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绘画初步教学范文

绘画初步教学精选(九篇)

绘画初步教学

第1篇:绘画初步教学范文

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脚步也在加速,教学理念在不断创新,初中美术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应该不断创新,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深入调查分析我国初中美术教学活动,我们可以发现多数初中的美术教学缺乏创新意识,这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限制了学生的进步。本篇文章就主要围绕初中美术的教学活动展开,研究在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美术 教学活动 现代绘画艺术 创新意识 方法 意义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初中美术的教学也应不断实现创新,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美术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符合当今社会的教学理念,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全面发展。此外,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还可以丰富课堂形式,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对提高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总之,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对中学生本身以及初中美术这门学科的发展都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初中美术教学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我国多数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老师在课堂活动中仍采用单一教学法进行教学,这样无法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此外,单一教学法的使用,还可能使课堂活动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不到激发,初中美术这门课堂的教学质量就得不到保障。我国初中美术的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

1.美术老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

我国多数初中美术老师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对学生绘画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部分美术老师的专业水平不够高,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对现代绘画艺术这一知识的认识有限,这就对初中美术课堂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

2.教学内容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我国初中美术所使用的教材更新速度不够快,而教材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重要方面,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美术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初中美术课堂枯燥无味,无法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得不到顺利进行。

3.部分学校的教学设备落后。

我国部分初中学校中,可能缺少先进的教学设备,由于学校在发展中将大量的资金用于扩大教学规模、完善教学环境上。初中美术老师的讲课方式仅是讲解,无法使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美术的魅力,这就使学生无法更好地集中在课堂教学内容中。

三、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

1.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由于目前我国多数初中的美术教学存在着不足,改变这些问题是各初中学校发展进步的关键。老师作为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应该用自身所有的美术素养来激发学生对初中美术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更加顺利地完成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初中美术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作引领,初中美术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才会得到保证。因此,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自身、初中美术教学的发展进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具体策略。

(1)提高初中美术老师的专业素养。初中美术老师应该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明白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老师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美术专业理论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意识。老师从自身开始做出改变,提高自身艺术素养、专业知识能力,才能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2)初中学生培养自身的艺术创新意识。任何一项教学活动都需要学生付出自身的努力,初中学生应该不断强化自己对初中美术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初中美术的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初中美术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学生要从自身的生活开始,多多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其艺术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发展。

(3)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老师在对现代绘画艺术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更加了解绘画艺术作品出现的背景以及深远影响等。比如,在对《蒙娜丽莎》这幅美术作品的教学中,老师可以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讲解,利用多媒体通过短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该作品出现的历史背景,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初中美术这门学科的教学活动,不仅仅要重视对美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更好地生存。总的说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美术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苏涵、周畅.初中语文教材插图的美术学批评.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4期

[2]任庆伟.如何在美术课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年5期

第2篇:绘画初步教学范文

关键词:线的认识;形的认识;色的认识

总有毕业过的学生致电过来,在进行幼儿园绘画活动时感到无章可循,不好操作,也有年轻家长咨询究竟如何指导幼儿进行绘画活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所做的探索。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分析幼儿园这一阶段孩子绘画能力的阶段性特点,以及这一时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征;然后再采取适合该年龄阶段孩子的课题去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指导。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是由绘画的涂鸦期到象征期再到图示初期阶段,各阶段的孩子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所以在组织孩子进行绘画活动时要尽可能分阶段、按步骤进行。也就是说幼儿园在进行绘画活动尽可能避免把年龄差别较大、不同阶段的孩子放在一起。要正确看待不同时期孩子的绘画作品,切不可以成人眼光,以画的像与不像、画面的整洁程度、涂色是否均匀、线条是否流畅为标准来评价孩子们作品。涂鸦期阶段的孩子喜欢从玩弄不同绘画工具中体验绘画活动带来的快乐,他们用不同的绘画工具画一些时而杂乱无序,时而流畅、枯涩的线条。体验不同工具和材料产生的痕迹给自己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而象征期的孩子则会随着生活印象的积累、控笔能力的增强,开始学会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不同的符号语言、线条以及主观的色彩去描绘自己对生活的体验。通过绘画活动体验快乐,获得积极情感。图示初期的孩子作品开始有了对形与色的初步认识,能分辨一些不同明度、不同色相的颜色,造型上除仍具备象征期孩子作品特点外,初步有了对造型、遮挡、重叠产生空间的初步认识。同时由于孩子所受艺术教育启蒙的早晚及不同家庭背景所受的艺术熏陶决定同龄孩子体现在绘画的能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说我们在接触孩子对孩子进行绘画活动指导之前应对该年龄阶段孩子绘画水平有一个初步了解。

其次,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结合游戏性、兴趣性强的绘画课题对孩子进行绘画活动指导。

笔者曾有机会在我校附属幼儿园进行幼儿绘画活动课题的实验。我结合不同年龄孩子的阶段性特点先对低年龄阶段孩子分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帮助孩子树立对线的认识。这里可结合一些不同的绘画工具进行,马克笔、记号笔、棉签、毛笔、水粉笔,色粉笔画出的线粗犷、豪放;铅笔、钢笔、圆珠笔画出的线则纤细有力;彩水笔、油画、蜡笔则又可以画出色彩斑斓的线条。不同的线条具有不同的情感,通过一节课让孩子们体验不同的绘画工具、利用不同工具画不同情感的线条。进行时我为孩子们又设计了几个有趣的课例如:《小蜘蛛织网》《彩笔舞会》《线的情感》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加深对线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体验不同绘画工具带给自己不同的感受。这一阶段的作品基本上没有具象的形,而绘画线条过程中出现的形则会激发孩子们对形的联想。

第二阶段:让孩子对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形有规则的和不规则的,通过几个孩子们感兴趣的课例帮助孩子们加深对形的认识和理解。具体可这样进行,第一课:形的认识和构成,教师提前用色卡纸剪出不同的几何形或复杂的、不规则的图形引导孩子们去分辨、认识不同的形状,同时鼓励孩子们说出生活中与该形相似的物品。第二课:搭积木、摆造型。让孩子们在搭、玩、拼组积木过程中进行形的构成与创造,加深孩子们对形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能力。第三课:形的联想,利用一些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形,通过添加,想象创造出新的形体。练习中可让孩子们自由表现、结合彩水笔进行。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孩子们会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理解。会用各种线条自由表现一些形体简单的物体。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活动中老师会遇到一些不同性格的孩子,如:有的孩子胆小、自信心不足,不敢动笔。还有的孩子依赖心理强、还有的孩子活泼好动、作画大胆、想象丰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有一次我利用幼儿园四楼有一个大的孩子们自由活动的顶层空地,让孩子们进行画水痕游戏,先让孩子们在地面上用瓶子泼水,然后鼓励孩子用彩色粉笔描画水痕边缘,进一步鼓励孩子们添加装饰水痕,然后想象它像一个什么物体。所有的孩子都参与了、并且热情高涨。为绘画活动进行到第三阶段打下基础。

第三个阶段:丰富孩子对色彩的认识、理解、运用。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色彩与我们密切相关,帮助孩子认识和运用色彩我结合以下课例进行。先是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或实物让孩子们说出对色彩的初步认识,如课例:《色彩王国的密秘》《色彩连着你我他》。然后利用课例:《色彩魔法学校学魔法》了解三原色可以调配出大量间色、复色的原理。而接下来一系列的游戏课题则是让孩子们在真正尽情玩色中体验绘画的乐趣。为此我设计了以下课例《神奇的三原色》《魔术表演――在水面上画画》《吸附游戏――让水面上的画跑到纸上》《神奇的吸管画》《滚色游戏――利用玻璃弹作画》《弹线游戏》《树叶拓印》等让孩子们对色彩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既对色彩有了初步的认识,又敢于大胆利用色彩画出斑澜的画作。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指导孩子作画时既要引导孩子加深对色彩知识的初步理解,又要不过分干涉孩子用色大胆、主观绘画的特点。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练习,孩子们有了对线的认识、形的理解、色的体验。当然仅仅依靠这些阶段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结合实际设计出一系列的课题来进行巩固。设计课题时要尽可能从孩子们熟悉的、感兴趣的、适龄性、易操作性出发,同时在具体活动时教师还要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指导时还要结合与其他学科渗透特点,如画故事的讲解故事等。课题的导入也要艺术化的处理。讲述要尽量语言贴切、简洁明了、规范亲切、情感丰富、饱满热情。演示时尽量步骤清晰明确,指导时尽量多启发表扬,评价时要注意激励等进行。

第3篇:绘画初步教学范文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和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初中绘画教学主要采用写实性的绘画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美术学科教学改革的要求和美术教学未来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写实性绘画专业性太强,难度大,教学课时太少,不适合初中学生的绘画学习

写实性绘画一般要求画准物象的正确比例、结构、透视、明暗、空间和色彩,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一般的学生要学好写实性绘画的技能技巧,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练习。笔者曾作过一个调查,统计了一名学生要学好写实性绘画技法所需花费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能考进美术院校的学生都已经学了800~1000课时左右,这可以说明,如果没有长时间大量的绘画练习作保证,是很难学好写实性绘画的技能技巧。

2、初中美术绘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初步的审美能力和美术表达能力、观察想象和创造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它是一种普及性的公民美术文化的教育,而不是培养少数画家的教育

写实性绘画的教学只适合培养有美术特长的学生,不适合用来训练全体学生,用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方法来培养非美术特长的学生,显然是不恰当的。

在写实性绘画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作业在造型结构、明暗、透视等方面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只有6%左右,而且这6%的学生大多数都在校外业余学校补习美术。另外94%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他们常常自称“我画不好,我没有美术天赋”,在纸上乱画一气来应付教师安排的写实性绘画作业。因此,写实性绘画的教学与我国目前推行的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的课改精神不一致。从前面统计的数字来看,它是一种针对少数美术尖子学生的教学,大多数学生都学不好写实性绘画技能,所以这种技能不适合初中学生的学习。

3、写实性绘画基本上是一种基于“再现”视觉真实的手法,往往要求画准比例结构、明暗透视和色彩,强调的是视觉的真实性

因此,学生在写实性绘画追求真实、准确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失去自我的个性、创造性和想象能力。艺术的真谛在于创造性和个性。初中学生自我个性正处在萌芽状态中,需要教师去合理引导培育,并用各种教学手段去促进其生长、发育和形成,而不是用写实性画法的要求来挫伤学生的绘画兴趣和个性。

4、写实性绘画的教学还会在追求“再现真实”过程中,给人一种错误的印象,仿佛画得像不像、准确与否才是评价艺术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误导学生的审美评价标准

因为教师评价作业时往往会以比例正确与否、明暗关系是否正确等来评价学生作业。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在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误导,仿佛只有画得像的画才是美的。当然也不能说画得不像就美,只是说画的像不像不是评画的唯一标准。但是,现在有些初中学生和成人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往往就不自觉地是以像不像作为评画标准。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就是由于太多地受到以写实绘画真实性为美的观念的误导和影响所产生的后果。

5、写实性绘画教学与美术其他科目,如设计、雕塑、摄影和欣赏教学未能形成一个互相促进的整体

绘画课程应是一门与设计、工艺美术、雕塑和欣赏等其他美术科目紧密相连的基础课。绘画学习对其他美术科目的学习应该起到促进作用而不是阻碍作用,这就要求绘画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方法既要有绘画课的特点,又要在造形、观念、创意精神、情感表现等方面与其他美术科目有机结合起来,使它们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形成系统的美术教学整体,从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但是,在初中美术课采用写实性的绘画教学方法,其结果是绘画的写实性与设计、工艺美术和美术欣赏等课程的内容和方法完全割裂开来。因为在工艺美术和设计等课程中,往往不是以画得像为目的,而是要求学生对自然物象进行高度概括、夸张、变形,要求有新颖性和独创性;同样在绘画艺术欣赏中,除了写实的绘画欣赏,还有写意画、超现实和抽象画等不同风格流派的绘画风格的欣赏。所以,如果只注重写实性的绘画教学,对学生今后设计、工艺美术技能的学习与写意画、表现和抽象等绘画欣赏课的学习没有多少帮助。

6、目前,多媒体信息图像技术的发展和电脑喷绘技术的应用,应该已经基本上代替了手工绘画的工作。使得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学会的写实性绘画的技巧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但并不是说写实性绘画已经没有审美价值)

现在无论是制作小幅设计样稿,还是绘制巨大的户外广告,都可以用电脑绘画来完成。因此,在初中美术课有限的课时中,教授写实性绘画技巧,显然是与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相悖的,与信息世界向我们美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不相称。电脑图像技术的发展给初中美术绘画教学带来不同以往的绘画教学新概念,必将引起绘画教学内容的巨大改变,因此初中美术课的绘画教学,应该把写实图片的制作任务让给电脑来完成,不要再学习电脑能轻易完成的绘画教学内容,而应该教那些电脑无法完成的绘画知识和技能。

传统写实性绘画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是一种很好的雅俗共赏的艺术表现手段,但把它作为初中美术绘画教学的主要技能来学习是不合适的。那么,当前绘画教学该如何进行改革和调整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尝试和实践,提出来供大家一起研讨。

1、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改变传统的以“像不像”作为评价美术作品的标准的观念。

“要让学生知道艺术品并不是自然的产品,它是人类精神思想和感情的产物。”通过学习和了解各种绘画风格和流派的发展历史,使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的重要技法、风格、流派和思想观念,领悟美术作品的造型语言并了解它是宽泛的,有个性的,不同的画家有不同的风格,有写实的,也有写意的,更有抽象的,数不胜数。要培养学生欣赏不同风格和表现技能的美术作品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学生偏爱传统写实性绘画的固有观念,建立起多元化的绘画欣赏评价标准,广泛接纳不同观念和风格流派的绘画作品,包括欣赏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和抽象绘画等艺术。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提高了,学生在作画过程中,才能不受传统写实观念的束缚,才能同样很自信地审视、评价和欣赏自己不那么写实的美术作品,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创意和个性,才能对自己的绘画学习有自信心。

2、加强美术造型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绘画形式美的理解能力

“美术语言由线条形状、颜色、纹理、图案和形式构成。它们像词汇一样共同工作,创造形象的‘句子’。”当然美术语言还包括明暗、空间和线条等要素。“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你所看到的是所有美术语言基本因素的组合。”美术语言是按照一定的美术形式构成原则(语法)进行组合的,如:统一、变化、对称、均衡等原则,还有各种构图的方法,美术语言和语法共同组织成一个整体的具有美感的画面,美术语言和语法是美术最基本的知识技能造型方法,是学生终身受用的美术知识。因此,强调美术语言的学习,是学习美术最核心的知识,能促进学生对绘画艺术形式美的重视,提高学生对美术语言的表现能力和欣赏能力,为设计、工艺美术和美术欣赏等其他科目的学习打好基础。

3、拓宽绘画材料的综合运用意识,培养学生在绘画材料上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中学进行综合材料的绘画练习能增强学生对美术语言的肌理质感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例如用报纸、花布、颜料、金属等材料拼贴结合颜料涂色画出来的画,与一张单纯用颜色画出来的画相比较,前者所表达出的内涵、意义显然要比后者更丰富、更强烈、更明确。综合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培养学生在绘画材料选择上的创新能力和对材料的敏感性,体现材料的情趣和美感。材料的运用能使学生更关心绘画材料的美感和表现力;关心自己所用绘画材料是否是表达自己思想的最佳选择;而不去关心自己的作品画得像不像,学生的学习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学生作业的质量却会更高,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4、利用现代图像复制技术,应用电脑进行绘画创作练习

第4篇:绘画初步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学 ;绘画 ;美术语言;审美

写实性绘画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是一种很好的雅俗共赏的艺术表现手段,但把它作为初中美术绘画教学的唯一或主要的技能来学习是不合适的。那么绘画教学该如何进行改革和调整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尝试和实践,现提出来供大家一起研讨。

一、加强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理解能力,改变传统的以“像不像”作为评价美术作品的标准的观念。“要让学生知道艺术品并不是自然的产品,它是人类精神思想和感情的产物。”通过学习和了解各种绘画风格和流派的发展历史,使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的重要技法、风格、流派和思想观念,领悟美术作品的语言并了解它是宽泛的,有个性的,不同的画家有不同的风格,有写实的,也有写意的,或表现或抽象,数不胜数。要培养学生欣赏不同风格和表现技能的美术作品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学生偏爱写实性绘画的固有观念,建立起多元化的绘画欣赏评价标准和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欣赏绘画作品的过程中广泛接纳不同观念和风格流派的绘画作品,包括欣赏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夸张变形的绘画艺术和抽象绘画艺术等等。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提高了,学生在作画过程中,才能不受传统写实观念的束缚,才能同样很自信地审视和评价自己的美术作品,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创意和个性,才能对自己的绘画学习有自信心,才有可能学会欣赏自己的绘画作品。

二、加强美术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绘画形式美的理解能力

“美术语言由线条形状、颜色、纹理、图案和形式构成。它们象词汇一样共同工作,创造形象的‘句子’”。当然美术语言还包括明暗、空间等要素。“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你所看到的是所有美术语言基本因素的组合。”学习美术语言,能使学生一下子进入美术欣赏和创作两种境界。例如学习了线条的质感表现,就会用不同的工具来画出独特的线条,并体会线条的韵味,同时也能欣赏和体验他人美术作品中线条运用的美感。因此,强调美术语言的学习,能进促学生对绘画艺术形式美的感受,提高学生美术语言的表现和欣赏能力。一幅画可以没有具体内容和可视的形象,但不能没有美术语言。要引导学生对美术语言要素逐条进行学习和练习,让学生学习“面对现实世界能建立起自己的画面能力” 。美术语言的学习,由于对学生不作“再现”和“画像”的要求,所以相对比写实性绘画的学习更易学,更易于掌握,很适合初中学生的绘画学习,并且能提高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学习兴趣。

三、结合美术语言的学习,逐步学会用美术语言来写生、创作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

美术语言的学习要结合对现实的写生和表现练习,学习要求可以用具像的方法,但不作写实性要求,不要太关注画的像不像,而要使学生在写生过程中体会美术语言的意义和作用。要鼓励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去表现生活,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体现出每位学生自己的美术语言个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对个性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对学生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夸张变形和幼稚的造型、以及独特的观念,思想和个性应该持鼓励、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绝对不能提过高的要求,“当他展示出一只羊站在田野里的画面时,你要控制住你可能说‘来,让我来告诉你怎样来画一只更好的羊’的冲动,你应该懂得,‘他的羊’站在‘他的田野里’,和你心目中的那一只并不一样。”但是,教师并不是旁观者,教师可以从美术语言要素入手,对学生进行十分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四、拓宽绘画材料的综合运用意识,培养学生在绘画材料上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中学进行综合材料的绘画练习能增强学生对美术语言的肌理质感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例如用报纸、花布、颜料、金属等材料拼贴结合颜料涂色画出来的画,与一张单纯用颜色画出来的画相比较,前者所表达出的内涵、意义,显然要比后者更丰富、更强烈、更明确。综合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培养学生在绘画材料选择上的创新能力和对材料的敏感性,体现材料的情趣和美感。材料的运用能使学生更关心绘画材料的美感和表现力;关心自己所用绘画材料是否就是表达自己思想的最佳选择,而不去关心自己的作品画的像不像。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大降低,学生作业的质量却更高,效果也更好。

五、利用现代图像复制技术,应用电脑进行绘画创作练习

第5篇:绘画初步教学范文

在稚气未脱的小学生迈进中学后的第一节美术课上,我对他们提出了“什么是美术”、“什么是绘画”这些概念化的问题,而他们一脸怅然,不知如何回答。这早在我的意料之中。那么,怎样让他们对美术充满兴趣并提高欣赏和绘画水平呢?我觉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尽管他们以前已经学了六年美术,但对美术的理解还停留在涂鸦时期,重直接感受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对美术的理性认识颇少。现在是慢慢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绘画语言的时候了。那么,绘画语言有什么特征呢?它的基本特征反映在点、线、面及色彩上。如同文学的基本语言是词语,音乐的基本语言是多来咪,英语的基本语言是ABC一样,它们都具有不可替代的自身独特性。所以为强化学生的绘画语言,必须有意识地利用他们在绘画过程中自发性出现的点、线、面倾向,因势利导,使他们更准确地对视觉物象产生点、线、面的联想。

为了让学生体会绘画语言的特色,并由此产生联想,我把学生带到学校的一棵高大的香樟树下。我对学生讲,如果用文学语言来描绘这棵树,可以用“高大”“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等词语,那么如何用绘画语言把它描绘下来呢?学生们七嘴八舌讨论了一会儿后,我总结说,那就是将树干作粗线看,将树枝作长短细线看,将树叶作大小深浅的“点”看。只有点、线、面恰到好处地组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棵树,落笔时才不至于因树的繁杂而影响描绘。

二、观“一幢楼”,让学生进行绘画语言的比较

作为画面,是绘画语言的载体,它的形式是绘画语言相互组织的成果。它包括对所画物象中的大小、明暗、曲直、粗细、方圆、长短等各种因素(点线面)的组合,犹如音乐中高低音的起伏,具有丰富多变的感觉效应。所以要使学生创造出丰富的面画,就应引导他们进一步观察物象间的点线面关系。儿童自从有了交流的意识,语言虽在一定范围内能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但不是全部的,而绘画便成了这一阶段儿童最易接受和表达自己感情和情绪的一种有效途径。儿童升入初中后,由于学习任务的加重,这种以绘画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往往会越来越远离他们。所以,作为一名初中美术老师,既要传授一些美术理论,以及用绘画语言表现的方法与手段,又要防止一昧地作枯燥的理论讲解,要积极创设艺术氛围,继续让学生在饶有兴趣中接受绘画语言。我布置学生对美丽的校园进行观察,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然后启发学生将近处的树与远处的楼房进行比较,将树林中弯曲的甬道与直线的水泥路进行比较,将看成高大面的近处的楼与看成小点的远处楼房门窗等进行比较;通过直观比较,学生在放手描绘这组物象时,就会较容易地在画面上反映其点线面的关系。

三、读“一幅画”,让学生体悟绘画语言的组合

学生们通过对具体事物观察、比较和构想,初步领会到绘画语言的一些基本特点,接着,我便引导学生从艺术作品中去进一步读解其绘画语言的运用。例如我将林风眠《静物》一画,让学生观赏,然后细读,接着让学生闭目静思,片刻之后,让他们指出画中的物象由什么表示,物象间关系按什么形式组合等,然后再进行默写。由于原画中物象问的关系比较明确,所以,学生在默写过程中,便会较多地对点、线、面表示的水果、瓶罐等物象间的各种关系给予注意。

当然,对于学生来说,要求他们按照预设的内容进行描绘是比较困难的,只有在他们自发描绘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引导,才有利于创作的完成。例如:当一学生在纸上的部分地方画上了点、线、面表示的几棵树时,为使画面出现大小或多少等组合关系,可以启发引导他能能否在其他地方再画些树、房或人等,这样进行下去,最后画上的内容自然生成于物象的点、线、面组合中。

四、讲“一个故事”,让学生尝试绘画语言的成功

就培养学生创造力来说,那种忽视绘画基本语言培养,一味让学生模仿既定图样或依样画葫芦的教育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创造力的来源是基于对物象间点、线、面关系的学习,并进行举一反三的实践。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美国的一位中学美术老师,曾经让学生临摹一幅毕加索画的妇女像,因大部分学生对物象的局部描摹过于关注,影响了整个画面的完成。对此美术教师让学生将画像颠倒后再临摹,由于颠倒后的画面削弱了既定物象的印象,画面上只存在各种长短,曲直线条与点线面的组合关系,因而,当这些学生较轻易将其关系画出,原难以做到的临摹,便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了。讲完故事,我让学生开始注重“绘画语言”的运用一临摹几幅作品。原来感到有劲不好使、有劲无处使的学生,便能够按部就班地画出了比较理想的图画来,初步尝试到学习运用绘画语言的成功与喜悦。

第6篇:绘画初步教学范文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开发利用 花木资源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尽可能的运用身边的自然资源和社会活动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本人依托学校所在地新街镇花木资源,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开发和利用的有益尝试。

一、指导感知――初步欣赏花木景物

一切美的形象源于生活,我们新街为花木之乡,花木品种多样,形态各异,与之相关的苗事也丰富多彩,有着广阔的美术欣赏天地。

1、观苗景,干农活,感知景观:花木之乡的农家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花木,观察方便。要求学生选择常见的植物作跟踪观察,从它的萌芽、生长,一直到凋零或卖出为止,画出来的形象较为生动。花木城是花木的集散地,我们让学生去走一走,观察环保型的建筑,商家奔忙的场景,运货车来来往往的情景,既激发了爱家乡的感情,还积蓄了更多直观的素材加以表现。我还给孩子们布置活动作业,与父母一起数苗、嫁接、扦插、施肥、拔草、修剪等,在深入体验的同时吸收绘画形象,如空中悬挂的炙热的太阳,脚下褐色的土地,父母蓬乱的头发,干燥的双手,周围一望无际的绿色中夹杂的点点斑斓等。

在观察欣赏中,我们引导学生用整体与局部结合、分析与比较结合的方法感知花木景观。同时也要注意局部特征的把握。再让学生对花木的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如有形状的比较:长、圆、方、扁等,有距离透视的比较:远近、前后左右、大小、高低等。分析是伴随着比较同时进行的,色彩形状,材质上的变化都需要分析才能深入了解。

2、初步体验表达花木景物形态:当学生学会了感知的方法,需要不断地强化,最好的途径就是先找准单一素材简单概括,再加以适当的有主题组合。本阶段的表达只是最原始的初步概括,按以往的要求让学生规规矩矩去勾画成一个个具体的事物,结果必定使学生形成僵化毫无生气的概念。画无定法,我让学生先勾画直觉上最明显的特征再接着一部分一部分地画,也可以抓住感兴趣的局部具体画,为有主题的绘画做好准备。

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定量的素材库以后,要适时加以整理归类,我在学生能表现一定量的事物后,就设计一些主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主题的素材加以组合,初步完成一幅完整的作业。如图(1):

二、展开想象――利用各类花木景物

儿童的想象源于生活,浸透着孩子们的美好憧憬,教师只有传授给学生丰富想象的方法,才能引导促使他们在想象的天堂里自由发挥。

方法一:升华印象,形象夸张化。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夸张是儿童绘画里想象形式表现的重要特征,可以采取扩大或缩小事物特征等夸张对象最主要特征的方法来实现。我就引导儿童在绘画中直截了当的夸大自己认为印象最深的人、事物某种特点或某个景观。当观察到苗农扛着沉重的杉树,头顶青筋暴露,汗水大滴大滴地往下落,就可以指导学生选用夸张化的方法,把肩上的杉树扩大化,青筋色彩加重,使汗滴看起来格外大。当然,夸张手法的运用要因人而异。

方法二:渗透感情,形象意念化。世界上有各种非生物和生物,可许多儿童总喜欢把眼中的各种物体当作有生命的,有些女孩子跟个小木偶都能说上好半天话,在引导的时候就可以抓住孩子这一特征,以实例引导,加入更多自己的主观意愿。有个学生就给树干画上眼睛、鼻子,让折断的树枝流眼泪,云朵、小草也会哭会笑。儿童的思维世界更是成年人无法想象的,我们应该给孩子们充分的自由,促使他们绘画时大胆的把远离的,甚至是毫不相干的各种事物形态加以变化,结合在一起,成为特别有趣的形。在一棵铁树上能长各种各样的水果,花木城上空会突然飞来成千上百的和平鸽,一辆装满苗木的大卡车长着翅膀快速地在空中飞翔,这些出现在画面上也毫不希奇。如图(2)、图(3):

三、多元创作――综合表达花木景物

在教学中第一手得来的绘画资源经过化训练与处理,产生了艺术的变化,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美术创作的综合表现。

方法一、绘画用材多样化: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使中国有了更多的画种,与之适应的绘画形式便多种多样,一般有中国画、水彩、水粉、蜡笔油画棒画、版画、油画等等,多种绘画形式的融合在一幅画里也并不少见。作为教育者对绘画形式进行统一规定,对孩子开放式思维的发展极为不利。其实,作为孩子,天性使然,对绘画方法的选用不存在周密的思考,只考虑自己最喜欢哪一种。同样让孩子画一棵树,有的喜欢用水粉来涂出色彩的立体感,有的喜欢用水彩笔勾画出一片片具体叶子而不是涂色,有的喜欢用毛线粘贴拓印,有的则喜欢油画棒与水粉结合。不管如何,他们展现的都是真我,不是老师或同学的复制品。作为教师的我们,除了含笑看着一张张笑脸,对一幅幅稚嫩却鲜活的作业大加赞赏、鼓励他们大胆地画,别无他法。我尽可能多传授不同的方法,让他们结合运用,既激发了兴趣,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方法二、图文结合做插图:儿童绘画是以本土的乡土素材为依据来表现的,在绘画时进行构图、线条、色彩一系列内容的尝试,能发展右脑功能。而语言文字运用主要依靠左脑,且世界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相辅相成的,在绘画同时,以文字方式为图画注解,既能活跃儿童的情绪,更能促进左右脑协调发展。可采用多种形式,如版画、中国画、水粉画、电脑画,选取不同阶段、不同场景的多种形象,从社会贸易的生动场景、花木之乡的发展史、苗农生活的巨大变化、自然景观的不断变迁等方面入手来进行插图绘制。学生们都十分兴奋,用不同的方法表达了自己的思路。如在画了父母忙忙碌碌把龙柏装上车的情景后,有学生用文字记录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把这些资料作为插页一份份装订起来能激发学生发掘乡土元素的欲望。如图(4)、图(5):

四、初步成效

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情趣。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发现孩子越来越关注周围的世界,对自然美的审美感知不断增强。我发现学生的眼里,世界变的如此美好,斑斑驳驳的树干,有趣的节疤,绿油油的叶子……都吸引着孩子们前去驻足欣赏。

2、充分开发和利用了花木资源,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力。在花木绘画教学中,小学生正处于感知、探索、理解的培养转折期,通过训练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如在表现秋天时,引导学生带着画笔带着相机到花木地里去寻找秋天,把最明显最美的特征画下来,拍下来,孩子们惊喜的发现:叶子有的绿中带黄,有的绿中有隐隐的红色纹路,有的……孩子们渐渐找到了观察方法。

第7篇:绘画初步教学范文

新中国成立前,寺庙教育起着继承、传播文化的作用,寺庙高僧、喇嘛肩负着传授藏文、经文、佛教绘画的任务,同时也讲述宗教因果报应、轮回运转的哲理。随着佛教绘画的发展,以及受外来艺术风格影响,寺庙大师进一步探索、研究寺庙教育,使其形成一定的程式、格局,依样进行模式化传教,再进一步形成一整套体系,代代相继相传。另外还有一部分民间艺人进行私塾传教,带徒传艺。此阶段画师接受藏族民间、寺庙,以及各地的传统绘画形式、技艺,其美术技艺发展较快,并代代相传。这时期藏族美术教学是直接进入实践教学,边做边学边总结,形成个性化的绘画手法和绘画图样。艺人用自制的矿物质色和笔进行绘画、描样,在绘制中形成特定的模式和规律无人打破,只是手法日渐高超,制作日渐精细,设色日渐明快,对比日益强烈。特别是吸收印度宗教艺术和文成公主进藏带来的中原绘画手法后,佛教绘画在特定的构图制约下,以中国白描画的铁线描勾勒形体,画面构图严谨饱满,富于装饰性、对称性,人物造型准确、生动,线条流畅有力,设色鲜艳、饱和、对比强烈,并有光感,善用红、黄、蓝、绿、黑等原始色,其勾线采用加工过的真金、真银,更显得画面富丽堂皇,再被艺人用软缎等高级布料装裱加轴成为卷轴画,显得十分贵重。由于对宗教的信仰和对神的崇拜,佛教绘画在整幅构图、制作中有着严肃、刻板的教学程序和要求,师徒都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因此不论是寺庙美术教育还是民间美术教学,传艺都在严格的工序下进行,在绘画技艺上一代胜过一代。佛教绘画大师还经常到印度、缅甸等地朝拜,吸收外来艺术精华。佛教绘画从内容到形式都吸收了印度宗教绘画、中原工笔重彩绘画的长处,加上自成的格局,风格浑然一体,形成闻名世界的东方佛教绘画艺术唐卡,成为东方艺术的瑰宝。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寺庙、地方头人的规定,加上对佛教的虔诚、信仰,所以甘孜藏区出家人甚多,相应地学藏文、念经、学艺的人源源不断,这部分人虔诚、全神贯注,学艺较快,技法熟练,他们师承一脉,对事业极为专注,加上师带徒的清规戒律严明,这对佛教绘画、工艺美术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美术教育

新中国成立初期,藏族地区经济较落后,文化、教育也受到严重制约,加上藏族人民根深蒂固,到寺庙出家的青少年虽源源不断,国家也花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新修学校,招生入学,但生源缺乏,大部分藏民对政府办学也持不理解、怀疑的态度。加上民族干部、民族教师极为缺乏,内地支援的干部、教师与藏民语言不通,无法交流,这对于教学产生了极大障碍。由于上述原因,藏族地区的教育,特别是美术教育较为落后。随着时间推移,国家高度重视民族政策的落实、贯彻、执行,大量培养民族干部、民族教师,特别是掌握藏、汉双语的干部、教师,并以康定藏区作为藏、汉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来办学,号召藏族人民学习文化,并逐渐开设美术课。当时美术教学的内容仍以民间工艺美术、唐卡绘画为主,教学方式上仍以寺院教育和民间艺人私塾传授为主,在教学方法上以特定的模式和工序向纵深发展,而不横向联系。随着形势的发展,藏区与中东部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愈加频繁,国家组织民族地区上层及民族干部参观学习,并大力进行宣传,明确办学目的,这使得学校生源日渐增多,学生开始学习汉语,接受各学科的教育,其中便包括美术教育。随着文化、艺术交流的深入,汉民族的一些宣传画、年画、独幅画逐渐发行到藏区。这些画有的以古代传奇英雄人物、藏民生活为题材,有的以植物为表现内容,日渐被藏区人民接受、喜爱,使得民族民间绘画艺术逐步扎根于藏区。而出于对藏区高原、山寨及古老神秘的大地、山川的向往,对豪放的藏族人民进行表现的创作欲望,一批批汉族画家开始进入藏区写生、创作,表现藏区题材的作品逐日增多。如,董希文的《春到藏区》发行到藏区,受到人们的青睐。这样在无形间拓展了藏区美术教育的局面,使得藏、汉绘画艺术作品同时展现在藏区人民眼前。艺人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多种艺术技巧、风格的影响、启迪,藏民也受到多层次的文化艺术的熏陶,逐步意识到美育的重要性。对于少年、青年、中年等不同年龄段的人,美术作品欣赏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藏区教育体制逐渐形成,中、小学开始开设美术课,当时的美术课无教育大纲、无教材、无专职专业教师,不系统、无计划,只力求课程的完善,当时被人们曲解为一门“豆芽学科”,加上此时教育的主要精力被安排在语、数等学科上,美术教育长期处于低谷。由于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学校无绘画工具、纸张,这种状况长期严重地影响着美术教育,有的学生连颜色都分辨不清。然而寺庙画师、民间艺人仍然注重美术教育,佛教绘画、工艺美术仍发展着。特别是工艺用品较普遍地在市场上销售,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独特的民族绘画风格和传统的民族工艺技巧。经过进一步贯彻、执行民族政策和对寺庙的修整,佛教唐卡绘画从质量到数量都有所发展,也受到许多到藏区体验生活的画家的青睐和借鉴。

三、教育体制的形成

我党十分重视发展藏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这无疑对藏区美术教育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教师们怀着赤诚之心和奉献精神,潜心于教育事业,加之教育体制逐步形成,美育便如种子得到雨露的滋润,从低谷中走出,逐步进入正常的轨道中。教师开始传授西方的素描,这是绘画的基础,素描教学使学生逐渐开阔了视野。但无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特别是没有专门教材,这严重阻碍了美术事业的发展和学生对美术技能、技巧及基础知识的掌握,以致教学质量仍然较低。但美术教育仍然像磁铁一样有着吸引力,随着初级阶段美术课的开设,学生掌握了最简单的几何形体,并且开始对美术产生兴趣,然而整体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均较差。而乡土佛教绘画艺术却蓬勃发展,在美术教育传艺上起着主要作用。由于藏民生活条件日渐改善,日用装饰品的需求量日渐增大,因此当地手工业发展较快,刀、马鞍、碗、服装等产品走俏。此时艺人们精心制作、钻研工艺品的图案花纹,促进了工艺美术的蓬勃发展。艺人们善用民族图案,如卷草、莲花、宗教图腾等,设色喜用红、黄、蓝、绿、黑,用金、银勾勒线条,一些民族图案造型装饰也开始被运用在建筑、家具上,如梁柱、天花板、橱、神龛、床等,但这只限于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寺庙也在修补壁画,增制唐卡,描绘柱、梁、神龛等。这些艺术活动、工作既弘扬了民族文化,又培养了一批批藏族年轻艺人,使得藏族佛教绘画艺术后继有人。随着中东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对人才培养的注重,大批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的学生开始进入藏区支教,其中康定民族师范学校得到整修,开始配备教学人员,课程开设逐渐完备。此时虽然有了从中东部地区分来的美术专业教师,但是仍然无教材,教师以西方绘画艺术教学方法为主进行形体教学,学生开始认识点、线、面、形体结构等,教师在黑板上作画,学生照着进行描绘,但学生描绘水平确实很低,在美术鉴赏方面,对美术范畴、画种的认识等诸方面都处于幼稚阶段,也谈不上掌握技能、技巧和美术基础知识。这种状况持续很久,但是仍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小学美术兼职教师,还有的学生进入中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佛教绘画艺术曾被当做宗教艺术,只在民间被研究、流传、推行。当时美术教师没有把佛教绘画艺术作为藏民族传统绘画艺术进行研究、挖掘、学习,让学生继承弘扬、古为今用,且美术教学缺乏主导思想,仅局限于让学生学习外来的形体结构和绘画技巧,这一度影响了对传统技法广泛、深入的研究;随着学校生源的增多,在私塾学习的人数相对减少,这些无形中削弱了对佛教绘画艺术的研究和继承,逐步造成佛教绘画艺术青黄不接;学校开设的课程没有乡土教材,大部分来支教的师范生对藏族的工艺美术及唐卡绘画艺术一窍不通,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艺术的发展。

第8篇:绘画初步教学范文

[关键词] 线造型 绘画能力 慢写 速写 线描

初中阶段是一个生理和心理上都迅速发展、成熟的时期。他们的绘画能力却相对薄弱,有些学生即使有丰富想象力和创意,但因缺乏造型能力而无法表现出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是不能被忽视的。作为绘画能力的训练,线造型是最直接的方法,是以线作为表现手段,着重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画面的平面布置能力以及用线表现物象结构的能力。

一、线造型的重要性

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有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线条所具有的随意性和意味让艺术大师们沉醉。欣赏荷兰画家梵高的《星月夜》,画面中梵高用了一种近乎火焰般旷野的线条描绘了夜空绚烂的星星和月亮。线条一笔紧接着一笔,强烈而清晰。从左到右强烈的动势,线条旋转着、曲卷着越卷越高,星星及月亮旋转着, 炫目的光彩闪耀在夜空,美丽极了。而我们中国绘画艺术从最初的原始洞穴壁画开始,就选择了线作为中国画的主要表现形式。中国画对于线的热情与偏爱也融入几千年的绘画发展史中.从远古时期的象形文字、彩陶绘画到顾恺之、齐白石等各代名家.无不以各种线的变幻组合作为绘画语言。因此.中国画被称为线的艺术。线条作为最基本、最单纯、最朴素的造型语言,被各种绘画所广泛使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线造型的训练是提高学生绘画基本功的有效手段。

二、线造型的表现内容

1、线的训练:在教学前先安排教学内容,线的训练可以让学生任意涂画练习,不要求具体的形,只练习学生控制笔的能力,不同的工具如铅笔、钢笔、圆珠笔、蜡笔、毛笔、等等的运用。

2、静物及组合:有了对线的初步认识和涂画之后,应着手静物与组合训练。这部分内容的安排,从单个静物的表现训练开始如简单的立方体和圆柱体,逐渐再复杂。教师要在多角度先做示范,边画边讲解。如用线的方法、物体结构比例、“近大远小”等的观察与表现。在这个过程中不要一味的要求学生过多,在顺其自然中逐步点拨学生。

3、对自然物的写生:我们应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古人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有了静物及组合的基本表现能力之后,学生对线造型语言有了初步掌握,这时选择对自然物的表现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如一块石头、一棵树、一间房屋、一座桥的训练,最后可以扩大写生范围农村、花鸟鱼虫等。如七年级《人类的朋友》这课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如钢笔、圆珠笔、毛笔来进行线造型,因为有些工具无法修改,学生对动物特征和结构特征观察得尤为仔细,同事也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作业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心底接触自然》这课我安排学生对树木进行了写生,写生之前详细研究一下达・芬奇的树,让学生理解从根到主杆、分枝、树叶的表现方法,还要注意用线的轻重缓急来变现不同的部位。

4、人物写生:初中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线造型能力,在课堂上进行人物写生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选择同学进行训练。教学中不要过分的讲解人物结构,尽可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去理解和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大体比例。不能对学生提过多的要求,因为学生的画是与他们的年龄相一致的。只要学生的作业没有概念化的造型,并通过表现人物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的造型意识,就已经是成功的教学了。七年级《夸张有趣的脸》这节课我让学生面对自己的同班好友来写生,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对着这镜子来画自己的自画像,从而进一步了解自己。学生非常感兴趣也很投入,写生前欣赏了很多大师和学生的漫画肖像作品,给讲解学生怎样抓住人物的特征和表情 ,由于各自绘画能力的差异,有些作品形象奇拙,面貌丑陋,老师应尽量不批评,让学生在鼓励中提高。八年级《关注你我他》这课启发学生更多的关注身边的人,画自己熟悉的人。画之前首先让学生了解“三停五眼、站七坐五盘三半”人的五官及身高比例关系。引导学生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将自己个人情感和对同学的了解倾注于画笔之中。

5、风景的写生:学生面对的是静态的对象,因此有了思考的时间,风景写生侧重于“处理”画面的能力,学生通过风景写生学会取舍,一切为了画面传达“意趣”需要,主观的成分得到了加强,学生全面的绘画意识得到形成。教师的反复示范显得特别重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视角,我们的教学,教给学生的是处理画面的方法。优秀的教师在风景写生课后收到学生的作业会呈现不同的风貌,如果全班学生画出的画是一样的面孔,那么这个课就算不上成功了。八年级《变迁中的家园》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发现家乡的变化,用画笔呈现理想中的家园。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绘画经验,利用一些画家的绘画资料对学生从取景、构图、到用线进行详细讲解,鼓励学生大胆落笔,美就在自己的眼睛里和画笔下。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很多学生在初涉创作时常常感到无东西可画,因此每学期教师可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在学校生活中即兴发掘,让学生留意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社会。

三、线造型的主要方法

1、慢写。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线特别敏感,由于受到认知能力有限,他们的眼手与脑还不能完全协调,于是他们画出的线条自然形成一种稚拙的审美趣味。慢写线造型训练正是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为提高学生造型能力起到促进作用。慢写首先涉及到的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一般来将先简后难,如先画静物及组合、再自然之物,然后是人物头像、半身像及全身像的慢写,最后再风景写生。

2、速写。有了慢写的训练后,初中生再去尝试速写相对就会容易些。速写的“速”是相对而言的,有时也将慢写归入速写范畴,只是对“速”的程度上要求不同,相对于慢写的速写,是一种用线快速表现对象的艺术形式,速写也是通过人的眼睛观察与认识、大脑的思考与理解以及手的协调动作结合在一起而表现出来。学校教学中学生速写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脑与手的协调能力和处理画面的能力。在作画前要求学生先观察与思考,然后再动笔连续表现、迅速画完。老师将自己的速写范画或绘画大师的优秀作品的欣赏和点评穿插在教学过程之中。只有在反复不断的对比训练中,学生的眼和手才能同时得到提升。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速写方法之后,要培养他们爱画速写的习惯,用速写去记录生活中有意义的对象与场面,在兴趣中提高自己的造型能力。速写是美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通过速写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意识,是培养学生感知生活、体验生活、表达内心的一种艺术形式。

3、线描。线描也是一种慢写,但是在表现形式上更加精到,更加注重线的质量。中国画的线,千变万化,无究无尽,它可以表现物体的造型,用线条来界定物象的形态特征。它可以表现物名胜形状的质感与肌理,比如高古游丝描与铁线描不同质感的表现,斧劈皴和雨点皴的不同的肌理感受。各种线条的交联组合,虚实相间,或断或续,奇妙变幻,展现了中国画特有的神韵与美感。七年级美术有一节《线的魅力》,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认识线条,联系生活中的各种线条,观察对比这些不同形态的线产生不同的感觉和艺术效果。并学会用线的多种表现技法表达思想感情,丰富造型手段。欣赏《五牛图》并分析、提问画家是怎样用线来表现牛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的?总结线的韵律表现有:线条本身的形态变化(轻重、 浓淡、 刚柔、 虚实、顿挫等);线条在画面中的安排(疏密聚散)。分析《朝元图》人物的用线,简单了解人物画中三类描法并在实物投影仪上示范让学生模仿。学生初步理解描绘不同质感的物体所运用的线描方法也不同,最后设计了让学生用毛笔为神仙画上胡须来练习线条。学生对用毛笔画线条,也都很感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线造型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绘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

第9篇:绘画初步教学范文

关键词:绘画;方法;入门

“入门”这个简单明了的词一听一看便懂,但要真做起来就很难了。任何事从入门开始都有门外徘徊的过程。有人说“不知从何处下手”这就对了,因为你没有入门。

对初学绘画的人来说:难也不难,不难也难,这就取决于教师的指导方式方法了。但在教育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问题之一,教师的要求大而统一,不知从何入手辅导孩子,而孩子同样不知如何绘画;问题之二,着重于作品的完成,而忽略了孩子在绘画时的情感体验,我们教孩子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绘画使孩子认知、情感、思维等得到健康发展。下面就浅谈一下绘画教学入门的方法。

一、从面到体、透视、构图入门

透视对孩子而言很陌生,教师要针对不同的物体解释本词的专业术语。首先讲明透视在绘画中的意义极其作用,并且阐明透视的规律、透视的种类,只有掌握它才能准确表现物体的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圆透视,并示范给孩子,要求孩子掌握运用粗浅的透视作图方法及难点,通过反复练习去理解透视原理。

透视法也可以潜移默化为事物的观察法:形、体、光下的空间物象等等。

构图,简单地讲就是物体在画面上的安排,教师要有代表性地列举几种不同形式的构图方法,让孩子分析他们的形态变化和展示方位,这样给孩子空间认识过程和有效区别在透视构图中的重要作用。孩子做完后,教师要剖析不同位置的构图,用最佳方法引导,然后让孩子讨论分析:一是会更加科学性;二是使孩子通过对比观察在很短的时间内指出相互差别,再在原位不动去画第二张作品,无疑事半功倍。

二、掌握结构和比例入门

教学中怎样去分析物体的结构。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都采取从物体平面入手。将一张六开纸给孩子画,画准物体的透视关系后,再在四个角上画上垂线,按透视规律连或画线。这样既能巩固透视知识又能进一步理解简单的形体结构,教师要侧重提示孩子什么是比例关系及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怎样去找比例、如何测量等知识及方法。教师设计大小不同的物体给孩子练习。通过反复比较认真测量,把握好轮廓,指导孩子所画物体关系和比例关系,并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

三、多角度、多元化表现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