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颈椎与腰椎的康复训练范文

颈椎与腰椎的康复训练精选(九篇)

颈椎与腰椎的康复训练

第1篇:颈椎与腰椎的康复训练范文

这不,潘石屹在微博中透露他与美国前驻华大使骆家辉一起进行平板支撑训练,引得各种媒体争相报道,继而引得不少运动爱好者争相效仿。尤其是那个华人后裔骆家辉,年已花甲,却能平板支撑51分钟,更是刺激起人们挑战这一纪录的热情,一股新的健身潮不经意间涌向四方。

这股热潮给我也带来不少问题性电话、电邮和微信,咨询者多为以平板支撑训练作为主要锻炼手段的人,且多是在他们出现了一些运动性关节损伤之后,其伤痛部位在脖子、肩背、腰部,甚至膝盖。

看上去十分平静和安全的一种时尚运动,为何也会带来伤痛呢?还是让我们从这个训练的本身开始认识吧!

学名,核心力量训练

其实,平板支撑训练并不是什么新兴运动,而是一种即使在国内也施行多年的核心力量训练,它源于核心稳定性训练。这种训练又基于国外康复医学的研究。早在1985年,人们就发现腰椎的一系列疾病往往与腰椎的稳定性有关,腰椎伤病治疗和康复的方法则以恢复腰椎稳定性为指向,肌肉作为腰椎的主动辅助稳定装置,也成了康复的主要目标。因此,紧贴腰椎的小肌群训练以后延展到更大意义和范围的大肌群训练,即包括腰椎、骨盆、髋关节周围的肌肉,统称为核心力量训练。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这种本用于专业运动队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逐步让百姓接受和采用,平板支撑就是其中之一。看上去它有点像我们熟悉的俯卧撑,不同的是俯卧撑做上下动力运动,主要锻炼上肢和胸肌;而平板支撑是一种静力运动,要求在前者的起始位置上保持一段时间,主要锻炼的是人体的核心部位,即下腰部、髋部、骨盆周围的肌肉。由于静力运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肌肉持续发力,在高度紧张的肌肉里,血液比俯卧撑那样一收缩一放松的交替运动相对减少,因而肌肉出现疲劳就非常明显。如此的运动,骆家辉能够坚持51分钟,实属不易。而不少人做这种运动时不同部位产生疼痛症状,在我看来,也实属正常,因为他们违反了人体运动力学的规律。

人类区别于其他四肢动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进化中解放了上肢(前肢),可以站立行走,即使是睡觉,也是平躺在床上,很少像牛马那样四肢着地。站立时,动物脊椎的肌肉结构有点像美国著名的旧金山金门大桥,呈悬吊式,脊椎下面悬挂着躯干里的各个内脏。原本也是如此结构的人进化为两腿支撑身体,整个脊椎已经习惯了直立结构,由下向上地承受重量。平板支撑让我们重新回到动物时代,用四肢作为支撑点,整个身体重量由于地心的吸引力向下作用,使得肩、膝、躯干、核心部位的肌肉必须保持稳定性收缩,以维持平板那样的姿势,因而极易疲劳,再加上动作姿势不正确,就易形成劳损甚至出伤。

毛病,在于技术变形

平板支撑运动者常见的身体问题有如下几种──

颈部不适。这大多与运动者在俯卧位置上长时间地抬头,眼晴前视有关。因为那样会使颈部肌肉痉挛,刺激到颈椎,引起这个部位不适。正确的动作应为头部沿着脊椎方向自然伸直,眼睛往下方看,颈椎保持自然的生理曲线,不过度后伸。

肩部不适。这种症状多见于女性运动者,不少女性支撑一会儿就感到肩部难受,动作扭曲,最后不得不放弃练习。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人类进化后,上肢已不像行走工具下肢那样承重,其力量和稳定性相对较弱;二是由于一些女性美有余而健不足,本身就软弱无力,肩关节稳定性差,造成上肢不堪身体重负。所以,平板支撑时,受到长时间挤压的肩关节就会出现劳损和疼痛。正确的肩部姿势是肩头尽可能放平,要平如其名──平板,两个肩胛骨之间不应有任何的塌陷,而且从头到脚都要像长板凳一样呈直线,上臂与上身之间尽可能形成90度角。可见,这需要肩关节有一定的力量素质。

腰部不适。腰是平板支撑运动的主要锻炼部位,也是运动者的重灾区。从解剖结构上说,为了承受上身的重量,人体下面的腰椎比上面的要粗壮,而且,腰椎从上到下有一个适应直立生活的生理曲线──往前弯曲。然而,这种直立时的优势在做平板支撑训练时,却会对腰椎构成问题,即容易出现腰椎向下运动的危险。由于腰椎连着骨盆,练习中如果维持不好,也会造成骨盆前倾、塌腰。如果再伴随着抬头的不良姿势,那下腰部就下塌得更加厉害,使腰椎的生理曲线幅度和负荷过大。要知道,四肢着地的动物支撑时腰椎是平的或是拱形的。

生活中,大部分人由于久坐少动,腹肌和腰肌力量本来就较差,平板支撑时,很难使骨盆保持正中而不前倾塌腰。当身体不能维持一条直线时,腰部不适就会出现或增加。

膝关节不适。一些人由于脚的位置不正确或者膝关节原本有劳损,做平板支撑时就会产生明显不适。这是因为这种运动要求双膝保持伸直,需要大腿后面的股四头肌长时间静力收缩,小腿后面的腓长肌也要参与膝关节的稳定,膝关节前后群肌肉必须协调发力。如果出现绷着脚尖等不协调的现象,发力时就会出现膝关节负荷过大,产生不适。

其实,正确的平板支撑姿势不光要求核心部位的稳定性要好,还需要全身所有关节的共同参与,并成为一根链条;链条中所有关节周围的肌肉也要保持在正常位置,维持各个关节的稳定性。一旦平板支撑者的技术变形,超出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关节就会受到挤压、拧转、错位,劳损与创伤也就不可避免。因而,正确的技术是参加这项运动,防止伤病的首要和基本要求。

切记,标准应是第一位

若想以平板支撑作为自己的主要锻炼手段,我有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条件的可咨询运动医学方面的专家,尤其是有较严重的颈椎病、腰椎病以及肩部、膝关节疼痛的人还是先去做检查。事实上,也可以采用其他一些训练方法,避免自身伤病的加重,同时达到平板支撑训练强化全身肌肉,特别是核心区域力量的效果。如肩周炎患者,可以用仰卧起坐来替代性地强化腹肌力量。

二,平板支撑训练之始,最好请教练或有经验的伙伴来指导动作,力求动作从开端起就规范正确,形成定势。切记动作标准要始终放在第一位。如果由于疲劳使动作变形了,就应马上停止练习。我们要挑战的是正确动作的时间。

三,参加任何运动,都应以提高身体负荷能力为目标,包括肌肉力量、心肺系统功能和柔韧性三大健身要素。而这些能力的增长需要时间,不可冒进。一般来说,每周运动量的增长幅度不超出5%,生活中,可以每次练习后第二天伤痛没有加重作为大体尺度。开始运动时,肌肉会出现酸痛,这是正常现象。若出现了关节疼痛,第二天仍不能恢复,甚至影响了日常生活,就应及时找医生或康复师解决了。

第2篇:颈椎与腰椎的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 腰椎滑脱;康复护理;计划性

腰椎滑脱症相当常见,其发病率国外报告4%~6%,而国内尚无明确的流行病学统计,一般认为在5%左右,而其中需要手术者又占5%[1]。内固定复位,必要的神经根减压和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滑脱的主要措施[2]。我院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共468例。在围手术期中实施4~6周计划性康复护理,患者全面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1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腰椎滑脱症689例,其中符合内固定复位植骨融合指征并有手术愿望和要求的共468例,男206例,女262例。非外伤性,年龄30~7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下腰痛,下肢麻木,合并下肢放射痛及间歇性跛行,体征主要有:腰活动受限,局部压痛。单或双下肢无力,活动障碍。

1.2

方法

康复护理计划由管床护师实施,护士长每周检查评价。

1.2.1

术前护理方法与实施

(1)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需采取俯卧位,此体位对患者正常呼吸产生较大影响,手术2~3h或更长时间易劳累。术前2天指导患者行俯卧位呼吸训练。如深呼吸后作吹气球样吹气。仰卧位扩胸运动,有效咳嗽训练,每天2次,每次15~30min。(2)术前1~2天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仰卧位左侧卧位垫枕右侧卧位垫枕抬臀置便盆深呼吸放松。

1.2.2

术后康复护理与实施

(1)术后视病情取去枕平卧或平卧位2h,以后每2h翻身1次。每天早晨及晚睡前拍背1次,每次3~5min,视病情持续5~7天。(2)观察下肢活动情况,嘱病人作屈趾动作以观察运动情况。麻醉消失后作双下肢被动伸屈及按摩。(3)切口及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当天密切观察切口外敷料,渗出液较多时随时更换敷料,以后每天换药1次至拆线。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通畅,及时倾倒引流液并记录颜色及数量,发现引流量多而颜色淡红、稀薄,应考虑脑脊液漏可能,通知医生并把引流瓶改为常压,去枕平卧或抬高床尾20~30cm。引流管24~48h拔管。(4)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由于手术可能牵拉、挫伤脊髓,或硬膜外血肿直接压迫,均会造成脊髓损伤[3]。术后定时做呼唤试验,嘱病人听令动趾每1~2h 1次。并由下向上按摩肢体观察下肢的感觉及运动情况。术后24~72h做辨别觉训练,注意观察双下肢疼痛及放射痛的减轻程度,并观察自主排尿及排便功能。(5)术后第2天开始行深呼吸,仰卧位扩胸及上肢伸展,直腿抬高,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锻炼,视病情每天2~4次,每次5~15min,至下床活动。(6)术后第2周,指导病人在仰卧位做双腿踏自行车式运动,每天1~2次,每次5~10min。(7)术后第3周继续加强腰背功能锻炼,进行三点支撑法或五点支撑法抬腰锻炼,每天2~4次,每次5~10min。(8)术后卧床4~6周,期间加强基础护理,合理搭配饮食,保持大小便通畅。按计划落实上述功能锻炼,护士长每天评价1次,并及时根据病情调整方案。(9)下床活动方式与腰背支具使用:术后20天查腰椎正侧位片,如果螺钉无松动,骨性融合良好,术后28~42天配戴腰背支具下床活动。教会病人起床及使用腰背支具要领,由护士扶助坐起,无头晕可以坐椅半小时后扶助步器行走。(10)出院指导:指导病人继续配戴腰背支具2~3个月,期间避免弯腰、扭腰,半年避免负重及剧烈运动,继续加强背肌功能锻炼。

2

小结

内固定复位加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滑脱症的重要治疗手段,手术创伤较大,神经根牵拉比较严重。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吴慧等报道: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出院后应继续平卧硬板床休息1~3个月[4]。本组术后卧床4~6周配戴腰背支具下地活动。本组经术前制定康复计划,在护理过程中严密实施,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康复。计划性康复护理对腰椎滑脱内固定复位加植骨融合术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祖根,严军,董启榕,等.椎弓根固定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的几个问题.颈腰痛杂志,2003,24(4):193-195.

2

王国正,刘锦波,江红卫,等.内固定复位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颈腰痛杂志,2003,24(3):135-137.

3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24.

第3篇:颈椎与腰椎的康复训练范文

门诊时间:每周一三四全天,周二下午,周五上午

门诊地点:门诊三楼九诊室

近几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数越来越多,其中年轻人群呈上升趋势。由此,不难看出: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仅只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它同样对青年人有着很大的威胁。(此段变字体)

一开始很多人出现小腿麻木、下肢疼痛、腰痛等症状不放在心上,事实上,这些症状就是腰椎间盘突症发出的警示信号。另外需要提醒大家,并不是每位腰椎间盘患者发病都有腰痛的症状,30%―40%的病人只是出现下肢症状,如早期出现小腿和足部麻木不适,或一开始只有一侧下肢疼痛并伴有麻木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腰痛和腿痛都会出现。所以,身体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务必要及时去正规医院检查。

什么是腰椎间盘

腰椎间盘位于两个腰椎椎体之间,是一个具有流体力学特性的结构,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构成,其中髓核为中央部分,纤维环为周围部分,包绕髓核,软骨板为上、下部分,直接与椎体骨组织相连,整个腰椎间盘的厚度为8mm――10mm。腰椎间盘具有很好的弹性,可以减震、减压、缓冲力量。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怎样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前临床上诊断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检查,有腰椎的CT片、MRI及椎管特殊造影等。

(1)CT片:椎间盘后缘变形或有局部突出影;硬脊膜和脂肪移位,在椎间盘破裂的平面上,两侧对比透亮区不对称;硬脊膜和间隙中有软组织密度影;硬脊膜囊变形,出现卵圆形、新月形压迹影;神经根受压移位;髓核有钙化;椎管内出现真空现象。

(2)磁共振(MRI)成像检查:可清楚地显示出突出髓核的形状(扁平形、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在矢状位图像中,可见到突出的髓核与硬脊膜和脂肪分界清楚,突出的部分髓核与未突出的部分髓核之间有窄颈相连。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其治疗方法大体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据统计,85-90%的病人经积极、适当的非手术康复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康复科在临床上根据该病的不同类型和分期,选用适当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

1、电脑三维快速牵引:能升高痛阈,缓和肌肉痉挛,增加椎管容积,纠正腰椎小关节紊乱,松解神经粘连,使椎间隙增宽,椎间盘内压力下降,促使突出物还纳,减轻压迫症状。

2、物理治疗:运用超短波、电脑微波治疗仪、电脑中频、神灯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消炎、镇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迅速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

3、按摩推拿:运用中国运动医学研究中心治疗本病的独特按摩手法,对患者进行循经点穴,活血镇痛,疗效显著。

4、中国传统治疗方法:运用传统针灸,拨罐治疗及我科独特的中草药“痹证散”局部外敷,可活血化瘀,通经除湿,强筋壮骨,有效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5、运动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腰肌功能康复运动训练,自我锻炼腰背肌力量,有效促进病情的恢复和预防疾病的复发。

6、神经阻滞治疗:对久病顽症施行神经阻滞治疗,有效减轻疼痛。

第4篇:颈椎与腰椎的康复训练范文

良医却久病 漫漫求医路

我最早的一次腰痛出现在大学一年级,也没什么原因,只是左侧腰部隐隐作痛,时好时坏,请校医院的医生诊治,贴了几次膏药,疼痛有所好转。由于当时的我正值青春年少,对此很不以为意。只是一年年过去了,腰痛依然断断续续地发作。

大学毕业后,我有幸跟随国内著名的脊柱外科专家从事脊柱外科工作。一台大型腰椎外科手术往往要站五六个小时,晚上回家后腰痛得睡不着觉。当时的权威书籍上基本解释为腰肌劳损,提倡做燕子飞等腰背肌锻炼。我坚持了一段时间,腰部左侧的疼痛没有明显缓解,自己也丧失了耐心,就听之任之。腰痛严重时,请中医大夫做过几次按摩,感觉还是有效的,但渐渐的效果也不好了。又试过理疗、做过几次针灸,总觉得当时好几天,过后还是一切照旧。

我请教了几位国内知名的脊柱外科专家,但失望地发现,他们所推荐的方法我都已经试过。吃了一些药,主要是肌肉松弛剂和止痛药,但一停药,疼痛很快复发。我查遍了所有能够找到的资料,为自己做了包括x线、cT、磁共振在内的所有检查,并在自己身上反复研究。最终我给自己作出了诊断:第四、五腰椎之间的左侧小关节紊乱,于是又试行牵引治疗,请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正骨治疗,依然无效。最后我放弃了治疗。

久病成良医――顿悟

转机在两年前出现,我调任康复科主任,放弃了手术,开始用各种非手术的疗法治疗脊柱的疾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了在欧洲从事腰背疼痛基础研究多年的著名专家王健教授。他提到,国际上对慢性腰背疼痛的发病机制做了极其深入的研究,认为多数腰痛的主要原因是多裂肌的功能紊乱。当“多裂肌”这三个字入耳时,我觉得脑中有如雷轰电掣一般,17年痛苦的经验、千余次手术的实际观察、几千例门诊的经验,突然融会贯通――作为一名骨科医生,我的眼光已经完全被局限于骨头上了。是的,多裂肌,这一条条指头粗细、紧紧贴附在椎板周围的小肌肉,正是我腰痛的问题所在。

全新的理念

一直以来,我把各种脊柱退变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理解为日积月累的磨损,却从未深思过其中的原因。现在,我终于认识到,肌肉的功能紊乱先于骨骼的磨损,是早期腰背疼痛的原因,但如果不积极治疗,最终会产生椎间盘和骨骼的病变。

在我们背部,大家都可以摸到的强健的大块肌肉,医学上称为“动力肌”,当我们搬取重物时,主要是这些肌肉在发力。而在身体深层、我们触摸不到的地方,紧紧贴着椎骨有一些小型肌肉,称为“局部稳定肌”,其中最主要的肌肉就是多裂肌,这些肌肉并不强壮有力,但对椎骨起着很好的控制和保护作用。打个比方,如果把一节节紧密联结的椎骨想象成为一艘航行的龙舟的话,局部稳定肌是龙舟上负责掌控方向的舵手,动力肌就是那些奋力划桨的桨手。即使龙舟再坚固、桨手再强壮,如果舵手不能很好地控制方向,东撞西碰之下,这龙舟也就不免伤痕累累了。同样的道理,局部稳定肌萎缩、无力、控制失灵时,我们就会感到颈痛、腰痛了。

肌肉出了问题,打针吃药是很难好的,关键在于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以恢复局部稳定肌的功能。我为自己制定了综合的治疗方案,通过系统的运动康复,终于摆脱了困扰自己长达17年之久的病魔。我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腰部的保护,如养成下蹲干活的习惯而不是弯腰干活,长时间站立时保持两腿分得很开,尽量将一条腿放在跟前的小凳子等物体上以使髋部微屈(这样可以减轻腰部受到的压力)。二是进行了一个阶段(每周3次连续6周)的系统训练,主要是利用积水潭医院引进的德国的Tergumed脊柱康复工作站、挪威的悬吊运动训练设备练习腰部的稳定肌。三是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进行巩固性的练习,有几个训练动作向大家推荐一下:仰卧在床上,左腿屈曲,然后腰背发力,以左脚、双肩为支点,将右腿、臀部、背部抬起,右腿还可以在空中摇摆几下增加腰部控制的难度,做20~30次,再换成以右脚为支点完成相同的动作;每日练习提肛收腹60次,提肛收腹后应维持30秒以上时间,同时保持正常的呼吸频率,不要憋气;仰卧床上,使用一个直径60厘米左右的训练球,用双腿夹住,然后屈曲髋部将球夹起在空中左右前后摇摆60次;俯卧在床上,背部发力使头颈和双腿向后伸,即所谓的燕子飞,但同时上肢、下肢一定要交替摆动以锻炼腰部负责控制的稳定肌。我使用以上的技术,不仅治好了自己,还治愈了大量颈痛、腰痛、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给病友的忠告

我通过药物、手术治疗了数以千计的脊柱疾病患者,又采用最先进的保守治疗技术治疗了很多患者,可以说横跨手术与保守治疗两个领域。根据自己的经验,在脊柱退变性疾病的早期阶段,尤其是单纯的颈部疼痛、腰背疼痛时,采取科学的运动训练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安全的,而由于这种先进的理念尚未普及,患者往往会走人以下几个误区。

第5篇:颈椎与腰椎的康复训练范文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本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16例颈椎病患者中,男67例,女49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2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配合治疗的方法进行颈椎病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治疗并在康复期间定期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的方法进行系统的康复指导。

1.2.1观察组的具体治疗方法

①入院时,给患者以热情的关怀,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②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生活要求以及个人毅力情况,结合患者的病程和自身手术方式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制定术前、术后及出院后等阶段性健康教育处方,定期发放给颈椎病患者阅读,由护士为患者面对面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在健康教育处方的理解等方面为患者答疑。③对于健康教育处方的具体操作,医护人员要进行指导并示范,不断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康复锻炼方法。④关心患者的康复情况,经常向患者提问健康教育处方常识,确定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及功能锻炼方法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思想上、做法上的错误。⑤出院前,请患者进行护理服务综合满意度评估。⑥出院当日叮嘱患者注意保养,预防颈椎病复发,出院后主动打电话询问患者的康复情况。

1.2.2健康教育处方的内容

①要有及早治疗和预防意识,即使是一般的颈部挫伤、落枕、小关节错位造成的颈部疼痛也不能听之任之,及时治疗才能防止颈部损伤恶化。②采用颈椎牵引是较好的颈椎病治疗方法,最为常用的是颈颔吊带牵引。做牵引时取坐姿,头部前倾,以4~10kg的牵引重量每天重复1~2次,每次坚持20~30min。需要注意的是,如出现头晕、心悸、恶心等非正常症状时应立即停止牵引动作,出现眩晕症状要卧床休息,防止由于身体的不平衡导致跌倒损伤。③术后护理要注意多种细节,比如患者营养摄入要能达到提高患者免疫力和术后康复训练耐受力的身体机能要求;注意预防褥疮和坠积性肺炎;适当做一些握拳、屈腕、屈伸、外展、内旋的上肢训练和吹气球等呼吸功能训练;指导家属为患者做肌肉按摩,2~3次/d,30~60min/次。康复训练要在安全环境下进行,头颈部功能训练,如“米”字操,旋肩舒颈,双手托颌,前屈后伸,左右侧屈等,要做2~3次/d。④出院后应慎起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有健康意识,尽量保持颈部的平直,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工作强度大的要注意时常活动颈部,劳逸结合,放松颈部肌肉;规范站立、平坐、走动和劳动体姿,如睡眠姿势,要保持颈、胸、腰椎自然曲度,髋、膝部略屈曲,放松全身肌肉。仰卧位是最好的睡姿,侧卧位次之。而俯卧位会破坏颈椎自然生理曲度,是最不可取的姿势。

1.3康复效果评估

颈椎病主要症状及阳性体征全部消失,颈部功能恢复正常则表示痊愈;主要症状与阳性体征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则表示显效;主要症状减轻,功能有所改善则表示有效;颈椎症状和体征没有得到改善则表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8%。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颈椎关节、软骨、韧带及肌肉筋膜等发生退行性和继发性改变,导致人身体、血管等软组织受到压迫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因此颈椎病也叫退行性关节疾病。这种退变无法逆转,进行治疗时只能通过缓解病状及体征来延缓病情发展,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本研究中,采用常规护理配合治疗+健康教育处方康复指导方法进行颈椎病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显著(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100%。

4结语

第6篇:颈椎与腰椎的康复训练范文

病因新说

关于椎间盘突出产生腰腿痛的原因,有人认为是神经根机械性受压产生疼痛,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脊神经根受压均出现根性疼痛,腰椎间盘突出并不必然导致腰腿痛。近年来随着对腰间盘突出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提出正常神经根受压并无疼痛出现,只有那些有炎症的神经根才在受压或牵拉的情况下诱发根性疼痛。此外还发现,疼痛除与神经根炎机械性受压、化学性神经根炎有关外,还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

对症治疗

明确上述原理,对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解决椎间盘突出的根本出路在于解除疼痛,而不是不惜代价根治突出。因此,保守治疗是首要的选择,包括推拿、理疗及小针刀等,若经4~6周治疗无效,方可考虑微创治疗及外科手术。20世纪30年代末,英国及新西兰率先开展椎板切除摘除髓核术,但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60年代步入微创治疗时期,70年代日本的经皮钳夹髓核摘除术、80年代美国的切吸及激光消融术等,使微创治疗得到了较大的发展。90年代中期在意大利开展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臭氧(氧气与臭氧混合气体)椎间盘及椎旁间隙注射术,较传统方法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有效等优点,目前已在欧洲各国得到普遍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的臭氧疗法

意大利Siena大学Bocci教授对臭氧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基础研究。研究表明,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可缓解神经根压迫,抑制局部免疫反应,减轻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消除神经根水肿,从而达到缓解腰腿痛的目的。

臭氧治疗采用穿刺针穿刺椎间盘,注射浓度为30~40微克/毫升臭氧气体于椎间盘及椎旁软组织,局部封闭神经根。1周后重复注射1次。该种治疗方法几乎无创伤,可在门诊施行,费用省,恢复快。意大利学者Albertini报告,从1994年至2000年,共治疗6665例,优良率达80.9%。我院自2000年起,开展该项手术,已治疗450余例患者,多数病人取得较好疗效。目前国内数十家医院已开展了该种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臭氧治疗

颈椎病是由于人体颈椎间盘发生退变而突出,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及韧带和肌肉劳损等改变所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轻则感头晕,颈、肩、臂及手指麻木,重则出现四肢感觉、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甚至瘫痪等。

第7篇:颈椎与腰椎的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对策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86-0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一种常见的疾病,腰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以及软骨板处为该疾病出现的主要部位,特别是髓核处[1]。基于该疾病的病理特点,笔者为了进一步了解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康复护理对策,特选取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男32例,女16例;患者年龄分布在35―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54±1.23岁;患者病程分布在1-1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8.52±0.31年;分析患者病情,4例患者为腰4―骶1,9例患者为腰3―腰5,12例患者为腰5―骶1,20例患者为腰4―腰5,3例患者为腰3―腰4。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 患者在患该疾病时,下肢出现异常症状,伴有不同程度腰腿痛症状的出现,给患者生活以及工作上带来一定的影响,进而患者心理上以及生理上出现双重压力,极易出现焦虑、抑郁以及恐惧的不良情绪[2]。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应同患者之间建立较好的护患关系,积极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并针对患者出现的负面情绪以及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及时给以准确的、科学的解答,同时给患者讲解该疾病的基础知识,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这样不仅可让患者充分了解该疾病,而且还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1.2.2 康复护理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讲解实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以及在实施康复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方法等。护理人员指引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措施,避免患者出现疲劳或者是疼痛的症状。患者早期实施康复训练时,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帮助患者实施双下肢关节被动活动,以及实施直腿抬高训练等,直腿抬高可以减少患者牵拉神经根避免出现粘连症状,该种训练方法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术后一周,患者可选取飞燕式的训练,即,患者同时将双下肢、胸、颈以及头抬起,双上肢尽力向后伸,只使腹部着床,此时患者犹如飞燕点水。之后患者采用五点支撑法,即患者用双足、双肘以及头为支撑点,让腰臀部以及背部尽可能向上抬起[3]。在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后1―2周,患者选用三点支撑的训练方式,即患者选用双足以及头为支撑点,将双臂放置胸前,尽可能将身体以弓形支撑起来,同时,腰部以及背部尽量向后伸。

1.2.3 饮食护理 基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活动量出现减少现象,特别是患有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需卧床休息,因此,其胃肠蠕动出现减慢现象,进而消化功能出现显著降低的症状。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应指引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多食富含纤维素以及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尽可能使患者保持通畅的大便,减少或者是避免便秘现象的出现。于此同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实施康复训练时,禁止吸烟饮酒,从而很好的促进其康复。

2 结 果

本次研究中选取的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护理人员实施的康复训练后,37例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占据总选取患者的77.08%,9例患者康复效果较好,占据总选取患者的18.75%,2例患者康复效果一般,占据总选取患者的4.17%。

3 讨 论

在医学界中,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一种常见的疾病,该疾病主要出现在患者腰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以及软骨板处,特别是髓核处发病率较高,其出现不同程度退行性改变之后,受外力的影响,患者椎间盘的纤维环出现破裂症状,从而使患者髓核组织从纤维环的破裂处向后方或者是向椎管内突出,进而刺激或者是压迫相邻脊神经根,最终导致腰部疼痛症状的出现,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为一侧或者是双侧下肢出现疼痛、麻木。腰4-5以及腰5―骶1为该疾病发生率最高的位置,占据95%左右。

基于该疾病的病理特点,在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应教导患者腰背肌训练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体措施为,挺胸,即患者选取仰卧位,吸气将肩部以及胸部抬起,之后将肩部以及胸部放下呼气;半桥,即患者选取仰卧位,两腿屈曲,在患者将臀部抬起时,挺腰部以及胸部、吸气,之后将其放下、呼气;桥,即患者选取仰卧位,双腿并拢伸直,将臀部抬起,挺腰吸气,之后放下呼气;俯卧抬上身,即患者选取俯卧位,抬起上身吸气,之后将其放下呼气;卧位抬腿,即患者选取俯卧位,两腿伸直,逐次将其抬高;燕式,即患者选取俯卧位,将上身抬起,将两下肢膝关节以及两腿伸直。患者每天坚持1―2次的锻炼,每次锻炼15-20下,在患者痊愈后,继续半年以上的锻炼。

通过本次研究表明,康复护理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只要患者坚持康复训练,则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早日痊愈、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雪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12,31(20):160-161.

第8篇:颈椎与腰椎的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 激光汽化 颈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nursing effect of proplase of cervical intervetebral disc treated with operation. [Method] Take the said method to 6 cases,take the measures of mental nursing,living custom and body position training. [Result] No one had complication,4 came down the bed with neck enclosure 1 day after operation,2 did 3 days,and were better and went out of hospital 39 days later. [Conclusion] After operation,close observing disease state,strengthening the guide to lying position,diet and functional exercise can make patients recover earlier.

Key words:laser and boiloff; proplase of cervical intervetebral disc; nursing

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PLDD)是近年来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微创非开放性手术方法。我院采用经皮穿刺激光汽化减压术治疗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8~56岁,平均46岁;C4~C6椎间盘突出4例,C5~C6椎间盘突出2例;病程3个月~10年;全部病例均有颈肩部疼痛症状,伴上肢麻木,以单侧多见,肌力正常;全组病例均经过多种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或无效,且反复发作,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

2 方法与结果

患者仰卧于CT机床上,头中立位稍后仰。在CT引导下,定位病变椎间盘并行穿刺。于症状较重的对侧胸锁乳突肌前缘用左手指将血管鞘压向后外侧。右手持针与床面呈45°角进针。将穿刺针头送达椎间隙中心处,然后拔出针芯,导入光纤,汽化髓核组织。设定半导体激光总能量为每个椎间盘600~1000J。髓核汽化过程中,椎间盘内压可逐渐升高,产生颈部胀痛或肢体发热、发麻、发胀等症状,可暂停,拔出光纤,进行负压抽吸,减轻椎间盘内压,以上症状则立即消失。汽化过程中可嗅到焦臭味儿,并能观察到穿刺针尾端冒出黑黄色液体或白色烟雾,即示手术成功。汽化总量完成即可结束手术。术毕拔出光纤及穿刺针,伤口盖无菌纱布。整个手术过程约15~30min结束。术后颈围固定。结果:本组患者无1例发生并发症,4例术后1天戴颈围下床,2例术后3天下床,术后3~9天病情好转出院。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工作。(2)改变生活习惯的训练。例如,卧位进食训练,术中体位训练,术后卧位训练,气管推移牵拉训练。术后护理。(1)呼吸道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2)体位护理,术后要注意保持颈椎的稳定性,颈托制动或颈椎两侧用沙袋固定,保持颈椎中立位,防止左右移动,颈下垫一薄枕,使颈部微后伸,如有不适可适当抬高床头。翻身应轴线翻动。(3)感觉及运动功能的观察,待患者麻醉消失后,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并与术前检查结果相比较,听取患者主诉,检查四肢肌力及关节活动度,各种生理反射及皮肤感觉变化,观察手术疗效,若有异常变化,如有感觉运动减退甚至消失,应高度警惕术中损伤脊髓可能,立即向医生汇报积极救治。(4)饮食护理,24h内进食少量流质或半流质,但应注意少食产酸、产气的食物如牛奶等,24h可改为普食。(5)加强功能锻炼,术后当天嘱患者练习握拳、抬臂、伸屈髋、膝、肘各关节运动,每日2~3次,每次15~20min,循序渐进。

3.2 预防术后并发症 因颈椎病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术后又要绝对卧床休息,要注意预防其并发症,如褥疮、坠积性肺炎、血栓性静脉炎、废用性肌萎缩症等。护理措施:每2h抬臀1次,夜间3~4h抬臀1次,轴线翻动1天2次,尾骶部、肩胛部、背部用六一散贴敷疗法;应多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气压疗法、中频治疗及功能锻炼。

PLD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在众多微创治疗方法中有着其一定的优越性,改变了多年来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治性治疗几乎全部采用切除椎间盘,椎体融和的开刀手术方法,其特点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下床活动早、护理问题相对较少。

第9篇:颈椎与腰椎的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 黄韧带骨化症;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b)-0152-03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thoracic ligamentum flavum,OLF)是一种脊椎韧带骨化性疾病,黄韧带骨化肥厚是导致胸椎管狭窄、胸脊髓压迫的常见原因,可造成双下肢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一旦出现髓性症状,保守治疗无效,必须手术减压[1]。由于胸椎管狭小、胸段脊髓血液循环差,对胸椎实施手术的危险性比腰椎高,并发症多[2]。本科2005年1月~2010年1月对31例OLF患者进行了手术减压及康复护理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1例患者,男22例,女9例;年龄33~69岁,平均43.8岁;病程13~48个月,平均19个月;单节段14例,多节段1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双下肢僵硬无力、行走有“踩棉花感”,卧床休息有所减轻,行走后症状加重,胸腹部有发紧束带感,呈进行性加重。CT均显示胸椎黄韧带骨化;MRI显示胸脊髓受压变细,其中3例出现脊髓内T1WI低、T2WI高的异常信号。手术前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对患者脊髓及括约肌功能评分[3],术前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均为(1.22±0.96)分,括约肌功能评分为(1.97±0.52)分。

1.2 手术方法

全部患者采用全椎板切除、黄韧带骨化块切除的脊髓减压术治疗。选择局部或全身麻醉,取俯卧位,在胸骨及髂骨处垫高使胸腹部悬空,以减少胸腹腔静脉压力,利于手术操作。胸椎后正中纵形切口,显露病变的椎板及小关节突,透视确认病变节段后,从正常上下端行全椎板切除,首先显露出正常的黄韧带,切除正常的黄韧带后,显露出硬膜,保护硬膜下,再从病变节段上下应用尖嘴薄唇咬骨钳从关节突平面两侧开槽,并进一步应用枪状椎板咬骨钳打开椎板,将骨化的黄韧带块断开、漂浮,然后将整块病灶掀起切除,解除脊髓压迫。严密止血后,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

1.3 护理

1.3.1 术前护理

1.3.1.1 心理护理 OLF出现脊髓型症状或体征者均应积极行减压手术,保守治疗不但无效反而会随着压迫时间的延长导致脊髓变性造成不可逆性损害。患者对该疾病和手术不了解,常犹豫不决,对手术表示怀疑,要求保守治疗,而延误治疗。此时护士要关心、体贴患者,让患者明确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向患者仔细讲解OLF的手术方法、目的及意义,让患者配合手术,同时请已经下床活动的OLF患者介绍配合手术的经验,以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1.3.1.2 一般准备 术前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因OLF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化,易与腰椎疾病等相混淆,容易漏诊、误诊,所以护士应采用多种沟通方式,详细询问病情,认真检查临床表现和体征,收集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参与病情讨论、分析。本组有2例患者以腰椎管狭窄症收入院,经过护理查房、病情讨论,最后确诊为OLF。患者术中需采用俯卧位手术,手术时间较长,部分患者采用局麻,为适应手术需要,术前指导患者进行适应性训练。术前3 d开始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俯卧位练习,并逐渐延长时间,直至俯卧位下可以坚持2~3 h,从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利于术后排便。

1.3.1.3 呼吸功能的训练 术前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训练,并学会正确的咳嗽动作,促进肺扩张,可使患者在术后早期有效消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肺部感染。①有效咳嗽训练[4]:指导患者先深吸气,在吸气末屏气3~4 s后爆破性咳嗽,使胸廓振动将气道内分泌物咳出,鼓励患者咳嗽排痰;②深呼吸训练:深吸气数秒钟,要求患者尽最大努力扩胸后,再用力呼气,3~5次/d,每次10~15 min;③吹气球训练[5]:先吸气,然后将肺内气体尽可能地吹入气球内,使气球越来越大,3~5次/d,每次20~30 min。

1.3.2 术后护理

1.3.2.1 神经功能监测 OLF患者术后除监测一般生命体征外,还要进行双下肢神经功能监测。因为胸段脊髓的血液供应较颈腰段差,胸椎管代偿间隙小,手术过程中的轻微压迫、刺激就可能造成脊髓的损伤[6]。胸椎减压后的血液再灌注造成脊髓充血水肿、硬膜外凝血块压迫也可引起脊髓损伤[7]。手术减压后24 h内为血肿形成高峰期,48~72 h为脊髓水肿高峰期,因此术后72 h内应严密观察双下肢肌力、感觉、腱反射变化,每小时记录一次,并与术前作对比,如发现双下肢麻木、运动障碍加重,立即报告值班医师并及时处理。本组1例患者术后6 h出现双下肢沉重、麻木加重,护理人员及时告知医生,医生调整引流管,使引流管通畅后引流出血性液体约80 ml,患者症状立即缓解。

1.3.2.2 脑脊液漏 由于骨化的黄韧带常与硬膜粘连甚至与骨化的硬膜完全融合,所以切除骨化的黄韧带时极易出现硬膜破裂,造成脑脊液漏[2]。因此术后要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若发现引流量超过200 ml且颜色淡红,考虑存在脑脊液漏。脑脊液漏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致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本组3例发生脑脊液漏,护理人员术后12 h内发现并报告医师,给予俯卧、头低足高位,补充平衡液,同时夹闭引流管3 h,开放0.5 h,并加压局部切口。在夹闭引流管期间,严密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肌力,排查有无血肿压迫情况,有无头痛、恶心等低颅压现象;同时观察患者有无体温升高、切口局部疼痛等感染迹象。本组3例脑脊液漏患者经过以上处理,术后24~48 h拔出引流管,无异常情况发生,切口均甲级愈合。

1.3.2.3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 OLF患者由于切除了椎板,术后需卧床2~4周,易造成下肢血液淤滞、血栓形成,因此术后即开始让患者活动双下肢。①踝关节的背伸及环形运动:让足踝极力向上背伸,使腓肠肌收缩挤压血液;让患者转动双侧踝关节,促进血液循环。②股四头肌的舒缩运动:让患者用力收缩股四头肌,然后放松,3~5次/d,每次10~15 min。③指导家属从足跟开始做压力递减的挤压运动,使血液回流。术后第1天开始做膝关节屈伸运动及直腿抬高锻炼,加强肌肉泵作用的同时,预防神经根粘连。

1.3.2.4 康复功能锻炼 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是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早期功能锻炼能防止肌肉萎缩,促进双下肢的肌力恢复,因此康复功能锻炼至关重要。术后即可让患者活动踝关节,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行直腿抬高及踝部背伸柘屈锻炼,3~5次/d,每次10~30 min,以患者感觉无痛、不疲劳为度。术后2周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主要采用“三点式”“五点式”功能锻炼,3~5次/d,10~30 min/次。

1.3.2.5 出院指导 患者术后2~4周开始下床活动,出院回家后卧硬板床,继续锻炼双下肢肌力及腰背肌功能,避免弯腰、挑抬重物,每个月复诊1次,如有双下肢麻木、无力症状加重或腰背部疼痛的现象应及时就诊。

2 结果

31例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27例患者术后症状立即缓解;3例术后7~14 d胸部束带感、双下肢胀痛等症状逐渐消失,2~6 周双下肢麻木、沉重感消失,肌张力恢复正常,并恢复工作;神经症状无继续发展,双下肢麻木僵硬感无明显变化1例。3例发生脑脊液漏,经降颅压治疗、护理、局部加压及全身支持治疗后愈合。1例出现肺炎发热,经雾化排痰、翻身叩背护理后治愈。术后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由术前的(1.22±0.96)分提高到(3.76±0.68)分,括约肌功能评分由术前的(1.97±0.52)分提高到(2.68±0.46)分。

3 讨论

OLF临床比较少见,其起病隐匿,病程长,而手术疗效与病程长短有关,病程越长,手术疗效越差[8]。目前国内外文献均证实,病程超过2年的患者术后效果差[2]。因此,一旦患者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并确诊,尽早手术减压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尽早手术,可以避免脊髓发生不可逆损害。后路切除骨化的黄韧带块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常用的治疗手段,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普及,心理关怀及康复护理已成为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体会,针对性术前心理指导,让患者尽快接受手术治疗,术前进行适应性训练,改善呼吸功能,术后严密观察双下肢的肌力、感觉变化,做好及康复训练,同时做好脑脊液漏、DVT等的预防护理,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Chen XQ,Yang HL,Wang GL,et al.Surgery for thoracicmyelopathy caused by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 [J].J Clin Neurosci,2009,(10):1316-1320.

[2] 王向,贾连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脊柱外科杂志,2010,8(5):185-187.

[3] 李玉伟,王海蛟,王玉记,等.后路单开门与一期前后路手术减压治疗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3(20):99-102.

[4] 张英,孙蕊,戴晓洁,等.严重颈髓损伤患者围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 23(4):21.

[5] 严晓云,李玉伟,苗宝娟.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146-149.

[6] 单江莲.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急诊分级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2):136-138.

[7] Nair S, Yadav D, Pitchumoni CS.Association of diabetic ketoacidosis and acute pancreatitis:observations in 100 consecutive episodes of DKA[J]. Am J Gastroenterol,2000, 95(10):2795-2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