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绘画入门基础知识范文

绘画入门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绘画入门基础知识

第1篇:绘画入门基础知识范文

论文关键词:工程制图,基础知识

 

《工程制图》对工科学生来讲,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构思力,进而能很好的读懂和绘制工程样图,为后续课程,相关的课题、毕业设计,以及日后工作打好基础,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教师怎样教好,学生怎样学好,这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知道要学好一门课程,打好基础,学好基础知识是很重要的,没有基础的学习是不牢固,是经不起实践考验的。通过多年的教学,我想《工程制图》课程的基础知识应包括,1.中学几何基础;2.投影基础知识;3.制图基础这几部分。有了这几方面的基础知识,才可能将《工程制图》学懂学好,并深入的学习好专业制图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些基础,下面对这几方面的重要性和认识谈谈我的切身体验。

一、中学几何基础知识方面

通过中学几何知识的学习,对中学几何知识要了解掌握诸多几何特性,学会一些几何作图方法,建立起二维平面、三维立体思想观,这是最起码是中学几何教学要求。

我们知道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他们是具有很好的中学基础知识,当然也具有较好的中学几何基础知识。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生源的扩大,各校各专业等级层次不一,踏入高校门槛的学生,他们的水平能力相差很大。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中学几何基础知识很差,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学不懂,跟不上,影响了正常的教学,以及教学的质量。

下面我就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几个问题来谈谈中学几何知识对《工程制图》学习的重要性。

案例1:几何特性问题。在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中应用投影知识进行作图求解时,常常要用到诸如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梯形等几何特性,可是实际教学中则发现同学们的这些基础很不扎实,投影知识是清楚的,不清楚的则是中学几何知识,比如说,等腰三角形的高垂直平分底边这样的几何特性也有同学不知道。

案例2:几何作图问题。在钱可强、何铭新主编的《机械制图习题集》中有这样一制图作业,让学生在A3图纸中绘制一起重钩,这其实是一个抄图练习,其中有这样的一些作图要求,用一圆弧与一直线和另一圆弧相切,求出圆心,画出圆弧;用一圆弧与两圆弧外切,求出圆心,画出圆弧;用一圆弧与一圆弧外切和另一圆弧内切,求出圆心,画出圆弧。像这样求圆心画弧最基本的几何作图很多同学都无从下手。

画图是《工程制图》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可以说画图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作业,进行相关设计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图。会画图,画好图,除了要有很好的《工程制图》知识外,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掌握好中学所学几何作图方法,如果最基本的几何作图能力都不有,要学好《工程制图》将是很困难的。

案例3:三维空间问题。在中学通过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建立起二维平面、三维立体的观念和思想。有了二维平面、三维立体的观念和思想才可能有很好三维空间想象能力,也才可能学懂、学好画法几何知识,进而学好《工程制图》后续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是看到部分同学三维观念三维想象能力很差,在个别同学头脑中几乎就建立不起三维空间思想,这大大影响了整个教学。

从以上三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学几何知识对《工程制图》学习的重要性。

二、投影基础知识

在具有很好的中学几何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好投影基础知识是学习《工程制图》关键。点线面、基本立体、组合体的投影,这些基础投影知识是整个《工程制图》课的基础知识,只有把这些投影知识学懂学好才可能学懂学好《工程制图》课。我们知道有了点的投影知识基础,才能建立起线的投影思想;有了点、线的投影知识基础,才能建立起面的投影思想;有了点、线、面的投影知识基础,才能建立起基本立体的投影思想;同样有了点、线、面、基本立体的投影知识基础,才能建立起组合体的投影思想,这基础知识是环环相扣,是整个教学的基石。

《工程制图》学习的最基本目的就是教会学生怎样画图以及怎样读图。画图是将具有三维空间的形体画成只具有二维平面的投影图形的过程,读图则是把二维平面的投影图形想象成三维空间的立体形状。要读懂图和画好图必须具有很好的空间想象力和构思能力,空间想象力和构思能力建立和培养则是通过这些投影知识学习能达到的。有了这些投影基础知识,我们的思维才可能做到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三维立体到二维平面,由物到图,由图到物,这样的构思和想象能力。

三、制图基础

在《工程制图》中,制图基础部分主要是学习国家和相关部门标准的基本规定,训练用绘图工具绘图,培养绘制和阅读投影图的基本能力,学习标注尺寸的基本方法。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几乎没有什么难度,只要把相关规定和方法了解记住会运用就可以,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同学还是做不到学不好,该了解的没有了解,该记住的没有记住,自己不清楚也不翻书查找一下。具体地情况如下:

a、各种绘图工具的正确使用。

b、绘图比例选择。

c、图线的绘制。粗、中、细线的线宽关系;虚线、点画线等各种图线怎样画;绘制圆的中心对称线时点画线又该怎样画等等。

d、标注尺寸时,怎样规范地画尺寸界线、尺寸线,标注尺寸数字。

第2篇:绘画入门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造型;明暗对比;准确性;透视规律;线条

米开朗基罗――素描是油画、雕刻、建筑及其他种类绘画的源泉和本质,并且是一切科学的根本,已经掌握了这门技术的人可以相信自己已占有一笔巨大的财富。

素描是我们初步学习绘画的起点,进入大学我们开始了系统的绘画学习,作为初学者在思维中对素描的认识还是模糊的,只觉得怎么能把对象画像,这便是好的作品。同学们多半也只注意到了自我感情的抒发和单纯的描摹对象,心中没有明确的概念,往往忽视了对素描基础的训练,导致绘画中错误的观点和方法。经过老师长期的引导和自己不断实践发现,坚实的素描功底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在绘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想通过一些名家作品和经验以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对素描绘画的学习实践,试论素描各关系对绘画的影响。

素描是绘画艺术语言造型的基础,它包含了绘画造型艺术的一切基本法则、规律、和要素。是绘画艺术领域中一门独立的画种。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以写实素描为重点,由于每个人观察自然的方法和角度不同,因此所呈现的画面效果不同。然而在这其中素描基础功的训练,将会对我们以后的艺术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在绘画过程中制约着素描绘画的因素众多,下面我分别谈谈它们各自对素描绘画的影响。

一、观察方法

素描的绘制应该遵循先观察、再表现、最后调整的方法步骤,因此是否做到第一步的整体观察对绘画的影响是很大的。作为一个绘画者要训练好自己的眼睛,因为绘画注重写生,写生又是观察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有实际的绘画对象、外部环境的条件下,观察和感受物体所表现的状态,通过理解、分析把艺术再现出来。这就需要你具备明锐的洞察力,深入理性的思维方式,将大脑中形成的画面感性的表达出来。

二、造型能力明暗对比

绘画过程是充满矛盾的,它不像书本知识你可以死记硬背,记住条条框框就可以熟练地应用。它需要你在绘画过程中主动的造型,训练掌握娴熟的造型能力,这是一个不断发现错误而又改正错误的过程,没有绝对肯定一笔到位的起形过程,而是因该保持一种松动状态去摸索,为接下来的绘画留有余地。因此造型能力对画面的影响无疑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因为造型是素描最基础的要素之一,有一个正确的造型观对绘画是有推动作用的。如果连基本的造型能力都不具备,绘画也就无从谈起,画面也会有缺陷。

造型能力是绘画的基础,造型包括:形与体、线与面、结构与形体、三大面、五调子等,它们在素描绘画造型中是不可缺少的,在这其中我想重点说一下,五调子也就是画面中的明暗对比,笼统的分为:亮调、灰调、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明暗对比在画面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平时的写生中,同学们都喜欢用明暗大做文章,这就需要你先设定好光源,明确你想表现的素描形式,明暗对比无疑是光影式素描的表现,利用光带给我们视觉上的深浅不一的明暗色差,感性的认识理解在经过理性的提炼分析后,在画面上做出强烈的明暗对比突出对象的真实性,但这并不是照抄明暗,是经过对光影的感知和描摹掌握其中明暗规律,以便更好的再现于画面。

三、准确性透视规律

在素描中还有一个制约绘画的重要因素,就是准确性,由于艺术作品具有再现性,在好多人的理解中有意的夸张、放大变形,就是绘画产生美感的标准,但我认为作为绘画者要有严谨的作画过程,一幅素描绘画要看接下来的绘画过程是否完整准确,起初准确的透视定位至关重要,但不一定是一次到位,应在绘画过程中根据其它关系的需要来进行调整。所以这就要求要有较准确的透视把握能力。达・芬奇主张绘画不仅要形似,更要求神似,就是要求比例、透视等方面都要正确。

透视变化在人体绘画中要求更是严格,首先,如果是坐在椅子上的人体,在比例准确的前提下要细心地描绘出人体经过透视之后的形体变化,哪条腿在前、手的位置、以及头、颈、肩和全身的透视关系在画面中的合理摆布。经过细微的观察之后不难发现由于在透视的作用下,出现了前后大小的变化,有些地方可能因为透视会放大,而有些地方因为透视又会缩小。在找准透视作用在形体结构中的变化后,用铅笔将绘画对象做以初步的定位,此时反而对对象准确的定位使得画面生动起来,不用刻意夸张或放大透视,这样下来表现的形体也就很舒服,动态也会自然地流露,反而增加了绘画的生动感。

四、线条的运用以及不同绘画工具对素描绘画表现感的影晌

绘画是充满趣味性的,在我们进行绘画的过程中,素描线条作为一种绘画语言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的线条是我们平日里最多运用的绘画方法,它可以用在打形的最初阶段,运用松动流畅的线条轻盈的打出轮廓,然后以线代调子的方式,或规则的排线式,以线体现出细致的画面效果。这就是素描绘画语言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

然而,不同绘画工具也是影响素描绘画整体效果的重要因素,伟大的绘画大师伦勃朗以他卓绝的绘画技巧成为一代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工具和技巧上的尝试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在他的素描中大量地以芦杆笔、毛笔和墨水为工具,使笔触更加宽阔、线条更加概括、画面整体气韵更加流畅统一。

绘画工具的不同也让我对素描绘画颇有感受,起初我使用炭笔造型发现它的质地松脆、颜色深但表现力丰富,很容易上色这是对绘画起到优点,但整体的色度对比就难以控制了,不容易修改,只可以做短期的绘画。这就使我理解到老师为什么要求铅笔作画,因为铅笔极易上色,而目_容易修改,对于后期细致入微的刻画都可以达到理想效果,在绘画中可以进行深入研究。不同绘画工具的运用中不可缺乏的是橡皮擦,老师告诉我们橡皮可以当笔用,他可以修改或擦淡过于生硬的线条,也可以作为处理画面灰白效果的重要工具。画面中使用橡皮擦过的地方都留有深深浅浅的擦痕,这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作为世界文明的艺术学院,它的绘画成就早己被广泛认可,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成熟、严谨且完整的教学体系。对于素描绘画更是要求严格,在教学中学生对不同绘画工具和材料的娴熟掌是必须做到的。

第3篇:绘画入门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建筑绘画 技能训练 艺术素养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所处环境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用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长期以来,建筑学中的艺术教育更多的还是处于一种配角地位。西方当代的建筑设计已意识到这种结果所带来的某种创作视角的弊端,由此设计便成为连结艺术与技术的边缘科学。当代的建筑学子是中国未来建筑业的主力军,因此,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设计意识的培养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而建筑绘画课程则是这一任务的承担者。

建筑绘画课程所面临的问题是复杂而又艰巨的。我国现有的应试式教育体制造成学生在中学阶段的美术学习不合格(除美术生外),加之现阶段国内建筑领域忽视绘画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建筑学专业对学生入学前的绘画基础普遍要求不高、甚至有无基础均可,教师面对的是由零开始的学生,最后交给社会的是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运用熟练的绘画技巧和技能从事设计创作的建筑设计师,因此美术教育在建筑院校开展的难度是较大的。在不可能马上改变教育体制的情况下,选择正确的教学思路,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近些年来,同仁们在理论上对这个问题争论比较激烈。有的重技能培养,有的重思维转变,也有的重艺术修养的提高等等。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进行教学,是按照绘画艺术自身的规律进行呢,还是按照所谓的“靠近建筑”的模式进行呢?我认为应依据学生情况、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关于建筑绘画技能训练环节

此部分如果按照绘画艺术自身的规律进行,在大学前两年每周四课时的教学时间里,要解决好素描和色彩所蕴含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就很艰难了,再加上观念的不适应,理科学生习惯于抽象的演绎思维,习惯于平面化、公式化的理解,在以感觉为主线的艺术思维模式面前往往产生“失重”的心理负担,对物体处于空间里的形式理解和表达障碍重重。由最初开始对美术课因好奇而兴趣盎然,随着打击的频至而产生怯懦和畏惧,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使学习的兴趣、信心慢慢散退,进而转入漫不经心的应付,所以在技能教学环节不能采取此法。建筑绘画技能训练应从兴趣入手,由“风景速写、快速水彩画”来带动学习氛围,逐渐转向“几何体、色彩固有属性、色彩表现技巧”的学习,在具备一定绘画经验的基础上引入概念式的教学方式,从“偏向建筑”的思维角度出发,发挥理科生抽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进行教学。技能训练不能急,只能按部就班,而理性知识则可以先入为主,配合技能训练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其次,不能放松课余学习,课余学习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比课堂教学效果还要明显。每周一次的课程,使学生中断学习的时间较长,而绘画又是个熟能生巧的手艺活,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作为平时成绩迫使学生挤出一定的课余时间来完成,实践证明收效明显。

二、关于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的训练环节

基础教学环节中绘画技能的训练和创造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而从事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又普遍擅长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就成为了建筑绘画基础训练的重头戏。

设计色彩是以应用为主,和平时的绘画写生不同,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设计素描是绘画要求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新型交叉学科,注重培养学生本质观察的能力,使学生能用设计思维去理解和重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开宗明义地突出研究规律性等设计元素,适当淡化随意性、审美性等绘画元素,对物象本体结构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突出重点,摒弃一些与设计意图关系不强的非本质的艺术元素。培养学生从单纯的画面经营阶段到对物象进行解构重组的高度,提升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和审美文化品位。学生经过有序而富有成效的训练,逐渐拓展视觉经验,最终得以脱离写生对象来组织画面,并能有选择地对物象进行创造性加工。

三、建筑绘画的艺术素养教学环节

过去我们在建筑绘画课中谈美术修养,的确在潜移默化中把这些观念渗透到技术训练当中,但是电脑时代的来临,技术性训练所解决的造型能力,其概念和方法已完全不同,表达质感、体积感也许在瞬间即可近乎完美,面对如此快捷方便的工具,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我们缺少的是审美、鉴赏能力和独到的眼光,这需要学生具有宽广的视野。

在艺术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假设我们完全按照“靠近建筑”的模式进行教学,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院校的建筑学专业还是理工科招生,而理工科的学生对于人文、艺术方面的知识相对的比较欠缺,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弥补这些不足。采用“靠近建筑”的模式教学,学科与学科之间会进行同化,犹如近亲繁殖,不断退化,必然会导致知识面越来越狭窄,明显不符合提高素质教育的要求。

如果我们按照绘画艺术自身的规律来进行教学,学生的涉猎范围相对地广一些,自然而然地拓宽了知识面,建筑学专业开设绘画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技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而这些目的也正是绘画艺术范畴内要求学生达到的目的。在各艺术门类日益融合的时代,我们更应广泛地接触不同的艺术门类、艺术思潮,开拓思路、理解艺术观念、全面提高艺术素养,因为绘画艺术本身就需要人文、历史、哲学、政治、天文、地理等诸多方面的修养。

我们在建筑绘画课程设置时,一方面通过教师对作品的评析可快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另外一方面可以加入鉴赏内容,通过投影、幻灯、图片各种形式传授给学生。建筑绘画课中鉴赏的部分可以简介艺术发展的脉络,着重介绍推动艺术发展和对建筑有很大影响的时期的作品,可以是绘画、建筑设计、民间工艺、平面设计、甚至是服装设计,从中吸取好的形式、造型、搭配、色彩等,各艺术门类都可触及到,从各方面的设计中吸取有用的东西,无疑对我们建筑设计的创意、构思、造型、选材各方面都有极大帮助,面对纷繁复杂的视觉现象有自己的判断、鉴别、运用的能力,也就是解决如何学习的问题。

以上三个方面的教学构想,既有实践上的,也有观念上的,在现阶段建筑绘画课教学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相信在各院校的共同努力与探索下我国的建筑美术教育一定会呈现出全新面貌,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跨学科高素质建筑师。

参考文献:

[1]姚小伟.建筑学专业美术教学的现状及思考.洛阳大学学报,2002/02.

[2]缪虹.建筑学专业造型基础课教学改革探讨.

第4篇:绘画入门基础知识范文

学院现设有美术系、设计系,拥有教职员工90余人,其中正教授8人、副教授31人。目前学院开设的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有:美术学(师范)、油画、中国画、版画、书法、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和雕塑等。同时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学、美术学科教学论方向硕士点,招收具象油画、综合绘画、油画创作、油画材料与技法、当代油画、中国画、版画、美术史论、壁画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美术学科教学论等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学院与国内和国际间建立了广泛而频繁的学术交流、互访、讲学等活动;2009年起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方向与美国加州大学北岭分校建立了2+2培养模式,符合条件的学生,一、二年级在上海师范大学,三、四年级在美国,毕业时分别获得双方的毕业证书。更多合作办学的形式正在积极协商和筹办之中。

本院资料室拥有中外图书资料一万多册,中外报刊杂志千余种、电子文档室;学院有“无形画廊”、“设计工厂”展厅,不断地提供各种美术展览;还建有相当规模的电脑机房、工业造型车间、广告摄影室、暗房、版画车间、陶艺车间、雕塑大棚、国画临摹室、油画材料工作室等设施,是沪上美术教育、艺术设计和美术创作的重要基地。长期以来,学院广泛联系上海市广大中小学,建立了大量教育实习基地,保证了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场所和实习质量。近年学院又增设了设计中心、设计工厂及学生的创业孵化器等机构,并与上海企业界建立了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设计实习基地,为学生就业准备及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帮助。

近年来,美术学院在教学、科研、创作及学生就业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教师和学生的作品频频入选国内外重大展览会,并多次获得重大奖项和荣誉。

一、专业简介

美术学(师范):按师范教育的要求培养。培养具备现代美术观念和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美术史论、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美术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能够从事美术教学与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或能够在美术馆、博物馆、画廊、拍卖行以及出版社、杂志社等专业机构从事相关的研究与管理工作的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现代艺术史、美学、素描基础、色彩绘画基础、设计基础、雕塑基础、国画基础、书法与篆刻、油画、中国画、版画、综合绘画、专业研修等课程。

绘画:设有油画、版画、书法与国画等专业方向。油画方向培养具备现代美术观念、掌握美术基本理论,掌握书法与国画、油画或版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又有一定创作能力的素质全面的专门人才。并具备与绘画相关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能在文化艺术领域、教育、设计、研究、出版、管理单位从事教学、研究、出版、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现代艺术史、素描、色彩、油画、坦培拉、设计基础、雕塑基础等。

国画是专门研究中国绘画的技法、鉴赏以及相关的创作、品评理论的学科。国画学科的研究目的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中国绘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包括海派绘画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当代绘画潮流的探索与拓变。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传统中国绘画基本理论和技法语言形式,了解海派绘画的精神内涵,具有较全面的艺术修养,能够对传统进行较深入系统的挖掘与研究,同时具备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能够顺应新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要求,进行与自身专业特点相适应的艺术创作、教学科研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工作。主要课程:素描(线描)、工笔人物、水墨人物、彩墨人物、山水临摹、山水基础、工笔花鸟、意笔花鸟、书法篆刻、专业研修(山水、人物、花鸟)、中国画材料技法研究以及海派绘画研习等专业必修课程,以及美术概论、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古代画论、中国绘画史、古代汉语、书画鉴赏等专业理论必修课程。

雕塑:培养从事雕塑创作和研究,又有一定创作能力的素质全面的专门人才。开设主要课程:素描、雕塑、雕塑创作、石膏翻制、泥塑人体、泥塑肖像、立体构成、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艺用解剖学、雕塑材料研究等。

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专业培养满足各级职能机构及创意设计部门需要的平面设计人才,并能从事普及型与职业型艺术设计教学的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学、形态构成、设计概论、大学语文、西方美术史等基础课程,以及标志设计、字体设计、图形想象、版式设计、书籍设计原理、书籍整体设、海报设计、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包装设计概论、包装整体设计、广告摄影、企业形象设计、VI设计、展示设计、印刷基础、设计心理学等专业课程。

环境设计:环境设计专业培养能在建筑设计院、建筑装修公司、家具行业、会展行业和房地产企业从事中小型建筑(含室内外环境)设计和项目策划、咨询工作的高级人才。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专业绘画、工程制图、模型制作等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画法几何、材料与构造、力学与结构、建筑设备、业务管理等技术知识方面的课程,居住区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等专业实践方面的课程以及城乡规划、建筑历史、作品分析等专业理论方面的课程。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当具备从市场调查、创意策划到具体设计、现场配合、专业拓展的基本能力和报考建筑师执照所需的知识结构。

产品设计:产品设计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产品设计基础理论、设计知识、先进的设计思想、熟练的设计表达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以及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开发、产品创新设计、专利技术研发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学生需要产品结构素描与透视原理、综合造型基础、综合设计表达、工业设计数字化技术、工业设计概论、产品摄影技术、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初步、设计材料与工艺技术、人机工程学、工程制图、市场营销与设计管理、改良性产品设计理论研究、创新产品设计、交通与运输工具概念设计、新产品开发设计理论研究、品牌开发与设计、系统设计理论研究等。

二、招生专业、人数和收费标准

专业名称

培养

方向

学制

招生地区及人数

学费

(元/年)

备注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湖北

美术学(师范)

 

40

8

8

8

5

7

 

10000

限招英语

绘画

油画

10

2

2

 

 

 6

 

书画

4

 4

 

10

 

雕塑

雕塑

5

3

3

2

2

3

 

视觉传达设计

 

25

6

6

4

5

4

4

环境设计

 

30

5

5

3

2

3

2

产品设计

 

12

2

2

2

2

第5篇:绘画入门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基础绘画教学;理论与实践

素描和色彩是艺术设计专业两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艺术设计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前都有一到两年的绘画时间,甚至更长。而进入大学后首先要学习的依然是素描和色彩。素描作为一切绘画艺术的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为主要目的。色彩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理性和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色彩的审美及运用能力的课程。然而艺术设计类学生并非专业绘画类学生,他们的专业性质决定他们需要的是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对现代设计的敏感和洞察是学生们首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来传统的素描和色彩的教学模式能否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个人认为这两门课程需要除了大量地与实践相结合还需要先进行学情分析,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学习习惯,尤其是应掌握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千遍一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是不是发挥不出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会不会消灭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所以针对艺术设计类的学生的基础教学需要换一个角度和方法进行引导,为以后的专业设计能力的开发最好准备。

90后的学生有着自己的学习特点,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发散性思维较强,但却缺乏设计者所必备的沉静和专注。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都缺乏专注的学习态度。这对于学习艺术设计以及今后的艺术设计从业者的基本素质确实是一个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一现象,个人总结绘画教学应当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一、实践教学当如“吴带当风”

从50年代起,我们就一直沿用苏联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就当时而言,这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也为我们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西方更多的文化传人进来,仅是这一整套造型教学模式完全不够用,很多学校或是教师开始了寻求别的出路。学习的过程是需要摸索的,包括我也并没有真正从中领悟其重要的文化精神,那就是对绘画真理的认识。我们在西方文化中知道了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知道了马蒂斯、凡高、比加索……,可我们并不知道他们绘画的过程是怎样的,所有人都是独自一人在作画,最后拿出自己已经画好的作品而引起轰动。任何绘画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艺术家根据自己对画种的掌握程度来决定自己的风格特点,这需要长期地艺术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最后形成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表现技法,独具一格的艺术语言。现在目前我们的教学模式似乎有“子承父业”之嫌疑。一般在上课开始先有任课的教师摆放静物或模特,然后作示范,画出所谓的“范画”,最后学生根据“范画”再来画,画的过程中教师还会时常帮助学生修改画面来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只能是培养一批千遍一律的“画工”,不能达到大学培养的目的和要展现的结果。我认为在大学这个阶段的教学应尽量地让学生自己去表现,不能给其定死所要画的内容,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找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来画。至于所要表现的形式、色彩、方法教师更不能过多的干预,更你不能说是要为其画“范画”了。这也不是说一点都不管,完全的放任自由,对于一些原则性问题还是应该指出的。我将这种方法称为“吴带当风”,这本来是指唐代时期画家吴道子所画的人物衣服非常随意飘动,像是有风吹过似的。那么,拿来教学过程里面来比方,只要学生所画的如这“衣服”一样还在人的身体上,那就不应该限制“风”应该朝哪面吹,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在绘画中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展现出“千遍千律”。

二、理论教学当如“曹衣出水”

文艺复兴开始绘画拥有了空间和透视的关系,千百年来西方绘画将此作为绘画的基础。我们学习西方,所以从学画开始就必须学会“近大远小”、“一点透视”等理论知识。作为大学的教师,面对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但不能忽视这些理论的讲授,应该把理论的讲授放在绘画教学的首要位置上。绘画常识理论和技法理论的讲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解剖、透视、比例、色彩、空间、明暗等等变化规律及构图法则,理性认识技能技巧的要领,为绘画实践打好基础。教师在讲解这些理论时,要求表达要清楚、语言要清晰、简明扼要,并要尽可能得讲深讲透,如有可能还要进行实地观察及演示等实践相结合。例如在讲授由于视点位置的不同所观察到的物体会产生变形、消失现象及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感受(室内桌凳、窗户,室外楼房、马路等变化)的方法来获得知识;在讲授构图法则时,通过同一主题的几幅不同构图形式的图例,使学生的思路有所依据,在认识和比较中获得知识。如果教师在理论上作不切实际的过分阐述,或者教师本身对各种力量也只是一知半解的话,也就必然缺乏针对性,不可能讲得深透,演示到位,学生不仅得不到要领,也会在实践中无从下手,更谈不上发展其创造性绘画。可这样说,绘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后期绘画技能的提高与发展。这我们可以把理论教学称为“曹衣出水”。曹仲达在画人物时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人物的衣服与身体结合的密不透风,因此,我理解理论的教学和也应该做到密不透风,要向对待科学一样的严谨。

艺术设计基础绘画课教学中理论环节是严谨而不能马虎的,实践环节则应是多方面的引导,不能千遍一律的。在基础绘画课教学中,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在思维方式上去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敢于求新,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通过分析点评学生的作品来找到优劣点。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灵活性,构建新的适应时展的艺术基础绘画课教学模式,方能使高校培养的艺术设计人才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第6篇:绘画入门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时装画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时装画是绘画的分支,它以服装或者时尚氛围感为重点创作内容。按创作目的分类,时装画可分为时尚插画、服装效果图、服装款式图。其中,时尚插画的艺术性最强,也是创作限制最少的;服装效果图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它主要为了凸显人体的着装效果,用艺术手法体现设计师的设计意图,也可为后续的生产活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服装款式图也被称作结构图或服装平面图,它最能体现出服装的款式结构、细节和工艺等。作为制版师和工艺师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服装款式图的要求最严谨。时装画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方向的学科基础必修内容,它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运用不同工具、手法对服装与服饰品进行设计的表达能力。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绘制服装款式图及服装效果图的技法,具备服装设计师所必需的职业素养。

1高职院校时装画课程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的时装画课程课时一般为48~64课时,经过一个课程单元的学习,教学效果并不突出,甚至不如一些培训机构开设的时装画课程效果那么好。究其原因,主要是来自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学生层面的原因有:生源的美术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内驱力不够;教师层面的原因有:教师继续教育意识不够,缺乏学科交叉授课,授课过程缺少与学生互动,授课方式没有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1生源的美术基础参差不齐

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发现,高职院校的生源存在美术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与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的招生来源大多为普高生,缺少长期且集中的美术基础训练。在高职院校时装画这门课程中,教师不光要发展专业素养,还要兼顾美术基础薄弱学生的绘画基础培训。国内一些学者认为,不应该在时装画课程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精雕细琢,花大量的时间去训练绘画技法而忽视了在实际生产工作中的效率原则[1]。研究认为,在高职院校时装画课堂教学课时内,教师应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绘画基础,应以基础、易掌握的内容为主,强调个人风格与高效的训练则可以作为课后拓展的内容来学习。

1.2学生的学习自驱力不够

经过调研发现,培训机构的时装画课程收费在3000~5000元不等,培训时间集中在15d以内,能接受高昂的培训费和较短培训时间的学生,在培训班开课前就已对课程做了调研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学生在短期内能更高效地吸收知识,磨练技法,收获到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但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态度比较被动,缺少课前预习以及强烈的求知热情。

1.3教师的继续教育意识不够

随着近年来自媒体平台和线上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看到很多符合当下审美的优秀时装画案例。高校青年教师通过时装画授课案例风格的转变,让主流院校的时装画绘画风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之前偏写意的夸张风格转变为现在偏写实的唯美风格。这种画风的转变也广受学生的接受和好评。时装画除了是一门实操性课程之外,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流行性,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了解当下人们对时装画的审美偏好,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缺乏学科交叉授课

教师在讲授时装画这门课程时,缺乏对服装类其他交叉学科知识的讲授,导致学生因对服装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在绘制过程中容易出现结构表达的错误。例如,学生在绘制衬衫领时没有结构的概念,忽略领座的绘制;在绘制双排扣西装时,扣位不以服装中心线对齐绘制;在绘制落肩袖时,不考虑肩膀廓形的变化等。在时装画绘制过程中缺乏学科交叉的知识,会对后续实际的服装生产部门跟进造成困难。

1.5授课过程缺少师生互动

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主要通过口头讲述或实操演示来完成时装画课程的教授。在经历长时间“独角戏”式的教师授课后,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对知识点的把握也不全。教师应在课堂中让学生穿插式地参与互动练习。

1.6授课方式没有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些高职院校教师意识到了学生的美术基础是参差不齐的,为了让学生精确地绘制出人体,会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使用人体模板或者用固定尺寸绘制出一个标准人体。但是,过分依赖数据和工具会让学生丧失绘画中最需要的观察能力,从而限制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便日后能够应对多种工作环境。

2时装画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在时装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装画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应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3个方面进行,具体改革措施体现在以下几点。

2.1课程内容改革

2.1.1教师课前调研课后复盘教师在备课阶段应做充分的课程调研,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最新文献资料,了解当下热门的时装画课程和时装画风格。甄选出优秀的时装画课程后,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辩证心态学习参与其他教师的授课内容。培训结束后去粗取精,积极思考和及时更新上课内容,确保上课内容能跟上时代脚步。从授课内容的选择上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结束后,应该对照课程设计的“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法和询问法检验教学设计与教学质量是否存在偏离,及时精进授课内容。2.1.2用交叉学科知识分析服装款式服装设计作为市场导向性强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之间不能完全割裂独立。优秀的服装设计师除了具备扎实的设计专业知识,还要了解整个行业的运作模式。在时装画课程中,不能以将学生培养为画师为教学目标,而要从时装行业的职业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例如,在分析时装画款式的同时,可以介绍其历史背景、代表品牌、代表设计师和生产方式等。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知识点丰富的教学示例,并对其相关知识进行延展讲授,让学生对整个服装行业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时装画课程教学示例如图1。2.1.3款式图与效果图的双向转化练习服装的商品属性决定了服装要与销售挂钩,而经典款是经受过时间和消费者双重检验的服装样式,很多畅销款式是基于经典样式进行二次设计,为了提高销售量,就要求服装设计师必须熟悉经典款式以及它的结构和工艺特点。服装的商品属性还决定了设计必须可实现,服装设计师通过时装效果图或款式图与生产部门对接,实现设计想法。准确地绘制出服装结构图有利于提高沟通效率,更好地还原设计师的设计想法。同时,合理的结构设计既能兼顾服装的美观与舒适性,又能优化服装制作生产效率。经典战壕风衣的结构解析如图2。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职业素养要求,高职院校时装画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是服装效果图和款式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款式图与效果图双向转化练习。教师在时装画绘制示范前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服装案例,如面料、工艺、版型和细节等,并且让学生尝试自己绘制目标案例的时装效果图或款式图,培养学生主动分析思考的能力。款式图与效果图的双向练习能够让学生对服装结构与工艺知识融会贯通。既强化学生的款式图和效果图双向转换的想象力,又巩固服装专业知识,让他们能更精准地绘制出款式,增强职业素养。2.1.4课上内容重基础与课后练习重发散时装画是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一门课程,但因生源美术基础参差不齐,故应兼顾学生的共性与个性需求。既要照顾到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的接受程度,也要考虑到美术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应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绘画基础来设计授课内容,更应重视时装画的基础绘画技巧。课后布置不同难度的拓展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地完成任务。课后作业应与课上内容有所区分,更应注重创意性和发散性,这样不但不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激发更多学生挑战的欲望。

2.2教学方法改革

2.2.1理论—实训穿插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长时间“观看式”教学并不适用于时装画这类实训课程,容易让学生处于“眼会手不会”的困境。教师的实操演示是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输入,但长时间的知识输入却不能够及时内化输出,容易产生知识点掌握不牢或遗忘的现象。通过课后询问得知,学生更愿意让教师在讲解或者演示一个知识点后,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再接着讲下一个知识点。针对这一问题,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进行的课程预习,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具备课程全局观。课上主要是理论与实训穿插式教学,能让学生巩固预习的知识。同时,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突出问题,避免知识点的遗漏。2.2.2信息化手段教学在时装画这门课程的教学中需要教师作大量的示范,但高职院校服装班的学生一般在30人以上。一起观看教师演示会存在后排学生看不清的情况。若是分小组演示则需要耗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课程知识目标完成度太低。有些学校投影设备老旧,存在偏色或不清晰的情况,学生很难看清楚教师的演示过程,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时装画在绘制过程中存在很多技法细节,学生在课后自行练习中难免遗忘某些步骤,造成教师在课后收到的问题重复率高,重复解答也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针对时装画课程需大量实操演示的课程实际,教师可通过信息化手段,在备课阶段提前录制课程视频并发给学生做学习参考资料。既方便学生课前预期,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课堂中可通过直播软件直播教学过程,在穿插的实训环节中,教师可以针对有疑问的学生再进行一对一单独辅导,强化教学效果。采取这一教学策略后,学生课后的问题咨询率大幅降低,多数课程问题可通过学生自主回看教学视频而得到解决,也实现对知识点的巩固。同时,此举大幅度地提升了课堂效率,做到因材施教。

2.3评价体系改革

2.3.1教师学生双主体因为时装画带有艺术创造性,在课程评价这一环节上,评价标准容易受到教师个人审美喜好的影响,出现评价有失公正的情况。因此,在评价环节中,评价主体不应只有任课教师,也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在分析、评价他人作品的同时也可以反思自己的作品,同时推进民主课堂的建设。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教师和学生打分权重要合理分配;学生在评价时要做到有据可循,言语得体,切忌出现言语攻击而引发同学之间的矛盾。2.3.2过程与结果双导向因为学生绘画基础和专业基础的参差不齐,所以在课程评价标准里不应只以结果为导向,还应看到学生在这门课上的提升情况。对比学生的开课作业与结课作业,有助于更真实地反映教学效果,要结合学习过程和结果来评价学生作品。

3结语

时装画表现技法是服装设计师所必备的职业素养。随着时代变革,服装公司对服装设计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装设计师对自我全面发展也有强烈的诉求。高职院校需要以提高职业综合素养和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进行服装画课程教学改革,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3方面进行研究,并及时了解学生反馈与市场导向,以便对时装画课程改革做出更新调整。

参考文献

第7篇:绘画入门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影视动画,素描课程,技法

素描是绘画艺术创作的基础,素描的本质是以简单的工具进行朴素的描绘,准确而又概括,生动而又深刻地表现对象。在一部动画片中,奠定动画片成功的关键是绘画设计,对绘画基础的掌握是未来动画片创作的硬件条件之一。显然对于动漫专业学生的素描训练,理应形成一套适应自己专业的教学体系,根据动漫专业学生在从事动画设计之前所必备的造型基础,设计出适合动画专业特点,让学生的造型能力训练成为今后动画创作和设计顺利过渡的阶梯,真正使素描训练的过程对以后创作与设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动漫专业素描。

动画素描是记录和体现设计构思意图,使构思形象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够迅速准确地扑捉瞬间形象,记录设计构思,创造人物形象,这就要求创作者和设计者要坚持经常画素描和速写,以培养创作的生动活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获取与众不同的艺术感受,在创作设计中才能独辟蹊径,创造出独特的动画艺术形象。

开设影视动画素描这一专业课程,需要良好的硬件条件和教学环境,而且要求学生有良好的道德水准,丰厚的文化修养,强大的文化底蕴等各种要素的一并支持。室内写生主要是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特别是人体造型是一切造型中最复杂最微妙的绘画,研究人体造型是培养造型能力最重要的途径。描绘人物活动是绘画的永久主题,画人也是最难的课题。在动画片中,人类永远是主角,即使是动物,也要使用拟人化手法来表现。面对实际,我们如何上好这门课程,如何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上摸索出一条适合学生的教学新路,我的做法是超越课本,提高学生,超越自我。

一.超越课本。

动漫专业的课本是2008年出版的新版本,其内容广泛,提纲携领,而且要求较高.不仅涵盖了传统素描的知识,特别着重地把人物写生纳入为室内写生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造型基础,造型规律,造型方法,还包括人物头像写生,人物半身带手写生,人物全身着衣写生,人体写生;还有景物特写,风景写生,室内设计以及慢写,速写和默写,并且包括造型元素综合设计与创作等内容。面对这样内容的课本体系,我首先抓好素描基本功教学,然后把绘制人体教学作为教学内容的主线,把其它的教学内容作以辅佐学习。按照这样的主线,我利用3周时间提高学生们的绘画基本功,然后,然后我利用互联网上的相关教育教学资源,下载了人体解剖的教学资料,进行讲解和剖析,使学生在人体骨骼,人体肌肉,人体关节,人体比例,人体形态,人体动态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理解,并且我还收集了有关教学方面的人体资料和图片与相关人员拍成幻灯片,进行视觉感受教学,让学生进行人体线形临摹,改善了相关教学资源匮乏的局面;同时,为了带动全体学生的绘画兴趣,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兴趣,真正地起到浓厚绘画氛围的作用。

二.提高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主体.学习动漫绘画,要求学生有良好的道德水准,丰厚的文化修养,强大的文化底蕴的一并支持.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开课之前,我首先编撰了影视动画素描技法的教学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规定动画素描训练的目的,阐明动画素描训练的任务,着重强调对绘画基础的掌握是未来动画片创作的硬件条件,面对将来的动画设计之路,假如我们的绘画基础出现了折扣,即使你面对现代化的设计设备,你可能无所适从,面对的可能是一堆废铁.思想认识提高了,行为准则上有了方向,在平时的课前,课间,课后,动漫专业的学生呈现出很抓基本功,认真务实的学习风气,出现了人人动笔,人人绘写的学习场面,学生作业和技能有了较大的提高,初步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教育目的。

三. 超越自我。

第8篇:绘画入门基础知识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对高职高专《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整合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分析目前各大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基于整合的思想,着重论述了价值导向、基本理念和整合要点,以服务于高职高专的技能培养要求,最后对该研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以培养建筑设计基础技能为目标的一个课程系列,在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专业教学计划(2009~2012版)中,设计基础课程包括《建筑初步》、《建筑设计入门》以及《设计绘画》。但是设计基础课程之间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问题较为突出,并影响到内容设置、学时分配等其他方面的问题,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点问题,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并未深入开展。本文即以该计划中这三门课的教学大纲①为切入点,对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整合研究。

一、核心概念

整合②是指基于发展的需要,通过对系统内以及系统之间各要素关联性的挖掘,利用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机制,积极地改变或调整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克服系统发展过程中构成要素分离的倾向,实现新的综合。整合与当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迅速变化的时代,由于众多因素改变着职业教育的面貌,这就导致了各组成要素之间关联性的缺乏,因此需要将整合概念引入到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研究中来,以实现在它们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二、问题分析

(一)课程目标

在原有教学计划中,已经确定《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并为后续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这几份大纲虽然均已注重贯彻了这个总目标,从单个课程看已经比较合理,但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由于学制限制及培养目标等多方面的因素,在目标设置上还存在缺乏重点和层次性、部分目标陈述不够规范等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建筑初步(1)原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识图和制图能力,能准确地理解和表达建筑方案图;②了解建筑的基础知识,对建筑、建筑师、建筑设计等有一定的理解。主要问题:①两个目标之间的主次关系不明确;②缺乏技能培养的具体目标;③目标二和建筑设计入门的目标一有重叠,需要进一步明确。

建筑初步(2)原目标:①了解形态构成在建筑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掌握建筑学专业的形态构成学习方法;②对当代建筑大师及其作品有一定了解,学会用构成的方法分析和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③掌握建筑形态与空间基本表达方法,学会用轴测图或模型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主要问题:①目标过于具体、缺乏统领性;②陈述不够简洁、明了;③目标二、三和建筑设计入门的目标二有重叠,需要进一步明确。

建筑设计入门原目标:①逐步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提升认识水平及专业素养;②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方法、过程和表达技巧。主要问题:①目标设置不够具体,指导性不强;②与建筑初步一、二的部分目标有重叠。

设计绘画(1)原目标:①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地安排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以课堂写生为主;②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多动手,多思考,既有统一要求,又要注意学生个人特点,在研究对象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主要问题:①陈述不够简洁、明确;②目标设置不够具体,指导性不强;③缺乏与建筑初步和设计入门课程目标之间的关联性。

设计绘画(2)原目标:①在教学过程中,作好从单色认识到彩色认识的过渡,合理地安排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以课堂写生为主。②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感觉,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体会色彩对万物的影响,在研究对象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主要问题:①陈述不够简洁、明确;②目标设置重点与层次不突出,指导性不强;③缺乏与建筑初步和设计入门课程目标之间的关联性。

(二)教学内容

建筑初步(1)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其意义不言而喻,重点内容是建筑的识图与制图,主要包括建筑基本认识、建筑识图、工具制图、建筑测绘等内容。建筑初步(2)的教学重点是建筑形态和空间的理解和分析,这是建筑的核心研究对象,它逐步将学生们带入建筑创作的领域中来,主要包含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空间限定、建筑形态分析、大师作品分析等内容。建筑设计入门作为连接基础系列课程和核心系列课程的过渡,主要是提升学生的专业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评价能力,包括国内外著名建筑作品及流派介绍、建筑设计的过程介绍、建筑设计宏观环境解读、场地分析、建筑设计方法等内容。设计绘画(1)包括结构表现和明暗表现两个阶段,主要包括整体构图、形体结构轮廓、物体间比例、结构、透视、明暗色调等训练。设计绘画(2)包括单色表现和彩色表现两个阶段,主要包括三原色的认识,色相、明度、纯度的概念,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复色、间色等概念的理解,色彩的调和配置。从以上对于教学内容的简述可以看出,它们之间还是缺乏整体性,均各自从课程自身的角度来编制教学内容,而没有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框架中,打破自身的界限,并进行内容的相互渗透、融合,增加内在整体性。具体分析如下:建筑初步(1):①建筑概述的部分内容与设计入门课中建筑设计基础知识重叠;②建筑方案图教学单元的案例选取欠妥;③人体尺度与设计入门课中空间的功能与形式部分知识重叠;④缺乏三维层面来识图和理解建筑。建筑初步(2):①理论性知识比重过大,包含了3个教学单元,这与高职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相悖;②教学单元过多,需要进一步精简;③缺乏与初步(1)的过渡性教学单元。建筑设计入门:①国内外著名建筑作品及流派介绍、经典的建筑设计理论简介、当代建筑设计发展趋势介绍等内容与建筑历史课知识重叠;②人体尺度的内容不够,这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③部分教学内容对初学者来讲太难,不宜过度展开。设计绘画(1):①教学案例的选取较为独立,没有与其他两门课的案例结合;②结构素描对建筑设计尤其重要,但比重过小。设计绘画(2):①从就业市场需求来看,钢笔淡彩应用不多,因此此部分内容比重过大;②教学案例的选取较为独立,没有与其他两门课的案例结合。

三、整合思路

1.价值导向。高职高专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建筑就业市场输送合格人才,因此在教学大纲的整合过程研究中,始终要把当前建筑市场的基本走势、就业岗位的人才需求作为重要导向。除了就业市场以外,高职高专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培养目标也是重要导向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就不宜按照本科的基础课程大纲来要求学生,必须要结合国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编制。

2.基本理念。在教学大纲的整合过程中,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对不同课程通过进一步审视和论证进行内容的增减,并根据各课程地位和关联度的不同,分配到这三门课程中去。主要思路是:首先在调研的基础上,把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学生特点不符合的部分内容删减掉,并增加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相关内容;然后再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重新分类。另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通过课程内容之间的开放和教学进度安排中的相互渗透,来高效率地利用三年的学习时间,使它们能够形成“1+1>2”的效果。在这个理念下,各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具有相关性;并需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对部分课程的教学顺序调整,使三门课互有穿插,做到“边学边练、以练促学”。

四、整合要点

(一)目标的重新定位

各课程的教学目标虽然都已经贯彻了基础技能培养这个总目标,但是正如前面的问题分析,它们之间缺乏整体性,有的课程其目标过多,没有层次,有的课程目标之间重叠等。因此,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对各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进一步优化,使其体现出整体性、层次性。具体建议如下:建筑初步(1):①了解建筑的基础知识,对建筑、建筑师等有一定的认识;②熟练掌握建筑识图和制图的技能,准确地理解和表达建筑方案图;③增加对于建筑的学习兴趣,适应建筑设计专业的学习特点。建筑初步(2):①了解建筑形态构成的相关知识、并能够从构成角度来理解建筑;②熟练掌握用构成的方法分析和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③基本学会用轴测图或模型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④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建筑设计入门:①逐步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提升认识水平及专业素养;②初步掌握进行建筑设计的主要分析方法、设计过程;③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设计绘画(1):①了解素描对于建筑设计的作用、意义;②熟练掌握应用结构素描的方法来分析和表达建筑形态与空间;③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设计绘画(2):①了解色彩表现对于建筑设计的作用、意义;②熟练掌握应用彩铅和马克笔表达建筑形态和空间;③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

(二)内容的增减渗透

1.建筑初步。建筑初步(1)把重点放在建筑识图和工具制图中来并进一步细化,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将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并入到建筑设计入门课程中,而在本课程中取消这部分内容;将建筑综合表达的案例对象进行调整,与抄绘和测绘内容一致;将人体尺度的内容并入到建筑设计入门课程中;增加通过模型制作理解和表达建筑的课程内容。

在建筑初步(2)中,把重点放在形态与空间的理解和分析上,在教学案例的选取上强调关联性,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缩短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理论教授时间;对世界著名建筑实例的解析应进一步缩小建筑师范围,而增加统一建筑师的不同作品比较分析;能够将部分案例与设计入门课和设计绘画相结合,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全面认识和理解某个建筑。

2.建筑入门。建筑入门课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将建筑、建筑师的基础知识并入到建筑初步一课程中,而在本课程中集中讲解建筑设计这部分基础知识;对于建筑设计方法的讲解不宜过度展开,让学生从最基本的方法入手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增加从人体尺度、室内家具的角度分析和设计功能空间的课程内容。

3.设计绘画。设计绘画(1)着重训练学生的空间分析和表达能力,以具体的建筑空间、形态、构件为主,着重刻画它们的结构关系、形体组合关系,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增加结构素描的内容;减少明暗色调训练;与建筑初步(1)在同一学期,因此教学案例的选取应与其内容相关,如对门卫、门厅等空间作为教学对象。设计绘画(2)把适用于快速表现的马克笔、彩铅以及钢笔淡彩作为主要的训练内容,能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建筑的主要特征并快速表现出来,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减少或去掉钢笔淡彩的教学内容;增加彩铅和马克笔表现的训练;与建筑初步(2)和设计建筑设计入门在同一学期,教学案例的选取应与它们的内容相关,如大师作品表现等。

五、总结与展望

高职高专设计基础课程整合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工作,本文对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初步整合,目前这些成果已经在一线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2009年以来,教学质量和就业率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该研究的下一步工作将加强对各课程的关联性分析,并对整合评价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注释:

①这三门课程大纲是指基于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专业教学计划(2009-2012版)而编制大纲。

②整合一词来源于系统科学,目前在很多领域进行了广泛地应用,如建筑学、工程学、遗传学等。

参考文献:

[1]荀勇,程鹏环,王延树,吴发红.高等工程教育——德国工程技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2]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者,2006.

第9篇:绘画入门基础知识范文

美术基本功训练课程是针对我院高职三年制平面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就我院平面广告设计专业近两年的招生情况来看,生源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艺术类考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但文化课较差;另一类是普通高考学生,文化课成绩相对较好,但没有美术基础,此外还有部分学生是由学校调剂来读广告设计。学生们对专业学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给基本功训练课程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就促使我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美术基本功训练课程的认识

一般来说美术基本功就是学习美术相关专业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素描、色彩、速写的基本画法和技能必须熟练掌握。这样学生才能顺利学习美术各个专业分支的知识与技能。特别在平面广告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自己在设计中的创意与理想方案能用手绘方法很快的表达出来,促进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

然而,有许多学生对手绘表现技法认识不深刻。因此对电脑软件的学习抱以很大的热情,对于手绘作方案草图,却显得兴趣不足。事实上手绘和电脑是相辅相成的,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这两者都是设计方案的表现形式,都是设计的一种工具。电脑包含的是一种精确的理性逻辑思维,与设计要求的感性的美学思维是不一样的。无论计算机软件发展的如何先进,也不能代替人的创造性和和对美的感觉。任何优秀的设计和创意首先产生于人的思维,而表现创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手绘。因此,在掌握计算机之前,必须有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否则会有碍于表现美的创造。出色的手绘草图能力来自于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因此在平面广告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美术基本功训练,这样可为学生学习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关于基本功训练课程教学的思考

这门课程是平面广告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开设本课程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贯穿整个平面设计过程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段——快速手绘设计方案,提高学生作为设计人员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美术修养与创意表达能力。由于该课程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我系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开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特点,让各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收获,因此我对平面广告设计专业的美术基本功训练课程做了如下一些教学改革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基本功训练尤其如此。平面广告设计是一项既充满理性思考,又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工作。这些都需要通过学生手中的笔表达出来,手绘图就是表达设计创意的基础,能够用流畅的线条体现学生的思考过程。一个成功的设计离不开好的创意,手绘草图是设计的基础,它可以快速的记录你所能看到或想到的好的创意的点子,但艰苦的基本功训练又是枯燥的,如何使学生能够喜欢上基本功训练,我设计了多种方法。

1.针对我院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新生一入校就对学生们进行专业介绍和引领,让学生们从思想上感性认识自己所学专业究竟是在做什么,将来有什么发展空间和就业方向,调动学生们对本专业学习的热情,进一步强调开设的第一门课程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以及对今后专业课学习的作用,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

2.学生中水平参差不齐。艺术类的学生在进校前就通过大量的高考美术强化训练,对素描、色彩、速写的练习已经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并且掌握一些美术绘画的方法与技巧。为了使这部分学生对我们所开设的基本功训练课程抱有学习的热情,而不是简单的应付了事,我们必须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用更优秀的作品以及教师的范画魅力来吸引这部分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而对于没有绘画基础学生,我在教学中注意结合这些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鼓励他们,从最基本的知识入手,让他们敢画、愿意画、并不断强化,敢于面对自己的第一张作品,将自己的作业贴在墙上,每天看着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每天都有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享受自己成绩不断提高,知识技能不断积累的快乐与喜悦。

3.针对前面两种类型的学生,不能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否则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我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基础较好学生的积极性,与基础较弱学生结成对子进行练习,传授经验和技巧,促进班级学习氛围的形成,逐步缩小同学之间的差异。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的实施效果比较好,说明同龄人之间的学习交流也是提高基本功训练的一个好方式。通过开展结对子帮带互助培养了他们对课程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在班里形成了赶、帮、比的良好学习氛围。相对基础薄弱的同学追赶那些好的同学,基础好一些的同学要超越自己原有的水平,而结了对子的同学之间也要比比看哪一对的进步快。

(二)建立多种途径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给学生提供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对绘画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看一些优秀绘画视频,引导学生直观的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创作的思路和表现手法,给自身学习带来一定的帮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视野,进而转化成一种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尝试动手绘画与电脑操作配合练习,通过4~8课时让学生完成一幅素描作品,之后再利用相同的课时数带领学生们去机房利用电脑软件来完成相同的素描作品,通过实践证明,这样的交叉练习使学生们不再对枯燥的基本功训练产生厌倦,不觉得大量的绘画训练没有用,同时对软件的操作也熟练了,让同学们充分体会这两种不同工具在表达同一事物时所体现出来的不同思维与制作过程,他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课堂外鼓励学生浏览专业美术网站和论坛,多去看一些实际画展或展览,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同时要求学生注意平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包括图书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手绘草图等,建立自己的专业资料库。这个资料库即是平面广告设计的创意源泉也是今后专业学习的重要资料来源。

(三)遵循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当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兴趣,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显得很重要了。在教学中我通过如下几个教学环节建立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1.素描训练:素描是训练学生掌握观察物体、构图能力、以及光与物体两大面五大调子之间的关系。针对班里有2/3的学生没有绘画的基础,有的同学甚至连铅笔都不会握,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在座位安排上就让结对子的同学坐一起,便于相互学习。其次在作业任务的安排上先以临摹结构素描入手,根据同学们的层次不同所发的临摹范画也不相同,分层次针对性教学。临摹作为素描教学的起步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学生们通过临摹别人的作品可以最直接和有效地学习别人的经验及表现方法。临摹的时候要求学生力争做到形似神似,课堂上整体地去临摹,课外时间可以多练习局部临摹,着重形体、空间、表现技法上的学习。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逐步进入写生、默画阶段。素描基本功的提高是一种长期训练的过程,然而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就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养成勤于动手,坚持画画的好习惯。

最后在成绩考核上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通过考试去激励学生,以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速写训练:速写则是训练学生快速把握事物结构、动态的能力,强调一个“速”字。在速写的训练中同样也是先从临摹开始,但结合人物动态写生交叉进行,因为写生是检验在临摹中所学知识的基本实践方法,在写生过程中要注意:下笔之前,要对所画的事物全心投入地去观察,牢牢记住事物所留下的第一印象,认真分析所画对象的形体关系,准确地把握形体结构。画时强调整体关系上的把握,不要被细节所左右。同时速写更是要强调量的积累,大凡优秀的作品都是通过前期大量的训练,有了量变才能产生质的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培养每天进行速写练习的习惯。

3.色彩训练:通过色彩静物写生训练,使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以及室内光与色变化的规律。色彩的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首先从工具上就与前两科不同,它是用较宽的画笔和颜料来作画,其次从理解上也要将素描中两大面五大调子与色彩中的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相联系,学生们需要掌握的因素更多了,但是对学生来说也更有意思了,他们对色彩的学习产生很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不束缚学生的思维,只教给他们有关色彩三原色、色彩调和、基本表现方法等基础知识,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绘制画面,表达物体的结构、空间、质感等。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加强学生写生与默画的能力。因为默画可以增强个人记忆力和对物体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是一种很有必要的训练手段。平时多画多练多记住物体的结构和特征,在今后可以在相对较短时间内画出所想的设计方案,同时也是收集和记录资料的好办法。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多进行此项练习。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尝试,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勤学勤练,很快掌握一定的素描、速写、色彩的绘画方法,美术基本功中动手的能力提高很快,基本能够用手绘的方法快速、准确的表达自己美好的设计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