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工程开发流程范文

建筑工程开发流程精选(九篇)

建筑工程开发流程

第1篇:建筑工程开发流程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业工程;物流;应用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建筑工业工程作为一门应用型和综合交叉型科学。建筑工业工程在进入我国后,逐渐被高校、企业认识和接受,并开始应用于实践,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笔者在实践和研究过程中发现,建筑工业工程在我国往往还局限于制造业,在第三产业中的研究和应用刚刚起步,范围非常有限。而物流行业作为服务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已经通过供应链思想越来越深入地影响制造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建筑工业工程是综合运用各种实用的知识和方法,对一个由人力、物资、信息、设备等组成的系统进行规划、设计、预测和评价活动。

建筑工业工程起步时,是以现场为中心,作业者为对象,采用科学管理的方法进行时间及动作研究、工作简化、质量控制、物料搬运等工作,以提高单项作业的效率和降低作业成本。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逐步转向以工厂为中心,管理者为对象,采用综合的管理以及运筹学的思想,进行生产过程的分析、规划、改进、完善等工作,并提供系统最优化的技术支持。在此基础上,向以企业整体为中心,经营者为对象,用系统战略进行管理的阶段转变,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系统性和综合性,强调的企业整体效益最佳。

二、建筑工业工程技术在我国物流行业中的应用设想

1、建筑工业工程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建筑工业工程技术在我国其实也有相当长的应用。先后以“工业管理法”、“实业工程”、“建筑工业工程”的名字向国内的教育和管理界做了深入的介绍,并已经开始局部应用于上海等当时工业发达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机制的过度,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成为社会与企业的客观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工程学科开始逐渐受到重视,建筑工业工程的一些技术也被有意识地应用到工业项目的规划、设计、咨询、评估和改进方面。

2、建筑工业工程技术在我国物流行业的应用还过分狭隘

物流这一概念最早形成于美国,货物配送。20世纪90年代末,物流的概念被进一步发展,与生产过程结合更加紧密,成为“供应链”中的一部分。应该说“物流”这一概念从诞生起,就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准能运输,而是俾昼作夜了运输、保管、信息在内的系统问题,用以提高整个生产环节中物资传递效率。这一特点与建筑工业工程提高效率、追求效益的目标有着天然的一致。国内也有相当多的学者应用与建筑工业工程相同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物流系统和物流动作,例如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存储论、埃运筹学、系统分析等。

但是,从笔者的实践中发现,目前国内的物流的研究和分析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首先,对物流的研究集中于宏观层面,过于关注物流园选址、配送节点和道路设置等企业战略层面问题,较少关注微观的操作环节,例如配载、仓储管理、搬运效率、流程优化等。其次,物流研究大多集中于硬件设计,例如选址、道路、运输工具、仓储和搬运设备,较少研究如何建立有效和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岗位设置、人员配置、动作合理化、岗位分工、排班等的研究就更加匮乏。再次,许多物流有研究与实际动作情况脱节,有许多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被大量学者研究和发展,但甚少应用于企业的实际操作,大部分企业还是凭经验和处人意愿行事,通过作业人员的个人行为的改进操作,而不是遵从和应用科学方法。

总体来说,无论是建筑工业工程还是物流系统的研究,我国都已经逐步向世界先进水平靠近。但在实践中,物流行业应用建筑工业工程技术的水痘还凸显不足。

3、应加强经典建筑工业工程在物流行业的应用

回顾国外建筑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局部优化―整体优化―全局优化”的发展道路,押这对于我国在物流行业应用建筑工业工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1)设立专业的建筑工业工程职位

将流程规划和改进的职能从管理者职能中剥离出来,聘用专业的人员进行建筑工业工程研究。这是因为应用建筑工业工程需要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而这部分专业知识不需要管理者掌握,也难以被管理者掌握。同时,建筑工业工程的实际应用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观察、记录、分析动作,需要大量的时间,而管理者往往没有如此充分的时间跟踪整个作业流程,分析每个作业动作。

(2)应用标准化的动作研究、时间研究、规范人员配置和班组设置。

物流行业往往需要24小时保持运作,同时又会在运输工具到达或者离开时出击作业高峰。因此,通过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确保企业在好写的时间段内,运用最合理的人员安排,到达作业效率的最大化。是建筑工业工程在物流企业应用的最期末、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上述对于建筑工业工程在物流企业应用的建议,其实都 属于20世纪初练习曲建筑工业工程时期的典型方式,虽然看起来似乎和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但是我们不应该忽略我国现有在物流钻凿的建筑工业工程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如果没有一套好的、稳定的、经得起考验的基础标准,将会使一现代建筑工业工程技术方法和先进的物流技术如同建立的沙滩上的空中阁楼,即浪费了资金、花费了时间,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结束语

建筑工业工程主要是通过优化和重新组织企业系统的各种资源,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是一种投资少甚至不需投资就能提高收效的方法,是符合节约型和效益型社会的重要工业技术。虽然我国目前的欧美发达国家以至于日本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笔者希望通过写出个人实践的体会,抛砖引玉,和广大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共同探讨适用我国实际情况的建筑工业工程应用方式。

作者单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智亮,莫方彬,陈娟. 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面向对象建模[J].土木工程学报 2003,(3):34-56.

[2]刘克选. 信息高速公路与信息社会[M].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8:12-19.

[3]马智亮,陈娟. 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J]. 施工技术,1998 ,(5):23-34.

第2篇:建筑工程开发流程范文

在中美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第一届中美建筑与工程服务交流研讨会在*顺利举办。很高兴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中国建筑业的改革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情况,尤其是就双方政府共同关心的建筑领域问题进行探讨,相信这种交流研讨不仅能够增进双方的友谊,而且能够促进双方在工程建设领域更广泛的合作。在此,欢迎更多的包括美国公司在内的外国公司来中国市场开展服务贸易。

下面我分六部分介绍中国建筑业的基本概况和发展过程、主要政策和发展展望。

首先,我介绍中国建筑业的基本概况。

中国建筑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建筑业率先进行了改革开放。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建筑业近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从2002年到2006年,建筑业总产值由18527亿元增加到40975亿元,年均增长120%,建筑业增加值连续两年突破1万亿元。在国民经济的20个行业中,建筑业排名第5。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作用更加明显。2006年,我国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

中国的建筑市场同时也是一个竞争充分的市场。全国建筑业从业人数约4000万人。勘察设计企业共有15545家;施工企业共有104297家;工程监理企业约有6665家。与其他服务贸易行业相比,建筑行业的利润率仍然较低,尤其是房屋建筑类工程。

对外开放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中国政府对建筑业的发展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一直致力于为中外建筑企业从事建筑活动创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依据中国建筑市场准入的有关法规和制度,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建筑活动进展顺利,目前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设立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企业已达1400多家,其中美资企业100多家,这些外资企业主要从事石油、化工、制造、电力、市政等基础设施项目和房屋建筑项目。

中国建筑业正在全方位多层面对外开放。

2006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五周年。回顾过去五年,中国政府不仅完全履行了入世议定书中承诺的建筑市场开放的各项义务,而且进一步扩大了建筑业对外开放的领域。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探索阶段,逐渐进入到稳步健康的发展阶段。随着CEPA、APEC、自贸区和WTO新一轮谈判的开始,多边和双边沟通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中国加入政府采购协议谈判的启动,可以预见中国建筑市场对外开放将呈现全方位多层面的态势。

第二、中国建筑业对外开放简要回顾

建筑业是我国八十年代实行改革后最早引入竞争机制的行业之一。从1984年开始,我国的工程建设领域开始实行招标投标制度,改变过去的由政府行政分配任务的做法,建筑市场的竞争机制开始建立。

引进外资后,为有效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首先在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领域开始了对外开放。

中国政府在允许外方在一定条件下从事工程设计和施工活动,并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早期的对外开放制定了以下一些政策:

在设计市场准入方面主要有:

①《中外合作设计工程项目暂行规定》(1986年,原国家计委、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②《成立中外合营设计机构审批管理规定》(1992年,建设部和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③《关于国外独资工程设计咨询企业和机构申报专项工程设计资质有关问题的通知》(2000年,建设部)

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市场准入方面主要有

①《在中国境内承包工程的外国企业资质管理暂行办法》(1994年,建设部原32号令)以及配套实施细则

②《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的若干规定》(1995年,建设部和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以上规定对设计、施工做出准入许可显示出进一步开放的态势。从对外开放初期的政策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建筑业的对外开放政策处于不断的探索状态,在允许外国企业进入的方式上,同国内企业的要求并不同步。管理方式上对于以商业存在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如何管理处于试行探索阶段。因此,在设计和施工领域对外商独资企业的设立实行一些限制性规定。对于中外合作设计、施工的方式,由于希望通过中外合作,学习外方的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采取了鼓励和肯定的态度。

以上规定,推动了建筑业改革开放的进程,对于我国在入世谈判中以稳妥、务实、积极的态度提出市场准入承诺,提供了实践经验。中国加入WTO后,以上文件法规随之进行了修改与废止。

改革开放初期对外开放主要成果体现在:

允许一批境外建筑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工程。成立了1000多家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这些承包工程的建设方式和合资合作企业的经营理念,促进了工程设计、施工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我国建设领域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和目前开放现状

1.关于建筑设计服务方面的承诺:

在市场准入方面:

对于方案设计的市场准入没有限制;

除方案设计以外的设计要求与中国专业机构合作;允许设立合资、合作企业,允许外方拥有多数股权。中国加入WTO五年内,允许设立外商独资企业。

在国民待遇方面:

外国服务提供者应为在其本国从事建筑、工程、城市规划服务的注册建筑师、工程师或企业。

2.关于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方面的承诺在市场准入方面:

允许设立中外合资、合作建筑业企业,允许外资控股。中国加入WTO后三年内,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建筑业企业。

但外商独资建筑业企业只允许承包四类建设项目

在国民待遇方面:

中国加入WTO后3年内取消建筑企业注册资本与国内企业的差别要求;取消对合资、合作建筑业企业承包外资工程的义务要求。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从区域性开放转为全方位开放,从政策性开放转为制度性开放,从单方的自我开放转为与WTO成员的相互开放,从被动接受国际规则转为主动参与规则制订。外资企业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参与各项建设工程活动。

这一时期有关建筑业企业出台主要文件法规有:

《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即113号令

《外商投资工程设计企业管理规定》即114号令

为培育项目管理与工程总承包市场,建设部还出台了一个30号文和200号文

以上规定,在工程设计和施工领域确定了以下准入原则:1、外国企业在我国境内开展工程设计和施工活动需设立企业法人,并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或工程设计企业资质证书。2、外商投资企业法人形式有三种: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其中外商独资建筑企业允许承包四类建筑工程。外商独资、合资、合作设计企业以及中外合资、合作建筑企业承包工程范围同国内企业同等待遇。3、外商投资设计、建筑企业以及工程服务企业的资质取得标准实行国民待遇。4、考虑到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工程的实际情况,对于外商投资建筑企业,建设部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此不一一详述。

加入世贸组织后,为逐步实现与国外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的接轨,推进建筑业企业改革,2006年以来又新颁布了以下文件:

有关咨询服务企业:

《外商投资建设工程服务企业管理规定》(包括外资投资工程造价、工程监理、招标企业)(2007年,建设部商务部第155号令)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2006年,建设部149号令)

《工程监理企业资质标准》(2007年建市[2007]131号文件)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机构资格认定办法》(2007年建设部154号令)

有关设计、施工企业:

《外商投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即114号令的实施细则(2007年,建设部商务部18号文件)

《工程设计资质标准》(包括设计的“综合资质”)(2007年,建设部86号文件)

《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2007年,建设部72文件)

《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等四个资质标准的实施意见》(2006年,建设部68号文件)

以上文件,增加了对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关注的有关资质认定以及承接工程类型减少限制等问题的规定,有关标准规定修订后,国内国外企业市场准入执行统一的标准,外国企业可按照资质管理的有关规定提出申请。取得工程设计综合资质,施工企业特级资质在承接工程类型和开展工程总承包方面可以减少许多限制。

四、入世五年来外资企业发展状况

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的情况是:

截止2006年10月底,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共1189家,分别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最大的225家国际是承包商中很多企业已经在中国开展了业务。来自香港的最多570家,第二位日本,第三位是美国有100多家企业。

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分布的地域主要在上海有252家,占其总数的22%;江苏第二为238家,占20.9%;第三是*有170家占14.9%。

外商投资工程设计企业的情况是:

截至2006年10月底,共有外商投资的设计企业233家,其中香港最多(59.66%),美国第二(10.73%),第三是新加坡(6.44%)。

由于入世后允许设立外商独资设计企业有五年过渡期,外商独资设计企业目前还不多,主要是一些特殊的专业,为24家。外商投资设计企业领取的资质证书,大部分集中在甲、乙两个级别,分别达56.66%和39.4%。

五、中外建设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建设领域非常重视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

1997年初,中日韩三国在*签署了注册建筑师组织交流协议,每年轮流在这三个国家组织召开不同主题的建筑师交流会,增进中日韩三国在建筑创作领域的相互了解和信息沟通,为三国年轻建筑师作品提供了了展示的平台。

1997年9月,全国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结构)与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签署了五年期的《资格互认协议》。目前中国有119人、英方有96人分别取得了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的正会员资格和中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通过资格互认,促进了双方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通过组织研讨会和优秀作品的评奖等方式,组织注册结构工程师进行业务交流与合作。

从1993年开始,中国新加坡联合举办了8期“发展中国建筑业研讨班”,以及随后举办的中国内地与香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培训班”为中国建筑企业培养高级项目管理人才。

从2004年开始,中国内地和香港签署CEPA协议,开展了注册建筑师和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资格互认工作。目前,注册建筑师内地有237人、香港有277人分别取得了香港注册建筑师学会会员资格和内地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注册结构工程师内地有190人、香港有116人分别取得了香港注册结构工程师学会会员资格和内地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

*年中国加入了APEC建筑师项目,在建筑师技能和资历的相互认可机制方面,与其他15个经济体共同进行研究和交流,积极促进APEC建筑师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2006年,中国大陆允许台湾地区居民参加大陆的注册建筑师考试,并将对部分符合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评估认定条件的台湾地区知名资深建筑师,开展一次性评估认定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给予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对取得资格并在大陆工作的人员,符合注册条件后可以准予注册执业。

我们也很重视与美国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为促进中美两国工程建设领域法规、注册人员和建筑实践方面的信息交流,从1994年开始,中国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和美国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连续签署三个三年合作协议,就注册建筑师的教育标准、实践标准、继续教育标准、执业标准等进行了评估互认,并互认了一批资深的注册建筑师资格,美方共有22人,中方共有24人列入认同书名册。

与美国公司共同举办的多次不同层面的工程项目管理讲座、工程安全讲座等,构建中美企业合作交流平台。

针对国内市场准入的企业资质标准体系与美国工程承包方式的不同,与美国公司进行专题研讨、寻求共识,为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解决实际问题。在对外开放的法规政策制定过程中,积极听取美方公司建议,公开征求意见。

许多美国公司在中国境内取得了良好业绩。以福陆公司为例,他们在中国先后完成了渤海湾油田开发项目(总投资26亿美元),南京扬子一体化项目(总投资29亿美元),上海合资化工项目(总投资11亿美元),柯达厦门胶片项目(总投资10亿美元)等。

六、建筑市场的发展和展望

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和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政府部门目前正在进一步转变职能、规范程序、简化审批、提高效率、规范行为。

在对有关市场准入的企业资质标准修订、完善中,进一步突出企业技术进步指标、淡化企业资本金和设备要求,实施有实力的大企业适当放开、严格市场准入,培育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通过修订资质标准,引导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

第3篇:建筑工程开发流程范文

1、在建筑工程施工低压电气安装过程中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操作复杂,包含范围广等特点。在建筑工程安装过程中工期长主要表现在其具有土建、安装、质检等多道施工操作工序且复杂多样。在进行土建施工作业中主要包括接地网、预埋线管、管件、底盒等,当这些施工作业完成后在进行焊接工作。在建筑工程安装施工中,必须先进行相关的安装调试工作和准备工作,再进行整体工程项目的调试,最后在施工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建筑工程安装质量及竣工阶段的检测和验收。

2、在建筑工程施工低压电气安装过程中必须对工程建筑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及全方位地检测,杜绝建筑物安装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隐患。在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在施工安装的各个环节都又受到不利因素的严重影响,基于此,在低压电气安装施工中必须对建筑工程进行严格把关,重视质量检测,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科学有效地控制,以此确保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施工应用

1、配电装置及配电箱的安装施工

配电装置是整个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工程的中枢,作为电能分配中电气设备的总称,配电装置中主要有线路、绝缘子、控制设备自动开关、配电箱、保护装置、自动装置、接地装置及补偿设备等。在整个低压电气安装系统中低压配电装置对其正常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低压配电装置出现突发状况时,对整个系统的运行将起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系统的整体瘫痪,这种情况的发生,将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在进行低压配电装置的安装调试时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安装工作验收阶段也要严格遵循相关文件进行详细检测。在具体操作中,低压配电装置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就是设计整定电流和开关实际动作电流不相符,其现象主要表现为:当设计整定电流太小时,就会常常发生开关跳闸、停电等现象,这样就会对供电设备的正常使用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得供电设备不能正常使用;当设计整定电流太大时,就会导致整个供电系统发生电流过载及短路现象,这样保护装置将无法发挥其正常功效,对整个系统起不到保护作用,这种情况的发生将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在建筑工程低压电气配电装置施工中配电箱的安装施工是其最重要的施工环节,在配电箱安装作业中,主要施工环节为配电盘的安装,各元件及内接线的安装以及箱体开孔等。在建筑工程低压电气配电装置的配电盘安装施工中,由于其所在的环境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因此必须选用不可燃材料作为其安装施工的材质,同时在相关条件有符合规定的情况下进行安装位置、高度及间距的确定。在建筑工程低压电气配电装置的各元件安装中,为确保安装施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必须严格循序安装施工图纸进行准确配置、确保安装元件的准确数量及整体线路的有序性。在建筑工程低压电气配电装置的箱体开孔安装过程中,必须保证箱体开孔和管线直径相一致。同时为提高配电装置的安全性,其金属外壳必须进行相关处理,如接地及接零,然后应用铜线进行连接和标识。为保证建筑工程低压电气配电箱具有灵活度强的开启功能,必须将其动静触头进行紧密的连接还要与中心线相符。在低压电气配电箱内线路安装中,必须确保不出现交接现象;在导线连接中,必须不出现断股、伤芯线的状况。同时还要对漏电保护装置中的动作电流进行有效控制,不能出现电流太大或太小的现象,应将动作电流合理控制在30mA以内,降低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在动作时间上应将其控制在小于0.1S以内;应将垫圈下螺丝两侧压的导线截面积保持一致;一样端子中的连接导线数应不大于2根。

2、避雷安装施工

避雷安装作为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施工重要的施工项目之一,在其接地装置设计施工中,一定要严格遵循相关施工图纸的规定设置在地面上并进行测试点的准确设定,同时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的要求对接地电阻值进行准确设定。本文主要对防雷接地干线的敷设进行分析研究,在敷设防雷接地干线中,必须经人行道进行埋设位置的确定,其埋地深度应不多于1米,当敷设作业结束后,在进行均压工作,确保工程的质量。在防雷接地模块的处理过程中,防雷接地面和地面的水平面或垂直面保持一致,还要联通原土层。防雷接地模块应将引线进行有效集中并确定引出线的数量,应多于2处。在避雷安装进行暗敷作业的过程中,必须安装固定装置对抹灰层内的引下线进行固定,明敷过程中引下线应保持平整,不能有弯曲现象的发生,同时要利用油漆与支架的焊接处进行防腐作业。在避雷接地线的选择中可应用金属构件及管道,同时还要用一根跨接线对接地干线与接地线进行紧密连接。当电缆穿过电流互感器时,电缆头的接地线在接地前必须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在电缆金属护层及接地线中(电缆头至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电缆)要与地面相绝缘。

三、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施工要点

1、在建筑工程施工和低压电气安装施工中,其施工进度的快慢主要决定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进程,基于此,为促进整体施工的进度,必须做好两者之间的协调工作,这也是压低电气安装工程顺利施工的要求。在低压电气安装及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对两者之间的主次地位进行详细分化,必须以建筑工程施工的进程作为协调工作的重点,对两者之间共同的施工流程进行紧密合作、串联,在与建筑工程施工共同作业的过程中,必须对预埋管件的位置、数量、尺寸进行准确核对。预埋作业安装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安装工作后期的进程和施工材料的预算是否符合标准,当预埋作业结束后,必须跟随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进行低压电气安全接地、避雷引下线等施工环节的安装。

2、低压电气安装施工中,必须对施工设计的图纸进行仔细的分析,当给排水管道和低压电气等相关管道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矛盾时,要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有效地解决。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每个管道的安装施工,对其施工顺序进行准确定位,如给排水管道在一般情况下主要设置在电气管道的下方,因此,在建筑工程给排水工程施工和低压电气安装过程中,必须加强两者之间相关工序的协调力度,确保建筑工程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4篇:建筑工程开发流程范文

关键词:建筑电器、注意要点、工程效应

前言:现代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扩大要求我国的建筑行业不仅要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同时还应该具有现代建筑施工中的相应的技术设备以及先进的施工工艺。传统的建筑施工主要是将土、石、木材等材料进行搭配使用。施工工艺多数局限于人力手工完成。随着建筑行业向现代化的施工方式转变,无论在使用材料上,还是施工工艺上都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施工效率明显增强。在现代建筑行业中新兴的建筑电器工程,利用现代电器设备为现代建筑设施提供电器服务。它的产生使建筑功能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为建筑使用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但是由于建筑电器工程是新兴的产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研究。

1、建筑电器工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1建筑电器工程中高效节能电器的使用

建筑电器工程中,电力的使用是必须的。由于建筑设备中使用电能较多,消耗量较大,同时消耗量是固定的,这就使得我们在电器设备的使用中,为了节约经济、提高建筑设备的功能效益,尽量使用高效节能的电器设备。其中我们在建筑电器工程中常见的电器设备主要是电子镇流器。通常我们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镇流器多数是电感镇流器,由于其本身的能耗就很高,再加上电器设备的能耗,这就使得电器设备在使用无形的增加了能耗负担,不利于节能环保。电子镇流器是在传统的镇流设备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它在使用中不仅能好低,还能够为电器设备源源不断的提供稳定的输出功率,这就大大的节省了能耗。此外在配套设备中我们建议使用单灯电容补偿,在每套的灯具上并联上电容器进行电能补偿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1.2电器工程中配电柜的使用

在建筑电器工程中配电柜是常见的建筑电器,它通过内部的器件将输入的电压进行转变后重新输送到设备上,保证电器设备在正常的电压稳定运行。配电柜一般情况下是单独使用的,但在大型的电器设备使用中也需要成排配电柜的使用。成排配电柜在使用安装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成排配电柜要整齐,以第一个配电柜为标准其他配电柜一次整齐排开。并保证配电柜能够牢固的连接在钢槽上。其次抽屉式成排配电柜在使用中要注意将抽屉与柜体之间的接地触头连接良好。在抽屉推入的过程中要先按下接触头。另外在低压配电柜的安装使用中要保证柜体的底座和骨架与地连接,用导线将金属骨架同大地进行连接。防止触电。

1.3电器工程中的接地线路的使用

在建筑电器工程施工中,要注意建筑电器线路的接地保护,这是防止电路发生危险的重要环节。接地保护在我们电器的使用的过程中非常的重要,我们必须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接地保护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保护:第一,电器漏电伤人方面的保护;第二,避雷的作用,对于用电设备进行自身的保护。主要的原理就是通过金属导线使得用电设备与大地进行直接的接触,这样构成一个回流的电路,对于人身以及用电设备都会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

1.4电器工程中要提高质量控制意识

建筑电器工程中要贯彻质量控制意识,从根本上提高电器工程质量。建筑电器的使用效果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使用效果,因此我们要从根本点出发,控制好每个电器的安装使用,提高电器的使用质量。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工程电器安装后要与建筑融为一体体现出工程美感;第二,实际的使用。这些方面的实现前提就是电器的安全使用,一旦出现安全隐患就会给整个工程带来问题。

1.5电器工程中要贯彻质量控制规章制度

在电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严格的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由于建筑电器设备在在运行的过程中多数使用的是动力电,其电压较高,如果人体与之接触就会发生危险,危及生命安全,因此我们在使用安装建筑电器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安装。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确保人身安全。坚决杜绝违规操作。第一,材料。要求的材料必须合格,一定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的;第二,工艺。制造工艺必须符合科学理论要求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综合质量;第三,协同作用。建筑电器在使用过程中多数是与建筑中的其它方面协同使用的,因此在使用中应该将建筑电器同其他设备进行很好的连接配合,进而实现综合使用功效。

2电器工程中要做好施工队伍管理

建筑电器施工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大量的采用先进的技术以及理念,这样就要求我们进行知识的学习。我对于员工要进行专业性的培训,针对于问题点进行透彻的分析,这样有利于员工的快速的成长。我们在新人的选拔上一定要选择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对于工作人员的培养我们要制定规范的原则和科学的方法,积极的组织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出现,我们一定要指派专家技术人员为员工进行开课讲解,提高员工的综合工作能力。另外对于员工的奖罚制度也要进行明确的规定,积极鼓励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建筑电器行业是我国建筑领域中新兴行业,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在运行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作为政府部分要给于大力的支持和帮助,指导建筑电器行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的政府部门进行大力的参与,对于相关的标准与文件进行妥善的制定,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下去,对于质量等问题需要法律条文的强制力来完成,大力严惩为了企业的自身利益而破坏工程质量的行为。一旦发生此类问题就必须严格处理。坚决杜绝这种形势的发展,为建筑行业创造良好的健康的发展环境。从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给建筑电器行业提供支持。对于行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发展联系也需要政府部门介入,通过政府部门的协调,团结统一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形成流畅的运行链条,保证建筑电器行业在发展各个部门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结语: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电器不断得到应用,不断为建筑提供现代化人性化的服务,从而使得现代建筑功能不断得到发展。建筑电器行业是新兴的领域,由于在使用和安装过程中比较复杂所涉及的知识较多,因此在电器设备的安装使用中要按照一定的安装规范进行。以确保在获得方便的同时保证人身财产安全。

第5篇:建筑工程开发流程范文

关键词:水工建筑;地基;施工技术要点

【分类号】TV551.42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蓬勃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水工建筑规模和数量,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取得较为可观的成效。水工建筑施工过程中,首要施工方向是对地基的建设和改造,作为水工建筑的根本,地基工程施工良好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工程的有序开展和施工质量。此外,水工建筑地基施工对于周边建筑物以及地表植被生长存在影响,可能由于工程项目的开展造成周边建筑物地基倾斜,发生沉降,亦对植被生长起到阻断作用。由此,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防止对周边建筑或植被产生影响,加强对其施工技术要点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水工建筑基坑开挖施工概述

水工建筑是我国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对地基建筑施工中,可以按照土质的不同,将其划分为砂砾石地基、岩石地基以及软土地基等,这些天然地基由于自身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不能完全符合水工建筑需要,为了进一步提升地基稳固性和安全性,保证工程质量,需要借助一系列手段对地基进行处理和改造[1]。其中地基开挖技术就是当前处理水工建筑地基最常用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较好的满足水工建筑地基施工需要。地基施工的要点在于保证基坑的完整性,同时能够高效、安全的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周围自然环境情况,选择合理的安全支护结构,防止地基施工中出现安全隐患。此外,在基坑开挖中,应避免施工不当导致基坑内桩柱变形和移位,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由此看来,水工建筑基坑开挖施工中,应尽可能的在不影响周围建筑物和植被的情况下进行,严格遵循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实时监督,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解决。

二、水工建筑基坑开挖技术要点分析

由于水工建筑基坑多为天然地基,所以受到周围水文环境的影响,不同地质在施工中所选择的施工技术和支撑结构存在一定差异。按照基坑地质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岩基开挖和软基开挖,进一步展开分析。

岩基开挖

岩基主要材料是由砂石和岩石组成,地基相对较深,在开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塌陷等安全事故,所以,为了保证施工现场人员安全,高效的进行施工,首先需要在基坑边坡安装支护架,来保证周围边坡的稳定,当前水工建筑岩基开挖中所采用的支护结构主要有板桩支撑结构、浇筑桩结构以及水泥挡土墙结构。而岩基基坑的开挖多采用爆破法进行施工[2]。

板桩支撑结构。这种支护结构是当前水工建筑岩基开挖中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支护结构,其优势特点主要在于能够充分利用边坡的压力,防止有水渗入到基坑中,确保基坑施工有序开展,并且提供更高质量的施工保障。对于基坑周边的边坡有着较强的稳固作用,防止在后续施工中,边坡出现位移和塌陷情况,规避对周围建筑物、管道线路以及植被造成影响。在施工中,板桩支撑结构通过采用钢筋砼板为原材料,主要结构可以分为波浪型和平板型,波平板型主要应用在小型的基坑施工中,组装工序简单,并且有着较为突出的防水性能;而波浪型有着更加优越的抗折性,尽管防水性能可能不如平板型,但同样有着优良的性能,更适用于大型基坑施工。此外,这种支撑结构一般情况下是独自使用的,在特殊要求下,也能够同其他支撑结构共同使用[3]。

浇筑结构。此种方法相较于其他方法在应用过程中较为便捷,施工成本较低,并且在施工中不会产生过大的噪音和震动,防止边坡土块的脱落,维护施工现场安全。在施工过程中,此种支撑结构需要结合工程具体开展情况,可以实时进行调整,选择合理的支撑结构排数,自由度较高,如图1。水泥挡土墙结构。这种支撑结构主要是借用水泥材料,在基坑边坡中注入水泥,使边坡形成一定厚度的水泥挡土墙,提升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最大程度保障基坑施工现场安全。在施工中,需要注意的是对边坡土质结构进行分析,设置合理数量的注浆口,确保泥浆能够充分获得搅拌,使边坡同水泥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提升墙体的稳定性。这种支护方法由于结构较为复杂,所以更多应用在软土基坑开挖中。

(二)软基开挖

由于软基开挖中土质较为柔软,可以分为淤泥软基基坑开挖和流沙基坑开挖,不同的软基基坑开挖种类,需要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法。

在对淤泥软基基坑的开挖中,由于稀淤泥含有较高的数量,自身流动性较强,所以对于覆盖面积较小的淤泥,在基坑开挖前需要向其中填充砂石或者沙子等材料,提升淤泥的硬度;而对于面积较大的淤泥,可以采用设置多条的土埂施工作业,这样的方法能够更有效的对淤泥地基进行处理;烂淤泥基坑开挖中,由于烂淤泥含水量较低,所以在处理中首先需要将工具浸水,防止工具在使用中出粘连现象的出现。具体施工方法可以将芦苇捆绑后铺设在烂淤泥上,作为施工的立足点;对于淤泥中夹砂的开挖,由于夹砂淤泥在分层中相较于烂淤泥难度更大,但是同样可以使用烂淤泥基坑开挖方法进行施工,能够取得较为客观的成效。此外,可以将淤泥层砂面进行晾晒,减少其中包含的水分,等到土质具备一定的硬度后进行施工[4]。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中需要严格遵循施工工序,切忌打乱顺序随意挖掘。

流沙基坑开挖。在对流沙基坑开挖中,如果排水方法选择不当,可能导致基坑边坡上的土层受到水流冲击,发生沉降,形成流沙。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通常情况下采用排沙的方式,将流沙中水分及时排出,确保地基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在对水工建筑基坑开挖施工中,对于泉眼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泉眼的出现多是由于地下水受到压力,并且土层较薄,导致水流冲破土层形成,如果出现的水流为清水,可以将其引入到集水井中排出;如果出现的水流浑浊,可以运用砂石等材料对泉水进行过滤,借助集水井排出。

结论:

水工建筑施工中,基坑施工在其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基坑施工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工程整体质量,由此,为了更全面的保证基坑施工安全,在开挖中,需要充分结合施工情况,对不同的土质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进而确保基坑开挖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陈建常.试析水工建筑的基坑开挖施工技术措施[J].科技资讯,2013(04):104-105.

[2]陈莉.水工建筑的基坑开挖施工技术措施分析[J].科技资讯,2015(18):106-107.

第6篇:建筑工程开发流程范文

论文摘要:建筑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税源控管范围狭窄、税源控管深度不够、管理手段粗放、税收偷漏问题严重、税收政策执行困难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建筑企业组织形式复杂,挂靠和分、转包现象普遍存在,施工环节多、管理链条长、作业流动性大,建筑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综合控税力度不强以及企业纳税意识淡薄,提出了依托信息化平台、以社会综合治税为手段,构建以建设项目管理为核心的建筑业税收管理新思路。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投资环境的逐步优化,建筑业发展如火如荼,建筑业已经成为地方税收的骨干税源。但由于建筑业具有项目建设周期长、环节多、施工企业组织形式复杂,工程作业流动分散等行业特点,向税收管理提出严峻的挑战。如何强化对建筑行业的税收征管,是摆在税务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建筑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源控管范围狭窄,部分工程项目控管缺位,税源大量流失

传统的建筑业税收管理模式下,只注重对建筑企业的管理,忽视了对建设项目的精细化管理,税务机关仅能从纳税申报表和财务报表获取征管信息,在整体上掌握其收入、成本、费用、税金、资金流动等财务指标,而对具体施工项目的纳税状况难以准确掌握,造成大量工程项目税收管理缺位。同时,施工单位即便是对建设项目进行了纳税申报,但也往往只就其人工费收入纳税,故意隐瞒甲方供料和提前完工及优质工程奖励资金等应税项目。例如,税务机关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某建筑企业2006年度先后承建了2处商品房开发工程和某开发园区的排污沟渠施工工程,该公司只对商品房的土建收入进行了纳税申报,对其他较为隐蔽的收入则未进行申报纳税。

(二)税源控管深度不够,管理手段粗放,税收偷漏问题严重

由于目前地税机关征管专业化水平不高,征管流程设置尚待规范,各征收单位普遍采取“以票管税”手段,仅停留在对建筑业专用发票实行代开监管上。施工单位经常发生零申报、申报不实甚至不申报等现象,税务机关即便大致掌握施工单位的总体经营情况,但对单个工程项目价格构成不能准确掌握,税款流失或滞后现象仍很严重。一些建设单位因资金困难等原因,往往选择用材料物资、车辆、房产所有权抵顶部分工程价款,对这部分抵顶工程价款的实物,建筑施工企业一般不计入收入和相应的账目,形成资金账外循环。某区地税局在建筑业税源普查中发现,该区上年度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8亿元,建筑行业实际纳税8000万元,漏征税款3000多万元。

(三)欠缺部门配合机制,管理措施乏力,税收政策执行困难

在建筑施工的前期管理中,相关法律法规中没有规定税务机关的先期参与权利,致使主管税务机关无法及时掌握工程立项、招标、开工、资金投入、承包合约等相关情况,这就限制了税务机关职能作用的最大限度发挥。税务机关只有通过后期的问询、观察、检查等来了解工程的具体情况,因而不可避免地发生直到施工已完成,税务机关才着手进行调查的管理滞后问题,从而造成工作被动,税收严重流失现象的发生。

二、建筑业税收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组织形式复杂,挂靠和分、转包现象普遍存在

当前,建筑企业出借或变相出借施工资质,层层分包、转包工程项目现象普遍存在,建筑市场暗箱操作现象屡见不鲜。一部分不具备施工资质或施工资质等级较低的小型企业为承揽建筑工程,纷纷采取分包、转包、挂名等经营方式挂靠施工资质较高的企业或向其借用施工资质。施工企业向这些建筑队、挂靠队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费后,放任自流,税务机关难以将这些施工队纳入正常的税收管理。某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下设30个工程处,该公司对其中17个挂靠工程处实施松散管理,该公司只是在工程处以公司名义承揽工程时收取管理费,不能准确掌握各工程处的经营情况。税务机关在对该公司的挂靠工程处进行外调时发现,17个挂靠工程处2006年度隐瞒收入4500多万元,偷漏税款200多万元。

(二)建筑业施工环节众多,管理链条漫长

在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有勘察设计、桩基、土建、水电暖气、内外部装修、装饰灯光、消防、楼梯等众多环节。单项工程跨年度作业现象较为普遍,项目存续期有的长达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工程款项结算不及时,少申报和延期申报入库税款现象大量存在。(三)部分环节经营方式隐蔽,作业流动性大

由于建筑施工项目分布零散,流动性强、施工地点较为隐蔽,经常进行野外作业,施工企业往往心存侥幸,对部分比较隐蔽的经营行为隐瞒不报。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施工企业注册地税务机关难以及时掌握施工企业经营动态,每每出现税务机关疲于事后追讨但偷逃问题又屡屡发生的问题。某建筑企业承揽水利部门发包的河道疏浚工程项目,水利部门为减少工程费用,允许施工企业以河沙销售收入抵顶部分工程款,由于该工程属于野外作业,而且核算方式复杂,税务机关不能够提前介入,施工企业完全隐瞒了该工程收入。

(四)企业纳税意识淡薄,税法遵从度较低

目前建安企业的欠税绝大多数是由于垫资经营和工程款回笼迟缓造成流动资金不足,致使企业无力缴纳税款或不开具发票,逐渐形成欠税。由于对外来施工单位监控不力,使得其工程竣工后很快离开本地,而部分工程款到外地开具发票,导致欠税难以追缴,甚至形成死欠。

(五)建筑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综合控税力度不强

由于税务部门与建设、审计、监察等部门缺乏必要的配合和协调,对工程建设的情况不能及时沟通,给税收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一方面在竞招标过程中地税部门存在着空白点。建筑工程实行竟招标制度是建筑行业的一大特点,在竞招标过程中,建设、计委、公安消防等部门都参加且分别要对建筑企业进行资质审查,只有符合资质条件的企业才能参加竞招标。而地税部门不参加竞招标过程,不能从源头上掌握单项工程施工计划,而纳税申报表又未要求纳税人按单项工程进行申报,使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施工项目难以进行有效的源泉控管。另一方面,税务机关未与建设单位建立委托关系、对建设单位取得发票检查不力;未与审计部门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不能及时掌握竣工工程最终造价,因而也无法确定最终应缴税金。

三、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注重对建筑企业的管理忽视对建设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是导致建筑业税收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今后要坚持以建设项目为控税载体,以双向申报、双向管理为核心,以社会综合治税为抓手,依托信息化平台,努力构建建筑业税收管理新模式。

(一)项目登记,双向申报,严密税源监控机制

为有效解决建筑业税源失控的问题,根据福山区地税局的经验,应对建设项目实行税务登记备案,并由建设项目所在地征收分局进行属地管理。

1.实行项目登记,规范管理流程。建筑项目登记管理应包括项目开工登记、项目变更登记、项目注销登记等内容。建设单位在办理开工许可手续之前,必须会同施工单位先到税务机关办理建筑业税收项目登记手续;建筑项目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生重大变化,如出现停缓建等情况,建设单位与建筑施工企业应到地税部门办理项目变更登记手续;建筑项目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向主管地税机关办理项目注销登记手续,并结清税款,交回《委托税款证书》以及代扣税款凭证。

2.双向申报,细化管理内容。建筑项目被纳入税收正常管理轨道后,建设单位和建筑企业要分别向项目所在地征收分局和机构所在地征收分局进行纳税申报。建设单位由汇总报税转向定期明细申报。分项目申报工程进度、付款情况以及工程材料供给和税款等情况。建立税款台账,并按月解报税款。对建筑企业除了按照法定要求办理有关纳税申报手续外,还要按工程进度向机构所在地征收分局报送《建筑业税收明细申报表》。通过按建筑项目细化纳税申报,不仅延伸了税源监控的链条,而且提高了纳税申报的准确性。

(二)各负其责,双向管理,建立有机协同的工作格局

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实行双向申报的基础上,还要实施项目所在地和机构所在地对建筑业税收的双向管理。

第7篇:建筑工程开发流程范文

【关键词】多角度;流水施工技术;建筑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5)08-0062-01

一、建筑施工管理中多角度分析流水施工的意义

从建筑施工管理中对于流水施工进行多角度进的分析,流水施工就是将整个施工项目采用科学的方法分为若干个相互关联却又不尽相同的施工过程进行分开施工,并且将施工对象按照一定的比例或者需求分为不同的施工区域,由专人负责。在进行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队按照既定的施工顺序进行项目施工,必须是依次从一个施工区域转移到下一个相关联的施工区域,就像流水一样,不断的连续施工,确保每一个施工队的施工质量和衔接要求。这种流水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极大的减少了建筑施工管理的难度,方便了施工项目的分配,使得整个建筑施工可以更好更快的进行。尤其是面对当下城市化建设的需求,许多城市标志性建筑都具有难度大、结构复杂、施工相对困难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运用流水施工技术可以使得整个建筑施工管理变得更加快捷,分区域施工、分时间施工的特点更是可以缩短建筑物的施工时间,使得建筑项目更快的投入使用。

二、建筑施工管理中多角度分析流水施工的对于整个项目的重要性

1.建筑行业管理水平创新的需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经济的高度繁荣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传统的建筑行业管理方式已经不再符合于现代高速发展的建筑工程的需求。面对这些问题,建筑企业对于建筑行业的管理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只有大力创新建筑业管理水平,才可以满足当下高速发展的建筑工程需求,取得更大的企业竞争优势。

2.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和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想要进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更加注重其管理的水平的提高与创新,其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的提升,只有做到这些,建筑行业才可以真正达到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于建筑行业施工质量安全的提升,需要从提高企业建筑施工管理方法入手。流水施工技术不仅可以改善原有的施工管理方式,而且还可以更加科学人性化的将施工过程分段进行,责任到人,提高施工人员的风险认识。流水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流水施工技术符合建筑行业追求利益最大的需求

利益最大化是建筑行业不懈的追求。流水施工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施工管理方式来说,具有全新的管理空间和应用模式,可以保证建筑施工的效率,减少建筑施工的花费,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更好的调动整个企业的施工资源,这都是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所没有的,在这些优势的前提下,增加企业的收益无疑是必然的,流水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完美的符合了建筑行业对于利益最大的追求。

4.符合建筑行业对于提高施工效率的要求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如期完成,大量的人力是非常必要的。在建筑施工中,如果对于施工过程不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就肯定会造成人员劳动力的大量浪费,这样不仅使得施工经费增多,而且还可能造成施工进度的缓慢。流水施工在整个建筑项目中的应用可以起到科学有效规划划分施工区域和施工人员的目的,可以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花费,加快整个施工工程的进度。

三、多角度分析流水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1.流水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对象

流水施工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具体条件是,相对简单的建筑施工过程无需进应用。这就在侧面反映了流水施工技术应用要具有科学性,在进行简单的建筑施工过程时,如果应用就可能不是减少了施工时间,而是起到相反的效果,反而耗费了人力物力,使得建筑花费增多。由此可见,在进行建筑施工时,相关人员要对于具体的建筑工程具体分析,充分考虑各个因素,制定出详细科学的规划方案,在这些前提下,再判断是否应用流水施工技术。面对一些复杂的,工期较长的建筑项目,要按照施工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充分发挥流水施工的巨大作用,提高企业的利润效益。

2.流水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方式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流水施工技术的应用方式有很多:全等节拍流水施工、成倍节拍流水施工、无节奏流水施工等。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同的流水施工方式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全等节拍流水施工就是在划分好的施工区域进行节拍相等的施工进程,保证每一个施工队伍都可以进行连续的施工,使得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没有空闲的施工路段。成倍节拍流水施工就是要求各个施工队伍在相同工程上的工程进度不同,流水步数差距相同,同一施工队伍的施工工段的流体节拍相等。而无节奏流水施工就是要求施工队伍在施工节奏上保持相等,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这是很很难做到的。

3.应用流水施工技术划分合理的施工阶段

在建筑工程中,科学合理的建筑管理对于整个建筑施工的进行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的进行流水施工管理,提高施工效率,企业需要在进行流水施工管理前就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对于整个施工工程的施工时间进行科学划分、区域划分,组织不同的施工队进行流水施工,达到最大限度缩减建筑时间,确保建筑质量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多角度的对于流水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流水施工技术的应用就是在实践和空间上将建筑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域划分和时间划分,便于让不同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大幅度的提高了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保证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减少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花费。流水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是建筑行业管理水平的一个巨大提升,这项技术的熟练应用保障建筑行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可以保证建筑企业在当下时代中的平稳快速进步,使得企业走在建筑行业的最前沿。流水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是在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同时,建筑企业达到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国启,王白石,佟贺.浅谈地膜辣椒套种糯玉米高效栽培新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32期

[2]王晓平.最新有机马铃薯的栽培新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21期

[3]吴君钧.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模式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05期

第8篇:建筑工程开发流程范文

(延安大学创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摘 要: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当前人们逐渐对建筑行业领域的发展重视起来.众所周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是整体建筑施工操作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但是其自身内部安全管理工作中仍旧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其安全事故以及不良状况等也时有发生.应该了解到,当前我国创新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建筑工程各行业领域里的核心重点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功工程施工现状,对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创新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工程;施工;安全模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43-03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管理任务,此时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安全管理结构体系构建,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较为科学的安全管理方式创新和安全管理制度创新,并要采取安全管理手段以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要想使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方式和基础性施工手段达到原定施工标准要求,需要适时进行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并能保证施工安全.

1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特点要素综述

1.1 流动性要点分析

此条首要一点就是对施工队伍流动性特征的阐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队伍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建筑工程项目本身也具有固定性,由于其固定性本质致使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始终处于不断流动状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对此事要不断进行流动性和间断性的施工,有时施工地点也各不相同,施工地点之间的流动充分说明了其流动性较大这一特点,建筑施工队伍施工周期相对较长且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环节中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还有一点建筑工程项目人员的流动性问题,工程项目流动性问题较为特殊,因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作人员中大多数都是农民工,农民工施工群体的流动相较大,除了施工人员的流动性以外,其基本施工过程流动性问题也是其中重点,建筑工程项目从主体施工环节到装修施工环节中都会应用到不同施工方法和施工方案,因为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环节和现场施工状况以及施工现场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存在,致使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人员会在不同施工段内进行施工,施工环境的转变也决定了工程施工流动性特质的存在.

1.2 密集性要素分析

现下我国建筑工程行业领域的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且劳动力呈密集式发展趋势,建筑行业实质上归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范畴内,这主要是因为在建筑工程行业领域内部存在农民工群体聚集现象,在农民工群体中,大多数农民工并未接受专业培训,在缺乏正式培训的情况下进行密集式施工,就会给整体施工环境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此时也加大了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难度.地区差异性的存在使得我国各个省市地区发展呈不均衡态势,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企业资金实力和施工规模以及相应施工技术水平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上述状况的产生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与此同时,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地点众多且管理关系等也显得尤为复杂.

2 当前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系统化的工程,此时政府在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监督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要履行必要义务.当前我国已经陆续出台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和相关法规等,对建筑工程项目中各方责任都有着明确规定与明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在具体安全施工权利和对应安全施工义务等方面都作了详细阐述与规定,但是仍旧有很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企业抛开法律法规的管辖,心存侥幸心理并扔不设置任何建筑安全管理部门和机构,同时也没有配备专门安全监管人员,执法不明以及执法力度不足等状况时有发生,现存非法施工行为十分猖獗.

2.2 市场监管不到位

有些建筑工程项目形成管理部门对强化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文件精神措施不到位,存在行动不足的基本问题和状况,使得政府指导下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问题频频而出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已发应予以合理监管的建筑公测很难过项目并未进行安全有效的安全监管,少数地区仍旧以突击性安全施工检查形式为主,缺乏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管力度.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处罚权和管理权分离使得安全监管力度受到削弱,有些城市将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监管处罚权进行肆意推脱,给予城建执法局机构办理,之后在此基础上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监管处罚权和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监管管理权二者之间逐渐疏离,致使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监管有效性大大降低.

2.3 隐患整改不及时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大都以动态管理为主,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几率正在逐年减少,但人的安全隐患问题仍旧存在,并不能进行及时监控和管理,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队伍中会安排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等,但是在此群体中普遍缺乏责任性以至不能良好发挥其自身纠察作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企业检查工作形式化现象尤为有种,工程项目施工检查工作和工程项目施工整改工作等并不能够真正落实.

2.4 岗前教育不到位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企业缺乏完善施工安全管理教育制度,在进行安全教育工作时应尽快做到有效落实.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企业不能按照法律法规固定开展施工教育工作,特别是施工人员基础性岗前教育工作并不能够有效实施,当前我国一些施工单位和机构并没有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只是简单流于形式,并未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队伍安全施工意识的提高起到丝毫作用.

3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创新模式要点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结构体是保护施工安全的首要措施之一,应该从宏观角度出发,根据法律规定,之后在此基础上以现场施工特点和现场施工条件为主要基础,并进行安全施工管理结构体系构建,图为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流程示意:

3.1 相关法律法规的合理融入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结构体系构建标准以法律法规为基础,换个角度而言,建筑工程项目实际并不能够脱离法律规定要求,在其具体要求与规定之下进行施工行为操作,依照安全生产法中的内容进行施工,必须履行法律条文规定,科学施工、安全施工,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结构体系构建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具体立项方案检查、施工方案检查以及相关安全工作检查等,将上述三者综合起来进行权衡考虑,看其是否违背法律初衷.

3.2 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部门的合理设置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系统性,同时其也具备一定的专业性特征,因为其具备者两种特征,其也就要求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企业要适时进行相应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同时以科学编制为主要整治手段以保证工程分项任务均会得到合理安排,每一项安全管理工作均有工作人员监督与审查,要求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和机构立足于社会实践,进行危险源风险因素挖掘和排查,做好安全事故防范准备,上述内容是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工作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必经之路.

3.3 安全管理规划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以动态管理形式出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任务需要进行及时调整和把控,此时通常会出现一些施工风险,大多情况下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效果.最为常见的例子就是在建筑施工现场中,项目承包商将支架打架是为相应总工程分项任务进行分包,在其他施工单位承接任务时常会出现交接不完全的状况,对应分包单位在不之情的情况就私自动工致使工程支架崩塌,整个工程都会被责令重建和整改.综上所述,安全管理工作中包含风险因素关注,较为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应该及时制定长期安全规划,对隐患因素等进行及时且全面的掌控以至有效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质量和效率等,使其安全管理工作自身内部主动性得到不断稳步提升.

3.4 明确管理责任

一般来说,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比较大,分项工程多,因此,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的难度相对而言比较大,而实行工程管理就是为了让施工管理与合同管理能够较为顺利的进行,项目经理在中间起调节作用,协调各个部门之间、部门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而管理的责任制明确了建设承包公司、各个施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之间清晰、明确的责任,将项目管理的各个行为进行了规范,实行奖惩的激励制度和考核方法,用以确保责任制能够顺利有效的实施到建筑工程管理.

3.5 强调技术的应用

一个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筑工程管理是企业实现这最终目标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不断的技术创新是企业占领已有市场和未来潜在市场的重要手段.建筑工程管理的技术创新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这个企业的创新型人才,一个企业只有拥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人才才能更好的实现创新建筑工程的管理,让创新模式得到全面发展和应用.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应用于管理机制和责任体制中,在质量得到保障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成本,加强全体职员的质量意识,将质量优先的原则贯彻到整个管理中,运用好质检部门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4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中的新技术、新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越发广泛,建筑工程的成本、进度及其质量跟建筑工程管理的模式息息相关,而适应市场需求、与时俱进地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在建筑行业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与国外先进的建筑企业相差甚远,现在一个企业的创新是其维持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原因、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要求等方面进行研究来探讨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方法.

——————————

参考文献:

〔1〕李靖.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设计的配合[J].甘肃科技,2004(11).

〔2〕《土木工程施工测量手册》面世[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3(04).

〔3〕杨艳.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04).

〔4〕张冠楠.浅谈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

〔5〕吴骏驰,王希文.关于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23).

〔6〕张潞.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02).

第9篇:建筑工程开发流程范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应对之策

引言

在现代化科技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的衣食住行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住”这一方面,随着各种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建筑应运而生,并凭借能源节约及环境友好等显著优势,而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其中,建筑智能化工程设涉及到多个方面,对科技及集成化水平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建筑物的质量及其功能的有效发挥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建筑智能化工程单位应积极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1建筑智能化在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未能建立完善的相关法律规定。现阶段,国内不少城市已投入了建筑智能化施工中,然而,由于未能建立起完善的相关法律规定,使得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无法可依,导致管理混乱等局面的出现,未能对施工全程展开行之有效的管理,从而引起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施工质量问题。此外,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及指导,建筑智能化工程单位对质量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缺乏完备的智能化技艺,这些因素使得我国建筑智能化的施工管理水平无法满足社会实际发展需求[1]。(2)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建筑智能化施工的开展大大节省了物力及人力的消耗,然而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施工水平不高,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大多数核心施工技术主要依靠国外引进,还未能形成成熟的施工计划于方案,施工管理机制也不够完善。总之,我国建筑智能化工程当前的施工经验及技能,已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此外,建筑智能化工程涉及到众多技术与方面,但是多数建筑施工管理人员仅掌握本专业知识,很少有人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去那面掌握的,这给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3)在同一领域无法形成有效的竞争.经相关部门调查统计得知,国内目前存在非常多的智能化建筑公司,但它们之间未能建立相应的人才交流体制及工作经验的交流平台等,通常是各自为政,无法在同一领域无法形成有效的竞争,导致建筑公司的水平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进而对建筑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但是,建筑智能化工程对施工环境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对施工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由于不少智能化建筑公司实战经验不足,导致施工管理出现偏差与失误,使得工程的施工质量无法满足与其的要求,对工期造成延误,并严重损害到业主的利益。

2建筑智能化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有效应对之策

(1)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在建筑智能化工程方面,我国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现有的法规及相关政策也无法完全符合当前建筑智能化施工的实际需求。在此种形势下,就需要深入调查智能化建筑领域的实际情况,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为建筑智能化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促进建筑行业不断朝着智能化的方向稳定发展。具体来说,应当由政府部门启动相关行政资源,在充分调研建筑智能化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组织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专业型技术人员,与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展开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并以文档的形式将交流意见及成果保存下来,并进行推广,为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相关政策及法规的制定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2]。同时,还应积极归纳并总结建筑智能化施工的专业技术,并借助法律的方式来为知识产权的利益提供充分保障,还应以法律的形式对施工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此外,还需应用现代化科技准确评估智能化建筑的功效及性能,在为施工方的利益提供保障的同时,促进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加强建筑智能施工质量管理队伍的建设。在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及效率的高低与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具有密切联系,为了有效的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需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队伍建设。需要配备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加强对管理队伍人员整体素质的培养,对其专业知识与技能加强培训,以便确保监督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的提高,能够更好的满足工作需求[3]。同时,可以开展各种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对施工内部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完善,以便建立一支专业技术高,监督行为规范,高专业技能的监督管理队伍。确保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各种新的政策与相关法律发挥,并及时采用新理论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监督,以促进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3)做好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监理工作。为确保建筑智能化施工的顺利开展,提高施工质量,就应当积极开展工程监理工作,确保人们充分认识到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建设的重要性,并对原有的质量监督管理方式进行改革与完善。可以建立集体监督责任制,避免个人监督引起的权责不清的问题发生。一旦出现质量监督管理问题,需要进行集体责罚。在整个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中,每个建设项目需要配备两名以上的监理人员,并确保监理人员具备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在实际监督管理过程中,需要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并建设完善的监理体系,将责任落实到各个工作人员手中,以便确保分工明确,促进工程施工质量监理水平的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建筑已成为现代化建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水平更是会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及性能等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在实际建筑智能化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对施工质量及工程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建筑企业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将建筑智能化工程中的施工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充分促进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良成,梁志勇.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J].山西建筑,2015,41(03):210-211.

[2]刘忻.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常见问题及对策[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5,15(0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