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院医疗垃圾管理制度范文

医院医疗垃圾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医院医疗垃圾管理制度

第1篇:医院医疗垃圾管理制度范文

何为医疗垃圾

医疗垃圾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险的废物。

医疗垃圾分为:

1.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质,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性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的生活垃圾,病原体培养皿、标本和器皿,以及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器械等);

2.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实验动物尸体;

3.损伤性废弃物:能够刺伤人体的废弃医用用品(医用针头、缝合针、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以及载玻片和玻璃试管等);

4.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药品(一般性废弃药品如抗生素等,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如三苯氧氨、司莫司汀、顺铂、苯巴比妥等,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5.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物(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及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等)。

医疗垃圾含有腐败变质成分及大量细菌、传染病毒、放射性物质、有害化学药剂等,所含的病菌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在国外被视为“顶级危险”和“致命杀手”。如经非法收集后再次流入市场,则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成为流行病的源头。

医疗垃圾处理的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机构产生的垃圾数量越来越多,其危险性也非同一般。预计到2010年,全国医疗垃圾的产量达到68万吨,平均日产量达到1870吨。这些废弃物除一次性输液管外,还包括人体组织、器官等手术废物,治疗用的纱布、脱脂棉,实验用的动物尸体和化验用品制备的废渣废液,病人的血、痰以及排泄分泌物等。

1991年,我国加入了国际社会于1989年签定的《巴塞耳公约》,以推进我国危险废弃物特别是医疗垃圾处理的国际化进程。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基础和经济实力,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基本完成了医疗垃圾的安全处置,在对医疗垃圾的安全转运、无害化处理和规范管理等方面有一套自己的体系,并且对医疗垃圾进行了严格分类并制定了针对性处理方案。但我国在医疗废物的处理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大部分的危险废弃物处置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简单存储或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去。没有得到无害化处理的医疗垃圾危害常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公共安全。

我国医疗垃圾处理现状如下:

一、医疗垃圾的处理不规范

2003年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三章明确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办法。但有关医疗机构不能做到明确分类,且无专门回收单位。存在问题主要有:输液器、注射器用后不作消毒、毁形等无害化处理;偶尔可见输液器、注射器用作他用,甚至流向社会;清创包、缝合包包布不能做到一用一洗,反复灭菌造成黑、硬,达不到灭菌的效果;还有个别诊所仍使用玻璃注射器,用普通铝饭盒消毒,用后清水冲洗即行处理;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大部分没有流动水洗手设施、针头回套等。

二、医疗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处理技术参差不齐

以我国工业危险物总处置能力仅为18万吨/年,我国现有的生产医疗废弃物处理设备企业的生产规模小,产品的性能与无害化处理标准的要求相一致的不多,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并且全国没有任何一座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危险废弃物处理中心完全可以投入使用。目前,除广州、沈阳、大连等少数城市对医疗垃圾集中处理外,大部分由医院自己分散处理,但医疗废弃物处理的能力却不尽人意。大多数医院沿用以往配备的小型焚烧炉对医疗垃圾进行处理,且传染性医疗垃圾和普通垃圾未经分类就混合处理。传统的焚烧设备不能适应医疗垃圾处理的热值与成分变化大的特点,造成医疗废弃物的毁形不充分,高温燃烧不彻底,具有毒害化的污染物重新进入环境,可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二次污染。如1999年轰动全球的“二恶英”事件就是由于焚烧生活垃圾中的危险物引起的。此外,医疗垃圾处理设备隔绝性能及自动化等问题尚未能很好的解决,工人的身体健康也不能得到保障。

三、没有合理的收费制度,医疗垃圾的处理需要高昂的费用

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一家医院每年年至少需要为医疗垃圾处理支付48至50万元,许多机构为了节省成本,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无视医疗垃圾所带来的危害。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处理医疗垃圾采取收费制,使得医疗垃圾有利可图,调动了有关部门的积极性,改变了长此以往无人管理的局面。但在具体的操作中,收费方式存在着不合理因素。目前现行的收费方式有两种标准:一是按床位收费,二是按垃圾量来收取。由于各个医疗机构经济效益不同,床位的占有量差异很大,采取按床位收费会导致收费不公平。按垃圾量收费,一些医院为了节省处理医疗废物的开支就把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中去。

四、农村医疗垃圾无人问津,农村医疗垃圾的处理问题令人担忧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有关医疗垃圾管理政策的法规,但在农村地区的执行情况却亟待解决。许多乡镇卫生院和小诊所的医疗垃圾未做任何处理,随意丢放在附近,不少农民因为缺少文化知识,不知医疗废弃物的危害而捡拾其中的玻璃器皿盛食用油和生活用水,不少孩子把废弃的一次性注射器当“玩具”去玩。

五、医疗废物处理过程存在不法行为,有些医院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处理医疗垃圾

在利益的驱使下将医疗废弃物回收利用或者卖给私人再转运到废品收购站或直接进入了塑料制品厂,被制成一次性水杯、水桶等,这些带有病毒、细菌的容器从而流入市场(主要是偏远的农村地区),给社会的稳定造成威胁。

我国医疗垃圾处理问题产生原因

我国1998年1月4日颁布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共列出了47类、数百种危险废物,其中医疗垃圾名列“首害”。据清华大学固体废物和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国博士介绍,危险废物是指具有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毒性、

化学反应性、传染性,对人的健康和环境能造成危害的固态、半固态和液态废物。1999年,轰动全球的“比利时鸡”事件就是焚烧生活垃圾中的危险废物引起的。但是,我国医疗废物的处置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为了节省成本,人们往往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处置,这些废物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有害物质,具有很强的生物感染性,需要进行专业隔离和特殊的焚烧处理,绝不能与普通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处理。

其次,从体制上,管理多头造成了垃圾处置的无序。上世纪90年代,处理医疗垃圾实行收费。“无利可图的谁都不管,一收钱大家都抢着管。”刘建国说,医疗垃圾属于危险废物,应该由环保局负责。但很多单位将它纳入生活垃圾范畴,医院的主管部门卫生局也在做。

另外,在具体操作上,收费方式存在不合理性。我国现行垃圾收费主要有两种标准:一是按床位来收取,二是按垃圾量来收取。各个医院经营方向和效益不同,床位占有率差异很大,采取按床位收费就会导致收费不公平。如果按垃圾量收费,一些医院会为了节省医疗垃圾处理的费用,把部分医疗垃圾混进生活垃圾。单纯从技术上看,第二种方式更科学,但目前国内这两种方法都在使用。同时,还存在着许多不法行为。有些医院并没按规定将医疗垃圾作为废物处理,而是将纱布、一次性针管等器具回收利用,或低价卖给私人,从中牟利。不法商人又使这些具有生物感染性的器具重新流入市场,主要是边远的农村市场,给社会带来极大威胁。

“其实,除了医疗垃圾,整个危险废物处理都存在着很大隐患。”刘建国说。2001年,北京市环保局就成立了固体废物管理中心,集中力量专门处理垃圾,并设立北京市环境质量报告,对市内所有工厂每天产生、处理、排放、综合利用的危险废物量进行统计。但由于某些原因,很多企业的危险废物去向不明,无法被登记。此外,我国对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比较低。一些企业所谓的“综合利用”实际上是转嫁危险废物,通过小商贩将化学物品低价或无偿送到北京附近的小企业,“出了北京城就不关北京的事了,”刘建国说,“这些小企业根本无力处理工业废物,留下自己需要的东西就撒手不管了,由此引发的二次污染无法估量”。

最后,有关部门对医疗垃圾的危害认识不足,监管力度不够。医疗垃圾属于危险废弃物,含有有害病原体和有害化学物质以及放射性医用物质等。这些含有病毒、病菌的垃圾的危害性是普通垃圾的几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成为疫病的源头。有关部门为了本地经济利益的发展,对医疗垃圾处理的投资不足,而且我国至今没有统一的监管体系,对医疗处理的监管状况上处于初级阶段,许多地方政府机构部门存在职责不明、执法不严的现象,导致医疗废弃物的去向不明,在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密封设备等方面存在缺陷,很可能导致医疗废弃物的沿途丢失。医疗废弃物的监管体系的问题直接影响我国医疗废弃物处理的前进步伐。

如何解决医疗垃圾处理问题

一、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明确职责,加强监管力度

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政府应本着执政为民的态度积极建设公共卫生体系,严格医疗废弃物的监管管理,落实危险废弃物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依法对危险废弃物的安全转运、处理实行监管,坚决从重查处医疗垃圾回收利用等不法行为。明确医院以及运输、储存、处理企业的相关责任,对运输、储存、处理实施许可证制度,禁止不具备从业经验以及基础设施的单位从事医疗垃圾的处理。对收集、运输、储存及处置执行联单管理制度,防止医疗垃圾的遗失,杜绝不法交易如卖给塑料厂的行为。规范乡镇卫生院及小诊所的垃圾处理,制定合理的收费政策,照顾他们的经济能力,保证国家抓大方面的同时,能兼顾局部方面的利益,使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得到安全的处置。

二、建立合理的收费制度,政府有关部门举行听证会听取

医疗垃圾的范围和处理费用的多少等问题制定出具体的收费细则,对不法分子回收利用医疗垃圾、乱排乱放等行为给予高额罚款甚至刑罚,保证处理中心的正常运营和防止因费用而造成医疗废物的流失。

三、增加投资力度,建立医疗废物处理中心

高标准建立一批医疗废物处理中心,解决医疗废品聚集重点地区和特殊废品如放射性物质等的处理问题,逐步完善医疗废物的运输、处理体系,对医疗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和完全密封性的运输以及无害化的处理,兼顾农村地区的医疗垃圾乱堆乱放的问题。地方政府也应当将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当作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国家投资外,也可以吸引其他资金参加建设。国内外的企业界对投资我国的医疗垃圾处理有很高的积极性,政府应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多种形式的资金进入该项领域,积极实施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企业化经营、社会化管理。

四、积极宣传,加强社会监督

开展医疗废物防治以及其危害的宣传,加大媒体的监督力度,对违规事件进行暴光,鼓励群众成立医疗垃圾管理、处理的研究学会或民间团体,动员群众对医疗废物处理中的问题给予意见和建议,对不法行为积极举报。增强公众的健康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促进全社会共同关注我们人类的生存健康问题。

五、培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医疗垃圾的产生、运输到处置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渗及健康、环保等诸多方面,为了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建议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培养相关专业的应用性人才;成立医疗废弃物学会,对医疗垃圾的处理标准,处理企业的资格认证以及培训教程等方面作出规定。定期开办培训班以提高工作人员对于医疗废物的健康、安全、环保问题的认识,突出员工在总体管理中起到的作用与责任,建立一支素质高的专业化队伍。

第2篇:医院医疗垃圾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疗废弃物制度化管理监督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289-02

医疗废弃物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医疗废弃物的处置与管理,真正杜绝二次污染的发生,关系到千家万户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健康问题。近年来。我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加强了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使医疗废弃物的管理逐渐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尤其是随着《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相继颁布和实施,我院对该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更深一层,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实施方案》,使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更趋制度化、科学化,各项措施得到更好的落实,现将我院的做法介绍如下:

1 建立健全医疗废弃物管理组织及各项规章制度

为了贯彻实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弃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对医疗废弃物实行规范管理。我院成立了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小组”,负责监督全院医疗废弃物处置情况,对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传播或环境污染事故时及时采取减少危害的各项处理措施。并相继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规定》、《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及意外事故发生的应急预案》、《医疗废物处置操作注意事项》等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形成以总务科主要负责,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实施监督检查,使该项工作有专门的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2 加强全员医疗废弃物处置等法规知识教育

为了使全院员工思想上对医疗废弃物正确处置的重要性有个明确、清晰、充分的认识,医院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加强了全院员工的培训工作。

2.1 医务人员的培训医疗废弃物的管理需要全院各个部门的齐心协力以及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医院废弃物处置管理部门多次组织全院性讲课、岗前教育及实习生讲课,并经常到科室指导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医疗废弃物处置的操作注意事项等。使医务人员认识到医疗废弃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医务人员在医疗废弃物管理中的自觉性,做到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经过培训,医务人员思想由被动转为主动,且对自身安全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从原来被刺伤后仅初步处理到现在主动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要求采取进一步措施如定期血清学检查等。

2.2运送人员、保洁人员的培训针对保洁人员文化水平低,对院感知识缺乏,对医疗废弃物的危害性不了解,导致出现各类垃圾混放,医疗垃圾未密闭运送,垃圾桶未及时保洁等问题,加强对保洁人员、运送人员及物业公司的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环保意识及自我防护意识,要求他们在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贮存、运送、处置过程中按规定进行,戴橡胶手套,各种操作后及时洗手。严格做到垃圾分类放置,每日运送二次,及时对运送车和垃圾桶进行消毒。严禁各类人员将医疗废物私自贩卖,若有发现,即予开除处理。

3 严格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3.1分类管理及处置

分类与标识医院对医疗废弃物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生活垃圾置于黑色垃圾袋中,医疗垃圾置于黄色垃圾袋中;损伤性废物如针头、刀片等锐利器具置于有警示标识的防渗漏、防刺的容器内。

包装及处置对实验室的病原体培养基、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等,要求相关科室先高压灭菌后再放置在防渗漏的黄色垃圾袋;对于病理性废物如手术截除的肢体、人体组织、器官、病理取材后的人体组织等由专人负责统一送殡仪馆焚烧;各医疗单元专人负责做好医疗垃圾的包扎、密封工作;医疗垃圾袋内容物达胶袋容量3/4时,及时对垃圾袋进行封袋包扎,封口严密,胶袋外贴好医疗废物的标识并注明医疗废物的种类、时间、科室。

3.2职业安全防护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本院制定的医疗废弃物处置规程:在传递锐利器具,处理针头、卸下刀片、穿刺针时不要将锐利面对着他人;严禁将使用过的针头插回针帽,防止刺伤;用过的针头不能留在治疗台、治疗车、床旁桌上,用后的锐利器具不同其他废弃物混放。对从事医疗废物回收、运送人员及暂时贮存和处置的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乳胶手套、专用工作服、防水围裙、防护眼镜、雨靴等,避免其在操作中受到伤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医疗废物刺伤时,应立即用肥皂水、流动水、无菌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如有伤口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冲洗,并用75%酒精、015%碘伏涂沫伤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医疗措施,医学观察。

3.3运送和贮存医疗弃废物的运送使用防渗漏、密闭的运送车辆,物业运送人员医疗废物按照医院制定的规定路线,在规定时间运送到医院医疗垃圾暂存处,在运送过程中,做好医疗废物的防盗工作,及时、完整地将垃圾送到医疗垃圾暂存处。

医疗垃圾暂存处有明显警示标识,加锁管理,防止医疗废物的丢失。运送车辆每日进行清洗并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消毒液进行消毒。

3.4医疗废物的登记 物业运送人员与病区指定人员做好医疗废物的交接登记工作,交接登记内容包括废物的来源(科室)、时间、、种类、重量、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交接双方经办人签名等。医疗废物暂存处专人负责每日与区环卫固体废物处置公司签收登记“医疗废物转移交接单”。有关的登记资料集中在总务科保存备查,保存期限3年。

3.5 特殊医疗废弃物的处理①具有放射性的医疗废弃物装入红色污物袋,注明日期并单独放置于环境保护部门认可的专用贮存室内,由专人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管理,等待放射物的衰减,使用监测器测量放射性程度直到能够安全处理。无关人员不准入内。②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用器具,按规定分类消毒浸泡后,集中毁形并详细登记记录,装入统一配置的专用容器,交指定的有证回收单位收购,专人负责。

3.6 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医疗废弃物由于种类较多,其管理涉及临床、职能多个部门的工作,要求各部门间必须做好分工合作,才能保证医疗安全和杜绝污染的医疗用品外流,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置管理工作。根据有关文件要求,管理小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到分工合作,交叉管理,落实各项工作责任。①总务后勤部门保证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正常运转,负责做好包装容器的临床供应工作,组织做好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和移交过程的检查监督工作。②药剂部门按要求对临床的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药品的检查监督管理,做好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置工作。③预防保健、护理部门则按要求加强对临床医疗废物收集、分类消毒及处理过程的检查监督管理,做好有关医疗废物的消毒和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工作,对在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故按要求及时做好上报和协调处理工作。④)医械、医务、院感、保卫科等职能部门按照医疗废物处理的规定,认真做好相关的协调管理工作,确保医院的医疗废物处理规范化、日常化、科学化,达到卫生、环保的标准。

4 监督与反馈

由医疗废物管理小组负责临床医疗废物处理的监督工作,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医院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医院感染管理科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协办单的形式发给科室负责人,列出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要求科室负责人限期将整改情况反馈给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同时将检查结果纳入医疗质量控制的范围,作为医疗质量评分的一部分与负责人政绩挂钩、与奖酬金挂钩。归纳检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间周一次的医院院周会(全院中层以上干部)大会通报,每月一期的医院OA办公内网以及医院《医疗质量简讯》讯刊上公布,将反馈意见传达到各个科室。

5 体会与思考

通过以上管理措施的实施,使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5.1 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严格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流程,有效地改善了医院的卫生状况,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防止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避免了医疗废物的随意丢弃,对确保医疗安全和保护环境起了积极作用。

5.2 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后,使医护人员执行各项相关操作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能够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医用废弃物分类放置、处理,逐步的达到和实现了国家医疗废弃物处置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标准要求。全院上下密切配合。定期检查并随时抽查医院感染制度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补救,并分析讲评,敦督落实到位、杜绝了类似问题重复发生。

5.3 全员教育提高了全院员工的法律意识,环保意识。作为制度性要求,严格将医疗废弃物相关知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列为在职员工培训必备内容,促使各科室各级各类人员在认识上都得到了提高,管理好医疗废弃物是预防和控制医院医疗感染的关键且人人有责。

5.4 改变了全院员工作中的不良行为与习惯,营造了一种防范医疗垃圾污染的氛围。由于各项操作规范化,并采取逐级带教方式,使医院各级人员都熟悉并能较好掌握,加上经常性的检查督导,从而改变了员工随手乱丢乱扔、医疗垃圾混放现象明显减少不少不良习惯,做到了规范化处理医院的医疗废弃物。

5.5 医院工作人员自身防护意识增强。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各种污染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播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的重要途径。医疗废物管理好坏,对社会、环境、人类健康有直接影响。在加强废弃物管理工作中,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从而减少了传染病的传播,提高医院医护管理质量。

实践证明,加强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是体现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防止疾病传播、保护人体健康的主要手段,是改善医院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措施,是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提高医疗科研水平的重要保障。加强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同样也是我们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认真对待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管理办法,严格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地抓好员工教育,做好依法医疗费的管理,力争做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美丽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疗废物管理中应用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28(12).

[2] 楼慧萍 王静 赵国运 浅谈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8,8(4).

[3] 张红玲 .医用高度危险性物品的全程质控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

第3篇:医院医疗垃圾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站 医院感染 问题 对策

存在的问题

站内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大部分社区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知识掌握不全或不系统,一些无菌观念不强的医生把一些不良习惯带进了实际工作,也无形中传给了护士,不规范行为较为常见。

洗手不规范:检查前后、常规护理操作前后洗手不规范或干脆不洗手,甚至在接触了感染患者之后不洗手,即使洗手,也不能严格按照洗手方法进行,配备的防护用品在诊疗过程中也不按要求使用,职业防护常识掌握甚少,忽视了自身的防护,也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危险。

无菌观念差,消毒隔离工作不到位:从医院换取的无菌消毒包管理不规范;空气消毒监测不到位;极个别服务站医疗器械浸泡液长期不更换;消毒液的配置方法浓度不准确且使用不规范[1];清洁工作不及时,治疗室有霉变现象;“三区”区分不严格,物品混放;静脉输液不能做到“一人一带一消毒”。

医疗垃圾处理不当:对医疗废弃物不能认真分类,损伤性垃圾混放到感染性垃圾甚至生活垃圾中,成为了污染源;对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物不能做好双向防护,各种消毒需要的浓度配比不清楚;医疗废物的登记及在向医院运输送暂贮中交接过程不规范,甚至无分类垃圾的数量登记和交接记录。

抗生素使用现象普遍:不论是上感还是眩晕,发热或不发热大多都使用抗生素及激素,且是联合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抗生素。

对 策

加强考核,提高社区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加强监测,为社区制订健全的规章制度、控制方案,每月要对社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各种监测、检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方案,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消毒隔离等规章制度,定期进行空气细菌培养、消毒液、无菌医疗用品的监测等。

加强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利用各种业务学习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系统培训,学习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各类无菌操作规程、清洁消毒灭菌技术、医疗垃圾的分类处理等。对加入社区的新职工要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

认真执行无菌操作,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三区应明确分开,进行治疗操作应在清洁的环境中进行;进行无菌操作,着装规范;洗手规范,肥皂搓洗10~15秒注意指尖、指缝、关节,流动水冲洗[2];从无菌容器中取无菌用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镊),一套无菌用品只供一人使用;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各类器械消毒液掌握浓度,定期更换;注意自身防护,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应戴手套,并防针头等利器刺伤。对使用的压脉带、输液网套等物品都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规范化管理医疗垃圾:认真学习并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严格按照医疗垃圾的分类进行处理,尤其是医疗垃圾不能与生活垃圾混合,使其成为传染源,在运往医院暂贮间途中严防滴漏,并做好登记、交接工作。

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病毒性感染、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生素,强调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第4篇:医院医疗垃圾管理制度范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医疗垃圾,是指医疗单位在检查、诊断、治疗各类疾病过程中和病员在住院期间所产生的各类固体废弃物。

第三条各医疗单位产生的医疗垃圾,必须单独收集、运输和处理,不得混入居民生活垃圾和工厂生产垃圾进行排放和处置。

第四条各医疗单位必须设置密闭式的垃圾容器,按照环境卫生部门的规定,实行分类收集。

第五条含放射性物质的废弃物,须交管理放射性物质的专业机构统一处置,不得混入医疗垃圾处理。

第六条医疗垃圾的收集容器、运输工具每次使用后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第七条担任医疗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穿戴防护装具。

第八条医疗垃圾从产生到清除,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医疗垃圾的运输必须在严格密封条件下进行,不准暴露运输。无专用密封运输工具的医疗单位,可委托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指定的专业单位收运。

第九条市区各医疗单位的垃圾,须交给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设置的特种垃圾处理场,统一进行卫生处理。医疗垃圾必须焚烧处理,医院其它垃圾及焚化过的医疗垃圾残渣,实行卫生填埋处理。

第十条郊区医疗单位的医疗垃圾,可自建焚烧焚化处理。市区医疗单位如果自建焚烧炉,必须设在郊区。焚烧炉的烟囱必须高于二百米半径范围内最高建筑物的高度。

第十一条自建或购置的焚烧炉,应当向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备案。焚烧炉的工作温度、排放烟尘必须符合环保、环卫的有关标准,焚烧后的残渣,必须委托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指定的专业单位统—处理。

第十二条凡认真执行本办法,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违反本办法者,根据情节轻重,给单位负责人及直接责任者处以50元至200元的罚款,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的各级各类医疗单位(包括个体开业的诊所),也适用于屠宰场、生物制品厂和其它产生含有病菌、病毒或放射性废弃物的教学、科研单位。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并监督执行。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部份规章的决定

(2004年5月31日*市人民政府令第33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有关规定,市人民政府决定修改以下规章:

……

第5篇:医院医疗垃圾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问题

1一般资料

该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设23个病区,740张床位,临床医护及医技,后勤人员共有一千余人,设有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网络,开设有规范的供应室,医疗垃圾回收站,洗衣房。

2该医院现存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分析

2.1医护人员手卫生问题

2.1.1由于工作人员较病人数相对较少,工作量大,忽略了接触不同病人之后洗手或手消毒。

2.1.2病人求医心切,没有预约看病的习惯,造成门诊量大。

2.1.3工作人员手卫生意识淡薄。

2.2预防医院感染设备不达标

2.2.1由于医院领导重视不足,各科室经济核算,未使用规范锐器盒,造成锐器管理不当,存在发生职业暴露的安全隐患。

2.2.2洗手设备无感应及干手设施,造成手卫生环节污染。

2.3一次性耗材管理不当

2.3.1一次性耗材采购未与临床沟通,缺乏计划,有过期现象。

2.3.2过期后的贵重器材,无法退回,存在院内灭菌后从新使用现象。

2.4医疗垃圾回收人员无医学知识,未经过正规培训,缺乏预防医院感染意识,医疗垃圾管理不规范,容易导致医疗垃圾丢失,造成环境污染。

3整改措施

3.1提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医院应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质量控制标准。院感管理部门根据标准要求经常深入科室抓落实,对未达标的个人及科室,要与奖金挂钩,并出书面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

3.2加强医院感染培训院感科要定期组织全院进行院感知识培训,每年至少二次,不少于6学时,以国家相关医院感染法律法规为教材,结合全国其他医院因医院感染而引发的医疗事件案例为教训,组织系统学习并考核,还要对医疗垃圾管理人员、保洁员、进修实习生、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3.3强化标准预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医院制定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及防护措施,加强标准预防及七步洗手法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洗手的重要性。加大手卫生设施的投入。

3.4有计划的招收医务人员,做好人员梯队建设,增加诊室数量,配备快速皮肤消毒剂,做到接触病人前后消毒双手。

3.5医院应投入一定的经费,免费为临床科室提供特制的锐器盒,黄色垃圾袋。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严格执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分类、用黄色塑料袋盛装,损伤性的医疗废物应使用特制的防渗透耐刺的容器盛装,如;用过的针头、刀片、缝合针等利器放入特制的利器盒内,整理至3/4满时采取有效封口方式,由专门的医疗垃圾处理站进行回收处理,并做好交接、登记工作,专人收集,封闭转运并进行登记,严格管理。

3.6医院根据临床工作需要,有计划的采购一次性耗材,后勤工作服务到位,临床科室做到少量分次领取,以防过期。

参考文献

[1]张惠珍,魏全珍,刘丽华,等.医院社康服务中心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27.

第6篇:医院医疗垃圾管理制度范文

1、物业监督管理坚持完善工作职责,完善监督机制,代表甲方认真履行监督义务,严格按合同约定考核奖罚,实行日常检查区域设卫生监督员专人负责,责任到人,每日深入病区巡查、记录与反馈,中旬班长带领检查,月末由科主任带领班组长、卫生监督员及物业公司负责人共同深入病区现场检查考核,并与护理部、住院病人考核打分相结合的三级监督管理办法,加强一线巡查及考核力度,随时监督检查,不定期地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做到了有人查、有人管,有书面反馈,月末根据考核得分依据合同进行奖罚和付款,对乙方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整个医疗区域及公共区域卫生合格,在各种检查中受到好评,未给医院造成扣分,完成了医院交给的监督管理任务。

2、医疗垃圾管理医院医疗垃圾的收集、转运和暂存地的管理也是我科较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配合医院感染管理较重要的一环。我科在医疗垃圾的管理中严格按医院及上级要求执行,配备专人管理,重新制定和完善了医疗垃圾暂存地管理制度及工作职责。要求和强调物业公司员工严格按要求负责收集、打包、贴签、登记、转运,要求暂存地管理人员认真登记交运,及时对暂存地进行清洗消毒,做好本职工作。我科对此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和抽查,力争在各级检查中在软件方面合格达标,不给医院造成扣分。由于我院医疗垃圾暂存地年久失修,设施破旧落后,在历次检查中硬件不符合暂存要求,12月我科配合院基建科、感染管理科已完成对医疗垃圾暂存地进行新建工作的选址和计划上报等工作。

3、完成厕所除味工程由于医院人员过多、人员较集中的公共场合的属性,以及门诊楼、内科楼厕所设施陈旧落后、外科裙楼厕所无透气排风设施等问题,厕所脏、异味重,一直是医院的老大难问题。今年五月,我科经过考察了解一些宾馆、饭店卫生间的除味设施,在医院及主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对整个医疗区域的公共卫生间投入了少量资金,配装了电子除味剂盒,加之要求保洁员工勤冲洗、勤打扫,个别公厕配备专人专守管理,我科勤检查,加强管理和监督,在实施了以上措施后,公厕管理得到了明显改观,异味得到了较好地控制。

4、完成突发、应急工作在今年五月玉树抗震救灾及八月舟曲抢险救灾特殊战斗中,作为不可或缺的后勤保障,我科全体员工包括聘用员工及物业公司员工,积极配合医院行动,随叫随到,积极准备电梯、搬运及保洁应急预案,医院及伤病员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指令,积极协调,克服各种困难保证完成了任务。我们的合同工人及物业公司员工,不分节假日及休息时间,随时做好电梯拉运、伤病员搬运及病房的保洁消毒、垃圾运送及送氧气工作,很好地配合医院及临床完成救灾及伤病员救治工作。

5、控烟工作认真完成院“控烟办”交给的控烟督导任务,发放控烟宣传材料1万余份,完成督导控烟记录8本,填写表格80余份。在上级文明办的无烟医院评比检查中受到表扬和好评。

6、其它工作

(1)、完成了新一年三个物业合同书的起草修定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完善各种管理办法、考核办法、调查问卷及卫生管理标准等文件10余份。

(2)、全科职工积极配合“五一’、“合唱节”、“国庆节”等大型活动,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了院容、院貌装饰、搭建、搬运等各项工作。

(3)于4月、10月两次对内科楼、外科楼、营养楼进行全面统一灭蟑螂工作。

(4)认真完成了医院的绿化、养护工作及全院生活垃圾的转运工作。

(5)认真完成医院下达的各种临时性工作任务418项,投入人力1388人次。

2012年工作计划

1、物业管理方面,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增加检查人力,切实为医院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第7篇:医院医疗垃圾管理制度范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水平为目标,动员卫健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实现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做到人人自觉分类投放垃圾,实现投放、收集、交运全面符合生活垃圾分类要求。

(二)工作原则

落实单位主体责任,明确责任分工,广泛宣传动员,保障资金投入,强化广大干部职工示范带头作用,引导群众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提高群众认知度、参与度。

(三)工作目标

各医疗卫健单位要建立完善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设施配备、教育培训、工作运行与管理机制,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步细化,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群众知晓率、参与率,生活垃圾准确率持续提升。

(四)组织领导

区卫健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及各医疗卫健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卫健系统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研究、部署,统一领导全区卫健系统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卫健局爱促股。

由爱促股负责卫健系统垃圾分类工作的部署、协调、督导、考核等工作。各医疗卫健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二、分类要求

各医疗卫健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以“三分法”为基本要求,即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三类垃圾作为强制分类对象;单位有食堂的,必须对“餐厨垃圾”进行源头单独分类收集;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规范要求处置,单独存放,单独管理,单独运输。建筑(装潢)垃圾、大件垃圾,原则上与生活垃圾分开,单独分流处理。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在达到基本分类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类。

三、分类方式

按照有害垃圾(红色容器)、餐厨垃圾(绿色容器)、可回收物(蓝色容器)、其他垃圾(灰色容器)进行设置。

(一)有害垃圾投放

垃圾产生单位按照便利、安全、快捷原则设置专门容器。单独储存,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有害垃圾容器并标识。

(二)餐厨垃圾投放

单位及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蔬菜瓜果等易腐废弃物,对应投放餐厨垃圾容器。

(三)可回收物投放

因地制宜设置可回收物投放容器。

(四)其他垃圾投放

上述三类之外的生活垃圾投入到其他容器。

(五)医疗废弃物投放

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置标准单独存放、处置。

四、重点工作任务

(一)制订方案

各医疗卫健单位要根据省市区的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订本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内容,规范工作程序,切实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

(二)组织培训

各医疗卫健单位要根据《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标准(试行)》及垃圾分类知识在本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培训工作。各单位培训指导广大干部职工明确垃圾分类的目的、意义,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普及垃圾分类怎么分、如何分。

(三)广泛宣传

各医疗卫健单位要树立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宣传单或宣传折页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垃圾分类工作。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提升广大干部职工垃圾分类和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培育全员参与的“行为自觉”,持续营造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明确分类标准,掌握正确分类投放方法,提高分类知晓率和投放正确率,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勤俭节约、自觉分类、绿色环保的工作生活习惯。从源头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减量,并将垃圾分类的文明习惯带进家庭、带入小区。

(四)配置设施

各医疗卫健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配置分类垃圾收集容器,收集容器容积可根据服务区域大小及人流量多少选择相应的规格和数量。公共区域垃圾收集器摆放在显著位置并张贴垃圾分类标识图。

1.每个办公室内配置不少于1个双桶式分类垃圾收集容器(可回收物、其他垃圾)。

2.各楼层过道每间隔100m设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不少于1组,医疗卫生机构各楼层过道尽头处设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住院部各楼层设置至少1处餐厨垃圾收容器。

3.单位主要出入口、大厅、办公区域的每层楼梯处、电梯口等公共区域设置不少于1组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4.食堂、配餐间等提供餐饮服务的区域,设置餐厨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其中餐厨垃圾收集容器数量按需配备。

5.室外道路边、每栋楼至少应配备一组含有害垃圾收容器的四分类组,有害垃圾收集点应设置在有人监管的区域。

(五)收集转运

各医疗卫健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不得随意抛洒、倾倒或者堆放。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清运时间根际实际需要确定。各医疗卫健单位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严格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暂时贮存、集中处理等,杜绝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理的情况发生。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

垃圾分类工作将是政府目标考核、生态文明建设、环保督察整改、文明单位创建、节能减排等各类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各医疗卫健单位主要领导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筹划部署,建立责任分工,把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各项任务分解到人,切实将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实做优。

(二)建立机制,规范管理

各医疗卫健单位要建立本单位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及管理制度,建立台帐,记录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做好工作信息收集。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每月向爱促股报送垃圾分类工作信息。

(三)严格考评,确保实效

第8篇:医院医疗垃圾管理制度范文

胜利石油管理局仙河社区管理中心滨海医院 山东省东营市 257237

【摘 要】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对危重病人实施抢救的重要场所, 它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 所以, 对手术室感染实施预防和控制是很有必要的。因此,为了有效降低手术室感染率, 确保患者就医安全, 加强手术室的监控与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本文通过分析手术室感染的原因, 阐述了避免手术室感染的相关方法与措施, 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手术室感染可降低医院感染率, 提高医疗质量管理。

关键词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手术室是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它担负对病人进行手术和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任务,它通常是术中的接触传播和空气中浮游菌通过各种途径降落于手术创面而引起的感染。做好手术室感染的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更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良好有序的管理,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建立健全手术室规章制度与科室感染管理的网络组

1.1 建立健全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制度

完善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规范、参观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清洁卫生制度等,使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1.2 建立全面有效的医院感染三级监控网络

我院成立了医院感染办公室,有专管护理的护士长担任主任,护理部主任担任副主任,并增设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全院的医院感染任务,每月不定时下科室督促、检查、检测,加强对科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力度。手术室也成立了4 人医院感染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一名高年资护士与一名麻醉师组成,主要负责科室的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平时医院感染工作督促,每周随机抽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 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知识,提高控制感染意识

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医院管理知识,了解血液传播疾病途径、危害及预防措施,强化无菌技术操作意识,定期选派医护人员外出学习与短期培训,所学知识回科传授给全科医护人员,普及医院感染知识,不断地更新医院感染意识。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杂志及各项规章制度 。

3 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

3.1 手术室感染控制环境管理

(1)手术室布局要合理 : 严格划分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无菌手术间、污染手术间。

(2)做好清洁消毒工作,落实有效措施。

(3)限制参观手术室人员的数目,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巡回护士应熟悉各类手术的配合,术前备齐所需物品,减少进出手术间的次数;接送患者使用内外对接车,以减少平车进出病房与手术室而增加感染机会。

(4)手术室须每日及术后进行清洁卫生消毒,用500mg/L 含氯消毒液侵泡的抹布、拖把擦试房间,每日常规三氧消毒机照射1 次,每次2 小时,连台手术之间照射0.5 ~ 1 小时。

(5)每月进行1 次空气培养监测,菌落数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3.2 手术室感染控制物品管理

所有手术器械、医疗用品原则上能用压力蒸气灭菌,首先压力蒸气灭菌,每个器械包内必须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贴有3M 胶带,不少于3 格,以保证灭菌效果。对于不能耐高温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对于精细器械、腔镜类等精密仪器,用2%戊二醛浸泡大于20min 可以达到高水平消毒,如需灭菌必须浸泡10h;对于污染手术及传染患者使用过的器械物品,首先用含氯消毒液浸泡60min,然后再做清洗消毒处理。

3.3 手术人员手的控制感染对策

(1)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按规定更换手术室所备衣、裤、口罩、帽、鞋。帽子遮住头发,口罩遮住口鼻,头发、鼻孔、衣服、袜子不外漏,仪表整洁统一;外出更换外出鞋,手术完毕,衣裤、口罩、帽、鞋放到指定地点。

(2)不准留长指甲、染指甲、佩戴金银饰品、不浓妆艳抹。

(3)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区人员:除参加手术人员外,其他人一概不准入内;患上呼吸道感染、面、颈、手部感染者不可进入手术室;实施感染手术人员,术后不得到其他手术间参观走动,以免交叉感染。洗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措施之一,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接触患者前后均要洗手或用消毒剂洗手,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

3.3.1 外科洗手

我科常用的术前洗手法为高效碘伏原液刷手法,整个刷手过程不少于3 分钟,再用克林消毒液涂抹一遍,待自然干后穿无菌手术衣、戴灭菌手套,才能参加手术。

3.3.2 普通洗手

用“六部洗手法”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洗手以上,洗后用用一次性干纸巾沾干。

3.4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

手术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液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染源,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是采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用品,可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因此,我院手术室已大量使用一次性物品。

加强一次性物品使用前的检查:使用前查看1 次性灭菌物品;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名、产品商标、无菌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包装密封性好才可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的处理实行专人负责制,严格按照规定操作,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丢弃造成社会公害。

3.5 手术废物处理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垃圾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管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包装,医疗垃圾装入黄色垃圾袋,生活垃圾装入黑色垃圾袋,分别存放;手术中所用刀片、注射针头、缝合针、麻醉用穿刺针等,必须装入专用的利器污物盒内,装满后封闭盒盖,再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医疗垃圾3/4 满后,有效封口,由专职人员统一处理。

第9篇:医院医疗垃圾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实践;成效

【中图分类号】R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45-02

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我院一直把预防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作为医院工作重心,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职能,加强各环节质量管理,使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得到持续改进,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与控制机制。现总结如下。

1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实践

1.1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体系

1.1.1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我院成立了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感染管理监控小组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主任委员,成员由多学科多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保证医院感染委员会的业务权威性,较好地发挥行政指挥感染监测、控制的职权。

1.1.2 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医院感染管理科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对各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指导、督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及时反馈到各科室。对全院医院感染监测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分析,在医院季度指标分析会上通报,对于未按标准完成的科室和个人,按医院感染管理奖惩制度执行。参与医院建筑设计,从医院感染控制的角度上提出有意义的建议。

1.1.3 临床科室监控小组。监控医生和监控护士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统计及消毒隔离等工作。每月进行常规检查,落实整改措施。通过层层管理,齐心协力,有效地把好控制医院感染关。

1.2 制定并完善各项技术规范: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突发事件医院感染管理预案》,做到管理有制度,落实有措施,考核有标准,使我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

1.3 开展医院感染全面监测与统计工作,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各种隐患,确保医疗安全。

1.3.1 病例监测:为了真实反映医院感染病例发生率和漏报率,我们对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采取双向统计办法,一是在每份病例中附一张《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要求主治医师在患者出院时填写;二是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不定期的深入临床一线,调查了解感染情况和查阅病历,同时调阅检验科相关检验结果,采取前瞻性调查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监测方法,发现漏报及时与主治医师联系,以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同时还能促进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意识的提高。

1.3.2 环境微生物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具体负责,定期对全院各病区、重点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供应室压力灭菌及环氧乙烷灭菌器的灭菌效果等进行监测。发现超标,及时反馈,限期整改并进行复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要求进行使用时间累计,同时定期进行强度监测,不合格的灯管及时更换,保证空气消毒质量。

1.3.3 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主要监测对象分两个部分,一是侧重不同。ICU的介入装置相关性感染,如尿路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中央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源感染、气管插管性肺炎。二是临床科室出现局部聚集性病例,进行相关因素的监测,以明确病因。

1.4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医务科定期组织临床科室学习《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强调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力争先做药敏试验,严格把握抗生素的联合用药,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二重感染。对用药的副作用及时予以通报。定期培训,聘请专家授课。由药剂科根据医药信息及临床用药情况编写《药讯》,总结每季度阳性菌耐药统计分析、药品不良反应、药品安全最新信息、药物警戒及药“闻”回顾等栏目,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1.5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医院严格控制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进货渠道,统一由器械科购入。按照一次性医疗用品采购验收制度,严把质量关,索证齐全及时。医院规定只有器械科有购入权,各科均无采购资格。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到临床科室进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检查,杜绝伪劣产品和无证产品的购入,保障医疗安全。同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有产品证件的复印件,备查。

1.6 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医院废物的处置是否规范,是反映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它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配合,需要全员参与。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医务人员、护理人员以及清洁人员的培训,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放置,设不同标识的垃圾袋,生活垃圾为黑色垃圾袋,医疗垃圾袋采用黄色,设专人收取、运送、焚烧,并做好记录,做到日产日清。加强管理,杜绝医疗垃圾流入社会,以免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

1.7 加强培训,提高全院工作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培训对象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医务人员,二是岗前人员,三是清洁人员。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认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预防及控制措施。方式为组织定期科内学习、观看录像、定期考试等;针对岗前人员,邀请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及医务科的有关老师授课,授课对象为来我院进修人员及实习人员等,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对于清洁人员,进行相关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的定期培训,各科加强管理。

2 成效

2.1 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病率、漏报率和I级手术切口感染率。医院感染发病率逐年下降;I级手术切口感染率由1.6%降到0.5%;医院感染漏报率由23.6%降到13.5%。

2.2 提高了无菌物品监测合格率、环境微生物学监测合格率、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无菌物品监测合格率由97.4%提高到现在的100%;环境微生物学监测合格率由92.5%提高到现在的97.4%;2011年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考核总体合格率94.1%,较去年有明显提高。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体现。我们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与研究相结合,根据我市目前医院感染管理现状,探索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提高了医疗质量,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胡志娟.感染管理在提高医疗质量中的作用[J].中国医疗前沿,2008,3(21):45-46

[2] 韩黎,朱士俊,魏华,等.医院感染管理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8):89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