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力作风建设经验范文

能力作风建设经验精选(九篇)

能力作风建设经验

第1篇:能力作风建设经验范文

关键词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区域性高校;综合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6-0025-04

区域性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应该是为区域或地方的经济发展和建设服务,其毕业生就业方向多是面向基层一线的工作岗位,要实践能力强,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出“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1]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是目前摆在区域性高校面前的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化专业知识的教学,就先需要在教学硬件设施上创造良好的条件,这就需要建设一个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为目的的专业综合实验室来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出于这个原因,组建建筑环境与设备综合实验室,搭建综合实验平台。以下就实验室搭建的具体过程加以详述。

1 综合实验室设计构想

尽管搭建综合实验室是在专业水平评估的促使下完成的,但还是从长远考虑,将实验室定位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上,教学时实验台就是教学工具,科研时实验台也是科研实验仪器,做社会服务时实验台又是合作交流的工作平台。之所以这样考虑,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强化学生实际工程能力的培养。这种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融为一体的实验室建设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触实际工程的生产建设环节,因为用于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实验方式必然是当前社会普遍采用甚至是最前沿的技术方式,学生在这样的实验条件下学习,其实际工程能力必然得到显著提高。下面从这三个方面谈谈实验室的设计构想。

1.1 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作为实验教学的主题

在此之前已有自己的专业实验室,所开的实验项目都是课内实验,附属于理论教学,形式上都是以演示性和验证性为主,很少有综合性实验,没有设计性实验。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还可以,但要作为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工具显然是不够的。为了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的方式上必须加以改革,要开设专门的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形式上要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主,内容上要突出专业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综合应用。基于这样的考虑,表1是主要教学实验项目的内容。

1.2 搭建综合实验基础平台服务于科研

综合实验基础平台不仅是教学仪器,也是专业师生的科研仪器,这个实验平台教学时可作为学生的实验设备,教师科研时可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稍加改动就能成为科研用仪器设备。这里所说的综合是指实验台包括的范围触及本专业的各个分支;基础是指实验台做得并不细致到位,而是为改动留有空间。因为教师的科研任务会涉及专业的各个方面,所以实验台要包含专业相关的主要领域,像这个基础实验台就有中央空调水冷机组、风冷热泵系统、多联机系统、地源热泵系统、远程自动控制系统等。另外,实验台在组装时都预留了改进的余地,以方便教师根据自己科研任务的要求对其加以改造。

1.3 添置便携式仪器以满足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在整个专业发展规划中一直予以高度重视,因为这和教学、科研也是密不可分的,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直接接触生产实践。由于搞社会服务的对象往往都在工程现场,这就需要带着可随身携带的便携式仪器到现场做测试,因此添置一批此类的高精度检测仪器以方便外出测试。这些仪器在社会服务时就拿出去做检测仪器,教学和科研时也可以在基础实验台上作为测量仪器使用。

2 综合实验室的搭建

在搭建专业综合实验室之前走访上海、南京等地兄弟院校,学习他们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这为后来搭建实验室提供了不少帮助。以下对搭建工作分项加以说明。

2.1 综合基础实验平台的搭建

综合基础实验平台是整个综合实验室搭建的重点,完成了它的搭建等于完成整个实验室搭建工作的大半。考虑到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综合基础实验平台没有采用模型化的设计,而是采用真实系统的建设方式来完成。换句话说,实验台就是一个真正的中央空调系统,其中的各种设备、管道、阀门也都是实际工程中常用的组件。学生在这里做实验,其实也是在实习,今后工作中经常见到的各种设备他们在学校学习阶段已经接触并熟悉了。整个基础实验平台比较大,占有两层楼的面积。图1是实验台冷热源部分和空气品质测试房间的平面布置。由于这个实验台包括的内容比较多,把整个实验台分成以下几块分别完成。

第2篇:能力作风建设经验范文

【关键词】检验检疫 实验室 党风廉政 风险防控

廉政风险防控将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引入反腐工作中,针对可能发生腐败的风险,进行识别预测、评估分析、建立应对机制、实施监控管理的系统防范过程,从而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腐败。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形成有效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中的实验室是协助政府部门开展产品质量检查的技术服务机构,是独立于贸易双方、具有公正地位、为社会提供具有证明作用数据和结果的第三方实验室,是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用以保证产品质量、食品安全、保障公平贸易的重要手段。不同于行政机关直接掌握着管理和执法权力,政府实验室体现公益属性,表面上看,其廉政风险和腐败概率较小,但实际上,实验室的数据报告密切关系着消费者、企业和社会的利益,实验室仪器设备招投标往往涉及较大数额资金,这些职权的廉政风险应当严加防控。如强调的:反腐败要“老虎”、“苍蝇”一起打。政府实验室的廉政风险防控必须紧抓不放。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安排部署,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组织开展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有必要查找和分析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

1.基本情况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以下简称技术中心)是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于1999年批准设立的事业单位,隶属于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内设11个部门,现有人员155人。主要职能为对辖区进出口货物进行法定检验检疫。检测范围涉及食品、机电产品、轻纺产品、石油化工产品、矿产品等各类产品检测和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

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技术中心梳理确认职权59项,其中检测检疫流程管理职权10项,综合职能管理职权49项。经风险评估,确定高风险职权0项、中风险职权6项、低风险职权53项;梳理廉政风险点103个,其中高风险点0个、中风险点17个、低风险点86个;制定防控措施134条。相关职权目录、权力运行流程图、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表及一览表均按规定对外公示。

2.廉政风险防控的经验与做法

2.1科学分类

技术中心11个部门分为7个分中心和4个职能部门,各分中心的职权相同,即对进出口货物样品进行实验室检验检疫。各职能部门的职权各不相同,但都属于内部管理类职权。基于以上实际情况,我们对职权类别划分重新定义,将通常的对外行政职权和内部管理职权重新划分为检测检疫流程管理职权和综合职能管理职权2类,重新拟定职权列表,实现职权事项全覆盖,责任岗位全覆盖。

2.2明确重点

一是密围绕中心工作,近年来,技术中心将“检得准、检得全、检得快”作为自身能力建设的重点。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技术中心将“准、全、快”作为重中之重,把检测质量、周期管理、客户服务等列为重点,力求廉政风险防控与质量管理体系有机融合互补,进一步提升检测工作质量。二是牢牢把握风险特点,将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采购、科研经费管理、大额资金使用、干部选拔任用等作为监管重点,区别对待、严查严控。

2.3彻底排查

一是排查工作三对照,与“三定方案”和规范性文件相对照,力求合法有据;与岗位工作实际相对照,力求客观真实;与上级部门清权确权情况相对照,力求上下统一。二是排查工作全覆盖,广泛动员,全员参与,人人查风险、绘流程、订措施,全面查找岗位廉政风险点。三是排查工作严把关,通过部门初审、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设组审核、领导小组审定,确保全面清查、不留死角。

2.4专业评估

发挥业务工作中风险分析的优势,从更专业的视角进行廉政风险评估,为各项职权全面问诊把脉。通过分析收集排查到的各类廉政风险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建立评估指标和评估指标权重体系,从“影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两个维度,以定量为主,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评估,按高、中、低三个档次,界定廉政风险等级。经过评估,办公用品和实验耗材采购、实验室修缮招投标、仪器设备采购、科研经费管理、干部选拔任免和委托检验检疫计收费6项职权被定为中风险,其余职权为低风险。

2.5措施得当

采取“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综合治理方法,制定和实施134条防控措施。

在教育方面,一是抓学习促防控理论入脑。针对核心问题“人”,把握思想主线,组织全员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手册》等理论再学习,提高思想认识、领会重要意义、掌握基本方法、确保入脑上心。二是抓培训促防控措施上手。组织中心层面培训5次,128人次参训,重点围绕实验室运作与质量体系文件讲授相关文件的修订内容、前后差异和注意事项。组织部门内部培训20余次,300余人次参训,重点围绕实际操作、经验交流,从岗位一线降低风险。

在制度方面,建立了8项制度,如针对办公用品和实验耗材采购,建立了贵重试剂耗材(2000元以上)到货验收台账、实验室大宗实验耗材核销台账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机制。针对科研经费管理,立项研发了课题经费分项管理系统,实现课题经费在线管理,实时化可查可控。固化的制度能够提高防控措施的操作性和实效性,同时制度执行的记录为监督检查提供了可靠依据。

在监督方面,由于新制定的防控措施大多涉及多个部门间的监督核查,为确保有效发挥作用,进行了试运行和跟踪验证,对于发现的缺少记录、回溯困难等问题,建立了廉政督查机制,成立廉政督查小组,采取日常督查、联合督查和领导交办3种方式,针对6项较高风险职权开展督查,通过督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确保廉政风险可控,杜绝腐败现象。

3.存在的问题

3.1思想认识层面

一是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个别同志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风险,不需要查找。有的同志不愿深入查找,甚至在思想上还存在抵触心理,认为查找廉政风险是纪检部门的事,廉政风险与我无关,廉政风险与业务工作 “两张皮”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是对于长期抓好廉政风险防控的主观动力不足。一些同志没有把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当做“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机制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而仅仅认为是搞一个活动,一个暂时的阶段性工作。以搞活动的方式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表面上轰轰烈烈、很热闹,实际上是不愿意去深入研究廉政风险防控有关问题,不愿意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上下功夫,更不愿意在制约和监督权力上动真格,从而影响的廉政风险防控的质量和效果。

3.2实际操作层面

一是风险排查不够彻底。有的人不愿意真心实意地查找风险点,勉强找到风险点,多是“学习抓得不够紧、对自己要求不严、有时没有按制度办事、没有按领导要求办”之类的,也有的把“工作能力不强、工作方法不当”等业务能力方面的不足和问题当做廉政风险点。这样一来,看起来排查出来的风险点数量不少,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抓住要害,反而回避了问题,把真正的风险点掩盖起来。

二是防控措施待于细化。虽然制定了不少的防控措施,但防控手段还比较有限,多是“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增强廉政意识、严格执行现有管理规定”等,形式单一、不够实在、缺乏针对性。对于较高风险职权,虽然制定了一些制度措施,但这些制度的有效性、连续性、系统性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另外,虽然建立的廉政督查机制,但对防控措施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还不够深入。

4.进一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思考

4.1切实提高思想自觉性

廉政风险防控的过程,是一个人人查找风险点、人人制定防控措施、人人参与监督,共同规范权力运行的过程。如果认识不到位、思想不统一,就难以深入推进。因此,必须把宣传发动贯穿于廉政风险防控的全过程,在宣传发动的针对性、持续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可以通过座谈、讨论、个别谈心等多样形式,加强思想沟通和教育引导,让大家辩证地、理性地看待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4.2促进风险管理动态化

符合工作实际情况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措施是廉政风险防控真实有效的前提条件。廉政风险因权力而生,同一个权力在不同的运行环节、在不同的人手上,其廉政风险点、风险等级是不同的。日常工作中,廉政风险点和风险等级会因人员调动、职权调整而发生变化,相应的防控措施也应随之修正。因此,一要建立风险信息收集机制,纪检部门要从日常检查、干部考核、述职述廉、举报、案件分析等方面收集廉政风险信息,定期进行分析、研判和评估,及时调整、完善廉政风险内容、等级和防控措施,并按规定程序重新审核确定。二要建立防控体系修正机制,根据职权运行情况,跟踪调整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可定期对职权进行梳理、评估、制定防控措施,也可根据岗位负责人调整而重新开展职权的廉政风险防控。

4.3推进监督体系常态化

把监督检查贯穿于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全过程。一要抓执行。在不断改进、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的基础上,重点抓落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通过设置重点监察点,采取自查自纠、专项检查、重点抽查等方法,加强对关键环节和岗位的监督检查。对制度落实不力、防控措施不到位的,及时督促整改,对不积极防控风险的,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二要抓考评。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纳入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定期组织检查和考核,检查考核结果作为奖励、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防控不力导致出现廉政问题的部门及个人,实行“一票否决”。

参考文献:

[1]曹黔平,铁路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探索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2,(9):29-30

[2]陈勇,胡响响,浅谈检测实验室中管理的作用[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0,(6):42-43

[3]刘之信,事业单位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J].科技与企业 2012,(4):25

第3篇:能力作风建设经验范文

抓好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新时期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建设的重要指针,也是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指导方针。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干部作风建设,就要不断教育和引导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揽全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增强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自觉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和做法,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中,汲取有益于作风建设的精神营养,在推动工作中促进干部良好作风的养成。

抓好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要以强化党性修养为重点

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别强调,我们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直指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的问题。党性纯则作风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要转变干部作风,首要任务就是加强思想教育,强化党性修养,增强宗旨观念,坚定理想信念。引导领导干部更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服务群众中努力培育新作风、树立新形象。

抓好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要把实践作为“大熔炉”

实践既是锤炼干部作风的“大熔炉”,也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干部作风,既要在具体实践中养成,又要在日常工作中检验。特别是在危急关头、关键时刻以及艰苦环境中,更能看出一个干部的作风和素质,也更需要干部具备过硬的作风、能力和素质。因此,要敢于和善于把干部放到改革发展的火热一线锻炼,引导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促进好作风的养成,进而提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抓好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领导的形象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好的作风是抓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作为领导干部,在树立良好作风上必须身体力行作表率,做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表率,做保持高尚道德情操的表率,做清正廉洁的表率,做真抓实干的表率。要求广大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要求领导班子做到的,一把手要首先做到;要求基层做到的,领导机关要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要首先做到,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干部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

第4篇:能力作风建设经验范文

[关键词]文化 提升 软实力

随着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建设在一个事业的发展的过程中或一项具体工作的进展过程中起到了日益明显的作用。检验检疫事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出口贸易额呈逐年递增趋势的同时,检验检疫业务量随之不断增加。而检务部门,作为检验检疫面向广大企业的第一道窗口,其窗口建设水平不仅代表了检验检疫的对外形象,也影响着整个检验检疫工作的效率。因此,提升检验检疫窗口建设水平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话题。笔者认为,注重文化建设,对检验检疫窗口队伍的业务能力,服务质量,队伍作风都能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从而改善窗口建设水平,提升检验检疫窗口的软实力。

一、检验检疫窗口建设的几个方面

1.检验检疫窗口部门业务能力。业务能力是检验检疫窗口软实力的基础。检验检疫窗口的业务能力主要体现在每一道环节的工作质量上。单证的审核,检验检疫费的计收,签证的用语,单证的放行,以及业务档案的保存,任何一个环节的表现都直接影响着检验检疫窗口整体的业务水平。因此检验检疫窗口的业务能力不是一个人的工作质量水平所决定的,而是由该部门的每位具体业务从事者共同的工作水平所形成的。

2.检验检疫窗口的内部管理制度。检验检疫窗口内部的管理制度,包括作业指导、会议制度、卫生制度、考勤制度等等。管理制度的树立,有助于员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爱岗敬业,自觉服从组织分配,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工作作风严谨,工作尽心、尽力、尽责,养成认真、高效的良好工作作风。

3.检验检疫窗口部门的工作氛围。工作氛围,是指在检验检疫窗口部门逐步形成的,具有部门特色的,被内部员工感知和认可的气氛和环境,好的工作氛围可以保持团队状态积极向上,使工作轻松愉快。检验检疫窗口部门除了业务能力是基础外,其工作氛围也是体现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含了环境氛围和人文氛围两个方面。

二、文化建设在窗口建设中的应用

检验检疫窗口是检验检疫机构面向企业的第一道防线。该部门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业务水平,内部管理,和工作作风几个方面,要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对检验检疫窗口的几个作用,笔者认为需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定期开展培训,提升检验检疫窗口工作绩效。充分运用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一方面对检验检疫窗口员工加强思想教育,树立统一的职业价值观和行为观。另一方面重视业务内容的培训,随着检验检疫事业的发展,检验检疫窗口部门的业务也将不断开拓,不断壮大。不断提高的工作标准要求员工自身文化素质和自身工作能力也应不断提升。

2.营造文化氛围,发挥“硬约束”和“软约束”的作用。规章制度在一个部门的作用,就如一个部门的行为准则。检验检疫窗口部门也不例外。规章制度对部门成员的行为带有约束性,保证检验检疫窗动有序地组织运行起来。除了规章制度的硬约束以外,部门文化软约束的作用也非常重要。部门文化的建设中形成的团队精神,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对检验检疫窗口员工有着较强的感染力,认可部门文化之后的员工会在自身形成无形的自我控制。

3.利用各种文化载体,增强部门凝聚力。“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检验检疫窗口的文化代表着部门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对于员工开展工作具有影响力和渗透力。如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窗口文化三字经》,依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内容涵盖了国家局、江苏省局对于窗口规范制度的相关要求,也结合苏州检验检疫局的实际情况,将“阳光检务”、“微笑服务”、日常管理的“8S制度”等元素融入到朗朗上口的文字中,既便于每一位窗口工作人员的记忆与执行,更是充满了一股清新的文化气息。利用《窗口文化三字经》做“粘合剂”,文化起到了增强部门凝聚力的作用。

4.不断更新部门文化,激励员工自身潜能。随着检验检疫事业的发展,窗口部门的工作理念、业务技能、价值取向等方面的要求在不断更新与深化,为推动检验检疫的发展,同时提高部门“软实力”,不断融入新的元素,不断充实部门文化才能满足不断前进的需求。同时,发挥文化的激励作用在检验检疫窗口内建立公平、公开、透明的竞争机制树立激励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变管“事”为管“人”,应该体现“理解员工、满足员工需要”的激励指导思想。使员工产生满足感、成就感、自豪感,强化他们对检验检疫窗口事业的忠诚度。

三、结论

要提升检验检疫窗口建设水平,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有效的重要手段。检验检疫窗口建设主要包含了业务水平,内部管理,和工作作风等几个方面。通过要定期开展培训,树立文化氛围,用检验检疫窗口特有的文化引导员工的价值和行为取向,检验检疫窗口员工认可部门文化之后会在自身形成无形的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服务工作作风。利用各种文化载体作为增强部门凝聚力的粘合剂,使得检验检疫窗口员工在检务工作的使命、检务战略目标、检务流程、合作沟通等基本方面达成共识,增强了部门的凝聚力。保持检验检疫窗口部门文化的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精神层激励的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层部分,激励程度最强,是整体性的、全过程的激励。利用文化的激励作用,能够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综上所述,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引导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对提升员工业务水平,加强日常管理,和改善服务工作作风,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利用文化建设手段,对提升检验检疫窗口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检验检疫事业的发展也增添了文化的助力。

参考文献:

[1]周祖城.《管理与伦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5篇:能力作风建设经验范文

刚刚召开的全国反腐倡廉建设创新经验交流会,是一次重要的会议,贺国强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以及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精神,总结推广基层反腐倡廉建设创新成果和经验,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创新工作,对进一步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党是一个善于创造经验、总结经验、运用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据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及时总结、大力推广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一条宝贵经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大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创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总体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工作,形成了一大批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反腐倡廉建设成果和经验。

这些经验,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又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从不同领域和角度反映了近年来全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创新成果。其中许多经验已经比较成熟、具备在面上推广的条件。这些经验的特点和启示是:注重发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龙头带动作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个重点,以重点工作的成效带动全局工作的发展、以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整体建设的推进,不断增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综合效能。注重发挥反腐倡廉教育的先导作用。反腐倡廉,教育为先。要坚持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工作重点、以岗位廉政教育为重要载体、以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为重要形式、以廉政文化建设为重要内容,把廉洁从政教育融入各项制度规范之中,贯穿于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全过程,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拓宽教育领域、扩大教育覆盖面,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注重发挥制度建设的基础作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治本之策。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强总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加大制度建设和创新力度,着力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注重发挥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关键作用。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环节。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岗位、重要职能、重要事项的全方位监督,前移监督关口、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合力、提高监督实效。注重发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推动作用。改革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动力。要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注重发挥纠风工作的整治作用。纠风整治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措施。要坚持纠建并举,积极开展专项治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注重发挥惩治的惩戒作用和治本功能。查办案件工作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腐败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及时揭露、发现和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新途径新办法,进一步规范完善办案程序,加强案件管理和监督,不断提高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水平。注重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积极推进方式方法创新。要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作用,把科技手段融入反腐倡廉制度设计和各项工作流程之中,不断增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效性。注重发挥自身建设的保障作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把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要针对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加强组织建设、整合监督资源、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

我们要在前一阶段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认真总结基层反腐倡廉建设创新成果和经验,对具备全面推广条件的要及时加以推广,需要上升为制度的要经过研究论证上升为制度,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的要积极开展试点,切实把这些经验总结好、运用好、发展好。

第6篇:能力作风建设经验范文

关键词:环保竣工验收;水泥;浅析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mpletion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 requirements, at the same time, combining with work practice, from the acceptance condition control, exhaust gas, waste water monitoring, noise monitoring of cement industry project comple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ceptance monitoring work in has carried on the induction, the technical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recover from a three execution at the same time, bearing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put forwar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xamination should focus on management issue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mpletion acceptance; Cement; sc.

中图分类号:TU7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水泥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产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09年水泥产量16.5亿t,占世界水泥总产量50%以上。有效的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研究表明,建筑水泥尘已成为城市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水泥工业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令第l3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竣工后,在规定的试生产期内必须实施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现对水泥工业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中应注意的现场监测和环境保护检查内容进行分析总结。

1 验收监测工况要求

为保证验收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环发2000第38号)第六条明确规定:“工业生产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保证的验收监测工况条件为: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75%以上、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水泥工业项目现场验收监测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80%以上、环保设施运行正常的情况下进行(水泥工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技术规范)。

控制验收监测工况,必须把握项目生产负荷。而项目生产负荷由实际生产能力和设计生产能力所决定。实际生产能力与“环评”时的“设计生产能力”是有区别的。一般所说“设计生产能力”是指在环境影响评价阶段所确定的生产能力,该阶段的污染物负荷及环保设施的处理能力皆以设计生产能力为依据计算。“实际生产能力”是指验收期间项目已建成的额定生产能力。如果由于产品市场原因,企业增大或减小生产规模,或者设备分期安装,其实际建成规模都会与环评规模发生变更,使设计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能力不相符。如果实际生产能力与环评时的设计能力相同,验收监测工况要求的生产负荷(指监测期间的日生产量)以设计生产能力(此时即实际生产能力)为依据计算;如果实际生产能力与环评时的设计能力不同,则监测工况要求的生产负荷以实际生产能力为依据计算。监测期间监控各生产环节的生产负荷,若被测设施生产负荷小于80% ,通知监测人员停止监测。水泥工业项目一般为连续生产,生产负荷可以单位时间成品量来核算产量,以产量与产能的比例关系推算出生产负荷。

2 验收监测中应关注的问题

2.1 废气监测

2.1.1 废气有组织排放

水泥生产过程的特点是物料处理量大,转运环节多,尘源分布广,废气量大,含尘浓度高,因此水泥工业主要环境影响是大气环境影响。水泥工业的主要污染物为烟(粉)尘,包括原料粉尘、煤粉尘和水泥窑烟尘等,主要来源于物料输送、煅烧、储存、粉磨、包装等环节,水泥生产几乎每道工序都产生粉尘,其中回转窑烟尘的排放量最大,同时也产生一定量的SO2、NOx、氟化物。其次是窑头篦冷机、煤粉制备和水泥磨的烟(粉)尘排放量也较多。因此,废气排放是水泥工业项目验收监测的重点。按照达标排放的要求,原则上在各个生产环节除尘设备的废气排放口均应布点采样,监测因子为烟(粉)尘,以评价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是否达到《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排放标准要求。在窑尾、窑头废气排放口还应同时监测SO2和NOx。此外,还应根据监测时段各设备实际小时的产品产出量,核算污染物单位产品排放量,评价其是否达到其排放标准要求。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型号、功能相同的多个小型除尘设备,可抽样监测,监测抽样率>50%,保证监测数据具科学性和代表性。

在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环保设计备案资料中,对除尘设备的除尘效率都有要求,通常在窑尾、窑头、煤磨、水泥磨等主要产尘点布设除尘设备的进口、出口监测点位,确定各污染物的源强和出口浓度,评价除尘效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水泥工业生产线产品单一,连续生产,其采样频次可按天确定。一般每天取样3次,连续采样2 d。

2.1.2 废气无组织排放

水泥工业项目运行过程中的无组织粉尘排放源主要考虑物料堆放、原辅料堆场、物料装卸和转运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其中主要排放源为原辅料堆场和物料装卸,主要污染因子为TSP。根据GB16297-1996的规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2~5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的2~50m范围内;其余物质的监控点设在单位周界10 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当无明显风向和风速时,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浓度最高点设置4个点位;当有明显风向和风速时,在下风向周界浓度最高点设置监控点,标准中未要求在上风向设参照点,但实际监测中最好还是在厂界上风向布设一个参照点。该参照点虽不作为本底扣除后对监控点作评价,但该点对建设项目上风向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有较好的说明,便于分析和找到被测单位无组织排放废气超标的原因。

对水泥工业项目无组织排放来说在厂界外20m处(无明显厂界,以车间外20 m处)上风向与下风向同时布点采样,将上风向的监测数据作为参考值,下风向的数据扣除参考值后为监控点浓度值。由于无组织排放的实际情况是多种多样的,实际监测时应根据情况因地制宜设置监控点、参考点。参考点只设1个,监控点最多可设置4个。参考点应以不受被测无组织排放源影响,可以代表环境背景浓度为原则,现场监测时如果平均风速

2.2 废水监测

水泥工业项目生产中不直接产生废水,仅各类磨机、窑、空压机、风机等高温、高速运转设备及部分仪表需要间接冷却水,少量化验室废水,辅助车间废水,因此重点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进、出口进行监测。

2.3 噪声监测

噪声源主要为空气动力学噪声(排风机、鼓风机)、机械振动噪声(生料磨、水泥磨、水泵、包装机等)、电磁噪声(电动机、变压器等)、交通噪声(厂内各种车辆)等。验收监测时,一般只对厂界噪声进行监测。当厂界周围有敏感目标时,厂界应加密布点;同时对敏感点进行监测,确定是否存在扰民现象。

3 环境管理检查应关注的问题

3.1 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制度情况

主要检查建设项目是否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保主管部门批复,初步设计是否落实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批复意见的要求,是否进行了环保设计备案等,污染防治设施是否按照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并投产使用,项目试生产是否按规定申报并经批准。

3. 2 矿区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

在水泥行业验收监测中,由于对矿区的开采,对矿区周边的生态产生较大的破坏,因此对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水土保持方案尤为重要。因此应检查该企业是否安装环评及批复要求落实开采台段的高度,道路的排水沟、截水沟的建设,开采边界的生态恢复平台和边坡的预留,废石场的设置及其截洪沟、挡渣墙、排水沟的建设,表土单独存放,护坡的设立,边坡的修整和矿区的覆土绿化等。

3.3 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的现场检查

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些水泥企业常出现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未落实到位问题,包括:除尘设备安装数量与环评要求不符、地面未完全硬化、原辅材料的输送不封闭、无洒水增湿设施、露天堆料场未规范堆放、窑头、窑尾未安装废气在线监测设备等。因此验收监测单位在进行现场检查时,一定要检查建设项目污染防治设施是否按照环评及其批复的要求落实到位,对未建或发生变更的情况,应及时向环保主管部门汇报。

3.4 企业自身环境管理的检查

企业环保建设是基础,管理是长效。一些水泥企业平时不注重环保工作,在自身的环境管理如环保机构和制度的设置及运行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因此应检查该企业是否建立了环保管理机构和切实可行的环境管理制度,环境保护设施建成及运行记录是否齐全。建设单位日常的监测计划、监测机构、人员、资质和监测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也应列为检查的重点 。所有与环境保护工作相关的资料,应由建设单位环保管理人员收集归档。

3.5 排污口规范化建设要求

在水泥生产中安装有大量的袋式除尘器,在验收监测的现场勘查时,应要求企业对除尘器进行统一编号排序,便于日常管理和验收监测。水泥工业生产设备排气筒高度也是验收监测中检查的重点内容,应按照《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04)表4中的要求,逐一核实排气筒高度,未达到要求的应尽快整改。

3.6 卫生防护距离的落实情况

应认真核查卫生防护距离内环境敏感目标是否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批复要求进行处置,特别注意对照环评文件,看是否存在新建的环境敏感目标。若未进行处置,或新增环境敏感目标,应及时向环保主管部门汇报。

3.7 总量控制核查

水泥行业在进行总量核算时,一般是根据验收环评或实际生产中各个生产设备的单位时间实测排放量,乘以该设备年工作小时数得到年排放量,再将所有排放口年排放量相加,得到该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与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复意见中给出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进行对照,检查污染物总量达标情况。

3.8 淘汰落后设备、等量替换要求

淘汰落后生产设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既是水泥工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发改工业[2006]2222号),也是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的重点内容(国发[2007]15号)。按照环评和批复文件要求检查项目“淘汰落后设备、等量替换”需要落实的环保工程或措施,通过现场勘察,实地走访,检查水泥厂其落后设备的淘汰、关停、拆除的落实情况,同时由当地政府或环境主管部门出具证明。

3.9 公众参与调查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阶段的公众参与意见,弥补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不足,更能反映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受影响群体的要求,必要时应进行公众意见调查。若项目试生产期间发生过扰民污染事故,则更应进行此项工作。为了防止公众调查形式化、虚假化,应保证公众参与调查对象有受建设项目影响的人群、了解项目工程的技术人员、参加该项目的环保专业人员。公众意见调查结论应该包含一些必要的内容:公众对建设项目环保状况的基本态度;项目建设期存在的主要环境影响;营运期存在的最主要环境影响;试运行期间是否发生扰民现象;以及对企业环保措施的建议。

第7篇:能力作风建设经验范文

关键词:党的作风;建设;经验

在90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党在作风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大力改进党的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以密切联系群众为核心

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就是处理好党群关系问题。任何政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总是把处理党群关系问题放在自己党风建设的重要位置,千方百计地进行调整和解决。我们党能够执政和长期执政的最大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党面临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早在1943年6月为中共中央所写的《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就着重阐明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作风。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其他优良作风虽然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各有不同,但都把密切党群关系作风贯穿其中的主线。党的优良作风实际上就是一个以密切党群关系为核心的有机整体。

二、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推进

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抓作风建设必须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总路线和中心工作进行。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党的路线就不可能很好地贯彻,党的中心工作就不可能得到圆满地完成;如果脱离党的总路线和中心工作,也就不可能养成优良的作风。九十年来,我们党始终注意自身所处的环境条件的变化,紧密结合党的任务的发展变化,及时预见和发现党所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坚持围绕不同时期的任务,审时度势,抓住重点,突出解决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使作风建设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发挥重要的保证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我们党在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同时,结合时代特点和要求,在新的实践中形成了与新的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新作风。

三、教育和制度相配合

党的作风是世界观和党性修养在个体党员身上的外在体现,因此,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着眼通过教育提高个体党员的思想素质。但是,作风又不是被动地反映党员的思想,从全党范围来看,党内形成的作风,必然会反过来影响党员的思想,并进而影响党员个人的作风取向。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靠加强教育是不能够解决问题的,必须以强有力的制度建设来配合,才能扬善抑恶、固本祛邪。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所形成的优良党风,从很大程度上讲就是得益于有成效的思想教育。可以说,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们党始终以思想教育为主要手段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推动作风建设,仅仅靠思想教育是不够的,还要有规章制度和组织措施作保证。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都把执行法规制度和严肃党纪结合起来,把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无论是什么人,都不能逍遥于党纪国法之外。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规章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以教育、惩罚和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初步成形,党风廉政建设正朝着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四、领导干部是关键

作风建设能不能取得实效,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领导干部能不能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领导干部不仅要有真理的力量,也要有人格的力量。榜样就是无声的号令。历史证明,搞好党风建设,关键在于领导干部。中外许多执政党的兴衰成败告诉我们,一个党不论其执政前立下了多么大的功劳,也不论其执政时创造了多么大的成就,只要这个党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队伍腐败了,那么就成了这个政党的必然结局。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考验,党的十七大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改进党的作风的带头人。

五、不断创新,体现时代特征

党的作风建设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且大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内涵,为新的条件下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党的作风建设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内容创新。

在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中,党在继承党的优良作风的同时,要培育党的新的作风,强调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这些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现出强烈的创新精神。

党的作风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形式创新。

在民主革命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创造了以整风的形式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审时度势,停止了以群众运动形式来解决党内问题的做法。同时,创造了许多新的形式和好方法。比如:组织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解决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和思想方法问题;根据一定时期的需要与可能,集中解决比较突出和普遍的问题;及时发现党内不健康的风气和问题,抓住典型,开展批评和斗争,对违法犯罪者严肃加以惩处,坚决遏制歪风邪气的滋长,等等。这些方式方法,对党的作风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将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也必将探索出新形式,积累新经验。

作者简介:

第8篇:能力作风建设经验范文

关键词:电力;配电网建设;风险管理;防控

高速发展的配电网工程建设速度,不断扩大的配电网建设规模,在满足了人民不断增长的电力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配电网建设特点:配网建设项目小而分散,参建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建设环境差异显著,建设过程又与居民生活紧密联系,项目进度影响因素较多。这些不稳定因素和尚未完善的配网建设制度及标准,让电网企业深感压力,如何更好,更规范地开展配电网建设工作,合理防范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是摆在地方政府及电网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管理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对风险因素的排查,即针对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风险性质进行罗列。例如工程项目中不合格材料、不规范施工、不尽职的人等都是风险因素。二是对风险事件的评估,如具备风险因素,可能导致怎样的风险事件。三是对风险损失的估计。风险损失分为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指人身或财产的损失,而间接损失则可能是商业信誉、品牌形象等无形资产的损失。四是基于上述认识的决策,在意识到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风险后,采取何种措施避免或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这是风险管理的核心。五是风险管理措施实施的有效性,这是风险管理的重点,也是风险管理成效的决定性因素。

二、配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识别

1.项目规划前期阶段风险识别

配电网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配网项目规划管理、可行性研究管理、走廊与用地报批管理、配网计划下达、调整、新增等工作流程。这些工作流程存在的风险大致如下:配网项目规划管理:规划深度不够;规划未能根据实际滚动调整。可行性研究管理:可行性研究深度不够;可行性研究内容不全面;未能发现障碍。走廊与用地报批:未能及时规范开展报批手续;报批手续因政策原因受阻。配网计划编制及下达:计划编制不合理;计划下达内容不全面。配网计划调整和新增:未经过规范审批手续进行调整;未批先建。

2.项目实施阶段风险识别

项目实施阶段主要涉及项目招标、合同签订、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物资管理及项目财务管理六大方面内容。下文将对配电网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解读如下:招投标管理:招投标不合法合规;设计、施工、监理、物资中标方资质、信用、履约能力存在问题。合同管理:招投标不合法合规;合同签订不及时;合同存在缔约过失的情况;合同审批不规范。项目设计管理:设计深度不够;未按规范开展设计变更;设计变更签证不规范。项目物资管理:物资申请和供应不及时;缺乏应急物资;物资质量有问题;物资回收有问题。财务过程管理:超支;未按约定支付款项。施工与监理:施工安全问题;施工工艺及标准问题;施工进度问题;整体配合问题。

3.项目投产投运阶段风险识别

配电网建设项目投产投运阶段主要包含项目验收、工程结算、项目投运三大块管理内容,如下:项目验收管理:材料与设备检验、试验不合格;验收不规范;验收问题整改不到位;验收人员贪污受贿或渎职。工程结算管理:造价审核不规范;集中结算;设备资产清查转资不及时;项目超支。投产管理:项目档案未及时归档;项目资产及后期运维责任不明确。

三、配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的应对思路

1.建立矩阵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形成全面风险管理常态机制

包括制定和完善风险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管理手册;组织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日常维护与应用;并将风险管理纳入日常岗位职责中,把风险管理工作成效纳入个人绩效考核与个人发展评价,由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予以评定,以督促、激励其主动作为,充分履行风险管理职责。

2.完善配电网制度标准体系,落实风险问题有效闭环管理

从专业操作规范、内部控制措施、风险管理标准、风险预警管理办法4各方面入手,完善配电网建设项目涉及的各个专业的专项制度与技术标准。建立风险信息库、风险案例库、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内部控制手册、内部控制评价手册5个方面的风险管理成果管理评价工具。

3.搭建配电网风险管理模型,辅助风险管理评价与决策

以业务流程为纽带,以管理制度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搭建配电网风险管理模型,实现配电网建设项目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成本效益分析及风险对策的在线评价与监控。

4.编制配网建设项目风险管控操作手册,实现风险管控有效落地

配网建设项目操作手册以业务流程为线索,通过对每一项具体业务的分析,识别该业务中的风险点,通过对风险进一步分析,找出或设计应对风险的控制措施。配网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操作手册,比照发现当前项目环节的风险情况,了解到应对风险的可行性方案,也可以通过操作手册及时发现自身风险管理上的不足,为风险管控措施有效落地奠定基础。

5.利用风险控制信息化工作平台实现配网风险动态实时监控

风险监控是风险动态管理的必要手段。对配网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的风险监控也是配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重点。利用现有ERP、GPMS、GIS等现有的管理信息平台,采集风险管理关键信息,并利用tableau数据分析软件实现信息分析、传递、披露、知识共享,实现配网建设项目风险动态管理。四、结语电力工业是保证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电力建设。在电力建设中配电网建设比重加大,因此在电力市场改革背景下分析配电网建设项目的安全风险,构建配电网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风险综合评价模型,有利于进一步消除项目建设中的风险因素,保证建设项目的安全性,为国家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张颖 单位: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赵文彬.10kV配网电力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5,(12):102.

第9篇:能力作风建设经验范文

[关键词]风景园林教学;价值导入;实践教学;小花园

[Abstrac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as the features of comprehension and strong cross-cutting. Continuously explore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 approach is the pursuit of each landscape educato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mall garden competition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discussing import values in the teaching of landscape, interpreting excellent competition cases to explore effective ways of practicing, hoping to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ducation approach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other college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ucation;Value import;Professional practice;Small Garden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14C18)、2016年度江苏省普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苏北地区乡村景观特征与微气候适应性的关联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风景园林教学价值导入与专业实践

风景园林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学科,一套完整的风景园林教育体系应该包含价值观的建立、方法的训练和实践技能的培养[1]。

园林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目前专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园林设计教学不仅是教授设计技能,更重要的是价值导入,风景园林的核心价值观在于吸收历史经验、尊重自然、承担社会责任、表达文化、实现生态平衡等几个方面,学生只有建立正确的风景园林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设计思维模式,才能从被动的模仿设计转向自觉的探索与实践。园林工程是风景园林教学另一方面的重要内容,设计是否可以落实是检验设计价值大小的一个标准。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是中国风景园林教学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才能将书本和课堂所学的知识发挥和巩固,然而大多数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

在设计与工程两方面的学习中,学生存在一些普遍困境和误区,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认为方案构思就是图纸上的平面构成或者形态表达,欠缺对场地现状的考量。二是认为自然生态理念就是“一些生态词语和一张种植平面图”。生态观念是园林设计所必须考虑的基本内容。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要学会在设计时将生态观念实践到园林基础之中,而不是把种植物当做体现生态设计的唯一方式。三是大多数学生的方案设计缺少“工程技术概念”[2],方案设计与工程建设脱节。拥有尺寸、尺度、构造、材料的实体感受与方案设计之间的转换意识和专业辨识能力是一个合格的风景园林师所应具备的能力。

上述问题体现了当下风景园林教育中的两个缺失,一是未能给学生建立完善的园林价值观使设计拥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二是缺乏给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学生在校阶段无法对施工形成完整正确的认知。南京林业大学“小花园”竞赛通过近十年的不断发展,在这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以实现思维与实践的结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二、“小花园”竞赛简介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小花园”设计与营建竞赛自2007年开办以来作为一个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的项目而广受欢迎,成为学院传统的教学实践竞赛项目。活动多年的举办留下了丰富的资料与经验,为探讨园林实践与建造教学提供了可靠案例。笔者集中收集了近几年的小花园竞赛资料,为寻找近年来“小花园”竞赛发展的历史脉络,找寻其继承发展的关系,笔者整理了近四年的竞赛概况,列出表1:

从表1中可以归纳分析出以下几条信息:

1.历年竞赛主题所提出的“自然”、“花”等关键字表达生态的价值观,“诗意”、“东方”等体现学习历史、表达文化的价值观。通过主题表达的形式输出价值导向,学生们在解读主题、表达主题时自然就将价值观带入作品之中,例如图1、图2均为“花?径”主题下的作品,前者从自然角度考虑,将花与径巧妙结合,生动有趣;后者则从人生哲理角度理解,把径与花想象为人生道路与境遇;

2.今年的小花园竞赛从往年历来的秋季开赛改为春季开赛,结合主题分析,春季植物花材等更为丰富,有利于营建出更为丰富多彩的小花园,增加设计的多种可能性,同时也是对园林四季造景的积极探索;

3.历年竞赛场地大小均为南林大景园内面积仅4.5m2的矩形场地,设计及营建总人数4人以内,突出了小花园竞赛的“小”字,较小的场地考验学生对尺度的把握和对设计细节的考量。从施工考虑,小场地适合没有经验的学生进行施工,不过更具挑战性,十分考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4.今年小花园营建施工的时长比往年缩短了一半多,施工难度大大增加,表现出竞赛经过多年发展对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自信和不断挑战与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工期的缩短使得学生必须制定出最佳的施工方案,优化施工模式,鼓励学生在施工工艺中尝试创新;

5.历年的竞赛营建经费都不高,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可循环再利用的废弃材料,实践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实践平台随着行业的发展与时代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创新、优化,这种与时俱进的改变大大提高了本竞赛活动的实践价值,也能始终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共同创造最佳的实践效果。

三、“小花园”竞赛过程

(一)方案设计――价值导入

竞赛前期通过方案遴选来确定投入建造的设计方案,在方案层面综合考量学生的基础设计能力,包括对主题理念的理解、场地尺度的把控、设计元素的使用、植物配置设计等。

1.主题的解读是整个作品设计思想表达的核心。主办方希望通过主题传递出的信息、价值观,参赛者接收到的越多则越能进行完整的表达。以2016年竞赛主题“花?径”为例,一等奖获奖作品《寻芳九曲》(图3)对主题的解读是:回归“径”的本意――狭长的道路,陡曲的山路,野径生花,寻芳九曲,唤起人们的自然生态意识,鼓励人们回归自然,感受自然之美之趣。此方案将主题解读到位,将两种元素合理地结合,又体现自然生态寓意。

2.设计尺度的把握是较大的考验。尺度背后隐藏的是设计美学、人体科学、心理感受、社会习俗、现实逻辑等等许多方面。合宜的尺度把握是对正确价值观的反映,尺度感的训练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小花园场地很小(仅2.5m*1.8m),对尺度的要求更集中于设计美学、现实逻辑等方面,即使如此,对没有实际经验的学生来说也是不小的考验,他们要使用精简的元素来表达完整的设计方案。2014年一等奖获奖作品《风雨声声》(图4)用几块青砖垒出别致错落的院墙和一口古井,墙与井的尺度大小、空间位置布置的十分和谐,虽在方寸之间,却在各元素的相互呼应之下使园林“以小见大”了。

3.设计元素的应用是设计者的巧思。地形、水系、道路、建筑、植物是园林设计的基本要素,在小场地中合理组织这些元素或做出必要的取舍是相比面对大场地时更突出的问题。2014年二等奖获奖作品《境心》(图5)在设计元素的应用上显得较为纯熟,作品借鉴枯山水的形式,在两处堆高的地形之间铺以白砂,白砂兼具了道路和水体两个元素。

4.植物的合理配置是小花园的点睛之笔。以《风雨声声》为例,青砖堆筑的古井之中,栽植一株铜钱草,砖缝布置一些苔藓,经过这样看似简单的植物配置之后,井的生命力与意境立刻突显(图6)。

5.生态设计是作品的生命力之源。生态、低碳、可持续等理念应始终贯穿设计至施工的方方面面,一座生态的园林是“活”的园林,能焕发生命活力。生态优先理念注重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整体可持续发展[3],将这一理念落实到设计之中是每个园林设计师的义务和责任。实现生态园林的粗放式管理,对降低养护管理消耗也有重要意义。

(二)施工营建――专业实践

工程与技术涉及地形、水体、道路、种植、材料、结构、构造、工艺等诸多方面,是风景园林实践的基础,也是风景园林师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光从书本和课堂教学中获取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不断的现场观察和营造的实践来积累。

1.实际营造园林带来的多重感官体验也是对图纸设计的重要反馈。《风雨声声》方案中流水的视觉流动性、水声与竹篱上的铃铛的听觉体验绝非通过纸上方案可以获得。2015年一等奖获奖作品《禅茶一味》方案留白营造的禅思冥想的空间、主体竹构内LED光源营造明月照竹林的意境也需要建造之后才得以体会。实践使得设计师有了重新审视设计的机会,在这些经验的不断积累中,园林的设计将愈发贴近生活,打动人心。

2.正如建筑模型的制作之于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园林模型的建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设计所要表达的效果。《寻芳九曲》方案受垂直村落启发,考虑在土地面积稀缺的情况下,将道路立体化,并通过高差变化营造山路九曲的效果。三维空间中丰富的高度及位置变化通过营建轻松地表达出来,再选用不同高度不同生态位的植物配合立体道路,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景致丰富有趣。

3.施工的过程往往能使同学们对设计产生新的认知。施工中最先开展的是地形骨架的梳理,而其设计中对应的竖向设计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却容易被同学们忽视而不被优先考虑。这种认知必须在施工之后才能得到,设计与施工的的交错互动是图纸与土地的交流,对于学生今后的设计有积极的作用。

4.施工营建的过程也是考验学生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过程。 2016年小花园的建造时间一反常规,由原本的半个月施工时间缩短为七天,虽说有往年经验的支撑,但对于同学们尤其是初次参加活动的同学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参加营建的十四个小组最终都顺利完工,活动中新老参赛者表现出的传承互助精神也是小花园作为一个传统竞赛项目的宝贵财富。

值得高兴的是,小花园竞赛一直以来在价值导入和专业实践两方面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笔者通过对2015年竞赛一等奖作品的分析来作为实际案例解读,如表2:

结语

小花园竞赛坚持年年开展的目的便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园林人才。2016年3月南京林业大学第十届小花园设计与营建竞赛顺利闭幕,经历了十年的不断开展,小花园竞赛已成为园林院一项引以为傲的传统活动,被打造成为一个教学品牌项目,不仅吸引广大师生的关注,更引来外界专家媒体等的关注报道。这个实践的平台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希望其能为风景园林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贡献一份力量,为其他园林院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一个参考,也期待活动自身能多加吸取各方经验,不断创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通,林箐.风景园林教学中价值观的建立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心灵的花园”项目为例[J].中国园林,2013(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