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普及初等教育范文

普及初等教育精选(九篇)

普及初等教育

第1篇:普及初等教育范文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8-0004-03

Abstract Affected by the local backward economic growth, Guizhou is a undeveloped province in, which is an unfavorable factor to local development. Taking Guizhou Normal College among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as a study case,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college students from collection of wish walls and issues of college post bar, and analyzed the lack of sociality on local college education. Consequentially, some suggestions were develop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tellectual education has improved for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and moral education has obvious defect. The most of students demand for improvement of sociality.

Key words Guizhou; higher education; school moral education

教育的功能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文化传承和社会道德的继承,使学生成为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体[1]。教育需要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社会性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目前,中国的大学招生人数剧烈增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2012年中国在校本专科生达2391.3万人,比2000年增长1835.2万人。相比之下,中学在校人数却下降1.9%,约合140.6万人。

在粗放型快速增长的经济模式下,中国教育主流是积极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以个人为中心构建价值观[3]。有些学生缺乏明确的理想和积极的世界观,部分学生思想空虚、精神虚无,有的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公德意识淡漠。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说,由于独生子女比重越来越高,学生存在社会性普遍缺失的现象,主要体现为动手能力差、社会交往能力差、性格浮躁、自以为是或缺乏自信、自私、冷漠[4],社会责任感淡漠等,已经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5]。

本文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结合心愿墙的调查方法和学校贴吧的主题搜索,分析当前贵州普通高校学生的社会性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考核题目设定等问题,探索性地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办法。

1 研究方法

研究案例概况 贵州师范学院坐落在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高新路,是贵州省八所省属高等院校之一,2009年由贵州教育学院改制而成,是贵阳市没有坐落在花溪大学城的少数高校之一。到2014年,学校占地面积1000余亩,学生1.3万余人,教师1000余人;有教育学、文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史学、工学和艺术学等学科门类,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三个、重点学科一个、重点支持学科一个,教育部全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两个。近年来,学校有部级科研课题立项2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44项,厅级课题189项。学校馆藏各类纸质图书75万余册,电子图书125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八个。学校与华中师范大学、青岛大学、武汉音乐学院有对口帮扶关系,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有合作关系,与美国、加拿大、瑞典、泰国、韩国等国的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研究目的和方法 通过学习生活情况调查,分析学生的社会性现状。基于本文研究目标,为了避免主动调查对调查结果的影响,在学生无意识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间接调查。为了得出真实的调查结果,本文对班级和学校社团主办的心愿墙进行调查,整合其他调查结果,对统计整理结果进行分析。调查的心愿墙有教室内的心愿墙(图1)、在教室外校园内的心愿墙。摄影调查获取心愿数2000份,然后在电脑上进行主题搜索与分析。

除了心愿墙之外,还通过对贵州师范学院贴吧的调查,了解学生的动态,以进一步分析学校教育现状。到2014年7月16日早上11点,贴吧主题数21 373个,贴子数858 614

篇。由于数据量大,采用主题搜索的方法,对学生贴子进行分析。搜索的主题词来源于学校日常用语和贴吧主题关键词。

另外,还通过课程考核设计的方法,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统计学期末考试中设计了一个填空题:“请写出统计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的名字。”通过对参加考试的93名学生的做答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2 结果和分析

通过对贵州师范学院贴吧网页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与学习生活相关的词汇,比如“学习”“看书”“开学”“图书馆”“英语”“计算机”等,出现的频率为0;关于“国家”“北京”“母亲”“爸爸”“感恩”等传递正能量的词,出现频率为0;“新生”词汇出现频率最高,发贴对象为即将进入大学的新生,主要是这些新生对学校各种情况的咨询,包括学校位置、环境和风景,学校的学习氛围,以及学习专业的咨询;“放假”和“暑假”这对词汇出现频率为4694次,其中“暑假”出现3842次,是仅次于“新生”的最受关注的话题;“专业”和“志愿”出现的频率分别为为2982、1704次,与新生相关的词汇,出现12 354次;“考试”出现1278次,“数学”出现852次,“老师”出现426次,“实验”出现852次,这些都是和学习生活直接相关的话题;“论文”和“开题报告”出现850次,“学期”出现2130次,“摆摊”出现1278次,“男友”和“女友”共出现1271次,“爆照”出现2130次,“电影”出现426次,“学长”出现3408次,“学弟”和“学妹”出现3834次,“挂科”出现425次。

统计的心愿墙共2219张,来自教室的有1828张,来自校园的有391张。其中,与学习和考试有关的心愿375个,占16.9%;与爱情和恋爱有关的心愿有401个,占18.1%;与祈福和感恩有关的心愿165个,占7.4%;关于前途和理想的心愿189个,占8.5%;升官发财的心愿(不包括前一个心愿)324个,占14.6%;健康和美丽的心愿163个,占

7.3%;其他心愿602个,主要是没有明确主题,随意性很明显的心愿。搜索主题甚至出现“开房”等敏感词。

针对考核作答的93份答卷中,正确写出名字的58人,学生名字音同字异的21人,比如有一个答案包括“奇”字,可给出的答案有“琪”“其”“琦”。没有正确理解题意的有五人。所有答卷中,答案为自己的仅一人,可以说明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信。

笔者做了一个实验,以忘记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滑落等形式,落下一把雨伞。这个实验在贵州师范学院校园内针对学生重复了10次,在校园外做了10次,结果是校园内雨伞被带走的情况为0次,校园外雨伞被带走的情况发生9次,其中有工商银行、火车站、客车站、公交站台、公交车上、集贸市场、飞机场。通过对校园外实验对象的跟踪调查,交还雨伞的一人为中学生;带走雨伞的人中,四人为普通农民,四人为小商贩,一人为事业单位人员。实验结果反映了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成功的一面。

但是,对学校贴吧的主题搜索和心愿墙的调查表明,贵州师范学院的学生存在明显的社会性缺失倾向,主要问题是学生自我意识倾向明显,缺乏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之心。

3 问题及成因分析

教育现状

1)功利化倾向明显。当代大学生功利化倾向非常明显,社会公德意识淡漠,感恩心、责任心淡漠,环境意识严重缺乏。在心愿墙统计数据中,与自己相关的心愿1501个,占67.6%。从统计的心愿和贴子来看,学生的社会性较差,责任心不够强,社会公德意识淡薄。通过对贵州师范学院的调查,学校课桌椅和多媒体等教学设置以及教室门窗存在明显的破坏痕迹,尤其以多媒体的破坏更加明显。

2)缺乏理想的支撑。扩招导致学生和教师数量剧增,师生素质都急剧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日趋困难,加上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风气的影响,直接影响学生对前途的预判,金钱成为大部分学生最大的理想和追求,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明确的理想。对于大部分学生,毕业以后找个不错的工作是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理想。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基本生活压力、购房的压力、教育成本压力、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职业不稳定因素也会影响学生的选择。

3)不良风气盛行。“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背景下,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越来越大。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来自农村的学子大学二三年级以后,就从单纯上进的女孩变成浓妆艳抹的拜金女。从本次针对贵州师范学院的调查来看,学生的社会性意识、团队意识和团结精神比较缺乏。比如开放性考核试题的答案,那么多的学生,对班上最优秀学生的名字都没记清楚,学生之间的社会性明显需要改善。

影响因素

1)社会经济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当前明显加剧的区域差距和贫富差距,免不了滋生拜金主义陋习,物质欲急剧膨胀。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在资源分配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加上当前的贪污腐败等不良风气,进一步影响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取向。教育现状的差异,也受区域和职业的影响。通过随机性抽样调查显示,由于对子女的教育时间比较充沛,加上方法相对比较科学,教师子女的综合教育素养明显高于其他职业尤其是商人的子女。

2)个体因素。现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重比较大,这些学生缺乏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思想意识,依赖性较强。在德智体美劳中,智育工作做得比较好,其他方面都比较欠缺。除了部分综合素质比较高以外,大部分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缺乏集体意识和分工合作的观念,甚至有社会公德意识的缺失。当前中国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各种压力之下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不利影响。大学生处于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最强的时候,如果缺乏正确引导,也容易受到不良现象的影响。

4 建议和对策

第2篇:普及初等教育范文

[关键词]普通初中;特色建设;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4-0015-03

普通初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进入终身化学习型社会,普通初中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地位也会变得越加重要。建设富有特色的普通初中,从根本上丰富了普通初中的教育内涵,促进了普通初中教育社会地位的提高,使得普通初中教育从社会公益组织转变为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普通初色的概念及发展途径

(一)普通初色的概念

综合各方观点,普通初色可概括如下:普通初色是普通初中根据学校自身发展沿革和实际情况,在办学过程中着重发展优势,逐渐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办学风格,体现其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

(二)普通初色的发展途径

普通初色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有学者认为,在普通初色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必须踏实积累,凝聚精华,注重创新;也有学者认为,要实现普通初色的全面发展就要经历保持规范、管理精细、发展特色的过程;还有学者将学校特色的发展路径分为形成特质、挖掘特点、发展特色三个阶段。

二、普通初色发展的基础

(一)政治基础

全党上下高度重视青少年工作,以青少年为主要受教育群体的普通初中教育也理所当然地得到了重视和大力支持。而建设富有特色的普通初中,是对普通初中教育内容的拓宽和发展,使得普通初中教育足够厚实和先进。

(二)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社会成员,在经济条件方面都得到了较大改善。政府具备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办普通初色教育,多数家长也能够负担得起多样化、多元化的普通初中教育。

(三)文化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有了极大的改善,对文化领域、精神生活有了更大的追求。普通初色能够为青少年带来精神乐趣,给他们带来美好的憧憬,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成为一部分青少年的重要生活内容。如果普通初中的教育面窄,教育形式不够丰富,特色不够鲜明,就无法使得这一部分青少年实现知识的系统性更新。这样就形成了很大的特色需求。

三、普通初色发展的影响因素

为了全面、深入地发展普通初色,研究特色发展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只有寻求到真正起影响作用的因素,才能找到符合普通初中办学目的的特色。

(一)社会发展程度

社会发展程度对教育发展速度有关键性的作用,对普通初中的特色发展同样重要。社会的发展会推动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有助于普通初中的特色建设。社会中所包含的政治、经济等诸多要素的发展,会为普通初中的特色发展指引方向、提供保障。同时,社会的发展对普通初中的培养目标提出了要求,因而普通初中要注重特色发展,就必须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新局面,以适应青少年的多方面需求。所以,社会程度的发展较大程度地影响了普通初色的发展。

(二)教育政策

我国的教育政策高度概括了国家对教育工作的要求,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勾勒出了对教育所给予的支持边界。教育政策是我国教育工作的起点和终点,是制约我国学校特色发展的根本因素。普通初中作为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层次,必须密切围绕我国教育政策展开特色建设。由此可见,相关教育政策是影响普通初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区域文化

区域文化是普通初中发展自身特色的关键。地区独特的区域文化,包括区域环境的建设、人文风情的培育、地方制度的完善等,都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兴趣爱好有影响。区域文化可使学校区别于其他地区同类学校,形成特质,有助于普通初色的发展;同时,区域文化发挥作用,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由此,区域文化是影响学校特色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管理方式

普通初色发展过程中的教育管理包括两个层次:宏观上的管理,包括国家政策对教育的约束和上级教育部门的监督;微观上的管理,即学校内部的管理方式对学校发展特色的制约。学校管理对学校的各方面工作提供了保障并作出了规范。人性化、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兴趣发展,和普通初中办学期望严紧相济的管理方式,会对于普通初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五)课程设置

要发展普通初色,学校课程的设置就需要紧紧围绕普通初中的特色。普通初中教育多以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其身心健康为主。课程所能达到的教育目的要明确,深浅程度要适宜。同时,课程传授过程要求教师有与普通教学不同的教法,这也是普通初色发展的有力保障。

(六)校长的影响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的决策和观念会影响普通初中的建设和发展,校长的办学理念、个人特色、决策能力都会映射于学校特色之中。首先,校长通过日常工作作风、价值观念、对社会的责任感而影响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发展。其次,校长的办学风格会对学校的教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校内部形成一致的风格和特色。

(七)教师的能力

普通初中的特色需要教师通过传道授课和人格魅力来影响传递,需要具备较高能力素质的教师来促进。首先,教师需要对普通初色发展的事业给予认同,对特色给予充分信任,相信特色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性,教师通过专门的针对学生的教学和训练,提高教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获得教学经验,最终成长为有一定特色的专业教师。最后,教师的道德素养则是影响学生的重要途径。青少年学生需要更多的耐心与沟通,这都是精神层面的需求,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四、普通初色发展的趋势

普通初色化是先进理念,是创新发展的实践,也是一项促进和保障普通初中长远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战略化

普通初中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普通初中的重视与发展,不仅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深刻体现。普通初中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色发展对于国家的整个规划部署都有战略性的意义和影响。

(二)普及化

一个“以人为本,全纳教育”的全新理念正在逐渐为我国普通初中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普通初中教育特色化的普及是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普通初中的特色发展应该将“全纳教育”作为教育理念。同时,各地已具备承载普通初中教育发展的经济能力。在各地基层政府的支持下,普通初色发展日益加快。普通初色教育要向广大社区、农村延伸;大限度地扩大基层普通初色化的覆盖面,这也是当前普通初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多媒体远程化

多媒体远程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为普通初中教育所使用,网络教学、多媒体技术、录像、教学软件等高新技术即将成为有效和频繁使用的手段,这样就能使偏远地区和行动不便的适龄学生都有机会享受到先进的、较高水平的普通初中教育,满足不同居住地和不同文化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实现普通初色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力度

国家的教育财政投入,是国家教育持续发展的保证,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可以说,只有充足的财政投入才能保障普通初中的特色发展。首先,调整经费来源的结构,以政府投入为主,结合多种其他筹资方式,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充足。其次,政府应出台保障经费落实到位的政策、制度,保证经费专项专用,切实投入到普通初色的发展中来。最后,要加强经费的有效管理,不铺张浪费,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二)形成协作的系统

首先,校长在普通初色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校长的领导才能。其次,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支持普通初色发展的基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最后,学生家长对特色的支持间接影响学校的特色形成,并能够监督、协助学校特色的发展。要实现普通初色的良性发展,就要使以上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共同作用的系统,作用于学校特色的发展。

(三)加强巩固特色的管理

普通初色的发展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因此,巩固学校特色的管理有利于学校特色的长足发展。首先,注重规章制度建设,让学校特色发展的整个过程都有章可循。其次,可以利用普通初中的组织结构,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作用,形成可沟通、可合作的团队,共同致力于普通初色的管理。最后,要有可行的、科学的特色评价标准,以用于监督、检测特色的发展,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传播,形成学校特色成为普通初中谋求的发展之路。学校办得有特色,才能增加自身的影响力,也才能帮助青少年全方位、健康化的发展。本文从理论的角度,阐释普通初色的概念和形成路径、建设基础;同时,挖掘影响学校特色发展的因素,指出普通初色发展的趋势,并据此提出发展对策,以为普通初中的特色建设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实践中的指导。

参考文献:

第3篇:普及初等教育范文

29日上午,济南市教育局,介绍济南市2019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相关工作的基本情况。记者获悉,2019年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共计38710人;初中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计划共计7688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共计19249人。普通高中最低录取资格线为362分。“3+4”高等师范教育、“3+4”高等职业教育非艺术类最低录取资格线为382分。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在公布各类分数线的同时,公布全市及市内七区考生成绩一分一段表。

济南市2019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以下简称“中考”)及相关工作基本情况简要通报如下:

一、招生计划及有关资格线

(一)招生计划

1.2019年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共计38710人。

2.初中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计划共计7688人。其中:“3+4”高等师范教育和“3+4”高等职业教育本科计划261人;五年制高等师范教育和初中起点学前教育计划309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计划2481人;三二连读高职计划4637人。

3.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共计19249人。其中:普通中专计划1869人;市属职业中专招生指导计划10610人;市属技工院校招生指导计划6770人。

(二)有关资格线

1.普通高中最低录取资格线为362分。

2.“3+4”高等师范教育、“3+4”高等职业教育非艺术类最低录取资格线为382分。

3.“3+4”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最低录取资格线322分。

4.五年制高等师范教育、初中起点学前教育最低录取资格线为300分。

5.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三二连读高等职业教育最低录取资格线为150分。

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我们在公布各类分数线的同时,公布全市及市内七区考生成绩一分一段表。

二、填报志愿与招生录取工作安排

(一)填报志愿准备工作

1.为科学稳妥的完成2019年中考招生工作,市教育局今天召开了全市中考填报志愿工作培训会,全市各高中阶段学校负责招生工作的校长、主任,有毕业生的各初中学校负责初中学考工作的校长都参加了会议,共同接受培训和指导,尽努力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填报志愿的宣传和指导。

2.市教育局确定6月30日为全市高中阶段学校开放日,届时,各校面向社会全面开放,学生可以详细了解并咨询学校的办学特色、招生要求,合理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高中阶段学校。

3.7月1日-2日全市进行两次模拟志愿填报。要求所有考生都要上网进行两次模拟填报志愿操作,以确保考生熟练顺利地完成填报志愿。

4.针对考生年龄小的特点,特地将填报志愿时间提前一天,使得三次填报时间均有一天在周末,方便家长同考生一起完成填报志愿操作。

(二)招生录取时间及志愿填报

招生录取时间为2019年7月5日至7月25日。填报志愿录取进程分为三个批次,每个批次志愿的填报时间是2天。

今年普通高中学校统一招生逐步深化“分数+等级”的录取办法。符合报考普通高中条件的考生在报考提前公示有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科特殊等级要求的普通高中学校时,须达到报考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科特殊等级要求。

1.第一批次

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5日至7月6日,每天8:00至17:00。考生可根据自身条件填报普通高中,或初中后高等职业教育(含“3+4”高等师范教育;“3+4”高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师范教育、初中起点学前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三二连读高等职业教育),或中等职业学校。符合报考普通高中条件且具有指标生资格的考生,根据本人成绩及各学校指标生分配数额,可填报一所普通高中学校。学籍为长清区、章丘区、平阴县、济阳区、商河县且符合报考普通高中学校条件的考生,根据本县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有关规定填报普通高中学校。

本批次在一志愿中报考五年制高职、三二连读高职、中等职业学校的考生,如未被录取,在第二批、第三批志愿填报时只能报考上述职业学校。填报了普通高中未被录取的考生,后面批次可填报普通高中或职业学校。

2.第二批次

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14日至7月15日,每天8:00至17:00。未被录取且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根据本人情况及本次志愿范围内学校招生计划,顺次填报三所普通高中学校志愿或一所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录取采用平行志愿的方式进行投档。

3.第三批次

第4篇:普及初等教育范文

一、两大内涵

"中等职业教育"这一名称中"中等"一词的含义一般理解为中等文化基础教育,具体为"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育部教职成[2000] 2号文件)。也有人以为"中等"二字意指中职教育培养的是"中级专门人才",比如,以往的中专以技术员级的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而"技术员"在工业企业人才类型中属低于工程师类的高级专门人才而高于技术工人类的低级专门人才的"中级"专门人才。但由于目前绝大多数中职专业以"初级专门人才"(即具备上岗资格的初级技术水平的工作人员)为自己的培养目标,并且专门人才的水平等级应在本类人才内部区别(如会计中的初级、中级、高级,工程师中的助工、工程师、高工等),不应引入企业人才类别的概念。同时随着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教育的发展,多数企业已不再将中专毕业生直接录用到技术员岗位,因而此种理解不被普遍接受。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属性似乎显而易见,但仍有必要在与一些相关概念的属性区别中加以明确。

首先与"职业技术培训"的区别。职业技术培训一般内容单一,着眼于专门职业技术知识的介绍和专门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而职业教育则从属于教育,"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叶澜《教育概论》人教社1991年6月版P8)。它不仅介绍职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而且注重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初中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教育部教职成[2000] 1号文件)相对职业技术培训来说,"职业教育"的内容要丰富得多,它着眼于人在职业活动方面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其次与基础教育阶段"职业教育"的区别。我国目前基础教育阶段所涉及的职业教育内容很少,但国外(如美国)基础教育中很早就设置了职业教育的内容。比如,小学就有大量的职业介绍,国家法定每年4月22日为"带孩子上班日,这一天学校不上课,家长要把孩子带到班上,使孩子了解成年人的职业生活和社会上的种种行业。中学里设置职业模拟课,增加孩子对职业活动的认识。孩子到10岁左右就可以从事各种有偿劳动,到社会上去打工,尝试职业活动,以便今后的职业选择……(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此类职业教育包含在基础教育的内容之中,目的是使孩子逐渐形成对社会职业活动的认识,形成自己的职业倾向,以便成年期的职业定向。有迹象表明此类设置在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中将有所增加。但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与此类教育有着质的区别。基础教育中的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定向为目的的职业活动启蒙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则是职业定向后以取得上岗资格为目的的职业教育。中职教育的对象不是儿童而多是即将进入或已经进入成年期、已对社会有了相当了解并通过专业选择确定了职业方向的青年。中等职业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同上)。

"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和"初等职业技术水平的职业教育"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两大内涵。中职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相对于普通高中的教育种类,主要决定于它的职业教育内涵而非基础教育内涵,因而可以认为,"职业教育"是奠定中等职业教育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

二、两大内涵形成、长消、对立统一的决定因素

中职教育两大内涵的形成、长消各有其决定因素。教育本来负有帮助人社会化的任务,而职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因而职业教育是人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社会以来,社会行业、职业种类日趋增多并专门化,帮助人们具备条件以进入并高效从事专门职业工作的职业教育也就相应地大规模发展起来。职业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和社会生产及行业的发展水平、社会行业发展提供的工作岗位增多、对从业人员业务水平要求的变化等都有关,并能导致职业教育需求的增加。职业教育的需求增加取决于社会中人的职业活动状况,个人择业、上岗、岗位晋升、转岗等都会引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许多职教工作者由于亲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大发展引发的职业高中热、产业结构调整、国企改革造成的中专教育低迷以及人才劳动力选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后兴起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潮……因而对此深有体会。而行业用人和个人求职首先求助的就是帮助人取得职业入门、上岗资格的初等职业技术水平的职业教育。可见,中职教育的"初等职业技术水平的职业教育"这一内涵具有深刻的社会生产发展的背景和原因,这一背景和原因最终决定着中职"初等职业技术水平的职业教育"这一内涵的兴衰长消。

中等职业教育的另一内涵--"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教育"从属于帮助人具备起码水平的一般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对预备人才质量的基本要求、社会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和社会与家庭对教育费用的承受能力,而其总体规模则受制于人口出生率。我国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基础教育的发展有限,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文化基础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一种形式并存于普通高中教育。至上世纪末,我国(尤其我市)由于生产的科技水平提高,职业领域竞争激烈,对预备人才的基本水平要求也提高了----新增劳动力没有高中阶段文化基础便难以进入职业领域并持续发展,因而要求高中阶段基础教育有较大的发展。此时社会与家庭对高中阶段基础教育费用的承受能力也有所提高。但由于我市人口出生率趋低,基础教育的生源总数趋少,同时社会存在鄙薄职业教育,以普通高中为高中阶段教育正统的意识,致使近年高中阶段基础教育的发展具体表现为普通高中扩招,职普招生比例有所下降。元怪乎有人表示出"普高再扩招,中职便无生可招"的忧虑。

中等职业教育的两大内涵各有其形成原因和决定因素,而两者相互联系、统一在中等职业教育这一概念中也事出有因,其内在的必然性是教育内容上的衔接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基础教育无法满足人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全部教育需求,必要的基础教育之后,人们总要寻求职业教育的帮助;同时绝大多数职业教育(即使是初级水平的职业教育)也必须以具备高中阶段基础教育水平为前提,学生如果不具备高中阶段基础教育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就难以进行专业课的学习。然而,中等职业教育中两大内涵的联系与统一,也有其外在的偶然性。如果不是建国后40年我国、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发展的特定情况,我国的初级水平的职业教育未必与中职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教育相结合,而有可能与普通高中相衔接。特定的情况在特定的时间和区域内将两大内涵联系统一在一起,构成了中等职业教育这一特定事物,变化了的情况在变化了的时间和区域内也可能改变两大内涵的联系和统一,促成中等职业教育这一特定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三、中职内涵探讨的意义

探讨概念内涵是为了明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以便明确这一事物与相近或相关的其他事物的区别。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有利于我们厘清许多与中职工作有关的认识。比如:中职教育是应届初中毕业生的教育吗?显然不是。中职教育的内涵决定了它以具备初中毕业文化基础、寻求初等职业教育帮助的人为教育对象,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当今即使是北京市,社会上这样的人也大有人在。有统计说,北京市青壮年人口中,40%没有高中学历,其中相当部分有初级职业教育需求,这些人应该说是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潜在生源。另外,在已具备高中毕业文化水平甚至更高学历的人中也未必没有中职教育的潜在生源,以往成人中专一些热门专业(如财会、计算机、导游等)的课堂上,时常可以看见大专生、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在津津有味地听课,因为他们是这些专业的门外汉,又想取得入门资格。针对上述一些教育需求,教育部文件说"学校可根据需要与可能,积极探索……弹性学习制度,允许成年学员和有实际需要的学生……完成学业"。(《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育部教职成[2000]2号文件),我市进行了职成融通的中职教育结构调整,这些都是政府的应对之策。问题在于我市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由普通高中校转变而来,长期以来又承担着应届初中毕业生教育的任务,因而形成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教育对象的思维定势,一旦应届初中生生源萎缩,就误以为自己也完成了历史使命。

又如,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是否只能局限在初级水平等级上?以往确实是这样的。但社会生产与职业教育发展至今,人才市场统计表明,具有初级水平的求职者"供大于求",求职者在"中、高(技术水平)等级上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北京:什么人在找工作什么工作在找人》 2001年3月16日《生活时报》)关于人才的成长途径,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的谈话》中指出:"我们国家人口多,人人都上大学仍然是不现实的。也不是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见,不上大学、选择职业学习然后就业的人,获得了初级技术水平还可以继续提高职业水平,并成为职业工作中的"状元"。取得初级技术水平的中职毕业生,对口就业相当时间后,希望得到职业水平提高以便职业晋升,仍然会到职业学校来寻求帮助。国外将此类教育称之为"回流教育"。回流教育是社会生产、行业发展以及社会从业人员自身发展向职业教育提出的需求,它将导致职业教育由低到高的系列化,而在这种职业教育水平系列化的过程中,积累了相当职业教育资源的中等职业教育,未必只能圃于初级技术水平等级而无动于衷,置身事外。

再者,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是否等同于普通高中教育?首先从目前教学科目及学时安排上看,中职文化基础课的科目要少于普通高中,科目所占用的总学时也少于普通高中近30%,如中职语文课总学时为272个(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教育部教职成[2000]7号文件),而普通高中语文课总学时为384个(据《普通高中语文课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如此距离使中职文化基础课只能"相当于高中水平"而不可能等同于普通高中。再就生源比较,由于普通高中扩招吸纳了初中毕业生中优秀生源,进入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较往年大大下降。据初步估计,我市2000秋中职新生中有40%左右不具备初中毕业水平。这就在实际上形成了当前中职文化基础课初中文化补习和高中阶段教育并存的局面,这是与普通高中很不一样的。据预测,中职应届生生源质量在若千年内没有转好的趋势,而我市中职应届生以外的生源,据以往成人中等学校的观察,也多为低质生源。生源质量状况决定了中职文化基础课具有低起点的特点。另外中职文化基础课与普通高中课的不同,还在于不同的人才类型培养目标。中职培养职业人才,而普通高中为学生日后进入学术领域做准备。中职文化基础课由于有这种低起点、短时限、为进入职业领域提供必要准备的特点,就必然在课程标准乃至内容功能上有别于普通高中教育。而正因如此,中职的文化基础教育也就难以被一再扩招的普通高中教育所替代。

还有,中等职业教育也不可与中等职业学校划等号。中等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类型,而中等职业学校是具备中职教育功能的教育机构。即便中等职业教育有其质的规定性,教育功能有限,也难以限定中等职业学校的全部功能,更何况中职的内涵与功能在新的形势下将空前丰富。

第5篇:普及初等教育范文

根据省教育厅推动普通高中布局调整、扩大优质资源、普通高中教育和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大体相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统一管理的要求,市教体局将结合今年初中毕业生及中考报名情况、上一年度学校计划完成情况等,制定本市2017年公办和民办普通高中招生的具体计划,分解到各县(市)及市直普通高中(另文下发)。各县(市)根据市教体局下达的普通高中计划,合理制定本地2017年普通高中到校具体计划报市教体局,市教体局在汇总、综合平衡并报省教育厅备案后,及时将全市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统一发文并通过市教体局网站等向社会公布。

(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

1.招生对象。2017年普通高中招生对象为参加省、市和学校统一组织的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考查和综合素质评价,其结果达到普通高中招生录取要求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2.招生录取的原则和标准。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志愿、择优录取”的原则。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省统考科目成绩和体育、理科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下同)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普通高中学校在达到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等级要求的考生中,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按照学生学业考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录取为省、市示范高中的考生和定向录取的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第必须达到2B2C以上。一般普通高中录取的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第原则上应达到4C以上。安庆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操作表、登记表沿用去年的样式,各地各校应在6月12日前完成此项工作,并将结果报教育主管部门,市区的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在外地就读的我市户口应届考生由就读学校提供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并加盖当地县级以上(含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公章,报我市相应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市区的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

3.录取批次和志愿填报。

2017年安庆市区中招录取共分四个批次。

第一批次,省示范高中设置A、B、C三个平行志愿,每个志愿仅能填报一所高中,包括报考学校的统招(含定向)志愿,省示范高中自主招生和特长生在第一批次录取前录取。

第二批次,省市示范高中联盟共建实验班,设置A、B两个平行志愿。

第三批次,普通高中(含市示范高中、民办高中),设置A、B、C、D、E五个平行志愿。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和体育特长生在第三批次录取前录取。

第四批次为中职对口升学高考班,设置A、B两个志愿。

各志愿批次按录取先后顺序分为若干个志愿轮次。各县(市、区)教育局负责所辖初中学校的志愿填报登记。各地、各校要积极引导考生填报不同层次的普通高中志愿,但不得强行要求或代办。严禁初中学校教师干预或代替学生填报志愿;严禁初中学校或教师招生过程中向招生学校索要任何名义的经费或实物。市教体局将加强对初中学校规范指导学生填报志愿工作进行督查、考核。

4.指标分配和录取原则。按照省教育厅要求,今年安庆市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继续按招生计划的80%指标定向分解到初中学校,省示范高中定向指标到校生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不设置省示范高中指标到校生最低录取控制线(但须达到普高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若未达到普高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所剩指标将面向所有考生按照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依次补录)。

定向指标原则上根据各初中实际在籍、就读满三年且报名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毕业年级学生数,按比例切块分配,严禁将指标分配与初中升学率挂钩。对于各地出现的诸如异地扶贫搬迁、农业转移人口等政策性特殊情况,由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做出具体规定,报经当地政府同意后公布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100%的指标分解。鼓励和支持辖区内示范高中联合招生,各校按生源成绩平行分配,逐步形成示范高中公平竞争机制。

随迁子女在安徽省流入地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报考普通高中学校,与当地学生执行相同的高中招生政策。在外市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可以回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考试录取,由教育行政部门集中设立报名点,并根据报名点报考人数,按照省示范高中定向到校的比例同等分配定向指标。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军区政治部转发教育部办公厅总政治部干部部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的通知》(皖教秘基〔2013〕57号)精神,现役军人子女享受转入初中省示范高中分配指标。

5.严格执行招生计划。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下达后,各地要维护计划的严肃性,不得随意变更。各地公、民办普通高中不得超计划、超班额招生,不得招收普通高中最低录取分数线以下的学生。公办普通高中一律不得跨省辖市招生。全市普通高中新生严格按照市教体局统一招生录取结果建籍。根据省教育厅要求,对擅自扩大招生计划或自行录取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下的考生,一律不予建立学籍,不发放普通高中毕业证书,对违规招生的学校将予以通报批评,取消其当年评先评优资格,是示范高中的,取消其示范高中称号。对今年在招生等规范办学行为方面被查处的学校,2018年将按照不低于2017年招生计划10%的比例相应减少其招生计划。

安庆市城区所有普通高中录取通知书将加盖“安庆市教育招生考试院监制”印章,没有加盖此印章的录取通知书,一律无效。

同城范围内(含县域内)的普通高中学生严禁借读,各普通高中必须严格执行。已经正式录取的学生,无故不到录取学校报到,逾期视为主动放弃普通高中就学资格,招生学校不得为其申请建立学籍。

各学校要严格控制班额,不得实行大班额编班,班额不得超过54人。

6.进一步规范民办普通高中招生。根据省教育厅规定,民办普通高中招生纳入所在市、县(市、区)统一管理,其招生计划和办法由所在市、县(市、区)教育部门批准。民办普通高中必须依据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各类招生计划及相关招生政策制定招生简章、广告及招生方案,且须经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备案后方可向社会公布。民办普通高中统一招生计划实行与当地公办学校同等管理。民办学校要划定最低录取分数线,原则上可在当地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下浮20分。

各民办高中不得擅自扩大招生计划或自行录取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划定的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下的考生,出现此类情况,一律不予建立学籍,不予发放普通高中毕业证书。各校不得私自招收未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录取或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新生。严禁买卖学籍,不得委托其他学校代为招生或为其他学校学生挂靠学籍,严禁以其他学校名义进行招生,严禁虚假、不实的招生宣传,严禁欺骗、误导学生的行为。市教体局将严格把关,规范招生行为,及时清除挂靠的学籍。

严禁民办普通高中违规设立大班额班,违规接收借读学生和乱收费,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将予以通报。民办普通高中违规招生等受到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通报的,年检一律作为不合格处理,限期整改,并按照省教育厅规定削减10%招生计划,直至取消其下一年招生计划。按照省教育厅要求,没有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民办普通高中(含筹设期间)不得参与招生。

各初中学校严禁向没有在我市进行招生备案的外市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提供学生的基本信息,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学生赴外市报名;严禁初中学校教师干预或代替学生填报志愿;严禁初中学校或教师在招生过程中向招生学校索要任何名义的经费或实物。不得为学生赴外市报名提供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成绩、学籍信息等证明材料。由于初中学校工作不力,导致流失学生出现入籍问题,由初中学校承担责任。引起家长上访的,由县(市、区)教育局和初中学校负责接访和处理。

7.鼓励自主招生和联合招生

为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和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支持各地选择示范高中在一定范围内开展自主招生,支持各地开展普通高中联盟共建办学,支持辖区内示范高中联合招生。

安庆市区2017年自主招生和联合招生情况如下:

一是安庆一中面向市域自主招生150人。其中,在安庆市城区自主招收素质全面、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特长生80人,待安庆一中龙山校区建成时,纳入到统招计划;在县域自主招生70人(含教育扶贫专项计划、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以及“家庭特困、成绩特优”的“珍珠班”学生)。

二是安庆二中东校区艺术类自主招生50人,其文化课成绩不得低于普高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三是安庆七中自主招生40人。从高一到高三成建制组班。

四是安庆市外国语学校出国班自主招生不超过25人。

五是安庆城区体育特长生采取分校分类自主招生:安庆一中、安庆二中招收田径类各8人、石化一中招收田径类4人和足球类6人、安庆七中招收田径类4人和排球类12人、安庆九中招收田径类和体育舞蹈类共4人,安庆十中招收足球类12人、安庆十一中招收篮球类8人。体育特长生均纳入统招计划。体育特长生中考成绩(总分820分)需达到公办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线。其中,具有国家一级、二级运动员资格的初中毕业生,或在省教育厅、省体育局举办的体育比赛(限省运会青少年项目)中获得个人项目前八名或集体项目前四名的运动员,中考成绩(总分820分)需达到公办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线的80%。体育特长生专业测试方案由各校制定并于5月31日前报市教体局批准。体育特长生报名时间为6月17日—18日,资格审查时间为6月19日。资格审查工作由市教体局相关科室和学校共同完成。测试工作由学校组织实施,测试全程需录像,并可聘请家长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新闻媒体等参与观摩和监督,测试成绩当场公布并由学生确认后公示3天。录取时在中考文化课成绩达标的学生中,依据体育专业测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录满招生计划为止。报名参加体育特长生的考生只能选报一所学校,各校体育特长生专业测试时间一致,为6月21日上午9点,若遇恶劣天气则顺延。拟录取的特长生要与相关学校签订协议,明确在录取后的就读阶段承担的训练、参赛任务。

六是继续实行省、市示范高中联盟共建实验班(联招):石化一中与广圩中学、安庆七中与杨桥高中联盟共建办学,各举办一个共建实验班50人。共建实验班设在市示范高中,纳入第二批次招生,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主要由上述两所省示范高中担任,实行教师定向交流,实验班与对应省示范实行统一教学计划、统一学科测试、统一学情分析、统一生涯指导。

第6篇:普及初等教育范文

各市、县、自治县教育(教科)局,三沙市社会事业与后方基地管理局,洋浦经济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厅直属中学(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海南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海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琼府〔2016〕2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我厅制定了本实施意见,并经教育部核准备案,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有利于中考、高考改革的衔接出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我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理好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在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初中毕业生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坚持普职并重。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通过系统科学的制度设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将适合不同教育的学生合理分流到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畅通学生成长成才的多种途径,促进普职协调发展,为多样化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坚持公平公正。不断完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规则程序,探索高中自主招生,形成指标到校生分配、统一招生录取、自主招生录取、推荐录取等多元录取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平等升学机会,确保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坚持全科开考。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全部纳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打好共同基础,确保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海南实际,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注重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实践,使学、考、招有机衔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稳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改革目标

进一步完善我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到2020年左右基本形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建立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公平。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组织实施,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保障义务教育基本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考试制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又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

1.考试科目。《海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规定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美术、音乐12门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过早过度偏科,确保达到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

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等为考查科目,积极创造条件将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纳入考查科目。

2.考试范围。教育部颁发的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内容。

3.考试方式。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物理、化学、生物、地理7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行闭卷笔试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2门科目实行开卷笔试考试;体育与健康科目实行现场测试,积极创造条件提供自选项目供学生选择;音乐、美术及考查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查方案,各市县(含洋浦,下同)具体组织实施。

4.成绩呈现。学业水平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10门科目的考试成绩均以A、B、C、D、E、F六个等级呈现,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9门科目的成绩等级,根据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以全省当年考生人数按A等级10%、B等级20%、C等级30%、D等级20%、E等级15%、F等级5%依次确定。体育与健康学科成绩等级按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确定,其中A等级40-50分,B等级35-39分,C等级30-34分,D等级25-29分,E等级20-24分,F等级0-19分。

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考试或考查成绩直接以“合格”和“不合格”呈现,其结果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一并记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

5.时间安排。全省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7门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九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每年6月25-26日)进行,生物和地理2门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八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每年6月27日)进行,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九年级下学期3月—4月进行。

6.考试组织。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10门科目实行全省统一考试,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9门科目由省教育厅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体育与健康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试实施方案,由各市县负责组织实施。

全省统一考查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查实施方案,由各市县按有关规定组织考试、评定成绩。

(二)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参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由省教育厅统一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1.科学确定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要记录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内容,重点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参加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党团与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情况的记录及成果,各学科学习成绩和成果,体育和艺术特长以及参加活动的成果等体现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关键表现。

2.完善评价手段和方法。进一步完善海南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设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初中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做好写实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学校要在每学期结束时及时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整理遴选、审核、公示等工作,为每一位学生建立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学生毕业时,提取经过审核、公示的相关材料形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为高中阶段学校选拔学生提供依据或参考。

3.科学合理使用评价结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学校和家长对孩子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重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初中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招生学校应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前向社会公布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录取办法,确保使用程序规范透明、结果公平公正。

(三)改革招生录取办法

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

1.改革录取计分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各计分科目等级和各计分科目原始分总分呈现。各科目分值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3个科目各12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4门科目各100分,体育与健康科目50分。生物、地理2门科目卷面分各100分,2019年(即2017级初中学生,以下递推)各按卷面分30%计入录取总分,2020年各按卷面分40%计入录取总分,2021年起各按卷面分50%计入录取总分。

2.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录取。要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在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作为门槛,其中“省一级学校”和经省教育厅批准面向全省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实验班只录取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达到A等或B等级的考生,其他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对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的要求,由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另行确定;若在录取时,各录取学科总分相同无法区分时,由招生学校根据考生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和《成长记录袋》提供的材料以及本校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录取办法,自主择优录取。普通高中学校在自主招生中,要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3.科学合理确定普职招生规模。按照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4.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继续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向农村初中和城区薄弱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引导初中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到2020年市县优质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比例达到50%以上。继续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的政策措施。

(四)探索和规范自主招生

支持普通高中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制定自主招生方案,探索建立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招生制度。试点普通高中“省一级学校”以自主招生方式,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结合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招收具有体育、艺术等学科特长以及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要求。自主招生名额控制在学校总招生计划的8%以内(其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总比例不超过6%)。自主招生学校要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不得重复组织学业水平考试。自主招生录取方案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向社会公布后实施。要将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招生结果公平公正。

(五)加强考试招生管理

1.认真核定招生计划。完善招生计划编制办法。认真落实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根据区域内学校布局,适宜的学校规模和班额以及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核定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

民办高中与公办高中享有同等的招生权利,各市县应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将民办高中统一列入招生计划。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审核民办高中招生方案,按照学校实际办学能力逐校下达招生计划。未取得办学许可证(含筹设期间)或年检不合格的“民办高中”不得参与招生。

2.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禁无计划、超计划招生,严禁违规跨区域和采取承诺、未经政策允许的签订协议等非正常手段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

坚持素质教育导向,规范中考成绩,坚决刹住炒作“中考状元”、“中考升学率”等不良风气。严禁任何学校公布、提供学生中考成绩。严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中考成绩、升学率排名排队、表彰奖励。

3.减少和规范加分项目。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大幅减少、严格控制中招录取加分项目,逐步将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从2018年起取消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三好学生、宋庆龄奖学金、“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省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严格控制加分分值。进一步完善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查公示制度。

4.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信息,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监督。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六)推进考试命题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思想。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坚持有利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原则,兼顾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的不同功能,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与社会实际,突出学科核心素养。

科学设计试卷结构,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实践能力,重视对有关学科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积极探索初中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统筹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积极稳妥推进。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阶段学校要高度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按照省教育厅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好各项改革任务。

(二)深化教学改革。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国家和省级必修地方课程的课时。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完善课程计划,改革基础教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初中学校师资、实验室、体育运动场地及器材等方面的条件保障,保障正常教学需求。定期对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提升保障能力。加强命题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命题教师的命题能力,强化对试卷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严格对试卷命题、印制、运送等环节的保密要求,确保试题试卷安全。探索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逐步建立我省统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加强学业水平考试管理机构建设,确保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需经费。

(四)加强宣传引导。认真做好改革政策举措的宣传工作,及时回应学生、家长和社会关切。加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中等职业学校免费等惠民政策的宣传,为推进改革、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六、其他事项

(一)往届初中毕业生及由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转学进入本省义务教育学校九年级就读的,或本省户籍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读义务教育学校回本省报考的,可申请参加当年度生物、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录取总成绩。

第7篇:普及初等教育范文

一、英国乡村教育的现实状况

1.农村三级学校教育布局日趋合理

英国全国现有人口5663万,土地面积为241,006平方公里。自二次大战以来,由于国家农业实行了战略重点的转移:即从战备、劳动就业以及国民经济平衡的政策出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因而使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种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一方面要求农村教育有一个更大发展,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推动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据1983年2月4日英国《泰晤士报教育副刊》的资料统计:目前,整个英格兰地区就读学前学校的学生总数为31,326名,其中城市学生数为10,836名,农村学生为15,007名,农村学生占整个学前儿童总数的50%。农村学前学校的师生比为1:20.8,与城市的师生比大致相同。从统计数字来看,农村学前学校就读儿童总数超过了城市儿童总数,师资力量也比较充足。从农村小学方面来看,以往的单一型小学校已经被乡村中心学校所取代。学校布局基本上按农场行政区划分布的,因此布局均匀合理。

2.在农村地区继续普及义务教育

从19世纪上半叶欧文最初进行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初步实践至今,英国义务教育的实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历史上看,英国的产业革命曾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化的发展。广大农村地区的生产及文化教育事业都曾受到国家产业革命的影响,进入20世纪50年代,农业工业化的日益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急剧下移,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地区普及义务教育运动的开展。与此同时,政府继续加紧做好农村的扫盲工作。像格林富特、洛克雷、北爱尔兰、布里斯多尔、安特里姆、贝尔法斯特以及苏格兰一些地区所实施的成人扫盲教育很有成效。仅以英格兰及威尔士为例,100年前农村不识字人数占人口总数的40%;到1900年时已减少到6%;到1950年20岁――34岁不识字人数只有0.9%。从普及义务教育方面来看,国家以立法为手段,十分重视农村普及义务教育工作的开展,旨在提高全体农业人口的文化素质。英国城乡普及义务教育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对于教育社会化的促进。此外也在于政府为普及初、中等教育所给予的教育经费上的支持。

3.大力发展农业教育

英国是一个农业高度现代化的国家。1950年以来,政府大力推行农业现代化运动,实施“农业工业化与地方集中化”的新农业战略,将全国分散经营的小农场集中为易于实施现代化农业管理的23万个较大的农场。1967年,政府又颁布了《新农业法》和《农业教育法》,并采取受款奖励的措施,进一步推行小型农场集中化运动,从而使农场企业不断扩大与集中,农业工业化水平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指数逐年递增。

英国农业教育十分注重同社会生产实际的联系,专门为农业部门培养高级、中级和初级农业技术人员与工人。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英国经过40多年的努力已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比例合理的农业教育体系。

实行正规与业余初、中等农业教育并行发展;兴办高等农业技术学校,注重开展实用性农业科研工作。从专业设置上看,除了保留了一些传统专业外,又新增设了营养科学、农业经济管理、奶牛科学、植物药理等新专业。英国农业院校开设的专业具有跨学科性、综合性的特点,课程开设具有广博性、应用性及平衡性的特点。

二、英国农村教育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启示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其根本目的是充分调动地方发展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使之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统筹规划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把文化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3]使教育以为当地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主,促进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循环。我国基础教育的大头在农村。据一九八五年统计,县以下(含县)农村小学在校学生约占全国小学生总数的92%,中学在校学生约占全国中学生总数的82%。同时,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目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相比还很落后。因此,抓好农村基础教育,对我国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建立健全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

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与基础教育的发展紧密相关。我国原有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是为适应原来的经济体制建立的。在国家的经济体制、财政体制和农村政权建设发生了深刻变化之后,这种教育管理体制就显得很不适应,如不及时改革,势必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因此,这一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是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使之更好地为当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一项战略措施,也是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而采取的一个重大步骤。

在众多西方国家中,英国基础教育的管理模式极具代表性,它既保持了西方传统教育制度的特点,又具有西方现代教育制度的属性。两相对比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基础教育的管理水平在科学性和成熟性上仍和英国有较大差距,这突出体现在英国基础教育管理的法制水平高,管理运行机制规范有序,管理机构简从、冗员少、效率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高,管理手段现代化等方面。这些方面都是我国现行基础教育管理的弊端,缩小这些差距是我国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

第8篇:普及初等教育范文

在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基地根据在职教师职后教育的特点,坚持以现代培训理念为指导,突出先进性、实践性与实效性,着眼于科技教育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教师设计分层递进的培训方案:有的着眼于高端人才培养需求,重点培养和打造基础教育的领军人才,带动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有的旨在培养坚持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有效促进基层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有的针对在校大学生,为科技教育培养新一代青少年科技辅导员。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依托天津师大教师教育中心实验室与中小学、青少年宫、科技场馆等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在培训中采用“参与式”培训模式,强调问题情景下的深入学习,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师生研讨、调查研究、参观学习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员在学习中积极思考,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培训环境

“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坐落在天津师范大学新校区,依托天津师范大学教学资源,环境优越、功能现代,有多功能报告厅、多媒体网络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培训案例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培训

培训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采用参与式培训模式,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开发设计并实施的科普实践活动。

基于实验与实践基地的培训。

培训主要课程

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概述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介绍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的目标、原则、内容、途径、模式、类型和方法,使科普志愿者(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后备力量)具有从理论高度把握科学普及教育实践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教学。

优秀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案例评析

课程说明:本课程以我国科学普及教育改革中优秀的活动实例为案例,以“解读”的形式回答学生关注的问题,如什么是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设计,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设计原则,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设计的一般过程,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一般格式等。教师指导学生总结优秀案例成功的经验,达到使学生初步了解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基本知识的目的。

教学方法:本课程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师生研讨等方式。

利用科技场馆进行科学普及教育

科技场馆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教育的重要场所,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培训学员通过参观、研讨,学习如何利用科技场馆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普及教育的方法。

教学方法:听取天津科技馆专家讲座,小组到天津科技馆实地参观、考察,学习研讨如何利用科技场馆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教育。

天津中学科技教育理念、活动设计与实施

中小学是实施青少年科学普及教育的主阵地,本讲座对天津中学的科普教育先进经验进行了梳理,希望大学生科普志愿者从中汲取营养,能够站在较高的视角审视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

讲座主要内容:

四个基本理念:“向生活学习”、“自主学习和发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在活动体验中成长”。

目标系统:建立了以有责任感、会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会交往等12个基本目标为核心的目标系统。

内容体系:设计了“主题―专题―问题―课题”四题递进的课程内容体系。

学习策略:形成了情境中学、体验中学、探索中学、交往中学、反思中学,五个学习策略。

基本做法:形成了“深度交谈、个别化指导”、“成果交流展示”、“出版研究成果集”、“高年级学生做低年级学生的小导师”等彰显课程育人价值的六种基本做法。

评价方式:建立了“即时评价”、“成果作品评价”、“综合表现评价”课程学习的三种基本评价方式。

科技活动指导方案设计

在一线教师的指导下,从中小学科技教育实践基地的实际教育环境中选取活动主题,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分小组研究制订科技教育方案。

实践教学

参与培训的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收获

本次科普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科学教师,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有待提高……同时也要深深地思考对于科学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

我们有过争论、有过困惑……活动结束我依然在反思,在这次活动中,我是否太过强势,是否应该让组员们发挥更多?是否限制了组内同学个性、优势的发挥?我们认识到在活动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是必要的。如果有下一次活动,我相信,我们能做得更好。

作为指导者的我们,更是感受到了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制作的乐趣,遇到一个个小问题,一起讨论解决,一起收获辛劳的成果。之前紧张的情绪也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消失,尤其是当他们亲切地叫我们“老师”时,心里更是觉得暖暖的。

我们作为未来的科学老师应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并且我们有责任去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智力,使小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敢于挑战的新一代的青年。

2012年培训计划

“天文科学课程”培训班时间:2012年4月18-20日

培训对象:中小学科技教师(青少年科技辅导员)100人(其中全国各地区科技辅导员50名、天津市科技辅导员50名)。

“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培训班

时间:2012年10月下旬,计划5天。

培训对象:青少年科技辅导员150人。

培训团队

杨宝忠: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实验中心主任。中国教师教育学会小学教师教育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初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

石增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原教学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委员,天津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主任、水彩专业委员会会长。

杨书远: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原科学教育系主任。天津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工程”基地实践领衔专家;天津市“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小学科学课题指导专家。

张兆瑞:天津市和平区青少年宫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天津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副主任,全国校外教育书画名师,天津市教育学会中小学美术教学研究会特聘专家,天津市和平区首席美术教师。

第9篇:普及初等教育范文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职业人员的主要社会活动,主要包括:研究生培养机构、普通高校、科研机构、本科院校、专科院校、分校、大专班以及成人高等学校。

中等教育: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基础上继续实施的教育,包括高中阶段教育和初中阶段教育。实施中等教育的各类学校为中等学校,全日制普通中学是其主要部分,还有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中等师范学校、中等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成人高中等。

初等教育:初等教育指初中(含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狭义讲来指九年义务教育,广义讲来还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有人也把高中阶段的教育归入基础教育范畴,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普及这种类型的教育。

工读学校:工读学校是为教育挽救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学生开办的学校。在党委领导下,以教育部门为主,共青团、公安部门积极配合举办。

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运用特殊的方法、设备和措施对特殊的对象进行的教育。狭义的特殊教育是指身心缺陷的人,即盲人、听障人(聋人)、弱智儿童教育以及问题儿童教育所纳入的特殊教育范围,并从经济投资、科学研究、师资和设备等方面支持这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