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

企业数字信息化精选(九篇)

企业数字信息化

第1篇: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

摘 要 企业医院综合档案的管理,由收集信息到利用档案,以数字化的形式管理档案,会给医院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档案 数字化

企业档案信息数字化是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贮,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从而提供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它的出现给现有的医院档案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医院档案信息数字化是计算机大量应用于医院管理的必然结果。首先,医院档案部门出于自身管理需要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形成了大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一是自动编目,二是自动检索,三是对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进行辅助立卷,自动进行转档等。其次,计算机大量应用于医院管理,产生了大量的数字化文件,进而产生了数字化档案。

医院数字化档案的建设

在医院建设数字化档案,是医院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今后发展的目标。这需要从以下3方面入手:首先,医院现存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主要是将档案进行普遍、全面的数字化处理,即将档案室的所有档案数据通过手工著录、扫描等形式,将档案信息由各种物理载体形式体现出来的信息,全部以数字记录方式存储到光盘、磁盘等计算机的各类存储器中,完成现有医院档案室的室藏档案信息向数字化转化的过程,这是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这也是传统档案室向数字化档案室过渡较为稳妥的办法之一。其次,从现有的档案工作体系逐步向数字化体系转化,建立和健全一套完善的数字化档案工作体系。数字化档案工作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化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等档案工作的基本环节以及各项新规章制度的制定。①数字化档案的收集。它不同于以往的纸质档案收集,对纸质文件生成阶段的管理,档案工作者很少直接参与,一般只要把好归档接收环节就行,对于数字化文件如果也简单照搬这种管理方式,发现了问题可能无法挽救。数字化档案的收集工作体系,要求采用以前所说的文档一体化管理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数字化文件的内容(包括文本、图形、声音、影像等)、背景(包括文件产生的原因、形成过程、各阶段的责任者等)等信息的完整性,使它不至于时过境迁后将文件形成的背景、运行环境等信息被丢失或坏掉。数字化文件和档案一体化管理是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根本方式。②数字化档案的保管。现阶段的数字化档案的保管应采取将记录向人读介质输出;暂时以原格式保存记录;应用现有技术克服技术过时;将记录转换到标准格式等。③数字化档案的利用。④数字化档案室的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

档案工作者的素质

第2篇: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措施

数字化时代下各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球信息化的新浪潮,企业档案资料作为信息源的一个重要部分关系到企业经营发展。随着企业办公自动化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逐步应用,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走上了一个新台阶,数字化的档案信息服务作用得以凸显。面对数字化时代的科技挑战,企业必须在实现网络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档案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只有这样,通过网络信息化资源对企业档案进行数字化或数据库化的信息管理后,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才会变得更加完善。

一、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不会改变档案的实质性内容,只是优化了档案的结构和存在的方式,使档案按照符合信息化模式的原则转变。企业档案部门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将各种分散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信息化的形式加以储存并以标准化的方法管理,最终提升企业档案资源的使用效率,获取资源共享。档案的信息化是信息化技术和企业管理业务的相互融合的过程,它的工作内容既包括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数据库的建立管理,也包含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和系统应用服务。具体来讲,强化企业档案信息化这种系统复杂的工程主要有以下方面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企业档案管理的水平

数字化时代下的企业档案管理只有冲破传统档案管理的陈旧模式,让档案管理工作从之前的闭塞管理走向信息化开放的局面,档案的管理职能也由保管和利用职能过渡到信息的采集管理服务职能。这有利于档案资源实现合理配置和科学化管理,档案的管理水平获得极大的提升,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二)符合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阶段,档案资源的记录形式不再是局限于纸质的书写打印文档,其载体逐渐丰富为以电子图表、电脑光盘、音像磁带等为主的电子档案形式。电子化档案相比较传统纸质档案而言有着整理方便、保存安全的巨大优势,它正在成为日后企业档案管理的新发展方向。

(三)能够改变传统档案管理中的落后模式

随着企业对档案资料的使用变得日益频繁,在设计施工单位和企业内部各个管理部门都需要多次查阅设计图纸、施工图、会计凭证、生产报表等,这会给档案资料造成严重的磨损,给资料的后来使用者带来不便。因此,加强企业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之后,企业内部的各类档案资料就能够利用网络扫描成电子版,使得查阅者直接从网上就能调阅资料,避免资料原件遭受到过度磨损而无法使用的状况。

二、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加强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以社会企业对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企业档案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还十分薄弱和落后,没有充分意识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从而从根本上忽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企业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识淡薄

在企业档案管理中,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概念还处在一个模糊认识状态,没有通过对信息化理念的学习而充分认识到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甚至个别档案管理人员将档案管理工作当成是应付差事的任务,这直接导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陷入被动的局面,再加上一些中小型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档案管理部门中撤销了许多管理岗位,严重影响到档案部门的正常运行。

(二)企业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有限

由于长期以来部分企业领导决策层对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少,关于档案管理的相关信息化技术自然也就停滞不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的缺陷问题必然会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三)企业的信息技术人才严重短缺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相关的信息领域专业化人才,这些人才的任务就是要对企业的信息技术和档案工作业务展开深入的了解,并且确保在科学规划管理的前提条件下贯彻档案信息化建设任务。然而,部分企业在档案管理中信息化技术人才资源却严重匮乏,现有的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素质不高,集中体现在他们的信息化意识相对落后,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不够熟练。

(四)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没能与其他信息管理实现有效衔接

我国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发展较晚,在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方面还不完全成熟,因而也使得企业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进程非常缓慢。特别是针对文档一体化管理,实现档案信息化与企业内部其他信息资源有效衔接,我国的企业仍受制于档案信息化管理机制上的障碍,有效衔接还很难实现。

三、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企业快速出台档案信息化标准的规范制定

建立相应的标准规范是企业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前提基础,同时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加快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制定出台,完善企业的工作制度和管理体系。因此,无论是电子化档案还是传统的纸质文档资料都应该纳入到企业统一的信息化规范标准制定中来,并且改变传统纸质文档资料的属性,按照相一致的标准,全部实施数字化档案的保管和查阅,避免出现过去那种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各自独立的混乱局面。

(二)企业领导转变观念,开始重视和支持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对于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来说,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全新工作程序,并且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将是至关重要的。企业领导必须带头转变档案管理工作的观念,在档案管理部门中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例如增加档案管理信息化专业人员,在信息设备等硬件方面及时实施更新换代,这样企业的档案管理水平必将得到飞跃性提升。

(三)企业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人才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企业的生产力,企业加强信息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提升整个企业档案部门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是适应时展的需要。由于档案信息化是一项运作复杂,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保证专业化管理人才的素质就决定着企业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质量。企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除了要积极学习信息技术、企业管理、法律、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学科知识,适应工作的需求,还应该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主动面向市场开发档案的服务方式。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做好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不仅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而且也是企业自我发展,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需要。因此,企业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才能保证企业的运营的健康稳定。

参考文献:

[1]李明明.基于网络环境下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J].今日科苑,2011(14)

[2]冯春华.浅谈网络环境下企业档案的信息化建设[J].商场现代化,2009(06)

[3]尹宝君,范宏.如何规范档案信息化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1(20)

第3篇: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企业;数字鸿沟;诱因;建议

一、“数字鸿沟”——未来贫富差距的诱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深入推进,信息时代的产业格局以及全球化产业分工逐渐有了分晓,而不均衡发展造成的数字鸿沟问题也逐步凸现。“信息差距”与“数字鸿沟”不仅体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反映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企业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

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定义,“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是指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个人、家庭、企业和地区在接触信息通讯技术和利用因特网进行各种活动的机会的差距。就其产生原因,主要是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率彼此间差异很大造成的。近年来,数字鸿沟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1999年发出警告:把这个世界的贫穷人口从数字革命中排除出去是危险的,并一再强调要打破数字鸿沟。2000年以来,联合国、欧盟、oecd、亚太经合组织、八国首脑峰会等纷纷围绕数字鸿沟问题展开讨论。与此相关的政治和外交活动日益频繁。世界范围内的数字鸿沟拉大了南北经济差距,突出了美国的一超地位,加剧了国家内部分化;国家范围内的数字鸿沟拉大了地区间的发展平衡;而行业间的数字鸿沟则强化了竞争中处于优势企业的强者地位,对信息化落后的企业而言更是严峻的挑战。更为严重的是,今天的 “数字鸿沟”就是明天的财富差距。在信息时代,这种差距必然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创新能力的不同和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而不断扩大,而且扩大的速度要比工业化时代快得多。随着人类慢慢步入信息社会,企业也要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转变经营职能。新一轮的生产经营计划要紧靠信息技术的支持与获取。正像美国企业管理专家彼特·德鲁克所说的那样,信息社会的主要职能是 “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与分配,而不再是物质的生产与分配”。

二、现代企业为什么会跌入“沟”中

在国内推进“企业信息化工程”和“企业上网工程”过程中,有的企业已经适应了信息社会的行走规则,逐步地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有的企业则很不幸,他们陷入了“数字鸿沟”的泥潭中。那么这些企业为什么会跌入“沟”中?这其中主要分为两种原因。其一,有些工业社会时期经营很好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生产及战略经营的重要性,仍然以传统方式经营企业,缺少掌握准确信息的能力和手段,信息资源的稀缺使企业原先的优势在信息时代的竞争中已不复存在,逐步跌入数字鸿沟的深渊中。目前国内实现信息化和没有实现信息化的企业已经表现出很显著的差异。未实现信息化的企业制订决策是基于推测和评估,而信息化企业则是基于全面了解、精确掌握,在it 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对企业资源进行相当精确和有效的配置,在经营措施出现失误之前可以及时察觉问题所在,尽快纠正,这是传统企业无法做到的。其二,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时代的到来,但并没有弄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实施信息化建设,怎样实现信息化生产,只是一味盲目地搞“网络建设”,在重金投资建立了一流的通信——计算机网络之后,网络系统上信息贫乏、数据混乱、应用系统相互割裂成为一些“信息孤岛”,远不能支持管理决策。这就需要我们深思: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息化战略,应该找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数字鸿沟”究竟在哪里,研究跨越这种“鸿沟”的策略和方法。

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许多企业受益匪浅。但是,信息化不是什么“万灵药”,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才会成功。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失败现象很多,我们的企业应该反思,应以战略的眼光,审时度势,找出信息化之“弊病”,走出失败的怪圈。

三、走出“数字鸿沟”之路

企业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白企业为什么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只有思想上真正领悟了其中的意义才能使企业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方向对了,也就避免了走入“数字鸿沟”的歧途。究竟什么是企业信息化?让公司里的每个员工都上网,给每个销售人员都配上笔记本电脑,再建立一个网站就是信息化吗?这只是一些表面的现象,并非实质。从本质上讲,企业信息化就是应用信息技术重构企业核心业务,加强企业运作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未来的企业如何能活下去,其致胜的关键在于巧妙连接信息情报与策略性管理。企业决策者必须迅速分析、理解与处理情报资讯,同时迅速付诸策略性思考,调整经营的脚步,以便掌握时机,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管理者更应该是调兵遣将的高手,既能善用资源,又能灵活运用情报资讯、拟定战术。未来的商战必须配合财务系统、行销网络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整合”,打的是整体战,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竞争”而且是“合作”,情报信息的分享、充分运用才是未来企业致胜的要素。这才是企业全面的信息化意义所在。

信息化的意义搞清楚了,对于那些在企业盲目进行网络建设,并没有真正运用信息为自己服务的企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把数字化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战略。这是一种在全企业范围内实施的综合性战略计划,采用这种计划的企业,要坚信数字化管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提高竞争能力至关重要,要不遗余力地推行数字化管理战略计划。

2. 建立支撑数字化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组织形式。为了实现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并取得成效,就得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一是要有负责数字化管理活动的领导人,承担制定数字化管理的计划和战略;二是成立专门的小组,完成与数字化管理活动有关的任务;三是建立支撑数字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另外数字化管理适应的组织形式是"扁平型"的结构,而不是传统的“金字塔型”结构。

3. 企业中的“信息孤岛”。“信息孤岛”是指原有的企业有部分职能部门分散地开发了各自的信息系统,并没有考虑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形成了大量冗余信息,使信息无法整合,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所以,要在企业中实行全面的信息化改造,进行信息系统的全面整合,需要对信息资源重新规划。

4. 进行it咨询,解决信息化上马的盲目性。lt咨询不同于传统的管理咨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战略方面,后者一般包括战略和决策咨询,而前者则偏重于电子商务条件下的战略计划与转型;管理方面,后者以投融资、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会、生产组织为主,前者则主要涵盖了业务流程重组以及erp系统应用实施等;信息方面,后者是传统化的市场调查、分析与信息整合,前者则以it市场分析咨询和互联网信息服务咨询为中心。

it咨询可以辅助企业信息化实施项目从可行性分析到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包括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项目管理、应用效果评价和用户的培训。而分析多数信息化失败的原因在于前期的分析不够,企业缺少信息化人才,使得对信息化的困难估计不够,对企业业务流程的转变措手不及。因此,要加强前期需求分析过程中it咨询的力度,做好人员的培训,使企业的业务流程顺畅。

5. 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建立学习型组织。网络时代,信息爆炸,知识创新凸显,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乏者之间大有加大数字鸿沟的趋势,由于导致“数字鸿沟”的核心问题是创新能力的差异,因此人力资本应当成为今后企业重视的首要资本,并加大力度吸纳顶尖的高新科技人才,企业在吸引一定的信息技术人才的同时,更要使企业调整组织结构,建立学习型组织,以适应社会及外界环境的变化。思想上的认识会导致企业内因发生变化,但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通过企业的外因,即企业的外部环境讨论一下走出“数字鸿沟”的道路。

6. 加强信息化过程的监理工作,有效地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在信息化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企业与开发商经常发生意见分歧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原因就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一种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致使项目在质量、进度、投人等方面都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和控制。这就需要政府发挥其重要的职能作用。因此,当前急需政府的介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制定信息化项目监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使信息项目监理工作实现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并且有法可依,维护用户的利益。从这当中可以看出来,政府的作用是必须的。

7. 调动it企业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在跨越数字鸿沟的历史进程中,it企业可谓责任重大。可喜的是,在“数字经济与数字生态2001年中国高层年会”上,许多it企业都表达了消除数字鸿沟的宏愿。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丁健说:“数字鸿沟对于我们来说,真正要做的是发现沟在哪里。也就是说我们要努力发现我们的客户在信息化过程中的沟,并帮助他们更快地将沟填平。”其实,从长远考虑,it企业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最终也会使自身受益。因为只有帮助大多数国家、地区、群体成为网络经济和社会的正式参与者,才能拓宽公司现有的市场规模。 “数字鸿沟”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不是一个虚无的概念,从某种意义来说,弥合这种差距的过程,又恰恰给it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所有参与因特网革命的公司都有机会去消除这场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数字鸿沟,同时它们也会最终享受到消除数字鸿沟后所带来的市场机遇。

综上所述,企业当及早准备,谨防跌入“数字鸿沟”。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尽早转变思维观念,把自己的企业纳入到全球化的信息平台上,让企业全方位共享社会信息资源。同时,需要政府及全社会对企业信息建设的支持与关注,使企业尽早走出“数字鸿沟”的阴霾,实现信息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付立宏. 关于数字鸿沟的几个问题.图书情报知识,2003,(2).

第4篇: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9-0065-02

1引言

信息是21世纪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当代企业在业务流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电子信息,如何对这些电子化资源进行管理,关系到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现代企业有必要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对电子档案进行长期保存和合理开发利用,以提高企业运转效率,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企业的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和企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文件材料,以现代技术手段(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并以数字形式存储、网络形式连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当前,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再能满足企业高效市场化运作的需要。实时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创新档案工作模式,提高企业信息化运作的效率,丰富档案存储载体,扩充存档内容,完善档案管理安全,是企业深入市场化经济、加强档案管理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

2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现有的档案数字化建设,大多是从20世纪90年代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来的,处于封闭式内部管理的状态。然而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这种封闭式管理系统所出现的信息孤岛问题开始日渐显现出来。只有加快档案信息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的速度,进而实现数字化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和传播方式,建立实时有效共享资源平台,才可能有效缓解这种矛盾。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广泛运用,使得各个实体机构的企业为顺应信息社会快速、高效、节省人力的需求,都不同程度地走上了信息化数字管理的道路,其中就包括对浩如烟海的实体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一些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对数字化管理认识比较深刻,对技术资料、合同资料、变化过程、招标、协议、个人信息等都有比较完整的档案管理措施,有的企业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有的由办公室统一负责,这些企业正在跟随时代步伐,不断探索走出信息孤岛的道路,一步步加强企业的档案数字化建设。但是21世纪初因为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国有企业大量削减,中小私有企业遍地开花。十多年来,中小私有企业成为了地方经济的重要经济支撑,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由于利益驱使和价值引导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在大多数企业管理中被边缘化,主要表现在一些意识淡薄的非研发型企业或是研发能力薄弱的中小企业及商业市场战涉及较少的企业,对企业的档案数字化建设并没给予应有的重视,有的企业甚至连传统的管理方式都不复存在。随着信息化市场的开展,信息资源在商业战中的价值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许多中小私有企业因为在市场信息化竞争中经历过屡次失败甚至损失惨重之后,才重新开始审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如何建立高效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减少工作重复性、无用性,提高材料重复应用性、变通灵活性、市场适应性、安全保密性等,已成为现代档案管理数值化建设的重要思考点。

3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定位

档案数字化建设虽然是以电子设备对各种资料进行整理,以数字的形式存档,通过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以实现资源实时共享、查阅这样一个过程。但是这个建设过程并非是简单地采用电子设备将企业的信息资料转化为电子版资料,也不仅仅是开发一个应用管理系统来提高档业务内部管理效率,它的目的是以计算机的系统化管理为基础、以网络运作为手段、以企业资料为信息资源的实施理念,有效实现有价值资源的共享与便利服务,最大限度的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实时共享和灵活运用。所以企业在对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科学定位、因地制宜,把档案数字化建设当成企业发展的一种信息化建设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建设过程中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永不停止,要以适应市场需求为服务的出发点,不断跟进企业的数字化建设过程,采取量身定做、配套适合自身单位数字化建设的数字信息储备设施,制定适应本企业数字化建设的完善管理体系,要配备专业化人才或是进行专业化培训。总之,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要科学指导、战略规划、长期作战,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4企业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思考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把企业推向了数字化建设的十字路口。顺时代者兴,逆时代者衰,大大小小的企业为了更加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游戏规则,都不约而同的选择走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档案作为对内对外高频率应用的资源,其数字化建设必然会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但是这并不是说让企业去套用数学公式,而是要进行逻辑思考,选择性地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

4.1转变意识形态、提高重要性认识

企业领导人首先要认识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摈弃固有的传统档案管理观念。企业领导人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决策者,也是企业发展活力的推动剂。档案数字化管理,既是当前市场经济形式发展的需求,又顺应了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趋势,企业开展数字化建设,不仅减少了劳动成本,而且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有价值材料的使用率,改善了企业的整个运转效率,有利于材料的统一监管。企业领导层应该切实认识到开展档案数字化管理带给企业的利益,从思想上重视此项工作,加大投入,保证档案数字化建设与信息化时代同步发展。

4.2建立推进企业数字化建设的制度

制度是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企业要切实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要制定一套完善推进的保障措施体系,其基本内容可以包括:统一制定归档日期,对于该归档不按时归档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各个部门的档案开展情况要纳入年终考核测评中;各部门要落实专人负责或是个人负责制,对经手的材料要认真做好档案保存、上交,并做好互相提醒和监督,提高意识,养成良好的档案管理习惯。保管是档案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程序,必须要有收集、著录、标引、数据加工、检索、交换、传播、保密等各个方面的环节,建立有序、有组织、有系统的良性工作秩序。

4.3数字化与保密性同步建设

档案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载体,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对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起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档案的重要性,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必须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自觉保护好、管理好档案,依法行使自己的职责,严格做好保密工作,妥善保管好档案,做到不坏、不丢、不散、不盗、不泄、不乱。数字化信息储备灵活方便,随用随取,但同时也非常容易被盗取并难以察觉,所以在数字化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被拷贝、被黑客等信息化高手暗中盗取和损坏,认真做好保管、保密工作,尤其对内容,更要严格做好保密工作。信息化时代,市场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信息的竞争,企业的信息与档案管理密不可分,因此要想获得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企业在快速推进数字化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保密性建设。

4.4档案管理与外包

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做好必须通过专业人员进行加工处理,这就必然涉及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投入。对于中小规模的企业来说,可能没有能力去给予这样大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考虑采用外包的形式来推进企业档案的数字化建设。通过外包,让专业的团队来实现科学的档案加工,这是目前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一条有效途径。据国际外包协会统计数据显示,85%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采用了档案外包服务,而目前中国企业这一数字还不到5%。从档案管理的实际困难来看,随着数字化建设的推进、企业的兼职管理人员不专业、保管硬件不合格等问题越来越困扰企业的科学发展;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看,档案管理属劳动密集型的后台业务,不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完全可以把该项业务外包给专业化的档案外包服务商,当然有的核心内容可以考虑不外包,只要灵活运用内管与外包的有效结合,便可大幅提升运行效率。

总之,企业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要把市场需求、社会需求与企业自身情况充分结合在一起,适时科学地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为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服务,才能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延红.试论企业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J].陕西档案,2009(1).

[2]姚漫春.信息化条件下石油企业档案建设[J].企业研究,2012(6).

第5篇: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

一、以高新技术为先导,打造一大批数字化企业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全国GDP总量比1980年翻了两番多,年平均增长率达9%以上,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全国的企业数量和提供的商品劳务数量相当可观,许多物质产品数量居世界前列。但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并不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商品更少,而且相对落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由于我国商业环境、融资渠道不理想,企业信息化水平比较低,近年来我国的全球竞争力没有提升,反而有所下降。《联合国各经济体“数字化机遇”评估报告》称,由于广泛使用宽带网络服务,韩国在“数字化机遇”方面领先于世界,而中国排名仅为74,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如何走出这种窘境?我们认为,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今天,以高新技术和创业投资为牵引,打造一大批“数字化企业”,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何谓“数字化企业”?是指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等环节上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等信息技术、信息装备和通信网络系统等数字化电子手段处理和传递交易信息的一种企业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的各种交易信息处于数字形式之中,大量的数字信息经压缩和加密后以光速传送,且质量稳定可靠。此时,企业的信息传送已经达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它又可称为企业的信息化,是跨跃了手工工业经济(以有形货物和纸介质记录、处理、传递交易信息)和传统工业经济(以电报、电话等模拟信号处理、传递交易信息)的知识经济(或者说新经济)时代的产物。

纵观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发展的情况,虽然比起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七五”时期),但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原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2001年对520户国家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状况的问卷调查,76.5%的被调查企业成立了专门的信息机构,也有信息化人才队伍;67.4%的企业建立了基础性管理信息系统、尤其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89%的企业接入了互联网(Internet)。也有像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兖州矿业集团公司、长安汽车(集团)公司等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先进典型和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区、“光谷”等一些数字化企业。但全国真正实现经营活动数字化和经营数字化产品的“数字化企业”并不多。问卷显示,虽然国家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已经上网,大部分企业还建立了自己的内联网(Intranet),但只有36%的被调查企业全部或部分建立了企业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24%的能够运用电子商务系统(EC),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应用的水平还很低。这些都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应对经济全球挑战、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一大瓶颈。除此之外,国内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处理和传递还处于模拟信号阶段、甚至于纸介质手工阶段。数字化和网络化是反映当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我国企业数字化程度还不够高,更没有普及,它必然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使优势企业的优势难以发挥,陷入“企业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陷阱,一般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劣势企业更是惨遭淘汰。

二、实行信息化管理,迎接我国企业跨跃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打造数字化企业,实现我国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应该从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入手。实行信息化管理,是建设信息化企业的基础。目前,我国企业大部分还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阶段,信息处理与传递的手段还比较落后,工业化还没有完全实现。现在又面临着国家经济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和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如果让企业按部就班地由半机械化向机械化过渡,完成传统工业化,再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实现新型工业化,这必然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不仅要被信息时代抛弃,还会使本来相对落后的企业经济在全球企业发展中沦为“第三世界”,更不用说如何与世界接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了。

跳出以上困境的惟一出路,就是要抓住当今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以及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和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企业的体制改革和信息化建设步伐,制定跨跃式的企业发展战略。

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的企业跨跃式发展战略,是我国企业发展战略的首选。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长远运作方向与目标的筹划与安排。环境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外生变量,企业战略总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浙江义乌就做了很好表率。义乌虽然只是个县级市,但其小企业和全国小商品市场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能够利用国内外远程物流与快递电子信息系统实现本市商品的全球采购和远程配送以及利用国际信用卡联盟和银行自动结算系统进行资金结算与融资。因此,要使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具有竞争力,成为成长型企业,抓紧制定企业跨跃式发展战略是关键。国外有位管理学家指出,企业在某一阶段有效的管理惯例,也许会导致下一阶段危机的出现。我国一些企业习惯于机械化、半机械化时期的管理观念和做法,在信息化时代,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还用过去的老套路去管理企业和处理现在的问题,肯定会遇到许多挑战和危机。所以,作为一个成长型企业,与其守住过去机械化、半机械化的习惯做法不放,还不如抓住机遇,赶快引入信息化手段和方式,对机械化、半机械化的管理模式进行再造,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跳跃”。

三、以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促进我国企业效益增长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目标,但现在离这个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必须继续努力和稳步推进。为此,应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并重,“一个都不能少”

目前,我国企业面临两大主要任务,一是继续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苦练内功,发展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二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企业,以信息化管理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这两个任务是相辅相成的,其中改革发展既是基础,又是目标,信息化是推动力。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应首先完成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构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责、权、利相协调的企业运行机制;然后,要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引进信息化手段和装备,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以技术创新和信息化管理创造企业资本与利润双可持续增长的业绩,跳出企业“边际报酬递减”的陷阱。

二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搞好总体规划,切忌盲目无序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统筹兼顾,精心安排。这里又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全国、地方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做好总体规划,二是企业本身的信息化建设要做好总体规划。从全国来说,应制定全国及地方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先指导国家重点企业、地方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搞好试点,再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从企业本身来说,应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分三步走的战略:首先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建立基本资源体系的信息化,解决一些局部但非常关键的企业管理问题;其次是整合企业信息系统,进入ERP阶段,通过信息集成与系统藕合将企业大部分活动纳入信息化处理,以降低成本和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再次是将企业内联网与英特网对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采购和供应链的竞争,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内外市场信息资源,实现企业交易信息处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以实现资本和利润的可持续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切忌缺乏总体规划,各部门各自为政,根据各自的需求,引进不同的应用系统和供应商。这样看起来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家都在动手,而且搞得轰轰烈烈,实际上却容易造成重复投资,系统与系统之间不兼容、信息不能共享,只是一个个“信息孤岛”,最终导致企业信息不能集成,不能形成整体效应。

三是高起点,跨跃式推动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件耗时费钱的工作。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至今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但大部分仍然没有实现数字化企业和信息化管理,可见其难度之大。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力度,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多引进和培育IT产业及经营数字化产品的信息化高端企业,发挥各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促进高校、科研和企业联手,实行横向联合。有的可以直接引进国外最新应用系统和供应商,争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起点,并实现隔代升级,以提升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在信息化建设投资方面,除了企业自筹和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外,一些成长型企业可以引进创业投资和风险基金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问题。应充分宣传和展示高科技企业的业绩和经营效益,以这些数字化企业为样板和辐射源,通过它们的示范效应,向一般企业和周边地区扩散,成扇面推进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四是企业自主、市场牵引、政府引导,奔向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康庄大道

第6篇: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

摘要:在分析数字图书馆及其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企业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企业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服务

企业图书馆是企业的图书文献收藏和管理部门。企业图书馆不仅要为本企业的员工提供书刊外借和阅览的图书基础服务,而且还担负着为企业的经营决策者、生产科研工作者搜集、加工和提供有价值的科技信息的信息服务职能。近年来,随着信息通迅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信息存储和获取方式的变化,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馆的纸质印刷型文献及以馆藏为中心的传统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为企业生产科研服务的企业图书馆这一点尤为突出。新的信息环境给企业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推动企业图书馆必须向数字化建设的方向发展,要求图书馆提供更加准确,快捷地网络化、专业化、个性化信息服务,创建具有本企业和本馆特色的数字图书馆,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创新服务方式,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的管理者和生产科研工作者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化、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一、企业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定义

至今,对数字化图书馆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统一、完整的定义,在概有以下几种看法:第一、系统功能说。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处理信息,并将分散于不同储处或集中在某存储处的大量有序化数字资源,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有效信息服务的多功能系统。第二、技术依赖说。数字图书馆是 “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字技术和文献处理技术为基础的大型的数字化的文献资源信息系统”。第三,空间网络说。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无限的信息空间,利用网络技术把跨地区、跨国家的多个数字化图书馆有效连接,使读者通过统一界面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获取所需信息,数字图书馆实质上是依托因特网存在的图书馆。第四、数具库说。第五、功能扩展说。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功能的扩展,是既能承接传统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又能使图书馆用户联机存取本地和远程数字化图书资源的现代化图书馆。

二、企业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特点和优点

特点:1是信息资源数字化;2是信息传递网络化;3是信息服务技术化、知识化;4是信息存储自由化;5是信息利用共享化;6是信息实体虚拟化。正是由于数字图书馆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在诸多方面都优于传统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优点在于信息共享,体现了“以人为本”方针:1、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存储是以全数字介质为载体,因而存储信息量大、体积小,节约空间,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主要是纸质文献,信息存储量小,占地面积大。2、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存取自由,可实现跨越时空获取信息,而传统图书馆的信息获取受时空限制,读者必须到馆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馆员的服务。3、数字图书馆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有效交互利用和真正共享化,而传统图书馆则是重藏轻用,各自为政。4、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面广,只要计算机与网络连接就可以自由存取、检索、查询、浏览、复制网上信息,信息利用频率高。5、数字化方式能为图书、文献、音像资料提供精确、方便、快捷的拷贝。6、数字图书馆与用户之间主要通过计算机与网络化联系,无须通过图书馆员的中介作用,既方便又快捷。7、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检索的智能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信息获取快速化,是传统的手工操作所无法达到的。

三、企业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各企业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图书馆的各种服务仍然以传统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为主,而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存在物理空间的局限性、时间的有限性、馆藏的有形性、操作的手工性、服务的单一性等缺点,导致了传统图书馆的重藏轻用和各馆的各自为政,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它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知识的迫切需求。因此,企业图书馆走数字化建设的道路,向新型的、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

四、目前存在问题

1.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缺少成熟的理论指导,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体系,这是确保数字化建设发挥实效的先决条件,但目前的企业图书馆大多缺乏成熟理论体系的指引,对需创建的数字化项目缺少系统考量和事体设想,带有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影响数字化管理模式的稳定和实效。2.是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少企业图书馆受旧观念影响,长期以来一直“重藏轻用”,缺乏馆藏资料资源社会化、公有化意识,导致其无法看清数字化建设对于企业全面发展的长期促进作用。3.是企业领导关注度不高,竞争意识的淡薄,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人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竞争意识、不断学习,不断面貌一新提高自我。很多企业图书馆仍按部就班的秉承原有的管理体系,缺少与外界沟通交流机会,视野比较狭隘,长期固步自封,对先进事物的渴望不高,自然提不起数字化建设的兴趣。4.是资金投入有限,企业从投资成本考虑,也不可能把太多的资金投入到数字化建设上。5.是专业人才的缺失,许多企业在人员结构和用人机制上都存在不足,现有人才无法满足数字化建设的需要。一些图书馆除极少数高等学历专业人才外,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是半路出家,且未经过正式培训,以及对人才的待遇和重视程度不一样,造成数字化建设人才的严重的匮乏,从而导致企业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陷入困境。

五、如何做好服务

我们要利用图书馆的数字化提高服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首先,企业领导及图书馆从业人员应及时转变观念。实践证明,观念的落后往往是阻碍企业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企业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成为大势所趋的今天,有关方面应加强宣传力度,使从业人员及时转变观念,充分意识到只有借助数字化建设,实现藏品信息与企业的共享,才能最大限度体现、发挥图书馆的固有价值,从而使图书馆工作人员树立起正确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认识到位后,企业图书馆才会把数字化建设为自身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数字化创建工作加以落实,将各项工作真正纳入到数字化管理的轨道,以增加企业的研究,实践能力。其次应增进企业间馆际的交流合作,互补发展。在摆脱传统观念束缚的同时,加强馆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总结先行者的经验教训,对企业图书馆建设同样重要。企业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工程浩大复杂,不能单靠“闭门造车”,只有加强相互间交流,增进彼此间合作,拓宽信息的渠道,积极吸取经验,甚至在必要时实行“拿来主义”,实现资源有偿共享,才能为掌握企业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总体趋势和指导性意见创造机会,尽量避免或少走弯路。再次,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数字化建设本身具有复杂性和持续性,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企业图书馆多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给予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第四,企业建立合理完善的从业专业人员结构,组建专业人才队伍。企业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图书馆应从长远考虑,严把人员录用关,做到任人唯才、任人唯专,并分期分批有计划的参加各种业务培训班,为图书馆人员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水平。为增强员工的吸引力,图书馆需改革现有人事制度,建立建全激励机制,做到奖罚分明;并重视员工的感受,提高专业人才的物质待遇,多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使其为企业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做出长期贡献。

目前,企业图书馆建设这一高科技系统工程既有实施的必要,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根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使该项工作真正步入正轨,为企业图书馆整体水平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

1.1电子商务中档案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

电子商务是指商品贸易的整个过程都通过电子手段来完成。它强调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把卖家、买家、合作方和厂商在企业外部网、企业内部网和因特网相结合的应用。贸易活动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如查询原材料、定购、展示产品、成品储运和电子支付等活动,其核心内容是互相交流和沟通信息。随着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应用,为企业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挑战,档案人员不仅要保管和收集好企业档案资源,还要了解更多的企业需求,设法使服务内容扩大。第一,要构建企业信息资料库,通过选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上网,该资源既能树立企业形象,又能体现企业优势,来展示和宣传自己,从而达到占领市场和吸引客户的目的。第二,要多方获取有效信息,构建一套高效的、科学的、灵活的、多功能的紧盯市场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体系,为企业的领导决策、经营生产全程主动地提供多层次的信息服务。

1.2企业档案载体发生变化

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信息数据的远近交换、传递、处理得到了适时的实现,企业在经营、生产、管理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纸质文件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电子文件,电子文件不仅办公进度快捷,而且具有极快的传递速度。电子图纸也在大量出现,其优势也是手工绘制所无可比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够对产品图纸的设计进行随意修改、查询和存储,既方便又快捷。比如开发或生产一项相对较大的产品项目可能需要产生上万份图纸,同时有些还要继承原产品的许多成果,因此电子图纸的生命力更加旺盛,而且电子图纸的保存比底图的保存更有意义,还省力、省时、方便。变化了的载体形式深刻影响着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

1.3企业档案分类发生变化

企业电子文件的大量出现,大大冲击了传统的分类方案,如人事档案、基建档案、产品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文书档案等分类方案,逐渐被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流程的设置、各个管理模块所取代。一份完整的档案信息计算机依据工作需要随时进行调整或设立相应类目,虽然不同企业档案信息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但不容置疑的是计算机的管理使档案分类与企业的管理、经营、生产等各种状况更加贴近,具有更加规范、科学和详细的档案分类。

1.4档案信息利用方式发生变化

为了使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构建企业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加强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企业经营、生产的各环节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增强。档案既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又是重要的企业信息,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来满足企业各方面的需要。企业档案工作人员要始终围绕企业经营生产这个中心,及时把握信息开发和集成系统中的产品信息,找准档案服务企业的切入点,实现正确信息的正确传递,使档案信息达到高层次的处理要求。

二、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企业档案管理

2.1档案数字化做好统筹规划

要实现大量档案信息技术化、数字化,就必须做好统筹规划。首先对馆藏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如档案的信息利用状况、馆藏数量、档案的类型、载体状态等基本情况。然后制订科学规划,包括数字化处理规划、硬件的购置计划等。档案数字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应从实际出发制度一个长远计划和打算,无论是购置硬件设施,还是数字化过程,都是如此,要使其拥有较强的扩展能力和支撑能力。档案数字化处理规划的制定应遵循“重点突出,分步进行”的原则,先数字化那些利用率高的档案资源和馆藏重点,尽早使大多数利用者的需求获得满足。

2.2档案数字化必须做好选择

馆藏的档案资源数不胜数,达到件件数字化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档案工作人员应该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划分和选择,分清需要数字化的档案和不需要数字化的档案以及需要优先数字化的档案,然后再进行数字化。现实工作中,常常对以下档案首先进行优先数字化,如特色档案、重点档案、珍贵档案和利用率高的档案。因此,凡是能成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源一般都是高利用率、标准、有序、有特色、高价值的信息资源。

2.3优化设置扫描参数,提高数字化质量

第8篇: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电子档案;磁性载体档案;数字化

档案信息化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是档案部门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具体体现,也是档案部门遵循档案工作自身发展规律,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科技进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必然选择。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信息化协调和同步发展,并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和方案中,立足全局与长远。近年来,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企业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不足,存量纸质档案数字化水平较低,增量电子档案管理不规范,系统建设分散,档案信息资源孤岛现象比较突出,难以适应系统集成、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需要,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匮乏等。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和长期的任务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1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研制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初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系统研发工作往往是由专业的信息工程技术人员来承担,而使用信息系统的人员却涉及到企业的各部门各工种。由于研发人员专业单一以及在研发过程中缺乏与用户的有效沟通,导致最终开发出来的成品利用率很低,或未能实现应有的服务功能,还有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问题等。要解决以上问题,还要面对企业各个部门庞大的信息量,因此系统研发者必需开发好对应的信息端口,实现信息的及时归档对接,并按照信息使用过程的功能需求分类。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可分为基础软硬件环境的安全与系统应用环境的安全。前者是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硬件安全设施,后者是用户权责、管理模式以及身份确认等。开发好的信息系统要有以下功能:可以同时支持多类型异地段的用户访问;从单一的局域网运转系统发展成为跨系统、跨平台的广域网管理系统;它的应用模式为灵活的档案数据库架构;具有信息等级用户访问限制模式功能,以及跨库搜寻模式功能等[1]。

2企业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

企业电子文件是企业生产运营和管理的业务凭证,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产,也是国家的重要信息资源。电子文件具有高效、便捷的优势,同时具有易失真、易失实、易失效等特性。所以加强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迫在眉睫。一是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提升。通过建立制度标准,对企业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和规范管理,使信息的归集、管理和利用做到有章可循,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精益化和标准化管理水平提升。二是有利于消除信息壁垒。建立企业电子文件管理平台,将极大地促进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提升信息价值。三是有利于维护企业核心利益。通过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可对各业务信息系统承载的大量重要信息数据,按国家标准进行导出并封装,从而确保这些信息数据的完整、安全和长久可读。要做好电子文档的归档管理,首先要提高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能力。往往一项工作可以引申出不同种类不同格式的电子文件,某一部门的电子文件很有可能在另一部门却无法使用,因此,所有电子文件必须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归档。其次要确保归档的电子文件具有法律效力。电子文件具有极强的可更改性,可通过电子签名和保密技术来保证内容的有效性和原始性。档案部门应当与信息管理部门相互结合,档案部门应该完善电子文件产生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信息部门对文件的产生和使用范围行驶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能,保证电子文档具有法律效力。在新旧管理体系交织阶段,很多工作人员还无法完全接受办公自动化条件下的电子文件归档,完全使用电子文件还需要一个过程[2]。

3磁性载体档案管理

磁性载体档案是以磁性材料(如计算机磁带、软磁盘、录像带、录音带)为信息载体的档案,这类档案在贮存和保护方面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对磁性载体档案的贮存和管理要注意几点:库房温湿度、清洁度、风压、防火、防水、防磁、防紫外线、装具、运输和复制等。

4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工作管理

数字化工作是企业档案部门一项重中之重工作,许多企业已经把本企业的许多核心技术的纸质档案转化成电子档案,并逐步数字化管理。经过近几年来企业档案部门对数字化工作的摸索和研究,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手工录入技术。这种技术全凭人工键盘、鼠标输入。在输入的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的人力、时间和资金,并且这种技术只适合于全文本模式的档案(文书、会计档案),而企业馆藏大部分以科技档案、底图档案为主,所以这种技术根本不能适应企业数字化发展的要求。2)数字扫描技术。即通过扫描仪、数据化仪或者数码相机等工具将科技档案、底图档案数字化后以图形或者图像方式保存到数据库中。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速度较快,保存了档案的原貌。但是这种技术会存在偶尔扫描效果不好、字迹模糊、图像质量不稳定、扫描仪自身难以纠正的硬件差错等问题,以及在扫描完毕后系统挂接过程中出现不可避免的人工误差等问题。3)手工录入与数字扫描相结合的技术,形成文本带图像式档案。这种方式综合了前两种技术的优点和缺点,通过手工输入可以修改扫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对字迹模糊处加以备注说明。档案数字化,并不是所有档案都要数字化,应该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对企业生产、经营起到至关重要的档案、自主产权档案、自行研发产品档案以及利用率高的档案要优先数字化。为了节省存储空间,一般以黑白扫描为主,但对黑白扫描分辨效果不明显的档案一定要进行彩色扫描。采集录入的数据要与原件一一对应。

总之,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地进行管理提升和流程再造,才能实现企业档案数字化与信息化的良性互动,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需要。

作者:王佳津 单位: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

参考文献:

第9篇: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气田 数字化管理 现状 问题 措施

一、长庆靖边气田的数字化管理现状

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系统将复杂的信息转变为相应的数据,再通过系统建立起数据模型,将其转变为可以被电脑识别的一些代码,通过计算机处理完成的一项工作程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数字化管理模式是一项战略性的措施,是现代油气田生产企业迈向现代管理方向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油气田安全稳定生产的重要保障。

1.长庆靖边气田的数字化管理现状

长庆靖边气田 的数字化管理是在顺应我国现代油气田开发发展方向而建立起来的,也是油气田企业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中主要是通过油气井、站、管线等生产单元的全面过程管理,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和企业层面的指挥系统,来完成对整个油气臧的数字化的经营决策与管理。

长庆靖边气田的的数字化管理中将信息化不断向前延伸,将勘探开发的成果逐步转化为数据信息,在整个油气臧的开发过程中实现勘探、生产、油气臧评价等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共享。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中,还包括气田的数字化建设,来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远程控制气井的开关、自动生成方案以及气井异常的自动警报等。在靖边气田中还创新形成了静安模式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为完善我国油气田的数字化管理起到了先导性的作用。

2.数字化管理的效果

随着数字化管理在各个油气田的不断实践与应用,在油气田的生产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长庆靖边气田自2008年应用了数字化管理以来,通过组织的统一安排部署、数字化系统的建设等,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数字化管理经验不断增强。

二、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抗风险能力较差

长庆靖边气田位于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该地区海拔高、地势差距大、气温变化大、地质条件也十分复杂,所以总体上自然地理条件是较为恶劣的,在此条件下如何保证数字化生产设备的正常功能和正常的使用寿命,是当前该地区油气田企业在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上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与此同时,来自外部的风险因素也需要考虑在内,包括地方保护主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破坏、盗抢等。

2.企业员工的素质水平不高

虽然在数字化管理模式应用之初,各油气田企业都对员工进行了教育培训,但是经过实践应用发现,数字化管理的技术人才还是十分缺乏,尤其是在基层,技术人员的培训率低,对数字化管理应用平台操作不熟,对技术的应用分析也不够深入透彻,数字化管理的人才无法满足管理的需要。企业员工的素质水平不高也与其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有很大关系,在大多数油气田企业都没有建立其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机制。

三、提高数字化管理的措施

1.加强基础设施与保障体系的建设

基础设施是所有生产企业的基本要求,油气田企业要想实现安全、稳定、快速的发展,就应当建立并完善生产指挥系统和数字化管理的运行体系,逐步提高系统运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尽量降低不安全因素,提高生产的效率与安全。油气田企业还要不断完善数字化服务的保障体系,为数字化管理奠定基础,数字化管理要与油气田的网络体系相结合,实现对整个油气田生产区的覆盖服务。

2.制定为数字化管理服务的信息技术规划

信息技术是现代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信息技术的规划要在企业总体发展目标前提下以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目标,以企业的发展战略做目标分析,从而确定信息化的方向,在企业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基础上确定具体的需求目标;在油气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建立起包括生产监控、集输监控、重点油气田监控、安全环保监控的系统平台,实现有效的指挥管理;信息技术规划还应当包括经营决策系统,为油气臧的开发管理提供信息数据的支持,为提高决策水平与管理水平提供指导。

3.建立健全数字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数字化管理模式要依靠科学的运行机制来保证。首先,要科学化管理策略,对现有的管理组织、规章制度等进行完善,形成现代科学化有效的管理机制;其次,不断对数字化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结合企业不同的发展需要选择有效的管理方法;再次,逐渐扩大信息资源共享,加快现代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加快信息共享与传播的速度,实现各个环节对信息的有效利用。

四、结语

长庆靖边气田的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实践,使得企业的管理更加便捷有效,也为企业的管理进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实现了油气田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是向现代企业转变的标志性步伐,为传统的油气田企业管理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大幅提高了油气田企业决策的准确性与适应性。在分析油气田企业数字化管理的现状以及问题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出油气田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完善和进步还要进一步发展,对此笔者也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希望我国各大气田企业不断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为保障油气田生产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