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综合管理的职责范文

综合管理的职责精选(九篇)

综合管理的职责

第1篇:综合管理的职责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食品安全委员会

一、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监管是《食品安全法》的核心内容,而综合协调机制是实现有效监管的前提,明确监管中的综合协调法律问题,可以完善和合理构建《食品安全法》的制度及理论框架。通过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能划分的法律分析,理清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可丰富行政组织的协调机制,完善行政机关职能的划分,对于我国行政组织的合理构建也有借鉴意义。对食品安全监管中各部门的具体职责的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的分析有利于行政部门各司其职,实现有效合作。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完善,就难以见到监管的成效。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委员会的规定过于简单,与卫生部综合协调职能存在重叠、冲突问题,且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设机构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地位更为尴尬,此种权责不清状态导致履职效果不理想,未形成预期的良好效应。因此,明确“综合协调”职能的具体含义及综合协调机制,理清食安委的性质、地位、运作和职责,寻求建立真正合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协调机制,有利于中央层面的监管与协调机制的完善和顺利运转,促进各部门能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对我国食品安全领域进行的多层次、全方面、高效有力的监管,尤其在食品安全危机突发之时,可以迅速联合起来,及时反应和处理危机,避免损害的扩大,从而真正做到捍卫食品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二、关于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的内涵及方式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卫生部具有“综合协调”职责。但是在实际履行该“综合协调”职责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需要从界定“综合协调”入手,深入分析其内涵及方式。

(一)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的内涵

根据《食品安全法》等行政组织法的规定,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指:负责综合协调的部门在法律规范的指引下,通过不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的提领组合、补充和互动,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和谐一致,以形成更好程度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工作活动。

提领、使之协调一致是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的重要功能。综合协调的任务在于在综合协调部门的领导下,全面分析某个时期或某种食品安全工作的形势和职责,调整工作的重点、思路和方法等,根据法律规定,及时明确各监管部门的具体监管职责,解决该食品安全监管问题。至于某种涉及食品安全的行为的法律性质与后果,由相应的有权的监管部门依法进行,综合协调无法直接涉及具体行为人的法律权利或义务。

法律对综合协调工作主要是原则性规定,大量的综合协调工作将来源于综合协调机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与卫生行政部门自己承担的其他法定职责具有重合性和区别性。

(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的方式

由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内涵可见,综合协调需要由综合协调部门采取措施提领组合具体食品安全工作中的其他各个监管部门,使之补充、互动,充分发挥其监管职责以解决具体任务。协调部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综合协调:(1)通过实施例会、联络员会议、临时会议等项制度,对于涉及多部门的食品安全事项,各部门之间可以通过联合发文制度实施管理目的。(2)对于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处理对外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关部门可以进行共同会商讨论作出决定。(3)实施签署协议或者备忘录制度,解决部门间及地域间的职能交叉与冲突,实现相互间的协调与合作。(4)以现行各监管部门考评制度为基础,通过实施综合绩效考察制度,将某一地域的或全国的食品安全整体工作作为综合绩效考察的对象,推进和实现各部门的合作与协调。

三、关于卫生部的“综合协调”职能

(一)对卫生部“综合协调”职能的界定

我国《食品安全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据此,《卫生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规定了“卫生部牵头建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农业部负责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和进出口食品安全的监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各部门要密切协同,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由上述法律文件可见,卫生部具有“综合协调”职能,主要指卫生部需要“综合”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分工,并且在其中起到“协调”各部门工作的作用。

(二)对卫生部“综合协调”职能内容的理解

首先,就“综合协调”职能来讲,《卫生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明确了相关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分工,主要包括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按照法律的规定,卫生部要统筹这些职能部门,综合各部门的职能分工,让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长处。

其次,在出现食品安全隐患或者问题时,虽然法律规定了各个部门的职责,但是在各部门行使职权的时候,不能避免职权的交叉与重复。此时,则需要卫生部出面进行一定的协调与商议,以便使各个部门之间能够更加协调地解决问题。

第2篇:综合管理的职责范文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城市管理工作坚持“属地负总责,条线负主责”的原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现有的城市管理资源,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网络,不断创新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方式,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将目前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的12项内容采用数字化管理手段,实现城市管理的属地化、网络化、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城市管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逐步建立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

三、实施内容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在现有12项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范围的基础上作适当扩充(扩展部分城市事件、部件的问题)。我区长效综合管理数字化工作主要包括:日常保洁管理,“五小”行业管理,菜市场管理,道路容貌管理,市区河道管理,城市绿化管理,住宅小区管理,废品收购、车辆清洗、摩托车修理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建设(拆迁)工地管理,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管理,除“四害”管理等12项大类、73项小类、97项考核内容。

四、实施范围

实施范围包括:钟楼经济开发区(北港街道)、新闸街道、五星街道、永红街道、西林街道、南大街街道、荷花池街道全部行政区域。考评范围涉及辖区各街道及区管建局(行政执法局)、经贸局、农林局、卫生局、环保局、房管局、工商分局、交通分局、规划分局、行政执法大队、环卫处、爱卫办、卫生监督所等职能部门。

五、机构设置及职责

1、成立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区长任副组长,各街道和职能部门行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具体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牵头、组织、建设,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和计划,确保相关组织机构正常运作。

2、成立钟楼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该中心为区政府正科级行政机构,与区城市管理与建设局合署办公,下设受理指挥科、综合考评科,人员从区城市管理与建设局(行政执法局)和其他部门调配。具体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二级平台的运行,接受市一级平台的派遣任务;负责网络范围内部件、事件的巡查、发现、上报和问题核查;负责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平台管理员、信息管理员的管理和考核;负责区城市管理监督员队伍的管理和考核;负责对各相关部门、街道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指导和协调。

3、各街道和相关职能部门也必须建立相应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平台,明确分管领导,专人负责,负责职责范围内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运行;接受和处理区平台派遣的任务;向区平台及时反馈任务的处理情况。

六、人员配备及职责

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配备平台网络管理维护员、信息管理员、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员。根据管理要求,各街道对每个社区、村委配备相应的城市管理巡查员,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工作实际,指定专人负责巡查,监督指挥中心建立全区各级各类巡查人员台帐,并负责培训和工作指导。

1、平台网络管理维护员职责:负责平台日常的建设、维护和升级;负责对12项长效综合管理内容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和标准化样本库进行管理和更新;负责在突况下保证平台的正常运作;完成市、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下达的任务,实行“四班三运转”。

2、信息管理员职责:受理和上报(下传)供水、供气、排水、市政、市容环卫、环境保护、公共交通、园林绿化、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管理、物业管理、建筑市场和建筑质量等涉及城市管理方面的政策咨询、意见建议和抢修报修等“12319”业务信息;受理和上报(下传)各类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等方面的问题投诉和举报;完成市、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下达的任务;实行“四班三运转”。

3、城市管理监督员主要职责:监督数字化城市管理区域内部件、事件的巡查质量;监督检查12项长效综合管理工作的情况;核查监督各街道、各有关职能部门工作落实和问题解决情况;完成市、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下达的任务。

4、城市管理巡查员主要职责:在指定的网络单元范围内进行巡查;向所在街道、相关职能部门或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上报涉及城市管理方面的部件、事件的问题;即时处理达不到立案标准的细小问题(主要包括:垃圾包不入箱、乱张贴乱涂写、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跨门店外出摊、路面烟头杂物、绿化带垃圾等);对已派遣的部件、事件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核查;完成所属街道(职能部门)和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下达的任务。

七、考评办法

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负责对各街道、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综合考评,按照12项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数字化考评标准及计分细则,采取样本抽查、随机抽查、专项检查三种方式进行现场考评,并对现场问题和存在问题(市、区信息平台派遣的任务)整改情况进行考评,涉及到专业资质、资格的项目由区监督指挥中心综合考评科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抽查。

1、计分办法:(1)各街道每月得分由市考评得分和区考评得分两部分组成,总分为100分,其中市考评得分为70分(现场考评、整改得分各占50%,包括区属地职能部门扣分),区考评得分为30分(现场考评、整改得分各占50%)。(2)区各职能部门每月得分由市考评得分和区考评得分两部分组成,总分为100分,其中市考评得分为70分(涉及相关职能部门职责的现场考评、整改得分各占50%),区考评得分为30分(现场考评、整改得分各占50%)。

2、评定标准:按照年度平均得分评定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年度平均分95分以上(含95分)评为优秀,80分-95分(含80分,不含95分)评为合格,80分以下评为不合格。

八、奖惩措施

各街道和相关职能部门每月的考评得分情况在区政府网站进行公布,每月召开一次点评会,由区政府主要领导进行点评,全年的成绩列入区委、区政府对各街道、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范围。

建立城市长效综合管理目标考核保证金制度。各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年初个人向区政府交纳1万元保证金。年度被评为优秀单位的,保证金予以返还,并奖励其保证金两倍的奖金;年度被评为合格单位的,保证金予以返还,并奖励其保证金等额的奖金;年度被评为不合格单位的,保证金不予返还。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按街道50%标准执行。同时,在市考核中,因工作落实不到位失分最多,影响全区考核总分的单位,年度不能评为优秀单位,且情况特别严重的,对所在单位党政一把手通报批评。

第3篇:综合管理的职责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平安企业”创建活动为平台,在抓好国有企业(企事业单位)综治工作的同时,实施民营企业综合治理,不断提高我县企业综合治理工作水平,为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保障和促进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治安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通过推进民营企业的综合治理工作,落实企业治安防范各项措施,努力实现无刑事案件、无安全事故、无职工集体越级上访、无职工违法犯罪,着力打造“平安企业”。

(二)具体目标:在全县符合条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中建立完善综治工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总体要求创建面达100%,使各项工作机制实现规范化、制度化,达到有组织、有人员、有制度、有措施,有实效的“五有”要求,实现“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办好自家事”的创建效果。具体表现在:

(1)企业内部治安状况良好。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面落实,企业治安防范水平明显提高,治安隐患得到有效消除,盗窃等多发性、可防性案件得到有效遏制,不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灾害事故,不发生职工吸毒、参与活动等各类违法犯罪;员工国家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外向型企业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得到加强。

(2)企业内部关系和谐。企业调解组织健全,排查调处工作开展正常;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规范有序;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因劳资关系、企业改制、工伤、职业病等因素引发的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和处理,不发生企业职工群体访、越级访等影响较大的事件。

(3)企业内部公共安全、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做到责任明确,制度健全,措施落实,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严重职业病危害和严重环境污染、破坏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易制毒化学品、精麻药品、放射源等管制物品管理规范,不发生泄露,爆炸和脱管失控事件;不发生因配合不力、控制不力导致传染病在厂区内扩大传染的事件;不发生较大职业中毒事件;食堂、餐厅不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各类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性事件防范及时,处置到位。

(4)企业依法诚信经营,防范经营风险的能力明显提高。企业主、企业职工守法、诚信经营意识大大提高;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商业规则,不发生偷、漏税、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等扰乱、破坏社会主义县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案件;企业防范商业欺诈等经营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

三、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15年8月)。工作任务是:做好创建“平安企业”、推进“综治进民企”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并对民营企业进行调查摸排,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5年8月—2015年12月)。工作任务是:全面推进和指导民营企业开展“平安企业”创建工作;注册资金500万以上、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企业,按照本《实施意见》的规定全面开展创建活动。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2015年12月)。工作任务是:把开展创建“平安企业”、推进“综治进民企”活动纳入平安建设和综合治理考核内容,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和命名。对符合县级先进的“平安企业”,由县经委牵头,县综治办等相关部门参加,经检查验收后,报县综治委命名。

四、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建立民营企业综合治理工作组织领导机制。成立县工信委“平安企业”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工信委投资股,负责落实县综治委的统一部署,牵头组织开展创建“平安企业”的日常工作;全面推行和完善企业综合治理工作的“法人责任制”,建立由法定代表人负总责,企业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科室、车间、班组负责人或其他有关人员参加的组织领导机制,民营企业所在地的乡镇、街道党政负责人应与企业法定代表人签订综治工作责任书;企业负责人应与内部机构负责人签订责任书;企业还可以根据需要实行企业、科室、车间、班组四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设立企业治安保卫部门,配备专人,实行双重管理,既向本企业领导负责,又按“属地管理”原则接受所在乡镇(街道)综治部门和开发区社区的管理。企业员工300人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应设立企业治安保卫部门(含治安保卫、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矛盾纠纷调处、禁毒、反、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公共安全等管理职能),企业治安保卫部门应配备综治联络员、纠纷调解员。综治联络员负责落实本部门、本单位积极贯彻落实所属辖区综治、公安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治安综合治理的决策和工作部署;纠纷调解员负责定期排查治安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及时调解企业内部的民间纠纷。企业综治联络员、纠纷调解员名册报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备案。员工在300-200人的企业,应建立企业内部治保室,配备专职治保工作人员。200人以下企业,应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实现与主管部门、所在辖区综治、公安部门的信息沟通。

2、完善企业治保工作运行机制。积极开展企业内部治安自治,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值班备勤、治安巡逻、看楼护院、纠纷排查、法制宣传等治安防范工作;加强对职工的法制、道德教育;指导企业建章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

3、强化行业监管部门联动机制。县工信委和对民营企业负有行业管理职责的当地乡镇政府主管部门,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认真落实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指导、检查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督促排查和整改企业治安隐患;对发现的治安隐患,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积极帮助指导督促企业消除内部治安隐患,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完善企业内部的治安管理。

第4篇:综合管理的职责范文

1、各基层党政领导要把本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在议事日程,明确写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内部管理范围,并作为本人年度述职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向公司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负责。

2、党支部书记(指导员)是本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综治工作,要定期组织研究分析内部治安状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3、要结合内部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需要,建立完善治保、普法、帮教、调解、巡逻组织,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保持内部稳定。

4、党支部要经常检查、督促、支持综合治理工作,充分发挥在内部治安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二、基层基础工作

1、认真落实公司综合治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内部治安管理的需要,扎扎实实的开展工作。按时参加公司治安综合治理会议,及时汇报情况。

2、结合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做到月度安排,季度小结,年终总结,要有记录,做到资料齐全、准确。

3、加强对职工队伍的管理,负责向每个职工签订年度个人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并监督实施。

4、充分利用黑板报、通讯报道、集体学习等形式,广泛深入进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职工自觉维护治安稳定的自觉性。

5、加强对职工、家属子女的普法教育,完成年度普法教育任务,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6、积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创建、达标活动,争创先进单位。

7、积极做好调解工作,防止矛盾激化,调解率达95%,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

8、认真做好后进和列管人员的帮教转化工作,做到对象、措施、效果三落实,帮教率达100%。

9、积极做好本单位内部治安防范工作,强化重点要害部位防范措施的落实。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不断加强防范力度,杜绝各类案件的发生。

10、认真开展四无(无重大刑事案件、无民转刑案件、无重大治安灾害案件、无内部人员犯罪)为重点的创建活动,争创模范先进单位。

11、对可能发生的停工、停产、上访和械斗等突发事件,要及时发现报告,并采取稳妥措施处理,防止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恶劣影响。

三、目标与任务

1、保证内部职工无一人犯罪及劳动教养。

2、杜绝特大、重大治安案件发生,保证单位年度不出现重大刑事案件。

3、严禁酗酒闹事,打架斗殴,损坏公司财物的现象发生。

4、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办事,防止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

5、强化管理,杜绝公司财产内盗和被盗案件发生。

6、发生违法违纪案件,按公司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对单位进行处罚。

四、奖罚规定版权所有

1、本责任书规定的本年度基础工作及目标任务,列入责任人的工作目标,作为考核政绩和晋级依据之一。

2、对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人和单位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完成本年度目标任务的不奖不罚。

3、对严重失职,管理不善,发生案件造成影响的,取消责任人和单位年度评先、受奖、晋职、晋级的资格,除按规定赔偿经济损失外,并给予罚款;情节严重的按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五、其它

1、党政第一责任人如有变动,由接任者继续履行职责。

2、本责任书解释权在公司综治领导小组。

3、本责任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第5篇:综合管理的职责范文

一、建设科学、合理、效能的国家应急职能体系

(一)区分自然性与社会性紧急事件、综合性与专项性紧急事务,形成集中统一的应急管理职能体系

突发事件不外乎自然性紧急事件和社会性紧急事件两大类。自然性紧急事件不仅本身容易直接造成灾难和严重的被动局面,而且还很容易引起社会紧张而转化为社会性紧急事件。因此,仅有专业处置能力而无综合处置能力作保障,就必定会导致十分严重的现实后果。社会性紧急事件对综合处置能力比对专业处置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综合处置能力不到位就将衍生出更广泛、严重的现实危机。

一般而言,两类紧急事件在更具体的类型上需要非常专业化的专项治理,从而构成专项性紧急事务;但一旦事态严重,就特别需要加以综合性的有效应对与处置,进而构成综合性紧急事务。而综合性紧急事务及其处置在应急管理体制中具有最突出的位置和作用,构成应急管理职能的主体和核心。专项性紧急事务及其处置在微观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但在总体上却只构成延伸性的应急管理职能。

无论是综合性还是专项性应急管理职能,都有管理和服务两方面的基本性质;只是有时应急管理更突出,有时应急服务更突出,有时二者都突出。完整的应急管理职能体系应该是综合与专项和管理与服务的对应交叉,而不能有丝毫忽略或偏废。

总之,科学、系统地研究整个应急管理的对象与事务,并以此为基础,审度从日常管理中独立出来的应急管理职能职责系统,发现空白、遗漏或者残缺之处,填补和加入新的应急管理职能职责内容,由此确立和形成一套系统完备的政府应急管理职能体系和职责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二)系统厘清、大力整合现有的政府应急职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又与常规管理职能紧密对接和互补融合的应急职能体系

第一,要把应急管理从常规管理中独立出来,明确其性质、定位、范围,把握其规律、特点、原则和要求,弄清其目标、任务、条件、方式和途径,界定出一个成熟完备、独立专门的应急管理职能领域。只有这样,才能把应急管理职能体系界定和设置得更加科学完备和现实有效。另外,要结合行政改革,把政府应急管理的职能职责从政府常规管理的职能职责中具体、细致而系统地离析出来,加以系统的分类梳理和集中整合,形成专门而独立的应急管理职能职责系统。

第二,要把分散的综合性应急服务职能进行适当的规划、调整、组合和集中,把薄弱和欠缺的综合性应急服务职能大力强化起来,形成一套细致全面的综合性应急服务职能体系。换言之,就是要借助行政改革,把所有的(包括原来分散存在和运作的)综合性应急管理职能集中起来,加以科学的整合,消除重叠,填补空缺,统一运作,避免分散,形成一套集中统一、规范完善、切实高效的综合性应急职能体系。

第三,要在现行配置于各职能部门的专门性应急职能系列的基础上,对专门性应急管理职能和应急服务职能进行再提炼、再完善和再精专,形成一个高度精确有效的专门性应急处置职能体系;同时,还要使之与综合性应急处置职能体系相互匹配、呼应和协调,形成一个完整完备、规范高效的国家应急处置职能体系。概言之,就是要把大量的专项应急管理职能也加以科学梳理和整饬,确保它们与综合应急职能更加契合,确保整个应急管理职能体系变得更加科学高效。

第四,要科学设定、正确处理应急管理与应急服务、常规管理与常规服务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对综合性应急管理职能与应急服务职能之间的搭配组合、配置落实与操作实施进行设计和规划,确保两大职能体系相互匹配、高度协调,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系统完整、高效有力的综合性应急处置职能体系。

二、建成一个以大部门制为基本特点的应急管理主干机构体系

应急管理是相对于常规管理而言的政府工作,是针对紧急状态而进行紧急行动并由此形成应急形态的政府管理。另外,综合性应急职能既然极端重要,那么就要有一个相应的常设政府部门来专门履行。这类部门就是综合性紧急事务处置机构,是整个国家综合应对和处理各种紧急事件的常设主体和轴心。

因此,加强应急管理、特别是应急体制建设就不能孤立地进行,而应该从整个政府工作的角度来着眼和行动;确切而言,就是要在着眼于科学理顺行政体制、特别是应急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与整个政府管理工作内在地对接起来,突出综合性应急管理职能部门的正规化建设,重点探索实行“应急管理大部门制”,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建立大部门化的应急管理主干机构,合理调整乃至重构国家应急管理主干机构体系。

所谓应急管理大部门化,就是要随着原来各种分散的综合性应急管理职能的集中与整合,把原来承担该职能的各有关具体机构也一并集中和整合起来;同时,随着新的综合性应急管理职能职责的提出与确立,也设立新的相应承担机构;最后,将这些机构统一组建成一个能独立承担和履行应急管理职能职责的政府部门,实质就是在中央特别设立一个专门承担和履行综合性应急管理职能职责的应急总部,各级地方政府也设立相应的行政机构,逐步建成一个完整的应急管理主体体系。

从行政改革和加强应急管理的实践看,探索实行“大部门制”,就是要将政府的应急管理职能进行同类合并、大体集中,交由一个机构统一负责。只有这样做,才能充分体现“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才能充分确保应急职能分类与应急机构设置科学化、合理化,才能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切实提高应急成效。这样做正是新形势下加强应急管理、推进政府管理科学化的客观需要,更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的一个现实选择。

如果要把应急管理大部门化做实做细,就必须突出对应急管理主干行政机构加以正规化建设,主要是必须把分散履行综合应急职能的各种非常设行政机构和准行政机构加以集中和整合,由此形成一个集中统一、高效有力的应急职能职责主体,而不能以非常设、非正规、乃至应付的和重叠的形式来考虑、设立与维持;还要根据更科学、全面的综合性应急职能来建设一个内设职能和机构更加科学、完善的应急行政主体,使之成为国家应急管理的直接保障主体和一个日常化运转的正式政府部门。

从国家层面上看,广大的国土面积要求有一个集中统一、协调灵敏、高效有力的最高专门权威和最高行政机构,统抓应急管理工作。这种机构可设为部级建制,但必须设有超部级权力权威,专门负责全国非国防性重大紧急事件处理。这个机构既直接处理具体事件,也在全局上发挥迅捷高效、强大有力的领导、组织、指挥、协调、促进和监督等作用。这样,那些临时的、无权威的、随机设立的各形各色安全机构、安全运作模式和资源启用模式都将废弃,那些应急延误、危机疏忽、内耗浪费及由此而来的危险后果都将避免;进而从体制上做到充分确保公共安全。

与此相配套,各级地方行政区域也要设置同样的总部机构,统管本辖域的全部非国防应急管理事务。这其实就是要求在政府建制内新建一个非国防应急主干机构系统,成为各级行政区域内紧急事务处理和公共安全保障的主干机构和责任权威,位于直属应急联动中心和常规联动中心之上,对本区域整个应急与常规安全责任与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具体的整合、协调、实施、指导、监督和推动。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更专业、更科学的职能设定和组织设定,并进行相应的人员选任与配备。就实践经验看,各级应急主干机构最好要由本级政府的常务行政副首长兼任部门首长,就可以确保应急管理机构顺畅、高效地运转了。

这样,在某时一旦发生重特大突发事件,就能有一个常设的应急管理主体去独立负责了;再也不必一有大事就迫使核心领导层不得不停下手头工作、打乱总体秩序而额外劳心了。显然,这是非常符合应急管理规律和实践需要的,是科学、务实和可行的;对于整个国家综合应对和处理各种紧急事件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打造一个系统完备、集中高效、统一实施的专项应急处置机构体系

有了应急管理主干机构体系还不足以满足整个国家应急管理的需要,还必须围绕这个主干体系,对现有承担专门应急管理和服务的行政机构进行再精练、再优化,打造出一个科学、完备的专项应急处置机构体系。

(一)确立紧密结合、高度协调的应急管理和应急服务职能及相应关系

要以集中统一、高效有力为目标,按照新的应急管理职能体系及其内在相互关系,特别是其对载体和责任主体的需要与要求,把原来分别承担部分综合性应急管理职能的机构集中起来,进行专项机构调整;包括重新设定并建成一套完整的、集中承担和履行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应急管理职能机构,调整、优化这些专门主体与应急总部的相互关系。

其中,要特别突出应急管理和应急服务两个基本职能,并确保把它们落实到具体的应急处置实践中。在具体职能上,要覆盖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群体性突发事件以及基础设施、水利、农业、工业、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教育、社会等等诸多方面安全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防范与处置。

此外,还要把原来配置不合理、运行不规范、专门承担应急服务的行政机构和准行政机构加以集中和整合;按照新的综合性应急服务职能体系及其对行政机构和社会组织的需要与要求,以集中统一、高效切实为目标模式,区分行政与非行政,在确定由社会组织承担部分应急服务职能之外,重新设定和建立一套完整的、集中承担专项性应急服务职能的专门机构体系。

最后,要正确看待、设计和处理好此一专项职能与其他部委专门职能中安全内容的相互关系;特别是要科学处理好应急处置与常规处置的关系;要绝对避免交叉重复、范围不清、责任不明,以免推诿扯皮或事实上的有心无力而造成不可挽救的连带性、综合性或扩大性的严重后果,却无人承担责任。

(二)建立一个集中负责履行应急管理与应急服务职能的应急联动中心与平台

首先,建设一个灵敏高效的应急管理与应急服务联动中心,成为一级政府集中统一、高效有力地掌控和具体实施应急处置事务的应急处置枢纽。其功能包括监测、预测、预警、接警、发警、以信息和技术支持应急决策、直接参与应急决策、实施具体的应急指挥和协调、实时应急反馈、迅捷追踪决策、附加应急调度、应急善后评估、应急总结、应急信息等。因而,此中心实质是一个应急处置平台与总部的复合体。

其次,与应急平台相配对,在同一电子平台上还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常规管理和常规服务联动中心。由它确保在履行正常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时能够最充分地履行安全管理职能,就是在平时大量的日常社会生活中灵敏发现和处置任何一个风险信号、危机信息,与广大市民进行及时沟通,对矛盾问题、潜在危机和现实隐患都能及时地进行处理,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此外,它还是一个常规安全的信息中心、决策支持中心、具体指挥与协调中心、常规安全规划与政策起草中心等。因而,此中心实质是一个常规处置平台与总部的复合体。

第6篇:综合管理的职责范文

综合管理部经理岗位职责

1.全面负责日常销售工作。

2.全面负责店面管理工作。

3.全面负责导购员的管理工作。

4.负责和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5.做好日常各种销售相关报表的统计工作。

6.做好货款回笼的督促核实工作。

7.制订促销计划并具体实施。

8.负责导购员的考核工作,审核导购员的工资和奖金。

9.做好有质量问题产品的退换货等售后服务工作。

10.做好导购员培训及人才储备工作。

11.及时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综合办公室岗位职责

(1)负责全所科室的行政管理、综合协调工作。

(2)负责党委及全所工作计划、总结和党务、行政文件的起草、印发工作。

(3)负责党委会、所长办公会、所务会的会务工作,提交有关申请及议题并根据会议决议督促检查贯彻落实情况。

(4)负责组织全所政治、时事的学习,协助党委做好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工作。

(5)负责拟订全所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定期督促检查。

(6)负责本所印章的管理,开具党务、行政等介绍信。

(7)负责党务、行政公文的收发、登记、传阅和整理、保管工作。

(8)负责人事档案、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

(9)负责全所人员及外聘人员行政管理、年度考核工作。

(10)负责办理职工的任免、调动、晋升、转正定级、离退、劳动合同、奖惩、工资调整、核定及统计上报工作。

(11)负责各种假期的审批,组织科室做好考勤工作。

(12)负责全所及各科室工作目标管理的实施、督促、检查和考核工作。

(13)负责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

(14)负责固定资产登记管理工作。

(15)负责职工的公费医疗管理。

(16)负责上级及有关部门来往客人的接待安排等工作。

(17)负责计划生育、安全保卫和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

(18)负责车辆的管理、保养、维修,保证车辆正常安全运行。

(19)负责传达室的管理,做好报刊信件的收发工作。

(20)负责办公、房屋、水、暖的维修和维修改造项目的接洽管理。负责职工宿舍水、电表的抄表及办公电话的管理。

(21)负责本所房地产管理,上报有关材料。

(22) 做好本科室的管理工作,按时完成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一、后勤总公司综合办公室,是在总经理直接领导下的一个综合管理办事机构,是后勤总公司工作运行中承上启下,联系内外,沟通左、右的部门。

二、办公室的主要职能是参与总公司政务,办理事务,搞好服务。为总经理的工作发挥参谋、助手、信息、综合、协调、服务作用。

三、组织、安排各部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四、了解和关心职工生活,重视安全生产,经常检查安全生产和防范措施,杜绝重大人身安全和事故的发生。

五、充分调动各部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学院师生提供优美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搞好优质服务。

六、虚心听取职工的批评和建议,保证总经理决策的正确性,积极稳妥的推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

七、负责办理总公司内部职工人员调动、选岗、下岗待业等具体事务。

八、负责职工技术培训及总公司内部业务指标统计和工作目标考核。

学校综合档案室主任岗位职责

1.在办公室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档案室的全面工作。

2.负责组织学习、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规定。

3.负责制订档案工作的工作计划、管理办法、规章制度等档案工作规范。

4.负责集中统一管理学校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资料,确保档案的安全。

5.根据所保管的档案资料情况和工作需要,编写适用的检索工具和参考资料,积极主动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

第7篇:综合管理的职责范文

县公路管理站综合治理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来,我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市、县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在站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的原则,站党支部始终把综合治理工作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根据上级下达的年度目标,我站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股室、中队和每个人头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了党政工团妇齐抓共管格局。现将一年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首先,站党支部一班人经常组织学习综合治理方面的文件和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学习《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的实施办法》和《关于治安责任追究制的暂行办法》的通知,对照《企事业单位社会治安治理目标考核细则》找差距,订措施,切实把综合治理工作列入创建文明单位的规划,列入每年的工作责任目标之中,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和本站治安实际情况出发,围绕以文明为宗旨,以安全为核心这条主线,在安全创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把抓“安全”促“文明”,积极创造安全文明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其次,进行目标分解,责任明确,由李苏杭副局长全面负责,孙文清、陈晓云具体分管,安全员负责日常工作,使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到位,并层层签订综合治理工作责任状,把综合治理工作与公路养护和工程建设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总结、同评比。第三,建立健全了综合治理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安全生产、民事调解、法制宣传、义务消防队等组织,制定了财务管理、门卫管理、安全管理等岗位职责,制定了对暂住人口的管理细则和会议制度及检查制度,使综合治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正常化。 二、加强教育,广泛宣传,做到警钟长鸣 我们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方法,以《劳动法》、《行政诉讼法》、《计划生育管理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公路法》、《江苏省公路条例》、淮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的实施办法》和《关于治安责任追究制的暂行办法》《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学习内容,对职工反复宣传,经常提醒全体职工以安全为重,警钟长鸣。由于不断地宣传教育,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做到逢会必讲,用法律知识武装干部职工,使广大干部职工保持清醒头脑。一是在职工中反复宣传站党支部廉洁自律七项规定,和站五大禁令、站上领导能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要求领导干部廉政勤政树好班子形象,在工作中做职工的带头人,在教育学习上做职工的指路人,在生活上做关心职工的知心人,在思想转化中做帮助职工的热心人。二是坚持干部职工学习教育制度。2008年我们科学地调整了职工学习时间,坚持每周五下午政治教育制度,组织职工收看有关电视还组织职工观看“非常母亲”人命关天等戏剧和法制教育电影。学习综合治理文件和报刊上有关安全文章及公安部61号文件,使法制工作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每个季度结合本单位综合工作存在问题和职工对现实社会中提出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一次集中教育。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做到“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要求广大职工在单位要做位好职工,在社会上做位好公民,在家庭中做位好成员。三是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广泛宣传综合治理工作中的先进典型,我站在电台、报刊上经常见到安全综合治理方面稿件。同时《**公路》每年12期,其中有关综合治理创安全生产内容占相当一部分。四是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做好宣传发动,关于配合“系列创安”,严打和“开民专项整治”做好各阶段的工作。由于我们教育深入,宣传到位,从而使全站在承担各项重点工程任务中未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和违法乱纪行为,在工程建设中,严把质量关、人情关、安全关。 三、真抓实干,措施到位 对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们重点抓管理,抓落实,抓事故苗头,抓思想转化。一是对综合工作齐抓共管,做到一把手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中层干部配合抓,全站上下共同抓,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格局,我们在抓安全生产工作中,对容易发生问题的地点采取重点防范措施,今年在省道331线**段设立安全标志、施工标志牌50余,安全警示墩180只,在办公楼下新安装资质防盗门7档,不锈钢防盗窗20档,抽梯过道不锈钢推拉门3档。新购灭火品10只,充装药剂18只。路政、安全、养护股人员经常上路巡查确保畅通。施工路段安全管理有序规范没有发生因管理不到位发生堵车现象,在孙集金沟桥维修过程中提前做了安全牌四块,夜间悬挂红灯。今年在“安全月”“夏安赛”活动中对财会室和工程资料库收费大厅安装了防盗门,防盗报警器和无线探头拾只。路政大队还准备了六块应急交通标志牌,做到有备无患,做到预防为主,确保平安。为了落实“综治”责任,我们按照辖区划分,对“四工”人员的清查,首先做到责任到人,采取各股室日查,站安全股周查,站安全小组抽查的办法。二是对检查出的问题决不姑息迁就,限其整改。三是执行禁酒令,规定所有工作人员周一至周五中午不饮酒,和严禁驾驶人员酒后开车等规定。四是树立正气,抵制歪气,禁止,组织全站职工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全站未发现有活动和其它违法行为。五是对计划生育由专人负责,今年组织了一次全体人员体检、一次妇检,做好女工“五期”保护工作,组成群管网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使全站无一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多年来保持计生工作四个100%,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六是在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稳定人心的同时,对特困户职工伸出援助之手,向张远友等同志送去温暖。特别是从今年四月份以来我单位开展“驾安赛”活动,到目前未发生一次交通事故。单位组织人力物力设点宣传“超限运输”等有关内容,并发放了宣传品3000万余份和部分纪念品。 四、注重基础,建好台帐 近年来,站领导十分重视综合工作基础建设,一是按照上级要求和实际工作情况认真建好各类台帐,今年来相继建立和完善了各类台帐。并坚持随时记载,掌握数据,及时为领导提供情况。二是完善制度,使综治工作有章可循。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实现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来,我们虽然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还存有一些不足之处,少数职工思想素质还参差不齐,个别人员对综合治理工作认识还不够到位,个别基层干部的日常管理工作的效力还不够高,力争在今后工作中加强教育,把“综治”工作做好更好。

第8篇:综合管理的职责范文

[关键词]企业 综合治理 保卫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289-01

社会管理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十报告把“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鲜明地写进了社会建设部分的大小标题之中。企业要充分认识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围绕企业经济发展这一主题,高度重视并全力抓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

一、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面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各项措施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集诸多纷繁的工作于一体。企业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要坚持以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维护内部稳定为工作重心,认真贯彻落实综合治理工作“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票否决制”、“重大案件责任追究制”和“一岗双责”落实制等的基本要求,通过抓领导责任制,把落实综合治理措施,维护企业内部稳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和要求分解为操作性强的具体指标,层层签订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和“一岗双责”的目标管理责任书等,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体系。

二、当前影响企业的不稳定因素较多,是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绊脚石

影响企业的不稳定因素,有少数违法职工个人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企业周边社会环境的客观原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这些因素往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极易衍化成民间纠纷、刑事及治安案件等。因此,企业综合治理工作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多种措施,多种手段和“对症下药”的多元化方式进行。

1、确实深入地开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专项整治斗争。严历打击严重违法犯罪,既是对违法犯罪分子的制裁过程,也是进行教育企业职工遵纪守法的过程。企业应积极配合政法机关,对发生在本企业的严重危害治安秩序的犯罪分子予以坚决打击,震慑犯罪。本着企业、社会什么问题突出就治理什么的原则,对突出问题进行统一整治;打击违法犯罪不全是公安机关的事情,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

2、以法制和道德教育为中心,大力开展法制、道德宣传教育工作。按照依法治企和以德治企相结合的要求,加强普法工作和道德教育,要结合企业改革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抓好法制和道德教育,以促进企业的法制建设,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水平,使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步入法制轨道。弘扬企业文化,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做到人人知法守法,勇于同各种违法犯罪做斗争,敢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强厂纪厂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使遵章守纪成为职工良好习惯,确保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顺利进行。

3、加强企业内部治安防范工作。加强内部治安防范,预防各类案件的发生,是企业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企业要广泛发动职工群众,采取各种措施,搞好防火、防盗、防爆、防治安灾害事故等,消除不安定因素和不安全隐患,尤其是大力疏导调解各种社会矛盾和民事纠纷,避免激化,努力做到无刑事案件和无重大治安案件事故发生,以利于企业内部秩序的稳定,职工家属安居乐业。

4、综合治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坚持把综合治理工作与企业改革,安全生产、公司发展放在同样重要位置上,做到与企业改革和发展计划、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建立一套明确的目标治理责任制度,实行目标管理,与企业所属单位的经济利益紧紧结合,使之有效地全面开展综合治理工作。

5、抓好个别主要领导(第一负责人)对综合治理工作不重视,各项治安管理制度和措施不落实,基层管理人员无强烈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从思想上改变职工缺乏主人翁的意识,认为公家的东西没人管丢了就丢了,丢失之后有公安部门破案,对自己的收入没有影响的状况。

第9篇:综合管理的职责范文

一、职责调整

(一)新增的职责

1、市重大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重点项目建设

办公室职责。

2、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投标工作,对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进行监督检查的职责。

(二)划入的职责

1、原市物价局的物价政策制定和价格政策监督实施,制定、调整市管重要商品价格和重要收费标准等职责。

2、原市经济委员会承担的除工业和通信业以外的节能减排综合协调、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职责。

(三)划出的职责

1、将工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职责,划给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包括研究提出全市工业发展战略,拟订工业行业技术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工业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执行;按规定权限审批、核准或审核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工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2、将库区移民工作职责划给市水务局。

3、将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职责划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四)加强的职责

重点是拟订和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年度计划;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维护经济安全;加强投资宏观管理,调控全社会投资总规模;完善价格宏观管理,做好价格总水平调控;加强产业政策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强化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增强全市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统筹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协调推进专项经济体制改革;加强能源宏观管理,推动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全市开发区建设发展;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二、主要职责

(一)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分析经济形势,提出国民经济发展、价格调控和综合平衡、优化重大经济结构的目标和政策建议,提出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提交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二)负责监测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承担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的职责,研究经济运行、总量平衡、经济安全等重大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三)承担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推进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职责,研究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定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审定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指导协调全市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

(四)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价格和收费政策及管理目录,依法进行监督管理;负责制定和调整市管价格和收费标准,组织开展全市价格与收费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和价格垄断行为;组织开展全市价格成本调查和监审、市场价格监测、涉案财物价格鉴定和价格认证;承担全市价格评估机构资质和人员资格审核;指导全市价格和收费管理工作。

(五)承担规划重大项目和生产力布局职责,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安排市级预算内建设资金,研究确定和管理重大建设项目,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组织开展重大建设项目稽察;按照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备案、审核重大建设项目、利用外资项目、境外投资项目;按照规定权限负责全市政府投资类项目(工业和通信业项目除外)即全部或部分使用了中央预算内投资、省市级预算内和预算外、国家批准设立的基金(债券)等建设资金以及政府承担偿还或担保责任的国外贷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审批、核准、备案、审核、竣工验收工作;引导民间投资方向,指导全市工程咨询业发展。

(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组织拟订综合性产业政策建议,负责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并衔接平衡相关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做好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服务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建议,拟订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组织拟订高技术产业发展、产业技术进步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建议。

(七)贯彻落实国家、省上关于西部开发的方针、政策,研究提出全市开发战略、发展规划、重大问题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建议;承担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并协调实施和进行监测评估的职责;组织拟订全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建议,研究提出城镇化发展、工业结构调整、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战略和重大政策并协调实施;负责地区经济协作的统筹协调;统筹规划、指导全市开发区建设与发展工作。

(八)研究分析市场供求状况,做好重要商品供求的总量平衡,组织制定重要农产品、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发展规划、调控政策;搞好粮食宏观调控,制定市级粮食储备和物资储备计划。

(九)负责全市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衔接,组织拟订社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参与拟订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教育、卫生、文化、广电、旅游、体育、民政等发展政策,推进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牵头负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协调全市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负责节能减排的综合协调工作。组织拟订并协调实施发展循环经济、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及政策措施,参与编制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生态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综合协调环保产业和促进清洁生产有关工作;组织实施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规划和政策。

(十一)起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规范性文件草案,制定部门规章;负责协调参与分析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情况,参与提出财政金融政策建议;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投标工作,对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进行监督检查。

(十二)提出全市利用外资战略、规划、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政策建议;提出全市利用外资的总规模和投向,指导和监督国外贷款资金的使用。搞好各类项目的前期储备,推介招商项目,职责权限范围内的项目评估、咨询服务工作。

(十三)拟订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搞好项目方案的审查、上报及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验收,促进扶贫开发工作。制定全市贫困乡村、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十四)承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物价局)设9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组织协调机关日常政务,负责文电处理、秘书事务、会议组织、机要、信息、督查等政务工作,承担电子政务、档案、保密、、接待、机关安全保卫等工作,组织办理人大、政协建议和提案;负责机关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机关财务、财产管理等工作;负责办理机关及所属单位人员工资、干部考核、人事调配、编制管理、学习培训以及车辆调度等后勤服务工作;负责机关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负责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

(二)国民经济综合科

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生产力布局的建议及目标和政策;研究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协调需报市政府审批的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并组织评估;提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安排意见;研究并编制、分解、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提出全市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和措施建议;组织开展经济形势分析和宏观经济预测、预警;组织研究提出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对策建议;提出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总规模及投向和结构优化目标,编制利用外资、外贸和境外投资年度计划;负责政府国外贷款项目审批和全过程管理工作;按照规定权限申报、核准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负责审核办理内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确认申报工作;负责审核办理外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确认申报工作;协调财政金融工作,组织推进资本市场发展;负责委内重要文件、报告的起草。

(三)固定资产投资科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有关投资宏观调控政策、规定,积极引导投资方向;提出投资宏观调控政策和投资体制改革建议;拟定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编制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及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计划;负责全市基本建设计划和项目管理工作;负责城镇基础设施、党群机关、政法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及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的审批及管理;汇总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省下达的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省资本金基金计划,申报或安排国家投资、预算内和预算外投资项目;向省发展改革委汇报、争取、落实建设资金;综合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投标工作,核准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方案。

(四)社会发展科

研究提出全市社会发展战略,组织拟订和协调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衔接国家和省上安排我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文化、文物、教育、卫生、体育、民政、广播影视、旅游等社会事业项目专项资金。协调社会事业发展政策,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协调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的重大问题;负责安排和管理政府投资的社会事业项目;负责综合分析全市就业与人力资源、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情况,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建议;推进相关体制改革,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

(五)工业经贸科

组织拟订需上报审批或跨部门的综合性产业政策建议,协调解决第一、二、三产业发展重大问题,提出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的重大思路和政策措施建议,协调推动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和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负责工业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及跨行业、跨领域重要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负责组织拟订科学技术及高技术产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及政府投资的重大信息化设施建设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建议;负责申报和审批、核准、备案自主创新、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项目;负责全市经贸流通等计划和建设项目;负责全市粮食宏观调控,协调粮食购销政策和储备库建设;负责权限内服务业项目的核准、备案、审批;监测和分析市场状况;提出全市经贸发展战略和规划;负责粮油、成品油等商品的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编制重要农产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总量计划;提出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负责全市粮油储备宏观管理;负责全市加油(气)站、油库的规划和布局建设;核准、备案、审批、上报权限内经贸流通项目。

(六)交通能源科

提出全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和改革思路,编制交通中长期规划,衔接平衡相关行业规划,研究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产业政策及改革措施,监测和分析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建设状况,规划重大交通项目的布局,组织协调全市综合交通运输项目前期及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等。研究编制全市综合交通运输、邮电、农村能源中、长期规划,上报下达年度综合交通运输计划;编报综合交通运输、邮电、能源建设项目计划,农村能源建设计划;申报、审批、核准、备案综合交通运输、邮电、能源(含水能资源开发)建设项目。协调有关综合交通运输、能源、邮电等业务工作,收集分析综合交通运输、能源、邮电信息,提出全市能源的发展和改革思路,编制能源专项发展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衔接平衡相关行业规划,研究产业政策及改革措施,监测和分析能源发展建设状况,规划重大能源项目的布局;研究节能措施,指导协调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农村能源发展、水能资源开发、能源行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七)农村经济科

研究分析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及政策建议;组织编制和实施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农村小康建设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战略。衔接平衡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发展规划和计划,衔接统筹全市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及资金支撑。负责权限内项目审批、指导、协调、建设项目实施。负责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

(八)经济体制改革科

依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提出全市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投资宏观调控政策建议;组织、协调汇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情况;负责研究提出全市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议等。

(九)地区经济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科)

拟订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区域经济协作,协调制定国土开发和保护政策,参与编制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规划,组织实施重点流域综合整治规划项目、主体功能区规划,参与编制申报、下达农用地转用和基础测绘计划,协调空间地理信息系统;负责编制申报、下达民族乡村专项资金计划,组织实施资源型城市申报、转型方案及接续产业政策协调;承担市开发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拟订实施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规划、年度计划和政策措施,参与编制环境保护规划;负责城镇道路排水、垃圾污水处理及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重点污染治理和重大节能减排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协调环保产业发展和清洁生产促进工作;拟订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规划和工作方案建议,组织实施清洁发展机制工作。

纪检、监察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四、人员编制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物价局)机关人员编制37名,其中行政编制30名、事业编制7名。

领导职数:主任1名、副主任5名,纪检组长1名,科级领导职数14名。

非领导职务职数按有关规定另行核定。

五、其他事项

(一)将市以工代赈办公室(市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办公室)更名为市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办公室(市生态移民办公室),事业单位,正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业务科。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副主任2名、科级领导职数2名。

(二)市项目办公室(市重点项目稽查办公室、市铁路航空项目建设工作办公室),事业单位,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业务科。核定事业编制7名,其中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副县级副主任2名、科级领导职数3名。

(三)保留市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事业单位,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业务科。核定事业编制4名,其中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副县级副主任1名、科级领导职数2名。

(四)保留市经济动员办公室,事业单位,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业务科。核定事业编制2名,其中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副县级副主任1名、科级领导职数1名。

(五)将市物价局价格监督检查分局更名为市价格监督检查局,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综合科、物价检查科、案件复议审理科。核定人员编制13名(行政编制7名、事业编制6名),其中副县级领导职数3名(局长1名、副局长2名)、科级领导职数5名。

(六)保留市工农业产品成本调查队,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综合科。核定人员编制7名(行政编制4名、事业编制3名),其中副县级领导职数2名(队长1名、副队长1名)、科级领导职数1名。

(七)保留市灾后重建办公室(市深圳对口援建办公室),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定事业编制21名,其中科级领导职数2名。

(八)保留市经济信息中心(市经济信息管理办公室),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科级领导职数1名。

(九)保留市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科级领导职数1名。

(十)保留市价格认证中心,人员编制执行陇机编办〔〕70号文件的规定,自行聘用,自负盈亏,自主管理。

(十一)将市库区移民办公室整建制划给市水务局。

(十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1、工业行业规划的职责分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承担工业行业规划职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工业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及跨行业、跨领域重要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负责工业规划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

2、工业结构调整的职责分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提出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的重大思路和政策措施建议,组织拟订需上报审批或跨部门的工业发展政策、综合性产业政策建议,提出并组织协调跨县(区)、跨部门的重大生产力布局和重大产业基地建议;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通过制定实施行业规划等推动结构调整。

3、节能减排综合协调、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的职责分工。工业、通信业的节能减排综合协调、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的职责,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承担;除工业、通信业以外的节能减排综合协调、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的职责,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

4、成品油库的网络布局和成品油市场监管的职责分工。全市加油站、成品油库的网络规划和布局建设职责,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成品油市场监管职责,由市商务局承担。

5、指导、监督和管理市级粮油储备、轮换和投放的职责分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市级储备粮油的宏观管理;市粮食局负责储备粮油的收储、轮换和投放。

6、与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职责的分工。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批、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对全市铁路民航进行行业管理、以工代赈扶贫交通建设项目的立项、计划、实施管理的职责,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组织实施。二是在全市铁路民航建设和行业管理方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全市铁路民航发展专项规划,衔接国家和省上相关部门争取国家铁路民航项目支持,组织协调铁路航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承担市铁路航空建设工作办公室的工作;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综合运输体系规划。