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司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公司财务分析论文精选(九篇)

公司财务分析论文

第1篇:公司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

一、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相关概念解析

(一)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

上市公司所披露信息主要包括财务事项等经营信息和非财务事项信息,主要是指财务会计信息、法律事务、资产评估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财务会计信息是最根本的,它是公司各方面情况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对象

1、公司信息披露的对象首先是公司的股东,包括国家股东、企业法人股东、社会个人股东和外商投资者。

2、公司信息披露的对象还包括公司的各种债权人,如银行、原材料供应商、公司债券持有者等。

3、政府的有关管理部门也是公司信息披露的对象。代表政府的证券监管部门有必要通过各上市公司的定期或不定期报告,掌握各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实现对证券市场的有效管理,保证证券市场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维护公众的投资利益。

4、证券市场上存在一些打算购买股票或债券的投资者,他们被称为潜在的投资者。这些潜在的投资者也是公司信息的使用者。

5、公司信息的披露对象还包括公司职工。从自身利益出发,公司职工同样希望公司能以公开的方式提供有关信息。

二、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在质和量两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与此同时当前上市公司财务信自披露仍然存在着可信度低、决策有用性不强和时效性差等几方而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可信度低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不真实的表现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会计政策与手段使用不当。有的上市公司不顾职业道德,配合庄家炒作进行利润包装,少计费用和损失,不恰当地提前确认或制造收入和收益;二是利用销售调整增加本期利润。为了突击达到一定的利润总额,如扭亏或达到净资产收益率配股及格线,有的公司在报告前做一笔假销售,再于报告后退货,从而虚增本期利润;三是将费用扫在“待摊费用”科目,采用推迟费用入帐时间的办法降低本期费用。

2、违反有关证券和会计法规,编制虚假财务报表,误导市场。

3、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我国上市公司发生关联交易的情况十分普遍。其主要手段有:①关联购销。上市公司与关联公司之间通过低价购进,高价售出,应收帐款高额挂起,在不产生现金流的情况下,达到形成高额利润的目的;②资产重组。由于我国对资产价值评估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及操作规范,加上地方政府刻意参与,使得上市公司常以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公司为依托进行系列资产重组、资产置换,达到将不良资产转让给关联公司,将优良资产转让给上市公司,使上市公司短时间内经营业绩有较大改善;③费用分摊。上市公司改制上市前,一般都将企业社会性的非生产性资产剥离出去,但股份公司上市后仍需要存续的关联公司提供各方面的服务。这些服务涵盖医疗、饮食、物业等多方面。各项服务收费的具体数量和分摊原则是否合理外界无法判断,操作弹性大。当上市公司不理想时,通过调低收费价值和上市公司承担比例,达到增加利润目的。

(二)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不强

财务信息披露是会计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必须考虑的因素,然而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在非财务事项、预测性信息、和财务信息内容上的缺陷使得披露的财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不强。

1、非财务事项披露不够

会计信息也是一种商品,相关性差不能适应会计信息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对于投机成份较浓的市场,投资者对相关性的需求有时甚至比可靠性还要高。相关性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的社会责任、人力资源、经营背景等非财务信息、对投资者决策尤为需要。上市公司非经营信息的评价已成为证券市场投资选择的重要环节,年报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现行年度报告体系往往局限于财务数据及其相关说明,而没有考虑用户全面了解企业的机会与风险以及企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的需要,在非财务数据的披露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

2、预测性信息披露不规范

我国上市公司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的随意化主要表现在:①有关部门对企业披露预测性信息的要求太低。体现在:强制披露主体范围过窄,仅限于上市公司上市时;要求披露的内容太少,仅要求披露盈利预测信息,其他重要的预测性财务信息则没有要求;盈利预测的披露渠道主要局限于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②没有完善的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外部监管机制,对企业约束不够,新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可靠性不高。③责任不清,没有建立盈利预测保险制度。盈利预测存在重大偏差,误导投资者造成重大损失时,由于责任不清,不知追究企业管理当局还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笼统归结为宏观环境的影响,推卸责任了事。

3、信息披露内容不规范

现行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不系统,散见于各种规定之中,因此信息披露制度不稳定,不易执行。从内容上来看,也不够规范,《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虽对公司收购的信息披露有所规定,但并没有解决下列诸多的问题,如大股东应披露的会计信息包含的具体的内容;公众吸收、消化信息的时间段;对公开披露信息的虚假性,严重误导或重大遗漏方面,以及专业性中介机构公开披露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都没有明确的界定。

(三)信息披露时效性差

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根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一般按年、月编制。《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六章第57条规定,上市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的前六个月结束后60日内提交中期报告,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120日内提交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报告”。这种定期报告在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前提下,对决策是有用的,信息使用者可以大致准确地顶测企业下一年甚至以后儿年的财务状况。但面临的现实是,知识经济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经营活动不确定性日益显著,因而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期就大大缩短。

三、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往来日益密切,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不仅仅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融入世界资本市场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一)规范财务信息披露是我国引进外资,推进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迅速,需要大量吸收外部资金。近几年西方经济持续衰退,大量资金未能找到适当的投向,资金使用成本很低,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对海外资金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但目前我国公司吸引外资或在海外上市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国内公司按国际惯例充分披露信息的困难较大,而国外投资者对国内公司提供的信息也存在许多疑虑。外商投资者难以通过公司提供的信息准确地评价公司的投资价值。因此,按国际通行的方法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增强信息的可比性,不但有利于吸引外资,更将进一步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国际化建设。

(二)规范财务信息披露是防止信息垄断、扩大投资的必然要求

股票市场是一个对信息极其敏感的市场。许多政治、经济等外界因素以及公司的经营业绩,重大事件都会引起股价的波动。一旦这些信息被少数人垄断,他们就很可能利用这些信息在股市上兴风作浪、牟取暴利,而大多数投资者则要蒙受损失。为了防止少数人垄断信息,就必须使信息公开化,通过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让广大投资者同等地获得可能影响股价的信息,保证投资者获得平等的竞争机会。只有建立清晰、明晰、及时、快捷的财务信息披露方法体系,提高投资者去伪存真,甄别好坏的能力,才能使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真正得到保障。

(三)规范财务信息披露是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的股份制企业中,由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改组的约占85%,这些公司无论是内部管理机制还是在市场中的行为,多少都还带有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色彩。通过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使公司经常处于社会的监督之中,才能促进经营者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上市公司的素质。

四、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对策

事实证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破坏了上市公司的诚信形象,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为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企业改革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

(一)完善财务信息的市场环境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不真实主要原因在与需求主体缺位,为此必须完善财务信息的市场环境,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投资者素质。

1、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首先必须完善公司产权制度。完善的产权制度是股东等市场主体根据真实财务报告进行交易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有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使得股东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才能形成其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经济上的契约关系,进而形成真实财务报告的需求主体。为此有必要推行三级法人制度使投资主题明确化,落实股东权利使董事会受到股东大会的有效制约;其次必须完善上市公司的内控机制,完善公司章程,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的权限,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并尽量避免董事和经理交叉任职,从而确实建立起董事会和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经理对董事会负责的制衡机制。

2、提高投资者素质。提高投资者素质,使其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从而能根据自身决策需要,更好地阅读、理解和分析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并善用股东权利,针对会计信息披露上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向公司董事及经理人员施加必要的压力,使之得以改进。与此同时,广大投资者还应增加法律意识。投资者应该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利益,针对会计信息披露上的一些违法行为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有关责任人士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3、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完善证券市场法规体系,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建立以《证券法》为核心的证券制度规范,制定完善的会计准则和审计执业规范。

(二)完善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内容,鼓励自愿提供非财务信息

企业报告应考虑投资大众的广泛信息需求,满足用户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机遇和风险,以及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的需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整类型应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企业管理部门对信息的分析说明。主要说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未来的发展趋势;②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信息和经营状况信息;③未来的预测信息。包括企业面临的机遇和风险,企业的发展和开发投资计划;④股东和管理人员信息,包括董事、大股东、管理人员的持股情况、酬金以及关联交易方面的说明;⑤背景信息。包括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企业经营业务,资产的范围、内容、规模,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等。

鼓励支持上市公司对企业非经营性财务信息的披露,主要包括管理当局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发展规划、增值表、环境保护报告等,既有对过去经济事项的解释,又有对现在情况的说明,还有对未来结果的预测。

(三)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奖惩机制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违规披露一方面是其私利因素影响的,然而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督,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能够有效的规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

1、强化业务检查。中注协应建立、健全对事务所的业务检查制度,并加强对同业互查的组织与领导,有步骤地开展执业质量检查工作。在上述业务检查及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所发现的会计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证监会应在其职权范围内,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厉惩处,绝不姑息迁就,对于其中构成犯罪的应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在注册会计师的惩处上,中注协应会同财政部门、审计署、证监会、司法部门等各方监督力量,尽快建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委员会,制定惩戒办法,统一惩戒尺度,对违法乱纪的注册会计师,及时予以严肃处理。总之,各有关执法部门应强化执法意识,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会计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公正执法,铁面无私,维护股票市场发展的正常秩序。

2、加大对违规财务信息的处罚力度。一方面要加大惩处面,除对有迹象显示存在信息披露违规情况的上市公司进行针对性的查处以外,还应对上市公司年报建立正常的抽查复审制度;另一方面加大处罚力度,对信息披露中存在虚假或重大遗漏的上市公司,应给予严格的处罚,比如采用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摘牌等方式,严重的还应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3、建立举报违规奖励基金。只有建立起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形成高效严密的监督网络,才能够有效抑制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上升的势头。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一个面向全国的举报上市公司违规违法行为的奖励基金。对于举报者的举报,经调查核实确有其事后,给举报者以重奖。

结论

规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在优化财务信息市场环境的同时,完善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内容鼓励提供非财务信息,加大监督和奖惩力度,促进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规范,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经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

[2]孟凡利,周经吕.会计信息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年.

[3]葛家澍.中级财务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1999年.

[4]齐萱,白默.关于构建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基于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的实证分析

[J].会计之友,2005,(7).

[5]曹梦菲,王平.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问题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1).

[6]张波.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财会研究,2002,(10).

[7]李全中,靳惠.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中州审计,2001,(12).

[8]齐兴利,周丰滨,石树文.关于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1,(1).

第2篇:公司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COSO报告认为,强调内部控制应该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相结合。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过程的一部分,与经营过程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凌驾于企业的基本活动之上,它使经营达到预期的效果,并监督企业经营过程的持续进行。而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是会计工作的职责之一。会计监督的完整含义是指对经济活动的调节、指导、控制和促进,调节和指导主要是指利用各种经济活动方法引导人们的经济行为按照合理、合法的轨道进行,促进与控制则是对经济活动合理、合法性给予直接的支持和制约。会计人员的受托责任来自所有者和经营者两个方面,既要对所有者负责,也要对经营者负责。一方面,会计人员受托于所有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可靠地确认、计量、记录,披露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理财状况;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受托于经营者在加强经营管理,确定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作用,协助经营者履行理财责任和经营责任,最大效率地达到经营者所要求的经营目标。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目标分为三类:与营运有关的目标、与财务报告有关的目标以及与法令的遵循性有关的目标等,而这三个目标也正是会计工作的三个目标。财务会计控制活动是指公司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律规章,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工作规范,明确财务会计工作流程,实行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财务管理控制系统,最终实现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的目的。寿险公司财务会计控制活动包括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监督体制、财务处理系统、财务信息报告、会计基础管理、收入、支出、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税务管理等控制点。

一、财务管理体制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财务管理体制,是指存在于企业集团公司整体管理框架内,为实现企业集团公司总体财务目标而设计的财务管理模式、管理机构及组织分工等项要素的有机结合。《保险公司财务制度》第五条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应实行“一级法人、分级管理、逐级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即总公司为一级法人,对省级分公司实行授权管理,省级分公司对地市级分公司实行转授权管理。在寿险公司内部,应当统一执行由总公司组织制定的总体财务管理制度,省级分公司或支公司可根据总公司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其原则,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公司具体的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是保证公司各项财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是公司经营活动标准化、科学化、合理化的保证,是促使公司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公司各项经营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财务管理体制一般包括财务机构设置、预算管理体制、考核机制等控制内容。财务机构设置是指为建立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而设置的会计机构并配置一定的会计人员,明确各自的岗位、任务、职责和权限,明确其在组织系统中的位置和上下层级关系,是会计组织控制的重要内容,公司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经营规模来设置。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基于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各责任中心年度工作目标的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涵盖了费用预算制度,还包括业务收入、业务支出、现金流量等所有领域。它不仅是根据责任中心的工作计划来编制预算的事前策划,更侧重于工作计划的执行即事中监督和工作计划的考核即事后评价,是一个全方位的预算管理体系。预算控制的目的就是强化预算观念,明确和突出责任中心的地位和作用,评价预算编制的合理性,评价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落实责任。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考核机制。内部制度的运行如果没有考核考评,奖励与惩罚,就无法保证该项制度推行和运行。必须对内控制度体系的各组织之间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综合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给予考核评价、奖励或惩罚,才能激励和鞭策与推行内控制度的有关部门及员工尽职尽责地去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2、控制点风险分析

公司财务管理体制完善与否决定了公司各项财务活动能否有序运转,公司的效益和持续发展能力能否不断提高,公司能否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不规范或执行不力,会直接影响到财务会计控制的效率和效果,甚至会给违法违纪分子带来可乘之机,账外账、假报表、假数据等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影响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我国寿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重视到重视的过程。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内控措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目前各寿险分支机构财务主要实行财务经理委派制度,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分公司管理层的监督,但就目前各寿险公司实行委派制的效果看,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各公司采取的委派做法大多是由分支机构在当地自行物色,其薪酬待遇由分支机构确定发放,且对其考核以分支机构负责人评价为主,这些都削弱了被委派人行使委派职责的能力。二是在一级法人体制下,总、分、支机构本应是自上至下目标一致,全国系统一盘棋。而事实上,各总、分、支机构却存在着各自的利益,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总、分、支机构之间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相背离的现象,在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分支机构管理层迫于短期的经营费用压力作出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决策,甚至还会出现其他的道德风险,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三是从预算与考核机制上看,寿险公司普遍实行分险种费用率包干制,对分公司管理层实行年薪制度,对分支机构的经营绩效考核办法从标准保费、增长率、续期继续率、费用节余等方面加权综合计算等,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激励约束问题,但并非十分理想。如简单的分险种费用率包干,分公司只对“费差”负责,会导致总分公司利益的不一致,则在总公司期望减轻资金运用压力和防止利差损时,分公司却基于费用最大化动机扩大投资型和高预定利率产品规模。同时,由于地域经营成本不同,会导致各分公司费用管理不均衡。又如管理层的年薪制多是采用当年综合绩效考核的结果,对短期利益关注较多,会导致寿险公司分支机构负责人的短期经营管理行为,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公司必须严格依据会计法、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保险公司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等建立符合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制订公司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会计工作操作流程和会计岗位工作手册,并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

按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四级财务机构体系。各级机构应配备专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备会计从业资质。总公司设立财务部,负责组织全公司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省级分公司设立财务部(财务中心),负责所辖地区财务工作;地市级分公司设置财务中心,负责所辖地市公司财务工作;县支公司设置记账员,负责记账和定期报账。各级公司会计机构接受本级公司负责人及上级公司会计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

对分支机构的财务主管实行“垂直管理”和“双线负责制”。根据公司规模的不同,各级分支机构的财务负责人分别由总部或者地区性总部的财务领导人垂直管理,实行业务上的专门领导。同时,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主管在本机构内部,对于日常的经营管理业务,实行双线负责制,即一方面要负责本机构内部所有的财务管理事务,协助本地机构负责人开展工作,参与本地机构的重要决策;另一方面,又要对上级财务领导人负责,贯彻总部或者地区性总部的有关政策,监督本机构的所有业务活动,保证其运行在可以控制和可行的范围之内,负有向上级财务领导人报告本机构重大财务事项和重要经营管理活动的责任。分支机构财务主管由上级财务领导人任命和考核,其升迁将部分参考当地机构负责人的意见;实行任期制,由总部在全公司范围内统一调动和安排工作;薪酬由上级总部管理,而部分奖金由上级总部在与当地机构负责人协商后决定。

建立完善的预算的编制、汇总、报批、执行和控制等制度。有条件的公司应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办法。

各级公司成立由总裁室或总经理室成员和主要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预算决策委员会,作为预算控制主体,负责指导本级公司及所属公司各项预算工作的开展,审核批准年度预算方案、分解落实各项指标、批准预算调整和追加、听取预算控制执行部门的预算差异分析等工作。各级公司所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预算执行委员会,在预算决策委员会授权下进行预算控制的执行,负责本部门预算的编制、汇总、报批、执行和控制等工作。各级公司的计划财务部门为预算管理部门,对本级公司预算决策委员会负责,负责全辖预算的汇总、编制、调整和报送,预算执行和日常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检查,预算执行结果的奖惩兑现等。整个预算管理工作划分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差异调整、预算差异分析、信息反馈等环节。

制定严格的考核管理办法,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通过考核指标的设定达到自动调整业务结构,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的目的。考核指标体系既要包括总公司对分公司的考核,又要包括分公司对业务人员的考核。在对分公司的考核方面,除对业绩数量指标考核外,还应对业绩质量进行考核,如各项业务的理赔率、投诉率等,也应包括风险管控和其他影响公司长期发展的指标。在对业务人员的考核方面,针对不同级别的晋升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既包括业绩又包括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将考核与公司的发展经营战略、目标与质量控制结合在一起,注重长效。考核机制尽可能量化到公司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使各项目标得到有效落实。对机构的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可变薪酬挂钩,以激励员工共同促进机构发展。

加强激励投入,制定科学的激励高层管理人员的报酬计划和福利计划,关注长期利益,保持分公司经营政策的稳定性和发展策略的持续性。

二、财务监督体制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财务监督体制是指对公司各个层次的财务会计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盈利性进行分析和跟踪,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准确,确保股东利益不受损害、公司资产得以保全、盈利能力得以保证。监督的重点在于持续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并强调问责和责任。财务监督按监督的依据分为预算监督和制度监督,预算监督是指以财务预算为依据,对各预算主体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监督、调整的一种监督形式。制度监督是指以公司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为依据约束公司各责任中心财务收支活动的一种监督形式。

2、控制点风险分析

财务监督体制有效与否决定了公司财务管理体制的有效实施,决定了公司内部财务会计控制的整体框架和实施效果。公司缺乏强有力的财务监督,会导致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流于形式,会计活动不能严格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授权审批程序执行,出现越权审批、会计岗位间职责不清、公司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最终损害被保险人利益和股东利益。

3、控制目标

寿险公司应建立与公司财务管理体制相对应的财务监督体系,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实行监督,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为公司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同时,应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作用,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和监管部门在审计中对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评价,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杜绝资金往来、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的违法乱纪行为,确保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部分寿险公司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定期监督检查制度流于形式。总公司虽设立了独立的稽核部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以及组织、人事制度和权限等方面的原因,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相对比较少,仅仅从事一些必要的离任审计和常规审计,没有充分发挥公司内部审计的职能。总公司对省级分公司、支公司财务监督不力,造成基层公司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核算水平不高,部分机构会计报表严重失实,使国家或股东利益严重受损,使领导决策产生偏差。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财务监督目标的实现:

建立健全包括外部监督、日常的会计监督、复核监督、财务内部稽核监督、上级对下级的垂直监督等在内的财务监督管理体制,制定出包括监督原则、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监督责任和监督奖惩等内容的科学合理的财务监督管理办法,使财务监督规范化、制度化。

总公司设独立的审计或稽核部门,直接对公司董事会负责,工作职责不仅包括审计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核、评价内控制度是否完善、权限的控制和执行情况、各职能部门执行指定职能的履行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报告内控制度的执行结果,从而保证内控制度更加完善和严密。

建立上级公司对所辖公司财务部门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重要业务或岗位采取不事先通知或随机查询的方式进行经常性稽核,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检查与审计,并严格执行。

建立严格的财务人员岗位牵制制度、复核制度。

建立财务报告分析制度,总公司对分公司进行月度监控和指标分析,分公司按月上报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定期聘请外部会计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力量对公司财务的整体运作和管控情况进行外部审计。

三、财务处理系统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对于寿险公司来说,最重要的合同是大量的个人保单,寿险公司财务核算的主要任务是准确反映每张保单的状态。由于合同数量繁多,分类繁杂,手工处理数据几乎不可能,因此,寿险公司必须依赖功能强大的财务电算化系统。完善的财务处理系统是实施有效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手段,一个高效、安全的财务处理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完整。

2、控制点风险分析

财务处理系统完善与否决定了公司各类财务信息处理的快速、准确、高效。寿险公司信息量大,公司的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都是通过大量的有关会计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来实现的,因此寿险公司的会计核算对系统化要求非常高,而由于历史原因,寿险公司的财务处理系统中的数据和业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仍存在不一致情况,这直接影响了会计报告信息的质量,特别是准备金提取的准确性,同时也使得基于负债期限和结构进行的投资管理丧失了数据基础。

3、控制目标

寿险公司应建立高效、安全的财务处理系统,保证系统内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使会计核算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转变为可获取实时会计信息的事中动态核算,提高工作效率和会计报告信息质量。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从各寿险公司财务处理系统的演变看,基本上都经历了由纯手工到独立的财务核算系统,由独立的财务核算系统发展到与业务处理系统、精算系统相连接的财务处理系统。目前,各寿险公司的财务处理系统和业务处理系统仍是独立的两个系统,通过“桥梁”对接,财务系统在生成业务类会计凭证时可通过“桥梁”从业务处理系统中提取数据,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在经历了多次系统升级后,一些公司财务业务系统中的数据不一致,严重影响了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准备金提取的准确性也受到影响。除在系统升级转换中数据遗失、缺漏外,一些公司仍存在的系统外出单、净保费入帐等违规行为也是造成财务业务数据差异的原因之一。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财务处理系统目标的实现: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财政部关于会计电算化的要求,遵循安全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严格制定财务处理系统的管理规章、操作流程、岗位手册和风险控制制度。

开发并建立稳定、高效、安全的财务处理系统,建立财务业务信息处理平台,实现与业务处理系统的数据共享与全面对接。

集中系统管理权限,建立完整的数据修改流程。建立定期数据核对制度,对涉及预收保费、保户质押贷款等科目的数据定期清查核对,及时发现问题。

严格制定财务处理系统的安全和保密标准、分级权限和密码管理制度,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真实和完整。

定期进行财务数据备份,明确岗位职责,加强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确保公司系统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安全性。

四、财务信息报告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财务信息报告是综合反映保险公司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书面报告,也是保险公司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会计法》中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向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信息报告,其编制依据应当一致。编制真实、准确、及时、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报告有助于帮助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帮助债权人了解公司偿债能力的相关信息,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有助于被保险人在充分了解公司情况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投保决策,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有助于强化公司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助于保险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监管提供依据。

2、控制点风险分析

财务报告赖以存在的基础或根本目标是决策有用性,即为当前或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被保险人制定合理的投资、投保及类似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财务信息报告提供的信息虚假或没有有价值的信息,会失去其报告的相关性,会使广大信息用户对财务报告的作用失去信心,或者他们在决策的过程中无法通过报表分析获得令人满意的信息,那么财务会计的重要地位将会不断削弱,投资者、债权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将遭到严重损害,进而影响公司声誉和社会形象,带来一定诚信风险。

3、控制目标

寿险公司的财务信息报告应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公允地反映经营活动中所有重大方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确保形成准确的财务记录,以实现财务报告质量目标。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各寿险公司都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要求按期编制财务信息报告,但财务信息报告质量高低不一,尤其在基层公司,报告多内容简单,流于形式,分析不深入,侧重三大财务报表数据及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分析,对表外项目不予重视,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机会与风险对公司的潜在价值揭示不充分。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投资者和广大被保险人由于自身在经验、技术和对公司的了解程度上存在某些欠缺,无法对公司的未来情况作出合理的预计,都急需了解公司未来的经营发展情况。同时,编制预测财务报告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需要,而目前除上市公司按要求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中公布盈利预测信息外,其他公司对未来发展状况预测不够,不能满足投资者和被保险人的信息需求。此外,仍存在一些机构财务信息报告不真实,对内对外信息披露不一致等现象。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财务信息报告目标的实现:

明确各级报告编制机构责任,建立科学的报告编制和审核汇总流程,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恰当性。

重视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这些信息一般包括:①公司经营业绩信息,如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等;②公司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③前瞻性信息,即公司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以及管理部门的计划等;④有关股东和主要管理人员的信息;⑤背景信息,包括公司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以及公司发展目标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的综合分析评价及对公司前景的判断。非财务信息披露方式可灵活,可用文字或数据形式在报表附注、招股说明书、年度财务报告等处加以说明。

建立财务信息报告预测制度,加强规范和监督,提高其规范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将其作为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面。

财务信息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公司应当将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随同财务信息报告一并对外提供。

五、会计基础管理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会计基础管理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会计基础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将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的条件。它主要包括: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配备及管理要求、对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对会计档案管理要求等等。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悉了解和有效利用公司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影响到会计资料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公司经营管理、防范保险经营风险等方面功能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顺利运行。因此,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规范正常有序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需要。会计基础管理一般包括岗位制约、会计记录处理和会计档案管理等控制内容。

2、控制点风险分析

会计基础管理是否规范决定了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发挥。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就会失去其可靠性,会计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从现实情况看,有的寿险公司会计工作岗位间缺乏有效制约、会计记录处理流程不规范、会计档案管理混乱。不难看出,这种状况下的会计工作是不能很好发挥其作用的。

3、控制目标

(1)岗位制约。目标是在实行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的前提下,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2)会计记录及处理。目标是遵循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公司制定的各项财务管理规定,规范会计处理流程,明确会计凭证、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如实记录和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确保会计信息的及时、完整、真实、准确。

(3)会计档案及其他管理。目标是按照安全谨慎原则管理会计资料,防止会计数据和资料散失以及印鉴管理中出现道德风险,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完整性。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各寿险公司都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用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同时,通过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改善和提高。但是,会计基础工作仍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部分寿险公司对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会计基础管理不规范。二是存在记账随意、为完成任务指标任意调节会计科目现象。三是仍存在手续不清、财产不实、数据失真等现象。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会计基础管理目标的实现:

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严禁一人独岗,独自操作全过程。重要岗位必须有强制休假、突击检查制度。建立并执行定期或不定期轮换或交流制度。

建立统一的会计制度、处理方法和会计科目体系,明确规定有效原始凭证的要素,建立完善的凭证审核传递程序,执行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对会计事项处理实行分级授权操作管理,建立严格的复核程序。对会计处理的程序实行严格管理,确保账账、账据、账款、账实、账表及内外账务核对相符。

制订完善的会计档案保管和财务交接制度。明确会计档案管理部门及归档、立卷要求,建立会计档案编号制度,制定各类档案的保管期限及销毁流程,严格会计资料的调阅手续及交接程序,强化对财务票据和印鉴的管理、监督。

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责任人严肃处理,确保制度落实的有效性。

六、收入管理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保险公司的收入是保险公司早销售保险产品、提供与之相关的服务,以及运用保险资金等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主要包括销售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资金运用取得的利息收入其他收入等。各寿险公司应当根据收入的性质,按照收入确认的原则,及时、完整、准确的确认和记录相关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寿险公司的收入管理主要包括保费收入、利息收入和营业外收入三方面控制内容。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为履行保险合同规定的义务向投保人收取的保险费,是保险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2、控制点风险分析

寿险公司在获得保费收入后,意味着将随时履行保险责任,从一定意义上讲,收入是引起负债的主要原因。虚增或虚减保费收入,将直接影响到责任准备金的提取,进而影响偿付能力,给公司经营带来巨大风险。

3、控制目标

(1)保费收入。目标是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及时、完整、准确的确认和记录相关会计期间的保费收入,确保真实的反映公司保费收入情况。(2)利息收入。目标是确保按让渡资金使用权的时间和适用利率,及时、准确计算利息收入。(3)营业外收入。目标是确保列支内容的真实、合理,列支手续完备、依据充分,账务处理合规,会计披露恰当。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部分寿险公司收入管理不规范,日常监督检查力度较弱,存在问题:一是长期险保费收入确认缺乏真实、合规的保险交易内容,为完成保费任务指标以贷款虚增保费或出于洗钱的目的确认保费收入;二是短期险保费收入不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坐支保费、支付退费后以净保费入帐,甚至截留保费。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收入管理目标的实现:

建立保费收入监控和预警机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通过外部检查和内部监督,保证各级财务机构严格执行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则,及时、完整、准确的确认和记录相关会计期间的保费收入,规范账务处理。

据实核算利息收入,建立监督检查制度。严格控制列支内容,依据、手续,并进行规范的账务处理,建立监督检查制度。

对营业外收入的列支内容、核算范围进行规范,严格控制列支内容、依据、手续,规范的账务处理;建立营业外收入监督检查制度,将其作为决算审核时的重点内容。

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和处罚办法,严格惩处任何形式转移、截留、虚增保费收入的行为。

七、支出管理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保险公司的支出是指公司在日常经营中发生的与保险业务有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支出即保险公司的成本费用,由业务经营活动过程中实现的收入补偿,因此支出管理的好与否,将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对此循环进行控制,必须规范各项业务支出的手续和管理程序,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寿险公司的支出控制主要包括各项业务支出和给付、佣金支出、手续费支出、营业费用、其他支出等控制内容。

2、控制点风险分析

寿险公司支出管理与核算不规范,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盈利水平,影响公司利润,进而影响投资人和被保险人的根本利益,加大经营风险。

3、控制目标

(1)各项业务支出和给付。目标是确保支出和给付依据充分,财务处理真实合规。(2)手续费支出。目标是确保手续费支出合规合法,促进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节约成本,防范经营风险。(3)佣金支出。目标是保证佣金支出合规合法,促进个人人业务健康发展。(4)营业费用。目标是严格合理控制开支,保证费用核算的真实性,在保证完成保险业务任务所必须的正常费用开支的前提下,要厉行节约,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5)营业外支出。目标是确保支出项目真实、合规,账务处理及时规范。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目前部分寿险公司支出管理不规范,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赔款支付对象和方式不合规,如团险保单赔款支付给个人或通融赔付与大额赔款支出没有经过相应的授权批准;二是通过制造假赔案套取资金;三是退保金给付对象和支付方式不合规,长险短做,存在洗钱目的;四是以退保方式转保虚增保费,退保金未按现金价值进行结转;五是超标准、超范围支付手续费,或通过违规支付手续费套取资金。六是没有依据真实的业务计算佣金,通过支付佣金套取资金。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支出管理目标的实现:

对赔款、给付、红利、退保金等支出的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核,及时记账,规范操作。

严格按照业务的规定及标准支付手续费,除个人人外,手续费支出严格按转账方式进行。

严格按照人基本法对佣金支出进行正确的计提与使用。建立佣金代扣代缴税款和调整纳税管理办法,保证佣金支出合规、合法,促进个人人业务健康发展。

合理编制费用预算,建立严格的费用开支和审批流程,保证费用核算真实性,及时分析费用开支情况。

严格控制营业外支出项目的合规性、真实性及支付手续的规范性,以及会计披露的恰当性。营业外支出不得随意列支,必须按有关规定列报,具体项目应有详细的文字说明。

八、资产管理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公司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寿险公司的资产按流动性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由于在内部控制活动中专门有章节描述资金控制活动,因此这里描述的资产管理主要指保险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基建投资项目控制、低值易耗品、长期待摊费用等控制内容。

2、控制点风险分析

公司资产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对资产管理控制不力,账实不符,将造成公司资产流失、账外资产等问题,对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不规范会高估或低估资产价值,影响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3、控制目标

(1)固定资产管理。目标是防止各种实物资产被盗、毁损和流失,确保公司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和账务处理的正确性、完整性。包括1.保证固定资产取得的合理性。2.保证固定资产计价的正确性。3.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合理的保养维护。4.保证折旧、损耗和摊销方法的合理性和计算的正确性。保监会2003年1号令中对固定资产投资认可规模设有上限,即为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三项之和的50%。(2)基建投资项目控制。目标是确保基建投资项目真实合规,会计处理及时准确。(3)低值易耗品。确保物资安全完整,核算及时准确。(4)长期待摊费用。确保核算真实准确,列支依据规范,手续齐全。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部分寿险公司资产计量不真实,机械执行历史成本原则,没有反映资产的实际情况,会计期末不提或少提减值准备,高估资产价值,随意变更折旧方法;对开办费与在建工程支出归属界限不清,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政策不符合会计制度规定,前后期不一致,存在调节利润现象。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资产管理目标的实现:

合理控制固定资产支出预算,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要事先加以计划,根据需要编制旨在预测与控制固定资产增减和合理运用资金的年度预算。

严格建立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批程序和授权制度,对固定资产购置经办人及规定购置权限进行控制,实行大宗物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

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加强实物资产管理,定期抽查盘点,将实物盘点清单与固定资产卡片核对,确保账卡相符。

及时、完整、准确的记录和核算资产的增减变化,在登记资产明细账时,应建立适当的复核程序来验证各种应计入资产价值的费用成本,防止多计或少计。

建立固定资产报废清理程序。编制财产报废清理通知单,报废按性质和金额,由不同层次管理人员审批,财务部门审查,及时注销帐面记录。

建立规范的项目立项程序,严格审核可行性研究报告,实行大型项目招投标制度,已竣工的在建工程及时转为固定资产,建立预决算的审计制度。

对低值易耗品购置手续、验收保管、增减变动、记录及账务处理进行控制,定期盘点,确保物资的安全完整。

长期待摊费用应单独核算,并在受益期限内分期摊销,报表中应加以单独说明,恰当披露。

九、负债管理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是公司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寿险公司的负债不仅在整体上具有长期性,而且在未来偿还负债的时间和金额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一特点使得寿险公司的负债管理成为其财务管理的重要问题。寿险公司的负债管理要以偿付能力管理为首要目标,即以稳健原则为基础,准确、完整的反映出保险公司的所有负债,使它的偿付能力得到真正的保障,最大限度的保护保单持有人的利益。偿付能力是寿险公司的“生命线”,充足的偿付能力是寿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负债项目中,准备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般的寿险公司中,总资金的85%以上都用于准备金负债。寿险公司负债管理包括偿付能力管理、负债评估、各类责任准备金、各种应付款项等控制内容。

2、控制点风险分析

保险负债受风险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由于保险公司本身的存在就是针对风险而言的,加上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风险,使得其负债较其他类企业风险大。保险负债的计量主要建立在大数法则原理上,在此基础上,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一些保单长期性的特点,使负债在评估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特殊的精算方法和精算假设才能进行,不同的会计方法对负债的计量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当期不同的损益结果。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要求不同,使得保险公司负债的计量要运用不同的会计方法,这主要体现在对责任准备金计量的不同要求上。由于保险准备金是保险业务负债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责任准备金计量过高或过低,或数额的剧烈变动,都将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当期损益产生较大影响。此外,寿险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资产负债不匹配风险会导致公司面临虽拥有丰裕的资产却不能履行对客户的到期责任,或因为要履行到期责任而不得不出售未到期资产,将面临收益丧失得可能。

3、控制目标

(1)偿付能力管理。根据监管部门的规定,确保充足的偿付能力并进行恰当的信息披露。(2)负债评估。负债评估即责任准备金评估,主要是对寿险公司已经销售的有效保单进行评估,计算出公司对这些有效保单应承担的责任作为公司的负债。目标是建立科学的负债评估体系,确保业务数据采集准确完整,精算参数和计算方法科学合规。(3)各类责任准备金。确保准备金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部分寿险公司负债评估体系不健全,各项准备金计提标准、方法等不科学合理,导致准备金提取不充分,影响公司的利润和偿付能力。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负债管理目标的实现:

设立专门部门全权负责偿付能力的分析和管理,按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要求,建立专门的统计系统,对各种偿付能力指标进行定期统计、收集和分析,确保充足的偿付能力并进行恰当的信息披露。在重大业务或财务决策前,预测偿付能力指标的变化,避免偿付能力不足风险。

建立科学的负债评估体系,建立数据审核与修正机制,及时、准确、足额的提取各种长期责任准备金,定期开展费用调查,保证准备金提取参数恰当性。

按照有关规章制度提取和计算未决赔款准备金。

严格控制核算程序,确保其他流动负债和其他长期负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及时核对财务和业务数据,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十、股东权益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股东权益是指所有者在公司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在数量上等于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的余额,即保险公司净资产的数额。股东权益是公司对投资人承担的经济责任,是投资者对其投入的资本所产生的盈余或亏损的权利,在公司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一般不能收回投资。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层之间明确合理的权责划分和科学有效的协调制约机制是有效保障出资人权益的前提。股东权益主要包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控制内容。

2、控制点风险分析

股东权益是公司对投资人承担的经济责任,股本是保险公司正常经营的本钱,是保护保险公司债权人合法权益的经济基础,股本反映不真实,资本公积未按法定程序转换为资本金、盈余公积未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将直接损害股东的合法权益。

3、控制目标

严格控制权益形成及其增减变动的真实性、合法性,保证其会计记录和披露的合规性,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1)股本。控制目标是准确及时反映股本的增减变动,实行资本保全原则。保证股本增减变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合同、章程的规定,记录完整,披露恰当。(2)资本公积。确保按法定程序转换为资本金,在转增资本时,按投资者在股本中所占的投资比例正确计算。(3)盈余公积。确保按规定正确提取和使用。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目前寿险公司都按照公司法和保险公司或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股东权益的增减进行会计处理,但也存在股东权益记录不完整,未按规定正确提取盈余公积等问题。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股东权益的实现:

股本增减变动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理,须报有关部门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之后,再进行相关处理并进行披露,公司在证券交易所外以协议方式购回股份时,还需事前取得股东的同意。

股东权益记录应完整。

十一、税务管理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寿险公司税务管理是指依法准确计算税款,及时申报、交纳、清算,规范账务处理,自觉接受财税机关检查和监督,严禁偷税漏税,防止可能出现因追缴税款或受处罚而导致承担损失。公司应缴纳的税金包括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等。

2、控制点风险分析

税务风险就是指税务责任的一种不确定性,比如公司被税务机关检查,承担过多的税务责任,或是引发补税、罚款的责任等。作为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到税务问题,因此税务风险不可回避。公司追求税后利益最大化的内在动力与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之间天然存在矛盾,公司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事中、事后的控制,规避纳税风险、避免税务处罚,并在不违反国家税法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税负,即“税务风险控制”已越来越得到企业决策管理层的重视。而税收的固定性也让税务风险控制成为可能。超级秘书网

3、控制目标

税务风险控制的目的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不承担本不应承担的税收负担(不多缴税);第二层次是在合法的前提下,降低税负,即所谓的纳税筹划。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部分寿险公司对税务风险观念薄弱,公司重经营,轻税务,税务管理不完善。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税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总公司设立税务管理处,有专门人员负责税务管理工作;各级分公司财务部设置税务管理岗,有专门或兼职人员负责税务管理工作。

聘请审计事务所对公司应纳税款的计算、申报缴纳进行审计。

第3篇:公司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不同的市场经济环境,具有不同的投资主体,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的侧重点也不同,但是,针对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来说,他们关心的重点是上市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上市企业的整体运营是否盈利等。但是,不同的管理人员以及投资者,具体的分析方法是不相同的,进而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因此,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总结,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全面掌握,要求利用有效的分析方法将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连接,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和总结,进而有效的将公司的整体情况、公司的经济运营以及上市公司的整体财务情况进行掌握。因此,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有效分析的方法具体包括:

(一)利用静态比较法分析报表将上市公司的各项财务数据有效的转化成以股份为主要量价的方式进行比较和分析。换句话说,就是把上市公司的财务总数和上市公司发行的普通股数之间利用除法进行计算。算出的结果是上市公司每股的纯利润、上市公司每股的纯资产以及上市公司每股的资金流量等。将此阶段的数据和以往的数据进行有效比较,还可以将未来可能实现的指标和此阶段的数据进行比较。利用各个阶段的数据和指标之间的比较情况来说,可以明显的、直观的将上市企业的发展情况、运营情况以及股份情况等,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分析。利用静态比较法分析报表,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存在,这个分析的方法仅仅是将上市企业的表面运营情况进行总结,对于上市公司的实际指标具体变动的因素和条件等,没有及时、有效的表达出来,同时,也缺乏将整个公司的业务情况以及实际经营情况进行总结。利用个别数据对上市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缺乏一定的准确度。因此,要想对上市公司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在使用静态对比分析的方法的同时,还要结合其他的方法进行分析。

(二)利用纵向分析法分析报表利用纵向分析法分析报表是指,将上市公司一整年的财务报表之间的各项比率关系进行分析,进而将报表中体现的比重进行有效揭示,使上市企业的财务情况和其他企业进行比较后,有一定的可比较性。因此,上市企业在利用纵向分析法进行企业报表分析过程中,针对公司总资产负债情况来说,要以上市公司一个阶段内总资产负债额以及股东的总权益额为主要基数,把上市公司的总资产产生的余额看成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进行分析,还可以把公司的整体财务结构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但是,公司的性质不同,分析的资产结构以及具体流动情况分析的结果不同。

二、利用上述分析法分析上市公司报表情况值得注意的情况

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企业的工作人员要对公司的具体政策以及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将公司的报表以及各种数据的变动原因进行总结。另外,在利用财务指标进行有效分析公司财务报表时,要将有效的数据进行总结,不能使用较少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果使用较少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没有意义,避免产生错误、片面的分析报告,将公司的管理者引入歧途。但是,进行报表分析期间,要突出重点,不要盲目的增加分析报表的难度,分析要有侧重点,同时,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还要建立客观的评价体系。

三、结束语

第4篇:公司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新疆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沃尔比重评分法

一、上市公司财务质量分析方法及选择

对于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方法,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是杜邦分析法和沃尔比重评分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一种比较实用的财务比率分析体系,主要用于考察资产净利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沃尔比重评分法用于衡量公司的行业竞争力,本文主要在于评价新疆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尤其是要评价各公司在各行业的竞争势力,因此,本文选择沃尔比重评分法进行分析。

二、新疆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

(一)沃尔分析法的具体应用及其步骤

三、结论分析和启示

通过对新疆上市公司财务质量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1.从行业特征来看,新疆上市公司高度集中于第二产业,作为农业大省,涉及农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少,没有充分利用本省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2.科技密集型公司少。高科技往往意味着高速成长,但纵观新疆上市公司,除了新疆天业的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其余企业离高科技的标准还有很大距离。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新疆省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重视并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作用,增加新疆上市公司数量,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上市公司结构,以促进新疆经济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萍.财务报表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王秀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案例精选[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董卉娜.关于完善财务分析体系的思考[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4.

[4]程广瑜.完善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相应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7,32.

[5]张改花.浅议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析方法[J].试验研究,2005,12.

[6]张浩.浅议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析方法[J].统计与咨询,2004,3.

[7]高文海,饶倩.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析方法浅析[J].经济论坛,2002,14.

[8]姜彩凤.对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几点建议[J].商业经济刊,2005,3.

[9]曹海忠.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J].会计之友,2004,12.

第5篇:公司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尽管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属于发展中的新兴市场,相关机制还远未完备,此时去研究中介组织在财务报告制度中的功能看似为时尚早。但是,连续多年股票市场低迷不振的状况已经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的资本市场上也存在严重的投资者信心不足的问题,而针对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方面的剖析、责问和改进的呼吁也不断高涨,在这种背景下,研究财务报告的披露、分析与解释机制问题,借鉴发达资本市场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经验和教训,对于合理构建财务报告制度中的有用机制和相应的机构体系,正确引导和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中介组织在财务报告披露、分析与解释中的积极作用,矫正现实中的相关机制缺陷、认识偏差和功能错位,无疑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②

一、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机制

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机制是经批准的已审计财务报告向使用者公开提供过程中的一系列正式规则、非正式约束和它们的执行机制的总称(方红星,2004)。本部分首先对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机制在整个架构中存在的合理性进行理论探究,然后从披露规则和披露过程两个方面探讨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机制的具体内容。

(一)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机制的理论剖析

公众公司的突出特点是股权分散,而且股权可以自由流通。股权分散的必然结果是投资者众多,而股权可以自由流通的必然结果是,需要根据财务报告信息进行投资决策的不仅包括现有的投资者,还包括潜在的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成本和效率,提供财务报告的方法就只能是公开披露了。

财务报告披露的首要意义在于它改变了公司财务报告的沟通模式,即由公司消极地应特定使用者的要求提供,变为积极地向社会公开。这就显著提高了财务报告的可获得性(accessibility)。对于财务报告使用者而言,如果没有披露机制,他们就需要私下搜集财务报告,这是一项成本高、难度大的任务。从这个角度看,公开披露既降低了他们获得财务报告的成本,又增加了便利性。

随着以计算机、互联网络等为代表的使能技术(enabling technology)的发展,专业性的金融媒体逐渐成为财务报告披露的主要载体,披露的形式也实现了由平面到立体再到网络的多样化。此时,财务报告披露还能有效地保证财务报告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和便捷性,也便于多人同时使用和一人反复使用。还有利于财务报告信息的集成和比较,能显著地降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搜集、加工成本。

此外,金融媒体的披露还能对公众公司的财务报告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这种监督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财务报告披露程序、形式、及时l生和充分性的把关,这种把关可以是积极的,例如拒绝登载、传播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财务报告,也可以是消极的,例如把这种不符合的情形公诸于众。此外,金融媒体是一种典型的声誉性中介,它的专业化和独立性,使得它在对财务报告进行披露之余,自然会衍生出一些副产品,例如有关公司财务报告的消息、评论、谴责、深度调查报道等,这些都能发挥舆论监督的功效。③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提高财务报告使用者价值的角度看,还是从节约社会交易成本的角度看,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机制都有其存在的内在合理性。正是这种内在合理性,使得以金融传媒为主体的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模式逐渐成为通行的主流模式。

(二)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规则

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披露规则。从现行实务来看,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规则的内容构成比较复杂。一般来看,它包括法定披露要求、监管部门制定的披露法规、证券交易所制定的具体规则等多个层次。不同层次的披露规则,其约束力和执行机制也各不相同。

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法定要求一般源于《证券法》或《公司法》。这种法定的强制性披露要求,是披露导向的证券市场监管模式的核心内容,也是规范公众公司行为的重要手段。以英美法系的典型代表为例,美国的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立法以《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为主导,而英国的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立法以《公司法》为主导。这既反映了两国法律传统和现状的差异,其实也反映了立法角度的差异。证券立法以保护投资者为中心,而公司立法则以保证公司作为一种营利主体的有效组织与运行为目的。在证券市场普遍不发达的大陆法系国家,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立法一般以《公司法》为主导。

监管部门制定的披露法规是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法定要求的具体化,它是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监管的重要实现形式之一。在对证券市场实行高度集中的监管模式的国家,制定披露法规的权力也相应集中。例如在美国,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规则制定和监管权高度集中于证券交易委员会。即使在分权监管的模式下,制定披露法规的职权一般也由证券监管部门所主导。监管部门制定的财务报告披露法规也具有强制性,是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罚的主要依据。

证券交易所一般属于自律性组织,它所制定的财务报告披露规则只对在本交易所上市的公众公司有约束力。这种约束力往往以证券交易所和公众公司之间的上市协议为保障。相对而言,证券交易所的财务报告披露规则更为具体,是交易所对上市的公众公司的财务报告披露行为行使必要的监督职权的直接指引。

(三)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中介和披露形式

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方式有多种,主要包括:公众公司自行印制财务报告向投资者散发,将财务报告备置于证券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公司注册登记机构等指定场所供公众阅览,通过披露中介公开等。这些披露方式各有利弊,其中通过披露中介公开是主导的披露方式。

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中介主要是指金融媒体,具体说来,承担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任务的金融媒体主要是专业性的公众媒体,包括报纸、电视、网站等。从事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媒体一般都要经过监管部门、证券交易所的指定或认可,有的甚至是由监管部门和证券交易所自己设立或控制的。

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通过网络披露财务报告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因此借助网络媒体披露财务报告逐渐成为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一个发展趋势。从1996年起,美国和加拿大分别规定所有的强制性披露信息必须采用电子申报方式,一些交易所不再接受纸介质的申报文件。从事包括财务报告披露在内的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官方系统,美国称为“电子数据收集、分析和调取系统”(EDGAR),在加拿大称为“电子文档分析和检索系统”(SEDAR)。这些系统也迅速成为获取公众公司财务报告信息的权威数据库。

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形式一般为定期披露(periodic disclosure),属于证券市场持续性披露(continuous disclosure)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公司一般需要披露年度财务报告和中期财务报告,中期财务报告可能每半年或者每季度披露一次。一般而言,财务报告披露会和其他的信息披露结合起来进行,或者直接包含在证券市场的一体化信息披露之中。

由于一些国家对公众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的强制性要求十分严格、具体和复杂,以致出现财务报告披露“信息超载”(information overload)的现象。过于冗长、过于复杂的财务报告披露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影响财务报告信息的可理解性,并且把真正重要的(material)、具有价格敏感性的(price-sensitive)信息淹没在众多的信息之中。因而,对于财务报告披露,应该坚持适度监管、适度披露的原则,注意披露内容的可理解性、重要性和及时陛,以便更好地发挥披露机制在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架构中的价值传递和增值作用。

二、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与解释机制

以披露为基础的财务报告架构要想有效地发挥其功效,必须做到两点:第一,必须要披露财务报告,第二,使用者应该有效地使用所披露的财务报告。前者已经通过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机制完成,后者则需要借助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与解释机制。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与解释机制的运行,则主要应该借助证券分析师、评级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功能的发挥。

(一)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架构中的分析与解释机制

从公众公司财务报告使用者的构成来看,大部分使用者都不具备全面理解和把握财务报告信息的能力,都是“有限理性的”(boundedly rational)。这样,对于大多数使用者而言,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所提供的只是原始资料,要把它们变成决策有用的信息,还需要有一个分析、加工、转换、解释的过程。

对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与解释,是需要花费成本的。这些成本用于财务报告披露信息的搜集,相关基准数据、行业数据、历史数据等信息的挖掘,技术处理,对专业性工作的报酬等。即使放松有限理性的约束,即假设人人都有理解和分析能力,他们各自私下去从事分析与解释活动的成本也会相当高昂。专业的分析和解释者存在的合理性除了其专业优势之外,更重要的在于由他们进行专业化的分析与解释工作,其成本总和远远小于所有投资者私下进行分析和解释活动的成本总和。这种朴素的成本权衡逻辑,直接决定了分析和解释服务出售方和购买方存在的经济性。

进一步放松约束,假设无需考虑成本。专业分析和解释者可能会出于扩大影响、提高声誉或者其他间接的目的而免费提供分析与解释服务,此时对于财务报告使用者而言,接受分析与解释服务是无成本的。

一旦专业分析与解释的结果因为这种正的外部性而影响某些投资者的决策,证券市场的“从众心理”就会放大这种影响。分析和解释服务的这种溢出效应,使它得到典型的自我强化。而公共服务的网络效应又会加剧这种自我强化。这样,分析与解释功能就会嵌入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提供和使用过程之中。

总体看来,高质量、中立的财务报告分析与解释有助于增进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价值,也有助于节约社会交易费用。

(二)证券分析师及其功能发挥

证券分析师是专门向个人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提供证券投资分析意见、预测意见并指导其进行投资的专业人士。证券分析师是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主要分析与解释者。由于证券分析师能够较为专业地理解财务报告、较为充分地挖掘相关信息,因此能够为财务报告创造出“增量信息”(incremental information),对于优化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增进证券市场的有效运作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经验研究也证明证券分析师在提高资本市场效率方面起到了有价值的作用(Healy&Palepu,2001)。

但是,由于受到证券价格波动性、市场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备和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证券分析师不可能完全准确地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向。而且,从理论上讲,证券分析师既没有义务、也没有权力去核实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内在质量。因此,也不能过高地估计证券分析师的作用。

从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架构保证财务报告质量、增加使用者价值的角度考察,证券分析师的功能发挥不仅取决于其专业胜任能力,也严重依赖于其独立性。根据证券分析师利益属性的不同,一般可将其区分为卖方分析师(sell-side analyst)、买方分析师(buy-side analyst)和第三方分析师。卖方分析师一般是为投资银行和证券经纪商服务的,他们一般都会参与公众公司发行工作的策划过程,也很有可能迫于压力或受利益诱惑而有利于出售证券的信息。买方分析师要么附属于机构投资者,要么是为其服务的,他们虽然没有虚夸公司业绩的动机,但是由于对于购买证券专业意见的检验更加直接,因而他们的职业风险更大,坚持中立也会使他们丧失服务于卖方机构的机会。而第三方分析师则是没有指向证券买卖双方中任何一方的明确利益倾向的证券分析师。第三方分析师的独立性最强,因而也最有可能为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分析和解释服务。实际上,在前文的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架构设计中,我们所强调的就是这种具有独立性的第三方分析师。

除了明确的利益倾向之外,证券分析师还会存在其他影响服务质量的利益冲突(Boni,et al.,2002)。例如,以成交额为基础计提佣金的协议可能会促使分析师系统地倾向于促进成交,从而过于乐观地发表分析意见(Beaver,2002);此外分析师可能会成为公众公司进行“选择性披露”(selective disclosure)和拉拢的目标。

为了有效发挥证券分析师在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架构中的设定功效,应该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其独立性和服务质量,包括实行资格准入和许可证制度,制定职业行为守则和职业准则,强化市场声誉机制和法律惩戒机制的作用等。

(三)评级机构及其功能发挥

评级机构(rating agency)主要指的是信用评级机构,它是专门分析和评估公司投资价值及投资风险的专业性中介机构。评级机构进行评级的主要依据是被评级公司的财务报告,而所做出的评级又是对被评级公司信用状况、投资价值的高度概括的专业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而言,利用相应的评级信息有助于对相应公司的财务报告有一个总括的理解,或者提供一个重要的补充参考因素。

评级机构是典型的声誉性机构,如果从纯粹的市场竞争的角度考虑,追求声誉的动机和行动能自发地引导和矫正评级机构的职业行为。但是,在现实中,利益冲突问题同样也会影响评级机构的功效发挥。评级机构一般会提供其他相关的咨询、培训、评估服务等高利润的业务,因此很容易与服务对象之间形成利益关联,从而影响其对服务对象的评级。安然事件之后,在参议院的调查报告中,对评级机构未能尽到应尽的“看门狗”(watchdog)责任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因此,对于评级机构而言,同样存在如何维护独立性的问题。

三、立足中国的分析与启示

通过前文的分析不难看出,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分析与解释机制在维系资本市场有效运作和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这些作用在中国的相关理论研究、制度设计和实际运作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忽视、误解或偏差。本部分试图运用前文的理论和观点,针对中国的上市公司④财务报告披露、分析与解释机制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改进的建议。

(一)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机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股票或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司,应该在每一会计年度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和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向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提交中期和年度财务报告,并予以公告。公告的方式为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报刊或者专项出版的公报上刊登,同时备置于公司住所、证券交易所,供社会公众查阅。中国证监会就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了一系列内容与格式准则、编报规则和规范问答,其中包括对中期、年度财务报告、年度财务报告审计等方面的披露规定。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是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开刊登的角度看,中国证监会一共指定了3种全国性报刊,这样会导致上市公司选择的余地小,从而加大信息披露成本和影响时效。

中国证监会和两个证券交易所也在倡导网络披露。新闻媒体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这一点在猴王、银广厦等案件中体现得比较突出;《财经》杂志等已经成为证券市场舆论监督的代表性媒体。而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体在信息披露、信息集成、舆论监督等方面则存在明显的差距。

(二)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解释机制

中国对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机构和人员有相关的管理规定,其资格准入和监管由中国证监会负责。总体看来,在目前中国的证券市场上,能够熟练使用财务报告信息的市场证券分析师还十分缺乏。而且中国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一般附属于证券公司或机构投资者,因而难以提供独立有效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解释与预测。

胡奕明等(2003)通过对中国证券分析师1994-2003年的1156份年报分析的调查发现,中国证券分析师对财务报告信息的使用能力在逐渐提高,但是他们所使用的分析工具和方法还很原始和落后,很少有预测分析,很少做出具体的买卖建议,而且不敢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决策做出批判性的评价。这与前面的基本判断是吻合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发展证券分析师行业和进一步健全相关法规、准则的必要性。中国的资信评级机构发展水平更低,对从事证券相关业务的资信评级机构目前尚无正式的监管。

(三)启示与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中国的公众公司财务报告制度尚处于逐步健全和完善的过程之中,其中财务报告披露、分析与解释机制的发展严重滞后。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应采取的主要措施至少包括:(1)扩大公众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指定报刊的范围,降低披露成本,提高时效性;(2)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网络披露;(3)创造制度条件,引导金融媒体充分发挥对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舆论监督作用;(4)大力发展证券分析机构、资信评级机构等证券市场中介组织,加强监管,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职业准则,以充分发挥它们在公众公司财务报告分析和解释方面的作用。

注释:

①公众公司是指公开募集股份的公司,也叫公众持股公司。它是与私人(私下持股)公司相对应的。公众公司/私人公司是英美法系国家对公司组织形态的称谓,也是目前世界通行的主流提法,二者的区分大体上类似于一些大陆法系国家中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公众公司的股份一旦在有组织的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就变成了上市公司。由于强调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本身就是英美法系的传统,加上一些成熟的理论和经验也主要来自英美法系,所以笔者在研究相关问题时倾向于采用“公众公司”这个称谓。

②笔者一直坚持认为,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生成和提供是一个长链条、多环节的复杂过程,所以只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会计准则、审计等显在的重要因素之上,而忽视其他因素,可能是片面的和有害的。从国内外一系列事件被冠以“会计丑闻”之名,嗣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机构立即被千夫所指,而其他方面则鲜被提及,就可以管窥其流弊。本文研究从经批准的已审计财务报告到最终使用之间的环节和因素,一个附带的目的就是呼吁相关研究能着眼全面、跳出窠臼。

③媒体对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督作用在美国等资本市场发达国家表现得十分突出。《华尔街日报》等金融媒体在安然事件中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即使在资本市场相对不发达的中国,也有《财经》杂志追踪揭露银广厦事件等著名的事例。

④前文注释中已经指出上市公司和公众公司的区别。但由于中国的相关监管侧重于上市交易的股份公司(公众公司),所以在本部分会根据文意不同而交替使用这两种称谓。

主要

Beaver,William H. 2002. Perspectives on Recent Capital Market Research. Accounting Review,77(2),453 ~474

Boni,Leslie,Luis Alberto Giorgio,and Pietro Masci. 2002. Conflicts of Interest Facing Securities Research Analysts:Implications for Capital Markets. Infrastructure and Financial Markets Review,8(1),5 ~ 10

Healy,Paul M.,and Krishna G. Paul. 2001. Information Asymmetry,Corporate Disclosure and the Capital Market: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Disclosure Literat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Economics,31,405 ~440

第6篇:公司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公司战略;战略型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目标要服务于公司战略目标,公司的战略目标不止一个,而是若干个目标的合理组合。公司的可持续成长是财务管理追求的基本目标。成长是公司存在和发展追求的基础和动力,追求成长是财务管理者精神本质的体现。盈利和成长能力是财务能力体系中的核心能力。公司财务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与社会贡献能力等多个方面。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最大化是财务战略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公司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公司盈利的可持续发展。

一、财务管理与公司战略融合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与公司战略紧密相连,财务管理为公司战略提供理论基础,使公司的战略更加理论化。公司战略在财务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公司的财务管理战略,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

战略管理实施的效果最终由财务指标来体现。公司的战略关系到公司的兴衰与发展,衡量一项战略方案优劣的最终标准是方案实施取得的效果,而能够最直观体现战略实施效果的便是贯穿于整个战略实施过程中的财务指标。公司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实际就是对战略规划进行量化的过程,就是实现公司目标的实践过程,而最终反映战略管理实施效果优劣的是实施过程中不断体现出来的财务数据指标。在公司的目标利益上,公司战略管理和财务管理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因此尽管财务管理在战略管理中处于从属和服务的地位,也同样属于实现公司目标利益的重要手段。公司战略思想形成的不科学、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必然导致公司战略失误致使公司的资金链断裂等等,加快资金流动保证公司的现金流畅通最终的结果一定体现在财务环节。三鹿的消失、三九的销声匿迹、双汇的风波、安然公司的破产、三株的倒闭、伊利事件的出现等等,无论质量问题、诚信问题、战略问题最终导致公司的现金流断裂,无不在警示我们!

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如何保证财务服务于公司的经营管理是财务部门以后的工作重点和方向,加强财务内部管理,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切实有效的服务于公司经营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

二、战略型财务管理概述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战略管理成为现代公司管理的中心。而财务管理是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战略,在公司战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要求公司的财务管理必须具有战略管理思想,支持和服从于公司战略管理的要求,从而引入战略型财务管理的概念。

战略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包括:

(一)全局性

公司由于面临环境复杂多变,从而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战略财务管理既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更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既重视非人力资产的管理,更重视人力资产的管理,而且同时注重现有的活动和将来可能的活动,并且可以提供诸如质量、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等极为重要的非财务信息。

(二)外向性

战略财务管理把公司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体,观察分析外部环境变化及对公司财务管理活动可能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增强了公司对外部环境的应变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公司市场竞争能力。

(三)长期性

战略财务管理以战略管理为导向,要求财务决策者树立战略意识,从战略角度来考虑公司的理财活动,制定财务管理发展的长远目标,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资源配置和预警功能,以增强公司在复杂环境中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公司的持续竞争能力。

三、战略型财务管理的实施要点

(一)紧紧围绕公司战略实施财务管理,体现全局性

财务管理首先要紧紧围绕公司的战略思想,财务管理前移紧密与公司的经营管理结合,服务于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合理的财务预算、财务管控、财务分析。通过财务预算把公司的战略经营思路数据化。通过财务管控把公司经营过程中与公司战略经营、财务预算相左的问题及时解决消化。由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预算、分析,过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首先避免损失出现,转变事后监督为事后总结,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是服务于公司经营管理的关键所在。形成财务分析报告,通过财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找出矛盾点,进一步放大问题、举一反三,制定措施、有效考核、落实奖惩,有效的进行财务风险控制,在进行有效财务监控的同时也为公司决策层及时了解财务状况和做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重视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制定适当的财务战略

战略型财务管理要求公司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结合内部环境进行分析,因此制定一个适当的公司财务战略,要注重对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内部环境分析包括:资本结构分析、营运资金状况分析、市场份额分析、生产技术能力分析等,为公司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准确的信息;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对宏观经济环境分析、行业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等。公司面对的环境复杂多变,同时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也蕴藏在此环境之中,要全面评价公司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的机遇和风险,只有对公司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有效控制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三)建立财务战略联盟,加强财务战略联盟的管理

随着公司竞争日趋激烈以及信息的网络化、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以及克服市场不确定性的需要,增强公司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显得尤为必要,这就要求公司适当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或同盟者,建立战略联盟。联盟伙伴的选择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关键是联盟双方要能做到取长补短,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同时要认识到对财务战略联盟的管理要比建立财务战略联盟更加重要,一个良好的财务战略联盟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建立一种和谐、融洽、平等的关系。

(四)改进成本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出现了信息及时反馈系统、作业流程电脑化、灵活制造、零仓储管理、网络经营等一系列新的生产和管理制度及新技术,产品寿命周期也缩短了,成本管理的重心从生产阶段向设计开发阶段的转移,战略型财务管理必须去研究和建立新的成本管理制度和方法与之相适应。

(五)建立预警分析制度

通过预警分析,可以了解公司竞争对手的目标和采取的战略,知己知彼。同时分析公司内部潜在的危机,以提早采取防范措施,消除隐患,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以实现资产的最优化组合。

参考文献:

[1]彭娟.战略财务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第7篇:公司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2009年8月,南京大学李心合教授在《财务与会计》发表《关注公司财务概念框架的研究》一文,指出公

>> 公司财务分析:框架与超越 论公司财务控制 论公司财务责任 论公司财务学假设 构建集团公司财务控制框架的思考 哈佛分析框架下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哈佛分析框架下S公司财务分析 论公司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异同 论防范公司财务欺诈的制度构建 论公司财务监控机制的构建 论高速公路公司财务内部控制 论公司财务主管(CFO)职能的转变 论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成因 论公司财务视野中的技术与知识 刍论国有公司财务控制 论如何加强证券公司财务管理 论如何提高公司财务管理质量 论如何建立铸锻公司财务预警机制 论保险公司财务大集中 论上市公司财务成长性战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曹越:《再论公司财务概念框架》,《会计研究》2012年第4期。

[3]成小云:《简评 “公司财务概念框架”论》,会计研究2011年第7期。

[4]盖地、栾甫贵:《关于企业财务通则的思考》,《财务与会计》2004年第4期。

[5]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6]葛家澍:《基本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研究》1997年第10期。

[7]葛家澍:《论美国的会计概念框架与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8]葛家澍:《公认会计原则在美国的发展(中)》,《上海会计》1996年第11期。

[9]亨利·I.沃尔克、詹姆斯·L.多德等:《会计理论》陈艳等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景莉:《财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与基本框架刍议》,《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11]李心合:《论公司财务概念框架》,《会计研究》2010年第7期。

[12]李心合:《关注公司财务概念框架的研究》,《财务与会计》2009年第16期。

第8篇:公司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 负债经营 资产负债率

债务资本是一把“双刃剑”,与利润既有正相关关系,又有负相关关系。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也指出:在有效市场前提假设下,资本结构的变动会影响企业价值和企业的财务风险,债务融资方式相对于股权融资方式而言对企业更有利。本文分析了相关理论,并结合案例这件事上市公司实证分析,研究样本公司的资本结构是否影响公司绩效和财务风险以及怎样影响公司绩效的财务风险,检验国外经典的资本结构理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适用性,对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Aghion.Boloton(2008)认为企业利用负债融资提高企业的财务杠杆比率,可以降低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但是同时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Agrawal .A(2009)认为不论财务杠杆如何变化,企业综合资本成本都是固定的,因而企业的总价值也是固定不变的,即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和公司价值无关。Allen.M.P(2011)加权平均成本取决于权益成本和负债成本,当企业用负债来减少发行在外的股票时,权益资本成本上升缓慢,负债成本平稳不变,而且比权益资本成本低,所以加权平均成本逐渐下降。当负债比例加大,权益资本成本加速上升,虽然负债在全部资本结构中比例增加,但不能抵消权益资本成本快速上升的影响,结果使加权平均成本下降到最低点后开始上升。

(二)国内文献 肖游(2006)从财务风险的特征、成因入手,提出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原则和程序。而关于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在结合之前研究的结果,引入了财务杠杆系数作为控制筹资风险的风险。吴井红(2005)认为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有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盈利有关。肖作平(2007)认为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和上市公司的财务费用比率有关。沈根详(2005)主要以权衡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资本结构与破产成本以及税盾效应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得出结论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最优资本结构应该是资产负债率在60%至70%之间,大于百分七十,破产成本将急剧上升,超过了税盾带来的效应。刘星(2011)放宽了MM定理关于所得税率恒定的条件,考察了在中国特殊国情下所得税率和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得出了资本结构与所得税率成正相关的关系。

多数学者研究的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财务风险的关系,很少学者考虑到负债收益与财务风险之间权衡利弊的关系,本文研究是基于负债收益和财务风险之间权衡的关系,以期完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理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企业负债规模越大,企业还本付息的压力也就越大相应地财务风险也就越大。企业的负债规模越大,要偿还的本金及利息就越多,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也就越大,因而其财务风险就越大。尤其是当企业经营不善时,到期债务的还本付息将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会使企业破产。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企业财务风险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

在企业负债经营的条件下,负债越多,则所需偿付的利息费用也越高。高的利息费用增加了企业可能因无法偿付债务带来的风险,故提高了财务风险。另一方面,财务费用比率的高低也与营业收入密切相关,与营业收入成反比。如果企业具有较高的营业收入,则财务费用比率低,而其将具有较多的资金流用于偿还负债,因此财务风险也会相应较小。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2:企业财务风险与财务费用比率正相关

从理论上说净资产收益率(ROE)受三个因素驱动:资本回报率(ROIC)、ROIC与R的差异即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DFL), 资产收益率(ROE)高的公司往往是因为资本回报率(ROIC)比较高,拥有着极高的经济商誉和较强的经济特许权,具备着较高的行业壁垒,往往不需要通过高的财务杠杆来获得负债收益,因为这样往往也会同时增加财务风险。而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长期不盈利,资本回报率(ROIC)低下,那么企业要偿还借款的本金及利息就会非常困难,这样就会给企业带来偿还债务的压力也可能使企业信誉受损,不能有效的再去筹集资金,导致陷入财务风险。盈利是支付长期本金利息所需资金的最可靠、最理想的来源。企业投资回报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其偿还债务的保障也就越大,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3:企业财务风险与净资产收益率负相关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样本为我国2011年浙江省在沪深两市A股的上市公司。剔除了以下特殊样本:(1)金融类上市公司;(2)研究期间内为特别转让和特殊处理的公司,以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过否定或保留等审计意见的公司;(3)净利润小于零,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4)数据异常的公司。最终得到12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的所有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以及新浪财经网上公布的各上市公司的年度报表。

(三)变量定义和模型建立 本文的研究变量主要包括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1)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即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本文用综合杠杆(简称DTL)作为评价指标。综合杠杆是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共同所起的作用,用于衡量销售量的变动对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的影响程度,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财务风险越大。运用综合杠杆来衡量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能综合全面的考虑到企业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综合杠杆等于财务杠杆乘以经营杠杆,财务杠杆的高低和企业的筹资风险有紧密的联系,财务杠杆越高,企业的筹资风险越大,因为高的财务杠杆往往会导致企业较高的筹资成本,导致企业偿债压力加剧,经营杠杆的高低与企业的投资风险有精密的联系,经营杠杆越高,企业的投资风险越大,因为高的经营杠杆往往要求企业投资的项目的净现值也要较高,一旦投资项目净现值不如预期,企业的经营就会遭受风险。(2)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即上市公司的负债经营效益,根据企业成长效益的指标,综合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共选取了3个解释变量来衡量上市公司的负债经营效益: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用DAR表示)。企业的负债经营效益首先要确定的是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其表示公司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集的,该指标是评价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企业财务费用比率(用FE/IFM表示),企业财务费用主要包括企业为负债经营所支付的利息费用,财务费用比率描述企业财务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是描述负债经营大小及效益的一个双重指标。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用ROE表示),描述企业在剔除负债效益之后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是企业资产对企业的收益最直接的贡献,描述企业的经营效益指标,结合上述两个指标,能很好的对企业的负债经营效益进行分析。(3)控制变量。财务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除了上述提出的3个变量之外,还会有其他的因素,如宏观经济环境,企业的管理效率等等。为控制上市公司其他因素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且基于数据的可取得性,引入企业的成长性(CIGR)、企业的所有制性质(OWNSP)、企业的规模(SIZE)作为控制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企业负债经营效益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根据以上假设,建立模型如下: DTLi=β0+β1*DARi+β2*FE/IFMi+β3*ROEi+β4*CIGRi+β5*SIZEi+β6*OWNSPi+Ui,其中,βi为待估系数,Ui为随机扰动项,i表示第i家上市公司的数据。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选取了我国2011年浙江地区在沪深两市A股的304家上市公司来研究企业负债经营效益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通过筛选,最终选取了127家上市公司共计127个样本的数据。样本数据的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二)相关性分析 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综合杠杆与资产负债率、财务费用比率和企业资产规模显著正相关,与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增长率成显著负相关,与公司的所有者性质关系不显著。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企业资产负债率、财务费用比率和企业规模显著正相关,净资产收益率与主营业务增长率也呈显著正相关,这可能对实证分析的结果的有效性产生影响。但是根据统计分析的原理,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小于0.8,一般就认为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多重共线性。从表中各相关系数值可以明显得出数据样本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不明显。

(三)回归分析 为了探究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在回归结果中计算了各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各变量的VIF值都接于1,通常情况下,当VIF值大于等于10时,共线性才会在变量间显现,所以本文模型中的各个变量之间并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另外,从表中可以得到,除主营业务增长率和所有制性质外,其他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均通过了0.0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可以发现:(1)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对其财务风险的影响最大,在1%(sig=0.00

四、结论

从本文分析结果看,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财务费用比率对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有着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而资产收益率对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代表着的是公司的资本结构,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水平有着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内,一个公司资本结构越高,获得的税盾效益也就越高,但是必须要承受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要在可控的财务风险水平下,采取合适的资本结构。公司的财务费用比例代表着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一个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越高,财务风险也就会相应降低,公司必须要学会运用各种金融工具,降低自己的财务费用率,这样就能其他条件的不变的情况下,降低财务风险水平。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代表着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公司的财务风险越低,这给我国的上市公司带来的启示是,要从根本上在保持一定盈利能力的前提下,同时也承受不过高的财务风险水平,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净资产收益水平,而要提高公司的净资产收益水平,必须引入优质资产,提升自身的产品竞争能力,加强公司的营运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德芳、曾慕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第6期。

[2]吴井红:《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初探》,《经济周刊》2006年第8期。

[3]肖游:《试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商业研究》2006年第13期。

[4]沈根详:《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风险》,《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5]刘新:《上市公司所得税与财务风险关系研究》,《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6]李春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6期。

第9篇:公司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

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经济管理科学、财务管理理论、会计及审计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解决企业事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专业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培养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独立调查研究企业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技能,初步掌握解决企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等方面问题的方法步骤;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检查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二、撰写毕业论文程序

撰写毕业论文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选题(选题可按照附件一中所列的题目选定)

毕业论文作为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在选题上应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实证研究,以反映出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培养目标,达到会计学专业专科层次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⒈选题的范围应根据市场营销专业要求,尽可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难易适当,避免过于宏观的论题。

⒉要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选题应尽可能与实践有机结合。

⒊要有丰富的参考资料来源。

⒋自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须经过指导教师审查、确认。

(二)撰写开题报告

选题结束后,学生应按要求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写作格式见附件二。

(三)撰写提纲、收集资料阶段

在做好毕业论文准备的基础上,拟定论文大纲,即论文写作提纲。其实质是安排全文的结构,明确论文中心论点,对所论述问题大体安排顺序,形成论文轮廓,注意结构的完整性。论文大纲经论文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再撰写初稿。根据论文大纲收集必要的论文素材,为论文写作做好充分准备。收集的素材可以是文字、数字,也可以是图表、报表、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写作阶段

撰写论文,修改定稿,是论文的完成阶段。这一阶段,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是调整结构,推敲论点,润饰语言和论文援引材料。最后按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打印、装订,提交论文。

三、撰写论文要求(论文统一用A4纸打印)

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即是本教学环节应达到的规格,也是考核学生毕业实践环节的基本依据。

(一)论文质量

1、科学性——指论文内容应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

2、创造性——指论文应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是简单重复前人的观点。

3、现实性——指论文选题和提出的理论观点,应反映企业现实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

(二)论文结构

1、引言——提出论文主题,阐述论文写作意义。

2、正文——提出论点、论据,阐述原理、概念,计算绘图,论证分析,以揭示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等某一课题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正文可分段论述。

3、结论——全文总结。根据对主题的分析论证,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论文表达

1、观点正确,分析透彻,重点突出,论据充分。

2、层次清晰,文字通顺,计算准确,打印规范。

(四)论文字数:8000字左右。

(五)论文格式:

第一页:封面

第二页:扉页

第三页:论文提纲

第四页:正文

论文题目:黑体,2号字

班级学号姓名(五号字)

内容摘要:*************(五号字)

关键字:***************(五号字)

一、题目(首行缩进2个字符,黑体,4号字)

(一)子标题(首行缩进2个字符,黑体,小4)

*****************************************************************。

1.小标题(首行缩进2个字符,小4)

*************************************************************************。

参考文献:按引用文献的顺序,编号列后。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页码;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月、页码;互联网资料:作者.文章标题,完整网址,年代

四、论文成绩评定

按照学院统一要求,由论文指导组的指导老师、评审老师及论文答辩组的老师就写作过程、写作论文的质量及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档给出毕业论文成绩。

五、毕业论文撰写应注意的问题

㈠、学生选题应慎重,充分考虑自身的驾驭能力。论文方向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随

意更改者,取消答辩资格。

㈡、毕业论文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及毕业实习的总结,应由学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有抄

袭者一经发现,取消答辩资格。

㈢、论文要求概念清楚、内容正确、条理分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符合专业规范。

㈣、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并做好答辩的准备工作。如未按时间及指导老师的相关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取消答辩资格。

六、毕业论文撰写的时间安排

㈠、毕业论文动员及布置

时间:2006年9月17日上午9:00,由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在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410教室布置相关内容。

㈡、毕业论文的选题

自2006年9月18日开始进行选题,2006年10月15日前将选定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及时交给班长,未按时上交“开题报告”的视为自动放弃论文答辩资格。

班长将学生填写好的“开题报告”于2006年10月22前务必交给至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224或222房间,由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按照选题指定论文指导老师。

㈢、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提纲

2006年11月4日上午9:00整,各毕业生准时到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410教室与指导老师见面,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写作提纲。

㈣、论文初稿的写作

在毕业设计期间,学生应紧密与指导老师联系,并结合所选题目及实习内容进行毕业论文的初稿写作。论文初稿必须于2006年11月15日前完成并交给指导老师。(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

㈤、论文修改

论文最后的修改应在11月26日前完成并交给指导老师。毕业论文的修改至少要有三稿。指导老师可根据学生完成论文的质量自行确定修改次数,学生应按照指导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论文的修改工作。

㈥、论文定稿及上交

论文定稿并完成装订时间为2006年12月1日前。在进行论文装订之前,必须经指导老师同意,才能定稿及装订。装订完毕的毕业论文必须于2006年12月3日前交到指导教师处。

㈦、毕业论文答辩时间及地点

时间:2006年12月16日、17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30。

地点: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410教室。

七、毕业论文题目审批表、论文封面、评阅书、答辩委员会记录可以从成人教育学院的网上下载

网址:

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

2006年9月2日

附件一: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附件二:毕业论文题目审批表

附件录一: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学生可根据以下为毕业论文的参考选题范围拟定论文题目,也可超出选题范围自定论文题目,但须事先与指导老师联系,经过指导老师同意后才能予以确认。)

一:会计类

1.财务报表附注问题研究

2.上市公司会计制度设计问题探讨

3.分部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4.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5.会计调整问题探讨

6.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

7.合并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8.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9.证券市场中的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0.外币会计问题探讨

11.技术进步对会计的影响

12.环境会计探讨

13.期货会计探讨

14.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

15.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16.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17.企业管理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18.企业会计信息与市场信息的关系

19.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特点

20.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要求与特点

21.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问题探讨

22.质量成本会计探讨

23.人力资源会计探讨

24.股东权益稀释会计探讨

25.现金流量会计探讨

26.资本成本会计探讨

27.高新技术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28.无形资产核算的若干问题研究

29.企业兼并重组会计问题探讨

30.建筑合同会计问题探讨

31.财务报告改进问题研究

32.非货币易会计问题探讨

33.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34.投资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35.财务会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36.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与方法探讨

37.管理会计核算系统探讨

38.战略管理会计问题探讨

39.管理会计规范化问题探讨

40.企业业绩评价问题探讨

41.工业企业成本核算问题探讨

42.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43.全面收益会计问题探讨

44.金融会计制度问题探讨

45.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46.税务调整后的会计处理问题

47.现金流量表的理论与实务

48.会计管理体制问题探讨

49.作业成本会计的原理与应用前景

50.信息资源会计问题探讨

51.互联网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52.会计信息系统的新思路

53.中国特色的会计问题研究

54.《会计法》责任主体问题研究

55.成本会计发展趋势问题研究

56.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模式

57.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规范体系研究

58.会计监督体系的研究

59.稳健原则和会计中的不确定性

60.会计模式问题研究

61.中国的会计环境分析

62.中美投资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

63.非货币交易会计处理的中美比较

64.稳健原则在我国上市公司运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65.无形资产会计的国际比较与分析

66.行为会计问题研究

67.税务会计问题研究

68.收入确认问题探讨

69.论每股收益会计

70.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研究

71.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分析

72.会计造假与会计政策

73.如何加强政府对会计政策的监督

74.会计政策的国际国内比较

75.会计政策内涵的研究

76.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77.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问题探讨

78.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环境分析

79.我国《财务报告条例》和《会计准则》对会计的影响分析

80.责任会计问题探讨

81.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异同研究

82.预算会计改革问题探讨

83.事业单位成本核算问题研究

84.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

85.长期投资差异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86.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87.借款利息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二、财务管理及财务分析类

1.跨国公司的外汇交易风险及其管理

2.股份公司理财问题研究

3.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问题探索

4.企业流动资产管理方法探讨

5.流动资产投资总额和结构问题探讨

6.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7.企业直接筹资的环境问题探讨

8.公司筹资策略

9.我国公司筹资现状调查与分析

10.我国公司筹资成本调查与分析

11.我国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与分析

12.我国公司筹资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研究

13.公司投资策略

14.我国公司投资决策现状与分析

15.我国公司投资结构现状与分析

16.我国公司分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分析

17.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问题

18.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重心及其体系问题探讨

19.公司成长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探讨

20.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问题

21.企业失败预测问题探讨

22.企业风险控制问题探讨

23.公司理财目的与理财方法间的关系问题研究

24.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

25.我国控股公司的实践及问题

26.资产经营与资本经营间关系问题研究

27.财务管理创新问题研究

28.财务总监制度问题研究

29.论企业资金结构的优化问题

30.负债经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问题分析

31.企业分立的财务问题研究

32.我国公司在国内和国外上市的利弊分析

33.我国企业债券发行的实证分析

34.资本运营与公司重组问题探讨

35.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36.公司业绩考评指标研究

37.财务预算的新方法与理论

38.财务预算的激励原理研究

39.财务制度设计的理论与方

40.公司购并的财务分析问题

41.我国公司收购中存在的问题

42.我国公司分立中存在的问题

43.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的关系问题研究

44.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45.我国公司财务目标的实证研究

46.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实践与存在问题研究

47.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实证研究

三、审计类

1.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探讨

2.试论社会审计的风险及控制

3.论审计监督的地位及对策

4.或有负债及其审计

5.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的问题及其对策

6.论审计职业风险

7.内部控制的制度化与程序化

8.现代企业制度与审计监督

9.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

10.关于企业注册资本登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1.会计监督与注册会计师

12.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3.论审计职业道德

14.论审计会计信息联网共享

15.论注册会计师合伙制的法律责任

16.中立审计准则之比较

17.审计程序与法律责任

18.论会计信息失真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影响

19.国有企业年度审计问题

20.审计工作底稿及其生命力

21.资产评估的合法性及应用

22.论审计重要性水平

23.论审计期后事项的处理及审计人员相应的责任

24.论审计信息内涵

25.持续经营能力及其审计

26.审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27.利用计算机审计的问题探讨

28.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实证分析

29.会计估计审计

30.注册会计师权利与义务的平衡问题研究

31.我国上市公司审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32.或有事项及其审计

33.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

34.审计责任界定问题探讨

35.内部审计问题探讨

36.管理审计理论与实务问题探讨

37.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

38.离任审计问题探讨

四、税务筹划类

1.增值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2.营业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3.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4.消费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5.税务筹划理论问题的研究

附件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006届专科毕业生论文题目审批表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论文(设计)题目

选题内容:

开题报告情况及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教研室审查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