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行业职业前景范文

会计行业职业前景精选(九篇)

会计行业职业前景

第1篇:会计行业职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 个人愿景 班级愿景 职业生涯规划

一、大学生个人职业规划的意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二、依托大学生愿景规划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智趋于成熟,但是并不真正成熟;他们的自主观念及自主欲望强烈,但是却常常不能完全独立自主,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等经常在教师、同学及社会的影响下不断修正和改变。对于这样一个群体,高中时代的管制式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而粗放式的教育模式又过高估计了他们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只有在大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合理引导下,挖掘和培养、形成大学生个人愿景和班级愿景,在热烈的愿景规划活动中,大学生的人生目标,尤其是职业目标,才会更加清晰和现实可行。大学生有了切实可行的愿景目标,才会有持续不断的前进动力,全力实现人生的抱负。而不致像目前的许多大学生,完全以考试为目标和导向,考试临近了不分昼夜的恶补,考试完了彻底的大放松,进入社会工作了才发现自己不能适应职业需求。可见,依托大学生愿景规划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有很强的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

三、愿景的意义和内涵

那么,如何依托大学生愿景规划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大学生个人愿景和班级愿景的内涵。根据《现代汉语大词典》第5版的定义,“愿景是所向往的前景”。也就是说愿景是人们为之奋斗希望达到的图景,它是一种意愿的表达,括了未来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是最终希望实现的图景。“根据愿景建设的不同内涵愿景可分为学习愿景、生活愿景、能力愿景和职业愿景,从层次上又可以划分为个人愿景、团体小愿景和组织共同愿景”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来说,学习愿景、生活愿景、能力愿景几乎都明确指向职业愿景,职业愿景是这个群体最重要的和最迫切考虑的。多数学生上大学的明确目的之一也是将来找到理想的工作。他们的职业愿景是他们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和向往。这样的个人愿景只有在良好的班级愿景的导向和感召下才能有效的实现。所谓班级愿景,它是“在汇集、统合和超越班级成员个人愿景的基础上,由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大家共同认同并真心渴求的关于班级和个人未来理想状态的意象或景象”。班级愿景是在个人愿景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导向作用。愿景班级将利用共同愿景的上升力量,实现团体的共同进步。在愿景班级中,个人生命潜能得以激发,人生价值得以提升,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并不断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

良好的班级愿景有着下列特点:成员间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通过成员间的良性互动达成共同愿景目标,并相互监督以使目标得以实现;成员间有集体共享的观念,成员之间,成员与班集体间目标的共享,凝聚成个人和班集体成长的力量;创新与不断修正的精神;班级成员要促进班级共同愿景的良性运作与发展,为共同愿景的实现增加创意。同时将适当修改共同愿景行动计划,促进共同愿景适应变迁和可持续发展。

四、如何依托愿景规划,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目前,成都大学已成功开展了四届班级共同愿景规划大赛和两届个人愿景规划大赛,在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促进班级建设管理等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愿景规划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职业生涯相关问题的兴趣,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导向作用。而人职匹配理论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框架告诉我们,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及职业环境;设定发展方向;确定发展策略;制定行动计划;行动和对前面所定的方向、策略、计划的评估调整。”那么愿景规划又是如何一步步让大学生进行有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呢?

首先,个人愿景规划和班级愿景规划为大学生个人职业规划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拥有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的强烈动机,为学生进行合理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做好了情感铺垫。许多未开展愿景规划的高校学生,并不会从入校起就开始思考自己将来的职业,觉得那是三四年后才该思考的事情。或者说由于缺乏有效的活动和恰当的引导,不能进行有效的、正确的职业定向。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从大一到大四每一学年都引导和要求学生开展个人愿景规划和班级愿景规划。而这种愿景规划是全面的,它不仅包含了生活上、学习上、道德风貌上的愿景,同时也包含了学生个人和班级未来的职业规划愿景。学院通过宣传资料、优秀班级愿景和个人愿景展示等形式向新生广泛宣传制定班级愿景和个人愿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个人愿景与班级愿景间的关系,列出个人愿景和班级愿景好坏的评价指标。在此过程中新生了解到了制作个人和班级愿景的程序、规则,有了作好愿景的欲望和信心,其中当然也包括做好职业规划的信心。

其次,愿景规划能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探索和深入反思,这也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行动的第一步。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在良好的气氛下大学生本人将对自我展开剖析。在愿景导师的引导下,反思从小学直到大学的生活经历、学习经历,总结自己性格、能力方面的优势劣势、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将兴趣特长与毕业后从事的职业结合的可能性及与愿景职业的切合度。同时在愿景导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自己的父母、亲友所从事的职业,分析他们的社交范围,从而了解自己在毕业后可能拥有的人际关系资源,作为自己能否进入某一行业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经过这样的探索和深入反思,大学生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就能勾画出一个较清晰的框架。如果说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如同建造一栋房屋,那么这一步的作用在于让学生本人了解自己所拥有的建筑材料是什么,拥有什么样的职业构建砖块,在此基础上构想应该修建什么规格的职业大厦。因为“愿景应当是清晰的”。

第三,学生在进行个人愿景设计时将加深对职业环境的理解。按照愿景设计的要求,学生在个人愿景设计书中,将为自己制定远期目标、近期目标。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学生不得不关心和了解自己目前主攻的专业,以及自己专业的发展趋势、从而预测自身的职业前景。为了做好愿景规划,学生将通过书刊、网络了解自己的专业现状,同时各专业教研室主任也将对学生作专业发展介绍,学生还会在愿景导师的建议下,通过职业生涯人物访谈了解某些职业的从业要求,认识从事某个职业存在的利弊,消除对某些职业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者不客观的评价。结合自身特点预测将来从事某一职业的可能性并为从事某一职业做准备。例如,通过社团活动发展某方面的能力,通过公共课程储备某方面的知识。

第四,在团体合作中确定和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在成都大学的愿景设计中,包含了个人愿景设计、个人愿景展示、个人愿景上升为班级愿景、班级愿景的展示,这样的渐进过程。个人愿景中的各个项目,包括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它们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将在个人愿景展示中初步得以反馈。而在个人愿景上升为班级愿景的过程中,个人又将与班级其他成员讨论愿景设计,成员在相互学习和总结愿景规划时,将依据愿景评价指标,检查愿景规划是否有具体的行动步骤,该行动步骤是否具有阶段性、可操作性、有变通的伸缩空间及是否有监督评价机制和指标。个人对于包括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在内的各个方面将得以修正,这也是个人愿景提升的重要一步。

第五,班级共同愿景,发掘个人职业愿景的共性形成共同的职业目标。个人愿景规划完成和修正后,班级将集中各成员进行讨论,分析成员间个人愿景的个性及共性,在提炼个人职业梦想的基础上形成班级共同的职业愿景。班级成员间可以根据职业梦想的相似程度及兴趣爱好的相似性及生活中的就近原则等,形成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小团体,让愿景目标中的职业目标得以在共同的上升力作用下实现。这个共同进步的小团体可以是学习兴趣小组的形式,也可以是兴趣拓展小组的形式等。

第六,愿景目标一旦制定,将按照行动计划进行,班级成员间将通过不定期的会议检查愿景的执行情况,也将通过每年的愿景规划大赛总结和反馈愿景的执行情况,对开展良好的愿景个人和愿景班级进行奖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使班级和个人朝着正确合理的愿景方向迈进,不断实现愿景,让愿景得以延续和长时间发展,这正切合了“对前面所定的方向、策略、计划的评估调整”这一基本要求。

总之,依托班级愿景和个人愿景,学生将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将依据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及制约因素,将大学时光合理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根据各阶段的特点提出不同阶段的职业发展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学习、生活、实践、培训计划和行动方案,并赋予各计划和方案确定的时间期限,保证各阶段职业愿景的有效实施,为实现毕业时的职业梦想做好能力、技能等各方面的准备,以成熟的心态实现人和职业的完美匹配。实现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和谐统一,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莉,杜洁.高校愿景班级建设中的过程管理模式初探[J].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年学术年会,2008.

[2]杜洁.论共同愿景在高校班级组织建设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青年研究,2007.5.

第2篇:会计行业职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业财融合;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

一、业财融合背景下构建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

(一)满足高职管理会计人才需求

在业财融合背景下,市场和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目前管理会计人才需求存在巨大的空白急需填补。具体来讲当前市场和企业对高职管理会计人才有自己的需求标准,企业的需求从各方面分析其大多要求参照实际需求培养管理会计人才,企业属于营利性机构,其本质是追逐利润的,企业对高职管理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更加趋向于实用性和全面性。在以前企业比较看重的是管理会计人才的成本核算能力,而在当前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需求的是全面型的管理会计人才。出于企业的逐利性,对人才的需求本质上是保证自己经营的稳定性与收益,重点是培养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人才。因此,企业对于高职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需求完全是基于自身利益出发的,把人才能够为企业实现的利润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往往是要求实现更高的产出投入比,所以企业看重的并不是管理会计人才的理论知识和能力,更加看重的是实用性和多面性的能力。因此基于业财融合背景,高职会计管理人才的培养要以实现企业价值利润目标为导向。

(二)符合高职管理会计人才供给

虽然当前市场和企业对高职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巨大,但是由于我国高职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供给体系尚属于起步阶段,高职院校和企业属于不同性质的机构,加之两者间信息不对称,导致人才定位差异其人才培养供给体制和市场需求仍存在不少偏差。机制培养的参照标准存在差异。高职院校属于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培养是必须要涵盖基础理论知识的,高职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高职院校的教学设置必须要依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人才培养的方式要符合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标准,和企业注重实践轻理论的需求有所差距。一方面是当前市场对高职管理会计人才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又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对人才培训供给与需求标准上存在的差异,这充分体现出业财融合背景下构建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训体系的必要性。

二、业财融合背景下构建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业财融合背景高职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以转化为对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要求标准。随着当前业财融合的不断强化,企业在人才选择上传统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比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后者,同时对管理会计人才能力的要求是复合型的。相关的业务知识储备能力是工作的基础,沟通交往能力能够便于管理会计与各相关部门进行业务合作,综合分析能力是直接服务于企业决策层的高级职能。

(一)知识储备能力

业财融合背景下高职培养的管理会计人才必须具备各种和管理会计相关的知识,建立起一定规模的知识储备,应当涵盖金融、投资、融资、计算机、互联网、外语和写作等相关知识储备,只有具备这些知识能力才能以管理会计的视角分析整个企业的情况。

(二)沟通交往能力

和传统的财务会计不同,管理会计人员必须要有足够的沟通交往能力,因为他们所面对的不再是单纯的数据,相反他们在管理会计工作中要和企业的每一个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比如管理会计工作职能中的企业预算和决算等工作,这需要企业的每一个部门都要参与到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和决算的填报中来,管理会计人员不仅要和各部门充分沟通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到工作中来,同时在进行预算和决算的审核中更应该对各部门从事的业务和职能有所了解,这就需要管理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交往中与各部门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果管理会计人员缺乏这种沟通协调能力,不能得到各部门的支持,其工作是必然要出现偏差的。

(三)综合分析能力

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业务和财务相互交融难以分离,更加需要具有综合分析能力的管理会计人才。一是能够有效的对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在业财融合下,企业各个业务都会产生出庞大的数据,管理会计人才要能从中挖掘出有效的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分析为企业管理决策所用。二是能够对企业管理风险进行分析识别。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如何进行有效地分析正确的识别和防范各种风险也是管理会计的重要职责之一,管理会计人才必须具备这种相应的能力。三是还应当具备对企业战略实施发展的预判分析能力。企业所有的管理职能最终都要是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所服务的,管理会计人员在预算执行时应当及时关注企业整体的发展是否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偏差,如果存在偏差应当及时分析找到偏差存在的原因。因此在当前业财融合的背景下一个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应当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能力,能够及时补充新的知识,能够有效分析问题并能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还应当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三、业财融合背景下高职管理会计培养体系构建

(一)课程体系设置

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注重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让高职毕业生能够在毕业时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其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应当是在业财融合背景下的初级管理会计人才,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应当以此作为设置基础。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应重新界定并合理划分管理会计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内容。比如投资决策的相关内容更适合财务管理,而标准成本规则更适合在管理会计中解释。整理相关内容可以有效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节省课时,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连续性。在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还应注意强调不同管理会计工具对学生的应用条件和局限性。也有必要向学生解释自己不适用的原因以及选择当前企业的原因,让学生学习到与社会实际情况紧密联系的书本知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最好在书籍的基础上介绍最新的国际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与时俱进,让学生及时掌握学科的最新动态。高职管理会计的教学也应该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应用管理会计相关知识,缓解枯燥的理论课堂教学,提高其趣味性,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

(二)教学活动形式

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形式应当是灵活的、多渠道的,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应当开通线上教学课程,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线上教学补充相应的知识能力,同时也要开通相应的线上教学题库,这种课程设置有助于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相关业务的学习,增强他们的知识储备。采用线上题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查,能够有效的避免学生抄袭作业的情况,由于线上题库的题目都是随机生成的每一个人的题都不一样,有助于学生认真的完成自己作业从而能够查缺补漏。在教学活动多样性上,高职院校可以设置更多的有助于管理会计人才培训的选修课,比如第二外语、软件编程和心理学等课程,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当前市场急需的管理会计人才。

(三)师资队伍建设

业财融合背景下高职管理会计培养体系的构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首先在师资选拨上一定要摒弃传统的重理论的思维,应当首重师资的理论与实践融合能力,因此在师资引进时应当考虑其是否具有一定企业背景的工作经验和实践业绩,同时在对师资日常培训和考核中也应当减少理论层面的比重,提升实践层面的比重。

(四)实践教学方式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已经与企业达成实践教学的初步合作,建立相关实验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由于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对企业的重要性,一些企业不放心将相关工作交给实习学生,学生无法进入专业项目的实践,只是能进行一些最基础的实践性工作,专业实践能力难以有效的锻炼。因此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方式上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紧密合作,即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强化合作关系。企业从科研机构与高职院校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高职院校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机构从企业和高职院校获取更多的资源进行研究,然后将研究成果用于企业和高职院校。三方大力合作将实践教学方式不断的丰富化和创新化,实现真正的业财融合培养社会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

(五)考核评价体系

在建立针对业财融合背景下管理会计人才的考核评价体系时,高职院校不能只是从学生的期末试卷成绩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还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特别是对其实践能力,结合多种方法有效的评价学生。比如对案例实践考核分数,可以引入案例实践学生互相考核的形式,将其纳入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评价,把学生的平时考核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比重提升,降低毕业论文成绩的比重,避免有学生采用期末临时抱佛脚的方式从而影响了正确的考核评价,通过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让学生在真正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知识的运用。

四、业财融合背景下高职管理会计培养体系实践与完善

由于业财融合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因此高职管理会计培养体系应当积极的及时随同业财融合,以及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不断地创新与发展,高职院校在培训管理会计人才时特别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完善高职管理会计培养体系,培养出真正社会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永清.中国企业业财融合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7(15):47-55.

第3篇:会计行业职业前景范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教育也得到大步发展,但同时多元素的影响造成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较低,因此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高职院校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必须要调整办学思路,全面开展创业教育,才能解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创业教育,用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提高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就业质量,达到培养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创业能力的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目标,对推动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教育深入发展,具有高瞻性的意义。

二、转型期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创业现状分析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发展速度惊人,到目前为止在校学生达80万人,导致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需要就业,但是由于中国高校持续扩招、经济体制的转轨、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社会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引发的高职艺术院校的就业压力十分严峻,就业形势很不乐观。根据广州媒体报道,近年来广州美术学院高校就业率连续两年排名倒数第三。而通过分析这两年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发现,部分景观设计类毕业生主动创业,让自主创业成为解决就业燃眉之急的有效途径。据统计,美国20%~30%的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但是国内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创业状况仍处于整体比例较低、急需突破发展的阶段。

1.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对创业认识不够。

Schum-peter认为,创业指对企业组织实行新组合、新产品、新服务、新原材料来源、新生产方法、新市场和新的组织形式的措施。而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毕业生通常的短暂性的接单、培训、家庭作坊式等不能算真正的创业。大学生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因为在解决自身就业的同时,又能帮助其他人就业。并且创业要基于创新的基础上才能释放出潜力。

2.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心理、能力、性格等主观因素不够。

主要体现在:缺乏创业心理准备,对创业的艰难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欠缺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与创业相关的注册、管理、营销、融资等各方面知识不足;艺术类学生的性格比如与团队协调合作能力,以及缺乏资金、缺乏市场经验等因素也制约着创业的成功。

3.政府和高校的支持工作没有做到位。

创业方面,政府的政策还不到位,没有特别完善的政策系统做支撑,比如提供相应的资金或者免税政策等措施;同时市场环境也不是很充分。而且高校的引导教育不足,创业教育的实施目前还停留在文件层面,很少有学校鼓励且帮助毕业生进行创业。学校的创业也只是停留在口号方面。尽管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创业已有一段时间,但发展速度之慢,对经济的提高没有什么作用。

三、开展高职艺术设计学生创业教育

在越来越多的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问题的时候,必须改变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传统的就业理念,从加强创业教育开始,引导和扶持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行为。在教育中转变就业与创业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践探索构建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提高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通过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率,通过培养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

1.创业教育目标。

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以如何提高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就业质量与创业能力为目的,将当今社会需求和未来社会发展对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基本素养进行分析,对毕业生就业指导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教育体系,采取就业与创业相结合的方式,对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自主创业进行引导和扶持。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式教学、教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坊等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最终达到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的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目标。

2.创业教育开展的内容。

首先,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本质规律,发现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专业的创业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为线索,在分析、比较、总结国内外职业艺术景观设计创业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的经验后,获得具有中国特色、本土化的就业与创业教育教改成果。其次,在教学中重点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意志品质、进取心和求知欲、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意识进行培养,建立具有促进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就业,以及提升创业能力的教育课程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努力使学生具有适应不同工作环境与岗位要求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3.创业教育开展的思路。

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如培养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加强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能;营建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真实职业的环境与平台,掌握学生的职业能力;指导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创业的计划与行为,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等。要不断开拓与优化创业教育的开展思路,全方位地促进创业教育的开展,使学生具备多项创业素质,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

4.创业教育实施方法。

在教学中开展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提升就业质量与创业能力教育的实践模式。以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质量与创业能力为导向,对专业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创新。加强高职院校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建设策略的研究,包括校园精神、物质层面的职业素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教学、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条件下高职院校艺术景观设计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建设的探讨。如在教学中可开设系列类似创业心理学、企业管理、公司运作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提升创业素质与能力的需要。以企业真实设计项目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市场、企业、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场,“教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坊、实训室”三位一体的教学链的有效途径,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利用课赛结合、以赛促教、课程对接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水平。以全面提升就业质量与创业能力为导向,创新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四、特色与创新

1.从传统的高职艺术景观设计教学模式中突围,探索以就业与创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变“传统模拟设计课题”为“真实的企业设计项目”,提高学生高职艺术景观设计创新技能;变“传统毕业设计实习”为“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提高高职景观设计学生的职业技能;变“传统学校教学场所”为“行业、企业、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场,引导学生进入未来的职业场;变“传统教学环节”为“教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坊、实训室”三位一体的教学链,通过教、学、做形成职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

2.校企双师指导,以企业项目设计为载体的“项目参与式”创业教学方法的探索。

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几乎都存在工作过程中技能不过关、不能适应工作环境的情况。为了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与企业应进行实际项目及工学结合市场化方式改革教学方法,学校教师与企业能工巧匠共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突出教学成果,提升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这样,学生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同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在工作过程中一定可以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3.确立以就业与创业为导向和核心的设计师职业素能,提升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应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以提高设计师职业素能为目标,将其内化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艺术景观设计类学生职业素能教育过程中,找到职业素能教育教学和社会相结合的切入点,为创业带动就业的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范本。

4.形成一个全面强化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毕业设计,整合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创业融入学生的毕业设计之中,实现两者的结合,从而创新基于就业与创业导向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以期全面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五、结语

第4篇:会计行业职业前景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相关研究与路径分析发现,知识型员工工作满意度与职业价值观之间相互影响,职业价值观通过中间变量对工作满意度产生显著增益作用。直接影响工作满意度的职业价值观路径主要有四条:成长前景、能力发挥、薪酬福利和生活方式。

一、前言

工作满意度是员工个体作为职业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满足程度,它来源于工作或工作经验评价的愉快等正面情绪的状态认知。工作满意度已成为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诊断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指标之一,提高员工满意度是组织发展的重要目标。工作满意度的概念首先由Hoppock提出。国内外大量的工作满意度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和影响因素方面,如Vroom的“七因素论”,Friendlander的“三因素论”,Smith等人的“五因素论”。国内学者时勘等人认为工作满意度包括领导行为、管理措施、工作回报、团队合作和工作激励,也有学者提出工作满意度因素有工作回报、工作背景、工作群体、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等「} -s}。

职业价值观(Work Values)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它是人们看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是一个人对与工作相关的客观事物的重要性评价与看法,也就是择业观。职业价值观是决定个体职业行为的心理基础。国外职业价值观早期研究者Super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人所追求的与职业有关的目标,亦即个人的内在需求及在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质或属性{6-’’。 Larce抽取出名望、利他、满意、个人发展等四个因素。Raths在其颇具影响的职业价值观澄清方案中将职业价值观概括为待遇、福利、环境、学以致用、工作时间、进修、休闲、升迁、同事和自主等十个内容。Allport研究发现不同的工作环境下,价值观系统中内容的重要性不同。Rokeach提出价值观有工具性职业价值观和终极性职业价值观之分。[’〕国内职业价值观研究尚不成熟。黄希庭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对社会职业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ts〕凌文轮则强调,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影0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社会已经步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作为知识资本的重要载体,自然是当前最具生命力和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核心单元。根据彼得·布鲁克的定义,知识型员工属于那种掌握和运用符号与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充分认识知识型员工的职业价值观和工作满意度,对切实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果有关键作用。

目前职业价值观与工作满意度都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热门课题,但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有个别研究也不深人。知识型员工工作满意度是其感受的效果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异函数,而员工对于工作的期望值来源于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也就是员工的职业价值观;同时职业价值观作为一种相对持久的信念,一种具体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的终极状态,是推动并指引决策和行动的核心因素,职业价值观对工作满意度指标肯定会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假设职业价值观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引入中国时间不长,相关学术研究并不充分,知识型员工职业价值观与工作满意度几种内在要素之间究竟有多大关系尚不清楚。更为重要的是,以往的研究多是一种静态的描述,很少有人进行路径分析。本研究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知识型员工职业价值观与工作满意度进行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选择知识型员工职业价值观因素群为自变量,应用多因素交互分析和相关分析、路径分析等方法,研究职业价值观各构成因素对工作满意度的定性定量关系,研究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等级的优化组合,目的在于探讨知识型员工职业价值观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双向的、开放的、动态的影响机制。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依据彼得·布鲁克的知识型员工的定义选择被试,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12份,有效回收率94%,男性403人,占66%,女性209人,占34%。被试来自于全国各地,选取样本时力求做到类别的均衡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二)工具

1.职业价值观量表

职业价值观量表依据陈式Likert五点记分职业价值观量表编写,这是因为这种测评方式在职业价值观研究中最为常用,且当前国内没有非常合适的职业价值观量表。参考美国心理学家V. A. Brithwaite制订的目标与行为方式价值观调查量表和Schwartz等近年提出的价值观结构,内容包括社会目标、个人目标和行为方式三个主要部分,涵盖了个人一社会、终极性一工具性维度。社会目标维度包括管理规范、社会促进、人际环境;个人目标维度包括成长前景、能力发挥、薪酬福利、成就声望;行为方式维度包括生活方式、职业兴趣、职业稳定、择业变异。共十一个子维度。总量表及分量表的Cronach a系数分别为0. 87,0. 79 , 0. 77 , 0. 74,分半信度在0. 73一0. 82之间,量表的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 624一0. 791之间,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自编职业价值观问卷由50道题目构成。

2.工作满意度问卷。鉴于目前国内尚无成熟的工作满意度量表,所以在参照惠调艳、时勘等人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工作满意度问卷。问卷共分五个维度,具体是工作本身、人际环境、组织形象、自我实现、外在回报。总量表及分量表的Cronach a系数分别为0.82, 0.77, 0.79, 0.74, 0.69, 0.72,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在0. 71一0. 84之间,各因子对应变量的因载荷量(Factor Loading )均大于0. 59,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本研究采用SPSS For Windowsl0. 0统计软件包和LISREL8. 52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知识型员工职业价值观变量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表1显示了职业价值观的三个主干维度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情况:职业价值观的社会目标与工作满意度中的人际环境自我实现、组织形象、外在回报在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职业价值观的个人目标与工作满意度中的工作本身、自我实现、外在回报人际环境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相关;职业价值观的行为方式维度与工作本身、自我实现、人际环境外在回报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相关。

综合来看,职业价值观主干维度中,个人目标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而从工作满意度视角

来看,自我实现、人际环境和外在回报都与职业价值观所有主干维度存在显著相关,说明它们都是影响职业价值观的主要因素。

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知识型员工职业价值观各子维度中,与工作满意度相关最密切的是成长前景、能力发挥、薪酬福利和生活方式,这四项与工作满意度中所有因素都存在显著性相关。尤其是成长前景项目,与工作满意度中的自我实现、外在回报、工作本身、组织形象都是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相关,所以,知识型员工的职业价值观中的成长前景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一个根源性因素。

工作满意度中的工作本身与职业价值观中的成长前景、成就声望、薪酬福利、能力发挥、生活方式、职业兴趣都是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相关,与职业稳定、择业变异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相关;工作满意度中的人际环境与生活方式在1%的统计水平显著相关,与管理规范、社会促进、成长前景、薪酬福利、能力发挥、职业兴趣、职业稳定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相关,显示人际环境在社会目标及群体归属感中的重要性;工作满意度中的组织形象与职业价值观中的管理规范、社会促进、成就声望、薪酬福利、能力发挥、生活方式都在s%的统计水平上显著相关,与成长前景在1%的统计水平显著相关;而工作满意度中的外在回报与职业价值观中的成长前景、薪酬福利、能力发挥都是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相关,与管理规范、成就声望、生活方式、职业兴趣、职业稳定、择业变异在s%的统计水平显著相关;知识型员工工作满意度中的自我实现与职业价值观中的成长前景、成就声望、能力发挥都是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相关,与管理规范、职业稳定、薪酬福利、生活方式、职业兴趣在s%的统计水平显著相关,这充分说明知识性注重自身价值实现的现实。

整体而言,职业价值观的各子项目与工作满意度中存在显著性相关的对应关系较多,只有职业变异、社会促进因素与工作满意度相关度较低,说明总体上职业价值观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以工作满意度总体指标为因变量,职业价值观的各维度为自变量引人回归方程分析,结果表明:职业价值观的各维度中,社会目标对工作满意度预测作用较小,个人目标与行为方式则对工作满意度预测系数明显较高,说明职业价值观中的个人目标与行为方式与工作满意度关系更为密切。而在职业价值观的分维度中,成长前景、能力发挥、薪酬福利和生活方式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最为突出(p=0.39, P

2.知识型员工职业价值观变量与工作满意度的路径分析

为进一步深人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建模中路径分析方法,探讨它们之间的影响机制。鉴于涉及的职业价值观变量较多,若所有这些变量都进人结构方程,会使模型变得十分庞大,从而导致运算复杂、模型不简洁,所以对变量进行了一定的筛选,选择有代表性的、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相对比较密切的变量进人模型。基于以上考虑,选择进人模型的变量共八个,分别是:总体职业价值观、个人目标、行为方式、能力发挥、成长前景、薪酬福利、生活方式、工作满意度。在这八个变量中,从职业价值观变量与工作满意度关系来看,存在两种可能情况,一种主要是职业价值观变量影响工作满意度;另一种主要是工作满意度影响着职业价值观变量。这样形成两种模型示意图,分别见图1和图2。其中,模型1示意图为本研究的假设模型,模型2为竞争模型。

图1显示,模型1对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设是:在职业价值观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工作满意度主要受职业价值观变量的影响。职业价值观对工作满意度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通过能力发挥等职业价值观相关变量的中介而对工作满意度产生间接的影响。

图2显示,模型2对变量的关系作了如下假设:在职业价值观变量与工作满意度之间,职业价值观变量主要受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工作满意度对职业价值观变量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通过对总体职业价值观而产生的间接影响。

对两个模型分别进行检验,拟合指标见表30

从表3可以看出,综合各项指标显示模型‘与数据有相对最佳的拟合:模型‘的备

根据模型1的各条路径,对原始的模型1进行了一系列模型修正调整,得到图3的路径示意图,进一步明确了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图3可以看出,在职业价值观与工作满意度之间,主要体现的是职业价值观各变量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在本研究所涉及的主要职业价值观变量中,直接指向工作满意度的路径有四条,分别是:成长前景、能力发挥、薪酬福利和生活方式。这表明成长前景、能力发挥、薪酬福利和生活方式对工作满意度有直接影响。而在四者当中,成长前景的路径系数最大,表明成长前景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力最大。总体而言,知识型员工的职业价值观变量对工作满意度有奠基性作用,总体职业价值观、个人目标、行为方式对职业适应的影响是通过诸多子维度而间接发生的。

三、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知识型员工职业价值观与工作满意度相互影响,这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其中职业价值观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相对更大。职业价值观本质上是个体对各种职业的看法,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信息化、多元化的熏陶中,在市场化社会现实面前,知识型员工传统的职业价值观念正受到剧烈的冲击,这些必然又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工作满意度。以往的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缺乏对工作满意度因素的探讨;而之前的工作满意度研究更多的也是就事论事,缺乏对工作满意度深层次的,尤其是职业价值观层面的分析。实际上,只有认识到改善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澄清知识型员工职业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激发知识型员工潜能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成效,也能从根源上提高知识型员工的自我效能感。职业价值取向必须适合于其生活和生存的时代所在的社会,知识型员工的成熟的职业价值观就是通过适应其职业岗位而实现自我。也可以说,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是知识型员工职业价值观走向成熟的必备内容。从研究中也发现,一方面,许多工作满意度问题的根源在于其职业价值观,诸如有些在人际环境、外在回报等方面的问题可以追根溯源到其职业价值观的目标体系和行为方式等;另一方面,良好的工作满意度也对个体职业价值观的成熟和理性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人际环境、自我实现等方面满意度高使其职业兴趣、职业成就感和成长前景等职业价值观维度趋向理性等。

第5篇:会计行业职业前景范文

旅游,这个从第一家旅行社出现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的行业,因为创意产业而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职业》专访旅游规划设计界知名本土企业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邀请副院长朱虹女士把脉旅游行业及新兴旅游规划领域的人才需求。

新的发展新的需求

目前,旅游行业受经济危机影响下滑比较明显。但朱虹女士认为这只是暂时的,从长期来看,旅游行业的发展仍然呈上升态势。因为人口和居民的闲暇时间、可支配收入、旅游需求,无论现在还是未来仍将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另一方面,旅游开发体现了不同的旅游主题,对应不同层次的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有力地促进了旅游行业结构的优化和行业的发展。

行业的发展催生人才需求,但朱虹女士强调,必须注意到旅游需求个性化趋势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景点不再是景点景区的开发,更多的是土地的综合开发,娱乐、文化、生态环保这三大主题目前最受追捧,其中的旅游地产开发、文化主题高端会所、大型国际品牌入驻等工作,都对从业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业人员必须熟悉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旅游管理流程、旅游规划技术,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把握国家经济发展趋势。而从整个旅游行业发展来看,随着国内一些大企业开始着手建立连锁旅游集团,还急需高端旅游管理人才和专业旅游投融资人才。

在谈及旅游行业带动的人才需求时,朱虹女士还特别介绍了旅游行业与相关行业的互相带动作用。从游客出发到抵达的全方位旅游服务囊括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直接相关的就有餐饮业、酒店业、旅行社和旅行交通、景点景区、度假区和娱乐场所以及零售商业,休闲娱乐业、广告会展业也同旅游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旅游行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和互相促进,还会催生对相关各类人才的大量需求。”

旅游规划设计师走俏

作为本土知名的旅游规划设计企业,大地风景麾下已经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本土旅游规划设计人才。但朱虹女士表示,这还远远不够,延揽高级旅游规划设计师将是大地风景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期任务之一。旅游规划设计人才的炙手可热由此可见一斑。

旅游规划设计人才职业发展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旅游规划设计助理、旅游规划设计师、高级旅游规划设计师、旅游规划设计总监。目前,旅游规划设计人员薪资增长速度达到了每年10%~30%,入门薪资为年薪6万元上下(本土企业稍低)。朱虹女士介绍说,目前高级旅游规划设计师很难招聘,企业间的争夺已近白热化。

第6篇:会计行业职业前景范文

1.1专业现状目前,国内艺术类院校以及数量较多的飞艺术院校相机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或相关课程,有的是作为一个专业开设,也有的是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开设课程,还有的是在园林景观专业中开设课程,另外还有在艺术设计二级学科中开设课程。面对这样的情况,加上国内高职院校设立室内设计专业的时间本就不长,导致各院校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各不相同,没有统一性[4]。有的高职院校侧重于艺术设计为主的培养方向,偏重于设计理念和艺术创作;而有的高职院校侧重于施工管理为主的培养方向,偏重于施工技术和项目管理。总体来说,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过于宏观与笼统,层次不清晰,人才培养没有特色。

1.2发展趋势根据社会与企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要培养具备“一高多能”的专业人才。“一高”是指学生在全面了解与掌握计算机基本设计软件的操作、设计的组织与管理以及设计工艺的前提下,能够熟练地掌握与运用其中的某项技能;“多能”就是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具备审美能力、较强的交流和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则是以当前教育环境和社会需求为前景来做构建,人才培养的定位必须准确、特色鲜明。一方面人才的培养必须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各类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设置独具特色的专业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2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专业建设

2.1专业设置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设立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创建于1952年,是湖北省林业厅下属的二级单位,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华中地区唯一的一所生态类高校。环境艺术学院作为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五大学院之一,学生人数2657人,师生规模位居生态学院前列。现有木材加工技术、室内设计技术、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四个专业,其中,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分设室内装饰设计、室内展示平面设计、室内装饰施工管理、家具设计、建筑动画等五个专业方向;艺术设计专业有环境艺术设计与视觉传达两个方向。当前专业设置的主要问题是各专业发展极不平衡。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占到了全院学生人数的80%以上;木材加工专业长期处于市场需求旺盛,而由于填报志愿的学生不足,每年招生人数极少,甚至不足10人;装饰艺术设计与艺术设计均属于艺术类招生,在此类中学院不具备优势,招生潜力有限,并且高职艺术生就业也成为难点之一。

2.2室内设计专业建设规划一方面,台湾的技职教育的特点给予的启示是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国内高职教育给予的指导思想是特色办学,整合优质资源进行专业建设。根据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行业背景,专业设置需跟林业相关,才能做出特色。鉴于环境艺术学院教师情况、教学实际,可对室内设计专业建设群进行适当调配,建设有林业特色的室内设计专业。

2.2.1调整现有专业在现有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上发展两个个专业方向,即室内设计方向和施工管理方向。室内设计方向主要针对设计技能、软件技能以及软装饰技能的培养。施工管理方向则是主要针对时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工程施工、工程材料、工程管理等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可考虑新增工程监理专业,主要培养室内装饰装修监理人才。这两个专业方向由于有坚实的基础,培养目标以专业技术型人才出发,着重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增加实践操作、增强实训技能,真正培养出高职教育要求的具备“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才。

第7篇:会计行业职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1+X”证书;案例教学设计;ADDIE模型

“1+X”证书制度自2019年开展实施以来,全国各类高职院校紧紧围绕学院专业特色开展研究和提升工作。重点是围绕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新的教育培养模式,打造新的专兼教学团队,创新校企合作路径,拓展新的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1]。案例教学是还原真实的工作情景,设定工作中的矛盾与冲突,让学生站在主事人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进而提出符合实际情境的解决方案[2]。准确恰当的案例,可以蕴含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能力要求,实践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X证书涵盖工作岗位和任务要求,案例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的需要,因此,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可以体现X证书制度的一系列要求,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设计研究是推行“1+X”证书制度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磨合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开发案例资源、锻炼学生服务社会能力的现实需要。

一、“1+X”证书背景下案例教学的新内涵

总体来看,案例教学在内涵上包括“教学案例”“学生主体”“思辨方式”“方法教学”等要素,案例教学的本质在于“情境+思考=知识+应用”。[3]

(一)案例遴选体现职业性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一方面是服务性,服务于社会;另一方面是价值性,通过工作获取报酬。“1+X”证书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岗位性更加明显,技能要求更为突出。区别于传统的案例阐述过多、启发不足、案例之间的逻辑关联不强等情况,“1+X”证书背景下,课程案例更多地融入了基于X证书所涉及的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的真实情境还原,体现出案例在岗位认知、课程思政、理论学习、技能锻炼、能力拓展等方面的因素,核心是能够体现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职业性特点。将课程案例与学历证书的理论知识、技能等级的技能素养结合起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体现案例推演的职业性。

(二)学生为本体现主体性

一方面,工作任务具有复杂性。真实职业环境下,工作任务随着工作岗位层级的提升而越发体现出综合性。基层的工作往往只需要职业角色独立完成,而越往高层进阶,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对象的多样性,都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针对X证书中所描述的岗位任务与胜任能力,案例教学设计需充分体现学生本体的主体性。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在案例带入、案情研判、寻找冲突、逻辑解析、方案解决、复盘终结等流程中,做好引导者、旁观者、操盘者的角色,体现学生在案例中的主人翁角色。

(三)解决方案体现多样性

晋朝葛洪“抱朴子·任命”有云:“殊途同归;其致一也。”“罗马典故”里也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谚语,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方案往往是多样的,随机应变地处理各类问题,是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学生在就业岗位上面临复杂的工作环境和对象,因此,解决方案也因时、因事而异。“1+X”证书背景下,教学案例既需要考虑简单工作任务的单项案例和复杂工作任务的综合案例相结合,也需要突出解决方案的多样性。这就要求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案例选取到引导讨论再到操作解决,都需要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严谨的逻辑,在解决问题时,尽可能地全面和具有创造性,培养学生执行计划A,备选计划B、C的工作逻辑。

(四)兼顾学习能力的覆盖性

当前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学校的生源多样。一个专业,往往会存在中职考生、分类招生考生、高考考生三类人群。这些学生的学习经历、知识素养、能力结构并不统一,进而对职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在案例教学中,要尽量兼顾各类学生的学情。在案例教学实施中,可以采取工作小组(即模拟现实工作情景,将学生合理分组,学生按工作小组完成案例任务,获取小组积分,作为课程考核分值,小组名称在教师审核下由学生自己选定,提高学生参与度)、模拟小微企业(即模拟小微企业,由学生成立小微企业,企业名称在教师审核下由学生自己选定,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角色互换,解决案例问题)等方式,兼顾不同类型学习能力的学生,调动学生的体验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团队与X证书匹配不足

“1+X”证书背景下,对教学团队的要求更高也更加具体。从教学目标上看,教学团队要把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的知识与能力相互融通;从授课实践上看,要把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融通;从教学效果上看,要能践行产教的融通。当下,职业院校双师型比例正在不断提升。但是,客观上存在教师的双师证书与专业和职业匹配度不高,职业岗位关联度不大,教师获取X证书比例不高的情况。

(二)教学思想与X证书融通不够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基本态度和观念。准确清晰的教学思想,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教学对象上看,教师应关注学生学情的分析和研判;从教学策略上看,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不同以及职业技能等级的科学进阶;从教学成果上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阶段性检测和作业成果;从观察测量上看,教师应关注学生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职业技能的掌握;从教学反思上看,教师应关注怎样更好地将教学与实际工作场景进行融合。从实际来看,还有一些教师的教学思想仍然较为传统与保守,课前针对X证书相关的学情分析不足,教师体现过多,学生主体体现不足,理论讲授过多,实际操作较少,学生的获得感不佳。教学中,关注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较多,标准容易一刀切,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引导和帮扶不够。与本行业或跨行业交流不足,教学场景设计容易脱离X证书实际情况。

(三)案例设计与X证书关联度不高

案例设计是案例教学的核心要素。案例的选取是否合适,案例和案例之间有无知识和技能上的递进关系,是否随着理论知识的由浅入深,案例也会提升难度,也会紧随行业发展变化,紧扣X证书技能考核点的素养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部分教师选择使用教材案例进行解析,案例的质量可以保证,但教材与X证书关联度不高;一部分教师采用网络案例讲解,案例的新鲜度可以保证,但又显得相对碎片化,难成体系。总体来说,案例教学与X证书的关联程度不够。

(四)教学方法对尊重学生X证书主体地位不充分

职业教育中,现场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是较多使用的教学方法。从实际教学工作来看,确实可以增强学生的现场感、兴趣感和参与感,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老师示范、学生演练,老师教导、学生模拟的循环模式。教学过程中,较为普遍的是,教师提出问题、讲解问题、示范操作、学生操作,而不是教师引入任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辨、教师讲解问题、示范操作、引导学生操作。教学实施中,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做到充分认可。这就会导致在理论课上,教师激情澎湃地讲解,学生无精打采地聆听;在实践课上,教师专注于自己的示范操作,而真正能掌握动手能力的学生寥寥无几。

(五)实践教学与X证书融通不强

实践教学一直都是职业院校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X证书实施之前,实践教学往往是以学生完成某个或某些实践任务为主。学生对工作任务的认知,常常会高于对工作岗位的认知。X证书则不同,它以岗位来明确与之对应的具体工作任务。这就要求,X证书背景下的案例教学,要先明确工作岗位,再明确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最后明确对应的教学案例,进而开展相关的案例教学。

(六)教学评价与X证书评价标准不统一

X证书的落地工作正在各个职业院校稳步推进。从目前落地的情况来看,很多院校为了实现证书落地,往往采用短平快的方式。一般来说,是先论证、引入与本专业关联度高的X证书,进而组织教师参与证书培训,随后组织学生参与考试,获取首批证书,在组织考试的过程中,积极申报考点。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教学评价还是以传统的理论考试或者实践操作考试为主,教学评价标准与X证书评价标准还存在不统一、两张皮的情况。

三、“1+X”证书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案例设计的路径——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在吸收了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优点后提出的教学模式[5]。刘红梅在《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构建与应用》中指出,95.2%的学生更偏向于选择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模式进行学习;有74.6%的学生认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模式下学习效果显著、学习效率更高。[6]

(一)“1+X”背景下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的特点

1.X证书典型任务与理论知识结合X证书的开发主体是职业教培相关组织,而职业教培组织的前身就是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中,有良好培训业绩且熟悉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规律的培训组织。职业教培组织,承担着职业技能等级的开发、培训和认证工作,而学校教育又必须以毕业证书的这个1为基础,这就要求,“1+X”背景下的案例教学,必须突出理实一体,理论知识与典型任务相结合。2.典型任务与教学案例相匹配X证书中各技能等级的具体工作任务是个人职业活动中能够独立执行的最小单元,是考核学生对于职业技能掌握情况的最小技能单元。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往往对应多个职业技能要求。从目前已经公布的X证书来看,一般1个工作任务会对应3至10个职业技能要求。这就要求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必须与典型任务相匹配,根据案例实际,涵盖部分或者全部职业技能要求。3.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X证书的开发,都是依照实际工作中的相关专业对应的岗位群进行的。X证书解决的是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新技术的认知与实践。以往的案例教学设计,尽管也以任务驱动,但案例之间的关联度较低,往往割裂与独立。部分案例更是为了引导、认知、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而设计的,与职业技能等级相去甚远。为了与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相吻合,案例教学更应该凸显学生职业能力的塑造,而且这种职业能力的塑造应该伴随着课程的进行,体现出案例的由简单变复杂、由此及彼、由单一能力变综合能力的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4.关注学生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工作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一方面是技能教育,另一方面则是道德教育。正所谓先要成人再要成才。传统的案例教学,往往只在某个案例中体现职业道德,更多的是强调基本的知识原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1+X”证书背景下,案例教学的设计要结合课程思政,一方面突出思政典型案例,另一方面突出各个工作任务中的职业道德素养。因为职业道德是伴随每一次的职业行为发生的,在职业中的人的每一个工作行为,都是职业道德素养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在处理某些复杂问题的时候,职业道德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1+X”背景下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设计

1.课岗赛证例一体化设计思路目前,“1+X”证书制度试点正在建设中,部分X证书的等级标准并不能完全符合当下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在院校初次引进X证书的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尚未与X证书进行磨合,X证书培训与课程教学尚未互联互通。因此,新形势下的案例教学设计,必须从人才培养方案与X证书融合入手,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就业岗位、技能素养、技能大赛、X证书融合入手,具体到某一门课程时,再根据课程内容、技能要求来设计具体案例。2.任务驱动下案例教学设计三步骤同教学设计一致,学情分析是案例教学设计的首要步骤,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和能力是激发求知兴趣、引发案例思考、触发案例讨论、开发职业技能的前提和保证。更进一步,则是对标知识点和技能点,筛选出合适案例。明确案例是筛选出来的,是来源于社会环境下的真实案例,需要教学团队或授课教师,或对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寻找案例,或在典型案例中发掘出知识点和技能点。最后一步,则是设计案例的引入、讨论分析、原理或技能运用、问题解决、案例复盘、案例拓展的具体环节设计。3.构建X证书下的案例教学设计模型ADDIE模型起源于美国军方,是美国军方委托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于1975年设计出的一个课程开发模型。该模型是一种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可以应用于各种教学活动及课程设计蓝图中。该模型将课程开发分为五个阶段,即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和评估(Evaluation),即ADDIE模型。X证书背景下,案例教学可以采用ADDIE模型,来搭建案例教学设计模型。

四、结论

“市场营销学”课程是一门基础理论性和高度实践性相结合的一门课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行业发展的日新月异,竞争环境的变化莫测,客户需求的错综复杂,都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案例教学是“市场营销学”课程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引发求知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解决实际工作问题,锤炼职业素养,检验教学效果。本文以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为研究视点,探索“1+X”证书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的设计路径,引入ADDIE模型,构建案例的筛选、引入、退出机制。当然,探索符合X证书技能等级要求的案例教学,也只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思路,如何更好地落地,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5-28.

[2]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89-91.

[3]吕承文,丁远.案例教学再思考:内涵、设计及实践[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7,21(2):85-89.

[4]兰霞萍,陈大超.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出路[J].教学与管理,2017(10):1-4.

[5]傅永刚,王淑娟.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第8篇:会计行业职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 “互联网+” 高职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08

Abstracts Modern society has entered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application to carry out the work all cannot do without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Internet plu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Modern education advocate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but th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is to cultivate practical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place, therefore, how to do a good job of higher vocational accounting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which is also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Keywords “Internet plus”; higher vocational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0 前言

为满足社会对实用人才的需求,高职会计专业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现代社会受“互联网+”影响较大,会计工作也受到了互联网技术的影响。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高职会计专业在实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高职会计专业怎样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就成为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要做好“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人才培养,应认识到高职会计专业做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并找出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弊端,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作用于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工作。

1高职会计专业做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在信息时代下,高职会计专业既迎来了机遇也迎来了挑战,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不断提高,这主要与高职院校注重技能培养有关。同时,高职会计也要承受一定的挑战,这一点体现在专业技能与保密性上。

1.1 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

据国家权威部门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基本可以与对营销人才的需求量相同。如私营企业,我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私营企业,至少为30万户,而这些新成立的企业都需要会计人才,如果每家新企业仅需要一名会计人才,就会有30万会计人才就业,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只拥有一名会计人才,由此可见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会计人才的就业前景也很广阔。①因此,高职院校也逐渐加大了会计人才培养力度,为企业培养了大量会计人才。

1.2 加大了对技能的关注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在增多,不再单纯的关注应聘者学历,而是将人才技能放在首位,这也为高职会计人才就业奠定了可能。在“互联网+”背景下,很多新型会计专业软件被研制出来,如用友软件等,所以,很多企业都将会计人才是否具备应用先进软件做财务工作作为考察标准。这就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1.3 专业技术资格要求增多

现阶段,我国会计人员初级职称基本达到饱和,而高级专业会计人员却依然不足。在“互联网+”背景下,会计知识更新速度也很快,这就要求有大量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参与进来。但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毕业生却难以达到这一点,通过高级会计专业资格考试的人才寥寥无几。由此可见,社会逐渐提高了对专业会计人才的要求。

2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弊端

2.1 缺少长期目标

对于很多高职会计专业来说,在人才培养阶段并没有从长远角度考虑问题,所设立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为短期目标,并不存在长期目标。如一些高职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中,仅以素质培养为主,让学生掌握的也只是基础技能,而没有做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再加上对理论知识传授过多,轻视了技能提高,难以将高职院校的优势体现出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多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出现了就业难的情况,也降低了社对高职院校的信任度。②

2.2 相关课程缺乏新颖性

受社会转型发展影响,各个行业会计所承担的工作逐渐增多,国家所制定的相关行为准则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做好与时俱进,不断满足社会与企业的多样化需求,然而,在现实中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依然采用原有会计专业教材,很容易出现教学内容与现实相分离的情况。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也没有将掌握先进软件作为重点,更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会计教育,由此可见,高职会计专业相关课程出现了缺乏新颖性的情况。

2.3 缺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在“互联网+”背景下,每天都会发生很多变化,这就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采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如采用教师带动学生学习的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但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更没有关注学生心理,使得高职会计毕业生难以满足社会要求,这对会计人才培养十分不利。

2.4 与企业合作联系少

在“互联网+”背景下,各个企业也引进了先进的会计工作软件,但会计软件相对较多,由于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较少,使得学生不能全面掌握各种会计软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3 “互联网+”背景下做好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

3.1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要做好“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首先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这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应将培养高技能实用人才作为工作重点。如在培养会计人才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学生就业方向做好培养划分,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不仅要掌握传统会计工作方式,还要学会如何利用新型技术做好会计工作,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加强对社会与企业的关注,在人才培养中,不仅要加强与学生自身情况的联系,还要联系市鋈范ㄈ瞬排嘌方向,防止出现按照普通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方式培养高职会计人才的情况。此外,为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信心,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差别,展现高职院校的优势,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

3.2 构建合适的课程结构

在确定好人才培养目标以后,最重要的就是构建合适的课程结构,这也是高职院校在“互联网+”背景下做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关注的重点。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课,还要加大对实践课的关注,调整好会计课程结构,同时在实践课程中则要以怎样操控会计软件为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③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避免单纯的使用原有教材,而要加强与现实的联系,尤其要做好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工作,保证传授到学生手中的知识都是最新的,并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意识,经常学习相关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能让学生在工作中不出现触碰法律底线的情况。此外,高职院校还要为会计专业学生创设良好学习氛围,经常组织竞赛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并对学生竞赛能力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还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相相结合的方式,在这种评价模式下,学生也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会在实践中改善不足。

3.3 创新人才培养方向

要做好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还要创新人才培养方向,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责任,主动用新思想与新理念教育学生,成为学生成才路上的引领者,并与学生共同学习,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与学生共同成长。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教师也要积极学习怎样利用先进软件,且经常从互联网上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不受现有教材的约束,经常与学生交流,让学生认识到现代科技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教育上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不断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对高职会计人才的满意度。由此可见,“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十分重要。此外,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要逐渐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不再满足于初级会计师,而是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不断向高级会计师而努力。

3.4 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企业掌握着众多先进技术与理念,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要发展一定会加大对先进技术的关注度,因此,高职院校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应加强与企业合作,将企业先进思想吸引过来,让学生掌握各种先进思想与技术。④同时,学校也要积极建设与实训室,增强学生技能,让学生毕业前就真正接触到企业工作,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进一步成长奠定基础。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社会所需人才,还要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企业工作中,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企业工作。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高职会计专业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较多弊端,影响了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互联网+”背景下,每天都会产生大量信息,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每隔一段时间也会发生变化,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高职会计专业要加强与现实的联系,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并将先进会计软件作为教学重点。在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以后,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了解,让学生掌握最新指示,且深化终身学习意识,提高对学生要求,以便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社会转型发展增添动力。

注释

① 孙从众.“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21-25,48.

② 危英.基于数据挖掘的高职会计创业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职教论坛,2016.2:50-54.

第9篇:会计行业职业前景范文

1.行业现状

景观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其发展的历史还很短。其专业涉及的内容广泛,主要有空间设计、城市规划、装饰艺术、建筑知识、园林景观、风格流派、中西文化、材料工艺、人体工程、工程管理等,无论在理论的广度和深度,还是在专业的技术和技能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随着本地区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科学技术的提高,居住环境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环境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应对这个需求,许多省、市的建筑设计单位相继设置了景观设计规划部门,各类景观设计(工程)公司如同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房地产商的转型升级,大量吸纳景观艺术设计人才,造成了对景观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压力,专业人员需求量的急剧上升,该专业已成为十分热门的专业之一。

2.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房地产业兴起、旅游及休闲度假产业崛起、环境保护意识提高, 再加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建设对环境建设等配套项目的拉动, 中国景观设计产业高速发展的外部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将进人起跑和起飞阶段。

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促进了行业岗位细分,技能专精已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人才的需求正朝着多样化、职业细分的方向发展。作为艺术设计高职教育,建设景观设计专业,培养适应区域发展需要专业人才,正是为了适应这个迫切的需要。

3.岗位设置

景观设计专业从业人员很多,层次不一,文化差异、技术差异、发展空间差异等都很大,随着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专业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行业内逐步呈现出岗位细分、技能专精的趋势,因此,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正朝着多样化、职业细分的方向发展。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标准分类、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颁布的执业资格标准及装饰骨干企业岗位设置现状,景观设计专业方向对应的岗位:景观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景观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延伸的企业岗位为方案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设计师、绿化植物设计师、设计监理。

景观设计方向培养的毕业生初始就业岗位主要从事与景观设计、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室内外空间环境创造相关的设计人才,基于技术职务之分,培养目标的类型有景观设计员、助理景观设计师、扩初设计员、绿化植物设计员、施工图设计员、效果图绘图员等,未来职业发展的目标为景观设计师、扩初设计师、绿化植物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设计师、项目负责人、设计总监等。

4.行业人才现状与需求

从业人员结构呈现两头缺现象,其一:一线各专业、各工种经专业教育培养或专业技能培养的高素质技术工人严重短缺,许多企业面临用工荒难题,直接影响到企业正常运行和生存。

其二:从事技术与艺术设计的景观设计人才严重短缺,各类高校的人才培养基本集中在理论层面、方案设计层面,形成重理论、轻实践、轻技术的现状,进入行业企业大多需要短则一年,长则两到三年的培养周期。

因此整体行业的人才现状表现为:一方面从业人员队伍庞大,另一方面合格的职业人才一将难求。

景观设计专业人才规格与需求调研

据有关部门对目前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人员调查,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由建筑学专业转为从事景观建筑设计,二是由美术专业转为景观设计,三是受过景观设计专业教育的人员担任。

1.企业急需岗位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岗位主要集中在:景观设计员、助理景观设计师、扩初设计师、助理扩初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助理施工图设计师、绿化植栽设计师、景观工程施工员、技术员、资料员、预算员、安全员、景观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项目经理、材料销售专员/经理、前台服务等。

2.企业岗位需求规格

基本素质: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工作协调、沟通能力,活动组织策划能力,有责任心、上进心、能吃苦耐劳;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服从管理;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学习能力,能很好地协助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并能较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专业:建筑工程或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

3.企业所需人才知识构成

(1)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英语、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计算机艺术设计软件。(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直接性知识:项目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项目设计的理论知识、工能、工艺,流程运作知识、计算机软件知识和互联网知识,数字技术知识、行业法规与企业管理知识。(3)与本专业相关的整体素质与边缘性知识:基本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初步的文学、艺术、设计知识;现代社会、科技、生活艺术的前沿性知识。

4.企业所需人才能力构成

(1)与景观设计直接相关的能力:设计构思能力;功能分析能力;设计表达能力;综合审美能力;文案写作能力;新媒体采编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法律常识与写作能力;制图与工艺表达能力;技术理解与认知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读图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研究能力;组织安排能力。(2)相关的整体素质与边缘性能力:现、当代艺术鉴赏、批评、借鉴、能力及艺术思潮解读能力;设计预想图和效果图制作能力;专业外文资料阅读与简要的翻译能力;独立工作与协同工作能力;具有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在专业内继续深化研修及开拓层学习的能力。(3)创新的相关能力:创新的思维能力、创新的方法能力及创新的实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