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公司财务监管范文

公司财务监管全文(5篇)

公司财务监管

第1篇:公司财务监管范文

(一)生产能力的判定

企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收益,财务操作会使生产力高于其他同行公司,需要从总资产、固定资产和经营净资产几个方面对不同指标进行考虑,其中,对静态指标范围的规定值进行严格把控,一般情况下应大于零。经营净资产=(资产总和-货币资金-短期投资)(-负债总和-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这反映了公司经营力和风险,如果净资产低于零,表明经营出现了风险,投资者会认为公司出现了困境,可判断为财务异常。

(二)经常性销售判定

经常性销售指标出现异常,是公司操纵着经营环节的财务指标,财务操纵会由应收账款表现出来,因为应收类账户是公司用来进行操纵的科目。所以,应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进行异常检查。与此同时,要对财务指标和会计科目两者的合并趋势进行考察,对不完全反映的财务异常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三)利润指标

其他业务利润在很多情况下是上市公司对财务进行操纵的手段,比如,经营收入很大程度上被计入了其他业务利润科目中。财务异常可以通过非经常性业务指标进行识别,识别相对较为复杂:

(1)上市公司想要进行财务操纵,需要有利益者的支持;

(2)没有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四)资产质量指标

资产质量指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虚拟资产,虚拟资产包括了:待摊费用和应收款项等。公司对财务进行操纵在一定程度上对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大大降低了公司资产质量,增加了虚假资产。

二、上市公司财务异常的会计监管

(一)合理界定上市公司的财务操纵

财务操纵具有一定的财务欺诈性,财务欺诈主要是指公司高层对重大数据进行漏报错报,误导阅读者改变决策判断,在财务审计和财务报告等环节很大程度上有欺诈行为,导致财务数据不具有真实性。财务欺诈主要包括会计准则下的人为操纵和会计准则以外的人为操纵。为了保证投资者的利益不被损失,我国证监会严格要求了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特别是净利润指标和净资产的考核。上市公司如果进行了财务操纵行为,财务流程肯定违背了会计准则,致使财务信息失去真实性,使得财务信息在报送时出现了异常,公司管理层会在不违背会计准则内容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有利于自身的准则。财务操纵致使财务异常,由此可以看出,财务指标的表现往往较为极端,不是偏高就是偏低。很大程度上,上市公司财务操纵会出现多种行为,这种异常行为能够通过一些指标反映出来,使异常信息暴露出来,通这种异常信息为会计监管提供必要的监督管理的依据,证券监管机构对财务报告和各个财务环节进行必要的调查,以此对上市公司采取财务操纵的真实性进行确定。

(二)财务异常的会计信息监管

上市公司财务进行实施操纵往往是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进行的,包括一些确认环节和政策的选择环节中。在日常经营中,一些上市公司很多情况下通过不公平交易、虚构交易和一些非经常性经营活动等对日常经营进行财务操纵。公司在确认环节和会计记录的环节中,很大程度上会对成本、收入和收入数据进行不真实记录和不合理确认,以此来实施财务操纵。在会计政策环节中,上市公司会对政策进行更改,实现操纵利润和资产质量的目的。上市公司的外部主要是由会计师事务所和证监会进行监管,对此,监管措施主要包括了一系几个方面:

(1)通过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进行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审计活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必要的质量审计,对异常情况提出审计意见;

(2)证券交易所监管。证券交易所监管部门必须要根据不同的上市公司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定期监控和审核,如果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有疑问,并拿出合理的证据,就可以把该公司确定为财务异常操纵怀疑对象,可对其进行实地审查;

(3)证监会监管。公司在申请上市的过程中,公司出具的财务报告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以确定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和异常情况,最后确认待上市公司是否出现财务操纵行为。与此同时,如果证监会有合理的怀疑证据,质证公司有财务操纵行为,应当对其进行必要的深入调查,如果调查发现确实具有财务操纵的证据,证监会要根据具体细节对违规公司进行相应的处罚。另外,我国财政部和政府监管机构有权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抽查。

三、结语

第2篇:公司财务监管范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会;异常问题;财会监管;问题

随着近年来上市公司中财务舞弊案件的频繁发生,使得公司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坏,而且这样的情况发生,对于国家腐败现象的升华具有一定的影响。这就为公司的财会监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想企业得以良好的发展,就必须针对企业财会的现存问题进行改善,对财会监管问题进行加强管理,保障企业的财会信息真实性,推动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异常存在

在企业的财会异常表现形式方面,他的主要性能是辩别相应的财务欺骗,所以,他的概念出自财务的异常和相应的财务欺骗两个方面的内容。在上市公司的企业中,相应的财务异常主要变现在三个方面,一个就是钩稽关系的存在,它主要是指,在财务报告中的数据提供,与对应的会计科目之间的内容相违背,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而第二方面就是针对年度的变动异常问题,它的内容是指在不同的年度报告中,出现的数据出现了相应的异常,与企业得经营运作关系相违背,不符合。从而造成了企业的财会问题出现异常。从第三面来看,它主要是指行业的横向可比的情况异常,其中的标准是根据行业的可比特性进行的,在相应的财务报告显示中,数据的显示成绩,会比同行业的业绩高出很多的情况,就表示相应的企业出现了横向可比的异常情况。

二、监管机制的路径优化

(一)建立鼓励机制

对于一个企业公司来说,好的管理方式能够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针对相应的会计监管问题来说,优化相应的鼓励机制,可以有效减少相应的问题出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强化相应的鼓励机制,改善内部管理机制,合理配置相应的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将董事的监管职责进行独立,明确相应的监管程序法定职责和相应的内部会计的监管机构,设立相应的人员职责和权利,保证义务的正常执行,使得内部的会计监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设计相应的内部会计监管机构,切实落实管理机制。然后将上市公司的内部会计监管机制完善,多方面的监管会使得监管权利受到一定的冲突,使得监管不足。在另一方面来看,还要注册相应的会计师协会,促进行业内的自律。最后还要完善相应的舆论媒体,促进会计监督的激励作用。通过媒体的公开性,将公司内的会计尽监管信息进行暴露,促进企业对自身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管的加强,建立相应的信息公开化的听证制度,促进会计监管机制的严谨性。在此基础上,还要对相应的会计监管客体进行激励机制的健全,由于相应的企业会计工作在执行中具有一定的监督性,在经营的过程中,经营者通常会进行主动的采集,来纰漏相应的会计报告,来缓解具体工作中存在的利益冲突,从而来保障自身的利益安全。为了增加市场的竞争力,降低相应的筹资成本,这种情况下,经营者通常会自愿的发送信号给资本主义市场,从而使信息进行完善和纰漏,在有效的契约下,要想达到降低和融资成本的目的,可以自愿参与纰漏经审会计信息,使得会计数据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优化客体机制

加强相应的监管机制,建立决策体制,将会计监管的主体的相应职责进行合理的安排,一方面要严格的制定相应的会计监管体制规则,将会计监管的体制效率进行提高,另一方面还要在市场竞争的有序进行情况下,将监管体制和相应的客体进行协调的均衡发展。在相应的制度进行建立的过程当中,要将监管的信息进行公开,促进政治制定者之间的进行竞争,构建相应的听证制度,将核心市场主体进行公开选择,采用适合的投票机制进行投票,使跨级的监管制度变得公开透明,从而避免问题的发生。

(三)优化监管机制

促进上市公司的会计监质量,就要对相应的监管体制进行优化。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要建立起相应的监管链,完善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将上市公司的会计管理进行加强,完善相应的独立审计体制,建立相应的董事会,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行诚信道德工作,强化会计共组人员得审核程度,从而防止问题的发生。

三、结语

针对上市公司会计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相应的问题出现要想被有效的解决,就应该加强相应的监管机制,促进企业的工作强化。完善相应的监管激励机制,客体机制和监管机制,建立相应的评审团,规范员工的道德素质,提高工作人员的审核程度,将管理机制进行公开公平的管理,从而促进会计监管体制的不断完善,促进工作的高效进行,降低假冒伪劣和徇私作弊的问题发生。从而使上市公司进行良好的运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文娟,何静.上市公司财务异常的会计监管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12,22:75-77.

[2]郑丹.上市公司财务异常的会计监管问题分析[J].中国商论,2016,36:96-97.

第3篇:公司财务监管范文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模式;构建

引言

财务集中管控,是将先进的管控方法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通过整合、协调集团公司内部资源,实现战略目标引导下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统一。[1]集团公司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种高级形式,不仅有更多的工作人员、更多的经营运作项目、更大的企业规模和市场规模,同时在管控工作方面也需要面对更多的问题与挑战。[2]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模式不仅是管控方式及范围简单的加强和扩大,更是从管控理念、管控方式、管控路径上的全方面革新,有助于加速贯穿于决策、监督、执行、管理四个环节的财务信息共享程度,降低资金成本及行政成本,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模式的意义何在,又该如何落实与践行,成为一项亟待研究与分析的重要课题。

一、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模式的构建意义

(一)支持企业发展决策

数智驱动是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各个子公司财务数据信息是集团公司做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由于集团企业规模大、人员多、空间杂,需求到决策之间层级关系较多,因此集团公司往往需要付出诸多时间和资金用于各个子公司财务数据信息的挖掘、获取与核对上,继而去重构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模式。打通数据就是打通管控壁垒,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模式能够让集团公司财务管控工作告别传统的多而乱的组织架构形式,使数据和信息高效协同,将各个子公司财务数据通过点面结合的形式集合起来,帮助集团公司财务人员随时查看分、子公司的经营规划、收益目标、收入情况等财务数据,避免盲人摸象地片面决策,并减少了直接干预的负面效应。

(二)实现资源合理化配置

集团公司财务管控的核心是资源配置。集团企业要实现自身资源的均衡运用、高质量运用、科学运用,形成规模效益,否则就会出现发展短板。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模式能够让财务数据信息来源可追溯、维度更丰富,促使集团公司财务人员通过最新的财务报表了解各项资源的基本状况,分析出不同子公司的经营现状和经营特点,完成每一个环节资源的精准研判,进而从整体性角度,利用集团公司发展计划对各项资源进行宏观的调控大局协调,调节在资金、物品、人力等各项资源的组合和构建形式,干预和指导子公司的日常经营,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的资源协同管控,让子公司获得应有的资源供给,增强资源运用的科学性和灵活性。[3]

(三)全面提升集团企业内部管控质量

集团公司财务管控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内部管控水平,使子公司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精准发展,集团公司整体高质量发展。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模式以集团的战略目标为先导,能够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建议职能,判断内控的有效性与完善性,完善内部控制监管和信息公开制度;能够对财务工作进行统一管控,有效协调各方面管控及运作,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提高组织的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集团企业的经济效益、信息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多重效益,使内部管控朝着严格、规范、全面、有效方向发展。

二、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模式的构建逻辑

(一)制度化

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全面深化,集团公司财务管控活动日渐复杂,管控风险日渐突出,再加上集团公司子系统与总部的认知与利益的不同,导致子公司财务管控与总部管控在核算要求、会计准则等层面存在实践与认知差异,进而出现报销过程无法跟踪、难以实现闭环管控、财务数据管控不规范等问题。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制度是促进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模式贯彻执行的管控体制,涉及组织架构、数据协同、技术应用等多个领域,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与实效性。[4]内部审计具有监督、分析以及建议职能,能够实现对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模式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控,夯实风险合规防线。因此,针对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过程中出现的控制活动不到位、审批过程人为因素较高、信息传导不畅通等问题,集团公司要立足全局进行谋划,建构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制度,统一集团公司内部的财务制度、核算与预算方法、人员权限等问题,实现财务的定期和实时的集中管控。要积极探索构建总审计师制度,推动内控制度更加完善,开展内部审计专项监督,健全财务管控责任制,推行“科技强审”机制,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并做好重大风险防范工作,以实现强内控、防风险、促合规,强化“尖兵”和“利剑”作用,促使审计环节不浮于表面“走马观花”。

(二)模块化

流程是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各项工作推进的承载。集团公司旗下子公司多,资金链较长,内部结构复杂又密切相连,在财务管控层面形成了复杂的资金运行网络,且财务管控信息系统子模块较多,存在诸多独立自主的管理现象。此外,由于集团公司财务管控流程普遍采用大兵团协同作战,部门竖井现象较为严重,即集团总部自上而下地管控各个企业内部业务部门财务管控工作,各个企业内部业务部门自下而上地向集团总部申请、上报财务管控工作,因此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就容易因为财务管控工具、理念、技术等因素的不同,拉长数据处理的周期,导致财务数据信息冗杂错落,间接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增加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的难度。[5]再加上业务是动态发展和新增的,如果每一次的业务变更都需要各个子公司财务管控部门进行代码级的调整,那么这样的财务管控模式就难以可持续发展。因此,集团公司应当根据业务逻辑和组织架构,建立各公司财务部门财务数据的关联性,形成企业内部的“微服务”模块,持续响应业务部门变动的需求,解决优化财务管控业务流程的痛点问题,而无须进行冗长的谈判。

(三)数字化

数字化技术推进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步入转型的深水区,对于集团公司而言,数字化不是可选项,而是必修课。特别是在当前这个数据为资产的智慧时代,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可以说是财务数据信息整合统一管控的过程,突出强调了财务管控流程的稳定性和财务管控数据的准确性。然而,面对来自于外部和内部的不同需求,面对大量的业务请求和海量数据,传统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往往力不从心,比任何时候更加需要严密的逻辑和精准的表述,需要技术的助力与支持,以对现有体制和模式进行创新。相比传统报表或者财务分析工具,数字化技术支持各种票据来源的场景,将端到端的流程作为一个整体,将业务人员从业务核算中解脱出来,能够帮助集团公司实现跨领域、跨部门和跨区域的财务数据上传、存储、分析,将各个环节的信息元素化拆解,从而进一步缩短数据流转的进程,完全掌握和控制各地公司的财务信息,获得更完全的自助式分析解决方案,让财务管控变为“智能分析支撑经营决策”的重要帮手。因此。集团公司要借助大数据、5G、区域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助力全流程数据获取、多部门多类型财务数据计算与分析等环境,以数字技术应用承接集团公司财务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执行;要加快To-B端数字化转型,突破传统EPM产品的性能边界,筹划或扩大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让数字化财务管控平台逐步承担起集团管控的能力,为未来更大范围的集中管控奠定数字化基础,大幅提升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模式的效率和质量。

三、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模式的构建路径

(一)推进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保障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模式顺利施展、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实现财务标准化管控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构建行之有效、全体成员认同的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模式,要结合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模式运转过程中存在的、潜在的风险与问题,不断优化与完善相关制度,促进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改革创新管控体制。一方面,要统一集团公司财务的管控制度。面对各个子公司财务数据不统一、不连贯、不准确的现实问题,要建立全体上下统一的财务管控操作规则与科目体系,促使财务管控的报表数据规范、管控时间统一,实现各个子公司财务数据“精准对接”和“高效协同”,确保内部财务数据往来一致。此外,也要确立新型财务管控制度,对于预算、成本、资产及资金四项管控工作进行制度化规范与统一,防止出现重复建设、盲目攀比等现象;另一方面,要优化集团公司财务管控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了避免财务管控人员的道德风险,加强资金使用规范管控,推进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模式的建设与执行,可以风险管控、合规监督为重点,打造具有集团公司特色的《内审及监督检查制度》《子公司财务管控不规范不科学的追究实施办法》,成立内部审计管控和风险控制系统,专门设立科技审计组,提高大数据审计技术应用;要实施“指导+服务”增质效项目,以“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为审计原则,开展集团内专项审计检查工作,明确“两级审核、分级审批”的模式,继而监督分、子公司的财务工作,对各项财务管控活动的责任承担者按照制度要求进行内部审计,及时发现管控和风险问题,使集团管控风险减小。

(二)设计集团公司集中财务管控的组织结构

在大部分集团公司,各个子系统与集团总部在财务管控上都存在协同上的困难,如预算目标向下分解、向上汇总层级较多,导致不同部门之间在预算目标的制定和维护、规则的提炼上存在诸多不同。一方面是因为利益诉求差异,另一方面是出发点、财务管控职责与认知差异。[6]因而,应当以模块化实现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模式灵活的功能拆分和组合,设计集中财务管控的组织结构,实现标准化管控,避免盲目的拍脑袋定目标。集团总部要积极承担对下属单位管控及指导职责,可成立审计监察部、财务管控战略部、子财务管控部等部门,并基于财务场景精细化、标准化,负责财务分析监察、内外部审计、财务管控服务等工作,来对下属成员单位进行财务管控,统一配置财务管控的指标、维度、计算逻辑,确保战略与目标不断层,业务运营在可控范围内。对于子公司层面而言,既要设立资金集中管控系统,将各个子公司的财务工作集中起来,建立统一化的财务管控系统,以便实现财务制度的统一,极大地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也要设立资金池系统,引入更多的商业银行的职能,发挥内部银行的蓄水池效应,加强对资金预算资金使用、闲置资金管控,以便强化集团对子公司资金系统的有效控制,实现集团内资金相互调剂与资源的优化配置,尽量减少盘亏现象的发生。

(三)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数字管控平台

第4篇:公司财务监管范文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科学的管理思想与发达的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发电公司的行业特性适宜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文章主要分析了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足及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发电公司 财务管理 信息化

伴随现代企业竞争程度的加深,企业运营所面对的市场、所处的资本环境不断变化,集团公司的财务管控愈来愈向以集团策略为主导、以全方位预算控制为重点、以内控为主线的集权式管控方向发展。当代微机与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为此种集权式的管理方式奠定了技术与经济基础。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便是此种科学的管理思想与发达的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发电公司的行业特性适宜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是集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存有先天要素的约束,另一方面也存有部分后天缺陷。要抓好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改进这些先天不利要素,改善后天缺陷,坚持不懈,以实现全方位、多层级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意义

1.有利于解决公司财务信息孤立的问题。

在目前的公司财务管控中,尽管大部分公司运用了微机技术对日常工作与财务信息加以处置,可是公司的不同部门间并未把信息进行统一归纳,而是孤立存在的,对于财务信息的时效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经过财务管控信息化建设,在公司内部构建有关的信息管理平台,可以高效地把公司的信息集中归纳,转变信息孤立现状,做到信息互享,提升信息的精确性。

2.有利于公司把财务和业务信息进行整合。

在当代企业管理中,其财务管控大多受传统会计思想的影响,大部分财务管控信息被限定在经济业务统计的层级上,同个经济行为有关的财务信息被搜集到多个管理体系中,以致经济业务的所有信息难以被高效整合,对财务管理信息的准确性产生了不良影响。而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较好地规避此种问题,把财务和业务信息有机整合,提升公司运营管理决策的合理性。

3.可以推动公司管理方式的革新。

实施公司财务管控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在公司中提升微机、互联网等技术的运用能力,构建有效的财务信息管理体系,可以把传统的财务信息记录与传输、会计计算与审计等工作利用微机技术来完成,提升了财务信息的处理速度,推动了财务管理效能的转变,增大了财务集中监督管理的力度,确保了财务全方位预算管控的落实,最后达成公司财务管控总体能力的提高。

二、发电公司财务管理的特征

1.生产与物流管控较易规划,容易实施信息一体化建设。

发电公司无论是水力发电,还是火力发电亦或是其他类型的发电公司,和其他加工生产公司比较,生产活动集中,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总体的生产销售流程、供应链条较短,材料购置较为单一,不涉及中间商品,不涉及或者较少涉及库存问题,不涉及物流体系问题:生产与物流管控较易规划,容易实施信息一体化建设。

2.坏账风险低,资本回流通畅,较易依托资本流对公司加以管理。

发电公司用户类型单一,仅是电网企业,通常电费回收期低于30天,坏账风险低,资本回流快。有关的采购过程,款项支付也较为迅速。不像建造单位,款项支付不及时,也不像一些商业单位,有相应的三四个月的信用期。公司的成本开支,除了折旧以外,也大多伴随资金流。因此经过管控资金流,便可以有效地管控公司的生产运营。

3.存在运营管理地和生产场所分开的问题,进行信息化建设有较好的收益性。

发电公司通常建设在远离市区的地方,特别是水电,大部分在偏僻的山区,而公司的决策组织与财务管控组织通常设立在城市地区。传统的纸质材料的信息传输方法,一方面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效果不理想。在此种状况下,开发集成的财务管理信息软件,达成财务和经济业务统一办公,有显著的收益性。

三、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1.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不牢固。

发电公司的财务信息化管控当前仅停滞在财务管理时期,并且效能单一。财务信息化管控技术未曾达成预期成效,未曾从根本上发挥作用。在当前的发电公司发展历程中,财务信息化仅发挥了会计计算的功能,在其整体发展中公司的组织协作基础不牢固。公司对财务信息化管控的认知滞后,未曾发挥其财务预算和财务监督的功能。财务信息化管控在发电公司中单独运行,未曾达成和其他组织间的协作运用。

2.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措施滞后。

发电公司总体架构庞大,组织管理流程繁杂,财务管控在繁杂的监督下实施,通过管理层的科学决策以后才可以真正地实行。此种繁杂的管理体系会让财务信息化管控效率低、实行困难多。发电公司在实际的工程实行过程中需要解决多个层面的问题,决策进度落后,影响了决策的及时性和精确性,未曾从根本上发挥财务管理应有的作用。

3.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人员素养较低。

尽管发电公司为了顺应改革的步伐已采用了对工作者实施培训的措施,可是从当前来看,此领域的工作人员的素养依旧较低。大部分财务管控者具有较高的会计核算能力,但是微机操作能力不足。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虽然加强了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可是专业素质较低,知识架构缺乏多样化,难以适应繁杂的工作要求。

四、怎样抓好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1.增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注程度。

首先,公司决策层与管理者应当全面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主要作用,掌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功能。在公司中全面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而提升资本的监管与运用成效,维持公司本身的竞争实力。其次,应形成以财务管控为中心的理念,在公司财务管控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牢牢掌握工作重点,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大方向始终正确,才可以让整个信息化建设起到应有的成效,实现提高公司总体管理能力的目的。

2.提升集团企业的管控水平。

应当增强集团企业的控制水平,防止在管理过程中集团企业和下属单位间的协同矛盾,减少集团企业很多不可控亦或不稳定的要素。发挥财务管控在资本统一管控中的功能,更有效地监督所属企业的资金流,达成对公司的全方位预算控制,从事后监察考评向积极的事前规划和事中管控改变,达成集团“一套账”管控形式,实现汇总表格智能生成,合并表格大多数智能形成。把公司各个下属单位的信息化软件集中谋划,实现集团企业财务统一核算业务的信息化管控。全面深化财务的核算作用,将集团企业的重点财务制度集中固定在软件中,实现财务制度的规范化。

3.抓好信息集成,实现资源共享。

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应从根本上改变以会计核算为核心、仅限定在财务组织内部的形式,应实现财务与经济业务的集成化,把包含人事管理、行政管理、资产管理、顾客管理、档案管理、信息剖析、流程管理、协议管理等诸多的业务软件和财务软件进行集成,达成数据流、商品流、资本流的协同统一,达成财务管控、财务预算与财务分析的完美融合。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高度统一,并非单一的信息共享,应从业务出发来进行剖析,构建信息软件。信息的生成应延展到业务系统,在处置业务的过程中采用和会计核算机制衔接的方法,直接形成财务信息,进而达成更多的信息互动,最后实现信息一体化,避免各个组织间重复提供信息而导致的效率低下与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4.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持续提升职工的业务素养。

财务和其他经济业务集成化建设,牵涉到公司运营管控的诸多方面,各个业务软件均是集成化系统的主要构成内容,均承担着及时、精确提供管理信息的责任。这不单单给财务工作者,也给所有参与运营管控的职工提出了更高层次的管理要求。应构建一套和财务信息化相配套的工作机制与奖励体系,持续增强对所有职工的信息化管理理念的培养,深化职工对一体化的认知,提升有关的业务素养,让其尽早掌握操作技术,积极顺应工作形式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金红.发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东方企业文化,2015(13)

[2]胡云龙.关于做好发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2)

第5篇:公司财务监管范文

关键词:财务标准化;标准化建设;问题;对策

华夏久盈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夏久盈)自2015年成立以来,在自有保险资金业务、受托管理第三方业务、另类投资业务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受托资产管理规模由成立初期的2000亿元快速增长至5000亿元,业务经营模式逐渐由粗放型到集约型方向转变。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财务工作规则制度进一步完善、财务数据颗粒度进一步细化、财务基础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公司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资产管理行业的新政策,使得金融行业各子版块之间的业务壁垒逐步打破,大资管时代的浪潮已经到来,在混业经营的行业趋势下,对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而言也不例外,除了依托为其股东提供受托投资服务的业务外,第三方业务必然成为各家竞相逐鹿的市场。要想在第三方业务的竞争中获得预期的市场份额,必然要求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苦练内功,在投研能力、清算运营、投后管理、风险控制、财务管理、信息技术支持等诸多方面全面提升综合实力。从财务板块来看,打造一支高效专业的估值业务团队,将对提振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业内话语权提供助力。基于以上内外两方面的动因,我司启动了财务标准化建设工作,作为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步骤,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作为财务标准化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标准化手册将直接形成一份重要的内部培训资料,是财务团队知识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它以“岗位”和“作业”为视角,对公司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做进一步细化,与“岗位”和“作业”的相关度更高,对实践的指南效果更加明显。与此同时,也有助于最大限度的缓释人员流动、岗位调整对财务工作带来的震荡,确保财务工作和稳定性。其次,财务标准化有助于规范财务工作人员的行为,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确保公司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为公司展业和市场竞争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再次,“制定标准—实践应用—改进标准”的长效机制,有助于财务团队始终关注规则的完善和效率的提升,解放人力,为智能化财务、价值创造型财务奠定基础。

一、企业财务标准化概述

(一)企业财务标准化的含义企业财务标准化,是指企业为了规范财务活动,获得更优的财务工作效率,以会计法规、准则和企业内部制度为准绳,对现有或潜在的财务问题制定、和实施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等各项活动的过程。企业财务标准化包括以下两层含义:首先,它是一个制定财务标准、实践财务标准的系统活动过程;其次,它是一个动态性的活动过程,要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和财务会计准则的变化而适时调整。①

(二)企业财务标准化的建设基础企业财务标准化是企业经济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求,反之,财务标准化的建设也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管理基础。1.企业的组织架构相对稳定组织架构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核心要素,在授权审批、不兼容岗位、预算控制、评价与考核等多方面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②。如果组织架构频繁调整,将会影响到部门间的权责划分和部门内的岗位设置,进而影响到某项业务的操作流程,内部控制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因此,财务标准化作为企业财务控制的手段之一,只有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架构中,其所制定的规则、流程和标准才具有比较长效的适用性。2.企业层面的制度体系已建立财务标准化的源头是会计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必须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制定规则和标准。因此如果企业的基本制度尚未建立健全,财务标准化将无据可依。3.信息系统相对成熟且运行稳定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场景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越来越多的财务活动都存在自动化机会,其中又以交易型活动、会计制证、记账和报表生成的自动化程度最高。因此,数字时代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必然要依托信息系统而展开,将各类财务活动的部分或全部作业流程及控制措施都嵌入信息系统中,并且确保信息系统能够稳定运行。

二、华夏久盈财务标准化的构建框架

(一)理论基础为了探索华夏久盈的财务标准化建设,我们参考国内外有关财务管理规范理论的文献,其中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AISS)构建的理论框架③为华夏久盈的财务标准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AISS的理论框架依据各理论要素的本质属性将其划分为6个层次,其中,前导层解决构建目标和原则问题,规范层确定基本概念和关键特征,二者是AISS构建和应用的基础;其次通过设计层和开发层实现AISS的框架构建和实体构建,形成构建成果,进一步地,通过应用层和评价层实现AISS构建的反馈和控制。(见图1)尽管AISS与华夏久盈财务标准化项目规范的对象有所差异,但它们共同属于标准化管理的范畴,因此我们借鉴AISS的理论框架,探索华夏久盈财务标准化的构建方法。

(二)华夏久盈财务标准化的建设路径1.明确目标华夏久盈的财务标准化建设首先需要解决构建目标的问题,结合公司管理和经营的实际情况,我们将财务标准化的目标定义为“提升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减少非增值作业、防范操作风险”。2.分析现状、识别风险基于上述目标,财务标准化构建首先需要做好“现状分析”:首先,分析企业的组织架构和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以厘清企业各个部门的主要职责和财务部门内部分工情况,明确部门间、部门内部岗位间的权责边界和沟通协作机制;其次,总结分析当前财务工作的主要业务流程,包括财务参与的公司层面业务流程,以及财务部门内部业务流程,以识别现有业务流程中的操作风险和冗余流程;再次,全面梳理部门关键产出,以明确财务数据的口径和质量标准。3.整合制度、制定标准、规范流程基于现状分析过程中识别的问题、风险和冗余,首先,应对企业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整合。对现有制度的修订,应当预设一定的管理水平提升空间和业务发展前瞻空间,以保证制度在未来一定期间内仍具有适用性,避免制度频繁切换的风险。对现有制度的整合,有两个重点关注的内容:一是对部门间、岗位间权责边界的界定应当清晰,避免协作交互过程中的推诿、扯皮;二是应当尽可能消除制度之间内容的交叉,避免出现内容互相矛盾的情形,减少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理解分歧。其次,规范主要作业流程。作业流程标准可视为基于“岗位”和“作业”的视角对企业规章制度的拆分和细化,其要素包括流程图、基本释义、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其中,流程图的绘制实现了作业流程的可视化,有助于帮助业务的各参与方清楚知悉业务全貌;基本释义的作用在于统一对于重要概念、信息系统等的界定和解释;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具体操作指引和风险防范提示,明确每一个步骤的完成时限,确保整个作业流程的效率,从而切实体现了对实务工作的指导和规范。再次,制定财务数据标准。以华夏久盈为例,数据和报表是财务工作主要产出,为此我们全面梳理了各项外部监管报表、向委托人提供的报表报告以及内部管理报表,并设计两个层次的数据标准:第一层次是明确了各项报表、报告的报送单位、数据来源、报送频率、报送时限和责任岗位,第二层次是就各项报表、报告逐一制定制表指南,以此规范数据口径、制表步骤、数据计算公式和校验关系以及注意事项提示。最后,我们按照“结构分明、概念清晰;涵盖面广、知识点全;简洁实用、贴近业务”为总体要求,将以上工作中总结沉淀的成果进行统一的收录汇编,形成一部标准化手册,实现标准、规则的系统归集,便于后续应用环节的查阅和使用。4.指导实践、持续优化设计和开发环节完成后,将标准化工作的成果交付应用,用于全面指导、规范财务工作,同时,就应用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基于应用中发现的问题反馈进一步优化标准,从而形成“制定标准—实践应用—改进标准”的长效机制,持续推进财务标准化工作。

(三)工作亮点1.财务全员参与,组织合理有序财务标准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标准和规则的制定不可能凭一人之力完成,其实施和执行更需要全体财务工作者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华夏久盈的财务标准化建设非常重视对财务团队全员的宣导和动员,一方面,在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下达和工作结果反馈都以正式会议的方式进行,确保财务团队全员充分了解项目的进展和各自的任务职责,另一方面重视过程控制,按月度制定或调整工作计划,检查前一阶段工作完成情况,保证项目的整理进度符合要求。2.信息多源采集,结论多轮论证首先,在外部,通过保险公司财务标准化建设情况的调研工作,发现大多数保险公司财务标准化的做法是,基于财务工作的精细分工,通过针对具体流程、具体操作制定业务规则,并以公司制度、操作手册、工作指引、工作白皮书等方式呈现,这些内容为我们提供了财务标准化内容框架、工作组织方式和成果展示方式等方面的借鉴意义。但另一方面,这些指引和手册相对一般都比较分散,并未做统一的汇编,也提供在文件管理、知识管理方面的改进提示。其次,在内部,基于财务岗位职能的不同分工,先以“背靠背”的方式由财务团队全员分别总结报表报告产出项目,以及主要作业流程中的业务规则、操作步骤、非增值环节、主要操作风险及防范措施等内容,力求尽量全面的摸清“家底”,汇聚集体智慧;再以“面对面”的方式组织集体论证,分析讨论个体提出的观点、问题和改进措施,形成初步结论,与此同时,特别针对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协同的作业,组织多部门联席会议,核实并确认部门间的信息流转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以“兼顾效率提升和风险防范”为目标,制定财务和业务数据传递的质量标准和流程标准。3.原则性与机动性有机结合财务标准化是一个动态和持续的系统工程,一方面,制定的财务标准应当具有通用性、原则性、严肃性,另一方面,财务标准化需要保持适当的业务弹性,要能够根据新业务、新管理环境不断地完善和优化,因此一套财务标准要想保持其适用性,需要兼备原则性和机动性。华夏久盈的财务标准化建设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为此,我们将财务制度、常规业务的通用核算办法、数据报送标准、核算及月末结账流程等内容相对稳定、适用范围较广的标准纳入通用类组成部分,收录到标准化手册中,另外,将重难点核算事项、账务调整常见类型及处理、新型投资品种/业务的会计处理等适时更新、随时补充的内容纳入灵活类组成部分,收录到案例手册中,从而实现了两性的有机结合,避免财务标准因僵化过时而失去价值。

三、问题和对策

(一)企业财务标准化中存在的问题1.企业财务标准化工作存在“重设计、轻执行”的问题企业的财务标准化通常在设计和开发环节投放较多的资源,而比较容易忽视应用和评价环节,因此财务标准化工作往往以“完成标准制定”作为“终点”。尤其是设立众多分支机构、跨地域经营的企业,更是容易出现对标准理解程度不同、执行力度不一、监督评价缺位的情形,从而使标准制定出来便被束之高阁,失去其应有的意义。2.标准本身的适用性评估存在困难评价标准本身的适用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困难:一是以何标准进行评价,二是谁来进行监督和评价,三是什么样的评价频率是合适的,以上问题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都需要企业根据其战略目标、经营计划、组织架构和风险偏好、管理风格来确定。

(二)对策1.企业应当重视财务标准的推广应用,并将执行情况纳入考核系统企业应当在培训、考核和监察体系中建立推动财务标准执行的配套机制。首先,企业应在整个组织架构中就财务标准化构建工作进行宣导,对财务标准安排系统的培训教育,使财务标准的执行成为企业全体的共识和共同行为,而不仅仅是局限于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其次,企业应当将财务标准的执行纳入部门绩效合约,并在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就财务标准执行情况设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和评分权重。再次,企业可建立财务行为规范性的专项检查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做全辖的通报,多管齐下地形成推动财务标准应用执行的合力。2.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财务标准修订完善的长效机制企业应当综合考虑会计准则、监管要求的变化,以及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做好财务标准修订的制度安排。笔者建议可以采取“即时”+“定期”的方式,做好标准适用性评估工作,即当外部政策或者经营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时,企业应当立即启动财务标准评估和修订工作,而当企业处于内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的时期,也应当选择合适的频率,例如至少一年一次的,评价审视现有标准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四、结论

面对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大资管时代的机遇和压力,保险资管公司要想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有利位置,应当在财务、投研、风控和投后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综合实力。财务标准化在提升财务工作效率、细化财务数据颗粒度、促进财务职能升级转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财务标准化是一个“设计+实践”的动态系统工程,保险资管公司一方面应当加大财务标准的推行力度,另一方面应当根据内外部环境建立适用的财务标准修订完善的长效机制,不断推动企业财务标准化的进程,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晶明.保险公司财务工作标准化现状及改进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8):170-171.

[2]李阳.解析企业组织架构对内部控制活动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9(28):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