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精选(九篇)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第1篇: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颈椎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72例经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我院的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72例,其中男50例,女22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4.3±2.3岁。病程2-5年。脊髓型颈椎病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16例,所有病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CT、MRI确诊。术后2-3d戴颈托下床活动,平均住院7-9d。

1.2方法

全部患者采用全麻,选择颈前横切口,术中C臂X线机透视定位。根据患者病变节段数目,决定单节段或多节段切除椎间盘或椎体次全切除术。若患者后纵韧带骨化,根据病变范围切除。植入自体髂骨或植入有自体骨块的钛笼,选择合适长度的钛板对其行内固定。

1.3护理

1.3.1术前护理

1.3.1.1心理护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紧张、恐惧、焦虑心理。介绍本病病因、病程、预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过程。向患者说明后前路一期手术的优点:既缩短了治疗期和住院时间,利于早期下床、早期功能锻炼和进一步康复治疗,节省了患者经济开支,又达到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介绍我院情况和我科专科医生的科研、技术力量,我院专科医生积累了几十例后前路一期手术治疗本病的成功经验,手术安全且效果明确。请已行手术的患者讲述亲身经历及感受。做好患者家属及朋友的思想工作,并选择患者最信赖、对患者最具影响力的人来陪伴,从细节上体现亲情、爱护与鼓励,从而坚定病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1.3.1.2训练:术前进行练习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耐受能力。练习方法为:患者仰卧位,两肩垫枕,使颈部处于略后伸位,开始每次20~30min,每天2~3次,以后逐渐增加至每次1~2h。同时训练患者侧卧位起床。

1.3.1.3呼吸功能训练术前3~5d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做扩胸运动、吹气球,每天反复多次练习,以增加呼吸肌力量,增大肺活量。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

1.3.1.4气管推移训练为了适应、减轻术中对咽喉、气管所造成的刺激、损伤,前路手术患者需行气管推移训练。本组病例均术前3d开始行气管推移训练。训练方法:训练者坐在患者身边,用2~4指或拇指指腹顺气管侧旁将气管持续从术侧推向对侧,一般每天2~3次,每次30min至1h,训练到符合手术要求为止,即气管被推移过中线持续1h以上,患者无明显不适感,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无显著性变化。

1.3.2术后护理

1.3.2.1一般护理术毕佩戴颈托,正确搬运患者;术后取平卧颈部中立位,保持颈部制动,颈部稍前屈,两侧颈肩部置沙袋以固定,防止颈部扭转、过伸、过屈。术后24h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每15min至1h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术后饮食:前3d进食较冷的水、流食、半流质食物,以防伤口出血,逐渐过渡到易消化、含丰富维生素的高蛋白、高热量普食。

1.3.2.2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观察观察患者四肢及躯体感觉、活动情况,并与术前比较,不仅有助于判断手术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也可以判断有无继发性脊髓损伤。本组患者62例术后神经压迫症状明显缓解,10例出现症状加重,经静脉滴注脱水剂2~3d后症状缓解。

1.3.3康复训练术后早期进行主动或被动活动肢体各关节,保持关节功能位。1~2d拔出引流管后将床头抬高15~30,帮助患者戴好颈托,扶患者坐起,继而站立床边,然后沿床边行走。早期活动一定要有护理人员在旁指导,防止患者跌倒。早期进行拇指对指、握拳、手指屈伸训练增强手的灵活性;双上肢进行肘关节和腕关节的主动被动运动;双下肢进行踝关节和膝关节的屈伸运动、直腿抬高运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耸肩、放松运动。值得注意的是,术后功能锻炼应由轻到重、由易到难、由被动到主动,训练强度以患者能接受为宜,不能急于求成,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耐受程度制订合适的锻炼计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3.4出院指导

术后佩戴颈托8~10周,进行功能锻炼时颈部不要过度屈伸和旋转活动;继续加强上肢和手功能锻炼,进一步进行较精确的活动训练,如写字、做针线活、织毛衣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正确的姿势,睡眠时枕头高低适宜;半年内不提重物,禁止剧烈活动或从事重体力劳动;术后3个月注意乘车安全,防止紧急刹车引起颈椎骤然过屈过伸;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门诊复查,以后根据病情门诊随访。

2结果

本组7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1~21个月,脊髓压迫症状均得到缓解,肌力恢复良好,术后5个月患者最终随访融合率为100%。

3讨论

颈椎病患者病程长、症状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对手术寄予较高的希望。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术前针对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情况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与医务人员合作,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并以积极的心态进行术后的功能锻炼;术后重点加强呼吸道护理和伤口情况观察,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加快病情的恢复,提高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  健康教育路径 椎间盘移位 围手术期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和(或)脊髓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作为致压物是单纯的椎间盘组织[1],是临床上常见病。护理健康教育是以患者和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利用护理学和健康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护理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使教育对象接受健康相关知识的指导及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使其行为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护理健康教育路径是指导护理工作,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工具,是依照标准护理计划,为某一类特殊患者设定的住院护理流程,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判别患者预后[2]。我科为颈椎间盘突出征患者提供入院、术前、术后、出院的全程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至12月我科住院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48±4)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46±3)岁。2组性别比、年龄、手术方式,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的随机教育方式,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及常规的疾病知识。WWW.133229.Com试验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由责任护士每日根据健康教育路径表上的时间要求及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教育、评价,直到患者理解并采取有利于疾病康复的行为。

1.3 评价标准 包括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调查。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自制调查问卷,在出院前对2组患者进行测试,满分100分,得分>90分为优,80~90分为良,60~80分为中,得分<60分为差。满意度调查: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出院前对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得分>9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3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表

教育时间教育内容入院当日1.入院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病区环境,陪患制度,作息制度;2.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及相关疾病知识。入院第1天介绍化验、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血尿便标本的留取方法。入院第2天至术前1.手术目的及方法;2.术前训练:气管推移训练、咳嗽训练、床上大小便训练、饮食训练。3.术前准备的内容、目的及注意事项,颈托的选择和使用;4.心理指导:解除焦虑、恐惧心理。手术当日1.术后立即颈托固定颈部,保持颈部中立位,限制颈部前屈、后伸和左右旋转;2.介绍放置引流球的目的及意义,如何保持负压引流通畅;3.观察四肢感觉及运动情况是否改善;4.指导握手、纂拳及肱四头肌功能锻练;5.术后6 h禁食水,6 h后进冷流食(禁食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少食多餐。6.指导有效咳嗽排痰。术后第1天1.佩戴颈托可取斜坡30°~60°仰卧位;2.进食半流食,少食多餐;3.加强手部及肱四头肌的功能锻炼;4.顺时针按摩腹部,可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术后第2天1.佩戴颈托坐床缘;2.进食半流食,加食水果、蔬菜;3.加强四肢及关节的功能锻练。术后第3天1.拔除引流球后佩戴颈托由他人扶行;2.进食软食,逐渐增加含蛋白质、钙质丰富的饮食。出院前指导1.佩戴颈托3个月;2.保持良好的站坐姿势,避免头颈部过度前倾、后仰及剧烈活动;3.介绍颈部及四肢功能锻练的方法及注意事项;4.枕头不宜过高,7~10 cm为宜;5.术后1、3、6个月复查,特殊情况随诊。

注:路径表在应用过程中应填写备注栏包括施教时间、施教者签名,效果评价表1 2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2组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表2 2组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通过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及诱因,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各种检查及训练的目的及意义,手术的方法及适应证,减除了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的焦虑、恐惧心理,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为手术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通过术后及康复教育,使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术后治疗和护理,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预防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懂得了颈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缓慢,病程长,治疗不可能立竿见影,必须坚持不懈地治疗和锻炼[3];使患者明白日常生活中合适的枕头与睡眠姿势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很重要,要养成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不要长期低头工作,要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冬春季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等。总之,通过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康复教育,丰富了患者有关颈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知识,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4]。

通过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临床路径进行教育确保了健康教育效果。传统健康教育,内容不系统、不全面、教育过程缺乏连贯性,常常出现教育内容遗漏和重复,患者遇到问题四处询问,往往不能得到满意答复[5]。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要求每位护理人员根据病情和患者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路径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及时评价反馈,避免了护士一次性将健康教育知识全部灌输给患者致使患者接受不了,而达不到预期目标。护士长定期检查路径的实施情况,督促护士必须按时落实好此项工作,大大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6]。健康教育路径要求护士必须按照路径的时间和内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加了护士和患者交流的机会,预防了护患纠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健康教育是一门独特的学科体系,作为健康教育者必须掌握相关理论和技能,从而促使护理人员加强学习。依据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指导,保证了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接触患者,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7]。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满足了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技能,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贾连顺,候铁胜,倪斌,等.关于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6,11:218221.

2 何瑞仙,徐波.欧美护理发展新概念.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管理杂志,2002,2:2224.

3 娄湘红,杨晓霞主编.使用骨科护理学.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32333.

4 朱以芳,余鸣,谷仲平,等.临床路径实施中的护理干预.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4143.

5 张颖.健康教育路径在军队中心医院的应用与评价.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528530.

第3篇: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方法 对34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进行适应行为训练指导,记录患者手术中血压、心率、呼吸、吞咽等指标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与对照组(术前未行适应训练)34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程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 术前适应行为训练可以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有效地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适应行为训练;并发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6-0718-02 中图分类号:R 681.5+50.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6.034

颈椎前路手术是脊柱外科常用术式之一,常用于颈椎外伤、畸形、肿瘤、退变等疾病的外科治疗,是目前治疗颈椎疾病的有效手术方法。但由于颈前入路解剖结构比较复杂,涉及诸多重要结构,术中、术后常出现各种并发症[1],不仅降低了手术疗效,而且增加了患者痛苦。我科对34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进行了适应行为训练,旨在探讨该训练方法对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安全顺利地实施手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将2003年5月~2007年11月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手术的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7例,女7例;平均年龄54.8岁;脊髓型颈椎病1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9例,混合型颈椎病7例;选择同期术前不宜行气管推移训练的C4~7骨折及颈前部有血肿或肿胀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男28例,女6例;年龄52.3岁。两组均在颈丛麻加局麻下行颈椎前路椎管减压加植骨融合术。两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训练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术前健康宣教,观察组由责任护士利用口头讲解、动作示范进行充分术前适应训练。具体内容:①训练:颈椎前路手术时间较长,为轻度过伸仰卧位,因此术前必须加以训练,使其适应手术,提高其耐受力。首先对患者进行术前训练重要性的教育,明确训练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然后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在其肩下垫一高度适宜的软枕,使颈部呈过伸位,充分暴露颈前部,开始10~30 min,逐渐增至2~3 h。②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因术中需牵拉气管暴露术野,易引起气管损伤、水肿,故经前路手术前应指导患者行气管推移训练[2]。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枕垫于肩下,头后仰。训练者站在患者右侧,用拇指或2~4指指端顺气管侧旁,将气管、食管持续向非手术侧推移,开始时用力缓和,频率5次/min,推移5~8 min后,用力稍加强,尽量把气管和食管推移超过中线,并尽可能避免牵引过程的中断[3]。③床上排尿训练:术前2~3 d告知患者训练的目的及重要性,指导患者在制动卧位情况下在床上练习平卧位排尿,他人协助完成,2 次/d,并随时给予指导,直到熟练掌握,达到排尿顺其自然。

3.评价内容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呼吸、吞咽变化差值并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痰液黏稠、咽喉部疼痛、尿潴留等发生情况。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血压、心率、呼吸、吞咽次数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见表1。观察组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痰液黏稠、咽喉部疼痛、尿潴留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见表2。表明观察组手术进展较对照组明显顺利,显露好,气管、食管相对松弛。另外,观察组患者在术中、术后发生呼吸困难程度较对照组轻,对手术适应性增加。

讨论

由于颈椎前路手术是风险很高的手术,良好的术前适应性训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适应训练包括训练、气管和食管推移训练及卧床排尿训练。临床工作中,多数患者惧怕痛苦和躯体不适不能坚持,护士需主动向患者示范训练方法,耐心讲解训练的重要性,并给予有效的督促、鼓励,有利于患者有计划、有步骤地配合实施适应性训练[4]。

1.适应训练可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 护理是临床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改变对机体影响很大,尤其是一些重症手术患者[5]。传统的颈椎前路手术前不进行适应性的训练指导,使大部分患者由于对手术的不适应,术中自觉难以坚持,出现呼吸困难、气喘,甚至躁动不安,影响手术实施。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术前适应训练,锻炼了颈部肌肉与韧带的强度,能减轻因长时间颈部过度伸展造成的不适,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延长训练时间,肩下枕头亦可根据情况逐步增厚,在训练时嘱患者精神放松,调整舒适,防止术前过度训练引起患者不适而造成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2.术前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是确保手术效果的保证颈椎前路手术术中为了清晰地显露椎体前缘,必须将气管、食管等鞘拉向一侧,如患者术前未进行正确的气管推移训练或气管推移训练不够,会因术中牵拉气管引起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波动范围较大,给手术带来困难,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6]。因此术前进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也是术前必要且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科学的气管、食管推移训练,能增强颈部组织的适应性及患者的耐受性,使内脏鞘易于牵开,便于手术,术中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及吞咽次数变化程度小,减少了手术的风险。且因手术出血量少,手术视野显露好,患者较安静,气管相对松弛,术后气道分泌物少,减轻了咽喉部不适症状。因此,术前进行系统而正确的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对于保证颈椎前路手术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训练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呛咳应立即停止,嘱其深呼吸,或转移注意力,待症状消失后,再由轻到重重新训练。训练时应遵循先慢后快,幅度先小后大、先轻后重、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

3.排尿训练可预防和减少排尿困难,恢复患者自行排尿功能 术后由于姿势改变,不习惯床上排尿,加上脊柱需保持直线制动,以及心里紧张怕他人在场等因素导致排尿反射受到抑制,大脑皮层指挥抑制其排尿[7],是造成术后排尿困难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患者术前进行排尿训练,观察组在排尿姿势与环境条件都改变的情况下,术后自行排尿的成功率比对照组高。表明了术前进行排尿训练,使会肌肉得到锻炼,加强尿道括约肌作用,强化排尿条件反射,有效恢复患者术后自行排尿功能,预防和减少排尿困难、尿潴留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经过系统正规的术前适应训练后颈部组织适应性增强,降低了手术风险,从而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良好恢复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 健,梁芳果,瞿东滨,等.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附258 例报告)[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4):450-453.

[2]陈淑贤,曾小芳,李晓莲,等.肌萎缩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74-75.

[3]金莉红.颈椎损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4,3(3): 185.

[4]王晓乐,罗存珍,李凤华.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2006,21(3):207.

[5]邓炳兰.手术变化影响生命体征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 21(5B):77.

[6]施海燕,王世英.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 44-46.

[7]王萍,冯恭新.术前排尿训练对心血管介入患者术后排尿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3, 38(7):5381.

第4篇: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 哈如拉齐;熏蒸法;康复技术;颈椎病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197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患病率可高达20%[1]。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用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颈椎病方法较多, 但疗效各异, 且复发率高, 严重影响着颈椎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本科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入院的颈椎病患者, 通过采用蒙药“哈如拉齐”熏蒸法结合康复技术治疗颈椎病200例, 观察发现该治疗方法疗效明显、操作简便、不易复发。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20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100例。实验组中, 男46例, 女54例;年龄26~71岁, 平均年龄(54.45±6.39)岁;病程1~22年, 平均病程(18.45±2.89)年;对照组的中, 男49例, 女51例, 年龄27~72岁, 平均年龄(55.44±6.37)岁;病程1~21年, 平均病程(17.56±3.63)年;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指导患者于牵引椅就坐, 于患者枕部及下颌部做好牵引带的固定工作, 并指导患者将头部倾斜15°。初次在进行牵引时, 相应的牵引重量为4 kg左右, 之后依据患者情况加大牵引量, 但应≤10 kg。30 min/次, 1次/d, 10次为1个疗程, 第2疗程于3 d后进行。在牵引过程中, 若患者出现疼痛加重情况, 则需做好相应的人工仰卧位牵引工作。行针灸治疗时, 选择颈椎棘突旁压痛点、条索状阳性反应点, 并选取患侧大杼、肩k、臂、手三里等穴位。1次/d, 30 min/次, 行针1次/隔10 min, 10次/1疗程, 第2疗程于3 d后进行。

1. 2. 2 实验组

1. 2. 2. 1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可减少颈椎负荷, 有利于局部充血、水肿的消退, 症状的消除或减轻。睡枕应软硬、大小适中。

1. 2. 2. 2 药物治疗:早晨行嘎日西15粒口服, 中午行珍宝丸15粒口服, 晚间行扎冲-13 味 15粒口服。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 6 ml/次, 1次/d。给予腺苷钴胺肌内注射, 1.5 ml/次, 1次/d。

1. 2. 2. 3 蒙药“哈如拉齐”熏蒸法治疗 指导患者取仰卧位, 于患者颈部病变部位垫敷“哈如拉齐”:如C1~4间盘病变者 后仰5~10°;C5~6间盘病变者 后仰15°;C6~7间盘病变者 后仰20°;C7~T1间盘病变者后仰25°。以患者自身情况对依据, 对药包厚度、宽度及温度进行明确。指导患者取平卧位, 时间>30 min, 1次/d。根据病情带颈托固定颈部, 减轻颈部压力, 避免过度前屈、后仰及左右旋转。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不得采取不良姿势或不良锻炼方法, 防止病情加重和二次损伤。

1. 2. 2. 4 康复训练 后期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 逐渐进行颈部牵伸运动、加强肌力训练、协调性训练和有氧运动等康复训练活动。

1. 3 观察指标 观察者患者治疗4周后治疗效果。对患者的病症恢复情况进行电话随访6个月, 1次/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复况、复发时间、复发原因、复发表现等内容。

1. 4 疗效判定标准 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为依据进行判定: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 肌力正常, 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 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 颈、肩背疼痛减轻, 颈、肢体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4周后疗效对比 实验组治愈85例, 好转10例, 无效5例, 对照组治愈70例, 好转25例, 无效5例,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6个月后随访复况对比 对治愈患者随访发现, 实验组复发1例, 对照组复发19例,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000, P

3 讨论

蒙药“哈如拉齐”包含多种药物, 主要包括红花、杜仲等药物, 能够驱风祛湿、止痛平心、改善气血循环等功效, 进而起到一定的抗骨质疏松作用, 维护患者健康。把蒙药“哈如拉齐”通过熏蒸使药物直接通过皮肤软组织渗透到病变部位, 使患处形成高药物浓度区, 渗透力大, 持续时间长, 逐渐消除各组织的粘连问题, 包括椎体、关节、韧带、血管等组织, 缓解水肿、挛缩等症状。通过力学原理, 进行弓形牵拉后拉大椎间隙距离, 减轻间盘等组织的压力, 修补各受累组织提供了有利空间[2]。同时还纳突出物, 改善椎体、小关节、韧带、血管、神经等组织的解剖学关系, 从而恢复脊柱的生理力学结构。对椎管而言, 促进脑脊液循环, 对后纵韧带和黄韧带等抗钙化、恢复弹性, 畅通椎管管腔、支持并修补相关血管和神经, 解除症状、体征。同时逐渐进行牵伸运动、肌力训练、协调性训练和有氧运动等康复训练活动, 改善颈部局部血液循环, 增强颈背部肌肉力量, 保持颈椎的静态和动态稳定性, 恢复及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有效减少复发, 远期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蒙药“哈如拉齐”熏蒸法结合康复技术治疗颈椎病能起到较好效果,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治方, 杨锐鹏.中医辨证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颈性眩晕60例.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 2011, 40(22):1160-1161.

第5篇: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致残性损并常合并脊髓损伤,多数为车祸、高处跌落、暴力打击或砸伤所致,以致损伤水平以下完全失去功能,造成瘫痪.由于病情突然,病人在心理精神上难以承受.往往表现出悲观失望、焦虑烦躁.因此要求医护工作者不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及较高的专业水平,还要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护理,为康复奠定基础.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颈椎手术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患者担心手术会影响说话、进食,术后效果不满意及疼痛等。极易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心理反应。护士要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反应进行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手术期间无痛及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及止痛方法,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2 一般护理:术前一日洗澡,术日晨禁食水。

3 术前训练:无论哪种术式,由于术中和术后的患者等特殊要求,必须在术前认真训练,以使其适应,避免因此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训练内容包括

.3.1 床上肢体功能锻炼:主要有上、下肢的伸屈,持重上举及手足活动,这种训练既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又可增加心搏量,从而提高患者术中对失血耐受力。

3.2 训练床上大小便:在床上进行适应性训练,以减少术后因不能卧床排便而发生尿潴留及便秘。

.3.3 俯卧位卧床训练:颈后路手术患者俯卧位的时间较长,易引起呼吸道受阻。术前必须认真训练以便其能够适应,训练应循序渐进,开始每次10~30分钟,每日2~3次,以后逐渐增至每次2~4小时,每日2~3次。

.3.4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这种训练主要用于颈前路手术,因前路手术的入路是经内脏鞘(包在甲状腺,气管及食管三者外面)与血管神经鞘间隙抵至椎体前方,术中需将内脏鞘牵向对侧,以暴露椎体前方(或侧前方)术前教会患者用自己的2~4指在皮外插入切口侧的内脏鞘与血管神经鞘间隙处,持续向非手术侧推移,可以用另一手牵拉,将气管推过中线,开始每次10~20分钟,逐渐加至每次30~60分钟,每日2~3次,持续3~4周。颈短体胖者应加长时间,患者自己不能独立完成时可由护士或家属协助,这种训练可刺激气管引起反射性干咳,护士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解释其重要性,达不到要求,可致术中损伤大,出血多,影响手术正常顺利进行。如强行手术易引起食道或气管损伤。

术后护理

1 必备物品:吸引器,气管切开包,沙袋,氧气。

.2 密切观察病情:每半小时测KT,P,R,BP 1次,连测4h,改每1h测1次,平稳后改2~4h测1次。

.3 因术中失血量多可致血容量不足,应密切观察BP,P,同时视病情调节输液输血速度。

.4 密切观察R,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及面色变化,必要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痰液粘稠,喉头水肿者予以雾化吸入。若患者出现乏力,嗜睡,恶心等症状时,要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发生(即在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现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准备。

5 观察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变化:正常情况下,术后24h内切口引流液量应少于100ml,若引流液过多,色鲜红,切口敷料渗血多,周围局部隆起,颈部增粗,患者自觉呼吸费力,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6 观察患者吞咽与进食情况:前路手术24~48h后,咽喉部水肿反应逐渐消退,疼痛减轻,其吞咽与进食情况应逐渐改善,如疼痛反而加重则有植骨块滑脱的可能,为防止植骨块滑脱严格限制颈部活动,头两侧置沙袋,翻身时保持头,颈,肩,躯干成一条直线,至少2人翻身,1人扶头、肩,另一个扶躯干、四肢,翻身时同步进行。

.7 术后护理:术后患者特点注意保持颈部适当,稍有不慎即可引起意外,应保持颈部自然中立位,切忌过屈,过伸,扭转。头颈部制动,尤其在24h内,头颈部应尽量减少活动次数及活动幅度,颈部两侧各放置沙袋一只24h后改用颈围,加以制动固定。

第6篇: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椎管扩大成型术;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a)-105-02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体退化及相邻软组织的退变直接压迫脊髓,加上剧烈的运动或长期的不良姿势等动态因素的影响,导致脊髓受压或脊髓缺血,继而出现功能障碍[1]。分为单侧受压和脊髓双侧受压型,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我科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行椎管扩大成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2~68岁,平均48.5岁;病史1 d~5年。无骨折脱位性颈脊髓损伤16例,脊髓型颈椎病14例。入院后检查全部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锥体束征阳性,临床表现为早期双侧或单侧下肢麻木、疼痛、僵硬发抖、无力、颤抖,行走困难,继而双侧上肢发麻、握力减弱,容易失落物品。其中,3例患者症状加重,有便秘、排尿困难症状;2例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全部患者入院后经磁共振检查确诊,均在全麻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2.1.1 心理护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受损表现,由于关系到患者日常的运动感觉等基本生活能力,会对该病有较大的恐惧心理,加上害怕手术不能成功,以及术后的疼痛等,大部分患者会在术前出现焦虑状态,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耐心向患者解释其病情相关知识以及手术的必要性。并可有针对性地请该类手术的成功病例现身说法。对术中麻醉、术后镇痛以及功能恢复等患者比较关心的内容,进行事实教育,使患者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接受并配合治疗护理。

1.2.1.2 训练术前指导患者进行训练,包括术中的俯卧、颈部过屈位以及术后的去枕平卧位。术前一周进行术中训练,胸前放一薄枕,头颈前倾,双上肢自然后伸,4次/d,每次30 min,3~5 d即可适应。术前3 d进行去枕平卧训练。

1.2.1.3 患者身体准备注意观察患者术前生命体征,因焦虑睡眠不佳者,可给予适量镇静药。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训练,对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术前检查呼吸道,嘱其戒烟。

1.2.2 术后护理

1.2.2.1 生命体征的观察患者术后送回病房后,注意观察其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体征,如有呼吸抑制及双上肢以下疼痛进行性加重的表现,伴无力、麻木、瘫痪,应考虑椎管内出现血肿[2],应及时报告医生。

1.2.2.2 呼吸困难的预防颈椎后路开口术后呼吸困难的出现是比较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造成术后呼吸困难的原因主要是术区血肿形成压迫呼吸道、术中全麻抑制呼吸道分泌物、脊髓受刺激导致呼吸机麻痹。因此要严密观察患者术后呼吸频率的变化,在出现呼吸困难前及时给予吸痰雾化吸入等对症处理。若患者出现乏力、嗜睡、恶心等症状时,要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3],发现睡眠出现呼吸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

1.2.2.3 引流观察术后注意观察引流液及伤口渗血情况,注意引流液的量和颜色,一般不超过200 ml/24 h,若引流液较多,颜色鲜红,敷料渗血严重,患者呼吸费力,应及时告知医生。

1.2.2.4 并发症本病多发于老年人,长期卧床容易出现压疮、坠积性肺炎、肌肉萎缩等。被褥要柔软舒适,勤帮助患者翻身按摩,尤其是受压部位;帮助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定时扣背,利于排痰。

1.2.2.5 护理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 h,定时进行唤醒实验,监测双下肢及括约肌感觉与运动功能。患者起床时禁仰卧起坐[4],应先侧卧90°,下肢放下床后,手撑床面坐起,卧床时顺序与之相反。

1.2.2.6 功能锻炼及时的功能锻炼是保证患者康复的重要条件,可以防治闭关防止并发症并促进全身功能恢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术后24 h后即可开始功能锻炼,在床上进行上下肢伸缩及关节运动,3~4次/ d,每次20 min。术后1周后可带颈部护具下床活动。

1.2.2.7 出院指导患者术后3个月可解除颈围,颈围解除后会出现颈部僵硬感,可指导患者做靠墙后后枕部用力顶的动作,持续5 s后放松,60~80次/d,分3~4次进行,随着颈部僵硬情况的好转可以增加次数,嘱患者生活中防止避免久坐以及头颈部的剧烈运动。

2 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9 h,经过术前术后的系统护理,患者原有症状缓解,没有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0.5~1.0年,患者状况良好,压迫症状均得到缓解,上下肢肌力恢复良好,肢体感觉异常明显好转。

3 讨论

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较为有效的方法,而术后的康复护理是达到良好手术效果的有力保证,本组通过对患者围术期系统护理,解除了患者术前的焦虑状态,使其大部分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术后严密的患者各体征监护,有效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合理适量的功能锻炼,使患者躯体运动感觉功能得到最快的恢复。总之,在该类患者的术后护理中格外注意患者呼吸功能的异常情况,要及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可以加快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费用,并达到最好的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贾连顺,李家顺.脊柱外科临床手册[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430.

[2]华雪艳,凌淑慧.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3(4):34.

[3]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677.

第7篇: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颈椎病颈椎间盘假体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者可致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高位截瘫,对生活和工作均造成很大影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作为治疗颈椎病的新技术,在维持病变节段椎间盘活动度的同时,可避免邻近节段的非正常应力,治疗效果良好。我院2003年5月至2005年10月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4例,早期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18个节段),男11例、女3例,年龄35~55(4.1±8.7)岁。11例慢性起病,病史1~10(5.3±9.6)年。3例因外伤导致急性颈椎间盘脱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不完全截瘫伴大小便功能障碍3例。

1.2手术方法简介在全麻下取仰卧位,C臂X线机透视定位使颈椎目标间隙处于一条直线上,以病变为中心,经颈前入路显露椎体前方。常规切除椎间盘组织,注意勿损伤上下终板。用中心定位器、角度测量器等辅助定位,用适宜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入并在假体前方置引流管一根接负压瓶并分层缝合[1]。

1.3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Odom评级11例优,3例良。置换节段前屈、后伸活动范围(ROM)3.5°~8.0°,左右侧屈活动范围2.3°~4.5°、2.6°~4.2°。复查时X线摄片显示假置良好,未发生假体偏移或下沉。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是一项新手术,患者患病时间长,对该手术效果和成功率持怀疑态度,担心手术失败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我们耐心与患者交谈,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麻醉方式,手术的必要性、方法、优点及术后康复程序、注意事项;介绍成功病例,创造舒适的环境,取得家人的配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术前准备

2.1.2.1一般准备:①术前备皮,操作时防止损伤皮肤。②常规配血800ml。③完善各项检查。④术前常规禁食、禁饮,练习床上大小便。⑤为预防感染,术前晚给予有效抗生素。

2.1.2.2呼吸功能锻炼:术前3d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训练。①缩唇呼吸。指导患者在嘴唇半闭(缩唇)时呼气,类似于吹口哨的口型。该方法包括小量吸气,长时间缩唇呼气。呼吸按节律进行,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尽量将气体呼出。同时呼吸次数较平时减慢(8~10次/min)。训练15~20min/次,3~4次/d[2]。②咳嗽训练。鼓励患者积极咳嗽、咳痰,咳嗽时按住胸部,嘱其深吸气,用爆发力使肺深部痰液咳出,3次/d。

2.1.2.3唤醒试验练习:术前训练患者听命令动脚趾,以便术中及术后能正确理解医务人员的命令动脚趾,以及时发现脊髓有无损伤,减少神经系统的并发症。

2.1.2.4颈托的佩戴方法:术前讲解使用颈托的目的,并演示正确使用方法,便于术后正确使用。佩戴时患者先取侧卧位,操作者用双手牵拉头部,将颈托后半部置于颈项后面;再取平卧位,将颈托前半部置于颈部,使颈托前后边缘重迭,用固定带系紧。取下时患者先取平卧位,按与佩戴程序相反的顺序取下。术前3d开始训练,3次/d,30min/次。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患者术毕即戴颈托,搬动患者时,必须有专人双手扶持患者头颈部并轻轻牵引,另外3人站于患者右侧,保持颈、胸、腰椎体在同一轴线上,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常规使用心电监护,每30分钟记录1次。术后第1天开始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给予雾化吸入,2次/d,防止喉头水肿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每30~60分钟挤压引流管1次,确保引流通畅。正常50~200ml/d,色淡红,若引流量>200ml/d,色鲜红,应及时处理。本组2例术后当天引流量多,血压偏低,及时予以输血后病情稳定,未发生并发症。术后24~48h引流量≤30ml即可拔管,本组患者均于24~48h拔出引流管。术后3~5dX线摄片了解人工颈椎间盘的位置。

2.2.2护理平卧6h后开始翻身,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次,操作时必须有专人双手扶持患者头颈部并轻轻牵引,进行轴型滚动式翻身,保持颈、胸、腰椎体在同一轴线上。先将患者双膝屈曲,一手置其肩背部,另一手置于臀部,翻向一侧,背部垫枕。更换时,可从左45°、平卧、右45°,逐渐过渡到60°。嘱患者不可强行自主翻身,以避免颈椎用力不当或扭曲致人工颈椎间盘滑脱。卧床患者骨突处予以保护,骶尾部垫水波纹垫,预防压疮的发生。本组患者均无异常。

2.2.3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

2.2.3.1脊髓神经根受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稍有不慎即有可能损伤脊髓或神经根,术后也可能因水肿、血肿压迫脊髓而发生神经系统症状。术后72h内定期监测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及括约肌功能,并与术前比较。让患者活动脚趾及进行触摸,检查患者双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是否存在;有无恢复活动的足趾感觉运动功能出现减退或消失迹象,以及局部切口触压痛明显等。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处理。本组均无脊髓神经根受损的发生。

2.2.3.2人工颈椎间盘滑脱:人工颈椎间盘滑脱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早向患者说明预防滑脱的重要性,使之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并告知患者具体注意事项,以加强防范意识。给予正确的护理,术后3~5d病情稳定者行X线摄片,正常者可按术前佩戴方法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在床上佩戴颈托并协助坐起,5~7d下床扶行活动。颈托对术后的颈椎可起到制动作用,短期内可增加颈椎的稳定性,缩短卧床时间。本组9例患者于术后5d佩戴颈托扶行下地活动,2例于术后7d佩戴颈托扶行下地活动,3例术前不完全截瘫患者于术后1月即在轮椅上活动。单个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患者颈托佩戴时间为10~15d,多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者则为15~28d。本组无1例人工颈椎间盘滑脱。

2.2.3.3椎间隙感染: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患者一旦发生椎间隙感染,不仅手术失败,同时也对患者生理、心理、经济上造成极大的损伤,故应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并注意观察全身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保持伤口敷料的干燥,动态观察切口局部状况(包括红、肿、热、痛等)。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发生。本组均未发生椎间隙感染。

2.2.3.4颈前血肿及喉上、喉返神经损伤: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有无呼吸困难,了解患者的发音和吞咽情况,鼓励患者发音,判断有无声音嘶哑或音调降低、误咽呛咳[3],及早发现异常并通知医生处理。本组1例出现喉上神经牵拉症状,表现为一过性声调降低,3d后逐渐恢复。

2.2.3.5脑脊液漏: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低颅压症状,如头晕、头痛、血压偏低、恶心呕吐等。观察伤口敷料渗液的颜色,负压引流液颜色的变化,当早期引流的液体带有血性,而以后却变为透明清亮的液体时,考虑有脑脊液漏发生的可能,立即取头低脚高位,同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均未发生脑脊液漏。

2.2.4康复指导

2.2.4.1早期活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最明显的优势在于治疗颈椎病的同时保存了颈椎的活动性,保证近期疗效良好,有效解决了传统颈椎前路融合固定术后颈部活动受限、远期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的并发症等问题[4]。术后早期指导患者床上适当活动肢体,做深呼吸,减少卧床并发症,为下床活动创造条件。①膝、踝关节训练。膝、踝关节屈伸,在每一位置维持5~10s,重复20次(组),2~3组/d。②直腿抬高运动(主动为主,被动为辅)。平卧位,下肢伸直离开床面,抬高40°~45°,保持10s逐渐增加到20s,重复40次(组),3~4组/d。术后第1天即可开始以上锻炼。

2.2.4.2加强障碍肢体功能锻炼:颈椎病脊髓受压损伤后,可造成上肢或下肢运动功能损害,因此,应加强恢复性训练。①拇指对指、握拳后用力伸指练习。3次/d,10~20min/次。②肩、肘、腕关节练习。各关节屈伸、旋转运动,3次/d,10~20min/次。③项背肌及颈部运动范围练习。4次/d,5~10min/次。活动范围及强度应循序渐进。④步行练习。术后5~7d可戴颈托下床活动,必须有人在患者旁协助,活动量以不疲劳为度。

2.3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勿做颈部过度屈伸及左右过度扭曲的动作,保持正确的姿势,伏案时间每1小时左右活动颈部1次;继续加强功能锻炼,进一步进行较精细的活动练习,如写字、使用键盘、织毛线等;睡眠时枕头高低适宜,位置恰当,颈部防止受凉;半年内不提重物、禁止剧烈活动或从事重体力劳动,行多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患者术后3~6个月注意乘车安全,防止颈椎骤然过屈过伸;定时门诊复查,术后第1、3、6个月门诊复查,出现不适随时就医。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局部及全身感染,预防感冒。

【参考文献】

[1]杨述华,邱贵星.关节置换外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00904.

[2]田勋燕.术前呼吸训练改善肺减容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14):3031.

第8篇: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22-01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主要是因为颈椎长期处于劳损状态或骨质增生的对颈椎脊髓、神经根、椎动脉造成压迫导致的,进而对其功能造成不利影响。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手段,为保证手术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预后和生活质量,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指导至关重要[1]。为分析优质护理在颈椎病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患者。参照组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患者年龄在28-65岁范围内,中位年龄36.5岁;病程在3-6年,平均病程4.5年;观察组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在27-64岁范围内,中位年龄38.4岁;病程在2-5年,平均病程3.6年。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本组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且两组患者均知晓此次研究的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环境护理、生命体征观察、生活指导等。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具体护理内容:

2.1 术前优质护理

术前需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使患者掌握正确呼吸的技巧和要点,以确保肺部通气功能,促进术后排痰顺利进行;协助患者进行术中体位训练和床上大小便训练,使其充分了解各种手术入路需要配合的正确体位,并学会卧位排便方法,以免术后排便受到影响。加强心理护理,告诉患者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平稳的心理状态,尽量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促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临床治疗工作。

2.2 术中优质护理

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其再次进行心理疏导与安慰,消除其精神压力和思想顾虑,向其介绍本院手术成功的病例,支持和鼓励患者,并将手术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再次介绍给患者,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3 术后优质护理

护理人员在术后需要对患者切口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定期更换切口敷料,确保其干燥和卫生清洁,以免发生感染。术后24h内禁止患者颈部位置变动,做好体位护理工作,可通过垫软枕和适当按摩等方式,舒缓患者肩部、颈部的不适感;加强术后康复训练指导,按照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以便促颈椎功能尽快恢复正常。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心理状态评分,并借助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对其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将护理满意度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及住院时间等借助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以( )描述并给予t检验组间对比,若P

2 结果

两组住院时间及心理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统计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

3 讨论

第9篇: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1 一般资料

12例颈椎病患者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2岁。平均住院天数10天。脊髓型颈椎病10例,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1例,脊髓型合并椎动脉型颈椎病1例。颈椎后路手术3例,颈椎前路手术9例。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缓解。

2 颈椎病的手术护理体会

1.1 手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消除悲观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生活习惯训练:颈椎手术病人要求卧床,且颈部制动,因此不但要训练床上大小便,卧位进食的训练也不容忽视,流质食物借助吸管完成进食,半流质、普食需他人喂食,同时嘱病人吞食时注意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引起呛咳。

气管牵拉、训练:为避免咳嗽,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应在术前一段时间戒烟,经颈前路手术的病人,术前要推移气管和食管训练,以适应术中牵拉气管和食管。经后路手术的病人,术前进行俯卧训练,以适应术中长时间俯卧。

功能锻炼:颈部锻炼,做前屈、后伸、侧屈和侧转活动。

配制颈托:术前帮助患者挑选合适颈托,为术后颈部能获得外在稳定及手术部位早日恢复打下基础。

1.2 手术后护理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患者送回病房要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和呼吸[1],监测血氧饱和度,去枕平卧位,头两侧置沙袋,防止患者头部转动。禁食水6小时,尤其要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变化和清理呼吸道的能力,前路手术术中牵拉气管,如术前训练不够、术中牵拉过度或时间过长,可使气管黏膜水肿,导致呼吸不畅,严重的可引起呼吸困难。术前加强训练,术中牵拉适度,术后避免受凉,有效咳嗽,密切观察等均可防止意外发生,一旦出现呼吸困难,面部青紫,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气管切开手术准备。

观察患者肢体感觉运动情况:患者回病房后,立即唤醒患者,并检查其上下肢感觉及运动情况,与患者术前相比较,如有减退应立即向医生汇报。

观察患者吞咽进食情况,随着术后炎症水肿消退,疼痛减轻,患者的进食情况会逐步改善,这时可少量饮水,试喂温度适宜、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而对于呼吸和吞咽功能障碍者,应给予鼻饲流质营养饮食。特别提示注意防止消化道烫伤或腹泻的发生。

伤口及伤口引流的护理:颈椎前路手术所置引流管,手术后应观察敷料渗血情况;颈椎后路手术伤口所置引流管,手术后除观察敷料渗血情况外,还应注意保持引流管的清洁和畅通,避免逆行感染。观察引流及渗血情况,要注意其量与色,若24 h引流量超过200 ml,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向医生报告及时处治。术后48 h内,引流量少于50 ml,且颜色淡者,可拔除引流管。手术后伤口引流量24 h多达200 ml以上且色淡或者见到伤口敷料有淡黄或淡红色渗液,提示有脑脊液漏。术后36 h,如无异常状况,可拔除引流管,术后6天,创口愈合良好者可拆线,若切口愈合不良,应适当延长拆线时间或采用间断拆线方法。

观察伤口出血情况:经前路手术因骨面渗血或术中止血不完全易发生术后出血,当出血量大或引流不畅,可形成血肿压迫气管,如不及时发现可危及生命。术后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引流是否通畅,是否脱出,颈部是否肿胀,呼吸是否困难,面部有无青紫等。如病人确有颈部肿胀,呼吸困难,面部青紫,要迅速拆除缝线,去除血肿,拆线后呼吸无改善,立即气管切开,以挽救生命。术后常规床旁置气管切开包,以备急需。

颈部制动:前路手术都行植骨固定椎体融合,制动十分重要,病人术后搬运时,应用围领固定颈部,并由专人护送。回病房后取平卧位,维持颈部稍前屈位,颈肩部两侧用沙袋固定,制动头颈部,病人在咳嗽、喷嚏时用手请按颈前部。术后每2―3小时为患者轴向翻身一次,确保颈部无扭转、弯曲。术后以颈托固定颈部摇高床头坐起,根据患者病情,鼓励患者术后2―7天下床行走。

并发症的护理:颈深部血肿: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正确处理。植骨滑脱:主要表现呼吸困难,面部发绀,尤其在颈部活动后突然发生,处理方法是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气管切开及再送手术室准备。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前路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多数发生在术后1―3天内,可以是出血的血肿,也可以是气管黏膜水肿,或植骨块滑脱引起。

1.3 早期康复指导:防止性低血压。下床时佩戴颈托,要有人保护,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晕、面色苍白等直立性低血压的表现。指导患者少走、慢走,逐步适应。术后第一天可开始进行肢体训练,早期主动和被动的关节功能锻炼,可提高肌力,有助于提高日后生活质量。上肢训练如屈肘、伸肘、屈腕、伸腕、屈指、伸指及指间训练等,下肢训练如股四头肌、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训练。

1.4 出院指导:出院后佩戴颈托2-3个月。避免颈部剧烈运动。避免提重物,防止跌伤。继续肢体的功能锻炼。术后一个月可练习颈后部肌肉,加强颈背肌力量,防止鹅颈畸形。

3 小结

通过对12例颈椎病的术后护理,体会如下:(颈椎手术术后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术后高质量的护理及正确的功能锻炼对预防并发症、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颈椎病的术后护理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无论是家人还是医务工作者,都应该认真地做好护理工作,做好出院护理指导,有利于患者稳定病情,巩固疗效,加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