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范文

财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精选(九篇)

财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

第1篇:财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政府会计 基建并账 核算方法

2016年8月1日,财政部财办会[2016]30号文件下发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政府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创新性地提出了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基建投资业务直接纳入“大账”进行核算的思想和方法,是行政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核算的一次重大改革。

一、行政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核算的传统方法

在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以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基建会计是完全独立于行政事业会计、按照专门的会计制度进行单独建账核算的。这个专门的会计制度就是《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及《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补充规定》,这个制度有一套完整成熟的基建会计核算体系,可以充分反映基建项目从资金筹措到资金使用形成基建投资成本,再到交付资产转销资金的完整资金运动过程。在基建项目资金能够全部转入基建专门账户的情况下,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会计交叉核算内容较少,两套报表通过简单合并就可以反映单位整体的财务状况及会计信息。

二、现行的行政事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基建并账核算方法

近年来,我国财政管理进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政府收支分类等改革,一方面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部预算资金以国库集中支付方式进行支付并全部纳入行政事业会计进行核算,一方面要求行政事业会计报表要反映单位的整体会计信息和财务状况,这就造成基建项目资金需要在两套会计账务系统中同时核算的现象,基建会计并入行政事业会计成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必然方向。

(一)现行基建并账核算的具体方法

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计制度实行了基建并账的会计改革,具体规定是单位首先要对基建投资按照原来的会计制度进行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同时至少按月将基建账数据并入行政事业会计“大账”相关科目反映。

纵观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新旧制度衔接有关问题的处理规定,这次基建并账的关键方法有五点,一是在“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基建工程”明细科目核算基建账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预付工程款”等科目并入的内容,同时将净资产类科目中“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作为对应科目共同核算基建投资形成的资产;二是初次并账时对基建账“基建拨款”科目贷方余额分析后,并入“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按月并账时基建拨款直接在“财政补助收入”、“其他收入”科目核算;三是基建账中的“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其他应收款”等科目直接或分析后并入“大账”的相应资产科目;四是基建账中的“基建借款”、“应付工程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直接或分析后并入“大账”的“长期借款”或“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负债科目;五是初次并账时用“事业基金”科目来调节各科目借方与贷方的差额。

(二)现行基建并账核算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基建并账是行政事业会计核算的一大进步,基本达到了行政事业会计“大账”全面反映单位完整会计信息及总体财务状况的目的,满足了部门预算和决算管理的要求,对提高单位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基建并账的总体效果来看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行政事业会计“大账”中“基建工程”科目没有按明细科目及具体基建项目核算基建投资成本,基建投资成本中各项资金来源的金额不能直观被反映,基建项目的详细核算仍要通过独立的账务系统完成;二是用基建借款支付基建项目工程款时要作为支出核算,且基建借款金额较大,会造成支出远远大于收入的现象,单位收入、支出和结余严重不匹配;三是因为单位对基建并账规定的理解差异及并账时间和方法的不同,整体会计信息质量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四是一个单位仍然存在两套会计账务系统。

三、《政府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规定的基建并账核算方法

政府会计改革的主要思想是在完善现行部门预算和决算制度继续运行、保留以收付实现制进行预算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运用“双功能”的模式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系统中引入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核算,采用“平行记账”的方法,对同一项经济业务,在一个会计核算系统中同时进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核算,达到既能编制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决算报告,又能编制反映财务状况的财务报告的目标。

《政府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就是以这一思想为基础,以统一现行行政单位、事业单位、行业事业单位会计标准为原则,对政府会计科目设置以及会计报表编制进行规范的适用于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统一的会计制度。

(一)政府会计之基建并账核算的创新

《政府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创新性地提出了直接在“大账”核算基建投资业务的方法,与现行的行政事业会计基建并账核算相比,政府会计的基建并账核算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

首先,在财务会计方面,一是设置资产类“基建工程”一级会计科目,并依据最新的《基本建设财务规则》设置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预付工程款”等明细科目,要求按照基建项目或单项工程进行明细核算;二是对负债类“长期借款”科目提出了按基建项目甚至单项工程进行明细核算的要求;三是取消了净资产类“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基建投资成本在形成时不计入费用,待基建项目竣工验收转为固定资产后,以固定资产核算方法进行计提折旧并计入相关费用。

其次,在预算会计方面,“财政拨款预算收入”、“事业预算收入”、“上级补助预算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捐赠预算收入”、“行政支出”、“事业支出”、“财政拨款结转”、“非财政拨款结转”等科目,都要求专项资金按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基建项目资金属于专项资金,必然是要按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的。

第三,还是在预算会计方面,增加设置了“债务预算收入”科目,借款时计入贷方,还款时计入借方,期末转入“其他结余”科目,基本解决了单位总体预算收入、支出和结余不匹配的问题。

(二)政府会计之基建并账核算的难点问题

《政府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虽然未明确指出基建投资是否还需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单独建账,也未明确指出是否还要编制《基建投资表》、《待摊投资明细表》、《基建借款表》等基建报表,但根据政府会计统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原则及编制单位整体财务状况报告的要求来理解,单位不需再对基建投资单独建账核算;根据《政府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按《基本建设财务规则》设置明细科目的做法及各级主管部门对基建项目管理的要求来理解,单位仍要编制这些基建报表。

在不对基建投资单独建账核算且要编制基建报表的情况下,政府会计之基建并账核算仍存在一些难点问题。

第一,“长期借款”科目只能反映基建项目借款的借入及归还情况,不能反映基建项目借款资金的使用和剩余情况。

第二,没有设置明确反映单位用于基建项目的自筹资金的科目,“基建工程”及其明细科目反映的基建投资成本是通过多少财政拨款、多少借款、多少自筹资金形成的资金来源也不能明确反映。

第三,财务会计净资产类科目“本年盈余”反映的是单位经济活动的整体盈余状况,既包含行政事业活动的盈余,也包含本年基建项目财政拨款及非财政拨款专项资金收入金额。因为财务会计收入中包括除债务预算收入外的所有预算收入,而费用中仅包含行政事业活动费用,未交付使用基建目的投资成本不形成费用。经过“本年盈余分配”科目分配后,基建项目财政拨款及非财政拨款专项资金的结转金额包含在“限定性净资产”科目中,未交付使用的基建项目投资成本中财政拨款专项资金及非财政拨款专项资金的金额就包含在“其他净资产”科目中,如果单位将事业收入用于基建项目形成基建投资成本,“其他净资产”科目中也包含这部分金额。

(三)政府会计之基建并账核算难点问题的解决办法

上述难点问题中的数据可以从其他相关科目中分析统计出来,但统计分析过程复杂繁琐,也可以尝试通过对相关科目进行细化核算或增加过渡科目来直观反映。

第一,将预算会计科目“债务预算收入”、“其他结余”及财务会计科目“银行存款”按基建借款和非基建借款分别进行明细核算,共同反映基建项目借款资金的使用和剩余情况。

第二,设置“基建资金来源归集”过渡科目及其明细科目“资金来源总额”、“财政拨款专项资金”、“非财政拨款专项资金”、“借款资金”、“自筹资金”、“应付账款”,核算形成基建投资成本中的资金来源。这个科目要按基建项目进行明细核算,通过本期发生额来归集基建投资成本的资金来源金额,期末余额为零,不影响单位的整体资产和负债状况。其核算方法类似于“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在形成基建投资成本时借记“基建工程”相关明细科目,贷记本科目下的“资金来源总额”明细科目,同时根据付款时的资金来源借记本科目下的“借款资金”等明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如果暂不支付工程款就借记本科目下的“应付账款”明细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以后支付工程款时再从本科目下“应付账款”明细科目调整到相关的明细科目。

第三,对财务会计净资产类科目“限定性净资产”的“财政拨款结转”、“非财政拨款结转”明细科目、“其他净资产”科目再设置“基建投资所占净资产”及“行政事业活动净资产”明细科目,分别核算未交付使用基建项目所占净资产及行政事业活动净资产。

基建会计并入“大账”核算是政府会计改革的关键环节,事业单位要积极探索研究,努力找到简单有效的核算方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征求《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财办会[2016]30号)[S].2016-8-1.

[2]财政部.关于印发《新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3]219号)[S].2013-12-25.

[3]财政部.关于印发《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3]2号)[S].2013-1-10.

[4]财政部.关于印发《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4]3号)[S].2014-1-23.

[5]张慧.基建会计并入事业单位会计体系研究――基于财政管理改革的视角[J].教育财会研究,2013,(1):34-37.

[6]刘海丽.高校基建财务账与事业财务账的合并[J].财会月刊(上),2014,(2):108-109.

第2篇:财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范文

(一)项目成本核算层次的空缺

目前,大多数医院财务部门还没有形成成本控制的意识,财务工作重点是收支核算,成本控制还处于基础阶段。虽然部分医院成立了成本控制岗位,但是成本核算工作仍然是依赖原有的财务工作,成本核算管理处于筹备阶段,也没有专业的成本核算人员。同时,目前我国正在广泛的开展全民医保工作,按项目报销是未来医院成本核算的主流,这就要求医院加强对项目报销工作的管理,尤其是各项医疗项目的成本控制。

(二)间接费用的分配较为粗糙

我国很多医院已经制定了关于医院各项费用支出的相关规章制度,医院成本支出也基本上按照这些规章制度运营。但是目前医院费用支出的分配较为粗糙,没有结合现状与时俱进,无法根本的反映成本支出动因。加上没有制定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致使医院成本的实际发生额比较模糊,无法真正体现医院医疗项目的实际发生额,也无法保证成本消费信息的正确性和精确性。除此之外,大部分医院没有制定关于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的制度,在实践中无法获得成本核算的第一手数据,成本核算工作举步维艰。

(三)成本预算流于形式

我国很多医院已经制定了成本控制的相关制度,但是预算根据经验制定,预算的制定缺乏实践调研,致使预算费用没有根据成本费用的实际发生额来制定,成本费用的多少没有与经济责任联系起来。医院对成本控制工作重视不足,预算流于形式,行政、后勤等科室人员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不高,成本控制工作难以进行,对取得直接收入的医护人员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成本核算的影响

(一)促进医院成本核算的规范化

新财务会计制度在医院的成本核算中加入了成本管理的相关内容,规定和细化了医院成本核算的对象,健全了医院成本核算的成本分摊方法,丰富了医院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保证了医院成本核算信息的完整性。同时,新财务会计制度明确了成本控制中的权利与责任,更新了医院成本核算的相关技术,细化成本核算的科目,大大提高了医院成本核算的精确性,促进了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二)完善药品收支核算模式

新财务会计制度针对传统医院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药品成本、收支、核算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完善。新财务会计制度将旧制度中药品、成本收支核算科目合并,取消了传统财务会计核算中的药品总账目制度,完善了医院药品收支核算模式,实现医院药品核算规范化管理。

(三)改革医院资产核算方式

新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了医院资产核算方式,合理的制定医院财务成本,真实地反映了医院的资产核算现状和医院总体财务状况,保证了医院资产核算工作和成本预算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建议

(一)提高人员成本意识和综合素质

目前,新财务会计制度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新财务会计制度的成本核算也属于比较前言的领域,很多医院还没有树立成本控制的意识。因此,首先需要强化医院工作人员的成本核算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实践。其次,医院工作人员需要提高业务技能,学习新财务会计制度,充分发挥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优势,提高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综合水平。

(二)建立医院内部监管制度

新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医院财务部门加强对成本预算、成本核算的监督。医院财务部门不仅需要全面监督成本预算、收支、负债的基本情况,还需要建立内部监控体系,实现对成本预算、收支、负债等各个环节的全面控制,明确医院对外投资范围,实现固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加大对财务的监管力度。

(三)强化医院的财务分析和评价体系

医院应该强化财务分析和评价体系,对医院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实施成果以及具体实施情况进行评价。这就要求医院根据成本核算内容、对象,成本分配方式等制定医院财务分析和评价标准。同时,要根据医院各个科室的实际情况和工作性质以及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具体需求来构建个性化、科学的财务分析和评价体系,满足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基本需求。

四、结束语

第3篇:财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财务预算考核 株洲段车间班组 分析症结 解决途径

财务预算管理是具有铁路运输企业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生产经营等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机制,是对企业相关的投融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和制度安排。西方有句谚语:“在管理活动中,如果没有监督与考核,再美丽的天使都会变成可怕的魔鬼。”用此来形容考核、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是十分恰当的。没有考核,财务预算工作无法执行,财务预算管理变得毫无意义。

车间、班组是铁路运输企业的最基层组织,车间、班组财务预算管理是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基础。我们必须建立健全车间、班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特别是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机制,促使车间、班组全员参与当家理财,努力提高货车检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实现株洲段的各项经营目标。

一、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考核机制

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考核机制,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建立层级管理的企业组织结构

考核是自上而下的层级管理系统,阶梯式结构是企业实施财务预算考核的基本前提,因为考核关系与管理关系是一致的,管理关系不明确,考核就无法进行。考核的最大权重永远掌握在职工的直接上级手中,直接上级是最了解下属职工的一个阶层,他们最有权利对职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如果职工没有明确的直接上级,或者有多个直接上级,考核就不可能有合理的权重划分,也就会削弱主管对职工考核的坚定性与有效性,造成评分系统的紊乱。我们株洲段,采取的就是预算管理小组考核车间、科室,车间考核班组,只有这样层级明确、管理结构合理,财务预算考核才能够正常进行。

(二)设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指标体系

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指标,是财务预算考核的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做好财务预算考核工作,必须设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指标,把好财务预算指标分劈关,总的要人人肩上有“指标”,人人手上有“斤两”。

(三)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制度

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大力推行财务预算考核,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强调责权利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财务预算考核办法,突出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优化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全段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努力改进考核方式,实行年度、季度考核与日常考核以及重点工作事项督查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制度。

(四)普及职工的财务预算考核知识

财务预算考核对职工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判断能力等综合管理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货车修理段可以通过教育培训使职工明确财务预算考核的目的、方法、内容、程序、结果等等,通俗地说就是让全段职工明确财务预算考核考什么,谁考谁,怎么考。对全段职工的素质与技能进行强化。

(五)严格财务预算奖惩制度

在考核过程中,必须严格考核标准,规范考核程序,确保考核过程公平、公正,提高考核的效率和质量,增强透明度。要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车间、班组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切忌形式主义。

二、株洲段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现状

2010年,根据集团公司要求,株洲段进一步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一)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2009年2月份,根据集团公司广财发48号文《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党委关于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决定》,株洲段成立了全面预算管理领导小组,段长、书记任组长,段发文件《2009年成本预算管理办法》要求车间必须将成本预算分劈到班组,形成段、车间、班组三级成本预算机制,使全员参与到成本预算核算工作中。段下达株段财发[2009]1号《成本预算管理办法》和株段计发[2009]1号《成本考核管理办法》,落实责任考核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强化成本管理的刚性约束。近几年来,株洲段查缺补漏,将零散的财务预算制度进行有机串联,形成了财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稽核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货币资金预算及控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监督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财会信息化管理制度、车间财务会计工作细则、差旅费管理办法等一整套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财务管理制度与激励、考核机制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二)建立段、车间、班组三级预算管理核算模式

通过在株洲检修车间的试点,逐步建立段、车间、班组三级预算管理核算模式。一级:段每月根据预算工作量和预算单价向车间下达预算指标,季度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对车间进行考核。二级:车间根据段下达每月工作量合理安排各项费用支出,通过材料核算系统,对本车间材料支出情况及节超原因做出准确分析。三级:车间通过历年班组成本支出数据,核定各班组单位成本预算,每月按照预计工作量下达给各班组预算指标,月末班组根据实际完成工作量和成本支出情况,向车间上报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车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班组预算,使之趋近于合理,并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对班组进行考核、奖励。

(三)建立合理的财务预算下达模式

株洲段的成本预算分劈以不突破广铁集团公司下达的运输总支出预算为前提,努力加强车辆检修各环节的控制,降低检修成本;加强水、电设施节能管理,加强间管费用控制,深入挖掘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潜力,大力开展修旧利废。其中:直接生产费的下达,货车列检费用我们按上年同期实际的到达、始发、直通工作量和辆单价下达预算;货车维修、段修、厂修费用,我们按调度科下达的临修、辅修、段修、厂修任务量和各自相应的辆单价分劈下达预算,按实际工作量进行考核。间管费用,我们采用“零基预算法”,对各项成本,分析其基本支出,再考虑新技术、新设备投入运用等,核定其定额,确保预算分劈下达科学合理。

(四)建立财务预算考核体系

株洲段要求各车间、科室每月上报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资料,从而全面掌握全段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科根据车间成本支出情况,对比分析预算指标,将车间成本执行情况汇总编制表格,与车间共同核对金额并分析原因,再按成本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通过对2010年度成本执行结果的考核与奖励,把预算执行情况与责任人和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奖惩分明,从而使职工与企业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以上举措,株洲段的运输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段修、辅修工作量比去年同期下降,工资上调的前提下,实现了成本支出结构性调整,达到货车修理收支平衡,实现了2010年货车修理经营目标。

三、株洲段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症结分析

我们发现,虽然我们车间班组的财务预算考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考核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充实完善。

(一)在车间班组考核指标的设计上还需进一步改进

年初株洲段制定下发的《关于下达2010年成本预算的决定》中涉及的考核指标与车间班组实际存在不适应的地方,考核指标有待进一步改进。如生产用电,预算下达到车间,但由于电表原因,却无法实现对车间的考核。

(二)在考核运行机制的健全上还需进一步增强

虽然我段一些车间每月已将预算分劈下达到班组,下月初车间根据班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考核,但仍有一小部分车间没有考核到班组,我们要加强财务预算考核运行机制的全面实施。

(三)在考核人员素质的提高上还需进一步深入

目前,考核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有差距,存在考核怕得罪人的“老好人”现象。考核的成绩能否客观反映被考核车间班组的真实工作落实情况,主要取决于被考核车间班组的落实情况,同时实施考核的人员素质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人员素质包括业务技能、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等诸多方面,绝大多数参加考核的人员素质较高,考核比较客观、公正,但大家毕竟工作、生活在一个大家庭,考核中难免会出现考与不考、扣与不扣的矛盾现象,有的甚至碍于情面,考核的原则性发生动摇,出现了应该考核扣分的情况而不进行扣分的情况。

(四)在考核的及时性上还需进一步改善

现在是2011年3月底,但时至今日,株洲段2010年4季度财务预算仍未考核到位,影响了广大职工对财务预算考核的积极性与热情。

四、对株洲段完善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的设想

我进一步了解了车间班组实际,形成了以下一些设想,以期能促进株洲段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工作,完善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机制。

(一)细化财务预算指标,完善考核奖惩体系

按照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要求,细化、量化、具体化财务预算指标。增强财务预算指标的针对性,不搞放之四海皆准的笼统原则,而应对不同车间、不同班组、不同岗位分门别类,确定不同的考核重点,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健全领导分工责任制、牵头部门承办责任制和具体人员负责制,落实全过程跟踪监控和奖惩兑现,达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指标的工作目标。配合目标责任分解,修订现有的考核办法,使其详细又具有可操作性,从制度上确保各项目标既有标准,又有督导、检查、考核和奖惩,完善预算考核奖惩体系。

(二)注重考核人员的选拔培养,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

要选调工作认真、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同志从事考核工作,注重加强对考核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和责任心教育。使考核人员具备一种敢抓敢管、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能当“老好人”遇到矛盾绕着走,凡是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凡是领导安排部署的工作,都盯住不放,一抓到底。通过集中学习和网络交流的平台,组织各级预算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扩大学习交流的机会和范围,使每一个参与预算管理体系的人员了解该系统的运作和流程,理解各项制度出台的原因、意义,为株洲段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体系的良好运转搭建人才基础。

(三)建立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信息反馈机制

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能进一步严格考核程序,完善考核方法。此外,反馈机制的建立对提高财务预算考核工作的质量有促进作用。一方面,它要求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结果必须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另一方面,也可以给车间、班组一个申诉的机会,车间、班组可以对一些有出入甚至不符合事实的情况进行说明、补充和纠正,从而使年度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结果更准确、更全面。

(四)建立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监督管理机制

定期不定期到各车间、班组抽查指导季度考核落实的情况,对车间、班组的季度考核应加大监督力度,以确保季度考核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加大对年度考核的督察力度,进一步提高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工作的权威性,充分发挥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确保株洲段各项经营目标的全面完成。

参考文献:

第4篇:财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范文

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以医院设立相对独立科室为成本核算的基本对象,归集成本核算对象的直接成本费用。

(2)根据各个成本核算对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角色,将成本核算分为医院成本核算中心、临床成本核算中心、辅助成本核算中心、行政成本核算中心、后勤成本核算中心。

(3)按照谁受益谁分担的原则,如:行政成本核算中心,可以以单位人数的比重为权数,分配行政成本核算中心各科室成本。

(4)模拟市场的运行,以医院内部价格结算方式分配辅助、后勤成本核算中心各科室成本。

(5)根据对各科室成本费用的归集、计算、分配的财务数据结果,进行绩效考核、本量利分析等成本管理,分析并找出各科室的存在差异的原因,以便纠正医院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偏差,提高医院经济管理的效率。

2财务软件在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应用情况

以用友财务软件为例,采用“总账系统+工资管理+固定资产+UFO报表”的应用方案。

(1)总账系统包括原始凭证的管理、往来账户管理等基本功能,设置总分类账户和明细科目账户,利用这些账户进行财务的核算管理。

(2)工资管理系统的业务处理,主要包括工资变动数据录入,生产工资发放详细列表,按工资分摊设置生成工资分摊的凭证后进入财务处理模块进行凭证的流程处理,主要是对医院职工的工资、奖金发放情况进行最终核算,并根据税法规定,扣除相应的税费,核算应发放的工资薪酬,最终对医院人员的工资进行汇总分析。工资管理系统还可以详细的反映医院职工的工资薪金构成情况,并打印账单,供在职员工进行核算,保证医院员工的合法权益。

(3)固定资产是医院长期需要使用的资产,它体现医院的经营能力,固定资产作为财务软件核算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的部分,体现了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对增加医院经济成本、节约资金有着重要的意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日常使用操作主要涉及固定资产变动输入、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折旧分配和转账、资产的评估、固定资产查询、盘亏盘盈等。

(4)UFO管理系统的常用功能主要有录入处理分析数据、文件管理、设计各类报表的格式、提供计算公式和审核公式和进行报表的编辑。总账系统、工资管理、固定资产、UFO报表是财务软件的四个基本功能处理模块,这四个模块具体功能比较丰富实用,即可以相互独立使用,满足医院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又可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满足医院财务管理的需要,为管理者提供真实可靠而又及时的财务管理信息,方便医院管理者作出合理的决策,有效调整各个科室的成本分配,以降低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3财务软件在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应用中的基本原则

3.1一致原则

一致原则,指医院会计核算与科室成本核算一致,财务软件核算与医院财务核算相一致的原则。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的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在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中,会计核算的对象是医院各科室的经济活动,因此决定了医院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各个科室的经济活动,对科室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监督。财务软件的使用,不能违背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一致性原则还包括,一定会计期间,成本费用与支出一致。即在一个会计期间内,无论对各科室的成本核算进行怎样的归集、计算和分配,成本费用等于相同会计期间的支出费用。

3.2经济原则

医院各科室的成本核算的目的是在保证医院服务质量的同时,减低成本费用,即在有限的资源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财务软件的使用,与传统手工记账模式相比,避免了冗杂的手工核算环节,降低了各科室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并且财务软件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率,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以及时的生成财务报表,对财务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对各科室的成本分配进行合理的再分配和调整,实现医院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

3.3高效性

财务软件使用的目的是降低手工操作,在会计软件对医院各科室进行成本核算时,会计人员只需要将原始凭证进行初步审核后,录入财务软件系统中,系统就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且生产和打印会计报表,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人员工作的难度,也提高了医院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财务软件在医院科室中的应用,采用手工录入数据和计算机自动生成和分析数据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效率。

4结语

第5篇:财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范文

摘 要 基层医疗机构是医疗服务体系的基本单位,其肩负着伦理道德、公共责任以及创新发展的使命,因此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工作对促进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重点分析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工作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新医院会计制度 基层医疗机构 财务管理

引言: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医院财务管理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基础医疗机构财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变动。因此,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是目前医院管理的重点内容,下面本文针对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基层医院财务管理进行分析。

一、新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工作的变化

1.财务管理目标变化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为医疗机构提供了会计和财务协调一致的理论指导。在新会计制度下,作为事业单位,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变为实现本单位价值的最大化。其中关于财务报表、财务报告以及合并财务报表的具体会计准则,更有利于各个医院的财务部门充分对反映本单位价值的财务信息进行披露,这体现了事业单位的科学发展要求[1]。

2.会计核算变化

新会计制度增加了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列报、披露的具体内容,与旧的会计制度相比,会计核算账户、会计报表和部分处理流程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变得更加规范,这为进一步实现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健全提供了制度保障。

3.财务报表的变化

针对当前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体系中财务报表编制不统一或者缺失的问题,新会计制度强调了各个事业单位财务报表要统一编制,设置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表,以能够明确的了解到各项收支的去向,并且还应该在财务说明书中增加负债管理、资金流动等信息管理,医院新会计制度对财务报表管理体制的优化,可以明显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

以前,我国大型医疗机构大多数都比较缺乏预算管理体系,而医院的部分工资支出都是由国家财政部分拨付的,长此以往,医疗机构没有市场竞争的压力,缺乏先进的预算管理理念。医疗机构的预算编制工作常常由财务部门单独负责,但是医疗机构的经营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财务部门不能很好地把握医疗机构的整体运行情况,导致编制出来的预算程序不太规范、内容简单,且编制的方法缺乏科学性。对于预算金额的确定也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计算方法,使得预算管理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切实执行。由于体制、执行力等种种原因使得医院的实际现金支出和预算支出产生很大的差距,财务部门在开展工作时,也不能很好地履行监管职能。

2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应用之前,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工作很笼统,不能很好地反应基层医疗机构成本的真实情况,也就不能为医疗机构的工作者提供可靠、完整、准确的成本信息。为了加强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医疗机构成本核算工作的账务处理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取消了原来的“药品支出”、“医疗支出”等科目,简单地根据医疗机构的人员构成比例,把账务处理进行合理分摊,变成详细设置和成本核算中会计科目的明细核算,确定了成本核算的基本对象、原则等,确保成本核算可以真实反映医院的业务活动。把成本控制的目标、预算的贯彻落实情况列为医疗机构各个科室的绩效考核内容,但是医疗机构成本核算作为财政补助的可靠依据,需要进一步健全成本核算制度[2]。

三、加强基层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

1.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要想从源头解决医疗机构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转变认识,医疗机构各阶层的管理人员要树立整体预算管理理念,把医疗机构的所有医疗活动以数据的形式归入预算管理中,利用编制预算了解医院现有资源的配备情况。院长作为医疗机构的首要负责人,要对医疗机构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负主要责任。通过成立预算管理小组,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调动医疗机构各个业务部门对编制预算的积极性,把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其次,建立健全医疗机构的预算管理制度,保证预算工作有序进行,克服以前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随意性。采用新的预算编制方法,根据医疗机构的医疗业务,制定出计划和目标,考察市场环境、地域特殊性等各种相关因素,进而制定出科学的预算金额[3]。在此基础上,对医疗机构的总体预算目标进行合理分解,把每层目标落实到有关科室,调动每名员工的积极性。完善医疗机构的各项经费开支制度,加强对医疗机构资金的管理,提高医疗机构资金的利用率,提高医疗机构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完善成本核算制度

由于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管理关系到医疗机构各个部门、各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故必须树立全面的成本管理意识,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管理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完善成本的约束管理和激励制度,通过现代财务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降低医疗机构的经营成本。医疗机构的相关领导要具体负责相关管理事务,财务部门认真执行,有关部门主动配合,形成一套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4]。首先,医疗机构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出成本核算的对象,制定出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把医疗过程汇总产生的各项支出分类纳入成本核算的范围内。在编制成本核算报表时,要分析其变化规律,及时发现核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改进,然后为医疗机构的相关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结语

总之,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增加了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需要广大医疗机构财务工作人员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才能理顺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各种关系,解决目前医疗机构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促进医疗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志勇.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09(23):654-655.

[2]岳玮.探讨在新的会计制度改革下医院财务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时代金融.2012(2):12-14.

第6篇:财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范文

新时期给我国的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面对这样的状况,相关企业需要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从而降低企业的风险,增强财务管理的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企业所获得的效益在不断地减小,因此,相关企业应该意识到成本核算与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进行不断地总结和改善,提升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新时期成本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成本核算风险意识

当前,有很多的企业缺乏成本核算的风险意识,从而给企业增加了很多的管理成本,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在新的时期,市场不断地变化,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我国大多企业的营利资金都是靠自身的产品销售而获得的,相关企业缺乏成本核算的风险意识,将会使企业财务管理的负担增加,并且会使成本核算工作无法正常地进行。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资金管理的意识不足,没有意识到外界的市场风险,这样的情况必然会使成本管理工作的水平低下,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我国的很多企业在开展相关财务工作时,通常会疏于对成本核算的管控,从而使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效率低下。长此以往,会使企业对自身的收支情况无法进行掌控,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整体运营风险,对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核算方法不科学

当前,很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够科学,从而使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效率低下。大多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会采用品种法和分步法,很少有企业采用分批法。在新的时期,对于企业产品来说,更加重视其个性化,也就是由市场和消费者来主导的一种形态。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企业需要彻底地了解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制定和设计自己的产品。新时期使下,产品的生产趋向于多样化,继续使用传统的核算方法将会使企业无法适应当前时代,从而给企业造成发展上的阻碍。

(三)成本核算与管理缺乏实效性

当前,我国的很多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缺乏一定的实效性,从而使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应用效果不佳。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处境。首先,他们的经营资金不够充足,大多企业是依靠向银行贷款或者社会融资来获得相关的经营资金。长期经营下去会使相关企业的资金愈发的不足,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其次,一些企业在实际的运营中并没有建立科学的财务内控制度,从而使企业内部的财务成本控制存在很多的问题,增加了企业的控制成本。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在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时,通常没有制定相应的规范标准,使该项工作进行时缺乏时效性,成效较低。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时效性这个问题重视起来,规范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提升该项工作的成效,从而保证相关企业的正常发展。

(四)信息化建设水平低

新时期是信息化的时代,然而,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没有合理的利用信息化技术,从而导致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比较复杂,涉及到了企业的各个部门。如果没有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会使成本的核算与管理工作缺乏基本的保障,核算的精确度也无法保障,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核算成本。虽然说当前的大多企业已经逐步开始应用信息化技术,但是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却没有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造成使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误差,甚至出现报表的数据缺失等,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对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提高成本核算风险意识

当前,大多企业缺乏成本核算的风险意识,导致其对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控制成本,因此,相关企业需要提升自身的资金使用效率。通过良好的预算编制可以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反映,从而使相关管理人员能够充分意识到自身的情况。相关管理人员还应该对企业运营中可能会涉及到的财务风险进行科学地预测,从而采取合适的措施,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解决,对成本核算中的风险能够做到提前规避。将资金使用率作为企业成本核算的主要工作,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地控制与记录,保证资金的正常使用。相关企业应该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结合起来,对项目进行严格地核算,从而不断地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企业的物资总体的管理情况充分地反映出来,从而使企业的领导者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企业的运营情况。提高企业相关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能够使相关企业提前制定风险预案,从而强化投资回报,保证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的员工都能够对成本的核算与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并且能够主动地进行参与。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成本核算风险意识,能够使相关企业提前发现企业运营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地采取预案对其进行解决,降低企业的控制成本,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采用科学的核算方法和注重战略成本管理

在新的时期,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已经明显的不适用,对于继续使用分步法和品种法核算方式的企业,将会遇到很大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企业应该对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充分调研,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进行产品的生产,采用分批法的核算方法,从而满足当前的小批量“单元生产”的特点。相关企业应该完善成本核算的责任制度,首先,正确的划分责任成本中心,其次,确定责任范围,根据责任单位的职权范围以及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情况对责任范围进行确定,再次,将目标成本转化为责任成本,最后,合理的对责任成本进行核算。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此重视起来,在采用科学的核算方法的前提下,加强对责任成本的核算,从而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水平,促进企业的正常发展。不同于传统成本管理的“降低成本”理念,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是“成本优势”。即从战略的角度,对成本管理进行全面、长远的规划,使其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全面融合。在一个或多个阶段使用成本数据和信息,为战略管理的每个关键步骤提供战略支持;它是一个跨越传统成本管理内部控制的单一单元。充分认识、控制和改进企业的各种成本行为和成本结构,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核心竞争力的创造。

(三)增加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实效性

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实效性较低会使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失去原有的作用,从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如何增加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实效性,首先需要相关管理人员熟悉成本核算的目标。第一,确定企业产品的价格,第二,对生产、经营、管理所产生的费用进行一定的补偿,第三,对企业的管理质量及时进行反馈。相关企业需要做好这三项工作,从而提升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实效性,为相关的企业提供精确的决策依据。当前,我国的企业在进行成本预算的过程中,大多会采取多种成本核算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对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进行更加有效地掌控,另一方面还能够使预算的编制更加科学,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使用上述的方法,可以使有关企业对成本核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掌握,制定合理的执行制度,并且能够明确企业的财务预算目标,使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责任和职责,更好地起到领导作用,从而使相关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能够对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重视起来,保证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的落实。如果在成本的核算过程中资金的支出情况出现异常,那么有关人员应该立刻将这一情况向上级汇报,由上级部门对其进行审核,在审核之后,对成本的核算方案进行一定的改进,从而保证成本核算的规范性,进而加强成本核算的精确度,提升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水平。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水平

当前,我国的大多企业对于人员的分配以及设备的使用有着明显的优化,在优化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将其融入到企业的未来经营管理规划中,从而促进相关企业的发展。在企业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加强信息化的建设水平,从而保证企业的成本核算方式更加先进,不断提升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水平。我国的企业面临着竞争较为激烈的市场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充分的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了解市场的需求,对自身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从而保证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加强对企业内部成本的控制力度。另外,相关的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保证盈利的同时,能够对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对成本核算的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对财务的监管职能加强监督,在这个基础上,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加强,从而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保证成本核算的精确度,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大多企业存在着报表缺失、信息失真这一问题,因此,相关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时,应该对财务报表的编制方式进行统一、集中编制,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从而提升企业的成本核算效率。通过对成本核算的合理利用,能够增强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性。通过上述提出的措施,相关企业要借鉴先进企业的经验,完善信息化建设,从而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

四、在企业财务成本核算中实施风险管控

(一)企业成本会计财务风险的特点

 目前,我国企业成本会计财务风险具有四个主要特征,即不确定性、损益性、客观性和全面性。首先,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公司财务风险的发生不明确,在原有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其次,财务风险的损益是指公司的潜在损益与财务风险密切相关。风险越大,企业的潜在回报就越高;反之,回报越低;此外,财务风险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客观存在于任何地方,不是人为转移的。财务风险不会因人为干预而完全消除。但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来降低或避免风险;最后,财务风险的全面性是指金融风险的范围更广。财务风险一旦发生,将对企业产生全面的影响,并能渗透到企业内部。所有环节,无论是资金募集、分配,还是资金积累,都会受到财务风险的影响。

(二)成本核算阶段实施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首先,实施财务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的“危机成本”。一旦发生财务风险,必然会对企业的成本核算产生一定的影响。成本核算的手段,以及核算的内容和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使企业承担一定的损失,甚至导致企业面临破产或倒闭或被兼并。实施财务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防范此类隐患,避免企业损失。其次,实施财务风险管理可以使企业的资源配置更好、更合理。在有效的风险管理下,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的核算都需要在风险控制范围内进行。这一前提不仅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实际风险,而且有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风险防御能力。从而使企业的资源配置更好。 此外,实施财务风险管理可以使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活动更加稳定。企业一旦实施财务风险管理,必须配套相关控制措施。在这些管控措施的有利约束下,公司资金安全更加可靠,成本核算更加规范完善,公司盈利能力也将得到显着提升。因此,企业将面临安全良好的经营环境。

(三)现阶段企业财务成本会计如何实施风险管控 

1.加强成本和风险控制的基础管理 如上所述,企业的成本不仅直接决定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且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然而,企业成本会计中风险管控的情况并不乐观。对此,首先要加强成本费用风险控制的基础管理。重点关注采购成本、销售成本等风险管控,其中,采购成本应重点关注材料采购价格和质量,认真研究基于原材料市场的采购策略。在实际购买中,多方询价,选择最佳购买;应重点控制销售费用,积极结清货款,减少库存。同时,结合资金流向管理,尽量减少资金占用量和利息支出,防范资金破裂风险。总之,各类成本支出项目都要严格审批,做好成本控制。 2.建立积极的成本和财务风险管理环境 企业除了加强成本费用风险控制的基础管理外,还应建立积极主动的成本费用财务风险管理环境。一是合理划分成本核算相关人员的权限和职责,“按岗定人”,充分落实到位授权和责任,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及时性和针对性;其次,企业要积极推进成本预算,实现一切成本费用有据可查,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成本核算环境;此外,企业应重视成本会计核算人员的选拔,并加强培训和考核,以提升其专业素养。 3.积极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成本会计财务风险防控意识 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有效防控财务风险,离不开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因此,企业也应积极提高企业管理者对成本会计财务风险的防控意识,从主观上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对此,企业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对员工进行财务风险教育培训,加强财务风险宣传,讲解财务风险隐患和危害,让管理者和员工认识财务风险的隐患和危害。具有预测、识别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从而积极参与风险防范。 4.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的财务风险贯穿于成本核算的全过程。为有效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企业需要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建立较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可以对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的各种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合理预测。同时,通过这种机制,对企业的整个成本核算过程进行持续监控。一旦发现财务风险隐患,要争取充足的时间,积极应对,力争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对此,有条件的企业(如大型企业集团)可以建立建立“风控小组”,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财务战略、经营特点、政策环境等一系列因素,针对成本核算环节,对潜在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与追踪,一旦发生实际损失或影响,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以提高企业财务风险工作的前瞻性。

五、结语

第7篇:财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基建会计 事业会计 预算管理 统一核算

根据财政部的要求,实行独立核算的国有建设单位,对基建项目应独立设置账簿、独立编制会计报表,形成目前的基建账簿与事业类账簿分别设立、分别编报的局面。事业单位基建账簿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事业单位事业类账簿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一个单位两套账簿并存构成了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框架。但是笔者根据自己实际操作经验发现,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及财政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两套账簿独立越来越不适应当前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基本要求,其诸多弊端给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及以防范财务风险带来严重影响。

笔者所在的单位,担负着全市的大型环卫设施基本建设,每年都有市政府的重点建设任务落在我处,基建账项按照有关规定一直实行独立核算,独立编制会计报表。近年来随着建设项目的增多和工程量的增加,笔者发现,这种两套账的核算方法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 一个单位两套账簿并存与会计理论相违背。从会计理论来分析独立设置基建账簿,把它与事业单位事业类账簿人为分开,使得单位的事业经费和基建经费不能在一个会计主体内同时反映。两套账的相互分离,都不能完整地反映单位的经济活动全貌,这不符合《会计法》第l条“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规定,对构建完善全面完整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体系非常不利,影响了一个单位财务报表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二) 单独设置基建账簿也为事业单位规避政府监督,转移财务风险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单位的资产管理存在漏洞。由于分开核算,使得一个单位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按不同的核算口径分别于两套账簿之中,容易鱼目混珠。因为基建项目的资金与单位的行政经费来源不一致,使得有些单位巧立名目,在行政账目和基建账目上作人为账务调整,影响账目真实性,使财务报表使用者在阅读分析时雾里看花。

(三) 独立管理基建财务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基建项目完工后,不能及时向单位财务部门提供有关资料,单位财务部门也无法对基建项目完工与否、上账与否进行及时检查,经常造成基建投资支出长期挂账,既不转增固定资产,也不按财务制度作费用列支 ,这可能造成单位账面资产小于实际资产,导致账实不符。另外,由于长期挂账,基建投资档案资料未及时整理归档,为日后维修事项也带来诸多不便。其次,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会发生一些相关的债权和债务,有时即使在资产交付使用后也无法及时结清相关债务,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结算完毕。单独核算可能造成财务管理和资金结算混乱,这也违背了独立管理基建财务的初衷。

(四) 两套账簿的存在对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及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等改革起到了消极的作用。目前我市现行的部门预算中一般不编制基本建设项目,国库集中支付也仅限于部门预算中的行政拨款资金,而基本建设资金大多来自源于基建贷款,因而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不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缺少财政的监督,这就增加了资金使用的自由性。另外,根据财政部2006年颁发的《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对基本建设支出的核算主要归口于两个科目:基本建设支出及其他资本性支出。由于两套账簿对基建支出的核算内容重叠,在执行国库集中支付时,实务中已出现同一工程项目的资金由于其来源的不同,其支出要在基建账簿、事业支出账簿分开核算及管理的问题,违反了“同一个建设项目,不论其建设资金来源性质,原则上必须在同一账户核算和管理”的规定,给会计核算和日后的统计等带来很多不便。

近年来,把基建账簿并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中进行统一核算已成为专家及会计工作者的共识,已有很多人撰文建议合并。笔者也认为,把基建账簿并入《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范围进行统一核算已具备相应的基础。首先,企业已经在基建财务与企业财务并轨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其次,财政部颁发的《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已为基建账簿并入事业收支账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根据笔者的实际操作经验认为,目前情况下,把基建核算纳入事业单位会计还需要作以下几项准备工作:

首先,从宏观上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制度。建议以《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收支分类科目》为基础,相互衔接,达到既要满足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满足政府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又

[1] [2] 

使开展基建项目的核算得以顺利完成。

其次,强化单位的部门预算工作。单位根据当年工程项目建议书,将基本建设的用款计划并入当年的部门预算中,政府贷款的工程资金与单位行政经费一样经过财政资金网络下拨到工程建设单位,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手段监管资金使用。这样,收支既适应了财政国库治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又满足了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统一的会计制度对单位会计资料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单位加强经费收支和资产治理。

再次,统一核算后的基建业务会计处理,笔者也作了如下尝试性建议:

第一,资产类账户。增设“在建工程”一级会计科目,该科目核算单位基本建设实际发生但尚未完工项目的支出。单位可根据需要增设二级或三级明细科目,如“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等,该科目年末余额表示尚未完工的投入;第二,支出类账户。增设“基本建设支出”科目,该科目核算年度内完工的基建项目的全部支出。工程完工后,由“在建工程”转入“基本建设支出”,并根据竣工决算等会计资料及时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同时分别等额记入“固定资产”、“固定基金”账户。第三,净资产类账户。在“结余”科目下增设“基建结余”二级科目,该科目核算已完工项目的资金余额,科目借方数为“基本建设支出”科目中已完工项目的贷方;第四,收入类账户。在 “拨入专款”科目下增设“拨入基建款”二级科目,该科目核算单位收到的财政性基建专款。年末该科目余额表示尚未完工工程对应的拨入基建款,已完工项目则转入“基建结余”贷方。在实际中,单位可根据需要,在上述科目下增设更下一级子科目,分别进行明细核算。年终时,根据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结转。这样,既规范了基建会计的核算工作,也使单位的财务核算更加全面完整,资产管理也更加方便集中。

另外,调整相关的基建报表。在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还需把基建投资表、待摊投资明细表、基建借款明细表列入事业单位报表的编报内容,使之成为一个单位完整、全面的会计报表。基建报表原有的资金平衡表、主要指标表予以取消。

第8篇:财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成本管理

企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6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其中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发生在项目施工发生之前,强调用科学的预测或估算来制定项目成本计划,确定项目的成本管理目标;而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发生在项目施工进行之时,强调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开支进行核算和控制,使其实际花费能够与成本预测和计划的内容相匹配,达到项目的成本管理目标;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则发生在项目施工完成以后,要求对项目实际的每―项成本开支进行分析,并对照成本计划对所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考核,明确每一项成本的权、责、利,为项目的业绩考核提供相应的依据。项目成本管理的这6个部分,相互结合、互为补充,从事前、事中以及事后3个时间纬度上对施工项目进行全面的成本管理,共同构成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全部内容。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很不理想,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是成本核算环节上,问题十分严重。在我国许多施工项目中,成本计划和实施“两张皮”,企业没有依据成本计划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进行成本控制,而事后的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由于没有准确的成本核算资料也无法进行。造成项目实施前的预测和计划以及实施后的成本分析和考核都流于形式,使成本管理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加强对项目成本核算方法的研究,提高企业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水平是规范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

一、项目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

成本核算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项重要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项目成本核算的定义

在现代成本管理中,通常认为成本的概念有两种:以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准则和企业制定的财务制度为基础进行核算的成本,通常称之为财务成本;根据施工项目管理和企业实际经营决策的需要为基础进行核算的成本,通常称之为项目成本。一般来说,财务成本核算是为了满足国家纳税的需要,以及规范会计核算方法的要求,但是,财务成本核算并不能满足企业和单位实际工作中对成本进行管理的要求。从我们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实际角度出发,我们这里所谈到的项目成本核算是指的后一种成本核算,而不是财务成本核算。企业财务成本核算和项目成本核算主要有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

1、核算的主体不同。企业财务成本的核算主体是企业。通常,由建筑企业法人作为企业财务负责人,组织财会人员核算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全部合理支出,作为企业财务成本。而项目成本的核算主体是项目,是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管理人员按照项目管理需要和上级企业的管理要求,对项目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

2、核算的范围和内容不同。企业财务成本核算的范围是整个建筑企业,核算内容包括企业在建项目成本及为组织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所有期间费用。而项目成本核算的范围则是具体工程项目,核算的内容仅包括在项目施工中发生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施工机械成本及为组织项目施工而发生的管理成本和相关费用。

3、核算的目的不同。企业财务核算的主要目的是正确计算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进行建筑生产活动发生的实际成本和应摊销的费用,从而按照国家的规定编制对外财务报表,准确计算企业的应计利润和应缴各项税金。而项目成本核算的目的则是为了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提供相应所需要的数据和依据。

4、核算的方法不同。企业财务成本核算是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进行的,有一套完整且相对固定的核算方法。而项目成本核算方法没有国家统一的相关规定。需要企业和项目负责人因时、因地、因项目的具体制定。而且在项目成本核算过程中,除了要用到一些基本的财务会计方法外,还需要常常采用统计学、经济学、运筹学、管理学等各种不同的方法,核算方法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

5、核算信息的处理程序不同。企业财务成本核算有严格的处理程序,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成本核算人员按照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程序进行,要求账证、账账、账表和账实相符,数据计算应精确有据。而项目成本核算通常没有一定的处理程序,且所需处理的信息繁杂多样,包括会计、统计、业务核算等各方面的信息。数据并不要求十分精确,但要求数据符合重要性要求,并能满足企业实际成本管理的需要。

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项目经理组织管理人员核算的是项目成本,而不是财务成本。如果在实践中,将财务成本和项目成本混为一谈,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成本核算周期长、手续繁琐、数据繁杂、核算结果对项目管理没有指导意义等现象了。将成本核算对象定义为项目成本,一切从成本管理需要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简化核算过程和结果,改变过去项目成本管理中应用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报表的核算模式,将可以解决上述的两个核算成本的矛盾,使成本核算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项目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

就成本核算的一般财务要求来说,应该要求成本核算根据不同的核算对象,设置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及核算原则。因此,要做好项目的成本核算工作,首先就要求明确项目的成本核算对象。项目成本核算对象一般要求根据不同的项目合同内容、施工特点、费用发生情况和管理要求等方面的不同具体特征来进行确定。在实际工作中,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开展不好,其主要原因往往是成本核算对象确定与项目实际的生产经营管理相脱节。成本核算对象没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划分,有时划分过粗,把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大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合并,作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不能反映独立项目施工实际成本水平,不利于考核和分析工程成本;有时又会将成本核算对象划分过细,造成成本核算与实际脱节,出现许多间接费用分摊工作,不仅大大的增加了成本核算工作量以及核算成本,更为严重的是难以做到准确的核算项目实际发生成本,也同样不利于后期的成本分析以及成本考核工作。在划分项目成本核算对象时,我们应该尽量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建筑安装工程一般应以每一独立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而对大型主体工程则应尽可能的以每一个分部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这样可以保证在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单位工程进行核算。

2、对规模大、工期长的单位工程,则可以考虑将工程划分为若干个部位,以每一个部位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3、对同一工程项目,若由同一单位施工,具有同一施工地点、同一结构类型、开工竣工时间相近、单位工程量较小的若干单位工程,为减少成本核算工作量和成本核算成本可将其并作一个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核算。

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一旦成本核算对象确定以后,工程成本明细账的建立,以及所有的原始记录均需按照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填制。为集中反映各个成本核算对象应负担费用,按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工程成本明细帐,并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以便计算各成本核算对象实际成本。

(三)项目成本核算的方法及步骤

1、项目成本核算的第一步就是根据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核算指标。成本核算的第一步是确立成本核算指标。为了便于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项目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预测与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2、进行项目实际发生成本的账务处理。首先要求对实际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在审核通过后,再确认计入工程成本费用的各个根据成本对象所设置的相应费用科目以及期间费用科目之中。同时,还需注意的是,在每月月末应该将各项成本费用进行相应的归集和分配,并对未完工工程项目进行盘点,接转已完工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费用。

3、成本核算结果的处理。企业在完成项目成本核算过程之后,应该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将项目成本核算成果进行系统储存。这是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高效实施的保障,也是企业成本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在施工项目管理机构中,应该要求每位项目管理人员都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既是工程质量检查、进度监督人员,又是成本控制和核算人员。管理人员每天结束工作前应保证1个小时的内部作业时间,其中成本核算工作就是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项目局域网络的建立,每位管理人员的核算结果将按既定核算体系由计算机汇总后,将加工信息提交项目经理,作为其制定成本控制措施的依据。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数据汇总、整理、加工过程中,也将使自己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对相关的项目进行成本管理。

二、项目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核算制度不完善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规模不一,施工队伍混乱,企业应设的财务收支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定额管理制度等基本制度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几项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针对成本核算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开支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给实际的施工企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也导致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二)成本核算会计科目设置混乱

如前所述,各个单位应该根据项目本身的特点,在合理的确定了成本核算对象以后,根据其设置一整套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进行成本核算。如企业应根据项目需要在“应付账款”科目下的“应付分包工程款”下再设置“验工款”、“预结算款”、“已付工程款”“、其他扣款”等相关三级明细科目,用于核算某个分包单位已验工、未验工但已预提费用以及工程施工中的各种罚款开支等情况。但是,实际上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会计科目设置不完整、随意性较强,造成许多费用开支无法明确归属到相应的成本核算对象。

(三)工程结算成本不符合实际,财务无法确认其合理性

许多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其所使用的建筑材料采取建设单位提供的方式,由于项目建设工期长,建筑材料价格的变化频繁,成本核算人员很难进行准确的核实,于是建设单位就有意的提高或降低建筑材料成本,造成项目成本核算无法准确、真实的核算出其相关成本费用开支。

(四)项目成本核算中,各项费用列支混乱、不实

由于成本核算对象设置的随意性和不合理性,造成许多成本、费用无法计归到相应合适的相关科目之中。在实际的成本核算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将应计入期间费用的经济业务直接列入相关项目的工程成本科目之中,或者不同工程项目成本的核算相互混淆,人为因素、随意性太大。

(五)项目成本核算指标的管理

项目成本核算的指标实际上是项目的责任成本,因此,企业实际的各个项目部对分给自己的责任成本,也必须按管理责任进行分解和落实。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容易出现,成本核算指标确定的不合理和随意性较大的问题,造成即使明确了成本核算指标,大家也都不去遵守,使得成本核算工作完全流于形式,起不到成本管理应有的作用。

三、政策及建议

单位领导不仅要重视争取建设项目,更要注重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支持财务工作,特别是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相关财务工作。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工程开工以后的工作,财务人员在项目前期就应该参与,从财务的角度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为领导层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在施工项目进行中,应该严格项目施工的成本费用支出,加强项目的成本核算工作,从事前、事中和事后3个方面对项目的成本费用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人为因素造成虚增支出等问题的出现。

第9篇:财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范文

一、特征:

以企业资本金运动的客观规律为依据;以正确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为内容;以获取企业利润为主要目标;以货币形态为计量单位。

别是基层站队,有的成本控制已经达到了一条毛巾、一块大布的程度,成本节约与奖惩兑现已逐步深入人心。

3.财务预算是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司的财务预算是责任预算的编制基础,责任预算以财务预算为基础进行编制,责任会计以责任预算为对象进行核算,考核兑现以责任会计资料为依据进行考核。环环相扣之中,财务预算是上述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一切经营管理工作围绕财务预算进行。

二、财务预算与责任会计相结合

现代责任会计的管理原理是以责任中心为核算对象,对其分工负责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并考评的一种内部控制体系。其优点是职责清晰、责权对等、业绩量化、便于考核。从1997年开始,公司将原来惯用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体制转变为责任会计的考核方式,并根据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划分了若干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2000年开始将成本中心的范围扩大到全部6大科室。2001年在原有基础上,取消了利润中心,将所有科室和基层单位纳入成本中心进行管理,并进一步完善了考核和奖惩办法,全面实行成本中心管理模式。

为了更好地发挥预算管理与责任会计的优势,我们将财务预算中的34个成本项目中除工资及附加、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税金等9项费用以外的其他所有可控费用,按责任会计的要求转换为内控责任预算,并全部分解到各科室和基层单位。为了避免财务会计核算与责任会计核算的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核算人员,我们利用《中油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专项核算功能,将财务会计核算与责任会计核算采用一套账的核算办法,对公司36个成本中心进行单独核算,并据以考核。

通过这种将财务预算转换为责任预算,再通过责任会计核算责任预算并据以考核兑现的经营管理模式,我们找到了如何将财务预算落实到责任主体,并通过科学量化的核算方式进行考核的办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采取了这种全新的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促成了油气储运公司连年超额完成各项考核指标。当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责、权、利不尽对等,细节指标不尽完善等问题,但因其总体方向的正确性和机制的先进性,已经使成本控制的意识在油气储运公司生产经营的各个角落产生了能动作用,进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实行预算指标纵横向分解双重考核制度

在财务预算向责任预算转换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分解方式。即:在进行财务预算指标横向分解到各科室和职能部门的同时,又将指标纵向分解到各基层单位,实行财务部门总揽、主控部门交叉监督、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共同对预算负责的双重考核办法,将责任预算予以落实。

1.预算指标的横向与纵向分解。即将公司2001年度25项可控费用,首先在机关7大职能部门进行横向分解,明确责任主体,下达控制指标。例如运费,总控部门为调度中心,即调度中心对年度预算运费总指标负责。差旅费由经理办公室总控,即经理办公室对年度预算差旅费总指标负责。其次,由总部门将所控费用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二次纵向分解,比如运费,由调度中心将运费再次在公司所有用车单位和部门之间进行分解,形成各部门和单位的责任运费指标。其他如差旅费、公杂费、原材料、修理费、水电暖气费等同样进行二次纵向分解,形成各部门和基层单位的责任预算指标。

2.双重考核。将横向分解的总控费用和纵向分解到底的各单项费用按公司36个责任主体分别进行汇总,形成各责任主体的责任指标,并以业绩合同的形式逐一予以确认。

考核时,对某一单项费用,既考核主控部门,又考核分控部门和单位的责任。例如对运费的考核,既考核调度中心对总控费用的责任,又考核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对分控运费的责任,实行双重考核,使各项费用由始至终接受财务的监督与考核。

四、强化预算的监督和预警功能

财务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偏差,必须得到及时的监督和预警。公司财务科在每月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中,对本期实际收支与本期预算收支做全面的分析和对比,对存在的差异认真查找原因,并在经理会议上及时进行通报,要求主控部门加强费用控制措施,并提请主控部门及时注意费用超支,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控制,确保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以内。由于这种及时到位的财务监督和预警功能,使公司财务预算收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得到了及时的调整和纠正,并始终沿着预算的指标行进。

五、做好财务预算的支持性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