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绘画设计范文

美术绘画设计精选(九篇)

美术绘画设计

第1篇:美术绘画设计范文

[关键词] 构成艺术 形式规律 设计 特点 形态

我们通常所说的构成,其实是一个主观能动的概念。它所体现的往往不是机械的组装,而是一种非线性的组合,因而对它的理解每个人都会不同。事实上,绘画的“构成”,就是“组织”,在我们的绘画、摄影等艺术中称之为“构图”,视觉传达设计中称之为“编排”,而空间设计艺术中称之为“位置经营”,造型的领域中,构成是研究形态创造的方法。

构成艺术包括:平面构成及色彩构成,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学科,近年来它已成为视觉传达设计、装潢设计、纺织设计或建筑室内、外装饰设计等系科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之一。

构成艺术的表现形式,在我国传统艺术中,已早有论述和应用。如数年前的彩陶纹样和几何图案等,已流传很广。在国外,从建筑设计到日用工业品设计,更是应用颇多。而且,已有较好系统的论述。但是,结合我国的具体条件,应用到教学和设计当别是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加以分析和完善起来的。

构成艺术的主要内容,除论述设计的基本要素――点、线、面的特征、作用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外,着重解决设计中的美的形式规律问题。一切设计作品,都离不开其外观造型的美,尤其是带装饰性的艺术作品,更应突出其形式美的表现。在装饰艺术中,有些作品不完全依赖其内容,而是靠气氛的烘托,所给予人们的感染,这就要有设计者去创造。

在人们生活经验中,已形成一套美的形式观念。它的产生是来源于自然界中所蕴藏着的极其丰富的美的因素。这些美的因素,是通过人们长期视觉感官和社会生活实践而逐渐积累形成的,是符合客观世界所存在着的美的形式规律。构成艺术可分成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它是着重抽象形态的训练,强调对构成规律的认识。在过去的设计基础训练中,有些偏重与形象的创造,特别是更多地重视具象形态的装饰和概括,即所谓“变化”中的“加法”和“减法”。而对于设计中更为要害的构思训练,相对来说弱了一些。所以,我们的设计能力,比较起来不是很突出。而构成艺术,却以抽象形态的训练为主,着重研究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的联系。如何掌握没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构成设计所需要的形象,这种训练的目的,是为解决形式规律性的问题。所以,一般在构成训练中,不涉及设计所要考虑的材料应用、生产工艺、以及使用功能诸问题。

第二,由于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抽象形态的点、线、面。它不受具象形态的限制,不容易分散其研究构成规律的注意力。特别是,在近代设计中,突出机器生产这个特征。就拿产品包装设计来说,具体到每一个面的设计,每一条曲线的走向,每个文字的排版,甚至每一个倒角的大小,都是我们应该综合考虑的问题。分割线、装饰物的位置除了考虑到设计的实际生产要求外,应该更多的是与产品本身的形体趋势相联系,在面中求序,做到杂(即丰富)而不乱。尤其是从人们的头脑接受信息的效能来看,简练明了的造型,易于被人所接受,它有利于减轻人们的精神疲劳,更适于近代工业生产的需要。是过去传统的专业基础训练的发展和补充。

第三,构成艺术,由于其基本要素是抽象形态,其构成方法,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式。可以按作者的意图,在上、下、左、右进行方向的变换;也可以正负形象的颠倒,或者进行切割,重新组合,也可以错位或留出空格构成等。通过艺术构成的实测,所产生的形式,千变万化,形成多种构成方案,从而,给设计者于启示,进而指导和解决设计中诸如文字的排列、画面的分割、形象安排以及各部位关系的恰当处理等,系列设计构图的规律问题。它能给后读课程,打下较为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个设计者,要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应比较熟练地掌握美的形式规律。这些规律性的问题,都可以从构成的艺术实践中去吸取。并且能够应用到生产和生活的许多领域。例如,许多电视台节目的片头及其画面的处理,设计和变化是及其丰富的,好多图形变成圆形,又进而压缩其形态,逐渐变成为条形……这些形象的变化过程,均是按构成渐变的规律形成的。例如,商业美术设计包括商品和文体广告、商品包装、装潢设计、书刊、杂志的封面等中的颜色造型设计,都可以用构成加以解决。又如,日用工业产品的设计,从家具造型、色彩的配置,到日常生活用品及手机造型设计,其形体的比例,形体表面的装饰和处理,装饰线安排的方向,距离和位置的选定,以及按键的排列组合等,均应按形成规律的法则,进行统筹安排。

从上述种种设计中,都可以体现出形式美规律中的对称与平衡、重复与群化、节奏与韵律、调和与对比,以及破规与变异关系的具体应用,这些都可以在构成艺术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美术装饰构成艺术的教学,在我九年来教学实践中,使我体会到它旺盛生命力,在学生中受到较普遍的欢迎。现在不仅电脑美术、装饰专业将构成艺术做为专业基础训练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而且,装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雕塑设计等各专业,也都将此课列为专业基础课之一。

多样的表现技法,很自然地被应用到装潢设计中来,因此抽象形态虽无具体形象,但有的色彩和表现形式是美的,因为它不受客观的色、形的约束,有着自身浪漫自由的艺术发挥天地。从装饰与美化角度去欣赏,就会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活力,它还比具象的东西更能给人启迪与思维联想的补充。对丰富和促进人的思维活动,增强人的审美兴趣,起着潜在的积极作用。

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绘画的构成艺术是设计家开发设计思维的促进剂,是与美术设计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是中等职业教育美术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翁炳峰.图形创意.福建美术出版社,2006.

[3]罗真如.忆庞先生.艺术赤子的求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242.

[4]朝仓直巳著.吕清夫译.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26.

[5]张道一.图案与图案教学.艺苑,1982,(3).

[6]辛华泉.形态构成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7]苏梅.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研讨会纪要.装饰,2001,(5).

第2篇:美术绘画设计范文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不同类别的绘画形式,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不同,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征。

艺术史上,绘画有着多种品类和样式。大致列举如下:

岩画 即绘制或凿刻于岩石上的图画。原始人在岩壁上刻下他们的信仰和种种生活印迹:狩猎、游牧、战争、反映生殖崇拜的男女交媾、怪异的人头像、手印、蹄迹……中国岩画分为南、北两大系统,南方岩画多是用颜料绘上去的,北方岩画则多是凿刻出来的。

漆画漆画是用油漆所绘成的一种工艺性的装饰图画。商代已有漆器工艺,战国时这种工艺趋于发达。湖南、湖北、河南等地,有漆器出土。长沙阳楚墓出土的漆器,花纹工细,有的漆奁描绘舞乐、狩猎情景,富有生趣。湖北云梦城关西部睡虎地出土漆器多件,纹样精致,线条流利,状态生动,其中漆盂是现存唯一的秦代漆绘作品。

水彩画顾名思义,就是以水为媒介调和颜料作画的表现方式。狭义而言,水彩画是指用水彩颜料,以水为稀释媒介,在纸张上作画的绘画方式。通常有透明水彩(Transparent Watercolor)及不透明水彩(/Gouache)两大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绘画材料的生产,20世纪水彩画已不再局限于透明水彩与不透明水彩两大范畴。举凡能用水稀释作画的材料,如Gesso、压克力、透明水彩液、水彩铅笔,都包含在水彩画的领域之中。

水粉画是以水作为媒介,这一点,它与水彩画是相同的。所以,水粉画也可以画出水彩画一样的酣畅淋漓的效果。但是,它没有水彩画透明。它和油画也有相同点,就是它也有一定的覆盖能力。而与油画不同的是,油画是以油来作媒介,颜色的干湿几乎没有变化。而水粉画则不然,由于水粉画是以水加粉的形式来出现的,干湿变化很大。所以,它的表现力介于油画和水彩画之间。水彩画的特点是颜色透明,通过深色对浅色的叠加来表现对象,而水粉画的表现特点是处在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间。

工笔画在我国的传统绘画中,工笔画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从战国时期绘制的帛画,到唐宋艺术家的经典巨作,可以说,中国传统的工笔画,在上千年的时间里,从稚嫩逐渐走向成熟。元代以后,随着文入画的兴起,中国工笔画开始走向低谷,甚至被贬低为工匠的描摹之作,难登大雅之堂。直到20世纪80年代,工笔画在经历了几百年的沉寂后,开始逐渐复苏,并以前所未有的全新姿态迅猛发展。当代工笔画的复兴,体现了古代艺术传统的不断延续,同时也显示出了中国画艺术的新生和希望。

在中国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工笔画以它刻画精细、传神,富有抒彩的艺术面貌而独树一帜。它的源头最早可上溯到战国时期的帛画。到了隋唐、两宋,大量画家、大批作品的涌现,使工笔画走入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然而此后不久,文人画逐步兴起,精描细写的工笔绘画,被看做是工匠的描摹之作,受到讥讽与贬斥。

中国工笔画随即走入了千年的沉寂。

装饰画装饰画是一种并不强调很高的艺术性,但非常讲究与环境的协调和美化效果的特殊艺术类型作品。装饰画以制作方法进行划分:印刷品装饰画、实物装裱装饰画、手绘作品装饰画等;以材质进行划分:油画装饰画、木制画、摄影画、丝绸画、编织画、烙画等。

拼贴画就是打乱时间序列,整体呈“心理结构”,局部仍用“传统写法”,巧妙剪辑、拼贴各个“画面”的一种新技法。它实际上是所谓“意识流”作品的一种“变体”,是“心理线”和“故事线”的一种拼贴、交错,比较适宜于表现时间跨度大、空间变换多、思想容量丰富的题材。

.版画艺术版画是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版、石版、麻胶版、铜版、锌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版画分为四种;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版画。

第3篇:美术绘画设计范文

关键词:数字时代;室内设计;绘画作品

传统绘画是在纸上、布上、皮革等物体上,创作者利用笔墨颜料,通过线条和色彩等艺术语言,描绘视觉形象,是造型艺术中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而数字时代中,设计者用数字技术结合传统绘画进行创作,使传统的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元素,使绘画作品呈现出多元的表现样式,使绘画作品具有勃勃生机。

1 数字时代中绘画作品的呈现方式

目前,在数字时代中,新材料的不断更新,丰富了画面的表现效果,数字技术与新材料的发展丰富了绘画作品的呈现方式。如:油画中,综合材料、影像拼贴、喷绘等与肌理的运用,形成了全新的视觉感受,对画面制作增强了很强的关注度。同时,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结合电脑图像专业软件pianter 、3dsmax等技术,催生了数码绘画,并且在绘画作品的设计构思和作品制作阶段中,通过采用数位板、压感笔以及打印机和投影机等输入输出设备,改变了传统设计制作中徒手操作手段,对绘画艺术的呈现途径具有了拓展的作用,减少了大量图画的手工绘制,与传统设计制作相比,达到了快节奏和高效率的效果。相比传统的油画、水彩等架上绘画,由于数字技术具有的独特性,不受颜料性能的影响,数码绘画的色彩更加丰富和生动。另外,数字技术还能在收集素材、画面的结构设计以及底稿投影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已经积极地参与到了传统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如数字技术中得影像技术可以打印出底图、制作出画稿,然后在底图上,用手工在架上进行描绘添色,最终制作完成一幅逼真的绘画作品。在室内设计中,随着数字印刷技术和商业化的发展,数字时代中,数码绘画的产生也使数码喷绘作品走进了室内装饰空间,如借助数码影像技术完成的大量绘画基础工作,代替了传统的写实风格绘画作品,提高了绘画效率,也增强了绘画的准确性。由此可见,数字时代的科学技术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多样性发展,也拓展了绘画艺术的呈现方式。

不管是呈现样式,还是从传统的架上绘画到数字绘画,数字时代的绘画作品在风格、题材、材料以及技法的表现上,更加丰富多彩,更能使绘画作品表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数字技术大量普及及运用之后,绘画作品具有了体现人文关怀的高效性、大众性和商业化等特点,印刷复制、数字喷绘作品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和接受力,体现出了现代科技时代绘画作品的特点。如利用绘画软件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通过虚拟的环境,画家利用画笔、画纸、颜料等,在基于数字技术上,最终完成艺术作品的创作。并且数字时代中,利用数字作画,易于保存,可以无纸化,易于传播和修改;一些仿真优化的制作还具有商业化,绘画作品还易于复制和大批量生产。由此可见,数字时代中,数字绘画的产生与发展改变并体现着数字时代的特点,丰富了传统绘画样式,也满足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2 数字时代室内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

数字时代中,室内空间设计对绘画作品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绘画作品给人美的视觉感受,能够美化空间,并且能够提升、增加空间环境的文化内涵与艺术格调,具有调节空间使用功能,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绘画最怕能够柔化空间,均衡空间,地空间具有调节的作用,能够使空间更完整和均衡。

2.1 绘画作品要与室内空间功能相协调,考虑作品的装饰与建筑特征

在室内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应该充分考虑作品的装饰与建筑特征的相结合,如:车站、港口、候机大厅等是公共流动空间,那么为了打破单调的空间形态,在运用绘画作品进行装饰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怎么消除旅途疲劳和美化环境的作用,能够使绘画作品具有活跃空间气氛的功能;同时,为了使人们得到文化熏陶和交流,运用绘画作品进行装饰时,要将城市文化尽可能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而在一些酒吧、剧院、电影院等室内公共娱乐空间中,绘画作品作为配饰,要体现出空间的氛围,具有时尚性和个性特征,使人们在娱乐消费的同时获得医术美的享受。如:以优美、抒情类风格的绘画作品,来装饰音乐厅、歌剧院等场所的空间;以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绘画作品来装饰迪厅、歌舞厅等场所的空间;而在卧室等居室空间中,要根据空间更来,来配画设计,体现出卧室的温馨和宁静的感受;儿童房间乐意采用卡通画、抽象画等绘画作品,来增强房间的明快的色彩,体现出儿童的特色来。餐厅的配画则以增进食欲为原则。

2.2 要与室内设计装饰风格相统一,根据空间尺度确定大小与陈列形式

室内设计风格主要包括中式风格、欧式风格、地中海式风格等等。在室内空间的运用上,绘画作品的选择要注意与装饰风格的相统一。如:悬挂花卉题材的油画,可以用在田园装修风格的空间中;古典油画等西画可以用在欧式装饰风格的空间中,而传统的写意山水和花鸟等国画可以用在中式风格空间中。另外,在室内设计中,室内空间形状、尺度会影响人的视觉感受,因此,绘画作品的大小和陈列形式要根据室内空间尺度来确定,从而达到调节美化空间的目的。在绘画作品的选择上,要选择适合观赏的位置作为陈列区域,摆放要注意墙面的留白,挂画墙壁的面积大的话要选择大尺幅的作品,反之要选择小尺幅的挂画,这样就不会使进空间单调,没有拥挤和压迫感。并且在选择多幅画作时,要注意画面的呼应与联系,多幅陈列可以选用水平、垂直、梯形等形式,从而增强人的视觉效果。

2.3 色彩要与主体色彩相呼应,张扬个性和审美情趣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恰当地运用色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使环境空间达到装饰性与实用性的统一。因此为了创造出美的空间环境,在选择绘画作品时,要通过多种色彩的搭配,与空间色彩、家居和其他配饰相呼应,充分考虑室内空间的环境色彩和空间功能的特点,注意色彩的调和与对比关系,与室内空间相融合,统一的大色调中要有变化,主要以同色系为主,对比适中相互融洽,从而达到绘画作品与环境的统一,丰富室内空间。其次,在居室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应该考虑到人的爱好和性格,增强人们的审美与人文修养,尊重个人的个性需求,对不用的个性空间可以灵活多变,与时俱进,体现出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美化生活。另外,可以根据需求及经济状况,来选择复印品、数字作品以及普通传统收回作品等。如:在缺乏经济实力的情况下,为了凸显高雅的艺术氛围,可以在一个表现奢华的空间中,选择名画的仿真品、奢侈品来满足人对美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袁进华.袁进华绘画作品[J].名作欣赏,2016(24).

[2] “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快乐”绘画作品展巡展山东[J].美术教育研究,2016(15).

第4篇:美术绘画设计范文

关键词:艺术创作;情感;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The Emotions and Artistic Design of Painting Creation

WANG Lin-lin

一、情感的表达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列宁说过,如果没有人的感情就没有人的追求。人类从事任何劳动都离不开情感因素,情感是一种动力,这种动力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是因为,艺术创作本来就是充满着情感色彩的活动,如果没有情感作为动因就不可能有美的艺术追求。绘画创作并不满足于对客观物象的描绘,它有着很强的主观再造性因素。对于一个画家来说,他能够用色彩的不断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情感作为创作活动中的重要心理因素渗透到整个艺术构思的活动中。什么样的人品、什么样的素养以及什么样的情感就构成了什么样艺术风格的作品。一幅好的艺术作品就是画者的心理情感活动的表现。由此,情感的变化亦即跃然纸上。情感在绘画艺术中也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是因为,艺术创作本来就是充满着情感色彩的活动,如果没有情感作为动因就不可能有美的艺术创造。在油画创作中,其情感因素并非是涂抹在形象的表面上,而是深深地渗透在每一笔之中。只有将情感自然地消融在形象与色彩之中,才能起到感染人、启发人的作用。为此,一幅好的绘画艺术作品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和遐想。例如:毕业创作我收集了大量素材,都是人们身边的事物与景象,我创作出40多幅油画作品《百态》获校园艺术节一等奖。并得到众多导师的肯定。其中:《观看》公园里休闲的人们观看老人在地面上练习书法,这是在公园里经常看到的;《聚会》这幅作品只是画了几双手碰杯来表现,这种场合几乎人人都经历过的;《年轻人》南方的夏天,年轻人穿着超短裤,露出修长的腿走在大街上,平时看来太普通了,一但进入画面,会给人一种时尚,产生特殊的效果。《两口子》、《鸡农》等多幅作品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很容易被人们忽略,当你用心领会和观察后,将他们表现在作品中,往往日常最简单的场景,特别能打动人。观看者被作品的真实、真诚描写和人们的情感所打动,赋予人们无限的想象。无论你怎么想象。画家的爱和忧、关怀和寄托,充分地表现在读者面前。感到这就是生活,生活是美好、阳光的,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和追求。一幅有魅力的作品单纯有了美感和情感还不够,画家在显现自然的美感和情感的过程中,如果注入更多更厚重的文化内涵,将题材开掘得更深更具备艺术张力是有待于画家深入思考的问题。什么是艺术创作,创作就是画家的心灵同画面的接触。艺术品本质上就是一种表现形式,它们所表现的正是人类情感的本质。生活是艺术的土壤,感情是艺术的生命。艺术创作是画家将客观对象根据自己主观意图做大胆的处理,将特有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感受经过构思、酝酿转化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记录,在某种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正表现在个性化上。画家对美的形式法则的特殊理解而存在着。任何一个画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个性。画家必须把自己的主观意志潜能释放出来,最大限度地表现自我。这方面,后期印象派代表人物梵高无疑最具典型的代表。他生性善良,热爱自然,更酷爱艺术,大胆探索用他全身心的感受,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的作品,如《盛开的桃花》、《向日葵》、《星夜》、《有乌鸦的麦田》等一批富有着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的富有真实情感再现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至今享誉世界。创作应是一个等待解答的未知数,画家每一件作品都应有新的目标和新的探索。托尔斯泰说:“艺术家理应是个探索者,他的作品便是探索。”只有探索和创造才能赋予艺术作品以无限的生命力。

二、如何审视生活美与艺术美

绘画的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美的反映,是画家审美理想的实现。油画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它的主要价值,也是其生命所在。因此,审美便成为油画创作中的中心问题,如果失去美也就失去了油画赖以存在的价值。优秀的油画作品都是对生活正确反映的结果,这种反映要比现实生活更美、更理想。现实生活中的美与艺术美相比,有着自身的缺点,因为生活中的美常常是分散的,集中性不强或不充分,而艺术美则是典型的、高度概括的。正像所说:“生活美和艺术美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遍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也就是说,艺术美虽然来源于生活美,但又高于生活美,是一种理想的美。油画作品是一种精神劳动的产品,是画家高度概括的人生感受,它有着不可言喻的奥秘,这是艺术家心灵中最高智趣和审美理想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哲理和情感的交融。它体现着画家的审美理想和人生价值追求,油画艺术属于审美的对象,因为它具有美的形式,是一种以审美为追求的艺术创造。总之,油画艺术是画家对生活审美体验的艺术升华,它不仅具有美的形式,并具有美的内涵,是美的综合体现。

三、绘画艺术与艺术设计相互渗透

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艺术与现代生活联系得是如此之紧密,艺术设计已渗透到了现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艺术设计与绘画艺术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在思维方式上,在创作中二者相互影响与交融共进,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向前发展。

1.绘画艺术与艺术设计共性与个性绘画艺术和艺术设计从人类艺术发展历史的过程看,两者是同根同源,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发展而出现分离,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两个概念分开理解,更不能把两者置于相互对立。绘画艺术是在平面上创造图象。绘画是运用点、线、色彩、明暗、透视、构图等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图象,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情感的艺术。

艺术设计属于艺术学科。是艺术与科学生产与生活紧密结合,是将现代科技成果和价值判断应用于设计,实现人文与审美需要。如,能在包装、广告、环艺、媒体或服装等设计中寻求和谐与事物运动规律,他是一门最具有交叉性,前瞻性的综合学科。艺术设计是在考虑审美因素的前提下改善人类生活生存方式的具体实践行为,绘画与设计关键区别在于它的表现手法上,一张画的初始阶段只是一个结构是一个框架,任何一种画都是有一个结构衍生而来,艺术设计运用创造性思维,将结构中的每一寸完美的运用起来,但是不改变结构,只是在结构的初期上添加。设计艺术与绘画艺术直到今天仍然相互影响与交融共进。

2.绘画艺术与艺术设计的互动关系绘画与设计的起源在艺术规律和基本特征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在设计实践中离不开绘画,虽然绘画与设计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但现代绘画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两者具有互相渗透和吸收对方精华的特点。画家将现代艺术设计运用象征予人启迪,构图概括,形象夸张鲜明,将不同比例、时间空间等多的元素相结合的理念溶入到现代绘画创作中,更加醒目地渲染主旨事物等多元手法突出重点,现代绘画艺术在景物的描绘中往往融入了一种图形化的抽象符号语言,简洁明了,使作品更具有个性,这样的作品才能感动他人。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客观化也得益于绘画,如果一个从事设计的人不懂得绘画,是设计不出好作品的。因为:其一,在设计前期,也就是在想象和构思阶段,绘画(绘制草图)可以帮助捕捉灵感;其二,成熟的设计意念需要通过绘画得到具体表达,传达给他人。所以设计师必需具备绘画的基本造型技能与审美意识,更需要具备对形式美法则的特殊理解和快捷的创造意念。设计师往往借用绘画对美感追求的表现手法,利用现代绘画中的视觉元素,动与静、虚实相生、黑白灰的对比、重叠交错、点线面的结合以及色彩的构成等理论应用到设计创作中,追求绘画中的空灵和气韵,更深刻的是用图形元素溶入到现代设计原理的图形构造中去了。概括多变的形式之美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从而也给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厚的养分来源。这也使艺术设计在现代绘画的基础上,得到一种延伸。艺术巨匠达•芬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不仅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留下不朽画作如《蒙娜丽莎》、《圣母子与圣安娜》》、《最后的晚餐》等作品誉满全球。

他还是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多项领域的博学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无穷的好奇与创意在艺术创作方面,解决了造型艺术三个领域――建筑、雕刻、绘画中的重大问题。总之,现代绘画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之间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从架上绘画之象征到设计中意念的传达,从空间处理到图形设计的空间感与虚拟性,和建筑设计里的含蓄意寓。我们都可以不断尝试新的绘画艺术形式和艺术效果的创作。这将对绘画观念的更新有着巨大影响。绘画与设计在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中才能得以更好、更快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唐鼎华.观察与思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孙国兴、高士明.视觉的思想――“现象学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

[3] 周来祥.中国美学主潮[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

[4] 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第5篇:美术绘画设计范文

关键词: 高职 绘画透视课 教改 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 拓展

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标准日益提高,促成了高职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绘画透视课作为高职美术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拓展必然成为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绘画透视教学水平和应用水平的提升,自然推动高职美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向更高层次发展。本文将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基本依据,结合绘画透视教学已有的经验,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讨论绘画透视课程的教改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拓展

学习绘画透视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好物体视觉形态变化与画面空间层次推移的问题。通过对学生系统的培养训练,一是要把握基本形体变化的造型能力。二是要灵活运用透视规律创造性组织画面空间的构图能力。现阶段我国高职绘画透视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都集中在《技法理论》中的透视篇。透视篇主要讲述了透视的基本概念、视觉运动中的几种单视域空间、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曲线透视、阴影与反影透视,以及运动中的复合空间的散点透视。就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得出:首先,由于该内容属学生要掌握的最基础的透视知识和基本的原理,这对于更复杂的实际应用便有了某种程度的局限性。再者,高职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他们进校之前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美术基础,更不知道绘画透视,因此,针对这部分“弱势群体”所展开的绘画透视教学工作只能从“A、B、C”起步。根据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高职美术设计专业绘画透视课为主修课,开设时限一般仅为一年(各院校的开课时限及开课方式不尽相同)。所有这些学习程度与时限方面的不利因素,加之教师之间在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热情以及教学侧重点等方面必然存在个体差异,均会直接影响到高职绘画透视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因此,如何积极调整和充实高职绘画透视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和效率,对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和全面,是一项很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教改课题。

1.加入“绘画透视入门”这一重要教学内容。

“绘画透视入门”主要研究和阐述绘画透视的基本内容、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就高职绘画透视课程而言,“绘画透视入门”内容的引入将对两个层面的学生起到积极作用:①对于那些没有绘画透视基础的学生来说,“绘画透视入门”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绘画透视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他们的绘画透视初级阶段的学习,这既遵循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也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更有成效,更有乐趣。②还有些学生进校时已具备了初步的绘画透视表现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绘画透视入门”一方面将帮助他们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绘画透视学习的相关要素,使他们的表现水平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另一方面“绘画透视入门”也会在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的美术设计工作中起到长期的理论指导作用。

另外,我们根据实践经验提出,“绘画透视入门”应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立即开设。

2.适当增加实践性的内容。

绘画透视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包含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绘画透视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强调理论而容易忽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职位而言,良好的实践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这一缺憾,我们应当在绘画透视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实践性的内容,如绘画透视与室内外设计、绘画透视与环境设计、绘画透视与工业产品设计、绘画透视与平面广告设计等。应该看到,这类设计实践的内容是绘画透视艺术的具体应用。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透视应用能力,尤其是实际设计能力,可以说是高职美术设计专业绘画透视课程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

3.增加有关“绘画透视艺术作品赏析”的教学课题。

绘画透视的学习,不仅是一个技术训练过程,而且是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养成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自己审美水平和设计能力。有幸的是,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媒体获得所需的多种相关资料,例如:绘画透视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资料;绘画透视作品图形介绍与作品赏析资料;各种绘画透视版本研究资料等等。通过对这些资料有组织的介绍和对绘画透视艺术作品有目的的赏析,可以使学生们在某种程度上突破绘画透视课程学时以及自身知识水平所带来的限制,从而在较高的层面上对绘画透视艺术有一个更为广泛和深入地了解,并进一步丰富自己对该专业知识的认知水平,增加自己的艺术底蕴,提高整体艺术素养。同时,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也是对美术设计和美术欣赏课程内容的有益补充,还促进了学生对其它美术理论课程的学习。

4.逐步建立绘画透视艺术资料数据库。

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调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上述几方面的绘画透视课程教学内容制作成各种类型的电脑文件,并由此逐步建立绘画透视艺术资料数据库。通过这一有效途径,所有绘画透视教师和学生均可共享丰富的数据库资源,方便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从而使高职绘画透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现代化教学技术水平均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课程体系的拓展

现行的绘画透视教学形式大多在本质上仍然沿袭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和教学观念,教学思路仍基本停留在上大课“满堂灌”这一传统的、单一线条的思维模式之中,学生的学习仍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地位,而且还可能受到多种客观不利因素的制约。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也为了高职绘画透视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与应用,我们有必要在不增加课程总学时的前提下,对课程体系进行拓展,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之上构建更科学、更完整、更富效率、更具有立体感和交互性的高职美术设计专业绘画透视课程体系。

1.授课,我们可以使多种授课方式有机并存。

探讨绘画透视课程的多种授课方式,并且使之有机并存,应该说,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高职扩大招生而引起的学生专业基础参差不齐的矛盾,适应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的需要,使绘画透视教师能从以往的授课方式产生的教学工作质量不佳的窘境中摆脱出来。因此,我们进行多种授课方式的尝试显得格外重要。(1)合班课。沿袭绘画透视教学传统的授课形式,从师资利用的角度讲,至今仍具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一般可以两个以上班级为教学单位,在合班课上,主要讲授“绘画透视入门”、“绘画透视作品赏析”等以知识性、理论性为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课题,并适度地降低教学要求和难度。合班课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生动地展示各种内容、各种形式、各种技巧和各种风格的绘画透视艺术,开展多层次、多侧面、立体感、全方位的教学活动。(2)分班课。这一教学形式,以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为一教学单位,是交互性较强的教学授课方式,能高效率地实施绘画透视教学。在分班课的教学过程中,须统一内容,并基本统一学习进度。分班课主要着眼于传授绘画透视图绘制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解决在绘画透视学习过程中较易出现的、又较具普遍性的问题,因此,适用于绘画透视基础偏低的教学对象,且学生数量适中。(3)个别课。这是绘画透视教学授课形式在另一概念意义上的拓展和延伸,通过个别教学,教师可以十分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绘画透视表现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在技术和艺术这两个层面上开展极具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个别课适合于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更侧重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水平的拔高,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标准。

2.展开第二课堂活动,钻研、探讨、提高。

作为对授课形式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我们可以针对绘画透视教学中的各章节内容定期地开设展开第二课堂活动,进行不同范围、各种形式的观摩、讨论与经验交流,以此拓展知识的宽度,挖掘知识的深度。其学习范围及内容可由教师制定,也可以在教师圈定的范围内由学生自由选择,并在轻松、自觉、开放性学习气氛中进行。教师还应当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3.展览会,搭建交流平台。

这里所指的展览会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我们应该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去美术展厅欣赏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美术设计展览作品,使他们能够在现场切身感受绘画透视在美术设计艺术中的作用与表现魅力,从而激发起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经常性地安排、组织学生,举办各种形式的学生绘画透视应用作品展览,促使他们走出教室,走进绘画透视作品与美术设计作品展览厅,展示自己勤奋学习的丰硕成果。这类美术展览,既为美术设计专业学生开展其必不可少的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学生乃至教师提供了相互观摩、交流和学习的良好机会。

4.展开技能大赛活动,亮出自己的风采。

在高职院校每年开展的各学科的技能大赛活动中,争取把绘画透视应用的成果也展示出来,如绘画,室内外设计、环境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诸多学生的作品,向观众亮相,以此为平台进行相互交流,并激励和促进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绘画透视学习向实际应用的方向发展,以期实现专业课开设的最终目的。

三、结语

高职绘画透视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牵涉面较宽。它涉及到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修订与调整,相关教材的整理与编写,相关课题研究的展开和深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与推广,各种活动的组织与进行等等。它还对绘画透视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热情和综合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和更为全面的要求。可以说,高职绘画透视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专业综合素质的增强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而且其效果是明显的。同时,高职绘画透视课程的教学改革将能进一步促进美术设计专业学科内部各课程之间的合理优化整合,从而积极推动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也更加符合社会对高质量美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要,当然,也符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自身发展的总体需要。

参考文献:

第6篇:美术绘画设计范文

探析中国画中的设计因素 更 多精 品源 自 3 e d u 教 育 网

摘要:文章从绘画意境、绘画程式和绘画语言三个方面分析中国画中的设计因素,以现代设计的理念对中国传统绘画规律进行研究,为中国传统绘画融入现代语境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设计并不是现代的产物,因为设计所蕴含的构思和创造性行为,早在人类文明的滥觞期就本质地出现了,人类生活的本身可以说都是设计的结果,都是一个个设计的不断完善。伴随着中华文明一起成长、成熟的中国传统绘画,和设计理念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以现代设计的视觉来重新认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设计因素,对中国画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意境的设计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国画的意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也就有着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孔子说:“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南北朝时期画家兼理论家谢赫提出的“气韵生动”,①都是认为艺术不仅是为了绚丽炫目,更是修养气质的全面体现,是一种心灵的真实抒发。

所以中国画不仅摹形状物,以形象美感动人,更寄托着历代艺术家或清幽淡雅或超脱高逸或雄浑磅礴的主观审美意趣。着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艺术家的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鹫飞鱼跃、活泼生动、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②这就是一种对意境美的理想设计,中国历代画家们就通过各种学识、修养、品德的磨砺来实现这种对中国画艺术精神的设计。

宗白华先生把构建意境的基本因素归为“简、情、远、静、玄”③五个方面,在艺术家的主观创造性上,“简”为凝练,“情”为性情,“远”为空灵,“静”为心境,“玄”为玄妙。倪云林山水的虚静、梁楷泼墨的狂放、陈洪绶人物的古拙,既是艺术家的个性抒发,更是意匠独具的意境设计。这种个性化的意境处理使中国画从对客观自然的模仿中解放出来,获得创作上的自由、精神上的升华,正是设计思维的一种体现。二、绘画程式的设计

学习中国画的经典教材——清代的《芥子园画谱》中说:作画“唯先矩度森严,而后超神尽变”,④ 作画的“规矩”也就是指绘画过程中的程式,比如用笔、勾线、应色、调墨的先后顺序、调配方法、搭配形式、内在联系,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主观配置,有一定的套路。不同的配色方法、笔墨组织和画面的分割可以形成千姿百态的艺术效果,创造出丰富的个性风格,表达艺术家独特的设计构思。所以使用中国绘画材料特别讲究作画程式的设计,恣意妄为就缺少了中国画的韵味和意趣,与西方的水彩水粉画区别就不大了。这种绘画程式在中国画中的不可或缺,一方面是艺术精神所决定的,因为中国画不以描摹自然为目的,强调性灵的自我抒发,所以绘画程序的主观性也就较强。另一方面是中国画的材质所决定的,因为中国画的绘画材料很特殊,墨是世界上颗粒最细的颜料,色彩是从天然的植物或矿物中提取的,宣纸有着独特的浸晕效果,要充分发挥这些材质的优势,必然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绘画程序。而且在掌握基本的程式后,画家们往往会形成一套自己的绘画程式,也就是自己的作画秩序,这种创造性又推动了中国画的绘画程式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绘画语言的设计

如果说中国画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产物,那么这一艺术内涵所衍化的外在形式——绘画语言也是艺术家主观设计的结果。如人物画中的十八描:高古游丝描、马蝗描、琴弦描等,对自然形态的线形进行归纳和总结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绘画语言,这些线描语言不仅表形而且达意,艺术家的个性在线条的游走中或浑厚或深沉或飘逸或妩媚,因而具有了一种主观的设计、创造性。再如山水画中的十八皴,也是提炼了各式各样自然山石树木的肌理效果,北方山水的壮丽有了大斧劈、小斧劈皴,南方山水的清秀就有了披麻皴、解索皴,在山水符号的选择和运用上,既有艺术家真实的山石体验,更是设计理念的升华。所以在中国画创作中,绘画语言的主观设计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绘画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这也是中国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性,在各种时代风云、艺术潮流的风起云涌中独树一格的内在推动力。

第7篇:美术绘画设计范文

前言

艺术设计专业从引入我国教育领域到不断壮大,已经经历了二十几个年头,各大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的就业方向分别开设了不同侧重方向的艺术设计课程,分别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动漫设计专业以及服装设计等专业。这些专业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会开设基础绘画课程来开启和巩固学生对艺术设计这门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帮助激发学生对艺术设计这门专业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用好这项专业技能的自信心。根据调查显示,有很多学生对基础绘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程就足够了,因此学习计算机设计绘画的学生的手绘基础却很薄弱,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种认识误区,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起来,通过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基础绘画课程的重要作用,通过基础绘画课程的深入学习,找到学生艺术设计的有效方法,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在艺术设计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更深。

基础绘画课程的学习是一切艺术设计的基础和源头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量的增加,高校的艺术类考生也在大范围的扩招,这些招生现状导致艺术生的生源基础差,对绘画基础知识的认知程度几乎为零,这些低质量的考生涌入艺术学院,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造成了很大压力,加之学生在入学前并没有参加相应的测试,使得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少之又少。这就告诉我们,面对基础如此之薄弱的学生源,我们教师只有重视基础,在基础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根据美术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要求来讲,只有学生经过一个长期的绘画训练过程,即通过基础绘画课程的深入学习过程,学生的才能够具备学习艺术必有的细胞,才能够运用艺术思维对艺术设计方面专业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才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有价值的评价。例如,学生只有通过在基础绘画课程(如素描、速写)的学习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手绘能力,为以后在专业领域中施展自己的创作才华提供坚实的基础后盾。但是如果轻视这一环节的学习,直接就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设计创作,学生的创作作品就会像根基不稳的建筑,没有思想和灵魂的躯壳,随时都会倒塌和毁灭。所以说,基础绘画课程的学习是一切艺术设计的基础和源头,如果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其不加以重视,就会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产生巨大阻力。

基础绘画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获得创作灵感和

创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果我们只把基础绘画课程的学习看作是其他艺术设计分支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来学习的话,就着实小看了基础绘画课程的作用。基础绘画课程不仅是一门基础课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在基础绘画课程中对一些绘画作品的修改和斟酌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深造,使学生的创作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例如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美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抽象美,因为美没有衡量标准可言;其二是具象美,因为美有规律可循。而基础绘画课程的学习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绘画能力的训练和形式美相结合进行讲解,来提高学生对有规律的美的认识,如通过点、线、面的协调配合使得整个绘画作品在外观上变得匀称、均衡,通过虚实线的勾勒使得整个作品变得和谐柔软。通过一些具有形式、规定的美的概念的教学使得学生对客观的美有深入的了解并且形成自己对美的独特理解,逐渐培养学生判断美、区分美、欣赏美的能力。而只有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够在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中捕捉到美,从而获得创作灵感,提高创作能力。

如何在基础教学中发挥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

教学中的作用

如上所述,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那么作为专业课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采取何种措施,或者说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教学细节,来充分发挥基础绘画课程的作用呢?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例如在素描课上强调在不同的角度对所画对象进行细致观察,鼓励学生画出不一样的物体形象设计;再比如在油画创作中,鼓励学生重视光与影的分析,能够通过不同的颜色凸显出哪些事物是用肉眼看到的,而哪些事物是光线造成的阴影等等。其次,应该培养学生表现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形式绘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创作能力,鼓励不一样,鼓励别出心裁,鼓励学生画的“不像”但却有自己独特的情感表达,从而培养学生表现美的创造性能力。最后,应该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只有经过教师的逐步诱导以及学生的刻苦不断地练习才能逐渐养成。

结束语

总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只有充分的重视基础绘画课程的重要性,才能掌握方法,发挥基础绘画课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S瑶.浅析基础绘画对艺术设计教学的作用[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9).

第8篇:美术绘画设计范文

【关键词】绘画基础;艺术设计;艺术设计作品

绘画与艺术设计在审美方面有很多相互促进的地方,艺术设计人员掌握足够的绘画接触,所设计的作品更具有深刻的美感,能够通过作品的表面视觉设计来将艺术理念体现在其中,达到更理想的设计效果,与观赏者在艺术作品的视觉传达理念上形成共鸣,这也是优秀艺术作品设计所具备的特征。文章针对绘画基础应用在艺术设计作品中的作用进行探讨,目的在于提升所设计作品的观赏性,为艺术理念的实现打下基础。

1绘画基础缺失对艺术作品设计的影响

1.1价值性降低

艺术作品的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以艺术为设计前提自然观赏性所决定的价值更高,在所设计的作品中,设计人员缺乏绘画基础,或者绘画基础的应用不彻底,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影响,导致

作品的价值性下降,只能设计出普通水平的作品。绘画基础不止是在作品的外观设计中运用,还关系到作品的整体结构以及功能与观赏性之间的关系影响,熟练的应用绘画基础,才能够帮助提升作品的综合价值,更具有收藏的意义。

1.2作品功能影响

对艺术作品进行设计,主要是针对收藏价值来进行的,观赏艺术作品可以陶冶情操,丰富个人情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传统的手绘艺术作品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多数是以机器雕琢绘制来代替,导致设计人员的手工绘画功底越来越低,不能根据作品的外部形态来进行绘画设计。机器雕琢出的作品虽然整洁高效,但在细节处理上却不及手工绘制精致,这样的作品不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更不能满足艺术爱好者对细节美的观赏追求,从而影响到作品功能的实现。

2绘画基础应用在艺术设计中的作品研究

2.1民族艺术作品的绘画基础应用

民族风艺术作品设计中,手工绘制的比例最大,并且所绘制的图案内容也有不同的含义,这种创作最初源自于生活,我国云南等部分地区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艺术观赏价值要求比较高,制作过程中会使用手工绘制的形式来对物件的表面进行雕琢,使之更具有美感。在现代社会这种纯手工绘制的作品价值也是非常高的,虽然计算机科技已经十分发达,到在细节处理上仍然不能达到手工绘画的标准。例如器皿表面设计中对眼睛的绘制,无论是我国传统的龙凤图案,还是一些人物风景的刻画,手工绘制的眼睛更加传神,逼真程度也是计算机绘制所难以达到的。民族艺术作品中色彩鲜艳是主要特征,绘画基础应用在其中可以不断的对色彩以及搭配形式做出调整,设计者拥有更多发挥创作的空间,作品的设计理念也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2.2绘画基础应用后空间思维能力的体现

掌握绘画基础的设计人员在空间的分布上更协调,使得作品各个部分观赏起来都更加的协调,并能够将设计理念与作品的表现形态进行更好的统一,这也是对创作者设计能力检验的标准之一。应用绘画基础后,绘画创作中的空间思维能够与作品相互融合,更好的体现在作品的结构形式中,这样的创造不但简洁高效,同时设计理念也能从结构搭配与外部形态等多方面体现出来,达到更理想化的创作标准。具有空间思维能力的设计人员能够在平面创作与立体创作之间自由的转换,达到更理想化的创作设计标准,作品形成后各个角度都同时具备观赏性,不容易出现设计死角。绘画基础应用更注重艺术性与功能性之间的融合,空间思维则是功能性的具体体现形式,在观赏性足够体现出审美理念的前提下所开展的艺术作品设计会将空间优化设计作为首要任务,确保所设计出的作品可以在使用中与观赏者产生共鸣,这样的作品也成功传达的设计人员的艺术理念。

2.3绘画基础促进艺术表现能力提升

优秀的设计作品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提升自我价值,绘画基础运用后在作品上这种艺术表现能力会有更加明显的提升。只有掌握足够绘画经验的设计人员才能够达到这一标准,并在所设计的作品中融合绘画基础,娴熟的运用绘画经验来解决作品缺乏艺术表现力的问题,艺术表现融合在作品的各个形态中,才使得作品真正具备观赏价值,也能够将不同的艺术理念融合在同一艺术作品中并且不显得冲突,这种融合性也是艺术表现的重点内容之一,关系到作品在艺术性方面是否设计成功。

3结语

从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能够发现,未来的艺术设计将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体。在艺术设计更趋国际化、全球化的今天,要保证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深刻认识到绘画基础在艺术设计中的突出作用,从基础做起,以扎实的基本功加上智慧和灵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艺术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刘艺琴.转换与融合:20世纪平面广告设计观念与形态的历史演进[D].武汉:武汉大学,2012.

[2]郭赣芳.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析———以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为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4.

第9篇:美术绘画设计范文

关键词:服装设计;国画艺术;时尚元素;民族服装

随着时代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人的需求和审美标准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着装的标准不再仅限于保暖,而是有着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传统文化是丰富多彩而且独具特色的,在服装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的绘画元素一直是中国服装设计师们追求的目标。但至今国内很多设计师仍未摆脱传统的束缚,不能有所突破地创新。如何让设计出的产品既有原创性又不失中国民族特色,让中国品牌服装在国外市场上拥有竞争力,这需要真正找到中国传统绘画元素与服装时尚的契合点,把个性与时代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重视原创精神,真正地在服装设计中融入民族风味的同时,又不乏时尚感。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阐述当下服装设计与国画艺术结合的意见和观点。

一、实现原创性设计,提高我国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

1.国画艺术性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形成了它独特的魅力和多样的格调。因为传统绘画的内涵丰富,笔墨技巧独特,所以成为了现在服装设计的创新点。设计师深入了解之后使其设计的作品表现出浓厚的民族艺术精神和强烈的民族特色,让中国绘画元素与时尚完美地融合,才能在世界服装舞台上独占鳌头,创立属于我们自己的国际品牌。

2.中国国画的图案审美的优势

如来自著名设计师郭培“一

千零二夜”会中的一件作品,可以说中国绘画元素在这件作品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突出了时尚与中国元素结合的设计理念。这件作品不仅在服装设计上大胆创新,还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内涵。这件作品被许多人称为“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由此看来,传统的中国绘画元素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只要将传统的绘画元素合理地融入到现代时尚潮流中,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3.发展民族服装品牌

受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中国服装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与世界发展潮流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民族服装品牌的发展目前处于成长阶段,要想在世界服装品牌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充分利用中国绘画元素的独特性和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格,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融入到当前的服装设计中,利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底蕴来完成中国民族服装品牌的成长之路。

二、如何在服装设计中融入国画艺术

1.让现代服装设计摆脱传统的束缚

社会日新月异,服装的更新速度和社会的发展速度是并驾齐驱的,一种服装往往代表了一个时代。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对服装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要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必须真正懂得什么是艺术美。设计师们要想设计出一件好的作品,就必须敢于打破一些旧模式,敢于创新,通过中国画的艺术性和绘画技法来实现服装设计的民族特色,真正地实现个性与时代性的巧妙结合,让中国服装和中国的文化底蕴完美结合。

2.认识传统绘画与现代服装设计的关系

绘画与设计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很多时候设计的灵感就来自于绘画。中国画的特点在于色彩分明,线条流畅,使主观色彩在画面中产生美感。服装设计师们要善于继承和运用传统,用民族服饰的特点来诠释现代设计理念,在确定服装设计方向的同时要仔细了解传统绘画形式背后的传统文化精神,把中国传统的绘画元素巧妙地运用到设计当中,让服装设计拥有独具匠心的构思的同时增加它的文化价值,让设计出来的产品具有中国文化的象征意义,从而体现服装设计与传统绘画的完美结合。

3.让中国元素与时尚完美融合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标准。要想运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来进行服装设计,就必须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内涵。只有真正了解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才能很好地运用到服装设计当中。就目前而言,我们的服装设计与其他国家差距甚远,但我们能从其他国家不同的服装设计中看到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子,这点足以说明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强对服装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研究和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慢慢地开始追求服装的形式风格和艺术风格,所以设计师必须要在结合中国元素与时尚的同时,也要不断更新设计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位消费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流行元素。

4.让时装变成商业和艺术的结合

把中国传统艺术绘画运用在服装设计上,首先要保证材料的质量和制作工艺。在制作工艺的不断提高下,不仅要保证产品的舒适度,还要不断地丰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的视觉美感,丰富服装设计的附加值,在提高我国服装设计产品档次的同时又能满足现代人对服装高层次的需求。现代人崇尚个性化,所以服装设计师们必须及时更新设计理念,灵活运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注重服装的面料、加工,用设计师特有的理解方式来诠释其设计作品的艺术性,以设计加文化为目标,让服装设计从单纯的欣赏层面中走出来,与经济相结合,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来带动服装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对服装设计的影响是源远流长的,真正的服装设计就是艺术的体现,服装设计的灵魂就是艺术和思想的结合,对民族传统文化一无所知的服装设计师是不可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的。笔者认为,服装设计师必须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内涵,才能让设计的作品体现出我国传统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服饰文化产业。将传统的绘画元素融入到现代时尚潮流中,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秦梦娜编著.中国绘画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97—158.

[2]胡梅芳编著.民族服饰要素与创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4—176.

[3]宫六朝主编.设计基础[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