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核算流程优化范文

会计核算流程优化精选(九篇)

会计核算流程优化

第1篇:会计核算流程优化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信息化;核算流程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愈发广泛,传统的财务核算理念及流程难以跟上时展的步伐,优化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提高核算效率效果迫在眉睫。优化财务会计流程是企业管理实践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企业流程再造理论为指导,优化传统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提高财务工作对企业业务活动的服务水平,从微观上说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价值,从宏观上来说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财务核算流程优化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多角度的系统工程,在流程优化的准备阶段必须对现有的财务会计流程进行清楚地认识,深入剖析传统财务会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优化财务会计流程。

一、传统会计核算流程现存问题

1.“业财分家”,财务信息难揭示运营状态

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发展的同时,企业的管理经营流程也在不断的优化,而此时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由于没有采用科学的会计处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传统财务核算流程的信息记录方式存在一系列缺点:速度慢,操作复杂,信息运用不及时,由此导致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无法通过财务信息及时的表露和反映出来,企业的财务流程无法全面准确反映企业的运营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给财务信息与业务活动的融合产生了阻碍,降低了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之间的协调统一性,财务信息的滞后性和片面性导致企业不能以财务信息为依据对业务活动进行调整,时滞效应较大,妨碍企业进行战略决策。

2.信息片面,经济活动未得到充分反映

财务会计流程经历了从手工记账到半手工记账的过渡,传统会计核算的特点是核算工作围绕各种会计凭证进行。会计人员根据经营活动的产生的原始凭证编制和登记记账凭证,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编制财务报表,从会计人员按一定顺序独立完成记账过渡到后来对针对独立的系统进行操作。虽然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精确度较高、易于操作等优势。但由于各系统之间存在独立性,无法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由此造成财务信息较为片面,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难以系统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

3.信息滞后,难为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由于科技条件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传统的会计核算往往是在企业业务发生一段时间之后才开始进行的,会计核算与业务发生时间的不同步导致了企业会计信息存在滞后性。此外,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金流和物流信息的搜集也常常晚于业务实际发生时间,相关的会计信息未能及时有效地搜集。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滞后性使得企业的经营状况没能通过会计信息及时反映出来,可能导致企业决策者的决策失误。

4.信息断流,缺乏联系失价值

现阶段企业应用的传统的财务核算流程是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的,各个核算体系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和联系,在传递过程中各模块孤立存在,缺乏信息传递应有的综合性和统一性,使得会计信息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传统的会计核算流程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业务信息,但由于没能将不同模块,不同层次的信息进行串联与融合,使得这些孤立存在的信息缺乏应用的价值。

二、优化企业财务核算流程的优势

随着经济技术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就要努力提高竞争实力,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不断跟上时代的发展进度。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所必须做到的,而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流程的优化则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以信息化作为优化财务核算流程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可以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保障资金使用安全,促进财务工作与业务活动的紧密联系,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基。

当前,发达国家企业在财务核算流程上已基本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突破了传统会计核算中主要以部门职能划分核算单位的固有壁垒,采用了按照企业财务运作流程统一进行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企业财务信息基本可以实现自动化处理,有效实现企业决策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实时共享,减少传统会计核算流程中重复性地对原始凭证的核对审核的步骤,可以有效提高核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避免了传统流程下会计信息核算后信息间的人为传递。因此,信息化时代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流程应该摒弃传统的人工核算模式,向信息化转变,在这一过程中,除了需要在信息录入阶段需要人工向核算系统输入有关数据,此外在核算阶段和信息输出阶段都是由企业的财务计算机系统进行的,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时间,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财务核算流程的科学性和准确度。

三、以信息化来优化企业财务核算流程的具体措施

基于会计信息化优化企业财务核算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切入点和着手点:

1.简化会计核算流程

传统会计核算流程繁琐复杂,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不能顺应时代需要,逐渐被时代淘汰。要实现财务会计流程一体化模式,现阶段主要任务是尽可能简化会计核算流程,提高企业通过数据库实时获取财务数据和信息的便捷性,保证财务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企业要善于将生产经营活动的业务信息转为记账凭证,及时录入数据库中,最后生成财务报表。对于流程中不能产生价值的环节应予以删除,广泛有效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财务信息与其他各部门业务信息之间的传递和数据共享,扩大信息系统运用的覆盖面,将财务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2.统一数据标准

利用信息化的优势优化财务会计核算的另一主要工作就是企业要对内部经营数据的标准进行统一,建立、加强数据标准建设。将原始数据进行加工成为标准编码的“源数据”,各部门、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源数据通过信息技术的加工可以实现内部数据资源共享。按照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标准要求对凭证、账簿、报表的数据结构进行设着,逐渐向会计记录的电子化、标准化靠拢。

3.重组会计部门组织结构

会计核算流程的转变势必要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产生影响,也会使得各部门的职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由之前的整理、收集数据转变为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具体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优化后的财务核算流程将会计信息的汇总处理的工作交给计算机进行,原始数据的录入工作也被转移到各业务部门,会计人员从原有的繁重工作中解放出来,主要工作职能由信息核算到分析财务信息为企业制定决策转换。为推进信息化财务核算流程的实施和应用,会计部门需设置系统部门和财务小组等职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定期维护主要是由系统部门完成的,该部门还需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优化原有的信息系统或开发更适应企业的新系统,财务小组的工作重点则是由被动核算转为主动管理,更好利用财务信息为企业服务。

4.建立完善财务核算制度体系

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企业财务核算流程不仅仅是仅关系到财务部门这一个部门的事情,它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通力合作,从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的角度上来说,优化企业财务流程是涉及企业整体运营的事情,是整个企业的事情。因此,要想有效地利用信息化对企业现有财务核算流程进行优化,建立和完善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财务核算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要从体系建设上、从制度上保证基于信息化优化财务核算流程的进程是顺利的、稳步推进的。

四、结论

财务工作核算和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并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有效信息以供决策,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可小觑。随着信息的高速发展以及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的运营方式和信息传递使用方式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企业必须利用信息化条件,顺应时展的趋势努力优化其财务核算流程,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以便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财务信息,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佳雯,杨国有.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模式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 2016(02).

[2] 娄凌云.企业会计核算流程的优化分析[J]. 中外企业家. 2015(10).

[3] 褚跃龙.基于信息化的企业业务流程优化原则及实施路径[J].商业时代. 2013(25).

第2篇:会计核算流程优化范文

“营改增”的税务制度改革,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税务制度改革发展的重要之举。建筑施工行业是“营改增”改革的重要领域,“营改增”的改革实施,对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比较显著。从实际来看,营改增”对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对成本核算的影响;二是对收入核算的影响;三是对现金流管理的影响。在面对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当前,施工企业如何更好地积极应对“营改增”,提高会计核算水平,是施工企业深化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施工企业在深化发展的同时,要切实推进会计核算工作的优化与调整,以更好地适应“营改增”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二、“营改增”对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1.“营改增”在施工企业收入核算中的影响

在营业税之时,施工企业所缴纳的营业税,主要依据两个方面:一是建筑工程的总体造价;二是依据工程的利润。但是,在实施“营改增”之后,施工企业的纳税依据有所改变。增值税为价外税,这就导致施工企业的纳税依据由营业税的两方面依据,成为了整改工程造价。与此同时,在进行增值税抵扣的过程中,也会由于部分增值税无法实现抵扣,而对企业利润创收形成影响,出现施工企业多缴税,利润出现一定幅度下滑。

2.“营改增”在施工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影响

营业税时的成本核算为“价加税”,因此缴纳税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划分,并分为两部分:一是进项税额;二是实际成本。但是,在“营改增”之后,在缴纳增值税的过程中,需要依照企业销项税、进项税发票抵扣计算。这样一来,销项税与进项税之间的差距直接影响着增值税的缴纳。若两者之间的差距越大,施工企业所需缴纳的增值税就越多,对企业成本核算造成一定影响。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存在很大部分的小企业在材料等方面的开支没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小企业的税负增加,出现纳税额增加、利润下降的问题。

3.“营改增”在施工企业现金流管理中的影响

充沛的现金流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营改增”对施工企业现金流的影响显著。营业税时期,企业普遍在验工计价时,采用直接从中期计量支付中代扣代缴营业税的做法。在“营改增”之后,不能直接代扣代缴增值税,而是要依照当期计价收入缴纳增值税。但是,业主在验工计价时直接扣除施工企业质量保证金,同时没有给施工企业及时支付工程款,而增值税当期必须及时缴纳,增加了施工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困境。

三、施工企业应对“营改增”的措施

新的税务环境、新的税务制度,强调施工企业一是要认真学习有关增值税的知识,强化对“营改增”的改革适应;二是要建立健全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优化与调整现行会计核算工作;三是优化企业会计核算方式及流程,为施工企业积极应对“营改增”改革,提供完备的内外条件,推进施工企业在税务改革中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具体而言,应对“营改增”的措施,主要在于做好以下几点:

1.强化企业会计队伍建设,做好税务改革的应对工作

“营改增”的实施,强调企业应夯实会计队伍建设,强化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基础。首先,企业应强化认识,在队伍建设上,落实两点:一是抓好会计人员的专业学习,提高对增值税的认识,并全面了解“营改增”的相关政策,确保税务筹划的过程中,应用好相关的税收政策;二是推进人才引进工作,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职业素质过硬的队伍;其次,企业财会部门要强化与税务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询问“营改增”实施中的注意事项,在应对“营改增”对会计核算影响的过程中,企业要更加积极主动,提高应对的主观能动性。

2.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夯实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基础

随着“营改增”的不断深入,企业为更好地适应新的税务制度,应强化会计核算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确保制度的完备性与适应性。首先,施工企业要严格依照会计制度、税法及企业会计准则,对现行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优化,提高制度与“营改增”的契合度;其次,对且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修改,避免因制度的滞后性,而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带来风险;再次,企业应针对“营改增”的改革需求,逐步建立增值税核算体系,提高企业在“营改增”改革中的适应性。

3.优化企业会计核算方式及流程,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新旧税制转换,强调施工企业应逐步优化会计核算方式及流程,通过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以更好地适应“营改增”。因此,企业要对现有会计核算方式进行优化,实现由过去整体核算向单独核算的方向发展。并且,企业要对过去的会计核算流程进行调整,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正规的会计核算流程,以及现代化的财务资料系统。这才是新时期施工企业迎难而上,实现会计核算创新发展的基础。

第3篇:会计核算流程优化范文

(1)银行业务大量的交易操作与会计核算捆绑,交易与核算相互制约,既增加了交易系统运行风险,也难以满足核算的要求。银行业务的核算方式一般是在该业务发生时由柜员在综合业务系统找到对应业务的交易码,然后在该交易模式下输入此交易的相关要素,由计算机记录交易要素的同时进行会计核算处理。这样做的弊端,一是需要各类交易所配套的核算处理十分准确,交易跟核算必需一致。而银行业务是千变万化、时时更新的,如果前台开发出新的产品,后台在改造交易模式的同时必须更新相应的核算方式。这样一来,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后台核算方式的改造上,会计核算改造跟不上产品开发的脚步,必然导致新产品上线的滞后,不仅浪费人力物力,新产品的推广也会相应滞后,市场竞争力会受到影响,其带来的价值创造也会受到限制。交易与核算捆绑式的会计核算方式也无法适应会计准则的复杂多变。

(2)传统会计科目的设置方式已不能适应业务的快速发展。传统方式下,商业银行的会计科目是按照业务类别加报告属性进行设置,一种业务类别的一种属性对应一个会计科目,比如:单位长期存款、单位长期存款利息支出、单位长期房地产贷款、单位长期房地产贷款利息收入等,业务类别相同报告属性不同或者报告属性相同业务类别不同的科目也要分别设置不同的会计科目,这样势必造成会计科目成倍增加。而财务报告信息是根据会计科目总账数据取得,科目的重复被引用占用了大量的计算机资源。此外,如此设置的会计科目相对固定,一旦设定就不易改变,而业务的发展日新月异,需要有对应的科目来对新业务进行准确核算,相对固化的会计科目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制约了业务的发展。

(3)多数商业银行按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网点分散,核算层次复杂,财务会计数据层层汇总。在商业银行信息化改造还未完善、成熟的前提下,会计数据随着漫长的管理链条由人工层层传递,极易造成差错,会计信息质量难以保障。虽然现在内部网络基本成熟,但大量的内部往来信息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计算机资源,并且给会计核算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内部往来信息的核算和管理只是银行内部的管理活动,对优化客户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不起作用。从价值链的角度看,任何一个耗费成本、对银行价值创造没有帮助的作业都是无效作业,在为银行创造利润的价值链上是没用意义的。

(4)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化的普及,各商业银行以“科技兴行”为着力点,竞相开发各类先进的信息系统,大大减少了耗费时间的手工作业量,工作效率得到大力提升。这一结果本应提高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效率,有效提升为客户服务水平,增加价值创造力,但由于目前银行从业人员特别是会计人员知识结构未及时更新,对系统的掌握运用程度不够,以致各类系统的先进性没能充分发挥、效用大大降低。大量业务流程再造失败的案例说明,如果单纯地只改造会计流程,而忽视了会计观念再造,改革结果只能事倍功半。只有全体会计人员改变了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系统,并充分认识到会计流程与银行效益息息相关,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会计流程的再造工程,先进的会计流程链条才能发挥作用,产生预期效益。

二、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流程优化

(1)改变会计核算方式,使会计核算实现集中、统一、准确、适应性强。会计核算应从交易操作中独立出来,实现业务操作与会计核算相分离。会计核算与交易分离后,业务的处理只需前台柜员录入交易相关要素,由前台系统负责记录,对应的核算则集中在后台统一处理。这样,分散在各个系统中的会计核算功能集中在后台核算系统进行统一处理,大部分交易的核算实现了口径统一,核算准确。基于后台核算与交易操作的分离,优化某项业务的核算,使核算快速跟上产品更新的步伐或达到最新准则的要求得以实现,在新产品开发出来或者会计准则变更时,技术人员只需要在后台会计核算系统变更相应要素即可。另外,核算与交易分离后,将前台人员从繁杂的核算中解放出来,专心一致搞营销,在人力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产品营销的力度和广度。

(2)完善会计核算系统,加快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流程优化步伐。各类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迫使商业银行更加重视会计信息质量。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生成必然要求有统一口径的、高效率的、可靠性强的会计核算系统来完成,因此,尽快建设一个与操作相分离的、集成的、自动化程度高、数据利用度高的会计核算与报告的专业系统是商业银行优化会计核算流程的必经之路。

(3)优化会计核算体系,实现效率与效益的统一。大型商业银行现行的核算体系大多是内部核算环节众多、内部往来信息数量过于庞大。如在支付与结算业务中,对外服务虽已实现实时清算,但对内仍沿用网点与支行、支行与二级分行、二级分行与省分行、省分行与总行的清算往来关系。上下级行间的清算仍需要通过“存放上级行款项”“、下级行存放款项”等内部科目处理,并要进行上下级行间的按日、按月、按季、按年对账。如此的处理方式,使简单的核算复杂化,既增加了会计处理强度,又占用了宝贵的计算机和人力资源。优化的会计核算体系,应减少内部核算环节,统一以二级分行作为资金核算基本单位,支行不再作为资金核算单位,网点与二级分行直接清算,不再进行二级分行与支行之间的清算。

(4)再造会计核算组织体系,使会计核算组织体系与机构扁平化管理相适应。机构扁平化管理,几乎是所有商业银行进行流程改造的主要内容。而会计核算流程要起到支持客户服务流程的作用,必须与机构扁平化管理改造的大趋势相适应。目前部分商业银行的做法是:将原“网点—支行—二级分行—省分行—总行”的会计核算组织体系,改变为“支行—二级分行—省分行—总行”组织体系。如果实现了交易与核算相分离,将会计核算逐步统一到后台核算系统进行的情况下,核算组织体系还可以再上收,即形成“二级分行—省分行—总行”组织模式。在二级分行辖属的两个机构之间的业务往来,均可以在同一套账务体系中完成处理,各机构只要账实相符即为业务处理正确的标志,账务平衡的概念为整个二级分行的账务平衡。所有需要手工处理的会计核算问题,均上收到二级分行及以上机构处理,支行及以下机构无权对需要手工完成的账务进行处理。至此,会计核算组织的改造让扁平化管理成为现实。

(5)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分层次培训会计人员,使各种人才各尽其能。随着会计核算流程的改变,对会计工作岗位及人员要求同样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新会计核算流程中不同岗位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对会计人员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日益凸显。在科技化程度日渐普及的今天,会计人员除需具备基本的会计知识外,还应掌握电子计算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网络知识。但由于不同的岗位职能要求,高级会计人员和一般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在金融环境日趋复杂、会计核算与报告趋向国际化的背景下,对高级会计人员而言,具备较强业务处理能力是基础,并要求其在拥有较深厚的经济学和财务会计学理论的前提下,能在当前金融环境和政策背景下做出适当的职业判断,有针对性地制定业务流程,查找相关风险点并进行有效控制,对业务经营进行宏观掌控并制定科学的计划,对财务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提出有效措施等。也就是说,对于高级会计人员而言,更多的是要帮助他们了解宏观政策、理解企业战略,培养他们制定政策、把握方向、分析问题、解决疑难等的能力。对一般柜面工作人员而言,他们主要面对客户,负责为客户提供服务和解决客户问题。面对金融机构日益增多、金融产品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在要求柜面人员掌握基本会计知识、熟悉各类规章制度、熟练操作各交易系统的前提下,应重点培训其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能力,包括向客户推荐各类适合的金融产品,帮助客户制定适当的理财计划,引导客户操作各种自助设备等。根据职责分工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可以降低人力资源投入成本,提高人力资源的价值创造力。

三、总结

第4篇:会计核算流程优化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财务会计流程;弊端;优化

财务会计是对企业资金运动的核算和监督,同时还需要为相关利益关系人提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财务会计作为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其基本工程内容主要以会计凭证二进制、会计账簿登记及会计报表编制等,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水平,会对企业的各项决策带来较大的影响。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各项活动发生了较大了变化,所以需要加快对财务会计流程进行优化,确保其能够更企业的发展相适应,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

一、传统财务会计流程的弊端

(一)记账的各个阶段缺乏有效联系

近年来,各行业加大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在信息化技术支撑下,会计工作效率取得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财务人员所有记账流程也都可以利用信息化软件来完成。但是会计记账的各个环节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互相之间缺乏沟通和联系,信息资源共享性较差,在信息化技术下,并没有对财务会计流程产生较大的改变。

(二)不能对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进行反映

目前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过程中,由于受技术和制度的制约,在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采集时,无法确保其所采集的财务信息的全面性,往往存在着财务会计信息缺失的问题,这就导致不能将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有效的反映出来,财务会计流程的真正作用和职能没有有效的发挥出来。

(三)获取的会计信息滞后

目前我国财务会计工作中,其在收集到各种财务信息后需要对其分析核算后才能将其在业务活动中进行应用,这就导致会计信息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企业对于所搜集到的资金流和物流信息,其在应用时更是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滞后性,无法及时将企业的经营状况反映出来,这势必会对企业的各项决策带来较大的影响。

(四)信息之间存在孤立性

在传统会计流程中,财务会计信息在某一个阶段存在着一定的孤立性,与相关的财务会计活动联系不强。而且固定模式下的会计流程,独立的会计核算方法,更导致会计信息之间缺乏联系,从而对会计信息的利用效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二、财务会计流程优化的原因和依据分析

(一)企业流程分析

企业流程分析是流程再造的首要环节,对流程再造能否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流程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分析企业原来的,或者现有的管理方法,发现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原因进行探讨,随后制定出相应的问题改进对策。

(二)企业流程再设计

企业流程再设计需以上一阶段为基础,在流程分析阶段上对企业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改进和完善,包括企业管理方法改革,管理理念创新等等。企业流程再设计在企业流程再造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其作用不可忽视。

(三)企业流程再造的实施

企业流程再造由企业流程和企业流程再设计为其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和环境条件,这为企业流程再造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企业流程再造实施过程中,再造过程的实施阶段是流程再造的核心所在,也是流程再造能否成功的关键。在该阶段,需要将企业设计出来的流程与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有效的结合,将理论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应用,从而完成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人员和职位的变动等,对于这个阶段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以有效的预防在实施过程中一些不当行为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危害。

三、会计信息化技术下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

(一)加快财务会计标准的统一

这里所指的财务会计标准实际指财务数据标准,想要确保财务会计流程的顺利开展,财务数据标准需首先得到统一,因为只有统一了财务数据的标准,会计记录的标准化才能得到实现。所以,在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中,第一环节必须先为财务数据设置一个统一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较为系统、全面,并且可以实现数据共享的源数据,也可称作数据库。这样一来,财务会计凭证、账簿等才会变得更加合理,凭证中所记载的数据结果才会更加可靠。会计信息化下的财务会计建立起共享的源数据以后,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直接从源数据中获取需要的财务数据,这一举措促进了无纸化会计的发展,使财务会计数据的搜集、查找和利用变得更加方便。

(二)简化会计核算流程

在财务会计流程优化过程中,一定要对会计核算流程进行改进和简化,顺应时势发展,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到会计核算工作中,借助信息化技术来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的及时传递,切实解决信息关联性缺乏问题,使会计核算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对于财务会计核算来说,简化后的核算流程不但能节省核算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还能有效避免数据重复,切实提高财务会计核算效率。

(三)加强会计流程顺序的创新

在当前信息环境下,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需要从传统的会计工作思维中脱离开来,对会计流程顺序进行了了全亲,加强信息之间的联系,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由于传统会计流程顺序是在人工工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于企业财务和业务分离,这就导致企业财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并接触不到企业的具体业务,而只是记录和统计业务及财务数据,会计工作与其他部门之间缺乏联系,从而导致信息孤岛的产生。但在当前信息化一半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通过计算机来对其进管理和控制,会计信息和财务数据都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处理,而且企业建立了共享的信息资源系统,各部门之间有效的实现了信息的共享,这就能够有效的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而且会计信息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确保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四)实施实时控制策略

一方面,将支持会计控制的各项控制原则输入数据库,进行初始设置,发生经济业务时,事件接受器接受信息,事件控制器根据数据库中输入的各项控制原则对经营活动的合理性进行判断,财务人员通过管理软件实现实时控制。另一方面,将财会人员直接参与到活动主体的各项活动过程中,并对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当经济业务发生时,财会人员及时判断经济业务是否合法、合理,为决策者提供合理依据,减少经营风险。

第5篇:会计核算流程优化范文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方法

面对新时期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而做好财务方面的管理成为了企业持续经营的根本。会计集中核算管理逐渐成为大型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必然要求,是财务管理体制优化调整的重要策略。采取会计集中核算能在公共财政财务、资金收支、会计行为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让企业的财务活动朝着理想的状态发展。面对会计集核算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财务违规操作问题,企业必须加大管理力度进行严格调控。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失效

早期采用的核算模式中出现了“重核算、轻管理”的落后观念,造成很多企业将财务工作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了支撑单位管理需要的核算工作上,而财务管理力量难以充分发挥。因基层单位属于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在财务政策的制定上多数集中在完成本单位预算指标这个目标,整体经济效益的追求局限于某一个阶段,未能从整体上开展有效的管理措施,造成了上级财务管理难以有效的开展。

2.缺乏宏观引导

有调查表明,在执行会计集中核算方案及执行计划过程中,常将工作重点集中到会计集中核算的业务流程方案、管理规章制度、电算化系统需求等方面,仅仅重视某一个层面的财务管理,而对于基层财务的组织规划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领导人员的管理不到位,常造成企业财务工作无法顺利运行,不利于企业内部的长期经营。

3.职责分工问题

会计集中核算要求将以核算为主的财务人员解放出来,增强财务管理意识,从单纯的“事后”反映转变为“事前”参与决策、“事中”参与控制、“事后”参与评估和考核,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服务与支撑。但是,基层财务原来的职责分工不适合会计集中核算后基层财务辅助核算的定位。因为原来独立核算的基层财务部门在人员配置和职责分工上基本上是按照“一主管、一会计、一出纳”的原则确定的,核算与管理人员的比例为2∶1。很显然,基层财务的这种职责分工和管理模式与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有矛盾的。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1. 合理配置财务管理资源

企业财务人员在制定财务规划方案时,应该从多个方面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这样才能保证各个环节发挥出应有的工作效率。资源配置过程中要参照规模、工作量、管理成本等几个方面调整分配财务人员。一是规模,单位规模通常经过收入规模、业务量规模、区域规模等不同的标准参考分析。二是工作量,工作单位财务工作量要根据财务管理职能的而定,不仅要减轻核算职能工作量,还必须要关注财务管理职能的扩大建设工作,保证企业内部财务人员都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

2.完善财务管理职责的定位

当制定会计集中核算的具体方案后,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调整规划,保证每项资源都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对财务的工作重心从会计核算上转移到财务管理中,这样可以加快基层财务职能的转型。采取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部门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对企业财务的各个方加强管理调控,如:收支预算管理、财务分析、内控管理税务管理、报账稽核等等。对于原有的上级单位与基层单位财务管理架构需维持原样,各级基层单位现有的内控审批权限和处理流程、预算管理保持原来的状态,而核算职能需变成报账稽核职能。

3.构建财务管理的有效体系

创建良好的管理体系能不断提升财务工作过效率,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企业必须要全面思考构建大财务模式。这样可以彻底摆脱原有基层财务的区域小集体的界限,引导基层财务与上级单位在会计政策、核算要求、财务管理等内容上协调运作。集中安排基层财务人员完成专项任务,包括:产品价值管理、收入资金稽核等,让财务管理体系在预算管控、节能减耗、闲置资产等方面起到有效作用。此外,还需要不断优化财务服务和支撑流程,让企业内部的整体运行效率得以提升。

4.更新财务报账流程

需要更新的内容主要是报账流程,这对于财务工作计划安排有指导作用。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状态下,企业每个层次的会计核算工作必须要根据标准执行,上级对基层财务报账要求和管理规范需统一标准。参照会计集中核算的标准,对报账流程实施优化调整,在优化过程中要从财务信息传递、凭证附件等方面开展工作,对财务电算化及相配套的辅助系统实施变动。而财务信息传递需顾及到方便基层单位对报账信息和管理信息的要求,在资金管控上要去除基层账户核算后的备用金管理、收入资金归集等方面。对企业财务报账流程进行优化处理,不仅能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实现各个环节的优化改革,让其它方面的财务工作顺利进行。

5.完善财务人员的考核机制

上级财务部门应结合基层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合理设置KPI考核指标,实施对财务人员的绩效管理,确保全系统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统一化,客观、准确地评价各级财务人员的工作业绩。设置KPI考核指标应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其基础指标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指标,具体包括预算管控、会计基础、资金管理、工作效率、加(扣)分指标等方面内容。这里,应对改善全局工作的关键指标予以侧重,例如将单位收入资金风险问题确定为进行改善的关键指标,则适当调整资金上交完成率、资金上交及时率的考核分值比重。

三、结语

会计集中核算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新模式,企业面对这种新的核算方法应做好多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不仅要处理好新模式运行的存在的问题,还应该对内部财务人员工作进行优化改革。

参考文献:

第6篇:会计核算流程优化范文

在多变的市场经济之下,企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基于有效地成本会计,尤其是现代会计平台的建立,加速了企业的现代化进程。然而,在实际的成本会计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并且严重影响着成本会计的效率。因而,在实际的成本会计工作中,需要创新性发展会计理念,进而优化成本会计体制。

二、成本会计综述

成本会计是指基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对产品的总成本进行核算,进而实现企业成本的有效管理。成本会计作为企业发展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主要围绕成本核算而展开,进而对企业的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以及成本考核进行管理,而且,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其是成本会计各环节开展的基础,并且贯穿于整个成本管理。

随着成本会计的发展,现代成本会计主要开展成本的预测和决策、目标成本管理、质量成本、作业成本等方面的工作。进而,基于现代成本会计体制,企业做到了正确的成本核算、优化成本决策、成本考核,这对于企业的现代化发展而言,无疑是创新性的发展。同时,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成本会计的理念和模式,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基于多元化的成本预算模式,更加地丰富了成本会计的内容,而且规范了企业的成本会计。

现代企业的成本会计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其在成本会计工作中,对于成计算方法的选择,关系着会计的实际效率。现代企业在成本计算上,通常采用分批和分步两种计算方法,更有甚者,一些企业把两种计算法方法相结合,进而创新性发展了企业的成本会计模式,也更好地迎合了经济市场的发展需求。

三、现代企业的成本会计问题

在多变的市场经济之下,现代企业的成本会计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核心环节的成本核算,过于缺乏,造成了成本会计不够全面。因而,在多变的经济体制之下,我国现代企业,在成本会计工作上,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

(一)缺乏完善的会计体制。企业的成本会计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因而在会计工作的开展中,需要基于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这就要求,成本会计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会计体制。然而,实际的会计工作,缺乏完善的会计制度,进而在会计工作的组织开展中,出现职能部门的职能交叉,进而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会计效率。同时,基于不完善的会计体制,造成了会计项目的混乱,会计工作中的一些细小环节被忽视。因此,基于不完善的会计体制,会计部门在内部协调合作、工作效率上,都出现了较明显的问题。

(二)缺乏有效的成本核算。成本核算作为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其有效的开展,对于会计工作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代企业在成本会计中,缺乏有效的成本核算环节,造成了实际的成本输出与预算值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给企业的经营策略的调整,带来巨大的阻力。现代企业在成功核算环节中,主要以报表为蓝本,这就造成了成本核算不全面。可靠度不高的问题,进而造成企业决策性问题。

(三)缺乏有效的监管。企业的成本会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而在组织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基于有效的监管。然而,实际的成本会计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管,尤其是关键的职能部门,疏于有效的监管,进而在会计工作中,出现诸多的不规范。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需要基于多个部门的协调合作,然而,由于监管不到位,进而出现多部门在会计流程上,出现一些人为的混乱问题。

(四)成本会计的理念薄落。现代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不高,尤其是专业素养良好的会计人才,十分地缺乏。会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存在严重的“经验式”工作模式,这就造成了当前成本会计低效率的问题。同时,在多变的经济市场之下,成本会计的理念也在发生着本质性的转变,然而,现代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缺乏一定的创新性理念,进而在成本管理上停滞不前,缺乏创新性发展。因而,缺乏创新性理念,造成了现代企业的发展模式过于单一,在关键环节上的会计工作,存在实质性的问题。

(五)现代会计平台的缺乏。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下,长期而复杂的成本会计,逐渐朝着现代会计平台的方向发展。然而,我国的成本会计还是以传统的模式为主,基于计算机的会计平台,比较缺乏。因而,我国企业的会计效率较低,而且会计的可信度不高。在会计工作中,缺乏计算机的会计平台,造成了庞大的会计数据,“人为”的删减或简化。

四、现代企业的成本会计措施

基于上述,我们知道:现代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会计制度的完善,严重阻碍了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因而,在实际的成本会计工作中,需要基于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而实现成本会计的现代化发展。

(一)完善会计体制。良好的会计工作,需要基于完善的会计体制。企业在组织开展会计工作中,首先需要完善企业的会计体制,进而优化部门结构,尤其是对于职能交叉的问题,基于完善的会计体制,可以合理的裁减部门,以及人力资源的有效分配,进而有效地提高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基于完善的会计体制,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会计从业人员,尤其是对于敏感项目的成本会计,规范的会计流程,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

(二)强化成本核算环节。成本核算作为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强化该环节,是体现成本会计价值的重要举措。在成本核算的强化中,领导层的重视,最为关键。因而,企业领导层,需要基于实际的成本会计工作,合理地组织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同时,优化成本核算环节,尤其是核算流程的有序性,减小了成本核算与成本预算间的差距,进而企业可以基于“准确”的成本核算,科学地调整企业的营销策略。在完善的成本核算下,企业可以对于成本会计中的成本预算、成本审核等环节,进行创新性的改进。

(三)增强监管力度。基于成本会计工作的长期和复杂性,增强其监管力度,是会计工作有序性开展的有力保障。对于关键的会计职能部门,要予以特别的监管,尽量做到会计流程的逐个监管。各部门在协调合作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有效的监管,进而保障各项会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敏感的会计环节中,要协调好各会计部门,避免会计职能上的冲突。

(四)创新性发展会计理念。成本会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基于成熟的会计理念。因而,在会计工作的开展中,需要创新发展会计理念,尤其是在多变的经济市场之下,创新性的会计理念,无疑是现代企业迎合新时期需求的最好举措。在会计理念的创新性发展中,对于国外优秀而成熟的会计理念,应该进行合理地的借鉴和吸纳,进而更好地成熟自己的会计理念。

(五)现代会计平台的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基于现代会计平台,可以优化会计内容,尤其是基于计算机的计算系统构建,简化了传统的会计流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会计的工作流程。在现代会计平台的建立中,对于平台的稳定性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其能有效地处理庞大的会计数据,进而自动的形成各会计报表。因此,基于现代会计平台,优化了传统的会计模式,提高了成本会计效率。

第7篇:会计核算流程优化范文

【关键词】传统会计流程 信息技术 会计流程优化

当传统会计流程已经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需求时,如何使会计更好地服务社会,发挥信息技术在会计运用中的优势作用变成一项重要课题。将信息技术和会计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会计工作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也是会计工作与时俱进的必要措施。面对现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此瞬息万变的社会形势,充分地利用先进的会计信息化技术,突破旧有的管理机制,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综合运算能力,将传统会计在账目核算形式和设置上的差异弥补起来,开创快捷方便的会计流程,是会计行业能更好地体现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价值,为企业提供最完善、最科学、最细致、最具时效性的会计信息和财务数据,为决策层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工作效率,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为企业创造核心竞争力提供最有力的信息支持。

1.会计流程

会计流程是指财务部门为实现财务会计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它包含数据的采集、加工、存储和输出,是连接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桥梁。会计通过运用货币形式的信息计量手段,并借助于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控制,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服务,而此服务又是通过会计流程来完成的。不论提供的服务种类如何,会计业务流程都可以抽象为三类主要活动或者子流程: (1)数据采集流程(2)数据加工与存储流程(3)报告信息流程。

2.传统会计流程的缺陷

传统的财务会计在流程上存在着很多缺陷。传统的会计流程是一种顺序化业务流程,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顺序来进行工作,先要进行凭证的填制,然后进行账簿的登记,最后编制报表。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按照这个顺序来进行工作,不能出现跳跃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工作中各个核算系统不能分割,导致会计数据出现传输过程中的不及时和不一致,各个核算系统彼此分离。传统的会计流程在反映企业经营情况时无法做到准确和全面,这样就会造成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在真实性和一致性方面出现很多的问题。

3.现行的会计流程优化

面对信息的日益更迭,企业想要时刻紧跟市场的脚步,必须将财务会计的各个功能不断增强,优化信息化会计的核算流程,而现在许多企业都对信息化的会计流程做出了几点优化。

(1)简化核算流程。传统的会计核算存在程序庞大、环节冗杂、信息处理迟钝的问题,核算中的过分繁杂反而影响了企业效率的提高。因此,在今天信息化发展迅速的环境下,许多企业精简了核算流程。例如,取消某些像记账、编制等对于创造经济价值无关的核算环节,反言之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企业各个部门的信息传播和资源共享,将信息化办公贯穿于企业的工作中。这样的优化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某些数据的反复多次出现,大大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

(2)打破顺序化业务流程,实施事件驱动。事件驱动是一种计算技术与,是指当某一特定时间要求代码进入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在这种方式下,可以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种时间,为每一种时间设计相应的“过程程序”模型,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过程”处理程序,从而得到相应的信息。

(3)应用动态会计平台IT模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策略。构建财务一体化流程,需要借助动态会计平台IT模型,自动将业务单据转化为记账凭证,保证财务和业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动态会计平台IT模型将财务业务两个环节邮寄结合起来,使得业务单据能够自动地转化为记账凭证,确保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予以执行,大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第8篇:会计核算流程优化范文

摘要:财务会计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财务会计工作也进入到会计信息化阶段,会计流程是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基础,实践中应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优化,以不断提高会计管理的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关键词 :财务;会计流程;优化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财务会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优化的成功与否将影响到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跟得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

一、财务会计流程

会计流程在某种情况下也叫做会计循环,它是利用会计部门制定好的流程来实现会计目标而进行循环式的经济活动,会计是运用货币形式转变成会计信息来进行计量,对会计信息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流程对信息进行核算和有效的控制,最后生成专业的财务信息和经济业务有关的信息,从而为事业单位各个部门提供不同的信息。信息生成和服务是由会计流程来决定的,不管提供的信息种类质量好坏,会计流程都可以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加工和存储流程和报告信息流程。

二、传统财务会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流程不能准确反映运行状况

在经济业务中,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很多时候只能提供与该业务流程有关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凭借不全面的财务信息不能准确的反映事业单位经济方面的运行状况,导致了很多时候无法根据财务信息进行正确的决策,这种不完整性会给单位经济管理带来不良的后果。

2.传统流程缺乏实时控制

在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中,会很大程度上导致财务信息和实际业务信息两者分离开来,并且在实际经济业务发生之后,财务人员不能对会计数据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采集,这样,就不能及时的进行信息汇总,直接导致了对信息综合分析不及时,财务会计综合分析出来的数据没有时效性,滞后的信息缺乏实用性。

三、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

1.财务会计流程优化的措施

(1)加强流程数据标准建设。在现代的财务会计流程的建设中,需要严格对源数据进行标准编码的建立,来对有关会计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解。目前不少事业单位在会计账务方面开始逐渐丢掉传统的核算方式,利用软件进行准确的核算,在根据软件进行财务核算的时候需要设置核算流程,要根据软件数据,要依据核算软件数据接口进行具体设置有关事项,比如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一些软件数据接口。

(2)简化会计核算流程。在对财务会计流程进行优化的时候,需要根据事业单位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程度来对财务会计流程再造内容进行增减,根据事业单位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取消一些不必要的流程,使财务会计流程适应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业务发展,努力构建一体化的流程,实现核算流程的电算化的目标。

(3)丢掉顺序化的流程。传统财务会计流程有很大的顺序性,想要打破这种顺序化的流程,就需要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命令操作,这种命令叫做事件驱动。在这种计算机控制的模式中,财务人员完全可以根据财务内容不同把所有的信息进行细分,划分为多个不同的信息区域,然后对每个不同的区域模块进行相应的具体细化,如果财务人员需要某个信息的时候,可以非常方便的根据信息的类型找到类型模块信息,从中进行查询,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2.财务会计流程优化的内容

(1)财务信息实现自动采集。在传统财务会计流程下,会计人员要人工对各种经济活动的原始凭证进行分类后,把各种相关的会计信息分别登录到软件相应的模块中,然后将一个会计期间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最后进行会计信息的核算和决策。对会计流程优化再造以后,对信息的采集不需要会计人员对其统计和干预,完全是由计算机进行统计,计算机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原始凭证中的数据进行感知录入和进一步对信息进行分类、归纳。这种对会计信息采集的自动化,不但提高了原始凭证采集的高效率,并且还可以根据业务发生的时间进行同步的采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各环节的收集效率。计算机自动采集的信息还包含了很多非货币信息,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信息采集时间上的准确性。

(2)财务信息事件驱动的自动处理。在传统会计流程中,对原始凭证中的信息的处理方式一般都由软件功能对其进行驱动,对各个会计科目的核算都是根据软件中各个功能模块进行相应的信息处理,通过每个模块对原始数据进行干预之后,会遵循一定的会计准则得出处理结果。这种人机相结合的模式相对比较落后,对信息的反映大大的滞后,从整项分类中不能直观的看出每项经济业务的过程,并且提供的信息是以历史数据进行的信息分析。对会计流程优化再造之后,事件驱动系统会根据现实中实际发生的各种业务,对会计处理程序存储路径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因为事件驱动中安放了各项业务数据加工的报告生成器。计算机对各项路径中的业务信息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处理,处理后的信息会被多个事件驱动程序自动传递到财务模块中,然后会计部通过财务模块直接生成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3)财务信息的输出。在传统会计流程中,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形式是固定的,从财务报告中可以看出,为决策者提供了一个固定形式的会计信息。对一些变化和特殊的信息处理,会计人员不能进行及时的提供。一些使用者对财务报告信息有不同的需求,系统满足不了不同决策者对信息的不同需要。会计流程再造后,不同的决策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信息不同的需要,直接从系统报告生成器中提供有针对性的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智能程序,会对一些使用者不满意的信息开启记忆模式,自动对其修改,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3.财务会计流程优化的核心

(1)对流程的分析与检查。在对财务会计进行流程优化之前需要对原来的流程工作模式进行系统的探究和详细的步骤检查,在对流程进行重新组合之前,需要确定重新组合的模式、组合之间的范围和要达到的程度。财务会计流程的分析和检查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事业单位的流程进行分析式的描述,对流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检查。

(2)流程的再造。事业单位在进行流程再造的时候,需要重新对流程进行规范化设计,在原有流程分析和检查的基础上,对原有流程出现的弊端和问题进行改进,让改进后的流程合理化,适应事业单位的发展。财务会计流程的再设计不能按照原来的流程进行复制,要把适合现在事业单位应用的高科技产品融入到流程当中去,最大限度的促进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3)流程重组的实施。流程重组是把重新设计的财务会计流程应用到事业单位各部门管理当中去,流程实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财务流程的更新,流程中的很多环节需要变动,就涉及到一些人员的调动和权威的重新确立、系统的重新建立等很多事项。

4.财务会计流程优化重组方案

财务会计流程优化的意义就是使流程变简便,有两种方法可以进行重组:系统化改造法和全新设计法。系统化改造法指的是结合现代化流程趋势,在现有流程的基础上对流程的创新,会计流程再造后,不同的决策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信息不同的需要,直接从系统报告生成器中提取有针对性的会计信息。在此过程中,如果提供的信息不能使决策者满足,可以对系统重新发出命令,重新选择数据信息的流程;如果提供的信息使决策者比较满意,那么会计业务流程结束。系统有智能程序,智能程序有很强的记忆功能,对一些使用者不满意的信息,程序会开启记忆模式,自动对其修改,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系统化改造法的好处是,能够通过现实业务逐步对流程进行调整和改变,在一定时间内收到优化流程后的效益,很好的降低经济运行中的风险,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走上正常化轨道,这种方法的合理运用,在事业单位会计管理过程中能够省去很多浪费资源和人力的工作环节。

全新设计法指的是从根源上对传统财务会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提供不同的满足客户的服务方式,从基础对财务会计流程方式进行设计。全新设计法和原有的财务会计流程有很大的不同,丢掉了原有财务会计流程中所有环节中隐藏的假设,从新的角度重新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财务会计流程的设计。在优化后的业务流程各个环节中,前期业务流程,可以由财务人员和其他业务人员共同进行参与,在其他部门设置一些会计部门的子系统,这样可以由非财务人员对收、缴、存各环节的业务进行操作。

两种方案的具体选择需要充分考虑财务会计流程优化后给事业单位带来的经济活动上的风险,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全面评估优化后财务会计流程的可运行性和改善性。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财务会计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和挑战。会计行业的专业人士,应该利用信息化对财务会计的流程重新进行合理的设计,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财务会计更加规范化,增加信息的真实性,让信息化的财务会计流程可以更准确和更真实的为决策层提供有效和及时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孙卫怡.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会计业务流程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3,(24):87-88.

[2]仇铭燕.基于会计信息化下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探究[J].财经界,2013,(35):182-183.

第9篇:会计核算流程优化范文

【摘要】通过医院会计流程再造,建立规范化、一体化、精细化财务管理体系;制定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并轨作业流程;完善财会工作组织体系,规范财务机构的职能和不同会计岗位的职责。通过数据接口全面整合信息孤岛,从业务源头采集数据,确保不同层次、不同对象数据基础与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全面启用新型平台,将会计工作纳入先进的流程化管理,实现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系统的并轨运行。

【关键词】医院会计 流程再造 成本核算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9.053

作为医院财会工作的基本法,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在政府高度重视民生、社会广泛关注卫生的形势下,在新医改取向由市场化转向公益性、并经历三年探索后颁布的,2012年起在全国全面实施[1]。新制度的实施,要求医院财务有扎实的基础工作先进的会计作业流程。

1形势与要求——医院会计工作面临全新挑战

1.1大医改对医院会计工作的迫切期待

从宏观看,政府取消药品加成的工作已陆续铺开。在政府补偿难以到位的情况下,积极可行的方案是调高部分长期背离成本的医疗服务价格,下调部分检查价格,取消(或部分取消)医用收费材料的加价,在有升有降的策略下启动医疗价格的改革,进行诊次、床日、单病种、出院人次等收费定额的核算,为新医保支付方式-病种分值结算法提供可信的数据基础。

1.2新制度下医院会计工作量剧增、难度加大

从微观看,新制度要求对医院运营的各种要素进行精细化的核算与管理。

医院人力成本要求按成本核算单元和工作岗位进行归集与分摊;固定资产折旧要求参照企业的折旧方式,按经费来源、成本核算单元核算到卡片,严格按“一卡三账”模式进行精细化核算与管理;药品成本要求由售价核算改为进价核算;收费性医用材料由以领代耗的粗放型管理转向按医嘱核销的精细化核算;消耗性的医用材料(不收费)根据消耗定额核算到各核算单元;其他物料和材料建立先进的消耗定额管理制度核算各核算单元成本;水、电、汽等公用支出按相关计量信息核算各单元的成本;建立相关的医院内部服务成本台账制度,为间接成本的分摊提供基础数据;对科室(诊次及床日)、项目、病种等不同对象的成本,按规定的路径和方法进行全面核算。

从宏观上看,新制度为医疗机构完善了财务管理体制,从原来的“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财务管理体制转为三级医院设立总会计师制度;完善了财务报告体系,新增了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报表附注,改进了各报表格的项目及其排列方式,提供了成本报表的格式;引入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明确了医院的财务报表纳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2]。

1.3传统会计作业流程无法满足新制度要求

旧的会计制度对医院的科室核算(初级的成本会计)没有具体规范,医院一般将会计核算和科室核算分开进行双轨作业,流程如图2所示。

这一作业流程可以产生内部考核的科室损益报表,为科室绩效考核及时提供损益等方面的信息。但这一流程存在如下缺点:①同样的数据要分别进入两个系统,难以保证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数据完全一致,产生大量的重复劳动和数据二次加工[3];②科室收入与支出项目的划分与会计科目不匹配,不能建立会计报表与科室报表之间的平衡稽核关系;③不能从全成本角度反映科室真实损益,难以引导科室进行经营分析;④不能为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病种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出院病人成本等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分摊基础;⑤不能为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可靠数据。

2实践与探索

2.1健全财会工作组织体系

我院于2009年10月开始着手进行财务管理系统的改革,健全医院财会工作组织体系,进一步细化财务机构的职能和不同会计岗位的职责;进行门诊收费、住院收费、出纳、制证会计、资产会计及其他会计的岗位设置与业务分工。

2.2建立规范化、一体化、精细化财务管理体系

完善科室全成本体系,精细划分成本核算单元。将科室分为148个核算单元,为一体化的运营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规范员工工作岗位,确定员工角色。按照医院全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要求,对医院员工进行全面盘点。2013年末,确定医院职工总角色数为1 155个(含多重角色669个),为归集人员经费、分摊人力成本提供依据。

根据新医保结算方式,全面梳理收费项目和疾病病种。按物价局规定梳理医疗收费项目,按新制度会计科目建立医疗收费项目和收入明细科目的对照关系,对现有的3 026个收费项目(包括医疗服务项目、计价药品、计价卫生材料)进行重新分类,使其与会计科目、成本项目形成规范的对照关系,实行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

根据全成本核算内容,细分费用项目。追溯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支出记账凭证,定义支出明细项目,实现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并轨作业,共定义费用明细项目213个,费用采集表格124个。

确认核算单元,全面清查医院固定资产。根据新的核算单元和分类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整理、迁移,满足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的要求,提供精细、可信、适时的资产折旧数据。

2.3建立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并轨作业流程

为解决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双轨作业的弊端,我们建立了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并轨作业流程,分析了普遍采用的并轨作业模式——以科目(或报表)汇总数为基础的并轨作业流程,即所有业务收入和支出数据按会计科目和核算单元进入会计核算系统,再由会计核算系统转入成本核算系统进行分摊处理。

该流程解决了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的数据一致性问题,规范了不同对象的成本分摊政策,但存在如下问题:①以会计软件为科室支出数据采集工具,增加会计记账凭证的记录量,造成会计档案的打印输出量增加。②制证岗位在录入科室支出数据时,容易造成错误和遗漏,科室成本核算系统以汇总方式采集后无法追溯,无法建立审核机制。③这一模式只采集科室的支出汇总数据,无法核算变动的人力成本,不能给后续其他对象的成本核算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④这一作业流程在核算区间、核算内容、责任对象方面都采取了抽象汇总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过分简化核算流程,不能为医院基础工作的提升和业务流程的优化提供更精确的基础数据。

新的并轨作业流程见图3。这一流程有如下优点:①成本核算系统从数据发生源头采集医院的收入和支出信息,然后按会计核算原则归纳汇总生成院级会计核算的记账凭证传递给会计核算系统。②医院的收入和支出区分为出纳类和非出纳类,出纳类收支由出纳岗位按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双重要求,详细录入成本台账,再由系统提供的接口功能同步转入出纳日记账,由会计软件根据日记账生成相应的记账凭证。③所有的收支项目采集到最小单元,如工资类支出采集到工资表应付部分各表头栏目,支出明细科目中的“差旅费”细分至科室差旅费、个人差旅费、交通补贴三项,为内部考核和预算管理提供更详细的信息。④所有人员支出都核算到角色,多重角色人员,其差旅费根据其出差性质归属到对应的专业组和科室。⑤采集数据按发生日期执行,期间数据按会计分期统计,凡能归集到会计日的按会计日统计;门诊医疗收入、住院医疗收入、计价药品销售成本、计价医用材料成本等数据按自然日统计。⑥按会计分工和会计内部控制的要求,进行成本核算数据归集、审核、制证。

这一流程的实施,解决了以科目(或报表)汇总数据为基础的并轨作业模式的一系列问题,同时也对医院的相关基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将会计基础工作前移,优化会计作业流程

为提高源头数据的质量和精细度,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要求前移至业务部门,其中工作量最为集中的是资产物料的管理。改造药品管理流程、改造医用器材管理流程、改造后勤保障物资管理流程、改造制剂室及中药炮制室出入库流程分别见图4~7。

2.5通过数据接口全面整合信息孤岛

贯彻实际成本核算原则,从业务发生源头采集数据,确保不同层次、不同对象数据与会计报告的真实性。

2.5.1设计数据采集表

实行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流程整合,合理地应用医院的信息化数据,通过网络对医院业务系统数据进行自动采集[4],根据数据的类型和发生规律,以数据工作表形式,通过接口采集、表格导入(EXCEL)、台账录入三种方式实现原始数据的采集。

2.5.2选择数据采集方式

2.5.2.1接口方式采集HIS数据以接口方式采集的HIS数据。每天晚上零点后,由接口程序根据事先设定的采集时间自动向HIS中间库采集数据,也可由人工在客户端采集。通过接口产生的门诊日报表及住院日报表数据的汇总数和入库量-出库量-库存量。②西药库、中成药库、中草药库:按制剂出库单填制升益表,计算成品入仓价后入库,按制度加零售差价后调出到各药房。

分项数,与收费处的数据进行核对,完全一致后,成为收入记账凭证的原始依据。提取的收入信息包括医疗项目名称、开单科室、执行科室、金额、工作量等信息[5]。

2.5.2.2表格方式导入数据 由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等子系统导出的支出表格,职能部门及财务部整理的支出表格,可以用EXCEL表格导入系统。

2.5.2.3台账方式采集收入台账录入,反映HIS系统以外的直接由财务处理的业务收入数据,涉及协同作业(开单与执行)的数据,系统提供录入执行科室的功能。属于出纳类收入业务,在录入台账的同时,即时生成出纳日记账所需要的数据。支出台账录入,支出台账集中处理零散开支和HIS系统以外非表格方式采集的支出数据,有现金出纳录入,有银行出纳录入,还有制证会计录入。属于出纳类的零散支出,可以一边录入台账,一边由系统生成出纳日记账所需要的数据。

2.5.3成本台账-出纳日记账-会计分类账融为一体

出纳岗位在录入科室(个人)业务收支台账时,可直接点击生成日记账,后续的制证岗位可以从系统中调用日记账生成记账凭证,同时向出纳系统返还凭证号,达到“一证四用”目的(一证:原始凭证,四用:科室全成本、科室准成本、分类账、日记账)。

2.5.4会计内部控制与数据稽核

贯彻会计分工、内部控制及会计信息披露原则,根据会计制度要求,所有核算工作表,按会计分工、采集、审核、制证、分摊流程依次处理。未经审核的数据,不能进入会计核算系统,凡已经生成记账凭证的数据,不能随意删除,保证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数据的一致性。

3成效与体会

3.1成效

财务会计与管成本会计并轨作业,实现了“会计核算、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系统三合一的并轨作业,促进了医院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为医院运营管理提供了全新的平台。

3.1.1新平台助力医院建立新的运营体系

合理划分医院成本核算单元,是落实新制度的要求,是建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的奠基工作,我们按照“以医疗业务为主体、以高层决策为龙头、以行政管理为驱动、以后勤服务为保障”的思路,构建新的运营管理体系。这一体系为资产清查、人员分布盘点、物料领用与核销、费用归集与分摊、科室全成本核算、门诊与住院、项目与病种成本等方向的成本核算提供顶层设计,为科室经营理财和绩效考核提供了更清晰的框架。

3.1.2新平台提升了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

新平台的建设,通过若干数据接口的开发,打通了各应用系统与财务管理的汇集通道,消灭了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信息孤岛。通过信息整合,彻底解决了同一指标在不同系统报告中数据不一致的问题;通过信息整合,建立了财务系统与各应用系统之间的良性沟通机制,各种科室、跨专业组的问题,在统一的平台中得到很好的解决。

3.1.3医院会计队伍素质迅速提升

启用新平台,我们的会计要熟悉全新的核算单元、新的收支项目、新的成本对象、新的数据要求、新的分摊方法、新的财务报表、新的分析手段。财务部门要做好扎实、细致的基础工作,为高层决策提供真实、可靠、有用的运营信息;经过实践,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有了全面的提升。

3.1.4新平台助力医院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经济管理走上良性轨道,综合绩效指标持续提高,职工收入与福利稳步增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提升。2013年止,医院固定资产比五年前增加了188%;病床使用率达到130%,负债率41.92%,负债结构得到了调整。业务收入达2.3亿元,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为 28.10%,职工待遇得到极大改善。

3.2体会

实现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并轨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按项目管理的要求展开实施。

3.2.1领导重视是项目成败的关键

院长不重视,财务不力,工作无法深入;只有院长重视,财务得力,这项工作才能优质高效的完成。分管财务的院长作为院长的助手,必须有很强的执行力、统揽全局的思维、攻疑克难的决心、高效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

3.2.2财务部门与信息部门的合作

财务重视,信息不配合,没有数据基础;财务力量薄弱,工作会失去方向。只有财务牵头,信息配合,才能确保工作的效率和数据的质量。

3.2.3财务机构和职能部门的配合

人员经费的归集、人力成本的核算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深入细致的开展,离不开资产管理部门的配合;药品成本由售价核算改为进价核算需要药事服务部门的支持;病种成本核算需要规范、精细、及时的病案信息,一方面从执行国家政策的角度对从收入角度对单病种限价收费进行核算和管理监控,另一面根据成本核算的技术和方法对主要病种进行收入、成本和结余进行核算,为医院参与医疗市场竞争提供精细数据。

落实新制度,完善内部管理,再造医院会计作业流程,剖析医院的运作,分析医院问题及医院整体性的发展,制定医院未来的策略,合理利用人、财、物等资源以取得最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确保医院平稳、健康的经济运行,提高医院发展的整体优化程度,提高竞争实力,推动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晨.新形势下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现代医院管理,2012,8(4):1-3.

[2]冯欣.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1,11(12):140-142.

[3]李姣,樊俊芝.新制度下医院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实践与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 2013,32(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