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会计实践范文

管理会计实践精选(九篇)

管理会计实践

第1篇:管理会计实践范文

关键词:导学―案例―实训;教学模式;管理会计;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0.082

1课程性质

《管理会计》是高等院校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程,总课时54学时,是高等院校学生在掌握了《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投资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专业基础课程后,开设的一门综合性专业技术课程,是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由于大多数高等院校对《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忽视了专业技术这一课程性质,所以,必须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有效的改革,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1重复交叉的教学内容需要改革

《管理会计》课程与《成本会计》课程、《财务管理》课程都是高等院校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从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来看,《管理会计》课程与《成本会计》课程、《财务管理》课程存在交叉重复,如存货管理、标准成本法、全面预算、作业成本计算法、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等章节。而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将《管理会计》课程安排在《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课程之后进行,所以,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对相互交叉和重复的教学内容不进行教学改革,将会浪费宝贵的教学资源,破坏这些课程内在的逻辑递进关系,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2.2“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需要改革

在《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大多数任课教师只注重课堂讲授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对教学内容循规蹈矩式的讲解,学生是知识的消极接受者,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容易让学生感觉该课程枯燥乏味,挫伤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改革“灌输式”和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适当引入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同时,必须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缺乏实践的教学过程需要改革

《管理会计》课程主要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面临企业经营管理环境中不确定因素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高等院校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学生无法体验管理会计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

2.4我坏目己朔绞叫枰改革

目前,高等院校对《管理会计》课程基本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主要取决于学生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期末成绩占70%,主要取决于期末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基本上是测试学生的应试能力,并不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更不能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的教学考核要着重考核实务操作技能和实践报告的撰写能力,通过对《管理会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采用现场操作、实践报告、演讲答辩、案例分析等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就要求注重教学过程考核,强调实践过程的重要性,提高实践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激发学生参与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因此,《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最基本的改革思路是加强实践教学。这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是企业管理人才需求的需要,通过《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学习和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工作适应能力,树立分工协作意识,加快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顺利及时过渡,努力实现学毕业生就业素质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解决会计专业学生教育的岗位针对性、就业适应性及持续发展的问题,为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3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3.1“导学―案例―实训”的三维互动教学模式

采用“运用实验室丰富的实训教学资源,课堂讲授引导学习为前提,以案例教学为中心,实训教学资源和手段巩固学习为基础的‘导学―案例―实训’三维互动教学模式”。

管理会计的“案例教学”就是在学生具备会计学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以后,进一步掌握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企业实际管理活动。经过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等学习过程,完成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规定的全部内容。这不仅使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最终达到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培养积极进取、勇于实践的精神,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实践工作。

3.2“课堂讲授+实训指导”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实训指导”并重的方式,课堂讲授课时:实训指导课时=2∶1,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实训软件采用“网中网管理会计实训平台”。

由于将54课时的授课时间分解为34课时的授课、17课时的实训指导、3课时的期末考核,整个教学过程任务重,时间紧。为了能够按时完成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简单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自学掌握,课堂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抽查考核,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中存货管理、全面预算、货币的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等章节内容,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交叉重叠;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预算等教学内容,与《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交叉重叠,对于这些内容,要适量减少课堂授课时间,加强实训指导和练习,培养学生的灵活应用知识能力。

3.3改革成绩考核方式

经济管理学院财会类本科教学的成绩考核方式多偏重于笔试考试,这种考核方式较榈ヒ黄面,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为了让考核方式更为合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采用现场操作、实践报告、演讲答辩、案例分析等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具体方案为:期末的综合成绩=平时成绩10%+期中考核20%+期末考核70%,其中,期末考核=专题报告60%+实训考核40%。

其中:专题报告成绩=专题报告团体得分+专题报告个人得分,案例分析团体得分为8个组的代表评分的平均数,个人得分是根据案例分析报告的岗位或分工角色由任课老师打分。

“专题报告”是根据本课程每章知识点,选择典型企业作为背景资料信息,学生进行自愿分组,每小组8人,每小组利用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案例分析,并利用PPT演讲展示和全部小组代表参加评分的形式进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考核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协作分工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训考核”是利用“网中网管理会计实训平台”的实训题库,选择典型的实训内容,较全面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动手能力。

4课程改革实施效果

4.1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和学习能力

通过制定本课程教学培养目标,编写授课计划和实训安排,设计期末考核方式,确保整学期的教学顺利按进度实施,任课教师对本课程及财会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分析,按照制定的教学改革方案组织实施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合理,由此,提高了任课教师的学习和教学能力,并为财会类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积累经验。

4.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个人专项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导学―案例―实训”的三维互动教学模式,是根据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目标,任课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按照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设计实训教学环节,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一种循环双赢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一教学模式下进行高效的学习,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督查改进,不断地反馈信息、不仅使学生牢固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还能灵活运用管理会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个人专项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晓辉.基于能力本位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J].商业会计,2012,(9).

[2]田月红.《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现状与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7).

[3]信春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财会通讯,2011,(10).

[4]张云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3).

第2篇:管理会计实践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应用;作用;问题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及职能。

(一)管理会计的涵义。

管理会计即在一个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处理和传递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他们承担经济责任。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是以适应市场竞争、满足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它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并发展起来的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对会计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管理会计的内容看,他完全冲破了传统会计的束缚,广泛吸收了现代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和系统理论,形成了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的科学。它既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和作用1.管理会计的职能。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种会计控制制度,编制提供企业内部管理会计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等,也就是说,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观念和技术来处理企业个体的历史或预测性的经济资料,已达到预期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评经营业绩的目的。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急需将以往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高,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2.管理会计的作用。

(1)提供管理信息。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大量的经济信息,不仅需要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成本、经营情况等方面的信息,而且需要能适应与企业内部管理的各种管理信息。这些管理信息既包括经过进一步加工后的财务信息,也包括大量具有特定形式和内容的非财务信息,如实际的和预期的、历史的和未来的、局部的和全局的、技术的和经济信息等。只有这样企业管理者才能够据此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达到预期的目标。管理会计由于不受有关会计法规和固定会计程式的制约,且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方法,所以它有可能对从各种不同渠道取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改制,使之成为符合企业内部管理要求的数据,成为满足管理者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各种工作所需要的管理信息(2)直接参与决策。

决策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决策过程是管理人员选择和决定未来经营活动方案的过程。只有正确地进行各种决策,企业才能实现未来生产经营的最优化运转。然而,要制定正确的决策,不仅需要及时获取和提供管理信息,而且需要对管理信息进行科学地加工和有效地利用。管理会计积极主动地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正确地提出和评价决策方案,帮助企业各级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实际上它将自己置身于决策计划过程,直接参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3)实行业绩考核。

为了确保预定目标的实现,必须对生产经营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严密的跟踪和监控,将反映企业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和经营计划执行过程的实际情况,与预定的目标、计划、预算等进行比较分析和检查考核。这里生产经营活动得以按最优化原则进行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和控制决策、计划和实际执行,进行最终实现预期经营目标的可靠保证。在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考评的问题上,管理会计既可以建立完备的控制系统,又可以确定严格的考核措施,从而随时掌握实现现代企业经营目标的进程,正确考评企业内部有关部门的工作业绩,并为修订决策、调整计划提供客观依据。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一)成本性态分析。

所谓成本性态,是指在业务量变动的情况下,某一类成本的变化形态。按成本性态分类,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成本性态分析,是研究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性(即成本性态),考察不同类别的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特定数量关系,把握业务量的变动对各类成本变动的影响。

由此可见,成本性态问题,实际上就是将成本按其同业务量的相互关系,进行适当的分类。研究成本性态,主要是处于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是成本控制需要;二是计划编制工作的需要。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有助于企业从数量上具体掌握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为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实现最优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二)CVP分析。

CVP分析,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计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的一种分析方法。CVP分析,全称为: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是研究企业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变量关系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具体地说,它是建立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示,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CVP分析是管理会计中一项重要分析法,其对于正确进行决策分析和有效控制等方面具有广阔用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测盈亏临界点;2、规划目标利润,编制利润预算;3、预测保证目标利润实现所需要的目标销售量和目标销售额;4、为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做出最优选择;5、通过对利润的敏感分析,估量售价、销售量和成本水平的变动对目标的影响,并可据以进一步控制目标成本;6、可以应用于企业的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等方面。

(一)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1、货币的时间价值;2、投资的风险价值货币时间价值是指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风险性因素的情况下,资金在其周转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价值,其实质是资金周转使用后带来的利润和实现的增值。

所以,资金在不同的时点上,其价值是不同的,由于不同时间的资金价值不同,所以,在进行价值大小对比是,必须将不同时间的资金折算为统一时间的资金价值不同,所以,在进行价值大小对比时,必须将不同时间的资金折算为统一时间后才能进行大小的比较。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企业投入生产活动的资金,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转,其数额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企业将筹资的资金用于构建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者借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价值转移和价值创造,带来货币的增值。除了包含时间价值因素以外,还包括通货膨胀等因素。我们分析时间价值时,一般以社会平均的资金利润为基础,而不考虑通货膨胀和风险因素。资金的时间价值有两种表现形式,即相对数和绝对数。相对数即时间价值率,是指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的平均资金利润或平均报酬率;绝对数即时间价值额,是指资金在运用过程中所增加的价值数额,即一定数额的资金与时间价值率的乘积。国库券利率,银行存、贷款利率,各种债券利率,都可以看作是投资报酬率,然而它们并非时间价值率,只有在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这些报酬才与时间价值率相同。由于国债的信誉度最高、风险最小,所以如果通货膨胀率很低就可以将国债利率视同时间价值率。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在研究、分析时间价值时,一般以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的利息率作为资金的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是公司资金利润率得最低限度。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应用是与一定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相关联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又会引起管理会计实务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管理会计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相应地发生变化。而对于我国目前管理会计的研究而言,主要集中于介绍引进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上,西方国家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是有其高度发达的经济背景的,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应当立足于自身的经济条件,建立在自身的经济、社会环境基础之上。

2.会计人员素质与管理会计要求有一定差距。

管理会计的运用最重要通过会计人员加以实施,具体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去,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于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会计人员的素质是指会计人员的知识层次、知识结构、价值观和职业水准。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在专业教育方面层次低。同时,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不是很高,在会计披露上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我国会计学界关注的极大焦点。这些因素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3.管理意识尚待增强。

管理会计行为是对企业的管理行为,而不是对企业的核算行为,既是对管理者价值观的一种挑战,也是对管理者管理意识的检测。目前由于受到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管理意识较薄弱。其一,管理会计工作地位低下。一些会计人员和经营决策者认为,会计就是算账、报账,至于管理、经营决策是企业领导的事情。财务会计一直是会计人员工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二管理会计属于副业,有经历和条件的零星分散的搞一些,否则干脆弃置不管。其二,企业经营决策者管理意识不高。企业经营决策当局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和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能否普遍应用。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更要懂管理,其中包括会计和财务管理,而目前,多数企业经营者里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并且有些经营者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长官意志”较重,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新晨

总之,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相当有限。

要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推广并发挥应有的作用,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应该建立一定的社会约束机制,促使企业领导层重视管理会计应用;第二方面,借鉴西方先进经验来组建我国自己的管理会计师协会,推进管理会计的职业化,规范和提高管理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约束管理会计师的行为,增强管理会计信息的可信度,推动管理会计的运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凡利,王翠春,王健。1997:《管理会计应用:现状、问题与应有的改进》1997年第4期。

[2]冯巧根。1997:《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997第7期。

第3篇:管理会计实践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组织;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社会实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会计的作用和地位已逐渐得到企业的认识和重视,但是,企业管理会计以何种组织形式存在?这个企业管理会计组织又在企业中如何开展工作?这个问题在中外理论界和实践界都没有得到完整的解决。因此,这些问题也就一直阻碍着企业管理会计的实践。笔者通过社会调查后认为,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就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动作机制就是企业管理会计的一个社会实践模式。现给予总结介绍,以求推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

一、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成立背景与效果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钢铁市场从供不应求走向市场结构性过剩;同时,钢铁行业的原料市场价格上涨。武钢的发展只能走内部挖潜、降低成本的路子。因此,武钢在1995年开展以“降成本、增效益”为目的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为了了解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情况和配合并保证企业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得到实施,武钢组建了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

自1995年到2000年的六年间,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在企业以“降成本、增效益”为目的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200多次,写出专题报告100多篇,编发简报195期,建议企业推广和应用现代化企业管理共计2 303项。六年来,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共建议并下达了专项措施567项。直接经济效益18.14亿元。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配合并保证企业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实施,六年来,武钢平均每年节约成本7亿元,建立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体系,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武钢戚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组织设置与人员构成

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组织设置有领导小组和日常工作小组。

(一)领导小组的组织设置

1 领导成员

组长: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常务副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

办公室主任:总会计师或总工程师(兼)

办公室副主任:成本处处长、企管处处长、财务部长、计划处处长、技术部部长

2 专业小组(非日常性工作小组)

(1)宣传组(宣传部兼);(2)指标体系组(经营计划部兼);(3)技术攻关组(技术部兼);(4)考核检查组(企管部兼);(5)成本效益评价组(财务部)。

(二)日常工作小组

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小组由6个人组成。1个企业管理学方面的博士,1个高级工程师和4个退休返聘的高级工程师(分别是炼铁、烧结、炼钢、扎钢方面的工程师)。

三、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宣的工作程序和内容

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小组根据企业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实际情况,向领导小组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领导小组来指定某个专业小组(或组建新的小组)来就该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最后。企业按照专题小组解决该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开展具体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除此之外,日常工作小组协助企业威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开展进行如下工作:

一是负责征集、整理并制定企业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管理策施、方法和专项管理策施、方法。

二是调查并发现企业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中的新项目。

三是组织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专场报告。

四是组织好每个月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例会。

四、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社会实践模式

当前,许多人普遍认为(会计教科书上也这么写的),管理会计组织都是在企业会计组织下面设置的一个与财务会计平级的组织,而且西方国家的企业组织中也是这么设置管理会计的。大家都不认为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社会实践模式。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评价。

(一)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

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可以创造性、多样化,而且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管理模式或教科书上的东西。否则。容易犯本本主义或全部西化的错误。同样,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设计应该根据企业的需要和企业实际的情况(如人力、经济条件)来设置。

(二)评价一个组织的性质关键是看它的功能而不是它的形式或其他的标准

评价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是不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社会实践模式,主要是看它的功能是不是履行了企业管理会计的功能。企业管理会计是企业决策的信息支持系统,它为企业决策者收集、加工、处理、报告与决策相关的管理信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就是承担这个工作的组织。从上面的综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就是履行了为武钢企业决策者收集、加工、处理、报告与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决策相关的管理信息。同时,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组成人员也主要是以会计人员为基础,并结合多方面的业务人才组成的。这也符合管理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综合素质的条件。

(三)企业管理会计组织从会计部门下面独立出来,有利于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

第4篇:管理会计实践范文

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岗位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目前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实践教学意识淡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不科学、优秀师资匮乏和基地落后等,提出了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改进的具体措施,即:强化实践教学意识、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建立多元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

关键词:

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现状;改革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该课程实践教学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方法,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管理会计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中接受教育、培养直观经验认知,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通,强化管理会计应用技能,提高会计业务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1]。通过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学生能够亲身体会管理会计理论在企业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与实务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会计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然而,目前我国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还较为薄弱[2],在实践教学意识、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意识淡薄。

专业教师对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实践教学意识淡薄,在教学中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中,虽然安排了一定课时的实践教学,但多数教师不够重视,把实践教学当作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环节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

2.实践教学内容陈旧。

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一般是进行案例分析。为了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匹配,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所采用的案例通常是针对理论教学的知识点而安排设计的。当前,管理会计理论教学主要讲授成本性态、本量利、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等传统管理会计知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传统知识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

3.实践教学方法单一。

管理会计实践指导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以讲授式和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3],很少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中,一般采用课内实训,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并提交实训报告。课内实训能够强化和巩固学生所学过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但由于实训资料和企业实际情况存在差距,难以模拟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真实情境。同时,在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学习,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依据教师的讲授进行实务操作,遇到问题就求助教师,不善于自己思考,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不科学。

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对课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一般是根据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由任课教师自行组织和评定,缺少具体明确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同时,考核内容仍侧重于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少对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进行考核,这也导致学生对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不重视。另外,学生的实践成绩多以平时成绩方式计入课程总成绩,且占比很小,对学生的课程总成绩不构成实质性影响,无法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5.实践教学优秀师资匮乏。

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是组织管理会计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实务操作的主体。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应配备专业会计理论基础扎实、实务操作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但是,多数教师是应届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其本身对管理会计岗位技能接触就少,对企业岗位工作中的管理会计问题认识不足,缺乏将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经验和能力,导致无法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课程实践指导,不利于该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6.实践教学基地落后。

实践教学基地是进行实践教学活动、训练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包括校内和校外两类。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依托学院专业学科所建立的实验教学中心,主要有会计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等校内实验、实训室,为管理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硬件条件。但是,这些实验、实训室配备的主要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实验教学软件,缺乏管理会计课程的实验教学软件。校外实践基地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可供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场所。限于多种因素,学校很少或很难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主要是通过个人或家庭关系联系实践基地。

二、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改进及实现路径

1.强化实践教学意识。

管理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巩固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安排科学合理的课程实践教学课时是保障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时间前提。学院和系部应高度重视管理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根据会计学或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和适当增加课程实践教学课时。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是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重要平台。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应强化实践教学意识,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2.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随着管理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许多新的管理会计理论,如战略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环境管理会计等。应根据管理会计理论的最新发展动态,安排和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同时,要及时更新管理会计课程的实践教材。实践教材是实践教学内容的物质载体,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效果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应按照人才市场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特点、管理会计岗位的工作要求,及时筛选、补充和更新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

3.运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

在管理会计骨干课的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运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实地考察法等,并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演示企业管理会计的实际工作情况,或者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管理会计实践活动。同时,指导老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实践过程中的问题。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习方法的转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4.建立多元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是检验实践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的实践教学考核不仅仅考核学生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要考查学生在管理会计岗位上的实务操作技能、应用能力等。实践教学考核可采用现场操作、口试答辩、考试、实践报告评阅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着重考核实务操作技能和实践报告的撰写能力。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态度、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实践报告的完成情况等方面,及时做好实践现场记录,并认真批改实践报告,进行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成绩的评定。同时,要提高实践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激发学生参与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热情。

5.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按照实践教学的目标制定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用政策规定来鼓励教师自觉深入到企业一线熟悉具体的管理会计岗位工作,进行实践技能操作,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管理会计实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企业和教师共同拟定研究课题,以教师为主导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能够提高教师将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应加大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比如,可以邀请在管理会计岗位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或者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会计人士直接担任实践教学老师,具体指导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等。

6.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供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重要平台,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为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促进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应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实训室的建设。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实践教学辅助设备和管理会计教学软件等,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共同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实验室。要加强校企合作,在校内外共建实验室和实训室。应与当地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让企业成为高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管理会计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共创双赢局面。

作者:田月红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于国旺.本科生管理会计骨干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分析及优化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0):242-243.

第5篇:管理会计实践范文

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的国际差距

我们查阅了自1995年以来的近十种国际性会计期刊上面所登载的介绍各国管理会计实务的文章,发现许多国家采用相同或相似的管理会计方法,其中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如标准成本法、全面预算、本量利分析(CVP)、盈亏平衡分析(BEP)、内部转移价格,投资评估技术(回收期法,内含报酬率、净现值法)等在各国已获得了较为普遍的。相关资料表明澳大利亚99%的企业采用全面预算,86%的企业运用CVP.东欧转型经济国家波兰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使用管理会计技术,至今47%的企业使用BEP分析,50%以上的企业进行成本与财务预算。

至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早期在经济发达国家所兴起的战略管理会计方法,如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价值链分析法、作业成本法即ABC、目标成本法即TC、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即LCC、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法、竞争对手成本分析法与标杆制度、产品属性成本等)、战略投资评价、战略业绩评价法(平衡记分卡即BSC)以及品牌价值预算与监督(brand value budgeting and monitoring)、竞争地位监督(competitive position monitoring)、战略定价(strategic pricing)等,经过近十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际运用,如今已作为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方法而被各国企业普遍效仿。相关资料表明,美国在1996年已经或计划采纳ABC法的企业为74%,1994年英国达到69%,比利时达70%.1998年澳大利亚ABC使用程度达56%,BS达88%,LCC达70%.Luther and Longden在2001年进行的一项有关南非管理会计实践的调查表明,虽然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如全面预算,变动成本法等)仍然在企业发挥重要作用,但BSC,ABC,ABM(作业基础的管理),ABB(作业基础的预算)也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就我国而言,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运用已达到一定程度,如杨雄胜等(2001)的问卷调查表明,CVP的运用程度达68.5%,标准成本法达30.1%,全面预算43.8%,责任会计38.4%,敏感性分析17.8%,投资可行性分析71.2%.但也有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如国外行之有效的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方法在我国企业并未普遍采用。从孟焰(2002),冯巧根(2002)等对我国企业了解和运用新兴的管理会计方法的调查结果来看,则不容乐观。除了ABC、TC在我国企业有一定的运用程度(ABC12.7%,TC21.2%)之外,其它如BSC4.3%,LCC3.3%,显示出我国企业对新兴的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仅处于起步阶段,而且更令人忧虑的是我国实务界对这些新兴的管理会计方法和理念所知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知。据孟焰(2002)调查,在冶金行业企业中,对ABC或ABM不了解或仅了解一些的为58.7%,BSC为91.3%.

这些数据说明,一些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如各种预算方法、本量利分析等在我国有待普及。而更为急迫的是新兴的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在我国的运用程度太低,与其他国家的差距甚大。但在全球竞争市场上,这些国家亦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如此大的管理会计实践差距,必将我国企业的管理效率,从而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管理会计实践改进的环境动因分析

全球市场竞争环境与我国企业的效率差距

加入WTO使我国真正全面地融入了全球经济,这一方面为我国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使我国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环境。而我国企业若要在全球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必须要具备与世界各国企业相抗衡的竞争实力。企业效率高低是竞争实力强弱的主要标志。而据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02年对中国企业500强的调查并与世界企业500强进行比较的资料来看,我国企业效率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002年我国500强企业平均利润74百万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利润为612.18百万美元,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平均利润的12.06%.当然导致我国企业效率总体偏低的原因很多,除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规模之外,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亦是十分突出的,如我国的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仍然需要大力提高。当前我国企业能源利用率为32%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另外,我国企业的管理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普遍较高,入世后单个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亦会被劳动人数总量多所抵消。因此,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是我国企业当前无法回避的挑战。如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呢?中国企业联合会2002年所作的企业家看入世的问卷调查表明,72.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应从国外先进管理理论入手,应将管理方法与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注重加强管理培训以及与管理咨询机构合作。显然我国企业经营者当前切实感受到了学习和运用国外先进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的推广和运用因而成为了企业经营者迫于环境压力的现实需求。

国有资产管理改革逐步深化与激励约束机制的健全

实际上,对于先进的管理实践,环境压力只是催生了现实需求,而企业是否最终选择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推广先进的管理会计实践还依赖于针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健全。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新的管人、管事和管资产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并于2003年5月27日颁布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也即委托人的职责,应当建立健全适应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负责人(即人)选用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具体包括建立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与企业负责人签订业绩合同,根据业绩合同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惩。这说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日趋完善,企业委托关系逐步明晰,企业的主要管理者现已面临提高其经营业绩的巨大压力和动力,因而改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益成为了经营管理者自发的、主动的追求,推广和运用现代先进管理会计成为了我国企业管理者的理性选择。

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指利用机、和通讯技术,支持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最终实现全面供应链管理和商务。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我国受到高度重视,十五规划和十六大报告均将以信息化带动化作为我国的战略,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亦成为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色之一。为了推动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2000年初,国家经贸委联合信息产业部、部共同发起了企业信息化工程。并根据我国企业和环境的现实基础,提出了系统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与三个阶段性的目标,即第一阶段建立工艺设计和生产控制信息系统,第二阶段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第三阶段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自企业信息化工程开展三年多来,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动(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层次的培训和推广联想、海尔等企业信息化的经验),和企业的不懈努力,迄今已取得了明显成效,至少第一、二个阶段性目标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基本完成,我国企业的信息技术基础得到了迅速提高,基于信息技术的生产技术(如FMS、CIMS)也有一定的发展,以数据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意识也大大增强。这表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为推广应用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和方法已经或正在创建良好的基础条件。

改进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的建议

前述表明,改进我国管理会计实践,与推广国际上先进适用的管理会计方法已成为我国企业的现实需求和理性选择。根据我国当前创新与推广运用管理会计理念和方法的现状,我们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政府相关部门、与机构、职业团体、管理咨询公司以及企业等各方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快速有效地创新和推广先进的管理会计实践。政府可组织相关力量来积极推广创新的管理会计实践。教育和研究机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和管理咨询公司可利用各自优势大力宣传和推广典型成功案例并具体指导各企业运用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企业各部门尤其是高层领导的支持和坚持至关重要。这是国外(如澳大利亚、芬兰等)成功推广先进管理会计实践的主要经验。而我国企业在创新与推广管理会计实践的过程中,尚未形成上述合力。并且企业主要依靠自主创新,较少利用界的知识优势,也缺乏来自其他渠道的推动和帮助。如我国铁路运输企业成功推广运用作业成本法(2001,林斌等),也主要是由铁道部14个局财务主管自主进行学习引进和研究开发。这种现状应加以改进,思路之一是成立由实务界会计师与理论界部分人员所组成的管理会计师职业组织,当前,在我国总会计师协会下设一个创新管理会计实践推广分会应该说是较为现实可行的选择。

学术界应深入企业实际,去创新管理会计实践并且探索和解决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在推广运用过程中所遇到的。近年来,我国学术界正在积极努力以增进对企业管理会计实践的了解,进行了我国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学者们虽然很好地描述和总结了现有的管理会计实践,却很少参与创新管理会计实践或者研究先进管理会计实践在推广应用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因而学术界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第6篇:管理会计实践范文

1.提高课堂生动性,增强学生兴趣

教师在上课时,应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对于这门课究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对将来就业有多大帮助等问题,引入管理会计学习的重要性,引用名人名言,让同学初步认识到学习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然后还可讲一些生动的小案例,让他们对这门课产生兴趣。

2.改进教学方法,引入案例分析

教师在上课时,不要局限于多媒体教学和课堂上的讲、练,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了更好地实施案例教学,教师必须注重案例教学的一些基本程序并确保每一程序的有效实施。首先,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师可以从企业中获取案例,也可以从网上下载案例,也可以自己编写案例。总之,案例选择是否恰当,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学生进行讨论中,教师只是组织者,是配角,而学生是表演者,是主角。在讨论中教师要适时地把握方向,及时引导。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的总结非常重要,要对学生的表现做肯定的评价。

3.调整管理会计课程设置,增加模拟实践环节

管理会计学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学内容的交叉重复,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与讲授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学的教师多沟通,避免讲授内容的重复,提高讲课效率,同时也要把模拟实习纳入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高校根据高等教育目标,结合会计专业实际情况以及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等而设置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管理会计实习也应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模拟实习,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把学生培养为具有基本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和较高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会计管理人才。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还要进行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内专业实验室建设,另一方面扩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坚持学校与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的紧密结合。

二、结束语

第7篇:管理会计实践范文

1、企业欠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制,缺乏先进的理念和技术

管理会计的广泛应用需要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经过市场调查,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够健全,只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企业才能给各部门提供有效的数据及管理信息,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案。但是,目前,企业缺乏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2、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市场调查表明,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落后于企业实际需求。部分管理会计方法的技术不具备操作性,部分技术还在理论上探讨,部分技术理论看起来很完美,但是模型不适用,有些方法设计了很完善的指标体系但是缺乏应用的动力,或者说与企业的文化不能很好地结合。总之,管理会计具体方法的应用还急需在实践中探索。

3、制造企业的管理会计在软件开发方面存在滞后性

管理会计的广泛应用离不开会计软件的支持,因为管理会计的应用需要管理信息的有效共享。但是,目前,计算机的技术在企业的应用程度还有限,相应的软件开发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也最终造成了管理会计的很多复杂模型无法广泛得到应用,阻碍了管理会计时间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工具在制造业的具体应用方法

1、运用经营决策分析,达成战略目标

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为公司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指明方向,为管理会计制定工作目标提供依据,同时也是全面预算管理等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目标与向导。在过程中运用经营决策分析,通过管理会计报表系统,提供完整的决策数据信息,实施OPENBOM管理,实现经营盈利结构目标。

2、优化管理流程、完善内控制度

运用全成本管理原理,制定成本与费用企划目标,控制企业总体成本需要完善内控制度,进行库存管理,防范系统风险为管理会计获取及时、真实的数据提供制度保证,同时完善内控与流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3、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为管理会计的各项职能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运用全面预算管理,发挥预测、控制与规划职能,运用平衡计分卡原理,进行绩效考核管理以利于管理会计发挥预测与规划作用,以便实现既定的企业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为企业做出公开公平的业绩考评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

4、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持续改善经营管理

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展现愿景,为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与深入,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基础。通过经营预测分析,展现良好的企业未来,通过业绩考评,进行奖优罚劣,分析重大事件,持续改善管理。以下为制造业管理会计各项职能与解决问题的方案表:

三、完善西安市管理会计应用的保障措施

1、统一规则建立标准,完善相关法规

目前,西安市的管理会计在制造业的应用中得不到广泛的推广,主要原因是缺乏统一的标准,没有形成符合基本国情的《管理会计准则》,因此目前需要将管理会计的准则应用到制造业的实践理论中,形成自成一体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这个标准的制定,必须遵守相关法律,也可以由行业组织协助来完成。

2、加强培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企业的领导人员和基层人员对管理会计的认识直接关系到管理会计应用的广泛性,尤其是企业领导要认识到管理会计的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基层从业人员要掌握相应的管理会计工具和相应软件的应用,才能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的效率。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

3、总结相关行业经验,及时推广

第8篇:管理会计实践范文

一、国内外会展教育的基本情况

会展活动虽然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会展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主要是由政府官员、各种协会会员以及企业领导等兼职人员从事的,没有专门的教育专家对会展从业人员提供科学的、系统的职业培训。1978年美国内华达大学饭店管理学院旅游会展管理系主任帕蒂。肖克(Patti Shock)在美国开设了第一门会议管理课程后,至今仅在美国就已有150多所大学开设了会展专业或课程。经过20多年的发展,会展课程已从最初的一门课程发展到今天的几十门课程,会展课程已成完整体系。如美国内华达大学饭店管理学院会展管理系本科生开设的近20门课程有:会议概况、宴会销售和经营、奖励旅游、会议服务与管理、会议策划、目的地管理公司的经营管理、目的地市场营销、博览会服务、展览管理、会议设施管理、展销会经营、国际展博览会管理、高级会议策划、特殊活动管理、节庆活动管理、协会管理、文化体育场所管理、展览服务合同和实习等。

如今美国的展览从业人员已形成职业化,展览从业人员主要分为执行管理层、展览会管理层和一般行政管理层3个层次,其中,执行管理层一般设有总裁、副总裁、执行董事,展览会管理层设有展览会主管、展览经理、会议主管和一般展览会工作人员。

在美国不仅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会展人才教育体系,而且还建立了专门的会展专业人才认证制度。美国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从1975年起就分别通过课堂学习、工作实践、参与协会活动和考试等方式给予被培训人员各种机会,每完成一个专业测定就授予一定的分数,累积到一定分数后,协会将授予一个资格证书,称作注册展览管理人(CFM),获得了此证书就表明该从业人员在展览业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和名誉。

由于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存在着极强的重合和相似性,而且世界上80%的会议和39%的展览会都在饭店举行,因此会展教育也就随着会展业在全球的快速发展而被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和澳门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学院所重视并开拓。会展教育已成为旅游教育持续发展和内涵延伸而形成的一个新的专业方向和领域。

在我国,从2002年以来,少数高校开始尝试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开设会展管理的一些课程,进而正式开设了会展专业,开始了我国会展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会展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工作已在上海试点。为适应会展业的发展形势,中国商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全国经营师评审委员会与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联合制定了会展从业人员职业标准。

“会展策划与实务”项目设助理会展师、会展师、注册会展师、高级会展师岗位资格。目前,我国会展管理专业教育刚刚起步,同美国等会展管理教育相对发达的国家相比,已经明显滞后,因此如何借鉴美国会展管理教育的相关经验,结合我国会展业的实际情况,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职会展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对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化会展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构建高职会展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开设会展管理专业应坚持以职业需求为本位,为会展企业如展览公司、会展中心、展览馆、博物馆、会议型酒店等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具备较高会展策划与组织、服务与管理水平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1.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会展管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计划制定、市场调研、展位选择、展品征集、展品运输、客户邀请、展台设计、广告宣传、接待服务、展会现场管理、会展的评估等环节,会展专业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技能,要求会展专业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充分考虑会展管理的系统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会展业的最大特点是新、奇、特。创新是会展业的灵魂,没有了创新,会展业就失去了吸引力。而创新归根结底来源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同一般思维的差异在于独创、开拓和突破。这一点在会展的设计和策划阶段尤其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着整个会展的成败。

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程度是衡量会展专业教学成功的重要尺度。

(3)实施模块教学  根据专业特点,设置教学模块,按课程内容、性质将各门课程归类到相应的教学模块,实行模块教学,优化课程结构,注意探索综合职业素质的渗透与实施。公共课模块的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淡化理论的推导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对理论成果的应用能力,注意教学内容的精选和更新。专业技能模块的教学以“必知、必会”为度,体现职业针对性,真正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群)必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对于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多层次、多方位的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毕业时达到会展助理经营师的水平。

(4)产、学、研一体化  由于会展管理是一门开放性和应用性特征非常明显的学科,因而必须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原则,积极吸收外国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教学体系,同外国最先进的管理模式接轨,一方面与国内外权威的相关行业协会合作办学,以获得更多的行业市场信息,另一方面与具体从事会展活动策划、经营与管理的企业合作办学,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増强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专业培养规格

(1)熟练掌握会议、展览的策划、组织、运作与管理的知识与技能。

(2)具有一定的会展设计、管理的实践操作技能。

(3)熟悉我国有关会展业的政策法规,了解国际会展市场运作的惯例。

(4)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自我拓展能力。

(5)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在校期间必须通过国家二级英语水平考试。

(6)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技能,熟练掌握酒店计算机管理系统。

(7)具备良好的形体与礼仪素质。

3.实践教学设计

第9篇:管理会计实践范文

中国正式出现“管理会计”这个术语是二十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并取得不少成果。特别从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管理会计涌现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本土化的理论与方法,如作业成本法、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全面预算管理等。这些理论与方法相继被引入中国并加以中国本土化改进,在应用层面取得了较好成效。概括来讲,中国管理会计主要取得了如下成就:

(一)创立控制和筹划理论体系

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超越美国管理会计框架的约束,创立了先进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如余绪缨教授在教材《管理会计》和论文《现代管理会计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索》中就提出了创立以现金流为经和以决策、计划和控制为纬的,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在基本职能上不仅强调了对企业经营活动决策计划的支持,而且认为管理会计是管理控制系统;在管理会计的方法上,强调应用数学模型和IT技术从描述性向精密科学发展。

(二)从支持经营决策到支持战略决策

传统管理会计注重企业内部信息从而忽视了外部环境信息,与当今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不相适应,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战略决策相关性。为适应企业内外环境、条件的新变化,管理会计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和分析问题,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如果说一般的管理控制是支持经营决策和控制的,那么战略管理会计就是支持战略决策和战略控制的。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学者从如下三方面进行了探索:

1.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工具应用

Robert S.Kaplan与David P.Norton合著的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1996年出版以后,在理论界、实务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我国的企业战略管理中有许多成功的应用新模式:(1)于增彪等提出中国式预算管理系统的框架,为会计学界与企业界解决中国预算管理理论研究和实务的分离性问题提供了一个指导性的模型。这可视为卡普兰的预算模式在中国的本土化改进与拓展。(2)傅元略和余绪缨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企业创新管理,认为创新可分解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他们将平衡计分卡用于评价企业创新活动的过程,并把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维度拓展为三个维度(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以评价企业创新的绩效驱动因素,从而构建了企业创新的五维度绩效评价框架,尝试设计相应的指标体系;创新的五维度绩效评价方法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成功地将创新行为与企业战略联系起来,关注企业创新绩效的驱动因素和成果,实现了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之间、创新的可衡量性和不确定性之间的平衡,全面评价了企业各种创新类别的绩效,从而有助于企业控制和监督创新的效果和效率,加强对创新的管理。

2.运用《孙子兵法》进一步完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在战略管理中,对多样化的信息进行深刻的领悟,达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崇高思想境界,才有可能潇洒自如地“致敌而不致于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追求这种境界的思想也正是《孙子兵法》所隐含的东方智慧的精华。

余绪缨认为,当今世界的商战,也可以视为一种不流血的战争。《孙子兵法》关于军事斗争的指导原则,特别是其中以智用兵、以谋制敌的光辉思想对当代的商战仍有一定的适用性,因而可以为战略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提供巨大的启迪和指导意义。余教授强调的下面三个途径弥足珍贵,把它们具体应用于现代战略管理会计,必可使其增添异彩。

一是打造优势资源形成整体优势。要严格而慎重地选择一个高素质的领导者,这是使广大员工形成合力、减少内耗的关键所在。假如一个领导者素质不高,不能在广大员工中起表率作用,无可避免地就会削弱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与归属感,企业的整体优势也就难以形成。

二是重视“以智用兵,以谋制敌”。孙子十分重视善于运用高超的智谋,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同时反对鲁莽地硬打、硬拼。兵战如此,商战亦复如是。

三是重视多样化信息的作用。孙子所阐明的关于信息与决策相关性的基本原理,是完全可以超越时空的,对于我们今天从更高的层次上掌握战略管理会计的本质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现代战略管理会计为服务于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商战,以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同样要从企业内外极为广泛的来源收集、加工、利用各种相关信息,形成一个独特的完全不同于以财务信息为主的传统会计系统的新信息系统。傅元略提出的支持战略管理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框架,就是根据商战的需要建立的全面支持企业综合运筹的全过程(企业环境分析与能力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的框架。此框架也是对孙子兵法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应用的深入体现。

3.网络价值流战略管理会计系统构建

网络价值流战略管理会计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价值流,将企业网络信息系统、网络价值流系统与战略管理会计系统集成,构建的一个新型的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它的构成比原来战略管理会计系统更加复杂,傅元略指出,它不是用几个功能来简单描述系统,也不是将传统战略管理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简单结合。傅元略强调该系统的结构可按战略决策和管理的需求来构建:(1)价值流数据库系统。价值流数据库以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含管理会计系统和财务会计系统)的数据为基础,与企业的业务系统(财务管理、销售和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客户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存货和物流管理等子系统)的数据库集成,按照价值流(战略实施责任单位)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规律,对原来的数据库进行重构,形成价值流数据库。(2)企业外部的信息库管理系统。包括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基本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应用,这种基础数据相对独立于价值流数据库,但它们在战略分析和战略管理上是综合应用的。(3)企业战略规划和决策系统。这个系统是集成系统的最核心的系统,它包括战略分析、战略决策、战略计划和战略实施控制制度的制订,在战略规划中除考虑本企业资源(物流、资金流、资产存量)外,还延伸至网络价值链中的联盟企业、供应商和销售商的资源筹划,企业战略管理目标单纯从本企业的局部性转向网络价值链的全局性。(4)企业战略实施监控系统。主要将战略规划的目标分解为各战略经营单位(价值流)的战略计划目标,并作为价值流监控的基本目标。从物本管理到人本和智本管理管理会计是融管理和会计于一体的专门领域,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是支持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管理会计注重物本管理,而忽视人本管理和智本管理。二十一世纪以来,企业管理会计开始重视人本和智本管理。

(三)预算管理创新与管理会计系统整合

随着全球化经济时代到来,许多环境因素发生了变化,与之相适应,管理会计系统也需要有一定的变革和创新。我国预算管理创新和管理会计系统整合性理论创新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企业预算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应用很普遍,但在集团公司整合中发挥的作用还非常有限。于增彪等在企业预算管理方面,提出两方面的创新:

一是对Kaplan预算模式的改进;二是将预算与财务会计、战略、平衡计分卡、非财务指标、奖惩制度等因素集成为一个整体。这是Kaplan预算模式在中国的改进和拓展。主要体现为:预算编制是从战略、股东要求和市场状况开始的;执行模块重点放在将预算目标变成现实的过程;计量模块主要反映预算执行的进度和结果;用预算的系统性来带动非预算指标,使非预算指标也具有系统性;在预算中从战略到平衡计分卡,并考虑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人力资源四类指标适当权衡,抓住了关键性业绩指标(KPI),改进了Kaplan预算模式的不足。

另一重要创新是基于行为科学的融合中西方研究成果的预算管理系统的形成。余绪缨深入探讨过行为科学与管理会计的关系,根据心理学中的“行为学派”理论,认为个体行为是个体所处环境与个体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管理会计可用复合函数表达。于增彪等指出预算管理系统可拟人化,就有可能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中揭示预算管理系统的机理。贡华章和于增彪等发现,我国过去30年的企业预算管理系统是基于原有经验再加上引进、消化、融合国外的先进做法和思想而形成的,同时认为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研究管理会计将为国际管理会计研究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2.以战略为导向的过程性、创新性的整合性体系

傅元略提出了支持战略管理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框架,该框架全面支持企业综合运筹的全过程,包括企业环境分析与能力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为全面支持战略管理的综合运筹,王斌等提出了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系统,将各项相对独立的管理会计工具如预算管理、平衡计分卡(BSC)、经济增加值(EVA)、作业成本法(ABC)及作业基础管理(ABM)等集成于一体。汤谷良等对多元化企业集团管理控制体系的整合进行了深度的案例研究,发现我国管理会计创新性应用模式:华润集团6S管理模式已经发展和完善成为以战略为导向的过程性、创新性的整合性体系;而且这种整合是多元性的,包括了从业务战略到业绩评价、从全面预算到管理报告和内部审计等各方面的全方位集成。该模式不仅考虑财务指标,而且系统讨论了平衡计分卡(BSC)非财务类等的先导指标(如学习、流程、客户等),从而将长期战略和短期行动融入管理控制体系之中。

3.管理控制与公司治理融合

在网络化的环境下,将适时管理控制作为贯穿于公司治理始终的系统来研究,这是傅元略的主张。傅元略认为,适时管理控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治理所需适时管理控制是在公司治理组织机构(“三会”)和公司经营管理机构分散实施的,它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如果简单地把传统的管理控制模式与公司治理结合,不可能为公司治理提高效率,因此需要特别强调以公司治理实务的需求探讨公司价值流再造、公司信息系统变革和适时管理控制机制重构的主要内容;解决我国公司治理实务的薄弱环节,关键是将适时管理控制与实时网络信息系统集成并融合到公司治理的不同层级的监控中。

4.管理会计系统扩展创新:将资金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集成于一个系统

傅元略和余绪缨突破传统管理会计理论的约束,将企业在E-供需链中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作为制定企业财务目标的主要依据,借助战略图描述战略目标与企业资金管理目标的关系,将战略目标落实到五个维度(客户定制、提升周转速度、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综合保障)。这五个维度可表现为具体的指标要素,并直接支持战略目标和财务目标。根据这种设计思想,构建以资金流为基础的E-供需链三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集成管理系统,力求在需求、结构和设计方法方面具有一系列的创新。它将业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统一于扩展的管理会计系统中,为E-供需链下三流集成管理提供一个可实现的集成管理系统模型。于增彪研究发现,管理会计中的成本会计可以看作是评估流程的过程;业绩评估可以看作是对每个人所负责的作业或任务进行评估并与个人业绩挂钩的过程;内部控制可被看作是考察整个流程的合理性并通过设置控制点来保证流程合理性的过程。

(四)企业核心能力和智力资本管理会计

二十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管理会计系统只注重企业的实物支持系统,较少关注企业独特的智力资本管理,包括对知识与技能、管理体制和员工价值观念对企业竞争能力乃至核心能力培植和提升的问题研究很少。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开始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并在以下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1.从企业价值增值到企业核心能力培植的管理会计

胡玉明认为,二十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综合业绩评价制度基本上代表着二十一世纪管理会计主题从“价值增值到核心能力培植”的转变。综合业绩评价制度从财务维度、顾客维度、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企业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综合业绩评价制度将结果(如利润或现金流量等财务目标)与原因(如顾客或员工满意)联系在一起,它是以因果关系为纽带的战略实施系统,也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业绩评价制度。二十一世纪的管理会计“以人为本”,围绕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制度构建其基本的框架体系。企业核心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用会计语言来描述,企业核心能力包含显性资产和隐性资产。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意味着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必须突破传统财务信息的界限,进入一种更加多元化的局面。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物质层面信息与精神层面信息都将成为管理会计信息。

2.企业创新业绩与智力资本的效益贡献的度量和报告

在市场竞争激烈和企业创新需求不断升级的环境下,智力资本(智力资产)比有形资产更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这个结论已达成共识。

傅元略和余绪缨就智力资产对企业效益贡献度量做了系统研究,根据傅元略的研究结果,借鉴平衡计分卡的理论和应用的思路,提出了管理优势与激励、市场实力、三流集成、创新和资源协同利用5个维度(要素),改进了平衡计分卡关注创新和智力资本贡献的不足,构建了符合实际应用的新指标体系;根据所提出的度量指标体系,应用模糊数学工具,建立度量分析的模型和内部报告模式,增强了智力资产对企业效益贡献的综合度量的可操作性;突出了非财务度量指标,并强调企业创新、发展、提高管理和设计合理的激励制度的综合作用;同时也指出了这套度量指标体系能与网络信息系统融合,以增强它的实际应用价值。

此外,近年来会计学界还引进并本土化了资本成本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或智力资本管理会计、增值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和价值链管理会计等新兴的管理会计分支,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发表或出版了相应的文献。

上述的管理会计研究发展的简要评述展现了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特色。但是,我国管理会计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全体管理会计的研究学者共同努力才有望解决。根据傅元略等学者的观察,目前管理会计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如下:

1.研究方法有待更新

近几年,财务会计的研究普遍采用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库进行实证分析,作为管理会计研究能否也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笔者认为,管理会计的研究更多涉及到企业那些不能公开披露的数据、高管员工的决策行为、人的心理活动和组织行为等,这些数据和资料都很难形成通用的大样本数据库。管理会计研究中,少量的问题可应用流行的大样本档案数据法进行实证研究,但大量的管理会计研究问题,应该考虑应用国际上常用问卷调查研究法、实地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用这些方法弥补传统的研究方法的不足,从而保证理论与实际结合和理论指导实践的生命力。我国的案例研究法和实地研究的应用已比较成熟,问卷调查研究法的国际化也正在进行中。然而,实验研究法的应用有待于会计学者加快其应用步伐。根据管理会计研究的特点和世界一流期刊发表的文章所用的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笔者提倡应用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研究法和实地研究法来研究管理会计问题。

2.研究视角有待拓展

我国现有的管理会计研究注重于应用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来研究管理会计,但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组织行为理论还比较欠缺。西方国家对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在管理会计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颇多,值得我们借鉴。潘飞发现,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论文很多缺乏理论基础,尤其是关于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应用的研究太少。所以,基于社会学、心理学和组织行为等理论的交叉性的管理会计研究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

3.如何促进公司治理有待进一步探索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非常迅猛,上市企业越来越多,企业董事会的治理运作和决策制度也在不断制度化。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会计研究如何从单一支持经营层决策转入支持董事会决策层决策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管理会计系统要有新突破,就要在管理会计系统建设中考虑董事会决策的需求,将董事战略管理决策(战略规划和战略监控)、高管人员的激励薪酬制度设计和实施决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所需的重要内部报告等包含在内。

4.管理会计如何全面支持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设计和实施

随着环境变化、公司治理实务加强和IT普及应用,我国上市企业和大中型非上市企业从2009年开始,都在抓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完善风险管理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大多数企业都在强调企业的全员参与内控和风险管理,管理会计在这一现实需求中应该如何作为?笔者认为,管理会计应当全面支持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其理由有两点:第一,管理控制系统设计和实施是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管理会计在管理控制方面有30多年的研究积累;第二,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延伸,也可以说是管理控制的延伸。

5.跨企业边界的成本协同管理和管理控制

二十一世纪的成本管理研究应当从单一企业的成本管理的理论和应用拓展到基于供应链(或企业集群)的跨企业边界成本协同管理研究。这是一个全新的国际性研究分支,它综合了四个领域的内容:战略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管理控制和互联网应用,并同时关注如何科学地利用跨企业的可共享资源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问题。如何开展这一国际性的课题,也是管理会计所面临的新挑战。

二、中国管理会计的应用

从中国改革开放之初(1979年)的首都钢铁公司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到二十世纪90年代的武汉钢铁公司的实际成本核算、目标成本控制、责任成本管理,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和邯郸钢铁公司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等等,都是管理会计运用的典型案例。即便是作业成本法、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等管理会计新宠在中国也不乏典型案例。但不可否认的是,典型案例本身就意味着管理会计的运用尚未普遍。

那么,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管理会计运用情况如何?众多调查显示,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的运用情况不容乐观。暨南大学管理会计课题组的问卷调查显示:虽然当时中国的管理会计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管理会计推广与运用成效并不太理想。孟凡利等的调查显示:企业领导人或财务负责人观念陈旧,只重视事后的算账、报账工作,不重视管理会计。何建平对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显示:(1)管理会计在企业得到了一定的运用,特别是责任会计;(2)责任会计的职能并没有充分发挥,而且在很多企业形同虚设;(3)总体而言,管理会计在中国没有得到普遍运用。林文雄和吴安妮对中国500家企业总裁的问卷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企业主要在成本会计系统、短期决策的制订、资本预算、标准成本核算、管理控制等五个领域运用管理会计,而且存在区域、企业规模和所有权结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冯巧根对200家国内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标准成本法的普及地位没有达到50%,责任会计(15%)、业务预算(17%)、存货支出预算(13%)、资本预算(11%)和绩效评价(14%)等普及率较高,但新兴管理会计方法如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经济增加值、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和质量成本法,没有达到广泛运用的地步。

对比不同学者、不同时期的调查结果,可以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一是二十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不仅传统管理会计方法在中国企业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且新兴管理会计方法也得到不同程度的运用。不过,传统管理会计方法依然处于统治地位,新兴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尚不普遍。

二是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和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管理会计运用的广度和深度都较为理想,其成效也较为显著。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营管理状况较差的企业较少运用管理会计,甚至可有可无。

三、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的探索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中国管理会计系列讲座”提出要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管理会计”呢?应该来说,关于这一论题,目前尚无定论。但一些著名学者的探索或可为我们提供不少思考。余绪缨教授于1985年发表题为《试论中西管理会计的共性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一文对“中国特色管理会计”这一命题进行了初步探索,文章认为中国的管理会计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建立以目标利润为中心的高度综合的经营目标计划体系;(2)实行权、责、利相结合,提高以班组核算为基础的厂内经济核算体系;(3)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开展技术经济分析;(4)企业经营成果的考核,要重视价值与使用价值、微观需要与宏观需要的统一,并逐步建立能准确反映、评价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科学体系;(5)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逐步建立以电子计算技术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并形成全国性的大网络,便于各有关单位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为全面提高经济效益服务;(6)以现代科学的方法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武器,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该文为中国管理会计理论的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除了余绪缨的重要探索之外,孟焰、潘飞、汤谷良等学者先后对建立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