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教学方法范文

化学教学方法精选(九篇)

化学教学方法

第1篇:化学教学方法范文

一、巧妙启发,激活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巧妙设疑的方法。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更能大大开阔学生的思路.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更广阔的天地。教师更应精心设疑,努力优化课堂提问。

1.通过实验设计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或者趣味实验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过氧化钠的性质之前可以做趣味实验:把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平铺在一薄层脱脂棉上,用玻璃棒轻轻压拨,使过氧化钠进入脱脂棉中,用镊子将带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轻轻卷好,放入蒸发皿中,用细长玻璃管向脱脂棉缓缓吹气。观察现象:脱脂棉燃烧了,学生会很好奇:难道老师有特异功能?接着再做一个实验――滴水点灯,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做,同样把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平铺在一薄层脱脂棉上,用玻璃棒轻轻压拨,使过氧化钠进入脱脂棉中,用镊子将带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轻轻卷好,放入蒸发皿中,用滴管滴几滴水,观察现象:脱脂棉也燃烧起来。带着这些疑问,这时候教师可以讲解过氧化钠的两点性质即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通过实验会加深学生对化合物性质的理解。

2.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和迁移性

启发性就是指问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问题设计的迁移性是指问题能够促进学生的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例如,学习了氢气的性质,让学生推测一氧化碳的性质。在讲完甲烷的化学性质之后,让学生试着推断烷烃的化学性质。

二、创设情境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所以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化学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化学的愿望。例如“二氧化硫”在课堂中先播放了介绍酸雨危害的一段影片“上帝的眼泪”,影片中许多触目惊心的画面都强烈地触动了学生的心灵,生动地创设了研讨酸雨的情景。――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提出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促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课程学习状态。比如在讲完氢氧化铝性质之后,还可以表演小戏法,内容是清水变“豆浆”,“豆浆”变清水。拿着一个无色透明的瓶子,里面装着大半瓶清水,然后用橡皮塞盖好。接着对学生说:“我可以把这瓶清水变成豆浆”,再把豆浆变成清水。”说完,轻轻地摇晃一下瓶子,说声“变”,立刻瓶子中的清水变成了乳白色的“豆浆”。但告诉他们:“请注意,这豆浆只能看,不能喝!”接着又大喊一声“变”,将瓶子又摇荡几下,果然白色的“豆浆”又变成了清水。学生都感到莫名其妙。大家猜猜,这位小化学迷的戏法是怎么变的?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放眼全球,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加速了教育改革的脚步,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受到新的教育观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挑战。多媒体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向,现在,中学化学教学已跨入了与计算机“联姻”的时代。学校也为我们提供了硬件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抽象的化学概念及原理;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微观结构;不易观察的化学现象的展示及现有条件无法完成的实验等,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投影演示实验以增强观察效果。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配备了很多演示实验,但由于现在的班容量一般比较大,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所演示的现象,这个时候,可用实物投影仪将所演示的实验进行投影,如:钠与水的反应,将其放在实物投影仪下,能清楚地看到反应的多种现象,还可以通过投影,来观察分析钠和硫酸铜反应的现象以便更好地掌握反应原理。

2.应用动画课件使微观现象直观化。抽象的化学概念及原理,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微观结构,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化学变化,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模拟,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如电子云、化学键、晶体结构、有机物分子空间结构、电解池原理等。

第2篇:化学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方法;能力发展;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111-01

高中化学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高考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也有重要影响。内容抽象、概念和原理较多是化学的特点,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效率。高中化学教师要想教好化学这门课,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一、好的化学教学方法要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依据化学的这一特点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通过实验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多亲自动手实践,以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化学不但是一门实验学科,同时还是一门理论学科。高中化学教师在运用化学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要与化学的特点相适应,对化学的概念和理论要多加讲解,不但要运用化学实验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还要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在讲解概念时教师要有耐心,通过生动的教学语言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复杂的化学概念。

二、营造宽松的氛围,创设探索知识的情景

1、教师要以爱心去爱护学生

以饱满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学生在情感上对教师的要求远远高于对知识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的引起学生的共鸣,只有这样,讲授的内容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感染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的情感变得积极活泼,思维变得灵活敏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越来越高,成绩自然越来越好,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创设探索知识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情境对教学过程起引导、定向、调节和控制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探索知识的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自觉围绕目标而学习。

三、化学教学方法要具有启发性

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化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要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根据教学实践选择教学方法时,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促进学生智力的启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把“课堂引入生活”

把“课堂引入生活”不是说要把高中化学课堂搬到实际生活中去,也不是说化学只学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知识,它是指要以教材为准,密切地联系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广大高中化学教师:

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然而,大多数中学的实验基础设施不完善,只能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来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严重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立足学校实际,多让学生参加演示实验的操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器材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例如,在做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时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青霉素药瓶当反应器装填石灰石,再利用一次性针管装酸并推入让其反应,还可利用输液管当导气管,这样一来一套完整的实验器材都具备了,既做到了废物利用,又节约了实验药品,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兴趣,也满足了大多数学生对实验用具的需要。

2、开展探究性实验课题

把课堂引入生活的另一个层面就是“学有所用”,让学生把化学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做一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实验,教师可以适当的给学生布置一些书本上的实验改进问题,让学生组成探究性小组群策群力,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实验给以证实。教师也可让学生深入生活,做一些关于当地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考查环境污染情况,并作出实验报告,开展探究性实验课题。

五、多种教学方法之间的灵活配合

第3篇:化学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物理化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60-02

物理化学是一门无处不在的学科,是化学、化工、材料、高分子、医学、药学、食品、环境、生物技术等诸多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物理化学的特点是“两多三强”:概念多、公式多,理论性强、系统性强、逻辑性强。如何能让学生既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又能很好地掌握其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是教师在教学教法上不断探索和总结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物理化学课程的特点,就作者在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探讨了高校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模式。

一、要注重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推导的技能技巧

物理化学研究的是化学中原则性、普遍性的规律,它大量采用了逻辑推理和数学推导,由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可以得到物理化学的有关理论和数学的表达式。逻辑推导过程具有重要的严密性,所得到的结论也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1]而且物理化学公式繁多,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反复推导才能熟练应用。因此,在物理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和训练学生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推导的技能技巧。例如在推导单组份体系热力学基本函数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最基本的关系式:dU=TdS-pdV,知道H,F,G的定义,就可以一步步推导出其他三个热力学基本关系式:dH=TdS+Vdp;dF=-SdT-pdV;dG=-SdT+Vdp。在物理化学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大量运用了高等数学微积分的知识,在教学中要强化数学思想与物理化学概念及公式的关系。例如,在讲单组分体系的摩尔量和多组分体系偏摩尔量的概念时,我们要强调从数学中全微分和偏微分的概念来理解。另外,在讲化学势这部分内容时,也要引导学生巧妙的运用数学思想,例如,求化学势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其实就是求化学势对温度或压强的一阶偏微商。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东西具有实际意义,那些看似无用的理论推导和公式不单单是一些符号和字母,而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例如,对医药检测等专业的学生,在讲物理化学相关知识点时,最好以医药检测相关知识为示例;在讲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知识时,作者通常以研究人体能量代谢与代谢速率为例子引入问题和进行公式推导,同时介绍与之相关的药物稳定性预测、药物的生产过程等;在讲相平衡、表面化学及胶体化学等物理化学知识时,就以从天然药物中分离提取有效成分为例,介绍与之有关的蒸馏、萃取、吸附、乳化等原理和方法;在讲电化学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与检验方法相关联。在学习表面现象这一章时,我们可以通过引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引入“表面张力”的概念。例如,雨水打在荷叶上,荷叶为什么不湿?为什么荷叶上的水珠是椭圆形而不是三角形或长方形?

三、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有机结合

物理化学大量采用了逻辑推理学及数学推导的方法,它处理问题的着眼点和方法与以往学过的一般化学有很大的差别。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有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教学方法上要多种方法综合使用,各取所长。[2-5]

1.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学校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大课堂信息量,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虽然能生动、形象、直观地反映教学内容,但在物理化学的教学中,绝不能单一依赖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必须与传统的板书演示相结合,尤其是在公式推导这个环节,切不可图省时省力,一定要切切实实、认认真真的通过板书详细推导和讲解,让学生的思维能紧跟教师的进度,掌握推导的技巧和技能。

2.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在使用多媒体和板书进行教学的同时,应辅助其他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综合运用,如采用提问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实践证明,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出学习的新内容能快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式教学则通过层层引导,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互动式教学则通过师生“对话”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并获取知识,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此外,在物理化学教学中还要善于使用比较(对比)教学法。物理化学中有些公式形式上非常相近,容易混淆,如化学平衡中的范特霍夫公式ln■=■(■-■)和动力学中的阿累尼乌斯公式ln■=■(■-■)非常相像,学生在记忆和使用的时候经常容易混淆。两个公式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第一个公式中K1o和K2o表示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而后面公式中的k1和k2则表示化学反应速率。通过对比,可以加深对公式的记忆区分,通过比较找出公式的共同点和关联性,从而加深对物理化学知识点的理解。近几年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直注重理论知识的现实意义,坚持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来活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及时复习,善于小结。物理化学逻辑性、系统性强,章节之间的联系密切,因此加强对课程整体性和系统性的阐述,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基本脉络和内在联系,从而统领全局、一目了然。作者每次讲述新的内容之前都会将上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做一下简单的回顾,除了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加深印象外,还有利于让学生找出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容易抓住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并顺理成章地引出新问题。章节内容讲解结束后,还要及时的进行小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清晰的脉络,课后复习起来也有重点和方向。课后还要布置一定量的作业,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强化并掌握所学的知识。课外辅导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总之,教好物理化学并非易事,以上只是作者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在近几年的物理化学教学实践中,笔者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学科特点,不断探索、不断努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对教学方法的认识和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还在不断研究、探讨和改进,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濮良忠,谢吉民,廖力夫,丁敏.物理化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陈小全,周鲁,邵辉莹,翟虎,周秀艳.浅谈对物理化学教学方法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9,(6):64-68.

[3]王高军.化工专业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J].广州化工,2010,38(6):275-276.

[4]韩冬冬.高职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教法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4):178.

[5]张旭.《物理化学》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教学实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0):214-215.

第4篇:化学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 《无机化学》 元素化学教学 教学方法

《无机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由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学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的元素化学部分是《无机化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元素化学的学习系统地掌握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无机化学》中的元素部分内容庞杂、材料琐碎、零散,多属于描述性内容。各章都按照两条线索,即“通性―单质―化合物”和“制备―性质―用途”一一罗列,包含大量的化学事实和化学反应方程式。这样使得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相当困难,教师常常是照本宣科,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对学生来讲,这部分内容看懂不难,但由于内容庞杂,学习起来枯燥无味,难以掌握。因此,元素化学教学历来是《无机化学》中的老大难问题[1]。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元素化学的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精选内容,重点讲解;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密切联系;运用多媒体教学,等等。

1.精选内容,重点讲解

为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我校理论课的授课时数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元素化学的授课时数从72课时减少至目前的32课时。虽然课时大量减少,但要求并未明显降低。面对内容繁杂、反应众多的元素化学,教师如果面面俱到,对各部分均用同样的精力进行教学,显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精选,对于简单的叙述材料不讲或少讲,如各元素的存在及单质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自学;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反应,如氯化氢的制备,作简要的讲解;对于重要的反应或具有规律的反应,进行重点讲解,如高锰酸钾被还原的产物与介质的酸碱性有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运用《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如热力学原理和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原理[2]。运用基本原理进行教学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举一反三。元素化学中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很多,而且有些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会随条件而变化,因此,运用热力学原理判断一些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进行是必要的。如在学习反应HAsO+2H+2I=HAsO+I+HO时,学生要根据I/I和HAsO/HAsO的电极电势判断反应方向,根据计算可知,反应方向与介质的酸碱性有关。通过讲解基本原理,学生既能知道结果,又能知道原因。

2.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实际

化学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氯化钠时,笔者介绍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加碘食盐,不但介绍了食盐中为什么加碘,还说明了加的是碘酸钾,与学生进一步讨论“为什么不加入碘化钾,而加入碘酸钾”。学生在积极讨论后掌握了碘化钾和碘酸钾的一些性质。再比如学习银的化学性质时,笔者提问:“为什么银首饰在污染较重的化工区表面容易变暗?”激发了学生对银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兴趣。

(2)采用讨论教学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拟定学习提纲,确定几个重点问题,据此将学生分组,每组负责2个问题,而每个问题至少有2组负责。学生根据提纲进行预习、查阅资料,并写出讨论讲稿。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讲解,然后讨论。学生由于有备而来,往往就某一问题进行激烈讨论甚至争论,在讨论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直到最后达成一致。由于这些成果是学生自己的劳动所得,因此学生很有成就感,印象也很深刻。

(3)多运用对比和归纳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元素化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对比法可做到事半功倍。比如在对硅元素和硼元素进行教学时,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二者从单质的性质到化合物,如氧化物、氯化物、氢化物等的性质非常相似。元素化学涉及的化学反应和化学现象很多,把具有共同点或内在联系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使这些散点连接成线,进而形成网络,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比如一些金属氧化物能够和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提醒学生不断进行总结。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总结出的金属氧化物的数目不断增长,如二氧化锰、氧化高铅、三氧化二钴、三氧化二镍等都能发生此类反应。

3.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密切联系

在高等院校中,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独立进行的。由于条件限制,教师一般不在理论课上做演示实验。笔者利用既讲授《无机化学》理论课,又指导学生《无机化学》实验的有利条件,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笔者首先保持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一致,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再进行实验,既能发挥理论对实验的指导作用,又能通过实验巩固理论知识。比如利用棕色环实验鉴定硝酸根离子和亚硝酸跟离子,理论课上虽然笔者讲述了这一原理,但是仅通过一次讲述,学生很难掌握。因此在实验课上,笔者对这一原理又进行了讲述,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仔细观察现象。由于有思想准备,实验很成功,学生不仅观察到明显的棕色环,而且对实验原理有更深的理解。

演示实验在理论教学中是必要的,对于一些操作简单且有明显现象的反应,进行演示实验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很多反应除了有物质的状态变化之外,还伴随颜色的变化。比如在学习氯化汞和氯化亚锡的反应时,笔者利用演示实验进行教学,在实验中不断滴加氯化亚锡,学生观察到不同的现象,并让学生根据现象推测发生了什么反应,有哪些物质生成。利用演示实验进行教学,学生不但记住了反应方程,还对反应现象有正确的认识。

4.运用多媒体教学

现在多媒体教学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文字、声音、图像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多媒体包含的信息量较大,能够适应当前缩短课时的要求[3]。比如在讲解乙硼烷的结构时,虽然教师在黑板上可以画出结构图,但立体感不强,不够形象。在教学中笔者事先用专业软件画出乙硼烷的结构图,通过此图学生知道了乙硼烷分子中各原子的位置,对氢桥键也有了深刻认识,很快掌握了乙硼烷的结构。教师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可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多媒体可重复播放,可使每个学生能够看清实验现象。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从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中得以解脱,更好地与学生交流,使教与学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曹敏惠.元素化学教学方法探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2]罗一帆,龚孟濂,毛宗万等.改革元素无机化学教学方法的尝试[J].大学化学,2002,17(2):17-20.

第5篇:化学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教学方法

一、教学过程中学习方法的培养

高中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来讲其用途,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

二、教学过程中能力的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阅读,我就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记忆能力的培养。人类没有记忆就没有智力活动可言,化学是半记忆性学科。同样的教,同样的学,有的同学就是学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记得牢。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与复习中,我就重视记忆方法、记忆能力的培养。如:银镜反应生成物的配平,我就教学生“一二三”记忆法,即一水二银三氨;醇、醛、酸、醋的教学与记忆,我就提醒同学根据分子中官能团的异同对比记忆其化学性质。

三、在习题教学中开拓思维

1、精选习题,示范讲解,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例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复习巩固知识和明确解题规范,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课堂时空有限,化学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教师必须对例题进行筛选,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作范题,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找出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要求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并适当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层次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

2、加强解后评析,注重思路启迪,提高解题效率。习题解后的评析,能及时清理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解后评析可采取一题一评析”的策略,可先让一位学生汇报结果或上讲台作解答,并要求其作适当的讲解,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补充不同的解法。通过评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培养思维变通性、创造性,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3、加强解题小结,注意学法指导。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在练习和评析中注意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能力,指导学生总结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使之系统化,同时对题目类型,解题步骤进行归纳小结,总结解题常用方法、解题的一般规律、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并在掌握常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一题多解的新途径、新方法,并做出小结,让学生明确或记忆,这样可使学生解题经验集少成多,开阔视野,少走弯路,提高解题速度。

第6篇:化学教学方法范文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目前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讲授法,很多学生也乐于用这种被动接受的方法学习,这样的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高分低能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可能够用一辈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不能在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二是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没有阅读能力,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和化学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这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不能从阅读教科书中去深入理解和巩固,很快又会模糊和忘记。所以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材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及时得到验证,从而增强学生自学信心和自学乐趣。

例如,物理性质让学生阅读自学,物质的用途可引导学生结合化学性质,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总结得出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再讨论,共同设计,得出方法、步骤、装置等。在进行有机化学中的甲烷、乙烯、乙炔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时,可采取上述方法。因学生已学过HCl、Cl2、O2、H2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已掌握实验室制气体的方法,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然能够得出制取以上三种气体的方法、步骤、装置、收集等知识,达到使学生自学的目的。

知识固然重要,但科学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无异于拿到了开启知识的金钥匙。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还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教师应指导学生形成阅读习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从教师的引导、启迪中悟出道理,揭示其内在实质。如设置悬念、反复比较、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给学生拟定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阅读过程要求学生勾画重难点,归纳整理,比较分析,抓住概念的关键词,记下原理、规律和疑难点,借助图表整理同类知识,由孤立到联系,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编成知识纵横网络。例如,在讲授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告诉学生,每一族学习一种代表元素的知识,再推及到同族其他元素,并找出同族元素结构、性质的异同点,以及联系与区别;同时还应增加课堂讨论与练习时间,将有助于学生动脑动手,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的机会,强化学生的参与行为。

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适应社会需要。

叶圣陶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自学能力是作用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性能力,是学生继续学习和深造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去实践,去努力,其结果是使学生受益”。

二、加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

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多讲习题,减少实验,甚至不做实验,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在中等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在认真做好教材要求的学生实验的前提下,加强学生选做实验的容量及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在讲解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时,可增加一个实验:取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盛有CuSO4溶液或Fe2(SO4)3溶液的小试管中,会有沉淀生成,这种现象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思维开始活跃,产生积极的探究欲望。

将某些演示实验(简单的试管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开放实验室,鼓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自主操作实验;还可安排一些家庭实验,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实际应用。这样就迫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设计实验,去创新。还可以将一些实验设计成探究实验,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去做,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育科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在完善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黑板粉笔、幻灯投影片,这些手段简便快捷,随时可以按照课堂情况书写内容,易学易用,经济高效。但有局限性,表现形式呆板、僵硬,不能展现化学中的微观问题,且容量小。而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以电视、录像、实物展示台等现代媒体与计算机结合的多媒体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个别学习环境,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便于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如“电子云”概念很抽象,教师用语言、挂图均不易表达清楚,采用多媒体仿真技术模拟“电子云”,学生可以直观地感觉到电子出现的“几率”大小,从而理解“电子云”的概念。用多媒体展现有机化学中一些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历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难以理解的问题。

第7篇:化学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化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066-02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分析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是高校化学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不仅是分析科学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生物、环境、医药等其他专业基础理论的重要基础组成。分析化学课程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建立严格的“量”的观念,对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研究方法有极大的意义。

一、应用型高校在分析化学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应用型高效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分析化学作为众多相关专业的知识基础,在化学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小视的意义。然而,目前在应用型高校中,分析化学课程的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1.课程安排不合理。课程内容多但是课时较少。分析化学这一学科现在有许多版本的教材,内容广泛,课程量较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化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实际课时较少,无法将教材的知识点详尽地展示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学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再者,近些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和化学类人才就业的大量需求,导致化学类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师资力量明显跟不上庞大的学生增加量,分析化学只能采用大班集中授课的方式以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照顾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要,在短暂的课堂上无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降低,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2.授课内容无法与实践相结合。分析化学课程安排课时少,很多内容都处于基础阶段,再加上课程内容广泛,理论性和实践性强,部分教师在授课时,难以将分析化学理论分析得很深刻,往往蜻蜓点水,这就使得化学理论深度剖析不够完善,会使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偏差。同时,分析化学虽然在各个高校都有一席之地,但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仍然无法同时进行。有的教师只负责理论的教授,至于学生的实践实验就交给另一个教师负责,导致学生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很难同实践实验有效地结合起来。

3.授课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待提升。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对教师数量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因此,学校的各个专业增加了许多年轻的授课教师,这些教师学历高、有热情,但授课经验不足,对分析化学这门学科的理解不够深刻,所以在授课方式上有所欠缺。再加上学生分析化学的基础各有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好有坏,也导致了学习效果不尽人意。

二、将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到底

在实际教学中,要围绕高等教育的要求,结合分析化学课程的自身特点,结合以上所提到的主要问题,对分析化学教学进行改革。

1.更新当前的教学理念。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也对当前高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应用型高校和应用型专业,我们主要的目标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改变以往分析化学课程中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达的知识点。因为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对分析化学无法深刻理解。新的教学理念应当淡化传统教学教育的功利性,坚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积极向教师反馈,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的教育理念更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综合修养。

2.构建合适的多层次教学模式。分析化学在不同院校中是许多专业的基础课,教学课程设置应体现专业的层次性。根据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分析化学课程的自身特点,课程教学更加需要体现其实用性。在保持完整的知识体系的状态下,明确分析化学的各个知识点,加强与专业的相关性和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在实践实验中,更要将实验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在安排分析化学实验内容时,适当减少验证性和纯品分析的实验,增加实际、复杂样品的分析实验。针对不同的实验,开设数量不等的专项实验课程。

3.注重应用,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学科应用是现代应用型高校对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将教师讲授的知识点与自学相结合,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抓好课堂上的教学,确保分析化学的讲授效果。采用现代数字化媒体授课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常规教学,通过数字化媒体向学生展示大量图片和一些较难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在讲授较容易的内容时,可采用课前给学生提出课堂自学提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在提纲中引入提问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并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逐渐改变学生一味只在课堂上听讲、学知识的方式。

4.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的大舞台,教师要在这个舞台上面充分展示自身的学识、能力、魅力。教师在课堂中若能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必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单纯地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讲授知识是不够的。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需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业务能力。专任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技能,并且时刻关注学科前沿信息及发展动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避免过多地讲授陈旧过时的知识。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提高高校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科研过程也是学习过程,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可以发现和弥补自身知识、技能的缺陷,促进自身对于科研方法的掌握、运用与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分析化学课程改革期望效果

通过以上的方式改革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学生的主动学习方式、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必定将会得到较为可观的突出效果。通过以上的问题分析和改革方向,学生通过教师对相关化学岗位人才的介绍和能力要求,提升了学生学习分析化学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分析化学有了适合的方式方法,相关专业如给水排水专业、化学工程、应用化学、食品工程等专业的就业率将会大大提升,成为相关行业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了每一个毕业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孝庆,杨承印.浅谈多媒体与化学教学有效整合的问题与对策[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2]杨江涛.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存在问题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0,(08).

[3]蔡德昌.论化学教学中的方法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7).

[4]师刚.高职学校有机化学教学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24).

第8篇:化学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学生 化学教学 教育 方法

一、正确的教学观念

1.育人意识。实施新教材的教学,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转变育人意识,要站在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把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任务,落实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中。

2.服务意识。教师是学生创造性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研究者。教师应根据化学学科特点,要运用形象化、直观化的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分析、观察、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等能力。

3.情感意识。“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培养能够最有效地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我们所教育的人变成幸福的人”。教学中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脉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和锻炼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

4.目标意识。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到“导航”作用,它在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对其它因素有着不可缺少的制约作用。教师只有制定出合理、具体、确切、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才能克服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5.调控意识。在新教材的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活跃而不放任、和谐而不偏爱、紧凑而不勉强、新鲜而不造作”,教师就必须要充分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珍惜课堂教学中的每一分钟,使学习始终在积极、和谐、紧张、高效的气氛中进行,防止任何浪费现象。

6.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个性化地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积极地实行启发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精神,重视学生的主体人格,允许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见解,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严格把握教学要求,认真学习新大纲

新教师可以通过研究化学教学大纲,对本学科的教学有一个总体把握。明确自己所教学段内化学课程的目的、要求。掌握化学教学内容的深广度,规划内容的序列安排,确定教学大致进度。新的教学大纲 ,从化学知识到教育观念的要求上,做较大的调整,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化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是国家对学生学习化学学科必须达到的标准的统一要求,是编定教科书的重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力求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要善于运用直观演示,化学问题,实验探索,趣味实验,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等方法和手段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

四、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

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存在着大量与化学有关的素材。

五、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注意科学方法教育

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和同时,受到科学方法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尤为重要。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逐步学会探究。

六、加强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是指导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不断从自己的教学对象中取得反馈信息,从而了解教学情况,相应地调节自己的教学,并给学生以反馈,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必须要经常不断地依靠反馈信息来调整教学。在进行反馈调节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随机调节

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善于利用学生的各种反馈,不失时机地因势利导,即便是学生答错了,也往往给教学提供生动的实例,成为澄清错误的大好契机,教师能否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在很短时间内创造性地提出多种方案。调整自己的教学,这是一个教师教学机智的表现,蕴含着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教师应善于捕捉并利用反馈所提供的各种教学契机,自如地驾驭教学,驶向既定的目标。

2.反馈评价

第9篇:化学教学方法范文

一、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改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相对于班级授课制而言的。很多时间,在课堂上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即便让学生发言,也只能针对个别的同学,多数学生都没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教师的教占了主动,学生学习被动,不能获得最大的教学反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布置一个学习任务,大家集体来解决。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没有任何心理顾忌,即使说得不对也不会担心在全班学生面前出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的思维角度不同,互相取长补短,从中能看到自己学习中的差距和不足。在思维碰撞中激发灵感的火花,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把尽可能多的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间的互动,而不是宣读书本内容。教师凭借对学生的了解,把学生分成合适的学习小组之后,需要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打破传统的教学顺序,这个目标也可以通过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来实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参与到学生中去,听听他们的发言,及时发现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离开教师和书本就手足无措,遇到考试中的新题型,就不知如何作答,学习成绩自然不好。因此,教师要从教知识转为教学生学知识,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就要给予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新课的预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指导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包括教材预习,学案使用等。有效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矢,能抓住重点,从而达到攻克难点的目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在预习中,学生要对教材内容全面地了解,弄清知识的大概,找出自己的不懂之处,也可以自己试着去解决。这样,在课上听讲时,就能有的放矢,根据预习的掌握情况,选择听讲的重点,提高听课的效率。预习是学习的准备,为学生在课上学习打好了心理基础,学生不会因为忙着听讲,顾不上记笔记,或者忙着记笔记,跟不上教师的讲,缺乏了课上对知识的理解过程。相反,学生对知识进行了预习,课上就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及时探究思考,跟上教师的思路,当堂就能掌握知识。课前预习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知道如何预习。预习不是盲目地把教材内容过一遍,而是让学生学会梳理知识,学会思维。这就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应的阅读、质疑、分析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使他们学会学习。

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这样才能起到督促、引导的作用,让学生的预习有实效。例如,教师给学生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按照提纲进行预习,教师课上检查预习效果,渐渐地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对于预习中的问题,学生能看得懂,就提倡学生先自己解决,如果有不理解的,教师要给予点拨。例如,学生刚学习化学时,对分子的性质会感觉很抽象,教师就适当给予点拨及深入浅出的讲解。对于课本上没有涉及的隐形知识,学生无法看透的内容,教师在课上要加以补充。

2.课堂学习的好习惯

课堂上指导学生要力争做好“五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口到”“脑到”。一个会学习的学生必须要用好课堂有效的时间,只有将知识理解于课内,才能灵活应用于课外。

3.养成课后巩固的好习惯

复结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提高,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记忆性的复习,即对基础知识的回顾;二是应用性的复习,即课后练习题。第二种类型的复习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之上的,是对基础知识的应用。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复习时要做到从基础着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搞好自己的学习。

三、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搞好实验教学。化学的教材内容不是靠教师讲就能让学生明白的,一些化学现象、定理只有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感受、自己看到,才能真正地把知识内化理解。

在现实的教学实际中,许多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觉得好奇,但在观察实验时不够仔细和深入,甚至于停留在看热闹的低级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因此,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激励他们设疑,引发想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引导激发学生多做实验,开放实验室,适当布置家庭小实验等等,使学生多实验、多体验、多观察。

化学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教师在讲解实验时,向学生分析每一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再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实验”,然后做演示实验或观看实验录像。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通过对实验进行总结,阐明化学实验规律和注意事项,来指导学生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