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院针灸科医生范文

医院针灸科医生精选(九篇)

医院针灸科医生

第1篇:医院针灸科医生范文

【关键词】 针灸临床 现状 调查与分析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疗法独特,而且疗效显著。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深受医源性疾病和不断上涨的医药费用负担所困扰,对替代医学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针灸医学也越来越受到国际主流医学界的重视。相对于国外针灸发展的热潮,我国针灸界目前的状况则有些不尽如人意。2000年,中国针灸学会在青岛召开了“新世纪针灸发展论坛”,对我国针灸医学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当时提出我国针灸界存在着“机构萎缩,人才流失,病种减少,效益滑坡”的现象。因此,调查全国针灸临床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原因,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及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客观依据,就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基于这样的目的,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笔者从2006年5月-2007年5月开展了“全国针灸临床现状的调查”,从影响针灸事业发展的几个因素入手,了解其状况,分析其原因,力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表2 000余份,收到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寄回的调查表700余份,剔除不合格答卷,有678份纳入统计。其中男451份(66.5%),女227份(33.5%);年龄:45岁243份(35.8%);学历:大专以下149份(22.0%),本科363份(53.5%),研究生166份(24.5%);职称:初级27份(4.0%),中级249份(36.8%),高级402份(59.2%);从事针灸工作时间:20年220份(32.5%);地区分布:省(直辖市)254份(37.4%),市(区、地区)364份(53.7%),县以下60份(8.9%);医院类别:中医院341份(50.3%),西医院324份(47.8%),中西医结合医院13份(1.9%)。本次调查范围广泛、层次齐全、人员分布合理,基本能够反映全国针灸临床的一般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针灸人才队伍的变化与针灸科发展的关系

众所周知,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石。目前普遍的感觉是针灸科人才流失严重,针灸发展后继乏人。然而,本次调查资料显示,与1997年前相比,针灸科医生数量、针灸科医生职称比例数、针灸门诊床位数量、病房床位数量均有一定的上升(见表1)。表1 与10年前针灸科医生和床位数量比较(略)注:床位数不包括天津2家特殊高者;不同职称人员比例的比较,经秩和检验,u=0.638561,P>0.05

表1数据表明,10年间,针灸科医生平均人数增加了37.5%,门诊床位数上升了60%,病房床位数上升了36.67%。然而,从原始资料看,地区间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黑龙江省大庆市9所市级医院的针灸科1989年共有针灸医生29人,针灸床位70张,到了2000年,有针灸医生12人,针灸科床位0张,医生人数和床位数直线下降;2005年,有医生17人,床位数仍然为0。而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0年前针灸科人数71人,门诊床位200张,病房500张;2007年针灸科人数140人,门诊床位300张,病房600张,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特例。

分析针灸医生数量有所增长的原因,与近20年来针灸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1981年以来,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纷纷成立针灸系,培养了大批针灸专业人才。截止2001年,我国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中医高等教育机构22所;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西医高等教育机构10所;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非医药高等院校6所。这些院校在高校扩招的影响下,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充实了针灸临床第一线,因而使针灸医生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针灸科近年来转业人员较多,也是不争的事实。据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一份调查统计,1985、1986级针灸推拿专业本科生毕业当年(1990年、1991年)有92.6%的人从事针灸专业,毕业10年后(2000年、2001年)这一人数只有65.4%,下降了27.2%,这部分毕业生的流动方向主要是医疗行业的其它科室[1]。这一流动的倾向一直持续到现在。

从职称结构看,本次调查资料显示,针灸科医生中高级职称占36.6%,比10年前增长了15.4%,而初级职称却比10年前下降了8.1%,虽然统计结果证明该数值变化并无统计学意义,但结合上述毕业生流动情况分析,还是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针灸科确实存在着人才流失问题,尤其是年轻医生的流失。这种针灸科医生年龄趋于老化、后备力量不足的现象,对针灸科的发展十分不利。

2.2 近10年来针灸科诊疗人数变化的分析

针灸科诊疗人数的变化反映了公众对针灸的认知程度。我们在调查表中设计了“每年针灸科门诊诊疗人数、每位医生平均日门诊量”的10年间的对比。

2.2.1 针灸科年门诊量的变化

统计数据表明,1997年针灸科年门诊量最少不足1 000人次,最多4.8万人次;2007年针灸科年门诊量最少1 200人次,最多30万人次(见表2)。表2 与10年前针灸科门诊年就诊人数比较[答卷份数(略)]注:经秩和检验,u=5.927808,P

从表2可以看出,10年间年门诊量在0.5~1.5万人次的针灸科比例变化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年门诊量在0.5万人次以下针灸科的减少(减少了18.3%)和1.5万人次以上针灸科的增加(增加了18.2%)。也就是说,总体上针灸科年门诊量10年后较10年前有很大的增长(P

2.2.2 针灸科医生日门诊量的变化

从有效问卷中可见,针灸医生日门诊量最少不足5人,最多可达40人;与10年前比较,最少日门诊量变化不大,最大日门诊量有较大提高(见表3)。表3 与10年前针灸科医生平均日门诊量比较[答卷份数(略)]注:经秩和检验,u=10.686262,P

由表3可见,针灸科医生平均日门诊量有明显的增加(P

2.2.3 针灸科患者首诊率分析

在678份答卷中,有202份回答了首诊率问题,其中首诊率最高为98%,最低为10%。有60.89%的针灸科患者首诊率为61.0%以上;39.11%的针灸科以转诊为主要患者来源(首诊率在60.0%以下),更有甚者,首诊率在30%以下的有24个针灸科,表明这些针灸科的业务发展相当被动。

首诊率高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有具有特色的科室,如天灸、挑治、腹针、康复中心(综合疗法)等;②针灸疗法比较深入人心、基础雄厚的地域,如福建、广东等地;③名医效应,如北京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首诊率都相当高。

转诊率高于首诊率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多为综合性医院,患者首诊是其它科室,治疗无效后才来针灸科;②多为病房,或疗养院;③与医院是否有其它与针灸相关的科室有关。在所收到的答卷中,57.5%的医院有神经内科,57.5%的医院有理疗科,57.5%的医院有康复科,45.0%的医院有疼痛科,36.7%的医院有脑病科,35.8%的医院有颈肩腰痛科,21.7%有其它相关科室。这些科室的存在对针灸科的患者分流很大,影响了直接到针灸科就诊的患者数量。究竟其它相关科室的设立对针灸科门诊量影响到什么程度,根据现有的数据统计,还无法得出确切结论。

2.2.4 门诊量与地域、医生职称、收费等关系的分析

资料分析显示,门诊量与地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例如,广东、福建等地各医院门诊量,无论是省级医院还是县级医院,无论是综合医院还是中医医院,年门诊量都能够达到1.5万人次以上;而在河北地区以及东北部分地区,年门诊量均在1万人次以下;年门诊量最少的在西北地区,如青海省西宁市某医院,年门诊量在0.5万人次以下。这表明,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们对针灸的接受和认知程度就越高。这种情况与当前国际上针灸发展的地区差别十分相似。

门诊量与医生的职称没有明显的关系。资料显示,正主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15~35人,副主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20~40人,主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15~30人,住院医师及其以下者日门诊量约为15~20人,差别不是很明显。这种情况与中医其它科室中,老中医门庭若市、年轻医生门前冷落不太相同。因此可以说,针灸医生的经验价值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无论从现行的收费制度、还是医生和患者的认知,都没有体现出对不同级别针灸医生技术水平的承认。

收费对门诊量的影响似乎不存在负相关。平均每次治疗收费水平最高的在我国的华南,包括广东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是这些地区的针灸门诊量并不少;北方地区如天津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每次收费达到40元,但患者还是趋之若鹜。相反,有些地区尽管收费相对便宜,但是门诊量维持在20人左右。因此,可以认为,收费高低并不是影响门诊量的重要因素。

针灸科的门诊量、首诊率是针灸科赖以生存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尽管门诊量、首诊率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但是,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针灸科是否有过硬业务技能是问题的关键。要加强针灸科的特色建设,善于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建立特色门诊;其次是努力营造名医效应;第三,加大对针灸疗法的宣传力度,让行业内外的人都认识针灸,了解针灸疗效好、无不良反应的特点,从而愿意采用针灸疗法治病。

2.3 纯针灸治疗技术在临床运用的比率及其对针灸学发展的影响

针灸是一门具有独特技法的治疗手段,针灸疗效的高低与技法运用的是否得当有直接的关系。一段时间以来,有人认为临床上存在着轻传统技法应用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设计了“针灸科常用治疗技术”一栏,罗列了电针、艾灸、拔罐、放血、梅花针、火针、头皮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注射、小针刀、其它新技术,以及是否有本科独特的治疗技术共计12项问题,分为常用、有时用、不用三类情况。678份答卷的回答情况(见表4)显示,针灸科治疗技术的常用排序为:拔罐、电针、TDP照射、补泻手法、艾灸、头皮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注射、放血、梅花针、小针刀、火针。可以看出,拔罐、电针、TDP照射是针灸科目前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使用率在60%以上;传统艾灸虽然有诸多不方便之处,但是仍然有42.2%的针灸医生临床上常用;一些操作相对较难、或疼痛出血的疗法,在临床中使用较少。至于针刺补泻手法的运用,一半多的医生经常运用,另一部分则是有时运用,有6%的人干脆不用,传统针刺补泻手法的使用有些不尽如人意。表4 针法技法使用频度情况[答卷份数(略)]

表4数据反映出传统方法的运用率低于现代方法,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3.1 传统针灸收费偏低

目前,各地针灸收费标准中基本上都是电针高于普通针刺,TDP照射高于传统艾灸。针灸医师治疗程序一般为针刺、接电针、照TDP、起针后拔罐,一系列操作下来既省时又方便,免去了手工捻针的费时费力,又免去了传统艾灸的熏灼,且收费相对较高。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针刺补泻手法的常用率仅为44.3%,而电针的常用率高达75.0%;艾灸的常用率为42.2%,而TDP照射的常用率为67.5%。除了因为传统技法较难掌握、费时费力之外,针灸治疗收费低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答卷特别指出,针灸医师在诊断、检查患者之外,还要亲自操作治疗患者,既劳心又劳力,比一般的医生劳动强度大,不但没有额外的补贴,收取的治疗费还最少。因此,现行的收费标准不能体现针灸医生的劳动价值。也有答卷指出,为了经济效益,不得不使用一些不必要的项目。

2.3.2 传统疗法有致命弱点

传统灸疗的烟熏,直接灸或化脓灸造成的创伤,火针、梅花针的疼痛与创伤以及治疗病种的局限性,无疑阻碍了其应用与发展,呈现日渐萎缩的趋势。

传统技法是针灸疗法的特色所在,也是针灸疗法的疗效所在。传统技法使用率降低,直接影响了针灸的疗效,从而影响到针灸事业的发展。从历史上看,每位著名的针灸医家,其手法独特,疗效显著,深受患者欢迎。而现代,则很少这样的大师。因此,我们有些政策应该向保持、发扬传统医学特色上倾斜,向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倾斜。当然,针对传统方法的致命弱点,我们也应该展开研究,借助现代科技,研制既无损伤而又有艾灸特性、能达到艾灸治疗效果、无毒、安全的新方法、新仪器。研究具有疗效独特、实用性强、痛苦小、安全的针灸技法将成为针灸发展的必然趋势。

2.4 针灸治疗收费与针灸科发展的关系

2.4.1 目前我国针灸治疗收费情况

目前,我国针灸治疗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是分项收费,即针刺、艾灸、拔罐、电针等按项目计价,只有20份答卷写明是非分项收费。在同一项目或不同项目收费标准上,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分别统计了单独针刺1次的收费和一位患者治疗1次的平均收费情况。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针灸单次收费最低为贵州(3元/次),其次为北京(4元/次);最高为天津(40元/次,醒脑开窍针法),其余地区大部分收费为10~20元;还有以针刺的穴位数目为限,有每穴1元、每5穴10元、每5穴18元不等。各地患者每次门诊就诊平均治疗收费在15~50元之间。以每次治疗平均收费排序,前5位依次是:黑龙江56.9~46.3元,广东49.7~37.5元,湖北45.7~33.8元,湖南39.7~38.8元,广西38.3元。

2.4.2 目前针灸治疗收费标准存在的问题

①针灸治疗收费偏低。本次调查显示,全国大部分地区针灸治疗1次收费(包括各个单项收费在内)为10~30元。参考10年前的收费5~10元,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在内,现在的收费实属偏低,若再计算成本,包括人工费、针罐艾灸以及仪器的损耗费、房屋水电费等,每次的治疗薄利、无利,甚至负利是完全可能的。②针灸治疗收费偏低导致治疗方法重复使用,加重了资源浪费。由于大部分医院均采取分项收费,而每个单项的收费较低,所以在处理患者过程中,常常出现多种方法并用。有些方法属治疗的需要,但是否每次治疗都要多种方法并用就值得探讨。③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针刺收费标准差异较大。在针刺1次收费标准上,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如贵州3元、北京4元、上海7元、天津10元等;在同一地区,如河南又存在5元、7元、10元、20元、30元等不同的收费标准。各个省有自己的收费标准,临床上实际收费也比较混乱,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医院治疗1次的费用也不相同。④现行收费标准未能体现不同层次针灸医生的价值。本次调查答卷者的职称有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不同,虽然不同职称在挂号费上有所不同,分别为5元、7元、10元,但针刺治疗收费标准却相同。将本次答卷按职称分类,分别统计他们的收费情况,发现初级职称的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0.9~21.1元,中级职称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1.3~24.7元,高级职称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6.3~29.2元,其间的差别并不大。但是,针灸治疗属于实际操作的技能,同一疾病经不同经验的医生治疗在治疗效果、治疗时间上都会有所不同。目前的收费水平不能体现经验丰富医生的实际价值。

2.4.3 对针灸治疗收费问题的几点建议

①重新制定针灸治疗收费标准。将针灸的各项治疗重新定价,要将各项成本计算在内同时还要考虑操作人的实际经验价值,制定出更加细致的标准。②针灸治疗收费标准应体现出地区差别。现有标准未能体现地区差别。以北京为例,北京的人均收入和支出在国内均处领先地位,然而针刺1次的收费却是4元,此定价未能和北京地区的总体收入相协调。我国地区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并不平衡,针灸治疗收费应结合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制定出符合本地区的标准。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在针灸治疗收费上国家可以给予适当的补贴,或在政策上予以支持。③探索新的、科技含量高的针灸治疗方法。通过此次调查可以看出,新的专利治疗方法由于疗效好而收费较高,如针挑治疗可以收到300元,且每天治疗在30~60人次,说明治疗效果是影响收费的关键因素。醒脑开窍针法亦提示我们,今后在针灸治疗方法上,除了继承传统的方法外,更应探索新的、技术含量高的针灸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这样,虽然单次治疗价格提高,但是单一患者总体治疗费用不会上涨。

3 小结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①近年来针灸科人才的流失现象已经不是十分严重,但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年轻人不愿意留在针灸科工作,造成了后备力量不足的现象。②针灸科就诊患者数量近年来有很大增长,但是,有将近40%的针灸科室不得不依靠其它科转诊患者维持生存。③在针灸技法使用上,传统方法的运用率低于现代方法;有损伤、疼痛较重、出血的方法使用率低于无损伤、无痛、不出血的方法;补泻手法的使用率较低。④在针灸治疗收费上明显存在着收费偏低、地区间不平衡、不能体现不同层次针灸医生价值的问题,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因此,笔者认为:①大力宣传针灸的特色与优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这种宣传要涵盖社会各行各业,即包括针灸界内部、医疗界全体、社会各阶层,让所有的人充分认识到针灸疗法的优势,主动采用针灸疗法。②提倡针灸疗法进入各个科室,或者各科医生都能够使用针灸配合治疗。③针灸医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研究和发展既能保持和发扬针灸疗法特色、又能符合人民大众需要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地满足社会日益提高的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以此促进我国针灸医学的更快发展。

第2篇:医院针灸科医生范文

针灸医学是中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千百年来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巨大的贡献,也逐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特别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针灸医学以其简便效廉等优点,正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目前己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疗法,并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对针灸机理和临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针灸成为非主流医学系统中最为辉煌的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针灸学在日益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同时,发展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针灸学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针灸专业人才。针灸高等教育50余年来所培养的一批批针灸专业人才已成为针灸专业各领域中的主力军,促进了整个针灸事业的发展。但是针灸高等教育还不能满足针灸学科日新月异的发展,因此针灸高等教育,要紧跟时代变化,

1.明确培养目标,探讨针灸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梯队,完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以繁荣发展针灸事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综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明确不同培养目标,探讨针灸人才培养模式: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世界高等教育宣言》指出:高等学校要适应、促进和指导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市场和社会需求的的各类不同层次的人才,随着教一育内涵的扩大,传统教育、现代化教育、成人教育、终身教育将共同构筑起21世纪高等教育的现代教育学体系。针灸高等教育与教学改革必须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发展。

1.1因材施教,明确不同培养目标新世纪对针灸人才的需求有不同层次的要求。针灸医学的发展,一方面要突出特色,发扬优势,面向传统,继承前人的经验,发掘古代针灸文献中的精华: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面向现代医学及相关科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针灸,推动针灸医学的现代化进程。因此,针灸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不同层次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更要注重“因材施教”培养。针灸医学发展既需要从事针灸高等教育、普及教育的教育人才,从事针灸现代研究的科研人才,从事针灸医疗为主的临床人才,也需要从事继承发扬传统针灸医师经验、古代针灸文献资料的传统人才,从事对外交流、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外向人才,更需要综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因此针灸高等教育必须应对社会需求,制定相应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培养层次、方向,注重一专多能的训练,以适应社会各类各层次对针灸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针灸医学的发展。

1.2探讨针灸人才培养模式遵循针灸教育的规律,培养创新型中医针灸人才,一直是针灸教育研究的目标。近年来,各个院校进行了针灸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探讨,一些院校提出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结合、导师制与班级制互补的模式培养,既适应现代高等院校的办学模式,又兼顾中医传承学习认知的规律。这一培养模式的探讨提供了良好的开端,探索了中医针灸教育的规律和创新中医针灸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人才问题上主张熏陶成人、培育成才,以建立中医针灸思维(熟读经典和导师指导贯通)、培养中医针灸人才综合素质(科学和人文相融)、提高临床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等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有自主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具体来讲,培养学生能在教师帮助下自主学习针灸经典理论、针灸临床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对针灸学科知识具有融会贯通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能通过合作交流、团队协作动手解决问题。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还探讨了中医针灸经典、临床、实验二位一体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果。针灸高等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符合中医针灸教育规律、适用性广、多样化的针灸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新一代具有传承精神和创新思想的针灸人才。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梯队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根本大计。”振兴针灸,关键在教师。50余年来,针灸高等教育教师队伍不断优化,现在全国各中医院校都具有水平较高,结构较为合理的针灸学科师资队伍。针灸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针灸教育要求从事课堂教学、临床带教的教师,具有同等的专业技术、理论水平、操作技能,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到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因此建设高素质、多技能、稳定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向社会输送全面的针灸人才的先决条件,故今后针灸高等教育必须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增加激励机制,鼓励针灸学科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通过外出进修、学术交流、科学研究、在职培训等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高等教育对师资要求数量上有保证,质量上严要求,这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针灸高等教育必须根据社会日益扩大的学习需要调整教育机构,教师要能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掌握多种学习手段的培养,形成一种新的“以学为主”的风气,就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素养和知识水平,不断获得新的信息、,更有效地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培养针灸人才的教师也必须掌握深博的中医理论知识,具备丰富的医疗经验及相应的科研能力、外语水平,并且能帮助学生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行驶,跟上时代步伐的高级人才。

3.完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

3.1.编写、出版全国通用教材,规范针灸专业课程建设:高等中医院校是培养针灸专业人才的摇篮和基地。20世纪60年代,《经络学》、《输穴学》、《刺灸法》、《针灸治疗学》相继出版,成为针灸专业的基本教材,以后随着针灸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针灸医籍选》、《实验针灸学》等教材相应出版。近50年来,教材几经改版,增加了一些新内容,补充了许多新的且得到学术界认可的研究成果。但是针灸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几十年变化不大,现行教材不能满足创新性、实用性的要求。集全国针灸专家统编的教材并在全国内通用情况并不理想,许多中医院校仍然使用自编教材。针灸学科目前尚没有适合于本科、专科、进修生、研究生以及外国留学生等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教材,今后应该根据不同层次、专业编写、出版全国通用教材,以供不同层次、不同方向教学使用;并鼓励编写自编教材,以突出地域特色,增强中医经典课程,强化中医思维,补充新的研究成果,介绍针灸理论研究的突破、针灸治疗手段的创新。课程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环节之一,是优秀学科建设的标志,是全面提升教学水平、体现教学成就的重要举措。2003年起教育部开始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了一批部级精品课程,极大地推动了高等针灸教育的发展。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学》于2004年评为部级精品课程,是针灸学的第一门部级精品课程。各地针灸学精品课程建设也获得全面发展,许多课程列入省市级和校级精品课程。但是,针灸学科课程建设仍需进一步改进,现在针灸学科课程设置上仍然存在内容重复多、课堂讲得多、实践机会少、临床涉猎面窄等现象。近几年来,随着培养专业方向的整合,教学内容中西医比例重新调整,课时压缩,而教材改变没有跟上变化,加重了学生学业负担;此外,专业课程设置全面统筹安排不足,出现课程厚薄不均,影响学生知识的拓展、智能的开发川。因此,要培养适应21世纪针灸学科发展的针灸人才,不能忽视教材、教学内容、方法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故今后高等中医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围绕教育目标的调整而进行课程结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的创新及改革,从而使课程体系一体化、系统化、立体化,公共基础课要体现基础性、渗透性、宽广性;专业课要体现传承性、前瞻性、应用性;教学计划要体现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方向的学习要求;教学方法应当在突出针灸医学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多样、符合当代大学生思维特点、认知能力的创新。

3.2教学内容的媒体化、网络化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育事业开拓了全新的领域,同时也对传统的针灸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思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全国各中医院校在这一方面均作出了有益的尝试,研制开发了包括经络学、经络输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名著选读、实验针灸学等针灸学多媒体网络版和英汉对照版教学软件,并开展了多门课程的网络教学。这些自行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丰富多彩,极大的丰富了教学手段,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局限,与传统针灸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还不够完善,网络教学开展不足。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推进针灸的现代化、国际化,针灸学科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应当注重多样性、直观性、实用性,针灸学科的网络教学必须以校园网络为基础,尽快建立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的针灸远程教学,建立针灸资讯网站,扩大针灸教学范围,使更多的人士能够通过利用现代媒体了解、学习和掌握中国针灸,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第3篇:医院针灸科医生范文

1.1调查对象向南昌大学医学院一~三年级的临床、麻醉、影像、预防、护理5个专业的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35份,其中有9份不符合要求而被剔除,最后有效调查问卷526份,有效率为98.3%.

1.2调查方法经过查阅文献、咨询专家,预调查反复修订后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对针灸的认知与兴趣、针灸发展建议、针灸教学看法。正式调查于2011年2月下旬开始,3月上旬结束,采用分层抽样,对各专业学生按一定比例随机发放调查问卷。

1.3质量控制调查员在调查前进行统一培训,包括相关知识和一致性训练。调查当日检查完成的调查表,审核人验收问卷。能够完全按照填表要求进行填写的并通过审核的调查表成为统计对象。

1.4统计学分析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对针灸课程的兴趣采用赋分计算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多组等级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认知程度有301名(57.2%)略知一点针灸知识,243名(46.2%)对针灸不了解,了解针灸的主要途径是阅读课外文献和电视网络等媒介;193名(36.7%)认为穴位具有特异性,161名(30.6%)认为部分穴位有特异性,145名(27.6%)回答不清楚;有273名(51.9%)认为针灸治疗时取穴≤4个会更容易让患者接受,只有44名(8.4%)认为取穴>5个是比较合理的;有398名(75.6%)认为针灸医学很有发展前景,只有10名(1.9%)认为针灸没有发展前景。

2.2影响针灸发展因素导致国内针灸发展滞后原因,329名(62.5%)认为是教育模式和临床实践都使用古论,缺乏教育和临床创新,348名(66.1%)认为是缺少年轻的针灸人才,有419名(79.7%)认为政府应加大对针灸的教学、临床和科研的投资力度,以提升针灸在大众中的影响力。

2.3针灸教学的看法绝大部分学生(97.0%)有兴趣学习针灸知识,404名(76.8%)认为针灸教材应该是以现代科学和临床研究为基础的简而精教材,而90名(17.1%)认为可以用古论为基础的传统教材,84名(16.0%)认为应开设针灸必修课,417名(79.3%)认为是选修课,其中专业选修、二类通识课和个性选修三类中,选专业选修的人数最多(37.2%)。

2.4兴趣程度各年级对针灸课程的兴趣采用赋分方法计算:非常有兴趣4分,有点兴趣3分,不了解但愿学习2分,不感兴趣1分。经多组等级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各年级对针灸课程的兴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5,P<0.05)。进一步经方差分析进行两两比较,一、三年级学生均与二年级对针灸课程兴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组等级非参数秩和检验,各专业对针灸课程兴趣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医针灸方法简便、不良反应小、费用低廉,且有广泛的疾病谱,但迄今针灸没能在临床广泛使用,其临床优势没能充分体现出来。结合本调查来重点讨论在西医院校开设针灸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绝大多数西医学生希望学习针灸本次调查显示,97%的西医学生有兴趣学习针灸。这与国外的调查相一致。据巴西的圣保罗医科大学一项调查,有98%的学生认为针灸课程是好的或者非常好,85%的学生认为以后会用到针灸课上所学到的知识。美国乔治敦大学医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85%以上的医学生认为传统医学知识对于一个医学专业学生和将来的卫生工作者很重要,几乎所有医学生要求掌握足够的建议患者如何使用传统医药的能力;所有传统治疗中,针灸是学生最愿意学习的内容之一。但是,国内的现状是西医院校无专门的针灸课程,《中医学》课时也较少,其中针灸内容仅几个课时,西医学生普遍对针灸不了解。66.1%的西医学生认为导致国内针灸发展滞后的原因是缺乏年轻的针灸人才。所以,在西医院校大力推广针灸教学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3.2针灸授课形式可为专业选修在“你希望开设什么形式的针灸课”这一问题中,16%的学生希望是必修课,79.3%的学生希望是选修课,其中选择专业选修的人数最多(37.3%)。由此看来,针灸课程设置可以先安排选修课,条件成熟时再改为必修课。其中二年级的学习热情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专业之间对学习针灸的热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在西医院校推广现代模式的针灸较为合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76.8%)认为新的针灸教材应该是以现代科学和临床研究为基础的“简而精”教材,说明西医学生希望学习的是现代模式的针灸。目前,针灸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核心的传统模式;另一种是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及针灸效应的四大规律为理论核心的现代模式。传统的中医针灸理论目前尚不能被西医广泛认同,针灸配方繁多复杂,学生不易掌握,学习枯燥乏味。60%以上的学生认为针灸教育和临床使用古论是导致针灸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因此,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针灸的科学性,并精选教学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简针灸配方的优点在于:①可充分地体现针灸治疗的特效性与优势;②大大增加针灸治疗的可重复性,使之更容易推广;③针灸知识变得不再抽象,针灸学习的难度将大幅下降。总之,西医院校应使用“传统理论为辅,科学依据为主”的现代模式针灸教材,以使西医学生更容易接受针灸并产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3.4选择一种适合西医院校的针灸教育,促进中西医之间的交流本次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西医学生对针灸不了解。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中西医之间缺乏有效交流,中医对西医的有效渗透远远不足。有学者呼吁,应在整个医疗界大力宣传针灸的特色和优势,并提倡让针灸疗法走进各个科室。中医需各医学学科广泛参与才能更好地发展,所以有必要建立新方式让西医了解并参与中医,而教育是一种最基本且行之有效手段。

4结语

第4篇:医院针灸科医生范文

关键词:针灸 临床医学 现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25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38-02

“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今病不相能也。”这是金元时期我国著名医学家易水学派的创始人张元素提出的治病应当从实际出发。发展至新世纪的中医针灸实际上正面临着机构萎缩、人才流失、病员减少、效益滑坡等严重现象的困扰。因此,从实际出发,重视中医针灸与专科的发展,尤其重视运用现代医学的临床模式,也许能提供一种思路。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疗法独特,而且疗效显著。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深受医源性疾病和不断上涨的医药费用负担所困扰,对替代医学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针灸医学也越来越受到国际主流医学界的重视。相对于国外针灸发展的热潮,我国针灸界目前的状况则有些不尽如人意。因此,调查全国针灸临床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原因,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及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客观依据,就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1 从政策、教育方面

当前的突出问题是“中西医并重”的大政方针确定后,中医与西医在学术上的真正并重并未实现,许多具体的管理办法,与中医学的特点不相适应。我国现行的医师资格考试制度,明确将中医西医临床分开,从事中医行业不得参加临床医师考试。众所周知,中医针灸临床的疗效已流传几千年,却非临床行业,如此又怎能将中医针灸临床与西医临床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而广泛运用、实际操作的中医针灸临床排斥于临床医师资格之外是为了发展中医针灸临床还是与西医临床对立?

2 针灸临床现状

针灸临床调研文献分析:针灸作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引领中医迈向世界,针灸学科的发展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然而目前针灸临床仍存在诸多问题。国内许多研究者曾从全国或局部地区的层面,从针灸从业者或患者等角度对针灸临床进行了不同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对全国针灸的调研显示,我国针灸科门诊量与收入水平呈明显增加趋势,但是针灸科的发展仍不容乐观。医院对针灸科的重视程度低、投入较少,针灸收费偏低,经济效益整体低下;针灸科硬件设施差,人力规模较小,人才流失严重,年龄趋于老化、后备力量不足,针灸科医生工作强度较大而收入水平偏低;针灸技法传统方法运用率低,针灸病种范围萎缩,现阶段针灸门诊适宜病症368种,涉及疾病系统16个,主要以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两个系统病症为主。而通过循证医学方法归纳出国内外针灸临床证据支持的针灸适宜病症为532种,说明目前针灸临床的适宜病症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可见,针灸临床存在针灸科效益低下、硬件设施不健全、针灸队伍人才流失、针灸疗法缺少科普宣传、社会公众对针灸疗法缺乏了解、针灸技法和针灸病谱萎缩等诸多问题。

3 我国针灸临床亟待解决的普遍问题及其出现的原因

3.1 “针灸热潮”造成了民众对针灸作用及其适应症的认识误区。回顾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针灸热潮”“针灸麻醉”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这一定程度上使得一部分临床工作者在工作中把针灸从临床治疗转向了“针麻”,甚至开展了一些不符合“针麻”和针灸适应症的诊疗,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进而,随着临床“针麻”的不当开展及其后果的报道,针灸的地位一落千丈,从此人们对针灸的适应症产生了认知上的误区。“针灸热”后,患者主动选择用针灸作为治病手段者大大下降。

3.2 部分患者对针灸治疗有畏惧心理,不愿意接受针刺引起的疼痛或不愉觉。尽管针灸有着安全,不良反应小等优势,但是不少病人对针灸治疗有畏惧心理,不愿意接受针刺引起的疼痛或不愉觉。因此,这部分患者往往先选择药物等其他诊疗手段,甚或忍痛度日亦不求针。

3.3 针灸临床治疗的频率高,每次治疗时间长,许多患者无法满足针灸临床治疗的时间要求。针灸临床常见病的治疗频率多为每日或隔日1次,且针灸治疗过程需要20~30min的留针时间。在当今社会,生活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若以平均每次花2h(包括候诊及路途等)做1次针灸治疗,每周需4~10h,相比之下,普通内科每周只需1~2h。许多患者无法满足针灸临床治疗的时间要求。

4 中医医院根据情况加大对针灸科室建设的支持和投入

第5篇:医院针灸科医生范文

本人现任xx学院院长、xx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本部门的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现将xxxx年度本院主要工作和本人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1 、 政治思想和廉洁从政方面

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各项活动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本单位实际,“以生为本”,工作勤奋,作风严谨,求真务实。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强。严守法纪法规,廉洁自律,从不,从不行贿受贿。

2、学科与专业建设

本年度,在学科建设方面方面,我们除了继续建设省级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外,在我校申报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过程中,我们积极配合,组织提供了大量支撑材料,为我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学校统一组织下,我们与两所附院一起共同申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经评审,我院针灸学科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我本人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 。

XX年,我院针灸推拿学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本年度,我们按计划进行建设,并在全国教学工作研讨会上,介绍我们的思路和做法。

3、实验室建设

今年,在省教育厅科技处和学校科技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加强了针灸基础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并首次设立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吸引校内外针灸研究者加盟,进一步发挥了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作用,也扩大了我校针灸学科的影响。

本年度,我们申报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已正式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更名为神经生物学(针灸)实验室。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还组织申报了XX年度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针灸基础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获得专家好评。

4、教学与教研工作

协助分管教学副院长做好学校教学任务的落实。今年是我校中医学专业认证,我们重点对相关课程《针灸学》进行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pbl教学,完善了形成性评价。

积极鼓励教师申报教研项目和质量工程项目。 “针灸推拿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管理和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被批准为安徽中医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康复治疗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原教研项目“医学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医疗保险)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

本人在行政工作的同时,积极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的教学任务及培养工作,教学工作量饱满。XX年,本人所指导的研究生又获得安徽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5、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

主编了针灸推拿学专业精编教材《经络腧穴学》,XX年已正式出版。推荐多名教师分别担任《针灸医籍选》、《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临床康复学》等教材副主编、编委。省级精品课程《经络腧穴学》、《针灸学》按计划建设。同时主编了特色专业教材《新安医学针灸精华》。

6、人才培养

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学习,本院有多名教授在职攻读学位,XX年有3人分别从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学习,顺利取得学位证书。有一名教师获教坛精英。同时选送多名教师赴国内高校进修学习。如:老教授周逸平亲自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赴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神经生理实验室,学习中枢微透析技术,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汪克明教授等赴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实验室,学习细胞动作电位、神经干动作电位。

7、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办学实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与教学工作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我们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并将课题申报与职称评审及年度津贴发放挂钩。目前,我院承担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973”子项目在内的各级课题10余项。均按计划进展顺利。在国内各级学术期刊上公开20余篇。本人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两篇论文。

8、对外交流与合作

本院一贯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XX年我们接待了智利针灸学会会长hector merino montt教授率医师考察团一行15人;葡萄牙针灸协会会长balkrishna先生一行,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刘保延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所长朱兵教授等。

我院专家也多次参加了国内外针灸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我本人就参加了在成都召开的首届中德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并作题为“循证医学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学术报告。同时,多位专家、教师分别参加了第十届全国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全国腧穴应用与研究学术大会、针灸教育学术研讨会;XX年中国针灸年会;“中国针灸高端论坛”(杭州);“973” 计划项目子课题“艾灸温通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启动会、汇报会;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XX年学术年会、李鼎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陆瘦燕百年诞辰纪念暨陆氏针灸学术经验交流会;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学术研讨会;XX·广州·针灸与脑科学国际学术会议等。承办或协办了“973” 计划项目子课题“艾灸温通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临床研究培训会、安徽省针灸学会XX年会。

9、就业工作

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配合党总支和学生工作负责人,多方拓宽就业渠道,同时积极调动全院教师参与就业工作,保证了我院学生的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10、参与学校50周年庆典工作

我院全体教师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校庆50年庆典有关工作,如:院志的撰写,校友和实习医院的接待等。

第6篇:医院针灸科医生范文

1.汉方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与体现

在汉方医学教育培养的目标上,各医学院校存在偏重医学教育与偏重药学教育两大类。李丹溪等分析了日本15所医学院校,发现前者占33%,后者占66%,进一步分析,发现偏重医学教育的院校重视对针灸理论与技能的掌握,偏重药学教育的院校重视对汉方植物药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药效机理的理解。如前身为明治针灸大学的明治国际医疗大学,在针灸教学方面颇具特色,1~4年级都有针灸的各种相关课程,包括经络经穴学基础、针灸医学、传统针灸诊断学、针灸临床实习、针灸经营管理法规等。大阪大学、独协医科大学等以现代医学教育为主的院校也很重视针灸学习。北海里大学药学部于第三学年下学期开始开设汉方医学教育课,除了东洋医学概论、汉方医学循证之外,其他都是关于汉方药物的课程。

2.汉方医学教育课程内容、教材及教学形式

据统计分析,日本汉方教育课程内容包括汉方医学概论、汉方医学史、汉方医学理论与诊断学、针灸学、汉方药学、方剂学、汉方医学循证、方药副作用、东方医药处方药物研究、针灸经营管理法规等。汉方医学概论几乎是每个学校均有的课程。系统分析15所医学院校课程设置,可以发现其中31%课程较为系统,19%以药学课程为主,44%以针灸课程为主,6%仅有概论性课程。以明治国际医疗大学为例,该校开设汉方教育课程时间最长(1~4年级),第一学年时有经络经穴学基础、针灸医学,第二学年时开设有传统针灸诊断学、针灸医学、生活习惯及其预防,第三学年时有运动营养与健康,第四学年有针灸临床实习、针灸经营管理法规、东洋与西洋医学结合的研讨。庆应义塾大学,该校将汉方医学教育分为基础药理学与基础理论两个阶段,并且二者按先后顺序进行。第三学年时有必修课10节,内容以汉方药的基础药理学为中心,并结合现代药理学进行阐释。第四学年有必修课8节,讲授临床如何应用。目前日本汉方医学教育材正在制定中,授课内容以课堂讲授市售教科书或自编讲义为主,皆重视汉方医学基本理论。还有实习、讲座、研讨等教学形式。《和汉药概论》《入门汉方医学》等教材是很多医学院校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二、日本汉方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文化如家长,科学如孩童”。中华文化是中医药学形成、发展的土壤,日本岛国文化的外源性特征,使其在文化创造过程中体现出强烈的“拿来主义”。基于国际医疗发展方向及日本国内存在的医疗问题,日本医学界对汉方医学教育愈来重视,以将“汉方医学融入医学教育”为重要课题,以各种形式开展的汉方医学教育不断增加。汉方医学教育在日本得到长足发展。调查数据显示,日本医学生及民众对汉方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升。但是在其岛国文化基础上,选择性地吸取中医药学形成的汉方医学与中国本土的中医药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汉方医学教育与国内中医药教育相比,也有其显著的特点。

1.中医药学天生就有融合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特点,日本汉方医学更多地选择、体现了中医药学自然科学的特点。明治以来,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主要以开业医师与药剂师为支撑,受“废医存药”思想的影响,日本汉方医学界对中医学理论重视不够,临床治疗以“辨病”为主,轻视“辨证”。与此同时,汉方教育也存在只偏重汉方药与针灸的学习,相当于中国中医药教育“中医基础理论”的“东洋医学概论”经常被很多学校学生轻视。从明治国际医疗大学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其医学教育主要集中于针灸方面。宫崎大学则只开设了“东方医药处方药物的研究”。

2.汉方医药在日本属于补充、替代医学,日本汉方医学教育重视继续教育,很多院校采取先西后中的“高起点”教育,重视汉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运用,且与理论知识相比,更多地采用重视实践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加强东、西方医学的比较,体现了汉方实用性,但很容易使汉医学被当做是西方医学的替代与补充。纵观日本各医学类院校汉方教育模式,发现存在师资力量不足、课时过少、课程安排不合理、临床见习与实习时间过短等问题。

第7篇:医院针灸科医生范文

中图分类号:R 246.2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 目的:调查影响腰背痛患者到针灸科求治的因素并观察针灸治疗腰背痛的初期疗效。方法:将45例腰背痛患者采用叙述性研究方法,通过问卷形式了解患者到针灸科求治的原因。针灸取穴以肾俞、大肠俞、命门、腰阳关为主,治疗1、2次,以治疗前后疼痛、烦恼评分和欧氏失能指数(ODI)评价其初期临床疗效。结果 :推荐(12例, 26.7%)、相信中医(10例, 22.2%)、医院品牌(6例,13.3%)、医生口碑(5例, 11.1%)是患者到针灸科求治的主要原因。治疗后ODI、疼痛评分和烦恼评分分别为11.0±7.3、5.0±1.9、4.8±2.1,与治疗前12.6±7.7、6.5±1.8、6.7±2.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医院、医生的良好信誉,中医针灸的良好口碑是患者求治于针灸的主要外在因素,针灸治疗腰背痛的初期疗效与病人的预期值一致。

[关键词] 腰痛/针灸疗法;背痛/针灸疗法;因素分析,统计学;针灸疗法/统计学和数值数据

Survey of factors of the patient with lumbago seeking for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observation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early days

HE Jing1, Ernest Volinn2, ZHAO Yu1, LI Jia1 (1.Rehabilitation Acupuncture andmoxibustion Center, Huaxi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2.Pain Research Center, Judas University, US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factors of the patient with lumbago seeking for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early days.methods The factors of the patient with lumbago seeking for acupuncture treatment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in 45 cases of lumbago.The patients enrolled were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ndmoxibustion for 1-2 sessions with Shenshu (BL 23), Dachangshu (BL 25),mingmen (GV 4), Yaoyangguan (GV 3) selected.Changes of pain, restlessness score and ODI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used for assessment of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at early days.Results Recommendation (12 cases, 26.7%), believing Chinesemedicine (10 cases, 22.2%), reputation of hospital (6 cases, 13.3%), public praise of doctors (5 cases, 11.1%) weremain causes for the patient with lumbago seeking for acupuncture treatment.ODI, pain score and restlessness score were 11.0±7.3, 5.0±1.9, 4.8±2.1 after treatment and 12.6±7.7, 6.5±1.8, 6.7±2.1 before treatment, respectively,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ll P0.05).Conclusion Good reputation of hospital and doctors, and good public praise of acupuncture andmoxibustion aremain external factors for the patient with lumbago seeking for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moxibustion on lumbago at early days is identical to the patient′s expectation.

KEY WORDS:Low Back Pain/am ther;Back Pain/am ther;Factor Analysis, Statistical;Acupuncture-Moxibustion/statist

腰背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综合征,是造成人们工作能力下降和生活质量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欧美国家的腰背痛病人常常到骨科、神经科、康复科和疼痛科就诊。我国的腰背痛患者除了到上述科室就诊外,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求治于针灸疗法。西方国家的研究者逐渐意识到用镇痛药对症处理腰背痛,不但医疗费用逐年升高,而且易成瘾,胃肠道反应和男性荷尔蒙减少等副反应越来越值得高度关注。所以,一些国外研究者开始关注针灸治疗腰背痛的疗效以及相关因素[1]。腰背痛的临床调查有助于确定患者的求治原因和疗效影响因素,从而有效地指导腰背痛的治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针灸中心和美国犹他大学疼痛研究中心Ernest Volinn教授合作,于2007年9月―10月对到华西医院针灸科求治的腰背痛患者进行临床调查,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叙述性研究,对符合纳入条件的受试者进行调查。纳入条件:腰骶臀部等解剖部位出现疼痛症状,伴有或不伴有下肢的症状[2],包括:①非特异性腰背痛:引起疼痛的具体病理部位不能十分肯定,涵盖了腰肌劳损、肌纤维织炎、肌筋膜炎等急慢性腰部病变的各种诊断;②根性腰背痛:又称坐骨神经痛,多数由椎间盘突出引起症状。排除标准:①年龄小于20岁、大于64 岁者;②做过背部手术、脊椎骨折、孕妇、脊椎肿瘤、结核等特异性下背痛患者。本研究共纳入了45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40.4±11.1)岁;体质指数22.3±3.0;工作强度4.5±2.5(以0 代表根本不需任何体力,10 代表需要非常强的体力)。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资料的收集

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相关问卷答案手写填入“腰背痛调查”表格,表格有以下3个部分:①筛查(调查研究前准备):对愿意参与研究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给一个编号;②基线问卷(主要内容见表1);③基线问卷后的48 h电话随访问卷(主要内容见表2)。

所有内容在调查结束后由2位统计员录入Epidate库(问卷电子版)。

2.2 治疗方法

(1)针刺:均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的华佗牌毫针,针长25~40mm,直径0.30mm。操作规范:令患者采取俯卧舒适位,穴位选取肾俞、大肠俞、阿是穴、委中、昆仑、复溜等,选用毫针双手夹持直刺进针10~35mm左右,采取轻提重插的轻补行针手法,患者以有酸胀感为得气指征,得气后留针,其间每隔10min行针1次,每次采取同样轻补手法行针2min左右。留针30min。

(2)灸法:在留针期间,医生用点燃的药物艾条(成都滨江药用灸条生产厂出产),悬灸命门、腰阳关,每穴灸疗均以患者感到穴位皮肤温热舒适为度。每日治疗1次。

本研究观察基线问卷后48 h的初期疗效,所以患者共治疗了1、2次。

2.3 统计学处理

按照Epidate建库(问卷电子版),2位统计员分别录入,导入Excell表,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指标

以治疗前后疼痛、烦恼评分和ODI评价其初期临床疗效。

3.2 结果

(1)45例患者既往3个月用中医药疗法治疗腰背痛的情况

45例患者中,25例(55.6%)接受过中医药疗法,这25例中只有6例接受过1~7次针灸治疗,19例只接受过中药内服或/和外敷治疗。33例(73.3%)接受过西医药治疗,12例(26.7%)只是采取热敷、揉按、叩打等方法缓解腰背痛。

(2)到华西医院针灸科求治的原因

推荐(包括朋友和挂号员)12例( 26.7%),相信中医10例(22.2%),医院品牌6例(13.3%),医生口碑5例(11.1%),为了寻找有效治疗5例(11.1%),希望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只提到症状、无回答各有1例(6.7%),还有4例(8.9%)以上原因都不是。45例患者中有24例(53.3%)其直系家庭成员在过去5 年中接受过针灸治疗。

(3)45例患者治疗前后ODI、疼痛、烦恼、估计帮助评分变化见表3。

表3 45例腰背痛患者治疗前后ODI、疼痛、烦恼、估计帮助评分比较 (x±s)

由表3可见,45例腰背痛患者治疗后ODI、疼痛、烦恼评分有改善(P0.05),说明针灸治疗腰背痛的初期效果与预期效果是一致的。

4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用“下背痛”作为“腰背痛”标准术语,逐渐规范其临床诊断与治疗。但目前无论是在诊断还是在治疗上都存在相当的难度[2]。

从本次的调查可以看出,推荐(包括朋友和挂号员)、相信中医、医院品牌、医生口碑是患者到针灸科求治的主要因素。这说明中医针灸的良好口碑,医院、医生的良好信誉,是患者求治于针灸的主要外在因素。但大多数腰背痛患者(73.3%)首先采用了西医药方法缓解症状,半数患者(55.6%)用了中医药疗法,但这25例中只有6例接受过1~7次针灸。可见,针灸疗法可能受时间、疼痛、就诊方便度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在其他治疗效果不佳后,患者往往受亲人、朋友的影响,开始寻求针灸疗法,但往往有部分病人失去了最好的治疗时机。

从笔者的调查还可以看出,针灸治疗腰背痛的初期效果与病人的预期值一致(7.1±1.5,7.2±2.3),这与治疗前后ODI、疼痛和烦恼评分的变化符合。治疗后ODI、疼痛评分和烦恼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

针灸作为一种在国内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中医传统疗法,也应该成为世界卫生组织下背痛治疗指南中的一种主流方法,这对提高患者对针灸疗法的认知度,促进中医针灸更好地为世界人民服务有一定意义。探讨患者为什么到针灸科求治、疗效如何,有利于培养针灸工作者宣传针灸疗法、提高针灸技能、创造专业品牌的意识。

关于针灸治疗腰背痛的远期疗效以及疗效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 蒋垂刚.近5年SCI源期刊针灸临床治疗腰痛论文分析[J].中国针灸,2007,27(3):225-227.

第8篇:医院针灸科医生范文

他是健康的守护者、福音的传播者;

竭尽己能、载德载善、培育桃李、满园芬芳,

他是服务的虔诚者、奉献的快乐者,

医为本,德为先,

力将中华针灸传承发扬,

舍无私、献无悔,

坚信助人为快乐之本,

这就是梁宏凯博士。

专业学识 敬业行医

梁宏凯博士祖籍广东东莞,出生在香港,他的父亲是一位教习洪拳的师傅,在中医针灸、跌打正骨上很有研究,成绩卓著。梁宏凯博士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而父亲也很注重对他的培养,进行针灸、跌打治疗时都会叫他在旁边观察,看清每一个流程与细节。在梁宏凯真正上阵进行针灸治疗时,他已经跟在父亲身边学习了五六年,于耳濡目染中对这一中医技艺了然于心。梁宏凯博士还说道:“父亲平时教洪拳,帮人做针灸、跌打,其它时间就自己上山采药,回来研制成药材。在我还没有真正开始针灸时,先是跟父亲学习制作药物。还有那时做针灸的银针、银线都是父亲自己制作的。”在宏凯针灸理疗医药研究院,可以见到针灸使用的银针、银线,各式各样,长短不一,长的达七八,梁宏凯博士一一介绍,专业道来。

说到梁宏凯博士的从医之路,中间还有一段小插曲。虽然从小跟随父亲学习中医技艺,但年轻的梁宏凯并未意识到中医的重要作用。因为对历史学很感兴趣,他凭借丰富的历史知识通过考试,进入厦门大学历史学专业学习。求学期间,一次很偶然的经历,让他见识到了中医针灸的“神奇”之处,他意识到这是一门很伟大的中华传统精粹,需要更多的人去传承、去推广、去发扬。所以梁宏凯博士毅然转向医科,全身心投入学习,在厦门大学获中医针灸进修证书。回到香港后,他一边从事针灸治疗,一边坚持学习,考入香港针灸学院,并在第四年顺利拿到了针灸学硕士学位。学无止境,梁宏凯先生接着考入了美国科斯特兰大学读博士,主攻神经免疫学,获该校东方医学博士学位。不仅于此,勤奋的梁宏凯博士还拿到了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文凭、天津中医学院临床教学部针灸专业(全科)证书、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进修证书等,以扎实的专业知识服务市民。

宏凯针灸理疗医药研究院创办于1998年,以针灸为主要技艺,实行全科诊疗,同时还销售对脊椎和软骨具有治疗保护作用的德国进口药物。在业内,宏凯针灸理疗医药研究院特别以主治疑难杂症及痛症疗法著名,甚至是在某些癌症医治上也具有极好的疗效。梁宏凯博士讲到了一个自己印象深刻的例子,曾经有位病人被诊断为鼻癌,因为家庭条件一般,在做化疗时还要坚持上班,很辛苦,后来这位病人找到梁宏凯博士这里,开始接受针灸治疗,慢慢地病情有了好转,从每日一次针灸减少到每周一次,同时也降低了痛苦。还有一位女士,已经病入膏肓开始绝望了,因为偶然的机会碰到梁宏凯博士,在研究院接受针灸治疗,病情也慢慢好转,现在不仅可以自立,还经常做义工,帮助他人。梁宏凯博士说:“针灸作为一门传统精粹,其实是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的,这是根据人体解剖学与经络学发展起来的。针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应该大力推进与弘扬。”

服务社会 播种桃李

对于中医行业的发展,梁宏凯博士有着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他身体力行地推广着针灸技艺,并倾注了诸多心血于业界。他加入了全港中医师公会联合会、新华中医中药促进会、香港中医骨伤学会、美国身心健康学会等,并担任着香港经络医学会会长。据梁宏凯博士介绍,香港经络医学会成立于1996年,他是创办人之一,最初名称为香港经络研究会,只有会员二三十人,后来因为有名中医师出任顾问,逐渐发展壮大,在他出任会长时申请改名为香港经络医学会,如今影响力甚至扩大到了内地。此外,在2001年,他还倡导成立了香港中医药针灸学会,并出任会长。在这些协会任职时,梁宏凯博士经常会组织大家聚会交流,并到内地考察访问,如深圳、广州、上海、广西、云南等地。每当有新的研究出来时,内地的专家教授都会及时与他们沟通交流,共同推进中医的发展。

在中医针灸上,梁宏凯博士不仅有着广博的专业知识,还拥有丰富的实践历练,经他治愈的病人多不胜数,是针灸权威人士。为了将中医针灸发扬光大,梁宏凯博士也积极开展教学活动,他出任了香港中医研究院教授,并收徒传艺,将所学所知倾囊相授。梁宏凯博士说,中医针灸是以经络学作为基础的,所以在教学时,他会先以经络运行讲解开始,并及时将业界最新研究资讯带入,在娓娓叙述中令学生们理解这一中华传统精粹。

同时,乐于付出的梁宏凯博士还积极参加多个社会组织,出任沙田居民协会会务顾问、沙田妇女会医事顾问、香港马鞍山扶苗之友会医事顾问等,最多的时候参加了四十多个协会,有时还会受邀到企业开课讲学,以专业知识服务他人,守护健康。

以德行医 助人为乐

梁宏凯博士常说,行医济世,医德非常重要。“作为医师,纾解病痛,帮助他人改善身体,保持身心健康、舒服,才是我们的使命。只要是人家有心求医,我们能帮忙就要尽量帮忙,而不应一切都从利益出发。”在接诊中,当了解到病人家庭环境有困难时,梁宏凯博士会适当减少费用,以帮助病人减轻负担。

这么多年行医,梁宏凯博士表示,收获最大、最快乐的是能帮助到他人,每当看到人家恢复健康,开心而笑时,自己心里也觉得特别有满足感与成就感,越是帮到更多的人就越开心。毫无疑问,这是一位以德行医的奉献者。

业余时间里,梁宏凯博士喜欢看书,同时他也是一位运动爱好者,行山、跑步,并常常参加马拉松比赛。

助人为快乐之本,这是梁宏凯博士的人生信条。他说帮助他人是快乐的、有价值的。“所谓付出总会有回报,这种回报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感激。”良善之士,令人钦佩。

梁宏凯博士主要职务与履历

香港中医研究院教授

宏凯针灸理疗医药研究院创办人

美国科斯特兰大学东方医学博士

香港针灸学院针灸学硕士

香港经络医学会会长

香港企业增值促进会注册企管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经管师

第9篇:医院针灸科医生范文

医院临床医技科室设置齐全,重点科室技术特色显著。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分别是内科、普外科、皮肤性病科;省级“135”重点学科15个,分别是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脏内科、老年医学科、普外科、肝脏外科、泌尿外科等;省级重点临床专科24个。省级医疗诊治中心4个,分别是江苏省心脏介入中心、江苏省肝脏移植中心、江苏省急诊医学中心、江苏省耳科疾病与听力障碍诊治中心。

医院是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博士点,是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临床医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就设在医院内,共有5个学系,45个教研室,担负着南京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

医院现有3个研究所,19个研究室。是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省心肌病定向科研基地,全国首批获准开展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库的单位。

医院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先后多次被评为卫生部卫生先进集体,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省级文明单位、江苏省和南京市“十佳”医院。

重点推荐――心脏科

本学科创建于1935年,是南京医科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我国首批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点,1998年被授予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的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心血管专业点、卫生部医药生物工程应用研究中心基因示范实验室、江苏省政府重点学科(A类)、江苏省心肌病研究基地和江苏省心脏介入中心,下设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脏分子细胞研究室和流行病学研究室。

心脏科有较强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实力。目前的学科主攻方向为介入心脏病学,包括心律失常、冠心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另一研究方向为心肌炎和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以及分子细胞心脏病的研究,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和一项国家专利。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也是心脏科的特色之一。

联系电话:025-83718836

025-83714511

江苏省中医院

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建于1954年10月,创建初即荟萃江苏一代名医,铸成渊源浓厚之学术根基。历经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医院规模与声誉日益扩大。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等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先后被确定为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临床基地、全国中医药进修教育基地和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中药)中心(GCP)。

目前医院有33个临床科室和5个医技检查科室,其中急诊、消化、耳鼻喉科、针灸、肾科6个专(学)科为部级重点专(学)科,拥有部级三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专科11个(男科、消化科、心内科、推拿科、妇科、眼科、血液科、普外科、呼吸科、针灸科),省“135”重点医学工程学科2个,检验科为华东地区首家、全国中医药系统第二个通过国家认可委认证的医学实验室。

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省级示范中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省卫生行风先进集体,省、市“十佳医院”、“江苏省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等光荣称号。

重点推荐――消化科、针灸科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是全国首批中医内科学博士点、国家GCP中心临床基地、国家“113”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省级重点中医临床专科。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药预防与治疗消化道肿瘤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形成了稳定的发展方向,在全国中医消化病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