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外包服务方案范文

外包服务方案精选(九篇)

外包服务方案

第1篇:外包服务方案范文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作为档案学理论的重要支撑理论之一,奠定了文件的阶段性管理和全程管理的理论基础。企业档案业务外包,是指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将关于档案管理方面的业务职能或工作环节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门的档案外包服务机构,利用他们的优势与专长,来提高企业整体的效率与优势。

在今天,企业档案业务外包的浪潮引起了档案界的关注,很多学者针对企业档案业务外包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展开了积极的研究与探讨,但总体来说研究内容不够深入,研究视野不够开阔。例如,四川大学丁建雄、贾秀娥两位学者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引入服务外包的思考》,从外包服务商、成本、监督管理、档案安全、后续服务等方面展开了全面的分析,但在分析方面似乎欠乏系统性。为了进一步对企业档案业务外包中的风险进行分析,我们有必要转变思维方式,创新研究方法,从一种新的角度进行切入。笔者认为,从生命周期的角度进行切入,或许能为我们研究企业档案业务外包潜在风险及管理策略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根据企业档案业务外包的内容和特点,笔者认为,企业档案业务外包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

1 外包决策阶段。就是一个企业关于本企业的档案业务是否适合进行外包、为什么要外包、哪些档案业务环节可以外包、采取什么样的外包形式等问题的决策。

2 外包服务商选择阶段。在该阶段,企业要明确外包服务商选择的标准和方法,全面搜集有关外包商的各种资料,并对收集过来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注意对各个外包服务商的横向比较。外包服务商的选择应坚持“适合即最好”的原则。

3 委托协议签订阶段。对外包活动中双方权利与义务做出明确规定。

4 外包服务实施阶段。在该阶段,外包服务商开始对委托的档案业务展开管理服务,企业对该服务进行监督、审核,并发展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作为外包服务管理实施的具体环节,该阶段直接深入到档案管理业务内部,作用于档案对象本身。能否把握好该阶段直接关系到整个外包活动能否正常开展。因此,它是整个外包生命周期的中心环节:

5 外包后续服务阶段。有些时候,外包服务商完成了企业委托的某项档案业务并不意味着外包服务的终结,某些外包服务还需要外包服务商提供后续服务。如档案信息系统的开发,系统开发完成之后,仍需外包服务商继续提供该系统的维护与更新服务。

6 外包关系终止阶段。即外包服务活动正常或不正常的终结,企业与外包服务商通过某种方式解除合同关系。

业务外包风险分析

根据企业档案业务外包生命周期各阶段内容与特征,我们可以具体分析各个阶段潜在的风险因子。企业档案业务外包生命周期及其各阶段的风险因素分析,如下图所示。

1 外包决策阶段潜在的风险

(1)本企业档案业务外包不具备可行性的风险。由于企业对自身认识不足和对自身认识存在偏差,或企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对本企业的档案业务是否适合外包的判断失误,做出错误的外包决策。(2)企业内部矛盾激化的风险。对于员工而言。档案业务外包有一定的敏感性,必然会影响到部门中一部分员工的自身利益。因为外包意味着可能有一定数量的员工将会被转移。有些员工会本能地表示反对,因为他们对这些变革带来的动荡感到不安与恐慌。因此,―旦企业做出实施档案业务外包的决策时,企业内部矛盾可能会激化。(3)减少企业档案部门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机会,从而削弱了档案部门工作人员学习力及创新力。如果实施档案业务外包,档案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脱,但是同时丧失了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机会,长期下去,将会削弱档案部门工作人员学习力及创新力。

2 外包服务商选择阶段潜在的风险

主要是服务商选择失误的风险。在选择服务商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企业对服务商的需求,寻求最适合自己的服务商。

3 委托协议签订阶段潜在的风险

在签订委托协议时,由于现实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委托人与人相比往往处于不利的位置。在这种关系下,存在的风险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逆向选择(又称不利选择、隐蔽信息等),指人有意隐瞒自己的实际情况,使委托人无法了解到其是否在这种关系中处于不利位置;另一种是道德败坏行为(又称道德风险、隐蔽行为等),人的努力极度缺乏。

4 外包服务实施阶段潜在的风险

(1)受控于服务商的风险。在外包服务实施阶段,很多企业会陷入受控于服务商的深渊。当档案业务外包以后,档案部门对本企业的档案业务的控制会减弱,对有关档案的技术知识关注与了解将会逐渐减少。档案部门对档案业务了解得越少,对外包商的依赖程度越大,这将直接导致档案部门过分依赖外包服务商。(2)外包服务不能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风险。在档案业务外包生命周期的前面阶段,即使企业进行了周密细致的规划,由于在企业发展中信息技术与业务的不确定性,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外包商按最初协议提供的外包服务不―定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

(3)档案安全方面的风险。这方面的风险包括两个方面:档案实体与档案信息内容的风险。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服务商无意的损害,二是服务商有意的破坏。

(4)降低档案外包服务水平的风险。一方面,由于服务商的经验能力不足,可能提供不了最初承诺的服务,或者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水平降低。另一方面,服务商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膳以损害委托方的利益,有意降低所提供的服务水平(5)外包服务商经营不善的风险。当服务商经营不善时,可能使委托方蒙受巨大损失。

5 外包后续服务阶段潜在的风险

外包商不能或不愿意继续提供后续服务的风险。由于有些外包服务公司能力有限,可能会提供不了后续服务,但是更多的情况是,有些外包服务公司道德水平较低,为一己私利不愿意继续提供企业所需的后续服务。

6 外包关系终止阶段潜在的风险

主要是外包商意外终止外包关系的风险。它是指外包关系非正常的结束。例如,在外包实施过程中,双方之间产生矛盾导致外包关系不能维持。另外,其中一方因为经营不善破产,也会导致外包关系的终结。

业务外包风险管理策略

根据外包活动各个阶段不同风险,我们应采取相应的防控策略。

1 外包决策阶段

企业在进行外包决策时,必须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以决定自身是否适合实施档案业务外包、哪些档案业务环节可以外包、采取什么样的外包形式。同时,企业进行外包决策时,必须将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作为最重要的依据,把企业档案业务外包放在企业战略层面上来考虑。若企业已做出档案业务外包的决策,那么接下来要着手于构建一个完善的外包风险预测与防范体系,对以后外包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与手段,以防患于未然。

2 外包服务商选择阶段

在选择外包服务商时,必须对其支持外包业务的技术能力、服务模式、财务状况、信誉度、员工素质及文化理念等进行全面评估。

3 委托协议签订阶段

企业在制定外包合同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明确的服务边界和灵活的外包协议。(2)明确赔偿责任与争端解决程序。(3)安全性与机密性要求。(4)稽核权利。企业在合同中应指明获取服务商的各种审计报告的权利(如财务报告、性能报告、内部控制报告、安全检查报告等)。(5)限制成本增加和终止合同的权利。合同中应对外包成本的范围做出明确规定,以防止服务商在服务过程中无故增加成本。另外,合同还应包含企业合理合法终止外包关系的权利。(6)要求服务商提供必要的后续服务

4 外包服务实施阶段

该阶段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与外包公司的沟通与协作。(2)加强档案部门的学习与创新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本企业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还可以增强对外包活动的控制能力,保证有效地对档案外包服务进行评估。(3)建立高效的服务监督体系和审核机制。这样有利于确保所获得服务的质量,有利于档案实体和信息的安全,并有利于减少企业受控于服务商的风险。因此,企业应成立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监督审核小组,定期不定期地对服务商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监督与审核,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减少风险。(4)对外包公司人员的权限进行约束。(5)建立高效处理紧急事件的机制。

5 后续服务阶段

关于如何防范控制外包商不能或不愿意继续提供后续服务风险的问题。可以通过签订外包合同来解决。

第2篇:外包服务方案范文

针对哪些企业实施?

海关对管理类别为B类(含)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在从事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时进口的货物实施保税监管,其中,国家不予减免税的商品(见《海关总署2008年第65号公告》附件2和附件3)除外。

服务外包企业是指《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商务部 科技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3号)规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是指《通知》附件《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认定范围(试行)》项下的国际服务业务;纳入保税监管的进口货物是指服务外包企业履行国际服务外包合同,由境外发包方免费提供的进口设备。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从境外进口用于本公告规定的外包业务的设备,海关按照现行特殊监管区域有关规定办理。

海关对“手册”怎么管理?

海关对保税监管的国际服务外包进口货物暂用加工贸易设备手册(手册编号首位为D)模式管理。手册以合同为单元进行监管,一个合同对应一本手册。

如何备案

服务外包企业在外包进口货物进口前,须向本企业所在地主管海关办理备案手续,并提供以下资料:

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资质证明;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与境外发包方签订的国际服务外包合同及合同所附的设备清单;

海关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注册登记证书》;

海关需要的其它单证。

主管海关受理备案申请后,经审核符合要求的,核发手册。

期限规定

手册备案有效期为1年。如需延期的,服务外包企业应在到期前30天内提出申请。海关审核后同意的,每次延期不超过1年,最长不能超过服务外包合同期限。

如何变更

外包业务合同发生变更的,服务外包企业应持变更的合同等有关单证向海关办理手册变更手续。

服务外包企业不再具备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资质的,新手册不予备案,已备案手册不予延期,已备案未进口的货物不再予以保税进口。

服务外包企业的管理类别降为C、D类的,手册不予延期,已备案未进口的货物不再予以保税进口,已进口的货物海关征收全额风险担保金。

如何申请核销

手册到期后,服务外包企业应在30天内持申请核销报告、手册、进出口报关单及相关单证等向海关申请核销。

货物管理应注意什么?

外包进口货物属于海关监管货物,限于服务外包企业履行外包合同使用,未经海关核准,企业不得将外包进口货物抵押、质押、留置。外包进口货物在外包业务的合同执行完毕后应退运出境。外包进口货物如销往国内或到期不退运境外的,须经海关批准后按规定办理进口征税手续,涉及许可证件的还须提供许可证件。

申报时有哪些规定?

保税监管手册填报规范

预录入表头“批准文号”填报“FW+4位关区代码+4位年”;

表头“监管方式”填报“加工设备”(代码0420);

表头“征免性质”填报“加工设备”(代码501);

表头“备注栏”注明:“服务外包专用手册”;

表体商品项的“征免”填报“全免”;

其他比照加工贸易设备手册填报。

保税监管进出口报关单填报规范

进口报关单:

“备案号”填报对应的D手册编号;

“监管方式”填报“加工设备”(代码0420);

“征免性质”填报“加工设备”(代码501);

“标记号码及备注”填报“国际服务外包进口货物”;

表体商品项的“征免”填报“全免”。

货物退运出口报关单:

“备案号”填报对应的D手册编号;

“监管方式”填报“加工设备退运”(代码0466)。

货物内销报关单:

第3篇:外包服务方案范文

【关键词】数字档案;信息技术外包;监督;学习

纸质档案数字化的过程,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支撑,但是由于档案管理部门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技术相当有限,档案数字信息化进程很艰难,所以很多档案部门都把信息技术外包给了专门外部企业。这些企业专门从事各种档案部门的档案数字化的前期工作,他们的服务专业并且高效,档案数字化的业务外包内容很多,档案部门通过这种外包的模式充分利用了最优秀的专业资源,从而减低档案数字化的成本,同时档案数字化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1 数字档案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的优势

1.1 外包服务节约数字档案建设成本与时间

数字档案前期工作是需要比较专业并且要求高的设备进行信息采集与输入,而且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信息需要工作人员具备IT行业的一些专业知识,所以数字档案信息技术采取外包模式可以大量地减少前期工作的人员与资金的投入,而且外包企业都是具有数字档案这方面娴熟的技术与先进的设备,外包比档案馆自己操作避免很多操作风险。外包公司具有优良的IT技术、合作协调的工作谈对、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些因素都可以让外包公司具有比档案部门更高的工作效率。

1.2 外包服务数字档案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准

采用外包模式可以依托外包公司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研发经验加强对系统间的相互沟通,有效借鉴其他部门数据设计模式、兼容其他部门的数据设计格式、避免重复投入。同时在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上可以充分引进或利用现成的数据库,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所以档案部门通过外包企业的帮助可以建立完整而且规范的电子数字档案库,为各部门、各单位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在线查询和访问服务提供便利,使档案部门的服务水准得到提高。

2 数字档案信息技术外包风险

2.1 外包档案的保密问题风险

档案部门拥有许多保密档案与文件,这些档案法律规定是具有保密性的,在一定的保密期限内是不能被随便外传的。因此在数字档案的外包中,必须保障档案的安全,如果一味追求档案数字化外包的高效快速而不顾档案的保密要求,必然会导致档案部门的泄密问题,增加档案部门保密职能的风险。

2.2 外包公司服务质量风险

外包公司尽管拥有先进的IT技术,但是他们对档案部门的业务并不熟悉档案部门业务需求,所以如果档案部门与服务商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就会导致外包公司对档案数字化的需求产生与档案部门不同的理解,就会给档案数字工作带来风险。外包公司的技术能力、财政支持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等多种的因素都会造成外包工司的不确定风险,公司的不确定风险同样也会给数字化档案建设带来质量风险。

2.3 数字化外包的管理风险

外包公司必需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到档案部门们去做前期工作,这个专门的工作小组是临时性的,只是处理相应的外包业务,不同的工作小组完成不同阶段的工作,整个外包由于多个不同的人组成不同的临时性的工作小组完成,这样工作小组的决策权和管理权限都是模糊不清,难于统一管理,互相协调的难度也大,很多档案馆用户会疏忽对外包工作小组的监督管理,所以会因为外包小组的不稳定性导致外包项目的质量受到影响。

3 数字档案信息技术外包风险防范措施

3.1 要选择专业、可靠的档案数字化业务外包公司

档案部门选择外包公司首先要向专家咨询专家意见,然后应该多方打听,收集社会评价,找那些社会反响好的外包公司,再根据专家的建议分辨外包公司的技术能力、业务处理能力、财务状况,找专家对外包公司的研制与开发能力进行专业的评价与审核,从投标的外包公司中选择那些真正有实力的公司。最后要核实一下外包公司在近几年完成的项目表,评定其在软件工程工具、配置管理方法、管理技术人员、控制项目成本和质量的能力及水平。

3.2 要加强对档案数字化业务外包的管理

档案数字化外包的过程中,必须以业务技术应用管理者的身份加强监督管理:第一,要与外包公司签订合法有效的合同。合同必须合法,而且有可操作性,在合同中要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责任。第二,档案部门应该成立有专家组成的监管小组,对外包公司的工作进度与质量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去问题。第三,要加强与外包公司的沟通与交流,定期举行研讨会,档案部门与外包公司一起制定项目的协调计划与工作进展计划。

3.3 加强档案部门的学习与创新能力

档案部门必须加强自己内部员工对IT知识的学习,该档案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也可以聘请专家来档案部门讲课,应该给档案部门接触信息技术利用的机会,增加档案部门人员对信息知识的了解。同时,应该加强IT技术与档案业务的结合,提高档案管理部门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可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外包企业的监管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力,李圭雄.档案部门信息外包潜在风险及防范[J].档案时空,2004(8):32-33.

[2]吴绪,成宋刚,陈黎,周幼芬,郑鸣.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前处理工作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6(2):57-60.

[3]刘乃蓬,张伟.档案数字化外包项目安全风险分析[J].交流,2014(1):55-57.

[4]刘玉红.档案数字化项目风险问题研究[J].黑龙江档案,2012(1):58.

[5]罗亚利.地方高校档案数字化外包策略研究[J].数字兰台,2010(6):30-31.

第4篇:外包服务方案范文

【关键词】企业档案;业务外包;档案管理;信息化

引言

随着档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档案及相关业务也呈增长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无论企业规模的大小,或多或少都存在档案的管理不善的现象,因此,面对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某些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档案及相关业务外包,以便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减少重复投入。

1 档案业务流程外包的必然性

企业档案信息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信息条件之一,也是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管理好企业档案,我国各级档案管理行政部门制定颁布了许多相关的管理条例与制度,不少企业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然而,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作为我国基层档案机构之一的企业档案室无论是在人力配备、硬件设施还是在管理水平上都存着不少问题。究其原因,既有企业管理者档案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也存在企业人力、物力、资金有限等客观因素,如何突破企业档案管理发展的瓶颈,走出一条符合企业发展的档案管理新路,是摆在企业档案工作者面前的新问题。大量事实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正倾向于将档案业务流程进行外包。

2 档案业务流程外包的利益分析

企业档案业务外包绝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是企业资源整合、提高核心竞争力、追求最大效益的必然趋势。具体来说,档案业务流程外包主要有以下几个好处:

2.1 降低企业档案管理成本,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企业档案管理业务外包即将企业有关档案管理业务外包给档案专业服务机构,决定是否外包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外包成本是否高于内制成本。接收企业档案管理外包业务的档案专业服务机构由于其服务内容的专一性和服务的规模化,决定了这些档案专业服务机构的服务成本远远低于企业单独进行档案管理业务的成本。同时,由于应用了专业化、高水平的管理技术与管理手段,外包后的企业档案利用效率也会大幅提高。

2.2 可以减少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复投入现象,降低企业管理风险

档案管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它需要一定的投入,这其中包括档案管理基础设施的投入、人员投入、技术投入及有关管理物资的投入。而在现实工作中,我国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对档案管理的基础性投入明显不足。随着办公自动化程度和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大量产生,这些数字化的文献对管理基础设施、管理技术和人员素质的要求比纸质文献的要求要高得多。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为确保电子文件信息的持续可读性,必须不断地对文件进行适时迁移,以适应新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这些投入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软件与设备的不断升级,使企业已购置设备和软件有逐渐被淘汰的风险。

2.3 有利于促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要有专门的人才和设备。然而,在现有条件下,我国企业把主要的资金都投入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上,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非常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实行企业档案管理业务外包,可借助于档案外包服务机构在设备、技术、专业人才方面的优势,加快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档案信息化进程。

2.4 有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业务外包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创新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它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集中企业内部资源,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需要更多专业性的组织在各个薄弱环节对其进行帮助。同样,企业也有需要档案专业机构能对其档案管理进行专业性帮助的需求。档案管理业务外包可以使企业从具有低附加值的日常的事务性档案管理业务中解放出来,能够更有效地运用其核心竞争力,把时间、精力和资源集中起来,致力于具有高附加值的战略环节。

3 企业档案业务外包的内容

在企业档案及相关业务中,因为涉及各种为企业发展所考虑的因素,企业对进行外包的档案业务有时也有所侧重。企业一般会将不涉及企业机密、专利等内容的非核心的档案及相关业务或与企业业务无关的档案业务进行外包。具体外包的档案业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档案保护的外包。这项业务包括企业档案文献以及特殊载体档案的编目、考订、修裱修复、保管与维护。档案在长时间的日常管理和使用中会有一定的破损,特别是特殊载体的档案,破损程度更为严重,需要经常对档案进行修裱、修复。在企业档案工作人员结构中,掌握这项技能的档案人员所占比例较少甚至不存在。即使存在会技术保护的档案人员,也因为器械设备不足而无法进行修裱或修复,因此企业需要将这些业务进行外包,获取更专业的保护。对于某些小企业而言,因资源的有限,档案文献的编目、考订也是需要通过外包来完成的。

(2)档案的数字化。大量公司、企业面临着将档案数字化的问题。这个过程对于许多企业来说需要大量人员及必需的设备,而这些人员和设备在数字化之后又面临闲置的问题。因此,许多企业将这项工作交由专业机构或单位完成,通过外包的形式解决数字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2007年8月起,进行长期的档案业务扫描外包工作,从而达到将档案数字化,提高业务档案利用率,更好的保护原始的纸质档案,为档案利用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等目的。国泰君安公司为减轻各营业部的档案电子化处理压力,降低档案在分散情况下因调阅、存管情况下造成的损毁、遗失风险,特别将档案电子化业务外包。

(3)档案的日常使用业务。档案的日常使用业务也可以进行外包。例如上海仁通档案管理咨询公司就开展了寄存、整理、查询、快递、销毁业务,除此外还包括对备份文件的保存等工作。特别是到期销毁的档案业务,许多企业为了方便,更为了销毁档案的专业性,将此项业务交由其他专业机构或有专业设备的企业完成。

(4)档案馆后勤业务外包。后勤业务包括:物业管理、运输业务和其它后勤服务等。包括企业档案馆内及周边环境卫生、借阅室清洁消毒、库房温湿度调节、杀菌消毒、档案馆安全保卫等。这些工作与档案相关但与企业业务无关,为了避免其影响企业的工作,往往采用外包来完成这项工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利用外包企业的专业优势,将自身的薄弱环节交由外部完成,提高档案的整体业务水平。

第5篇:外包服务方案范文

2000年,德国电信通过收购DebisSystemhaus成立了自己的IT服务部门,次年在Debis基础上组建了T-Systems开展ICT服务。2004年,T-Systems的ICT服务划分为两大类:“T-Systems企业服务”和“T-Systems商业服务”,“T-Systems企业服务”是用来处理跨国公司和大型公共机构相关业务的业务单元,而“T-Systems商业服务”则主要为德国境内的大中小型企业提供ICT服务。今年,T-Systems还推出了合作伙伴计划,希望借此进一步扩大ICT业务领域。

“客户满意”是最终目标

德国电信认为,信息技术(IT)和通信技术(CT)的融合以及大公司IT应用的全球化是当今世界趋势,而电子商务和融合解决方案的需求在未来将相当大。因此,德国电信将T-Systems的电信和信息技术与整个系统解决方案捆绑在一起,成为真正的全套解决方案提供商,以期提供“一站式”的综合信息服务,目前已提供的业务包括:咨询、运作,以及开发IT和电信解决方案等ICT领域的业务,此外T-Systems还为公司和公共事业机构设计创新的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在定位方面,T-Systems主要选择了为大客户提供系统集成方案。作为欧洲第二大系统方案提供商,T-Systems除了为德国电信的大客户提供服务外,还为其他全球客户提供综合的IT和电信解决方案。目前,德国电信在全球20多个国家拥有约52000名员工,具有提供全球IT和电信服务的能力,可为客户开发创新的集成方案和电子商务系统。在提供全球化“一站购齐”和端到端的电信和信息技术服务方面所具备的综合实力,使T-Systems长期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对德国电信来说,“客户满意”是它提供的所有产品的目的所在。目前,德国电信的商业服务单元支持大约16万家中型和大型企业客户,欧洲服务单元为大约60个跨国公司和公共部门提供专业服务。T-System允许客户集中自己的核心业务,优化流程和减少成本,使客户在业务上变得更灵活。

细分目标市场

德国电信的ICT产品以客户为标准划分为两类:大型企业客户和公共部门客户。其中,大型企业客户的产品包括:核心业务解决方案、行业解决方案、通用解决方案三个部分;公共部门的产品包括:政府部门解决方案、安全部门解决方案、科研和教育部门解决方案及运输部门解决方案。德国电信的信息化产品从产品性质来看,又可以分为通信解决方案、信息解决方案和综合解决方案三类。

拓展行业应用

行业应用是T-Systems的一类重要产品,主要是面向行业客户提供定制的ICT行业解决方案。目标行业有:汽车、制造、银行、旅游、物流、电信、保险、零售、媒体、能源和卫生等11个行业,提供的产品主要包括: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ENX解决方案、业务流程外包和定制解决方案等。

强化核心业务解决方案

对所有的行业来说,在日常的工作流程中都会存在着一些核心的问题,譬如安全、电子商务、外包和全球化等。这些问题驱动着市场的趋势,对公司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T-Systems通过先进的ICT技术来帮助客户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与客户联合,T-Systems掌控了客户所面临的挑战并且能创造新的机会,保证客户在现在和将来都能获得成功。

在提供互联网服务方面,T-Systems在一个客户可以支付的价位下为其提供安全、可靠、高速的访问网络,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际性的。T-Systems为商业客户提供的定制包捆绑了互联网接入,以及其他产品和服务,能够提供的容量高达102000Gbit/s。

此外,T-Systems还能为客户提供业务流程外包业务,包括财务会计、人力资源和文档管理服务等。

四点经验值得借鉴

第一,收购扩张,迅速提升竞争力

德国电信通过收购信息技术服务集团DebisSystemhaus迅速具备IT服务的能力,再结合自身在通信方面的优势,通过融合IT和CT提供“一站式”的综合信息服务。对于国内运营商来说,通过收购获得在IT服务领域里的优势未尝不是一个可行的策略。电信运营商本身在IT服务上的短板使它通过自身的积累来获得IT服务的能力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通过资本运作收购一到两家在IT服务细分领域具有特长的企业,并结合自身在通信方面的优势可以迅速提升自身提供IT服务的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第二,专注特定领域,扩大市场范围

T-Systems目前已经是ICT服务领域的著名品牌,可以为企业用户提供包括IT咨询、设计企业和公共事业机构创新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建立和管理复杂的网络通信和IT基础设施及与流程相关的应用系统、客户业务流程的外包、客户高性能IT和电信整体解决方案的开发等在内的最全面的ICT服务。

T-Systems通过把汽车行业作为突破口,做深做精之后又迅速向其他行业延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于国内运营商来说,可以选择一到两个行业重点突破,重点研制和开发相关解决方案和通信信息化产品,同时积极开发通用解决方案,加速向其他行业渗透。

第三,立足国内,面向世界

德国电信利用自身的全球网络积极开展国际通信信息化。今年上半年,T-Systems实现跨国企业服务收入19.92亿欧元,占到全部ICT收入的67.2%。由此可见,对于国内电信运营商来说,应当在大力发展国内ICT服务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领域,力争在海外市场取得一定的成绩。

第6篇:外包服务方案范文

[关键词] 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 人力资源外包 流程设计

一、供应链管理及外包概述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产品更新换代加快,人们对产品需求也呈多样化趋势。由于需求拉动、技术推动和竞争驱动的综合作用,导致企业运作模式发生变革,引起运作理念和竞争策略的转变。21世纪的市场竞争,实质上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较量,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供应链,一般而言是指企业从原材料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链条。供应链管理近年来逐渐成为管理领域的焦点问题,引起许多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的重视。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竞争——合作——协调”机制的运作模式,它以分布企业集成和分布作业协调为保证,注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调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在某一点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必然要求企业将其他非核心竞争力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目前全世界年收入在5 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都普遍开展了业务外包。2007年全球业务外包规模达到2021.24亿美元,2008年扩张至2173.87亿元,增长7.6%。由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同,企业在选择外包领域时各有不同,采购、制造、研发、市场营销等企业的主营业务活动实现了外包,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这些企业的辅助业务活动也在逐渐实现外包。

二、供应链视角下的人力资源外包

人力资源外包,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的发展战略,将原先由企业内部完成的人力资源工作,部分或全部交给外部的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完成,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人力资源外包是企业经营模式的重大创新,也是目前在国内发展潜力巨大的生产性服务业。它分为两大类:人力资源派遣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力资源派遣是一种针对企业灵活用工需求的全新的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方式,人力资源派遣公司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选择合适人才,并与之确立劳动关系,然后将员工派遣到用人单位完成岗位工作。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包涵的内容则更广泛。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外包。

根据供应链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应渗透到企业内部的所有人事业务,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制度设计与创新、流程整合、员工满意度调查、薪资调查及方案设计、培训工作、劳动仲裁、员工关系、企业文化设计等方方面面。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正是通过供应链管理的合作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自律机制等来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企业群体获益的目的。

三、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涉及的业务内容较多,范围较广,因此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企业和外包服务商之间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合作关系受一定因素的影响,其相互活动过程中必然存在隐患。

目前,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企业对人力资源外包的发展趋势认识不足。“人力资源”这个概念从引进到逐步接受,在中国也只是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对于人力资源外包这一管理创新缺乏了解,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更是认识不充分。虽然已有不少国内企业迫于成本压力使用了人力资源外包,但基本上还只是处于人力资源派遣的初级阶段,大多数企业并未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真正作用。国内一些企业负责人错误地认为纵向一体化、“大而全”、“小而全”才是企业实力的表现,认为人力资源外包是“皮包公司”的行为,人力资源只有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有效、最可靠的。另外,在中国的外资企业虽然已广泛应用人力资源外包,但它们都视此为企业的重要竞争手段,不愿向外界宣传。

2.外包行业的运作存在法律隐患。我国人力资源外包行业仍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人力资源外包的从业门槛较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不高。另外,我国尚无完善的法律法规去规范猎头及其他外包行业的运作。现有的《劳动合同法》只是对劳务派遣做出了简单的规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法律规定尚属于空白区。一些非法中介机构的违规经营,使服务商的诚信度大打折扣。外包服务商的质量和专业素质已成为企业最应关注的也是风险最大的因素。

其次,人力资源外包实际上涉及到的是两个合作公司和外包人员三方利益平衡的问题。由于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平衡三方利益主要是靠两个合同:外包公司和外包人才的合同、外包公司和目标合作公司的合同来保障。因此,三方劳务派遣关系下的责任归属问题也是人力资源外包中应考虑的重要问题。

第三,企业在外包合作过程中必须向服务商披露大量信息,特别是在人力资源规划等项目中,往往会涉及到人力资源以外的如市场、技术等方面的信息。虽然目前国内的服务机构在合作时都会与企业签订保密协议,但由于我国目前相关法规的不健全,一些运作不规范的外包商有可能泄露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机密信息。特别是如果外包商因经营不善而倒闭,那么企业的合法权益将得不到保护。

3.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包服务不到位。虽然国内许多企业也在尝试将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外包,但是企业对外包的服务质量往往是抱怨的多。造成这种服务不到位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

第一,企业自身与外包服务双方的适应性问题。一方面,服务提供商是否能够深刻理解、适应企业文化的特点,全面分析企业现状并对服务进行相应的客户化;另一方面,企业是否已准备好项目实施的平台,是否对外包服务本身适应,现有的组织机构设置、制度、相关人力资源流程、企业执行力等是否能够保证外包服务的效果等,都需要双方的适应磨合。

第二,用人企业与外包服务商之间往往会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过滤的风险。从企业来讲,由于对外包业务的监控减少,使得企业从供应商处获得的信息不及时,以及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扭曲。而服务商出于对自身利益考虑,有可能对信息加以过滤,故意隐瞒重要信息。因此,企业就不可能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进而影响企业的有关决策,造成逆选择。

从外包服务商来讲,它毕竟不如用人企业对自身情况的了解,企业也可能不提供详细的业务运作流程、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政策等敏感信息,从而影响服务商的服务质量,使得服务不到位。

4.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误解。在国内大部分员工的脑海里,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内部管理职能。而现在随着人力资源外包在国内的不断发展,外包服务的内容已经逐渐涵盖了人力资源的主要职能。这使得在企业中原来的管理流程、职责分配、汇报关系及个人的职业发展定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员工产生各种顾虑和猜疑在所难免。这些猜疑和顾虑的存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从而加剧企业内部人员的流动,导致新一轮矛盾的加剧和内部冲突。另外,由于外包是利用外部人才来承担企业的内部职能,在外包的同时,若忽视了内部员工的作用,则会挫伤他们的工作热情,降低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带来恶果。

三、基于供应链管理理念的人力资源外包流程设计

1.做好内部沟通,取得一致认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对于企业而言是一项重大的决策。因此,在做出外包决定前,企业应采取会议、培训等形式,让员工知道外包决策的来由,并在公司管理内部沟通人力资源外包的认识,取得人力资源部、管理高层、相关部门等公司内部的支持和认同。特别是在进行如薪酬考核方案、人力资源制度设计等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外包项目之前,企业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应当做好对员工的宣传贯彻工作,营造变革的气氛,保证服务实施的效果;要在内部管理流程方面进行优化,为外包服务的实施搭建顺畅的通道。

2.成立外包实施小组,指定执行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往往很难由一个部门或少数几个人完成,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团队来完成这个项目。例如,可成立由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业务部门及相关人员代表组成人力资源外包实施决策小组,并指定人力资源部门为执行单位。共同决策,共同实施,让相关环节上的人员参与到工作中来,工作的执行才可能最大化得到各方面配合。

在转移外包过程中,要通过公开性的沟通、走动式管理等方式,证明公司仍然重视员工。在员工士气低落期间,管理人员必须向员工证明他们有耐心倾听他们关注的问题,并进行包括哪些岗位必须外包出去的决策前后的沟通。在这段时间,人力资源主管可推动高管及中层管理人员以会议和走动管理的方式,接触和倾听员工的希望与声音,让员工感觉到自己仍然得到了公司的关注与认可。

3.起草项目邀请,发出服务邀请。起草人力资源外包项目邀请书,阐明外包的目的并介绍项目相关情况,规定邀请截止日期和邀请服务商的标准,并注明允许服务商索要补充信息;收集当地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供应商名单,向名单上的所有服务商发出邀请书。货比三家,确保自己获得性价比较高的服务。

4.约请见面会议,进行充分沟通。约请接受了邀请的合格服务商开见面会议,与服务商在会议上互动,详细讲明相关服务要求细节和项目细节,回答服务商的提问,并要求服务商在会后指定时间提交服务方案。服务方案要包括外包模式、服务项目、每个服务项目的服务流程和报价。允许服务商会后索要补充信息或允许服务商会后开展的调研工作。

5.确定外包模式,锁定服务项目。比较各种外包模式和服务项目,确定外包项目的最佳外包模式和服务项目,并要求服务商按照最佳外包模式和服务项目对每个服务项目的服务流程确认和报价。不同的外包机构针对相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外包模式和服务项目,而相同的外包模式和服务项目则往往会有不同的服务报价。因此企业应该吸取百家精华为我所用。

6.甄选服务商户,细化服务方案。确定两至三名服务商进行最终评比,要求服务商提交最终详细方案,包括外包模式、服务项目、每个服务项目的服务流程和报价、方案所涉及到的各种法律文本、服务质量监控参考指标、服务奖惩措施建议和意外补救措施等。另外,挑选的服务商必须是高信誉的并且使企业所要协作的工作是他们的长项、优势。

除了外包模式、项目、费用的物质层面沟通,企业和人力资源供应商还应相互了解彼此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念、用人方式以及对人性的各种认识,基于双方共识的基础上建立真正的信任合作关系;另外,双方应该在长期的合作关系基础上做出相应的承诺、签订相应的人员外包和租赁合同,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协作的有效进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7.确定最终方案,选定商家签约。确定最后要签约的服务商,将方案最终修改签名确认后再签订合约,方案做为合同的附件存在。方案只有作为合同附件才具备法律效力,服务商方案只有具备了法律效力才可能真正起到约束作用。另外方案固定下来也能起到一个明确的指导作用,不会因为合作双方具体人员变动而影响项目的执行。

另外,在与服务商签订合同时,要特别注意考虑来自服务商方面的风险问题。在外包项目预期效果、阶段考核、信息安全、损失赔偿等方面的条款应当明确详细,不能有模棱两可的描述和各种误差。在特定的条件下,还应该加入相应的协商和议价条款,以完善各种合同条款。

8.指定监督人员,维护合同执行。人力资源外包并不是将工作负担移转给服务商,而是连结服务商的工作能量,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人力资源外包之后,企业还需要做很多日常的管理工作,需要适时监控外包服务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更需要通过推行自律机制,更好地了解业内最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这个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企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树立“双赢”的管理理念,双方都应对对方的资产和利益负责;双方应定期沟通,以明确外包任务的完成情况或提供给服务商需要的各种企业的资料,了解、反馈租赁员工的工作情况等;企业应在法律和道德层面尊重人才服务机构和租赁的员工,保护他们的利益不受侵犯,保护租赁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教育和培训机会。

9.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动态调整。外包的合作伙伴并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应采取一种动态的观点去看待。根据现代供应链管理要求,为适应企业战略和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在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经验曲线会越来越陡峭,越来越多的成本低质量高的人力资源工作可以从市场中获得,因此企业应根据人力资源部门及公司总体战略对外包项目做动态调整。

四、结束语

从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对于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而进行人力资源外包并不是简单复制其他成功企业的外包经验。因此,企业在选择外包项目时,除了参考自身状况外,有必要应用供应链管理的知识去进行人力资源外包项目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 颖:企业人力资源与供应链管理策略分析. 山东纺织经济,2010(7)

第7篇:外包服务方案范文

哪家中国企业敢谈年销售额达到一万亿?恐怕只有一两家中央企业,如中石油、中海油之类。但最新数据显示,淘宝和天猫2012年营业额超过了一万亿。有多少人能够在几年前就料到这样的业绩?如此庞大的电子商务B2C(商业对个人)市场。那么服务业呢?特别是B2B(企业对企业)服务市场呢?

德勤华永会计事务所合伙人兼中国业务发展总经理金建表示:“B2B的概念已经延伸,不仅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而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互相进行影响、互相进行渗透的经营。”

“B2B业务和B2B服务,很多人会混淆。”零点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特别提醒道,“过去B2B服务是很小的,B2B业务才是大的。现在的发展趋势是B2B服务将会壮大,而B2B业务反而会减少。”

袁岳解释了B2B服务与B2B的区别。“一家公司把零配件给整机厂,这就是B2B业务。但是B2B服务不一样,不是专指一家公司给另一家公司,通常是由第三方和第四方来帮助B2B业务机构之间用更有效率的方法去实现交易。”

像丰田这样的汽车公司,它的零配件是由第三方整体供应商来进行采购管理服务。中国的快递公司大部分是第三方机构。但UPS还是一家采购商,一家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也就是不只帮厂家运货物,还负责把所有的供应商都管理和协调起来,甚至帮厂家鉴别供应商。厂家不是直接与最终客户合作,而是通过中间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来实现供应目的。当前,越来越多的B2B业务正在转变为B2B服务。

袁岳将B2B服务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产业型B2B服务,其二是商务型B2B服务。前者服务对象是生产型企业,服务范围涵盖了“微笑曲线”的两端,包括研发设计和销售等。此外,还有法律、金融、财务、咨询之类的专业服务。后者服务对象不是生产型企业,而是酒店、购物中心、连锁店之类的商业机构。

当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还未达到40%时,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所占GDP比重已经超过中国的两倍。其中,中国B2B服务在服务业各个领域中的占比仍然微不足道。而在发达国家,B2B服务则已处于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的稳定阶段。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快速成长,许多优秀企业会因为成本压缩、风险管理和专业需求等因素,选择将业务转给外包服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B2B服务领域创造了机会,促进了规模经济的发展。

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今天中国B2B直接业务依然超过50%,某种程度还是主导业务,尤其对中小企业和管理模式较传统的企业仍是主导,但B2B服务才代表B2B业务的未来发展方向。”袁岳分析了B2B服务四个基本趋势。

第一是高度知识化和定制化发展,也包括高度信息化解决方案。第二是B2B服务精细化条状发展,构成了第三方服务基本样态。特点是在某个领域提供某个专门服务,或者为企业提供专门的技术外包服务。在某个领域做得特别细,这是B2B服务早期发展的第一步。第三是聚合化发展。现代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不只是提升管理团队水平,而是提升辨别与发现好的B2B外包服务,然后能够整合管理的能力。第四是B2B外包服务的发展。现在讲到外包服务就是外包加工服务,无论是呼叫服务、软件服务,实际上都是为其他人做的第三方和第四方服务中的终端型服务。“B2B服务发展后,可以跟随企业相应的职能需要,形成更加直接的供应服务。从资源价值链角度来看,更加接近价值链上游,而不是像现在各个地方所推的,实际还是低端的外包服务。”袁岳说道。

整体解决方案

最近10来年中国才开始出现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过去5到8年里,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有了很大发展。很多地方也发展出了物流园区,而很多物流园区是由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来提供的。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快递物流公司的发展,这就为第三方物流的成长提供了条件。

在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在40%以下,而B2B服务占服务业比重在40%以下,也即主要还是传统B2B业务,而不是用第三方、第四方来解决的B2B服务。从某种程度看。中国经济效率的提高,与B2B服务水平提升紧密相关。“以物流为例,日本GDP中物流的贡献度是10%,B2B服务的贡献度是50%,其中物流的贡献度是10%。中国物流的效率低很多,在GDP中,我们的效率只有日本的1/3。”袁岳表示,“我们的物流实际上连第三方程度都很低,还是借助于第二方物流。很多企业依然持这个观点:肥水不流外人田。认为既然有大量的物流业务,还不如自己做物流机构,自己解决问题。”

他认为物流领域中有一个行业在国内发展得不错,即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提供整体的物流解决方案,通过整合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来提供服务。目前已出现一些萌芽型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

服务外包优势

B2B外包服务究竟能够给客户带来哪些价值?为什么客户会采用外包服务,而不是自己大包大揽?

零零狸网拍执行董事尚超认为,作为电子商务企业,业务是自建还是外包,主要考虑管理成本和运营效率,还有要寻找到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

imo云办公室总经理乔月猛称,该公司花了将近5年半时间,耗资近一亿,做到了与QQ相当量级的企业即时通讯平台。“外包最基本的两个条件必须满足:效率和成本,这是必须的,否则不会外包。”乔月猛说道,“实际上每个领域,对于每家企业来说只能做其中一块,我们与其他方一起来为用户提供高效率的网上办公一揽子服务,每个领域选择最优秀的前三家厂商与我们合作。否则根本做不了外包服务。”

上海腾硕科技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平表示:“我们公司旗下有一个品牌是1LAB一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中一个业务就是承接实验室建造的外包整体工程,并提供各项服务。建新研发中心时也采用了我们的整体解决方案,最终成本核算下来比原来节约了13%。”

上海零点前进策略咨询公司总经理汤灏归纳道:“通过外包服务把整个流程进行优化,然后通过服务本身来提升效率,缩减时间的成本包括经费的成本。”他进一步总结外包的优势,“一是通过提高效率或者流程优化来开源节流,第二是需要专业性的人才,而有些因为业务波动,自己企业做不利于人才效率的发挥。”

促进互动发展

第8篇:外包服务方案范文

关键词:档案;产品;分类;评价;质量;顾客满意度

何谓“档案管理服务产品”?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1]。依据产品的定义,档案管理服务产品指企业为满足档案管理相关需要而提供的物品与服务的总和,例如,档案装具、档案设备及周边用品、档案软件、档案业务服务等。一方面,市场上提供的档案管理服务产品种类数量繁多,质量千差万别。另一方面,在交易过程中,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产品信息,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成效。面对繁多庞杂的档案管理服务产品,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取更多产品提供者及产品质量的信息,成为档案管理服务产品交易的一个“瓶颈”。本文首先对档案管理服务产品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各个类别产品的评价指标,为档案馆、档案室合理选购档案管理服务产品提供支持。

1 档案管理服务产品的分类

档案管理服务产品的分类并没有直接的法规标准作为依据,只有少数法规标准如《档案装具》(DA/T 6-1992)、《企业档案工作规范》(DA/T 42—2009)等部分涉及档案装具和设备的分类。参考现有法规标准并结合产品的性质和用途,可将档案管理服务产品大致分为档案装具、档案设备、档案易耗品、档案软件与档案业务服务五大类。

1.1 档案装具。档案装具是档案馆(室)存放并保护档案的装置或容器。主要有柜装具类、架装具类和其他装具等。

1.1.1 柜装具。柜装具类主要包括案卷柜、文件柜、办公柜、胶片柜、磁带柜、卡片柜、自动选层柜等。

1.1.2 架装具。架装具类主要包括固定架和密集架。固定架有单柱式、复柱式和积层架等。

1.1.3 其他装具。即档案卷盒、卷皮、卷夹、光盘盒、磁带盒等。

1.2 档案设备。档案设备一般指具有“固定资产”性质的机器、仪器、仪表等设备。依据它的用途,可以分为保护设备和技术设备。

1.2.1 保护设备。保护设备包括档案库房所配置的灭火器材、除尘器、去湿机、加湿机、温湿度监控设备等。

1.2.2 技术设备。技术设备包括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照相机、光盘刻录机,以及容灾备份设备、应急电源等。

1.3 档案易耗品。即用于档案管理的易消耗品。如,防虫防霉剂,活性炭等吸湿剂,卷绳,裱糊纸等。

1.4 档案软件。目前,较为常见的档案软件产品有综合性档案管理系统、档案数字化加工系统、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和数字档案馆系统等。

1.5 档案业务服务。档案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业务服务主要有档案寄存、整理、数字化加工、保护、销毁以及咨询业务。

1.5.1 档案寄存。由档案咨询公司或档案寄存机构提供档案库房、设备和人员,对寄存档案提供保管、保护和利用等有关服务。

1.5.2 档案整理。档案整理服务即对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包括文件、图书、资料等)进行拆订、分类整理、装订等。

1.5.3 档案数字化加工。档案数字化加工服务就是把传统形式档案(如纸质、胶片等)转换成数字化文本、影像,并用计算机来存储。

1.5.4 档案保护。档案保护服务主要包括杀虫灭菌、修复等。档案修复服务包括去污、去酸、加固、档案字迹的显示与恢复、档案修裱等。

1.5.5 容灾备份。容灾备份服务是在异地建立两套或多套功能相同的IT系统,互相之间可以进行监视和功能切换,意外发生时也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

1.5.6 档案销毁。利用先进的档案销毁机器,根据系统的流程和方案销毁各种载体类型的档案。

1.5.7 档案咨询。档案咨询服务由专业的档案管理机构对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运转流程、档案管理方案、档案人员配置等进行评估和建议。

2 构建档案管理服务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要求

2.1 构建档案管理服务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2.1.1 目的性原则。设立档案管理服务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真实准确地反映现代档案管理服务产品的质量状况,促进企业树立现代的档案管理服务产品质量观。评价指标、权重以及评价方法的设置和选择必须以此为导向。

2.1.2 系统性原则。影响人们对产品评价的因素非常多,因此,在对产品进行评价时,不能只考虑某一因素,必须采取系统、全面的评价原则,才能综合、客观地作出对档案管理服务产品质量的评价。

2.1.3 可操作性原则。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应该既可以通过实际的观察、测量、评定的方式进行度量,又便于在评价过程中进行操作,这就要求用操作化的语言对指标加以定义。

2.2 构建档案管理服务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要求

2.2.1 以产品质量为评价核心。产品质量是产品使用价值的具体体现,也是影响客户满意度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对档案管理服务产品进行评价必须以产品质量为评价核心。产品质量包括产品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方面。产品的内在质量是指产品的内在属性,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五个方面,产品的外观质量指产品的外部属性,包括产品的光洁度、造型、色泽、包装等[2]。

第9篇:外包服务方案范文

从现有的电子档案数据结构来看,大部分已经应用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使用的是老旧的Access数据库,该数据库有以下缺点:1,数据库过大,一般百M以上(纯数据,不包括窗体、报表等客户端对象)性能会变差。2,虽然理论上支持255个并发用户,但实际上根本支持不了那么多,如果以只读方式访问大概在100个用户左右,而如果是并发编辑,则大概在10~20个用户。3,记录数过多,单表记录数过百万性能就会变得较差,如果加上设计不良,这个限度还要降低。这些缺点导致系统设计时很少考虑数据备份问题,使数据孤立的存在于单台服务器之中,极大地危害了数据安全。

较为先进的档案管理系统大多应用SQL Server或者Oracle数据库。以SQLServer数据库为例,异地备份通常是依赖作业调度完成的。作业调度是SQL Server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够对指定的一组任务进行循环定期调度。数据库的备份、拷贝传输是放在存储过程里面实现,作业调度就能保证备份按照指定的时间、周期进行。它的基本过程为:1,运行存储过程;2,在存储过程中执行相关命令,备份数据库;3,在存储过程中打开远程服务器共享目录;4,在存储过程中拷贝备份文件至指定远程服务器;5,启动SQL server作业调度任务,把存储过程加入到作业中去,定期调度作业,实现数据库的自动备份。

这样的数据备份过程同样存在缺点。受限于我国网络的普遍情况,依靠普通民用网络承载大量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极低,并且这样的备份过程是单独的点魁点联络方式,数据被负载在单一的数据流中,一个错误会影响整体数据传输过程。数据传输的时间长,安全性上带来的风险呈指数级增加,同时由于硬件条件限制,档案机构一般没有专门的数据同步服务器,较长时间的CPU占用会影响服务器的其他正常工作。

根据以上缺点,黄新荣等人提出建立档案系统私有云的方法系统解决档案异地备份问题。但是这种方法耗资巨大,全国标准统一困难,涉及大量硬件网络建设,所以可行性低。而云计算概念脱胎于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效用计算等成熟技术。本文以分布式计算技术为核心,设计了一种电子档案异地备份方法,解决了备份过程中的传输稳定性、效率和数据冗余安全问题。

分布式系统架构

1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为了解决异构网络环境下业务集成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软件系统架构。利用SOA构建的分布式应用程序之间是松耦合连接的,标准化定义的接口把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联系在一起,使系统架构更加灵活。利用SOA进行系统开发,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从而消除信息孤岛,缩短开发和维护时间,降低成本和风险。

SOA具有基本的5个特征:

(1)可重用:一个服务创建后能用于多个应用和业务流程。

(2)松耦合:服务请求者到服务提供者的绑定与服务之间应该是松耦合的。因此,服务请求者不需要知道服务提供者实现的技术细节,例如程序语言、底层平台等等。

(3)明确定义的接口:服务交互必须是明确定义的。Web服务描述语言(Web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WSDL)是用于描述服务请求者所要求的绑定到服务提供者的细节:WSDL不包括服务实现的任何技术细节。服务请求者不知道也不关心服务究竟是由哪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

(4)无状态的服务设计:服务应该是独立的、自包含的请求,在实现时它不需要获取bL一个请求到另一个请求的信息或_状态。服务不应该依赖于其他服务的上下文和状态。当产生依赖时,它们可以定义成通用业务流程、函数和数据模型。

(5)基于开放标准:当前SOA的实现形式是Web服务,基于的是公开的W3C及其他公认标准,采用第一代Web服务定义的SOAP、WSDL和U DDI以及第二代Web服务定义的WS-*来实现SOA。

2 分布式数据体系结构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由多个服务器和多个客户机组成。服务器一般由高档微机、工作站或专用服务器组成,这些服务器上均运行有分布式数据库操作系统,它们之间通过网络相连,组成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各服务器互相协作,来完成客户对数据库的各种请求。多个服务器主机上的数据库服务器进程,通过网络通信建立并保持联系,每个服务器进程,可以通过服务器接口向其他服务器发出命令,并接收处理结果,或接收、处理远程服务器进程发来的命令,服务器之间协调工作共同完成分布式查询,更新,并进行分布式并发控制、死锁检测和故障恢复等,以保证多个站点上数据库的一致性。

3 数据资源配置的设计

为使整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协同工作,数据资源的配置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与组织层次和管理职能相一致原则、保护原有数据资源原则、数据一致性原则、极小通讯量原则、系统可靠性原则和操作方便性原则。

数据资源配置的设计,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除了应遵循上述原则以外,还应该有一套规范的设计步骤和方法,作为设计工作的行动指南。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资源配置的设计步骤如下:

(1)局部概念模式的设计,局部应用系统数据概念模型;全局概念模式的设计,对局部概念模式进行归并、汇总和统一,形成整个系统的数据概念模型;全局逻辑模式的设计,应考虑拟采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要求和特点,将全局概念模式转化为系统的全局逻辑模式;数据资源配置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分片模式设计和分布模式设计。

(2)分片模式设计与分布模式设计是互相联系的;局部逻辑模式的设计,根据数据资源配置方案和全局逻辑模式,确定每一个局部应用系统的数据逻辑模型;全局外模式的设计,根据全局应用的数据需求和各级数据逻辑模式,确定全局应用的数据模式,一般是指对外服务的数据模式。

电子档案异地备份系统设计与实现

1 容灾备份选址原则

灾难备份按备份的地点可以分为同城灾难备份和异地灾难备份。同城灾难备份方案是在同城或相近区域内建立两个数据中心,一个为生产中心,负责日常生产运行;另一个为灾难备份中心,负责在灾难发生后的计算机系统运行。这种方案由于生产中心与灾难备份中心的距离比较近,比较容易实现数据的同步镜像,保证高度的数据完整性和数据零丢失。同城灾难备份方案一般用于防范火灾、建筑物破坏、供电故障、计算机系统以及人为破坏引起的灾难。异地灾难备份一般是在两个较远的(100km以上)的城市分别建立生产中心和灾难备份中心,实现远距离的灾难备份。异地灾难备份不仅可以防范火灾、建筑物破坏等可能遇到的风险隐患,还能够防范战争、地震水灾等风险,异地灾难备份需要更多的投资。

2 备份系统设计

(1)硬件条件

根据容灾原则和实验条件,研究根据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了3个实验点,分别是位于水利部档案处的外网计算机用于模拟备份数据源,位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北京林业大学的两台模拟备份服务计算机,数据承载网络为北京市公用互联网络,详情请见下表。

(2)数据库结构

在模拟实验中使用了SQL Server2008为数据库管理程序设计测试数据库[mwr],除系统表单外包含一张名为[trans,test]表单,其结构为[dbo],[mwr](ID][int]NOT NULL,[text][char(lo)INULL)。ID]用来记录数据量,[text]用来填充随机字节,以便进行数据完整性检查。

(3)加密方法

由于本文不研究加密算法,进行数据加密的意义在于验证在加密状态下分割数据包和恢复功能的有效性。因而采取简单加密方法为在源服务器计算出增量包后,把增量包进行二进制打开,把第一字节数据移动到最后一字节位置,然后进行数据包分割。

(4)分布式备份过程

由Microsoft C#语言编写基于SOA架构设计的Web-Service服务程序,其备份过程为(见逻辑架构图):

①向冗余库服务器查询最大ID号码已变进行增量传输

②源服务器提取增量包传递至Web-Service服务程序

(3)Web-Service服务程序将增量包乱序一分为N,并进行加密(N取决于冗余服务器数量,本例中N=2)

④Web-Service服务程序分别向冗余服务器发送各自数据包

⑤冗余服务器检查数据包完整性并返回值

⑥Web-Service服务程序接受返回值并确认源服务器本次备份数据完成

⑦各冗余服务器之间交换数据包

⑧各冗余服务器合并交换数据包并解密检验,向源服务器和等位冗余服务器返回值

⑨Web-Service服务程序接受返回值确定整个过程完成。

3 实验过程与结果

数据传输实验于2012年1月19日上午9时开始,分别在源数据服务器和冗余备份服务器打开伺候结果。源服务器准备初始数据为10000条的数据库,其中ID字段从1进行递增填充,text字段用随机函数填充10位a-z字符。每次更新数据量为10000条,用c#语言中常见sda,Fill()方法填充至数据库。第一次数据同步于当日9时30分开始,每20分进行一次源数据添加并同步过程,共进行10次,至12时30分数据所有数据同步发送完毕,12时50分远程登录冗余服务器运行随机数据程序检验程序进行1000次数据比对,结果均准确无误,验证了程序算法的有效性。

随后于当日下午3时进行大数据量传输实验,更新数据量为100000条每次,其中位于水科院的冗余服务器无法完整接收数据,反复10次操作无效,导致北京林业大学服务器无法接受从水科院传输的数据包,无法解密恢复完整增量数据包。

档案异地备份是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制度。本文针对现有档案备份的不足提出了开创性和可行的分布式电子档案备份方法,进行了原理性的测试实验,并取得了关键的实验数据。

分布式方法解决了源服务器和单一备份服务器一对一大数据量传输的稳定性,效率,安全和资源占用问题。应用分布式思想,本研究把一次更新数据包加密分解成N个部分包,分别传输给冗余服务器,减少一次服务器对服务器中间的传输量。传输过程结束后,源服务器即可释放相关CPU资源和网络资源,即可与外网隔离,其余工作在冗余服务器进行,相互补充数据包,和源服务器环境脱离。这种分散数据包的形式进一步提高了数据安全性,即便数个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被监听,也不可能恢复出整体数据或者很难解密当前数据包内容。这点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相比其他研究,本文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程序的设计与备份实验工作,使用北京市的真实网络环境,跨网段(政府网、民用小区宽带、教育网)放置服务器,提高了实验的真实有效性,为研究的商业应用打好了基础。

在实验中,仍然发现了如下问题,期待后续深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