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内部审计质量范文

内部审计质量精选(九篇)

内部审计质量

第1篇:内部审计质量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在IIA的定义中,内部审计被定位于通过“确认”与“咨询”服务,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企业增加价值。随着企业面临风险越来越复杂,外部监管力度越来越大,管理层对内部审计保障企业健康发展,为企业增值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当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偏少,内部审计压力却越来越大,研究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于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实现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期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内部审计质量的涵义

目前尽管关于审计质量的研究较多,但大多都是从注册会计师角度提出。例如Watts和Zimmerman(1980)认为当客户发生违约行为时,审计师报告这一特定违约行为的概率可反映审计质量高低。Jacobson(1985)提出,剩余风险处于合理的低水平的审计师工作才是有质量的审计。在中国,审计大辞典(1990)中对审计质量定义为“审计质量是指审计业务工作的优劣程度,也即审计结果达到审计目的的有效程度。”这反映了审计质量是衡量审计工作水平的一种反映,而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是是否能达到审计目的。

内部审计与独立审计不同,除关注财务报表的错报,同时关注企业法律法规的遵循性以及经营管理活动的效果性。尤其是作为电力企业而言,财务报表的错漏报动机不强,因此内部审计工作者更多关注后者。这也是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期望。因此,笔者认为,内部审计的质量需要从两个维度来衡量,一是内部审计工作程序的规范性,也就是内部审计的执业标准是否达到;二是内部审计提供的审计结果能否满足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期望。这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做好高质量的审计工作需满足的两个条件。

二、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内部审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制定并实施系统、有效的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负总体责任。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审计组织必须其进行控制,它是由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进行的,是全体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共同参与的自律行为。要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首先必须分析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1)内部审计环境。企业中,内部审计环境包括文化环境、领导层对审计的态度、员工对审计工作的认可,这些环境影响着内部审计目标定位、价值实现、组织模式设置等组织模式,对内部审计质量起到了关键的影响。

(2)内部审计组织模式。内部审计组织模式首先体现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上,独立性是审计最本质的特征,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它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在集团公司中,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的设置对内部审计质量也造成了影响,集权与分权的选择将会对集团公司内部审计运作模式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影响整个集团公司的审计质量。

(3)内部审计的人力资源。内部审计业务需要靠审计师去进行,如何培养合格的审计师、组成一个搭配合理的审计组都是内部审计人力资源要解决的问题,内部审计师素质的高低将对内部审计项目质量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4)内部审计的技术与方法。内部审计的技术与方法对内部审计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处理的介质发生了改变,势必对审计技术与方法有着新要求。一个能顺应时展的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才能有高质量的审计工作。连续审计、抽样统计、趋势分析、内部控制测评等现代技术都给内部审计带来了变革。

三、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全面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规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审计督导、内部自我质量控制与外部评价三个方面,结合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1.建立项目主审负责制 加强审计项目督导。主审对一个审计项目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审计方案由主审制定,现场审计资源由主审进行分配,现场的审计重点、审计思路、审计方式方法和主审密切相关,因此首先,要明确主审在审计项目中的责任,其次,要定期对主审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审计沟通、最新的审计理念、审计案例分析等等,可以说,一个优秀的主审是审计项目团队中最宝贵的资源。第三,可以试行主审竞争上岗制,在薪酬计算上对主审主持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有所考虑。培养一支阶梯式的主审队伍是集团审计项目质量的有效保障。

2.利用信息化对审计项目及集团审计业务进行督导。审计信息化为远程监控和集团管控提供了可能。在审计项目方面,一是审计组长对审计组进行远程管控。在实际工作中,审计组长大都由部门领导担任,大部分时间不在现场。传统审计作业方式都是主审通过电话或者电子邮件形式向审计组长汇报审计进度、审计重大发现等,待现场审计完成后,审计组长通过审核审计取证表对审计质量进行掌控,不具备实时性。审计信息化可以使审计组长全面实时掌控审计进度,及时发现审计重大事项,对审计难点进行指导,保证现场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集团业务上,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审计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计划进行审批,对进度进行跟踪,对存在的偏差及时发现,从而提升了整个集团的内部审计质量。

3.建立内部审计自我评估模型 实现内部审计工作持续改进。内部审计自我评估是评价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同时提出适当的改进建议,包括对内部审计活动执行情况的持续监督和定期检查。持续监督隐含在审计日常项目管理,以及审计综合管理的流程之中,例如主审检查审计员是否依据审计方案开展工作,审计程序是否满足内部审计规范的要求,审计计划是否按时间完成,审计项目结束后应由不参与该项目的审计人员有选择性地对工作底稿进行同业互查等方式方法。定期检查可以设计一个检查事项,每年评估一次,定期检查应偏向于整个审计目标的完成情况,包括内部审计章程、目标、政策和程序的适当性;对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程序的贡献;审计业务是否遵守了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内部审计工作为组织增加价值等。该评估不仅仅是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评估,而要对管理层、职能部门、下级单位等进行深入的访谈和调查,从而能够准确评估内部审计为企业做出的贡献程度。通过内部评估可以适当调整下年度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从而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IIA.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2009.

[2]剧杰.降低审计质量的审计行为研究――基于内部审计行为主体视角[D].南京大学博士论文,2010.

[3]路基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建议[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0.

第2篇:内部审计质量范文

Abstract: Audit quality is the lifeline of audit.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audit quality control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maintaining fiscal discipline, guarding against financial risks and ensuring audit work effect. 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audit and importance of internal audit quality control,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ways and measures to strengthen internal audit quality control.

关键词: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重要性;途径措施

Key words: internal audit;quality control;importance;measure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156-02

0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审计工作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审计工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审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和审计机关的声誉和形象。因此,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努力提高审计质量,是当前审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我国,实行内部审计制度的目的主要在于加强部门和单位内部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维护财经法纪,防范财务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国家审计准则和审计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以及内部审计人员艰苦努力下,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今,内部审计已成为我国会计监督体系基础,是管理和监督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

然而,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的内部审计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与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的发展相比,内部审计不仅在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上明显滞后,而且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业务建设和职能作用发挥上也明显落后。可以说,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不明确,独立性受到限制。由于我国内部审计人员是从企业内部产生的,很多内部审计人员都是从会计部门分离出来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也大多是依附于其他部门或合署办公,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这就导致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受到诸多利益方面的牵制,自主性和独立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到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②审计手段落后,审计程序不规范。目前,我国内部审计手段主要还是以手工查账为主,由于内部审计人员数量有限水平也不高,导致内部审计监督的有效性难以发挥。在审计程序上,内部审计有时会出现审计方案考虑不周全、审计取证不到位、审计分工不详细、审计人员操作不规范等行为和现象,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③内部审计的性质及职能定位模糊。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是国家行政命令的产物,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是主管部门的要求,这种审计模式导致内部审计的性质和职能定位模糊。有些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是为了“装门面”,敷衍上级主管部门,致使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主要是对会计机构提供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还没有涉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

④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责任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审计规范体系建设主要偏重于审计法律规范和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没有制定明确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忽视了审计规范体系建设,同时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责任追究制度。责任主体的不明确必然导致审计人员缺乏审计质量风险意识,导致审计人员审计的责任性不强,审计行为不规范。

⑤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从内部审计队伍的组成来看,一是人员老化。由于企业对内部审计不重视,很多企业是为了敷衍上级管理部门不得已设置的,所以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从会计部门分离出来的“老弱病残”,执业能力较差。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复合型审计人才。集中表现在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只熟悉会计知识,但对计算机、工程、法律、管理等方面知识知之甚少,难以保证执业质量。三是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不高。与企业会计人员相比,内部审计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偏低,不重视专业培训,业务能力偏差的现象。这就使得内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对政策理解有偏差,不熟悉业务操作流程,不能把握关键环节,从而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发挥。

2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机关人员对自身活动进行控制的自律行为,它贯穿于审计实施程序的各个阶段。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于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提高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确保内部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要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性,就必须制定严格、科学的质量标准。有了衡量内部审计有效性的质量标准,就可以及时发现、控制并消除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不良因素,从而达到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目的。

②提高内部审计效益,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内部审计效益就是要求内审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回报。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是以提高内部审计效益为目的,制定科学的审计质量标准,严格保证审计程序,规范审计行为,避免审计工作的随意性,防范审计风险。

③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组织体系,可以有效地规范内审行为,完善内部审计体系的建设。

3 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途径和措施

3.1 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建立健全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独立性和权威性是确保内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组织框架中的地位是实现内部审计改善公司经营管理重要保障。因此,企业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工作,必须从机构设置、人员、经费及业务等方面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为做好内审工作打好基础。

3.2 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审计工作的核心问题是质量,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基础。内审人员应认真学习和理解《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通过审计制度来规范本单位的内审人员,使审计工作按法定程序办事,实现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纠,努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3.3 严格履行审计程序,依法实施审计工作 审计程序质量控制要求审计人员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对内部审计业务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促使各项内部审计活动严谨规范,并对发生的质量偏差及时纠正。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审前准备工作,制定严密的审计计划和实施方案,严格遵循审计规范实施内控制度测试和实质性评价,同时加大对控制薄弱环节的审计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3.4 改进审计方法,创新审计手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地修订和完善。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工作也要适应经济发展和会计准则变化的需要,不断改进内部审计的方法,创新审计手段。具体方法包括:一是顺应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积极探索经济效益审计。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问题,揭露、铺张浪费和资产流失等违法违纪行为,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二是不断改进审计技术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内审人员要敢于突破传统,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和改进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审计工作技术含量。内审人员要大力推行计算机审计,开发审计软件,建立审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加大内部审计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

3.5 建立高素质的内审人员队伍 审计质量控制的中心是人,合理运用人力资源是审计质量的保障。培养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队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提高内审人员的准入门槛。要改变内审人员“老弱病残”的现状,选拔、录用年富力强具有会计、审计、工程、计算机、法律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员进入审计队伍,保证内审队伍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二是加强内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要提高内审人员的学历层次,加强内审人员的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大对内审人员计算机、工程、法律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的需要。三是要建立内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在内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内审人员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造成企业损失或影响企业社会信誉的内部审计机构和相关内部审计人员,要予以行政和经济处罚,以充分调动内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3.6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 内部审计机构要参照内部审计准则,结合行业特征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质量控制标准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系统,来测定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内部审计的结果。同时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通过惩戒对责任人发出警示,分清责任与绩效考核,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作用。

3.7 重视审计风险,加大内审渎职或违规的成本 现代审计已由制度基础审计发展为风险基础审计,强调以风险为导向来确定审计的主要项目及其审计重点、范围和方法。审计人员在选择最小风险方案同时,还应对审计业务过程进行审计风险分析,对发现的潜在审计风险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另外,有极少数审计人员不勤勉尽责,甚至在审计过程中为个人私利违规、违法审计,形成了审计的道德风险。因此,要加大内审渎职或者违规的成本,主要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制定违规惩罚的详细的法律法规;二是制定渎职或者违规的界定标准。应根据内审人员渎职或者违规事件的大小、性质和损失的严重程度来确定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界定标准。

参考文献:

[1]张彦.内部审计[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郝晓雁等.浅析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发展[J].审计,2003(4).

[3]张庆林.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经济师,2002(2).

[4]管劲松等.审计风险管理[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第3篇:内部审计质量范文

一、逐步完善有关审计法规制度

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多是依据国家审计法律规范和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仍未建立起适应企业自身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各项制度尚不键全,缺乏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审计人员要做哪些工作、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不明确,往往导致所取得审计证据的证明力不够、发表的审计意见不准确、审计评价不恰当,审计质量控制无章可循。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和认真履行《内部审计准则》的具体规范,建立、健全内审制度和质量管理制度。形成审计结论与建议,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议性并体现重要性的原则。报告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规范的格式,突出重点并提出有效的纠正措施。同时要对被审计单位或者部门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有效性做出相应保证,并在向被审计单位征求反馈意见后,依照审计的不同结果,做出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

第二,改进方法,创新手段。内部审计工作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不断改进内部审计的方法,创新审计手段。主要措施有:(1)积极探索经济效益审计,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资产流失问题,促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2)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广和完善审计抽样、内控测评、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积极研究探索适合内审工作的先进方法,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水平。

二、合理设置内部审计的组织机构

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企业在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时应坚持两条原则:第一,独立性原则,这是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内审组织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股东、总经理、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第二,权威性原则,这是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内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基于以上原则,我们建议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这是比较科学和有效的。这样,设置层次较高,独立性强,有利于审计人员独立开展工作,有利于保证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能够较大限度地体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但在具体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公司的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及相关规定,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并保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且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惟有如此,才能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三、努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很多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再加上内审工作容易得罪人,直接导致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员工不愿意从事内审工作,严重影响了内审的独立性和审计工作的质量。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内审行业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最有效措施。首先,必须改变目前的用人机制,选派那些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内审队伍;其次,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他们能熟练掌握审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熟悉会计、经济管理、经济法规等相关知识,提高内审人员的审计查证能力、审计协调能力及审计表达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

要建立一套审计质量指标体系,以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及其工作质量的定期评比考核,从而减少人为风险。根据考评结果对审计工作成绩显著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工作质量优秀的特定审计项目和表现突出的内部审计人员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与内部审计人员的晋级升职挂钩。对、内部审计业务质量低下,造成企业损失或影响企业社会信誉的内部审计机构和相关内部审计人员,要予以行政和经济处罚,对造成重大过失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将处罚结果备案,根据过失性质和程度决定其去留;对已取得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的人员,应将对其工作表现的评价 (奖励或处罚)报送地方内部审计协会备案,从全行业的角度激励和约束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

四、加强审计风险管理,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实施具体项目审计之前,首先应当熟悉与被审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了解被审计部门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审计目的,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其次,要精心编制审计计划,在编制审计计划时要注意重要性原则的运用。从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发出审计通知书、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到依法做出审计处理处罚、送达审计决定等,每一环节都应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环环相接,不漏不乱。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尤其要严格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制度,减少或消除人为审计误差,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保证审计计划的顺利进行,降低审计风险。

五、建立审计项目质量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

建立审计项目考核制度。制定审计项目考核管理办法,确定考核标准并进行量化,根据量化打分结果,将审计项目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4类。对审计项目的考核分基础内容和附加奖励内容两部分,基础内容包括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取证材料、审计报告、审计工作程序、审计信息化应用、委托方评议六个方面;附加奖励内容包括:发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总结典型的或带有普遍性的管理问题、被审计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等,站在集团公司层面提出推进机制、体制建设和加强经营管理的建议;审计报告得到高层领导批示等。审计项目质量考核结果作为处室年度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作为评定优秀审计项目的依据,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审计项目才能参加本单位和集团公司优秀审计项目的评选。

六、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审计质量。

第4篇:内部审计质量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现状 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一、国内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立二十多年以来,虽然在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起步比较晚,在实际工作中具体执行起来仍有很多阻碍,甚至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影响了我国内部审计的质量水平。所以,近些年来经济类犯罪案件虽比之前有所减少,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制和杜绝。通过调查了解,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归为以下三点:

(一)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

虽然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强调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为此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保障内部审计制度的执行,但是有的企业仍然对国家的呼吁置若罔闻,并没有成立自己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就算有,也大多数是形同虚设,内部审计部门常年不办公也是屡见不鲜,根本没有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那些企业的领导者们大多认为,在需要向外部出具审计报告时求助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即可,没必要专门成立一个属于自己公司内部的审计机构,这样既可以减少无谓的资金投入,把省下的资金用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还可以避免被内部审计控制制度所束缚,以便灵活地操纵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还有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依附于财务部门,直接受财务主管的领导,而非受控于最高管理层,这也会对企业的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还不够完善,缺少对每个审计项目全过程的计划和实施方案,审计工作记录不完整,一般仅记录审计的问题事项,而不记录审计人员认为正确的审计事项,也没有针对每个经营管理行为提出合理适当的建议,未能帮企业高层领导者做决策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使得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控制无从入手。同时,各个企业自行制定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标准高低不一,其审计部门所依附的管理层的权利大小也不一样,具体审计工作的责任和奖惩不明确,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操作流程也没办法做出一个统一的规定,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的交流合作也不够严谨等。

(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国家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都急待做出相应的提高。因为有很多企业由于对内部审计的不重视,把一些即将退休或者根本没有相关从业资格的人员安排在公司内部的审计部门,这些职员大多不了解或者对内部审计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执行的规章制度一知半解,有的甚至动辄请假回家,他们认为这个工作是一个“闲职”或者有些心术不正的人还会把它当做自己中饱私囊的受贿工具,而并不在乎自己这么做是否会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或者成为管理者贪污的垫脚石。他们的要求无非是只要能领薪水,那工作上的事领导说了算,没有丝毫责任感,就更谈不上监督财务部门的经济业务和公司的管理行为。有些企业还雇佣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来企业进行兼职,虽然这些会计师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一定的道德素养,但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比较繁忙,却很少有时间来检查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这也给某些企业的领导有了可乘之机。

二、完善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

(一)设立有关内部审计的专项法律法规

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管子在其书《管子・明法解》中说道:“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意思是,法律,是治国的标尺,是社会的客观准则,如果没有法律,国家就会混乱不堪,人们的行为将没有约束。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现行有关内部审计制度的法律规范大多只有原则性的条款规定,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法律震慑力度也不够。这样对企业的违法犯罪行为并没有起到严厉的打击制止作用,经济类犯罪案件仍然时不时发生,所以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结合《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制定专门的内部审计法律和更加具体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以增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震慑力,严格规范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把违法犯罪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二)发展各企业的特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想要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水平,不仅要靠国家的法律法规,还需要各家企业在遵守国家统一法律法规的同时,结合自己企业的经营管理特色,创立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如,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绩效评定和奖罚制度,内部审计机构可以直接同高层领导人报告工作方案,企业其他各部门要和审计部门高度配合和紧密联系,审计部门要实施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结合的方法,审计主管可以参与企业高层领导人会议并有权发表自己的意见,企业审计部门要在一段时间后吐故纳新等。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这不光包括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目前我国很多高等学校还是没有开设专门的审计专业,单单把审计作为会计学或财务管理专业下的一门课程,这对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随着内部审计领域的扩大和审计业务的复杂化,合格的内部审计师不仅要精通会计知识,而且还要了解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因此,国家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审计人才的培养,采取一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措施。如,在高校开立审计专业,像注册会计师考试那样设置内部审计师筛选制度,审计人员的雇佣单位也应该在入职时认真检查其是否具有从业资格证书或者学位证等相关可以证明其能力的证件,并定期对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争取做到与国际接轨。在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还要懂得利用计算机审计,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熟悉企业所使用的专业软件的设置与使用,包括评价软件系统的内部控制,采取有效的方法获取所需要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以此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第5篇:内部审计质量范文

现代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需要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而内部控制保障环节是内控实现的强大后盾;内控保障需要通过内审工作实现;科学设置内审机构是开展内审工作的前提;而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对企业高效长足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

内部控制保障体系;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独立性;客观性;权威性;适应性;提高内审工作的质量

中国经济正处于改革转型的风口浪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现代企业要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企业长期持续的发展,离不开有效而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系统由设计,执行及保障三个阶段构成一个动态循环过程,只有在三个环节有效衔接相互促进之下,企业内控制度才能有效运行并达到预期效果。而内部控制保障体系通过对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完善以及内部控制运行是否有效进行评价纠错,对于打造健全高效的企业内控体系意义重大:一、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及针对发现的薄弱环节以及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改进措施确保内部控制设置和执行情况无重大缺陷,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发挥内部控制在维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及经营活动高效性上的积极作用;二、通过对控制环境的评价,以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及时调整现有内控制度,确保企业内控制度在未来环境仍适用。内部控制保障体系通过内部审计工作以及内控自我评估即全员评价与控制来实现。今天笔者主要来讲讲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要通过内部审计机构来实现,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对于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保证内部审计公正可靠尤其重要;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必须满足4个要求:

一、独立性

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中,不存在影响内部审计客观性的利益冲突状态,确保内部审计活动在确定内部审计范围、实施审计及报告审计结果时不受任何外界干扰,内部审计师的审计行为不受限制。现在有很多企业甚至一部分上市公司并不调立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只将内部审计人员隶属于企业的财务部内,或只由财务部临时抽调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把内部审计等同于财会机构内部稽核岗位,因财务部不仅与其它职能部门是平行的部门,且内部审计有大量工作是需要通过财务数据来进行分析检验的,这样就形成自己审自己,自己监督自己,审计人员可信赖程度大大减弱,审计监督成为财务或会计监督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就有明确规定内审人员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历而内部审计人员由财务部担任就难免影响了内审工作的独立性;笔者认为应将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或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接受企业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领导,使其具有与它所审计的财务部门、其它职能部门相对独立的组织地位,只有保持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使内部审计结果为管理层所信任。独立是审计的基本原则,内部审计在保证机构的独立性与领导体制独立性前提下对企业内控制度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从而参与组织内部控制建设,同时也保证了审计工作的客观性;

二、客观性

内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应以事实为依据,保持公正不偏不倚的态度,在搜集审计证据,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正直不带成见、避免利益冲突、不受他人影响,审计人员也应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以达到审计工作的客观性;

三、权威性

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是内审工作进行不受干扰、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一项前提条件。同时,还要在制度安排上赋予内部审计机构执行内审工作时必要的权威性,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维护内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首先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得到董事会及高管层的支持,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强弱也主要取决于其隶属关系和领导层次的高低,这样内审人员才能得到被审计部门的配合;其次,要赋予内审机构和人员开展审计活动的足够权限,确保广泛的审计范围、对重大疑点的相关审核权力,并减少工作中的阻力;再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直接向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负责,和董事会等最高权力机构之间能直接交流信息。

四、适应性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考虑企业的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及相关规定,也要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对于经济规模较大的大中型企业而言,应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对于经济规模较小的企业,则设置相应的内审人员而不必单独设立内审机构。内审机构的设置还需考虑公司管理层对内部审计作用的认识、公司现行管理制度等所处的大的管理环境方面的因素。那么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完成后,企业如何来依靠它来开展内审工作,保障内控的有效实施呢,我们必须从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水平着手:首先,内审工作不能仅停留在事后审计,而应该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更重视事前,事中监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建议企业将内审工作成为一种常态化,制定季度审计,半年度审计和年度审计的制度及流程,更强化了对被审计单位各责任部门及员工经营行为的约束作用。其次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不应只关注其表面现象,而应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对问题本身进行恰当地处理,又要深入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帮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工作等方面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从根源上杜绝其再次产生。再次,在编写审计报告时当使用正面客观的措辞,对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改进方法,而不仅是简单披露;并采取与审计责任人面谈方式详细沟通审计结果和审计建议,有利于被审计单位及时采取措施,就地改进问题。在编送审计报告时,要注重事实的准确性、清晰性、建议的可行性、内容的重要性及报送的及时性。

五、结语

第6篇:内部审计质量范文

一、内部审计特征与内部控制的概述

1.内部审计特征的主要内容。内部审计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企业的内部审计主要是针对于企业的内部领导,具有一定的内向性;(2)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区别于其他的工作,独立的对企业的管理部门进行审查和评价;(3)内部审计工作的涉及范围很广,可以对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的经济运转情况进行审计;(4)内部审计工作还有一定的及时性,在审计过程中,一旦发现企业内部出现问题,就能够及时的与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沟通,采取相应的对策,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2.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存在着很多的共同之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内部控制相较于内部审计所涉及的内容更加全面。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相关的财务信息与资料,确保企业各项政策和方针都能够有效的实施和执行,从而实现企业的计划目标。同时,内部控制还应该保障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益,并且,企业内部能够自行经行调整、评价等。

二、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设计和内部控制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也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是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影响。如今,世界各国的企业管理制度都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相关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也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并且认为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多样化的,但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审计部门的规模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此外,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就是对内部控制的改革与创新。

三、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产生

1.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内部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所制定的相应的方案。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与缺陷,并根据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解决内部控制的漏洞和缺陷。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审计工作人员提出建议进行改进,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内部控制的评价在很多时候可以看作是对内部审计进行范围划分的一种办法,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内部审计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工作内容多、工作量极大的工作,它需要审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严格谨慎的工作态度,对审计的内容和经验进行总结,并形成系统的数据和报告。

2.政府对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重视。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我国就开始重视企业的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并针对这项工作开展了研讨会。参加这次研讨会的各机构和部门都将企业的内部控制作为主要的研讨问题,也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制度的改革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我国政府开始重视建立相关的审计机构与部门,为企业在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应该定期检查审计部门的相关工作,确保能够及早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研究

1.内部审计机构的规模。内部控制的质量是一个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和素质的体现,而内部控制的规模则是保证内部控制质量的基本条件。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建立内部审计部门时要有一定规模,审计部门规模的大小体现了企业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规模越大,企业的工作人员才会重视审计部门,审计部门才会有一定的竞争力,才能够监督其他部门的工作,使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此外,审计工作规模的大小对于内部控制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审计工作的规模越大,越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因此,审计部门规模越大的企业越能够对内部控制进行很好的监督,从而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内部审计部门规模的大小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好坏具有一定的正比关系。

2.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工作是与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的经营活动都具有密切的关系,而审计工作完成的质量则与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有关。在企业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应将审计负责人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作为主要的工作力量,所以,应要求审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下面我们就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进行分析。

2.1企业的审计人员要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阅历。同一份审计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阅历的审计人员能够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对所出现的问题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和应对办法。而工作经验相对较少的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则会受到各方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取不到良好的效果。

2.2企业的审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对审计工作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专业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应拥有广泛和扎实的审计知识、金融知识以及相关的财务知识,在对企业进行审计时,应对涉及到的相关内容都有一定的了解,利于审计工作的全方位进行。审计职称是国家对审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认可,是审计人员能力的体现,拥有职称的审计人员肯定要高于没有职称的审计人员。

2.3审计人员要有一定的学历。审计人员学历的高低对企业的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影响,学历的高低能体现出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通常情况下,学历越高的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专业水平越高,综合能力越强,并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在知识的储备上也更加具有系统性。所以,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有利于审计工作的进行,还能够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第7篇:内部审计质量范文

关键词:审计质量;内部控制;独立性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内外舞弊案频发,如安然事件、美国世通公司以及后来的施乐、强生、德国的默克和我国的德隆事件等,这些事件促使社会关注的焦点逐步从外部控制转向企业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质量是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可信性,内部审计质量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内部审计结果的质量和内部审计工作过程的质量。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又对内部审计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所谓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可以独立自由客观的进行审计工作,并提出客观无偏的判断。

一、文献回顾

有关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在国外很早就全方位的研究,虽然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但自 1983 年内部审计制度建立以来,也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备的内部审计法规体系,其中包括:《中国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制定以及《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若干具体的法规准则。Wallace 和 Kreutzfeldt(1991)调查发现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差的公司财务报告出错的可能性要高于独立性好的公司。赵保卿(2001)提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会影响内部审计质量,它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陈艳利、刘英明(2004)认为内部审计作为实现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内部控制的发展离不开公司治理的推动,公司治理的优化也离不开有效的内部控制。杨树滋、鲍国明(2008)认为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机构制度、审计计划及外部的指导监督。张宇(2010)主要分析了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内部因素,除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因素外,还包括独立性、人员素质、审计方法。孙艳、李尚君(2013)认为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来源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审计环境,审计主体包括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及职业道德、审计组织的独立性等;审计客体主要包括公司治理、财务状况及内部控制等;审计环境包括审计体制、准则和法规等。冉龙飞(2013)认为企业内部审计的环境、机构的设置、审计程序、审计方法、企业文化等都会对内部审计质量产生影响。

以上文献显示,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众多,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审计人员的素质,内部审计制度等,这里主要针对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进行探讨。

二、影响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的因素

审计部门能否独立的进行审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能否顺利完成以及审计结果可否有保证。“具有独立执行审计活动的良好组织地位”这个标志表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属于组织上的独立性。它是保障内审机构独立履行其职责的首要条件,是具备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在正常的审计过程中影响审计部门独立性的因素很多:1.法制不健全,虽然我国在保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颁发了很多有关这方面的文书,但是具体执行的时候有些地方就不太到位;2.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在一些小的公司并没有被重视,形同虚设,并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3.审计部门的要素不够独立,这不只是审计部门的经济往来方面,还包括审计人员的切身的工作关系中的利益不独立。当然还会有很多其他因素。这些都是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常见的内部审计组织结构有以下几种:

主要领导人独立性情况

财务总监领导的组织结构独立性较差

总经理领导的组织结构保持了审计的独立性和较高的组织地位,但难以对总经理的受托管理责任进行独立的监督和评价

监事会领导的组织结构保持了审计的独立性并且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难以通过内部审计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董事会或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的组织结构保持了审计的独立性并且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的检查、评价功能

双重领导的组织结构以上的几种组织结构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的检查、评价、鉴证和咨询的功能

有上表可以看出,内部审计部门在公司中所处的地位越高,一般其独立性也越强,但目前对于一些较小的公司来讲前两种设置很为常见。

三、审计部门独立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它不单单代表决策者、经营者、投资者执行本公司的内控评价职能以及咨询服务的职能,也代表一个公司最高决策层对于其下层其他职能部门执行内部审计以及监督的职能。审计质量包括审计过程以及审计结果。若内部审计部门不能充分独立,直接意味着审计过程是否可信,以及审计结果是否可用。对于一个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来讲,只有在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内部审计活动不受到干扰,才能保证内部审计过程的独立性,进而确保内部审计意见、结论和建议的公正、权威、客观和有效,真正的发挥一个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一个公司最高决策层的参谋和助手作用。

四、改善的方法

在有关于具体的内部审计制度方面要尽可能的完善,具体到细节问题,比如将保持审计独立性的具体要求列入《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在一些小的公司常被忽视的情况和内审部门经济独立性的问题,要从有关公司内部治理着手。经过有关调查表明,一般,制度越完善的公司,内审部门的独立性相对比较好一些。对一些制度不太完善的公司,会出现一些直接影响审计部门独立性的因素,比如,有些审计部门的职位是有会计或者管理层的人担任。这种公司职位配置大大降低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况且又缺少审计监督部门。要解决这个问题,需建立一个关系网简单的独立的审计部门。比如,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要和财务人员和一般的管理人员在职位上分开,把内部审计部门置于组织内部的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内部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它的隶属关系以及领导层次的高低。一般情况,领导层次越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也越高;相反,就会越弱。另一方面,审计部门的有关审计人员和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其它部门的人员都有利益关系,比如和财务部,人事部。这种关系大大降低了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保持的完全的独立性。要想改善这一现象,可采取下面方式,内部审计部门主要负责人直接向公司内的最高决策层负责并报告工作,作为管理组织中的所有部门的最高层领导可以赋予审计人员权力,以审查本组织下属企业及其他职能部门的经营管理活动。(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国常、郭慧:《内部审计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研究》,《审计研究》2008年第2期。

第8篇:内部审计质量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会计信息;作用;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E23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经济决策是指市场参与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时确定行动方案或战略并为实现其经济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有效方法。企业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面临的主要经济决策体现在对其资金的管理方面,即资金的筹集、投放、运营以及分配等具体环节。企业经济决策的科学性直接取决于其会计信息质量,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将为企业的资金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支持,而缺乏真实可靠性的会计信息将为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虚假的、偏离实际情况的财务信息支持,进而导致经济决策的失误。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提高企业经济决策水平的关键因素,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支持,具有较强的现实经济意义。

一、内部审计在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中发挥的作用

1、企业财务内部审计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内部审计的作用应该是为企业的决策层在进行财务活动时提供可靠的、建设性的服务,除了正常的财务监督审计工作,还应将内部审计提升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中来。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对企业的资产重组、生产力要素优化配置、重大投资项目以及项目招标等方案进行评价和咨询,为企业进行科学决策发挥作用。

2、从管理角度出发,内部审计还能起到保障企业内控制度的作用,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是保障企业内控制度执行的基础。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监督,通过监督得以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检查各种业务活动以向管理部门提供服务的独立评价活动,是一种通过计量和评价其他控制的有效性来发挥作用的。

3、企业有企业目标,财务管理有财务目标,审计同样也有审计目标。企业通过审计目标的确立对经营目标的过程进行监控,内部审计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通过探讨和分析,改善问题,避免企业更大的损失。

二、内部控制审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内部控制审计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起监督作用,直接影响着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披露以及聘请独立审计师对其进行审计以保证披露会计信息的质量是企业产权结构变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利益各方实现监督企业契约的执行所必需的。然而,即使已经经过独立审计师的审计的会计信息,仍旧无法实现对企业契约的执行实施有效的监督。因此,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及其披露被提到了市场监管的高度。然而,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自身面临着是否需审计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规范、投资者保护程度较低的环境下,公司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种外部监督手段,通过审核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合规性、公允性和评价标准的一贯性,可合理保证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真实性。内部控制良好的优质公司为了与劣质公司区分开来,会主动通过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向市场有效地传递公司内部控制高水平及高质量的信号,实现其获得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认可并从中获益的目标。同时,为了避免外部独立审计师出具的消极否定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给公司带来不利影响,上市公司会更加努力加强和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这将有效抑制管理层对信息披露的操纵,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由此可见,通过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不仅能够合理保证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真实性,而且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对保护投资者权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完善内部控制审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1、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研究,制定内部控制审计准则

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对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截至目前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程序等问题并没有相关的准则予以明确的规定,给内部控制审计的实际执行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法规制定者应当尽快制定有关审计准则,并且应该在审计准则中明确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以及应予特别关注的内容等,使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时有据可依,提供合理保证的同时降低审计风险。

2、加快推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

鉴于目前我国的信息披露环境还比较薄弱,在没有独立鉴证的情况下,公司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监管部门应强制推进公司内部控制鉴证制度,提高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以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审计的监督作用。此外,在国内薄弱的投资者保护环境下,没有独立第三方的鉴证保障,试图通过增加披露信息的数量来影响资本市场定价并不是很好的选择。这意味着公司试图通过内部控制信息的自愿性披露,以发挥信号传递作用的目的并没有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得到很好的实现。强制要求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并规定提供相应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将有效提高资本市场对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认可程度,促进市场运行效率的优化。

3、规范审计服务市场,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

目前,我国审计服务市场还不够完善,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审计行业竞争激烈导致有些事务所为求生存而不得不与公司合谋,注册会计师迫于成本压力而人为降低审计质量等,时不时发生的审计合谋和审计失败,让资本市场对审计的可靠性产生了怀疑,认为内部控制审计只是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的数字游戏。为改变市场对内部控制审计的怀疑态度,规范审计服务市场迫在眉睫。规范我国审计服务市场需要监管机构、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共同努力。

4、重视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企业作为一个契约的整体,其各部门为了各自目标和需求动机获得最优利益,从而提高自己的报酬,企业内部决策管理层期望得到真实全面的信息以进行投资决策,外部监管部门则希望得到企业的社会价值信息,潜在投资者则期望通过信息披露获得企业成长状况,以完成投资决策。对于这些不对称的信息,为了提高信息质量和降低信息成本,势必需要一种监管机制。内部审计的其中一个职能就是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所以内部审计是在企业的内部实施连续监督公司财务和内控结构并确定和调查那些可能预示虚假财务报表迹象的最好选择。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研究和实施工作起步较晚,审计理念受限于管理层和中低层人员的认识程度,在企业实施运行中存在很多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不够,对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从根本上解决内部审计问题,要求提高对其认识,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5、积极改善内部审计的运行效果

5.1在企业内部建立总审计师制度,选择内部熟悉本企业经营状况且有组织能力和相关审计知识的优秀人才担任总审计师。

5.2在企业内部营造适当的内部审计环境,通过建立奖惩制度,对审计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督。审计环境是内部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内部审计活动完成自身职能的基础。

5.3通过技术手段改良企业内部审计程序和方法,在审计报告建议的质量上下功夫,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反应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提出有价值有分量的审计建议。要注重总结提炼和利用审计成果,服务宏观调控。

结束语

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关系其经济运营及可持续发展,如果会计信息质量较差,势必会对企业融资及发展产生制约,因此,对于企业会计信息,应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其信息质量,同时完善相关的会计制度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体系,从而更好的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有利机会,以实现其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赵青华.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10).

第9篇:内部审计质量范文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定义、区别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

在2001年新版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2003年6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准则》,做出定义:“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三)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区别

通过上述定义得知,内部控制是保障会计信息准确、方针执行落地等的一种手段、方法、工具,内部审计是会计信息准确与否、方针的贯彻情况等的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是中间(过程)控制,内部审计更多的是结果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

二、内部审计质量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关系研究

(一)内部审计质量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研究

从内部审计的定义来看,内部审计是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一项独立活动,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可以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即内部审计质量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从内部控制的运作来看,内部控制的有效运作离不开评价和监督,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审查,能够发现内部控制的短板,对内部控制提出再控制要求,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从内部控制的定义来看,内部控制是企业保障会计信息安全、执行方针落地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序执行的一种约束、控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将为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基础。从内部审计的运作来看,内部控制可以提供较好的风险控制基础和信息可信度,为内部审计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工作基础,也在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选择审计程序、方法等方面提出方向和要求,协助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

(三)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应当是相互交叉、交互作用的。内部审计可以看做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有效性运作的关键,同时也对内部控制的其它部分产生重要影响。同样的,内部控制也是内部审计的一部分,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评价,对公司内部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发现企业运作的短板以及存在的管理漏洞,并对内部控制提出再控制建议。因此,可以将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内部审计质量的关系定义为相关影响的正相关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耦合”关系。

三、提升内部审计质量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反之亦然。两者具有1+1>2的协同效益,能够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实现内部审计质量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双提升。因此,企业要充分认识两者的协同效应,并将这种关系实施于企业的运行之中,促进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两者的良性循环。

(二)加强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

在内部控制中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使企业充分了解自己所面临的风险,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风险点也将为审计提供更明确的审计内容,形成映射模式,保障企业实现组织目标。因此,企业要重视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并主动将内部审计由被动地监督评价管理变为主动地参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