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颈椎病中医治疗范文

颈椎病中医治疗精选(九篇)

颈椎病中医治疗

第1篇:颈椎病中医治疗范文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药;药理研究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椎动脉受压和发生弯曲、痉挛或伴有椎动脉粥样硬化及转动牵拉椎动脉时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是颈椎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颈椎病患者中40%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1]。中医多以“眩晕”病论治。目前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因其发病机制复杂,尚缺乏统一的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统计方法存在差异,所以各种疗法的治疗效果多有不确切因素。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治疗本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本病的治疗已有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现将本病的研究现状概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历代医家多认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以虚为主,主要夹风、火、痰、瘀等。“眩晕”一证,最经典的论述始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主张应从风火立论;金·刘完素的《河间六书》有“风火皆阳,阳多兼化,阳主乎动,两阳相搏,则为之旋转”的论述;元·朱震亨《丹溪心法》的“无痰不作眩”;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中说“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

2 辨证分型

本病多因颈部慢性软组织劳损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衰老,肝肾精亏,筋脉、骨与关节失去濡养而发生退行性变,痰瘀内生致经络阻滞、脉道不通、髓海失充、肝风内动、风火上扰神明而出现。其病因病机复杂,各医家辨证分型也各有千秋:赵定麟[2]将其分为痰湿中阻、痰瘀互结、湿热内扰、气血亏虚四型,分别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血府逐瘀汤、温胆汤、益气聪明汤加减治疗;李飞跃等[3]总结名老中医李国衡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辨证分为肾虚肝旺型、气血两虚型、气虚瘀滞型、痰湿阻滞型,分别用益气通脉汤、加味八珍汤、补阳还五汤、温胆汤等治疗,疗效显著;梁晓星[4]以痰热内扰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分别诊治,分别以泽泻汤和黄连温胆汤、杞菊地黄丸加减、建瓴汤加减辨证治疗,临床效果满意;潘之清[5]将其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气血虚弱、肝肾不足、痰瘀互阻五型,分别采用羚羊钩藤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八珍汤、金匮肾气丸(或知柏地黄丸)等治疗。

3 临床验方报道

王拥军等[6]将53例CSA患者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连用20天,治愈39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2%;熊昌源等[7]以钩藤饮加葛根为主随症治疗肝风上扰证;汤正蓉[8]以天麻钩藤汤和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满意。蒋红玉等[9]对63例CSA予以芪棱汤(黄芪、桑椹子、天花粉、三棱、水蛭等)治疗,总有效率达95.24%。钟冬梅[10]用加味黄芪桂枝汤治疗CSA 41例,总有效率92.68%。杨笃权等[11]用定眩冲剂治疗CSA 220例,治愈率61.6%,有效率98.6%。金卓祥[12]认为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用自制晕乃停口服液治疗,以天麻蜜环菌片作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4%,优于对照组的80%,而且治疗组在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流变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吴绪祥等[13]运用乌龙丹(黄芪、川芎、制首乌、地龙、葛根等)治疗CSA,效果满意。田伟明等[14]应用自拟止眩汤治疗CSA 161例,对照组用颈复康冲剂治疗139例,结果前者总有效率为98.13%,后者总有效率为86.33%,二者有显著差异。姚天源[15]用通痹定眩汤治疗CSA 349例,结果:治愈212例,显效96例,有效3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达97.99%。

4 中药药理研究

4.1 中药对微循环的影响 以往认为颈椎病骨赘不除、椎间失稳不解决,将持续对椎动脉形成刺激或压迫,症状则难以缓解,然骨质增生、椎间失稳与临床症状并不呈正相关,颈椎病临床症状出现,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机械性刺激或压迫神经、血管或脊髓。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横突孔、椎管、椎间孔与相应组织间都有一定的间隙,一般都难以真正压迫血管、神经或者脊髓。仅极少数病例系增生组织对椎动脉形成压迫,影响椎动脉血流量。但骨赘刺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局部充血水肿可使管腔狭窄,从而使血管、神经或脊髓组织受到压迫而发病。现代研究表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微循环有明显障碍。而中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除湿通络等方法改善微循环,消除局部充血水肿,改善局部化学环境,有利于症状的缓解。王易虎等[16]以颈痛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并设对照组,分别测量其动脉管径、血流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颈痛宁对扩张血管有明显作用,能扩张椎动脉管径,降低血管阻力,使血流量增加,并能显著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电泳时间。

4.2 中药对血液流变学影响 现代研究发现,颈椎病患者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明显增高,红细胞电泳减慢,血液呈浓黏、凝聚状态且血液黏滞度增高致血流速度缓慢,单位时间内血流量变小,椎动脉单位时间内血流量变小可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引发颈椎病或加重颈椎病病情,故通过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入手,亦是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之一。韩纪举等[17]对白花丹参的临床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黏附凝聚作用,并具有降低血黏度功能。郭万等[18]以桃仁、红花、丹参、川芎、三七、胆南星、天竺黄、半夏为主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现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降低。郭彦等[19]对川芎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可以改善微循环,使其管径、流速、流量、毛细血管数等方面有明显改善,尤其以微动脉最明显。现代药理研究[20],白术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加血液循环;天麻可使脑血流量增加,降低血管阻力。半夏白术天麻汤可改善脑供血,是治疗眩晕的良方。陈健[21]用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退变性眩晕,患者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黏度、各切变率时的全血表面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均低于服药前;顾丽贞等[22]用体外血栓形成仪观察到仙鹤草水煎酒沉制剂在33.33~93.33 mg(生药)╱ml浓度范围内,对家兔体外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表明他对血液的高凝倾向可能会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张明发等[23]研究表明羌活水煎醇沉溶液浓度为0.1 g/ml时可抑制离体兔血小板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和血栓增长速度,使体外血栓形成时间延长。

转贴于

4.3 中药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 椎动脉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主干动脉,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由于颈椎失稳,椎间盘向侧方突出、钩椎关节、骨刺等直接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反射性引起椎动脉痉挛,或在椎动脉硬化基础上,上述突出或增生物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导致发作性眩晕、视物障碍等一系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研究证实椎动脉颈椎病患者血流峰值低于正常人,故扩张椎动脉、增加椎动脉血流速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有很大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24],葛根对微循环障碍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增强微血管运动的振幅,提高局部微血管流量,使毛细血管网开放明显、血流加速,黄芪的现代药理研究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环及消肿功能。改善了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达到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发病率较高,且大部分患者病史较长,经过系统保守治疗症状多能缓解,祖国医学在治疗CSA上有一定优势,应用中药治疗CSA临床多有报道,但实验研究较少,应用现代医学的药理实验研究方法,进一步证实了中医中药在治疗CSA的可行性,且逐渐成为保守治疗CSA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但中医中药治疗仍有它的局限性,对颈椎失稳、横突孔明显狭窄压迫血管引起的临床症状疗效较差。因此,努力发掘祖国医学宝库,将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以弥补单纯应用中药治疗方面的某些不足之处,提高临床疗效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冯世庆,杨明杰,孔晓红,等.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浆内皮素变化.中华骨科杂志,1997,17(6):38.

2 赵定麟.现代颈椎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55-356.

3 李飞跃,李中伟.名老中医李国衡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验.中医正骨,1996,8(3):20

4 梁晓星.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观察.河北中医,1994,16(4):10.

5 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58-259.

6 王拥军,王志恒.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3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2):166-167.

7 熊昌源,刘松林.天麻钩藤饮加葛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1例.湖北中医杂志,1996,18(5):20.

8 汤正蓉.颈性眩晕合并糖尿病的诊治.中医正骨,2001,13(6):15-16.

9 蒋红玉,曹平.芪棱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中医研究,2003,16(6):23-24.

10 钟冬梅.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中国中医杂志,2006,15(10):1084.

11 杨笃权,张延刚.定眩冲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2,8(1):45-47.

12 金卓祥.晕乃停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实用医学杂志,1998,14(3):216-217.

13 吴绪祥,钟洪.乌龙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5例临床观察.湖北中医杂志,1999,21(10):465.

14 田伟明,王文智.止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中医药学报,1998,6:36.

15 姚天源.通痹定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49例临床观察.福建中医药,1999,30(2):8.

16 王易虎,郭健生,牟翔.颈痛宁冲剂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6):343.

17 韩纪举,赵晓民,焦鹏,等.白花丹参对小鼠血小板粘附功能及血液改变的影响.中药材,2007,30(6):699-701.

18 郭万,马涛,卢玉新.血液流变学检查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的意义.天津中医,1998,4(15):80.

19 郭彦,董蕾.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梅尼埃67例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杂志,2006,14(5):309-310.

20 廖锦川.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36例.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1):961.

21 陈健,赵忠棋,周君富,等.颈椎退变性眩晕患者的血液流变变化及加味补阳还五汤对其治疗作用的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5,3(1):4.

22 顾丽贞,张百舜,张润珍.仙鹤草对家兔体外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中国中医药科技,1995,2(2):21.

第2篇:颈椎病中医治疗范文

关键词:颈椎病;牵引;推拿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压迫或刺激邻近组织,如神经根、脊髓、椎动脉、食管等所引起的临床症候群。该病尤以40岁以上人群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我院自近年来采用颈椎牵引联合中医推拿的方法治疗颈椎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颈椎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且排除颈椎骨质增生、先天性颈椎畸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者。120例患者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27~79岁,平均56.8岁;病程2~49个月,平均16.8个月。

1.2 治疗方法 均给予颈椎牵引联合中医推拿法治疗。

1.2.1 颈椎牵引 采用坐位牵引或卧位牵引,牵引重量从3kg开始,2~3d后可增加至5kg,最多不超过10kg。开始牵引时间为0.5h,随后逐渐延长至2h以上,2周为一个疗程。

1.2.2 中医推拿法 患者取仰卧位,低枕,医者站于患者头前床外,右手示指、中指、环指和小指并拢,放于患者枕部,右手拇指指腹贴于患者右侧乳突下方枢椎横突处,将患者头向上仰动几次,以使其颈项部放松,医者左手托于患者下颌部,用左手尽可能地将患者的头向左侧旋转至最大限度,然后左手突然将患者的头向右旋转,同时右手拇指用力闪动下压,此时可听到响声。每隔1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临床表现如上肢麻木、肩臂疼痛等完全消失,颈椎活动范围正常,不影响正常生活;显效:以上临床表现基本消失,颈椎活动范围基本正常,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有效:以上临床表现有所改善,颈椎活动范围较前改善,影响正常生活;无效:以上临床表现和颈椎活动范围基本无改善,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2 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73例,显效29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85.0%。

3 讨论

据有关资料显示[1],我国颈椎病的患病率乎均为7.3%。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电脑、空调、汽车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邪的机会不断增加,颈椎退变加快,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不断提前。颈椎牵引疗法和中医推拿疗法均为当前临床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方法。颈椎牵引疗法适用于各型颈椎病,尤其对于早期病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其通过对头颈部的制动与固定,有利于颈部组织充血及水肿的消退;能够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减轻局部的炎性反应,缓解疼痛。本组患者通过颈椎牵引与中医推拿疗法的结合应用,在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73例,显效29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85.0%,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第3篇:颈椎病中医治疗范文

【关键词】 中医推拿;颈椎病;颈型;临床疗效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退行性病理性改变,颈椎病常表现为椎节松动,髓核脱出,继而形成骨刺等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颈型颈椎病在颈椎病中最多见,症状为颈后部、上背部、肩胛部(包括冈上及冈下部)、肩胛骨内侧缘、肩部、上臂、前臂及手、胸前区的疼痛,为持续性酸痛或隐痛,可有阵发性加剧[2]。中医推拿治疗颈椎病具有缓解微循环,能消除颈部肌肉的紧张,舒筋活络,临床效果明显,为进一步研究中医推拿对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江苏昆山虹桥医院分析2年间收治的96例的采用此方法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分析得到疗效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6例2012年3月~201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病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中女患者25例,男患者23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为42岁,病程为3~16个月,平均病程6个月,实验组48名患者中女患者24例,男患者24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为43岁,病程为3~17个月,平均病程7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口服芬必得药物治疗,1片/次,2次/d,实验组则采用中医推拿进行治疗,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用推拿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多可收到良好地疗效,但手法要轻柔和缓,均匀渗透,决不可粗暴猛烈而急骤地过度旋转或屈曲头颈部。治疗原则是舒筋活血,理筋整复。多采用一指禅、按、揉、拿、点等手法。患者正坐,医者先用一指禅推法分别在患者两侧颈部使用推法,然后分别按揉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穴,随后,医者站于患者背后,用拿法放松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的肌肉约5~10 min,最后,提拿两侧肩井并搓患肩至前臂反复几次。

1.3 观察指标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相关标准拟定。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体征明显好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经治疗后需手术者,按无效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属痹症范围,多与气血不足、肾气渐衰,重感风寒湿之邪杂合为病,致血行不畅、经络闭阻、壅塞不通、筋脉失养而见诸症。西医学认为,颈椎骨质增生、关节周围结缔组织慢性炎症是本病的病理基础。颈型颈椎病也称局部型颈椎病,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此型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不少反复落枕的患者即属于此种改变。中医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痛苦小,易接受,且效果显著,作者认为,软组织痉挛粘连是产生一系列症状的重要原因,由于软组织痉挛,可引起疼痛,疼痛又加重痉挛,形成恶性循环,使内力和外力的平衡失调,椎体失稳,所以治疗时缓解或消除肌肉紧张及痉挛,剥离粘连是解开造成恶性循环的首要步骤,否则肌肉处于痉挛紧张状态下,强行施术,可能造成并发症。推拿学治疗软组织损伤主张舒通气血,活其经络,正如《医宗金鉴》所述: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对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芬必得口服药物治疗,芬必得可暂时缓解患者的疼痛,但治标不治本[4]。综上可知,中医推拿的治疗效果优于口服药物治疗颈椎病,推拿具有修复髓核突出,矫正畸形的功效,并达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治疗,而且安全经济,无副作用,所以在临床上可以普遍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唐汉武.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颈腰痛杂志,2013,34(2):173174.

[2] 胡维铭,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生700问.第二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322.

第4篇:颈椎病中医治疗范文

    1.1针刺疗法

    周平[6]通过对比应用针刺疗法与牵引疗法对颈臂疼痛症状、静息状态肌张力RAUC、收缩状态肌张力AAUC的改善情况发现,针刺可有效地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斜方肌的肌张力,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整体治疗具有促进作用。蔡玉梅等人[7]从选穴入手,采取祛风通络、和胃健脾、益气养血等辨证施治的方法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麻木症状均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1.2电针疗法

    陈双岭等人[8]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相应节段的夹脊穴并应用电针刺激此穴位的方法为其进行治疗,结果发现,与应用普通针刺疗法(针刺患者双侧的大椎穴、天柱穴和夹脊穴等穴位)相比,应用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更好。滕春光等人[9]将1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患者单纯应用电针疗法进行治疗,另一组患者联合应用辨经取穴针刺疗法和电针疗法进行治疗。结果发现,联合应用辨经取穴针刺疗法和电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更好。

    1.3水针疗法

    王洪宇等人[10]采用穴位注射夹脊穴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并将其治疗效果与用推拿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发现,采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明显优于采用推拿牵引疗法的疗效。同时,刘悦平[11]对穴位注射颈夹脊穴在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症状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穴位注射颈夹脊穴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穴位的镇痛效果。另外,曾顺军等人[12]还对应用哪种药物进行穴位注射治疗这种病的效果更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应用生理盐水-地塞米松混合液进行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更好。

    1.4针刀疗法

    何云清等人[13]采用小针刀松解项筋膜及枕下肌的方法为67例由上位颈椎神经根压迫而引起的颈源性头痛患者进行了治疗,其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8.5%。蔡伟等人[14]在100例颈椎病患者的风池穴、颈夹脊穴等穴位的周围寻找痛点并为其行针刀松解术,同时配合穴位注射。结果这一疗法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6%,且以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更为显着。桂清民[15]将针刀闭合松解术与孙树椿教授[16]发明的颈椎不定点旋转复位手法联合起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结果发现,与应用单纯针灸疗法相比,联合应用针刀闭合松解术和颈椎不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颈椎的生理曲度、纠正棘突偏歪和椎间隙的宽窄。

    1.5其他针刺疗法

    衣华强[17]采用头针针刺(对侧顶颞后斜线中2/5处)配合体针针刺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并将其治疗效果与单纯应用体针针刺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应用头针针刺配合体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和综合疗效均优于单纯应用体针进行治疗的疗效。近几年,随着针灸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针具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刃针"就是最好的印证。刃针疗法源于"古九针",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一种特色疗法[18]。江洋[19]将刃针微创治疗术应用到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上。结果发现,应用刃针微创治疗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另外,李应贵等[20]运用三棱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杜建民等[21]应用薄氏腹针(薄氏腹针配合大面积电磁波辐射)治疗神经型颈椎病均取得了显着的疗效。

    2按摩手法

    杨功旭等[22]应用拿捏、指推、点揉、滚推等一系列补泄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结果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王曙辉[23]分别采用曲旋转提拉斜板法和传统的颈椎牵引推拿手法对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对比治疗。结果显示,与应用传统的颈椎牵引推拿手法相比,应用曲旋转提拉斜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头颈部的僵硬感和颈椎的活动度。另外,陈祥云等人[24]对用循经点按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也进行了研究,结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第5篇:颈椎病中医治疗范文

【关键词】 颈椎病 中医 护理 治疗

颈椎病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 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长期处于“低头型”工作的人群以及肌体抵抗力下降,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来说, 极易造成颈椎慢性劳损, 使患者出现头昏, 头痛, 颈部活动困难等一系列症状[1]。中医中药治疗优于西医西药治疗, 同时配合完善的护理是保证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颈椎病采用针灸、按摩、牵引和中药等方法治疗颈椎病160例, 并积极配合一套完整的护理措施, 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0例, 男68例, 女92例, 年龄42-72岁, 平均年龄56. 3岁, 病程6-8个月。主要症状: 头、颈、肩、背以及上肢等部位的顽固性定位疼痛、肿胀和麻木, 当睡眠或低头、抬头过久, 或颈部转动度大时头目眩晕, 耳鸣眼花, 记忆力减退。本组患者均经x线摄片、ct检查证实为中重度颈椎增生。

1.2 治疗方法

1.2.1 针灸 取穴风池、天枢、颈部夹脊、肩俞、曲池、外关、合谷、后溪, 均取患侧, 平补平泻手法, 可配合艾灸, 每次30 min, 每日1 次, 8-10 次为1个疗程。

1.2.2 按摩 患者取坐位, 用拇指于风府、风池、天宗、曲池、中渚等穴及颈肩部压痛点、硬结、条索状物等处轻柔的按、揉,采用一指禅推法, 以疏通经络继而以推、拿、滚法作用于颈肩部、背及上肢的经筋。

1.2.3牵引法[2] 牵引姿势以头部略向前倾为宜,牵引重量为2-5 kg, 每次牵引时间约30min, 每日1-2次, 枕颌牵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 扩大椎间隙, 流畅气血, 缓解症状, 且少有不适。牵引重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等, 可以根据患者的反应而灵活掌握。

1.2.4 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为补益肝肾、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常用药物为颈痛灵、筋骨痛消丸、颈复康及静滴血塞通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 10 d为1个疗程。中药离子导入: 威灵仙6 g 、川乌、草乌各30 g 、细辛、羌活、川芎、穿山甲、乳香、没药、葛根各10 g、上药加水1 500 ml, 水煎1 h取汁500 ml, 将樟脑、冰片各5 g 溶于水中备用。将离子导入电热板放入其中,浸泡5min 后取出, 放于颈部或颈肩处, 导入脉冲电流, 强度以患者感到微麻能耐受为度。

1.3 疗效判定[3] ①临床治愈: 主要症状与阳性体征消失,颈椎x 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恢复正常, 恢复原工作, 半年内无复发。②显效: 主要症状与阳性体征基本消失, 颈椎x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有明显改善, 能坚持原工作。③有效:主要症状消失, 阳性体征及颈椎x 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无明显改善。④无效: 主要症状体征及颈椎x 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均无改善。

2 护理

2.1 加强生活护理 安排病人住向阳房间,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暖、温湿度适宜, 注意防寒保暖, 防止感受风邪加重病情。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对颈椎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一般以低枕睡眠、仰卧位为最佳, 俯卧位不可取, 颈椎后缘增生明显者, 枕头可相应偏高; 黄韧带肥厚、钙化者应偏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者可在颈下垫一小枕。

睡眠形态紊乱者,尽量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失眠者可适当口服安眠药。此外, 尚应加强皮肤护理。

2.2 心理护理[4] 颈椎病属于心身疾病范畴, 病程长, 反复难愈, 如对本病认识不够, 易产生情绪低落、抑郁、紧张、焦虑等。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 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心理。颈椎病患者一般喜暖怕凉, 故安排床位时, 一般避开门窗, 防止风寒, 必要时增加被褥以防止受凉; 对于行动困难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主动帮助患者解决行动困难, 做好生活护理。同时应向患者主动介绍适合患者的电动牵引机、颈椎吊带牵引、推拿、针灸等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 向患者讲明疾病与心理情志的关系, 鼓励患者怡情悦志, 安心养病。

2.3饮食护理 本病患者多为中老年, 身体虚弱, 故饮食上尽量选择与治疗相协调的食物, 忌生冷、寒咸。老年患者多脾胃弱, 食少则正气不足, 饮食无度又可增加脾胃负担, 使脾胃生化不及而食滞内停。故我们要求患者应进易消化、富营养的食品, 嘱患者勿过食肥甘厚味, 少饮酒, 多饮水, 多食蔬菜水果以增加肠蠕动, 防止便秘。

2.4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及时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若出现眩晕、肢体麻木、视物不清、心律失常等症状, 应积极抢救。①观察牵引治疗效果。牵引多采用枕颌带牵引法, 根据病情轻重采取坐式牵引或卧式牵引, 牵引重量从3 kg 开始, 逐渐增加重量, 以能耐受为度, 最大牵引重量可达10 kg。牵引过程中如出现头晕、恶心可减轻重量, 如不缓解或症状加重, 应暂停牵引。②颈部推拿时, 要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不同的手法, 多次推拿效果不好者不宜继续推拿。③由于患者常有手臂放射性疼痛, 尽量选择健侧手臂输液, 输液时滴速不宜过快, 以60 滴/ min 左右为宜, 并注意保暖, 可在患侧手臂下垫小枕或暖水袋, 以减轻疼痛。④注意病人安全, 防止意外受伤。下肢乏力, 行走困难者, 以及眩晕严重时, 应有人陪护, 病人入厕时应扶持, 防止摔伤。⑤为预防肌肉萎缩,应指导病人进行合理的体能锻炼, 加强营养, 以补益气血, 滋养筋骨。

2.5 康复出院指导[5-6] ①勿用颈部扛抬重物, 直接压力最易发生颈椎骨质增生。②保持颈部良好姿势, 避免长时间伏案书写或低头看书, 应及时改变头颈, 并朝相反方向活动颈部。工作中应定时远视前方, 1次/30min, 每次1-2 min,对于桌椅叨炔恍?髡? 应改变桌高或椅高, 使之比例协调,减轻颈部劳损。③指导睡眠方法, 使颈椎在休息状态下维持正常生理曲度, 应选用较软的圆枕, 宽度应超过肩宽10-20cm, 高度以压缩后10-15cm为宜。睡枕的位置应放在枕后方, 用以衬托颈生理前曲度, 不要放在头枕部, 使颈生理曲度改变。④注意劳逸结合, 适当的体能锻炼。⑤积极预防和治疗咽喉炎或上呼吸道感染, 因为上述疾病也是颈椎病发病的诱因之一。⑥病人出院后应定期复查。

3 结果

治愈74例, 显效64例, 有效12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93. 8%。

4 讨论

采用水煎剂, 进行离子导入, 并结合按摩、牵引的疗法, 扩大椎间隙, 使颈椎恢复正常生理曲度, 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 消除肿胀, 分离粘连,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痉挛, 改善血液循环, 增强局部血液供应,使病变组织修复, 是治疗颈椎病较为理想的方法。颈椎病不易根治, 随时都可能因动作过猛、用力过度造成损伤或锻炼方法不当而复发, 在治疗过程中, 密切配合中医护理措施, 针对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护理, 重视心理护理与功能锻炼在治疗中的作用, 并做好健康教育,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治愈率, 减少复发率。

参 考 文 献

[1]朱立国,于杰,高景华.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概述[j].中医正骨, 2005, 17( 8) : 69- 71.

[2]邓大学,黄一梅.中医临床护理备要[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39- 241.

[3]贺向无,雷正科.自拟葛桂颈椎康治疗颈椎病78例[j].人民军医, 2005, 48(8) : 468- 469.

[4]饶建凤. 41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体会[j].宜春医专学报, 2002, 12(2) : 131- 132.

第6篇:颈椎病中医治疗范文

颈椎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因各种因素导致颈神经受压而出现的颈部、上肢疼痛、功能活动受限的病症[1],临床反复发作。本院自2003~2007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20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其中男性116例,女性84例;年龄32~68岁,其中颈型56例,神经根型48例,椎动脉型32例,混合型38例,脊髓型26例,全部病例均经X线拍片或CT及MRI片确诊。

2.治疗方法

①中药:羌活12 g,独活10 g,威灵仙10 g,秦艽10 g,当归12 g,白芍12 g,赤芍10 g, 川芎10 g,没药12 g,骨碎补12 g,杜仲10 g,葛根20 g,每日1剂水煎服。②西药:常规采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B6,活性钙等治疗。③手法治疗:患者坐位,术者立于其后,Ⅰ.疏通经络法:以拇指指腹从颈椎自上而下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穴,并用大鱼际肌再按上述路线揉按各3~4次。Ⅱ.点穴拨筋法:拇指或食指以中等力度点按双侧风池,天柱,肩中俞,手三里,外关等穴,再以拇指及其他四指拿肩井穴,每穴15~18次。Ⅲ.颈部侧拔法:术者立于患者一侧,以手掌压在患者耳根部,另一手从颈后反按另一侧,双手反向用力,将头扳向一侧,各5~10次。Ⅳ.颈部转摇法:左手按肩,右手按头顶,按顺、逆时针方向缓慢摇动,各20~25圈;Ⅴ.叩击法:用小鱼际以中等力度叩击颈、背、肩部各30~40次,每周治疗3~4次。④医疗体育疗法:a.颈部展伸运动;b.颈部左右侧展运动;c.颈部转摇运动,顺、逆时针各20~30圈;d.颈部拔伸运动。上述运动每早晚各1次,每次10~15分钟。中西医结合治疗20天为1个疗程,6个月随访观察1次。

3.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痊愈:原有各型症状、体征消失、颈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原有各型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及肢体功能基本正常,不影响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体征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结

本组治疗神经根型48例中,痊愈28例,显效1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有效率96%;椎动脉型32例中,痊愈20例,显效5例,好转4例,无效3例,有效率90%,颈型56例中,痊愈30例,显效14例,好转6例,无效6例,有效率89%;混合型38例中,痊愈17例,显效13例,好转3例,无效5例,有效率87%;脊髓型26例中,痊愈12例,显效7例,好转3例,无效4例,有效率84.6%。总有效率90.0%(180/200)。讨

颈椎病属中医“痹证”、“眩晕”、“痿症”范畴,多由肝肾不足,寒湿之邪内阻,气血瘀滞而成,颈椎病是在颈椎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受应力作用,导致神经根周围组织充血、水肿、粘连等无菌性炎症引起颈、肩、臂、手麻木、疼痛及运动障碍[3]。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方中羌活、独活、威灵仙、秦艽祛寒化湿;当归、白芍、赤芍、川芎、没药活血通络止痛;骨碎补、杜仲补肾壮阳;葛根可扩张血管,改善病变局部血液循环,能有效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分离组织粘连,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维生素B12、维生素B1、维生素B6有营养维持神经的正常功能, 病情得到改善;治疗过程中应嘱咐患者注意体育锻炼与生活调理相结合,如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睡眠时勿使用过高的枕头。行手法治疗时,宜缓宜慢,防止患者治疗时出现眩晕,恶心等现象。

参考文献

[1]杨克勤.脊柱疾患的临床与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516.

第7篇:颈椎病中医治疗范文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2.11.034

中图分类号:R274.91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11-0077-0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已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病。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本科按照全国重点专科专家协作组制定的临床路径,根据辨证施术、因症施法的原则,2009年2月-2011年8月期间共收治颈椎病患者217例,从中随机抽取符合协作组诊疗路径要求的出院患者106例进行电话回访,对该路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对可能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次回访的106例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59例,男女比例为0.8∶1.0;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49.9岁,其中40~50岁41例(38.7%),>50~60岁23例(21.7%),>60岁24例(22.6%);病程最短1 d,最长27年,其中

1.2 纳入标准

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按临床诊疗路径(针灸推拿牵引中频中药溻渍)完成治疗者。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合并有心、脑、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③合并有肿瘤、结核、骨髓炎及严重骨质疏松症、重度感染及精神病患者;④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⑤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和颈椎畸形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⑦未按规定治疗或同时接受其他相关治疗影响疗效观测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针灸 选取大椎和双侧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天宗为主穴,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随症加减。①颈肩背部沉重、僵硬、酸痛,遇劳遇寒加重,得温痛减,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者,主穴可加灸,配双侧颈百劳、外关、合谷。②上肢疼痛麻木,朝轻暮重,疼痛部位固定不移,舌质黯,苔薄白,脉弦或涩者,若沿手阳明经、手太阴经疼痛、麻木,可配双侧侠白、手五里、手三里、合谷;若沿手少阳经、手厥阴经分布部位疼痛、麻木可配双侧会、外关透内关;若沿手太阳经、手少阴经疼痛麻木可配双侧少海、后溪、阳池、肩。③头昏,头晕,头重如裹,纳呆泛呕,胸闷,恶心,苔厚腻,脉弦滑者,可加百会和双侧内关、三阴交、太冲、阴陵泉、丰隆。④颈肩臂痛如刀割,肢体烦热,口苦咽干,面目红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可加双侧曲池、太阳。⑤耳鸣耳聋,失眠多梦,倦怠乏力者,可加中脘和双侧肝俞、肾俞、足三里、太溪。⑥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健忘、失眠,舌淡嫩,苔薄白,脉细弱者,可加气海和双侧脾俞、胃俞、足三里。操作方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手法因其病证的虚实,施以相应的捻转补泻手法,6次为1疗程。

2.1.2 推拿 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操作方法:①拇指指腹按揉颈肩部肌肉(胸锁乳突肌、上部斜方肌、颈竖脊肌、肩胛提肌)2~3遍,然后用掌根或大鱼际按揉斜方肌中部、菱形肌、冈上肌、冈下肌等2~3遍,以上操作着力面积宜大,让患者有种温热的舒服感,可放松因疼痛引起痉挛的浅、中层肌肉。操作时间为2~3 min。②一指禅拨揉或?法操作痛点周围软组织及深层组织,力度中等,以患者不觉痛苦为度,操作8~10 min。③一指禅拨痛性条索,拨时力度宜重,弹拨2~3下,以患者耐受为度,拨后继以轻柔的揉法缓解因重拨产生的疼痛,可反复操作2~3次,也可采用扳机点静压的方法,每点静压2~3次(力度由轻到重,时间3~5 min),手法的渗透力应逐步深入以达最大程度松解粘连。操作时间为6~8 min。另对小关节紊乱者可施以颈椎拔伸或定点扳法矫正。④对上肢不适者,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拿揉其上肢,并松解前、中斜角肌,点按臂丛神经,时间3~5 min。⑤点双侧风池、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合谷、后溪等穴,分推颈肩部、上背部,搓揉上肢,敲法结束,时间2~3 min。每日1次,每次推拿治疗20~30 min,6次为1个疗程。

2.1.3 牵引 患者多采用坐位牵引,即枕颌布带牵引法。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后枕及上颌部用枕颌带兜住,头顶上方放置滑轮,牵引绳绕过头顶上方的滑轮,再经另一滑车下垂进行牵引。牵引角度一般按病变部位而定,如病变主要在上颈段,牵引角度宜采用0~10°;如病变主要在下颈段(颈5~7),牵引角度应稍前倾,可在15~30°之间,同时注意结合患者舒适来调整角度。牵引重量约为8~10 kg。每日1次,每次牵引20~30 min, 6次为1个疗程。若牵引力过大,患者感觉颞颌关节不适、头晕,甚至虚脱,应立即中止治疗。 2.1.4 中频治疗 使用益康来YKL-D型电脑中频治疗仪(北京益康来科技有限公司)治疗。操作方法:①患者取俯卧位,医师接通治疗仪电源;②医师将2片大号长方形电极板按要求消毒后放于患者颈部两侧,再用绷带把电极板固定好;③选择治疗仪控制面板上的处方2并调节输出电流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治疗20~30 min,6次为1个疗程。

2.1.5 中药溻渍 采用医用纱布浸透药汁(本院自制)敷于患者颈部,并进行TDP照射,每日1次,每次20~30 min,6次为1个疗程。具体方药如下:麻黄15 g,羌活30 g,独活30 g,姜黄10 g,制乳香30 g,制没药30 g,牛膝20 g,自然铜15 g,鸡血藤30 g,红花30 g,血竭20 g,冰片30 g,土鳖虫15 g,三七15 g。上药用40%~60%酒精浸泡,春秋季节浸泡14 d、夏季浸泡7 d、冬季浸泡21 d即可使用。

2.2 疗效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关于颈椎病的疗效标准进行判定。临床痊愈:上肢麻木、颈项与肩臂疼痛、颈项活动不利及颈部压痛消失,能正常工作、生活;显效:上肢麻木、颈项与肩臂疼痛、颈项活动不利及颈部压痛基本消失,劳累后反复,但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有效:上肢麻木、颈项与肩臂疼痛、颈项活动不利及颈部压痛改善,生活部分自理,不能持续工作;无效:上肢麻木、颈项与肩臂疼痛、颈项活动不利及颈部压痛无好转。

2.3 统计学方法

全部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

3 结果

本次随访的106例中,临床痊愈23例,占21.7%;显效43例,占40.6%;有效31例,占29.2%;无效9例,占8.5%;总有效率为91.5%。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颈椎病类型与疗效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4。

4 讨论

颈椎病属中医学“项强”、“眩晕”等范畴,其病位主要在颈、肩、臂。《素问・痹论篇》中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论述;《伤科补要》曰:“感冒风寒,以患失颈,头不能转。”说明风寒湿邪是颈椎病的诱发因素。当风寒湿邪侵袭颈肩部时则经脉不利、阳气受损、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出现颈项强痛、肩臂麻木、活动不利、眩晕等症状;若病程日久累及肝肾,气血不足,则出现疼痛,所谓不荣则痛。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颈椎病,大多数患者愿意接受保守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2]。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科运用全国颈椎病协作组诊疗路径,通过辨证施予针灸、推拿、牵引、中频、中药溻渍多种疗法,针对不同病因不同层次进行施治,起到了取长补短的效果。

颈项部是督脉、手足少阳及足太阳经循行的部位。《灵枢・本脏》曰:“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故取颈肩部的风池、肩井、天宗、肩外俞等为主穴,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又根据“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原则,循经选取上肢经络上的穴位以缓解颈肩部及上肢的症状。另外《杂病源流犀烛・跌仆闪挫源流》有“损伤之患,必由外侵内,而经络脏腑并与俱伤”、“亦必于脏腑经络间求之”的论述,故选取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以疏通经络,整体调整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

推拿治疗通过施行松解筋骨类手法,可使局部皮下的毛细血管网重建,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使堆积的代谢产物随血液带走,即活血通络之意;通过施行整复类手法,可以有效纠正小关节的错位、紊乱,改变骨质增生部位和椎间盘突出物的位置,从而扩大椎间孔,减少对神经根的压迫[3]。我们将松解筋骨类手法与整复手法结合起来,先通过松解筋骨类手法最大程度地松解颈肩部的软组织,再给予整复类手法,使病态下发生位移的椎体在被动外力作用下恢复正常,重新构建椎体之间以及与其固定组织肌肉、韧带、筋膜的力学平衡[4]。

牵引是治疗颈椎病常用的保守疗法。通过牵引可以调整颈椎序列,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减轻椎间盘的压力,缓解椎间盘突出而造成的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症状,促进血液循环,利于突出物的回纳和组织的修复[5]。

中频治疗通过增强局部肌肉的收缩和血液循环,以促进组织营养吸收和物质代谢,消除局部炎症物质。中药溻渍疗法将大量活血化瘀药物借助TDP的温热效应集中作用于患处,能够温通经脉、活血化瘀。

我们根据辨证施术、因症施法的原则,通过运用该临床路径将针灸的镇痛作用、推拿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牵引减轻椎间盘压力的作用、中频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中药溻渍活血化瘀的作用有机地综合在一起,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另外通过对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颈椎病类型与疗效关系的数据分析可知,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颈椎病类型均对该临床路径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表明该临床路径的治疗范围不受性别、年龄、病程、颈椎病类型的限制,适用范围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 张爱华,蔡善平,毛振中.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195例临床观察[J].中国骨伤,2001,14(9):574-575.

[3] 樊云,陈星.推拿配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S1):153-154.

[4] 赵敏奇,杨丽华.手法整复配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型颈椎病68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7):46-47.

第8篇:颈椎病中医治疗范文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综述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23-02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pathy)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idiculapahy,简称CSR)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伏案日久更是使其发病率只高不下,引起了学者们和人们的重视。笔者将2004年至今为止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 推拿手法

[1]孙树椿孙教授认为,手法治疗应是颈椎病的首选。通过手法在人体病变部位及压痛点上适度的机械性按摩刺激,对神经末梢与其周围的无菌性炎症组织起到间接的松解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阻断疼痛的传导,起到“去痛致松,松则不痛”的治疗作用。丛德毓等[2]采取颈椎旁神经根阻滞法加颈部扳动法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7.8%。周红海等[3]得出结论: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根据不同节段选用不同的调整椎体、关节的手法,比单纯运用一种调整手法或纯粹的软组织按摩方法疗效明显。王晓升[4]选取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门诊病人,先充分放松,再用拿法和拨法拿拨颈后部两侧僵硬的肌肉,手法轻重适度,之后点按风池、缺盆、极泉、肩井、臂、肘、曲池、小海、少海、手三里、内关、外关、列缺、合谷、神门等穴位,最后采用“提端法”。对于颈椎生理弯曲度消失的患者,嘱其回家配合进行自身重力牵引。临床治愈41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2例。张氏[5]运用点穴(风池、颈神经压痛点、缺盆)镇痛法、端脱旋转法、松肌解痉法推拿三部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消炎止痛,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以达到“通则不痛”。叶兵[6]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分三步手法:准备手法(点、按、揉、捻、滚等法),扳法,善后手法(提、拿、劈、散、归合等法)。通过三步协调,祛风散寒、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调理脏腑、理筋整复。于氏等人[7]采用中医导引与整脊治疗,治愈率84.6%,总有效率96.66%。詹红生等[8]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将纳入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配至治疗组或对照组,分别接受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或颌枕吊带牵引治疗,发现手法治疗效果与年龄、病程、病情和中医证型无显著相关性,远期疗效亦佳。于氏诸人[9]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且通过临床试验说明了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主要症状、次要症状和总症状的缓解方面均有疗效,且具有成本优势。罗汉华等学者[10]指出,本体感觉反射疗法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有不错的疗效,表现在肌力改善情况及关节活动范围改善上。

2 中药疗法

2.1 中成药

宋敏等[11]证明了颈痛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陈君生[12]将15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例随机分为颈康饮治疗组(87例)和颈复康颗粒对照组(65例),结果证实了颈康饮不仅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病理变化,降低血清细胞因子IL一10和dCAM一1水平。韦丹[13]等发现芪葛颗粒具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加之安全,无毒副作用,且服用方便,对风寒阻络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尤为理想。申氏诸人[14]则通过临床药观证实了颈痛平可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效解除局部水肿充血,从而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和炎性物质对神经根的刺激而使症状缓解。雒晓东等[15]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方法进行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舒筋通络颗粒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可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及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辨证属于肝肾亏虚、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治疗。

2.2 汤剂

杨氏等[16]发现白芍木瓜灵仙汤补肝益肾、强健筋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驱除外邪而使神经根周围组织水肿、充血尽快吸收,减轻粘连,但是对于椎间孔明显狭窄、椎间盘明显脱出者疗效较差,需要配合其他方法。陈氏[17]选择伸筋草汤加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19例(治疗组),布洛芬片加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1例(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比较,P

3 针灸疗法

李涛[18]的研究证明指针疗法和针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具有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疗效基本相当。且指针疗法具有针灸、推拿双重作用,是一种操作简便易行、相对经济安全的传统治疗方法,适于大众推广,尤适于畏惧针刺治疗的患者。安氏等人[19]则明确点出,针刺夹脊穴治疗颈椎病有很好的疗效,且治疗前景广阔。张氏[20]利用悬钟穴神经根型颈椎病,验证了单穴治疗具有取穴少、收效快、疗效高、简便易行、容易被患者接受等特点,而单穴用之得当,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1]腹针疗法为薄智云教授所创,以神阙布气假说为核心,形成一个微针系统,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功能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具有简便、易行、安全、适应症广等特点。宣丽华等证明了腹针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椎病更显示优势,腹针通过针刺腹部穴位直接调和脏腑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观念。李氏[22]则明确提出“天宗穴苍龟探穴法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4 针刀疗法

张氏等[23]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方法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刀牵引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2例)和牵引对照组(简称对照组32例)。结果两组经Reddit分析P

5 综合疗法

庞建等[24]一致指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从针刺推拿手法和药物三方面着手,以疏通经络,通络止痛,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是较好的治疗方法。王朝阳[25]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综合治疗方法时,采用卧式手法牵引或机械牵引、手法整复、局部理疗、颈椎椎旁肌或颈神经注射点注射配合颈肩保健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65例,有效率达98.8%。而夏玉光等学者[26]对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药内服、颈椎牵引、中药丹药外揉并TDP理疗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也说明了中医综合方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组方科学、切中病机、药简力宏之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刘小刚等[27]采用推拿疗法配合中药药酒内服、消痹膏外贴综合治疗8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突出了中医特色,标本兼治,彻底根除病邪、病根。王向阳诸人[28]运用牵引中药熏蒸配合颈前筋膜扩张术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地解除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受压,恢复颈椎生理弯曲度,缓解肌肉痉挛及疼痛,从而有效地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曾绍明[29]分析证明了辨证分型内服中药配合颈椎牵引加手法按摩复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有效、安全、治愈率高的特点。陈东等人[30]提出,在医生的手法治疗的同时,配合耳穴压豆、泥疗法或蜡疗法、指导病人正确使用颈部围领、抗感染护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特色的中医护理,通过观察11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的治疗情况发现疗效甚佳。

6 小结

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用方法,特别是手法和中药。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椎动脉、颈神经的压迫或刺激等途径实现的。然而,这些研究结果并不详尽,大都倾向于临床症状的改变,而相关理化指标、物理学和力学方面的数据则相当缺乏。此外,从所选文献可以看出,很多学者已开始采用现代化技术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今后研究工作者必当与时俱进,开拓思维,设计出一套安全可靠并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另外,中药的疗效研究也局限在症状的探讨上,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综上所述,无论哪种保守治疗在安全性、规范性和标准化疗效指标上,仍有待进一步探讨。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的治疗手段将会朝更科学更安全有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峥嵘.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1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8, 17(5):697-698.

[2] 达德毓.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80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4,2(20):23.

[3] 周红海.分节段整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4,12(6):1

[4] 王晓升.中医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8例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7,23(8):17.

[5] 张广英.中医手法治疗颈椎病200例临床观察[J].跨世纪科技成果与优秀论文630-631.

[6] 叶兵.侧卧位定点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D]广东: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7] 于兆华,陈福香,魏小丽,于霞,郑秀玲.中医导引与整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6.

[8] 詹红生,牛守国,吴健康,程英武,石瑛,石印玉,詹强,倪克锋,范炳华,张杰,熊爱民,厉巧,谢远军,陈省三,张能忠,邵建萍[J].中国骨伤,2006,19(5):257-260.

[9] 于嘉,谢雁鸣,朱立国,于杰,张清.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4):7-8.

[10] 罗汉华,郭友华,农文恒.本体感觉反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J].传统医学与康复,2009,24( 2):118-121. [11] 李全真.按摩牵引治疗颈椎病318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3):55.

[11] 宋敏,罗晓.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8,20(10):10-11.

[12] 陈君生.颈康饮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6.

[13] 韦丹,方苏亭,王世兵,马方玉.芪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9):44-46.

[14] 申洪波,白云静.颈痛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疗效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5):341-343.

[15] 雒晓东,梁德,刘金文,黄枫,陈新宇,胡国恒.舒筋通络颗粒治疗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Ⅱ期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 ,14(4):48-50.

[16] 杨氵光,杨耀洲,赵玛丽,程坤,王冲.白芍木瓜灵仙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8年,20(2):9-11.

[17] 陈小虎.伸筋草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06,10(6):536-537.

[18] 李涛.指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

[19] 安光辉,赵毅,孙鹏.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理论与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129-131.

病Ⅱ期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 ,14(4):48-50.

[20] 张云凌.针刺单穴(悬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D].福建:福建中医学院,2006.

[21] 宣丽华,甘海球.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0): 2126-2127.

[22] 李雪青.“天宗穴苍龟探穴法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

[23] 张秀芬,俞杰.针刀三步神经定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4,12(2):14.

[24] 庞建,徐秀萍.针刺推拿结合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11(6):195-196.

[25] 王朝阳.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65例[J].颈腰痛杂志,2004,(4):254・

[26] 夏玉光,梁润英,张建福.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9):540-541.

[27] 刘小刚,崔箭.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J].2004,31(8):671.

[28] 王向阳,孙晴,孙义军,刘波,龚福太.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5例[J].现代中医药, 2007,2(5):64-66 .

第9篇:颈椎病中医治疗范文

[关键词]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集中在40年至60岁的中老年群体中,在所有颈椎病患者群体中占据60%至70%。该类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间盘突出、关节滑脱与错位、骨质增生与间歇狭窄,局部组织存在炎症,形成节段神经根刺激与压迫,进而导致相关症状。在症状上主要表现为无力、麻木与放射性疼痛。中医康复治疗可以针对骨科疾病特点做对应治疗调整,提升治疗效果[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画着呢,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为26岁至78岁,平均年龄为(51.8±6.9)岁;病程时长为5个月至8年,平均时长为(3.4±6.5)年;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为24岁至76岁,平均年龄为(53.2±5.6)岁;病程时长为7个月至9年,平均时长为(3.8±5.9)年;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运用20ml丹参注射液配伍250ml的10%葡萄糖溶液做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2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康复治疗,进行物理牵引治疗,牵引时长控制在每次半小时,每天1次,牵引治疗控制在3至8kg范围;推拿每天半小时,对患侧上肢和颈肩做按摩与拿揉处理,对斜方肌与肩胛肌做提揉与按摩;对胸锁乳突肌进拇指的点按,每天1次;针灸治疗中,穴位主要为上肢手三里、肩贞、曲池与天宗,下肢集中在三阴交、风市与昆仑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施针,留针时长为20min,1疗程为1周,连续2疗程治疗。中药口服药方为:茯苓16g,葛根、黄芪、姜黄和白芍各15g,羌活、桂枝、防风和当归各12g,甘草8g,蜈蚣两条。水煎口服,分早晚两次,在饭后服用。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和临床症状评分。治疗疗效分为治愈、显效、好转和无效。治愈标准为治疗后临床麻木、疼痛症状消除;显效标准为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症状偶尔发作,但是工作和生活不受影响;有效标准为治疗后症状时有发生,病情缺乏稳定性;无效标准为治疗后症状没有改善,甚至严重化。治疗有效率为治愈、显效和有效标准的总比例[3]。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同时以p

2 结果

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中医理论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痹症”范畴,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过多劳损、气血亏虚、风寒湿邪、经络阻滞与经脉失养等因素造成。中医康复治疗包括、牵引、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和理疗等方式[4]。

神经根型颈椎病运用中医康复治疗主要是综合治疗的集合。其中牵引治疗可以有效的调整颈椎平衡破坏状态,促使颈部肌肉痉挛的消除,降低神经根与椎动脉、脊髓等压迫状况,提升患处血流量;降低椎间盘组织压力,恢复颈部生理曲度。按摩可以促使颈部正常血液循环,降低局部组织水肿。针灸可以有效的减少肌肉痉挛,消炎止痛,缓解水肿和减少神经根压迫。综合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的活血化瘀与消肿止痛,尽快的缓解机体不良症状,提升舒适度,改善机体指标。

本研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运用中医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加速症状缓解。相对于传统的药物治疗而言,该方式更为丰富,针对性更强,加速了单纯药物治疗的缓慢和低效性,提升患者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减少对患者生活的影响。但是中医康复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需要更多耗时,同时要做好治疗坚持才能达到治疗高效性,因此要充分说明治疗的特点与注意事项,避免患者半途而废。

[参考文献]

[1]王志敏.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探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6):100-101.

[2]张军辉,温振宇,李峰等.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7):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