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教学案例范文

化学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化学教学案例

第1篇:化学教学案例范文

新时期发展条件下,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推动教学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再也不是以往的教师“满堂灌”形式了,学生学化学代替了老师教化学,从行为主义到构建主义。在这种形势下,教师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成为师生交流互动的大平台。具体教学实施中,教师首先要从心理上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了解其对化学实验课的认知;其次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学生心理及知识构成出发,选择教材和具体的实验操作方式,对于不适合学生探究的化学章节,老师完全可以自行编教材和设计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倾听学生的发言,合理采纳学生的有效建议,应当鼓励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学生,从心理上给学生营造自信的环境,不会让学生有压抑感。课后,鼓励学生对课堂实验进行积极反思,进而实现学生自身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化学实验素质。

2.加强化学实验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任何学科领域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高中化学实验涉及的教学内容也不例外,脱离现实的化学实验课程,无疑会因其抽象性增大学生的理解难度。综合看来,新教材内容更注重对学生自身经验的强调,将其中化学知识内容设计得更贴近现实生活,并充分反映化学学科的思想。具体实践中,应当在备课及上课时从学生实际入手,结合学生所说的身边实际案例,将其设计进实验教学中,进而由教师引领他们进入到自己熟知的情景中,实现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性学习。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下,促成高中学生有效实验。如学习“酸的性质”时,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知道用醋可以除茶壶里的水垢,这其中包含着什么样的化学原理,怎样通过实验证明呢?”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如学习“酯和油脂”时,可指导学生讨论探究“餐具上附着的油脂的最佳清洗方案”,让他们分组设计实验步骤,分别用冷水、热水、在冷水中加几滴洗涤剂、在热水中加几滴洗洁剂四种方案,清洗餐盘上的油脂,观察哪种方案清洗效果最好,所用时间最短,并对其中所含化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结合生活中的例子,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实验方案的内容、实验设计方法、技巧等,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加强案例教学的运用

在新时期教学方式方面,案例教学法结合学科知识特点,促进学生有组织、有目的性地学习,进而积极锻炼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注重学生智力开发,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其很适合现代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利用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和重现性,能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发挥其辅助功能。如在“测定溶液pH值”的实验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反例:为测定某种溶液的pH值,某位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①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将其滴在润湿的pH试纸上,对比标准比色卡,确定溶液的pH值;②将试纸放入待测液体中,对比标准比色卡,得出pH值。让学生对该例子中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探讨实验能否成功。通过对“测定溶液pH值”的实验进行分析可知,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能使用润湿的试纸,也不能直接将溶液放入待测液体中,因此以上两个方案都是错误的。通过举出反例的方法,学生在讨论分析案例中错误之处时,更进一步了解实验设计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另外,在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案例的趣味性、实效性和典型性等,更应从教学定位角度开展教学。

4.开展拓展性实验

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一般涉及很多演示实验,目前,在高中化学此类实验教学中,往往注重通过学生观察的方式学习了解化学知识,一般辅助以教师的讲解,在此基础上总结观察到的现象、结论,这种模式下先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久而久之,会磨灭其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兴趣,使其缺乏对实验的热情和探究欲望,这对于学生的化学实验素质培养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对此类实验进行改进,开展拓展性实验,加之融入创造方面的内容,扩大学生思考空间。实施拓展性实验教学,可以通过改变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控制条件及处理方法、仪器、实验步骤及过程、实验场景等进行,从而创新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如在学习“验证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中,教师为学生展示需要的实验仪器,并对仪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进行解说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验仪器的技术要求,待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后,要求他们对替换装置或对装置进行改装,让学生利用不同实验仪器达到原实验的目的,训练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和创新思维素质。如可以从生活中取材,利用细长带有盖子的玻璃饮料瓶代替烧杯,用铁丝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等。综合来看,虽说演示探究实验较耗时,却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及实验现象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减少后续的反复巩固用时,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主干,并使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得到有效拓展。

5.结语

第2篇:化学教学案例范文

1.1案例教学的作用化工原理课程在化工类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对于学生专业兴趣的激发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际生产息息相关,涉及工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小到每一个装置,大到整个生产流程,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能够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尤其对于我们三本院校来说,案例教学法有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上课讲的再好,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积极性,都很难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化工原理课程讲授内容主要包括化工生产过程所涉及的每个单元操作,单元操作的原理和其使用的设备是其重难点内容,课程内容含有大量的实际问题如流体输送设备及其管道的选择,换热器的型号及其尺寸的选择,精馏塔塔板数和塔径的确定等等。学生面对这些陌生的实际问题,往往会束手无策,导致学习兴趣不高。这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际案例,对其进行分析与讲解,可以较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2)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强化专业知识和意识。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这也符合我院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生产案例的引入,讨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对知识点在实际中应用时的情况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讨论,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建立工程思维方式,学生的工程观念得到逐步的建立,专业知识也得到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3)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对于主讲化工原理的教师来说,一方面要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和相关成果,一方面要到生产一线进行学习,了解化工生产的实际状况,尤其是化工单元操作过程中所用设备的结构。

1.2案例的选取原则课堂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效果如何,案例的选择起着关键性作用,选择案例大致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案例必须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与教学内容一致。教师应根据章节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知识点,结合案例进行充分的深度挖掘。案例实施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借助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的相关知识点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2)案例要有足够的启发性和不确定性。启发性的案例将会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案例的不确定性,给予了学生们更多的思考空间,可以激发学生自觉性的学习与探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3)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由于化工原理课程工程实践性非常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用真实可信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理论应用实践,理论用于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案例教学的导入方式

为了强化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中涉及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导入实际生产案例,其主要引入方法有:(1)课前导入:每个单元操作在实际生产中都有其作用和目的,因此在讲解某一单元操作时可以先引入实际生产案例,如精馏,通过原油的常减压蒸馏来讲解该单元操作的原理及其作用。(2)问题导入:针对某一具体知识点的讲解,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可以先通过知识点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应用来进行引入。如离心泵的工作原理与“气缚”现象,安装高度与离心泵的“汽蚀”现象。(3)归纳导入:在对某个单元操作进行总结归纳时,可以通过引入该单元操作的工程设计实例来进行教学,可以达到较全面的归纳和总结与该单元操作相关的知识点,包括基本原理,所用设备的结构和选用等。(4)讲座导入: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通过定期举行《化工论坛》讲座,讲座中就本学科中某个方面所涉及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在讲座中引入实际生产实例,能够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探索的兴趣。

3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发现存在有如下问题:(1)我院教师大多为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虽然具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经验与科研经历较为缺乏,而案例教学法需要授课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较多的科研经历。(2)我院学生基础较差,尤其是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让全体学生全面参与案例教学的过程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3)化工原理课程实际生产案例来源并不是很广泛,这也成为影响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难题之一。

4小结与展望

第3篇:化学教学案例范文

一、教学准备

这阶段主要工作包括:选择恰当的案例、拟订思考题、确定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来说,一个好的案例有以下几个特点:(1)描述了一个有趣的、真实的史料。(2)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相关。(3)引人深思,有探究余地。(4)充分体现了解决问题所需的理论与技能的实用价值。

二、主持案例讨论

案例教学不是讲授,主要是组织学生讨论。上课后,教师先用几分钟简要介绍一下案例,布置讨论思考题。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对照讨论题,反复思考,推敲案情,待学生基本熟悉案情,得出基本结论时,再组织讨论。

三、讨论后总结

每次讨论结束,教师一般都要做简短的总结,总结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学生讨论情况的总结。二是对案例本身讨论的总结。

下面以九年级化学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为例,设计如下教学案例:

1.确定案例阶段

案例:十八世纪,英国化学家布拉克,用石灰石与酸作用,制取了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该气体中,蜡烛不能继续燃烧,麻雀和小鼠等在其总会窒息而死,后来他又在空气和天然水中也找到了这种气体。1776年,英国着名科学家卡文迪什把这种气体充入膀胱气球中称量,测知其密度为空气的1.57倍,并证明它和动物呼出的及木炭燃烧生成的气体相同。1772年普利斯特里发现植物可以吸收该气体,1774年拉瓦锡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该气体是碳的氧化物,同学们,你知道这种气体是什么吗?

问题:①当时科学家们对二氧化碳的组成并不清楚,但已认识了一些性质请你做简要归纳。

②请你通过实验并结合案例事实,探寻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最佳药品。

③结合制取氧气的经验,研究制备二氧化碳应选择怎样的装置?

④怎样制取并收集该气体?如何验证该气体就是你所要制取的气体?

⑤动脑筋想一想,你在家中利用现有条件能制出二氧化碳气体吗?

(注:这一案例与本堂课联系密切,史料中涉及的知识既有学生已知的,也有未知的,所提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是本堂课讨论的线索之所在。)

2.讨论案例阶段

①讨论: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注:二氧化碳的重要用途是灭火,这体现了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

②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制二氧化碳

现提供以下药品:碳酸钠、碳酸钙、稀硫酸、稀盐酸,你选择哪些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呢?

(1)碳酸钠+稀盐酸 (2)碳酸钙+稀盐酸 (3)碳酸钙+稀硫酸

最后结论:

小常识:大理石、贝壳、鸡蛋壳、水垢的主要成分都为碳酸钙

3.选择装置

以上几套装置 可用来制取氧气, 可用来制取氢气(要点:考虑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与制取 相似,只不过石灰石颗粒较大,故最好选择 装置。

4.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问题:①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如何验满?

②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③完整的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5.在家中可用 与 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注:以上讨论的问题,步步深入,环环相扣。从药品到装置,从局部到整体,采用对比、归纳、实验的方法。使整个探究过程从易到难,从理论到实践,并密切联系实际,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动手能力。

四、总结案例阶段

1.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与方法:

首先 其次 最后

第4篇:化学教学案例范文

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虽然对案例的使用频繁,却没有发挥案例应有的效果,而是一味地追求了教学内容的“花样性”,使课堂教学陷入了“泛形式化”的误区。所以,在案例的选择和使用方面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案例的选择要去粗取精,紧扣重点

教学案例的种类是非常多的,要求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有一定的技巧性,不能贪图新意、热闹,而忽略了案例对于教学内容的辅助作用,只顾着做好课堂的“面子工程”,而忽视了“里子”的重要性。

有的教学案例展示的内容是方方面面的,如果不加以筛选,学生会抓不住案例的重点,切不中问题的要害。所以,教师要对案例进行剪辑,去粗取精,突出重点。如在讲“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时,我选取了时政热点——叙利亚问题。但是在相关的新闻视频中却发现几乎全部视频内容都在介绍叙利亚的战事,能够体现出来大国博弈的内容并不多。如果把这样的案例呈现给学生,是不能突出教学重点的。于是就把几个视频中关于国家利益的问题剪辑到了一起,对案例进行了加工,着重突出了对同一问题,俄、美、中、法、日等国家的态度是不同的。这样便可以很清楚地说明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正是从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各大国的反应才有所不同。

二 案例的呈现方式要多样,手段各异

案例的引入对于案例的整体利用效果也很重要,案例可以通过电影、视频的方式引入;也可以通过讲寓言、故事等方式引入主题;还可以提前让学生做好准备,在课前进行新闻播报,通过新闻的方式引入课题。如在讲《哲学引言》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的作用,我讲了一个苏格拉底机智地应对突如其来的状况的事例,告诉学生哲学思想的重要性。

多样的手段会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案例的呈现也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来进行。情境教学也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就是教师设立一个场景,让学生来具体完成情境内容的编排,通过情境的模拟,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参与其中,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从而将知识点记忆的更加牢固。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演绎不同的消费观的内容,有的小组表演“奢侈浪费的消费观”的内容,有的小组表演“攀比的消费观”的内容,有的则表演“绿色的消费观”的内容。小品表演轻松幽默,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了合理消费、科学消费的重要性。

三 案例的分析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学案例要进行深入挖掘,由一个知识点迁移到另一个知识点,为学生树立知识体系,教会学生多方面看问题,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案例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有时是多方面的,可以由一个方面内容引出其他的知识点,这就需要在分析案例时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如在讲“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时,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结论:国家利益是国家进行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问学生:“看到出发点和落脚点还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政府的工作方针。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的目的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案例的分析回忆起来以前学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 案例的总结细致深入,抓住细节

一般来说,案例的引入及探究会占据大半节课的时间,教师要对最后十几分钟时间进行有效利用,即对案例进行总结。总结可以让学生来做,让学生画出本节内容的知识图,教师加以引导;也可以由教师进行总结,要结合教学案例、教学重难点及学生探究的内容来进行全面的总结。因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探究终究是不全面的,知识点是零散的,教师最后的总结可以为学生树立起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从知识整合的高度进行内容的梳理,并提出相关的考点及考法,为学生树立一个考试的目标。

第5篇:化学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法;生物化学;地方本科院校

案例式教学法最早是在1870年前后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得尔用在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方面[1],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推广和发展,案例式教学法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它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管理、经济、法学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国内基本上还处在探索阶段,近年我国一些中医院校和教师也进行了生物化学案例式教学的改革尝试[2-5],通过教学改革证明,将案例式教学法用于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不但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还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了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本课程组拟就生物化学中与生活相关的知识点内容采用案例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案例及问题讨论,将学生引入到特定情境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了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1案例教学的编写与实施

1.1案例编写的格式标准

本课程组制定了生物化学案例的编写格式标准,保证了教学案例库的编写质量。本课程案例编写格式标准为:(1)案例名称;(2)案例涉及主要教学章节;(3)案例教学适用对象;(4)案例类型;(5)教学案例,包括案例的内容、提出的问题、涉及的主要学习内容、问题参考的答案以及知识拓展5个方面。案例名称是教学案例的标志,要求简要明确,突出主题,能反映出案例的内容和特点;案例类型主要分为简单案例和复杂案例;案例内容是案例的主要部分,教师需遵照案例编写的要求,根据案例原始材料进行整理编制,另外,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教师还应围绕案例提出相关问题,通过提出案例中的有关问题来实现教学要求,案例涉及的主要学习内容部分与提出问题部分前后呼应,相互补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在拓展部分结合案例列出可以进一步学习的相关问题,让学生通过课下查阅资料进行自学,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案例教学实施的方法

通过2013级和2014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问卷”调查结果以及案例选编的原则,课程组制定了两套实施方案。第一套方案是教师先不讲解相关章节,让学生先自学再对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和总结。基本教学过程设计如下,课前:①明确教学目标,布置案例及问题;②学生课下自学并预习教材学习内容,查阅案例相关资料,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得出初步结论。课堂:①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②教师精讲点拨,引导构建基本理论框架;③课堂再讨论,达成共识。课后:查阅文献,完成问题拓展。教师在课前确定教学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具体案例及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先学”,让学生对所要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预习;而课堂教学是以案例为导向,在“先学后导”基础上,通过学生汇报、课堂点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解决自学遗留问题,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套方案应用于简单案例。第二套方案是先由教师进行相关章节的讲解后再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基本教学过程设计如下:①在教学的第一阶段,教师按照系统的教学内容讲解此部分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在教学的第二阶段,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阶段,课前教师提前把所设计的案例预习分发给学生,并通过介绍案例的基本情况,使学生了解学习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时间,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教学的第三个阶段,即归纳总结阶段,在课堂上先由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讨论后的结果,小组其他同学也可进发言行补充,其他小组同学可进行质疑提问,之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对案例的内容进行总结。另外,在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分析报告或综述。这样通过课下小组讨论、课上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总结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此套方案应用于复杂案例。

1.3案例教学的考核标准

案例教学活动成绩包括讨论记录、组内评分、组间评分、学生总结四项,分别为20分、30分、30分、20分,总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15%。在案例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课程组采取多元过程评价方式,编制了考核标准,对案例教学实施全过程进行了评价。标准具体如表1所示.

2、2013级、2014级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生物化学》案例教学法问卷调查

课程组在学期末对2013级、2014级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从案例教学整体评价方面进行了《生物化学》案例教学法问卷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91.2%的学生认为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88.2%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案例式教学法的教学方式,问题3和问题6中,76.5%和79.4%的学生分别选择了“是”,这表明了大多数学生接受、认可了案例式教学法及教学内容的组织。但问题4、5、7、8中20%以上的学生表示为“不肯定”,说明也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改革持怀疑态度,这可能与他们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对自主学习的不适应有关,对于这一部分学生需要教师花更多精力去帮助、鼓励他们,因此课程组预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案例内容的设计与编写之中,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结论

综上所述,课程组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改革中,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获得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认可。案例式教学法改变了理论与实践脱钩、知识僵化等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的弊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选用来源于生活的实际案例,使学生将实践融汇到课堂理论教学中,促进了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只有坚持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地方本科院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最终才能实现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琳,李雪雁,潘子强,等.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1):46-48.

[2]封少龙,曹朝晖,龙石银,等.案例教学法在卫生检验专业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16):3300-3301.

[3]南海波.高护生物化学案例教学实例[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3):83-84.

[4]杨云,姚政,李奇峰,等.生物化学案例教学改革的统计分析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6):57-59.

第6篇:化学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跨文化交际学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世界已然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各个国家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因此,“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在高校教学中应运而生。然而,世界发展的速度异乎寻常,迫使“跨文化交际学”课程教学法不断随之改变,进而迎合跨文化交际的需求。因此,文章分析了关于案例教学法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一、在“跨文化交际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好处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单一的理论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给学生讲授纯粹的理论知识难免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因为纯理论学习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纯理论学习的枯燥乏味,极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跨文化交际学,本身应具备灵活生动的课程特点。如何使这样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发扬呢?案例教学法不失为一个可行有效的教学途径。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在这样的情境下学习,学生理解吸收起来就容易得多。例如,小学生在做单一的应用题时举步难行。但是把同样问题转化到实际情境中就能轻松作答。那么,在高校的教学中也是这样,在实际的情境中学习要比纯理论学习容易很多。而且,加入案例分析会使课堂的趣味性不少。因此,跨文化交际学中案例教学法所具备的化繁为易、趣味性等因素都会使学生对课堂教学更感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案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示范效应。许多学生学习某一专业很可能就是因为某一专业的一个人物。

(二)理论联系实践。理论的学习就是要对实际的操作进行指导。但是,在理论教学之后,我们会发现只有理论知识但是没有实践能力的情况存在。但是,跨文化交际是着眼实际的交际能力,并不同于其他一些注重理论研究的学科。那么,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就可以根据理论的需求对案例进行分析。案例分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三)学生可以从案例中取长补短。通常,如果别人存在的问题你发现不了了,那么你自己也可能存在类似的问题。教师在案例教学法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理论去评价案例中的做法。如果学生能够发现其中不足,那么说明学生对该理论的掌握情况较好,而且很大程度上也避免了此类问题出现在自己未来职业生涯中。但是,相反,如果学生不能够发现其中的问题就说明学生在该方面还有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在这方面的强化。

(四)让学生融入其中。案例教学法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情境。许多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放松了学习,在大多人看来是因为进入高校之后,没有中学阶段的管理方式严格。但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在进入高校之后,学生有了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究其原因是因为,在高校中教学只顾自己将理论而忽略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够很难将自己融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去。那么,案例教学法正好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去思考当自己真正面临这些问题时的解决方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锻炼就可以通过融入情境中去锻炼,案例教学法正好可以满足其需求。

(五)给学生了解异国文化的机会。在跨文化的交际中,最需要了解的就是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提供的每一个案例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的。那么,学生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无形就了解到了其他的文化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带学生进入一个了解文化知识、学习理论知识的良性循环中去。

(六)让学生的学习有目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有可能存在努力了但是没有成效的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正确,即学生不知道该学什么。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会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案例的优劣。在学习这些优劣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渐渐掌握学习的目标。学生会渐渐明白为什么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根据什么理论知识就会避免某类问题的出现。跨文化的交际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身素质。然而,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要靠学生平时的努力。但是,学生并不一定明白自己的欠缺是什么。根据案例的分析,学生就会渐渐明白自身的素质和气质存在什么问题,学习哪方面的知识可以使自己提高。

二、案例教学法的缺点

上述文章中我们分析了案例教学法的优点,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也并不是没有缺点。

(一)案例的内容不合适。在案例教学法中,想要让其起到作用就必须使用合适的案例。但是针对一些特定理论,教师找不到合适的案例。如果这样,案例教学法也不会起到什么作用。而且,部分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有些经典案例虽然起到了示范作用,但人物处理事情的方式及其原因并不一定是学生能够理解的。

(二)案例分析起到反作用。案例分析确实会给学生未来处理事情提供模版。但是,许多学生在碰到具体情况时不能灵活应用这些案例,出现生硬的处事方式。这样的情况并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窥见案例教学法在跨文化交际学运用中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其带来的有效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该教学法的弊端。扬长避短、合理运用是教师们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实践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马舒.论案例教学法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应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第7篇:化学教学案例范文

1.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

教师在向学生提供案例的同时要向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首先,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其次,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能够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兴趣。最后,教师所做出的提问要有良好的实践操作意义,能够推动整个案例教学的有序进行。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中,利用“意大利屠狗洞”故事作为教学案例,提出“为什么人安然无恙,狗却昏倒,甚至死亡?”“屠狗妖是什么?”“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等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或集体讨论。

2.注意引导,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激发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管是在小组讨论或集体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都要适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去考虑和解答案例,并及时将学生拉回案例讨论的主要方向上。同时,教师要专心听取和记录下学生讨论的相关观点和解决办法,而不要向学生传达一些自己已经准备好的观点或者解决办法。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并注意以师生、生生间的多边互动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良好和谐的讨论氛围,促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阅读案例及个人分析也就意味着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通常情况下,教师可设置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你认为案例中的这个化学事件下一步应该怎么解决?”“案例中包含的化学原理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化学方法是什么?你认为哪一种解决方法最适宜呢?”等。通过设置这些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在学生讨论完之后,在黑板上写出每一种方案的优缺点,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确定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3.总结案例,提高教学实效。

第8篇:化学教学案例范文

1.1授课对象知识储备少

中医诊断学面对的是大一学生,学生只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一门专业课程,中医学知识储备很少。如中医诊断学中的名词(病、证、症等)单纯的理论讲解,学生理解不透彻,似懂非懂,极易混淆,很难真正掌握。

1.2教学涉及面广且分散

中医诊断学中诊法部分,需要讲解的临床症状、体征多且分散,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有的症状很相似,很难辨识,不易记忆,完全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觉得晦涩难懂,枯燥无趣,而失去学习中医的兴趣。

1.3病情资料收集不全

中医诊断学十分注重技能的训练,主要是四诊技能和辨证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收集模拟病人的症状、体征并加以分析、判断,给出辨证结论。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对于病情资料的收集,学生常收集不全或对收集的临床资料不会加以综合分析。如观察舌象,学生只考虑舌色、苔色,对于舌形和苔质在望舌时容易忽略,此外,对于舌象的结果不会综合分析,无法给出辨证结论。

2实践

2.1自拟案例在中医名词

概念中的应用病(病名)、证(证名、证候、证型、证素)、症(症状、体征)是中医诊断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单纯的理论讲解,学生很难理解,通过案例讲解,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能随堂掌握,但所选用的案例不易太难,最好学生对案例中涉及的病能有所了解,既要体现中医特色,又要包括所讲解的知识点。根据教学需要自拟案例,如:李某,男,25岁。2天前因着凉后出现恶寒,发热(T:37.5℃),头身疼痛,无汗,鼻塞、流清涕,舌淡苔白,脉浮紧,患者自服感冒药未见好转,遂来就诊。现症见:发热(T38.2℃),微恶寒,有汗,鼻塞、流浊涕,咽喉疼痛,口渴欲饮,舌红苔薄黄,脉浮数。问题:①先让学生找出就诊前后的症状、体征,考察学生对症状、体征这2个名词的理解及辨识能力。②由于该患者就诊前后的主症相同,符合病的定义(代表性症状),故辨病为感冒,由此,让学生对病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③因患者就诊前后症状、体征(舌、脉)明显不同,所以辨证结论不同。由此得出: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病理本质的概括;病体现的是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通过案例的讲解,病、证、症状、体征的概念就在案例中立体了,直观了,有生命力了,学生在案例的讲解中将知识消化吸收了。

2.2信息缺失案例在问诊教学中的应用

问诊是医患之间直接进行语言交流的信息采集方法,既能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又能及时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尤其对初学者,望诊、闻诊、切诊运用不熟练时,问诊便显得尤为重要。问诊涉及的临床症状多,同时每一个症状又可由多种病因所致,给学习增加了难度,枯燥的理论讲解,让学生没了兴趣。信息缺失案例在问诊教学中的应用,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求知的平台,同时又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张某,女,42岁。职员。3天前因劳累后出现心悸,经休息后未见好转,今晨心悸加重,胸闷不适,遂来我院就诊,现症见:心悸,胸闷不适,夜眠差。查体:舌淡苔白,脉缓弱。问题:①何谓心悸、胸闷,其病位涉及哪些脏腑,临床常见哪些致病因素?②该患者在问诊中还应补充询问哪些内容或做哪些相关检查?③临床中哪些原因可导致失眠,该患者属于哪种情况?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去探索、寻找答案,从而完成知识的构建,形成个人的理解,并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通过课堂讨论,合作学习,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案例教学获得的知识是自身通过思考重新构建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学生在体验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是自己理解了并且能够驾驭运用的知识,而不是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被动获得的抽象的、过度概括化的生硬知识[2]。

2.3临床真实案例与误诊案例在辨证教学中的应用

辨证既是对症状、体征的辨识,也是对证型、证名的判断。辨证就是辨证思维,是中医诊断学的特色。辨证是治疗的前提,辨证准确更是疗效的保证。因此,中医诊断疾病的过程就是辨证的过程。辨证教学的目的不仅让学生熟知常见证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辨证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大量的案例讨论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意识及辨证思维能力。

2.3.1临床真实案例

临床真实案例(成功案例)常作为辨证教学的首选,教师给学生提供病例,让学生5人一组,分小组讨论,先组内讨论,给出辨证结论,针对不同意见,组间讨论,给出最终的辨证结论,最后教师总结。学生在讨论中不仅把知识灵活运用,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辨证思维的能力,并使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2.3.2误诊案例

成功的案例固然可贵,误治之案及其救误回春之术尤堪深研。故笔者尝试将误诊案例运用到辨证教学中,旨在通过救误案例深究其失误之因、救误之理,积累宝贵经验,提高辨证水平。误诊案例的运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教学效果甚好。

3结语

第9篇:化学教学案例范文

一、利用时事案例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导入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新课导入要体现主旨、展现中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选择好一个典型的时事案例导入课堂,利用它的时效性、生动性、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特点,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教学内容。它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社会、人类的关系和作用,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是体现化学教育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特别是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火灾等灾害的意识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上海“11・15”特大火灾让全国人民痛心,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它与本章的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事题材。

2010年11月15日,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一栋高层公寓起火,导致58人遇难,70余人受伤,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伤害和巨大损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中,用下载的相关新闻视频导入课堂,学生看得特别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与此同时,我们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一是起火的原因是什么,二是燃烧的材料是什么,三是火灾现场的逃生办法有哪些,明确了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紧扣了教学的中心任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

本堂课采用的是情景导入法,利用火灾对人们的警示效应,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使学生的情感达到最佳状态,将课堂顺利地引向深入。

二、利用时事案例深化课堂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时事案例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际内容,题材鲜活、贴近现实,针对性强,对于提高课堂实效很有帮助。

本单元是化学课改教材增添的内容,将散落在老教材中不同章节的内容,如原来在第一章《氧气》中有关燃烧条件的探究、第五章《碳和碳的化合物》中二氧化碳灭火、甲烷及乙醇等燃料的燃烧等融合在一起,以燃烧作为主线,将燃料的利用、燃烧带来的不良后果等内容组合在一起的逻辑结构。本单元学科性知识点并不多,但紧密联系实际。内容以联系生活、社会的实用知识、观念性问题为主。学习本单元内容,能帮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上海“11・15”特大火灾非常适合本章教学特点和内容需求。通过分析事故原因,可以深化、活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教学目的。

此次火灾发生时,该建筑正在实施节能综合改造项目,也就是外墙保温工程。起火原因是由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发脚手架和外墙上的易燃材料,火势迅速向居民楼里蔓延。火灾的燃烧材料是事故现场违规使用大量尼龙网、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教师在分析火灾事故原因和消防灭火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以及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三、利用时事案例拓展课堂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化学教师必须营造一个理论与实践、书本知识与社会事例相结合的大课堂、大空间,将课堂的创新思维训练运用于生活实践、社会实践,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将时事案例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思维水平,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