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会计信息化范文

企业会计信息化精选(九篇)

企业会计信息化

第1篇:企业会计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理念 会计信息化人才 内部控制

纵观多年来中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在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总体来看,中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会计的信息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是将会计数据作为一种管理数据资源,并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获取、处理、传递、应用等,为企业管理经营、决策控制和系统运行提供实时、充足、全方位的会计信息。它是在网络环境中企业管理层获取会计信息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改善会计电算化造成的会计信息孤立现象,加强企业会计决策管理能力以致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外延

企业会计的信息化不单是将网络、计算机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注入会计领域,与手工会计业务相融合,在会计核算、数据处理等方面发挥优势,提高效率,它还应包括有更多的内容,像会计理论、会计实务、会计管理和会计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化,产业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的信息化。会计信息化不等同会计的电算化,它其实是会计电算化质上的飞跃。

二、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很多企业的并没有树立会计信息化的理念,其中大部分企业的管理层,只是粗浅的认为,企业会计的信息化就是企业会计的电算化。其实企业会计的信息化是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飞跃,企业会计信息化不能仅停留在利用计算机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记账,报表这些技术层面上,更要应用到会计的管理层面,从而促使企业会计管理的信息化。而目前,很多企业管理层没有这样的意识,企业更没有这样的管理理念。我们知道,中国的很多事情,必须要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才能有所突破。所以必须要使企业管理层转变观念,促使企业树立会计信息化理念,进而推进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

(二)企业缺乏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会计信息化,在会计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会计准则的影响下,会计的职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相应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精通传统会计的业务,有高超的业务处理能力;其次,要求他们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比如计算机基本维护、网络知识、和相关应用软件使用技能;再次,更侧重要求具有企业业务活动与用户信息的分析能力。但目前,通过调查来看,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多处于中低层次,具有以上三种能力的高端会计人员十分稀少。即十分欠缺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人才,这是制约我国会计信息化飞跃的关键。

(三)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未能有机结合

会计信息化主要解决的是企业生产活动和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以统一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但目前,我国没有实现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一体化,由于企业管理层没有会计信息化管理意识,或者由于资金匮乏、人才短缺等原因,大多财务应用软件只效力于企业的财务部门,使得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沟通障碍。不仅对外不能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税务部门、客户以及供应商有效沟通,而且对内与企业内部各部门也很难信息共享。这样的现状和旧习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巨大绊脚石。

(四)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

第一,会计数据的稳定性和保密性差。首先,从存储介质上说,原来是会计数据的载体是纸质档案,现在多是磁盘或硬盘,原来修改必然会留下痕迹,但现在很难发现修改或破坏的痕迹;其次,从更正方法上说,原来的更正方法有划线冲销、红字冲销等,这些方法必然会留下原来错误的根据,但现在是一些财务应用软件有“反结账”的功能设置,这样即使结账后,也能通过此功能,不留痕迹的更改会计数据;再次,会计业务与计算机网络结合,得到便捷的同时,也要接受病毒的侵袭,计算机病毒现在不仅可以通过存储介质来传播,而且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传播,这种病毒更加难以控制。计算机病毒,不仅可以破坏系统和数据,更可以控制系统为发出病毒者提供信息。

第二,企业授权方式和内容控制存在弊端。企业会计电算化环境中,系统授权方式多数是口令式,不需要有相关权限人员的盖章或签名这些实体的保证,而这些口令极易被窃取,系统很容易被居心叵测之士入侵;而企业财务数据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是批量产生的,数据的处理是自动化和程序化的,会计人员只需手动输入数据,其他都由相关软件自动完成,缺少了手工会计的处理环节,使得会计信息问题具有隐蔽性,不易被发现,而且一旦出现错误,就是前功尽弃、满盘皆输。

三、解决会计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企业会计信息化理念

树立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理念。就要提高企业管理层对企业会计信息化概念的认识和重视。要提高企业管理层的对此的重视,就要加强对其的教育和培训。只有管理层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自上而下稳定高效的推进会计信息化的的进程。通过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建立企业信息化系统(特别是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完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培训,建立以会计信息化为重要参数的考核制度,监督这些措施的有效实行。这样,由领导带头,相关责任人员组织负责,可以有效的促使全体员工树立企业会计信息化理念。

(二)加快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大力培养高端会计信息化人才,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首先,可以提高会计从业的门槛,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基础。其次,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不仅提高他们的会计数据处理能力,更侧重提高他们的会计信息和客户需求的分析和管理能力;再次,就是在企业全体职员中树立会计信息化的理念。特别是对中高端会计人员、计算机技术骨干、会计部门负责人。努力培养一批集会计业务、计算机技能、与信息管理能力于一体的综合型会计人员。

(三)实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

统一完善企业信息一体化制度,不单单在企业财务方面,要实现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有些企业虽然进行了财务部门的信息化,但是其他部门没有进行,结果企业整体仍然不能信息共享。所以,企业要有整体规划,各个部门同步进行。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有:企业生产信息化、物流活动信息化、资金活动信息化、组织管理活动信息化等。实现企业生产活动和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统一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

第2篇:企业会计信息化范文

一、会计信息网络化的实现

(一)建立有效的网络财务系统

会计信息网络化下的财务系统(网络财务系统)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全面实现各项财务管理功能的计算机系统;是对外安全、高效、便捷地实现电子货币支付、电子转账结算和与之直接相关的财务业务电子化,对内有效地实施网络财务监控和管理的系统;是一个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一体化、集成化管理的大型应用软件系统。网络财务系统由三个子系统构成:财务业务处理网络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和财务决策支持网络系统。网络财务系统是对财务运营结构的创新和价值流的实时反映系统;是连续的财务监控和快速的调整反映系统;是虚拟运营的财务管理系统;是财务挖掘和充分利用系统;是企业主神经系统;是打破地域的限制,加快资金周转的系统;是货币和票据电子化系统;是财务信息和财务业务的扩展系统。

(二)建立适用的核算方法和灵活的账户体系

网络时代会计业务将更加复杂化,会计信息用户需要直接接触基本的会计信息,会计方法必须尽可能采用具有一般可理解性的概念结构。为此,必须在原有账户体系基础上,极大地扩展和改造,并采用一种与计算机网络处理的特点相适应、较为灵活的账户体系结构,实行动态实时控制及动态的信息列报。

(三)采用多种形式信息披露

网络会计的财务信息报告将借助网络系统的优势,采用实时联机报告形式,对内是与各种业务的实时处理与控制以及实时管理相结合的信息交流,对外则是与各种外部业务及活动相关的信息交流以及面向外部用户的信息披露。信息集成作为会计信息的基本存在形式,是决定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关键,也是会计处理的关键。信息集成是针对不同用户、不同决策目的,具有不同时间、内容及形式特征的信息集合,时点基础的动态报告系统。采用时点基础会计处理,用动态方式反映财务情况。方便用户随时进行动态查询,也可以在动态连续中自由地截取某一时段进行动态基础上的提供定期报告。提供便利的双向交流。会计主体将不再是唯一的财务信息提供者,包括财务分析专家、用户在内的各个方面都可以一定形式提供历史资料,分析或预测信息,会计主体同样可以从这些信息的使用中极大地受益。各种形式的信息查询成为会计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查询的过程也就是会计主体了解用户需求的过程,各种与外界相关业务的处理过程也是一个信息的双向交流过程。

二、会计信息网络化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一是在归集、加工、披露会计信息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会计的记录、报告等基本职能。会计所需的原始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方式实时在线录入,可以由计算机进行分部或集中处理,并按选定的会计政策和报告格式自动生成不同类型的会计报表。但这并不意味着会计可以完全被计算机所取代,仍有许多重要的“后台”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完成。如在信息归集阶段需要会计人员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审核与确认;在加工与披露阶段需要会计人员面向顾客(信息使用者),按需提供信息产品(会计报告),即除提供通用会计报告外,会计人员还要按顾客的不同需求,选择相应的会计政策,提供适合不同决策需要的会计信息。

二是针对企业管理的需要,发挥会计人员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突出其辅助经营决策的职能。与传统经济时代相比,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的理财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工作的重心也相应发生转移,除了发挥会计的记录和报告基本职能外,更重要的是发挥其参与管理,辅助决策的职能。一方面,参与管理和辅助决策是网络经济时代会计重要性更突出的体现,另一方面,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运用又为会计人员参与管理、辅助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从而有助于会计人员更好地发挥其职能。

三是网络财务模式下,会计人员既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同时也是系统的维护者。在系统开发初期,会计人员应充分考虑本单位经济业务与管理活动发展的需要,参与会计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在考虑成本效益的基础上进行系统优化,兼顾会计信息系统的通用性与专用性。在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之后,应由专职会计人员进行系统维护以保证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此外,网络经济时代加强内部控制具有更加紧迫和现实的意义,网络财务带来内部审计工作的变革,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从而对企业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是网络经济时代的会计人员应该具有全局观念,要从企业战略全局出发,发挥财务战略与研发战略、采购战略、生产战略、营销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的协同效应,为实现企业价值链各环节的一体化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发挥会计人员的作用。

五是互联网使企业边界进一步扩大,网络公司这种虚拟组织形式的兴起不仅带来企业组织理论与管理理念的巨大变化,而且对传统会计与审计理论和方法都带来巨大冲击。网络经济时代企业有形资产的比重相对下降,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越来越重要,衍生金融工具广泛运用,社会责任意识逐渐加强,这些变化都为会计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三、会计信息网络化的风险防范

完善的内部控制可有效地减轻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和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为了保证网络财务系统的安全运行,企业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一是组织与管理控制。包括适当的职责分离,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控制好硬件软件的安全等。二是系统开发控制。它应贯穿于系统规则、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测试与维护的各个阶段。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控制开发进度、测试网络在线功能、在线修补与升级等内容。三是日常操作系统管理控制。包括制定上机操作规程,加强系统人员的操作管理,建立计算机访问授权和身份认证制度,建立安全稽核机制,设置安全检测预警系统等。四是应用控制。包括网络会计系统的数据传人、通讯、处理和输出环节所采用的控制程序和措施。具体而言,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构建内部控制保障体系:

(一)加强岗位管理内部控制

建立会计信息化岗位责任制,定人员、定岗位、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利于会计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有利于落实责任和会计人员钻研分管业务,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信息化会计岗位可设信息财务主管、会计核算软件操作、审核记账、信息维护、数据分析、会计资料保管、软件开发等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要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尽可能保证不相容职能的分离,通过设立一种相互稽核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

(二)加强会计信息网络化操作管理控制

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该引进科学、完善的成熟管理软件;根据系统支持的不同模块软件进行分工,从而起到各部门之间权利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作用。一般来说,单位的软件控制主要是局域网组成的服务器、POS机等。可以结合本单位的特点,根据数据库良好的保密机制以及采用访问控制、口令控制技术等方法,形成以服务器上运行的数据库系统为中心的网络系统;设置权限,方便各级领导及职工查询有关财务数据,从而对单位现有的财务状况及未来的发展潜力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加强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控制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计算机正常运行是进行会计信息化的前提条件,经常对有关设备进行保养,保持机房和设备的整洁,防止意外事情发生;二是要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对磁介质存放的数据要保存双份,备份盘应该定期复制,以保证数据不被丢失;三是在会计软件修改、升级和硬件更换过程中,要制定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安全的工作程序,并有专人进行监督;四是要健全必要的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措施,预防、检测、清除计算机病毒;五是要制定会计信息化系统发生意外事故时会计数据的维护制度,以解决因意外事故而使数据混乱或丢失的问题。

(四)建立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1)对存档的记账凭证要检查录入人员的签名或盖章、稽核人员及会计主管的签名或盖章;

(2)对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管理要防磁、防火、防虫等并定期检查,防止由于磁介质损坏,使会计数据丢失;

(3)尽量采用光盘存储会计数据,少用软盘存储会计数据;

(4)会计档案资料不得随意堆放,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5)各种会计资料未经领导同意,不得外借和拿出本单位;(6)经领导同意借阅的会计资料,应该履行相应的手续,经手人必须签字。磁介质会计资料归还时还应检查病毒。

(五)加强系统安全与网络安全控制加强系统安全控制主要应从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擅自动用系统各种资源、减少因外界因素导致计算机故障等方面人手。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

(1)订立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财务专用电脑;

(2)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在网络财务系统中设置多重口令,对用户的登录名和口令的合法性进行检查;

(3)合理设置网络资源的属主、属性和访问权限;

(4)数据存储和处理相隔离;

(5)审计与跟踪,包括对网络资源的使用、网络故障、系统记账等方面的记录和分析。

通过上述技术可基本确保财务信息在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性。

除采取内部控制方面的风险防范措施外,在技术上对整个财务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同时,在财务软件中应提供周到的强有力的数据安全保护,包括数据存储的安全性、数据操作的安全性、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及数据运用、查询、分析时的安全性。可参考的技术有:

(1)防火墙(HREWALL)。防火墙是建立在内部网和外部网接口处的访问控制系统,它对跨越网络边界的信息进行过滤,从而为企业设立了一道电子屏障。

(2)加密技术。现代加密技术可分为对称加密(互联双方公事一把专用密钥)和非对称加密(即一把公钥和一把私钥)两大类。其中非对称加密有效解决了密钥分发的管理问题,特别适合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环境。

第3篇:企业会计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云会计;云计算;会计信息化;中小企业

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为了占据更大市场份额,谋求长远发展,实现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必然选择。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特性,资金实力薄弱,专业人才稀缺,信息技术水平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故此,如何能够推动会计信息化成为当前中小企业的首要发展方向。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计算模式,主要是在互联网硬件、软件和服务基础上,以网页的形式呈现在用户面前。可以说,云计算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加强对其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云会计概述

(一)含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先进技术涌现,云计算技术作为当前一项较为先进的技术,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会计水平,为企业长远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中小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在信息化背景下应用更多信息技术,促使企业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云会计主要是在互联网基础上,为企业提供会计核算和管理提供服务的会计信息系统。就云会计本质内涵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进行理解,从软件服务商角度来看,软件服务提供商只关心互联网上是否能够为企业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各种组件,系统构建的各方面成本和效益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能否为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和决策提供更为高效、可靠的服务[1]。对于企业而言,在云计算基础上构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为了借助先进技术来辅助会计各项活动开展,对于这种服务是由谁提供的并不关心,只需要关心云会计是否能够为中小企业带来效益即可。

(二)云会计的基本体系机构

云会计中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涉及到网络存储基础设施、计算服务器、管理平台管理平台、数据资源和应用软件等。云会计为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和决策提供服务,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贡献。结合企业会计信息特点,云会计体系结构主要可以分为应用层、平台层、数据层、硬件虚拟化层和基础设施层,并且每一层均有相配套的服务组成,为企业云会计提供相配套的服务[2]。

二、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

(一)构建中小企业云会计体系结构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云会计的“云”优势,为中小企业会计核心、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构建云会计系统结构,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硬件虚拟化层和技术设施层,每层均有相配套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云计算技术SaaS软件服务优势,构建云会计核心、管理以及决策系统,为中小企业日常会计工作提供配套的服务支持;运用PaaS平台来构建云会计数据库和服务平台;利用Daas构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和经济信息的数据资源,促使中小企业的云会计信息系统具备更强的计算能力,构建更加完善的云会计系统。

(二)云会计业务外包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云会计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基础上,处于云环境下,所以,中小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先进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实际功能需要建立虚拟的会计信息系统,以此来满足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和决策等需求。财务外包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部分中小企业自身的会计核算能力较弱,将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委托给第三方会计核算机构,这种会计服务外包的形式配合配合云会计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推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借助互联网传输和存储会计信息,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应用云会计技术,更好的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有助于提升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和决策质量,提供更大的便利。基于此,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应该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定制服务,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平,何雪峰.“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55-60.

[2]谢芳.“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品牌,2015,22(11):158-158.

第4篇:企业会计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实务;影响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实际要求,也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企业中正确的运用会计信息化,既可以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减少错误率,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目前,随着会计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会计实务也随着有了一些变化。

1、会计实务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1)全面性。会计信息化主要是通过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把会计领域的各个方面相互结合起来,然后把这一技术更加全面的推行到会计专业的各个领域之中,帮助会计工作更加精准、快捷。(2)开放性。会计实务信息化另一个优点就是会计工作者在办公室内通过网络就能获取自己想要的相关会计专业的知识内容,同时,工作还能通过网络进行内部传递,保证工作效率,这样更好的体现会计信息化的开放性特征。(3)多元性。会计实务信息化还具有多元性,这主要是根据会计专业在信息获取上可以具备多元性的操控,尤其是在关于资金流动还有信息管理上,对资金管理更加高效。(4)兼容性。为了更好的实现对会计信息化的使用,需要会计系统具备兼容性特点,这样会使会计信息化的相关工作满足不同企业实际需要,保证会计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2、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积极影响

(1)会计信息化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会计信息系统在工作中的使用,可以通过系统把相关的会计信息直接生成,使会计人员摆脱了繁杂和重复的工作内容,从这样的事务性内容中解脱出来,把工作重心放到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及优化业务流程等方面来。会计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对生成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从中得出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对一些客观问题进行调整,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会计人员还可以从侧面了解到用户对信息的具体需求,整合信息纪律,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对信息处理过程进行优化,把最佳的处理结果传递出去。(2)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信息内容的传递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会计信息化是通过计算机对会计内容进行延伸,除了简单的账务处理之外还能弥补传统手工会计存在的不足之处。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交易以及生产,很多终端都在电子商务中体现,这样会计信息就能获得及时的记录和处理,在这一节点上就会节省非常多的时间,同时还能保证搜集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3)会计信息化也是对传统会计操作方式的改革。首先,是在对会计信息的处理上,通过数据库辅助工作者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大大提升会计工作者的工作时间,同时,强大的数据库支持还能满足使用者在数据拓展上的需求,非常多方面的工作可以一同开展,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是在财务软件使用上,有很多管理功能可以方便会计记账处理,保证准确性和财务信息安全性。(4)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建立会计模型。在使用会计信息化对账务进行处理过程中,传统模式下只是简单对基础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而很少企业会从会计账务中看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这样会影响企业发展决策。运用信息化对账务进行处理,这样会把各部门的相关职能和财务方面内容进行结合,找到各职能之间的有效联系,使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不会受到各方面影响,做到真正的融合,这样才会更好的保证企业良性发展。

3、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不利影响

(1)随着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受重视程度越来越大,而其中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第一,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实际需求,而在信息化的财务报表中,对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和使用部门越来越多,没有办法兼顾到所有人对财务数据的需求,比较片面。第二,会计信息化对企业产生的会计数据能有效整理,但是,很多无形资产的体现并没有得到企业的重视,这就给企业以后的决策带来错误判断,给企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所以,会计信息化需要在对财务报表上进行调整,主要体现无形资产的影响。第三,传统的财务报表可以用纸质的形式进行保存,会计信息化把财务报表转化成电子形式,虽然压缩了空间,但是保密性不及传统财务报表,甚至会出现因计算机中毒或者其他情况导致信息丢失的情况,并且信息化还可以进行修改,增加了风险。(2)会计信息化给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带来便捷条件,但是,也给不法企业有钻空子的可趁之机,通过计算机随意改变财务信息以达到单位的不法目的。传统会计记账虽然是纸质的凭证,但是,会有相关的印章凭证等保证会计信息有效性,而关于会计信息化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正式的颁布实施,这就会给以后的运用带来非常大的麻烦。(3)计算机在使用上还是有安全漏洞。网络具有开放性,虽然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条件,但是,也会带来潜在的危机,如果受到病毒侵扰,就会造成计算机的不稳定性,使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据出现错误或丢失的危险,这样会影响到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还有在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下,通过网络进行会计数据传送和共享,会受到网络病毒或者是黑客的侵犯,严重的时候会导致财务数据外泄或者丢失,必要时需要进行安全升级。

4、对会计信息化的建议

会计信息化在我国还是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所以,在实践中还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所以,必须要从源头进行治理才能改变这样的状况。会计信息化需要根据社会环境进行调整,制定出适合的会计制度已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4.1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第一,需要具备会计从业的基本道德素养。会计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即给会计工作带来便利,同时也增加了的风险,所以,会计人员只有端正自己的信念和职业操守,才能为企业谋利,从企业角度来讲,在选人用人方面必须要制定全面的考核体系,这样才能保证用人准确性;第二,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会计信息化与传统会计记账有非常大的区别,这就需要会计专业人员在具备会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熟练操作电脑,并且熟悉审计方面等知识。在正确判断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还需要提升自身对数据的敏感度和决策性,为企业领导准确的提供未来发展的依据,制定出有效的经济备选方案;第三,会计从业人员要适应信息化环境的要求,能用开放式的眼光来进行学习和工作,不断接受新的思想和知识以丰富自己。在工作中还要多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其他部门关于财务部门的要求等,扩大自己的了解与需求,这样才能做出更加准确的财务判断。第四,不仅要掌握与财务有关的知识内容,还需要对心理学、逻辑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进行学习和涉猎,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通过各方面内容对财务工作进行指导;第五,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心理素质达到要求,才能在进行电脑操作时减少错误的发生。这就要求会计从业者在工作时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随时保持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工作,遇事不乱,保持冷静,并且在高压之下学会自我调节,这样才能遇事不燥,不怕困难,在工作中适应环境的变化,具备挑战精神和品质,以饱满的精神投身到会计工作之中来。4.2加强对系统安全的控制。对会计信息化有额外严格的安全控制系统,会计人员需要按照凭证对信息进行准确的记录,并且在各方面操作上都要根据规章和口令进行,防止因为错误操作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在会计信息录入完毕之后,就需要对原始的数据进行检查,经验证无误之后才能进行后续信息处理。对最终准确的内容要进行加密和备份,防止数据被篡改和丢失。严格控制会计数据的输出环节,在部门内部会计报表传递时要保证数据无误才能输出。对于系统本身来说,还需要选择产品优良、正版的软件进行使用,对于电脑的存储介质也要经常审查程序是否出现问题,定时进行安全升级,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还需要对安装程序的计算机进行额外保护,可以对计算机提供UPS电源,对室温和湿度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因为外界原因导致的计算机系统崩溃。已经安装信息化的系统要防止接连互联网,如果是安装了企业内部局域网也需要配备防火墙,同时,还要注意对计算机的病毒查杀,不使用带有病毒的U盘、光盘,防止病毒侵袭。系统管理员需要定时对电脑进行检查和维护,在维护时还需要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一同参与,监督管理员行为,防止其打开重要的财务资料。内部审计人员还需要定期对电脑中的账务进行检查,保证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4.3加强企业决策者的重视程度。对于传统的企业来说,会计信息化是比较新的事物,在使用之前会很难接受新事物在企业中发生作用,甚至比较认同传统繁琐的财务管理方法,所以,在这个新旧事物相互更替的阶段,必须要先获得企业决策者的认可、重视和支持才能在企业更好发挥最用,如果没有决策者的支持,就会举步维艰。所以,必须先更新决策者的想法和观念,让他们认可财务信息系统,这套系统的使用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更多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等一系列好处,通过这样的方法提升领导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抓住信息化制度的建立,使会计信息化系统在企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会计人员也会对制度的制作有更深的责任感。4.4强化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部门是在会计信息化开展的重要监督部门,只有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才会让会计工作者可以更加正视自己的工作,准确、及时的进行会计系统工作,保证账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由于会计信息化之下,会计工作在一些方面得到延伸,所以,为了配合审计工作,各个部门都需要积极配合审计工作,并且审计部门也可以参与到会计工作相适应的各个方面中,以确保全面了解会计工作。由于会计信息化具有高效性、实时性等特点,审计部门也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例如,就需要从传统审计的“事后”审计转化成“事中”、“事前”审计,让审计变成动态工作,从原来的被动审计变为主动出击。4.5提高技术水平。如果是具有非常机密的信息内容的计算机,应该安装电磁屏蔽,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的干扰,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对计算机的保护,同时还要注重对资料的保存和管理,防止资料丢失。(1)对计算机的安全管理,从内部控制方面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控制:第一,对财务工作人员按照一定的限制进行分级管理,对不同级别授予不同的级别权限,而不同级别的文件需要不同权限的才能有权查阅;第二,加强网络安全建设,防止病毒、黑客的非法入侵;第三,信息资料进行备份,尤其是重要的会计信息要多级备份,在信息提取时也要按照制度进行;第四,要建立信息系统加密规则,利用防火墙把病毒和非法的访问拦截住,对数据进行加密,防止信息泄密。(2)进入系统需要由不同的权限进行管理。在电脑系统中可以让财务人员设置自己的电脑保护账号、密码,对于文件也要由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其他人员进入。如果有不是财务相关人员或者是未经允许的客户入侵电脑时,电脑系统要自动上锁并冻结用户,防止信息外泄。同时,还可以考虑其他的加密方式:例如,口令权限设置、硬件和软件加密等等措施对计算机进行加密。总之,会计信息化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不仅能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企业的成本,同时还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方向,较传统的会计方式有着非常多的优势。会计信息化的使用使会计实务工作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企业就需要根据这样的变化逐渐进行调整,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同时加强对人员、计算机系统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案来,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保证会计信息化工作水平的有效性,使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发挥更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蔡文欣.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1)

[2]张丽杉.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及实务的影响[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7)

第5篇:企业会计信息化范文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概述

1.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企业在不断的发展,会计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企业在制定会计管理制度时,需要结合新企业会计准则,还要针对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改善的措施。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形势,必须对经营管理体制进行优化,还要提高自身竞争力,要保证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为了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会计人员需要应用信息化的技术,这可以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占一席之地。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规模在不断的扩大,经营的项目越来越多,这对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工作量也增加了,会计人员必须提高工作的效率,如果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不但工作效率比较低,工作的质量也无法保证,会计人员难免会出现操作失误问题,只有加强信息化建设,应用信息化技术,才能保证财务工作高效的进行。在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2.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财务管理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企业发展比较晚,在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企业在慢慢壮大起来,在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很多制度都存在缺陷与漏洞,这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水平,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只有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才能弥补制度的缺陷与漏洞。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需要结合新的会计准则,对会计制度进行改革与优化,要认识到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源动力,可以实现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接轨,可以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力,所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人员一定要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特征

为了加强企业会计的信息化建设,财务会计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特征,下面笔者对信息化特征的具体表现进行简单的介绍。

1.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

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不断的完善的过程中,会计人员需要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企业的管理者要具有创新的意识,还要重要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信息化会计核算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会计人员要学习新的会计知识,要不断的充实自己,财务管理人员要应用信息技术,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这样才能推动企业更好的建设与发展。

2.以信息资源开发为工作的核心

信息资源是企业重要的资源,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开发,这样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较多的动力。加强对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将信息资源的开发作为工作的核心,要保证企业具有充足的战略资源,信息资源也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企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只有做好信息资源的整理工作,才能使企业生产经营体系更加完善。

3.应用信息化技术覆盖企业各项经营活动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企业的经营项目越来越多,只有应用信息化技术,才能保证生产系统高效的运行。信息化技术主要是应用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对各项工作进行管理,信息化技术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实现生产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可以了解与掌握企业的生产状况,在管理决策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保证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信息化技术具有前瞻性,管理人员只有认识到这项技术的重要意义,才能保证企业组织结构的完善性。

三、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时,存在会计人才缺失,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企业的管理者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其综合素质。会计人员的素质影响着财务管理的质量,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对会计人员有着新的要求,制定了新的考核标准,在新的工作方式下,从事信息化会计工作的人员,要同时具备会计知识,财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在这些方面都要熟练的掌握但是在现阶段的企业当中,对于这方面的人员还比较稀缺,这就使得会计工作在信息化方面应该发挥的职能有所减弱。

(2)会计信息化建设缺乏明确的规划

新会计准则规定,“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定期(包括月、季、年末)结账”;《会计法》也明确规定,“会计帐簿记录发生错误……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的方法更正”。但我们发现,很多会计软件可以期末不结账就可以生成会计报表,甚至还可以在结账后发现原来处理有误,或者因为管理层的“特别需要”,采取“反结账”的方式,彻底推翻原来的会计记录,并且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这是与我国会计法规严重相违背的。

2.解决的对策

(1)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使会计人员能科学使用会计信息,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未来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会计、管理和决策方面的知识,还应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随着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系统也应不断地在发展中体现它自身的动态变革。与信息技术人员不同,会计人员适应会计信息化需求的应变能力重点表现在以下三点:

首先,根据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管理变革的新需求,提出对会计控制规则和会计信息规则变革的新需求。其次,制定各种业务活动、会计控制和会计信息的规则,协助信息技术人员正确理解、抽象和描述相关规则。最后,在信息技术人员完成规则变革的信息设计后。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新功能进行验收评测。

(2)在投入会计信息化建设前,企业应有明确的规划

确使软件系统的规划和公司业务流程的规划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企业管理者意识的改变也很重要。信息化必然带来流程的标准化,企业管理者应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将标准化带来的短期损害降到最低,否则,标准化就有可能损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会计信息化管理就会进入“死胡同”。再次,管理者对于信息化建设是基于战略上的考虑,而软件公司则是基于企业现状,前瞻性与实用性之间的冲突难以避免,如何实现二线并行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信息化既要满足现实需求,还要给将来业务发展留有后路,在企业选择会计软件的时候,要选择和企业的发展相匹配的软件,根据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的选择,要针对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这样才能为企业财务管理做出贡献力量。

第6篇:企业会计信息化范文

一、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各个方面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的管理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密切联系,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内涵,简要地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庞大系统工程,从材料的采购到生产、销售,从研究开发到高层决策,无一不是企业信息化所涉及的领域,即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大型系统工程。

2.企业信息化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①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②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③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企业信息化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以至调整业务模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决策的质量、加快对外部变化的反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企业信息化的目标非常明确: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服务。企业信息化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也不是新技术的实验场。它是企业整体战略中的一部分,与企业所有的目标结合为一体。

二、企业信息化的结构分析

1.在企业信息化的三个构成内容中,信息技术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条件。自计算机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主要包括:网络设施、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自动控制技术、自动存储技术、自动运输设备、自动输入设备以及各种辅助设备和大量软件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给我们实施企业信息化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丰富的手段。合理地采用信息技术,为企业建立一个安全高效的信息平台,让企业的各种信息得到及时的反映和正确的处理,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有力保证。

2.信息是基础。曾认为,采用信息技术越先进的企业,其企业信息化也越好,现在看来这个观点过于片面。对企业的各项战略目标和未来发展直接产生影响的其实是信息,因此,能否为各个信息使用者提供完整、正确、及时、适用的信息,是企业能够正确处理生产经营中的各项问题,以及能否正确估计形势和判断未来的基础。而信息能否满足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适用性(以下简称“四性”)也成为企业建设信息化成果的主要评价标准。

3.企业信息化能否取得成功,还取决于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根据一些实施案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因为某项技术的先进,而实施企业信息化,其成功的几率将非常小;因为管理出现了问题或瓶颈,需要采用信息化来解决问题,其成功的几率将比较大。两种不同的出发点,代表了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决心有多大。以管理作为出发点,企业进行改革的力度将比较大,遇到困难时,也不会轻易退缩。同时,也表示企业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采用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而是必须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所以,管理既是企业信息化的动力,又是其归宿。

三、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世界经济的接轨,许多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展本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使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根据1999年对我国100家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调查显示,这100家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累计投入了300亿元,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比较也许还很少,但与我国1999年以前的情况比较,还是有了较大的改善。进入21世纪,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从大型企业走向中型企业,甚至是一些小型企业。通过各个省市的企业信息化调研报告可以看出,目前实施企业信息化的企业数量以及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伴随着竞争的加剧,提高企业竞争力,建设企业信息化,显得越来越迫切和必要。

四、企业信息化赋予会计电算化新的使命

会计电算化是对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通俗名称,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的代名词。另外,也将会计电算化称为“电算会计”、“电子数据处理会计”等。

实际上,会计电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作为运算工具,融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及会计理论和方法于一体,实现会计数据的记录、计算、分析、预测,为核算、考核、控制和规划再生产过程提供经济信息。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以下新的要求:

1.会计电算化必须实现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而仅仅对会计实施电算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必须覆盖整个企业的财务流,成为企业的财务信息处理的中心。

2.会计电算化必须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与企业信息化系统有机结合。企业信息化涉及诸多的信息系统,为了取得全面的财务信息和财务相关信息,要求会计电算化系统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保持一致,实现财务信息与企业的其他信息无缝连接,融为一体,构成企业的信息基础。

3.会计电算化必须加强信息的处理,使财务信息全面满足“四性”。作为企业信息化成果的主要评价标准,“四性”也是对财务信息的要求。所以,强化会计电算化对财务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使财务信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也就成为了会计电算化所追求的目标。

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电算化保持了一种高速发展的态势,究其原因在于会计电算化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会计工作是一个企业日常经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二是国家对会计软件市场进行了规范,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使得会计软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三是会计电算化需要的投入较低,其硬件方面主要需要的是计算机、网络设施以及一些辅助设备。投资基本保持在几十万元左右,绝大多数企业都能承受。

在这些有利的条件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具体地说,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82年以前):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从那时起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是用于科学技术工作。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进行一些探索和试验。

2.推广应用阶段(1983年到1988年):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计算机技术得以普及。据财政部对全国3万多家单位的调查表明,至1988年3月,已有14%的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

3.普及提高阶段(1988年到现在):一些行业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开发通用会计软件,减少了开发费用,同时也加快了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与此同时,一些商品化会计软件公司也纷纷建立,逐步形成了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

六、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以下许多问题:

1.覆盖范围太小。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即会计数据的计算机化。其处理的对象是会计数据,其处理的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会计部门内部。而财务信息遍布整个企业,涉及企业中许多相关部门,如采购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运输部门等。正是这些部门,构成了企业财务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变化的过程。会计部门只是财务信息的最后处理者,会计电算化也只是对已经形成的财务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2.会计电算化容易成为信息孤岛。许多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企业信息化工作就处于停顿状态,没有及时开展其他系统的建设。如:服务于生产的制造系统、服务于仓储的自动存储系统、服务于管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服务于决策的决策支持系统等。有的企业虽然也在开展其他系统的建设工作,但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没有用企业信息化的观点来统一指挥信息化工作,造成各个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之间数据格式不统一和不一致,使会计电算化必须采用手工辅助的办法与外界交流,其信息化的作用也大大降低。

3.理论落后于技术。由于在一段时期内,我国信息化工作偏重于技术,造成理论研究相对比较落后,会计电算化领域也不例外。很多企业是满怀期望开始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后却失望地收场。有一些是取得的结果远远低于预期的效果,没有起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有一些是采用会计电算化后并没有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还有一些干脆就是全面失败,整个系统全部放弃,仍然采用手工工作。这其中的原因虽然很多,但理论的缺乏却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会计电算化建设至今,理论界很少提出过对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指导性方法,也很少就企业实施过程中会计部门的改革、流程的规划、人员职责的变迁、岗位的设置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后制度的建设也停留在一些大框架内,对企业而言缺少实际意义。

七、会计电算化的未来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到一个历史性阶段。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必须进行改革,融入整个企业信息化中,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中流砥柱。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

1.会计电算化应扩展为财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要求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现代化,而仅仅在会计部门采用电算化是无法达到这个要求的,会计电算化的定义与功能必须改变和扩大,才能真正实现这个目标。有的文章提出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笔者认为,这还不够,必须打破“会计”的范围,会计电算化才能达到新的高度。会计电算化应转变为财务信息化,即在企业整个财务信息中,使用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对财务信息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开发,真正实现财务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适用性,服务于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

2.加强理论研究。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一直落后于技术的发展,究其原因,与会计电算化自身不无关系。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即在手工的模式下,用计算机改变处理的手段。所以对技术的需求必然大于对管理的要求,而理论方面也是依附于手工会计理论的发展。而财务信息化不仅需要技术,更注重技术、信息、管理的结合,理论方面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如各种类型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的基本模式探讨、财务信息化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关系、企业财务流程对财务信息化的影响、财务信息化下管理体制的变革、财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等。这些都是影响企业财务信息化乃至决定企业信息化能否成功的关键。由此可见,理论研究必须加强、加快,为财务信息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将是未来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3.大力发展财务管理软件。从各个财务软件公司最新的软件版本可以看出,这一点其实已经开始进行。以金蝶软件为例,2000年的金蝶软件v6.3版本中,还是以账务模块为核心,以凭证的输入、账簿的处理等以核算为主的功能。到2002年的k/3系列,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增加了采购、销售、库存、固定资产、工资、应收应付等覆盖企业各个方面工作的模块,而且还加入了大量的管理功能,为企业提供了与经营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财务软件的发展和成熟,为财务信息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也提醒我们必须加快对信息和管理方面的研究。

第7篇:企业会计信息化范文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所谓会计电算化,是现代数据信息处理技术与会计工作的结合,具体是指以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产品为依托,改变传统的人工记账、算账、报账等会计核算方式,利用现代会计软件等信息技术对目标数据进行会计核算的各项工作的新技术。会计电算化基于它本身的特点,与手工会计相比,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高度数据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制作报告容易、数据分析准确等优点。

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实现了由人工记账、报账等向信息技术数据处理的转变,会计数据处理已由单纯地以处理为中心转化为对信息的高质量和高时效的追求,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数据信息处理技术与会计工作的结合,是以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产品为依托,利用现代会计软件等信息技术对目标数据进行会计核算的各项工作的新技术,因此,会计电算化与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数据存储介质的磁性化

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条件,利用磁性材料(硬盘或软盘)作为数据的载体,将会计数据输入计算机,登录,计算,分类,收集,报表的编制,都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这就要求除了加强计算机硬盘和软盘存储数据的硬件保护,还必须加强数据的备份和防止恢复措施,因意外造成数据的重大损害。

2、数据的规范化、代码化

计算机会计系统要求原始会计数据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录入计算机的数据(包括字符数据)的代码,如会计科目,原材料,固定资产,如成品数据,必须形成一个标准化的代码,便于计算机快速和有效的进行处理。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数据使用的代码必须标准化、集中化。

3、组织和人员协调及内部控制的网络化

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人员将由会计专业,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操作人员组成。对这些人员的要求,不仅要了解会计知识,还要了解电子计算机知识。构成从原来的相互牵制作用的专业审计的组织,到会计数据处理部门的变革,由会计数据管理和系统维护部门构成,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内部控制网络。这就需要新的管理系统,各种条件下会计电算化方案为例,岗位责任制,硬件和软件维护系统,运行管理系统,数据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系统。

二、企业信息化概述

(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由于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技术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开始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所谓企业信息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互联网、通讯技术等科学技术为依托,将其运用到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去,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商务运营的电子化,提高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效率。

(二)企业信息化的目标

1、流程优化,规范管理

企业信息化就是要将电子计算机、互联网、通讯技术等科学技术运用到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去,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提高企业的管理与经营效率,这就首先要实现信息技术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融合,就要改变企业先前使用应用的传统方法,这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日常管理方式与业务流程,因此,首先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建立管理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新流程,建立科学的管理组织体系。

2、提高企业效率,实现业务实效

实现电子计算机、互联网、通讯技术等科学技术与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融合只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浅层次目标,而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效率,实现企业业务的实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就需要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优化管理方式,将新出现的一些信息管理方式应用到现有的企业管理中去,推陈出新,保证企业信息化确实给企业带来了实效。

三、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一)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1、改变了会计数据输入形式

由于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会计数据的输入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会计核算中的纸质原始凭证很少使用,而电子数据形式的原始凭证给会计工作带来了诸多方便,这些凭证包括电子商务产生的交易记录、商场收款机产生的销售记录、计算机自动记录的数据。这些原始凭证的输入的部门也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的财会部门转移到了产生数据的业务部门,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办公自动化环境中去,这对于对数据的快速、准确核算有重要意义。此外,会计电算化可以自动生成大多数的数据凭证,方便了会计工作的进行。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改变将对传统会计岗位的设置、数据处理流程、会计数据资料的生成与治理带来一系列的变革。

2、丰富了会计数据处理内容

传统的会计数据处理往往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以会计要素为中心展开的数据处理与汇总,这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数据处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就不能保证数据报表不能满足每一位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不能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每个信息使用者都要求会计部门提供自己所需要的数据报表,这就势必加重会计部门的工作负担,数据的处理也比较滞后,也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数据实时性的要求,最终不利于整个企业的发展。而企业信息化的趋势,企业开始不断为各项工作添加了新的技术元素,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这就给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尤其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使用,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保证及时的为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会计数据报表。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也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空范围,远程处理、实时监控成为可能

3、优化了数据处理流程

在企业信息化的环境下,数据处理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始凭证的输入点改变了,从原来的财会部门转移到了产生数据的业务部门,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办公自动化环境中去,这对于对数据的快速、准确核算有重要意义。依靠计算机网络系统化就可以自动进行日常会计数据的处理,并且一般情况下,所处理的会计数据不会存在误算等数据处理问题,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因此,在企业信息化的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对传统的人工会计核算流程进行了优化,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可靠。

(二)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的启示

各大企业不断引进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经营与管理中去,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力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得以生存和稳定发展。其中,企业信息化的一个突出方面,就是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成功应用,给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带来很多启示。

1、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知道,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以及伴随发生的各种管理活动,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基础首先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即通过电子和信息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设计、制造、评测和控制的自动化。为此企业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以及其他自动控制技术来控制设计和生产过程,以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和提高产品的质量。但不管这些怎样,会计信息系统都不可避免地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2、ERP体现了会计的思想,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属于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模式,但ERP系统是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中心来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根据企业的物流,资金流的连续运动,信息流和反馈设计,打破通过对功能区的划分界限,实现企业业务过程的统一。而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ERP的核心,而会计信息系统是不是专门作为一个系统,但与企业之间的生产,分配,人员,管理系统的紧密性,系统间的相互融合,打破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模型。

ERP通过统一的数据结构,实现了不同模块的实时传输,从而将整个系统集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信息的高度统一的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时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为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然而,ERP不仅仅是反映货币计量的信息,但也反映了非货币信息。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以满足不同的信息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因此,它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3、会计电算化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也不能例外

财政部从1994开始的对会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会计人员60%70%通过初级培训,15%通过中级培训,5%通过高级培训。并统一了相关的会计软件。该信息系统如财务软件比ERP更复杂,并不断更新发展的总的技术,因此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的系统维护技术人才,如果不能满足这个条件企业的信息化将是一句空话。

四、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电算化发展方向的影响

尽管会计电算化已经在企业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应用,但是会计电算化还不能很好的融合入到企业信息化中去。

(一)会计电算化应扩展为财务信息化

会计电算化是整个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要实现企业信息化,只有会计电算化是不够的。会计电算化要超越会计这个范畴,应当扩展为财务电算化,即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以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产品为依托,充分利用和开发各个部门的财务数据,利用现代会计软件等信息技术对目标数据进行会计核算,真正实现财务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适用性,服务于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加强理论研究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是专业技术理论与管理相结合的结果。财务信息化不仅需要技术,更注重技术、信息、管理的结合,理论方面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这就需要组织相关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制定了统一的培训教程、教材和教学会计软件,努力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努力开发会计从业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力求他们能够将自身的理论基础与会计从业实践相结合,为企业开发出更加合适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管理系统。财务软件的发展和成熟,为财务信息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也提醒我们必须加快对信息和管理方面的研究。

第8篇:企业会计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已在会计领域广泛运用。信息化会计管理是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管理、信息管理等相关理论为依据,以会计管理信息、流程、知识和能力为内容,充分开发和利用会计信息资源,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会计管理过程。当前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管理效率大幅提升,使得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核算中解脱出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不不可否认,会计管理也面临这更大的风险和挑战。如何在提高会计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的同时确保会计电算化的安全,已成为各电算化单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企业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支持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最终实现全面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技术的延伸,更重要的应该是企业管理与组织管理的延伸,它已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和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产生背景及现状

(一)会计电算化的产生是时代的产物

在知识经济的冲击中,在信息传递需要高速的要求下,信息科学技术的每一步发展,都需要各单位提供更为标准、及时和相关的信息;加上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财务的计算方法更多,计算量也随之加大,传统的手工核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会计工作必须实现会计电算化;另一个方面。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系统处于中枢地位。只有运用会计电算化,才可以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率,有利于推动各单位管理手段的进步。

(二)运用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会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会计电算化下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极大的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会计工作由原来的手工作业发展到今天的无纸化操作,这些变革不仅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工作力度,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为我国的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三、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一)电算化会计系统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在手工会计下,为了保证帐证、帐帐、帐实相符,在结帐前往往需进行一系列对帐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则因存在逻辑性校验程序,不会出现帐证、帐帐不符情况。如果出现帐实不符,主要在于原始数据的审核及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的问题上。

(二)计算机的使用提高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改变了会计信息处理和使用的方式和方法。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的代码化、程序化和自动化,是对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本质变革,这一变革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等只能在月末进行的做法和限制。

四、会计电算化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覆盖范围太小。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即会计数据的计算机化。其处理的对象是会计数据,其处理的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会计部门内部。目前的会计电算化也只是对已经形成的财务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二)理论落后于技术。由于在一段时期内,我国信息化工作偏重于技术,造成理论研究相对比较落后,会计电算化领域也不例外。会计电算化建设至今,理论界很少提出过对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指导性方法,也很少就企业实施过程中会计部门的改革、流程的规划、人员职责的变迁、岗位的设置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后制度的建设也停留在一些大框架内,对企业而言缺少实际意义。

五、如何使用会计电算化来提高企业信息化质量

(一)企业应将会计电算化工作纳入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范畴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集成化的管理。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全面企业管理软件的财务管理模块或部分。原有的单一财务软件已明显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要求从采购、销售、库存的管理到会计核算、应收应付账款管理、资金和成本管理、财务分析预测等实现一体化,进而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规划和管理。管理软件作为管理工具,要保障软件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数据方便地进行交换与重组,将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逐步发展成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二)会计电算化必须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与企业信息化系统有机结合

第9篇:企业会计信息化范文

一、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知道,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以及伴随发生的管理活动,因此企业信息化的目的首先在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即通过电子和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的设计、制造、测量和控制实现自动化,为此企业需要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以及其他自动控制技术,控制设计和生产过程,以减轻人们的劳动和提高产品的质量;企业信息化的另一个目标是实现计划、财务、人事、物资、办公等等方面的管理自动化,并通过intranet使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畅通,监控物流的整个过程,为此企业方面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专家系统(es)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oa)。近来成为热门话题的制造资源规划(mrp)、企业资源规划(erp),基本上属于mis的范畴,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则是mrpⅱ或erp与cad/cam的组合,全方位考虑生产和管理,力图实现企业整体的自动化。但不管怎样,会计信息系统(ais)都必然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企业是由众多系统组成的一个生产经营系统,而会计是以价值形式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企业的全部活动归结为一点,就是经济活动。经济活动体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量的形式虽然表现不一,但其起点和终点都以价值量来表示。现代企业组织中的总工程师、总会计师制,实质上就是从质、量两个方面协助企业领导者进行企业管理。因此,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会计电算化的目标是通过建立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具体说,就是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来完成诸如计算、整理、核对、分类、登记、制表等会计核算工作,实现分析、计划、控制、决策之类的财务管理工作,借以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综合的核算和控制,提供经济管理上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以考核过去、控制目前和预测未来的各项经济活动。信息是管理的基础,会计产生了企业70%以上的信息,不实现会计工作的电算化,也就谈不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我国会计电算化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由于人力、物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80年代不可能建立全面的信息系统,不得不选择一些既急待提高效率又可望以较少投入而获得成功的单项作为突破口,而会计有幸正是这样一个合适的突破口。因此,1988年会计界就提出会计电算化的倡议,财政部1994年还提出15年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即到2000年全国4060%的大中型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2010年全国80%企事业单位要实现会计电算化。

二、对会计电算化的反思

毫无疑义,10年来我国会计电算化也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形成了一个初步繁荣的国产会计软件市场,普及了会计电算化知识,造就了一大批既懂计算机又熟悉会计的维护和开发人才,一大批企业告别了手工帐。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成效比预期要小,不仅数量上真正以机代帐的企业还不多,而且其中大多数企业只在帐务、报表、工资等方面实现核算电算化。正是由于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往往从会计开始这样一种现实,使得我国数百家会计软件公司长期来一心一意地独立发展会计软件,使ais成为一个孤立于其他子系统的一个自我封闭式系统,限制了它的作用。会计电算化孤军突进的后遗症是明显的,当前几个突出的问题是:

1、未能站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高度研究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囿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模拟手工核算方法,缺少管理功能。我国数百家会计软件公司虽然不少也在不断翻新版本或转换平台,但过多倾注心血的是形式上的新颖,并没有下太多功夫去提高财务和企业管理的水平。目前流通的会计核算软件大多属于业务信息系统的范畴,只能完成事后记帐、算帐、报帐以及提供初级管理功能,不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决策等财务管理功能。近两年来虽然倡导发展管理型会计软件,但一般只从财务管理的要求出发。

2、我国绝大多数ais未能成为企业mis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与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子系统脱节,而且会计软件内部各子系统也只以转帐凭证的方式联系。从而造成数据在内外子系统之间不能共享,信息不能通畅,既影响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企业对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综合的企业mis中会计子系统应该从其它业务子系统获取诸如成本、折旧、销售、工资等原始数据,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和管理能力,各业务子系统也应从财务子系统取得支持,例如企业采购、进销存业务可以与财务共同管理一本商品或材料帐。但由于各自独立发展,互相之间不能实现数据共享,往往一个子系统的打印输出,成了另一个子系统的键盘输入。最近有关方面出台了一个会计软件数据标准,要求商品化会计软件提供一个数据格式转换机制,以便同企业内部其他子系统交换数据,意在亡羊补牢,但可以预料其作用十分有限。

3、会计仍然是一个封闭式的系统。会计系统的开放性除了体现在企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之外,更应体现在会计向外界披露信息的内容和方式上。但目前会计信息系统既不能通过internet网络向股东财务报表等综合信息和明细信息,也不能通过网络直接向税务、财政、审计、银行等综合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更不能有选择地披露相关的人事、技术、设备以及股东所关心的其它信息。此外,普遍不能支持跨国集团的多国业务。

4、开发技术、工具或平台落后。由于会计软件规模相对要小些,加上早期的开发者大多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士,所以一般都选择大众化的开发工具。目前尽管部分会计软件已从dos转到了windows平台,但大多数软件的开发工具仍然沿着dbase、foxbase、foxpro往上爬,始终摆脱不了dbf的文件体系,缺乏oracle之类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总而言之,国产会计软件设计思想起点较低,起步时仅考虑如何为财务部门服务,大多数停留在会计核算水平上。这种软件一般只适用于小型或部分中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和初级管理,而大中型企业则应该走系统集成的路,全方位地开发完整的mis,从企业信息化的整体出发设计ais。

三、企业信息化应该从会计电算化中受到启示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先行官,是拓荒者。企业信息化应该从它的成功与教训中受到启示。

1、企业信息化需要重构企业全局共享数据库,即通过对企业财务、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等需求作全面分析,重组原有的信息资源,建立全局共享数据模型。这是信息化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任务。系统集成不是程序的堆砌,也不能靠数据标准、传递接口或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来实现。信息系统要以数据为中心,系统内部各职能部门或不同管理层次的联系、同外部的信息交流,都应以设计良好的全局共享数据库为基础。

2、企业信息化需要一个繁荣的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尤其要立足国内,开发适合我国文化和习惯的mrp或erp系统。不能否认,国外mrp或erp在技术上比较成熟,也基本上适用于我国企业。但是企业管理模式受一定文化和习惯的影响,如果由国人开发出功能和性能都能与外国匹敌的系统,则将更受企业欢迎,何况进口软件的价格也绝不是普通企业可以问津的。这一点也正是会计电算化成功之道,试想如果没有国产近200个商品化会计软件以及数不胜数的定点开发软件,我国会计电算化能有今天这样的局面吗。我们建议企业mis的开发者与会计软件开发者联合开发,提倡和鼓励会计软件开发单位的强者走出会计软件的小天地,投身到更需要聪明才智的企业mis的开发事业。

3、要重视发展行业性管理软件。我们知道企业有千千万万,它们经营业务范围和管理模式是千差万别的,不能指望用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所以象远方、广之旅这样一些行业性会计软件往往更受到相关行业的欢迎。同样我们应该提倡分别设计适合生产企业、流通企业、金融以及其他服务性企业的mis。事实上mrp就是一个只适用于制造业的mis。软件公司应该找准一个方向,通过广泛而又深入的系统调查和分析,设计出具有行业特色的软件。广州有一个系统开发公司主攻宾馆综合管理软件,产品切合宾馆一类服务性企业的具体管理模式,所以深受欢迎,公司也获得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