参差不齐。本文从中医汉语长句语言、属性、内部结构和逻辑等方面出发,总结出中医汉语长句的特点,并由此提出中医汉语长句英译的方法。

二、中医汉语长句特点

汉语长句是指字数较多,结构较为复杂,语义层次多、梯级多的句子。由于汉语更加注重意合,因此汉语长句具有结构松散但意义紧密相连的特点。同时,汉语长句的主谓关系难以确定,断句的灵活性较大,这些都加大了汉语长句翻译的难度。中医语言因其理论与学科描述的独特性,长难句现象屡见不鲜。[2]通过对中医汉语长句的语言、属性、内部结构和逻辑等方面进行研究,笔者总结出中医汉语长句的如下突出特点:使用古汉语;中医文献属于科技文献,多用术语,长句信息量大;分句短小,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不明显。

中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智慧的传承及发扬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中医汉语句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使用古汉语,如频繁使用助词“之”、三字格、四字格等等。

按照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名词,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由此可见,中医文献属于科技文献,其语言具有严谨、精确、平实、规范的特点,多用中医术语,中医汉语长句信息量大。

中医汉语长句多用古汉语及中医术语,语言简洁,分句短小。对于由许多短句构成的中医长句来说,语言浓缩,句子容量大是一大特点。同时,由于汉语重意合、句式结构松散,因此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通常不是很明显。汉语的很多句子常含有多个短句并有大量的动词和定、状、补等成分,起、承、转、合等逻辑关系蕴涵于字里行间,这些特点直接导致了在中医汉语中存在着大量语义和结构都较为复杂的句子。

三、中医汉语长句英译方法

翻译的过程就是在源语言和目标语之间建立一种对等关系。任何将源语言转换为目标语的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原文理解、译文表达、校验修正。中医汉语长句翻译同样如此。

在原文理解的时候,译者需要做好如下几点:整体把握句子所表达的主题和涵义;仔细分析句子的结构,寻找句子内部各个层次的逻辑关系;准确划分句子的各个成分,分清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合理按照意群断句,以帮助整体理解;弄清中医术语所表达的涵义;调整词序、语序,用简单、逻辑关系明显的现代汉语将原文意思准确体现出来。

译文表达是在原文理解的基础上,按照英文表达和阅读习惯,将已经准备在脑海里的现代汉语用恰当的英语表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英语语言注重形合,因此在表现源语言中复杂逻辑关系的时候,应使用适当的连词将各个分层句子有机结合,切忌独立表达致使句式特别松散;中医术语通常有固定的英文表达,不能按照字面的意思简单将其用英文表达;不可盲目追求用一个英文长句子来表达中医汉语长句的全部意思,要合理断句。

中医汉语长句英译后的校验修正注重的是对句子整体意思的把握。当然,这并不是说对细节的检查不重要。只有踏踏实实做好以上的每一步,才能够出色地将中医汉语长句所表达的意义完整、准确地呈现给目标语读者。中医汉语长句的特点决定了在其翻译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上述对中医翻译过程的研究,本文提出中医汉语长句的如下六种翻译方法:断句法、主从区分法、转句法、插入法、倒置法、顺译法。

1、 断句法

断句法是指根据意群和逻辑关系,将一个长句译成两句或者更多的句子。汉语长句英译时,合理断句才能更好地实现双语之间的转换。汉语长句多为复句,有时需要断作几句来译,才能使意思明确,结构清楚,从而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因此,断句法有助于使译文简洁,表达有力。由于汉语的句子结构比较松散,而且句内逻辑关系往往不是很明显,但长句内的小句都表示一个完整的意义,可以独立成句。在汉语长句译成英语时,首先应分析小句之间的关系,区分是主次关系还是平行关系,再对各个小句进行语义上的拆分,拆分的角度一般是按照话题、意群断句,根据各小句的话题和意群的不同,分为两个或更多的句子。

断句法在中医英语翻译中比较常见,为了准确表达原文传递出来的表层和深层的独特意义,断句时要理清句子各层逻辑关系;要综合分析原句内涵,找准拆分点,并按照英语表达习惯进行语序的调整。

例1 朱丹溪倡“相火论”a,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b,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c,后世称他为养阴派d。

Zhu Danxi laid great emphasis on the “theory of ministerial fire”, suggesting that “yang is often abundant while yin is frequently insufficient”. So in treating diseases, he mainly concentrated on nourishing yin and reducing fire. For this reason, the school initiated by him was regarded as the “yin-nourishing school”.

例1中小句a和b间含有顺承关系,而小句b和c为因果关系,小句d又是前面a、b、c三句的结果。因此在断句时,两个断句点分别在b、c之间和c、d之间,把b译成a的伴随状语从句,同时增加表示原因的so和for this reason,将原来汉语中隐藏的逻辑关系体现出来。

2、主从区分法

主从区分法是指通过综合分析汉语长句中小句间的逻辑关系,来判断小句的主从地位,从而将其处理成英语中的从句或从属关系的表达方式。汉语的“意合”决定了其少用甚至不用关联词的特点,各个小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通常是通过小句的先后顺序来表示。汉语中动词时常出现,单从形式上看,多体现为并列,很难看出小句间的主从、偏正等逻辑关系。汉语长句中为主的小句是正句,通常用英语限定式动词结构来表达;从属性质的小句是偏句,可使用非限定式动词短语或介词短语来翻译,或增译从属关联词或将其处理成从句。

例2 中医药学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a,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b,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c。

The idea of organic wholeness 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physiologically and pathologically based on the states of the viscera and channels,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treatment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例2中各小句意思环环相扣,无法将其突然断句,因此采用主从区分法将其翻译成一个英文长句,即定语从句,用连接词which连接。具体来说,小句a是正句,可译为英语的主句;小句b和c都是偏句,但若将其译成并列的从句则过于冗长,因此译文将小句b处理成非限定式动词短语,而将小句c处理成了从句。

3、转句法

转句法是指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间进行句法的转换,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不同,在翻译时,译者经常需要将词性、句型进行转换,或者将句子拆分和整合。有些时候,在不影响原文意思的情况下,转句要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省略或者扩充。

例3 张仲景(约150—219)的《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如其书名所示,书中包括了内外两方面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法。

Shang Han Za Bing Lun (Treatise on Cold Diseases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was compiled by Zhang Zhong Jing (about 150—219 AD) in the late Eastern Han Dynasty. This book deals with two kinds of diseases.

例3中 “成书于东汉末年”为谓语,而译文则将其处理成时间状语in the late Eastern Han Dynasty。

4、插入法

插入法是指把难以处理的句子成分用破折号、括号或前后逗号插入译句中。[3]在汉语长句英译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碰到一些很难处理的用于解释说明的句子,这时,就需要按照英文表达习惯,将这部分内容用同位语、插入语或定语从句的形式插入到译文当中。在中医汉语长句的英译中,这种插入法时有出现。

例4 中国医药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Chinese culture with a history of thousands of years, wa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ience of the Chinese people in dealing with diseases.

由于例4中有三个并列的谓语成分,若直译则过于冗长,因此将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谓语成分合并处理成插入的同位语,使译文简洁明了。

5、倒置法

倒置法是指按照目标语的表达习惯重新组织和排列句子的语序。在汉语中,定语修饰语和状语修饰语往往位于被修饰语之前;而英语则相反。汉语构句时注重逻辑关系,前因后果、时间先后等关系体现明显;而英语句子的排列相对灵活。因此在把汉语长句译成英文时,为了更好地突出句子主体并达到符合目标语读者阅读习惯的目的,需要调整语序。

例5 刘完素以火立论,倡“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生火”之说,用药以寒凉为主,后世称他为寒凉派。

The school represented by Liu Wansu was called “cold and cool school” by the later generations because he revealed the causes of diseases according to fire, and therefore advocating the ideas that “all pathogenic factors are exclusively transformed from fire” and “extreme changes of the five emotions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fire”. Besides, clinically he mainly used herbs cold and cool in nature to treat diseases.

例5在英译的时候,为突出“后世称他为寒凉派”而将其处理成主句,其余部分处理成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

6、顺译法

由于中国人和英美人在思维上还存在一些共性,所以有时可以使用顺译法进行翻译—按照汉语原来的句子顺序翻译,并保留长句的形式[3]。

例6 它一方面用当代的先进哲学思想为指导a,从而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b,另一方面又在医学科学发展的基础上c,丰富和提高了哲学理论d。

With the adoption of philosophical ideas then, the theory of medicine was systematiz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the doctrine of philosophy was enriched.

因例6中小句a和b是顺承关系,小句c和d亦然,而小句a、b和c、d之间属于并列关系,不存在更加复杂的逻辑关系,因此可按照原文的逻辑顺序进行顺译。同时,由于缺乏上下文信息,若直译主语“它”会指代不明确,译文巧妙使用被动语态,避免提到“它”,而且体现出科技文献的严谨和简洁。

四、结语

通过对中医汉语长句的研究,可知此类句子在英译过程中需要对原文进行仔细、周密的分析,理清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并在译文表达的时候使用符合英语读者阅读习惯的语言进行处理。因此,在进行中医汉语长句英译的时候,只有挑选合适的方法,或将几种方法综合利用,才能够达到最终准确翻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朝辉, 吕学铣, 呼素华. 中医药翻译的历史、现状及其任务[J]. 中国科技翻译, 1995(8): 43-47.

[2]赵丽梅. 中医长难句的特点及其英译法[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 122-123.

第9篇:中医英语范文

为了使中医人才更加国际化,中医英语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各高校纷纷开办此课程。由于中医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之瑰宝,在语言方面没有直接对应的英语词汇。因此,中医英语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难度。首先,中医术语言简意赅,文意精辟,对应的英语往往较长,使学生学习和记忆的难度加大;其次,中医英语内容繁多,涉及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等各个方面,学生若按传统学习方法学习,枯燥、费时却未必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再次,中医英语教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仍有待完善。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对中医英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多元智能训练有一定的优势。中医英语词汇相对较长,但是有一定的规律,大部分词汇是由日常英语,医学英语和汉语拼音组成,例如,肝阳上亢,翻译成英语为AscendantHyperactivityofLiverYang,as-cendant为日常英语,意为“向上的”;hyperactivity,意为“亢,盛”;liver为医学英语,意为“肝”;Yang是拼音,即“阳”。学生已经学习过中医基础课程,因此,他们理解中医术语的含义,英语教师只需将词汇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但是,中医英语词汇繁多,且对应词汇较长,若按照传统教学方法,一个词一个词地教给学生,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更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环节,重视教学反思,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中医英语。

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教学中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中医英语词汇和用法。本文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英语教程》为例,具体阐释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医英语课程中的应用。《中医英语教程》分为五大部分,分别为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学,疾病、治则和治法,针灸学以及中药学和方剂学。首先,在中医英语课程开课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智能情况有初步了解,可以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学生的答案,判断学生的智能强弱,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展强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问卷分为判断题和选择题,每道题的内容都是相应高智能的表现,如判断“你在背诗和有韵律的词句时很出色”,“经常说过的一个词你用错了,你就会纠正”等正确,则表示语言智能发展得很好,若判断“你唱歌时音阶很准”,“你喜欢听各种乐器,并能通过辨音认出它们”正确,则表示音乐智能发达,而判断“你能注意到你愁闷和高兴的情绪变化”,“你特别喜欢扮演什么角色并编出剧情”正确,则表示人际交往智能比较发达。经过对几个班级学生的测试,发现他们的确各有所长,各项智能表现也极不相同,但是现在的学生人际关系智能普遍较高,这也同如今的素质教育、家庭教育方式有关。

其次,在确定了学生智能强弱项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将各个强项的学生分为一到二组,例如,语言智能强的学生分为一组,将人际交往智能强的学生分到一组。教师将书中的内容根据其特点分为若干部分,不同组别的学生负责一部分进行讲解,其他同学对于所讲内容如有不明之处可以进行提问,若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共同解决或教师进行细致讲解。例如,语言智能强的学生负责教材中第一部分中医基础,这部分的中医术语组成都有一定的构成规则,对于语言智能强的学生记忆相对容易,通过这些学生的记忆转换然后讲解给其他同学,将会取得一定的效果。同时,可以为语言智能强的同学提供一些教材以外的资源,经过他们的消化理解,转述给其他同学,使其他同学更容易理解并记忆教材中的内容。而人际交往智能强的同学可以负责第二部分中医诊断学,这些学生在熟悉教材内容后,将书中内容编排成短对话,以表演的形式展现给其他同学。这种方式寓教于乐,有利于学生加深记忆,并且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身体运动智能突出的学生负责第四部分针灸学,这些学生对于身体部分和的理解要优于其他同学,可以讲解经络、腧穴的中英词汇。自然探索智能突出的学生负责第五部分中药学和方剂学,这些学生对中药的理解有助于英语单词的记忆,而方剂部分多为拼音构成,便于学生记忆。最后,将内省智能强的同学分为一组,负责对书内的每个部分和整本书进行总结归纳,以便对教材有一个整体认识。

使用多元智能理论,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根据学生智能的强弱,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以自己的方式讲解给其他学生,并能够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如遇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由教师讲解。这样的课堂模式既弥补了教师在某方面的智能弱项,也加强了学生智能强项的开发,带动智能弱项的发展。从原来的教师教,学生听,变为学生教,学生听,学生总结,教师补充,使教学效果得到了保证。但是,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中医英语课堂也有一定的缺点。首先,不能将所有的智能都运用到课堂当中,如音乐智能、生存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在教育教学上有很大的用处,但是将全部智能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稍有牵强。若能够将中医基础课程和中医英语课程结合起来,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调整,使多元智能理论全面应用在教学当中,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其次,学生的配合程度也十分重要,学生若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强项智能,认真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并能够生动地讲解出来,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但如果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书本中的内容,更不用说涉猎教材以外的资源。同时,在某个智能方面比较弱的学生,如果不能对书本中的内容提出问题,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