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普通高校;管乐艺术;素质教育;改革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管乐艺术属于普通高校音乐表演艺术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涉及到的内容繁多,既包括吹孔气鸣乐,单簧气鸣乐,双簧气鸣乐,又包括唇簧气鸣乐。对于管乐艺术的教育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速度。随着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师对于管乐艺术教育优化改革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仍然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提升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三方面着手进行具体的教育教学优化改革工作。

一、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高校管乐艺术教育仍然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进,一些较为显著的教育教学阻碍性问题仍然存在于关于艺术教育工作当中,而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一为,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诸多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师其在毕业之后并没有受过专业的管乐音乐教育培训,其只能依照自身的在校期间所打下的音乐基础以及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管乐音乐知识的讲解,很少有教师具有管乐方面的专业资格证,在这种情况下,其所开展的管乐音乐教学活动成效就显得并不高;其二为,管乐音乐教师所秉持着的教学观念有待革新,在课上会对学生的自主训练进行过多的干预,没有准确的将自身定位在教学引导者上,会帮助学生决定管乐音乐学习的方法以及途径,同时也没有明确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这一教育核心的具体内涵。最后,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时常会将一种教学方法贯穿教学的始末,缺乏教学方法创新意识,从而导致学生对于管乐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无法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管乐艺术知识活动。

二、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育质量有效提升路径分析

(一)提升普通高校音乐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普通高校音乐教师是管乐艺术教育活动的第一执行者,是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工作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教学能力会直接影响到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育的成效以及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提升的速度。只有保证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较强,才能够保证管乐艺术教育的质量。基于这一情况,普通高校教育管理者及音乐教师自身必须要重视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首先,管乐艺术教师自身必须要定期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对于老师的意见,教师依照学生所提出的意见进行自我反思,明确自身在教学期间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纠正,以满足学生学习为目标进行课上教学调整;其次,普通高校的领导者需要为校内音乐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机会,引导普通高校音乐教师参与到各项管乐艺术教育培训活动当中,在培训期间要将管乐艺术特点,管乐艺术教学要点,现代化教学理念,强化教师管乐艺术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创新教学理念,职业素养等作为主要培训内容,保证每一位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并满足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育工作的需求。

(二)优化革新管乐艺术教育的核心观念教师在教学期间所奉行的教学理念会直接影响到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育的质量以及成效,同时还会影响到其自身能够实现既定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目标。基于这一情况,高校音乐教师自身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管乐艺术教育的目标实现需求进行教学观念的革新。首先,需要明确现阶段管乐艺术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重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音乐鉴赏能力,管乐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理论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保证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次,管乐音乐教师需要凸显出学生在课上的主导者地位,鼓励学生有问题要及时的表达出来,让老师知道其自身的学习需求,然后教师以此为参照进行教学调整,保证学生能够在课上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力。

(三)创新管乐艺术教育的模式教学模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管乐艺术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对于管乐知识的求知欲。只有保证教学方法的多元性才能够有效地强化训练学生的管乐艺术综合学习能力,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管乐艺术知识的核心元素,发现管乐音乐的艺术美。基于这一情况,我国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师需要重视对于管乐艺术教学模式的创新,有效落实多元化教学模式。首先,需要落实信息化教学模式,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图像展示功能,音乐播放功能,来将抽象的管乐音符文字知识进行具象化处理,播放相关的曲目,同时还要借助信息渠道与学生进行交流,降低师生之间互动的时间限制以及空间限制;其次,需要落实趣味教学模式,定期开展一些比赛活动,鼓励学生在其他学生进行表演,评选出优秀表演者,并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奖励以及精深鼓励,激发学生的竞争学习意识以及学习积极性;其次,需要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行分组,互相分享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做到借鉴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还要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对于学生的实践训练力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训练时间,使学生管乐理论知识实践运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第2篇: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育;普通高校;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236-01

一、增加课程,抓好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多数普通高校开设的音乐课程只有音乐欣赏课,缺少其他音乐课程,课程设置较单一。普通高校在教学设备、师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开设各种类型的音乐选修课,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提高音乐鉴赏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教学内容要根据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做调整,不能过于深奥,以让学生了解为主,深入浅出地讲解音乐知识,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建立音乐社团,开展丰富活动,增强艺术实践

可以通过开展校内艺术实践与校外艺术实践两种方法来增强普通高校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校内艺术实践形式可以多种多样:(1)可以建立音乐社团;(2)定期举行各种艺术活动:如合唱比赛、器乐比赛、原创歌曲比赛等;举办各种展览;组织学生观看校内外的演出、音乐会等。

校外艺术实践可以组织学生文艺下乡。既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方面得到了锻炼,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加强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普通高校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及其重要的也是必要的。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死板的教学方法,建立一套符合非音乐专业学生特点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基本概念,作曲家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等常识性的知识不要照本宣科的讲解,要生动地、深入浅出地讲解;关于音乐理论知识方面的讲解要生动,摆脱“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方式,要与音乐作品结合起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步接受各种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欣赏音乐作品的内容要丰富多样,要选择多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审美内容。不要一味地欣赏西方古典音乐作品,从调查中得知学生更喜欢流行音乐,如果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单一地欣赏古典音乐会抹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区别专业音乐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素质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树立高尚正确的审美观,开发大学生的智力,挖掘他们的创造力,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情操。因此,对于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音乐教育方法要区别于专业音乐院校的教育方法,不要让“专业”遮盖了音乐的本真。要通过音乐,通过教师启发性的、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比如合唱教学,应注重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而不要过高的追求学生演唱的声音与效果,演唱曲目的难度等。

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

高校公共音乐教师既要上课,又要辅导学生开展音乐活动,因此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首先,音乐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外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求音乐教师不仅对自己所学专业如声乐、器乐、作曲等有所擅长,还要掌握视唱练耳、曲式学、音乐史学等相关音乐理论知识。同时音乐教师还要博学,不仅懂得音乐方面的知识,对美术、历史、地理、文学、哲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善于将音乐与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师,要不断加强自己在专业知识及其他知识方面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才能称得上是一位称职的公共音乐教师。

音乐教育是普通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对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教育作了一些尝试性、肤浅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不足之处肯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提供更多宝贵的经验,笔者将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美]戴维·埃里奥特著.齐雪,赖达富译.谢嘉幸,李小莹校.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2月.

第3篇: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认知学习理论 普通高校 音乐教学

在现代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在普通高校已经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音乐教育正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认知学习理论正是教育界普遍认同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我们就从认知学习理论的视角对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予以分析和研究,促使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在新的起点上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认知学习理论视角下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音乐素养与认知学习理论

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音乐素养是音乐基础课和必修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全面音乐素质的专业学科,主要包括音乐能力、音乐知识和音乐价值观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能够起到调节人的心情、培养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品味的作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对外部事物更深层次的感悟能力,顺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认知学习理论发端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应用于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感知、注意、记忆、理解是有选择性的,通过个体的学习质量来提升整体的学习效果。认知学习理论是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强调的主动性、自觉性要求,正是现代音乐教学的发展方向。

(二)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的实践现状

从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实践来看,当前普通高校都已将音乐教育纳入到正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教学现状与教育体制改革前相比,已经得到了很大改观。但是,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速度仍然远远落后于其他基础学科以及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步伐,学生的音乐素养仍有待提高。在音乐教学目标定位模糊的情况下,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理论缺少必要的逻辑起点,教学活动带有盲目性,严重削弱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与功能,间接地将在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边缘化,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素养与性别、年龄、专业等因素也是存在一定联系的,主要体现为女生的音乐素养普遍高于男生,低年级学生的音乐素养普遍高于高年级学生,文史哲与艺术类学生的音乐素养普遍高于理工科的学生。从认知学习理论的视角来分析,普通高校音乐课程与实践虽然具有选择性,但并不意味着学校就可以忽视相关资源的供给,只是强调“学”的意义,却推掉了“教”的责任。高校应该转变现有的思想观念,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音乐的良好教学环境,努力摆脱音乐教育的发展困境。

二、认知学习理论视角下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对策

(一)转变音乐教育的思想观念

音乐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是教育学生、培养人才的手段,教育学生、培养人才是音乐教育的最终归宿。因此,普通高校必要对音乐教育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对音乐教育的思想观念是开展高校普通教学的关键,这主要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思想观念的转变,而这三者之间从上至下又都起着助推的作用,即学校应正确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以此来影响教师,教师应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综合素质有一定的正确认识。

(二)完善公共音乐课程教学模式

公共音乐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对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公共艺术教育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要求和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目标定位。当前,普通高校开设的音乐课程主要集中在音乐欣赏和理论研究两个方面,难以满足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需求,因此,音乐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多样性的课程设置还要与开放性的教学体系相结合,融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对公共课程进行合理的定位。

(三)健全音乐教育的管理体制

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教学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加强音乐教学的机构建设,提高音乐教育的整体管理水平。具体实施如下:其一,构建网络性的组织管理体系,打破传统的集中化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确保音乐教学的完整统一,有序进行;其二,实施科学化的音乐教学管理,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学习氛围。

三、结语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仍面临着一定的发展难题,高校学生的音乐素养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音乐教育的今后发展将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今后音乐素养的状况。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校音乐教育进行改革,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而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认知学习理论的视角对普通高校音乐教学进行研究,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央.认知学习理论视角下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及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第4篇: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摘要:音乐教育学是一门正在建立和发展的新兴学科。这门学科就世界范围来看,亦属于新的研究课题,其涉及的诸多基本理论和事件尚有得人们不断探究。本文仅就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音乐教育学 研究 性质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这是他赖以形成、存在并得以发展的前提。根据大量史料证明,音乐教育是人类社会最早的教育现象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有关音乐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也由来已久。

一、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目前学术界尚未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国内外对此论述亦不多见。这门学科的产生及一切有关研究的着眼点,都离不开其本源的条件————音乐教育现象。只有对音乐教育现象全面、整体的涵括,认识和把握其规律,方有可能准确、科学地揭示出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因此,探讨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从音乐教育现象开始。

音乐教育学会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本世纪放初具规模,目前人处于建立、积蓄、和发展的阶段。本世纪,特别是最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文化空前迅猛的发展,当代科学呈现出了既高度分裂、有高度综合的两大突出特点:一方面,各门科学相继分化出许多新的科学。仅以教育科学为例,在普通教育教学为母体的基础上,目前就已经不断分化出愈来愈多的门类和分支,形成了诸多具体门类和微观研究领域的分科教育学。另一方面,各门科学学科在不断分化的同时,又呈现出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何不用领域相互重合、相互渗透的现象,其结果是大量综合性、交叉性的边缘学科额不断出现。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进步与高度发展,教育科学和音乐学的理论的日趋成熟,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与音乐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音乐文化在现代人类和社会生活殊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促进年轻一代的全面发展,形成完善人格方面的作用,逐使人们愈加关注和重视音乐教育。在长期、大量的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中,由于人们对音乐教育规律的认识的日益加深,是人们不仅注重从音乐教学理论上研究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规律,将其积累的音乐教学经验总结升华为各具体教学科目的教学方法,而且愈来愈家注重从宏观上对音乐教育原理和教学规律方面、对音乐教育育人之路的全部问题从宏观上对音乐教育原理和教学规律方面、对音乐教育育人之路的全部问题和全部过程做全面的研究。

在当代社会,音乐教育从所涉及的返回来看,不仅关系到学校音乐教育,并构成整个教育体系中一个有机组合部分和一门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措施;从所包含的内容来看,不仅诸多门专业音乐教育科目中也早已突破了传统音乐教育以唱歌为主的狭窄、单一的内容,而包涵了歌曲、器乐、创作、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欣赏、音乐常识等丰富多彩的综合性教学内容;从类别上看,音乐教育可分为专业音乐教育与普通音乐教育两大类。

音乐教育实践:主要研究音乐的具体应用和实施情况,探索各种领域音乐教育活动的规律。由于音乐教育处于音乐一出这一特殊领域之中,而艺术的构成是以声音为主要特征的,具有技能型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

音乐教育理论:主要研究音乐教育的一般原理和其他一些专门课题的问题。它既是音乐教育实践的科学总结和升华,又是指导音乐教育实践的依据。几种主要包括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史、音乐教育心理学、比较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社会学、音乐教育工艺学等。

音乐教育一次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广义的音乐教育泛指一切能够增进人们音乐知识和技能、促进其音乐教育的含义来看,在今天的社会文化生活中,音乐教育就是所有音乐文化的体验过程和形成过程的总和,而音乐教育血迹是来自于音乐教育的理论,也是用于音乐教育理论。这样来看,反系与音乐教育现象有关的内容均在音乐教育学的研究范围之列。

二、音乐教育学的性质

音乐教育学的特定研究对象,决定了这门学科的性质:既具有教育学的属性,又具有音乐学的属性,处于双重隶属状态。

首先,从科学的角度看,音乐教育学是一般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和应用部门。教育学从总体上研究教育的基本问题和普遍规律,它所提供的教育是最一般的规律,对教育学的各门类分支均具有普遍规律,它所提供的是一般的规律,对教育学的各门类分支均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音乐教育虽属于一般特殊的教育门类,但在关于对人的培养和教育方面,同其他教育门类一样,必须遵循教育学关于教育的普通规律和一般性原则、途径及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且,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亦包涵在一般教育学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和内容之中。因此,教育学为音乐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前提,音乐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门类和组合部分,是教育学理论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具体的落实和应用。从总体上看,音乐教育包括普及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两大部分。前者属于普通学校美育范畴,后者则以培养专业型音乐人才为目的,在这两个方面领域中,有许多具体的内容、课题、过程、方法是一般教育学涉及不到和难以解决的,呈现出音乐教育的特殊规律性研究为己任,并以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显现和证实了其自身的独立价值。因此说,音乐教育学不但在一些具体的研究内容方面超越出教育学所研究的范畴,而且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延伸、扩大了和补充了教育学的研究领域。

其次,从音乐的角度看,音乐教育学也是音乐学的一个有机组成的分支。音乐学史是研究音乐的所有理论学科的总称,他总的任务是透过音乐及有关的各种现象来阐明音乐的本质及其规律。他的研究角度和方法亦是十分多样的。音乐教育学既是从教育学的角度,研究音乐学体系中有关理论及内容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和落实问题的一门学科。由于音乐教育学处于音乐艺术这一特征领域中,这样,其一切研究活动均离不开音乐学的研究成果。

第5篇: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通过对话留日学生、学者,参读相关文章,笔者对日本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有了初步认识,日本的音乐教育的先进表现在其音乐教育系统的先进性、师资培养的先进性、教学体系的先进性等几个方面。

一、音乐教育系统的先进性

日本的音乐教育分为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在此,笔者侧重于普通音乐教育研究,这是受众面最广的领域。日本的普通音乐教育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着明确的目标。小学阶段,通过教授基本的音乐能力进行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初中阶段,通过增加器乐学习的内容,丰富学生音乐表现的手段,使学生具有丰富的音乐感受力;高中阶段,进一步发展音乐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从而陶冶高尚的情操。对于绝大部分的接受过普通音乐教育的中小学生,音乐只是让他们积淀一种素养。在接受了普通音乐教育后,只有少数人由于确有音乐天赋、才能、兴趣而进入专业音乐教育层次。在日本的理工大学、医学院,也可以看到背着乐器的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聚集在学校音乐厅演奏交响乐,由此可见日本普通音乐教育的成功。

日本的教育管理部门修订了《学习指导要领》用于指导音乐教学活动。自1969年以来,每十年《学习指导要领》都会进行一次修订,但其基本精神没有离开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音乐表现与鉴赏能力、体会音乐的美感等宗旨。由此可见,日本相关部门对于音乐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对学习有什么用的层面,而是深刻地意识到音樂的社会功能。并且《学习指导要领》系统中的目标和内容都得到了切实的贯彻执行,日本普通音乐教育的成功与此是密不可分的。

二、师资培养的先进性

日本的音乐教学师资的培养完善,是随着教育实施的发展步伐和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日本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体现在认识到受教育者的水平取决于教育者的水平这一点上,日本普通音乐教育的高质量是由其师资的高质量造就的。日本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各个级别的学校,其音乐教师都必须是由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及师范大学等相关专业的院校毕业的。

师资的高质量是由其管理部门的认识高度和由此带来的制度设计保障的,日本实行教员免许制度,即教师任职许可证制度。在免许状制度中对各级音乐教师的免许状获得标准都做了非常具体的规定,此制度保证了各级幼、小、中学校的音乐教师的高质量。日本的小学和初中的音乐教师师资由以培养音乐教育师资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系列国立、公立大学的音乐系和少数私立音乐大学承担培养职责。而高中的音乐教师则由上述大学中的特别教科教员养成课程培养,还有大部分私立音乐大学也培养高中音乐教师。特别应该看到的是对于盲校、弱智学校的音乐任课教师,日本也有具体的高标准。因此,我们才能看到战后日本与科技教育同步发展的欣欣向荣的普通音乐教育,和由此带来的数十年后的成果国民的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在亚洲名列前茅。

三、教学体系的先进性

日本音乐教学体系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在其音乐教学指导要领中,把音乐的学习分为表现和鉴赏两个方面,表现又分为歌唱、器乐、创作三项。表现和鉴赏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寓教于乐的成功实践。

音乐教学中的个性化使音乐教育成为发展学生个性创造力的有力手段。在音乐课堂中,融合歌唱、器乐演奏、音乐鉴赏、创造性的音乐活动、自由表达的个人创作和交流,构成了音乐教学的日本特色:学生的个性表达和创造性始终是课堂的主体。

教材的灵活性和教学设施的保障是音乐教学丰富多彩的基础。在日本,音乐教材是由大学著名的音乐教育专家和作曲家等编写出多套教材,并由以县为单位的教育部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教材的系统性较强。特别是针对低年级的教材,图文并茂,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日本的音乐教学设施完备,钢琴、打击乐器、民族乐器、西洋管弦乐器等等都是教具采购的项目。在课堂上,这些教具都被派上用场。在日本的音乐课上,合唱与合奏是重要的内容,所以,日本会有那么多优秀的中小学乐团,而每周几次的乐团排练也是有保障的。

日本音乐教育并没有因为不是语数英这样的主课而受到冷落,相反,它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受到充分的重视,音乐教师在日本受到充分的尊重,音乐活动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这样良好的教学环境,造就了日本当代普通音乐教育的发达现状。

四、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了日本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就不断向先进国家学习,培养大批留学生以引进先进音乐文化,这对推动日本音乐教育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明治阶段前期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大多是模仿欧美音乐教育,包括教育制度、教学内容与方法也是模仿法国式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成立了音乐调研所等机构,目的是为了能够将西方国家的音乐理念与创新意识与日本的音乐教育相结合。

明治中期阶段唱歌教育开始兴起,并在教材、教授法等方面不断涌现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至明治末期与昭和初期阶段,音乐教育的方向和视角又开始发生变化。此阶段,教育机制和制度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文部省对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内容开始进行了重新审核,并对其进行完善和补充,出版了大量的文部省唱歌教材内容。当时选用大量歌曲作為小学阶段的教材,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教材内容是当时传承下来的。

在侵略战争阶段,采取了教育专职统治。这一时期也是日本的动荡时代,受军国主义的影响,文部省要求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强化本土教育。从本质上看,其实质就是军国主义影响下的一种统治方式,这种方式造成了此阶段在音乐教育上已经背离了道德涵养的教育目标。

战争结束之后,音乐教育得到了复兴,此阶段教育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学习指导要领》(草案)的颁布,进一步扩大了音乐学习范畴,并促使音乐以及音乐教育获得多样性发展,在教育硬件设备设施方面也进一步改善。之后是音乐教育完善与发展阶段。文部省修订了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指导要领》等文件,强调进一步重视音乐教育,促使儿童能够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展音乐活动;更加重视本国音乐发展并且结合外国音乐来发展本国音乐。在指导要领修订阶段,可以发现日本学校音乐教育方面的举措与内容始终都在完善和丰富,教材内容以及教育系统的建设也日趋完善。

五、给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日本音乐教育从最初的单纯学习西方国家,到最终结合自身特点,找到符合本国音乐教育发展道路的途径,这个过程中虽然也存在了一些偏差,但是在很多方面,其音乐教育道路发展模式与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充分落实音乐教育工作内容。课程的保障是有效开展音乐教育的先决条件,日本对学制、课程的设置等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统一的,并通过法令的形式进行颁布严格执行。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并不存在加课或者减课等情况。而我国城乡之间尚存较大的贫富差距,大多数的偏远地区以及乡镇等因条件限制,很难达到教育标准的具体要求,个别落后地区因师资匮乏难以具备上音乐课程的条件。城市中的中小学阶段,由于音乐课程本身并不是主课,受重视的程度相对不足。为此,需要主管部门加强对音乐教育课程实施的指导和监督,并为条件欠缺的地区提供更多的音乐教学资源,扩大音乐教师队伍,提高人们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度,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全面发展我国音乐教育事业。

第6篇: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字】新思维,普通高等音乐教育;功能音乐教育;跨学科。

“普通高等音乐教育”是对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所进行的高等音乐文化教育。但其目的并非止对世界优秀,经典音乐文化的认知,以及培养其高雅的艺术志趣,爱好。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保罗,哈克(Paul Haack)教授于2002年3月28日在中央音乐学院所作的《走向功能音乐教育》的演讲中指出:音乐教育必须“把音乐放到人类语境之中”。“所谓”为艺术而艺术。的审美教育,无论从可能性还是逻辑性上讲,是不可能被视为基础学科的。要大家把一门学科当作基础学科给予认可,就必须证明这门学科本身、及其与其他方面之间都是有用的,它必须在人类的需求和发展方面起到交流、学习和理解的重要作用。普通高等音乐教育理应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基础课程,并在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功能作用。

一、培养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塑造创造性人才

普通高等音乐教育的一般功能是高等音乐知识教育。而其深层功能在于科学地完善大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塑造创造性人才。在现代西方的高等教育中,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主要集中在审美(艺术)与科学灵感,创新思维的紧密关系上。如美国华裔科学家李正道这样讲道:“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两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的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吗?没有智慧,情感能够达到完美的成果吗?艺术与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事物的深刻性,普遍性,永恒性和富有意义。”

早在1993年,弗朗西斯,罗斯彻(Frances H,Rauscher)和戈登肖(Gordon Shaw)曾以大学生为被试对象做了“莫扎特效应”的研究:实验变量是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对比组使用通俗音乐,控制组不使用任何音乐。方式是单纯的听赏。在短暂的实验之后,实验组学生的空间――时间推理测验成绩高出其他组八到九个百分点。音乐与脑机能和脑的发展的关系,需要运用脑科学检测技术做进一步的探索。但可以肯定,未来脑科学的研究发展将成为21世纪音乐教育理论与研究的新基石。

二、建构优美。健康人格与精神

犹如经典的“唐诗”、“宋词”和“元曲”文学,以其各自独特的文化养分滋养了现代社会健康的精神与情感,经典的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也以其各自独特的文化养分滋养了现代社会健康的精神与情感,参与建构了和谐社会的精神文明生态。

在西方,用音乐治疗人的精神有着悠久的传统并延续至今。由于《圣经》上载有

“扫罗王招大卫鼓琴驱魔(精神不宁)”的故事,所以天主教堂一度效仿,以“圣歌”来医治疾病。19世纪,由于西方医学充分验证了音乐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故音乐治疗开始风行。至20世纪,西方一些音乐院校设立了音乐治疗专业,培养出了专业的音乐治疗师。目前,音乐在治疗中的常见用法为:用轻快活泼的音乐治疗精神麻痹,呆滞、消极和自我封闭症;用柔和优美的音乐治疗失眠、抑郁症和挫折感,解除烦躁不安;通过患者参加合奏或合唱,使其恢复自信、平衡感,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先后使用不同性质的音乐释放精神压抑,如对于躁狂性精神病患者,先播放强烈的音乐使其产生共鸣,然后逐渐转换到平静的音乐使其安定下来。

笔者发现,当今大学生对流行音乐超乎寻常地追随有时并非完全出于对音乐的热爱,而是无师自通地在用音乐缓解压力和调整情绪。一些同学潜意识中仅仅出于表现自我和被人欣赏的非音乐目的而热衷于参加歌手比赛。音乐教育者有责任把学生引领到更广阔的音乐世界之中,如感受宗教音乐的虔诚与神圣,巴洛克音乐的活力和“我们的情感”,古典音乐的秩序与精神平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梦想和激情与“我的情感”,民族乐派的色彩与异国情调,印象主义音乐的朦胧与恬淡,现代主义音乐的本能宣泄与光怪陆离、当代音乐的多元文化精神,中国古典音乐的宁静与超脱……

在中国古代哲人的思想意识里有“礼崩乐坏”的社会观念,礼数或法律只能约束人的外部行为,而音乐却能规范人的内心情感秩序。笔者认为,音乐与社会秩序有密切关系,中国和谐社会的建构需要正规的普通高等音乐教育的积极参与。音乐揭示人类精神文化的本体特质,展示生命超越精神的自由境界。在人类历史上,音乐增进了不同民族、个体之间情感的沟通,同时促进民族自我和个体自我的精神觉悟与人格完善。在物质世界空前发达并且源源不断地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挤压的今天,音乐则更具有调节人心,和谐灵魂的功能。音乐使人用一种优雅的态度对待人生,使人在忙碌的生活中重新复归生命的原色与活力,从而唤起人性内心深处的情感与道德良知,造就人类灵魂的终极关怀,这是音乐所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

三、保护世界音乐文化遗产

中国普通高等音乐教育要以世界音乐文化为背景,不仅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认识、把握和领会音乐,更要培养一种保护世界音乐文化遗产的“音乐生态意识”。音乐消费者的审美趣味直接影响传播媒体的工作方向,高等音乐教育是培养高层次音乐消费者的唯一正规途径,其直接责任和功能就是强有力地促进社会高雅艺术的繁荣。

第7篇: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一、对高中音乐课程的理解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我国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存在的问题。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通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以及完善评价机制的多个方面来阐述的。在音乐教学中,要始终以上述原则为核心。若忽视了音乐教育自身的审美育人目标,只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忽视了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兴趣爱好,必然导致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的严重丧失,也违背了音乐课的基本理念。

二、现阶段高中音乐课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高中的音乐课程是以音乐欣赏为主要内容,而忽视了唱歌、创作、演奏、音乐与舞蹈以及音乐与戏剧等模块的学习。几个模块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各有侧重,既有独立性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片面、随意的学习,都会破坏其学科学习的科学性,不能达到通过音乐教育培养人的目标,也偏离了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高中开设的音乐课均严重不足,许多学校以为高考分少,担心占了别的“重要”学科的学习时间,就以各种理由少开或者不开音乐课,开课率甚至不足50%。试想如此情形之下,如何去保证音乐课的正常教学,更别说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了。

另外,目前许多地区的普通高中的音乐课,变成了特长班式的准专业音乐课,成了音乐高考生的高考预备班。教学内容被随意改动,音乐学习的内容完全被声乐、器乐、乐理和视唱练耳等高考音乐考试内容所代替,完全偏离了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目标,也不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及审美能力的培养。

高中音乐的教学仍以老师讲学生听、重讲授轻参与、重知识轻兴趣、重结果请过程的死板教条的教学方法为主,没有留给学生参与、创造的空间,因而完全不能实现音乐课程自身的价值与目标。

三、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紧迫性

高中音乐课,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师队伍逐渐壮大,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诸多不能适应时展的问题,其作为整个基础教育中薄弱环节的性质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建设,完善科学的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已成为摆在我们高中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倡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我们普通高中的音乐课程要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开发他们的潜能,并使学生从中受益,尽可能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因此,我们的音乐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发展的权利,承认个性差异,欣赏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自由的学习与创造的空间,真正把音乐学习的愉悦带给每一位学生。

其次,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是沟通音乐学习与学生的桥梁,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形式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多采用探究式、问题式、游戏式、体验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来促进学生学习。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平等性、互动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指导并规范学生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富有成效。

第8篇: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但同时另一组数据却令人深思与担忧,在目前由北京音乐家协会和中央音乐学院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联合举办的“人人音乐教育”的新闻会上,作曲家舒泽池在提到音乐普及教育的话题时,引用了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药晓霞对四省份八所高校调查所得的这组数据:“3%的大学生能够认识简谱,能够较熟练的掌握一种乐器的占0.2%,51%的大学生不知道梅兰芳;73%的大学生不知道巴赫;71%的大学生不知道小提琴有几根弦;69%的大学生对交响乐队和民族乐队的乐器分不清楚。这就说明了当前各个高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我认为在选择作品时,应注重反映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作品。

普通高校在校生的年龄大多在18-23岁之间,处于这一年龄段的人,其心理特征表现为求知欲强,人生观逐渐成熟,人生阅历相对较浅,对事物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大学生年龄的心理特点,我想在选择作品上应更多的考虑学生的理解与接触能力。例如,像李叔同的《送别》,抗战时期的《黄河大合唱》和解放后的《梁祝》等音乐作品都可以作为课堂的教学内容。这些优秀的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既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而且还将西方先进的音乐成果融入到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创作中来,可以说这些作品拿到我们今天普通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课堂上来,都是极受学生欢迎的。不光是陶冶了情操,还了解了我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史,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受益匪浅,再有则是在教学内容上还应加入一些具有地方色彩的特色音乐,使大学生们了解家乡音乐,开拓视野,博采众长。这就很符合教育部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中的要求。要求中明确指出“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在艺术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在艺术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高等学校既要结合本校实际,又要努力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所以,在音乐教育中树立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良好的鉴赏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

普通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特点在于,它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人材,而不是音乐家。因此普通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应是以培养学生综合音乐审美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及鉴赏音乐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喜爱音乐艺术,并对音乐艺术具有良好的鉴赏能力、参与能力。有高尚音乐审美品味的人,进而达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因此,音乐不能被当作知识来教,必然使学生通过情感体验转化成为自我自觉的再实践。教师在其中要组织、引导、培养学生,帮助学生了解音乐文化,提高对音乐的兴趣,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参与音乐,使之真正喜欢音乐,学会聆听并使他们在音乐中有自己的感悟和发现,从而提高自身音乐的修养和音乐审美能力。

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的音乐教育教学模式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艺术形象思维的特性之一是具有情感性,情感越丰富,其形象思维就越强,音乐对培养人的情感有独特的作用。在音乐欣赏中接触到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使学生获得多种情感体验。优美、雄壮、欢乐、悲伤等情感都会让学生有丰富的体验,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音乐知识的学习和补充。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形成丰富情感的基础,文化知识越丰富,情感也越丰富,人的素质、修养也越高。

再有则是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设计是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或氛围,例如图片展示、实物演示,多媒体的运用等等,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为了检查该校措施的培养策略效果如何,通过调查问卷以及师生的自评和互评等形式作了评价值和简略评语的收集。发现不论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果都令人满意,从而发现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为大多数师生所接受具体数据如表(一)所示。同时又将哈尔滨东方学院09级一个班分为两组(英文专业)(每组15人),第一组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第二组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式教学,历时约2个月,实验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统计数据如下(百分制):以上表可见,第二组的学生在各方面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情感共鸣,丰富了其音乐审美情趣,提高其音乐审美创造力和音乐基本素质。最后还要重视艺术实践活动,艺术实践活动可以促进想象、发展形象思维、启迪创造精神。

第9篇: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

“多元文化”涉及的范围非常大,拥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多元文化既可以包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社会所蕴含的多种文化,同时也可以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所包含的各种不同的文化。“多元文化”的本质是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接受,对其他民族贡献的认可,反对民族歧视、种族歧视,提倡种族平等、和平相处的文化体系,这也是多元文化的基本特征,充分的体现了多元文化的内涵。多元文化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了全人类的共同进步与多民族的共同发展。体会多元化文化的存在价值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经之路,也是现代教育的基础目标和任务。

文化包括音乐,音乐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打破民族音乐文化之间的限制,促进不同民族音乐之间的融合对多元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音乐文化的发展不应该以一种音乐文化的审美角度来作为评价标准,应该从音乐文化的各个角度出发来作出尽量公正的评价,进而实现多元文化音乐的建立。实际上,我们主要的音乐文化大都来源于欧美的音乐文化以及中国的流行音乐等,对民族音乐知之甚少。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并认可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进而实现多多元文化的准确把握,以达到从多元文化中汲取音乐文化,了解音乐文化的目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拓宽了音乐教育的事业,丰富了音乐教育的模式,促进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多元文化音乐的发展。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对普通高校的重要性

(一)从教育发展方向的层面分析

普通高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开展丰富了大学生音乐教学的内容,开拓了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有助于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内容涉及到了各个民族、国家的音乐文化,打破了传统音乐教育的局限性。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有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还有助于学生对社会文化的学生,认识到世界文化的不同。

(二)教育发展目标的层面分析

普通高校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综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以及不同文化环境下所形成的价值观、美学、信仰以及风俗习惯等,这种教学理念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为多元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前提条件。比如说在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进行学习的时候,文化背景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从教育发展进程的层面分析

普通高校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能够促进音乐教育的体制改革,是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将多元化理念普及到音乐教育的各个方面,其从新的角度出发,站在全球化的立场上,对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给予了一定的肯定。

三、普通高校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践措施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接受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理念

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应该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为基础,以此为平台实现与国际音乐的交流,促进对国际音乐的交流,重塑我国民族音乐的教育。通过与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建立一套多元的、完整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体系。多元文化音乐不是对西方音乐的补充,而是我国音乐取长补短之后形成的体现我国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

(二)建立完善的多元文化教学体系

建立完善的多元文化教学体系是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核心。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的音乐教育应该以宽阔的音乐视阈为基础,对教学体系进行完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体系既应该包括世界音乐的教育,也应该包含本土音乐文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