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情境教学模式案例范文

情境教学模式案例精选(九篇)

情境教学模式案例

第1篇:情境教学模式案例范文

【关键词】情境 案例教学 管理学

【基金项目】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本科教学研究项目,项目号是2015fjy00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95-02

一、引言

管理学课程属于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管理学方面思考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形成有效的学习迁移能力,进而在此基础上为行政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以及企业管理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知识基础。由于管理学属于一种应用型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在管理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应该将借鉴情境教学的优点,将情境教学融入案例教学中,形成以情境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围绕这一主题对其实施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

二、以情境为中心的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实施中的必要性

“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核心概念,通常是指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具体的、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场景。而以情境为中心的案例教学则是指在课堂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或者实际的场景使学生能够对案例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模式。就管理学课程而言,其应用性的学科特点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时必须讲解大量的案例,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但是在目前的管理学课堂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从“理论”到“理论”的讲解模式,概括而言,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以知识点的疏解为主,缺少一种“情境代入”式的讲授;二是在管理学的应用教学上,存在以文字而非“情境”的案例对管理学的原理进行阐述,缺少与学生的互动环节;三是在课程的考核上,多以知识点的记忆性内容作为考核的重点,在题型设计上则以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题型作为主要的试题类型,缺少考核过程的全面性与考核内容的情境性,学生通过考试,只是获得了记忆层面的理论认知,缺乏对于相关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事实上,管理学课程自身的特点要求在教学上不能以纯粹的理论讲授为主,而应该将知识点有机的融入到案例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情境代入”,实现以情境为中心的案例教学。具体说来,在管理学课程的实施中贯彻这种以情境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模式,其优点有三个方面:

第一,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取大量的管理学相关知识,激发高校学生自我主动学习能力。众所周知,高校学生的年龄基本上处于18-22岁之间,其抽象思维能力相教于以前而言有了明显提升,能够对问题的本质产生深刻的把握。但是在“观察时容易出现只重细节忽略整体或只重整体忽略细节的倾向。” 因此,在管理学的课程教学中实施以情境为中心的案例教学,通过各种途径创设具体的场景,可以使高校学生对管理学的应用性特点产生直观而全面的理解,有助于其快速、深入的进行自主性学习。

第二,可以为其他管理类课程如企业管理、工商管理等的学习提供案例素材,培养高校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管理学课程本身在研究方法上注重从具体的管理现象中抽象出高度普适性的原理。其原理对于企业管理等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在管理学课程学习中通过大量的场景预设,实施以情境为中心的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置身于案例情境之中,把握其内在的原理,促使学生在认知层面达到触类旁通,形成良好的学习迁移能力,从而为其他管理类课程的学习提供案例素材。

第三,可以有效的衔接管理学教学中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实现两个课堂的互动,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情境为中心的案例教学在场景创设方面可以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企业,围绕管理学课程中的相关原理进行现场教学。比如在讲授电商企业文化的塑造方面,即可以联系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现场讲授。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在具体的管理环境中的理论认识;另一方面则可以使学生在现场教学课后,围绕所讲授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调动其对管理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三、以情境为中心的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途径

以情境为中心的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途径体现在教学过程的三个方面,即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以及课程考核上。

首先,在教学设计方面,应该围绕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安排。在教学设计目标上,要彰显以情境为中心的案例所指向的主要目标、基本内容以及过程规划。如在讲授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这一节课程时,可以邀请企业中的管理者进入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对自身管理经验及其技能的讲授,并面对面的与学生展开互动,让学生一方面可以直观的理解管理者的角色及其技能;另一方面在这种创设的情景中,通过情境代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自然而然的提高,有助于其快速学习。在基本内容的设计上,要涵盖管理者的人际、信息、决策三大角色以及技术、人际、概念三方面的职能。而在过程规划中,则要注意对企业管理者的邀请,课堂氛围的渲染,师生互动环节的安排以及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展开等。

其次,在课堂教学方面,采用以情境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在课堂内部通过多媒体以及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进行场景创设的室内教学。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展开的重点是教学内容与创设场景之间的契合度。而在具体的安排方面,则要注意二个方面:第一,要初步筛选出与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之间紧密相关且其内涵符合课堂教学内容的典型性案例。这类案例最好在时间、内容上符合教学时间的要求。第二,在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影像、图片等方面的长处,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情境。而在以角色扮演为主的案例教学中则要重视课前准备工作。在课前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动员,按照教学内容,仔细参考案例内容,将学生分为三至五个模拟训练小组,对所选的案例进行情境代入式的角色扮演训练。教师在其中充当引导者而非指导者的角色。经过仿真演练后,相关模拟小组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情境模拟,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指挥者与调控者的角色,调动课堂教学现场中的积极氛围,并引导学生在情境模拟的过程中形成畅所欲言式的讨论。在课堂情境模拟之后,各模拟小组要进行情境模拟的自评与互评,并在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形成情境模拟的报告,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则对整体过程进行评价,防止学生对情境模拟的案例出现狭隘性认知。

二是在课堂外部通过实地的现场教学,使学生对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身临其境下的理解。这这种类型下的教学模式的展开其重点要注意现场环境的选择与所授课程内容之间的一致性。在具体的安排方面,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在现场教学前,要对此次的活动进行全面的规划,包括代表性企业的选择,与企业联系人之间的有效沟通,企业内部现场教学地点的确定,现场教学内容情境下的甄选等。如在讲授管理学课程中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一节时,可以选择在社会责任方面做得比较出色的企业,如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围绕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等内容带领学生了解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所提出的“为人类创造未来的生活空间”这一经营理念,使学生对其公司的环保经营产生直观性的了解。

最后,在课程考核方面要体现以情境为中心的案例教学的特色。一般而言,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期终考核。过程性考核是对指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学习成果的阶段性考核。以情境为中心的案例教学在过程性考核方面主要应体现在对平时课内教学与课外现场教学时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程度进行评定。期终性考核在期末进行,主要通过设计出具有情境模拟特色的题目,对学生进行知识考核,突出能力导向。具体说来,可以对考试题型进行以下改变:对于选择题而言,避免考察纯粹记忆性的知识点,可以将简单的小案例融入题干,灵活的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对于简答题,可把传统的名词解释题糅合进来,但不是照搬教材中的定义,重点考查学生对管理学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而非机械性记忆。对于论述题,则要重点考查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对课程的系统理解程度。对于案例分析题,可以先给出关于管理学相关原理的一段完整的材料,主题应该是开放式的问题处理类型。然后根据材料中的具体场景,创设答题者身处这种情境中应该如何处理的题型。对于情景题,则可以把题目设计为管理中发生的一些真实案例,让学生置身于具体情境中处理、解决,以综合考查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情境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使学生在融入情境中产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并在“置身其中”的基础上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在管理学课程的案例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方法,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摆脱传统的“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的学习方式,增加其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可以围绕管理学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创设具体的场景,使学生能够融入到案例所指向的情境中,培养其实践能力,提升其专业技能,并为其他管理类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美]布鲁斯・乔伊斯等:《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钟玉海:《高等教育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3]朱家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2篇:情境教学模式案例范文

【摘 要】 本文在阐述情境构建式案例教学法特点与优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高职类《物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实际案例中的设计步骤与环节,分析总结了应用实践效果,并指出了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情境构建;案例教学;物业管理概论;应用实践

一、引言

情境式教学法亦可称之为实践教学法,或是体验式教学法。简而言之,便是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的生动的场景,使其自主自动地强化自己的法律职业者角色,调动他们的思维,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法律思考、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有利于记忆和巩固理论知识。《物业管理概论》是学院房地产经营与估价高职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唯一的一门物业管理类课程,因此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能够掌握物业管理的各类主要技能。由于本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因此在之前的教学中始终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不够理想,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仍然不是很高,缺乏实战演练,不能有效地将学生们带到真实的情景中,所以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了一种改进式的案例教学方法――情境构建式教学法。

二、情境构建式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与优势

使用情境构建式教学法,首先构造出一个特定的情境, 学生被要求将自己假设为该特情境中的一个角色, 然后学生在角色模拟中扮演和发展这个角色的行为。角色模拟是一种主动学习方法, 通过让学生扮演某一特定情境下的角色, 营造出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其中的学习环境。该方法在教学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于学生的价值

由于角色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一方面,情境式教育强调身临其境,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所选取的案例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使其学生自动地强化自己的角色在亲历亲为处理事件的过程中经常加深了学生对物业管理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情境式教学中学生成为主角,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会主动去查阅资料或者向教师求助,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容量。

2、对于教师的价值

由于在情境式案例实施的过程中,虽然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但具体的情境设置、角色设计、引导问题设计、问题解决方案等,仍然需要教师来进行,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对教师自身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的相关理论知识,才能做到在指导和分析总结学生情境式表演的过程中游刃有余。

三、《物业管理概论》课程情境构建式教学具体实施过程

本次情境构建式案例教学实施是在原有的物业管理案例库基础上选取合适案例进行。

1、典型案例的选取

以“客户投诉管理”这章的教学为例,现在想要学生掌握“客户投诉处理程序”这个知识点,就可以采用情境构建式案例教学法进行。

2、事件情境构建

设置客户投诉的几种典型情境,假设针对突然停水停电的投诉、服务态度不好的投诉、环境卫生保养不善的投诉、物业服务收费纠纷、设施设备不到位的投诉五各方面进行设计。

3、角色设计和分组

将全班同学分成5组,6人一组,其中包括业主1名,前台接待人员2名,部门主管1名,物业经理1名,主持人1名,每组负责角色扮演其中设置的场景之一。

4、强调本次模拟情境可能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

由于学生的学生扮演还是要以一般性理论知识为基础和前提,所以在正式的角色扮演之前,要由教师强调客户投诉的基础知识,包括投诉内容的分类、投诉预案准备、投诉界定、投诉处理的基本方法,当然也允许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加入即兴发挥的部分。同时,指出表演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对学生所扮演角色的相应要求。

5、课堂分组讨论

每组设置1名组长,具体分配各位同学的角色,然后由各位成员共同针对本组表演按方案进行讨论,同时有不清楚的问题可以向老师咨询,尽量确保表演能够顺畅、有序地进行下去。

6、实际情境模拟

各小组抽签确定表演顺序,由主持人陈述事件发生背景,各位组员依据自己的角色分工依次呈现投诉事件的起因、发生、处理过程以及处理结果。

7、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

各组表演完毕后,首先由学生自己进行点评,再由教师进行综合性评价。分别对各个小组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观察每个学生在小组会议中的表现,指出存在的不足,对于表现好的同学给予肯定和表扬。

8、理论升华

运用情境构建式案例教学法,仅仅表演点评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一定要再最后针对设置的情境进行归纳总结,升华成为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四、运用情境构建式案例教学取得的实践效果分析

本次研究利用了两个学期的时间,将情境构建式案例教学法运用到《物业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当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

学生之前上课经常会有睡觉、开小差的现象,该方法实施后,大大减少了此类现象的发生,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对该门课程学习的极大兴趣。

2、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主动性增强

学生在情景模拟前的讨论过程中为了使得自己的表演更加丰富和贴近生活,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一改此前思维懒惰的整体状况,主动阐述自己的观点。

3、学生创造性有所提升

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在情境模拟的过程中会提出很多新颖、独特的观点。

4、学生的考试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两个学期学生考试成绩和之前学生考试成绩的定量对比分析中发现,学生的平均分数、最高分数和及格率都有所提高,超低分几乎没有出现,学习效果非常好。

五、情境构建式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总结

1、围绕教学目标合理适度地应用情境教学

情境构建式案例教学法只是对于传统案例教学法以及传统理论讲授方法的一种改进,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把所有的物业管理知识都转化构建为某一种实际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只能适时采用。要与传统的教授法和案例教学法有机结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良好结合。

2、选题要具有典型性

物业管理课程中涉及的内容很多, 几乎每个章节都可以设计出角色模拟活动, 然而并非所有的角色模拟活动都具有很好的教学意义。因此, 在进行角色模拟教学活动准备时, 教师应结合教学的内容,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进行精心选题。选题时要考虑:该选题是否为社会上关注的物业管理热点、焦点问题, 是否具有典型性, 是否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

3、在进行正式的角色模拟前要有充分的准备

如果教师提出角色模拟的要求后,马上要求学生进行表演,效果会非常不好,最好提前一次课或一周时间就给学生布置具体任务,让学生下去讨论,然后再进行表演,才能保证情境构建式案例教学法成功进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不要追求唯一答案

《物业管理概论》这门课程本身就不像数学、化学等基础学科一样,有一个标准答案,所以在学生表演和分析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有创新,有不同观点,只要能完美地解决物业管理问题,就是好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方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各方案内在的独特价值, 并致力于发展学生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分析的能力。

5、教师需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课堂组织能力

在情境案例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明显发现如果教师对于某一方面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就会在情境设计和学生表演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设计情境和掌控现场。情境教学中虽然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但在学生主导的基础上,教师需要适时加以修正。课堂讨论中需注意引导、控制,以免学生离题,纠缠于一些没有必要的细节。

6、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特点

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各个学生的特点,才能使得角色扮演的分组更加合理化,不同性格和擅长领域的同学所扮演的角色是有其特定性的,每个同学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也是有所区别的,所以在分组的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有机结合,使得每一组同学能够发挥其最大效用, 做到事半功倍。

7、完善评价体系

本次没有对学生角色扮演的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实际上,教师对每组学生的评价中应着重考查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思维要点的选择是否科学,能否抓住重要问题和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角色扮演中的现场表现等,再给出每个方面的具体分值,最后进行加总,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参考,在日后的教学中会继续进行细致研究。

六、结论

物业管理中的情境模拟是对物业管理过程的真实演练,通过模拟真实的管理环境,通过让学生扮演管理主体参与管理过程来对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运用演练,或者从演练中升华出理论。这种教学方法生动活泼,教学实践表明,情境构建式案例教学法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还会在日后的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改革。

【参考文献】

[1] 涂曼妮.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研究――教学情景设计研究[J].价值工程,2014(3)212-213.

[2] 杨静.谈“旅游电子商务”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4(1)104-105.

[3] 侯颖.理性地思考情境教学的三对关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10)39-40.

[4] 朱维巍.基于情境教学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的调查与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4)66-68.

[5] 曹著明.课程情境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8)246-248.

[6] 李寒梅.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观察与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6)70-72.

[7] 杨芳.多问题中心建构式案例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科学,2013(1)12-14.

[8] 李谧.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9] 黎建新.对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62-64.

[10] 徐其东.案例教学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3)44-45.

第3篇:情境教学模式案例范文

关键词:CLE模型;远程教育;财经类;案例库建设

作者简介:段庆华(1972-),男,湖南桃江人,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经管教学部,讲师。(湖南 长沙 410004)黄蕾军(1975-),女,湖南安化人,湖南长沙望城区高塘岭中学,一级教师。(湖南 长沙 41020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年度一般课题、湖南广播电视大学2009年度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28-02

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起来的一种远程教学与学习的教育型式,是实现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社会体系的重要手段。案例教学最大优点是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早在20世纪末,各高校就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并进行大力推广,但一直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设好案例库。建设好案例库、提供高质量的案源是成功推广案例教学的关键。

现代远程教育案例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同于常规案例教学,由于加入了远程元素,师生之间缺少面对面的互动和情景,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效果的监控往往难以把握。[1]这就要求在编写远程案例和建设案例库时,既要把握远程教学特点,又要了解远程学习者个性特征和学习需求,还要考虑实现远程监控。

一、远程财经类案例库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案例库的发展经历了文本模式、光盘模式和网络模式三个阶段。网络模式案例库的特点是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案例教学的动态、交互和共享。尽管当前远程教育财经案例库建设已经利用网络手段,但没有真正把握远程学习环境特点,没有很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因此没有实现真正的网络化。远程财经类案例库建设应符合远程教育教学特点,应通过分析远程学习环境来把握案例库的相关评价指标。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周边因素及其组合,包括学习者可能要利用的内容资源、技术工具,可能会发生交往关系的人,如教师、同学等,包括作为学习活动的一般背景的物理情境和社会心理情境等。[2]

20世纪90年代,美国乔纳森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型”(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简称CLE),[3]认为学生的学习和认知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模型的主要内容为“设计问题、相关实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工具、社会背景支持”;有“确定学习主题、创设教学情境、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和学习效果评价设计”6个教学环节;[4]有“建模策略、教练策略和支架策略”三种教学策略。“CLE模型”启发人们在设计远程财经案例库时应考虑学生的学习环境,而远程案例学习环境的构成因素主要有教师、学生、远程实现与监控实现。可依据“CLE模型”设计出符合远程学习环境特点的财经案例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模型中“确定学习主题”这一教学环节指导我们设计了“库类”和“库源”指标。“库类”是指案例库中个案的分类,分为专业教学、课程教学和教学活动三类案例;“库源”是指案例库中个案的来源,分为“本土型、实用型、学生编写、比赛生成”四种来源。学习本土案例能激活学生工作经验;学习实用案例能解决学生实际工作问题,知识将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学习学生自编或比赛生成的案例能激励编写者和参赛者,也能激活其他学生的上进心。“库类”和“库源”指标科学地反映了远程案例教学中学习的主题。

第二,模型中“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创设教学情境”这一教学环节指导我们设计了“个性化”指标。“个性化”是指个案内容、形式与适应性的个性化。个案所展现的内容应能提供给学生易学实用,且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个案所展现的形式应丰富多样,并能持久激励学习行为,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是满足远程学生学习需要的关键因素,因此“个性化”指标科学地反映了开放教育学习环境“开放、自主、协作”等最具本质的特征。

第三,依据模型中“信息资源设计”环节设计了“标准化”指标。在案例库构建中,只有做到案例结构的标准化、案例问题和答案的标准化、案例学习过程的标准化,才能真正实现财经案例教学的网络化。

第四,依据模型中“效果评价”设计了“监控”指标。通过远程网络实现教学过程的监控、学习行为的监控和学习效果的测评。

第五,对依据“CLE模型”构建的案例库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类指标与远程财经案例教学需要做了关联性检验,发现有3个指标与教学需要关联、3个指标与远程网络关联、3个指标与监控评价关联、9个指标与学员学习关联。因此,指标体系中各类指标与教学需要关系性较强,形成了既能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又能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远程教育理念,同时将教师、学员、远程与监控实现有机契合为一体的远程教育财经案例库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周妮梅等在研究普通高等教育案列库建设中提出了案例库质量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个案要求”和“案例库要求”。“个案要求”的二级指标为“个案结构”和“个案内容”,“案例库要求”的二级指标为“库结构”和“库内容”。[5]一级指标启示我们在远程财经案例库建设过程中应从“案例库整体结构要求”和“个案适应案例库要求”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其中“案例库的整体结构要求”的主要内容有案例库分类,包括案例形式的分类和案例难易程度的分类等,还有案例入库、筛选、维护等;“个案适应案例库要求”的主要内容有个案设计的标准化,应有标准的模块、标准的教学过程、标准的学习过程、标准的问题设计和标准的监控。将表1中远程财经案例库评价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案例库”指标,包含“库类”和“库源”两个一级指标;另一类是“个案”指标,包含“个性化、标准化和监控”三个指标。这种分类更加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远程教育财经类案例建设包含案例库的建设和个案建设两个重要工作。

二、评价指标体系指导远程财经案例库的构建

基于CLE模型指导下的远程财经案例库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旨在指导远程财经案例库的构建,周妮梅提出的案例库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启示我们确定了远程教育财经类案例建设分为个案例建设和案例库建设两个重要工作,并形成了案例库个案构建模式和案例总库构建模式。将案例库建设工作力图以教学模式的形式固化下来的目的是方便使用与推广远程教育财经案例教学,从而实现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1.远程财经案例库个案构建模式

远程财经案例库个案模式的构建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为了满足规模管理和信息化管理需要对原始个案的标准化加工;二是为了满足师生需求的个性化加工;三是为了实现质量评价的监控机制的设计。

首先,依据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标准化”的要求,对原始个案按“标准模块、标准问答、标准过程”3个二级指标进行标准化加工。将原始个案设计成“引言、案例背景、主体内容、结尾”4个标准模块。“引言”能有效点明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主要决策内容、关键问题等重要信息,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案例背景”包含案例事件所在的行业、公司、经济社会环境等重要信息,能有效辅助案例讨论与分析;“主体内容”层次清楚,决策点突出,分析数据完整,是案例分析的主阵地;“结尾”能给读者提出一个精辟的总结或能引发读者深入思考。对案例答案也要进行标准化设计,如在预习案例阶段,设计了“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分别是什么”,“案列涉及的知识、理论和原理有哪些”,“本案例的主题是什么”等通用且标准化问题供学生回答,采用关键词匹配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答案标准化。对案例学习也要设计标准化的案例学习过程,分别为“预习案例、复习案例、小组交流、问题争鸣、答问提问、案例报告”,体现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循环,也体现了案例学习对互动与讨论的要求。

其次,对已经进行标准化加工的个案进行个性化匹配和深度加工,力图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充分满足学生学习个性化的需求,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持续激励。“自主学习”是指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前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制订学习计划、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与考核时间、自主选择所需学习的案例和学习资源、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协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成立学习小组协同学习、协同分析案例并协同解决案例问题,学习小组成员之间有任务分工,但更多的是取长补短、协同学习,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升。另外,学习者都可以参与到所有案例问题的研讨中,实现更大范围的协作学习。

最后,为实现远程监控需要,在标准化学习环节上设置过程监控观测点,用以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时统计,形成数据报表,将监控结果反馈给师生,用以改进学习行为和教学行为,最后利用监控生成的结果,形成对学生远程案例学习效果的考核和对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考核,真正实现全程网络化远程监控。

远程财经案例库的个案构建模式成功融入了“标准化和个性化”元素,实现了对教学与学习过程的实时监控,并且将“标准化、个性化与实时监控”三个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环境,满足开放教育教学需求的相对科学而系统的模式(见图1)。

2.远程财经案例总库构建模式

远程财经案例总库构建工作分为“库类”建设工作和“库源”建设工作。“库类”建设工作的重点是按专业教学、课程教学和教学活动三类需要建设案例。专业教学所需案例侧重于综合性强,涉及知识面广,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帮助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所需案例侧重于专业性强,涉及的内容较专、较深,能让学生在案例学习中对某一知识点有全面、准确、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活动所需案例能帮助学生在教学活动前选择与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相类似的案例进行“热身”。“库源”是指案例的来源,上述三类案例基本来源于“本土型、实用型、学生编写、比赛生成”四种渠道。本土型案例素材主要来源于本土企业,展现本土企业的环境和文化,呈现本土企业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实用型案例主要来源于有计划的案例编写,应由学校或部门组织开发团队来完成,其目的是能达到有效完成专业或课程教学目标,针对性比较强;学生编写和比赛生成的案例主要来源于学生作品。上述四种渠道能有效保证源源不断地输入初成品案例,但还需对初成品进行加工优化和筛选,形成成品案例,最后分类入库。

综上所述,“库源”建设工作与“库类”建设工作相辅相成、互相关联,形成了有机的案例库建设系统,其工作流程共同构成远程教育财经案例库的总库构建模式(见图2)。

三、结束语

在CLE模型的指导下,为了满足远程教育专业和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需要、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学质量监控的需要和远程实现的需要,在远程教育财经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案例总库的个案来源,还要考虑来源案例的分类及管理。远程教育模式下的财经类专业案例库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远程财经案例库的使用与监控,在案例库管理中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监控、教学质量的监控和学习效果的测评。

参考文献:

[1]段庆华.远程教育管理案例编写中如何融入引导元素[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87-88.

[2]宋述强,王学优,王小明.基于网络的案例辅助学习环境(WebCASE)的研究与开发[J].电化教育研究,2006,(1):35-38.

[3]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第4篇:情境教学模式案例范文

1.1应用情境模拟的教学内容

目前所涉及到的课程几乎涵盖了护理专业各专业课的内容:基础护理学、护理学导论、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人际沟通、中医护理学、母婴护理、五官科护理学、护理专业英语、急诊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老年护理学、护理伦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护理美学、护理管理学、眼科护理学。除了和以上相对应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护理临床带教应用到情境模拟教学法外,手术室的护理临床教学也常应用到这种教学方法。另外也有对学生专项能力的培训应用情境模拟教学法的,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健康教育、心肺复苏操作。在学校的教学中,无论理论讲授还是实验课练习,基础护理学应用情境模拟的方式是最多的。

1.2教学方法

经查阅文献,研究人员对情境模拟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各抒己见,但大多包含相似的步骤,包括情境案例和教师、学生、实验室的准备,教学过程与评价总结。

1.2.1情境案例的准备

情境模拟是建立在案例的基础之上的,案例设计是情境模拟的关键。案例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其问题设计有一定要求。专家认为案例的选择应以教学教材和大纲为基础的前提,并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启发性: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②代表性:选择的案例必须符合临床护理教学及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并能够反映疾病护理的特点,还要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相联系。③真实性:教师必须选择贴近临床最新、最典型的病案,并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符合该病案特点患者的护理进程或护理的新技术。案例的编写人员有负责理论讲授的教师,也有临床专家组。情境案例编写完成后在课前1周发给学生进行准备。

1.2.2教师准备

情境模拟教学法对参与的教师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取得教师资格证、本科以上的学历、多年的教龄、中高级职称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情境模拟教学法要求教师在其中起引导的作用,所以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将要求掌握的护理操作融于不同的临床情境中,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流程,分析教学环节,构建评价体系;然后将学生分组并解释情境模拟教学法的目的、包括内容、实施路径及方法,也可以与学生一起编排具有代表性的模拟情境,对学生进行指导。

1.2.3学生准备

学生根据所给案例,自行分配角色,如护士、医生、患者及家属等,查阅资料,准备情境模拟所需要的物品。

1.2.4实验室的准备

情境模拟需要一种逼真的工作场景,这样可以增加临床的真实性。研究人员一般会根据案例的需要准备相应的场所,如护士站、病房、医护办公室、产科病房、手术室等、完善的母婴护理实训室等;仪器与设备、服装、道具等都需要提前准备,模具可以购置,也可以自行制作,物品及空间的准备一定要尽显真实,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促进模拟的顺利进行,提高效果。

1.2.5实施过程

情境模拟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一个联合体,以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来促进教学:①案例是它的基础,就是案例结合情境模拟;②以问题为中心,案例需要依据本次的教学内容与目标设计出问题;③任务驱动模式,提前将案例发放于学生。根据情境模拟与案例结合的方式,刘曼玲将其教学过程分成了5个步骤:①备课中选定案例、确立主干问题;②课堂中引入案例;③根据案例展开讨论;④针对案例进行整体护理情境模拟,可以是师生合作完成;⑤小结与评价,教师总结。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在多媒体环境下完成。这其中缺少了学生准备的过程。相比之下,陈莹等的教学过程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进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即教师先设计情境,并于1周前发于学生促进思考;然后学生查找资料并分组模拟情境,模拟后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探讨及教师点评。王娟等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步,模拟之前到医院去观看真实患者的临床表现的过程,然后再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为情境模拟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还有研究人员用情境模拟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进行带教,即学生入科后由带教教师扮演各种角色,帮助学生熟练各种操作,然后再由护士长分配带教教师,到临床参与实习。赵嘉等在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前,先让学生观看有关操作的录像,然后由教师分角色进行扮演整个过程并讲解,再由学生分项熟练练习技术后对教师事先分配好的案例进行模拟。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整体感观,避免了模拟时不知所措的局面。还有的情境模拟是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的,更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情境模拟教学法的效果

2.1情境模拟教学帮助学生适应临床环境

情境模拟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即提供了与医院相似而安全的环境,同时还提供了模拟的患者,允许学生犯错误,反应的时间还可以延长,不至于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还可以反复的练习,提高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学习。学生在角色设计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以体验临床护理工作,减少学生实习时面对临床工作而出现不知所措的局面,利用所学过的理论与技能,架起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使学生适应实习期的快节奏生活。

2.2情境模拟教学法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情境模拟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93.33%的学生认为情境教学能增强课堂学习兴趣,88.89%的学生认为激发了主动学习意识。情境模拟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营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护理学实验教学效果。

2.3情境模拟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在情境模拟教学中,学生能应用各专科知识,提出护理目标,拟定护理计划,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与综合运用知识,以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判断及推理能力和综合能力。与课堂技能相比较,情境模拟是一种可以影响知识、评判性思维和自信心的教学工具。在情境模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活各科学习中储存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2.4情境模拟教学法可以培养合作能力,提高沟通技巧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组合的体现,它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人际交往和心理活动技能与沟通能力。在情境模拟教学活动中,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从查找资料、角色分配,台词设计及模拟练习都需要合理的分工与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在情境模拟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设置不同临床角色,使学生可以在模拟仿真的环境中进行语言交流和沟通技巧的锻炼。

三、情境模拟教学法所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3.1情境模拟与现实的差距性

情境模拟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它的优点是被各种量性与质性实验证实的。与此同时,通过实践所体现出来的问题也受到关注,毕竟它不是临床现实的真实场景。Choi通过质性研究指出,学生认识到在情境模拟与真实的环境存在差距,而且感觉很难提供他们在真实临床环境中所体现的。所以学生对于医护人员的模拟有一定的难度。Lasater的研究证明,情境模拟从来不会取代现实中患者的护理情境,但是它可以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辅的、对患者进行合理护理的模板。所以如何增加情境模拟的真实性,减少与临床实际的距离将是护理教育界下一个要攻破的课题。

3.2情境模拟的时间安排与资金投入问题

情境模拟的完成需要有意义的时间与金钱的投入,所以从时间上来说,它只能针对典型的病例进行分析,不能囊括大部分的病例,这就造成了学生接触面的受限;另外,资金的投入也是在进行情境模拟时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简要的分析,合理的进行资金的分配。实验室的模拟设备的质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高仿真的情境模拟在提高学生的感知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多种方法学习能力方面要高于低仿真的情境模拟。有研究发现不是资金的投入越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如何做到时间的适时分配及资金的合理性安排是研究者们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四、小结

第5篇:情境教学模式案例范文

一﹑传统案例教学模式与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模式

传统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会计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会计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其在会计双语教学中显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而情境感知案例教学则能更好地规避传统案例教学的缺陷,在提升会计课堂趣味性的同时,更锻炼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一)传统教学模式及其弊端 传统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通常具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相关教师的引导,掌握案例讨论的基本方向;二是以实际知识的运用作为立足点,使学生实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三是主要实施方式为有针对性地对某一或若干案例,进行不同层次地讨论和剖析,以求对知识点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有着较深刻的理解。传统案例教学主要特色是立足某个具体知识点,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侧重于帮助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或解决实际问题,图1给出了其具体案例构建流程。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使学生快速掌握分析乃至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和程序,因而在当前教学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流行的案例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已经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主要弊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案例教学的核心,通常着眼于某些不甚关联的知识点或解决某些具体习题;其具体的教学形式,一般是在讲授完相关基础知识后,再辅以案例介绍的方式连结相关知识点介绍,这导致学生在知识点的学习上往往不具备系统性和连贯性。二是传统案例教学通常将主要关注点集中在案例生成上,对同类型知识点之间的异质性缺乏应有的重视,这往往导致学生对相近知识点缺乏有效的辨析,不利于实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

(二)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模式及其优势 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模式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当前几乎各个学科教学领域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应用。简言之,情境感知案例教学的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切身体验的目标,而有目的地导入或生成某些场景,使学生“无意识”地接受或感知预设的知识点。这种从感性认识入手的教学方法,对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尤其具有吸引力。这显然有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快速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理解教材知识点和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有研究成果表明,恰当地运用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法,将在相当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具体而言,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法优势主要可以概括为三方面。首先,在深入把握人类认识事物规律的基础上,将晦涩抽象的数学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等影像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速度;其次,有助于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如适应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等,众所周知,形象思维能力在创造性活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运用得法的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方式,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加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甚至激发创新观点;最后,通过营造“此情此景”,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观察甚至角色扮演,全面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同时亦提升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情境感知案例教学的情境营造优势在会计双语教学中的作用尤为突出。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即使是非专业的成年人,对会计也难以产生兴趣,更不要说未进入社会的青少年学生。会计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便是案例教学,也多是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参与程度不高,也缺乏参与意识。而组织得当的情境感知案例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使用英文进行信息交换,无疑提升了会计教学本身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更重要的是,情境感知案例教学对学生使用英文进行交流沟通的国际商务能力亦是很好的培养方式。

二﹑情境感知案例遴选的基本要求

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是传统案例教学模式的新发展,且其侧重点在于营造或生成若干生动具体的情境,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课程特点、学时情况、知识点覆盖面、难易程度等因素,都是遴选情境感知案例时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一般而言, 一个优秀的情境感知教学案例,应满足以下四方面要求:

(一)案例内容富有直观性 对财会专业而言,教师直接借用发生在真实企业的既成会计案例进行情境教学是个不错的选择。例如,作业成本核算法较之传统会计成本核算法的优势,主要在于其计量间接费用的准确性。但如果在课堂上仅仅是这样讲述将相当抽象。为了直观地显现作业成本核算法的优势,教师可以举长江三峡水电站为例。三峡水电站主要产品是电力,其行业特点和成本构成都颇具特色。首先,不同于一般产品,其原材料不是采购自市场的原料,而是奔流不息的江水;其次,除了电力设施的监控和维护需要少量人工成本,其它地方基本上不产生人工费用;水力发电主要成本是间接费用、机器设备及其维修保养等。显然,三峡水电站若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方式分配间接费用,将会导致严重的信息扭曲,不利于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这样不仅便于学生在结束课堂学习后,可以与现实世界进行直接比较,也有助于学生发现自身与业内专家之间,在解决现实问题能力方面的差距。最终有的放矢,完善对知识的把握并提升自身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了增强直观性,可以考虑采用高清的影像资料予以展示。

(二)案例应具有足够代表性或典型性 所选的情境感知教学案例应以教学大纲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线,尽可能地照顾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以当前中国三甲以上的大型医院为例,目前基本上都拥有CT等造价昂贵的先进仪器。在计算CT等医疗检查费用成本时,由于进行检查的主要成本是CT机等昂贵医疗器材的折旧和维护费用,操作人员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此时,若院方按照传统会计成本核算方式进行间接费用分摊时,同样无助于真实地反映医疗检查成本。同时,通过观察学生在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模式中的表现,发现其中的突出问题,如学生对成本核算基本原理的把握不够全面、解决现实能力有待提升等。

(三)案例涵盖的知识点应具有关联性 剖析与情境感知案例相关的其他关键知识点,设法构建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厘清其中的关键区别之处,从而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应用情景感知案例教学讲授作业成本核算时,应先引导学生回顾传统会计成本核算的概念和内涵,借助形象生动的案例,使学生自发得出结论:在高科技环境下,由于制造费用高,传统会计成本核算的不适应性已日益凸显。

(四)案例应难易适中 情境感知案例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保证绝大多数学生,经过课堂知识讲授、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辅导后,掌握认知事物的基本知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技能。教师应把握案例难易程度的权衡。难度太大、门槛过高,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的积极性,案例讨论也就无从谈起;没有任何难度,也会因缺乏挑战性,学生不愿意参与。

在遴选会计双语情境感知教学案例时,还应注意发挥英语的作用,以及控制英语运用的难度和复杂度。首先,进行会计双语教学的目的除了感受“原汁原味”的会计教学,更重要目标是培育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显然,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是这类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的必备能力。特别是开课伊始,可以考虑选择一些交互环节相对简单的知识点做成情境感知案例。如在举三峡水电站案例时,可以使用英国BBC制作的三峡节目片段。毕竟,对大多数英语不是母语的学生,使用英语就专业内容进行沟通,是个不小的挑战。万事开头难,同时也不应让学生过早遭遇难题,挫伤他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三﹑会计双语课程教学情境创设

所谓情境感知案例教学,顾名思义,其关键在于如何设置“境”。因此如何巧妙地创设“境”,通过“身临其境”激发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情”,直接影响到情境感知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考虑到成本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营造相关情境。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 一切学习都要经历一个由“输入”向“输出”转变的过程,高质量的输出一般都建立在大量有效输入的基础上。包含音频、视频在内的多媒体教学法,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同时,也使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刺激成为可能。传统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往往是PPT教学的代名词,其表现形式也仅仅局限于展示图片、文字和表格。而在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模式中,PPT不过是多媒体的多种表现形式的一种,后者还包括但不局限于声音和影像。例如对企业财务总监的访谈,在车间对生产现场的全景3D摄影等。动画、声音、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手段的综合运用,使教学课件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不再抽象和枯燥,使学习本身成为一种充满趣味性的探索活动。

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大范围使用,使今天的学生愈发依赖感官体验,对理性的思辨产生了本能疏远和排斥。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可以考虑借助多媒体展示企业产品价值形成过程,成本会计人员如何测算成本和费用、编制相关报表,对人力成本如何计量等。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企业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和手段控制成本,相关会计人员如何对其进行成本核算。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在校大学生,仅仅靠阅读教材和演练课后习题,很难理解和掌握上述企业生产过程和成本核算手段。众所周知,作为一门侧重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成本会计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都离不了企业的实际操作。而在现实世界中,即使有足够多的企业供学生参观实习,其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都非常可观。透过精心营造的会计核算情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替代学生实地考察,从而节约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成本。

(二)角色转换,融入情境 围绕之前确定的情境主题,分配角色模拟现实工作过程,如成本费用归集与传递、成本人员分工、产品成本计算等。具体而言,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或若干组,每组选出若干学生扮演现实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人员,如材料验收员、财务会计核算员、半成品车间主任等。按照实际产品价值计量流程,材料验收员、车间主任等分别将原材料出库单、半成品领用量、原材料领用量、人工费等会计信息传递给财务会计人员,由后者进行分类汇总,然后传递至成本会计人员,最后在月末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在不同角色间转换,以便于更全面地了解会计信息的计量和最终成本核算。设置贴近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尝试角色扮演,使学生直观经历成本核算的程序、步骤与方法,在有利于学生吸收、消化、掌握成本会计核算知识的同时,切身感受会计人员的任务和职责。这在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时,显然会助其更快地适应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三)积极创设英语视听沟通环境 在进行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情境设置时,教师应因地制宜,创设有利传授会计知识,便于师生、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英语环境。如,在使用多媒体演示成本核算过程时,可以选用工作语言为英语的世界500强企业。这样在强化语言视听的同时,也增进学生对先进企业的了解。在英语环境下演示企业生产的实际运行过程,可以给予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通过多方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从而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识点和掌握基本技能,有效地提升英语听说能力。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也应积极引导他们通过英语传递会计信息,使用英文进行会计信息计量,多维度地提升学生国际商务活动参与能力。

总之,以多媒体展示为基础的情境感知会计案例双语教学,若运用得当,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完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形成学习的“正反馈”。

四、会计双语课程情境感知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以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项目成本会计(MA1)课程中的作业成本核算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知识点为例构建一个情境感知案例。作业成本核算法的实施具体包含五个步骤,分别是:确认耗用资源的作业及成本库并筛选成本动因( Define activities,activity cost pools and activity measures )、将制造成本分配到各成本库中(Assign overhead costs to activity cost pools)、计算作业成本率( Calculate activity rates )、使用作业成本率和成本动因分配制造成本到具体成本对象中(Assign overhead costs to cost objects using the activity rates and activity measures)、编制管理层报告书(Prepare management reports)。

在应用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方法伊始,首先必须直面的问题就是:学生可能无法理解作业成本核算法五个步骤内容及其关联性;无法理解作业成本核算法和其它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例如,当前正在学习的作业成本核算法,与之前学过的传统成本核算法相比,其异同点有哪些,其优势何在。为了清晰地解决上述问题,可分两方面内容进行讨论。其一,以MA1双语课程为试验对象,研究如何整理出以案例为核心的知识感知点,该知识感知点包含了相应的子知识点、应用步骤和其它关联知识点。以此构建确认主要作业和作业中心、将投入成本分配至各作业中心成本库、将各作业中心成本分配至最终产品或劳务上等情境感知化的信息,将其添加到知识感知点中,如图2所示的情境感知式案例的知识感知点结构图。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二,研究如何构建以情境感知式案例中知识感知点为核心的新课件和教学大纲,尤其是要突出会计双语教学中案例教学的特色。

增加情境化的描述,是情境感知式案例设计的最关键环节,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步骤。一个优秀情境的创设,其涵盖的内容应让学生有“此身此地”的感觉,提升学生吸收、消化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以作业成本核算法知识点为例,情境感知化的描述主要包括:案例要求解决的问题,即理解作业成本核算法的优势以及掌握其计算步骤;案例的指导思想,即通过直观、生动的情境化描述,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作业成本核算法;案例之外的相关知识点,如之前学过的传统成本核算法等。

五﹑结论

情境感知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致力于将角色、教学内容与工作场景高度融合。情境感知案例教学虽然发轫于传统案例教学,但与后者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总体而言,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模式是对常规案例教学的反思与创新。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是对理论与实践的高度整合,突出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努力发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具体而言,针对常规案例教学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的弊端,通过创设生动现象的场景,激发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热情;同时加强案例教学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若应用得当,将在相当程度上培育和锻炼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使用专业外语进行交流和沟通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师通过创设“仿真”国际化生产场景,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用英语作为会计信息计量的语言,通常会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总之,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方法在会计双语教学中,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短期而言,它有助于实现师生、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显著地改进课堂教学质量;长期应用后,学生可形成扎实的会计专业技能、娴熟的外语沟通能力以及积极外向的表达能力,从而实现高等院校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长远目标。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145)和浙江财经大学教学研究课题(JK20111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美英、刘秀萍:《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尝试》,《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年第10期。

[2]沙仙霞:《情境教学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年第6期。

[3]李吉林:《情感:情境教育理论构建的命脉》,《教育研究》2011年第7期。

[4]李吉林:《情境教育的独特优势及其建构》,《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

[5]司林波:《本科管理类专业案例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教育评论》2011年第4期。

第6篇:情境教学模式案例范文

    1本科工商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

    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不同,本科的工商管理课程不可能完全照搬哈佛商学院的做法.本科工商管理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受教育群体主要为没有实际企业管理实践和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这就决定了案例教学在应用于本科教育时,学生通常难以承担主要参与者的角色.即使教师通过精心的课堂组织和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也会发现案例讨论的深度与期望值相去甚远.二,施行案例教学的教师群体商业经验较为欠缺.管理学院或商学院的教师是在学科划分越来越细的学术环境中训练出来的,大多缺乏管理的实践经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分析案例的思维视角和思维方式,弱化了案例教学的效果.三,案例教学方法是对传统课堂讲授方法的补充.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传授给学生系统性的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某一理论、观点或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课堂讲授方法相比,案例教学在传授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存在劣势.这决定了案例教学很难作为本科管理教育的主要方法,只能作为传统课堂讲授方法的重要补充.基于本科工商管理教育的特点,案例教学的应用基本上停留在第一阶段,即作为概念或原理的例子、说明来使用.当然,如果具备良好的教学条件,案例研究也可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进行讨论和分析.总体来看,案例在本科工商管理教育中的作用更接近于管理情境模拟文本的解读而非讨论,案例教学的效果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案例教学的创新模式

    为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效果,有必要根据本科管理教育的特点创新案例教学模式.首先,必须明确在本科管理教育中应用案例教学的目标.与MBA教育期望学生实现决策模式的转换不同,本科教育中的案例教学应当强调对概念或原理在真实管理情境中的还原.管理理论是对管理情境中某些现象、问题的抽象概括,剥离了理论或概念发生的具体情境.没有商业经验的学生通常难以迅速地将管理理论与现实情况对应起来,感觉“书上一套,现实一套”,不理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实践价值.而案例教学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以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为例,倘若学生能够拿到一个企业管理者每天真实的行程表,就会理解管理者看似普通的工作安排实际上是在履行不同的管理职责.当意识到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紧密关系之后,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

    其次,应当选择适合本科教育的管理案例.针对本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分析能力,案例材料应当过滤干扰信息,如可能转移注意力的次要信息,有偏差的、误导性的信息等.案例应描述本科学生易于理解的情境,与所服务的理论情境相近.这使学生易于应用所学理论分析案例,得出一个全面、清晰的结论.以哈佛商学院的案例《阿伦敦物资公司:电子产品分部》为例,本科生通常很难跳出案例叙述主角———总经理罗杰斯的观点,审视案例的叙述材料是否与真实情况相符,客观、正确地诊断企业产生问题的原因.因此,当这一案例应用于本科教学时,有必要改变叙述主角,删减有误导性的信息,适当减低案例分析的难度.最后,设置有利于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鼓励学生自发组织案例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案例讨论专用教室.丰富教师的商业经验,也可以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与课堂讨论.以较为简单的问题开始提问,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程开始前告知学生案例分析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比重,案例教学结束后及时对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一般来说,对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成绩反馈越及时、准确,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就会越高.

    3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在教授全校公选课《管理案例分析》时,笔者尝试使用案例教学法.在课程初期,明确告知学生:期末总成绩的80%由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表现所决定,学期中段会将学生已取得的案例讨论分数公布.通过这种形式的反馈,增强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在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上,每次课程(3课时)讲授一个管理主题,一般用2个课时系统讲授相关概念和原理,1个课时作案例讨论.基于所教授的理论选择相应案例,要求案例文本能够反映有代表性的商业案例,贴合现实的管理情境,并根据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对案例文本进行编写.每3次课程进行一次综合性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理论方法和视角分析问题,比较不同观点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第7篇:情境教学模式案例范文

(一)新闻学专业课程研讨式案例教学的含义

极力倡导研讨式案例教学的克利福德克里斯蒂安认为:“案例教学应在每一个案例后的问题中都有一固定的讨论题,案例后的问题是由每个案例的作者撰写,其指导思想是它们都像同心圆。最中心的圆—微观问题—仅仅着眼于正在探讨的案例以及它反映的困境。下一个圆—中观问题—着眼于案例与语境的关系,有时会将事实稍作改变以观察做出的决定是否一致。最抽象的层次—宏观问题—着眼于诸如真理、平等、责任和忠诚等等主题。如能使用得当,在任何情况下,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一堂课的时间之内将讨论从个别引向普遍。”[1]属于人文科学的新闻学专业课程案例教学中,新闻专业各问题的答案学生如果不经过系统的学习和频繁地与这些问题打交道是得不出合理的答案的。可以这样认为,新闻学专业课程研讨式案例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新闻学专业课程各种特定案例的讨论、分析、判断,培养学生新闻专业精神和新闻专业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查找各种资料,分析、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断地实践,使学生逐渐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确立自己的专业精神。

(二)新闻学专业课程研讨式案例教学的意义

第一,新闻学专业课程研讨式案例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新闻技能与培养新闻专业精神。我国高等院校新闻学专业的主要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新闻学基本理论和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培养具有从事与媒介相关的新闻传播实践工作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出色的专业记者、编辑和摄影师等新闻从业人员;二是培养学生的新闻专业精神,用艰苦的工作、勇气和独立提供的事实、信息和思想的方式获得公众的信任,服务于社会,这是新闻学专业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研讨式案例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新闻技能与培养新闻专业精神,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设立“奈特案例研究开端”时宣称:“案例教学将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领导才能的训练,学生将有机会检验自己在采编、伦理、传媒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深度与广度。”[2]新闻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人文科学,要为新闻传媒业培养决策型与应用型人才,要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尽快适应社会与新闻工作环境,在面临复杂的新闻传播问题时能正确果断决策,运用研讨式案例教学加强对他们的思维和技能训练,帮助他们掌握解决新闻传播中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就尤为重要。第二,新闻学专业课程研讨式案例教学为传统的新闻教学增加一个新的向度。我国传统新闻专业教学主要采用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外实习这两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深化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教育观念上,要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仅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习这两种传统教学形式越来越难以适应高校新闻专业的教育教学要求。美国学者菲利普帕特森和李威尔金斯指出“案例研究对于研习新闻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手段。”[3]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设立“奈特案例研究开端”时宣称:“奈特案例研究开端是新闻学院的新探索。我们长期以来擅长于训练研究生的报道与写作技巧,而案例教学将使传统的新闻教学增加一个新的向度。”[4]研讨式案例教学法将成为新闻学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然选择,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拉近新闻课堂教学与新闻实践运用之间的距离,缩短学院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差距。第三,新闻学专业课程研讨式案例教学有助于消除教学方法上的一些误区。我国新闻学专业普遍设置的核心课程包括新闻采访和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布局和平面设计、新闻法律和政策、专业标准和道德规范、研究方法、新闻史和新闻评论、媒体融合等。研讨式案例教学方法也被普遍运用于这些新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但目前对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认识和操作误区,比如将研讨式案例教学等同于举例教学等,甚至有时候会把引用案例和案例教学混同起来,即教师先传授新闻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再例举具体案例予以印证,以便使学生能理解与掌握这些新闻知识。新闻学专业课程的研讨式案例教学则是以现实社会中的具体生动的案例为起点,以研讨、分析问题为贯穿,以寻找答案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新闻学专业课程研讨式案例教学的理论逻辑

新闻学专业课程研讨式案例教学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论作为方法论工具,只有明确以某种教育理论作为研讨式案例教学的实践基础,形成科学的教学观,才能自觉进行教学改革。新闻学专业课程研讨式案例教学主要基于经验主义、建构主义、缄默知识理论等教育理论。

(一)基于欧美经验主义理论的新闻学专业课程研讨式案例教学

研讨式案例教学法源于“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这一经验主义哲学和“能力培养比单纯的知识传承更重要”的实效主义理论。新闻学专业课程研讨式案例教学的思想来源最早可追溯到启蒙运动之后盛行于欧美思想界的经验主义教育哲学及其激进分支——实效主义。研讨式案例教学法贯彻“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这一经验主义教育哲学理念,即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实物观察为导向、以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现代教学理念;反对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反对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经验主义教育哲学认为教学资源必须来自于现实世界,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就应来自现实世界,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调知识的真实性、实践性和经验性。实效主义教育哲学不仅强调知识经验和知识实践,而且关注知识的实际效用,认为能力培养比单纯的知识传承更为重要;实效主义教育哲学也强调教学应紧扣社会生活,因为“教学即生活”、“教学即成长”、“教学即经验改造”。教学资源应来自真实的社会生活,教学过程也应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教师应引导学生投身于社会活动,在实践中不断重构自己的经验世界与专业知识。新闻学专业课程研讨式案例教学法强调以真实记者和真实案例作为教学模式,通过真实场景强化注重实际的特征,展示新闻理念和原则如何体现在真实环境中,探讨新闻记者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难题、哲学问题和各种争议。研讨的案例的真实性是为了在课堂与社会之间架设桥梁,使学生能通过真实案例来体验真实的新闻环境。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新闻学专业课程研讨式案例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和早期经验主义教学哲学一脉相承,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外部力量强加)被动接受过程,而是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意图驱动的自主建构过程。自我学习行为会产生意料之外的结果,从而建立起新的意义结构,并对今后的行为产生影响或制约作用。建构主义认为,交流是自发的并可自行做出选择;知识并不是人们所发现的客观存在,而是社会的产物,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而获得的;知识是语境化的,人们给事件赋予意义是在特定时间、地点、社会背景下进行交流派生出来的,对事物的理解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每个人以不同的方式理解自身的经验;理论并不是用来发现真理的客观性工具,而是有助于人们创造新的知识,指导人们应该观察什么,如何理解自身的经验。这种意义建构包含三种模态,或者说三个层面:一是解释或者读解;二是道德感和得体的行为;三是行动中的能力感。也就是如何理解事物(阐释);哪些是应该做的(道德);如何去做(能力)。反过来,学习者的行为也强化这些意义结构——阐释、道德和能力。学习过程中,学生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会对所探讨的学习主题积极发表意见,这一意义结构不是群体成员事先规划出来的,而是长期以来群体成员学习行为的一个意料之外的“副产品”。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出现的是阐释的规则——即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不管探讨的是什么题目,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争论,说服对方。在这一教学情境之下,群体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会产生一张关系网,这张关系网为每个成员建立意义结构提供了条件。同时,每个成员建构的意义结构会影响其他成员的意义结构,或是和谐一致或是矛盾冲突。具有“研讨式”特征的案例教学为每个成员获得新闻学相关知识的意义建构创设了生动境景,是获得新闻知识的最佳途径。

(三)基于“缄默知识”理论的新闻学专业课程研讨式案例教学

人们具备的知识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显性知识,也就是通常被说成知识的东西,像能用书面语言、图表或数学公式来表达的知识;另一种是缄默知识,这是一种非系统阐述的知识,比如我们对正在做的某事所具有的知识。“我们总是意会地知道,我们在意会我们的缄默知识是正确的。”[5]匈牙利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卡尔波兰尼认为,缄默知识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是不可言传的,只有在实践中形成、应用、检验和修正。正规的教育渠道难以传授缄默知识,只能通过学习者在实践中摸索、顿悟来获得,或者同行之间在大量随机的相互交流和切磋讨论中来获得,从而把一般意义的知识、技能在个性化、实训化过程中转化为自己的缄默知识。就新闻学专业课程教学而言,研讨式案例教学是学生习得缄默知识的最佳方式。发现一种称做“Know-what”的知识而不知道如何运用,其实不能叫做真正地拥有这种知识。如果没有缄默知识的参与,“Know-what”的知识就得不到有效的运用。因此缄默知识是知识发现与知识运用的中介和桥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缄默知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情景“类比”或“再现”就能激发和应用。但是“缄默知识既能成为一种提高行为效率的资源,也能成为导致行为效率低下甚至是失败的根源。缄默知识的功效取决于人们对它们的接受及有效利用。”[6]在新闻学专业课程学习中,有些学生总会在一些相同的问题上犯同样的错误。这是因为与显性知识相比,这种缄默的认知模式与学生的行为具有更大的亲和性。研讨式案例教学也是一种证伪主义教育哲学理念,即遵循“以经验为基础”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经验改造的过程,是纠正错误的缄默知识的过程。

三、新闻学专业课程研讨式案例教学的模式建构与环节优化

(一)新闻学专业课程研讨式案例教学的结构模式

模式是对存在的结构和过程进行的一种简约化的表达方式,它将相关要点联系起来,模式一旦被建构就可能成为一种操作规则。新闻学专业课程研讨式案例教学的模式建构就是对教学的结构与过程进行科学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操作规程。经验主义、建构主义、缄默知识理论的共同之处就是强调知识与能力的获取必须依赖一定的情境,因此,新闻学专业课程研讨式案例教学应围绕具有高度情境性的案例来建构教学模式与实践。模式如下图。教师主导型结构模式通常是在学生不具备充足的知识积累时采用,主要适用于新闻传播理论与新闻史等比较抽象的新闻课程;师生互动型结构模式通常是在完整的知识单元结束后在课堂内进行,主要适用于新闻法规与伦理等课程的需要;学生主导型结构模式教师根据学生“做”的情况进行点评,给出实际解决方案与示范,主要适用于新闻实务操作课程。在各种具体的新闻学项目中,研讨式案例教学都要坚持“怎么办”和“为什么”于一体的教学理念,锤炼新闻职业所需的采访、研究、写作、编辑、平面设计、图表绘制、多媒体制作等技术和媒体实用知识,同时解决“为什么”这个容易被遗忘的重要问题。

第8篇:情境教学模式案例范文

关键词:教学研究;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183-03

“探究”(inquiry),是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的意思。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N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s)将“探究”定义为一个多层面的活动。需要通过观察、提出问题、查阅书刊和其他信息资源、设计调查和研究方案、运用各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对所做解释加以检验以及同他人交流结果[1]。探究式教学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学习科学方法、感受科学思想的教学模式[2]。与传授式教学模式不同,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并不直接讲授知识点,而是通过问题设计,启发诱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并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环境,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试错尝试,将自己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3]。从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4]。

将案例教学引入到探究式教学当中,利用案例设置情景模型和“问题链”,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有助于训练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规范的探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5]。根据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如果案例所设计的问题只需要学生从认知结构中直接提取即可回答,而不需要进行分析、评价、创造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那便不是探究[6]。因此,探究式案例教学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准备的。

根据Randy L.bell.等人的研究,依据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参与程度,可以把探究式教学按照其探究水平从低到高分为以下四种类型[7]:验证性探究(Confirmation Inquiry),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原理或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证明一个结果预知的原理或定理的探究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要求^低。结构性探究(Structured Inquiry),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和思考,按照规定的步骤,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以掌握基本知识,发展探究能力;指导性探究(Guided Inquiry),教学目标在于锻炼学生从掌握基础知识逐步转向综合运用知识,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或者选择步骤,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开放性探究(Open Inquiry),教学目标在于锻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专业领域和实践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自己确定相关的研究问题,并通过自己设计研究方案进行探索。

在探究式案例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水平、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因素设计和选择不同教学模式。

一、验证性案例教学模式

验证性探究的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原理或基础知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要求较低[1]。因此,验证性案例中所设计情境信息应相对简单且明确,案例题材应采用学生周边较熟悉的题材,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策略也比较明确。验证性案例要求从多于一个观点的角度检查某一概念,这既能增强对该概念的理解,又能增强这一概念迁移至其他领域的能力。验证性案例教学在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案例解释。教师提供案例情境信息,并启发学生将信息的表征从一种方式转换成另一种方式,例如用不同的语句进行转换,或者将图表、数据等信息转换成为语句,或者反之将语句转换成为图表或者数据信息。

2.案例列举。教师在讲授完某一概念或原理之后,请学生列举出与此相关的特定事例。通过这类提问方式,启发学生把握概念或者原理中的关键特征,并能运用关键特征选择或者建构具体的事例。

3.案例分类。教师提供一些案例,这些案例中有部分案例具有相同的关键特征。要求学生能够对这些案例依据关键特征进行分类,并能够应用相应的概念或者原理进行解释。

4.案例推断。这种方式同样是由教师事先准备一组案例,请学生在一个整体情境中对各个案例进行比较、分类,从中发现这些案例的关键特征,并能据此创造出一个新的案例来。

验证性案例教学以课堂为主要场域,强调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强化案例、提问和讨论。教师通过案例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新进入的信息与原有认知框架整合在一起,以考查学生在类似案例上的知识迁移为主。当学生能够将要获得的“新”信息与原有知识产生联系时,他就产生了理解[8]。

验证性的案例教学需要较多课时进行大量的课堂提问和互动,因此采取验证性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安排专门的讨论课时。在学生人数较少时(一般少于30人),可以采用点名提问的方式。当学生人数较多时,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当学生在小组内部产生不同意见时,可不同意见汇总,报告教师。教师不直接对学生的回答或小组报告进行评价,而是继续采用提问的方式,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二、综合性案例教学模式

综合性案例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教师设计和准备综合性的教学案例,综合性教学案例包含丰富的情景信息,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因此,综合性的教学案例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事件典型。综合性教学案例应该具备典型性,能够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所选择的案例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学生经过系统的案例分析与讨论所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顺利实现从案例教学课堂向未来实践的迁移。第二,情境信息丰富。综合性案例不仅要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还要提供大量的背景信息、甚至包括一些干扰性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设置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对问题进行探究。

综合性案例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采用自学探究的方式,但更适合采用同学间互助式教学的模式[9]。采用同学间互助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提前布置案例阅读内容和思考题目。思考题目一般是般是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针对提前阅读内容的难点进行提问,最后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详细写出提前阅读内容中最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是最难看懂的内容[10]。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选择在课堂上讨论的题目。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对学生反映的难点问题或者教师根据以往经验而确定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讲解。如果案例信息中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个概念测试,来检验学生的理解情况。这个概念测试一般是一个多选题,要求学生在一分钟内独立选出答案。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和周边到同学相互之间交流一下答案,并相互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相互之间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尝试说服对方或者接受对方的观点。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在学生间走动,聆听学生的讨论,并给出一些建议。讨论完成后,学生可以重新给出答案。最后由教师对案例的探究过程进行总结。案例探究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9]。

三、开放式案例教学模式

开放式案例教学模式不需要教师提前准备案例,教师只需要指出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并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不超过6―8人;要求学生小组自己确定与话题相关的研究对象,小组内部进行分工,自行搜集资料,撰写案例、分析案例,最后制作案例演示稿,在课堂上完成案例汇报工作。在小组完成案例制作的过程中,在操作程序上,从选题立项到最后的成果展示,整个过程都要求学生小组自行完成,指导教师只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教师要高度信任学生,给予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的空间,在非必须的情况下,教师不得随意否定或修改学生的研究计划。

开放式案例教学模式的目标已经从掌握基础知识逐步转向综合运用知识,要求学生能在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需要保证学生充足的研究时间,同时,学生自身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探究能力,能参与小组合作设计研究方案,并具有执行方案的能力。因此,一般更适合在本科高年的学生实践性环节或者研究生教学当中使用。

开放式案例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包括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合作能力、主动学习能力等。因此,教师必须更多地采用过程评价,纵向考查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具体的操作方式可以采用小组阶段汇报、小组成员相互评价、组长打分等方式。开放式案例教学结束之前,教师需要对案例研讨的观点进行一个总结,还要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中肯的评价。这样做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在分析问题、表达观点等方面的差距,并建立更加合理的思维框架。

无论采取哪种探究式案例教学法,教师必须要有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当学生在案例研讨中提出的一些打破常规、非常新颖的观点时,教师切不可利用权威或者固有理论去反驳学生的想法。为了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可以再次采用反问或者追问的形式,同学生一起继续进行探究。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向同事们请教,搜索和阅读大量背景知识,参加相关的进修培训等方法来扩展自己有关课题的知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邀请各方面的专家、科学研究者、企业家等有助于学习某些科学知识的人走进课堂,与学生们一起进行科学探究[11]。

参考文献:

[1]National Committee on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S].National Academies Press,1996:23-24.

[2]陈刚.论探究式教学实施的误区及应对方案[J].上海教育科研,2009,(9):56-60.

[3]张胤,胡菲菲.回归实践、回归问题、回归主体――论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特征及实施模式[J].江苏高教,2013,(4):67-70.

[4]冯锐,缪茜慧.探究性高效学习的意义、方法和实施途径[J].全球教育研究,2009,(10):3-8.

[5]赵航.基于“情景化―去情景化―再情景化”探究式案例教学模式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5,(6):284-290.

[6]陈刚.试论探究式教学的实质及实施策略――学习心理学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46-49.

[7]Randy L.Bell,Lara Smetana,Ian Binns.Simplifying Inquiry Instruction[J].The Science Teacher,2005,(10):30-33.

[8]盛群力,褚献华.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J].课程・教材・教法,2004,(9):90-97.

[9]袁志钟,戴起勋,陈康敏.同学间互动教学方法简介[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93-95.

第9篇:情境教学模式案例范文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现状

尽管案例教学法在我国已经得到实施,但是多数学校仍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讲授政治知识的时候采用教师在讲台讲课,学生在下面做笔记的教学方式,导致初中政治课堂与现实社会相脱离,进而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尽管案例教学法在部分学校得到运用,但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使其未能得到有效运用,进而丧失其本身的积极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简单认为案例教学法仅是在课堂举例子和多让学生发言,其并未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仅停留在浅层,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敢于创新教学模式,进而将案例教学法完美地呈现于初中政治课堂之中。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策略

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初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教学方式与理念导致其未能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为提升案例教学法的实际作用,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理念,精选案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面对当前教学中的问题,教师需要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且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初中政治教师需要正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充分认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为前提,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可有效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仅是知识传授者的观念,需对自身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明确的认识,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需要体现学生学习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选择的案例应是能够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且能让学生受到良好启发。

2.把握机会,呈现案例。初中政治课多以思想品德课的形式存在,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案例需要将理论与教学紧密结合,反之,容易导致师生讨论与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相脱节,甚至会出现相背离的情况,因此把握合适的时机将案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尤为重要。课堂教学时,教师案例呈现既可以在某课时结束后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后,还可以穿插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但教学案例的呈现需要结合理论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而定。在教学中,案例呈现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其一,教师生动地讲授故事;其二,发放文字资料;其三,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其四,借助小品或辩论等活动呈现。例如:教师在讲授《保护自我》时,在课后借助多媒体的形式播放现实生活中的危险事件,并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发表观看后的感受,巩固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从理论出发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适时地呈现案例,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3.境模拟,讨论评价。初中政治教学中课堂讨论主要是通过分析案例中体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的形式,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模拟情境的方式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身的不同看法,并让具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发表进行辩论和探讨,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程度,还可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时,教师借用组织学生模拟《超生》情境,随后引导学生寻找表演中的体现的计划生育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其后与学生共同探讨评价超生的危害性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进而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

三、结束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