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精选(九篇)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

第1篇:颈椎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 颈椎骨折;手术;护理

据调查研究得知,颈椎骨折时极易造成颈脊髓受压而致病人高位截瘫,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生残疾。颈椎骨折常常要采用手术治疗。因此对手术的颈椎骨折病人, 采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对降低病人的死亡率、致残率, 最大限度恢复病人的功能有重要意义,还是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次通过对一组颈椎骨折患者的手术以及护理,使患者顺利康复出院。一系列的工作和实践说明,在颈椎手术的护理方面,制定正确的护理方案,以及关键环节的把握和注意是至关重要的,值得总结和深入体会,使其更好地配合手术的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共37例颈椎骨折患者, 其中男性21例, 女性16例。年龄在20~72岁之间,平均年龄大于50岁。致伤原因多为为车祸或高出跌伤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颈部疼痛以及活动受限,多数的四肢感觉基本都运动正常。

1.2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多功能监护、静脉点滴等一系列治疗和护理措施。16例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 21例行择期手术治疗。从术前到术后对患者采取了全程的护理措施,并密切监控康复进展。

1.3 结果

多数患者在术后前3天内,诉颈部疼痛及双上肢痛感明显好转。最终所有患者在术后护理下无一例并发症,均如期康复出院。

2 护理的分析总结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大多都有紧张、焦虑表现。因此要用恰当的语言关心、安慰病人,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1]。责任护士应向患者介绍病情、治疗及神经恢复过程, 给病人以希望, 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及时与患者沟通,及时向主治医师反馈有关信息。入院后立即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通过评估适时讲解疾病的症状、体征手术方法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2.1.2基本护理

根据颈椎骨折病人情况备好板床,很多需要采取颈部垫枕,头部两侧分别置沙袋固定或行枕颌带牵引、颅骨牵引以防病情加重。保持室内的环境卫生良好通风并经常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指导吸烟患者戒烟酒等, 指导调节饮食,限制探视人员并说明意义,严格规范病区。

2.1.3疼痛护理

颈椎骨折后疼痛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并因骨折牵引以及长期卧床会致病人痛苦增加, 随着新的医疗改革模式的转变, 忍耐疼痛已经转变为预防疼痛, 减轻疼痛。解决疼痛的方法。除了病因治疗外, 药物和心理治疗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减轻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反应。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病人生活过的愉快、充实, 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减轻痛苦。

2.1.4其他护理

其他包括术前各项检查的目的要求,术前1日备皮,给以剃头擦浴更衣,交代术前12 h禁食4 h禁水是为了防止全麻术后引起呕吐窒息。以及术后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给患者一种安全感。必要时带患者看望同种手术患者康复情况并让患者熟悉相关的医疗用物如氧气、负压吸引、心电监护仪等以免产生恐惧心理。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的观察及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后将患者安置到监护室, 给予吸氧2L/min, 持续心电监护, 同时注意观察口唇、甲床、耳廓有无发绀等缺氧情况。当SPO2

2.2.2伤口观察及护理

一般术后若伤口有少许血性渗液, 可在颈部两侧以砂袋压迫止血3~7h。术后24~72h内严密观察伤口引流液、渗血、有无颈部增粗等情况, 若有异常及时处理。保持体温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

2.2.3护理

一般手术后去枕平卧6h ,颈下垫沙袋(长约20cm)保持颈部后伸, 颈两侧各放1个沙袋制动,防止出血及植骨块滑脱,术后植骨块脱出为严重的并发症[3]。24 h后改用颈托固定, 抬高床头1015度角以利于呼吸;在接手术患者时应特别注意保持颈部适当的,搬运患者时必须注意保持颈部的自然中立位,切忌扭转、过伸或过屈。有颅骨牵引者,搬运时仍应维持牵引。

2.2.4注意药物副作用的预防

颈椎术后常需要使用大剂量激素预防脊髓水肿, 而大剂量激素的应用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如应激性消化道溃疡以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4]。其中诸如对于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可能者, 应监测生化指标并观察相应的临床表现。而对于有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严密观察其有无呕血、黑便等症状, 预防性使用胃黏膜保护剂。

2.2.5并发症的预防

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预防褥疮。定时给患者拍背, 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 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密切观察尿液的颜色及量, 以训练膀胱的感觉及收缩功能。鼓励患者多饮水, 饮水量保持在每天2500~3000 ml, 预防泌尿系感染。每天按摩四肢肌群2~3次,被动活动相应关节, 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2.6康复训练

适应性训练包括呼吸功能训练,气管牵拉训练,生活习惯训等来克服手术后的不适。术后当日即可进行瘫痪平面以下肢体的向心性按摩及四肢被动运动,每天4~5次。防止关节僵直和废用性萎缩。术后2~3 d开始进行肢体和关节的活动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对于截瘫患者应指导其家属做好股四头肌收缩、舒张, 踝关节背屈、跖屈。后期康复训练主要进行日常生活动作训练。一般拆线后可开始逐渐下床行走, 可先半卧位2~3 d, 再坐位2~3 d, 然后扶床站立。截瘫不严重者可到康复科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做康复训练,以尽快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3总结

颈椎手术病程较长,患者自理能力下降。通过实施科学的护理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的疗效。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提高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的成功率。

本组37例病人,由于加强了术前、术后护理, 取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密切配合, 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效果满。说明,作好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这一些列经验总结将使下一步的颈椎手术护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龚群英.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的护理. [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8):685.

[2]贺萍萍, 傅国美, 等. 颈椎前后入路一期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护理. [J].护理与康复,2007,6(5):306-307

第2篇:颈椎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  健康教育路径 椎间盘移位 围手术期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和(或)脊髓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作为致压物是单纯的椎间盘组织[1],是临床上常见病。护理健康教育是以患者和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利用护理学和健康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护理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使教育对象接受健康相关知识的指导及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使其行为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护理健康教育路径是指导护理工作,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工具,是依照标准护理计划,为某一类特殊患者设定的住院护理流程,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判别患者预后[2]。我科为颈椎间盘突出征患者提供入院、术前、术后、出院的全程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至12月我科住院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48±4)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46±3)岁。2组性别比、年龄、手术方式,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的随机教育方式,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及常规的疾病知识。WWW.133229.Com试验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由责任护士每日根据健康教育路径表上的时间要求及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教育、评价,直到患者理解并采取有利于疾病康复的行为。

1.3 评价标准 包括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调查。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自制调查问卷,在出院前对2组患者进行测试,满分100分,得分>90分为优,80~90分为良,60~80分为中,得分<60分为差。满意度调查: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出院前对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得分>9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3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表

教育时间教育内容入院当日1.入院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病区环境,陪患制度,作息制度;2.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及相关疾病知识。入院第1天介绍化验、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血尿便标本的留取方法。入院第2天至术前1.手术目的及方法;2.术前训练:气管推移训练、咳嗽训练、床上大小便训练、饮食训练。3.术前准备的内容、目的及注意事项,颈托的选择和使用;4.心理指导:解除焦虑、恐惧心理。手术当日1.术后立即颈托固定颈部,保持颈部中立位,限制颈部前屈、后伸和左右旋转;2.介绍放置引流球的目的及意义,如何保持负压引流通畅;3.观察四肢感觉及运动情况是否改善;4.指导握手、纂拳及肱四头肌功能锻练;5.术后6 h禁食水,6 h后进冷流食(禁食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少食多餐。6.指导有效咳嗽排痰。术后第1天1.佩戴颈托可取斜坡30°~60°仰卧位;2.进食半流食,少食多餐;3.加强手部及肱四头肌的功能锻炼;4.顺时针按摩腹部,可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术后第2天1.佩戴颈托坐床缘;2.进食半流食,加食水果、蔬菜;3.加强四肢及关节的功能锻练。术后第3天1.拔除引流球后佩戴颈托由他人扶行;2.进食软食,逐渐增加含蛋白质、钙质丰富的饮食。出院前指导1.佩戴颈托3个月;2.保持良好的站坐姿势,避免头颈部过度前倾、后仰及剧烈活动;3.介绍颈部及四肢功能锻练的方法及注意事项;4.枕头不宜过高,7~10 cm为宜;5.术后1、3、6个月复查,特殊情况随诊。

注:路径表在应用过程中应填写备注栏包括施教时间、施教者签名,效果评价表1 2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2组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表2 2组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通过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及诱因,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各种检查及训练的目的及意义,手术的方法及适应证,减除了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的焦虑、恐惧心理,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为手术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通过术后及康复教育,使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术后治疗和护理,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预防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懂得了颈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缓慢,病程长,治疗不可能立竿见影,必须坚持不懈地治疗和锻炼[3];使患者明白日常生活中合适的枕头与睡眠姿势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很重要,要养成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不要长期低头工作,要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冬春季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等。总之,通过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康复教育,丰富了患者有关颈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知识,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4]。

通过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临床路径进行教育确保了健康教育效果。传统健康教育,内容不系统、不全面、教育过程缺乏连贯性,常常出现教育内容遗漏和重复,患者遇到问题四处询问,往往不能得到满意答复[5]。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要求每位护理人员根据病情和患者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路径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及时评价反馈,避免了护士一次性将健康教育知识全部灌输给患者致使患者接受不了,而达不到预期目标。护士长定期检查路径的实施情况,督促护士必须按时落实好此项工作,大大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6]。健康教育路径要求护士必须按照路径的时间和内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加了护士和患者交流的机会,预防了护患纠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健康教育是一门独特的学科体系,作为健康教育者必须掌握相关理论和技能,从而促使护理人员加强学习。依据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指导,保证了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接触患者,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7]。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满足了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技能,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贾连顺,候铁胜,倪斌,等.关于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6,11:218221.

2 何瑞仙,徐波.欧美护理发展新概念.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管理杂志,2002,2:2224.

3 娄湘红,杨晓霞主编.使用骨科护理学.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32333.

4 朱以芳,余鸣,谷仲平,等.临床路径实施中的护理干预.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4143.

5 张颖.健康教育路径在军队中心医院的应用与评价.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528530.

第3篇:颈椎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方法 对34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进行适应行为训练指导,记录患者手术中血压、心率、呼吸、吞咽等指标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与对照组(术前未行适应训练)34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程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 术前适应行为训练可以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有效地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适应行为训练;并发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6-0718-02 中图分类号:R 681.5+50.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6.034

颈椎前路手术是脊柱外科常用术式之一,常用于颈椎外伤、畸形、肿瘤、退变等疾病的外科治疗,是目前治疗颈椎疾病的有效手术方法。但由于颈前入路解剖结构比较复杂,涉及诸多重要结构,术中、术后常出现各种并发症[1],不仅降低了手术疗效,而且增加了患者痛苦。我科对34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进行了适应行为训练,旨在探讨该训练方法对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安全顺利地实施手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将2003年5月~2007年11月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手术的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7例,女7例;平均年龄54.8岁;脊髓型颈椎病1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9例,混合型颈椎病7例;选择同期术前不宜行气管推移训练的C4~7骨折及颈前部有血肿或肿胀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男28例,女6例;年龄52.3岁。两组均在颈丛麻加局麻下行颈椎前路椎管减压加植骨融合术。两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训练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术前健康宣教,观察组由责任护士利用口头讲解、动作示范进行充分术前适应训练。具体内容:①训练:颈椎前路手术时间较长,为轻度过伸仰卧位,因此术前必须加以训练,使其适应手术,提高其耐受力。首先对患者进行术前训练重要性的教育,明确训练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然后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在其肩下垫一高度适宜的软枕,使颈部呈过伸位,充分暴露颈前部,开始10~30 min,逐渐增至2~3 h。②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因术中需牵拉气管暴露术野,易引起气管损伤、水肿,故经前路手术前应指导患者行气管推移训练[2]。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枕垫于肩下,头后仰。训练者站在患者右侧,用拇指或2~4指指端顺气管侧旁,将气管、食管持续向非手术侧推移,开始时用力缓和,频率5次/min,推移5~8 min后,用力稍加强,尽量把气管和食管推移超过中线,并尽可能避免牵引过程的中断[3]。③床上排尿训练:术前2~3 d告知患者训练的目的及重要性,指导患者在制动卧位情况下在床上练习平卧位排尿,他人协助完成,2 次/d,并随时给予指导,直到熟练掌握,达到排尿顺其自然。

3.评价内容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呼吸、吞咽变化差值并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痰液黏稠、咽喉部疼痛、尿潴留等发生情况。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血压、心率、呼吸、吞咽次数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见表1。观察组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痰液黏稠、咽喉部疼痛、尿潴留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见表2。表明观察组手术进展较对照组明显顺利,显露好,气管、食管相对松弛。另外,观察组患者在术中、术后发生呼吸困难程度较对照组轻,对手术适应性增加。

讨论

由于颈椎前路手术是风险很高的手术,良好的术前适应性训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适应训练包括训练、气管和食管推移训练及卧床排尿训练。临床工作中,多数患者惧怕痛苦和躯体不适不能坚持,护士需主动向患者示范训练方法,耐心讲解训练的重要性,并给予有效的督促、鼓励,有利于患者有计划、有步骤地配合实施适应性训练[4]。

1.适应训练可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 护理是临床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改变对机体影响很大,尤其是一些重症手术患者[5]。传统的颈椎前路手术前不进行适应性的训练指导,使大部分患者由于对手术的不适应,术中自觉难以坚持,出现呼吸困难、气喘,甚至躁动不安,影响手术实施。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术前适应训练,锻炼了颈部肌肉与韧带的强度,能减轻因长时间颈部过度伸展造成的不适,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延长训练时间,肩下枕头亦可根据情况逐步增厚,在训练时嘱患者精神放松,调整舒适,防止术前过度训练引起患者不适而造成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2.术前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是确保手术效果的保证颈椎前路手术术中为了清晰地显露椎体前缘,必须将气管、食管等鞘拉向一侧,如患者术前未进行正确的气管推移训练或气管推移训练不够,会因术中牵拉气管引起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波动范围较大,给手术带来困难,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6]。因此术前进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也是术前必要且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科学的气管、食管推移训练,能增强颈部组织的适应性及患者的耐受性,使内脏鞘易于牵开,便于手术,术中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及吞咽次数变化程度小,减少了手术的风险。且因手术出血量少,手术视野显露好,患者较安静,气管相对松弛,术后气道分泌物少,减轻了咽喉部不适症状。因此,术前进行系统而正确的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对于保证颈椎前路手术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训练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呛咳应立即停止,嘱其深呼吸,或转移注意力,待症状消失后,再由轻到重重新训练。训练时应遵循先慢后快,幅度先小后大、先轻后重、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

3.排尿训练可预防和减少排尿困难,恢复患者自行排尿功能 术后由于姿势改变,不习惯床上排尿,加上脊柱需保持直线制动,以及心里紧张怕他人在场等因素导致排尿反射受到抑制,大脑皮层指挥抑制其排尿[7],是造成术后排尿困难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患者术前进行排尿训练,观察组在排尿姿势与环境条件都改变的情况下,术后自行排尿的成功率比对照组高。表明了术前进行排尿训练,使会肌肉得到锻炼,加强尿道括约肌作用,强化排尿条件反射,有效恢复患者术后自行排尿功能,预防和减少排尿困难、尿潴留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经过系统正规的术前适应训练后颈部组织适应性增强,降低了手术风险,从而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良好恢复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 健,梁芳果,瞿东滨,等.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附258 例报告)[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4):450-453.

[2]陈淑贤,曾小芳,李晓莲,等.肌萎缩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74-75.

[3]金莉红.颈椎损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4,3(3): 185.

[4]王晓乐,罗存珍,李凤华.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2006,21(3):207.

[5]邓炳兰.手术变化影响生命体征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 21(5B):77.

[6]施海燕,王世英.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 44-46.

[7]王萍,冯恭新.术前排尿训练对心血管介入患者术后排尿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3, 38(7):5381.

第4篇:颈椎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 颈椎疾患; 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颈椎疾患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它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和及时的外科干预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前提。我科自2004年9月~2005年12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28例颈椎疾患的病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结合临床资料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4年9月~2005年12月共施行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各种颈椎疾患病例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38~71岁。其中颈椎不稳6例,脊髓型颈椎病13例,颈椎骨折伴滑脱9例。

2 方法

术前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及技术指导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切口渗血情况,四肢感觉运动情况,指导病人功能锻炼,做好出院宣教。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因颈椎手术复杂,难度高,风险大,病人往往存有较重的心理负担,担心有生命危险,术后疗效不佳,顾虑手术后瘫痪。因此病人会感到非常焦虑紧张,他们会因此怀疑自己能否经受住手术,给自己做手术的医生是否技术高超等。术前我们要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就他们目前疾病的状况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可靠性,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给以他们足够的心理支持,增加他 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向病人介绍手术效果显著的案例,让同类术后病友现身说法,从而解除病人的顾虑,增强病人自信心和安全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以保证手术顺利实施。

2.1.2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 术前指导病人本人或家属用2~4指在皮外插入切口一侧的内脏与血管神经鞘间隙处,持续性向非手术侧推移,训练时也可用另一手协助牵拉。开始时,每次持续10~20min,然后逐渐增加到30~40min,每天6~8次,而且必须将气管牵拉过中线,通常训练3~5天。体胖颈短者应适当延长时间,这种推移训练可提高患者在术中牵拉的耐受性[1],为手术提供了良好的视野。

2.1.3 床上大小便训练 为避免排尿排便困难,指导病人练习床上应用便器,并教会病人正确使用腹压,排空大小便,减少残余尿量,避免尿路感染的机会及便秘。

2.1.4 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做好健康宣教 对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应在术前的一段时间戒烟,并说明吸烟对手术及术后的危害,劝其戒烟,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1.5 呼吸功能锻炼 目的是增加肺活量,促进痰液排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锻炼方法:(1)深呼吸锻炼;(2)有效咳嗽锻炼;(3)吹气球练习[2]。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病人术后回病房后,给予使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严密观察呼吸、脉搏、血压、氧饱和度及意识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一旦有异常变化立即汇报医生并协助处理。

2.2.2 严密观察呼吸情况 因颈椎手术尤其是上颈椎手术可影响延髓呼吸中枢,易引起呼吸功能减弱,再加上颈椎前路手术中因长时间的牵拉气管食道造成水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痰液堆积、气管受压,随时可导致呼吸困难、窒息甚至死亡。因此,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护理工作最关键的一步。(1)术后给予氧气吸入,氧浓度根据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2)术后给予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各1支加生理盐水20ml进行雾化吸入,每天2~3次,雾化完毕即轻拍背部,使痰液松动,有利于痰液的咳出。(3)对体弱或肺功能欠佳者可予以吸痰。(4)加强饮食指导:术后以冷流质为主,逐步过度到半流质至普食,减轻咽部水肿及出血,教会病人慢慢吞咽,以防呛咳窒息[3] 。

2.2.3 体位的安置及颈托的配带 术后病人返回病房搬动时人力一定要充足,保证搬动时保持头、颈、胸部的一致,防止颈部转动,予以去枕平卧,颈部两侧分别放置一个沙袋用以颈部制动,大部分病人均可在术后1~2天坐起或下床活动,但是必须配带合适的颈托。我院采用的是前后两片式颈托,前后片松紧可自由调节,根据病人颈部的长短粗细不同,选择不同的型号,并协助病人配带,使病人在术后获得良好的外在稳定。

2.2.4 切口及引流管的观察 术后应严密观察颈部切口敷料渗血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颈部有无肿胀,床旁常规备气管切开包,以防止因颈部血肿压迫气管发生窒息时便于抢救,特别是手术当天,要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必要时需再进手术室去除血肿,使呼吸通畅。如发现切口渗血多,引流量增多,病人主诉吞咽困难、声嘶、呼吸不畅、无力,应立即汇报医生及时处理。

2.2.5 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 术后功能的恢复和重建,与其锻炼情况有着直接关系。术后第一天指导病人和家属对肢体和关节做主动或被动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如肢体抬高,关节屈伸,每天5~6次,每次20~30min,逐渐增加,可以促进全身肢体功能的恢复,尤其对术前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更为重要。

2.3 出院指导 如何让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恢复社会职能是护理工作的目标,因此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十分重要。

2.3.1 出院时教会病人预防颈椎病复发的正确方法,叮嘱病人需继续配带颈托3~5个月。

2.3.2 避免颈部震动或扭曲,功能锻炼时应循序渐进,注意安全,防止跌到。

2.3.3 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坐、站、行、劳动姿势,

2.3.4 定期门诊复查,时间一般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

3 小结

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疾患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手术部位复杂,周围与许多器官及组织相邻,一旦损伤脊髓或神经,病人即可出现呼吸暂停。良好的医疗设施、娴熟的手术操作技能、正确的护理方法是保证手术效果,避免和减少并发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适时策略地进行术前宣教和心理护理及严密的术后病情观察,正确的帮助和指导功能锻炼,使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朱翠萍,邹长芬.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1):974-975

2 许蕊凤.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44-345.

第5篇:颈椎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1 临床资料

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本科手术治疗颈椎病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30~72岁,平均 35岁,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颈痛、肢体的肌力减退和活动障碍等症状,均行手术治疗。

2 术前准备

2.1 心理准备 颈椎手术的颈前路和颈后路手术大都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施术,术中需得到其密切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手术。术前应详细耐心地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中可能遇到的不适,争取其密切的配合,减轻其心理负担。

2.2 改变生活习惯 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应在术前的一段时间戒烟,有咳嗽者应行呼吸道检查,必要时可于手术前给予药物治疗,睡眠质量不佳的患者也应调整枕头高低或给予少量镇静药物促使其获得良好充足的睡眠。

2.3 适应性训练 包括卧床排便训练、气管和食管推移训练及训练。床上练习排便是术前基本训练的内容之一,术后应卧床数日,若有排尿困难,需留置尿管,但易引起尿路感染。颈前路手术须行气管和食管推移训练,即术前嘱患者本人或他人用2~4指在皮外切口患侧,持续性向非手术侧推移,训练时也可用另一手协助牵拉。开始时每次10~20 min,此后逐渐增加至30~40 min,而且必须将气管牵进中线,如此训练3~5 d。注意不要过于用劲,以免造成咽喉水肿、疼痛。训练是颈后路手术的要求,术前应训练患者俯卧位,将被褥与枕头垫起放置于床的中间,患者俯卧其上,头颈前倾,双上肢自然后伸,初练时患者呼吸困难,3~5 d后即能适应。

2.4 皮肤准备 后路手术应常规剃光头,前路手术备皮同甲状腺手术,若术中需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还需准备一侧髂部皮肤。

3 术后护理

3.1 病情观察

3.1.1 生命体征观察 做好患者手术后回病房的交接工作,及时向医生了解手术情况,注意观察患者意识、面色,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2 h一次,直至平稳。如有呼吸抑制,血压、脉搏的变化及出现双上肢以下疼痛进行性加重,伴无力、麻木、瘫痪,应考虑椎管内血肿形成卡压神经根,应及时报告主管医生处理。

3.1.2 手术局部的观察 术后2 h严密观察伤口疼痛及渗血情况,若伤口渗血较多,应及时更换敷料。若患者有较剧烈颈部酸、胀、痛、麻等是由于器械进入椎间隙时髓核腔内的压力增高,刺激神经根引起,疼痛较重者,可给予药物止痛,一般12~72 h症状可逐渐减轻。

3.1.3 引流管的观察 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受压、扭转、逆流,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若引流出较多的血性液,可能伤口有活动性出血,若引流出较多淡红色液,提示有脑脊液漏,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3.2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2.1 预防伤口感染 保持手术局部清洁、干燥,防止感染,渗血多时应及时更换;同时,应严密观察术后体温的变化,遵医嘱准确应用抗生素,发生异常及时处理。

3.2.2 椎管内粘连 加强对引流管的观察,若伤口引流不畅,也可引起神经根受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引起椎管内粘连,因此伤口渗血多时,应及时更换敷料,即可防止椎管内粘连。

3.2.3 喉返神经或喉上神经损伤 上颈椎手术易误伤喉上神经,术后在饮水或进食时发生呛咳现象。下颈椎手术易误伤喉返神经,术后患者声音嘶哑、发音不清。发生上述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2.4 皮肤护理 保持颈部的稳定性,与患者讲明颈部制动的重要性,颈椎稳定是术后恢复的关键,稍不合适即会导致延髓的损伤[1],过度活动也是颈椎手术疗效不佳和变坏的原因之一。 翻身时注意保持头颈胸的一致性,避免颈部旋转和屈伸活动,卧气垫床,鼓励患者抬臀以减少尾骶部受压。

3.2.5 预防呼吸道感染。于术前教会患者正确的深呼吸、有效的咳嗽方法,每天进行锻炼;术后3 d 内常规超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定时翻身拍背鼓励主动排痰;做好口腔护理,减少口咽部细菌进入呼吸道,有助于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2]。

3.3 功能锻炼 障碍肢体的功能锻炼与康复护理非常重要。

3.3.1 手功能锻炼 颈椎脊髓受压损害后,可造成脊髓病手(指间肌麻痹,致手指拼拢及握拳障碍);因此,主要锻炼手的提与握的功能。方法:①拇指对指练习;②手握拳,然后用力伸指;③分指练习外展内收,用手指夹纸;④揉转石球或核桃:⑤捏橡胶皮球或拧毛巾。以上方法每日可练习3~4次,20~30 min/次。

3.3.2 步行锻炼 病情许可早日下床活动,若病情稳定,术后24 h可在颈围保护下半卧位或坐位以减轻颈部水肿、出血,改善呼吸,72 h后可下床活动。

4 体会

通过对颈椎患者围手术期的严密观察及对症施护,有效地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病情顺利恢复,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第6篇:颈椎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带锁钛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方法 35例颈椎疾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带锁钛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进行系统的呼吸道准备及呼吸功能训练和术后给予严密的呼吸道管理。结果 3例患者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8.57%。其中1例患者因颈部血肿导致呼吸道梗阻,抢救无效死亡;2例患者因脊髓反应性水肿,出现呼吸困难,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 颈椎前路带锁钛钢板内固定手术后,合理有效的呼吸道管理是防治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 颈椎;外科手术;呼吸道系统;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颈椎病常用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但由于此手术方式的解剖比较复杂,并发症发生率高,尤其是呼吸系统并发症最为严重,是颈椎术后患者早期死亡最常见的原因,通过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不仅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综合我院骨科2004~2007年共实施颈椎带锁钛钢板内固定术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病例资料

本组病例35例,其中颈椎病32例,颈椎骨折并截瘫3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19~82岁,平均55岁,均在全麻下实施颈椎前路带锁钛钢板内固定手术,术后发生呼吸道并发症共3例,发生率为8.57%。3例并发症均发生在颈椎病组,其中1例因术后颈部血肿导致呼吸道梗阻,发生于术后4h,患者表现为憋气、呼吸困难并颈部增粗等症状,护士发现病情变化后立即通知医师,虽然医护人员迅速采取各种急救措施,但因患者病情严重,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其余2例因并发脊髓反应性水肿引起呼吸肌麻痹而导致呼吸困难及呼吸衰竭,经持续中流量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排痰及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均已康复出院。

2 呼吸道管理方法

2.1 术前呼吸道的准备

2.1.1 心理疏导 颈椎病患者因长期受疾病的影响,均有不同程度的脊神经受压症状,加之颈椎手术风险较大,患者的心理负担重,因此术前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尤为重要。通过板报、健康宣传资料及图片等形式,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了解呼吸道管理对颈椎病术前和术后的影响,同时因人而异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树立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训练。本组5例因语言交流障碍及文化程度存在差异,护士不能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不能很好地进行术前和术后的配合。

2.1.2 体位训练 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中均需采取仰卧及颈部过伸位,以便能充分暴露手术部位,因此术前需进行体位的训练,以增加对手术的耐受性。术前3天指导患者(颈椎骨折并截瘫患者除外)取去枕仰卧位,缓慢地将头移向床边,吊于床沿边,保持颈部呈过伸位,每次10~15min,每天1~2次,逐渐增加次数,使患者能适应术中及术后体位的改变。本组32例颈椎病患者中,除2例患者训练时出现头昏、胸闷不适症状后立即停止,嘱其采取去枕仰卧位,肩下垫一薄枕的体位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6例因不适应而不能坚持进行训练,余患者都能按要求进行训练,效果满意。

2.1.3 劝说患者戒烟 由于吸烟会刺激呼吸道,使分泌物增多,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从而增加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组35例患者中吸烟者11例,均为男性,其中烟龄10年以上8例,通过详细讲解吸烟对手术的影响及戒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劝阻患者吸烟,并悬挂禁烟标识,均能引起患者的重视,积极配合,有效的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2.1.4 气管推移训练

此方法是颈椎前路手术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成功的基础,既可减轻术中牵拉气管造成患者呛咳等不适,更好地暴露手术部位,又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前责任护士指导患者用拇指或2~4指指端顺气管侧旁,将气管、食管持续向非手术侧推移,需超过中线,并尽可能避免牵拉过程中断[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每天1~3次,时间从刚开始5min逐渐增加到30~40min,推移力度以患者感到轻度憋气为宜,同时训练时注意避免损伤皮肤。本组中4例因不能坚持进行有效的气管推移训练,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射性干咳、咽部疼痛、咳痰、吞咽困难等不适症状,经消肿、化痰、湿化气道治疗后症状缓解。

2.1.5 有效的呼吸功能训练 教会患者呼吸功能训练方法:①深呼吸的方法:吸气时双肩放松,气体由鼻吸入,然后屏住呼吸2s左右,呼气是用口慢慢呼出;②咳嗽、咳痰方法:指导患者在深吸气末咳嗽,重复数次,将痰排出。对无力咳痰的截瘫患者,可用右手食指和中指按压气管,以刺激气管引起咳嗽,或用双手压迫患者的胸腹部,嘱患者用力咳嗽,以加强膈肌反弹的力量,排痰效果较好。通过对35例患者进行训练方法的讲解及动作示范,尤其对语言表达欠缺和理解程度低的患者反复多次示范,患者基本掌握了深呼吸及咳嗽、咳痰的方法。

2.1.6 积极治疗和控制呼吸道急慢性炎症 术前协助患者进行常规的胸片和肺功能的检查,以了解有无呼吸系统并发症。本组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经合理足量使用抗生素后,炎症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使患者能如期手术。

2.2 术后呼吸道护理

2.2.1 环境及床单位的准备 术后将患者置于空调房内,保持环境卫生清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术后24h内谢绝探视,以保证患者休息,防止交叉感染,且床边常规备氧气、吸痰器、气管切开包和心电监护仪。

2.2.2 注意头颈部制动,保持颈椎稳定 本组患者均行髂骨取骨植骨术,局部制动不仅可减少出血,且可防止植骨块脱落、滑出,术后患者过床时用颈围固定,过床后保持颈部中立位,颈下垫一薄枕,两侧置沙袋以固定头颈部,防止颈部左右摆动,造成植骨块脱落而引起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平卧6h,生命体征平稳后,每2h给予更换体位一次,更换体位时保持头、颈肩、躯干呈一直线,防止脊柱扭曲受压而引起或加重脊髓损伤。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本组患者未发生植骨块脱落、滑出并发症。

2.2.3 监测呼吸情况 术后呼吸困难是前路手术后最危急的并发症,一般在术后3天内发生[2],因此术后需严密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浅的变化,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评估口唇、面色、四肢末梢有无发绀,同时观察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情况,本组3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伴血压下降、脉搏加快、血氧饱和度低于90%,经报告医师,立即采取急救措施,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2.2.4 观察颈部伤口情况

颈部血肿是颈椎前路手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术后24h内,严重者可导致呼吸道梗阻而危及生命,因此术后需密切观察颈部伤口渗血及引流情况,认真倾听患者主诉,询问患者感受,有无胸闷、憋气等不适症状,本组1例患者于术后4h出现呼吸困难并颈部增粗,血压下降,意识改变,护士发现病情变化后立即通知医师,予床边剪开缝线放出积血,同时积极组织抢救,行气管切开辅助呼吸机等治疗,但因病情发展快,病情严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2.2.5 预防脊髓反应性水肿 由于手术创伤的刺激,脊髓本身及周围组织易出现水肿反应,尤其是24h以内,本组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6h和8h出现憋气、呼吸困难、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降低等呼吸衰竭症状,予立即通知医师,实施各种急救措施,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中流量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排痰及消水肿、利尿等治疗,均已康复出院。

2.2.6 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排痰 患者由于手术中气管牵拉、手术区域的创伤、全麻插管等的影响,容易出现喉头水肿,气管分泌物增加;且术后害怕伤口疼痛而不敢咳嗽、咳痰,致使痰液排出受阻。因此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克服恐惧心理,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及时排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予定时翻身叩背,促进痰液引流;根据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每天2次,每次15~20min,雾化液内加入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霉4000u,以减轻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稀释痰液。本组除3例患者出现呼吸道并发症给予电动吸痰外,余患者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均能自行排出痰液。

3 小结

颈椎前路带锁钛钢板内固定手术患者的呼吸道管理非常重要,它是临床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本组35例患者中,3例呼吸系统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2例经治疗后康复,由此可见,术前系统的呼吸道准备和呼吸功能训练指导及术后精心的呼吸道管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减轻或减少术后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第7篇:颈椎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的颈椎病患者224例,在患者知情并且同意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12例颈椎病患者。其中对对照组中的颈椎病患者进行单纯的中医针刺治疗,而对观察组中的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康复治疗。对两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对照组中疾病治疗有效的颈椎病患者有94例,占83.93%,观察组中疾病治疗有效的颈椎病患者有109例,占97.32%,即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颈椎病患者的疾病临床治疗效果较为良好,P

结论:在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在采取针刺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疾病治疗效果。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特色治疗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66-02

随着颈椎病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且颈椎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以及工作质量,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应给予一定的关注。而在进行颈椎病疾病的治疗时采取中医针刺治疗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并且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疾病情况[1]。本文就此对颈椎病的中医特色治疗及康复训练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的颈椎病患者224例,在患者知情并且同意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有112例颈椎病患者,患者的年龄段在25岁至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6±10.3)岁,其中男性颈椎病患者76例,女性36例,患者的病程在3个月至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7.5±2.3)个月。观察组中有112例颈椎病患者,患者的年龄段在25岁至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7±10.5)岁,其中男性颈椎病患者65例,女性47例,患者的病程在3个月至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7.9±2.5)个月。两组颈椎病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疾病类型以及疾病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诊断,患者曾出现猝倒发作,并且伴有一定的颈性眩晕,并且患者旋颈试验的结果为阳性,X线摄片显示患者有椎钩突关节增生或节段性不稳定情况,同时部分患者还伴有一定的交感神经症状。

在对颈椎病患者进行疾病相关治疗时,其中对对照组中的颈椎病患者进行单纯的中医针刺治疗,而对观察组中的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康复治疗。对两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如下:①治愈:颈椎病患者的体症症状消失,且能够正常的进行工作以及日常生活;②显效:颈椎病患者的体症症状基本消失,但是由于天气变化或劳累,患者会出现一定的轻度不适;③有效:患者的体征症状有一定的好转,但仍然出现不同程度的颈部不适以及头晕晕眩等症状;④无效:患者的疾病情况无变化,甚至出现恶化情况。

1.3数据处理。将资料全部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为t检验;数据采用例数(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

3讨论

随着人们工作、生活等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应给予一定的重视。而在对颈椎病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通常采取推拿、物理治疗、药物治疗、针刺以及牵引等[2]。而由本次试验所得相关数据结果可以得知,对颈椎病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采取中医针刺治疗以及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一定程度上对于改善患者的疾病情况有积极临床治疗意义。而对照组中疾病治疗有效的颈椎病患者有94例,观察组中疾病治疗有效的颈椎病患者有109例,即相对于对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针刺治疗,在针刺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使得颈椎病患者的疾病临床治疗效果较为良好,P

在对患者进行相关治疗时,取患者的脑三针、风池、颈夹脊穴进行针刺。取患者坐位,并且使得双臂屈曲交叉相叠放置于其额前,或取患者俯卧位,将针刺部位暴露后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于患者的风池穴针尖向患者的鼻尖防线斜刺0.8寸至1寸,捻转得气使得患者产生局部的酸胀感并且想患者的头顶部放射,后脑三针针尖向下炎患者的皮刺,而颈夹脊穴的针尖稍向患者的脊柱进行斜刺。在行针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对患者进行1次治疗,1疗程为10次。

同时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首先要求患者在工作或生活中的不良,患者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应定时的改变其头颈部的,即鼓励患者当头颈部向一侧转动过过久后向另一方向转动,并且增加次数。同时应对桌面以及工作台的高度给予一定的重视,部分长期使用电脑的患者的坐姿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为显示器的位置过低,观看显示屏时需要屈颈低头位从而导致患者的头颈部酸痛,应将显示屏中心的高度高于身体端正坐位时眼睛高度10cm。

综上所述,在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在采取中医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疾病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第8篇:颈椎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 颈椎手术;围术期;人性化;护理;神经功能

有效的护理能减少各类颈椎手术的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对50例行颈椎手术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在51~79岁,平均年龄(56.5±7.8)岁,颈椎病53例、创伤后颈椎骨折40例、颈椎结核7例。损伤节段C4~6,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肩痛、手部活动受限、下肢行走不稳,部分患者有大小便有不同程度失禁。将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节段、临床表现等方面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创造舒适的病区环境

温馨、舒适的环境是体现人性的关怀的反应,病区要舒适、整洁、干净、温馨、空气通畅,给不允许有喧闹声。一般室温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为50%~60%。主动与患者交流,缓解因疾病带来的紧张情绪,说话语气和蔼,关爱。

1.2.2术前锻炼

注意保护颈部,防止发生继发性损伤的同时,制定护理计划,指导患者仰卧,头向后过伸,肩部垫枕头,充分暴露颈部得到锻炼[1],以及气管食管牵拉训练、指导呼吸功能锻炼、手势语言训练、生活习惯训练、练习床上排大便、小便等。

1.2.3术前准备与访视

术前1周吸烟者指导戒烟,适当加强营养以增强抵抗力,也可满足患者的舒适感。术前1d由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加强护患交流,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耐心倾听患者的主动诉说,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已行颈椎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手术期间无痛,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止痛方法,让患者获得对手术的安全感。术前常规备皮、抗生素抗感染等。

1.2.4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给予持续的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吸引管、开口器和舌钳、气管切开包,及时吸痰[2],吸痰动作要轻柔。常规雾化吸入,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防止呼吸困难的发生。记录下肢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包括肢体的温度、颜色,足趾的活动、感觉,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防止压疮的产生。

1.2.5康复训练

术后第3~7可帮助患者先床上坐起、床边站立、再协助患者离床活动、自己行走。鼓励患者生活自理,进行上、下肢各关节的屈伸等肌肉收缩锻炼、拇指对指训练、伸指训练、手指夹纸训练和捏橡皮球或拧毛衣训练等[3]。

1.3临床功能评价

⑴优:患者自我感觉良好,上、下肢运动功能正常,生活能够自理。⑵良:自我感觉易疲劳,四肢运动功能有改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⑶差:步态不稳,常需卧床。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结果以(±s)表示,t检验做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卡方检验做计数资料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优30例,良16例,差4例,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优21例,良19例,差10例,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临床功能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大以及电脑的普及,颈椎病的患者日益增多,且逐渐呈年轻化的趋势。手术是治疗颈椎病变的重要手段,但手术对患者而言本身就是一种创伤,在对患者影响患者生理和心理反应的同时,可能还会产生各种术后并发症而减低疗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是医院完善的软件之一,它直接关系着患者是否能够顺利的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重建健康。本研究对50例颈椎手术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创造温馨舒适的病区环境、积极的进行术前锻炼、术前准备和访视,并发症的预防和康复锻炼,整个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的体现,关注人的价值权利和尊严。结果显示观察组在临床功能、术后的JOA评分、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葛祥玲.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的围术期护理[J].西南军医,2009,11(1):162.

第9篇:颈椎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57-02

颈椎病是骨科的常见病。系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后椎体间松动、椎体缘产生骨赘或椎间盘破裂脱出等压迫神经根、脊髓或椎动脉而引起的各种症状。临床上多数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如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如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可采取手术治疗。由于颈椎手术危险性很大,因此,在围术期,配合医生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是手术及康复的关键。本科2008年3月~2010年2月采用前路颈椎间盘摘除加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6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36例,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龄34~66岁,平均51岁;36例均为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均采用前路颈椎间盘摘除加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后无1例发生手术并发症或护理并发症。

2 临床表现

颈肩部呈放射性疼痛, 活动受限。前胸有束带感。单或双手麻木, 握力减弱或无力, 手指受冷刺激犹如针刺感。单侧或双侧步态笨拙, 迈步发紧, 走路步态不稳, 似踩棉花感,足趾感觉迟钝或障碍, 脚尖不能离地, 发麻、乏力、颤抖, 甚至不能站立。

3 术前护理

3.1 心理护理 因颈椎前路手术难度高, 风险大, 位置高, 加之脊髓性颈椎病患者有不同程度脊髓功能损害的表现,患者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悲观等心理反应, 故要针对患者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护理。多与患者交流, 了解心理状态, 患者入院后即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做好颈椎病相关方面的知识宣教, 以及手术的过程及主刀医生的资质, 打消患者的顾虑, 并请痊愈的患者现身说法,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保持积极向的心态, 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保证手术成功。

3.2 术前生活习惯训练 术前2周开始戒烟, 有呼吸道炎症者应先治愈。术前3d开始嘱患者练习去枕平卧位, 并让颈部处于略过伸位。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以预防术后的尿潴留。教患者练习深呼吸, 利用深吸气增加呼出力, 并增强排痰能力。吸气时以手压迫腹部, 呼气时以手压迫胸部, 使胸廓扩大,能促进分泌物的排出, 改善与强化呼吸运动功能, 使肺膨胀并保持胸部的活动性与弹性。术后颈部需用颈托固定。术前2-3 d 开始指导患者戴颈托,行仰卧位、侧卧位练习, 初次练习时间为30 min, 以后逐渐延长至3-4 h。

3.3 气管、食管推移练习 术前3-5 d 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气管、食管推移练习以防止术中气管牵拉不符合要求而致术中出现不适, 损伤大, 出血多, 甚至影响手术进程[1] 。方法是用患者自己的2-4 指自一侧的胸锁乳突肌内侧将气管、食管等组织持续向非手术侧推移, 即若选择右侧入路则向左侧推移, 左侧入路则向右侧推移。初始练习可能引起干咳, 休息片刻即自行缓解。初次练习持续时间为5- 10 min, 以后逐渐延长至能坚持60 min 以上。

4 术后护理

颈椎手术的各种严重意外大多出现于术后当日, 因此术后24 h 内应视为并发症多发的最危险期,必须特别重视。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为抢救提供良好的时机、

4.1 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颈椎前路手术造成呼吸困难的原因: 术中牵拉气管、食管引起咽部水肿; 颈部术区血肿压迫气管; 咽痛、颈部制动影响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手术刺激脊髓可使脊髓水肿或脊神经根水肿, 造成呼吸肌麻痹, 引起中枢呼吸困难。因此, 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脸色的变化, 必要时定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痰液黏稠、喉头水肿者给予雾化吸入。若发现患者出现乏力、嗜睡、恶心等症状时, 要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 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 备好气管切开包, 以便急需时用。

4.2 护理 患者术后取仰卧位, 头部两侧用砂袋制动, 保持头颈中立位, 切忌扭转、过屈或过伸。特别是术后24 h 内尽可能减少头颈活动次数和幅度[2]。

4.3 感觉及运动功能的观察 详细观察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肢体有无抽搐及麻痹平面的变化;每个班次都检查并行书面交班,对瘫痪患者,记录截瘫平面。

4.4 饮食护理 术后6h患者完全清醒后给予冷流质饮食,并嘱患者缓慢吞咽,以防呛咳和误吸。冷流质饮食可减轻咽部充血、水肿,减少伤口出血,进食少者,可静脉补充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机体抵抗力,并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普食。如病人术后声音低沉、进食呛咳应注意是否为喉上神经损伤, 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是前路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3]。表现为声音嘶哑、憋气, 应鼓励病人进行发音训练。禁用流食, 给予固体食物, 及时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

4.5 手术切口的护理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 切口换药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床单清洁, 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及敷料血性渗出及颈部变化情况。若颈部增粗,有憋气感, 局部伤口有压迫感时, 切口深部可能有血肿形成, 压迫气道, 及时通知生。

4.6 并发症的预防 颈椎手术创伤严重而复杂,术后又要求绝对卧床,故要注意并发症的观察,如压疮、坠积性肺炎、废用性肺萎缩、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对于上述并发症要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特别强调对压疮的预防,睡气垫床,应勤翻身观察,辅助按摩,保持床铺干净及患者皮肤干燥清洁。

4.7 康复指导 早期的康复训练对于促进代谢、维持和增强体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改善肢体功能十分重要。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后可立即进行肢体的向心性按摩及四肢主、被动运动,4~5次/d,并保持肢体功能位,避免内、外翻,防止关节僵直和废用性萎缩。术后2~3d应开始肢体和关节的活动,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但需要限制颈部活动,保持颈部制动。随着病情好转,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主动握拳,手指伸屈,腕、肘关节活动或使用吊环。对于截瘫患者应指导其家属做好股四头肌收缩、舒张,踝关节背屈、跖屈,足趾伸屈,腿上抬、内旋、外展等被动活动屈髋、屈膝及踝关节的肌肉锻炼,以保证下肢负重与行走的功能。后期康复训练主要是日常生活动作训练,训练时根据患者特点具体考虑。一般拆线后就可开始逐渐下床行走,可先半卧2~3d,再坐位2~3d,然后扶床站立、行走。

4.8 出院指导

出院指导出院后继续颈托外固定3个月, 控制颈部活动, 颈托解除前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 间断使用颈托, 直至撤除。养成良好的坐、站、行及工作姿势, 平时转头动作应轻而慢。若颈部出现剧烈疼痛或吞咽困难, 有梗塞感, 有可能为植骨块脱落, 立即复诊。术后3个月摄X线片示植骨间隙已完全融合, 方可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开始时做颈部屈伸, 旋左、旋右运动, 根据耐受情况, 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术后半年复查。

5 讨论

目前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各种颈椎疾病行之有效的方法,创伤小, 可以切除椎间盘、骨赘, 而不直接干扰脊髓, 植骨后可以稳定脊柱[4] , 缓解或阻止脊髓受压和局部血管受压缺血而引起的神经症状, 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 效果满意。颈椎病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较一般护理更加广泛, 既包括使疾病减轻或痊愈的护理, 还包括对患者机体功能的重建护理。科学、合理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不仅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珂, 郭秀云颈椎前路手术92 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 16) : 117-118.

[2]吕厚山译 脊柱内固定学[M]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