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

会计诚信毕业论文精选(九篇)

会计诚信毕业论文

第1篇: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 会计专业教育 会计诚信教育 价值取向 现状 对策

论文摘要: 诚信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会计诚信教育是会计教育之本。本文针对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现状,阐述了会计诚信教育价值取向,提出了增强会计诚信教育有效性的几点对策。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出高级人才的专业机构,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会计专业本身就是一种诚信专业,这种职业诚信直接表达了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体现了会计人员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会计信息的提供和鉴证者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职业诚信缺失尤其是会计诚信的缺失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同时也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在进行会计专业教育的同时,完善职业诚信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一个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价值取向

诚信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有属性,高校开展会计诚信教育不仅体现上述功能,而且蕴涵着更深层次的职业要求。高校会计诚信教育,就是将诚信教育、专业教育与专业素质目标要求融合到人的全面发展与学生成长成才与社会服务之中,实现会计教育目标的教育模式。

1.会计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关于会计教育目标的论述是:“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这说明美国的会计专业高等教育非常重视全面素质的培养。我国高等教育法也强调高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全面素质包括具备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前者是指学生作为一个成功的社会人所应具有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身心素质,后者则指学生将来成为会计类专业人才所具备的专业素质,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专业人才的全面素质。大学会计教育应围绕这一目标,在传授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开展人文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确立一种“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学思想,同时应根据这个行业的特点对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结合思想道德和素质教育进行会计诚信教育,塑造学生诚实的品格。可见,会计诚信教育不仅是“两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会计专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计教育的根本是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是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会计之父潘序伦以“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为校训,将会计诚信教育融入立信会计教育始终,开创了中国会计诚信教育之先河。会计专业学生是会计队伍的后备军,多角度地对在校会计专业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是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会计职业道德需要他律,但在不断完善法规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学生将“诚信为本”的理念转化为自身的职业操守,才能使天平倾向于道德规范。开展会计诚信教育,对促使会计队伍预备人员将会计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在会计职业道德品质,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变成未来职业道德水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3.会计诚信教育有利于会计队伍健康发展。

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主要提供会计信息或鉴证服务,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经营者、投资人、债权人、社会公众等多方利益,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由于企业的经济活动涉及多方利益,加上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会计工作者在处理经济业务时,不但要受法律、法规和规范的约束,而且要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市场经济越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水准要求亦越高。高校会计教学应把会计诚信教育纳入会计专业教学范畴,使学生将来能以高尚的道德、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从事会计工作,以促进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现状

其一,高校会计教育重技能轻诚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素质需要,高校德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有了较大的改变,政治课、思想道德课的种类和课时也明显增加,但高校“德育低效”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究其原因不在于道德教育课程的开设数目和比重,而在于没有将德育教育内容与目标要求和人文、社会及会计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其二,我国高校评估侧重于考察或考核学校生源、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科研产出等指标,以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及优秀率、毕业生就业率等一系列量化指标来评价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忽视学校道德教育及对学生品质的全面考察。其三,会计诚信要求未纳入会计职(执)业考试和会计后续教育的体系之中。我国会计职(执)业考试大纲和会计后续教育注重会计实务操作及相关技能考核,而缺乏会计职业素质要求和职业道德内容。

三、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将教书与育人结合。

课堂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在健全人格培养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让学生确立“坚持诚信为本,推崇操守为重”的职业思想。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其在高校所受到的专业教育,所接受的素质教育,以及他们在校期间所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必将对他们今后所从事的工作的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除了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崇高的人格品质和敬业精神,让学生感受敬业、勤勉认真的师风,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改革教学内容,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会计教学之中。

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与道德品质形成的初期,接受严格、规范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其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必须搜集大量资料,改革教学内容,找准知识传授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努力挖掘每一个知识点中蕴涵的职业道德因素。会计诚信教育的整体性要求教师从会计诚信认识、会计诚信信念、会计诚信意志和会计诚信习惯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整体培养,使学生提高会计诚信认识、树立会计诚信信念、坚定会计诚信意志、形成会计诚信习惯;会计诚信教育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应经常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不能半途而废;会计诚信教育的渐进性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予以穿插,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磨练中加深对会计诚信的认识。

3.会计诚信教育应贯穿职业教育全过程。

会计诚信教育应贯穿会计职业教育的全过程,是指大学生毕业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后的工作阶段和后续教育阶段的诚信教育,以及高校会计诚信教育成效的反馈。为培养一个诚信会计人,只进行某一阶段的教育是不够的。会计岗位的变更、职位的升迁,需要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诚信教育,这样才能有助于在不同的岗位实现自律。为充实高校的诚信教育内容,可邀请从事会计及相关领域的本校毕业生重返校园,采用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以真人真事宣扬会计诚信理念。高校也可对本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实行信息跟踪,通过反馈,及时了解应、历届毕业生职业状况,客观评估会计专业学生的培育质量,以利于进一步优化高校会计诚信教育体系。

4.会计诚信教育应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在对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全校师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以环境渲染的形式更好地进行会计诚信教育。诚信环境的营造关系到高校的校风问题。诚信一旦在整个学校建立起来,新生入学后就可迅速接受诚信理念,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也会更有效、更持久。应积极探索和开展更多的诚信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的补充,以拓展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为强化大学生诚信意识,可尝试建立一套《大学生诚信档案》用以全面、及时、详细地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记录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为了将诚信内化为学生的品质,成为学生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它可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在毕业求职时作为用人单位的参考依据。诚信兴企,失信败企。无论是会计行业,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塑造“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帮助他们在大学阶段就为将来走入社会形成正确的职业判断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永幸.刍议会计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经济论坛,2006,(1).

[2]谢爱萍.高校加强会计诚信教育的探讨.商场现代化,2006,(3).

第2篇: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大学生就业难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随之而来的诚信问题已开始入侵大学生就业市场,并有愈演愈烈之势。高校教育工作者对此要予以高度重视,要对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问题的现象和原因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引导和教育,努力培养大学生讲诚信的基本素质,创造诚实守信的良好就业环境。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意思是诚恳老实,有信无欺,这是人立身处世之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遵循良好的道德准则是一名优秀大学生不可缺失的基本素质,但令人堪忧的是,信用危机已开始人侵大学生就业市场。因此,对大生就业市场的诚信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引导和管理,努力培养他们守信用、重良知的基本素质,创造诚实守信的良好就业环境,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就业市场诚信问题的若干表现

高校就业市场诚信的缺失,在大学毕业生和招聘单位四个方面均有表现。在大学毕业生方面主要有:

1.私自修改学习成绩。一些毕业生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学习成绩的要求,竟然明目张胆地修改自己的成绩单,把本来不及格或分数较低的课程改成及格或优秀,然后心存侥幸地拿着“技术处理”过的成绩单到学校审批盖章,企图蒙混过关,以获取考官垂青。

2.盗用他人成果。一般用人单位在审阅毕业生材料时往往先收取复印件,有些人就抓住这一空当造假。他们把别人的等级证书、奖学金证书、优秀学生干部证书以及发表过的文章、科研成果等改头换面变成了自己的辉煌履历,堂而皇之地交给用人单位。

3.制作虚假简历。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难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y。部分毕业生为了能顺利找到工作,在准备推荐材料时往往进行“注水”处理,别制作虚假简历,以此抬高身价。本来没担任过学生干部,简历中却出现了大量的要职如“班长”、“部长”、“学生会主席”等溢美之词。前几年,同一个班级出现过十多个“学生会主席”。而今万象更新,大学毕业生人人英语四六级,个个精通计算机。个别高校片面地追求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对此也通常视而不见,公然让学生蒙混过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气。

4.草率签约而造成违约。签订就业协议是一种法律行为,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是当事人,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受国家法律保护。按照规定,每个毕业生只能有一份就业协议书,以保证一个毕业生只能和一个用人单位签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可以存在合理的违约现象,如用人单位承诺的条件没有实现是可以违约的。这里的恶意违约是指毕业生采用欺骗手段获取多份就业协议书,同时和多家用人单位签约,而毕业生最终只能选择一家单位,造成对其他单位恶意违约,不仅会影响用人单位的人才招聘和使用,对毕业生所在学校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高校就业市场的诚信问题表现在用人单位方面,主要是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等[2]。例如,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是诚意招贤纳士,而是“挂羊头卖狗肉”,夸张的宣传、不切合实际的承诺,让学生有上当受骗之感。有些用人单位盲目地人才高消费使毕业生不得不在“包装”上下功夫。有些单位盲目抬高招聘条件,明明只需要懂办公自动化软件的简单操作,却硬强调计算机二级证书,明明不需要太高的英语水平,偏偏规定要过大学英语六级。

二、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经济领域中的“诚信危机”集中体现在生产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欺骗上。政治领域也充斥着各种违反诚信原则的政治造假、瞒上欺下、等为官为利不为民的现象。文化领域也存在着严重的“诚信危机”,造成文化市场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混乱局面,就连一直受人们所尊崇的学术界,也净土不再,出现了学术腐败。这些不诚信因素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造成了严重影响,最近在大学毕业生中间流行一种说法:简历不造假,典型一大傻_3]。部分毕业生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铤而走险,效尤各种欺骗行为,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诚信问题。

2.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偏执。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仅仅对孩子提出要勤奋、要多才多艺、要竞争等要求,却漠视要诚信做人这一重要道德品质。在学校教育中,只把追求高升学率当作根本任务,而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即使在德育教育上,也只片面强调受教育者对社会负责,而无视学生应对自己负责;对受教育者只是一味的讲大道理,而忽视了对学生生活细节和身边小事的教育。这样的教育环境,不利于学生诚信品格的养成,一些学校甚至在无意识中“纵容”了学生作假。[4]

3.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反思能力oEsJ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经历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光明面与黑暗面、小事与大事之间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同时由于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他们极容易将观察了解到的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误导他们抛弃诚信观念,甚至做出背离公民道德规范的事情。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自己做什么,很少考虑自己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什么。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个别学生甚至把自己的需要建立在别人失去的基础之上,表现极端自私。

三、实现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的若干对策

1.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根本好转。据国家统计数据表明,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来60至70万个就业岗位。因此,要大力发展汽车、化工、机械制造、能源开发、建筑、电子等支柱产业,着力培育信息、旅游等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只有经济发展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就业市场造假泛滥之风。

2.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一是要强化政府信用意识。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树立一个勤政为民、取信于民的政府形象,加强党政干部廉政建设,加大查处腐败力度。二是要努力优化社会舆论环境。要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强诚信道德宣传教育,使人们充分认识诚信的重要性,懂得诚信的价值,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良好舆论环境。三是要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诚信道德品质形成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说实话、办实事。比如,在学习上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良好学风,引导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平时的学习中去,努力克服考试舞弊、投机取巧行为。在评优和保送等问题上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对校园中发生的不讲诚信之人和事要进行道德鞭挞,逐渐确立诚实守信的良好校园道德风尚。

3.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当代大学生是一个越来越庞大、越来越有影响力的群体,他们的诚信如何,不仅对他们个人的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有直接影响,而且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可采取多种方式,如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对有诚信问题的学生进行通报,开展大学生诚信实践活动,举办诚信讲座、演讲比赛等。

4.高校要严把毕业生推荐关。为确保毕业生就业推荐的真实性,高校一定要严把毕业生推荐关。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必须经过院系审核盖章后加盖学校就业部门公章。要建立严格的毕业生协议书管理制度,明确违约责任,对就业协议书实行统一编号,每个学生只有属于自己唯一编号的协议书,杜绝协议书的随意转让或转卖现象。对于考取研究生的毕业生在转接档案时,必须将就业协议书收回,对已经联系就业单位的,还必须征得用人单位同意并出具退函,否则学校不予办理转档手续,不给“一女多嫁者”任何回旋余地,尽可能维护协议本身的严肃性和签约三方的诚信。

5.用人单位要以诚纳贤,唯才是举。用人单位要拿出百分之百的诚意招贤纳士,而不只是到招聘会场给自己做做宣传、壮壮声威、走走过场,也不应向毕业生提过分苛刻的要求。同时,要善于识别人才、珍惜人才,在提拔使用、晋升晋级时要唯才是举,通过学校慎重推荐、单位综合考察等方式辨别真伪,对简历与实际学习成绩、经历、学历、能力不相符者,要坚决辞退,对表现突出的要予以重用。

第3篇: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调查法;大学生;诚信度

1.问题的提出

当代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思想道德品质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与命运,更关系的社会主义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的伦理的重要内容。诚信,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

调查法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测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它可分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等多种形式。其优点是能在短时间同时调查很多对象,获取大量资料,并能对资料进行量化处理,经济省时。作为应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法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项目将调查法应用于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了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和诚信心理,从而为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奠定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亦可以锻炼我们(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调查法应用能力,提高我们的心理学研究与应用能力。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1 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大学生诚信调查问卷

本问卷用来调查大学生诚信状况,共有17道题目,其中第14~16题为多选题,第17题为五点式量表,其余为单项选择。主要调查包括基本信息、自身诚信态度、对大学生诚信看法、诚信影响因素、提高诚信的方法等几个方面。

其中,自身诚信的态度包括对考场作弊、论文抄袭等不正当的行为,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以及求职简历中的“美化”、“虚化”等现象的看法。

2.2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部分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共回收问卷102份,实得有效问卷102份,问卷有效率为100%。样本的构成情况是:男生32人,女生70人,一年级47人,二、三、四年级55人年龄范围在19岁至22岁之间。

3.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的诚信观

对大学生整体诚信度的总体评价,大多数的人对别人的诚信度并没有太大信心,认为总体水平一般。当前大学生中诚信信念迷茫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还未建立,在当代大学生中,对诚信缺乏信念,对诚信倍感迷茫的状况也比较普遍。

3.2 影响诚信的因素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有60%的同学认为大学生个人应该为出现的诚信问题负责;22%的人认为社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大学生的诚信问题;16%的人认为是家庭因素;4%的人认为是学校教育不当导致诚信问题。在以前关于诚信度的研究中,学校教育的不足和社会环境是影响诚信问题的主要的因素。

3.3 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的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对考场作弊的态度上,大约39%的人认为“没什么,见怪不怪了!哪有功夫管这些事啊!”;21%的人认为,这些是小事,“知情不报”当然不好,可也不想因为这些小事“撕破脸”;17%的人心里异常愤怒,可表面上还得当什么也没发生过;13%的人希望有人站出来“揭发”,来改变这些不良现象;12%的人会指出这种错误行为,这有关一个人的素质问题。

在写论文的问题上,学生在写论文时大量引用资料中的语段的占46%;只引用少量资料中的语段占33%;用别人的文章拼凑的占12%;全部个人完成,大部分自己写的占10%;直接抄一遍的占1%。

3.4 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中的诚信问题

表1 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会对家庭状况

如实说 大肆渲染 基本上照实说,稍微有点渲染 合计 X2 P

年级 大一 38 1 8 47

大二 32 6 17 55 6.740 0.034

合计 70 7 25 102

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在对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会对家庭状况如实说的程度的态度有显著差异。

表2 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会对家庭状况

如实说 大肆渲染 基本上照实说,稍微有点渲染 合计 X2 P

性别 男 20 6 6 32

女 50 1 19 70 10.487 0.005

合计 70 7 25 102

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在对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会对家庭状况如实说的程度的态度有显著差异。

3.5 求职简历中的诚信问题

本研究在大学生看待当前毕业生求职简历中的“美化”、“虚化”现象的调查中,67%的人认为可以理解,好的将来还是最主要的,但毕竟不好;19%的人认为很不应当,这是欺骗行为,是不诚信的体现;9%的人认为既然大家都如此,不这样做就会吃亏;6%的人认为无论什么手段,能保证就业就行。

3.6 在校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相关因素分析

4.讨论

4.1 大学生的诚信观

根据邹春发《诚信度评价: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新途径》的一项调查统计显示:当前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诚信信念迷茫的情况因学生年级的高低而有所不同。在低年级阶段,主要是对诚信教育不以为然,不理解学校为什么要开展诚信教育。他们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从小到大一直在搞诚信教育,没有一点新意,对诚信教育缺乏兴趣;另一种认为讲诚信就会吃亏。在高年级的大学生群体中,情况却正好相反。他们知道诚信教育有必要,也有现实意义,但对诚信教育的态度仍是疑惑重重,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由于他们在社会实践、实习和毕业择业的过程中已初步接触了社会,对社会上不诚信的现象了解更多,对诚信教育的效果和作用有些持怀疑态度。

表3 影响在校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相关因素分析

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讲诚信 随着年龄的增长诚信度会降低 性格内向的人会更讲诚信 家庭教育对诚信观念的确立很重要 大学诚信教育对大学生很重要 目前社会的整体诚信状况影响了我对他人的诚信度

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讲诚信 1 .087 .255** .115 .065 .217*

随着年龄的增长诚信度会降低 .087 1 .243* -.088 -.136 .301**

性格内向的人会更讲诚信 .255** .243* 1 .057 .014 .173

家庭教育对诚信观念的确立很重要 .115 -.088 .057 1 .259** -.003

大学诚信教育对大学生很重要 .065 -.136 .014 .259** 1 .283**

目前社会的整体诚信状况影响了我对他人的诚信度 .217* .301** .173 -.003 .283** 1

注:P

4.2 影响诚信的因素

在本研究中,大学生普遍认为是大学生个人的因素导致了诚信问题。这说明人们对诚信问题的影响因素从外归因转为内归因。人们对于诚信问题的内归因有助于人们从自身的方面寻找原因而不是一味的责怪社会和学校教育的不当。这样有助于学生自己改变本身不诚信的行为。

4.3 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的态度

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到诚信考试,自觉抵制考试作弊的不良行为。但仍有一少部分大学生在虚荣心和从众意识的诱导下,出现考试作弊行为。他们本身在思想上很清楚考试作弊属于不诚信事件,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却屡屡出现失信现象,产生了认知与行为的严重脱节。现在大部分人对考场作弊、论文抄袭等不正当的行为反应冷漠,大家都知道作弊和抄袭是不诚信的行为,但是因为现在社会上不诚信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大家也觉得见怪不怪了。也有一些小部分人心里觉得这是很不对的,但也不会指出这种问题,这是由社会从众心理造成的。

学习上我们历来推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思想。它要求人们实事求是,勤学好问。只有这样才能学习真正到本领。在实际学习中,大部分同学为了图方便,都选择了引用别人的文章或者进行仿写。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同学选择自己完成。

当前学术界论文抄袭现象越来越严重,在论文写作中出现部分抄袭、全文剽窃,甚至找“”等现象,严重干扰了学术界的正常运行。

4.4 助学贷款中的诚信问题

目前,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达到预期的国富力强的程度,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在学生读大学阶段采取的是有偿教育。国家为了解决部分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而不能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这一问题,从1999年起实施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它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的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弥补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不足,要求他们在毕业后再分期偿还。国家之所以出台这一政策,完全是为了能让更多的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使他们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自身的道德素质得到完善,从而使得国民素质整体得到提升。但是,据调查发现,在2003年下半年,国家助学贷款的偿还率出现了下滑现象,面临停顿的危险。主要原因是由于部分受助大学生未能按时归还贷款,严重影响了银行对助学贷款的发放。在《国家助学贷款中诚信问题博弈分析》一文中指出:据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和教育部的调查显示,国家助学贷款的金额违约率为19.71%,人数违约率为20.5%,远远高于一般居民贷款3%的违约率。

在调查人群中,除了没有贷过款的人,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应该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做到有借有还。因为大部分同学对助学金的认识不够,所以学校应该加强相关教育,提高大学生在的诚信意识。

4.5 求职简历中的诚信问题

“以诚待人,以信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全社会呼唤诚信的今天,作为祖国“主力军”的大学生有责任将诚信带到社会的各行各业,用自身的诚信品德影响周边的人群。因此,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在求职过程中本着诚信原则尤为重要,他们应放眼长远,切不可因一件失信于人的事情而毁掉自己的美好前程。就近几年高校毕业生诚信就业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毕业生均能做到诚信就业,但仍有少数大学生由于某些原因在就业中出现失信现象。

现在大学生就业变得越来越难,因此导致了求职简历中的美化现象等不良行为。虽然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对的,但也是可以理解的。

5.结论

5.1 不同年级在对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会对家庭状况如实说的程度的态度有显著差异。

5.2 不同性别在对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会对家庭状况如实说的程度的态度有显著差异。

5.3 大多数的人对别人的诚信度并没有太大信心,认为总体水平一般。

5.4 大学生普遍都认识到了社会上出现的诚信问题是由自身原因造成的。

5.5 大学生普遍认为考场作弊、论文抄袭,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中造假以及求职简历中的“美化”、“虚化”等现象是不符合诚信标准的。

参考文献:

[1]秦冰.“90后”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王丽芳.国家助学贷款中诚信问题博弈分析[J].商业时代,2010(16).

[3]成航宇,成玮骐.在校大学生诚信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0.

第4篇: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违约所引起的诚信教育值得引起关注。本文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违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大学生诚信教育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违约现状分析

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再加上目前世界的经济危机,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资料表明,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0万人。然而,我国2009年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长,所以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为了解决就业难问题,很多高校的毕业生做了两手准备:考研、专升本或找工作。为稳妥起见,很多毕业生先找个单位签约,等到考试结果出来时,再义无反顾地“舍鱼而取熊掌”了。有的人不求一步到位,先找到一个岗位再说,即我们提倡的“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正是这种心态,使大学生频繁跳槽。对大学毕业生来说,跳槽本身无可厚非,但当违约成为一种常态之后,我们就需要冷静分析。某人才网针对“你对跳槽后工作是否满意?”进行了一项网上调查,共有1250位个人会员参与,其中有638人选择“没有达到目标,整体不满意”。于是,他们交纳了违约金,又跳槽到另一家单位,可是发现新工作还不满意,结果再次违约。

违约行为究竟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违约对单位和个人而言是一种损失。从校园宣讲会、招聘会,到笔试、面试,最后的比较、审核、敲定,为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单位要花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一旦违约,将意味着他们在这之前所做的都是一场空。同时,除了人力物力的损失,他们最担心的是造成一种违约恶性循环[1]。例如,今年昆明盘龙区和宜良教育局都有新教师辞职和违约,使学生无法上课。对于个人来说,大学生为了违约所付出的代价,绝不只是赔上了一笔违约金,可能还要付出一笔不菲的道德成本。违约尽管能获得一份看上去不错的工作,但是在自己的档案上却会留下不良的诚信记录,给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造成不好的影响。昆明某中学今年16个教师岗位吸引了1200多名求职者,令人感慨的是,有一名求职者是3年前本科毕业时曾与该实验中学签约,后违约去读研究生,谁知今年研究生毕业再来应聘,却没被录用。

在诚信度已成为衡量一个毕业生综合素质重要指标的今天,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求职者的诚信度。因此,高等院校对于开展学生诚信德育教育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并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使“诚信”观念深入学生大脑,从而提高他们的自觉意识和德育品质。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有效途径探讨

1.高校要加强校园诚信教育,树立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理念。

《礼记·大学》曰:诚于中,而形于外。作为以培养人为中心任务的高等院校,必须将开展校园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和责任,从而树立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理念。

2.建立完善个人征信制度,用制度保证诚信、用措施鼓励诚信。

要从根本上解决诚信缺失问题,除了大力倡导诚信教育之外,还必须从机制上给予保障,建立学生个人征信制度,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制度。构建学生个人征信系统,是从机制上解决失信问题的好办法。校园学生征信系统是指由某一组织将学生在校园内分散在各院系、各部门中有关学生个人信用和信誉的信息汇集起来,进行加工和储存,形成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为各院系和各用人单位了解学生个人的信用和信誉状况提供服务而建立的专门系统。系统将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费缴纳、贷款还款、遵纪守法、参加志愿者服务、参加社会活动等情况。

对在校大学生建立征信制度,是为了通过建立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达到惩戒失信者、减少失信行为,同时保护守信者,鼓励守信者的目的。[3]通过养成教育的模式,培养学生“诚信受益,不诚信受罚”的观念。从操作层次上说,由于校园信息化工作的迅猛发展,客观上为类似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 转贴于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对在校期间学生参与的素质拓展活动进行记录认证,最后在学生毕业时,由学校给出学生个人的素质拓展证书,将其作为大学期间的第二份“成绩单”。另外,校方还可以构建“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的就业推荐体系,由导师等给出关于学生的客观评价,供用人单位参考。

3.加强职业辅导工作,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要解决好就业诚信问题,还应注重在校期间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大力加强职业辅导工作。归根到底,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是求职的核心竞争力,综合素质越高,求职能力就越强,适应工作的能力就越强,一定程度上就能自觉避免造假、违约行为的发生。

4.高校一定要规范毕业生推荐关和就业协议书的管理。

高校要进一步严格就业管理流程,给所有毕业生提供公平、科学的管理环境。一般情况下,各高校为了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专门制作了《毕业生就业推荐表》。为确保毕业生就业推荐材料的真实性,高校一定要严把毕业生推荐关。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必须经过学院严格审核盖章后才统一加盖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公章,每人仅有一份原件。另外,就业协议书每人一份,统一编号登记,签约后,必须征得原签约单位的同意并有书面退函后才可换取新的协议书。对于毕业生协议书遗失或违约的情况,给予备案登记、在学校就业信息网上公示,必要的时候,记录到新的协议书中,供用人单位参考。[4]此外,要充分发挥院系、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基本信息、推荐信等,班主任、辅导员有义务配合用人单位进行审核。

5.高校要建立相对完善的跟踪机制。

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有着完善的诚信跟踪机制,诚信与否关系到一个人业的成败。我国高校在培养学生诚信素质的过程中可以建立:一是档案跟踪机制,高校通过科学的诚信考核体制,对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评估并建立个人诚信档案。2002年,位于上海市的近50所高校就为申请助学贷款的近2万名大学生建立了“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5]。二是网络跟踪机制,大学生的个人诚信状况,高校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追踪,对于失信的学生可以校园网络的范围内进行揭示和批评,甚至向用人单位公示。三是毕业生跟踪机制,高校可以通过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形式,加强与用人单位或已毕业学生的联系,及时掌握毕业学生的诚信状况,发挥学校继续教育功能,对失信毕业生实施再教育。同时收集诚信与失信典范,作为在校学生教育的生动“教材”。

毕业生诚信缺失不仅损害了大学生自身的形象,而且影响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对今后毕业生的签约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更直接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扰乱了就业市场的正常运作。因此,加强高校毕业生诚信教育,重构高校毕业生诚信体系是当务之急,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张玲.诚信缺失,就业市场谁受伤?[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4):15-18.

[2]王阳,胡坚达,汪盛科.诚信,大学生的道德通行证[J].宁波论坛,2003,(3).

[3]周宏,马万宾.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诚信水平的途径分析[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报,2003.

第5篇: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助学贷款 诚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18-01

我国出台高校助学贷款政策已有16年,从最初全国八个城市作为试点,到2000年全国范围推广,再到2004年实施以风险补偿机制为核心的新机制,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不断探索改革。据全国资助管理中心数据,2012年国家助学贷款实际发放人数达263.45万人,全国普通高校获贷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2.88%。助学贷款政策加速了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但是,近年来毕业生借贷逾期未还的问题逐渐显露。文章将分析违约学生的行为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与方法。

一、高校毕业生贷款违约现象及原因

有全国人大代表指出:“由于助学贷款的发放涉及教育部门、银行、高校和学生四方面,在实施中遇到不少‘绊脚石’,瓶颈问题和隐患日益突出。”

1.诚信意识薄弱,还款主动性低

目前,我国的助学贷款是以学生信用为担保,而非实物,贷款学生在申请审批后便能获得贷款。由于自主择业,毕业生流动性大,更换居住地址和联系方式也是自然而然,使得银行、高校难以与其保持有效联系。部分学生存在“不偿还贷款,也无重大影响”的低道德低诚信观念,甚至故意更改联系方式和地址以拖欠贷款。

2.就业形式严峻,还款能力不足

据统计,2014年毕业生727万人,至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49万。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就业市场供过于求,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贫困学生无论在经济、学业都承担更大压力,就业更加困难,占待业人数的相当部分。有调查显示,从学生毕业后半年的就业状况来看,35%的农民与农民工子女毕业生未能就业,而管理阶层子女未就业比例为15%。在就业质量上,农民与农民工子女毕业半年后平均月薪在各阶层中也排名垫底。对于这部分贫困生,生存都存在很大压力,还贷就更有心无力。

3.还款制度缺陷,法律法规不完善

在我国,学生在还清助学贷款的时限上,可以选择提前还清或毕业后6年内还清。有研究表明,我国助学贷款学生的还款负担率约为29%―42%,而国际上这一标准为10%。这表明,助学贷款的还款期限过短,已超出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实际还款能力。

此外,我国的助学贷款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支撑与约束,主要依靠行政干预和计划手段,其法律地位和对违约学生的约束力远远低于正规的法律。

二、防范高校毕业生贷款违约的对策与方法

1.继续不断加强诚信教育,拓展诚信教育方式

各高校普遍重视大学生诚信教育,但收效有待提高。有高校指出:是学校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阻滞了诚信教育的步伐,没有做到真正的诚信教育。在校阶段,课程是最好的载体。高教司积极鼓励和支持高校开发开设诚信教育课程。目前来看,仅部分高校开设了诚信教育课,且纳入了学分管理,例如,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已开设“诚信”课程。而大部分高校在诚信课程建设方面还有所缺失,因此将诚信教育落实到课堂势在必行。

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加强监督机制,营造舆论氛围,与学生综合测评相关联。学生诚信档案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种种表现,相应的行为有对应的加减分数,最终诚信档案分数在学生综合测评德育部分予以计分,对于失信严重的同学,予以一票否决制。

2.运用互联网建立多渠道联系,鼓励生源地贷款

为加强对贷款学生的监督提醒,高校可建立毕业生去向信息库,在还款结点日期前提示学生。对于因就业地域发生变化,联系方式失效所导致的“失联”,高校可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通过留存微信、微博、QQ、校内网等多种联络方式,拓展联络渠道。同时可绑定班委联系方式,日后如发现无法联络的贷款同学,可经多方渠道联络提醒,以减少违约情况。

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虽然不要求担保人,但需绑定共同借款人。共同借款人原则上为借款学生父母或者法定监护人,户籍必须与借款学生本人入学前户籍一致;如借款学生父母由于残疾、患病等特殊情况丧失劳动能力或民事行为能力的,可由借款学生其他直系亲属作为共同借款人;并且对于共同借款人的年龄也有一定限定。由此可见,生源地贷款具有银行掌握学生家庭情况并与学生家庭联系方便、追讨欠款方便等优点,应大力发展生源地贷款。

3.提供就业信息,提高创业意识

贫困生在就业信息和资源获取方面处于相对劣势,就业能力有待加强,同时难免存在缺乏自信等心理。高校应加强贷款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其树立就业意识,增进对就业信息的了解。目前,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很多高校通过建立创业园、孵化器等帮助大学生创业。对于贫困生创业,学校可针对性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以弥补贫困生社会关系和可利用资金的相对匮乏。同时,提高贫困生就业竞争力,还要重视培养其学习、沟通等多方面能力。勤工助学是加强贫困生在校锻炼的有效途径,学校可加强勤工助学期间的培训,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迎进.大学生还贷危机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办法[J].出国与就业.2009(2)

[2]潘光才.高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现象分析[N].安顺学院学报.2010-2,(12)

[3]崔小璐.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督促还贷工作的路径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7(5)

[4]范永胜.基于毕业生还贷的高校信用档案建设探讨[N].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4-7

[5]雷颂勤.浅论保障高校毕业生诚信还贷的工作方法[J].科技资讯.2014(24)

[6]吴帆.助贷违约学生行为成因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N].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9,(9)

作者简介:

第6篇: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近年来,国家助学贷款在还款上出现了一些学生不守诚信的违约现象。这种初衷很好的贷款政策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困境,其根源在哪里,又如何走出这种诚信困境呢?笔者试图通过与美国公民信用制度对比,反思中国大学生助学贷款的诚信危机。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借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借款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弥补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不足,毕业后分期偿还。

国家助学贷款开展以来,很多经济困难的学生因此而受益,顺利完成了学业。但近年来,在还款上出现了一些学生不守诚信的违约现象,这种违约现象造成的最大苦果是银行对大学生失去信任,导致个别地区的银行以各种理由拖延助学贷款的申请和发放,使那些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贫困生们感受到了巨大的焦虑和无奈。笔者试图通过与美国公民信用制度对比,反思中国大学生助学贷款的诚信危机。

一、中国大学生的诚信认识现状

据东华大学学生处的一份调查显示:85%的学生认为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占地位很重要,14.1%的学生认为地位一般,还有0.9%的学生认为无足轻重;在和他人交往时,67.2%的学生看重对方的诚信,2.8%的学生认为无所谓。69.3%的被调查同学眼中社会的诚信状况并不乐观,只有15%的学生认为状况较好,但67.8%的学生对构建诚信社会是有信心的。当申请减免学费或困难补助时,有4.3%的学生选择了基本照实,略有夸大;当问到自己在生活中能否做到诚信时,有26.7%的学生选择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被调查对象中96.3%的学生表示一定会按时还款,3.4%的学生表示到时候再看,还有0.3%的学生表示能拖就拖。在对待学生贷款不还问题上,63%的学生认为应该联系其工作单位,以工资抵贷,15%的学生认为应该扣压其毕业证书,直到其还贷,13.8%的学生认为应该对于有作弊等行为的学生不予贷款。

从以上调查中,我们可以过滤出这样几条信息:一是大学生对社会整体的诚信状况不乐观;二是由此导致对大学生的影响是诚不诚信要看具体环境,看别人讲诚信,自己就跟着诚信。也就是说诚信还不能成为大学生的自发行为,大学生的诚信观仍处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阶段,缺乏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与意识。三是对大学生的助学贷款缺乏有效的还款违约惩罚措施,只是简单的扣押毕业证书,致使毕业生还款更加困难。

在这种整体状况下,必然会出现部分毕业生还款违约问题,必然会出现高校与银行之间关于助学贷款的恶性循环。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美国每个人都十分重视信用记录,一旦有不良信用记录,则对自己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有时还要付出相当的代价,这种代价用金钱都无法挽回,这就使得美国人都有着较好的信用意识,他们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资信中介机构咨询自己信用状况,尽可能归避不良信用记录,以减少日后给自我的经济活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不便。

二、美国注重诚信教育的终生化、社会化

在美国,诚信教育是美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人都把教育孩子从小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自从学生入学伊始就会接触到有关诚信的诸多内容,通过教师言传身教的引导强化学生的诚信自觉意识,使其认识到除知识之外诚实守信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重要资本,诚信的缺失必然导致其在事业上的失败。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各类组织也通过定期开展信用知识的培训进一步增强本企业员工的诚信意识。但是诚信不是仅仅通过自律就能实现的,只有在自律和他律共同作用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自身在积极营建良好的道德氛围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约束学生的失范行为。如果学生在校内做出违反法律的行为、越出道德合理性范围或在学习中弄虚作假等行为都将被记录在个人信用报告中,这种不良行为必将对其下阶段的学习或工作产生消极影响。在美国信用理念经过长时间的培育已经拥有了厚重的积淀,讲求信用是美国社会得以有效运行的基本准则和道德基础,培养学生的诚信观念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联邦政府将信用作为一项考核每个公民以及社会各类组织从事各种活动的重要指标,以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三、构建完备的惩罚体系与完善相关立法

首先,美国的信用体系十分完备,设有国家信用局,纪录和保存每位公民的信用档案,对每个人的信用状况进行打分评级,如果某人有了信用不良的纪录,那要办理信用卡、贷款买车购房等就很困难。学生贷款往往是一个人一生中的第一笔贷款,是一个人积累信用得分的开始,所以借贷人一般不敢拿自己的信用开玩笑而任意拖欠学生贷款。其次,美国政府还制定了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多样的还款方案。这些方案包括:标准还款计划(Standard Repay-ment)、延期还款计划(Extended Re-payment)、渐增还款计划(GraduatedRepayment)和按收入比例还款计划(Income Contingent Repayment)。最后,回收措施得力,对拖欠者给予严厉处罚。学生贷款发生拖欠除了将拖欠情况报告给信用局,还会受到以下惩罚:1.失去申请延期还款及债务免除的资格;2.授权税务部门从个人所得税中扣除;3.将拖欠者名字在媒体上曝光;4.对恶意拖欠者的最严厉的惩罚措施是诉诸法律,由法院强制执行。[1]

美国联邦的每项资助计划都以立法的形式形成国家的法令,以法案带动资助,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对高校助学贷款政策及其相关立法的不断修正,以便它们能更好地促进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2]

四、资助体系集约化

美国政府的资助方式和途径非常多样和复杂,但各种资助方案均统一于“资助包”(Financial AidPackage)。按照美国联邦教育部的解释,所谓“资助包”是把提供给学生的全部资助,即把所有联邦政府的、非联邦政府的各种资助,如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校园工读混合成一个“包”,以便协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其核心是大学生通过规范合理的配置,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与其困难程度相称的经济资助”。“资助包”最初由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简大学委员会)设计开发《高等教育法》颁布后,美国国会在大学委员会的基础上,制定了更具权威的配置“资助包”的“国会方案”(TheCongreemethod)。[3]

通过对美国诚信状况与诚信制度的分析,对比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所面临的困境,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的启示,美国的信用制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个国家通过各种努力长期积淀的成果。笔者认为,在我国的具体国情状况下,我们目前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建立诚信终身网络档案,使每个人都自觉的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断培养诚信品质,使个人的诚信渗透到其生活大方方面面,伴随一生。完善毕业跟踪调查。对毕业生要建立一个系统的联系跟踪网络,使毕业生与学校保持持久联系,通过校友会等组织,掌握每一个毕业生的基本动态信息,

2.加强学校就业指导功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帮助学生顺利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为毕业还款打下经济基础。

3.建全助学贷款信用管理制度,完善还款违约惩罚机制。具体要做到:一是对申请贷款的学生应进行困难认定工作,只有符合学校制定的困难认定的标准才可以贷款。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开始这项认定工作,但细节方面还存在很多漏洞,需要不断的补充完善,使贫困生认定工作成为把好助学贷款政策的第一道关。二是在签署合同时,明确学生个人、银行和校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到有章可循。三是要有灵活便捷的还款办法,可以把目前的按月、季还款改为按年还款,或者,在学生毕业后第一年,按其就业状况的好坏,可再选择一次还款方式。银行和个人之间应有畅通的反馈、沟通渠道,实现异地还贷等,使还贷机制更可行、更宽容、更人性化。

4.不断完善还款违约惩罚机制。取消简单的扣押证件的办法,通过个人诚信档案系统,使个人违约行为影响其工作单位、生活环境,使诚信成为个人生活幸福、工作成功的通行证。

5.加强贷款方面的立法建设。我国法制建设还很不健全,大学生贷款违约更是法律体系的一大空白,因此要加快这方面的立法工作,为大学生助学贷款提供坚强的法律后盾。6.诚信教育的形式多样化、内容深入化。

首先,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大学生知道了解国家的助学政策,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的感恩情怀,教育大学生要奋发努力,回馈社会。

其次,从国情、校情出发,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教育、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通过课堂,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教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渗透诚信理念,使诚信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者,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寓教于乐。如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团日活动,“大家谈诚信”主题征文活动,“诚信在我身边”主题演讲比赛活动,“大学生诚信是否缺失”辩论赛活动等,在学习和讨论中明辨是非,造就诚信。

以上只是笔者一些不太成熟的建议,要想真正解决大学生助学贷款中的诚信危机,必然需要集合全社会的力量,关爱贫困生的成长,关注国民诚信教育的发展,促进诚信教育的社会化、终生化与法制化。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所在。

参考文献

[1]李红桃,朱俊文.美国联邦担保学生贷款的经验及其启示[J].教育与经济,2002(4)

第7篇: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会计诚信;诚信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1 高职会计课程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会计学生的考核以“分数”为主导,各类课程的总评成绩由出勤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平时测验成绩及期末测验成绩组成,实训、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环节则根据学生上交的材料及报告分成“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几个等级。

“分数”只能体现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而无法反应学生个人的诚信水平及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及实践程度,因而当前实施的课程评价体系是片面的,不能对会计诚信教育进行检验,更无法提供学生会计诚信程度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背离了诚信教育的初衷,使学生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识:

1.1 唯分论导致产生“分数泡沫”。目前学校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中,分数评价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唯分论导致部分会计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产生不少问题。有的学生投机取巧,将会计的客观性理解成为模式化和程式化,死记硬背相关公式,缺乏灵活应用。有的学生铤而走险,抄袭作弊屡禁不止,妄图不劳而获。Sadler(2009)的对澳大利亚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课程评价体系中诚信考核指标缺失是造成“分数泡沫”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分数泡沫,使学生走上企业实战岗位后产生巨大落差,导致“读书无用论”等不当观点不胫而走。

1.2 失信成本低廉让学生对失信行为产生错误预期。当前学生中表现出了种种不同的失信行为。一是言而无信。很多学生由于责任意识不强,如不能在约定好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经常临时变卦等等。根据某高职院校中美合作会计专业美籍教师的教学效果反馈,与同龄的美国学生相比,相当一部分中国学生显得不够成熟,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待人接物大都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言行不一致,很难建立起信任关系。二是弄虚作假。抄袭他人作业,需用英文完成的作业照搬照抄翻译软件翻译结果,毕业论文数据造假、直接复制他人论文文本,顶岗实习材料虚报等等行为在日常学习中屡见不鲜。三是考试作弊。但在考核中,对这些不诚信的行为没有考核依据,即使被发现,为此付出的代价甚微,最多是退回去重新修改,一样可以拿到不错的分数。违反校规校纪、考试作弊等比较严重的失信行为虽然将记入到学生档案中,但有些高职院校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可以让失信的学生“将功补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表现良好或者有突出贡献,失信行为可不予以记录。造成的结果是,一些守信的学生拿不到好分数,而平时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学生却往往取得不错的成绩。在目前的学生评价体系下,分数是学校评奖推优、各种评比的重要依据,是各用人单位在招纳人才的主要参考,诚信评价指标的缺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评优的不公平,让少数学生产生了错误的心理预期,诚信建设被抛之脑后,也给用人单位带来了一定的用人隐患。

2 加强会计诚信教育,重构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议

2.1 开设专门的会计诚信课程。高职会计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公选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专门的会计诚信课程缺失。会计学生课程较多,有些高职院校在定培养方案时要么直接忽略诚信课程的设置,要么仅设置了《思想政治》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但这些本应强调思想品德教育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地位并不高,课时量也不大,且仍沿用照本宣科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为了应付考试简单记忆相关知识,并没有真正理会会计诚信的内涵更没有付诸于实际行动,诚信教育注重形式,如同虚设。加强会计教育首先应从课程设置着手,开设独立讲授会计诚信的课程,是学生明确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2.2 加强会计专业课程诚信教育。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都立足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大都“讲理论,重技能,轻道德”。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言简意赅,说起来简单,履行起来却千头万绪,细致入微。对于不同的会计工作、会计岗位,又有更具化的意义和要求,然而在各会计课程的教学当中,诚信到底指得是什么,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对会计人员有哪些要求等问题基本没有涵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注重专业知识的讲解及专业技能的训练,诚信教育少之甚少。问卷调查显示,68%的受访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表示,诚信意识模糊。因此,诚信教育应当渗透到专业课、实训课等各课程的各教学环节当中,首先让学生明白在不同的会计岗位从事各项具体的会计工作,诚信的真实含义,增加会计诚信的考核内容,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诚信的要求,例如作业独立完成,不得相互抄袭;引用文献及数据应注明出处等。

2.3 建立会计诚信教育评价指标及惩罚机制。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下,仅有量化的分数体现学生的成绩,而衡量学生诚信程度的指标缺失,这对学生失信行为缺乏有力的约束。课程考核应增加诚信考核指标,建立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从而保证诚信教育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国光.有关会计诚信教育问题的再思考[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双月刊),2008(1):31-36.

[2]杨卫.学术诚信是大学精神的根本[N].光明日报,2012-4-23(016教育时空).

第8篇: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受助大学生;道德;滑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8-0063-02

一、高校受助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现状

(一)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HH高校受助大学生,其中100名为在校受助受助大学生,100名为毕业受助大学生,问卷设计如下:

1.你申请助学贷款的原因是()

A.家庭困难,无法缴费 B.自力更生

C.家长缴费,挪作他用 D.家长缴费,用来投资

2.获得助学贷款后,在今后的学业期间,你有何打算?()

A.完成学业,获得文凭 B.没有想过

C.毕业找工作,还贷款 D.努力学习,提高能力,赚钱坏贷款

3.毕业后如何偿还贷款,还不了怎么办?()

A.父母想办法,可以拖 B.自己想办法,慢慢来

C.相信自己能够有能力 D.走一步,看一步,无所谓

4.如何看待奖助学金()

A.没有想法,看法

B.评比不合理

C.能要则要,不要白不要D.对学生有一定的帮助

5.如何争取奖助学金()

A.努力学习,实事求是 B.装穷,做假材料

C.跟领导搞好关系

D.顺其自然

6.有社会团体或企业在寒暑假给你提供较高报酬实习、见习机会,你有什么打算?目的是什么?()

A.去,赚钱

B.去,既可以赚钱,又可以提高能力

C.去,是提高能力的机会D.看情况

7.当你得到个人或社会团体的无偿资助时,有社么感想?()

A.感激,以后一定报答B.没有感觉

C.激动但羞愧

D.感动但没有想法

8.毕业后你与原来无偿资助你的个人或社会团体有何联系?()

A.忘了,无任何联系 B.偶然信息联系

C.保持电话或信息联系D.经常联系,偶然拜访

9.毕业后,助学贷款不能按时偿还,怎么办?()

A.找朋友借

B.加班加点工作赚钱偿还

C.找父母坏

D.无所谓,拖

10.你觉得受助受助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A.受助是自己应得的 B.无诚信道德意识

C.无能力讲诚信道德 D.没有思考过

(二)调查分析与结论

1.在回答你申请助学贷款的原因时,选A的有72%,B的有2%,C的有23%,D的3%,说明在申请助学贷款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道德诚信。

2.在回答获得助学贷款后,在今后的学业期间,你有何打算?选择A的有81%,B的有8%,C的有7%,D的有4%,说明绝大多数受助学生没有提升自己能力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3.在回答毕业后如何偿还贷款,还不了怎么办?选A的有54%,B的有21%,C的有5%,D的有20%,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受助学生对诚信不了解,诚信观念淡薄,对父母依赖性强,无抱负。

4.在选择如何看待奖助学金时,选A的有21%,B的有45%,C的有8%,D的有24%,这说明助学金的评比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起到真正的资助作用。

5.在回答如何争取奖助学金时,选择A的有21%,B的有18%,C的有14%,D的有47%,这显示不少受助学生在受助过程中有过不道德诚信行为。

6.在回答有社会团体或企业在寒暑假给你提供较高报酬实习、见习机会,你有什么打算?目的是什么?时,选择A的有40%.B的有54%,C的有2%,D的有6%,调查表明大部分受助学生只看重经济、物资资助而非能力、机会资助。

7.在回答你得到个人或社会团体的无偿资助时,有社么感想?时,选择A的有12%,B的有8%,C的有5%,D的有75%,调查表明大多数受助学生缺乏感恩、报恩的传统美德。

8.在回答毕业后你与原来无偿资助你的个人或社会团体有何联系?时,选A的有66%,B的有20%,C的有10%,D的有4%,说明受助大学生感恩意识极为薄弱。

9.在回答毕业后,助学贷款不能按时偿还,怎么办?选择A的有15%,B的有16%,C的有35%,D的有44%,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受助学生缺乏道德信用,对信用认识不够。

10.在选择你觉得受助受助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原因是什么?选A的有24%,B的有36%,C的有15%,D的有25%,结果显示受助大学生信用意识薄弱,信用能力较低。

总之,此项调查经过资助方、资助工作人员认可,调查结果属实。从整体上看,受助大学生存在信用道德滑坡、信用能力不足、感恩回报意识薄弱等信用道德问题。

二、高校受助大学生诚信道德滑坡的原因分析

(一)诚信理念及教育方面

1.高校缺少科学有效的诚信道德教育制度

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在我国,目前的诚信道德教育主要包括:政治诚信、学习诚信、就业诚信、网络诚信、个人信用诚信五个方面,在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及社会资助诸多问题中,诚信教育的不足和信用的缺失是直接导致诚信道德滑坡、信用能力不足、感恩回报意识薄弱等信用道德问题主要原因,这其中跟高校缺少科学有效的诚信道德教育制度不无关联。正如人们常说的,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只有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才能在社会上、在学生心中确立一种正确鲜明的导向。诚信教育既是受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受助大学生自身行为规范的重要依据,也即诚信教育制度既是一种教育制度,也是一项受助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准则。据了解,目前很多高校缺少科学有效的诚信教育、评价和惩处措施。校园中存在很多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各种弊端。例如,在高校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忽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中,忽视信息的多向互动学习交流;在受助大学生的课堂学习上,忽视了操作应用、创新发现,忽视活动课程和社会实践等等。高校开展的与国家助学贷款相配套的针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诚信评价和学生违反诚信的惩处工作措施不多、力度不够。真正的科学有效的诚信道德教育制度就是要能够真正做到告诉同学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告诉同学们哪些是鲜明正确的价值诚信取向。因此,学校制定一套完备的规范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2.缺乏良好的校园诚信道德及社会诚信道德

受助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上的中坚力量,其诚信信用人格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学校诚信教育旨在从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上来完善规范受助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和人格的教育。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是培养学生讲真话、办实事、诚实待人、有同情心、乐于助人、言行一致、考试求真实、不舞弊、不抄袭等学校诚信教育就是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在当前,由于高校教育队伍良莠不齐,缺乏对学生诚信教育的理论针对性研究,造成校园诚信没有良好的环境。社会诚信环境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社会生活领域的诚信缺失。不爱惜公共财物、不遵守公共秩序、网络生活中的不诚信、学校教育的弄虚作假、家庭教育中的不诚信。二是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吴康宁在《教育社会学》中提出“社会变化可以直接、间接诱发教育系统的失范行为,其依据是任何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对教育均有相应的氛围效应”。社会信用环境是促使受助大学生的诚信形成、维持和改变的最基本因素,但同时也是诱发受助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外因。在当前社会上,弥漫充斥着“虚假”的空气,诸如市场经济中的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以及政治领域的腐败。社会诚信环境不佳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人信用制度的严重缺失,这就造成对普通个体的诚信监督不力;第二,企业信用制度和诚信管理的不规范;第三,政府信用体系亟待加强。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亡。诚信、信用不仅是人们生存的基本准则,也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更是我们立党为国的灵魂。社会经济要想快速稳定持续发展,就必须得坚持以诚为本,这是安身立命的大计。

(二)诚信能力方面

1.受助学生自身能力积累不足

(1)受助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积累不足

受助大学生本身学习努力程度与综合素质在既定的高等教育服务的条件下,究竟有多少东西凝结到受助大学生身上,取决于受助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与学习状况。而受助大学生没有因为受助而产生这方面的压力与动力,正确的认识和端正的态度是受助大学生能否获得良好成绩的前提。我国现在的教育模式是“严进宽出”,相对来说大学生学习的压力并不太大。很多学生可能还没意识到将来的就业压力和现在的学习对未来的重要影响。虽然“六十分万岁”的口号已经不再流行,但这种思想仍或多或少存在在某些受助大学生身上。努力学习是获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受助大学生既要学习英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又要学量的专业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一方面,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锻炼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大学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模式与中学差别很大,适当调整学习方法是受助大学生获得良好成绩的保证。受助大学生个人努力与高校教育服务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素质,对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受助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意识

就业观念是受助大学生对求职的认识和态度,它会影响寻找工作的方式和努力程度,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下,受助大学生要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仅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还要打破等待分配的传统就业观念,树立积极、灵活、主动的就业观念。就业观念体现为就业意愿,这是受助大学生根据就业形势和自身情况对未来工作职位的一些设想,包括就业地区分布、单位性质、月薪、就业工作环境等等。这些观念会影响到受助大学生在自己想象的范围内寻找工作,去寻找自己能够接受的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受助大学生与社会需求是否匹配,其人力资本价值能否得以顺利实现。如果受助大学生就业意愿较高,可能会拒绝现有的接收单位而继续寻找想象中的工作。大量的调查表明,受助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就业预期偏高的情况,结果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如果受助大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过高的就业预期,则就业问题不是很大。但事实上,有些学生不能或不愿意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于是,失业现象在所难免。

第9篇: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 会计 教育体系 诚信

朱镕基同志在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开幕式演讲中郑重提到,“所有会计审计人员必须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会计诚信危机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开展高职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普华永道的《2003年度经济犯罪调查报告》显示,高达39%的亚太地区企业在过去两年中发现或举报过内部经济犯罪问题;在《2007年度全球经济犯罪调查》报告显示在过去两年中,有43%的公司遭遇过经济犯罪,直接损失已经累计超过42亿美元。而包含在经济犯罪内的这些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犯罪活动,几乎都与财会人员丧失诚信操守而做假账分不开。

除在经济领域外,不诚信现象还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并造成危害。如生产领域的三鹿奶粉掺假事件引发的产品质量信任危机;政治领域中常被媒体曝光的个别地方政府公信危机等。作为象牙塔的大学内部的不诚信现象也此起彼伏,如某著名大学知名教授学术造假事件;某大学学生硕士学位论文“一字不改”抄袭事件;几乎每年都要发生的各类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作弊新闻事件等。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2005年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国联网运行新闻会上说,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达28.4%;教育部的调查则显示,20%的贷款毕业生不同程度存在还贷违约情形,这些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诚信记录破坏的严重性。

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的高职院校在这样不利的内外教育环境中,要培养出具备诚信等职业道德素质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此,为这些工作在财经一线的会计专业学生设计构建实效的诚信教育体系是当前紧迫的工作。

二、高职会计专业诚信教育之现状及成因分析

1、对建设诚信教育系统认识不足

教育界的共识是,通过高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理想状态是一上岗就上手,于是大多数高职会计教育系统都理所当然地围绕做强会计岗位动手能力设计环节和内容。因此而形成的局面是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诚信等职业道德教育属于薄弱环节,大多数学校还未设计出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系统,或在相关课程中没有考虑增加诚信教育环节和内容。专业教师一般认为诚信教育是政治辅导员的专属范围,与专业课程的授课无关。多数院校会计方面精品课程建设中鲜有跟职业道德相关课程,由此可见一二。

另外,职业道德等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也缺乏设计和创新。说教式地传授、明知故问式地讨论和案例分析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他们置身于真实经济环境中,面对错综复杂的会计事项和关系与道德冲突,需要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进行职业判断时,很容易得出丧失原则的错误选择。学校对诚信等会计职业道德系统建设的重要程度认识不足导致了以上结果。

2、缺乏丰富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师

多数专业教师少有企业会计工作经历或实际工作经历时间较短,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不敏感、不熟悉,理解不深刻。以这些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在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时自然也就忽略了诚信教育内容,或者即便有诚信教育内容也是止于纸上谈兵的效果,难以激发学生对诚信等职业道德学习积极主动性与能动性,教学质量效果难以保证。

3、组织(社会)的道德观环境影响个体道德观的发展

研究表明,个体的道德发展和组织(社会)文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组织(社会)价值观、信仰和目标深刻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信仰。代表组织道德文化的高层管理者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随意调整会计账目、做假账、提供虚假财务会计信息、偷逃骗税、侵吞国有资产等干预会计工作的违法犯罪行为屡见不鲜,而网络的发达使这些不诚信的案例迅速传播。接受速度快的个体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那就是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利益回报的一条捷径。

4、会计职业资格等证书考试中职业道德考核力度不够

目前,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会计职称考试还未增加测试职业道德水平的内容。而高职会计毕业生必备证书之一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虽然有专门的职业道德考试科目,但由于其考试题型为客观题形式,实际上是测试学生的强记能力,无法测试考生的职业道德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加强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的具体措施

1、重视并完善会计诚信教育的课程体系

(1)开设更多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课程。现代会计高等教育应该推崇伦理道德,弘扬会计诚信,这也是行为科学和人本管理的客观需要和发展趋势。会计教育应该为学生开设更多关于历史、社会人文、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课程,使学生拥有广博的商业背景知识,能够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环境有充分、客观地了解。

(2)在相关税务、审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教学过程中嵌入职业道德教育。如企业在处理税务问题时往往存在着道德冲突。即会计人员要选择通过逃税漏税来满足单位或个体的经济利益还是选择足额缴税来满足社会公众的利益。我们可以在原税务课程中增加案例,用来讨论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问题。以小组讨论、实况模拟等多种形式,结合道德观、价值判断、沟通技能等与会计问题进行探讨,让其在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与否中做出职业道德判断,并由自己承担不同决策可能产生的不同后果,促使其会计职业道德决策能力的提高,树立诚信纳税责任和意识。

(3)在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渗入职业道德内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理论教育,更需要在实践上加以体验。使学生近距离地感触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校内模拟实践和校外实训实习两部分。校内的会计模拟训练不应只是会计技能的演练,应使其更具仿真性。要设计出错综复杂的虚拟经济环境和岗位,设计出可能产生道德冲突的会计事项,使学生不得不做出职业道德判断。

校外实训实习,特别是毕业实习是学生了解会计职业、培养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重要途径。企业的实习指导师傅、学校指导老师、实习小组长等都要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如实习态度、遵纪情况、实习表现、实际操作技能等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对实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违纪行为、弄虚作假行为等要进行记录并严肃的批评教育。培养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诚实品质。

2、打造具有丰富实践经历的教师团队

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根据各自的办学条件,制定出一些优惠政策,有计划地吸引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审计部门、税务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资深会计人员等工作经历丰富的人员到校兼职,增强会计诚信教育的说服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特别制定会计专业师资培训规划,除增强专业实践能力外,还要注重诚信等职业道德教育能力方面的提高。

3、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良好信用氛围

组织(社会)的道德观环境影响个体道德观的发展,因此社会应该营造一种“要想提高业务水准,工作事业有成就,必须重视道德、诚实守信,对所有的人讲真话” (Suzy Watlaufer,2001)的氛围。我们可以制定政策和制度,使社会各管理部门在对每个人的档案管理中增设个人的信用档案,实行全程信息记录和奖惩与约束监督机制。开通社会查询个别资料热线,任何单位聘用人员,都可以从档案中查找其信用记录。 转贴于

“西方发达国家用了150多年的时间,才建立起较为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最关键也是最艰难的时期,建立社会信用之路任重而道远”(林毅夫,2002)。但我们可以先在大学这个小社会里建立大学生信用等级制度。如专业和学生、教务部门共同成立专门的内部职业道德评审机构,建立起一种支持监控的文化氛围和明确的职业道德准则。机构要与每一名新同学入学开始就签订诚信条约,条约中要量化职业道德考核点和标准。此外,机构可在每个班级都设有一名“诚信人”,任何同学如果觉得身边的同学有不诚信行为,都可以匿名方式向“诚信人”投诉,对发现的诚信问题及时计入诚信档案并教育处理,使有不良行为记录者付出代价。

4、加大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职业道德内容的考核力度

目前,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把职业道德课程作为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必考科目,将其列入职业准入的必备条件。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在2008年8月颁布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将注册会计师考试改革为“两个层级的专业考试”。其中,第一层级为专业阶段,测试基本职业道德要求,第二层级为高级阶段,测试考生“保持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等综合能力。会计职称考试应该参照注师考试增加能客观测试职业道德方面的考核内容。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应把客观题形式考核方式改成综合案例形式,切实使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思考来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分析和判断能力,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就能通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