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形象分析范文

企业形象分析精选(九篇)

企业形象分析

第1篇:企业形象分析范文

媒介在塑造陈鸥以及其他第三代企业家时着力呈现的是怎样的媒介形象呢?本文选取了2000~2012年《中国经营报》的《与老板对话》专栏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辜胜阻对第三代企业家的定义,从中筛选出105篇样本,对第三代企业家的媒介形象进行分析。根据梵·迪克的话语分析理论,新闻主题确定了报道的态势并向读者传达报道文本的总体倾向。②对105篇新闻样本进行主题归类,提炼出三大报道主题:其中49篇样本突出创业创新的主题,报道人物的创业经历和科技致富;48篇样本重点报道人物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对市场的展望,突出经营管理的主题;8篇以家族企业的接任为报道主题。通过不同主题的报道主要呈现了第三代企业家以下三种媒介形象。

耳目一新的“新贵”形象

“新贵”是媒体在塑造第三代企业家形象时突出的典型特征。媒体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刻画。

其一是企业家在年龄和行业上的“新”。在105篇报道样本所涉及的105位企业家中,年龄在44岁以下的企业家共91位,占到了总样本的86.67%,年轻化成为第三代企业家的普遍特征。此外,第三代企业家涉猎的行业领域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在105篇报道中,有54位企业家来自互联网络和移动通信等新兴行业,占到了总样本人数的51.43%。仅就“创业创新”这一主题的报道而言,49篇报道涉及了49位企业家,其中41位企业家来自互联网络和移动通信领域,比例高达83.67%。相比于第一代和第二代企业家集中出现在房地产等实体经济行业领域而言,第三代企业家所处的行业领域更新,科技要求更高。

其二是“贵”。媒体在突出这一形象特征时,不仅指出他们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突出了他们对财富难能可“贵”的冷静理智的态度。如Majoy总裁茅侃侃表示“财富对我来说是一个符号”、“(挣钱)不能急功近利,我对财富的理解是够花就好”。泡泡网CEO李想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对财富的看法很简单,不会刻意追求财富”。可以看出,虽然创造了同龄人难以企及的财富,但是“新贵”们看淡了财富,认为它只是一个“符号”。他们没有迷失在金钱的王国里,反而以更踏实的心态行事。媒体对这种不急不躁的专注态度的刻画,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第三代企业家现实形象的良好建构;另一方面对当今社会年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起到了正面的引导作用,促使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备受瞩目的“领袖”形象

在以经营管理为主题的报道中,媒体塑造了第三代企业家的行业“领袖”形象。这集中体现在报道样本所涉及的企业家几乎都处于行业龙头地位,在其所在的行业领域中拥有话语权。意大利学者葛兰西认为,一个社会集团的至尊地位以两种方式展现自身,其中一种是“知识和道德领导权”,体现为文化领导权或话语权。③这些拥有较多资源的第三代企业家往往就成了行业意见领袖。

如“QQ之父”马化腾,他对互联网发展的相关言论常常被奉为权威性意见。在三大门户网站称霸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情势下,他为难以插足的后来者们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中国互联网跟韩国的三强有所不同,但未来发展趋势比较像,比如搜索、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由于管理和法制的不足,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存在缺陷。他又提出发展特色才能发展壮大:“中国现在各有特点,像阿里巴巴、百度,在电子商务和搜索方面非常强。”再如中国最大的团购网站——美团网CEO王兴在团购网站纷纷建立又纷纷倒闭的形势下,阐述自己对电商的发展理念:“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那么多年,主要集中在第一、第二产业,可第三产业的地位正在与日俱增……”这番言论拨开了电商发展的迷雾,给行业内的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媒体对第三代企业家行业“领袖”形象的刻画,正是突出了其在行业领域的这种意见领袖的地位,这不仅为同领域的其他企业家提供了意见,也为看不清经济形势的社会大众送上一盏指路明灯,有助于引导经济的良性发展。

追求认同的“创二代”形象

媒体在报道第三代企业家时突出了“创二代”这一群体。他们没有白手起家的创业经历,而是接手了父辈的事业。如朱鼎健,从被誉为“中国高尔夫球之父”的父亲朱树豪手中接手观澜湖集团。又如汪小菲,从有着“餐饮女王”之称的母亲张兰手中接手了俏江南。

关于这一群体的形象,媒体在以“家族接任”为主题的报道中进行了集中体现。

首先,媒体特别强调了“创二代”群体对“富二代”标签的反感,竭力撕掉“富二代”标签成为他们共同的心声。如在报道朱鼎健时提及:“撕掉‘富二代’标签”;在报道汪小菲时提及:“汪小菲身上有太多标签:京城四少、富二代、女强人张兰的儿子……把这些标签统统都撕掉。”与其说他们想要撕掉的是“富二代”标签,倒不如说他们想要撕掉的是公众对他们的偏见。“富二代”被人熟知仅仅是因为父辈的财富,而这类第三代企业家能够走进公众视野,靠的还有自身的能力和努力。

其次,媒体重点刻画了“创二代”企业家的能力。一方面,报道反复提及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磨炼。如报道朱鼎健时说他一身“黝黑的古铜色皮肤,都是这些年早出晚归,跑工地晒出来的”。报道汪小菲时提及他的“苦出身”。显然,他们都不是坐享其成的人;另一方面,突出他们在接管企业后或开疆拓土或应对危机的事业成就。如朱鼎健,在热带石漠地带“建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火山岩球场群”。而汪小菲,在俏江南卷入地沟油丑闻后,立刻在微博中发表声明,这个声明比俏江南集团的声明早了几小时。媒体呈现出的这类“创二代”企业家,传承了父辈企业家们的奋斗精神,正在进行“二次创业”,他们不是“富二代”,而是“创二代”。

总体说来,《中国经营报》呈现出来的第三代企业家的媒介形象是正面的、积极的。笼罩在他们身上的阳光气息,一扫昔日企业家们留给公众的“暴发户”印象,给社会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新气象。

注释:

①李生校:《“后危机”背景下越商转型研究——绍兴新生代企业家成长报告》,《浙商研究》,2010年版,第80~100页

②【荷】梵·迪克著,曾庆香译:《作为话语的新闻》,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32~33页

第2篇:企业形象分析范文

[关键词] e-mail 公司形象 利益相关者 投资 回报

一、由e-mail想起

在2008年第43届世界通信大会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表示,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2.2亿,宽带接入用户达到7147万户。而全球上网人数的保守估计则达到14亿左右。这组数字无疑是证实了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与互联网结下了不解之缘,互联网成为人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乃至接触世界的有效途径。这也无疑对传统的企业管理和运营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所熟知的电子商务受到众多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的重视和追捧,但如何处理在电子商务中被广为使用的e-mail,各方的态度则迥然不同。

最近因为做大量调查的缘故,通过internet给不同国籍,不同类型的企业发了大量的e-mail。得到的回应自是有很大的差别。但无论是哪个国家、领域的企业,它做的越是成功,得到反馈的几率就越高,而速度相应也很快;而国外的企业回应的比国内的企业多。偶尔和朋友谈起这个话题,朋友的话令我深思“这就是人家为什么比别的企业成功”,“外企就是比国内企业强,国企的服务就是不如人家老外”。

孰不论这句话道出的是否是事实,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仅仅通过对一封e-mail的态度,它传递给公众的信息——企业形象。

二、对e-mail回复处理的投入回报分析

暂且忽略企业收到的e-mail的目的是什么。正常情况下,发e-mail给您的只有两种人(忽略垃圾邮件问题):已经知道您,是您现存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如所有者(股东),客户,企业自身,员工,社区和您的合作伙伴;另一种是仅是知道您的名字,您潜在的利益相关者。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作为一家企业,您及时回复了e-mail,对您的企业而言意味着什么:

1.投入分析

前期投入——投资建造的企业网站相应的设施、人才和企图通过网站传递给公众的企业形象的投入(有形的和无形的);后期投入——投入人力物力维修和保养设施,投入人力进行网站管理和建设。或许您需要再多雇两个员工专门从事回复e-mail的工作,为此您需要支付的是他们的工资,福利和奖金。另一个更大的可能性是不需要雇佣任何新的员工,您只需要重新培训您的现有员工,提高他们对自身责任和承诺的认知,更高效的投入工作。

2.回报分析

您不能指望得到任何直接的、可见的利益。或许有,那就是您更充分的利用了您的现有资源,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但它所带来的无形回报却是难以估价的。通过一封e-mail,您传递这样的信息给您的利益相关者(现存的和潜在的):

(1)认真——“我认真对待每一个传递信息给我的客户,我们看重您的信息”

(2)负责——“我们很感谢每一个传递信息给我的客户,我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的,我是值得信赖的”

(3)高效——“我们是一个有效率的团体,我们每一个成员都在为把我们的企业建设得更好而饱含热情的工作,我很骄傲是这个团体的一份子,很乐意为您服务”

(4)尊重——“我们看重您的信息,我们会对它加以妥善处理”

实际上这正是企业形象的传递过程,通过e-mail,您让您的利益相关者感受到了您的企业文化和氛围——这个企业是一个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充满活力和高度负责的企业;您的企业是一个懂得尊重、善于学习和借鉴的企业。所以这样的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是值得信赖的,这个企业是有远大前途的,在这样的企业工作是值得骄傲的。

现在我们可以来看一下您将有可能获得的更多的收获是什么?

(1)您树立了较好的企业形象

有时候您即使花上上百万做广告宣传您的形象,也不一定让大众认可,但现在您至少通过回复e-mail,让他们切身感受、体会到您的企业文化和氛围而树立了良好口碑,达到了您的目的。

(2)对您的产品和服务的持续需求

您失去一个现存的客户的几率会相对降低,同时增加新客户的几率会增加。通过回复e-mail,您让您的客户感受到您是可信赖的,并懂得尊重客户价值的企业,您让他们怎么舍得离开您呢,而且,他会向他的朋友推荐您?而对于潜在的客户,您让他们觉得值得一试。作为一个商家,最忌讳的就是得罪老客户,所以,请在最短时间给予最合理的答复。同时,别放弃任何一个争取新客户的机会,那就别仅仅因为一封e-mail让他去光顾您的竞争对手。当然,这封e-mail可能是来自您的竞争对手,那就应该让您的竞争对手都敬佩您,但千万别在答复时泄露商业秘密。

(3)融资能力增强

稳定的销售业绩和获利能力使现有的投资者想继续维持他的投资,而企业的远大前程会吸引追加投资和新的投资。股票价格看好,金融机构乐意以优厚的条件借款给您。

(4)留住人才和不断吸引新的人才

现有的员工以是这个团体的一份子而骄傲,而新的人才也很乐意加入这个团体。留住了人才和不断吸引新的人才是您的企业的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您也会因此而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5)学习、创新的能力增强

因为您的积极回应,您获取更多信息的可能性增大。而从这些信息里,您可以了解更多您可能不知道的东西,譬如说来自客户的信息,会让您知道他们对您的产品、服务的意见,他们的需求,这也许正是您需要改进的地方。千万别忽略来自潜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譬如说我做调查通过e-mail所送出的问卷。在这个问卷里,可能包含有很重要的信息。您在做问卷时,实际上是对您自己的企业的检测过程。如果您不仅单纯的为了回答而回答,而是多问几个问,如“为什么要知道这信息”,“它代表的是什么”,“我是怎么做的”,“我能不能做的更好”,“怎么做的更好”,“我的竞争对手又是怎么做的”,“怎么做到的”。那么结果是您进行了一次自我检测,您发现问题,改进不足,学习先进,不断创新,超越自我。

三、对e-mail不回复的投入回报分析

反过来再想想如果我不回复e-mail,我将收获的是什么?

您的投入:投资建造的企业网站相应的设施、人才和企图通过网站传递给公众的企业形象的投入(有形的和无形的)+投入人力物力维修和保养设施,投入人力进行网站管理和建设。这一部分的投入,尤其是有形部分的投入和回复e-mail的投入是没有差别的。您的收获:

1.资金和设备的浪费和闲置

为企业网站投资建设的资金和设备,不能发挥最大效用,对企业而言是一项净流出和净损失。

2.机会成本的增加

将用于企业网站建设的资金投入其他项目,可能产生更大的收益。

3.无形的收获

这是一个效率低下的企业,对工作缺乏热情,一点也不认真负责,也不懂得尊重客户。对我而言,如果您是一个已经有点成功的企业,我会说“真是傲慢,您以为您真的做得很好了吗?您会逐渐让您的客户失望的”,如果是一家还不算很成功的企业“您以为自己是谁”。当然,如果您的网站还做的特别的漂亮,同时宣扬客户的利益至高无上,最终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您通过您的行动告诉了所有人您的华而不实,言不由衷。这对于任何一个希望持久发展的企业而言是致命的——形象不佳,客户流失,投资者的不信任,人才的流失……

当竞争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永恒主题,全世界的企业都在为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而苦苦奋斗。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自己的商务平台、企业网站便是为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所进行的众多角逐中的一项,网络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机以及近距离和所有利益相关者交流的平台。当全球的企业以信息为基础,为应对竞争而进行自身转换时,开发无形资产的能力变得远比对有形的物质资产进行投资和管理更为重要。

也许您不相信一封e-mail 能对企业的形象乃至持久发展带来如此大的冲击。一封确实不行,但作为一个企业,您不可能仅仅收到一封,而是成百上千封,那结果又会是什么呢?再想想您的竞争对手,如果他做了而您没做,那又是什么结果?数年前,商家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开通了客户服务热线,甚至是对方付费的电话服务。而据美国一家咨询公司的调查表明,一些企业客户的流失,部分缘于客户遭受客户服务热线的冷落。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e-mail联系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我们的企业更应该吸取电话客户服务中失败的前车之鉴,小心维护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们的企业怎能忽视一封e-mail对企业形象的影响呢?

参考文献:

第3篇:企业形象分析范文

包装类型

包装,最初的用途只是用来保护商品、防止其受到损害。但随着消费者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包装的概念也得到延伸,并日益完善。包装逐渐进入商业领域,开始在营销层面上大展拳脚。

包装分为三种:内包装、中层包装、外包装。内包装是产品的主体包装,是盛装产品的直接容器。如牙膏的软管。中层包装是用于保护产品和促进销售的直接容器。外包装又称为储运包装,是为了适应储存、搬运过程的需要所进行的包装。

一般说来,企业惯用的改变产品包装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改变包装的平面设计,包括产品的标志、图案、颜色。例如联想集团将原来的英文“Legend”中的“gend”改为“novo”,寓意为联想的创新与进步;另一种是改变包装的立体设计,包括产品包装的外观形状。例如芬达的瓶身由原来的直线型改为富有立体感的流线型。

“变装”性质

“变装”是企业采用企业识别系统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一种表现。企业识别系统是指企业通过传播媒介,以增进社会认同的符号传达系统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社会哲学向社会大众进行有效地传达。

企业识别系统包括理念识别系统(Mind Identity System,简称MIS)、行为识别系统(Behavior Identity System,简称BIS)与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 System,简称VIS)。MIS是企业识别系统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指导着其它两个方面的变化。它具体表现为企业的经营信条、座右铭等形式。例如,建设银行在早期曾经提出“要买房,找建行”的口号。久而久之,消费者只要是贷款购房,就会想到去建设银行;BIS是指企业的行为,分为对内对外两个部分。对内表现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对设备和工作环境的改善;对外表现为市场调查、营销促销活动、广告制作、产品开发等。例如,人们一进入“麦当劳”,就会感受到工作人员有礼貌的服务。点餐人员会冲你礼貌地微笑,并且说“欢迎光临麦当劳”;VIS在企业识别系统中是涉及范围最广、影响最快速和最直接的。企业改变包装正是加强消费者视觉识别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VIS往往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例如,招商银行曾推出向日葵作为它们的象征图案。在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在招商银行的信用卡还是银行对外赠送的伞上,消费者都可以看到生机勃勃的向日葵标志,并且很容易联想到招商银行。这三个组成部分相互推动、相互依存。其中MIS属于意识领域,一般无法直接表现出来,它必须借助于行为和视觉符号作为媒介来发挥作用;BIS是MIS的动态表现,VIS则是MIS的静态表现。它们共同构建成企业完整的识别体系。

企业识别系统尤其是视觉识别系统的作用在于:

传达产品信息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之前,必须依靠外在条件来获得对产品的认识。因而,企业识别系统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正确传递产品的信息,充当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树立统一形象

企业识别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可以将产品、企业、品牌联系起来,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一个统一的形象。这有利于企业新产品、新品牌的建立,降低销售成本。

增强竞争能力

在当今市场上,产品的同质性普遍偏高,一个细分市场上通常会出现多个竞争品牌。对于日常生活用品例如洗发水来说,竞争品牌的数量就更多。如何使企业自身产品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就需要产品具有鲜明的识别特征。这样才能将消费者的“眼球”第一时间集中到企业的产品身上,刺激消费者的购买。

“变装”根源

从表面来看,企业之所以采取改变包装的这种手段,不外乎有三种原因:产品的品牌形象老化,如可口可乐、芬达;市场延伸需要,但产品标识已被其它企业抢注,如联想;产品延伸需要,生产领域的推广,产品线的延长,如UPS。

但我们不难发现,企业产品最终是流向消费者的。在排开产品自身因素的影响下,“变装”还有着更为深刻的根源。从消费者行为学的角度上看,消费者通常会选购与自身形象相同的产品,即符合其自我概念的产品。自我概念(perceptions of self),是个体对自我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是指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的部分。“自我”按现实原则行事。它涉及“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人”等一些基本的价值判断。由于每个人都需要在行为上与他的自我概念保持一致,因此,有关其自我的知觉也就构成了其个性的一个基础。这种与自我保持一致的行为,有助于维护个人的自尊,也使他在与别人交往时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例如,一个内心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可能会希望拥有一辆豪华轿车和高级别墅;而一个内心渴望自由、无束缚的人,则可能会希望拥有一辆跑车,四处旅游。这些决定了消费者往往喜欢购买那些他们认为与自己的自我概念相吻合的品牌。

自我概念的特征在于它是习得的而不是天生的,消费者的自我概念随着其身份、地位、收入的变化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它是稳定而持久的,自我概念一旦形成,会长时间地持续地影响消费者对自我的认识;它有目的性,用来保护和加强一个人的自我;它具有独有性,每个消费者的自我概念都不可能完全相同。

正因为消费者的自我概念具有以上特征。所以从营销角度上看,企业往往采用感觉刺激(如包装等视觉设计)争取赢得目标消费者的积极感情反应,使消费者意识到该产品是其自我的一部分,从而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见图1)

消费者是否“买单”

产品是品牌的内涵,包装则是展现产品强有力的方式。一个好的包装可以传达产品的内在个性,成为产品与消费者联系的桥梁。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企业试图通过改变包装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共鸣”,达到购买的目的。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就曾对外宣称,新的标识设计“至少可以将消费者购买可口可乐的欲望提升5个百分点”,因为通过新标识,“消费者会感觉到我们的品牌跟他们更接近,更能表达一种现代的感觉”。我们应该思考的是,面对企业“变装”的这种频频出招,消费者是否真的买单了呢?

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的想法和现实往往存在很大差异,这是因为:

视觉刺激具有暂时性

视觉上的刺激只能引起消费者一时的注意和购买。要形成消费者的顾客忠诚,这是不够的。

“换装”容易掉进空有其表的陷阱当中

现在国内有不少企业经常在浑身乏术之后,才想到让产品变脸。变来变去,只是“新瓶装旧酒”。也许消费者会购买一次,但是一旦他发现真相之后,一定会有一种上当的感觉,绝不会再次购买。同时,会在社会上形成不好的口传效应。

品牌核心受到破坏

如何保证企业的每一次换装既有新意,又有诚意,而且又维持了产品的风格,是让许多企业头疼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到,在几次变革中,可口可乐公司也没有放弃红色和斯宾塞字体,UPS的盾牌也只是作了微调。一个十年、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的品牌,为了达到创新,仅图“一时之快”,丢弃了老字号,是很难受到消费者认同的。比如说,联想的这次更换标识之举,其意在海外市场。但是光花费的400亿人民币不谈,要想能够受到海外消费者的认同,又能够保住原有的中国市场。对于联想来说,将是一场艰难的战争。

第4篇:企业形象分析范文

[关键词]企业形象品牌形象差异性联系性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201-01

一、研究背景

在商品极其丰富的现代社会,广大消费者们在市场上所消费的本质已经超脱了有形的物质形态,而渐渐偏向了无形的精神领域,形象消费就是其中一种。企业形象、品牌形象、形象营销等时髦的名词渐渐为大家所熟悉。要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也成了企业领导者的口头禅。那么这两种形象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

二、“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相关概念对比分析

“形象”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主体在一定的知觉情境下,采用一定的知觉方式对客体的感知。从心理学角度讲,形象是人们反映客体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图式。下面将分别从定义、内容、面向三个方面来对比分析“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概念。

(一)两者定义的对比分析。企业形象是一个综合概念,是企业内在素质的一种强化形式,指企业有意识、有计划地将企业的各种特征向社会公众主动地展示与传播,从而使公众对企业有一个标准化、差别化的印象和认识。而品牌形象是存在于人们心理的关于品牌各要素的图像及概念的集合体,主要是品牌知识及人们对品牌的主要态度,品牌的拟人化个性是其最大特征。

(二)两者内容的对比分析。企业形象是由企业产品形象、服务形象、经营管理者形象、员工形象、公共关系形象、公司风气形象等综合而成的,是企业文化的外显形态。而关于品牌形象的内容理论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Biel认为品牌形象会引起“软的”和“硬的”两方面联想。硬的联想包括使用者的人口统计特征、产品和企业的技术和服务,这部分更接近于企业形象的内容;而软的联想包括使用者的个性和生活风格、产品对应的个性和风格等。

(三)两者面向的对比分析。企业形象的面向比较广,它包含了企业内外的一切关系源头,主要有:消费者、股东、员工、竞争对手、行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工商、税务、新闻舆论界等。而品牌形象的面向相对比较单纯,主要是消费者,没有消费者就没有品牌,其价值始终体现在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之中。

三、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的差异性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隐隐可以感觉到“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这两个概念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者的差异性体现在:

首先,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针对的对象不同。企业形象针对的主要是与企业直接打交道的小众群体,比如经销商、供应商、政府机关等;而品牌形象针对的主要对象是消费者、是大众。

其次,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所触及的有效范围不同。企业形象是直接的小众接触,关系更紧密、但面对面为主的接触面毕竟有限;品牌形象的主要任务是间接的大众接触,关系更松散、但效应更广泛。

第三,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负担的市场职能不同。企业形象的相关应用,比如名片、办公用品、办公环境,只有关联单位才会接触到,除了个别消费者与周边人群,最大多数的消费者几乎永远都没有机会接触到企业内部环境。花园一样的厂区也好,家庭作坊式的厂区也好,消费者不可能一一接触到,消费者更重视是品牌形象与强势品牌带来的品质保障,比如NIKE品牌委托全球各地的企业在加工,消费者认的是耐克这个品牌,而非加工企业。

四、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的联系性

品牌形象与企业形象不同,但并不意味着品牌与企业没有任何关系。事实上企业是品牌存在的内环境,企业的VI装潢,仿佛家具的室内装潢;品牌仿佛是这个家庭走出的成员,代表他个人形象的是他的穿着打扮。

(一)从形象塑造的角度来讲,两者相辅相成。在形象塑造中,双方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和促进。一个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名牌产品,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促进良好企业形象的确立;反过来,企业有了良好的形象,也会为品牌形象的塑造创造条件,因为企业美名远扬,其产品更易被消费者所接受、喜爱,从而使其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确立起来。所以,企业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品牌形象的塑造,而品牌形象的塑造更离不开良好的企业形象背景。

(二)从形象维持的角度来讲,两者相互依存。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脱节的现象,在我国很普遍。如中文之星,知道这种软件的人很多,却不知它所在的公司。在IT业,凭借先进技术产品开拓市场,进而建立产品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树立企业良好品牌形象,这一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旦产品品质无法保证,品牌形象受损,企业形象必将受到影响,也将波及到整个企业或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反过来,企业形象的损害同样也会影响到产品的品牌形象,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富士康劳工事件,虽然富士康只是一个帮苹果的iPod做代工的企业,但它出了事情,苹果还是很紧张,生怕会影响到苹果产品的品牌形象。

(三)品牌形象是企业形象的一部分。品牌形象是企业形象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品牌形象依赖于企业形象。在企业形象系统中,各构成要素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各构成要素对于企业形象的塑造虽然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有的起决定作用,而有的则只起影响作用。产品形象是构成企业形象首要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产品是塑造企业形象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企业产品形象就是企业形象。而在企业产品形象诸构成因素中,品牌形象又成为首要的决定性要素。因为品牌形象好坏,直接决定产品形象。具有良好产品形象的产品,就是那些技术先进、质量高、信誉佳、成本低、效益好、服务周到,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使顾客产生好感和信任的品牌。所以,我们不难看出通过产品形象这一纽带,品牌形象与企业形象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品牌形象是通过企业形象系统完成的结果,而企业形象即往往是以建设企业品牌为目标,可以说品牌形象是塑造企业形象的关键点,是塑造、提高企业形象的主要因素。抓住了品牌形象,良好企业形象的塑造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而成功的企业形象建设是品牌形象塑造的充分条件,实施企业形象战略的企业,在品牌提升方面都会有理想的效果。

五、总结

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健康发展的有效利器,然而要树立好这两种形象也是不容易的。若能正确认识到两者的关系,在形象建设的过程中理清思路,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至于犯了概念性的或是主次不分的错误。

参考文献:

第5篇:企业形象分析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0 前言

企业的识别系统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首先是理念识别系统,其次是行为识别系统,最后是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研究的对象就是上述识别系统的三个构成部分。[1]艺术设计专业的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中国的,当时的时代背景非常的复杂以及前卫,正是改革开放计划经济的初期阶段,社会经济体制最为主要的就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市场竞争力非常的小。同时,企业形象设计课程首先涉及的不是企业,而是作为高校专业课程执行。企业的识别在缺乏竞争的市场中显得高瞻远瞩,具有非常显著的前卫性。所以,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从根本上分析实际情况,立足于实际情况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初步尝试。

1 改革课程的名称

改革课程的名称是课程改革最基本的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该课程名称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第一,大部分课程名称设置过于空泛,对于相关专业来说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同时也没有从根本上明确艺术设计学科的实际研究方向,没有明确其实际学习方向。同时,其他非艺术类专业也有着差不多的课程,如企业管理学专业、市场营销学专业等。这就说明,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是一项多学科知识结构集成的课程,涉及很多个学科知识、明确的专业方向,同时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如果我们还是立足于视觉艺术表现这一个方面来实施课程教学工作,那么就很难从根本上满足“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提出的各个方面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设置艺术设计学科课程名的时候,需要坚持艺术设计“视觉艺术”这一个重要的条件以及原则。

第二,在分析目前艺术设计学科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设计的基础上,我们会发现,大部分课程名称设置小而片面,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以及设计对象没有进行全面的解释以及表述。在此之前,在品牌建立过程中,企业是非常单一的,一般情况下,很少存在拥有多个独立品牌形象的企业,同时,那部分跨行业做多品牌的企业数量更少。大部分企业选取自己的产品作为企业的名字,如太阳神、麦当劳等。[2]在上述基础上完成的企业视觉形象设计工作,可以从根本上实现企业以及产品品牌视觉系统的全面覆盖,且实现品牌形象跟企业形象的一致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品品牌形象所发挥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其直接跟消费者发生关系,深入人心。想要在实际工作中占领大量的市场份额,同时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大部分企业选择更新经营模式,完成多个独立品牌的构建以及拥有,完成多品牌战略工作。不管是哪一个独立的品牌,都可以按照需要完成独立视觉形象系统的有效构建。例如,腾讯公司旗下的互联网产品、宝洁公司旗下的洗护品牌产品等。[3]上述类型的企业旗下有很多的独立产品,同时还树立了大量的独立品牌形象。分析设计专业课程,发现企业的视觉系统设计跟产品品牌视觉系统设计之间针对的对象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如果只是分析品牌形象设计,而独立完成新课开设,那么就会存在明显的不科学性;如果将其进行统一命名,也存在歧义。目前,大部分非企业可以实现视觉形象系统的有效设计,其中大部分会跟相关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区别于商业化的企业属性,对其进行企业的定义是不合理的。所以,企业形象设计作为课程名称的话,是非常片面的也是非常不合理的。

2 改革任课教师的教学模式

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存在问题,详细如下所示:之前企业形象策划授课老师基本就是在学校上课,没有把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融入企业当中,传统形式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其教学内容不够充实,过于片面,没有把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同时其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的缺陷,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其矛盾和问题会越来越明显。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为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授课教师与广西贺州市正丰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交流。带领学生亲自深入企业进行学习考察,让学生参观该企业的现代农业销售商城,全面了解企业的运行情况及企业的发展前景。校企双方就进一步开展合作事宜进行了友好商谈,达成了共识,让学生与授课老师对该企业的企业形象设计进行进一步的改良设计。改革教学模式,真正让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对接,不断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这是企业形象策划设计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为进一步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改革课程开设针对的对象

目前,课程开设面对的专业学生范围还是相对比较狭窄的,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是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的对象。[4]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学生无视觉形象统一这一个重要的概念,进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规范性以及整体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促使企业形象设计课程面向艺术设计的专业学生,分析该范围学生的特征,对其实施针对性的课程设置。这样一来,在单位做工装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从根本上掌握视觉识别系统的应用要求,同时还可以掌握视觉识别系统的统一规范,进而发挥最大作用。

4 改革课程的联系性以及课程的系统性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工作与本学科中其他课程的关系没有被进一步明确,同时其没有实现进一步的规范化及系统化。另外,企业形象设计课程跟其他课程的开设也没有被进一步明确,缺乏规范化及系统化。上述存在的问题会对学生系统学习和理解企业形象设计课程产生直接的影响。开展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有效学习设计技能及设计知识,对学生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合理地完成设计内容的全面考虑,提升学生统一制定设计方案的能力。同时,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本质上有非常强的专业性,是一门专业课程。所以,使本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跟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系统、紧密、有效地联系在一起,是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效率的关键之处。

5 结束语

我们需要认识到目前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的不足之处,辩证分析其优点及缺点,找到最佳的方法,促使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有效实施。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审视效果,做好教学理论的改革,促使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指向进一步明确,促使其涉及的内容更加充实以及丰富,跟社会实践接轨,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轲.浅谈艺术设计专业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美术大观,2015(02):150.

[2] 刘妤.艺术设计专业的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包装世界,2011(04):72-73.

第6篇:企业形象分析范文

1.问题的提出

美国作为互联网银行实践先驱,前后经历银行服务商、互联网平台和直销银行三大模式,且均在其经营方式和业务领域内作出极有价值的创新。欧洲互联网银行发展晚于美国,但仰赖其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银行在这里的发展形势非常好,尤以英、法、德及部分北欧国家为最。2000年欧洲互联网银行已经超过120家,用户达6000万之巨,几乎占欧洲人口20%,累计互联网交易额800亿美元。我国在互联网小微银行诞生之前,被称为网上银行的在线银行系统已普遍存在。但网上银行、在线银行作为传统国有股份制银行的线上功能板块,不是真正意义的互联网银行,互联网小微银行指完全在网络上独立存在的,通过网络提供金融服务开展经营活动,实现资金融通过程的一种新型银行业态,具有相对多的创新经营空间的互联网银行。2014年7月25日,我国的首家互联网直销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WeBank)被正式批准筹建申请,本着“普惠金融”精神,以满足个人或企业的小微贷款需求为主营业务,以丰富的互联网网络数据为基础提供高效的、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银行风控引入部级银行风控体系,并导入腾讯在互联网领域技术能力,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工具,进行业务风险控制。截止2015年12月底,微众银行的主打产品微粒贷总共贷款余额为74.95亿元,共有2034万人成为了白名单客户,352万客户接受授信,总计66万人在线贷款128.17亿元,从微众银行上线开始各种质疑和负面的消息就层出不穷,这导致很多人对于银行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的前景表示担忧。

对于互联网小微银行的发展国内已有研究中,唐兴红(2015)认为在存贷利差缩小、金融脱媒创新推动和利率市场化趋势背景下,小微贷业务会变为各商业银行未来市场战略布局中的关键。具有利用大数据作为风控资源,依托社交网络深化金融服务和建设灵活智慧的小微金融模式等基本特征。芮晓武、刘烈宏(2014)从金融模式的研究角度出发,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技术是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其中前者是核心资源,后者是核心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可能在未来替代银行和现有的资本市场。也有学者不认同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性,认为互联网金融只在金融销售渠道和获取方式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但结合金融历史和国民特性来看依然无法替代传统金融,目前互联网金融大热主要有赖于中国金融市场本身不发达和渠道限制等原因,并没有太多和互联网小微银行创新有关的因素。

互联网银行的业务基础和大数据来源是基于人民银行诚信系统,信用不良的企业和个人不能成为互联网银行的客户,互联网小微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与挑战集中在多样且复杂的竞争者、网络技术安全问题和特殊的消费群体上,如远程开户的合法性问题,线上操作、无实体网点的业务风险管控问题等。所以结合目标顾客群体需求,有效挖掘自身优势资源,通过企业创新克服这些困难是互联网小微银行需要应对的重要课题。据此,本文将结合微众银行的做法,论证互联网小微银行创新行为对其品牌形象及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作用。

2.研究目的与意义

针对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出现放贷不足、业务量低、品牌形象不高等问题,本文将结合微众银行的企业行为,论证互联网小微银行创新行为对品牌形象及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作用。通过本文研究寻找有助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及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企业创新行为,争取来自更多消费群体的关注,创造更多的潜在客户的数量及消费转化率,提高企业运营业绩。

二、研究设计

1.模型与假设设计

企业创新方面熊彼特提出五种形式依次是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赛文?米勒认为产品开发能力、技术储备能力、技术改进能力、组织能力四种能力共同构成企业的创新能力。Burgenman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技术系统、管理系统能力及企业的价值观。本文总结归纳前人研究结果,结合互联网小微银行现阶段发展特点,拟使用产品服务创新与经营方式创新两个构面。品牌形象方面学术界认为是一个多维度概念。不同理念的学者尝试使用不同模型解析品牌形象,由此产生不同的品牌形象构成元素。如Keller用态度、属性和利益三大因子将品牌形象与品牌资产紧密联系在一起;Biel将品牌形象划分为企业形象、使用者形象和产品形象三个构面,本文将结合前人研究从多角度、多维度对品牌形象进行测量。消费者购买决策属于消费者行为学研究范畴,由于其涉及研究领域日渐扩大且学科交集日渐复杂,所以许多研究者的定义都是基于某个特定的角度,本文结合陈慧和李志远对电子商务条件下网络消费者分析结论,从个体因素角度出发对网络消费者消费决策进行测量。微众银行为普通大众和小微企业主的金融产品需求提供新平台,根据本文研究目的,结合前人研究,构建以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行为对品牌形象及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作用模型,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

根据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模型,设计如下假设。

H1: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对品牌形象有正向影响。

H1-1: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中产品服务创新对品牌形象有正向影响。

H1-2: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中经营方式创新对品牌形象有正向影响。

H2:微?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正向影响。

H2-1: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中产品服务创新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正向影响。

H2-2: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中经营方式创新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正向影响。

H3: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品牌形象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正向影响。

2.问卷设计与发放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使用里克特五级量表进行测量。问卷共由21个问项构成。问卷内容设计主要参考杨俊超(2015)、陈龙(2015)、岳运虹(2014)、王晓灵(2010)研究。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通过直接访问和网上问卷两种方式发放问卷共283份,收回276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数为261份。

三、实证分析

本文使用SPSS19.0软件频度分析、因子分析、信度分析和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检验过程与结果如下。

1.频度分析

如表1所示,受调查者性别方面男性146人,女性115人;学历方面专科及以下学历者69人,大学本科学历者173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19人;年龄方面20岁未满者49人,20岁-30岁未满者123人,30岁-40岁未满者41人,40岁以上者48人。

2.因子分析

本文使用因子分析检验测量的结构效度,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KMO值为0.935大于0.7,Bartlett球形检验sig值为0.000小于0.001,说明测量数据非常适合因子分析条件,测量工具具有结构效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经正交旋转得到4个公因子,公因子1为产品服务创新,公因子2为品牌形象,公因子3为购买决策,公因子4为经营方式创新,共解释总体方差的66.753%,具有较强的解释度,此维度划分与构想一致,此问卷效度合格。

3.信度分析

本文采用信度分析检验测量测量工具的一致性程度,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全体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20大于0.9,表明样本信度很高,量表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各测量问项信度分析?Y果中问项“我认为微众银行贷款产品收益值得信赖”校正后的相关性系数在所有问项中最小,为0.478,但删除后不利于整体量表的信度值提升,所以各测量问项均通过信度分析。

4.回归分析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论证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与品牌形象及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果关系,检测研究假设。结果如表4-表6所示。

(1)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与品牌形象的多元回归分析

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产品服务创新t值6.157,sig.值0.000小于0.05通过多元回归分析验证,假设1-1成立;经营方式创新t值0.792,sig.值0.429大于0.05,未能通过多元回归分析验证,假设1-2不成立;说明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中产品服务创新对品牌形象有正向影响,得到非标准化回归方程:品牌形象=0.505*产品服务创新+0.053*经营方式+1.676,表示产品服务创新每增加一个单位,品牌形象增加0.505个单位。回归方程式的解释度为23.3%。

(2)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多元回归分析

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产品服务创新t值10.095,sig.值0.000小于0.05通过多元回归分析验证,假设2-1成立;经营方式创新t值5.587,sig.值0.000小于0.05,通过多元回归分析验证,假设2-2成立;说明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中产品服务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正向影响,得到非标准化回归方程:消费者购买决策=0.586*产品服务创新+0.263*经营方式创新+0.207,表示产品服务创新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者购买决策增加0.586个单位;经营方式创新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者购买决策增加0.263个单位,相比于经营方式创新,产品服务创新对消费购买决策有更大的正向影响,回归方程式解释度为58.4%。

(3)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品牌形象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元回归分析

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互联网小微银行品牌形象t值6.382,sig.值0.000小于0.05通过一元回归分析验证,假设3成立,得到非标准化回归方程:消费者购买决策=0.354*品牌形象+1.752,表示品牌形象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者购买决策增加0.354个单位,回归方程式解释度为13.6%。

(4)假设检验结果及分析

本文研究假设检测结果如表7所示。

首先,以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对品牌形象有部分正向影响,其中企业创新中产品服务创新对品牌形象有正向影响。互联网小微银行作为一种新型银行模式,从无到有本身就是创新,企业创立初期产品和服务设计与创新过程亦是对其品牌形象的建设过程,所以对于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产品服务创新对消费者认知和形成企业品牌形象意义格外重大。具体做法方面,一是互联网小微银行产品服务创新主要应从推出有别于传统银行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特别是产品种类和功能方面应该具有更强的覆盖面;二是在消费者获取互联网金融产品和业务方法途径和展示途径上多做创新之举,应该充分结合移动互联网产品展示与交易新形式,如企业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络社区宣传、朋友圈、APP应用等,做到展示与获取流程电子信息化、网络化;三是在存贷款业务方面应该结合互联网产品定价策略,降低产品服务价格,加强附加产品、衍生产品收益,突出廉价性和便利性,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第四,选取客户资料等客户关系管理方面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功能,以微众银行为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腾讯公司客户资源,在挖掘潜在客户和管理现有客户方面进行创新性管理。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中经营方式创新对品牌形象有正向影响不成立。企业创新行为中经营方式创新对企业品牌形象建立与形成不比产品服务创新行为效果明显,经营方式创新行为往往需要结合产品服务创新才能具体化、产品化,比如网络运营不设实际网点、采用白名单制度(即只有银行认可的人能贷款)等经营方式不会对品牌形象产生直接影响。

其次,以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正向影响。对于一家成熟企业来说,利润最大化是经营最大源动力。根据伊查克?爱迪思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任何从事商业经营的实体都难以逃脱发展、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的规律。为能够保持企业对消费者持续的吸引力,每个企业都应认真考虑如何获取新动能,获取新契机以进入到下个周期中,而创新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对微众银行来说,个存小贷业务是其现阶段最基础的产品,为取得经营业绩提升,需要确保自己在经营方式和产品上的创新能够满足消费者贷款及使用其它服务的需求,能够影响消费者贷款购买决策才能在自身业务开展上获得实质性收益。综合数据分析可见,企业创新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正向影响。一是产品服务创新对购买决策有正向影响。企业创新表现是多样的,根据《创业指南》(2012)的刊载,创新最基础的维度包括产品、工艺、市场和管理创新。微众银行虽然是互联网小微银行的首发者,但其主要区别于传统银行的创新举措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产品服务创新是其中之一。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及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微众银行产品服务创新对购买决策有正向影响。二是经营方式创新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正向影响。经营方式是企业针对自身组织形式和制度建设方面进行的工作,旨在更高效地获取、使用和产生资源,使企业行为更有效,更好服务消费者。经营方式创新属于企业对自身组织运营方法的改良,属于管理方面创新。根据《学习中国》(2016)刊载,组织环境对组织成长发展有重要影响,组织对环境也有积极地反作用。由消费者构成的市场环境和企业间是符合彼此影响关系的,虽然互联网小微银行采用的是无实体店铺经营的纯互联网经营方法,企业经营方式创新最终体现在客户眼前的是纯粹的功能性界面和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交互指令,但是经营方式创新性的具体化、产品化、功能化最终会在交易终端通过人-机模式或人-人模式得到体现,所以会影响消费者互联网产品服务的购买决策。

第三,以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品牌形象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正向影响。互联网产品与服务不具备传统营销中产品与服务的实体化特征,所以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前往往需要大量的信息搜索,即使网络产品商家摆出许多产品有形化信息,特别是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无形性的特点依然是消?M者做出购买决策的最重要的不利因素之一,消费者往往结合品牌形象这个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自我判断的因素来做出最终购买决策。所以对于互联网产品,特别是互联网小微银行来说,品牌形象建设是其无形产品有形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途径。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围绕以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为研究对象展开,旨在探究以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微众银行企业创新行为对品牌形象及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作用关系,通过论证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第一,产品服务创新是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应主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客户来说,产品服务创新在现实层面的重要体现就是与传统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功能上的、展示方式上的差别。传统银行因其规模和利益诉求很难在小额信贷的领域施展拳脚,而这恰恰是微众银行等互联网小微银行的市场机会,产品创新的第一步就是推出专门服务于这一细分市场的“微粒贷”产品,提供能够满足消费者和中小企业贷款需求,获得市场良好反映。接下来,在微众银行进行平台型转型的关键时刻,要继续加强产品功能性上和传统银行的差异化,提升自己在个存小贷业务领域的产品品种,开发出同类市场分类下的贷款消费产品,例如除消费品领域的“微粒贷”,还可以有汽车消费市场、住房消费市场等其他同级别细分市场的产品。另外,还应继续提高消费品贷款的覆盖范围,更好地完成在不同细分市场的产品布局,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第7篇:企业形象分析范文

关键词:社会责任 披露质量 品牌价值 企业形象

一、引言

所谓的现代企业形象就是企业个性和信誉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反映,体现了社会对企业的承认和接受程度,是企业文化的综合体现和外在反映,是对企业的可靠性,对企业的良性的综合的认知和反映。郑建峰(2008)认为企业形象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有以下方面: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的总体评价,是各种具体评价的总和。具体评价构成具体形象,总体评价组合成总体形象;公众是企业形象的评定者,其评价作用于企业并影响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源自企业自身的表现,即公众对企业的印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企业的表现,企业反过来根据公众的评价调节自身的表现。据此可以说,社会公众是企业进行形象塑造的关键,其对企业的期望、要求就是企业形象的构成要素,实现了其愿望和满足了要求,也就完成了企业形象的塑造。“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企业可以同时赢得声誉和组织认同,在更和谐的社会氛围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持续稳定的发展和壮大。品牌价值的增值过程就是企业社会责任担当的同波共振,品牌是企业内部机制的外在表现,企业的社会表现是企业形象的外界传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市场效应最终会通过品牌价值层次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价值,所以品牌价值的高低可以显示企业社会形象的好坏。“始终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加强我们的市场地位,并最终创造出更多的价值”。1924年谢尔顿(Oliver Sheldon)首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者满足企业内外各种人类需求的责任联系在一起,认为道德因素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企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多方面的,Carroll(1979)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自愿责任。Gray,R.H.,Kouhy,R。and Lavers,s.(1995)把企业社会责任分为环境问题、消费者问题、能源问题、社区问题、慈善和政治捐赠问题等十五大类问题。但是在会计披露信息范围内,并不能对以上诸多问题面面俱到,进行全面的核算和揭示。在宣传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过程中,究竟企业着重披露哪个部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可以得到更多的企业品牌价值增值,对于这个问题国内现有文献还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过。有的虽然发现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但缺少实证方面的经验数据加以论证,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剖析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品牌价值之间的内在关系。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一直受到国内外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和重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但是处在社会责任研究前沿的国家却美国,对社会责任概念的讨论,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SocialAecountabiHtyInternational,简称SAI)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区别于商业责任,是指企业除了对股东负责,即创造财富之外,还必须对全体社会承担责任,一般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护劳工权利、发展慈善事业、捐赠公益事业、保护弱势群体等等。Mahapatra,s研究了一类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信息,发现年度报告中的污染支出信息企业盈利能力和系统风险之间存在相关关系。Lehma & Tinkerren把印象管理方法应用到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回应、支持、甚至夸大主要的社会责任价值”来强化企业公众印象。

(二)国内文献 回顾现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关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研究,多是从规范的角度来分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动机,评价西方社会责任会计体系框架和实践经验,并于我国社会责任观念发展现状进行对比,以期在借鉴的基础上,健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披露理论。如阳秋林(2005)提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应以传统的三大会计报表为核心,即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社会利润表和社会现金流量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不总是和利润减少相联系,长远看,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效益是均衡的。田虹(2008)发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些行为虽然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但会使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而为企业获取长期利润准备了条件等,关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实证的研究甚少。沈洪涛的研究发现,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与企业规模、盈利能力有关,与公司财务杠杆和再融资需求无关,同时上市地点和披露时间在内的披露环境也对公司社会责任披露有显著影响。刘长翠、孔晓婷(2006)从样本总体和分行业两个角度,回归分析样本公司社会贡献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及资产负债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社会贡献率与前两者之间有正相关关系,与后者存在负相关关系。宋献中,龚明晓(2007)采用了内容分析的方法和信息质量特征的概念框架对社会责任信息质量进行整体分析,研究发现从总体上说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中的社会责任信息对决策的价值有限。李正、向锐对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624家公司年报进行指数评分,发现我国企业对员工问题、产品质量提高、公益捐赠等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较多,而较少披露废旧原料回收、环境问题、社区问题。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语,意为打上烙印之意,以区分不同生产社的产品(包括劳务)。1960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将品牌定义为,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者它们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在信息社会中,品牌除了具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外,品牌还具有特性价值。品牌的特性价值是指对市场的占有,对公众思想心理的统治,品牌的价值不仅代表广泛的知名度,还代表认识度、美誉度、忠诚度、信任度、追随度、持久度等。品牌是企业创造价值与增值的资本要素,资本是船,品牌是帆,有了品牌之帆,资本之船才能一帆风顺,由此可见,品牌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上的优势。由于企业财务会计准则的原因,目前品牌价值的评估在财务方面尚有限制,不能直接通过企业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获取,因此本文借助中国品牌高峰会(ChinaBrand Summit)的2007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数据。该数据是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评估所得。世界品牌实验室是一家奉行“独立公正”原则的权威品牌评审机构,在中国掀起了一场企业界树立品牌意识的风暴。因此,本文选取2007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的500强企业为样本,剔除非上市

公司295家,财务指标不同于其他公司的金融企业7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的公司34家、台湾公司1家、集团公司8家、已退市公司3家、B股上市公司2家,剩余样本量为150家企业。除品牌价值数据来源于网页资料外,其余数据均来自巨浪资讯网及CASAM数据库,数据计算由EXCEL2003处理,回归分析由SPSS16.0处理。

(二)品牌价值评估模型 品牌价值评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被运用于企业财务和战略策划等领域,品牌价值是一种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其评估的方法有很多。从品牌评估方法种类来看,大体分为四类:成本价格法、市场价值法、收入计算法和经济适用法。世界品牌实验室始终走在学术研究前沿,独创了国际领先的“品牌附加值工具箱”(BVA Tools)与目前通行的“经济适用法”(Economic Use Method)相吻合,是比较各种评估模型的特点,结合中国市场的经济背景和竞争环境的一套客观、实用的评估指标体系,它能够有效体现企业的发展潜力和竞争能力。世界品牌实验室的评估模型如(图1)所示。

(三)变量选取和模型建立 具体指标设计见(表1)所示。财政部1995年颁布的企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社会贡献率”来考核企业对社会和国家做出的贡献(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责任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该指标的含义是:企业使用一定数量的资产,为社会提供了多少贡献。工资(包括奖金、津贴等收入)、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应交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收、净利润等均属于企业社会责任贡献总额的范围。本文借鉴陈玉清、马丽丽(2005)的研究成果,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企业对政府、职工、投资者、社会公众四个部分。X1,X2,X3的数据均来自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现金流量表,而X4中的环保支出、捐赠支出、赞助费三项数据来自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会计报表附注项目说明,并假设这些费用发生在年度报告当期以现金支付。根据假设和变量定义,建立参数评估模型如下式:LnY=α+β1X1+β2X2+β3X3+β4X4+β5XROE06+β6SIZE+β7LA+β8MP。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样本描述性统计见(表2)。

(二)相关性分析 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表3)中易见Y与x4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X1、X2、X3的Person系数为负,且相关性并不显著。初步分析企业品牌价值与企业社会责任具有相关性,但只表现在对社会公众的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所有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从理论上讲,假设模型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可以进行回归检验。

(三)回归分析 对假设的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检验结果如(表4)、(表5)、(表6)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调整后的R2为0.222,拟合效果较好,显示模型变量选择较合理。回归模型的各解释变量的系数不能同时为零,F值为6.311,P值为0,表明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有较高的解释能力,模型有显著统计意义。根据(表5)分析得出,在企业社会责任变量与企业品牌价值的关系方面,企业对政府、职工、投资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品牌价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负,表明对政府、职工、投资者三方的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多,品牌价值量约少,但效果并不显著。企业对社会公众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品牌价值之间系数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企业对社会公众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多,品牌价值越大。在控制变量与企业品牌价值的关系方面,企业的规模、企业上一年度产品的盈利水平均与企业品牌价值显著正相关,表明企业规模越大,上一年度盈利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

第8篇:企业形象分析范文

关键词:广义全息论 企业形象 全息 全息关系 全息演变

全息关系分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今天,企业形象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良好的企业形象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是现代企业应对全球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塑造企业形象,首先必须拓展和深化对企业形象塑造的认识和理解。广义全息论作为从中国传统哲学升华出来的一种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生奥妙的新思维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企业形象的崭新视角和有力工具。

根据广义全息论,任何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相对独立的系统,都可以称为全息系统,大到一个社会,小到一个细胞都可以被看作是全息系统。在一个全息系统中,具有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称为全息单位。构成全息系统或全息单位的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信息的成分,称为全息元素。由于构成全息单位的全息元素的数目和种类与构成全息系统的全息元素的数目和种类存在对应关系,因此,全息单位是全息系统的缩影。同时,由存在对应关系的全息元素构成的各个全息单位之间以及不同的全息系统之间也是相互全息的。

总之,广义全息论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普遍适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任何系统。而企业形象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有机系统,是可以而且应当从广义全息论的视角来进行认识和分析的。

对企业形象塑造的全息关系分析

从静态的角度看

根据企业形象的系统特征,可以对企业形象系统进行全息关系分析,从而为企业形象塑造提供有益的启示。

企业形象作为全息单位,与相应的全息系统——城市形象、地区形象乃至国家形象存在全息对应关系。企业形象是城市形象、地区形象乃至国家形象的反映和缩影,人们可以透过企业形象认识相应的城市形象、地区形象乃至国家形象。就企业形象与城市形象的全息关系而言,海尔、双星等著名企业的良好形象无疑在青岛城市形象的塑造中功不可没,这些企业的良好形象强烈而有效地影响着人们对青岛城市形象的认知。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中国企业的形象越来越成为世人认识和评价中国市场经济状况的镜子和窗口,其好坏会影响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同时,中国国际形象的不断提升也有利于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形象。

企业形象作为全息系统,与其他的全息系统——其他企业的形象系统存在全息对应关系。在塑造企业形象的过程中,每一个企业都可以把其他企业看作自己的一面镜子,同时,它又是其他企业的镜子。这就为企业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生存于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的企业必须充分地开放自我,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积极主动和善于向其他企业学习,用其他企业的教训警示自己,并努力从中发现机会;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汲取其他企业有益的经验,促进自己快速健康成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企业形象的塑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照镜子”的过程。

企业形象作为全息系统,与其全息单位——员工形象、产品形象、环境形象、服务形象等存在全息对应关系。一个企业的员工形象、产品形象、环境形象等都是这个企业整体形象的缩影与体现。就企业形象与产品形象的全息关系而言,“产品是企业的基础和核心,是沟通企业和消费者最直接的桥梁,是公众确认企业的先导和前提。” 产品的外观设计、质量性能等无一不反映着企业形象。对产品不断更新设计,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是树立企业形象的根本和立足点。人们众所周知的奔驰汽车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正是奔驰汽车从细节之处显示出的卓越品质为其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为其树立了优秀的企业形象。

同样,企业形象与其员工形象也是全息相关的。“员工是企业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员工的言谈举止、仪表服饰、职业道德、业务技能、精神面貌等都是企业精神的反映和体现,员工形象是展示企业内在形象的窗口,是企业整体形象的集中体现。” 现实社会中,由于企业员工与社会公众接触的经常性和频繁性,企业员工形象成为了社会公众感知企业形象的重要途径。比如,一位中国企业家一次在参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卡车装配线时,负责接待的女士在带领参观的过程中始终精神饱满,热情、认真、负责,若发现有人脚踏黄线或不戴防护眼镜,马上予以警示。此外该女士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车间各工序员工的关系融洽。这位训练有素、精明能干、热情称职的接待员身上,便透视出了通用汽车公司良好的企业精神和内在形象。

转贴于

企业形象系统的全息单位之间,即员工形象、产品形象、环境形象、服务形象等之间存在全息对应关系。这些全息单位之间并非彼此孤立,而是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它们相互映衬着对方,是对方的缩影。假如一个企业的员工在言谈举止、文化水平、业务技能、精神面貌等各方面表现俱佳,公众便会自然而然地相信这个企业的产品也是值得信赖的,而假如一个企业的员工言谈举止粗俗不雅,业务技能生疏,消费者又有什么理由相信这样的企业能够提供让人信赖的产品呢?

从动态角度看

企业形象系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因此,从动态的角度对企业形象塑造进行全息关系分析同样能带给人们有益的启示。

企业形象塑造应该坚持变化发展与因果联系的观点 企业形象塑造是一项动态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过去、今天和明天之间存在着不可割断的因果联系,它在某个时刻的状态与另一个不同时刻的状态存在全息相关性,同时它们又都与企业形象塑造的整个过程全息相关。企业在某一时刻的行为会随着时间而被全息扩大或缩小,这就是企业形象塑造过程中的全息演变规律。也许今天对企业形象意义重大的事件会随着过程的推进产生全息缩小效应,在将来成为企业关注的次要或微小事件;而今天对企业形象意义不大的事件也许会随着过程的推进产生全息扩大效应,在将来成为决定企业形象兴衰的大事。这就要求企业形象塑造必须坚持变化发展与因果联系的观点,深刻认识与把握企业形象成长过程中所蕴藏的规律性。

企业形象塑造应该树立细节意识与危机观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正在逐步地成长为一个发展中的现代工业社会。按照德国社会学家贝克(Ulrich Beck)的解释,现代工业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在这种类型的社会中,风险与威胁一旦产生,就会波及相当广泛,也就是说,企业行为中的全息演变规律会表现得更为明显,企业细小行为更容易被全息扩大。也许只是因为企业管理某一小点的失误,企业苦心经营的形象大厦便会毁于一旦。企业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作为全息元素与企业形象这一全息系统存在全息对应关系,它们都应对企业形象负责。细节是企业形象的缩影,它就如一颗晶莹的水滴,从中可以透视出企业的内在精神和品格。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对细节保持高度的警觉,要深刻地理解细节中所蕴涵的辨证规律,一方面努力完善细节,从细节之处打造品质,获取社会公众的认同和信赖;另一方面要树立危机观念,提高预见、防范与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力避对企业不利的细节产生全息扩大效应,对企业形象产生损害。

综上所述,企业形象塑造是一项动态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化对它的认识和理解,要运用广义全息论及其他富有成效的思维工具对其进行思考和探究,努力发现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切入点,开拓性地开展企业形象塑造工作,为现代企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秦启文.现代公共关系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袁传荣.宋林飞:公共关系新论:组织形象管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刘英骥.现代企业形象塑造[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第9篇:企业形象分析范文

一、电力企业政工干部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分析

企业政工干部是电力企业内部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员工之间占有重要的地位。电力企业政工干部是构成电力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基础,是连接电力企业各层领导与工作人员的重要桥梁,也是党领导组织与领导人员的重要产生地。电力企业没有政工干部,就不会有党组织的存在,也不会有党的存在。在电力企业内部加强政工干部的良好形象建设,是对党组织形象的规范,对于电力企业领导与工作人员的沟通都有重要作用。电力企业的政工干部良好形象得以良好的建立,有利于各个不同层级的领导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更好地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内部矛盾,保证电力企业健康发展。

二、电力企业进行政工干部良好形象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的政工干部的形象的塑造工作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但并不是所有的电力企业都可以成功地进行政工干部形象的塑造。下文对电力企业政工干部形象塑造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电力企业政工干部的模范作用不强。

电力企业的政工干部是具有引导作用的党组织人员,政工干部的思想素质水平模范作用的实现有着直接作用。政工干部是电力企业政工干部的重要组成人员,其良好的形象的建立取决于其模范作用的发挥力度。但是,许多电力企业中的政工干部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在企业中的作用,不能很好地起到模范作用,自然不利于其良好形象的建立。

第二,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不配合政工干部工作。

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影响电力企业政工干部建立良好形象的原因有许多,例如:工作人员的配合程度、个人的福利待遇与个人的发展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工作人员对政工干部的不满。工作人员不愿意配合政工干部工作,但电力企业政工干部的形象需得到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因此,需加强这方面的沟通。

三、加强电力企业政工干部形象塑造的对策分析

电力企业政工干部对于企业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对于良好形象的塑造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加强电力企业政工干部的形象塑造需采取多种有效的对策。

第一,加强政治素质的培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政工干部,一定要具有坚定的政治素质。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等多种不同的思想政治原理进行学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深入的学习,将党的最新方针政策进行牢记,这是对一名合格的政工干部的基础要求。没有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政工干部,是不能与人民群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也无法正常地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政工干部作为党的基层干部,要明确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更要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保持一个坚定的政治信念与清醒的头脑,与我党保持一致。只有这样,电力企业的政工干部才会得到良好形象塑造的基础。

第二,发展较高的业务能力。

要在电力企业内树立良好的政工干部形象,政工干部就必须要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政工干部要加强对政治时事的学习,更为深入地了解哲学原理,对各类理论基础进行深入学习,并利用到工作实践当中。政工干部要学会利用思想政治原理解决电力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对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知识与最新的管理知识进行深入地学习,提高政工工作的现代化步伐。另外,创新意识是现代电力企业政工干部必需要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将工作路径扩宽,实现良好形象的塑造。

第三,提高自身的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是电力企业政工干部的体力与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素质。电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较重,具有较大的工作量与工作强度。具有健康的身体,是进行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心理素质是提高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精神基础。比如说当人民群众出现矛盾之时,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可以正确地面对与分析、解决群众间的问题,更好地站在群众的角度出发。因此,只有具有较强的身心素质的政工干部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政治工作当中,让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