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核算质量要求范文

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精选(九篇)

会计核算质量要求

第1篇:会计核算质量要求范文

关键词:质量成本核算;施工项目;市政工程

1引言

市政工程施工项目在进行质量成本核算时,开展质量成本分析、撰写质量成本报告、制定质量成本计划、实施质量成本控制,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进行工程项目质量成本核算及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成本进行核算、分析、控制、考核,总结项目建设质量高低与成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求建设质量、成本、效益之间最佳组合,取得最佳投资收益,为在建项目或已完成项目以及将来的项目进行质量管理和进行质量成本考核提供经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水平,树立高质量的科学规范,有效杜绝低质量过程的出现,推动市政工程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水平不断进步。

2市政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成本核算原则

从近几年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情况来看,目前只有很小一部分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工作得到了财务部门的支持。但从长远来看,企业质量成本核算最终将走会计核算的路子,而且越早利用财务的支持、越充分利用财务的支持,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才会越有成效,对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贡献也就越大[1]。市政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全面推进质量成本管理意义重大,但是企业在推进的过程中切忌盲动,应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

(1)质量成本属于质量管理范畴,其核算的组织原则应是:由质量管理部门牵头,分级管理,财务部门具体核算出综合反映质量成本的最终结果。在核算过程中,质量管理部门必须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不断地调整部门之间的分工,使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合理,管理更加科学。

(2)质量成本核算、数据记录必须真实可靠。其原始凭证和报表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归档和整理。

(3)确立质量成本经济性的思想原则。为了使市政工程产品既符合投资方的要求,又最大化降低成本,这就需要选定最佳的质量水平。即考虑成本与质量保证值之间的最佳平衡。降低质量成本并不意味着降低对具体产品的质量要求。

(4)严格实行质量成本责任制,使各部门和个人的责任进一步明确,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办事有标准,从而便于对质量的考核。

(5)质量成本管理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内部有关人员提供质量经济信息,是为了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质量保证能力,降低质量成本,满足用户需求,因此,属于“内部会计”。质量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于利用信息,规划和计划质量工作,评价质量改进效果和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属于“经营性会计”。在核算时,要抓住主要矛盾,以便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因此,不一定面面俱到,包罗万象,不必要像现行的成本核算那样,要求反映企业全部产品所发生的全部消耗,对整个企业成本状况进行全面评价、考核。

3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3.1质量成本核算的模式

由于市政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成本核算的目的、对象与财务会计不同,因此,核算模式也不同。一般核算模式:

某项目质量总成本=(已发生成本)+(预计发生成本)-(预计正收益)+(预计负收益)。

(1)已发生成本:它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指会计账簿反映的成本;另一部分指实际已发生的,而现行会计制度不是这样反映的部分。

(2)预计发生成本:指由于该期质量隐患预计以后可能发生的费用。

(3)预计正收益和负收益:指质量创优可创收的额外收益,或由于质量低劣预计造成的降低价格的损失[2]。

3.2质量成本核算的运作程序

市政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成本核算的具体运作程序是:

(1)依据质量成本三级科目设置表和公司质量成本核算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建立质量成本核算账簿。

(2)依据质量成本核算原始凭证及其传递程序设计,建立质量成本相关科目统计核算体系。

(3)依据财务会计明细科目对应设置表,调整财务会计明细科目。

(4)财务会计核算期间,利用原始凭证返工单、废品报告单、退换货报告单统计核算返工损失、废品损失、退换货损失等质量成本三级科目,并记录于质量成本核算账簿相关账户。

(5)财务会计核算期木,依据财务会计明细科目对应设置表,利用相关财务会计明细分类账记录,启用质量成本会计核算账簿,建立相关的质量成本明细分类账记录。

(6)进行最后汇总。

3.3质量成本核算的方法

施工项目质量成本核算的方法可归纳为三种:统计核算方法,统计与会计相结合的核算方法和会计核算方法。三种方法各有特点。

三种核算方法各具不同的特点,其理论基础、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也有差异。但是,三种方法也有一些相同之处:核算目的和要求相同;原始凭证及数据收集渠道一致;质量成本项目相同。对于市政工程施工企业来讲,其产品的特点是品种多、周期长、协作配套广、原材料消耗多、资金占用高。这些特点使得质量成本的核算方法和内容与其它行业有所差异。施工企业一般应以单项工程进行质量成本归集,这样便于核算和分析。

施工企业在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前,首先应根据本企业历史资料和市政产品结构编制质量成本计划,确定质量成本的最佳水平,并按质量成本项目进行分解。在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中,损失成本(内部损失成本与外部损失成本合并)占总质量成本的比重最大,其中内部损失成本发生额更为突出。所以施工企业要重点抓好内部损失成本的统计、核算和分析工作。

4总结

总之,企业质量责任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落实质量经济责任制。它要求各责任单位承担相应的质量经济责任,并对其履行责任的业绩进行评价和考核。质量成本核算为评价和考核各责任单位的业绩提供重要依据,从而对加强质量责任管理和业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篇:会计核算质量要求范文

一、会计电算化质量控制的重要性1.质量是会计信息的生命。会计信息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依据,不准确或错误的会计信息会导致偏差或错误的决策,使企业遭受损失,严重的会导致企业破产。

2.质量控制是会计法规的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资料是由电子计算机按规定的程序生成。为保证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安全,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范,《会计法》作出了两方面规定:一是会计软件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二是用电子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尽管一个质量可靠的会计软件可以为生成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提供前提条件,但由于技术上、设备上、管理上及操作人员水平等方面的原因,生成的会计资料可能达不到要求,尤其是在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对电子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多的情况下,很容易因人为因素导致会计资料失真。另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也作了相应的规定,更体现进行会计电算化全面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二、会计电算化质量控制要素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质量的因素很多,但笔者认为主要有:(1)系统配置(2)初始化设置(3)工作分工控制(4)审核与监督(5)检查(6)安全控制(7)教育与培训(8)咨询等等。要控制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须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三、会计电算化质量控制的对策与措施1.系统配置。会计软件及相应的硬件设备组成一个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电算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各单位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并根据需处理的数据量大小、数据结构复杂程度和财力状况,选择合适的系统。大中型单位可选择性能较好的计算机和可挂接大型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等)的会计软件;小型单位的会计业务较简单,应以选择投资较少的、挂接小型数据库的会计软件为主。

配备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会计软件的好坏对会计电算化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选择会计软件应注意软件的合法性、安全性、正确性。可扩充性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软件服务的便利,并组织专门人员对软件的模块、功能和特点等多方面进行充分细致的分析、比较,必要时可要求软件推销人员演示或到已应用的单位实地考察,直到其能满足本单位当前的需要和今后工作发展的要求时,再作购置决定。

2.初始化设置。“凡事预则立”。会计信息系统要运行,须先对会计软件进行初始化设置,诸如设置会计科目,录入初始数据,设置工资核算办法、固定资产核算办法、存货核算办法、成本核算办法等有关内容。由于会计软件较复杂,初始设置工作量大,因此为避免不必要的返工,应先组织有关人员讨论制定好方案和实施细则,备齐资料,进行少量数据初始化,待试运行成功后再正式初始化,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软件的功能,达到自身的要求。

3.工作分工控制。①岗位划分。会计电算化已由单机操作发展到网络运行,由多人按不同分工共同操作完成。依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将会计电算化工作分为系统管理维护、操作录入、出纳、审核、挡案保管等。各项工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②岗位权限与责任。各岗位被授予与工作内容相应的权限和职责。系统管理维护人员拥有较高权限,负责日常软、硬件的管理维护,并为其他人员授权。各操作人员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工作,出纳不得兼任录入、记账、审核、档案保管工作。审核人员对其他操作人员录入的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核,但无权修改数据。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合理,操作录入人员录入数据后应仔细核对,并经审核人员审核签章后方可输出和记账,审核人员发现差错时应及时通知操作录入人员改正。未经审核的会计数据不得输出和记账。③岗位胜任。为确保工作质量,在工作分工时应考虑将工作分派给那些接受过培训并有能力完成该项工作多项要求的人员,否则会对工作质量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4.审核与监督。会计电算化工作质量要得到很好地控制,审核工作尤为重要。由于审核工作点多面广,一切输入、输出的会计资料包括凭证、账簿、报表、工资数据、固定资产资料等都需经审核,因此应安排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人员担任。审核可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为减少人为差错,也可建立二级审核制度,审核人员完成日常审核,会计主管进行再审核。审核人员在审核过程中应对其他人员予以适当监督指导,监督其工作进度,指出其工作中的不足及产生的原因,以便在今后工作中减少类似差错,提高工作质量。

5.检查。对于各个岗位的工作,财务部门应组织人员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各项操作是否遵循了会计制度和有关管理制度的规定;是否存在未能解决好的问题;运行情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等。并针对检查情况及时总结,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不断完善、提高。检查工作可定期和临时进行。

6.安全控制。为使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有序地运行,应做好以下安全控制:未经授权人员不得上机操作;各台计算机应设置开机密码和登录密码;各操作人员应设置操作密码,对他人保密,并经常更换;离岗时应退出系统;禁止使用外来盘和安装无关软件;不得用处理数据的计算机上网;定期用正版软件查毒、杀毒;每天关机前在两台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备份,有条件的单位可购置光盘刻录机进行光盘备份,以备系统遭受破坏时得到恢复;加强对计算机、ups等硬件的定期检查,发现问题时及时修复,制定防磁、防火、防水、防尘的措施,为会计信息系统创造一个安全的运行环境。

7.培训与教育。会计工作从手工核算过渡到电算化,需要一批多层次有会计和计算机知识的复合人才,为此,应进行针对会计软件的专项培训以及为解决维护问题的深层次培训,同时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政治素质,强化责任心,以防舞弊的发生。

第3篇:会计核算质量要求范文

【关键词】事中监督;会计核算;高等学校

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二者在实施过程中,时间上的重叠部分即为内部监督的事中监督。会计事中监督是对正在进行中的会计业务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控制问题,纠正偏差,保证经济活动按照计划执行,达到预定目标。会计核算过程中加强会计事中监督,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加强会计事中监督管理,通过保证会计核算程序理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明晰高校会计环境,注重内部会计监督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成就是高校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2000年开始施行的新修订的《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

行)》、《支付结算管理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及有关部门颁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规定,构成了高校会计所处的法律环境。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经济规模增长迅速,社会关注度提高;资金来源渠道增多,包括银行贷款的基建资金、接受捐赠的基建资金和奖学金、企业提供的科研经费或后勤设施投资;学生在企业、社区或农村完成实践教学课程。这些构成了高校会计所处的社会环境。外部会计环境趋于复杂,利益相关者管理越来越现实,对高校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更高。

外部会计环境约束了高校所有的经济活动,内部会计环境直接约束了高校的会计活动。经过上一轮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参评高校都建立了一套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制作成《财务制度汇编》,将外部会计环境转化成可操作的内部会计环境。单位人事政策和组织机构决定的会计人员地位和独立程度、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制度的建立及正常运转是内部会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会计环境影响财经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决定了高校会计信息的生成质量。

《会计法》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财政部于2001年陆续《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要求“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高校没有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机制,单位经济活动和会计工作将会处于内部会计控制无力状态。会计人员是高校会计信息质量保证的关键环节,注重内部会计监督才能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保证会计信息源的质量。

二、明晰高校会计核算风险,加强事中监督

会计监督在时间上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进行事中监督及时性强、效率更高,加强事中监督是提高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水平的有效途径。会计核算风险更加要求会计人员加强会计核算的事中监督。

会计风险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具有客观性,存在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会计核算风险是会计人员直接、经常面对的风险。高校财务活动日益复杂,特别是面临行骗、假发票、虚开发票等社会环境,高校会计核算风险防范须不断加强。高校会计核算风险如原始票据不规范,经济业务活动审批不符合规定,经费审批越权,招投标手续、政府采购手续及固定资产管理手续不完备,结算方式不符合规定,款项支付错误甚至重复等等,不仅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还可能造成贪污腐败、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违法行为。

高校会计核算风险普遍存在于会计核算环节,危害性很大。高校会计核算风险控制要严格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加强事中监督,是控制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有效途径。

三、高校会计核算事中监督体系

会计信息生成与披露的过程理性,是会计信息真实的保证。会计核算是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事中监督是保证这种过程达到理性的有效手段。高校会计核算的事中监督是对经济业务基本完成后在报销付款环节的监督,是财务部门可以控制并有效实施的一种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一)事中监督主体

事中监督主体必然是财务部门内的财务人员,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审核原始凭证并制作记账凭证的会计人员,复核人员(记账凭证复核和出纳复核),记账人员。记账凭证制作是会计信息进入系统的入口,记账凭证制作人员是事中监督最为关键的主体,是事中监督质量和有效性的决定者。

(二)事中监督内容

事中监督内容就是上述的会计核算风险控制点。实务中,高校根据财经法律法规及有关财经规定,制定本单位执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一般情况下,财务人员事中监督的内容就是将上述会计核算风险控制点与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匹配,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合规性、业务审批及财务审批等报销程序的合理性。其匹配度越高,风险越小。

经济业务列支的经费是否属于预算项目开支范围也是事中监督的重要内容。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会计核算过程在较大程度上就是预算执行过程。会计核算过程中对预算项目开支范围的监督是提高预算管理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事中监督实施

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措施大多集中在财务报销付款环节最终执行完成。会计核算的事中监督既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措施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生成的入口环节。事中监督的执行程度和水平集中体现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效率和水平。

当前,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成熟的会计电算化局域网络,为会计核算实施事中监督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会计核算系统的项目管理子系统可以通过项目控制模型规范支出科目的选用,通过禁止项目额度超支和设置警示额度监督预算执行进度,通过项目支出明细分析报表监督项目支出范围的合理性。会计核算系统的往来管理子系统可以监督往来款清理进度,以防公款的占用或挪用。虽然会计核算计算机系统对会计事项和会计人员能进行实时监督,但事中监督的实施更多地需要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

记账凭证制作人员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负责,是会计核算事中监督实施的第一责任人。他们要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审核监督原始凭证的合法合规性,防止假发票、虚开发票及虚构经济业务;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要求审核监督业务审批手续的完备性(包括招投标程序及审批手续和政府采购程序及审批手

续)、财务审批手续的完备性(如支付款项的资金审批手续);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审核监督资产管理手续的完备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按《支付结算管理办法》审核监督支付结算方式的合法合规性,防止套取现金;按学校《年度综合财务预算》审核列支经费是否符合预算项目开支范围及预算执行进度,防止突击花钱和现金流风险。

内部复核稽查人员对记账凭证的审核监督负责,是会计核算事中监督实施中对记账凭证制作人员的监督。主要监督记账凭证制作人员履行内部会计监督职责的情况及会计核算中的错漏事项。出纳复核侧重于对金额及支付结算方式的监督。

记账结账人员是手工会计环境中登记账簿的人,对记账的凭证会有一次自动的复核检查,也是实施事中监督的有效环节。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中,日清月结的记账结账(登记账簿)环节仍有事中监督的功能,但因计算机操作太方便而使事中监督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每日记账结账之前,档案管理人员对纸质会计凭证与电子会计凭证一致性的检查,也有类似的事中监督作用。

报销流程设计对实施会计核算的事中监督有较大的影响。按原始凭证审核、制作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复核、出纳复核、支付结算、记账凭证归档的顺序的报销流程可起到上述的事中监督作用。在实务中,支付结算也有可能在制作记账凭证之前完成。这时,仍然需要制作记账凭证会计人员事前审核原始凭证并签字盖章,以保证事中监督的有效实施。

四、高校会计核算事中监督难点分析

(一)事中监督与经济业务真实性的问题

会计人员无法核实所有经济业务的真实性,《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但真实合法的原始凭证并不能保证经济业务的真实性。会计人员通过原始凭证内容和已有会计数据进行逻辑审核和职业判断,可以发现一些经济业务的真实性问题。比如预算指标为1 000元的教研项目,列支700元的复印纸,这种业务的真实性是较容易判断的。对这种原始凭证规范、报销程序理性但经济业务真实性有问题的情况,会计人员如何实施有效的事中监督?实务中,会计人员只能及时向领导请示汇报。如果领导批准报销,那么会计人员对这种业务的事中监督有效性会大大降低。

(二)事中监督与提高会计服务质量的矛盾

要提高会计服务质量,会计人员势必尽量满足经济业务报销的要求;加强事中监督,会计人员必须纠正票据的不规范性和报销程序的不合理性。二者明显是矛盾的。会计服务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范畴,会计监督是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因此,加强事中监督是基础,是首要原则,提高会计服务质量要为提高事中监督效率服务。

对预算项目开支范围和预算执行进度的事中监督,会计人员可以通过提高会计服务质量来提高事中监督的效率。会计人员采取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反馈、借款催报、项目经费收支报表等方式,主动向业务部门提供会计服务及信息沟通。这样既可减轻会计核算的事中监督压力,又可提高财务人员对学校发展及管理的参与度。

(三)事中监督与新业务新情况

会计核算的事中监督就是评价会计核算事项与已有财务管理制度的匹配性。制度安排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经济发展必然会出现制度未能安排的新业务和新情况。会计人员及时将新业务新情况报告给制度制定者或有权修改者,并得到有效的反馈,就是对新业务新情况实施的有效的事中监督。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都是会计人员的职责。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加强会计监督,是通过强调程序理性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过程。高校会计人员在对教育经费核算过程中加强事中监督,既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是防范会计风险和财务风险的要求,对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 孙朝霞,王辉.从程序理性看会计信息的真实性[J].财会通讯(学术),2005(11):118-121.

[2] 燕孝兰,聂万旗.会计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J].财政监督,2008(2):37-38.

[3] 朱爱丽.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会计之友,2007(3中):54.

[4] 胡迎霞.浅议企业内部控制——从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执行层面解析[J].消费导刊,2008(2):94.

第4篇:会计核算质量要求范文

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直接反映企业经营的盈亏情况,可以帮助企业经营者及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在企业会计工作中,会计信息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贯穿于企业会计核算程序的全过程,企业应当选择适宜的会计核算方法,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这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政治法规、市场经济以及企业自身地位等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而会计核算方法的不同导致处理结果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本文通过对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强调会计核算方法选择影响因素研究的重要性意义。

关键词:

会计核算方法;选择因素;会计信息;质量分析

一、会计核算方法的的定义及重要性

1.会计核算方法的界定

会计核算方法即是会计在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持续有效、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反射出经营活动状况所采用的一种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对会计信息质量水平的高低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会计核算对象具有多元化、复杂性、多样化等特点,所以在对经济决策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中不能仅仅采用一种核算方法,不能达到企业监督会计工作、反馈会计问题、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应建立科学的会计核算体系,构建更符合各个企业内部发展的会计核算模式。我国的会计核算主要有账户科目、记账方法、凭证填制、凭证审计、登记账簿、成本费用科目核算、财产盘点清查以及编制财务报表等各个具体的环节组成,只有将各个环节运用到会计核算中,才能真正体现出会计核算方法的准确性、科学性、合理性。各种会计核算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紧密关系。

2.会计核算方法的重要性

近几年,国际、国内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对各行各业的要求规范更加严格,对会计核算方法更是如此。我国新会计准则也特别规定了我国会计核算方法的具体规范以及运用范围。会计核算方法关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会计质量信息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会计核算方法决定的,所以选择适合本行业或者本领域发展的会计核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反映出不同的会计信息,但统一的目的就是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达到核算合理化、科学化的目的。会计核算方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规范化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准确真实的反映会计信息,确保会计质量水平,促进企业良好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的会计分析、会计预测、会计决策可以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科学的预测、合理的决策,使得会计信息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帮助企业加强内部监督管理。

二、会计核算方法对会计信息的作用和影响

1.会计核算方法对会计信息的作用

正确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企业拥有的各项资源都属于自身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消耗的各种资源都应该计入企业经营的成本,并且通过销售行为得到足够的成本补偿,企业通过对外销售保障资源得到合理运用并是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会计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这六大要素也是会计核算的主要范围和对象,会计核算以会计凭证和会计数据为基础。企业在确定会计信息生成时间的同时,还需要确定入账信息的时态性,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反映不同时态、不同物价的投入成本,会导致会计核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会计核算方法在保证不受企业管理者干预会计工作等人为因素对会计核算工作造成的影响外,其对会计信息所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恰当合理的使用会计核算方法不仅能增加会计数据及其他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还能保障企业实施正确的经济决策。

2.会计核算方法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会计核算方法存在不确定性,基于会计核算的不确定性,往往对于对于相同的会计业务可以采取不同的会计结算方法,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做支撑,但是会计核算产生的结果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也正是这种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影响了会计会计信息的质量。目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失真,虽然选择适宜的会计核算方法可以客观反映会计信息的性质、数量、时态和形态,有利于减少会计信息出现质量问题,但是却不能避免类似问题。一方面,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使用的是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为前提条件的,需要根据主体的过去和现状对该主体的未来进行预测,这种预测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的假设或者主观选择是很难界定哪种结果是更科学、合理的。但是,在各个经营过程中进行的各种资源分配又必须借助于这种假设和主观选择,所以必然导致会计核算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很多会计核算方法的使用时为了对经济事项进行计价,然而有效经济业务在需要计价是的金额难以确定,必须通过评估金额来进行计价,这样的计价方式必然包含了不确定成分,必然会影响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核算方法的不确定性,加剧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

三、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

1.根据企业管理要求选择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要符合企业管理发展要求,选择与企业管理要求相适应的会计核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企业为了更大的获取经营利润,必须要格控制成本,因此在选择成本核算的会计方法中,在不影响正常经营的状况下,应尽可能采用将成本控制在最低状态的核算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获利。在控制成本方面,许多企业都特别重视控制采购成本,需结合多种企业发展因素及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的计划成本,并对实际采购成本与计划采购成本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制定更好的控制措施。针对在销售或者材料采购过程中出现的现金折扣、商业折扣在企业的运营中都将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营业利润额,所以,采用何种折扣比例或者折扣方式是企业控制成本研究的重要会计核算方法。对此,需要根据企业的主营项目、企业资金实力、企业当前发展状况以及企业长期实施的管理方式等要求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核算方法,才能真正地达到企业长期发展盈利的目的,促进企业经济繁荣发展。

2.根据会计人员素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选拔考试制度不够完善,选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总体偏低,再者,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偏低,导致会计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对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如果某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总体较高且比较整齐,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就可以采用相对复杂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更专业、更科学的会计核算。相反,如果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总体偏低,在进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时就只能选择采用一些相对简单的会计核算方法。显而易见,这两种情况产生的会计核算结果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以上情况,举例说明,如果企业根据会计准则在计算账面利润与税务机关确定的应税收益不等时,这就必须确认所得税的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高,就可以选择负债法来确认所得税费用,这种计算方法专业业务能力要求较高,计算的结果也比较符合要求,有利于准确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但是,如果企业的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较低,这样就只能采用简单的应付税款法来核算所得税费用,如果硬性要求他们采用难度较大的负债法进行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无疑会使得核算结果失去准确性,从而增加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

3.根据业务类型选择会计核算方法

各个企业经营项目是不尽相同的,针对不同的经济业务应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才能达到真正符合企业经济发展的目的,减少了企业因会计信息不确定性问题带来的影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大多数的会计核算都会涉及到固定资产的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核算中通常都采用加速折旧法、直线法和工作量法等三种常用方法,此三种方法适合不同经营业务范围的企业,加速折旧法一般更适合机器设备与技术更新程度有紧密联系的企业,直线法则更适合于与年限相关的厂房及建筑的企业核算方法,工作量法则适合于交通运输的车辆以工时作为主要考核标准企业的核算方法。所以,针对不同的企业的不同固定资产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一方面能最大限度的缩小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能找到更加符合各类企业业务发展需要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发展来说是更加有利的。

4.根据受托责任要求选择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往往受企业制度的影响,在产权明断的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者和生产经营者完全分离,经营者受企业所有者的委托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委托人即企业所有者则通过会计信息来了解、评价生产经营者的经营情况,经营者向委托者提供生产经营的经济信息,及会计信息,这是会计的基本职能。所以,在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过程中,经营者应该倾向于采用有利于资产保全、限制超前分配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本身的不确定性必然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我们可以通过风险规避的方法,采用比较科学、稳健的会计核算方法,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保证会计核算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

5.根据决策有效性选择会计核算方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已经不再局限于企业的所有者,对会计信息内容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所有者需要通过过去的会计核算结果、会计信息来对委托经营者的工作进行客观评价,进行考核。所以,在现实操作中,为了反映企业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而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及结果也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核算与报告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保证企业所以者和委托经营者的双重利益,往往会根据决策有效性选择会计核算方法,这样的会计核算结果就可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更科学的、合理的理论依据。

四、结束语

对影响会计方法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企业和经营者对会计方法的选择,每一种因素的影响程度或每种因素对不同会计方法选择的相关性。使得会计准则制订者了解企业对不同会计方法选择的动机,从而有利于在准则中对会计方法选择的灵活性和会计披露的程度做出规定;使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了解企业选用会计方法的动机,方便对企业会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做出较为合理的经济决策。不同行业的企业对会计方法的选择不会完全一致,行业的经济特征会影响着会计方法的选择,只有找到最适宜、最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作者:何巧涵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梁晓丽.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0(31).

[2]宋红艳.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北方经贸,2015(10).

第5篇:会计核算质量要求范文

【关键词】会计核算 石油企业 作用

在石油企业整个的生产和管理的过程之中,会计核算工作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计核算的质量也会对整个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会计核算工作的水平同石油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还存在着一些差距。面对当前经济发展与进步的新形势,会计核算工作只有将自身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才能够促进石油企业的发展与完善。

一、当前我国石油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石油企业在进行内部核算时通常都采取了财务管理的软件,这些软件都是统一的,因此可以实现对财务的规范处理。此外随着我国石油企业业务量的不断提高以及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给会计核算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计的管理层面,还要鼓励石油企业的各个部门都参与到会计核算的流程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将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虽然当前我国石油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会计核算工作也做出了一定的优化与完善,但是这一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客观的问题值得注意。例如:石油企业的上级领导对下级所提供的凭证的真实性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样就会极大的威胁到会计信息的质量。此外还有一些石油企业在进行年度审计时没有足够的力度,这就使得监督的手段不能得到落实,难以从根本上控制会计舞弊的行为,影响到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

二、发挥石油企业会计核算作用的建议

(一)拓宽服务范围

石油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要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首先就需要对会计核算的服务范围进行拓宽。石油企业展开会计核算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这一工作可以为企业提供及时的、科学的会计信息,从而为石油企业的会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此外石油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还要将石油企业的特征等实际的情况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会计分析工作,对会计核算的细节进行深化和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个性化的服务,进一步的对会计信息的服务领域加以拓宽,从而满足石油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

(二)建立会计核算体系

石油企业要认识到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且积极地构建与之配套的会计核算体系和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使得石油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真正地做到有据可循。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也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充分的运用现代科技的手段,努力地选择最佳的数据信息处理方式,这样才能够促进资源共享的实现。此外石油企业的内部员工也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会计核算意识,如果发现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问题,就需要灵活地运用新的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全面地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石油企业的科学决策。

(三)将成本控制的目标加以落实

在石油企业的内部建立起完善的标准体系,可以对石油企业的成本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此外还要求石油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建立起标准成本体系,有助于对成本管理目标的落实,并且可以为石油企业争取到更多的利润空间。对成本控制目标加以落实,还可以全面地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的精准性,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此外随着我国财政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预算管理机制的不断改革,使我国的会计核算内容以及工作的容量等都需要做出调整和改变。由此可见,预算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石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会计核算人员要对预算管理机制和手段加以强化,将预算的指标加以落实,对监督和管理的手段也要加以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地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全面性和实效性。

(四)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

石油企业要想将会计核算工作的作用和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从而促进会计核算人员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在实际的会计核算实践之中,核算人员的素质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所输出的会计信息的结果,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至关重要。石油企业针对上述现象就要加大对会计核算人员的培养力度,促进他们综合业务水平以及专业素养的提升,从而促进他们对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和完善。

新时期的会计从业人员,除了要为石油企业提供最基本的会计信息,还要具备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特别是目前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时期,会计人员所面临的经济事项更加的复杂和多样,这就要求他们不断地增强严谨性,在实际的会计核算工作中遵守相应的原则和制度,采取合理的分析方式,全面地增强自身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他们冷静地对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积极地寻求合理的解决方式。此外石油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还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更新会计核算技能,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充分的认识到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时地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以改正。此外还要尽量地缩小石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同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石油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在充分分析当前新形势的基础之上,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降低石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促进石油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获得。将我国石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高焕生,佟鸿燕.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1).

[2]孙艳荣.石油企业实施成本优势战略的思考[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1(02).

[3]张复生.账外经营问题一直悬而未决的真正障碍是什么?――关于某集团公司账外经营问题的案例分析[J].财会研究.2008(07).

第6篇:会计核算质量要求范文

1.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程序缺乏规范性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的结果作为国家进行税收与监督的根本依据,它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展有较大的影响。这导致某些企业选择虚假报账,漏税逃税,忽略国家的利益。企业欠缺统一的核算规范和标准是出现这些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这就表明了企业当前的会计核算程序缺乏规范性,其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给那些趁机谋私利的企业提供了机会。2.财务会计人员素质较低自从新会计准则的开始施行,对财务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便有了更加严格和更高层次的要求。财务会计核算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人员的素质,人员素质对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就目前实际情况看来,财务会计人员职业素养和能力还有待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素质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其一,对会计法律了解太少;其二,会计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其三,虚报账目、任意改动会计信息等违法违规的情况的出现。

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水平的优化措施

1.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建筑施工企业要确保财务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以及财务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健全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第一,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设立相关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和会计核算中心,而且要确定相应的权限,严格约束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的核算行为,以确保财务会计核算的顺利进展。第二,引入新的会计核算技术和知识,成立一个专业的财务会计核算组,并提高组员会计核算的能力,有效提高财务会计核算水平。第三,引入先进的财务会计核算设备,以便能够及时了解会计核算信息,有效的监督会计核算行为,使会计核算的质量得到保障。2.加强会计核算监督机制,保障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会计监督机制是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只能的必要条件之一。社会中介审计、政府审计以及内部审计均为施行监督的有效机制。国家审计机关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可以有效地预防会计核算出现差错和违规以及舞弊的行为,强化财务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内部审计要着重关注劳务招标、物资招标、资金管理、分包管理、财务风险、合同风险、费用开支、资源使用、内控制度设计、重大投资、重组改制以及债权债务结算等环节。加强任期经济运行质量审计、工程项目审计和内控制度审计。除此之外,为彻底制止因为企业不同原因造成内部会计管理徒有虚名的现象,务必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聘请相关机构对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进行评价。3.加强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核算质量搞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严格遵守财经纪律,标准会计核算行为是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质量的必要条件。要求建筑施工单位的会计人员要认真遵守相关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原则,爱岗敬业并且要仔细认真地反映和记录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满足财务会计管理的需求并及时向企业提供可靠真实的会计资料和信息。4.提高施工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企业负责人和财务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加强本身的会计知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并且强化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财务管理意识,掌握有关财务管理知识和财经政策法规,不断提高领导财务管理活动的水平。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拥有一个业务精通、政治过硬的财务人员队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企业财务人员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培养大量善理财、会算账、懂管理的且具备高素质财务的工作人员是至关重要的。依据当前企业业务发展和战略的需要,制订一个财务人员培训规划是很有必要的,因此,需要我们根据企业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合理的安排财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

三、结束语

第7篇:会计核算质量要求范文

会计核算,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如实记录,通过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对过去进行总结,对未来作出预测,从而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客观、全面、准确、深入细致和及时是核算工作的最起码的要求。但是施工企业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及自身的种种因素限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很难达到要求。

一、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管理工作差,使得基础资料不够细致。核算工作是建立在对实际发生的经营活动的基础资料上的,由于基础资料欠缺或者记录的不够细致,使得核算会大打折扣。施工企业的基础工作往往在基层,而基层的车间班组或者施工机组中队管理由于受到种种因素影响,比如管理人员对基础资料不够重视或者自身素质较差,往往注重对自身利益有较大的影响的工资基础资料的提供,而其他基础资料大多是草草了事,有些纯粹是在做一些机械性工作,而且有时候进行补写。这些使得核算的准确性受到很大影响,要对设备进行单机考核,而核算工作却难以提供每台机械设备的确切耗费。

一个分项工程可能要经过多道施工工序才能完成,而这些施工工序在材料、人力、机械等资源耗费上各有特点,我们得到的基础资料又缺乏准确性,要想进行成本管理,又从何处下手呢?

2、会计核算不及时,会计信息未能及时反映。核算工作中,另一个严重的弊端是不讲及时性。核算工作即使是做到了客观、全面、深入细致,但如果不讲及时性,也会失去一定的价值。在实际管理当中,由于外界提供给我们的资料信息只是某一时点的,如果核算不及时,那么核算的数据就很难有说服性,比如施工企业的材料核算,每个地区的钢材价格都是天天在变化的,供应商的材料报价都是带有时效性的,过了一定时间,都会发生变化的。比如近年来的燃料的单价也总是有浮动的,每个地区都是不一样的,例如广东省内的中山广州两个城市彼此相邻,燃料价格都是有差异的。所以说核算及时是会计核算必须要求的。客观事物一直在变化,很多状态稍纵即逝,如果不及时去核算,其客观性、正确性也是无法保障的。从大处说,核算不及时影响了管理者对情况的正确及时的判断,有时甚至导致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定。从小处讲,核算不及时,处处在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效率,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却得来的会计信息是没有用处的。

3、数据传递较慢,会计信息滞后。由于施工企业的项目部大部分都在外地,数据的收集及传递较慢。这也会很大影响会计核算,虽然现在网络发达,信息传递比较以前效率提高了很多,但是数据传递对核算的影响我们也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二、加强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和建议

1、提高基层核算员素质,重视基层的核算工作。 要想提高施工企业的核算质量,必须抓好基层数据的准确性,目前施工企业的施工条件艰苦,基层核算员的自身素质较低,较高素质人员又很难深入到一线现场,大多数核算员都是兼职的,一人兼数职,而且都是施工工人出身,对于核算知之较少,所以要提高核算准确性,把自身素质较高爱岗敬业的优秀人员充实到施工一线才是当务之急。我们可以通过内培外引方式及提高福利待遇等方法,提高统计员(或核算员)的素质。要教育建筑施工单位的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自觉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会计制度,遵守会计原则,规范会计核算,实事求是的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拒绝受理违纪业务,坚决抵制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对所有会计核算人员进行培训进行取证上岗也是很有效的方法。

2、建立制度,把会计核算的要求纳入到对项目或基层的考核的内容之中。现在对基层或项目的考核注重利润的考核,考核利润、工期进度、安全等方面,忽视了会计核算的考核,管理较好的施工企业也就是加强了基础管理工作,加强了会计核算方面的工作。所以我们一定要转变管理观念,要视财务管理为企业管理的中心,而核算工作是财务管理的基础,要制定一系列措施,把核算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头,把核算质量作为对核算员及项目经理的考核重要内容。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尤其是施工一线核算管理人员的考核,定期进行轮岗实行长效考核机制,把会计核算的考核与个人收入进行挂钩,要注重加强管理重点在基层。同时要规范会计核算,严肃财经纪律。上级主管企业应严格要求建筑施工单位规范会计核算,认真执行会计制度,遵守会计核算原则,并做好检查监督,发现违纪问题及时纠正,并且坚决予以严肃处理,确保核算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客观。这样才能使施工企业的核算工作落到实处。

3、建立健全各项核算制度,并严格执行。 制度的建立比较容易,但是执行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尤其是施工企业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严格执行困难就比较大,核算人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责。对于人员出勤情况要每天做考勤记录,对于材料做到每天凭送货单及进仓单登记购进数,凭领料单登记耗用数,对于一般砂石料,每天登记购进数,每天下班前对其进行盘点。对机械设备,每台设备的维修费、耗油数及工作量每天都应做好记录,以便考核:对外购材料应有相关部门的验收,并在进仓单上规范材料名称,以提高核算的效率;并且每天应统计完成的工程量。要求制定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如人员劳务结算价格、车辆设备结算价格等,如果内部结算价格不合理,就会人为地扭曲各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统计部门必须遵循及时性原则并按责任会计的核算要求向财务部门提供统计资料;劳资及生产部门月末应按划分的责任单位及财务核算要求作验收单,以保证工资核算资料能满足责任会计核算的要求。

4、加大对项目部财务稽核力度,并不断指导核算员规范核算工作。 相对来说,公司层面的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比项目部核算员稍高,所以公司层面财务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去项目部检查核算人员的核算工作,以督促他们及时、准确地搜集。尊重客观实际,合理制定指标。上级部门应在制定和下达所属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指标时应合理考虑,做到所下达的指标切合实际,使所属单位经努力可完成。这样就避免了建筑施工单位在正常经营情况下为完成指标而自认无愧于上级企业、无愧于单位员工,坦然的弄虚作假。

第8篇:会计核算质量要求范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注重各个方面的管理,以期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其中企业质量成本核算问题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公路施工企业来说,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要保证企业的成本核算的合理化,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效益,最终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业务规则;企业质量;成本核算

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是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一个分支,在成本核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企业在业务规划规范化的环境下质量成本核算过程复杂、核算困难,而且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质量成本与财务会计成本项目不对应,现有的质量成本核算不够全面,不能反映企业产品的质量经济问题等。必须对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进行有效的规整,找到改进的措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综述

(一)概念和分类

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的具体概念是依1986 年版国家标准GB6583.1 为标准而制定的概念,主要是指将企业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上所需要耗费的总费用,以及没有达到产品质量目标而发生的总损失费用。

质量成本的分类只要是把具有相同作用的内容的费用归结为一类,以便于成本计算,这里我们把企业的质量成本按照一定的程序分为四种类别,分别是:鉴定成本、损失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以及预防成本。预防成本是企业用于提高产品的质量,防止产品质量不过关而发生的费用;鉴定成本主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找出不合格产品而发生的费用,比如半成品以及成品等进行的检测与鉴定费用;内部损失成本主要是在制造组织内没有达到产品质量要求而发生的费用,比如返修品等;外部损失成本主要是由于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的产品没有达到质量要求,在制造部门以外发生的费用,比如产品的返厂修理费等。

(二)企业进行质量成本核算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够使企业有计划的实现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是根据企业的质量策略制定的,不同的质量策略有不同的质量成本,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依赖于企业产品的质量成本;其次质量成本核算能为企业的管理活动提供参考数据,企业进行产品的生产经营、销售管理中都需要根据产品质量成本核算为依据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为其质量考核提供量化标准。

2.有利于提高、改进企业质量成本。过去我国很多企业进行质量成本核算时并没有取得良好的价值,在开展质量成本核算中不根据相关标准认真执行,必须在企业内部开展产品质量成本核算,完善核算方法和制度,有效的改进措施,使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真正为提高企业经济利益服务。

二、企业质量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进行质量成本核算能够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深入发展,降低产品的成本,分清各部门在质量方面的经济责任,便于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产品质量成本与财务会计成本不符

质量成本核算与会计成本核算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是我国企业引入质量成本核算制度比较早,却很少有企业同时开展成本会计核算。企业工作人员都有较高的质量成本核算的意识,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销售业绩等都需要质量做保障。而事实上我国企业的质量成本和产品制造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有些质量成本包含在产品制造成本之中,比如废品损失等,还有一部分包含在产品的期间费用中,比如产品的质量索赔费用等。这些问题影响企业内部产品质量成本的计算以及各个部门的质量经济责任的划分。

(二)成本核算不全面

质量成本按照计量经济学来划分,可以分为隐性质量成本和显性质量成本,隐性质量是一种机会损失,但它与会计上的机会损失不同,它专指那些由于质量问题而引起的损失费用,比如因为产品质量差而失去的客户等;显性质量成本指直接从会计记录中获取的数据成本,而隐性质量成本是不能从会计记录中直接获取的,但是其在成本构成中占很大的一部分份额,这些成本直接影响着潜在客户群体的满意度。

(三)质量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企业质量成本核算不是单一的会计和统计的核算方法,而是由质量成本不同的内容所具备的不同特性而决定的。质量成本核算内容比较多,传统的手工式或者统计式质量成本核算方法过于简单,不能从账务上进行系统、连续、科学的反映、核算、分析产品质量,致使质量成本核算流于形式,发挥不了应有的积极作用,已经不能满足规范化、大批量业务规划下的质量成本核算的要求。

(四)管理与核算不统一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在内部管理与质量成本核算方面存在“二张皮”现象,很多的企业工作人员认为质量成本管理是管理部门的事情,成本核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致使二者不能很好统一;另外,质量与成本不相符,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很多企业存在过多的关注质量,忽略成本的现象,这种现象非常容易导致质量过剩而效益不高;如果过分关注成本,忽略质量,就会造成质量缺陷的结果。所以在经营中需要企业工作人员把控好质量与成本二者之间的关系,使质量与成本形成有机的统一体。

三、质量成本核算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必须认识到质量成本核算重要性和积极作用,建立统一、有效、科学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整体提高。特别是在业务规划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更应该积极的解决质量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各种不和谐因素,进行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

(一)设置清晰、合理的核算科目

我国很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存在科目混乱的现象,一般会计制造成本只设置生产成本和制造成本两个科目,对其企业内部其他形式的成本费用均分散到其他的费用管理中,这种管理方式比较混乱,导致会计人员在进行质量成本核算时没有一个统一的计算标准,很难准确的计算质量成本。为了使质量成本核算能够清晰的反映产品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清晰的划分质量成本明细科目,为核算人员提供核算依据。对于一些不属于产品成本的质量成本费用,按照车间、部门进行归集,然后转入质量成本中进行核算;降价、折价的损失划分到销售损失中。

(二)改进质量成本核算方法

在业务规划下质量成本核算方法可以采用三层二级映像结构,此结构形式由用户层、规划层以及过程逻辑层和一个数据库系统组成。其中数据库系统主要负责数据的管理,用户层、过程逻辑层主要负责用户视图的存在,两者之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把用户层的情况抽象到业务规划,然后利用抽像的结果控制过程逻辑层中的流程。用户层是企业进行质量成本核算的实际描述,企业进行质量成本核算的方法。范围都在用户层体现,能够清晰的反映企业实际运行状况。业务流程将出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者相互作用,过程逻辑层对质量成本核算的完整业务过程的逻辑抽象,作为其方法实现的具体依据,并保持其相对稳定性。

业务规划实现质量成本核算,企业所有相关业务流程按照业务规划原则合理分析,在质量成本核算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相应的业务规划进行解决。业务规划是一个统一的模式,通过对业务规划进行评价来解决质量成本核算的盲目性问题。

(三)合理估计机会损失

企业的机会损失一般是当期至来年管理引起的,但是机会损失的发生不在当期,它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不同的企业或者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都可能发生不同额度的机会损失,很难确定一个准确的统一标准,所以在经营过程中机会成本损失一般都是根据相关的数据估计出来的。比如可以按照机会损失所占产值的比例来大致的估计机会损失额度,或通过产品的结构形式以及其他的产品信息,分析产品质量对企业的影响性进行估计。机会损失的估计可以借鉴会计核算中坏账准备的提取估计法,从而合理估计产品质量的机会损失。

(四)真实、有效的进行质量成本核算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对于质量成本核算要谨慎认真,做好质量成本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为质量成本的改进提供依据,最终实现最佳质量成本决策的目的。在进行质量成本核算时要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现状、生产特点、生产规模等方面合理设置核算科目,设置好合适的质量成本核算科目以后,建立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的管理制度与规范,使企业质量成本核算更加科学、规范,从而更好的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为企业的各项经营事务提供科学的依据,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质量成本的高低是衡量企业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在业务规划下针对企业质量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复杂问题,企业要在其经营管理中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有针对性的控制质量成本,适当增加预防成本的估计,积极完善企业质量成本核算体系,利用科学的质量成本核算方法,解决质量成本核算中的问题,有效的控制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魏翠.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办法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7):153-154.

[2]欧阳玉浪.论质量成本核算的改进[J].网络财富,2009(15):150-151.

第9篇:会计核算质量要求范文

[关键词]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会计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183-01

随着2012年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系列辅导用书的,表明江苏省一年一度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已经拉开序幕。作为“会计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拿到课本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比2012年与2011年教材的变化,总体来看,教材新增的三节内容是变化的主要内容,在今年的会计从业考试中应该予以重点关注。

一、第一章里增加了一部分内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指对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会计信息对经营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有价值而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因此增加这一节内容很有必要。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单位应当以真实发生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核算的前提,真实体现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保证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资料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也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最基本要求。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有助于其对单位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况可以作出评价或预测,也就是说应当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的需要相关。

(三)可理解性

由于财务会计信息的专业性比较强,所以,会计信息在达到可靠性与相关性要求的同时,还应要求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理解与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具体内容有以下两个方面:

1.同一单位的会计信息在不同时期可以比较,也就是纵向可比。

2.不同单位的会计信息在相同的会计期间可以比较,也就是横向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单位应当按照经济业务的实质进行会计核算,不应仅以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如融资租赁固定资产虽然在法律形式上不属于单位所有,但在经济实质上仍然将其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核算。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与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经济业务。将单位会计信息中的某一项内容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据此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内容就具有重要性。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单位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具有应有的谨慎,不应低估负债或者费用、高估资产或者收益。如单位通过计提各种秘密准备来达到随意调节利润的目的就不符合谨慎性的要求。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单位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核算或者延后核算。会计信息的作用在于为会计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所以具有时效性。

二、在第四章第二节里增加了一个内容: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收发核算

日常核算企业可以按实际成本进行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进行核算。但是对于材料收发业务频繁的企业,大多都采用计划成本计价材料收发核算。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有这样的特点:收料发料的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总分类账以及明细分类账都采用计划成本登记。原材料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用“材料成本差异”这个“原材料”账户的调整账户来核算,月末,将发出原材料的计划成本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调整为实际成本。

三、在第九章里增加了一节内容: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三个基本报告之一,所反映的是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公司的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的增减变动情况。之所以需要现金流量表,主要是为了发现资产负债表中各个项目对现金流量有何影响,并根据其不同用途划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三种活动分类。现金流量表可以用来分析公司在短期内去应对开销的现金够不够用。

以前的公司经营往往注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两大报表,但是随着公司经营的不断发展和形式复杂化,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渐渐增长,更由于许多公司因为资金的周转问题而出现生产经营的中断,慢慢的,能够反映公司资金动向的现金流量表也成为许多公司经营者必备的财务会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