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范文

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精选(九篇)

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

第1篇: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法措施

在目前我国网络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形势下,石油企业想要为取得更好的发展,在经营管理上必须采取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信息化建设即是各石油企业一项进步的契机,同时又是一项传统企业针对高新技术的巨大挑战。尽管目前我国各石油企业积极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但由于缺乏一定经验,其开展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没有按照规划化流程持续推进,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目前我国石油企业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1当前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不足之处

1.1战略规划不够清晰

尽管我国推出一系列鼓励石油企业积极进行信息化工作的措施,相关的石油企业也积极大力推进工作的顺利实施,但由于石油企业作为传统工业的一项,其企业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也没有储备关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最终导致了尽管企业有心建设信息化工程,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遭到了诸多问题,且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部分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往往会以经验主义与主观意识来判断,做出的战略规范缺乏一定的专业性与实用性。由于战略存在较多问题且定位模糊,企业的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具体参考,来较好实行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工作。也基于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一再下降,相关的运行资本尽管投入却没有收到应有的回报,最终导致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了负面作用。

1.2管理机制不健全

阻碍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中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的一大问题是目前石油企业的管理机制不健全。首先,由于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因此往往在石油企业中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决策人员由石油企业的领导基层直接担任。在工作中无法较好指挥基层工作人进行工作,同时对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无法提出一定的改进措施,导致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不力。其次,部分在职人员通过石油企业的领导基层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知识,滥用自身的职权对设备、投入资金存在贪污现象,导致信息化建设的成本无法较好运用在企业工作中。最后,企业中也缺乏一定的监督措施,导致信息化建设工作没有在合理的把关之下。由于缺乏专职的监督人员,没有对企业信息化部门有定期的抽查活动,因此即使企业引进了一定的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业人才与工作人员,由于缺乏正确的指标与监管力度,其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缺乏积极性,工作消极等现象。

2优化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推进的具体措施

2.1确立战略明显的工作规划

石油企业在确立信息化工作建设的目标时,不能以操之过急的心态进行规划,应当充分结合目前的国家政策与社会形势,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由规划、系统性地制定工作战略。部分缺乏一定经验的油田企业,首先应当引入具有专业知识的信息化建设人才以外,可通过参考目前信息化建设已成熟的其他企业,吸收其宝贵的工作经验,总结其不足之处,更好在自身企业进行战略规划。此外,将短期战略规划与长期战略规划相结合,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合理加大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入,加强对项目管理的重视,努力完善企业战略规划内容,提高管理的全面性、科学性,有效保障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2.2优化信息化建设管理流程

目前导致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力的原因之一,是信息化建设部门管理流程存在明显缺陷,同时信息化建设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的交流缺失严重,企业凝聚力不足,各部门的联动作业几乎难以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离不开全体石油企业员工的齐心合作,而部分工作人员认为信息化建设与自己的工作无关,因此对信息化建设存在漠视的情况。而信息化部门缺乏对企业基本情况的了解,也难以较好推进工作。因此企业的高层领导应当积极搭建部门之间的交流平台,鼓励员工之间交流工作中的不足与宝贵经验,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顺利开展。

2.3提高监管力度把控工作

石油企业需要针对信息化建设部门设立专项的监督制度,对其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行合理的把控。除了定期开展的规范考察工作以外,还应该组织一定拥有信息化技术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展开不定期的突击考察,以此更好甄别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进度。同时,企业应当建立一定的奖励制度,针对突击考察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而相对工作开展较为不利的工作人员进行一定处罚并提出通报批评,针对情节较为严重者给予开除工作的处罚。

2.4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除了引进一定的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以外,加强原本石油企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应当组织各企业员工积极进行培训工作,除了专业的理论课程外,企业应当组织更多的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其培训教育工作,如讲座会、其他已有经验的企业参观交流等,帮助企业员工更好吸收接纳相关的专业知识。此外,企业还应当与当地高校或高职院校积极取得联系,定向培养企业所需求的信息化建设人才,并鼓励其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工作,为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秋生,陈燕.生命周期视角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关键过程风险识别[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2):207-211.

[2]冯涛.云计算应用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及策略研究[J].企业导报,2012(22):172-172.

第2篇: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石油企业;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条件。信息化建设可提高工作效率且对企业的各式资源进行高效完善。它体现了科技文化技术的发展,公司可以借助信息化建设来提高公司的整体实力以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对公司内各类设备进行统一优化更新,降低运营成本,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1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

1.1对公司的影响深刻

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信息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推广,各公司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建设,并建立了独立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而且每年都有大量资金投入到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因此建立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强化企业信息化的工作制度都成为了信息化管理的必经之路。

1.2石油公司信息化的现状

近些年来,石油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加强团队合作协调石油业务不断的扩展了市场规模,进入持续快速发展的阶段,使公司经营管理利益最大化。

1.3石油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是能源生产与消耗的大户,同时也是水资源的消耗大户,世界各国的石油企业对产业的生产节能一直都在进行着不懈努力。现阶段石油企业在信息化技术上存在着专业水平、基层等级之间的协作能力、调节能力、团队能力问题。针对当前形势,石油企业需要通过进一步了解企业在未来发展对信息化技术的渴望与需求,根据国家经济、政策、发展会提出专业的科学信息化的发展动向,会制定合理符合石油公司的信息化战略策略,信息化的数据与设施,以经营管理为主逐渐实现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对信息化建设的构架进行深入了解,对各层级,专业、各业务之间进行洽谈对接,过程中必须以高度的信息化建设为策略,扎实推广信息化建设,改变石油信息化的面貌。

2石油信息化的经营管理战略

2.1从石油公司目前发展来看

石油公司应该适当提升基本传统的产业,通过技术的改造使石油等传统产业继续富有活力。提升综合实力使石油产业相关内容得到改进提高。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创新科技交流新能源与再生资源的发展,通过信息化的方法来提高效果。掌握信息技术,为传统石油产业发挥活力,建立互联网系统对掌握业务及时进展并且进行深入了解,能够及时应对突发状况。

2.2加强石油信息化经营管理的核心应用

对各层次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整理分析,为其提供信息平台展示交流,提升总体的管理水平。完善各个专业的掌控,构造一个简单明了的构架,使各专业更方便了解和管理。

2.3技术流程的重要性

现需原料--产品要企业经过一系列的生产流程才能实现,其中每个环节生产的步骤技术的掌控要求很高。

3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与社会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很久以前人类通过钻木取火进入了文明时代。五六千年前古人用圆形的轮子做运载工具,这是人类智慧的进化。又在70多年前发明了第一台电脑,这是象征着人类的智慧进步文明的三大阶段。

3.1网络信息化

法国的启蒙运动和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把人们带进来工业文明,而20世纪发明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把人类带进了信息经济社会,从这就可以看出信息化的发展与贡献是非常惊人的进步。工业革命推动变革把人类文明带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

3.2石油企业的发展与挑战

石油企业信息化在全方面的推动下,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运行与经营的管理,有些部分已经建立完善了相应的信息化应用。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迅速,石油企业原有的信息化不能被很好的保存,不能足够的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绝大多数石油施工项目集中于不发达地区,使工作的技术需求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石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结构复杂,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一些工程信息文件的安全也受到影响。因此建立安全的可靠的信息保密平台是至关重要的,也能保障信息与施工的正常进行。

3.3石油企业的创新研究

进一步加大对石油企业研究。企业把相关的信息内容进行归类,完善设备研究,并且研究一套相对实用的石油企业系统。应该包括科学技术、哲学、相关部门的工程技术方法,全面的展现出石油企业的信息化技术方法与内容结构。此外企业应该做一些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对企业信息化战略进一步加强。有些企业仅仅是信息上的改变并没有意识到管理理念和技术的重要性,只有同时配套的进行企业改革、技术研究和方法的创新才能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

4结语

综上分析可知,信息化建设在石油产业经营管理和发展趋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具体的角度了解并认识了全国石油企业的信息化情况,对石油企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希望与期待。

作者:连鹏宇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兰卫华.浅析信息化建设在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与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3,14:39-40.

第3篇: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化;民营工业企业;问题;对策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全球企业竞争激烈,市场竞争加剧的同时也不断推进各企业跟进时代,不断研究本行业的运行情况,形成系统、有效的理论体系,不断进行信息化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供应链总体优化为标准,与时俱进,提高本企业的竞争能力与盈利能力。我国民营工业企业正处于财务管理信息化不断深入的阶段中。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于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率、提高决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这一进步对民营企业来说,是不易的。从企业的实际业务出发,不断解决问题,不断推动本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化本企业的结构,提高盈利能力。

二、民营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

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提升本企业的运行效率,在成本控制、销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1.民营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迅速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从MRP开始,到MRP2,到ERP,再到ERP2即现在的协同商务,财务管理信息化在不断的发展,对企业的影响也不断扩大。从最初的成本控制、BOM的建立等,到本企业的人、财、物的综合利用,再到内部集成与外部集成,对企业的经济业务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伴随会计电算化等信息化的大潮,我国民营工业企业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也在大力发展本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不断与国际接轨,从本企业的实际业务出发,投资大量资金进行软件开发与应用,提高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

2.民营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现实问题

可是我国民营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仍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在深化改革,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民营工业企业也处于一个重大变革期。产业转型、企业管理结构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转变。由于民营企业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控制较为乏力,且缺乏大量的资金,加上大型集团企业的压制,民营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虽势在必行,但是问题诸多。

如,我国部分民营企业对财务管理的制度管理不够重视,企业的制度系统不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的基础业务流程系统常常产生矛盾;资金不足;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软件系统的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等。

三、民营工业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

1.不同行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差异

我国民营工业企业涉及领域甚广,不同企业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经济业务,不同的基础工作需要不同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处理。

在MRP、MRP2、ERP以及ERP2的发展过程中,最初正是从工业企业的产、供、销开始的。但由于我国不同行业企业的工作内容区别大,差异较为明显,没有一个较为统一、普遍、易实施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供民营企业使用。加上民营企业的资金实力不够雄厚,无法长时间对财务管理信息化进行投资,延缓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

2.规模小、信息化成本高

除了一些发展较好的大型民企外,我国民营工业企业的规模较小,加上国有大型工业企业的排挤,以及大型跨国公司对我国市场的占领,民营工业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在简化行政审批制度、供给侧改革等改革措施的践行下,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在规模效益上仍未达到较理想水平,进行信息化研究的成本也过高,民营工业企业缺乏充足的资金与充分的时间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3.缺乏专业人才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需要专业人才的推动,可是当下我国民营工业企业内的信息化高素质人才较少,延缓、阻碍了民营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脚步。

财务管理信息化需要的人才,要对管理、财务以及计算机等领域有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与研究,对相关领域有丰富的知识,对国际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状况有较为明确、全面的了解,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在人才的带领下,民营工业企业可摆脱原有的结构落后,体制僵化,以及对市场反应不足等泥潭,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发展。

由于我国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专业人才本身较少,加上许多实力较强的企业对人才的吸收,民营工业企业所需要招纳的人才数量与劳动力市场上人才的供给量不平衡,导致民营工业企业缺乏大量人才的注入。同时,许多民营工业企业由于资金限制,也无法维持专业人才在本企业持续进行工作。

4.专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程度不足

民营工业企业的主要业务是工业项目的产供销等,许多民营工业企业在大力开拓业务的同时,却没有及时促进专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与更新,从而使得本企业内缺乏与时俱进、跟进市场的信息系统,不利于企业时刻关注企业内部的财务运行状况,也使得企业无法与外部进行充分的经济联系。

我国当下还存在许多民营工业企业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与发展模式下经营,ERP,乃至ERP2系统的应用少,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企业效率的积极带动作用。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由于我国民营工业企业在以往的较为粗放的发展模式中,对信息化系统重视不足,搁置了专业信息化系统的发展,从而不利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第4篇: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范文

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充分运用,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得到全面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从而带动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得到更新进步。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企业的生存环境和经营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积极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促进企业管理转型的耽误之急,也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重要体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大方向,实现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会给企业带来很多的益处:能够减少会计核算的繁重劳动,提高财会信息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能促使企业的成本和费用得到降低、资金得到控制;有利于企业全球化经营和多样化经营;能促使企业规范经营管理,减少各种人为因素干扰,加强内部控制;促使企业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真正形成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模式。

二、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观念不强许多企业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操作的层次上,认为实现计算机电算化就是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对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信息资源的需求了解不够,没有能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保障,导致了财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经费上划拨不足,信息化建设在资金上受到了限制,并且在资金投入上缺乏重点,导致财务信息化建设无法按正常程序开展。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管理的理念、模式、资金运作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的改革,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必须得到企业领导层的足够重视和企业各级有关管理人员齐心协力。

(二)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实际技术问题较多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各部门间信息数据共享程度较低,财务工作需要集中各部门的相关信息,涉及到企业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经营环节,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纵向发展有所欠缺,财务管理软件的功能较落后,在企业的采购、生产、经营等管理流程方面所开发的功能有限,不能沿着企业的生产线和经营思路来设计和企业经营相关的功能。我国有些企业在推行信息化建设时,只要求财务部门使用信息化管理软件,而其他部门并没有普及,这就导致在进行财务核算时,所需要的信息无法及时准确的从其他部门获取,企业经营方面的资金流反映的信息时常是滞后的,不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即使有些企业的部门已经进行了信息化建设,但这些部门在推行信息化建设时采取的是本部门业务的相关建设标准,只负责本部门的业务模块,这样就导致了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是由不同部门的各自独立的信息化系统拼凑而成的,部门间信息交叉的部分会因为数据指标口径不一致,无法实现连接,从而阻碍了经营业务的及时处理。

(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人才方面的短板当今的时代,人才就是第一社会生产力。各类企业都愈来愈重视人才的开发和培养,企业不乏拥有各类技术型人才,有生产经营方面的专家和研发人员、财会人员,也有从事控制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人员。传统财务管理模式需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但由于受到墨守成规、自身知识结构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相当一部分的财务管理人员还无法适应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改革,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抱有抵触情绪,这样就导致由于欠缺既有专业的财务业务处理能力,又有相应的信息管理技术和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就造成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很多实际困难,并且这些困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很难得到解决。

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建议

(一)建立财务管理创新的理念做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首要的就是要加强企业管理层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念问题,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通过多种的形式,加强对企业经营者在管理知识和财务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创新的管理理念。企业的关键在于管理,管理的核心在于财务,管理的保障在于制度。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管理者应从根本上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各级工作人员的配合与支持。站在企业全局的战略角度看待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明确财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处的核心地位。

(二)应加快财务软件开发,实现财务信息集成化财务管理软件技术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企业,财务管理软件行业发展的基础在于企业的发展,企业是财务软件开发的立足点,财务软件根据企业的需求确定发展的方向。企业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我国的财务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财务软件公司应主动和企业加强联系,根据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不断改进和更新财务软件技术。只有将企业中的管理的需求和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开发出更加符合企业实际的财务信息化系统。财务管理的更高的层次就是将企业的经营业务和财务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即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这就需要整个企业用统一的信息管理软件,统一的信息标准,这样就能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和整合度,从而建设有效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以成本控制位重点,通过建立统一的计算机网络平台,采用统一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平台,建立生产、采购、销售、储存为一体的内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各部门的数据信息共享,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实时化数据信息,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和共享,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实效性。

第5篇: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 信息化管理 实践 效果

煤炭是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和发挥充分的作用。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利用高科技信息化技术,作为煤炭企业提高关键业务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只有大力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才能促进煤炭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现状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面普及,信息化管理已成为衡量企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煤炭企业“黄金十年”中,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创造利润,忽视了对企业管理理念的提升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大多数煤炭企业存在信息化管理水平低、发展困难等现象。

二、分析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信息化管理理论认识不够全面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新信息化技术逐渐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完善并加快企业管理与发展。然而,我国绝大多数煤炭企业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理论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对其的认知仍然停留在应用层面。由于煤炭企业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具有特殊的行业性质,因此,信息化管理对煤炭企业而言,能够起到维护安全生产、正常经营以及实现资金管理、客户交流等环节工作,利用信息化管理理论与企业产生经营环节相结合,通过网络信息智能化,将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实现共享,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更加有利于企业安全生产和经营运行最优组合制定,进而取得收益最大化。信息化管理理论在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应当给予充分的认识和全面的理解和应用。

(二)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相脱离

我国煤炭在实现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并未与行业实际经营情况相结合,信息化管理与实际生产和经营情况相脱离,未能充分发挥出应具备的重要作用。一方面,煤炭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管理前未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并未对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充分探讨和研究;另一方面,煤炭企业整体信息化管理缺乏整体规划,只是单纯地根据某一方面的应用需要搭建局部信息化模块,显然,这样的信息化建设最终只会导致各类信息化功能相互独立,并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

(三)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融合有待加强

信息技术是时展的具体表现,而企业管理信息化则是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有效整体。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信息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实施有了全新的要求。然而,当前煤炭企业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融合程度较差,管理理念并未深入人心,整体机制建设并未完善,管理方法缺乏有效性,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有待加强。

三、陈家山煤矿信息化建设实例

(一)陈家山煤矿概况

铜川矿业公司陈家山煤矿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矿井于1979年6月建成并正式投产,预计该煤矿生产力为每年180万吨。陈家山煤矿主要采用平峒斜井综合开拓方式,

采用走向长壁综采放顶煤回采工艺。当前共有采矿队6个,辅助单位9个,采掘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100%和85%,在册职工2683人。

(二)信息化建设的前期准备

1、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原因,找准切入点

陈家山煤矿矿工较多,经济负担较大,同时,矿井工作还与五大自然灾害相关,其开采成本费用支出较大,这使得该矿井一度处于亏损状态。通过对陈家山煤矿内外部情况了解和分析,寻找其经营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找准切入点,改善其经营管理。

2、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对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

陈家山煤矿为转变经营,专门成立了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主要任务是领导全矿信息化工作,开展信息化管理建设,全面实施信息技术应用,分析和总结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培养专业化信息管理人才,为加快煤矿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奠定基础。

(三)陈家山煤矿信息化建设具体工作内容

陈家山煤矿信息化建设从01年开始起步,针对前期分析出的问题,制定了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通过几年的发展,满足了企业现代化管理横向联系的广度,提升了企业文化底蕴的深度,提高了煤矿在公司内部的优势。规划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财务、业务、生产实现一体化,重点包括:

(1)对预算管理实行全过程动态控制,建立了成本超支预警体系;

(2)财务管理上使用用友ERP―NC系统,对企业财务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

(3)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确保工资核算与审批流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物资管理模块实现了信息共享,提高了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促进了物资管理的整体优化;

(5)统计分析实现了部分数据在系统中提取且实现了信息共享。

第二方面,通过矿井六大系统的实施,实现无需下井即可调度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排除了安全隐患。重要包括:

(1)使用KJ66NB矿井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井下瓦斯、风速、温度、负压、局扇开停、风门开关、一氧化碳、瓦斯超限自动断电和瓦斯抽放等系统实时动态监控;

(2)使用KJ271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覆盖井下主要巷道、所有采掘头面及所有入井人员;

(3)建成三级紧急避险系统,分别为个体防护、临时避难系统、永久避难系统;

(4)为压风系统安设两套压风机(一开一备),满足了灾变自救要求;

(5)供水施救系统覆盖所有采掘头面和人员集中地点,能够满足灾变期间应急供水的需求;

(6)使用DDK―6矿井通讯联络系统,当出现事故时及时采取避难措施。

第三方面,实现信息体系建设集约化,重点包括:

搭建井上下工业环网,将监测井下地震、瓦斯泄露情况以及工作人员具置的系统相结合,通过工业环网将信息传送回地面,通过利用综合自动化软件平台,集中调度管理,完成各类控制信号与地面控制微机的通信传输,实现管理信息与自动化信息的共享,实现了对井下皮带运行、水泵停开、重点场所的电视监控,提高了矿井安全生产调度水平,发挥自动化集成的最大效益,进一步提升矿井数字化信息水平。

四、信息化对企业的作用及效果

(一)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陈家山煤矿通过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实现了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有效管控,保证了生产过程在成本管理过程的全面、有效控制,并通过利用信息系统对煤矿企业整体经营进行优化,实现原煤生产成本逐年下降,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促进了安全生产

其一是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通过建立健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把煤炭企业整体生产环节进行细化,并根据不同生产环节制定了不同的管理系统;其二是通过利用生产环节的不同管理系统,对采矿工作可能发生的各项危险进行监测和监控,有效预防和提供危险的发生,降低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其三是通过利用采矿工员定位系统,掌握工作人员具置和工作情况,提高危险应急能力和措施,在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撑下,矿井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420天。

(三)提高企业管理效能,取得较好效益

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了经营信息管理系统及财务用友NC系统,首先应当加强煤炭企业会计核算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先预测、事中控制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方便了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同时也为各业务科室横向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各职能部门有机结合,管理组织机构向扁平型转变,为从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提升技术人员及企业综合素质能力

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与人才的培养和利用是分不开的,加强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首先,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信息技术的培训,通过开展信息技术学习来提高工作人员对其的了解和认知;其次,对企业工作人员实施信息技术能力考核,通过考试的方式来迫使员工开展自主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其三,降低员工的培训成本,使企业监督管理职员的成本大大降低,信息化工程实施后,全员效率大大提升。

(五)有助于企业决策,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计划,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和经营目标,制定有效的经营管理策略。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需要,矿井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信息变得极其重要,提高煤炭企业信息质量势在必行。利用信息化技术管理,能够有效对经营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总结,并通过信息掌握企业具体经营情况,有助于企业制定经营决策,降低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六)有效监督控制矿井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合理控制风险

通过信息化平台有效监督控制矿井各部门的经济活动,为各部门的考核提供了依据,划清责任、评定业绩、实行奖惩,使企业内部责、权、利关系得以全面规范,优化企业管理机制,提高部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有利于控制企业风险。

第6篇: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新常态;企业经营管理;创新

一、新常态下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及意义

首先,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新常态下市场特征表现为日益碎片化、个性化和多变化,技术特征表现为全方位的互联网化,传统企业经营管理念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因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与市场和技术变化的关联性和同步性非常必要。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中,应该拥抱变化及时对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才能保障企业在多变的市场环境实现经营管理目标,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次,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有利于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新常态背景下,传统的重资产、规模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让位于轻资产、整合化的新模式,重资产、规模化必然会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资产越重,转型越难。而轻资产,整合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以相对低的成本和相对快的速度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也使企业在多变的市场变化中卸下重资产包袱,快速转型,大幅度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第三,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新常态下,人才,尤其是新型管理人才取代了资产、设备成为企业的第一竞争力,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激情和内驱力,倒逼企业组织结构创新,重视和加强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能够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使企业竞争力有效提升。

二、新常态下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及措施

(一)创新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新常态下企业经营管理要树立“变化才是常态”的新理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要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将拥抱变化的理念融合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化技术是企业拥抱变化最有力的武器,经营管理者要带领全体员工主动运用信息化技术跟踪,掌握乃至管控市场和技术领域的新变化新趋势,从传统的适应变化的理念向预测、利用变化的新理念转型,借助信息化技术将不适应于现代市场的科层管理结构转型为扁平化和网络化的经营管理平台,有效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高效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

(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新常态下移动信息技术的普及,让信息的共享和互联无处不在。获取和运用信息极为便利,成本大为降低。企业要认识到“信息化”不仅仅是“IT”部门的事情,各业务部门都应该主动发起“互联网+业务”的融合,对企业而言,只有和业务融合的信息技术才能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而互联的背景下,经营管理的重心要从关注组织中人的行为和情绪转移到人和业务及组织的联系上来,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人力、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共有,企业从一个个分离的职能部门和小团队的集合转化为相互联系的大网络平台,整个组织形成一个大型网络团队,传统学习型和团队型组织建设目标在新平台上称为现实。

(三)创新经济管理人才结构

新常态的技术内核是“互联网+”,企业组织内外部的人和物已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万物互联,传统的精通本部门业务的优秀员工在知识结构上已难以适应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的需要,业务知识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已成为必然,熟练掌握和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一专多能型”的创新型经营管理人才已成为企业“标配”。一方面,企业应当对现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进行有效培训,主要就是提升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及能力,促使其进行更好的管理。另一方面,企业需要适当引进综合型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使人才队伍不断充实,在此基础上实现人才结构的完善,为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与支持。

第7篇: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管理;发展;战略思维

一、企业管理与信息化的关系概述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网络化和集成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与信息化环境契合较早的企业不但在企业内部建立网络,以期信息共享、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而且还与外部网络链接、架构互联网络。信息网络的发展,使企业管理面临着数字化、网络化、知识化、快捷化、一体化和全球化挑战,企业管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日益与企业信息化程度密不可分。信息化社会中,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不仅支撑企业的发展,也必然对企业管理提供新的机遇和模式。信息化成为企业管理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传统企业以追求成本、差异性和目标集聚三个重要指标所形成竞争优势的模式,已逐步向企业信息化所形成的独特竞争优势,即知识优势进行转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成为必然,进而要求企业管理的宏观战略思维亦须做出相应调整。

二、信息化视阈下企业管理面临的新趋势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并将成果运用于企业管理的一系列决策行为。它涵盖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实施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其结果将是生产经营过程的集合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甚至对传统的企业核心组织架构、既有运营流程、营销模式等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可以说,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以信息为核心的资源概念的泛化,逐步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载体来优化企业管理的模式,将成为未来企业管理的宏观战略思维需要考量的必然趋势。

(一)信息化影响企业管理战略的制定

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在实施层面有所表现,但其更为深远的影响体现在企业管理的战略思维层面。信息化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实施管控,并在此基础上修正既有的企业管理决策,同时,也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的传递和企业管理资源的共享,使企业逐步实现对行业发展动态的掌控。以加强信息化的应用为旨归,有利于企业有效地整合内部各生产经营环节的力量,实现对外部环境的适应与优化,进而以信息化为依托,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企业管理的水平。应充分意识到,信息化浪潮对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带来了根本性变革,堪称企业管理思维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信息化促进企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首先,信息化将对生产环节产生积极的影响。以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为主要载体的信息化手段可把局域网内相对独立的计算机终端捏合为功能更为完备、规模更为庞大的数字化网络系统,进而完成资源与信息的共享,减少生产与经营的中间环节,降低此环节的内耗。同时,网络系统将企业生产流程合理拆分为若干项相对独立的工作,并根据分解后的工作特征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达到最优组合。

其次,信息化有利于企业完善团队建设。在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比重不断增长的趋势下,企业产品的每个生产环节都离不开团队的通力协作。以综合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手段,加之城域网和局域网的普及,企业的生产环节以信息化为资源并实现传播和共享,加快了产品开发和生产的效率,进而极大增强了团队工作的效率与凝聚力。

最后,信息化有利于提升产品开发与设计的水平。产品是企业的核心,对企业管理方式也起到决定性指引作用,企业管理模式须与企业产品的特征相吻合。传统企业的产品生产环节涵盖产品设计、制作工艺设计、样品试制、批量生产等若干方面,在此纵向分工的过程中,各项工作均由不同的部门单独完成,若部门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则极易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必然降低工作效率,延长产品生产周期,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加强内部各部门间的联系,亦可与其他科研院所和顾客进行联系。实现异时、异地办公,直至实现产品生产从独立部门的串行流程转向多部门的并行流程转化,从而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三)信息化有助于经营理念和企业效益的提升

一方面,信息化推动企业经营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现代企业逐步追求跨地区、跨国家甚至是全球化经营,进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此过程中,企业的经营打破了局域,缩短了信息交流的时间,扩大了经营活动的空间,以速度和效益为衡量标准,经营活动得以开发出新的手段、条件和机制。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掀起了经营方式的革命。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经营方式――电子商务。可见,信息技术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快捷、便利的服务,此种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交易方式逐步获得企业的认可,在此过程中,信息化促使贸易操作规范化,贸易手续简单化,贸易成本逐步降低,工作效率逐步提高。同时,信息化时代,劳动力、资本等要素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劳动工具智能化、人力资源知识化、货币的电子化等促进经营活动对能源和物资的依赖性逐步降低,有利于全球范围内资源的流通和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四)信息化使企业管理决策更为规范合理

在开放交互的信息化背景下,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发生了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变革,企业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产生了根本变化。同时,电子商务等一些新型经营模式和企业管理目标得以出现。信息技术在支配、引导、组织、协调企业的物资流通、技术流通、资金流通和人员流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和能力皆有所提升,企业管理的诸多手段促使企业管理决策的规范化、合理化。

不容忽视的是,在信息化技术得以普及之前,传统企业管理方式在管理和决策制定上极为滞后,不仅影响管理手段的实施,也为企业管理埋下了尚不可预知的风险。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为建立快速、准确的风险评估机制和及时的预警机制创造了条件,得以进行风险监控,从而实现风险控制。

三、基于信息化趋势的企业管理宏观战略思维调整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调整

传统的建立在原始劳动分工基础上的工作制度早已无法适应现在市场竞争的需要。因而,原有的企业业务流程设计、管理制度、系统化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决策流程要在信息化的视阈内进行调整。信息化视阈下企业管理制度的更新是现代企业信息化的必然途径,企业应加快优化、制定既有的信息管理制度。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调整

信息化视阈下,企业管理宏观战略思维的更新是以信息和技术为依托而构成的企业内外部的协调系统,其旨归是紧密围绕企业核心的竞争力的提升而进行。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建立信息共享体是企业进行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有效方法,它有助于多个经营企业实现业务能力和业务范围的优势互补,从长远来看,有助于从战略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未来新核心竞争点的提炼也具有积极意义。

(三)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调整

信息化程度是企业管理思维的标志之一,同时,信息化手段有助于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迅速做出经营管理手段的调整。因而,企业应不断融合各类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与高效利用,确保生产效率的提高。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向侧重分析和处理信息方向转移,企业在产业信息共享,以及与行业内部和消费者建立联系的能力将大幅提升,这对企业实施管理战略思维调整至关重要。

(四)企业管理观念的调整

企业管理观念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精神指南,堪称是企业管理思维方式如何实现科学化的灵魂。企业要在信息化背景下适应多变复杂的竞争环境以求生存和发展,就要在管理观念上契合信息化背景并进行调整。企业应大力革新传统市场环境下形成的既有企业管理模式,有的放矢地调整企业管理思维,改进企业在信息化视阈下宏观战略思维更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洪功原.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董天东.金融危机和企业管理[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许文刚.我国企业管理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4]丁华军.我国信息化进程中促进就业的对策思考[J].市场论坛,2006(04).

第8篇: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范文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新经济时代,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是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电网企业应对国内外同业竞争的必然要求。电网企业的信息化应贯穿企业的整个价值链。日本的东京、关西电力通过对生产、营销、配电、调度等系统的全面整合,实现了供电可靠性99%以上到户的承诺,比没有实施信息化整合的其他电力公司成本降低了约50%。韩国电力公社通过对全国电力营销、配网、呼叫中心、物资供应等系统的整合,使得韩国电力物资采购、招投标60%以上的交易通过网上电子商务平成,极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采购、库存成本。

2电网企业推进营销信息化实现管理创新的实例

在党的十六大上,曾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把信息化提高到一个很高的战略高度。当今的社会已经逐步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伴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已经作为一种资源,与物质资源、能量资源一起构成现代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的三大支柱性资源,在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网公司也将信息化建设与电网建设、人才建设并举,提出建设“数字化电网,信息化企业”的战略目标,以企业战略和业务需求驱动信息化发展。

宁夏电力公司将各类营销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作为电力营销业务的重要支撑手段,在各地市局广泛应用,营销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经过多年的努力,宁夏电力公司已建立起了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负荷管理系统、客户服务系统、低压集抄系统等,覆盖下属6个地市供电局、24个县级供电局,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以营销信息化方式,实现了管理创新,并取得了销售业绩和服务质量大幅上升的好成绩。

3电网企业实现营销信息化的三个步骤

营销信息资源的整合,将改变电网企业传统的以生产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将其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架起企业与客户沟通的桥梁。电网企业实施营销信息化,通常有以下三个步骤:

3.1实现基础设施整合、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整合,聚合孤立与潜在的信息资源,形成知识凝聚效应。

3.2实现管理流程和组织机构整合优化,以技术创新促进管理创新、机制创新,乃至文化创新。

3.3实现公司战略资源的整合与增值,实现集团化运作,最终构建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这个系统包含合作伙伴、企业员工、企业客户、政府部门等。

营销部作为最贴近市场、最贴近客户的部门,是推动公司流程优化和组织改进的原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营销就如“龙头”,它始终追寻着客户的需求,整个企业机体随龙头摆动,机体内部的相互关系保持不变,使管理更加简捷、高效、优质、低耗,实现“全员营销”。

4以信息化推进电力营销管理创新的实现途径

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电网企业想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营销中取胜,必须不断创新。对内借助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并具有较强应变能力的电力营销体系;对外通过现代化信息网络,实现营销服务的自动化、信息化,建立起与政府、客户信息交流的桥梁。这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企业发展的要求。其主要实现途径有:

4.1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管理目标的必要的手段和工具。技术创新的关键是要贴近客户的实际需求,结合电力营销业务的特点。此外,电力企业应当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对于电网企业来说,客户的需要,社会、政府的要求,自身业务的特点,是决定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因素。

4.2管理创新。传统的管理变革,让企业效能提高比较困难,而通过信息化的方式相对较为容易。信息系统建设要采取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策略与方法,对企业的核心流程进行深入的分析重组。信息系统归根到底只是工具和手段,其作用和目的是支撑企业管理创新和信息化目标的顺利实现。信息化的实施过程就是通过IT技术和管理软件,不断优化业务流程,从而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创新。

4.3服务创新。技术创新推进服务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手持终端的便利性,进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方位营销。以Internet为依托的电力营业厅是一个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多维营业厅,是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客户界面。

第9篇: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电网企业 信息化 营销 创新

        0 引言

        营销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是电网营销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核心,是电网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集约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是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也是电网企业实现“一强三优”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长期以来,电力行业一直存有“以生产为驱动、以企业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即使在政企分开、转制成为企业后,也未能真正转变传统思维和价值观念,“老三电”(计划、节约、安全)的印痕还不时闪现于营销服务的不同环节。

        2002年,宁夏电力“厂网分开”后,轻装上阵的宁夏电力公司,实行了“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把提高服务水平作为公司核心竞争力来打造。在缺电的情况下,公司一方面加大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强化安全管理、调度管理,另一方面千方百计挖掘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需求侧管理,在电力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实现了“限电不拉路、错峰不减产”的目标,为宁夏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电力保障。

        无论是“限电不拉路、错峰不减产”,还是“灯泡不灭”活动,都是基于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价值观,二者一脉相承。如今,“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已经在宁夏电力公司上下根深蒂固。

        要做到服务质量好、水平高,运作成本低、效率高,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就必须进行持续的管理变革。持续管理变革的目的是实现优质、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从客户需求出发、到满足客户需求的所谓“端到端”的服务,才能实现营销服务的职业化、现代化。

        标准化的模式与流程是提高效率、节约人力的基础。信息越快捷、越准确,管理的层次就越少,成本就越低。采用信息化手段是推进管理创新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捷径。

        1 电网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新经济时代,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是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电网企业应对国内外同业竞争的必然要求。电网企业的信息化应贯穿企业的整个价值链。日本的东京、关西电力通过对生产、营销、配电、调度等系统的全面整合,实现了供电可靠性99%以上到户的承诺,比没有实施信息化整合的其他电力公司成本降低了约50%。韩国电力公社通过对全国电力营销、配网、呼叫中心、物资供应等系统的整合,使得韩国电力物资采购、招投标60%以上的交易通过网上电子商务平台完成,极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采购、库存成本。

        2 电网企业推进营销信息化实现管理创新的实例

        在党的十六大上,曾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把信息化提高到一个很高的战略高度。当今的社会已经逐步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伴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已经作为一种资源,与物质资源、能量资源一起构成现代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的三大支柱性资源,在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网公司也将信息化建设与电网建设、人才建设并举,提出建设“数字化电网,信息化企业”的战略目标,以企业战略和业务需求驱动信息化发展。

      &nbs

[1] [2] 

p; 宁夏电力公司将各类营销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作为电力营销业务的重要支撑手段,在各地市局广泛应用,营销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经过多年的努力,宁夏电力公司已建立起了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负荷管理系统、客户服务系统、低压集抄系统等,覆盖下属个地市供电局、个县级供电局,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以营销信息化方式,实现了管理创新,并取得了销售业绩和服务质量大幅上升的好成绩。

        电网企业实现营销信息化的三个步骤

        营销信息资源的整合,将改变电网企业传统的以生产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将其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架起企业与客户沟通的桥梁。电网企业实施营销信息化,通常有以下三个步骤:

        . 实现基础设施整合、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整合,聚合孤立与潜在的信息资源,形成知识凝聚效应。

        . 实现管理流程和组织机构整合优化,以技术创新促进管理创新、机制创新,乃至文化创新。

        . 实现公司战略资源的整合与增值,实现集团化运作,最终构建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这个系统包含合作伙伴、企业员工、企业客户、政府部门等。

        营销部作为最贴近市场、最贴近客户的部门,是推动公司流程优化和组织改进的原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营销就如“龙头”,它始终追寻着客户的需求,整个企业机体随龙头摆动,机体内部的相互关系保持不变,使管理更加简捷、高效、优质、低耗,实现“全员营销”。

        以信息化推进电力营销管理创新的实现途径

        在世纪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电网企业想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营销中取胜,必须不断创新。对内借助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并具有较强应变能力的电力营销体系;对外通过现代化信息网络,实现营销服务的自动化、信息化,建立起与政府、客户信息交流的桥梁。这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企业发展的要求。其主要实现途径有:

        .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管理目标的必要的手段和工具。技术创新的关键是要贴近客户的实际需求,结合电力营销业务的特点。此外,电力企业应当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对于电网企业来说,客户的需要,社会、政府的要求,自身业务的特点,是决定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因素。

        . 管理创新。传统的管理变革,让企业效能提高比较困难,而通过信息化的方式相对较为容易。信息系统建设要采取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策略与方法,对企业的核心流程进行深入的分析重组。信息系统归根到底只是工具和手段,其作用和目的是支撑企业管理创新和信息化目标的顺利实现。信息化的实施过程就是通过IT技术和管理软件,不断优化业务流程,从而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创新。

        . 服务创新。技术创新推进服务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手持终端的便利性,进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方位营销。以Internet为依托的电力营业厅是一个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多维营业厅,是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客户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